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精选(九篇)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第1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出现了许多滞后的问题。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要加强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此本文将试论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设计原则 评价体系结构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旨在能够预防财务风险,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只要是市场经济的参加主体都会遇到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还要严格遵循体系设计的原则,制定明确合理的设计目标。另外还要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性、综合性和合理性。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监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报表和数据化的资料,例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债务报表等。针对这些报表要进行科学、综合的分析,以便发现企业发展潜在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引进一些新的财务分析指标来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准确的把握财务风险才能及时的应对企业发展的问题。严格把握这三个原则才能准确的分析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缘由

财务风险就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一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不定因素造成财务受损。针对企业财务来讲,财务风险就是企业负债的风险。它有可能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出现资金不足或滞后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使企业濒临破产的风险。了解了财务风险的含义后,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显得更加必要。

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原因。第一,外部环境因素。此处的外部环境因素是指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企业文化的环境。用哲学的观点看,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外因。尽管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不是直接性的,但是它却对企业内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财务风险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企业成本的控制,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支出和收入,外资的投入等。财务活动的复杂和多变的特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问题增多,直接导致了风险的产生。第三,财务决策的盲目性。决策的失误是导致风险的最主要的原因。财政决策出现失误会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等。这样不仅会使财务的使用效率降低还会使企业发展缓慢。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提出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提出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自我审视,还能帮助企业针对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同时还能增强企业自身抵制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针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单项评价、多项评价、复合评价。这里的单项、多项、复合是指针对的财务对象的个数。例如单项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单一的财务状况进行预防,这样可以缩小评价的范围,使财务风险的分析更加准确。简单易行,而且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它的对象过于单一,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财务状况则不能分析,不能满足风险的预防的措施。多项评价则比单项评价更加具有综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存在盲目性,不能充分考虑实际和现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风险的分析。最后是复合评价,也叫做平衡评价,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以便企业做出正确的抉择和预防风险的方案措施。

四、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缺陷及建立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症下药。如今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标不完善,指标的选择性较少,同时还缺乏目标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评价体系的设计太过单调,只专注某一个方面。例如企业只关注到运营的财务状况,忽视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实问题,对运营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不止靠经营的好坏还要关注财务的风险问题,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债务,不能如期偿还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前途,降低企业的盈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破产。所以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全面分析情况,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财务变化,面对不定因素要及时分析不能草草了事。在科技发达的如今,财务风险评价也要创新,不能忽视信息化的发展。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不只包括财务方面的,还包括非财务方面的指标。例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价。所以不能忽视非财务的评价指标,促进评价指标的完善和完整全面。综上可诉,可以看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准确全面的把握财务风险的对象,同时还要兼顾一些非财务的评价指标。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再加上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快速发展。

总结: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作为关系到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就要求市场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好财务和发展的关系,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可以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小者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大者还能完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财务安全还关系着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发展,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可以在保障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确保广大债权人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严厉打击了违法造价活动,实现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44-02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了许多企业快速成长。企业在面临巨大的政策机遇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同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存在巨大的风险和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本文重点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进行探讨,分析中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企业的财务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企业难以理性的了解和分析市场环境,企业快速成长势必带来财务风险。市场有时候需求旺盛,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加大对厂房、设备、人员以及库存的投入,当企业将过多的现金投入企业的生产当中,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问题,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就会造成资金链的锻炼,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另外,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上升,而货币的贬值等会给企业的资金管理造成影响。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企业的利润的降低,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风险。

2.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财务活动而客观存在的。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的机会十分大,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存在许多财务风险隐患。但是,许多企业的领导多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新产品研发,而严重忽视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各个职能部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缺乏重视。财务部门人员由于专业水平角度,在企业成长阶段,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对风险防范缺乏实践经验。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人员在进行生产和投资的过程中,认为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缺乏全面的、战略性的认识,在企业的资金使用和投资、收益分配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充分考虑,在应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时,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反应能力差,应对策略不及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不健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和促进集中。企业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认识不到位,管理松散,人员配备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财务决策中缺乏科学的、规范的约束机制。企业各个部门在对资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对企业资金的使用缺乏控制机制,给企业财务风险造成巨大隐患。

4.财务决策体系不科学。企业在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财务决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忽视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企业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考虑不充分、不全面,导致企业决策风险的产生。例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没有充分地考虑决策方案的经济性和收益性,没有站立在财务的角度去考虑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以及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没有对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决策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把握,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

5.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由于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造成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与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由于财务关系混乱,资金管理、使用、分配等存在严重的权责不明和管理秩序混乱的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率低,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受到严重威胁。另外,企业由于筹资决策问题,造成企业资金结构的严重不合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负担,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严重不足,易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带来巨大隐患。

二、现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

1.与企业经营状况不适应。目前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都相对较晚,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多采用单变模型进行企业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方法,这种财务分析体系所能反映的信息量不足,另外,采用抽象概念和函数,无法进行普及推广,无法有效满足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需求。

2.分析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情况。当前财务评价方法存在指标归类不合理,设计存在缺陷,无法有效满足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需要,易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足。财务风险分析体系方法的不完善,无法有效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其次,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不足。最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的不足,许多指标在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的不完善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不能充分反映。

3.风险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目前,中国企业实施的是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但是没有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这导致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财务风险体系的风险防范和风险预测。

三、改进和完善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1.改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应该从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周转率指标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标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偿债能力分析,并得出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其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通过利用收付实现制,充分地体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现金净流入对流动负债偿还能力,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再次,周转率指标的改进一方面是通过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另外是将企业存货周转率指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通过上述改进方法,可以促进企业准确地把握应收账款和存货之间的均衡情况以及进度。另外,提高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变动情况的评价效率。最后,改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对应收账款和存货日常管理的一致性,降低资料的获取成本,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效率。

