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文化营销策略全文(5篇)

文化营销策略

第1篇: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关键词:文化资本理论;当代中国;文化品牌;营销

1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看文化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1.1文化资本理论回顾与其现实意义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是其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他对马克思资本论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分为3种存在状态:一是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二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三是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中,不同形式的资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其价值也体现在3种资本之间的可转换性上,而3种存在形态的文化资本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文化资本理论中的转换思想其实就是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遵循的一种思想。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体系中将文化资本置于核心地位,文化是一种资本,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削弱了甚至可以说是消解了文化的非功利性。布迪厄将场域作为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资本为工具将对场域的分析扩大到整个社会。场域内存在力量和竞争,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又是用以竞争的手段。

1.2中国文化品牌现存问题

中国新兴的文化品牌在近10年来不断涌现,发展势头迅猛,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文化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还有待增强,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品牌专业人才匮乏,基础平台搭建还不够完善。文化品牌产品内容单一,缺乏产业链开发。文化品牌国际化程度不高。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结构偏向内向型,文化资源尚未有效利用。强势的文化品牌能够降低价格弹性,保持竞争优势。进入市场的畅销的新产品容易被竞争者模仿,但品牌忠诚是竞争者通过模仿无法达到的。品牌能彰显消费者的身份与地位,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巩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所以,对于中国文化品牌的营销是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2文化品牌的文化营销——新型的“软营销”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对品牌的营销策略。所以,如何将品牌的文化内核植入消费者的内心深处,使之保有对品牌的忠诚度是企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布迪厄看来,文化产品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统一。“文化产品既可以表现出物质性的一面,也可以表现出符号性的一面。在物质性方面,文化产品预先假定了经济资本,而在符号性方面,文化产品则预先假定了文化资本。”现今这个全球化智能时代,品牌即象征着资产与身价,而且愈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则是文化的载体。但是品牌的可模仿性大大限制其发展,品牌如果被粗糙模仿,会破坏文化品牌的内涵与其所在的行业和市场。这需要文化品牌的差异化的文化营销,使竞争者难以模仿,同时巩固品牌的地位。品牌文化营销是提高顾客忠诚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营销是通过挖掘或培养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实现企业和顾客文化价值共振。文化营销能够以文化的亲和力与渗透力形成品牌优势,将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3文化品牌的聚焦营销

人们现今已经迈入“智能时代”,已经从“稀缺经济”的生存状态中脱离出来,每个品类的产品数量呈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可选择的空间空前扩大,而如何在这样的选择暴力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胜出是现在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这些在高速变化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的文化资本群体是代表着新时代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转变的新阶层。这群新知识分子在消费观念与行为上与上一辈已经大不相同,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以及新的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的普及和传播媒介成本的降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也在加速转移,从大热门的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利基产品和其市场,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拥有巨大的经济吸引力。实体唱片的辉煌在20世纪初的突然崩塌就是最好的证明。进入2000年以后,全球实体唱片销量开始明显下降,连续6年呈现负增长。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仅给实体唱片带来了经济上的冲击,它还给歌迷提供了无数前所未有的新选择,它让歌迷听到了从前没有听到过的音乐,进而迎来了小众音乐的春天。就最近的游戏市场来说,也上演着类似的一幕。相较于男性的游戏市场,女性游戏一直是小众产品,女性玩家的人数也一直偏少。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游戏设备的不断革新,游戏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成为十分普遍的娱乐方式。因此,女性玩家的数量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增长。《恋与制作人》这款游戏的上线引爆了女性市场的热点,让人们开始正视女性玩家这一群体。《恋与制作人》这一团队就是发现了小众人群的潜力并发掘了女性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小众市场,在众多热门游戏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将“小众”发展为“大众”。尽管这款游戏还有些许瑕疵,但是对于目前女性向游戏匮乏的游戏市场来说,足以让它从众多游戏中突围,拿到不错的战绩。所以,中国文化品牌的营销要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要另辟蹊径,通过聚焦营销策略,发掘有潜力的“小众”群体,或者深度挖掘品牌的独有内涵,精准定位。

4中国文化品牌的内容营销

相比《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巧妙地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中国的传统故事结合,我国出口文化产品内容接纳性较差,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发展中国的文化品牌,导致文化贸易逆差仍较大。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宫再一次焕发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故宫博物院近年共计研发近万种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博物院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直至2016年,故宫参观人数创下160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额高达10亿人民币,再加上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可以说,历史悠久的故宫成为新晋“网红”。在主题公园领域,迪士尼是毫无争议的全球老大。华强方特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凭借自身拥有的影视特技、数字图像、仿真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文化元素,如《白蛇传》《聊斋》《西游记》等,让传统文化通过特殊的创意和设计,积极创新,打造独立且互通的文化科技产品。有了这些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游乐项目,如女娲补天、决战金山寺等,华强方特的东方神画打造出了明显差异化的文化品牌,形成了品牌竞争优势。文化是能够影响人类行为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是人类共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结合文化营销与精准营销策略,中国文化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品牌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朱伟珏.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7(03):84-89.

