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

第1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四川省推行新课改是一项大的工程。课改前与课改后的变化是相当大的,高中课程被划分成领域,采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课堂互动增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应用增多。可以说这一次课改是变化最大的一次,许多思路都是新的,课改之后的课该如何进行,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探索,由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有几点看法。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之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很简单,主要强调技术层面的内容,没有和初中甚至小学拉开距离,相当于是重复的学习过程。比如文件夹的创建、修改、删除,比如word的基本操作应用,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前义务教育阶段就基本掌握的知识,学生不能产生兴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课改之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什么是信息素养?即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而不再是基本的电脑操作以及软件的学习。

信息素养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特别是当今社会网络化,网络双刃剑作用也表现充分,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我们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完成工作,可以畅游在网上商店中。相反,网络垃圾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网络诈骗盛行,网吧随处可见,造就了一群网虫,不务正业,沉迷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不正当的道路,甚至是犯罪。而且,犯罪的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自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2007年9月19日新华网)。如2007年影响最大的“熊猫烧香”,这是一起最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犯罪。

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素养的培养正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进行的,首先高中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高考,也就是自己的人生大转折,良好的信息技术素质有助于抵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其次,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有效的减少网络犯罪人数,降低网络犯罪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再次,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优秀资源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学习事半功倍,受益匪浅。所以,新课改之后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延伸。

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各方面原因,多年来信息技术课程受重视不够,有的课时安排不够,有的甚至被别的高考科目占有,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也不够,只是认为是一门“游戏课”或者“上网课”,没有切实完成教学内容,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素质。现在,初中与高中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衔接问题不大,但是观念在改变,对于新课改的老师来说,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这才是开展这门课程重要环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教育活动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及生活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社会发展迅猛,学习是让自己不落后的唯一方法,而要快速了解信息,就离不开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要查询的信息。

(二)信息技术层面非常广,范围很大。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很强,大学中,文科专业的学生可能不会学数学,理科专业的学生可能不用学语文,但是,计算机却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也就意味着每个专业的学生都会接触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极高,是通讯交流的工具。特别在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可能一直不会用到,但是,信息技术却一直会用,而且,使用的地方相当多,比如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比如我们的电视会议,比如我们的电子邮件、手机等等。

三、课堂上对学生的掌控

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第一,由于是非高考科目,学生就相对轻松,甚至出现放纵,特别是在机房上机时,学生可能会玩游戏或者聊天。第二,高考科目是不学也得学,但是信息技术却无法成为这样的学科,所以,学生缺少主动学习动机,也就是缺少主观能动性。教学本来是“教”和“学”两个部分,如果教师做到了前一点,但学生不去做后一点,那教学身就没有多大的效果。正是由于多种原因,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掌控学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涵盖的面很广,所以,总能有内容是符合学生的兴趣的,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以教材为中心,进行适量有效可行的拓展。计算机的多媒体化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一点,正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二)让学生成为主体。新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很多,这些讨论和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有效的开展活动可以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不易产生疲惫的状况,而且,许多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比单独讲教材中的知识要大的多,这也是对学生兴趣的一个调动。活动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学生成为了主体,就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学生的方向并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但离不开老师的引导。首先,任课老师应该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仅从学习上帮助学生,还要从生活上、心理上关心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见解,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一旦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心、爱护、鼓励,会发积极、愉快的态度去学习,勤思、好问、好学,集中精力搞学习;反之则会厌倦、烦躁、焦虑,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并不时故意捣蛋,破坏课堂纪律。接着,尊重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的反思

