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化推广范文

文化推广全文(5篇)

文化推广

第1篇:文化推广范文

目前,盐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已初具规模,以四川的盐文化旅游为例,大英县的“中国死海”作为盐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依托景区自身和旅行社推广,以“漂浮、洗浴、健身、娱乐”等概念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而自贡则主打盐业古建筑、古街、古镇,井盐生产的现场和遗址和自贡牛王会以及自贡盐帮菜等观光型旅游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盐文化旅游由于过分依靠传统媒介、旅行社等复合推广模式的限制,盐文化旅游并没有得到与其文化内涵深度相应的市场回报,其消费者主体大多是来自旅游目的地附近周边的游客,跨省、跨区域和跨国的消费群体还需要培养,究其旅游推广营销模式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盐文化旅游的发展。

微传播——互动性传播时代的新图景

媒介即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告别了印刷时代而进入了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传播内容微小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影响裂变化的微传播Web3.0时代。微传播是向特定用户进行一对一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受众明确、需求清晰、有较强针对性的精确传播形式。与大众传播相比较,其传播内容更精确,传播对象更精准,传播渠道更精细,其本质其实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人性化传播。通过微传播,信息可在短期内呈现“核裂变”式增长,具有明显的病毒式传播特征,体现着一种口碑的力量。微传播可以将不同渠道的零碎信息点连接成有意义的线与面,通过对碎片有机的拼接,把无限的内容进行缝合,扩展成为一个新的图景。微传播“超文本叙事特点”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的线性序列,建立了非线性扩撒式的传播模式。

与传统传播模式不同,微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以受众为中心的全新传播范式。在20世纪70年代,麦库姆斯曾经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他认为媒介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社会的认知[4]。在微传播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传播者的主导地位逐渐消减和去中心化,把关人的概念逐渐淡化,有着强烈表现自我、唤起对话和社会归属欲求的受众以其在微传播中无可替代的自媒体传播效果而日益地位彰显。公众设置的议程在互联网以及现实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从而影响媒介议程的设置。传播不再是单向度、无反馈的模式,而是公众议程与媒介议程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从而进一步消除传受两者的隔阂,达到传受双方议程设置的趋同,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优化。

微传播不同于过去只基于虚拟社区以及圈子的网络传播,受众不会因为日复一日的沉浸于网络所提供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而被其所“麻醉”,成为日本学家中野所担心的“容器人”。微传播模式通过移动网络以及移动便携设备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赋予了互动传播新的意义,重新构建了网络的互动模式,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人们对网路互动观念上的误区。微传播是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边界的瓦解与重构,也是实现文化推广的人性化渠道。

在微传播领域中,文化的重构、整合与再生能力进一步加强。盐文化旅游推广作为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具有着仪式传播的典型特征。通过对空间以及时间维度的无限性延展再现、共享理念;通过在微传播语境中对共同信念的理解和情感实现文化传播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微传播使得文化旅游推广的视野得到拓展,营造了一个开放、自由、互动、共享和创造的空间,大大激发了文化旅游推广的主体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出文化推广自我超越、个性张扬、不拘一格的现代意识。同时,微传播的分众化渠道增强了文化的再造和衍生能力,加速了崭新文化形态的生成。因此,将盐文化推广的概念置之于微传播语境下探讨具有较高的科研究性和科学性,也是对未来文化旅游推广模式的更新做出先驱式的思考。