第2篇: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关键词:星巴克;跨文化;营销

1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密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购买力日益增强,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由于各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壁垒。所谓文化壁垒是指文化差异或文化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家间文化贸易形成的阻力。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豪恩提出了文化壁垒的两大分类,把“文化壁垒”分为两种:显性壁垒和隐性壁垒。前者主要包括语义、手势等,后者主要包括时空、规范、交际模式等。文化壁垒是客观存在的,在跨文化营销中,要正确认识文化壁垒的存在,不要过于担心文化壁垒,处理得好的话就是对于跨文化营销的巨大助力。跨国企业在进行跨文化营销策略制定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文化的内涵,重视文化差异和文化壁垒,制定有效的策略规避风险。有不少的跨国企业在进行跨文化营销的时候就是由于没有尊重当地的文化特性导致了营销的失败,人们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产品接受度不同,跨国公司在我国经营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面临着巨大经营风险。文化差异对制定营销策略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成功,反之,如果跨国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的深刻影响,可能会阻营销策略的实施乃至完全失败。

2星巴克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文化多样性具体表现出来的是不同地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在国际贸易中就是需要跨国公司依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性,迎合当地的文化需求,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星巴克的跨文化营销策略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以中国地区为例,其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也是不断扩大。以下将对星巴克的跨文化营销策略简要分析。

2.1注重公司形象的塑造

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车驾明在他的著作《日本公司经营》一书中指出,在商品日趋丰富的社会中,选择哪个公司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形象。星巴克咖啡制定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塑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在进行市场活动的时候同时承担着社会责任。作为中国主要咖啡产地的云南省,截至2018年,星巴克公司累计培训咖农近17000人次,并且在咖啡采购中率先推广并坚持“优质优价”原则,为优质咖啡支付高于行业市场均价的价格,致力于帮助改善云南咖啡种植农以及他们家庭的生活。星巴克公司还积极与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为特定群体创造机会,相继开展妇女技能培训、青年领导力发展计划等项目。此外,星巴克中国还支持来自15所师范院校的1200名贫困家庭学生;为300所乡镇级小学捐赠了300间星巴克爱心图书馆;资助了900个环保创新项目。星巴克在中国开展的众多公益性质的项目,为星巴克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公司在进行市场活动的同时回馈社会,将星巴克的企业文化植入市场活动之中,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2开发多元化的产品

星巴克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咖啡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星巴克旗下有很多经典的产品,任何一款咖啡都有其背后的故事,经过严格的工序制作、检测,最后才出现在消费者的手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消费者,星巴克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以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咖啡为例,由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饮茶历史,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星巴克咖啡举步维艰。后来,在了解到中国消费者的饮茶习惯之后,根据中国人的口味特点,星巴克提供了包括茶在内的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咖啡。除了开发新产品之外,星巴克咖啡还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制定出不同的产品组合销售策略。在星巴克中,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各式各样的咖啡,还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甜点和蛋糕,给消费者创造了极为舒适的消费体验,并且世界各地的星巴克菜单几乎都不一样。浓缩咖啡、热牛奶、布丁酱、奶油和焦糖组合搭配在一起的焦糖布丁玛奇朵,只有英国才能喝到;德国星巴克里出售有德国人每天都要吃的碱水面包;在日本,可以品尝到融合了天然花瓣和花叶成分的樱花戚风蛋糕。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内的不同星巴克门店,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不同口味的咖啡。产品类型的多样化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悬着,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个人情感,十分的人性化。