第2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公安档案是各级公安机关在其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在公安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安档案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专业性强、保密要求高等特点,笔者所在的杨浦公安分局现存的档案涉及业务档案、户籍档案、荣誉档案、声像档案、文书档案等五大类,仅业务档案就包括刑事侦审、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强制戒毒、收容教育、事故处理等三十几个类别。随着公安事业的发展,档案数量也呈几何级速度飞速增长,接近甚至超过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数量。公安档案的诸多特点,带来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安档案工作的要求,必须引入创新的思路,在公安档案工作中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各项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民生、更好地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本文结合杨浦公安分局工作实践,就创新思路指导档案工作,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以创新思路提高科技含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公安档案工作已经从原来的纯手工操作管理全面迈进信息数字化时代,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然而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的生搬硬抄,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计算机的功能和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完美地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尽其才,才能物尽其用,人机结合,才能使电子扫描、数据存储、网络传输、数字识别、远程查询等新技术在公安档案管理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杨浦公安分局随着1996年上海市公安档案业务系统平台的建设完毕,分局档案室全面引入计算机管理,把各类档案案卷中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地址、案情摘要、主题词、处理结果以及处理时间分别输入电脑,并根据案件变化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补充或者删除,使相关信息能够及时更新,有效地保证了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为更好地发挥公安档案业务系统平台的作用,分局档案室并不满足常规的运用,从2011年7月开始,充分利用扫描修复技术,将现存的治安处罚类、强制戒毒类、刑事侦审类、劳动教养类案卷的法律文书全部扫描并上传系统平台,使档案业务系统的信息更加全面。今年4月份起,分局下属定海路派出所把辖区内所有老户籍档案全部装裱、修复后扫描储存进电脑备份,并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使户籍信息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补充,老户籍档案有效地发挥了新作用。我认为这是一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基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向广大阅档人员提供更加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和设备服务。这也符合当下公安档案工作从传统的纯手工操作转型为现代网络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以创新思路拓展资源共享

公安档案的信息参考和凭证依据作用,在整个公安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一点上的蛛丝马迹对于各项工作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提高信息共享意识,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为整个公安系统,乃至社会各方面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公安档案应有的利用价值,成为档案人员执着追求的目的。随着档案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全市各公安机关档案室中的案犯前科都可以通过公安业务档案系统联网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民警办案的工作效率。

在创新思路的指导下,杨浦公安分局下属的定海路派出所尝试拓展信息共享的受益面,将辖区所有老户籍档案的居民信息制作成电子书形式,放在杨浦公安档案室网页上供全市民警点击查询,及时了解居民的迁入迁出情况,按需下载利用。杨浦分局档案室针对平时接待工作中碰到的查阅迁移证存根这个难点问题,专门花时间梳理局本部库房现存的所有迁移证存根情况,并制作成索引目录,放上分局档案室网页,方便基层派出所知晓本所迁移证存根的去向,及时跟踪查找。杨浦分局档案室还充分利用网页平台,将市局最新的政务信息和指示精神及时在网上公布,方便干警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方针政策。创新思路进一步推进了资源共享,改变了公安机关信息对内,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广大民警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息服务,显著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资源共享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调档民警出行的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片面强调安全而忽视共享带来的巨大便利。

三、以创新思路更好地为民服务

档案利用服务要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求档案人员从后台走向前台,以创新的思路,促进服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服务内容更加贴近档案利用的实际需求,从传统的你查我调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引导的主动服务,使档案工作从平时不起眼的默默无闻,变为有声有色有效果。在公安机关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引下,特别要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档案利用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家庭饲养宠物越来越多,对居民养犬进行规范管理成为公安机关新的职责。为做好这项工作,杨浦公安分局犬类管理办公室将辖区所有养犬许可证遂一登记造册,建立养犬许可证档案。将犬主姓名、居住地址、犬种、毛色、性别、电子识别号等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系统,做到”一犬一档”,使公安机关全面掌握辖区居民家中的养狗情况,也为社区邻里间可能出现的犬类纠纷提供凭证依据,有效减少纠纷,遏制矛盾升级,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杨浦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分局档案室在平时的接待查档工作中,偶而会碰到前来寻根的居民,要求查找统治时期的居民户口,但往往成功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当事人只知道记忆中的旧路名、老地址,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现状相去甚远,查找难度很大。分局档案室民警本着创新服务的宗旨,通过广泛走访,摸清新旧路名底册,精准绘制出统治时期的索引地图,为旧路名、老地址的查找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效解决了查询解放前居民户口的困难。我认为公安档案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档案工作要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还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四、以创新思路提升队伍素质

人是事物成败的决定因素,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档案是门边缘学科,其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新时期的档案人员要求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具备文字表达、信息管理、沟通协调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俗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公安档案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求理想信念坚定,熟悉公安业务知识,精通档案管理专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不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才能为公安档案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3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就推进扬州老干部工作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跟大家交流今年来调查研究的收获和体会,发言的题目是《推进全市老干部工作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三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三化”建设的问题和思考。

一、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今年8月全国地市老干部局长培训班上,中组部老干部局许宏彬局长着眼全局、放眼长远,总结现实、面向未来,对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定位。明确了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一化带两化促三性”的思路,即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精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老干部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突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加强老干部工作“三化”建设,是中组部老干部局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综合研判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顶层设计,是总书记的要求在老干部工作领域的一个实践和创造性落实。

