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

课外阅读培训全文(5篇)

课外阅读培训

第1篇:课外阅读培训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在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下,课外阅读成为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活跃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取有效的阅读引导方式,以此实现阅读效果的持续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内涵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围绕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要求也要进行一定改变,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外阅读的相关技巧,更需要广泛参与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积累量。目前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内涵主要体现了内容与要求等两个方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与课内文章有关的作者、人物以及创作背景;与课内文章题材相似的文章;与课内文章出自相同作品的文章等,也就是说,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中,主要建立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为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现知识积累,需要以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有目的地选择接近教材的文章,达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另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也所有差异,总体要求在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课外阅读的词语意思与主题含义等,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教学的情况,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一系列课外阅读文章,提高阅读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辅助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价值

(一)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课外阅读的题材、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等,都与小学语文教材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需要实现相互配合,课外阅读辅助课堂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良好基础,提升阅读成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进相关阅读材料,开展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并在学生实际阅读过程中布置对应的学习任务,例如挑选优美词句、写读后感等,这些任务的布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促进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与课堂所学知识形成验证与内化,使其在收获额外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借助有效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其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与语文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针对不同阶段的课外阅读,差异化的阅读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例如名著类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与典故;而与课本教材出自同一作品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本中文章的主题思想。总的来说,通过对不同类型材料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运用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语文学习缺少正确清晰的认知,在实际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较高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幅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开展差异化阅读

阅读差异性体现在阅读内容、形式与时限差异等方面。小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同,所能接受的语文知识程度也不同,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相同的阅读方式与内容不适合所有学生,所以应当实现差异化阅读,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分层阅读的方式,有计划地实现所有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提升,来保证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强、阅读兴趣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名著与散文等超前课外阅读材料,以此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学习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对于基础能力较差、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重点需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尽量选择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简单易懂的阅读材料,例如寓言故事、与教材形式相似的阅读作品等,通过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与阅读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差异化阅读计划,首先应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可以从阅读速度、精读方法、阅读笔记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检测完成之后,设计不同形式、时长与内容的阅读任务,保证学生所选择的阅读材料符合自身的阅读能力,有效提升其阅读成效。

(二)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课外阅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标准,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以使学生掌握基础阅读技巧为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当前小学生普遍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字词储备量不足,缺少科学合理的阅读技巧,所以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择篇幅适中、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实际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中,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而是应当尊重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与水平,实现合适的阅读材料推荐,常见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方法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基于教材的延伸,在所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从教材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文章结构、作者作品等方面进行选择,例如在对《司马光》这篇文章学习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认为这个故事有没有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开始与后续呢?”由于《司马光》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学生都听说过,并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十分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与《司马光》相关的文言文作品推荐给学生,作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材料,由于《司马光》属于文言文,而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堆通假字进行讲解,配合课外阅读,实现学生的高效阅读。其次,按照新课标对小学课外阅读要求选择阅读内容,小学语文阅读内容选择的标准主要体现在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等方面,知识性表现在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技巧等方面,这一类的阅读材料包括中外名著等;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态度等方面,新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针对这一类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可以选择红色阅读材料与英雄人物传记等,例如《毛泽东的故事》《贝多芬传》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基于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这一类的课外阅读材料类型有很多,例如反映时代精神的《儿童文学》,有着丰富课外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些课外阅读材料以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进行有计划地推荐与阅读指导。

(三)选择正确的阅读指导方式

正确的阅读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体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基于教材内容所选择的读物,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过的语文课堂知识来进行课外阅读,但是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题材不同,单纯依靠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来进行阅读,难以达到时效性提升阅读素养、掌握阅读技巧的综合目标。加上当前学生缺少系统化的阅读技巧,没有足够的阅读经验支持,所以教师应当结合阅读材料的实际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首先,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开展基础阅读技巧培训。小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比较少,面对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的阅读材料,学生一时间不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加上缺少基础阅读知识,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畏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开展阅读技巧培训,例如基于《夜书所见》所选择的《唐诗三百首》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对此阅读材料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多种类型的诗词阅读,掌握基础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是小学生本身缺乏基础诗词知识,难以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面对基础知识不足与阅读材料形式多样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不要着急,不要畏惧,从零开始,循序渐进,最开始只需要进行诗词阅读即可,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就能慢慢感悟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摆脱畏惧阅读的心理。另外,在学生实的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基础诗词常识知识的培训,包括诗词语言特点、诗词形式等,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挖掘探索出这些诗词知识,并牢牢记在心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其次,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集个性化与集体化为一体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展开综合性的阅读实践活动,例如阅读读后感、阅读演讲稿和辩论稿等,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不同阅读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深度实现阅读知识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另外,可以将课外阅读活动完善为定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形式,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常态化阅读。

