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校德育教育范文

学校德育教育全文(5篇)

学校德育教育

第1篇:学校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时代性;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作为增强教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品德塑造和行为习惯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将育德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知识、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德育对开展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直以来,德育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成效的一条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质量,让中职学生享有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是发挥中职教育优势的目标所在,它对中职教育教学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在开展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德育为先是教会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与普通学校相比,中职生易产生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只有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才能确保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二,德育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促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方面有积极启发。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底子差,传统文化欠缺。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念,对中职生有极强的启发力。因此,德育教育的实施不仅是深厚学生文化底蕴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传承。三,德育教育可以培养中职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思辨与创新能力不强,通过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对事物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一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够理想,受到家庭、学校和学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德育教育不够生活化,不易知行合一。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德育生活化是推进中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德育教育,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但从一些中职学校实际的德育过程看,尚未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这种德育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抓住学生的心。(二)德育教育时代性不足,有形式主义倾向。德育工作可以给学生安上飞翔的翅膀,助力学生走向更远的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德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只有紧跟时代的德育才是有质量的德育,中职学校通过德育理论的完善与创新,摒弃的不仅是落后于时代的德育教育模式,更是确保中职学校形成全面育人的远大教育格局。从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开展情况看,存在德育教育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有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德育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涉及较少。(三)德育教育层次性差,人文色彩较弱。从德育教育的本质看,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涉及方面众多且复杂,需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的开展。一些中职学校德育开展的层次性差,将中职学生当作普通学生来对待,没有认清中职学生的特点。并且,中职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与认可能力不同,如果没有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那么难以真正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除此以外,中职生更需要来自心灵方面的关爱,中职德育教育的人文性色彩较弱,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够。(四)德育教育导向性缺乏,品德教育有待加强。中职教育的开展应该围绕学生就业而开展,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要坚持就业导向性原则,将德育和就业紧密结合,才能突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特色。一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导向性缺乏,未能将就业贯穿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同时,中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所在,中职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只有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长足的进步,才能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身心健康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应对措施

中职生处于一个丰富而多变的现代信息社会中,做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德育教育密切联系生活,确保知行合一。在中职学校中进行的德育教育,首先应该将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担当,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只有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才能为促进学生参与其中提供更大的动力。因此,中职学校要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因素,可以设计一些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活动项目,比如通过一些经典诵读或励志册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中职学生将所学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也可以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转化。到企业进行实习是职业教育的必要环节,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则既可以让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又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满足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要求。(二)德育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不搞形式主义。育人理念的不断进步与变化,让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临更多的思考与选择。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正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更加复杂,对于技能与知识的习得途径更加多元化,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才能做最优质的德育教育。要杜绝德育教育的形式化,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让感恩教育、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二要防止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德育教育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教化之举,将符合现代潮流的社会价值观念植于学生心间,让中职生拥有更多的信仰和理想,更加热爱学习与生活。(三)德育教育讲究循序渐进,加强人文关怀。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认清中职德育教育本质的基础上,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进行渐进性的德育渗透,加强对中职生的人文关怀,严慈共济,在严加管教中给予他们关爱与关怀,从而让每一个中职生都得到有效的尊重。从关爱每一个问题学生做起,尊重中职生的个性,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关注和辅导,既要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又要教会他们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尊重父母和教师,增强学生的自主调控能力,才可以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德育教育应突出职业性,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德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关系到学生的心理、情感状态,要全面进行评价与考核。其中,就业问题是做好中职教育的落脚点,与普通学校的德育教育相比,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应突出自身的职业特色,当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时,才会有更多的竞争力,这为开展中职德育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导向性。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学生面向未来职业选择的必要条件,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严格的纪律观念,还要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成为一名有职业操守和品格的中职生,这是中职学校树德育人的重要体现。总之,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这是确保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做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静.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4).

[2]文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09).

[3]杨蓓,李峰.浅析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6(15).