2.改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改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可以从现金在无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以及利息现金保障倍数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有效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这是一种保守的长期账务偿还能力分析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最大的支付能力,从而反映出企业的借款还款能力,企业的现金债务总额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借款能力越强。其次,现金偿还比率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企业现金偿还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最后,通过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来反映企业的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一指标越高,反映了企业拥有更多的现金偿还企业应付利息,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较低。

3.改进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还应该改进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以从销售现金率、资产现金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销售现金率,反映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所实现的现金净流量,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企业的销售款回收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高,企业的坏账损失风险就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较低。其次,通过资产现金率反映企业的资产经营的收现能力,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最后,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收益状况,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反映。

4.充分考虑风险评价体系中从非财务指标。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有效反映,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更应该充分地考虑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是更好的、充分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支撑。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的引入,对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包括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析,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分析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潜能分析。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成果。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改进,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活动,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状况,从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和防范提供重要的保证,促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实现,保证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 

 abstract: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the firm’s risks management,and the key point of it is to pre-control and manage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and crisi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se risks change into financial and surviving crisis .in this way,enterprises can go on living and develop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enterprise’s financial condition index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searc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condition and the management risk, establishes the synthesis index system  about  the enterprise finance risk degree and the risk condition .as to enterprise superintendents ,they can grasp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condition promptly, guard and melt the possibly appeared financial risk and financial crisis effectively, thus guarantee the enterprise to obta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ntinual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risk; financial; evaluation 

1关于风险概念、特征及成因

风险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经常发生的现实和客观现象。企业作为人类活动行为主体之一,更是无时不刻在与风险打交道。正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促使人们对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美国学者海恩斯,最早提出风险的概念并对风险进行分类。他对风险所下的定义为:“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1]。

美国风险研究专家威利特,通过对风险理论和保险之间关系的研究,把风险与偶然性及不确定性联系起来。他认为,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威廉斯在其风险研究论文中[2],对风险所下的定义为:风险是结果中潜在的变化。风险是人们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他认为,风险是在风险状态下,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大小或差异的偏离程度,这种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越小或偏离程度越小,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而这种差异程度可以用概率的方法加以测度。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于1,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概率越接近于0,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概率在二分之一左右。则表明风险的发生处于较大的不确定性。

莫布雷,布兰查德在其1969年发表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性风险。并指出,纯粹风险存在于只有损失而无收入的情况下。而投机性风险则存在于既有收入可能也有损失可能这一情况下。

关于企业风险的形态和产生的原因,斯蒂芬森(stephenson)认为可分为如下三种:①经济原因所对应的经营风险;②社会原因所对应的社会风险;③人力不能控制的自然原因所对应的不可抗力风险。其中,经营风险主要源于企业本身内部的行为,如管理不善所导致的组织涣散、产品质量事故、交货期拖延、生产消耗及成本上升或投资决策失误所产生的风险等。社会风险则主要包括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或者说主要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如市场需求下降或竞争对手的作用所导致的企业产品销售量急剧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及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企业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政府产业政策的限制及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企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企业进出口业务中所出现的国际结算延期,以及由于出口国原因所导致的贸易中断等。不可抗力风险则主要是指,火灾、雷电、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

关于企业风险的损失或代价,风险理论学者一般将其分为:企业风险的直接经济损失代价、企业风险的间接经济损失代价及企业风险损失的无形代价。其中,企业风险的无形代价又可分为,企业为防范风险所发生的无形代价及企业风险发生后的无形代价。在很多情况下,企业风险损失的无形代价甚至会超过其直接经济损失。企业风险及风险损失的代价从宏观经济上讲,不仅阻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阻碍社会资源配置。因为,由于企业风险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加上难以估量的无形损失代价,一般容易使企业产生“避险行为”,从而限制资金向高风险产业的流动,并容易造成某一行业资金的过度集中,形成生产能力过剩甚至形成泡沫经济(如房地产业资金的过度集中所形成的房地产泡沫)。此外,按照经济学原理,企业风险损失的代价,在一定条件下,服从“乘数原理”,即企业风险损失对国民收入会产生倍减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功能

2.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任何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害性,同时还具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回避的;企业财务风险何时发生及其概率是不确定的:企业财务风险一旦产生,必然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这些经济损失对企业也许是可以承受的,也可能是致命的;此外,企业在面临某些财务风险的同时,往往蕴涵着多种潜在的盈利机会,风险越大,也意味着潜在的盈利性越高。因此,企业对待财务风险的态度,应是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而不应是消极对待、简单回避和无所作为。在日趋变化、剧烈波动的现实社会及经济环境中,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己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这些措施和行为包括:如何识别企业面临何种财务风险;评估这些财务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及影响程度:由此决定企业采取何种风险回避策略,是风险自留还是风险转移?如何预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一旦财务风险产生后,如何控制风险的不良后果及如何降低风险损失等。[3]

由此可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l)财务风险识别。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种风险暴露情况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辩识;

(2)财务风险测量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测量,对有关财务风险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助于风险评估方法和有关模型,对财务风险因素作出具体评估,以便为财务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3)财务风险控制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以监控财务风险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主要核心内容的风险控制过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企业人财物、供产销等各有关环节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并为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行为,以便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的测量与评估、财务风险的控制与化解三个方面。

2.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

1、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中,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及基本单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水平。而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企业既是资源的所有者、使用者,也是所有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经济理论上来讲,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企业的风险态度、风险偏好,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及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尤其是企业过度而消极的风险回避态度,可能使企业丧失很多潜在的、甚至较大的投资及盈利机会,从而降低企业投资回报,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企业通过采取积极主动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并通过对风险的预先防范、转移及分散,则有助于鼓励企业进行可控制风险范围之内的经营行为及风险投资,从而可以促进企业及整个社会投资活动及消费活动的高效运行。