微传播时代的盐文化旅游推广

(一)“微内容”——凸显盐文化旅游的内在张力与价值

所谓“微内容”(microcontent)主要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各种大制作、重要内容(macrocontent)而言的。学者Cmswiki认为微内容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链接的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内容列表等。”[5]面向需求各有不同的受众个体,语言精练化、可读性强、冲击力大、散播面广是导致人们毅然摈弃传统媒体冗长的信息而选择微内容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全面爆炸,受众很难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轻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逐渐进入碎片化社会,连续整块的时间被打碎,潜心阅读的几率大大降低。媒介内容生产以及营销结构的单一化为宣传推广的实现设置了从资本聚合到品牌建设的障碍。在此语境下,传统的盐文化旅游推广模式的传播效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微传播将我们带入到一个以传播“内容为王”的时代。受众可以更多、更快和更方便地根据信息内容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高效传播媒介,信息内容的生产进一步与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适度分离,媒介载体的选择性使用将完全服务和服从于信息的内容。这样,高效的传播媒介能够使信息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交换和共享,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提高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信息优化传播的最终目的。因此,盐文化旅游应重视“微内容”的传播,大幅度摒弃以往传统模式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宣传策略,将盐文化的核心内涵加以简短生动的概括,用一段话、一系列图片、一个视频等形式微小却又饱含深刻含义与动人情怀的“微内容”展示与消费者,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眼球。以微小的内容而深厚的内涵体现盐文化旅游的张力与价值。

(二)盐文化旅游的“微渠道”分众化传播

基于Web3.0信息时代的盐文化旅游应采用全媒体推广策略,在运用传统媒体加以辅助宣传做深度报道之余,着重利用以移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平台,以多种微传播渠道进行浸润式宣传,以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渠道:

1.利用微博打造多元化互动宣传平台

微博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传播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大范围内民意收集的渠道。在这个平台上,只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任何人确实能够实现平等表达意见的权利。所以近年来的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以及其他所有具有公共性的话题,一旦在微博上,很快能够吸引社会广泛参与讨论[6]。140字的简短文本加以图片、超链接的全时化传播大大缩小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通过建立一系列跟盐文化旅游有关的官方微博,时时盐文化旅游的最新动态,宣传先进的盐文化旅游观念,并与网民进行时时互动。通过微博转发抽奖、盐文化历史有奖竞猜等方式拉近传者与受众的距离。在官方微博中设立答疑区,建立传受双方平等的沟通互动渠道,使得消费者的困惑与疑问可以在第一时间得以完美解决。将各种以“盐文化”为主题的官方微博作为盐文化旅游推广的聚气平台,打破时空的限制,形成“一对多”的传播格局,让微博充分发挥其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播功能,使“盐文化旅游”的推广出现信息传播的接力效应,通过粉丝的评论转发,实现短期内核裂变式的推广效果,通过口碑的力量迅速提升盐文化旅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利用微电影进行旅游形象宣传

微电影的低门槛和草根互动性符合碎片化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又称为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微电影的全部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信息本身,更与人们的审美追求息息相关,将电影艺术回归大众,成为丰富广告形式、开拓网络广告资源的重要战略,也逐渐成为树立品牌文化和个性的重要手段。鉴于此,盐文化主题旅游应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将其文化内涵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出来,可将盐商会馆、盐街古镇、盐帮菜、盐的传说等打造成系列微电影,每个微电影讲述不同故事,通过系列微电影全面展示盐文化的历史内涵和人文魅力,塑造盐文化主题旅游的品牌形象;通过巧设悬念、制造幽默、渲染情感让系列微电影充满生气与活力,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好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增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使得盐文化旅游深入人心;通过互联网平台让盐文化系列微电影广泛传播,获取消费者的品牌认同,通过他们自身的转发与分享,吸引受众主动多次观看,达到持续传播和强化品牌冲击力的效果。

3.利用微信作为盐文化旅游推广的另类个性展示窗口

2012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Doerr)首次提出了“SoLoMo”概念(social、Local&Mobile)。他认为未来信息行业是基于消费者时时位置定位而传播信息的天下,受众在真实生活中所产生的位移,通过移动网络而反向服务于生活本身。而“社交本地化移动”产品也是未来信息产品发展的趋势。自腾讯2011年初推出微信以来,此软件就以其移动便捷性以及使用方式多元性迅速席卷整个中国。截止到2012年9月17日,微信的注册用户已超过两亿,成为眼下最时髦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作为最具代表性的SoLoMo产品已经逐渐被商家重视并加以运用,目前,众多明星已开始通过微信公众账号与粉丝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而旅游宣传在此领域仍鲜有人问津。因此,盐文化旅游推广应争做信息时代的弄潮儿,开通盐文化旅游的微信官方账号,利用微信可以随时、随地流动传播信息的特点,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等赋有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与消费者建立全时化联系,通过语聊重现“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情境,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盐文化主题旅游打出温暖牌,不仅作为旅游项目而存在,更是具有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的胜地,增强消费者对盐文化旅游的品牌忠诚度。

