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科研经费管理全文(5篇)

科研经费管理

第1篇: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关键词:委托;信息不对称;科研经费问题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社会科研投入超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凸显了科技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在一些重大研究领域实施“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和“赛马”等机制,科研经费“包干制”也从人才项目拓展到基础研究项目。为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全面下放财政科研经费的管理自主权。以上政策对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信息不对称下委托理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挖掘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财政科研经费配置效益。

一、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问题

2016年至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科研经费“放管服”利好政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科研业务活基于委托理论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研究王玲|栗云静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突出让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下放经费管理自主权,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促使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在一些关键科研领域也取得重大的研究突破和技术创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虽然我国科研论文与专利数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但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并不高,尤其是原始创新成果不多,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比例较低。近年来的巡视发现,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科研经费损失浪费和贪污挪用的问题时有发生,以材料费、劳务费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或者通过测试费转移科研经费的案例比比皆是。具体而言,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措施衔接和落实不到位

在国家层面,科研管理政策与各部委、专业机构的政策措施衔接不到位,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国家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政策理解深度不一,一些单位结合科研工作实际下放了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一些单位还在观望,不敢下放,或者只下放部分经费管理自主权。尤其是劳务费预算调整、科研财务助理聘用落实等政策措施,各单位都落实不到位。同时,课题结题审计单位对国家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理解不透,审计过程中增加了很多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情况,也是项目承担单位不敢下放经费管理自主权的原因之一。

(二)重视申请项目,轻视经费管理

近年来国家政策要求“去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但因尚未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实际工作中,科研单位仍然只重视纵向项目申请、结题验收等工作,并不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单位财务部门只重视科研经费报销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纪规定,但是对项目启动、研究进度、研究任务资源的实际需求并不掌握。课题组各自为政,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造成浪费。单位后勤部门对每个项目或课题组在水、电、气的使用上,没有按照课题组或科研需要进行单独计量,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核算与分摊不合理,未能准摘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理论,从国家层面、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者三个层面分析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由于利益和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关键词:委托;信息不对称;科研经费问题财政党建工作与研究DOI:10.14115/j.cnki.zgcz.2022.04.012确反映科学研究的真实成本。

(三)经费权属认知不清,损失浪费严重

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权属理解不明,对经费到底属于单位公有还是个人私有模糊不清,甚至认为自己争取到的科研经费就应自己“私有”。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成本意识比较淡薄,利用材料费、测试费等名目套取科研经费私设小金库、利用虚假业务领取劳务费的问题频发。

二、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理论与财政

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首次提出委托理论,到70年代,威廉姆斯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正式奠定了委托理论的基础。委托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创新,委托人与人之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财政科研项目实施存在多层级的委托关系,委托部门与项目承担者形成第一层委托关系,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和财务等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形成第二层委托关系。委托关系成立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会产生逆向选择。委托关系成立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会产生个人道德风险。在第一层委托关系中,科研项目承担者及其团队成员拥有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的真实信息,知道科研投入的资源需求,了解自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过程中自我决定研究态度、精力投入、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项目产出成果的质量。但这些科研项目实施的核心信息委托方却不甚了解。因此,科研项目承担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科研信息优势,按照个人的意愿来使用和支出科研经费。在第二层委托关系中,委托方以任务书方式将研究任务和经费委托给科研项目承担者,希望其投入的财政科研经费能够合法合规、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尽可能多、产出质量尽可能高。科研项目承担者由于个人内在成就感和外在声誉的需求,在科研考核评价政策的导向下,将主要精力放到争取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不断协调内外部各种关系与资源。科研经费获批后,作为人的项目承担者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项目承担单位不应过多干预日常使用。当出现个人与委托方对经费使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时,项目承担者可能会设法隐瞒经费真实用途。

三、优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

政策制定部门应加强对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的解读以及宣传培训,指导科研项目分级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以及相关机构准确理解国家政策,减轻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承担者在政策理解、制度修订以及具体使用管理上的负担,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落地,使科研人员实实在在感受到科研经费改革的红利,全面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