第2篇:学校德育教育范文

一、组建完善的德育领导班子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在学校领导、广大教职工同仁的帮助下,笔者在本校内组建起了完善的德育领导班子,为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更骄傲落实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学校德育领导班子具体如下所示:校长担任德育教育小组长,德育副校长及政教主任充当小组副组长,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则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成员。这其中,小组长负责从大方向上把握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副组长则处于一个真正的管理地位,负责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规章制度、进行方案、活动组织等进行制定与前期筹划;其他小组成员则负责对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与落实,并承担着向组长、副组长汇报德育教育工作进度、效果等实际情况。在这一领导班子的覆盖下,一支高效、强有力的德育教育队伍得以建立,进而推动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及顺利开展。

二、教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因此课堂是师生进行充分沟通与密切联系的主要阵地,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要想确保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更好落实与推进,各学科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在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巧妙渗透。对此,笔者所在的学校特意举行了以此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会上,一些具备先进德育渗透的基层教师将他们个人的德育渗透策略与方式方法进行了公开的展示与详细讲解。如,某位语文教师讲解到他会在讲解教材时就会充分挖掘其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教学资源,并列举了具体的例子,像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猫》这篇课文时,就通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课堂互动:师:作者将猫这一常见动物描写的活灵活现,这是为什么?有谁知道?生1:因为他经常同他家里的猫接触。师:是吗?猫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之一,相信大家对其也非常熟悉,可是,以《猫》为题进行写作的话,大家能达到郑振铎先生的描写水平吗?生2:不能。师:为什么?(学生支支吾吾的答不出来)师:即使大家也经常接触猫这一动物,可是我们大家都缺少像郑振铎先生那样对日常生活进行思维观察的能力,不能将一些生活中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实质上很有意义的事进行描写,大家说是吗?众生:是。师:所以我们日后要写好作文,一定要……众生:认真观察生活。在该名语文教师的奇妙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认真观察生活,要充分体验生活,因此,就将“认真观察生活”的德育教育进行了巧妙的渗透。真正实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的良好目的。除了该名语文教师之外,其他教师都纷纷投入到了讲解德育渗透案例的活动之中,广大学科教师之间针对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充分验证了“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换一下每个人却不止一个苹果”的重要交换规律。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主题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补充。

第3篇:学校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藏区学校,德育教育,措施

对一个人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进行评判与衡量的标准就是德育,因此,藏区学校作为少数民族学校,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藏区学校教育现状及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工作,并采取了教育对口支援、两免一补以及藏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来提升藏区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但是,目前藏区学校,尤其是小学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藏区学校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发展非常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藏区学校教育依然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普及阶段,入学率相对较低,辍学现象比比皆是,其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区域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藏区教育不仅战线长,点面广,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一所小学的服务面积甚至超过150平方公里,学生也很少超过一百人。二是对藏区学校的教育投入不全面。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教育资源开发,还是教师培训,都需要系统全面的投入,而目前由于大部分藏区学校都处于海拔较高,或者地理较偏的位置,不仅硬件设施缺乏,政府对学校的全面支持也明显不够,加上师资力量的匮乏,这些都制约了藏区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国家对藏区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渐加大,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并全面实施了学生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政策,但投入程度从全方位、系统化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三是藏区人民整体德育水平相对较低。由于藏区牧民和农民较多,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这也导致家长一方面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无力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些都不利于藏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在藏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在藏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为了改善藏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每年都会免费保送万余名藏区学生到内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由于藏区学生只能在藏区学校就读小学,其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思想认识等各个方面都与内地学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让藏区学生和内地学生形成互尊互信互助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所以,必须加强藏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范,来引导藏区学生具备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理论水平,一方面,有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有助于藏区学生和内地学生的互相融合。除此之外,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源泉,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藏区师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因此,在藏区学校的德育过程中,深入宣传“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具有十分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二)在藏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理论意义

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司马光曾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从理论上讲,德育工作与知识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做好知识传授工作,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本来就是藏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藏区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民族教育内容的推行

一是藏区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对藏族传统礼仪的运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例如,藏区有很多礼仪都表现了团结友爱和尊老爱幼的特点,包括磕头、献哈达、敬老、敬语以及敬酒等,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这些礼仪来把真挚纯洁、尊老爱幼和团结友爱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二是藏区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对藏族风俗故事的讲解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藏族有很多反映民族团结和民族风情的风俗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讲解和演绎,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三是藏区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对藏族民族活动的结合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非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帮扶和互助活动,或者成立专门的爱好小组,来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和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形成和谐氛围,这也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进一步丰富德育的形式