2.3营销品牌文化

星巴克能够在不同的地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星巴克善于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自己的品牌文化进行营销。所谓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宿、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其一,口碑宣传的方式自我营销。与其他的跨国企业不同的是,消费者几乎看不到关于星巴克的任何形式的广告,星巴克的宣传更多的是以一种口碑营销的方式进行。通过消费者之间的口口相传,将星巴克的美味咖啡和独特体验传递出去,从而带动客户持续稳定的增长。其二,品牌文化的区域化。星巴克在任何一个地区开设门店之前,都会对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习惯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营销策略。正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同时,星巴克在挑选工作人员的时候,一个必须的要求就是认同星巴克的企业文化。虽然是星巴克的员工,但是任何一名员工都是持有星巴克的股份的,每个人都是星巴克的股东,正是这种主人翁意识,员工才会对星巴克有深深的依恋感。

2.4体验营销模式

星巴克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体验式营销”,始终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星巴克成立之初,一直强调用户至上,注重产品的质量、服务和文化价值的营销,为消费者营造体验空间。星巴克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很快,开设了许多的门店,但是实际上每一家门店的装修都别具一格。星巴克在全球的众多门店中的装修既体现着美国文化中的简约、大方,给人以自由轻松的享受,同时也会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以成都太古里旗舰店为例,星巴克的装修风格充分融入了古蜀文化,以别致的三层独栋式呈现的方式,采用温暖木质色调的内装,加之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建筑风格,当消费者进入星巴克的时候就会产生天然的亲近感。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瑟夫.米歇尔在《星巴克体验》中曾对星巴克的咖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详细的描述。也正是因为星巴克员工服务观念和意识清晰明确的时候,当消费者进入星巴克门店的时候,星巴克的员工能够主动地介绍其产品,提供优势的服务态度时,这成为了消费者对于星巴克的良好印象的源头之一。

3对我国企业跨文化营销的启示

3.1树立跨文化营销的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国际市场,在进行跨国的经营活动时就必须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于营销活动的影响。星巴克能够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建立众多门店并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在充分地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的结果。星巴克给其它的企业特别是我国的跨国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要树立跨文化营销观念。文化差异具有客观存在性,对文化差异认识得越是清晰明了,越有利于制定营销策略。文化差异将不再是跨文化影响的阻碍,反而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利器。因此,作为我国的跨国企业,要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在向国际市场输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人的深刻影响,根据各地区人群不同的生活背景、消费水平、民俗习惯等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进而打开国际市场。

3.2雇佣当地员工,提高员工的能力

星巴克在全球各地拥有众多门店,除了高层的管理人员是美国总部派遣以外,其余的工作人员均是当地的员工。当这些员工对于地区文化比较熟悉,且与从本土指派员工相比,劳动力成本较低,也有利于获得当地人的认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企业在进行跨文化营销的时候需要借鉴这种方式来促成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本地的员工更加熟悉当地的文化背景、民俗风情以及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在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时候,员工可以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资源,更容易与消费者沟通,这为跨国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不同文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跨国企业还可以采取和当地调研机构合作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市场特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文化差异给企业营销带来的影响。同时,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必须注重员工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每位员工均持有企业的股份,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改善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员工实行培训再上岗。跨国公司相比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因此要求企业的员工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千差万别,员工在上岗之前,要对员工进行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培训,使员工深入地了解到当地的文化,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正确认识不同的文化现象,防止出现文化冲突。

3.3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

我国的跨国企业在开展市场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地消费市场的购买力,实行弹性定价的策略。所谓的弹性,应当体现在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是否公平合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定价。这种定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甄别各类消费人群,也方便企业更加细分市场。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销售情况,开展各类如发放优惠券,打折活动等,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3.4重视创新

跨国企业在进行跨文化营销的时候必须注重创新。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错综复杂,跨国企业通过分析政治因素、法律结构、消费水平和科技状况等,掌握市场结构和最新动态。在进行跨文化营销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也体现在它的营销手段上。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要善于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创新,寻找机会。任何一个企业想在一个陌生的地区取得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持创新原则,保留自身品牌文化的内涵,时时添加进去新的东西才能打开市场,顺利实施营销活动。

4结论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迥然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对跨国企业的跨文化营销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虽然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了,但是当人们与全新的文化接触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对跨国公司的营销活动起着阻碍作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星巴克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一点,充分尊重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才能打破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在世界上的众多地方取得成功。在进行跨文化营销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营销成功与否的影响,尊重文化多样性,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进行品牌化营销,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影,姜鸿.文化壁垒的形成及对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4,(05).

[2]2018年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及市场份额分析[N].中商情报网,2018-03-08.

[3]张红霞,马桦,李佳嘉.有关品牌文化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04).

