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室档案管理范文

科室档案管理全文(5篇)

科室档案管理

第1篇:科室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育培训档案;知识管理;数字化;构建

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不仅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员工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本单位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实际依据,还能成为才人培养的一座潜在的巨大宝库。在当今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浪潮引领下,科研单位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令其重新升级“锻造”,便能激发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为集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营养,积累知识财富,哺育科研单位整体人才队伍,成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三、科学管理,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

(一)制度和组织保障。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必要的制度、组织保障。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制度或具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细则,设立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管理负责人、各级管理员、联络员、审核员岗位并明确其具体职责,规范教育培训知识的产生、收集、积累途径、具备的要素和内容、审核、评定以及具体使用等。同时,教育培训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有力保障,一方面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运行监控、数据库备份、防火墙布置、病毒查杀等系统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由特定管理人员收集各方使用反馈意见,根据实践和具体情况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二)有效的激励&主观能动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集体知识的增值。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态度在科研单位教育培训系统的知识积累与利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活动,科研单位在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外,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一系列知识共享奖励举措,例如建立员工知识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凡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中分享个人知识经验的员工均可获得初始分值,再根据该知识经验的共享反馈情况及评定结果累积分值,科研单位对年度内积分排名靠前或对集体有突出知识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还可将知识共享积分纳入年度员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既能使传统的教育培训档案实现高效的动态化实时管理,又能充分挖掘科研单位内外部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集体内部分享、再创造,实现科研单位知识财富的持续积累,使教育培训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论文参考】

[1]刘璇,张朋柱.知识管理在科研网络及企业中的应用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第2篇:科室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现状;管理科学化;对策分析

随着各项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也日益深入。医院转型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主动顺应时展的要求,更新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范围,档案收集的方式、方法以及人事档案服务的对象等,是我们人事档案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就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与同行们探讨。

一、医院转型后,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档案人员大多不是专职,故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人认为医院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医疗、教学水平,改善环境条件,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对人事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存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二)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补充、收集、更新缓慢。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另外某些科研、教学、职称考评、继续教育、业绩考核等方面的材料不归档,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三)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职工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其次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四)员工本人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医院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所以,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为职工本人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思考:

(一)严格按程序交接。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并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存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二)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查找提供方便。

(三)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医院领导干部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医院不仅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同时,更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

(四)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充分认识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在鉴别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坚决把那些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五)提高对职工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对其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职工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对职工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六)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这就要求尽快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总之,要使档案工作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就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冲出原有的思路、模式,形成一整套新的档案思想、档案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并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滕焕君;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档案;2001年04期.

第3篇:科室档案管理范文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辞海》中对知识的定义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其表达方式和传递方式,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显性知识,是指用正式语言、符号等清楚表达和传播的知识,主要存在于文献如图书、档案中。隐性知识,是指没有用语言、符号表达的隐藏在组织层次或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如组织文化、价值观、员工技能、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档案是显性知识的一部分。被誉为“知识管理之父”的野中郁次郎[1]提出知识创造和知识螺旋的概念,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而日本企业的成功之道,主要筑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的能力与技术。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目标和实施流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为用户提供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的信息服务,都是将分散的管理对象,即文件、档案、知识,予以收集、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并通过提供服务利用实现管理的价值。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但知识管理涵盖的范围比档案管理广泛。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和思维活动原始信息的承载体,就内容而言,档案管理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升档案的价值。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做过阐述。特里•库克[2]提出,“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的过渡”。冯惠玲[3]认为,现代档案管理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张斌[4]认为,“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徐拥军[5]提出,“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的方向”。档案管理只有以知识管理为目标,为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才更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现状