结语

第2篇:文化推广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化;文化旅游背景;多元文化;文化魅力

引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并且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汉语言文化也受到了广大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喜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旅游行业在近年来成为人们假期的首选娱乐项目,同时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备受瞩目,泰国、新加坡等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旅游地点,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也势在必行,不仅能够使得我国文化得以发扬,还能够展现我国文化底蕴,展现我国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1]。

一文化旅游背景下推广汉语言文化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活、学习等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因此在放假时间内,大部分人们更愿意通过旅游、度假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自己,而这也带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也使得国外朋友们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国际友人对我国的美好山河充满憧憬与向往,从而使得我国国际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使得我国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化不仅是在我国进行日常交流的需要,对于我国文化历史而言,汉语言文化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第三产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占比逐渐增大,而旅游业作为主要的第三产业,其发展速度加快,并且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目标的提出,文化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地区特色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我国成为WTO组织中的一员后,我国旅游行业也逐渐开始朝着国际旅游的方向发展,对我国宣扬汉语言文化工作具有积极意义[2]。游客选择旅游的原因较多,地区文化、地区特色、地域经济、地域美食等都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点的重要因素,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游客选择旅游地点时主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地区都因丰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旅游胜地。由此可见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地区文化对游客将产生较大影响,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得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势在必行。古往今来,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学习汉语言文化不仅是国际友人与国内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必要,汉语言文化的宣扬也能够帮助国际友人更加了解我国历史,更好地领略我国风土人情。

二文化旅游背景下推广汉语言文化的途径

文化旅游背景下,旅游的重点在于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汉语言作为传递文化、记录文化发展并弘扬文化内容的主要形式,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国际交流合作更加顺利,但是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不仅能够满足国际友人与国内人名的沟通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凸显我国汉语言文化魅力,传递我国文化内容。因此,在文化旅游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化的推广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凝练汉语言文化内容,推广汉语言文化精髓文化旅游背景之下,导游们对地域文化的介绍主要集中于实物介绍,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等。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发展过程、以及文化内容等介绍相对较少,推广文本内容难以统一,汉语言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每个人对汉语言文化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化旅游背景下,汉语言文化推广文本内容难以统一,容易使得国际友人、外地人民对汉语言文化产生误解,或者了解过于表浅,难以实现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的目的。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不仅在于历史的叙述,更在于文化价值的输出与传承。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汉语言作为承载文化发展与文化历史的主要载体,其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汉语言文化价值的输出与传递尤为重要,充分展现我国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底蕴[3]。在汉语言文化推广与宣扬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凝练出我国汉语言文化的精髓,并统一汉语言文化推广文本内容,使得推广内容符合我国汉语言文化内容,并将汉语言文化的精髓进行传播,使得国际友人们以及国内人民们能够充分理解汉语言文化魅力,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效率。

(二)充分了解多元文化特点推广汉语言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内容,使得全球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到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了解中华文化。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内容可能会因为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对方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方式展开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使得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方便,但是汉语言文化的推广工作不仅需要语言学习的支持,还需要对多元文化特点进行了解与学习,将汉语言文化精髓进行更加准确的表达,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效率。社会制度内容表明,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认知等存有相似区域,在此区域内进行沟通交流更为有效[4]。因此,在文化旅游背景下,面对游客们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游客们的文化、思想以及宗教信仰,并结合游客自身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特点,给予游客较为适宜的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使得国际友人、或者是外地人民对区域汉语言文化内容更加了解,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效率。