(二)完善监督控制体系,落实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

项目承担单位在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的过程中,应健全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对科研经费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建立分级管理机制,落实单位各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管责任。分别从项目申请阶段、执行阶段、结题验收阶段以及科研人员个人评价方面,明确科研管理、财务、人事、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部门以及纪检、审计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职责,为科研管理设计精简高效的工作流程,承担起指导科研人员并落实好监管的职责。加大科研经费日常监督力度,根据科研经费使用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科研经费使用风险排查,为单位科研经费的合规使用保驾护航。

(三)建立科研经费个人信用监管体系

第2篇: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科研经费;高校财务;中台

一、引言

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科研经费服务方式,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2018年,《关于开展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资[2018]122号)指出,要树立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建立便捷高效的科研经费报销管理机制;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活动主体之一,各级政府的财政类科研经费投入与其他企业的非财政类经费投入近年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的数据,2020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82.5亿元,较2019年增长4.8%,R&D人员全时当量61.5万人年,较2019年增长8.8%。随着高校科研资金收支活动的逐年稳步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财务工作由业务系统间数据共享的互联网管理阶段不断向智能化转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共享机制。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改革与创新服务方式,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建立健全高校项目负责人与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实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与经费收支过程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责任主体明确,科研、财务、资产、招标、审计等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各自的管理系统严格履行职责。但在完成一项科研项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面对种类繁多的业务仍然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较低的智能化水平导致总体效率偏低。

(一)流程方面:跨部门协同运作导致环节多、手续繁

根据职能不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学校、项目所属院系、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部门等按职责权限对科研项目进行协同管理。在接受学校与项目所属院系监督管理的同时,项目负责人需要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照财经法规与批复的预算和合同(任务书/协议书)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并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往返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部门等职能部门,填写表格,撰写报告,与工作人员反复沟通政策,办理手续。以科研设备报销业务为例,如果设备金额较大、数量较多,需要按流程先办理招标手续,项目负责人需要将设备采购计划交由所属院系和科研部门审核,审批通过后持立项报告、项目呈批件及项目完整资料向招标部门申请招标。设备验收合格后,项目负责人再到资产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建账手续,录入资产信息,如单价、数量、使用年限、购入型号、经费情况、经办人、使用人、存放地点等具体信息。最后项目负责人持已购买设备的发票、合同、资产验收单、招标审批表、中标通知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到财务部门报销,支付设备款。这一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要带着纸质资料在多个职能部门走流程、办审批、传递信息,程序繁琐、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系统方面:独立的架构导致信息孤岛与数据标准不统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独立运行的财务、科研、资产等管理系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一般包含预算、财务核算、学生收费、个人收入、决算、财务查询等常用财务功能模块,实现财务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而高校的科研、资产等管理部门则分别使用其他公司开发的管理系统,独立运作。这些不同的管理系统虽然内部结构完备,有独立的数据存储和服务模块,但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一致的数据化处理规则和一体化的数据转化流程,仅依靠集成接口相互联通。数据沿着错综复杂的集成关系网在系统间转换与传输,资源共享程度低,数据交换质量差,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数据损耗造成管理成本高昂却工作效率低下。

(三)制度方面:制度多、更迭快导致科研人员掌握信息不充分

科研人员对制度信息掌握不充分体现在:其一,制度多,除了国家出台的导向性政策制度,各类科研经费均有对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各个高校还有自身需要遵照执行的财务制度。科研人员需要在众多规则中根据自己项目和业务的类型判断哪个适用,增加了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其二,更新快,随着一系列针对项目预算调整、开支范围、结余经费等方面的“放管服”政策出台,各地对新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同,但由于单位规模、学科专业、所属地区的差异,不同的高校难以达到统一的实施标准,不同的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也难以保持一致。其三,不熟悉,科研人员并非专业的财务出身,尤其是首次申请到科研项目的教师,对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和制度规则缺乏系统培训和指导,很难一次就将报销所需材料准备齐全,科研人员不得不与各个职能部门反复沟通,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制约了科研经费报销的执行进度。