第3篇: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

黄州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曾先后被授予全国历史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全区辖3镇1乡4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黄州的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黄州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黄州发展旅游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景区有遗爱湖、白潭湖,历史文化古迹有李四光纪念馆、东坡赤壁等。但目前,黄州旅游业对黄州经济的贡献仍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黄州经济欠发达,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政府早期对旅游业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景区构造等缺乏必要建设和规划,导致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滞后,景区规模小。尽管近几年,黄州的交通、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部分景点格局已形成,扩建困难,外加政府经费有限,景点周边配套设施仍旧不完善。

1.2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

黄州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名气不大,项目单一,趣味性不强,多数游客仅仅是一日游。景点间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乏统一部署与监管,导致旅游景区卫生、秩序较差,环境缺乏有效的治理,资源同质化严重,很难形成特色。

1.3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黄州文化历史悠久,有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习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但丰富的文化资源梳理不够,也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加上缺乏宣传,导致很多外地游客,甚至本地游客对黄州的文化都不甚了解。

2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脉。文化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需要营销的。文化营销,就是借助特定的文化实现对产品、品牌的推广与销售。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能赋予旅游业新的内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3采取文化营销手段促进旅游业发展

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文化营销策略,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针对以上几点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黄州旅游业的发展。

3.1完善景点及周边配套设施

随着黄州近几年的变化,城铁站的开通,市内公交数量的增加,为黄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依托景点及服务的品质。要想吸引游客、提高质量,就要在各个环节、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单一的景点已很难吸引游客。景点在开发初期,就应该根据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设计与改造,能形成特有的风景。与之相关的,还要完善景点周边的配套设施,包括周边的购物、吃住、卫生条件、停车等问题都要考虑。

3.2细分市场,突出特色

对客源市场进行必要的分类,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及需求,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针对商务人士开展周末度假游,针对家庭成员开展亲子游、农家乐,针对运动达人开展健康行等。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景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推出与之相适应的特色鲜明、趣味性强的项目,通过好的项目来带动景点的人气,增加对游客的粘性,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例如草原项目,草原本身并不具备多少吸引力,但可以借助大自然的资源,在草原上开展骑马、滑草、射箭等特色项目,来吸引游客,也可以带动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项目也需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一个项目如果一尘不变,时间久了游客的兴致就会下降,因此,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对项目进行升级、改造与创新,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的智能性、趣味性与安全性。

3.3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

旅游本身就是人类对文化产品的精神享受,因此,旅游以文化营销为策略是旅游深度开发的一个方向。黄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末被充分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针对黄州区域的旅游现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发掘文化资源内涵。文化资源是文化营销的前提和基础,发掘文化资源内涵就是对黄州区域文化进行挖掘、分析、提炼,整理归纳并通过某种形式加以固定和保护。例如苏东坡在黄州的十年,形成的诗歌文化、精神文化、饮食文化对黄州的文化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通过某种形式将这些文化展现出来,既是对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2)将文化渗透到旅游营销的全过程。在21世纪人们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涨的今天,旅游更要重视文化营销的策略,以文化去适应和影响客源市场,创造竞争优势。在营销的过程中,包括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出文化性,给旅游者以整体的文化感官享受,如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田园文化等,使文化价值在消费者心目中沉淀,促使其作出消费决策。例如:当人们健康环保意识增强后,绿色文化深入人心,绿色蔬菜、绿色水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黄州的龙王山景区,土地肥沃、阳光充沛,可以种些桔子、草莓等水果,让游客过来采摘,随着游客的增加,势必就会带动周边的餐饮、零售、运输等行业,对于游客而言,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吃到绿色新鲜的水果,还能欣赏到独有的田园风光。

(3)注重文化创新和开拓。要敢于创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创新出新的文化形态,要赋予本地旅游产品以新的内涵。文化创新不同于历史考古,不要过于拘泥于精确性,有一定的文化线索和历史背景,就可在此基础上创新。例如黄州的遗爱湖,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很多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都对遗爱湖名字的由来及过去很感兴趣,可以在查阅历史典故的基础上加以创作,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杭州西湖之所以能吸引游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发生于此,这就为西湖增添了传奇色彩,让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也是文化开拓与创新对旅游业推动作用的一次印证。