当前,很多科研机构面临着重要资源流失问题。具体表现有:(1)课题组某位关键科研人员离职,使课题研究被迫中断;(2)新入职的科研人员,会因为没有相关背景资料、无法充分借鉴前人经验,重复做一些前人已经尝试且证实行不通的工作;(3)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向具有某种专长的专家咨询,却不知项目组内谁有这样的专长;(4)人事部门对涉及某个人历史待遇问题,经常找不到相应的政策依据和相关过程记载,只能依赖机构核心人员和当事人的不完整回忆,或是在粗放管理的档案中“大海捞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效益。这都是不重视知识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概括而言,科研机构常见的知识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不知道机构内有哪些知识;不知道机构内有哪些可用的知识;机构内的知识不能有效分享;核心人才流失导致知识流失。信息时代,任何个人、组织的竞争力都越来越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管理能力。因此,现代科研机构需要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上,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去记录科研管理过程和工作成果,积累组织的知识资源,以知识管理驱动创新。档案管理可以记录部分科研管理和科学研究过程。由于目前科研机构还没有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可以由档案部门尝试探索适合科研机构的知识管理模式。

三、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从大量的档案材料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是现代档案管理者的核心价值所在。传统档案部门按照分类、全宗、案卷的概念,主要关注档案的实体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档案部门可借助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信息分析软件等方法和工具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将片面的信息有效集成,构建相关内容的知识图谱。档案部门拥有其他部门难以获取的、丰富全面的档案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职能带来挑战。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只需耐心细致地收集、保管档案,提供档案查阅利用。至于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案卷中迅速检索所需的知识,则由档案利用者自己去解决。进行知识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必须由档案材料的收集保管者、提供利用者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者、分享者,通过文档解析提供咨询建议,依据档案数据推断事件走向,为机构核心业务提供更多支撑和服务。此外,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工作价值观要更具开放性,更加注重信息的交流、共享,进而引发知识内容与价值的提升。

四、科研机构档案部门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研机构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既要将知识管理作为档案管理服务利用的一个要求,又要将知识管理的内容作为档案管理保存范围的一部分。科研机构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可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1.做好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等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档案部门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制订归档范围、明确归档责任、实行节点控制等方式,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归档材料。对于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证分类科学、目录清晰、著录准确,便于检索。只有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才具备知识管理的条件。档案部门作为科研机构历史与现实活动记录的集中保存中心,拥有大量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应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全面盘点,使档案实体与档案目录信息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管理内容要求更新与完善现有档案信息及主题标引,为各部门提供便捷的利用服务。

2.准确把握馆藏资源,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加强档案内容研究,推动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通过知识管理,使分散、零星的信息有序化、系统化,为核心业务工作提供相对成熟的方案、流程参考。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可尝试的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梳理文书档案,建立公文数据库,收录常用公文格式、优秀公文范例,供相关工作人员翻看、阅读、学习、借鉴,还可以把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用词错误、常见语病总结归纳出来,以提高全员公文写作水平。(2)通过查阅科研档案,找出其中写得比较好、顺利通过立项的项目申请书,在征得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提炼项目申请书的亮点,做成参考模板,共享给有需要的部门和人员;一些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也可以总结项目特点、研究过程亮点甚至报奖材料的可学习之处。(3)通过查阅各类档案中的相关内容,汇总科研机构每年的大事要事、重要科研数据和管理数据,编写年鉴、年报,保存机构的完整历史。还可整合一些故事性线索,对档案资源进行专题凝练,形成单位的独家记忆。(4)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建立专家库,将单位内各学科、各专业的专家统计出来,梳理各位专家的专长、观点,以备需要时有针对性地寻找对口专家。此外,档案部门还应在提供档案利用的过程中,注意了解利用者的需求,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知识管理提供借鉴和支撑;并可借助网络平台如档案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展示档案,既保证准确及时地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又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实现档案的资源增值。

3.将知识管理相关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科研机构档案部门要积极引导各业务部门有意识积累本部门形成的知识,从归档范围的角度界定知识的范围,并将各部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如各部门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积累的工作经验、业务报告,制订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以及机构人员参加的专业会议资料等。此外,还应鼓励各部门积极挖掘本部门的隐性知识,将本部门各位成员的工作经验、技术方法等及时收集、整理。各部门可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的方式,及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工作方式、工作成果、工作心得,并形成详细的会议纪要归档,以此避免在岗位调整时因缺乏工作交接带来的知识流失。各部门组织的专题活动、处理的特定工作,也应注意及时复盘、总结,形成文件材料留存。如人事部门处理某些特殊人事问题的整个过程、依据材料、处理结果等,可进行针对性总结,以备以后类似事件查考。科研部门在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除了保存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内的文件材料外,还应鼓励团队成员积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过程文件,除了总结经验,还要记录失败的教训。知识管理与业务活动融为一体,会促进部门各项业务水平的提升。为了完整收集这些文件材料,档案部门要熟悉科研机构的核心业务,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知识收集的渠道,将隐含在组织内部的知识按需聚合、多维挖掘,经过加工、整合、创新,以知识产品的形式提供利用。