(三)组建民间汉语言文化推广组织文化旅游背景下,民间组织进行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更为有效。由当地民众组成的汉语言文化推广组织,该组织成员对当地特色汉语言文化更为了解,且拥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并且由当地民间汉语言文化推广组织进行推广工作,能够使得推广工作更为灵活多样,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效率。对于民间汉语言文化推广组织而言,该组织成员由当地民众组成,对自己家乡的汉语言文化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有当地民众群体组成的汉语言文化推广小组,具有营造良好汉语言文化推广氛围,并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效率的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言,具有促进作用[5]。因此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民间汉语言文化推广组织对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者是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将对受众群体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之前,需要对工作者们进行统一的培训与考核,使得工作者们具有正确的汉语言文化认识,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者应该具备文化推广工作意识,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对待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6]。

三结语

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势在必行。通过凝练汉语言文化内容、了解多元文化特点、组建民间汉语言文化推广组织、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者文化素养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化推广工作效率,使得广大人民充分认识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邱扬光.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讨[J].作家天地,2021,(1):38-40.

[2]时佳.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剖析[J].长江丛刊,2021,(1):167-168.

[3]邹莉.新型语言智库的汉语言文化传播功能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27-28.

[4]秦小青.“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4-6.

[5]夏红娟.“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传播研究—以东北亚地区为例[J].文教资料,2020,(22):7-8,19.

第3篇:文化推广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创新推广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古老的镂空艺术,一方面在视觉上给人们透空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剪纸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形式多样的图案,例如窗花、灯花、墙花等。人们将艳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上以表达喜悦与热烈。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时而会以夸张的手法改变事物的自然形式。尽管剪纸工艺材料简单,技法简便易学,但其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但剪纸文化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一是随着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发展,人工剪纸转向机器剪纸;二是剪纸行业利润微薄且剪纸艺术需长时间的刻苦练习。众多原因导致愿意投身于剪纸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如何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将这门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对剪纸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1剪纸文化遗产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困境

1.1剪纸文化遗产发展历程

根据历史考古发现,剪纸艺术起源于北朝(386—581年),至今已历经了1500多年的历史。民间剪纸艺术在北朝初期发展的就已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的发展日益繁荣。唐代时期,剪纸艺术渐入佳境;从宋朝开始,寻常百姓慢慢流传与普及剪纸艺术;这一时期,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进入其茁壮发展的高峰期。现代的剪纸艺术,实际是一种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集合的镂空艺术,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就剪纸艺术而言,现代的剪纸作品不乏艺术家绘制的创作性作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的作品有质的区别,甚至已脱离大众审美。另外,在今天的许多地区,群众性的剪纸活动的出现也不能与剪纸艺术混为一谈,但其创作的作品采用的也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可以创造出好的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技法都相对简单,这一艺术形式遍及范围广泛,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及赞美。

1.2剪纸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的困境

1.2.1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的双重问题剪纸文化因为环境的变迁面临着发展的重大威胁。剪纸艺术的原生环境改变。剪纸艺术最早以剪贴画的形式出现在民间以表达喜庆热闹的节日与庆祝氛围,其与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深厚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乡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剪纸艺术的传承造成了重大危机。尤其是剪纸艺术的传承以实作传授为主,这更加大了传承的难度。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剪纸艺术只有少数人关注,加之人工智能与电子化的发展,使机器剪纸代替了手工剪纸,省时又省力,这对传统手工剪纸艺术造成了侵害。

1.2.2从业人员文化素养低、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剪纸的发展目前出于萎缩低迷期,一方面,因为从事剪纸产业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偏低,这些人员大部分是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初高中文化、劳改人员,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剪纸行业,并且从事剪纸艺术时间不长导致他们所创作的产品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剪纸作品出现销售低迷期:一是市场订购锐减;二是因为政府政策只把剪纸当作非遗文化进行保护,缺少对其产业效益的考核,对产业管理人员要求低,使得整个剪纸产业发展低迷;三是剪纸产业重产轻销,剪纸行业大师大都潜心剪纸技术,对市场与营销不关心,导致市场营销环节薄弱。

1.2.3剪纸产品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及缺乏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一方面,剪纸产品品牌效益不足,不能在技艺、表现手法、产品内容进行个性化地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缺乏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没有形成良好的产权保护机制。而且在剪纸艺术中,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作品被盗于封面、广告、图书的制作等。长此以往,这种不健全的法律机制必将对剪纸产业造成极大重创。