(4)确立自成一体的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众所周知,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旗帜,任何城市旅游业要想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享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塑造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诸如浪漫之都——巴黎,赶超时尚、竞相潮流就是其闻名于世的有力名号,巴黎多年来依靠其浪漫时尚的城市品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世界游客,并以此打造了城市观光与服装展览、美食品尝等一体的文化产业链,进而极大地促进了巴黎的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纵观国内,文化品牌比比皆是,譬如家喻户晓的便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长期以来,黄山充分发挥其旅游胜地的知名度,积极促进当地以及中部地区的茶艺产业化,打造黄山看山吃茶的特色旅游。再者同为中部地区小城的江西鄱阳,近年来,当地政府殚精竭虑,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营建鄱阳湖国家(地区)湿地公园,每年端午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国际自行车比赛等诸多赛事,步步为营,让日渐式微的鄱湖声名大噪。子曰:“见贤思齐焉”。黄州可以积极发掘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结合丰富旅游资源,树立自主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黄州文化创意产业链。总之,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的需求也在增长。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已经由过去某一类单一产品发展到整体产品的组合,通过产品组合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依托旅游文化的营销手段,扩大宣传,突出特色,相信黄州的旅游业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韩晓莉.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10).

[2]高科.近十年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李文明.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J].中南林学院,2004(4).

第4篇: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关键词:网络传播;文化营销;全球化;多元化;对外传播

一、网络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营销影响

(一)网络传播中的文化霸权

网络科技已经成为传播全球多元文化价值的载体,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但文化与经济科技密切相连并非孤立现象,是以经济科技为主导的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强势文化霸权的渗透,破坏了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互联网的全球性和多元性特点,强势向他国灌输西方价值观念,力图弱化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碰撞。网络媒体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极力渲染自己的优越性,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极易影响年轻群体的思维行为方式,导致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当前网络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商业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大肆宣扬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对世界的多元文化平衡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二)不同文化价值的矛盾性

西方文化消极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渗透,对各个国家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矛盾冲突的风险和压力。网络传播文化受众范围广,信息更新速度快,对社会人民大众的意识形态、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例如,西方网络媒体传播刻意制造他国负面信息,偏袒本国利益,利用先进的科技、经济影响,宣传具有严重倾向性和霸权性的价值观念。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传播中的强势文化渗透直接影响了社会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言语行为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本土的文化处于萎缩的大风险,网络中信息污染与文化异质无形中侵蚀着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对社会安全和大众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网络传播的文化营销下,我们应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重视各个国家文化的主体性,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霸权。

二、网络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营销策略

(一)建立平等对话交流视角

我们应以平等交流的文化视角,突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华民族文明的吸引力。我们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思想,消除对外文化传播的障碍,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在网络传播交流中我们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优秀精神内涵,让世界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我们要始终站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对话的文化交流视角,在国际交往中赢得礼仪之邦的美誉和称赞。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在文化碰撞接触交融的过程中,我们理应注重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的精髓,通过创新改造将其融入到中华文明体系中,依托于网络传播渠道,使中华文明能在世界范围内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二)强化民主网络媒介素养

在网络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经营中,我们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网民群体在西方文化的冲击诱惑下,能始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标准观念。尤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网络受众群体极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动荡,因此,为了坚定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加强对网络受众新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宣传,通过良好的培训体系,使更多的人能了解媒介类型的知识结构,增强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辨别能力、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使网络受众能自觉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对不良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能力,从而实现对各国文化的客观评价,从而能汲取精华,创新文化价值观念,让自己能始终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对于网络受众群体,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凝聚民族精神和思想意志,使人民群众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三)打造文化国际战略品牌

我们要全面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传统古国的文化实力,通过精心的包装向外延伸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潮流,创造出巨大的国家品牌附加价值。我们要将这种文化战略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牌的文化含量,在产品中融入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独特文化传统的融入,使产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文化品牌。我们要以产品作为冲击和抵御西方强势文化霸权的有利武器,使中华文明成为一股冲击西方文化的新文化潮流,走出国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国文化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推动文化品牌的创新,在世界传播能突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核心内容。对于优秀文化和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我们要善于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并加以吸收改良,让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理念成为能代表我国产品的文化品牌识别力和影响力,只有形成大量具有中华文明号召力的战略文化品牌,才能向世界更好地宣扬和普及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四)强化信息网络对外传播效果