此外,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企业遇到风险时出现剧烈波动和冲击;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并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2、提高股东价值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有较大数量),最大的股东是国家,其它股东所占股权比例较小,即使是在已经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中,国有股仍占有较大比重。从企业的本质及企业的最终目标来看,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即在国有独资企业或以国有股为主要股东的国有企业中,其一切经营活动均是围绕增加国家作为大股东和其它股权持有者的企业价值来进行的。从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来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投资风险、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投资者信心,降低风险损失及企业财务危机成本等途径来提高股东的价值。这从股东价值与企业未来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体现出来:

(2-1)

公式(2-1)中,vj为第j个企业的股东价值;(ncfjt)为企业未来各时期的预期现金流;rjt为贴现率。而贴现率rjt等于无风险收益率rd加上风险回报率rs:

rjt=rd+rs (2-2)

公式(2-1)表明,增加股东价值有两个途径,一是降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rjt;二是增加企业未来的预期现金流。而企业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贴现率rjt和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的影响来达到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因为,如果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那么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波动性就会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可能减少,因此,公式(2-2)中投资者要求的风险回报rs就会下降,贴现率rjt就会减小,从而企业的股东价值vj就会相应增加。企业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事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企业在产品经营中采用多元化经营分散市场风险;在资本市场采用不同的投资组合来降低股市投资风险;在项目投资中,采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来降低投资风险;在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中,采用套期保值和对冲等手段来降低其交易风险等。

3、降低企业财务危机成本[4]

企业无论是因为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还是经营决策风险等原因,陷入财务困境或出现财务危机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扭转这种不利状况,就有可能因财务现金支付困难而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从而导致破产或被其它收购方兼并重组,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高昂的损失代价,进而引起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股东价值下降。一般而言,企业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及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直接损失或直接成本,即企业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资产直接帐面损失以及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或被兼并收购时,在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方面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第二部分为许多不可预见并难以从财务帐面反映的间接损失或间接成本。如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有可能人心涣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出走,另谋高就;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及经济效益下滑;与企业正常合作的客户或原燃材料供应厂家可能会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而中断其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经营活动雪上加霜;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也可能因企业的财务危机而停止对企业提供贷款或其它融资支持;在某些情况下,如企业对财务危机应对不当,甚至有可能使这些间接损失超过其直接损失。

与此对应的是,如果企业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则有可能降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并明显减少企业因财务风险而发生破产或被其它方收购兼并的概率,从而减少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期成本。根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及未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两种企业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的企业,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要明显低得多。

3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3.1企业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

在对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及财务风险大小进行识别、测量的基础上,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模型等方法的模式识别功能,以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法等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基于对企业财务风险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生成机制的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成果的降低,其结果将会直接导致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下降;而企业四个方面能力的综合即为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将最终体现为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与经营目标之间出现非预期的负偏差。所以,可以通过对这种负偏差及其偏差程度的分析,即通过对企业实际经营绩效状况的评价及其评价结果的分析,来综合判断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财务风险状态的严重程度。企业经营绩效状况评估所用的财务指标,如下图3-1所示: 

图3-1基于企业经营绩效状况的财务风险评估

依据图3-1所示的企业经营绩效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企业每一财务指标实际值所形成的评价结果,既能得到反映企业系统总体状态或总体信息的综合评分值,又能得到反映企业系统局部状态或局部信息的单项指标分值。即:企业经营绩效状况综合评分值可用于判断企业系统总体所处的优劣状态,而单项指标评分值则可用于诊断企业系统局部存在的问题或其风险状况的大小。

上述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各自的优势以及克服各自的不足,考虑到企业经营绩效可以从获利能力、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每一个方面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可以由包括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内的n类有关人员依据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分别给予评价。

评价结果w,k组成模糊关系评判矩阵:

其中: 。

w ik:表示第i个评价人员对第k方面的评价。

再利用线性加权法:  (k=1,2,3,4)得出上述四方面的权重系数。其中ai为第i类人员的加权系数。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整个评价体系的表层。在深层,每一方面的能力评价都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评价。这时可构造4个小的人工神经网络,其结构模型如下图3-2所示:

图3-2基于财务风险信.息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结构图

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可分别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行评价。网络输入为全面描述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即如图3-1所示的财务指标。对其中的定性指标,采用语言变量和模糊数字的方法定量化,然后和定量指标一起进行处理。网络输出则为[0,1]区间内的一个数值,以代表各种能力的大小,称为能力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能力越大;反之数值越小,表明该能力越小。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各个网络的算法。在此都采用bp算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l)企业财务风险评价问题需要较高的准确度;

(2)神经网络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收敛速度快)有利于该模型的实际应用。

2、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如下:

在图3-1中,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别都为4个评价指标,而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分别都采用3个评价指标。因此,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评价网络都采用4个单元的输入层,而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评价网络则采用3个单元的输入层,四个网络的输出层都为1个单元。下面还需要确定的是网络模型隐含层的层数及隐含层的单元数。

神经网络理论已经证明,如果隐含层单元数可自由设置,那么用三层s状fo特性的节点,可以任何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因此,都选用三层网络,即隐含层为一层,这既不影响网络的精度,也可提高网络的速度。至于隐含层单元数,神经网络理论尚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此,作者通过多组数据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发现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评价网络当隐含层单元数为6时,网络收敛速度均为最快,而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评价网络当隐含层单元数为5时,两者收敛速度最快。因此可得到前面两者的结构为:

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层组成,其中输入层单位数为4,隐含层单元数为6,输出层单元数为1。而后两者的结构均为: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层组成,其中输入层单元数为3,隐含层单元数为5,输入层单元数为l。

3、神经网络模型初始权重设置为:

bp算法中,节点间的传递函数为: ,如下图3-3所示。

图3-3     节点间的传递函数图

该函数分为线形区和饱和区,当神经元工作于饱和区时,函数变化缓慢,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跳出该区域,而工作于线形区时,由于函数的变化较快,使得神经元的自我调节容易,因而收敛速度较快。如果初始权重选择的区域过大,神经元落入饱和区的概率也就越大,其收敛速度也就会很慢,但如果区域选得过小,同样会降低神经元的活性,影响网络的收敛速度。为验证上述理论,作者选择了[-15,15]至[-0.001,0.001]等9个区间,产生随机权重,通过分析输出的一系列累积误差变化,得出前两者当随机权值产生区间在[-0.25,0.25]之间时,两模型的收敛速度均为最快;而后两者只有当随机权值产生区间在[-0.2,0.2]之间时,两模型收敛才均为最快。

4、网络学习次数与精度的关系

一般来讲,网络学习次数越多,其输出结果的精度越高,但学习次数多其网络训练时间也越长,另外,如果学习样本选择不当,网络精度越高,意味着其记录的错误信息越多,也会对网络的应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通过网络训练比较,前两者模型中,网络训练次数定为15万次,而后两者网络训练次数则定为16万次为宜。

通过上述步骤得出的能力系数由输出层of(j=1,2,3,4)输出,分别为r’1,r’2,r’3,r’4,则最终得到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根据如上所述的神经网络对企业实际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比较,可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作出评估和判断。

3.2企业财务综合指标回归模型评估

因为企业财务指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最终反映。所以,企业财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同时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此思路,利用经改进后的altman多元线性回归判断模型,,将企业多项财务指标中,选出若干项最能代表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指标,如营运资金与总资产的比值、累积盈余与总资产的比值、息税后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与总负债的比值、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等,并根据其指标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财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和回归分析,即可以得出如下形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r=1.2yl+1.4y2+3.3y3+0.6y4+1.0y5                        

式中:r—经回归分析得出的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判断值

y1 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

y2 ,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积累能力。

y3= ,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盈利能力;

y4= ,该指标主要是考察所有者权益的波动变化程度及社总资产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

y5= ,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资产创造销售收入的能力。

按照上述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模型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对该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模型中各财务比率y1、y2、y3、y4、y5的相应回归系数进行适当修正,然后将不同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具体财务比率值y1、y2、y3、y4、y5代入并进行计算,便可以求出不同企业的财务风险判断评估值r。按照altman对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模型中风险值r所作的风险程度分类,便可以对所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作出评估和判断。

如r≥3.1,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

如r<3.1,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一般,仅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如r<1.79,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较差,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如r值远远小于1.79,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已处于恶化状态,甚至面临财务危机或接近破产的严重程度。

总结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任务,论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有关功能及作用,围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如财务风险的识别、测量、评估、控制、处理的有关理论及方法深入进行了研究。基于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风险结构性质估计矩阵等方法,辩识各种财务风险因素中的主要风险,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提出了基于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企业资产负债市场价值以及企业最优负债结构为比较依据的财务风险测量原理及方法;提出了基于企业经营绩效状况为判断标准的风险评估方法及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模型;提出了以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风险控制过程、以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为控制元素,以企业经营目标和实际经营财务成果的偏离程度作为比较判断风险状况,从而进行财务风险的反馈和控制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模型。在企业具体财务风险的处理策略以及方法选择方面,对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保留、风险内部防范等方法的适用原则和范围等进行了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周慧玲编译.《风险管理学》[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6

[2] [美]c·小阿瑟·威廉斯等著:《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马从辉等译,2000年5月:7-8 

[3]王春峰著.《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5-17

第4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55-02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集中表现为资金短缺,难以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难以支付基建工程款等。高校财务风险存在于其资金运动的每一个阶段,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财务内部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高校教学、科研、生产和发展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高校作为非营利机构,它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高校存在总体失衡风险、贷款风险、资金运作风险、校办企业财务风险四个方面。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很强的破坏性的特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越来越多地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提升自身实力,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目前高校举债的普遍做法是借新债还旧债,即利息按时计付,贷款展期,贷款规模不断增大。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加大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塑造学校的全新形象,付出较高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增大科研投入资金,努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提高管理成本确保教学质量。这些投入都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很多高校都通过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但由于高校还债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高校在负债办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负债过度而无法按期还本付息、日常运营困难的风险。如果债务过重,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财务支付,而且影响按时偿还贷款的本息,导致举债高校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由于借入资金而导致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险发生,使高校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有其特点,如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在产品方面没有盈利性,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等。因此,高校并非在资金流转的每一环节都存在与企业等量级的风险,也就不能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来套用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而要选取能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特点的评价指标。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可能短缺,可能出现不能正常支付工资,缺少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现象;“债务过度”意味着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举债的盲目性,银行贷款增加迅速,超过其最大经济承受能力。“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意味着效益不佳,具体表现为投资盲目、不进行科学论证,支出控制不利等。衡量财务风险指标,理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考察,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财务风险的实质。

四、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价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综合财务状况以及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由于高等院校存在众多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地全面衡量高等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承受的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和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高校自身的特点。现从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利用该指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