四、结语

第2篇:课外阅读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因此,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学好语文,阅读教学是关键环节。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如何针对阅读教学的种种不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重点。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被动地位,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为主体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主体的个性心理体验的完成。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着眼点放在“教”上,直接导致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灌输式的阅读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就要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旧将着眼点放在“教”上,依照自我思维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灵性,因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忽略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重,为了准备高考,许多学生更愿意将时间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不仅对高中语文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也不够。其实,语文学科在高考总分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部分也是许多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占据更多的优势。然而有一些学生和教师对于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侧重于其他学科、语文其他方面知识水平的提升,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既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也不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许多学生根本就不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阅读效果。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学《雨巷》一文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问:“下雨天大家都遇到过,那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着雨伞漫步在小巷,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与戴望舒一起,走进雨巷,去感觉作者不一样的经历。”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阅读,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带领学生走入文章所创设的朦胧迷离,用心灵去感受作品的意境。由于《雨巷》属于诗歌,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阅读作品,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不一样的情境,还要在学生有一定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诗歌风格。

2.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

受考试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教材中的文章都比较优秀,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阅读,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然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弱化现象比较严重,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一些教师不仅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较少,更是禁锢课外阅读,很少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虽然一些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阅读能力很难获得有效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我们从近年来高考阅读试题中也可以看到,高考阅读题并非书本中的课文内容,大多数采用课外优秀作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是有益补充。通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有利于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读有益之书,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大家去读好书,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增强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做好读书笔记或随笔,在阅读中,学会把精彩的语句记录下来,并背诵下来,真正实现读有所获,读有所得,通过有效阅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奠定基础。

三、结语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教师忽略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以便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远.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开展与重要性论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

[2]梁晓.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第3篇:课外阅读培训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问题;原因;反思

引言

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锻炼英语阅读可以同时锻炼多个英语技能。做好英语阅读,可以提高词汇量,可以更好地运用语法,可以培养一些学习技能,可以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减少对他们的偏见。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教学理念中存在着问题,老师现在还停留在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只需要增强学生的词汇量即可的层次上,认为只要牢固记住单词,便可做好英语阅读,其次,老师甚至不对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进行解释,更是缺乏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失去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大好机会,更会导致学生渐渐地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1.2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经常手拿一本词典,遇到不认识的词汇立即查词典,这不仅降低了阅读的效率,而且还缺少了锻炼和理解阅读英语资料的机会。其次,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缺少看英语阅读的兴趣。所以学生在阅读方面就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成绩的机会。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2.1词汇教学方法毫无新意。

大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阅读的一个基本保障。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即要学好英语阅读更需要足够的词汇才行。但是老师依旧是读单词,解释单词,学生朗读,检查听写。循规蹈矩,日复一日,毫无新意。学生失去了兴趣,同时还不是真正了解单词的意义。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即使认识所有的单词,却无法真正理解句子或者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意思。所以仅仅拥有了大量的词汇还是不够的[1]。

2.2课堂教学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始终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阅读教学,却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老师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对课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关注了屏幕中的画面,并没有去关注课文的内容,更是没有对其进行独立的研究。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进行了了解,在老师的牵动下对问题进行回答。学生并没有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到什么技能和思维方式。

2.3阅读教学缺少背景资料。

阅读不仅只是对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它是一个读者与作者在语言方面、文化方面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所以英语阅读除了需要有大量的词汇量以外,还要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懂得该文章的文化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习性、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但是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介绍,也并没有安排学生自己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阅读的时候,是在一个懵懂的状态下,对阅读进行了一个最基础,最简洁的阅读而已,并没有从中学到太多的知识和西方文化,更没有激起学习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2.4缺乏课外阅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了解课外知识的环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有效的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帮助高效率的教学,还要懂得引进一些新的知识供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新的知识、新的文化,丰富人生。还可以引起学生热爱英语的积极性。但是现在的老师却没有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课外阅读,更甚至为了迎合中考,初中生更是缺少了学习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习积极性[2]。