(四)人员方面:报账人员流动性大,财务人员配比少

一方面,高校教师与学生是频繁参与科研经费报销的主体。对于没有将项目经费报销业务固定由一人负责的项目团队,频繁更换报账人员会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报销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经济事项的分类不准确等,不同的报账人员就同一项目与财务人员反复沟通,占用报账人员大量的项目研究时间,影响科研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经费管理日益向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科研经费报销的业务量不断提高。加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岗位编制规模的控制,造成财务人员配比不足,这无疑增加了财务人员解释制度流程和处理单据的工作量,延长了账务处理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压力。

三、科研经费管理引入财务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一)放管服政策与会计改革趋势的驱动

为了不断规范我国科研经费在预算调整、开支范围、结余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科研人员“松绑”和激励,国务院以及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促进建成涵盖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网上审批、财务报销、信息查询等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同时,会计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共享机制。高校构建科研财务共享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财务共享的技术支持

根据2019年中兴新云与《中国会计报》、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对我国96家央企所做的调查研究数据,已有一半的企业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较高的高校信息化普及率为构建高校财务共享平台打下了基础。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研究院对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82.9%的高校已建立财务管理系统,60.5%的高校已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已有33%的高校正在建立系统融合的共享方案。

四、构建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慧校园网络,建立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集成原本独立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重新规划和梳理基本业务,将原本分散的、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活动进行集中化处理,优化组织结构,简化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流程与手续,使科研人员“少跑路”,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财务融合,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压缩财务人员的业务工作量,减少对简单、重复工作的人工处理,使其逐步转入科研项目的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等管理型工作,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见下页图1)由向前的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向后的业务集成服务平台以及衔接前后的中台系统构成。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向前面向科研人员,及时、准确地对其需求做出反应,并记录所有业务过程;业务集成服务平台向后面向财务、科研等职能管理部门,打通所有业务线,流程规范、管理制度严格,为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中台系统则将“前后”串联起来,利用“共享”和“复用”的特点实现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地协同运作。

(一)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

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是面向科研人员的前台客户端,是实现用户与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信息交互的门户。科研人员根据业务类型提出业务申请,科研财务自助服务平台根据收到的实时需求,组合和调度中台部分的不同业务能力,共享实时数据,实现不同业务板块能力的融合一体化办理,获取最大效能完成用户需求。该部分设计应当全面、合理地统筹科研人员(包含教师和学生)、院系、各职能部门等多种角色的业务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去除以往繁琐复杂的程序,合理规划出友好便利的服务界面。按照申报、立项、执行、结项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明细划分出项目申报、成果申报、项目信息确认、经费入账、预算设置、预算调整、经费报销、资产与招标、账务报表、预算项目汇总、执行进度、经费审计、成果验收、绩效考核等功能,聚合各职能部门业务,便捷高效地实现用户业务需求。除此之外,根据科研人员不同的需求增加信息服务模块,进行全面、专业的政策推送、制度宣讲、业务指南,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科研人员发起的咨询或讨论。

(二)中台系统

中台系统是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衔接前台客户端与后台管理系统,通过打通底层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用数据赋能业务,内嵌制度,最终成为数据建模平台,使独立的各个后台管理系统转变为各种服务支撑下的前台客户端应用系统。这不仅能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升数据采集和数据转换的效率和质量,为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带来便利,还将“共享”和“复用”业务能力,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中台系统包括数据区、业务区、规则区和辅助区。数据区抽取来自各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大数据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汇入数据池中进行萃取、整理、存储计算和分析挖掘。数据区按类型不同分为项目、合同、资产、指标等模块,实现统一、集中的分类数据管理。业务区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梳理财务的全业务流程,对同一性质的业务按小组归集,筛选并提炼出标准化、复用程度高的通用能力与适应性强、价值高的核心能力沉淀并组合。通过数据建模形成的服务化数据应用,能够根据前台提出的具体业务申请,将数据融入业务场景中,基于丰富的数据模型开展场景化应用,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数据分析应用的结果。规则区一方面将科研经费相关管理办法及财务制度内嵌于信息系统中,并随政策变化实时更新,使科研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有明确的规则限定,实现实时控制,减少业务沟通时的信息不对称及制度理解偏差;另一方面结合各类财务管理办法设定计算公式及逻辑判断,系统可自动检查,如根据科研人员填入的基础信息自动汇总计算出报销金额、剩余预算额度等。辅助区包含银校互联、税务管理、影像管理、电子档案、票据管理等业务辅助功能,用以帮助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和完善服务水平。