一是主题类。也就是保证教育模式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和具体情况,来通过班会、演讲或者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对问题和主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最终对短期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例如,围绕“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助力实现中国梦”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娱乐类。通常情况下,藏族节日中,都会举行各种娱乐项目,如在宗教节日、民间民俗节庆,或者祭祀等各种特定节日的表演活动中,都会运用到说唱面具或者民间歌舞等工具和形式,这些工具和形式不但制作方式多样,而且具备鲜明突出的艺术性。三是校外类。只有让学生走入社区和社会,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品质和人格,才能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校外德育教育主要依靠参观的形式,即带领藏区学生到塔尔寺、青海湖、博物馆或者其他名胜古迹进行参观,或者与其他学校学生进行交流、聆听各种德育专题讲座等,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三)对教育体系进行建立和整合

一是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即教师应当积极联手藏区德高望重的前辈,来在老一辈人中树立道德典型,形成社区德育力量的整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因为社区典型对于学生来说更真实,更亲近,也更容易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道德水平和责任感的人,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才能成为楷模。二是应当保证德育体系的多学科。其实各个学科都存在德育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应当将每个学科互相渗透,保证德育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学校也应当把德育教育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三是建立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藏区学校内部应当整合管理组织,加强教导处与任课教师、中队辅导员以及大队部的紧密配合,通过组建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完整落实。

四、结语

总而言之,藏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区域之一,必须重视其教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从道德品质的培养入手,加强藏区学校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端桑加.浅谈藏区学校德育教育措施[J].新课程,2016,(09):216.

[2]王小琴.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德育教学有效性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36):202-203.

第4篇:学校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教育;学校;德育教育

1多元化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多元化是由不同特征的对象共同组合而成。现如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思想也开始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在企业中的多元化是指业务层面的多元化。例如:华为作为一个通讯公司做手机,恒大入股足球建立广州恒大俱乐部。社会的多元化,则是指不同民族、性别、种族、宗教信仰不同的人可以再一个环境中共同的生存,彼此依赖,互相帮助。而教育的多元化则是指课堂的多元化、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传统的教育手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过是课堂知识的灌输。然而,新型的德育教育则更为注重多元化教育。利用多元化的课堂,多元化的教材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德育教育变得不再枯燥和乏味。更加能够为新一代的学生所接受。

2如何结合多元化教育实现学校德育教学创新

2.1德育教育与多元化课堂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

若将德育教育比作一个战场,那么我们军队的阵地应该在哪个方位呢?其实德育教育的阵地就在学校的日常多元化课堂中。作为一种对学生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德育教育应该渗透的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只有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认识到德育课堂的重要性,在各科课堂中对于德育知识十分注重强调,才能够将所有的课堂都作为德育课堂的阵地。当然,将课堂作为德育课堂的阵地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课堂德育渗透的时候要营造好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这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过,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德育渗透有着积极作用。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过于严肃,要保持微笑,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但是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批评和指责,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耐心。教师要平等的对待班上的每一名学生,不能有偏爱或轻视,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积极作用。

2.2充分挖掘多元化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自从进行了课程改革后,各科教材中加入了很多人文、文化方面的内容,有教材内容中涉及到了德育,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多元化教材的方向。虽然,教材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也愈发的广泛。但是,多元化的教材则并没有把德育教育上升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并加以合理的运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方面的体验,感动学生,减少和消除学生的违纪行为。例如,教材中有关于名人事迹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引入能够鼓励学生学习名人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对于这方面的德育内容不妨做一些衍生和拓展,让学生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当然,教材中还有一些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材多元化的内容,积极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只有将多元化教材中的一手资料应用于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2.3多元化教学手段的采用,使得德育教育变得不再无趣

笔者认为,要使得德育教学变得更为有趣,不至于造成学生们的反感,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向学生进行说教,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往往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德育是无形的,它没有具体的形态。要想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德育理论知识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课堂的趣味,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在德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感动中国人物”视频;或者利用图片呈现的方式,呈现一些令人震撼的图片;甚至于可以播放清廉官员和劳动模范的采访记录,给学生们加深听觉和视觉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除了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之外,课后的德育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高校可以在学校的公众号或者微博上,推广宣传一些好人事迹。可以用QQ群聊天的形式,让学生们都来谈谈对于近期道德事件的看法。当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得以采用,德育教育才不会变得无趣,让学生感到厌倦。总之,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发现和把握机会想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结束语

有关于多元化教育中课程的多元化、教材内容的多元化以及教育手段的多元化给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影响和相应的措施,笔者在文中有了相关阐述。然而,笔者对于多元化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实践经验也相对缺乏。有关于多元化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探究,还需要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邢红菊.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现代营销,2010.