一是推进“三化”建设是老干部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的现实需要。“三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信息化,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信息化已经融入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支撑的工作。没有信息化,我们的工作精力会花费更多,效果却不会好,所以信息化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老干部工作的传统做法同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融合起来,发挥两者的长处。实践证明,信息化可以弥补我们工作力量的不足,可以推进老干部工作形态优化,信息化可以带动精准化、规范化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和老干部都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新时代。

二是推进“三化”建设是老干部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有新要求、新目标,老干部有新需求。全市老干部工作者和专兼职干部人数有限,要联系和服务几万离退休干部,传统手段远远不够,就必须将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相结合,所以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总书记强调,“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如今我们的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老干部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为老同志服务要有一种“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要精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经验,老干部工作已经形成一系列法规政策,也建立了很好的体制机制,但是新时代有新要求,也面临新困难新问题,我们自身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规范流程,完善机制,做到有所遵循、合理规范,所以我们提出规范化建设,强化制度意识、规矩意识,各项工作都要有标准和规矩。

三是推进“三化”建设是对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实践总结。近年来,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提出的“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总要求,着眼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形成了不少好的思路和办法,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总结,逐步加深了对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三化”建设工作思路。在去年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上提出“精准服务”,也就是用“精准”理念做好服务管理。去年底,中组部老干部局自上而下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微信公众号矩阵,用信息化手段宣传老干部工作。今年以来,省委老干部局按照“一次投资、统一设计、市县共享”的原则,正在统一开发全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集“互联网+党建+服务+管理”功能与一体,促进服务管理工作提档升级,让信息化成为老干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推进“三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来,我们按照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精准化理念,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规范化水平。

(一)搭建信息化平台。近年来,我们初步建成了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一网一微一库”为主干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经历了从部门网站到微信公众号、再到管理服务系统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这次省局牵头部署建设服务管理系统,并把扬州作为试点城市,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既是信任又是考验。

一是凝聚思想共识,做好“三动”。全力发动。借此东风, 我们通过召开局务会专题会议,统一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把做好全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系统推进工作作为今年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工作,迅速部署启动,主动和各单位对接,开展调查摸底和集中攻坚,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思想共识,确保顺利有序推进。高位推动。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和县(市、区)工作推进会,向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层层发动,通过考核倒逼各地精心谋划实施。部门联动。通过联系协调,确定全市32家试点单位,强化和组织、机关工委、人社、医保等部门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相通、优势互补。

二是坚持精准采集,把好“三关”。针对老干部年龄跨度大、个体情况差异大、数据容易失真的特点,我们把精准采集数据作为关键环节。把好基础保障关,成立信息化建设班子,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倒排时间、责任到人,构建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一人一档”信息采集到位。把好业务指导关。连续举办两期试点信息采集工作培训班,邀请省委老干部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省联通公司工程师等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把好信息采集业务关。把好质量审核关。管理系统包括了单位信息、工作人员信息、离休干部信息、退休干部信息等七类数据,采集工作需录入的信息人员多、标准多、数据多,我们明确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和汇总统计工作,并建立工作微信群,实时对上报信息进行把关。目前,我们已采集试点市直单位工作人员154人,离休干部58人,退休干部1568人,各县(市、区)及市直、县(市、区)直试点单位数据也全部录入系统,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二)厚植精准化理念。我们始终把精准化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老干部工作的全过程,贯穿到思想引领、服务管理、发挥作用等方面。

一是思想引领精准有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到“一群一策”“私人订制”,突出抓好关键群体的教育引导,是我们把精准化理念运用于加强对老同志思想引领的有益尝试。一是针对离休干部,采取“点单”+“送学”。根据离休干部年高体弱,通过订阅《银潮》,赠送《老干部学习资料》等方式,开展“送理论学习上门”“助老读党报、学老跟党走”等活动,精准化满足学习需求。二是针对退休干部,采取“集中学”+“网络学”。根据退休干部相对年轻,思想较活跃的特点,实施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1+N”延伸拓展计划,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整合利用社区资源、老年活动场所建立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堂,形成“一核心多节点”的教学培训网络体系。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组织引导老同志逐渐养成每天学一点、时刻懂一些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教育老同志。三是针对支部书记,采取“系统培训”+“考核提升”。根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政治意识强的特点组织实施“领头雁”工程行动计划,以培训班、政治理论大讲坛的形式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实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六有一提升”工程达标创建等。