(三)业务集成服务平台

业务集成服务平台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管理系统的集成,提供服务支撑和实现内部的管理要求,包括财务、科研、资产、招标、审计等信息化系统。后台通过严格的权限、管控规则和流程规范等实现内部的管理要求。业务集成服务平台与中台系统相对接,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进行数据抽取,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完成数据的融合和加工,萃取数据业务价值,转换后分类存储于中台系统中的数据区,实现数据交互。

(四)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预期效果

一是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融合了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重新规划科研项目管理业务,能够简化流程,实现一体化平台,减少重复办理,使科研人员“少跑腿”,有效提升科研财务报销效率。二是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智能平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三是对平台记录的业务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科研人员不同的需求进行精准化和智能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促进财务工作向管理型升级,确保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关于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思考

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为高校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其局限性,辩证地看待和应用信息共享平台。

(一)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需要充分权衡便利性和应用性

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将原本不同的线下流程集中整理并合理规划,最终转化为客户端的界面和按钮,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便利性。而且这些便利性是以详实缜密的逻辑规则为基础实现的,需要程序开发人员在后台模拟不同角色设置,高的便利性往往对应复杂的实践应用。如果单纯提高便利性,会造成程序开发难度增大,填写内容、申报环节复杂冗余等问题。因此,在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实务设计中,需要充分权衡便利性和应用性,既要尽可能简化流程,提升报销效率,保证平台顺畅运作,又要兼顾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

(二)财务人员要做好“台前”向“幕后”的转型

引入信息共享平台之前,科研经费管理通常依靠财务人员在审批、填报、核算等重复性工作流程中进行人工处理,效率较低且占用财务人员大部分的精力。科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极大地节省了财务人员的人力投入,能够提高经费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人员要做好“台前”向“幕后”的转型,为科研项目的账务规范、科学管理发挥保障作用,深刻理解和把握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经济业务做出分析和判断,由简单重复的账务核算功能转向科研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等经费管理功能。

(三)从根本上健全制度和规范管理

第3篇: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风险

一、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特点

(一)科研项目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来源趋于多样性,多层次性,例如共同承担着来自地市级、省市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部委等专项科研经费项目等。另一方面,若按照类别分析,科研项目可分为公益性行业转向、国际科技计划、省级科技技术、市级科技计划以及发改委项目等等,不同来源和类别的科研项目在经费管理的要求上也呈现不同。

(二)科研项目经费下达的矛盾性

随着科研项目朝着国库集中支付趋势发展,因此通过国库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比重也越来越高,但国库资金的科研项目经费支付一半采取直接支付形式,可以采取财政授权支付的比例相对较少,一般只占据当年下达经费的30%。由于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着跨季节、跨年度的明显特点,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资金必须需要垫支,这与国库集中支付不允许直接垫付资金存在矛盾性。另一方面,经国库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有着结转次数以及使用进度的要求,这就导致在科研项目经费下达后,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管理的领域半径从内部拓展到外部

在我国,单一化的农业科研单位无论是在研发技术上还是研发资源上都是有限的,近几年,为了解决这一研发问题,具备不同研发优势的科研单位已经开始进行共同合作,并申报科研项目,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科研项目申报的主要力量。但同时,共同合作申报的科研项目在管理领域上已经由内部扩展到了外部,导致管理相对复杂和困难。

二、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一)项目经费管理不严,忽视高级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只是重视内部科研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一些农业科技单位中,企业虽然非常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但却忽视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这使得企业内部会计队伍人员结构和专业素养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现状。此外,还有很多农业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因缺乏经验,其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过程中,对宏观政策把握不准,无法有效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项目预算对经费支出进行控制,这就造成了科研单位内部支出账目混乱,项目经费管理不严,影响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缺乏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影响财务决算的统一性

随着我国农业科研工作与经济发展和建设联系的日益紧密,科研经费的来源逐渐呈现多元化,例如来源国家政府的下拨经费、社会各界的横向科研经费等。但当前,我国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制度均是针对具体项科研项目制定的经费管理办法,缺乏一个统一的,对各类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适用的规范性,统领性管理制度。科研单位内的各类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匹配,造成资金管理和监督口径缺乏统一性,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科研单位无法用统一管理尺度衡量项目经费支出,这就给单位内部的经费管理和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财务分析缺乏可比性,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不利于企业的科研项目决策。