1.2.4无厂房式工作模式和缺乏衍生产品,没有形成产业链据调研,剪纸产业公司大都处在“无厂房、无资金浪费、无货物积压”的三无模式中运营。这种运作模式,虽然节约了成本,但也使得这种作坊型的三无企业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有序的市场产销。剪纸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衍生产品极少,很难形成产业链,对剪纸行业的发展也就造成一种障碍。

2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

2.1以青少年为主导地位进行推广2006年,国务院将剪纸艺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传承处在复杂多面的局面中。剪纸不仅是一门单纯的民间艺术,更是促进人类全面协调发展的平台。剪纸的传承要还原到广大的青少年中,他们是一切的未来。剪纸艺术刚好为广大青年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和动手的平台。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剪纸文化,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主动传承中国剪纸文化,遵循“着眼全员性、追求高品位、坚持传承性”的基本理念,通过“以阵地活动为依托、在兴趣培训活动中渗透、以赛事为途径、以主题文化活动为手段”等一系列推广策略,以下是一些实质性的文化策略。

2.1.1树立正确的推广理念在对青少年的剪纸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广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放眼全员。并且以青少年为活动对象,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与剪纸文化相关的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青少年为主导地位;追求高品位的同时,拉近剪纸艺术与青少年双方的距离,搭建剪纸艺术的创作与展示平台,提高广大青年的艺术修养。

2.1.2运用多样化的推广途径保护与传承剪纸文化,必须创新多样化的推广形式:以少年宫为活动阵地。作为承担教育、服务、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有义务弘扬传统文化。在少年宫,可以邀请剪纸艺术家在少年宫进行现场的演示和指导。把趣味性与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剪纸艺术的观赏性,也利用了少年宫特有的资源优势。另外,能将剪纸文化渗透到青少年的活动与培训中,能够有效地建立起剪纸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优势。

2.2政府主导+政策支持模式

剪纸文化要想发扬光大,首先,必须坚持政府在剪纸产业发展协同的主导作用及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政府应该协调国家以及地方资源的科学整合。政府应该在人力、物力、资金上对于剪纸技艺的传承及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从政府的角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各种资本进入非遗保护和开发的队伍中来。

2.3市场参与、企业合作、社区参与、传播机构参与模式

对剪纸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不仅要关注传承者和政府的有关利益,也要关注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切记不能忽视各方力量的作用,比如市场、企业、社区、传播机构等。第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剪纸行业储备优秀人才,同时提供优惠政策保障人才落地。第二,鼓励剪纸行业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使其在市场机制下获得人力和资金的支持,形成良性的自我成长机制,维系其发展与传承。第三,应该吸引文化企业参与到剪纸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并对文化企业进行严格控制。第四,应该促进剪纸文化核心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是剪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剪纸文化的传播并分享其收益。第五,对剪纸文化的经销商进行培育工作,宣贯一些关于剪纸文化的内涵。

2.4以校企合作为主+多方辅助合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与教育系统合作,提倡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第一,把剪纸艺术引入课堂,从小培育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与认识。第二,将剪纸艺术拓展到高等院校。第三,引进企业对剪纸艺术进行短期有序的长效培养机制,放开并鼓励民间机构授课,以及公众教育,提高剪纸文化在公众心中的认知度。

2.5拓宽剪纸的目标市场,开拓多样化产品

剪纸文化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壮大和传承离不开市场的运作。首先,必须拓宽剪纸的目标市场,开拓高、中、低端的多样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其次,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丰富剪纸设计内容,满足高中低市场不同阶层人群的审美需要。最后,还可以结合当地文化,与时俱进,创作出符合当代需求和审美的优秀作品,让剪纸文化生动灵活起来。

2.6多渠道的网络传播+网络统一服务平台宣传与销售模式

处于互联网时代,剪纸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应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小程序等信息传播渠道,搭建起剪纸从业者、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渠道进行营销,扩大剪纸文化消费者目标群体的来源。

3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态度的智慧结晶。本文在剪纸文化发展面临如此困境时,在产品创作、人才培养、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管理、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对剪纸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所贡献。此外,还应该建立起剪纸文化产业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其收入合理分配的制度,以便剪纸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16).