4.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使档案管理者成长为知识管理者。科研人员作为科研机构档案的利用主体,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内容复杂,不仅需要查阅档案原始记录,也需要深度加工的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档案人员要在具备熟练业务水平的同时拥有主动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要了解科研机构的历史、现状、核心业务和工作流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类有归档价值的文件资料,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深入掌握知识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善于从档案里找到有价值的内容,支撑单位各项业务发展。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体现了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受制于单位的管理水平。单位管理水平高,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必然能做好;单位各方面管理不规范,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必然无法做得好。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水平要明显提升、取得实效,需要引起科研机构领导的充分重视,提升全体人员的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意识,建立人人参与的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野中郁次郎.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特里•库克,刘越男.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J].山西档案,1997(2):7-13.

[3]冯惠玲.电子文件时代新思维《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摘要之六[J].档案学通讯,1998(6).

[4]张斌.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2(1):32-35.

第4篇:科室档案管理范文

1目前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存储的发展局限

大部分的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存储必须通过众多的技术、人力成本将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整合提炼,最终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存在这样的问题:存储的方式和数据图使读者难以接受,很多的新闻数据由于过于抽象,不适合普通读者。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存储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与整合。首先,要避免因为数据混淆读者对于新闻的认知;其次,由于广播电视档案的数据处于变量的状态,所以变量之间的关系合理性与逻辑性必须要重点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进一步简化广播电视档案的可视化内容,保证广播电视档案简单明了,并且利用对比的手法,强调新闻重点,从而增强读者对于信息的把握能力。其次,在新闻数据存储可视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新闻信息存储的意义与概念。对于新闻信息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存储数据,而是通过数据的存储来表现新闻内容,所以如果表象大于内容,很有可能造成新闻信息存储的本末倒置,针对这样的问题,必须要保证广播电视档案,在可视化的过程中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并且专注于新闻的表现形式,强化新闻内容重点,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同时,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利用新科技展现新闻内容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强调对新闻内容的尊重,保证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促进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的对策

2.1明确法律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规范化。首先,要明确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核定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保证人职合一。其次,明确档案主管领导部门管理专员的监督责任,进一步根据档案法的行业规定,通过强化的手段促进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法律和道德意识,提高对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给予工作人员自由灵活度,让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将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灵活地运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责任制度,在发现不按规范进行档案管理的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批评,直至依法处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定期地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进展情况,加强领导对于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的重视。

2.2明确责任意识。对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领域,只有档案管理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进程中,才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专长,充分地将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进程,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进一步为广播电视单位奉献自己所能。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为其他的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档案管理资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必须要加强自身对于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工作的态度,进一步保障广播电视档案可视化管理的质量。另外,要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定期邀请广播电视档案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重点讲解,积极提高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基本素质,以促进档案工作与广电事业发展同步前行。

第5篇:科室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大数据

一、人事档案管理及“大数据”背景的有关概念

人事档案管理指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中人员的基本信息记载,反映了单位工作人员的一些基本状况,还对工作岗位的设置和知识水平高低、工作业绩、奖罚情况以及人员调动等都有所记录,通过人事档案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员工的详细信息,可以说人事档案管理是对人才信息的重要记录。而所谓的“大数据”指的是在大量不同类别的样本数据中,用户快速获取其需要的信息,实现最方便且最快捷的信息服务。

二、目前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1.科研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中负责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花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有所限制。有些事业科研单位中的人事档案管理的部分工作人员的学历不高,有的年龄也比较大,对于在新时代中新接触的那些东西较难理解,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新业务的使用比较困难,甚至在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当中有些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对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虽然说科研事业单位中也有一部分管理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年从而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他们一般都是利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这导致他们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接受程度较低。这些问题都是事业科研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所需要注意的。