收入负债率,收入负债是由于高校借款的偿还必然依赖于未来的收入,它反映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借债比率越高,风险越大,会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流动比率,反映高校用可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高校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流动比率高,不仅反映高校拥有的营运资金多,可用以抵偿债务,而且表明高校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大,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小。一般认为1-2的比例比较适宜,它表明高校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如果比例过低,则表明高校可能难以如期偿还债务。但是,流动比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高校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高校的获利能力。

现实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指标是指高校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它用来预测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指标反映高校货币资金可供正常运行周转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弱。

潜在支付能力,潜在支付能力A5=(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学校全年支出类月均支出额,该指标是用年末全部货币资金的结存额加上可变现的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借出款,减去借入款、应缴财政专户和应交税金的值,与全年月均支出额相比,计算出年末速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资产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表明学校年末存款能满足学校支出的月份。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一般应满足3-4个月的支付能力。

(二)运营绩效能力指标

收入支出比率,该比率是指高校本年度经费总收入与经费总支出的比值。如果总收入小于总支出,该比值小于1,说明高校该年度出现负债和赤字,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反之,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该比值大于1,说明高校该年度财务运行正常,指标值不应过低。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

经费自给率,经费自给率用来衡量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说明高校利用自身资源的能力大小。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的管理绩效越好;反之,管理绩效越差。对于高校,该指标值正常值在50%左右为好。

净资产收入比率,资产收入比率反映高校每一元钱的净资产能创造多少收入。该比率与收入成正比,与净资产投入成反比。该比率值越大,表明用一定的净资产投入得到的收入越多或者得到一定的收入投入的净资产越少,也即其收益能力越强;反之,其收益能力越弱。指标值过低应引以关注。

投资收益率,其中,校办企业投资=(期初校办企业投资+期末校办企业投资)/2,投资收益率反映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益状况,是衡量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高校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将其科技成果转化为收益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投资收益效果越好;反之,投资收益效果越差。该指标值过低应引以关注。

(三)收益能力指标

现金净资产增长率,它反映高校流动资金中现金的运作风险状况,更深刻地反映高校的成长能力。该比率越大,表明高校的发展潜力越大,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反之,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自有资金动用程度指标是指高校应由自有资金负担的年未应收及暂付款、对外投资、借出款占自有资金的比重。所谓自有资金,是指实际上高校可以支配的自有财力,包括事业基金以及专用基金中扣除留本基金的部分。该指标值越小,表示高校实际自有资金动用越少;反之,该指标值越大,则高校未来的发展越有可能受到制约。

其它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动用程度指标是指高校应由自有资金负担的年末应收及暂付款、对外投资、借出款占非自有资金的比重。所谓非自有资金,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所有权不属于学校的经费,比如各类负债和年末的未完项目收支差额等等。该指标值越小,表示高校其他资金动用程度越低,高校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越高,高校财务风险越大。

货币资金支出比率,该比率反映高校每份支出需要多少货币资金作为保障,即高校未来货币资金的刚性满足程度。该比率越高,表明高校未来的总支出中货币资金支出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该指标值不应过低。

(四)发展潜力指标

发展潜力反映了高等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高等学校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学校发展状况,还应面向未来,为长期的办学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储蓄良好支撑条件。一个学校发展潜力不足,说明其未来财务风险将会加大。属于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资产权益比率、货币资金支出比率、事业基金可利用率,银行存款保障率等。

资产权益比率=净资产/总资产,资产权益比率反映高等学校总资产中净资产所占的比例,该比率越高,表明未来学校可动用的净资产越多,反之则越少。该指标警戒线,需要根据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指标值过低或过高均应引以关注。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事业基金可用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它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比值越高,反映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低。该指标警戒线,需要根据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指标值过低应引以关注。

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银行存款保障率是衡量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学校各项资金的调剂能力。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差,风险越大。指标数值越小,说明学校负债资金有保障,风险较小。该项指标一般应该保持在 80%-150%之间。

第5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价值 最大化 财务风险 评价体系

企业的正常经营与长远发展常常受到诸如原料成本、流动资金、货币汇率等财务风险的威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如果管理不善,会给自身带来很大亏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动态监测财务管理并及时避免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研究机构普遍关注的课题。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并规避的关键手段之一,能够为管理部门、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人员在建模方面已取得系统化成果,但国内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为实证研究,采用构建模型来评估预测的报道较少。并且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建模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财务管理特点、财务风险成因或企业经营绩效等单因素水平,分析研究财务风险的致因、评估与控制,考虑财务风险与企业价值相互关联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导向,以利润、偿债、发展、管理资产和吸引现金能力建立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模型构建,构建了一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为企业提升价值和规避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财务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根据准则层的区别,可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分作两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一)采用融资、投资、经营、收益配置和资金回笼五大类风险作为一级指标,注重财务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但其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使用的会计收益存在模糊性和虚拟性,使得现金流量与企业实际盈利不统一;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成长因素的重要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二)则源自企业绩效评价,采用盈利、清偿、发展、资产管理和获取现金五种能力作为一级指标,能够系统反映企业价值,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盈利能力指标中资产损益未计入利润表,一些二级指标存在不规范性;二是清偿能力忽视了企业的短期变现偿债能力;三是成长能力未考量企业动态发展;四是资产管理能力没有定性分析企业资产质量;五是获取现金能力的子指标归类不准确。

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化构建路径

考虑到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对评价指标体系(二)进行优化选择和总结归纳,构建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第一步,评估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的联系。根据文献分析,企业价值V与未来现金流总量F成正比,与贴现率D成反比,而贴现率是由风险决定的,可以反映出风险大小的变化。具体关系见公式(1)。

[V=inFi1+Di] 公式(1)

第二步,选择归纳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在遵循适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得到基于企业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三步,选用因子分析法建模。首先归一化处理样本数据,然后求解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再通过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最后由主因子贡献率得到各变量系数矩阵,转化为线性方程,即因子数学模型。