[2]蒋多再.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兼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

[3]钱永平,潘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M].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康保成,林斯瑜,王静波,等.2001—2010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罗曼莉.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陈俊华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第4篇:文化推广范文

1地域文化的概念

目前,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已经逐步将地域文化作为其首要选择。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指某种基于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构建的空间,这类空间地域概念中暗含悠远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人文属性,并在此地理背景基础上生成相对尺度的文化范围[1]。地域文化中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时间的历史性、精神性、社会性活动中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活动、生产方式等内容,其形成过程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地域范围特性,还要将其融于所处环境中。基于此,地域文化既能由单要素组成,也能由多要素组成。因此,地域文化有有形和无形之分,前者泛指实际存在的遗迹、遗物等,后者通常具备抽象性,学术思想、风俗习惯、典章节庆、民间艺术等都属于后者范畴。因此,图书馆应对具有地域文化元素的阅读推广进行重点开拓[2]。

2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的意义

2.1完善和丰富馆藏文献资源

馆藏资源由收集资源、整合资源和创造资源三部分组成。第一种资源指的是图书馆具备地方文献、地方特藏的收集职能,遗迹、专家和真人资源都在第一种资源的收集之列,可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第二种资源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展示各种媒体资源,并通过类型划分加以收藏,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专题资源库,提升读者开发利用的便利性[3]。图书馆在利用第三种资源创设的活动中可对展览资料、演讲资料、口述史料、媒体报道资料等资源进行补充购买,以此完善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

2.2开拓和创新阅读推广载体

在利用地域资源的基础上创新阅读推广模式,不仅可以使图书馆融于地域文化,还能使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和多样,进而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同时,因这种阅读活动能够密切联系人们的现实生活,促使人们主动对其产生好感和亲近感,进而自发地进行阅读。

3立足地域文化元素开展阅读推广的路径探索

3.1以“弘扬吕梁文化”为主题,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吕梁地处黄河中游,这里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该地区人民的繁衍生息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变化催生出许多名人逸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吕梁地区隶属于赵国,三国时期吕梁地区则隶属于魏国。晋朝时,刘渊在离石起兵,始建刘汉政权,同时,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来自吕梁。吕梁地区在古代出现过《全唐诗》《算学宝鉴》等经典著作,近现代则出现过油画先驱卫天霖、抗战女英雄刘胡兰等著名历史人物。同时,由著名作家马烽编著的《吕梁英雄传》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抗日题材小说。因此,吕梁市图书馆可以“弘扬吕梁文化”为主题开展有奖征文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还能向吕梁文化的历史先驱致以崇高的敬意,提高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感。此外,只要在寒暑假期间,吕梁市图书馆就可以设立中小学生开放阅读月,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书籍,并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积极培养中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价值观。

3.2以“儒家名家名作”为主题,开展品赏诵读推广活动

品赏诵读会的开展过程注重从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选取代表性作品,以广大青少年为推广对象,在遵循历史文化轨迹的同时找寻城市的脉络,引导青少年传承地域文化元素和民族精神。这项活动的形式致力于“品敁赏”儒家的名家名作,参与者需以自己的理解方式阅读儒家作品,然后对作品内容的品读观点进行互动和交流。春秋时期,卜子夏、段干木和田子方都是孔子的弟子,史称“三贤”。他们曾在吕梁地区的西河位置创办私学,广招学生,积极传播儒家文化。有学者考证相关记录后发现,皮影就是“三贤”发明的,借此吸引人们学习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以仁爱为核心,同时注重修身、治心、和睦、亲尊等品质的培养,长期秉承公正的处事原则。因此,图书馆倡导诵读儒家文化经典著作,能够促使人们养成讲礼仪、重文化的良好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每场品读交流会除了是一次阅读推广活动,还应是一次爱家乡、传播当地文化的教育活动。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可以再次回顾当地的文化历程,还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促使青少年群体的内在文化力量更加坚定。同时,吕梁地区的儒家名作还包含该地域的人文地理、社会文化、民俗民情、经济历史等元素,品读儒家名作能够提升人们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可度。