(三)重项目立项论证,轻经费预算编制

我国很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进行前,只关系如何有效、快速争取到科研项目经费,从而导致重项目立项论证,轻经费预算编制的现象发生。在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内,公司在申请科研项目研发立项时,在申报项目预算过程中要求科研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提交预算单,但因工作量大、时间紧,从客观因素上就导致了公司的科研人员无法按照本年预计实施内容对经费进行测算,而是对可能用到的科目之间按比例分摊进行经费预算编制,这就导致该公司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忽视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机制建设,缺乏管理约束力

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缺乏专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甚至有的单位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就使得内部管理人员没有制度的约束而不能严格履行经费监管职责。有些项目下达部门虽然签订了协议,但缺乏管理约束力,使得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实施困难。

三、优化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统一管理理念

首先,统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理念。相关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并利用前期项目经费支出和应用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后面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数据参考,在科学的经费预算体制下,使科研项目活动顺利进行。科研经费管理者也要认识到,通过对科研经费实施管理,来达到对科研项目活动的监督,既能准确反映出项目实施的进度,又能杜绝项目舞弊现象;财务人员也要提升经费管理理念,主动加强对科研活动流程的了解,掌握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需求度,转变由以往单纯的、机械的、被动式的经费核算,转为主动介入科研活动和项目经费拨出,使得财务信息对科研项目活动起到良好的指导、纠正作用,赋予经费鲜活、有效的生命力,也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工作自信心,增强经费管理理念,并主动参与进去,为经费的有效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完善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单位还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打破传统行政管理框架,例如,可以将单位内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制定到专门的科研项目组中,并明确每一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和监督人,赋予每个人明确的职责权利,且科研项目组可以随着项目的结束和再次建设而改变。在科研项目实施期间,还应要求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到经费管理工作中,使所有流动资金和费用支出透明化,防止出现贪污现象。基于此,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约束单位人员的行为,提升所有者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有效整合三方资源,从而为经费管理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三)优化管理手段

农业科研单位还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改进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系统的核算功能。例如,将财务系统中专用的科研经费数据,平均转换到管理人员、科员人员能直接操作的系统中,将科研项目经费的各类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整理成所有管理者能直接使用和查询的格式数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方便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与到经费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在实现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同时,实现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为科研活动及经费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素琴,刘成录,谢苹,赵倩倩.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06):86-87+92.

[2]杨蛟峰.新形势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南方农业,2018,12(30):85+87.

第4篇: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院所

近年来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加大,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也相应出现了经费预算靠“编故事”,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不高,项目拖期超垫支,科研人员积极性较弱等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当前各科研院所正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有效路径,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鉴于此,本文从经费管理和服务的角度,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绩效管理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科研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项目申报中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钩财政科研项目的特点是批复后各预算科目的金额即被框定,回旋余地很小,所以预算管理中遇到的的困难大多起于经费申报过程。在管理层面,科研院所经费来源渠道众多,很多项目体量小,研制周期短,项目负责人分散,对经费的管理要求存在差异,组织申报中容易出现漏洞。在实施层面,预算申报的主体一般是科研人员,对间接费用很不敏感,申报时容易忽略工资费管理费等科目,造成直接费间接费比例失调,不利于院所经营管理日常运转。在经费测算时,大部分科研单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支撑,只能借鉴前人经验,对往年经费加加减减,申报费时费力,还可能与项目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二)预算执行管控手段单一且效率较低在科研实践中,科研院所多是“任务导向型”,重视任务进度管控,忽视经费管理,仅通过对项目经费支出总额设限,超预算项目停止报销的手段进行控制。再加上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割严重,信息不对称,经费执行管控存在滞后性,容易面临期末超垫支或执行率不达标的风险。