[2]王海丰.浅谈社会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

[3]熊丽丽.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2.

[4]程宇,李明,魏大勇.浅谈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

第5篇:学校德育教育范文

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更具特殊性,它以文载道、寓道于文,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统一起来,寓德育于教学中。语文教材精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认知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那些生动丰富的、有趣又有意义的材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吗?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效果呢?笔者认为,重在课堂上抓准契机,潜移默化地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长城的雄伟壮丽,黄山的奇丽有趣,黄河的气势磅礴,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在语文课上我们应让学生反复地入情入境地诵读课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感,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如《长城》一课,是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极好范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点句,再引导感受长城的巍峨壮观,认识到它的建成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建筑艺术等。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课文,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英雄,如郑成功、文天祥、、狼牙山五壮士以及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们,这些英雄宁死不屈、气吞山河的气慨令人震撼、可歌可泣。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爱国民族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激情,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语文教学中的优秀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大多数的课文都向我们展示了某种优秀的品质,这正是我们进行优秀思想品质教育的好材料。如教《“诺曼底”号遇难记》,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将相和》这篇课文,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教学这篇课文的同时,针对本班一些不团结的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去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七颗钻石》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时,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神话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用心去阅读领悟,使学生知道了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充满爱。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课上,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大理石街》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对大理石街和大理石产品的描述,能感受到美是靠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欣赏花美的同时会感到人的心灵更美。语文教材是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极为丰富的宝库,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探究、去发掘,把语文课堂当成我们德育教育的乐园。

作者:林俐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三小学校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1注意在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教师要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影响到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加强了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课堂的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让学生发器械、当裁判、计成绩等,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2.1体态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2实践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2.3激励竞争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2.4时机捕捉法: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2.5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载力与人的疾病有着很大的利害关系,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良的心态和较低的心态承载力,都可能诱发人体病症,小到身体,大到精神。现在大多数的家庭一家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稍有不顺,孩子就大发脾气,嚷着受不了了,要离家出走等,出于溺爱,家长也属实没有办法,班级里有一个很要强的男同学,体育成绩一向很好,仅有一次动动会的百米赛跑中获得了第二名,下场后用脑袋往墙上撞,然后蹲在地上大声痛哭,我走过去扶起他,和他交流,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小白兔和山羊比赛盖房子,小白兔没有山羊盖得快,小白兔从此就一撅不振,不再动工了,终于没盖上房子,你甘心做一只小白兔?我不想。“遇到点挫折就都像你这样,世界上的人岂不都自杀光了吗?”他被我的几句话逗乐了,也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这一做法很幼稚,也很荒唐,他随即说了一声:“不要紧”声音不大,但我听出了他的声音是如此地坚定,接着又大喊了一声:“下次再来,我是不会输给别人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力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小到守时,大到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言而不喻的。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绝不仅仅是这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度的自信心,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等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针对每节课的不同情况,灵活的加以运用了。

作者:林桂銮 单位:广西桂林市第七中学

第三篇:学校德育教育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很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拜金主义、暴力等。如果中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很难抵制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德育———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也应该成为是我国全面发展,真正施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创设环境,在活动中体验满足感

良好的德育环境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多方面因素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后,我们可以把规章制度交给学生,改变传统习惯下的“必须遵守”为“讨论遵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及时改进,不太成熟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即可使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我们也可以借鉴生活中学习生活的相关情节,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教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班委会、团委、学生会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自己组织、设计、安排,最后取得成功,这样就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而丰富的道德训练,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形成品德认同,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必须使情感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坚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学校、教室作为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们常常表现为被动接受者,单纯的说教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单纯的感化而不伴之说理,也难以让他们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感知,因此,我们应在点点滴滴的交流中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行”,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