2.事业科研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

在事业科研单位中,一般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收集鉴别及保存员工个人信息而实现为干部员工服务。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事业科研单位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对档案材料利用不够,即使部分事业科研单位对档案材料的利用率较高,但其开发利用的深度以及广度都是有限制的,一般对档案材料的查询都只能对员工简历等情况有所了解,且对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的途径比较单一,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科研单位中会处于被动状态,导致科研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人事档案管理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

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队伍建设中,缺乏既懂档案管理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直接影响了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导致接收和传递以及存储、利用一体化等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遭到阻碍。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基础设备方面,有些档案室面积不大,设备较为简陋且管理人员数量不够。有些科研事业单位中使用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及相关技术较为落后,仅在人员基本信息以及档案目录编辑和档案转递等一些日常管理中的几个环节中实现计算机管理,而信息的存储量小,且功能小、操作频繁,使得信息的统计和综合分析过于复杂,造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在大数据背景下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

4.科研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

在目前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当中,人事管理中的科技人才的规模和素质是科研单位衡量其科技实力及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目前虽然人事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单位管理者的重视,但科研人才的流失现象依然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有些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及环境存在劣势,加之科研投入不足,科研事业的工作艰苦且自身效益较低,使得科研单位的人才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且有的科研设施相对简陋,缺乏与科研中高端研究相匹配的实验条件。另外,由于普通的科研单位独立争取国家、省级的重大科研项目比较困难,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这一系列原因都使得科研人才流失,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科研人才的流失导致科研单位增加成本,降低竞争力,阻碍科研发展。

三、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

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拓展和创新需要配有大量的信息处理人员及信息分析人员和信息研究人员,另外,还需要配有专业的数据库更新人员及专业的计算机设施维护人员等,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科研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和留住单位中现有的优秀人才并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有关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还应对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掌握。

2.制定激励机制并保障职工利益。

在科研单位中,职工利益是构成该单位利益的基础,所以科研单位需要以员工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激励机制,要认识到员工的利益和本单位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激励机制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个体活动效率。所以在人事管理中,科研单位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保障科研活动的任务或目标有效实现。且在管理中还可以制定好相应的惩处制度以警告、惩罚那些违反科研管理规定、对科研工作持消极态度、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及违背学术和职业道德等个人或部门,做到人人平等,奖罚分明。

3.推行“终身教育”制度。

科研单位应该是不断出成果以及出人才的一个知识性机构,因此“终身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有力保障科研单位中的人才快速成长。而在科研事业单位中推行“终身教育”要注意将培训、考核及使用结合起来,形成育人、选人及用人一体化机制,积极开展在职继续教育,并将其纳入单位领导业绩考核指标中,要使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考核以及任职和晋升相结合的制度落到实处,使继续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人事管理部门要注意根据科研单位的发展目标,对在职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以及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在科研单位中推行“终身教育”,一方面能提高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充分挖掘科技人员的潜能,另一方面,则能在单位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氛围,进而留住现有的优秀的科研人才,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进入本科研单位,形成人力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4.加强技术支持。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数据量增长快速,所以在设计档案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目前快速扩充的数据增长态势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的降低。应制定好系统安全保护的有关制度,建立好档案防病毒系统以及漏洞检测系统,采用一些专业工具对单位内的档案系统进行漏洞检测,要注意及时安装好补丁程序,另外,还可以建立防火墙技术,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对内部网络的影响,减少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数据安全。

5.创立档案管理的新体系。

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应该是将宏观及微观的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体系。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分类及分层次管理方式都为档案管理的体系创新提供了依据,由现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注意档案管理方式的细节和整体结合,并且要注意各单位关于档案管理的机构统一。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要在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指导下,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全方位掌握人才信息。即利用现代网络等技术和手段,使所有人才的人事档案都能够实现社会化服务。目前,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好多媒体影像、声音及指纹等电子信息,以取代纸质人事档案材料的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合理有效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相对于其他档案管理工作更具有系统性,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完善要求科研事业单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保障职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终身教育”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实现,建立有关数据库并创立好档案管理新体系,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加强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