3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

3.1有的放矢,巧学生词。

首先,创设情境,记忆词汇。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拨动心弦,加强感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根据语境,感悟生词。要将所学的词汇内化,教师可先通过对话或造句形式检测,再让学生做选词填空的练习,以达到最佳词汇学习语境化。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可叫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短文,检测学生的生词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脱离课本大胆地完成,用心记忆和感悟生词的含义。

3.2渗透文化,提升理解。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除了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还包含许多非语言因素,其中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最大。[2]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语言知识,以免造成笑话和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提高领悟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加深对本民族的理解,增强世界意识。

3.3课外补充,丰富阅读。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单元内的阅读文章的教学,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充实知识、把握时代脉搏。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掌握技能,最终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题型上,教师可采用Choice与回答问题相结合的办法,当学生做出选择后,多问一句:“Why?Pleasegiveusthereasons.”以训练学生对于上下文的理解,形成篇章概念,而不只是将阅读重点放在词汇和单句上,这可减低学生猜测答案的几率,提高准确率。同时从低段年级开始进行限时训练,配以阅读法指导,当学生感悟到阅读的快乐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会真正体现出来。

4结束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那些阻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激发阅读课堂活力,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发展阅读策略,提升人文修养,使学生变“阅读”为“悦读”,达到语言学习和人生成长双体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5.

第4篇:课外阅读培训范文

1.童话教学偏重说教功能,未能结合儿童认知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童话教学的定位还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培训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然而往往童话作品的人文内涵被忽视,而仅仅只是注重思想道德和思维理念的传授。

2.教师阅读面窄,对童话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欠缺

据调查,当前大部分教师对于童话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少,文体意识较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教学中偏离了童话的本质问题,仅仅只作为认识这个童话故事内涵的材料。然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阅读知识面不广泛,而教学用书则成为他们教学中的唯一参考资料。但是,依靠教学用书来解读童话的思想内涵则是行不通的,因为教学用书中关于童话理论知识的介绍是微乎其微的。

3.学生课外阅读童话作品不多,影响课内学习

笔者曾经通过和学生的谈话和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百分之八十的情况很不理想,种类少,数量不多。大部分学生只认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而更多的学生只是通过现在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影视片来认识童话故事的。由此可见,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不主动推荐优秀童话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即使有推荐,也仅局限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跟课文有关的童话作品,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作品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尽管不少老师想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但有的教师自己本身阅读量少,而学校图书馆也并不重视这一点,大多都是一些教学研究之类的书籍,所以可以给学生推荐的童话书籍可谓少之又少。

二、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儿童角度出发多维度解读童话

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当遵循,以儿童的视觉为出发点,发掘童心,保持童趣,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从多个方面解释课文中的问题,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总之,童话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必不可缺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应当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以儿童的角度解读课本,给小学生们一个纯粹的童话,充实孩子们的童年。

2.大力提升小学语文老师的童话修养

作为语文老师,搞好童话教学乃当务之急。除了对童话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中外优秀的童话作品,并逐步培养良好的文学作品感悟能力。此外,对于童话理论书籍也要有所涉猎,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童话理论素养。只有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专业技能,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拥有独具匠心的教学实践和入木三分的个人见解,才能引导儿童走进趣味盎然的知识殿堂。笔者认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师应该自己具备深厚的阅读功底,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经常出现的童话故事应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长时间接触少年儿童是小学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如果没有丰富的儿童文学基础,对于儿童世界,特别是儿童心理不了解,那么说要想利用语文教学这一手段去培养、熏陶、影响学生,则是空谈。