三、加强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与学生交往中要以身作则,推己及彼,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己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期的他们模仿性强,判断力差,行为偏激,易入误区。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培养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得良好品质。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调动和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激发其自我完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教育现象,并敏锐地察觉到现象后的危机,直面并思考我们面临的德育困境,尽己所能地引领学生在生活的自主体验中实现德性的超越,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古希腊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怎样才能让草坡不再长草呢?答案是让草坡长满麦穗。我想,如何让草坡长满颗粒饱满的麦穗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心去思考,去探究的话题。

作者:谢玉红 单位:甘肃省华亭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教育思考

摘要:德育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科学,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德育改革.必须首先是观念、意识的改革。只有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转变那些旧的过时的德育观念,我们才能赋予德育新的内容,才能把握住时展的脉搏,主动进攻,有的放矢地去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德育教育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弃旧换新、弃旧充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矛盾,需要斗争。解决矛盾要讲究方法,既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能做到“一刀切”。只能采取求同存异的办法,逐步形成共识。更新德育观念,首先应当有一个积极主动、科学认真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首先树立新的人才观,即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观。德育工作方面,应当树立新的学校德育现,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开放型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观。德育工作在全方位开展、多渠道渗透过程中,要逐步改变过去那些重照章行事、轻改革创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活动,重经验办事、轻科学指导。重灌输制约、轻疏导自育等一系列旧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更要注重时代观念、时代精神教育,把立足点始终放在培养学生的自醇、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学生、教材、场所,是人才培养缺一不可的四大要素。其中,教材是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教育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产品”质量的好坏。如果教育内容先进、丰富和实用,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意质就高。相反,如果教育内容落后、单调和不实用,培养出来的学生隶质必然既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就应当不断地更新、充实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使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懂得或初步懂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认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是立国之本的道理;懂得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两史一情”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劝绩,深刻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懂得“在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树立“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要突出奉公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强群体观念和社会贸任感。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教育,树立“共同富裕”思想。

二是要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民族铂神又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德育之魂。没有自己民族传统特色的德育,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我国教育史上,对霄少年进行传统美稽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是要重视科学世界现和正确人生现、价值现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现、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世界规、人生现、价值现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如何,将影咱终身。对中小学生进行世界现、人生现和价值现教育,既耍注意正碗的舆论引导,更要注意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和品德行为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世界现教育,要把着眼点放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进行人生价值现教育,要面对当今社会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不回避矛盾.不回澄现实,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肄、自我调节,并结合克己军公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

四是进行必要的时代观念和时代精神教育。人类社会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晚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总会发生一些变化,并形成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精神。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时代,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要并能迎接国际挑战的跨世纪人才,除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强健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当使他们具有时代的新观念和时代的新精神,即具有改革开放的观念,时间、效率的观念,公平、竞争的观念,信息、消费的观念,劳动、交换的观念,信誉、法制的观念和权利、义务的观念。同时还要具有自尊自立、科学创新、开拓进取,独立自主和艰苦创业等精神。

综上所述,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主题,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完善德育目标、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和改进德育方法,真抓实干,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洋.德育现代化道路上的困境与突破[J].学理论,2013(22).

[2]何传启.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事实和理论假设[J].教育学术月刊,2013(08).

作者:郎卫东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

第五篇: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新时期的迫切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使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和解决,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顺利实现,要求有现代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与之相适应。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如何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昌盛方面有新的作为,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新时期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一、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1.学校德育教育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学校传统德育模式落后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没能及时地反映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就学校德育内容而言,其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德育学科及其内容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没能及时地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育学科和内容体系。

2.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难区分。《德育原理》指出:“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指导活动刺激学生进行思维,激励学生去积极组织自身的道德经验,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判断能力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即认为道德教育是教学生认知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像灌输某个确定的政治意识那样灌输某个道德规范。[1]

3.只顾“灌输”不重内化。我们往往只重视在教方面的灌输,忽略学方面的内化,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灌输各种道德观点、概念、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容器,而不是一个自主自决的主体,无视学生在道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德育教学活动不是围绕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来开展,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2]