3.3以“山水民族民俗文化”为主题,开展书展阅读推广活动

吕梁市图书馆以山水民族民俗文化为主题开展了特色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3.1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文献书刊展。吕梁地区的方山县聚居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彝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藏族、侗族、佤族、羌族等。为了使上述民族的特色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吕梁市图书馆需要开展相关的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群体对少数民族文献的阅读和研究需求,进而促使吕梁市图书馆馆藏的相关文献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基于吕梁市图书馆馆藏资源多次举办的民族文献书刊展,不仅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读者群体,而且还有很多中老年读者几乎每天都到馆阅读欣赏。3.3.2举办“摄影、书法、美术”书刊展。为了使吕梁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文气息和生态特色文化得到完美展现,同时也能促使更多的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加强学习和交流,吕梁市图书馆需要针对这一主题举办书刊展,一方面促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吕梁地区的区域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借此提升读者群体爱国爱家的情怀。吕梁市图书馆定期举办的这类书刊展吸引了无数读者参展,不仅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愉悦感,同时还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3.3.3开展民俗推广活动。吕梁地区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如临县、离石、柳林等县区流传的伞头秧歌,孝义、汾阳、交城、交口、中阳等地区流传的纸窗皮影戏,吕梁农村地区流传的面塑传统工艺食品,石楼、柳林等地区流传的民间剪纸艺术等。吕梁市图书馆每年可以此为契机,在山西省图书馆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共同举办民俗推广活动,具体做法有:首先,向群众免费发放宣传单,宣传单可以包含民俗知识、科技、法律、保健等内容;其次,挑选出各个县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参加推广活动,吸引民众自发地参与到推广活动中;最后,根据相关活动项目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比赛机制,如根据相应的民俗文化举行猜灯谜、文献品读、图书历史背景解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获取名次的民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民俗推广活动不仅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能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进而促使乡村文明、大众阅读得到较快的发展。3.3.4传统节日也能承载民族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传承弘扬的民族优秀文化还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因此,吕梁市图书馆也可将其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推广过程中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既能凸显图书馆的人文情怀,又能促使人们的阅读意识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其民族精神涵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全面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除了需要相应的地域文化土壤的滋养,还需要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全民阅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需要大力培养阅读推广人才,同时,图书馆只有确保馆员的地域文化素养和意识得到提升,才能将其内涵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来,打造地域文化主题阅读推广系列资源库,将地域文化元素全面融合于阅读推广活动中,凸显其地域特点,进一步提升阅读推广的互动效果,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阅读推广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铿.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2):10-14.

[2]王宇,刘偲偲.地域文化视角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5):94-100.

第5篇:文化推广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音乐;推广;发展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得到满足,推广与发展群众文化音乐是符合整体的发展趋势。所谓的群众文化,简单来理解的话,指的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除开职业之外,自我参与、开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而在群众文化的组成内容之中,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文化音乐的推广与发展工作,形成良好的文化气息,不仅是贯彻和落实党的精神,实现文化的发展目标,而且若能够真正做好推广与发展工作,既能够提升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又可以丰富群众的生活,从而促进多个方面得到良好的进步与发展。

二、群众文化音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不仅能够以一定的形式承载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也能够以更为广泛的方式促使人的心灵和智慧得到净化和升华,为此,推广及发展群众文化音乐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探讨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之前,首先对群众文化音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明确,以此为后续对策的提出而奠定基础。

(一)形式单一,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现阶段的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开展中,首先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单一,而这一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内容上,由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更新速度加快,很多事物的发展都在推陈出新,但是群众文化的音乐活动的内容并没有跟从新时代的娱乐文化特点上来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陈旧的特点,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比如说一些地区中的音乐群众文化活动中,就存在着采取传统文化活动的方法,不仅难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兴趣,而且也降低了活动所开展的意义。第二是在方式上,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方式过于传统,无论是欣赏活动还是其他活动,都没有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不但难以保证群众的参与性,而且也无法表现出民族特性,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活动不足,影响多个方面的发展