二是待遇落实精准保障。坚持用落实政治待遇“稳心”、落实生活待遇“舒心”、搞好亲情服务“暖心”的三心工作法精准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以专业服务推进“三有一落实”工程,提升离休干部看病就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半年,省委老干部局、省卫健委在我市仪征召开“三有一落实”工作现场会,“仪征模式”“扬州标准”被省局作为样板在全省推进。以制度保障为老同志做好事解难事,建立了困难离休干部帮扶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四套班子老干部健康休养制度。以长远眼光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以加强颐养社区建设为契机,把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规范操作、保证质量、确保效果”的要求,做好老干部活动中心改造,积极推动全市各级示范性老年大学提档升级。

三是作用发挥精准引导。坚持从老同志实际出发,找准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把老同志所能所愿与党委政府所需所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以推进“银发生辉”工程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载体,统筹推进老同志发挥作用工作,筹备成立了扬州市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协会,组建了全市“绿扬霞光--老干部服务社会总队”,组织实施了“七助七送”系列活动,开展了“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和“感受新变化、献计新扬州”市直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活动,引导老同志把作用向最能体现自身特点优势、最能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领域聚焦。

(三)完善规范化体系。一是规范落实各项政策文件。紧扣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3号、省办发36号、市办发27号等老干部工作指导性文件。从市级层面印发了《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工作规则》《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实施办法》《加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老干部工作政策,使全市老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序组织开展了“讴歌新时代、奉献再出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个篇章十三项系列活动。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考核机制,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了全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纳入对各县(市、区)、功能园区和市级机关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建立老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充实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方齐抓共管的有效运行机制;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用人机制,打造“四会”和“五个过硬”的老干部工作队伍,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优化工作流程。坚持以问题导向,完善了局机关议事规则、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和市委“三直接”操作规范要求,通过扎紧制度笼子,做到以制度管事、管人、管党风廉政建设,让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规范有序。

三、推进“三化”建设的问题和思考

扬州老干部工作围绕“三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信息化平台打造还不够完善,老同志学习使用的热情不够,与老干部工作融合度不高;精准化理念以及服务管理方式还不够到位;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等等,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一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长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上,要抓好“建管用”三个环节,要抓紧建设信息化平台,组建好信息员队伍,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只有先建起来才能管起来用起来。要切实用好信息化平台。管理系统APP不能一建了之,建好平台只是第一步,用好平台才是关键。要根据老干部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和维护平台,注重信息化技能培训,做好对老干部工作者和老干部培训工作,引导老同志学网用网,发挥系统最大化作用。要推进信息化与老干部工作深度融合。信息化不能孤立,不能和工作成为“两张皮”,必须与我们的工作内容融合起来,与“党的建设、发挥作用、服务管理、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包括与社会资源对接,实现与党建、社保、医疗卫生、老年教育、社会养老资源有效对接,用好信息化平台,才能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把精准化要求落实到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在精准化建设上,要切实增强精准理念。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形势任务、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与需求都有变化,需要工作精准化。让精准成为老干部工作的一种理念、习惯和自觉。要把精准作为一种标杆。老干部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要想得更深一些,更细一些,更实一些,要做得更热情一些,更到位一些,更好一些。老干部工作要做深做实做细做优,这些都是对我们工作精准化的要求。工作精准才能有效,注重在做的基础上更注重做好,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质的提升,要做到时时精准、事事精准、处处精准。

第4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思维;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涵盖外延异常广阔,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创新,发散思维,在课程掌控上更多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设计,使其主动融入和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其兴趣和创新思维。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笔者结合已有的课堂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创新教学思维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工作。

一、转变思想,提升自我

信息技术老师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比喻成一项静态的知识技能的话,那么信息素养就是一项发展的动态的学习技能。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教人者必先强己,在信息技术知识瞬息万变、更新换代频率飞快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只有紧密联系时代网络热点,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点,才能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内涵,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控更有把握,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引导者的我们更应当主动转变意识,同时信息技术老师的不断学习也从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表率作用。

二、联系实际,立足课堂

随着信息的推陈出新,网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对玩电脑有很高的热情,但对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与玩电脑的热情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本质原因,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生提不起兴致来学习。要改变这一现状,更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要多思考,学会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从“要我上信息课”变为“我要上信息课”。