4.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离散因素增多。一是从学校外部的联系看主要包括: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的离散性;②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相互离散。二是从学校德育过程本身看主要包括:①教育者中存在的德育离散因素;②受教育者中存在的德育离散因素;③学校德育内容中存在的离散性;④学校德育方式中存在的离散性。

5.忽略教师德育教育。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看到,许多学校只关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而普遍忽略对教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对象自然无可厚非,但却绝不是唯一的对象,作为育人者的教师本身,也有一个接受再教育的问题。

二、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对策思考

1.提升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德育是培养健全品质、完善人格的教育,提升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着重点是时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确立这样的认识。

2.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努力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互相配合。

3.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学校德育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

4.尊重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而:一是在人与道德文化的作用中,二是在人与人的作用中。前者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主动地接受和选择,是道德主体(学生)出自道德需要对道德文化信息反映与选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善过程[3],目的是把代表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道德需要。道德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是教师单向的灌输,它是两个以上平等主体的语言交流活动。“真正决定一种交谈是否是对话的,是一种民主的意见,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致力于和睦相处和共同创造的精神的意识,这是一种对话意识”。[4]今日教师中心主义盛行,要形成对话意识,关键在于教育者观念的转变。

5.重视师德教育老师往往被学生视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对教师道德失范的行为,学校一定要严厉处罚,决不姑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个道德规范几乎人人都懂,但要真正身体力行,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5]6.德育教育以养成教育为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成功,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不仅规范了学生,而且鼓舞和激励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总之,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德育教育工作应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生命等多方面的发展,加强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玉云.对学校德育的几点看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18卷第2期.

[2][5]杨海波.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及改进对策[J].云南电大学报,2006年3月第8卷第1期.

[3]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8.

[4]滕守尧.文化的边缘[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177.

作者:钟桂宁 单位:广西南宁马山县林圩镇林圩中心学校

第六篇: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有不同之处,但又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会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意志,审时度势,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渗透;素质;体验

前言

德育教育一直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学生教育的最主要的部分。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完美的人格一直是我们教育者所提倡的并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当近社会形态、价值趋向、审美观念等人生观、世界观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客观的改变。如何才能在如此复杂的社会形态下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一直研究与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笔者也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研究结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近年来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工作积累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进行了研究与概括。一是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过程进行深入德育教育。二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充分利用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对学生包括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培养、锻炼。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充实智力活动,提高思想觉悟,培养感情智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出色的体育教师必须能充分了解和利用每一次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在课堂常规中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是课前直接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结合起来。比如每堂武术课教学中,课前与课后的抱拳礼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礼节,在每次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这种习惯,这样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的武德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

2.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手段。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F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在武术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宽广的心胸,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尊师重道,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另外还应积极开展拓宽一些教学新内容,新形式。比如近年来在社会上逐渐风靡的素质拓展培训。其内容新颖、形式机动。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后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对我们平常德育工作所提及到的各种道理及素质有更加深刻而直观的认识。甚至不需要老师(培训师)的引导自己都能够做到反省与升华。这点在我校的新生素质拓展培训中体现的很明显。

3.在组织教法中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进行技术性较强的动作,通过同学间的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可以增强同学间互相帮助意识.增进友谊,培养情感;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在健美操等教学中,需有音乐设计的一种情境下,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就会既能达到学生身体锻炼,又会使学生陶冶情操教学的目的:在课堂小结中,评价和肯定一个学生时,会更加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这些种种都会使学生个体进行内化,从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4.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具体的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讨追求的目标。

1.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l,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3.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JE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形式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去研究,以便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4.

[2]体育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1999.6.

[3]教育科学.2001.2.