网络科技的全球化多元化,可以让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理念自由跨越国界,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特点,做好对外宣传网络工作,从而塑造良好的国际舆论和国际形象,在最大的范围内传播我国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的力量,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对于充满误解和偏见的报道,我们要予以强烈的抵御和反击,体现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世界能通过网络媒介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彰显出人权民主的重要性,消除外界扭曲不实的报道和质疑,同时让世界各国能充分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图景以及民主、和谐的国家形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网络传播为载体的全球跨文化营销,对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带来了意识形态冲突,易引起价值体系混乱。如果文化传播、交流失去了相互尊重,就会成为文化霸权行使政治目的的科技工具。因此,在全球网络传播渠道下,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文化都应得到保护和尊重,但当前全球网络文化营销在西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下,无形中在改变着一些观念和行为,人们过分追逐奢靡生活,行为思想和道德标准评价混乱,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发。我们在网络传播多元化特征下,应与各种文化价值营销建立平等对话视角,消除跨文化差异障碍和矛盾隔阂,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人类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慧芹.社会化网络营销传播策略研究———以支付宝“中国锦鲤”在微博的爆红为例[J].市场周刊,2019(01):58-59.

2.张馨月.网络经济下报纸营销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文化报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3):73.

第5篇: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关键词:服装企业;品牌化趋势;文化营销策略

1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促成消费,达成供需合作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化优势与消费行为存在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文化仿佛是一双隐形的手,在引导和制约着公众的消费行为,而这也是文化营销的先决条件。文化与营销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代消费理念中,消费者更倾向于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感。从表象上来看,企业的各类多样化营销活动,是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需求;从本质上来看,则是特定文化价值在消费者内心形成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2企业品牌化趋势下的文化营销策略

2.1改善文化营销外部条件

现阶段,国内文化营销仍处于前文化营销向后文化营销的过渡阶段。具体来说,前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的内部文化体系与文化价值培养;而后文化营销则是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活动,将自主文化植入基层群众中,引导群众接受这种文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效应。随着各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对文化营销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文化营销的双重特征也更加明显。企业要想步入后文化营销阶段,首要前提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善文化营销的外部条件。具体操作如下:其一,深化企业内部体制变革。明晰产权,建立健全的内部体制,促使企业成为独立的产品生产经营者,进而为文化营销提供良好条件。其二,促进经济发展。从宏观角度上,全面发展商品经济,为文化营销创造优质的经济环境。其三,构建完善的营销条例。这有助于引导与规范营销行为,维持文化营销的良好秩序。

2.2强化文化营销主体的综合素质

企业营销人员、基层员工与管理人员是文化营销的主体,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营销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突破传统文化营销理念的束缚,寻求创新。不少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这足以看出,企业管理人员在文化营销方面占据的地位。

2.3优化营销环境建设

企业要客观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行为习惯,如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与购买能力等,这对制定文化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打入一个新的市场时,需综合衡量区域的主流价值观念、风俗人情及消费习惯等。经实践论证可知,在开展跨地域经贸活动中,注重文化分析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2.4采取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

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对应的文化营销模式至关重要。根据环境、要求与文化营销模式差异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文化促销模式的核心理念。所谓文化促销模式,是指利用一种传统文化或现代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气氛,督促顾客选购与主观文化相符合的商品或服务,达成消费合作关系。采用文化促销模式制定某种商品的促销方案,首要前提是尽可能地采集与商品有关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然后客观评估哪一类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进而选择对应的文化促销模式。(2)文化适应模式的核心理念。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跨国际营销,往往需要按照国外的需求设计产品,这就是文化适应效应。具体来说,就是结合主体市场环境特征,避免营销活动与地域文化价值观念相悖。与此同时,按照国外文化特征、风俗习惯与行业规则,进一步明确文化营销的目标与业务。这种文化适应模式,要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文化策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文化变迁模式的核心理念。企业贸然将一种创新理念导入社会,势必会引起主流文化的排斥。如果企业能够积极推广新理念、新产品与新技术,逐步克服文化阻力,加快文化变迁,就可以引领新的国际市场。事实上,国际营销企业可以通过附属机构网络的介绍、示范与传播,扩大新理念的影响力,进而将一种新的文化特征导入社会体系中,促使社会文化变迁,创造新的消费市场。

3结语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变革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服装企业应当顺应时展趋势,积极创新品牌文化的营销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琼,张喜梅.服装企业文化营销策略论析[J].现代商业,2013(04).

[2]吴国华.论我国服装企业文化营销现存问题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22).

[3]卓静,王武威.例外女装:服装+图书打造文化营销[J].现代企业,2018(09).

[4]侯志春.以顾客体验为特征的茶文化营销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6(06).

[5]腾兆霞.汽车文化营销发展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