(三)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当前的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仅重视预算执行率和财务经费是否合规,几乎没有绩效评估动作,预算绩效缺少硬约束。在缺乏绩效导向的情况下,各科研院所自身经费绩效内控体系也不健全,只要流程正规手续齐全,科研经费支出不问效果。即使审计中真的出现问题,也缺少问责机制,责任不能落实到人,很难引起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的重视。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一)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预算管理模式,先要优化科研院所的管理基础,建立一套明晰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体系层面,院所应当成立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协同项目和技术管理部门,共同实施项目立项、研制、验收等各环节的经费管理。以业务和财务相融合为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陷入科研立项和执行过程中花钱的不知道可以花多少,花了多少,都花在哪里,管钱的又不知哪里该花的窘境。建立起技术、进度和经费相匹配的“三维”经费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层面,应构建涵盖“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预算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至少集成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归档查询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保证财务和业务的联动,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管控、调整、考核的效率。院所还应打造与该信息化系统关联的财务知识库,其中收录各渠道经费管理规定,常用表单,各类项目成本历史价格,人员工时定额标准等数据。通过动态更新知识库来积累经验教训,降低管理成本,并对项目支出横向比较,为支出绩效评定提供依据。

(二)项目立项管理的优化所有项目必须开展内部立项工作,严格执行单位立项申请程序,将经费风险控制节点前移。由需求单位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向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提出内部立项申请,立项申请报告中必须明确任务来源、经费来源、技术目标、研制内容、立项周期、价值实现及经费规模等内容。通过流程审批手段,整合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立项批复后,方能开展相关申报工作。申报过程中,经费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经济可行性论证、项目经费概算与报价。编制过程中以实际成本支出为预算起点,以WBS为基础确定干多少事,花多少钱。其中的难点在于每项基础工作包对应的费用很难计算,此时就要依赖院所的财务知识库,比照以往项目类似工作单元的料、工、费,得出相对合理的预算金额。

(三)预算执行管控的优化当前的预算控制大多是财务控制,属于末端控制,指标偏差发生后才能反映出来,而此时的业务事项及成本费用已经发生,调整空间很小,难以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事前事中控制。院所中应当建立经费管理-业务-财务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对于投入规模大,执行周期长的项目,还需要任命“财务助理”,专门负责经费事宜的组织协调。“财务助理”要运用挣值管理(EVM)理念和方法,结合周期内每年度的科研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接科研项目年度预算,并逐年滚动调整,让“经费管控网”覆盖项目的整个研制周期,确保项目经费收支始终与任务、进度相匹配,将项目经费控制在年度预算及全周期预算之内,并及时预警执行风险,避免项目完工时超支或结余过大。同时,在厘清在研项目累计经费收支现状的基础上,匹配研制合同后期任务节点、经费额度,滚动调整项目后续成本承担能力,针对科研主业做到未雨绸缪,为后续年度预算可持续编制及未来科研立项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四)预算考核机制的优化预算考核机制是预算管理的指挥棒,需要体现兼顾任务质量和经费执行质量的导向。科研项目在重要里程碑节点,应当由经费管理部门组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一同对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复盘。结合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从必要性、时效性和产出效益三个层面分析各科目的支出,找出成本中的关键项进行评价。评价中,结题前突击花钱的项目要减分,形成的成果有利于院所持续运营的要加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关键,是一次科研投入能够多次产出,利用一个科研项目提升了院所的各项能力,项目才算是成功。若是项目通过了验收,但归档后再无人问津,这个项目只能算勉强及格。预算绩效评价应纳入项目团队绩效评价中,在个人奖惩上有所体现,激励员工认真对待科研预算,重视预算执行效果,让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

三、结束语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的难点是建立项目周期内预算执行状况和科研成果的对应关系,原来模糊的管理需要精确的量化表达,似是而非的东西要给出明确的状态,这对科研管理是很高的要求。科研院所必须找到自身特点,与有效结合,才能全面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禹彬彬,胡小容.龚海涛大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精益化管控探索与实践《航空财会》2019年第03期51-55.

[2]汤谷良,戴天婧.中央企业EVA评价制度实施效果的理论解释《会计研究》2015.92015年09期35-43.

[3]邓永权.科研绩效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6期100-107.