(一)思想决定行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将是人类必须要具备的,等同于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关键缘由。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QQ群是能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的一个有效途径,他可以很好地发挥师生沟通和交流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点。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进而引导学生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二)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在具体应用上,可通过“整合其他学科法”、“紧密联系生活法”、“承先启后法”、“趣味导入法”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来导入新课,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然后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了。我在教授八年级上册《认识网站》的时候就通过,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生活中的图片,图片都含有logo都是学生平常会经过的地方,让学生推断在什么地点,学生的注意力和表现欲望就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教学做了成功的铺垫和引导。

(三)注重教学艺术,形成师生的有效互动。

有了良好的开端仍然不够,关键还是在课程的推进上,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点,要改变原先教、学分离的现象,巧妙引导,引入一些先进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跟上教学思路,进行思考,碰撞智慧火花,形成师生的良好互动。我曾经尝试在七年级上册的《计算机硬件》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借鉴学习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通过各种图形对计算机的硬件做一个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理清了整个课程思路,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接受度很高,当然,这样的课也对信息技术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创新评价模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课程结束后,还应积极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这样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才可以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学评价的开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要改变以往通过作业布置,教师进行主观评议的方式,而应该更为细分评价标准、让学生更多参与等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给学生以鼓励与肯定;另一方面给学生一定的自,让其自发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来。我在FLASH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制作相应的flash作品,在成果时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制作者讲解每个flash作品的制作过程、让评价者评议flash作品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互动的模式,学生对整个flash制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这些,是每位信息技术老师所乐意见到的。

三、识迁移、提升素养

第5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高中计算机 教学策略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07-02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学信息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是信息学教学要求的核心,它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密切相关,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认为现在最恰当的作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学习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令时,把先由老师讲解理论,改为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Windows时,更是每堂课都离不了计算机。例如在讲解FrontPage(主页制作)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使每一名学生都面对FrontPage软件的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FrontPage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老师编写主页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主页。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主页设计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很多老师看后都赞叹不已。在五周的FrontPage软件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那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2鼓劲学生,勤学好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与应用的能力)应该在人的必备知识结构与潜在能力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最核心的问题是:学会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就是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具有使用信息系统并会从无限的信息系统中提炼自己所需要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及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古人云:学问,学问,不耻下问。对于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应及时的请教老师或同学,养成不懂即问的好习惯。越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请教弄懂之后,对开拓自己的思路作用越大,越是经久不忘。凡是学习优异的同学都有爱提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应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善待学生的提问,并组织学生对意义较大的提问进行讨论,以求共同进步。支持学生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正确的老师及时给以肯定,给以鼓励;不正确的见解也要引导学生讨论研究,予以校正。切忌对学生的不正确提问恶语批评,挫伤其积极性,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3上机实践,成功体验,激活思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Photoshop图片加工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编辑方法后,对一些触类旁通拓展性的操作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挥,在这深一层次的实践中,教师指点学生碰到问题寻求帮助的几条路径: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老师、同学的帮助,因特网的相关资源。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通过对上机训练,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经常进行这种思维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4课外实践,求知探索,拓展思维

第6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

新媒体作为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的新型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方式也更加广泛化与新奇化,如目前我们常见的数字杂志、网络、手机媒体,等等。新媒体以其自身的形式丰富、互动性强、覆盖率高、推广方便快捷等绝对优势在现代传媒中占据着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目前要数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的推广与传播最为火热。我们知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当今社会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技术不断运用于医疗、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效率,同时也对受众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作用。就目前的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宠儿,从小的生活环境都与网络技术息息相关,长时间下与网络接触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思维模式更加超前化与灵活化,在教育领域,就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加以传播值得学术界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各大高校的主要课程之一,不管是院校的高低,还是不同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是公共必修课程,它与一般的智育、体育、美育等课程有所不同,偏重理论指导性。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与道德的培养,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下,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不断地涌入,在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的环境中,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不可或缺,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现状。

(一)课堂形式简单化,内容呆板化使同学们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内容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更多的是老师在讲台之上不断地单向讲述,而学生在讲台之下很容易产生厌倦、烦躁的情绪,更有甚者干脆睡觉、玩手机或逃课,另外这一课程多数情况之下属于公共课程,一般一位教师会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每节课也会是多个班级一起上,所以在高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以上现象屡见不鲜,当面临期末考试时,多数老师会为同学画出重点考察内容,之后同学们就会对此内容死记硬背。长期以往的恶性循环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教师逐渐养成只要学生在平时表现不错或考试态度良好的情况之下就会给予通过的习惯,而学生养成对老师过分依赖的心态,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没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二)网络各色信息不断挑战学生的道德底线