3.进一步加大童话教学探究的力度

第5篇:课外阅读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存在问题;对策;新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教材是教师的唯一教学资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能反复讲解教材,导致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材没有创新,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小学生来说,就得不到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学习天赋和学习兴趣就会在无形中被扼杀,同时也严重抑制了新课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当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即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打好基础的前提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学生和外界沟通来往的比较少,认识新鲜事物的机会也比较少,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增加课外阅读是让农村小学生吸取更多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受家庭条件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家长不能给孩子购买很多书籍。由于一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教辅书,其他课外书都是对学习没有帮助的,所以往往禁止学生看这些书。还有就是学校阅览室藏书有限,不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学生的阅读量小,语文又是一门覆盖面宽广的学科,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教学观念没有更新目前一些地区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倾听。因为信息更新速度比较慢,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具有创新理念的教案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课堂氛围沉闷,不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让学生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三)学生写作热情不高现在的小学生,除了写教师要求的作文以外,很少有学生能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因为小学生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并不是由学生的惰性造成的。同时再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又小,写作的时候往往无话可说,这更增加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出现不爱写作的现象,长时间下来,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

(四)师资力量较弱在农村小学任课的很多是老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对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学校中新的血液注入的比较少,年轻的优秀教师较少选择驻扎乡村,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

二、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学生上学那天起,家长关注更多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标准也是他的成绩。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师为了达到高分效果,以知识的强硬传授为主,平时在课上讲授的也多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采用大量的练习题来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枯燥的氛围下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学科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如果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则不利于语文学习。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纵观学者们对优秀教师素质的研究,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一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就是普通话标准,但是在农村小学,一部分教师就是周边农村的老教师,有些人在课上课下都不习惯讲普通话,即便讲的是普通话,也有欠标准。整个课堂和校园都以地方方言为主,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讲标准普通话的氛围,最有利于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渠道就是学校,然而有些农村小学的语言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要求。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首先需要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然而现实中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匮乏,认为一年级语文课程比较简单,所以安排一些并非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小学并不少见,导致我们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面对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一些老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意识到新课改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但并没有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对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够熟练使用,他们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寻找平衡,却愈加茫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领会得比较片面,盲目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等,并没有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来做调整。满堂灌的模式改为了满堂问,认为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使学生无法分辨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反而影响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三、采取有效对策,改善语文教学

(一)增加投入,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当前农村教学所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例如资源缺乏,硬件设施不完整,软件设施不齐备等。由于有些农村基层学校确实存在实际的困难,没有能力完善校园设施,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说,要逐步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投入,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改善当前落后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施武装校园,从物质上对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所以有关部门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合理安排现代化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小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二)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建设语文教学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变得更加开放而有活力。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时事政治、风俗民情、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农村田间地头、青山绿水、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等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熟悉的语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学习。农村学校还可以多开展城乡交流活动,扩大交流的范围,加深交流的内容,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完善学校的用人机制,把更多的优秀教师吸引到农村来。农村小学教师流动性较大,一些年轻的教师不愿留在农村发展,要想完善师资队伍,必须吸引外来的优秀教师,在待遇上给予外来的优秀教师一定的补偿,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农村踏实任教,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完善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制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经验技能、教学方法、教案创新等各方面做起。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对阅览室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投放,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将家里的课外读物定期带到学校来,放到班级供大家在课下时间阅读。学生大部分的课外阅读都是在家里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家长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阅读环境。教师要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改变家长的观念,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书,并在阅读方法上给家长一些指导。

(六)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学生积极性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然将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视为主要目标,然而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听、说、读、写依然很重要。语文是一门需要较强基础和记忆力的学科,并融合了知识理念和道德思想,如果将这些全部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势必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比较大的影响,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掌握教学技巧,在课前制定好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身边的乡土资源都可以用来做教学资源,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将学生带到语文天地中。

(七)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教学在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块黑板代替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有着城市课堂没有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和动植物接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自然因素应用到教学中,开放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教室外去。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节课上能专注听讲的时间可能只有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教室外边去,融入自然环境中,比如可让学生观察远处任何一个画面并思考该怎么描述,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把生字的讲授部分搬到课堂外,因为生字也是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可以用树枝拼接成汉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记住汉字的书写及结构。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家长、学生观念的转变非常关键,观念改变了,行为才能有所变化。其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要积极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季益仓.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J].语文天地,2018(29).

[2]李爱丰.农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

[3]蒋松德.农村语文课改的问题及对策———以新邵县义务教育学校为例[J].湖南教育,2018(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