三、结束语

建立一套兼具系统化、实用性和易操作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对内部财务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信息反馈与判断,为管理决策和预控措施提供可靠的参照,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鉴于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视角,探讨了一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为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价体系的数据实证、其他构建模型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适用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当前,面对日渐复杂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上市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上市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其逐渐意识到了相应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财务危机的爆发不仅直接威胁到了其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电力上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完善评价,并落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二、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

第一,财务风险评价。本文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系统性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实现对风险等级的划分,进而为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第二,财务风险预警。基于电力上市公司下,针对相应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时,以完善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基础。第三,二者间所存在的关系。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完善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落实能够为企业落实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而财务风险预警则是财务风险评价的进一步深化。

三、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在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通用可比性;其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在构建相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财务运行的状况,具体需要包括如下内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成长能力。

四、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在落实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系统性的评价,就需要最大程度的拓展评价对象范围,并将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收集,以确保能够通过对评价对象影响因素的有效收集来掌握评价对象的特征,即实现评价指标的收集与整理。在此过程中,反应各项指标的信息内容会随之指标对象的不断增多而增加,进而会出现信息重叠现象,这就为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因此,为了能够通过有效且简单的信息内容来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基于这一分析方法下综合评价函数意义不明确,因此要利用其它方法作为弥补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主成分TOPSIS法来解决以上单一分析法所存在的不足。

(二)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利用主成分TOPSIS分析法来评价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可将SPSS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落实:第一,实现原始指标矩阵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预处理;第二,采用KMO等检验方法对所采取的评价样本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如无法满足就需要以其他方法进行替换;第三,实现对系数矩阵的计算以实现主成分的提取;第四,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获得主成分矩阵;第五,实现基于主成分下的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排队指示指来完成评价分析。

五、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

首先,适用性分析。采用SVM这一识别工具,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算法下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将其运用于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则能够通过自身全局最优解等优势特点来实现对高维数据的有效分类,并实现对非线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具体落实程序。在利用这会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对SVM各项参数以及函数值的精准计算,本文采用GA算法来实现,具体的步骤为:第一,将所有样本进行输入与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以相应取值范围进行优化处理;第二,在获取种群初始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参数的编码;第三,实现对个体适应度的计算,然后需要将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遗传处理;第四,实现遗传操作以构建新的种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定好的遗传次数来重复落实优化参数这一步骤;第五,将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输入于SVM模型中,并落实相应的计算以获取预测结果,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扎实基础。

六、总结

第7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关键词:财务指标;供应链;风险评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3日

企业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受供应链的协调性、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性、信息传递时效性和消费者需求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中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会影响供应链的财务状况,严重时会引发企业供应链财务危机。选取企业供应链系统指标时,应结合供应链财务风险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准确反映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水平。

一、企业供应链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须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层次性和条理性,选取指标要符合实际情况,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需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针对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提取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关系,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层次结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须能够反映行业特点,具有代表性,考虑到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指标的选取不局限于财务指标,评价指标既包括能够量化的财务指标,又包括能量化的非财务指标。在选取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与局部结合性原则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性原则。

企业供应链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供应链本身的复杂性,使某些指标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过程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指标体系的可用性,可以用简单实用的指标代替复杂指标。在指标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应考虑获取指标的成本和收益性,从经济性角度和可行性角度综合判断。企业供应链中某一或某几个节点企业存在财务问题、供应链成员企业消极合作、行业信誉度降低等都有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供应链的财务状况。需要考虑整体和局部结合性原则,从多个角度对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中既包括反映整体状况的指标,又包括用以评价单一经济实体的指标。

例如,郑州市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效公司就针对煤炭供应链建设了一套涵盖信息采集、煤炭营销、物流管理、订单处理的供应链信息平台,打造了一个覆盖整个煤炭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涵盖相关客户和供应商的高性能网络信息化体系。在该供应链信息平台中,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为公司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有效参考资源;订单管理系统帮助运营部门对信息资源进行调配,平台将订单执行情况传至客户终端,客户也可在平台进行查询;物流系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并对运输情况进行监控,将监控信息传至平台和客户;煤炭营销系统则根据信息数据进行媒体资源购销,并将出入库数据、盘点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通过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与客户沟通、交流,将营销、销售、客服等信息做集成和自动化处理,为公司战略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决策支持系统引入商务智能即时分析平台,对公司各类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拆、切片、汇聚、旋转等处理实现信息数据的即时分析。

二、企业供应链系统财务指标筛选与指标处理

按照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从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链系统、外部环境五方面选取常用指标。财务风险指标是成本和价格变动情况,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主要是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增长率、营业收入现金率。经销商财务风险指标主要是周转率、总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退货率。供应链系统风险指标主要是信息共享程度、流通成本、需求预测偏差风险。价格变动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将物资价格变动情况和产品价格变动情况作为价格变动情况的替代指标,将存货周转率、资金流阻塞度作为企业财务风险水平指标周转率的替代指标。流动比率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影响,选择速动比率作为流动比率的替代指标。通过赊销比率体现违约风险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影响,由于产品品牌信誉度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收益状况,环境风险中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影响较大的包括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两个因素,自然环境风险一般难以预测,我们将自然环境风险包含在突发事件风险中进行综合考量。

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有定量和定性,有正指标和逆指标,因此无法直接判断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大小。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指标属于同趋势和同类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数据同趋化处理是使性质不同的指标具有相同趋势;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是把单位、数量级等不同、直接相加没有意义的指标变为能够直接加总可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数值。定量指标包括正指标和逆指标,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评价越好;逆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评价越好。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据通过专家打分方法获得,对定量指标统一按定性指标处理。定性指标量化方法是按照专家打分法的方式,将定性指标打分分为5、4、3、2、1,依次对应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等级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对通过专家打分获得的数据,归一化为[0,1]区间上的数值。