在现如今的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次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活动不足,这一问题具体来看的话,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而言,参与其中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项工作最终获得的工作质量,而在群众文化音乐活动中,如果参与其中的推广人员具备足够能力的话,那么,群众文化音乐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存在工作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很好的胜任群众文化音乐推广活动,进而影响了群众文化音乐的推广与发展。第二,在一些乡镇之中,由于受到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群众音乐活动在开展中不仅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也难以保障,甚至出现了长期没有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个方面的发展。

三、关于群众文化音乐推广及发展的策略探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做好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推广工作,并且促进群众文化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多个方面的发展而言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来推广及发展群众文化音乐呢?这一章节就围绕于此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希望通过于此能够为实际活动的开展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得到顺利推广,并且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提高群众文化音乐推广认识,加强宣传作用

意识与行为之间是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意识领域的认识是能够主导行为的做出,而行为的做出又能够反作用于意识领域的认识,两者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相对应的在群众文化音乐推广过程中,需要保证思路上的清晰准确,才能促使相关行为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推动群众文化音乐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的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的领导干部要对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推广给与充足的重视,在意识领域加深对群众文化音乐活动推广的重要性,从而为相关措施的落实而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将群众文化音乐推广融入到宣传教育之中,通过这一方式的采取来保障方向上的准确,与此同时,在群众文化的音乐活动的影响之下向人们弘扬主流价值观与正能量等方面;第三,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推广需要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在群众文化音乐活动中,向人们介绍当地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建设家乡的心情。

(二)提高参与人员工作能力,提升参与人员工作素质

任何一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人员因素是影响一项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为此,要想落实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推广工作,促使这一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而针对工作人员方面能够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外的人才招聘环节之中,不仅要拓宽对外招聘的渠道,多从不同途径来获得符合这一项工作的人员,而且也要提升对外招聘的门槛,从群众文化音乐推广工作的性质、要求等方面出发来考虑前来应聘的人才,争取在这一环节之中为实际工作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员;第二,在对内的人员管理之中,由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处于快速的更新换代之中,很多事物都处于快速变化阶段,因此,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的形式下更新员工的知识体系,锻炼员工工作实践能力,以此来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群众文化音乐推广活动,进而提升群众文化音乐推广活动的质量。

(三)主动收集当地音乐,进入到基层中去

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才能实现繁荣的目标,而在群众文化的音乐推广活动中,要想提高推广质量,将当地民族音乐与本土音乐相互结合在一起,不但有利于弘扬群众文化的音乐,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音乐活动得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措施工作的落实是需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作为相关部门,要主动收集当地的民族音乐,由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在收集过程中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整理出健康、积极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音乐推广活动得到良好开展。除此之外,要想提高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推广效果,还需要加持从基层的角度出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开展进机关与进社区等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能够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来参与到群众文化的音乐推广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将丰富的精神素材融入到基层之中,在激发群众热情的同时,加强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影响力与推广度。

(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推动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发展

群众文化音乐是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发性,二是群众性,通过所具有的这两个特点也可以看出群众文化音乐活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推广群众文化音乐活动过程中,作为其中的工作人员要将这一份工作的开展予以重视,无论是责任感的具备还是使命感的树立,都要尽可能的高质量开展群众文化音乐活动,通过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向人们宣传与弘扬正能量。除此之外,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文明的社会,而文明体现在很多方面,要想文明,除了教育活动的开展之外,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接受群众文化的音乐推广工作,参与、融入到其中,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保证主旋律上的准确,充分调动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之中,借助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开展来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推动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得到大力推广,并且促使这一项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对整体的发展,都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从群众文化音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关于群众文化音乐推广及发展的策略,希望通过上述论点的探讨,可以促进实际的群众文化音乐活动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论新时期的群众文化[J].李辉.北方音乐.2013(07)

[2]“群众文化”:乡村振兴的历史资源与当下价值[J].梁君健.江淮论坛.2018(06)

[3]群众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高超.黑龙江科学.2017(24)

[4]关于群众文化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思考[J].张杰.大众文艺.2017(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