作者:陈曾文 单位:福建三明林业学校

第七篇: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开展思路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繁多。中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诱惑,在初中学校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德育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初中学生总体上没有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蛊惑。初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接班人,为了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在初中学校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现在初中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开展工作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初中学校德育教育方面的问题

1、应试教育背景下,评价机制靠分数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分数是评定学生等级的唯一标准。德育教育也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德育教育在初中学校中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教师会把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在课下将这些知识死记硬背记住即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重视分数的取得,而不重视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许多初中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较少,新人校的年轻教师比较多。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在安排思想品德课程时,授课教师往往都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这些教师刚刚开始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只是将书本中的内容复述出来。这些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程比较枯燥无味。

3、家长重成绩轻德育

在激烈的社会竟争下,每一名学生的家长都期望自已的孩子成龙成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的注意集中到学生的学习上,与学生交谈时也离不开考试和成绩这两个词。有的家长素质较低,在家庭中或在生活中,会出现不道德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会学习父母的做法。

二、在初中学校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

1、学校认识到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德育教育评价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学校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对初中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学校作为改革中的主要力量,首先要了解对自身来说,要实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明确需要完善的地方是进行完善的第一步。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无力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但是在德育教育中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与考试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激励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学校要认识到学校中师资青黄不接的情况。学校要分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首先,要先对年轻教师进行考核,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后续力量,学校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这些教师接触新的教学方法。要开展教师间的听课活动,新教师听老教师进行授课,吸收经验知识,老教师听年轻教师讲课,提出意见建议。通过进行双方间的相互听课,交流经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3、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首先要摸清班级中学生的情况,了解后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在学生间开展权利、义务、法律常识的知识竟赛。通过竟赛,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增加对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认识。在进行德育教学中,教师不要忽略班级中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教师在德育教学中要关注这些学生,虽然这些学生不情愿,也要叫他们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在假期开展一定的的志愿者活动,如,作为志愿清洁员,在进行志愿活动时,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在进行志愿活动时,要有意识的将问题学生隔开,将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在选定小组成员时要进行斟酌,通过小组成员带领这些学生进行志愿活动,使他们融人到班集体中。

4、与家长联系

在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时,学校要注重联系学生家长。可邀请家长到学校中开家长会,家长会的主题就是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让家长认识到考试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要把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的观念灌输给大家,让家长了解到孩子会学习从家长那里看到一切。总之,在现在的初中德育教育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付八军.新形势下德育误区及方法论探讨[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

[2]朱惠芳.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浅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

作者:黄永生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第十三中学

第八篇:德育教育下的职技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在目前的职业技术院校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探究德育教育视角下的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价值进行探究,之后提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式,以期通过本文的探究,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教育环境呈现不断的变化,同时在现代学生的发展中,“90后”和“00后”的学生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且教育需要具有因材施教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目前的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在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视对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德育教育,致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视角下,加强对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中,语文教育属于必备的课程之一,但是学校和学生对其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致使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在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现代学生性格各异,社会责任感相对较为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品质,使其成为社会的有用接班人。其次,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使其树立爱好学习和尊师重道的品质,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总而言之,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基于德育教育视角下的语文教学对策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可以健康的成长,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探究中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的教学规划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教学规划,可以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继而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中职语文教育过程中,选取了较多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是在教师的教学中,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致使学生的感悟受到较大的影响[1]。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的研究,这样将课程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发展。另外,在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社会的发展需求融合到教育中,引导学生热爱工作,培养其养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操守。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职业道德操守的文章,如钱学森以及王进喜等先进事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现代社会的职业道德操守融合到中文教育中,如讲述如何通过信誉来获得企业的信誉度等问题。通过将职业道德融合到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总而言之,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才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完善德育教育中文教学过程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对文章进行解读,同时要对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感情融合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现代道德文化融合到语文教育中,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渗透教育,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尊老爱幼的社会道德操守问题,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相应的情境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如在尊老爱幼问题上,教师可以将“扶不扶”小品中的故事情境进行改编,选择学生进行演练。这样在情境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但可以掌握语文教学内容,同时可以深刻的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总而言之,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完善德育教育渗透过程,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课后渗透教育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毕竟学生在校园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更多的时间还是投入在家庭和社会中,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另外,在课后作业教育中,较为重视实践课程,有利于将课内教育和课外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完全融合。例如在孝敬父母的相关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布置帮助父母洗脚或者帮助母亲做饭等课后作业。在课后实践的引导下,学生更加容易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可以培养成孝敬父母的品质。另外,在课后实践完成后,教师要学生相互分享感悟,使其印象更加深刻,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总而言之,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加强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在提升学生中文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课本知识,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较为重视专业技能,导致其对语文知识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楠.浅谈中职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培训,2015,06:126-128

[2]成盈盈.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J].文学教育(中),2012,06:107-1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