第5篇: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益管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的理念,核心内容在于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最终实现理想的管理效能。自20世纪以来,国内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医疗事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较大的科研需求,为显著提升医院的服务效能,医院内部各个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配合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将精益管理理念引入医院科研经费工作中,可以提升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质量,加强经费管理的规范性。从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仅会影响医疗科研项目的进程,甚至成为影响科研项目成败的关键。而医院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注重对精益管理理念的解读,不断优化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流程,保证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与便捷管理。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不健全

1、预算编制管理部门参与度低。医院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环节是后续管理工作的基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所以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更不能完全胜任预算管理工作,而且之前并没有完全可以借鉴的权威式预算编制模式,所以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难免会存在预算编制比较随意的问题,预算条款与技术路线可能会存在脱节的情况,这种预算编制的随意性非常大,会影响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目预算的编制未能和财务部门、设备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在预算时多数由技术人员部门独立完成,缺乏财务部门的专业支持,丧失了管理部门的功能性。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样,部分经费是由政府部门拨款,也有部分经费来自社会支持、医院本身等渠道。多样化的渠道导致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医院主体需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具体规定,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但现实中,大部分医院在管理科研经费时,都会受到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困扰,导致在规划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方案时,工作人员的意见不统一,遗留许多问题。比如,以往各级管理机构对医院科研经费结余的管理比较忽视,结题不结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大量的医院科研经费被闲置和沉淀。医院方面对项目负责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如今各类课题中的绩效支出都需要按照各医院的具体制度执行,如果政府部门能够与医院共同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则能够提升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不规范

1、科研经费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当下是互联网连接社会信息的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向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现代医院中,护理、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项目研究比较多,为提升医院自身的管理效能,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在网络信息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将网络平台作为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可以对绝大多数公立医院起到帮助作用。但是公立医院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建立起以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导致科研部门对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并不能做到实时了解,不仅科研人员的预算与决策阶段难以获得专业技术的支持,也容易发生套用经费或者浪费经费的情况。并且,多数的公立医院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报销账目的管理阶段,报销的流程需要经过复杂繁琐的手续办理,会浪费科研人员的时间,影响其工作效率。

2、科研合同审批忽视核心内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虚开发票与虚假报账的问题并不少见,部分科研项目的经费由于是外协单位在控制,所以医院方面并不能直接开展监管工作。要想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医院方面的科研处就要和供应商签订合同,超出一定金额的科研费需要双方确定以后才能履行。部分医院的科研合同依然停留在手工作业的阶段,还有许多科研合同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合同的核心内容,难以对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

3、科研设备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医院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是开展科研项目的基础条件,科研人员需要应用的设备会上报给管理部门,再由专业的采购人员负责采买工作。在实践中,医院的设备购买程序非常复杂,而且负责采买设备的工作人员并不是科研项目的成员,所以容易在购置设备时出现错误,可能会造成医院科研经费的浪费,导致医院科研经费的效能比较低下。在使用医院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许多项目的负责人认为是自己辛苦申请下来的经费,会对经费做出非常严格的把控,但往往会缺乏管理的尺度,随意支配项目经费,导致项目负责人可能会存在侵吞设备经费的问题。如,项目负责人与供应商之间签订了虚假合同,但并没有发生实物的交易;或者是项目负责人通过高价购买仪器而收受回扣,为自身谋利益;或是随意挪用医院科研经费,尽管发票上显示是科研设备,但其实并非科研设备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科研设备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

二、精益管理理念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构建方法

(一)精细化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应用与实施

1、责任管理。医院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对经费使用权限比较大,所以医院方面要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负责人的预算能力。科研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做好联络工作,组织好阶段汇报工作,尤其是在内部审计环节中,要发挥规范性管理的积极作用,将项目结题变为内审常态化,做好中期审核工作的指导。

2、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工作的根本在于对信息的加工与分享,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以“专款专用”为原则,设置独立账户,对登录的用户要明确权限。科研部门要实行课题组的月报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定期审核并通报经费的使用情况;医院方面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将经费预算及经费使用等内容纳入管理体系中。

3、组织管理。科研项目负责人要积极参与经费的年度汇报工作、阶段考核工作及中期考核工作,对科研项目的经费做好二级管理工作,强调学术委员会对经费的管理监督职能。比如,项目中期需要购置相关设备,就需要负责人对其做出重大决策,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经过讨论以后再给出最后的决定。