三、企业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价方法分别是定性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需要的定量数据较少,是根据经验和知识对被调查对象所处环境、管理、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如叙述性方法、检查表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是专家根据自身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对评价因素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数学运算,赋予各因素相应的数值,采用合适的合成算子对数值进行合成,最后综合合成结果确定相对等级的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量化各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得出某个确定数值的方法。上述三类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定量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广,但需大量数据资料和时间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理论中的隶属度应用到评价中,解决因素间的边界划分不清楚、因素无法定量化等问题。该方法能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确定综合评价结果,还能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隶属的评价等级,能够解决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因素间彼此不独立造成的评价重复问题。人工神经网络是通过模拟生物体中的神经元结构处理信息的评价模型,主要功能是处理输入、传输、输出的信息,优势在于每个信息处理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输出多个并行的链接。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两个界限值,分别对应指标值上限和下限,通过确定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计算出各指标综合得分,根据得分确定评价结果。该方法适宜于评价单一企业财务状况,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没有统一的标准,且难以确定。

四、企业供应链系统风险测评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竞争方式从传统的客户关系竞争逐渐向供应链竞争转变,供应链内部的各方利益之间存在各种方式的重叠与交错,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再也无法通过过去常用的传统式信贷方式向银行求得资金支持,资金的短缺极易使后续的各项程序和环节出现停滞。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提高供应链的生存几率和资金运转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向企业供应商提供贷款、预付款代付及其他存货融资服务,这种服务是企业与银行间的面向整条供应链所有成员的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B2B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更多地依赖于准确、及时的上下游数据作为企业授信手段和风险控制手段。供应链金融系统向企业提供财务报表数据、企业经营数据,为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管理和商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企业可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所在的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及其涵盖的加速器软件和快企业应用等,构建与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商、金融服务商之间的数字化业务网络,获取并利用业务网络数据价值,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和信用等级管理,实现能充分满足驱动需求的企业管理高效协作,使企业互联式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升级。例如,2015年4月,上海文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与上海华夏邓白氏商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利用新型供应链数据技术创新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模型项目上展开了合作,双方利用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企业经营风险表现特征,并运用专业方法建立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预测企业的经营实力和信用等级,创立标准化的信用评估、信用风险分析方法,提高金融产品投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一同研究了贷后关键监控和贷后风险监控机制。双方在供应链金融上展开的合作利用专业的分析预测工具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为客户提供最值得信赖和最具参考价值的市场销售方案、风险管理方案和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资讯,帮助客户进行有效、安全的风险管理,构建了积极、稳定的商业关系。

五、结论

现阶段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对于供应链财务风险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上或是供应链财务风险的某一方面,如风险评价、风险传递等,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研究较少,供应链的崩溃最终都表现为资金链断裂,对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研究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识别、评价和控制企业供应链系统财务指标体系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永永.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策略嬗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2.

第8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涉及很多财务方面的能力,可以把财务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标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其更好地为定量分析服务,然而财务风险本身就不简单,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也应该更加详细、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总体财务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那企业就会存在生存问题,如果没法准时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如果企业的利润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企业将无法生存。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设置一些定性指标,比如,财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的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来体现企业的财务现状,并以此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现在的企业财务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来看,我国目前已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怎样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作用效果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企业经营环境不适应实际上,我国针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比国外的企业晚得多,因此研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另外由于我国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大都是采用的单变模型的分析方法,而此种分析方法反映的信息有明显的局限性,假如采用多位抽象概念及函数的分析方法,它的推广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苛刻,上述分析方法已经落后了,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了。

(二)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情况其实,我国企业使用的财务评价方法指标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指标无法做到准确归类,设计不合理,这些直接影响着指标的准确性,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现状,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三)缺少行业针对性我国各种行业都在应用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基本上都不是依据自己行业的本身特征拟制合适自己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不能展现出自己本身的作用,使财务风险机制失去它本身能起到的保护和预算的作用。

三、改进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由单一融资模式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筹资模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小规模企业的融资模式还很单一,主要通过业主出资或者使用流动资金进行融资,融资方式的单一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创新融资方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进行多方面的融资,当然企业还可以充分运用相关的政策进行融资,最好能够利用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创新资金来缩小筹资范围。

(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如果想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身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充分认识财务风险,仔细分析财务风险,用最低的投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有了财务风险意识后,管理人员还要科学管理相应的财务风险,努力创新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确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前提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利益、报酬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完善的风险激励及约束体制,运用现代化的制度来控制企业管理者、工作人员、政府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科学统筹各方面的利益,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健全风险控制体系现如今,我国的财务风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不科学、工作人员素质较差、财务会计规则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在财务会计的实践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创建能够监测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还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时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有效预防财务风险,要做到专人专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降低企业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四)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还要完成其他的工作,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者无法及时处理好财务工作,严重的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当然有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能熟练掌握财务管理技巧,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就会引发财务风险。综上所述,要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首先要合理安排财务人员的岗位,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预防财务风险,我们就要定期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尽量在风险到来之前制定预防措施,这样就能很好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另外,我们还可以创建规范的财务风险报警体系,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时刻监测企业的财务现状,准确记录财务管理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假如企业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报警体系就会自动报警,企业管理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就可以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当然,报警体系还能监测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潜在风险,这样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第9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 风险预警 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1994年,我国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确定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改革后,地方财力与财权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地方政府为改善民生、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举债方式弥补地方财力不足的现象越加普遍。然而,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债务快速增加,部分地方政府借助投融资平台过度融资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明确指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因此,在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立足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文献选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模型,以此作为地方政府监测和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工具。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面对日益增长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通过选取指标体系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来识别风险,研究主要体现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选择和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两个方面。

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选择方面,王晓光(2005)认为衡量政府债务风险状况必须选取与债务运行紧密相关的统计指标,建立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政府债务运行的风险指标体系,对政府债务运行情况定性描述、定量分析。金荣学(2013)运用多层次结构分析法建立指数指标,引入经济、社会等不可控外生因素指标,提出债务风险评估的“逆向指标”和“正向指标”,全面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李腊生(2013)借鉴国际经验选取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对我国全国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谢春讯,雷良海(2007)指出构建政府预警指标体系的步骤后,从经济学角度选择警情指标(财政赤字与财政收入)和22个警兆指标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在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方面,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1997)建立了KLR信号法,基于指标信号分析进行定量预警。刘星(2005)利用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设计指标后,通过构建风险判别和Logistic模型给出警戒线,并且设计出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程序。裴育(2007)利用合成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对样本地区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王晓光(2005)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在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债务风险进行了评估与监测。谢虹(2007)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构成,从直接负债与间接负债角度选取指标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方政府债务预警做出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和方法尚未统一,在预警指标体系构成和构建预警指标权重的方法上差异较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三方面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以期能够客观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构建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选择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时不仅要看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指标,全面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本文从社会经济、举债程度和偿债能力三个子系统解构地方债务风险(见表1),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全面性原则建立多层次预警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系统评价和有效预警。

1、社会经济方面

社会经济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运行的背景,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环境两个方面。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主要指标有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是当年GDP与上年GDP的比值,该指标综合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反映财政环境的主要指标有财政收支变动率和财政赤字率。财政收支变动率是财政收入增长率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值,是反映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指标。财政赤字率是当年财政赤字或结余与当年GDP的比值,反映地方政府财政稳定状况以及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效率。

2、举债程度方面

举债程度直接体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它不仅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还与偿债能力息息相关,分为债务特征和债务结构两个方面。债务特征主要指标有债务负担率、债务率、债务依存度、新增债务率。债务负担率(亦称负债率)是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值,反映国民经济的负债能力和地方政府性债务发行限度和空间,是从国民经济对于债务的支撑程度衡量债务风险状况。债务率是年末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1比值,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地方政府财政支配能力之间的关系,侧面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合理性和之后举债的能力。债务依存度是当年举借债务数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值,反映当年财政支出对政府借款的依赖度。新增债务率是当年新增债务额与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比值,反映地方政府对债务增量的控制能力,是财政收入增量对新增债务保障能力的体现。债务结构主要指标有或有债务比重和逾期债务率。或有债务比重是或有债务余额与年末债务余额的比值,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中不确定因素。逾期债务率是当年到期债务无法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到期全部债务额的比值,反映潜在风险转化为债务危机的状况。

3、偿债能力方面

偿债能力与宏观经济环境、举债程度息息相关,选择偿债率作为偿债能力的代表指标。偿债率是当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值,反映财政的债务偿还能力。

(二)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

1、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警戒区间确定

本文为风险指标确定低风险区间、中风险区间和高风险区间三个警戒区间,进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预警。借鉴国际警戒线确定的相关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确定各指标警戒值区间(见表2)。

2、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方法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的避免了用“是”与“非”的硬性尺度衡量被评价现象的做法,克服了传统综合评价法可能出现的不同程度偏离客观情况的缺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因素指标集。把可以预测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的主要指标构成集合,这里使用表1列举的10个指标,即U={U1,U2,…U10}②。

第二步,建立等级评语集V。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集成集合,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基础上从评语集中选出最佳评价结果。将等级评语集设为V={V1,V2,V3,V4,V5},V1代表非常安全,V2代表安全,V3代表一般,V4代表危险,V5代表非常危险。

第三步,对指标进行模糊评价。从指标集U中单独选取一个指标通过专家评价法做出评价,确定指标隶属于评语集V中的评级。对指标进行评价后,计算出模糊关系矩阵N。其中,对Ui的评价集Ni=[ui1,ui2,ui3,ui4,ui5],从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N。

第四步,确定权重集M。各评价指标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中重要程度不同,在预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时,要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以便准确反映风险。文章选择10个指标进行预测,由此设定权重集M=[M1,M2,…M10],其中,M1+M2+…+M10=1,利用层次分析法制定指标权重,确定Mi的具体数值。

第五步,模糊综合评价Q。通过模糊关系矩阵N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Q=M*N,*代表模糊算子,M代表权重向量,N代表模糊关系矩阵,Q代表隶属向量,隶属向量Q=(Q1,Q2,Q3,Q4,Q5)。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取值最大的隶属向量对应的等级评语集中的等级就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得评价等级。

四、结论

建立预警体系判断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能够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事前控制与预警,为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思路。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实际情况,选取较为全面和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索建立了预警体系,对建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

注释:

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公共预算收入及转移+基金收入及转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

②U1到U10分别代表GDP增长率、财政收支变动率、财政赤字率、负债率、债务率、债务依存度、新增债务率、或有债务比重、逾期债务率和偿债率

参考文献:

[1]Hana Polackova Brixi. 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A Hidden Risk For Fiscal Stability[J].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1998(11):1―53

[2]Easterly William. When is F-

iscal Adjustment Allusion?[J].Economic Policy,1999

[3]张春霖.如何评估我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0(02):66―71

[4]谢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构成及预警评价模型构建初探[J].现代财经,2007(07)63―65

[5]金荣学.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2):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