4、审计管理。科研项目结题的验收工作是以审计结论作为支撑的,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也要重视验收环节。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加强审计工作的力度和成效,逐步构建医院科研经费的审计机制,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医院方面要加大资产审计的力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将经费效益审计与经济效益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指标。

5、横向管理。医院方面的科研经费多数来自于政府部门或社会方面的资助,还有一些是医院财务部门的拨款,针对经费管理工作,医院方面要重点管理合同签订、成本核算等工作,以这类横向管理工作来维护科研项目纵向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建立起以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对合同内容的审核及研究。

6、分段管理。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是指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不包括科研项目创收的部分,这些经费用于支撑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医院方面要在其中投入预算机制、核算机制等,融入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内容以后,实施分段管理的策略,将科研项目整体的经费管理划分为各个小阶段,在每一个小阶段中做好经费管理计划,为科研项目提供经费管理的保障。

(二)建立全生命周期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

1、设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模块。医院方面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可以通过OA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其中分别设置科研预算管理模块及报销模块等,并针对合同审核问题设立独立的模块,将医院科研经费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加强对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使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能够与经费的预决算完全匹配。由于医院方面存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的问题,所以OA平台中单独设置了预算编制模块,科研成员可以在其中上传科研项目预算,经过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及科研处的共同审核以后,给出共同的建议。与此同时,考虑到科研活动的规律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其他部门也可以为科研成员提供科学的预算指导,从根本上缓解科研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矛盾,保证医院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

2、设置科研经费报销管理模块。科研项目经费中有“专有账户”的管理要求,必须履行“专款专用”的原则。医院方面要将医院科研经费存放于单独的账户中,并在OA平台中设置单独的经费报销模块,录入项目信息及预决算信息等内容,按照具体的流程执行医院科研经费的报销过程,经过各级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的审批以后,再由医院的财务部门进行拨款,如图1所示。这种信息化的多级管理模式,能够方便科研项目负责人直接管理医院科研经费,时刻掌握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动态,进而做出合理的规划,避免预算以外突发状况造成的经费支出,对医院科研经费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匹配管理模式,可以正确地引导开支,对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加以严格的监督;而且财务部门可以直接在平台中查阅医院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收支账目,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直观的审查。(图1)

3、设置科研经费合同审核模块。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包括合同的管理,会纳入到医院合同管理工作中,因医院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合同的管理方式也需要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医院可以在OA平台中设置科研经费合同的审核模块,其中涵纳申请人的相关信息及合同的相关内容,详细地记录各项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管理要求,申请人可以在平台中直接进入到合同审核模块,并提出申请,经过科研处审批以后,交由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严格的审批流程可以消除许多隐藏的风险,规范了合同管理的形式,能够有效避免经费流失,加强院方对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将每一笔医院科研经费都用在需要之处。

4、设置科研设备申购审核模块。医院为规范科研设备采购过程,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购买设备,院方将科研设备采购工作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联系起来,设置科研设备申购的功能模块,加入申请人信息及申购设备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从模块中直接向院方提出采购申请,经过科研室及管理部门的审批以后,直接落实设备的采购工作。这种审批流程是为了规范购买设备的环节,减少“先斩后奏”的情况,经过各级管理部门的审批以后,申请人想要购买的设备是否合理也会在部门审批中得到确认。而且院方要检验设备的购买情况,开展论证审查、设备购置、安装及验收等工作,充分利用医院科研经费的价值,将科研设备作为院方的固有资产,杜绝高价购入低性能设备的情况,防范院方资产的流失。况且一些设备是可以与其他项目共享的,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各项目之间的设备资源共用,可以减少医院科研经费的浪费。综上,医院方面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的精益管理模式,将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对接,加强对医院科研经费的计划管理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管理,促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形成良好的预决算意识,优化医院科研经费报销、结算时间,整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使科研成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医疗工作,也便于上级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在短时间内给出科学的建议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蕊,李济宇,王平,任臻,杨雪,于靖.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8.31(01).

[2]孙永科.试论精益管理在医院运营成本管控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