新媒体一般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而发挥着它的主要传播作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双向互动性,在新媒体中,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是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在对他人发表的信息之下还可以发挥自我的评论作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给予受众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也使得网络信息的失真现象严重,不少人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或不断最求个性化,他们会做出一些非常规的行为,如近两年,在网络之上红极一时的典型代表人物“郭美美”“干露露”等,他们的行为在网络之上曝光之后除了引来舆论的谴责之外,还使得不少在校大学生争相模仿,甚至有人会将自己的不雅照片或视频公布于网络之上,这一行为需要承受舆论带来的无形压力,甚至会使自身误入歧途,对自身的人生价值观造成巨大的挑战。

另外,现在多数学生会通过网络来对社会各界的信息加以认识与了解,而网络之上的不少信息都未经证实,有些甚至带有个人的偏激情绪,而大学生自身的判断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最终导致网络报道与课堂教学的矛盾性,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严重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其作为重点分析内容,合理运用新媒体的有利一面,尽量减少网络信息为学生自身与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思路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全部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一改从前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与死板,利用多媒体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仅仅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对于内容的筛选以及教学个性化的表现还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创新型思路,

(一)将网络典型性新闻事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上,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上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述课本之上的内容,学生很难全身心地进入到认真听讲的状态,而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间点引入一些近期网络之上的热点新闻事件,这一事件的提出也可以交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可以自由讲述自己近期关注的网络新闻事件,并对其发表自身的简单看法,老师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学生对同一事件不同看法的提出,学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出他们自身对网络事件的整体分析思路,当学生发表完意见老师应当给予积极的鼓励,同时对于网络之上的各类新闻事件,教师要具备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力,对于学生的疑问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应当出示充分的理由予以证明。

如针对2014年再网络之上沸沸扬扬的“李天一事件”,其中涉及各加媒体的报道,同时也不乏受众的不同评论,面对各界的众说纷纭,作为在校大学生又该如何看待整个事件,是理性地分析事件的方方面面,还是盲目评定一个人的好与坏。在这里老师可以先让同学对此展开讨论,然后再根据同学们的观点给予纠正与补充,并对这一事例作出理性的分析,以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对待任何网络事件。可以说任何事件都会涉及到人性与社会的复杂性,教师在课堂之上引入网络新闻事件,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其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是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而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网络新闻事件的整体思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学生能够快速认清事件的本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判断力与敏感性,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网络推广平台的有效利用――以微信为例

根据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点开发并构建相应的专业化资源库是新媒体时代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对微信、微博等存在很强的一来心理,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会翻看手机之上的动态,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各推广平台对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有效传播,就学生总在刷新的微信为例,微信功能所具有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群体作为微信的忠实用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信无疑成为了良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使知识教育与娱乐互动融为一体,最终的教学效果要远比传统的老师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要好得多。具体可以通过发起群聊,随时与特定好友发起群聊,对话题展开充分讨论,在传统的课堂之上,如果老师就某一问题让台下的同学谈谈自身看法,能够举手积极回答的同学微乎其微,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出自于学生内心对面对面交流这一方式的抵触与恐惧;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信息的分享,这一功能与QQ空间类似,但微信的朋友圈形式更加多样化,视频与图片等上传更加简单、快速。就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如果只是仅仅靠老师将知识与道理直接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很难领悟到现实的教育意义。老师不防在微信之上多多分享一些关于思想政治的有趣故事或视频,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得到学生的更多关注,通过感人的文字故事或视频演绎,反而能够让学生沉下心来去反省自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同时老师也会在无形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对自己的课程更感兴趣。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将此信息进行无限分享,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院校可创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或论坛

各大院校在坚持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之上,也要重点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根据自身院校的发展特色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或相关论坛,在这里学生与老师可以针对某一历史政治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不存在角色的高低,更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你有思想或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提出。

如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易班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在这一社区内集结了BBS、SNS、博客、微博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掌上易班等多个板块。通过该网站,各大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可随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实现丰富资源的积极共享。易班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型尝试,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使社区话题更具针对性,不但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行业交流平台,更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学习交流机会。无论是虚拟班级的设置还与互动,还是个人主页的管理与完善,都是对学生自身思想与品德的锻炼与考验,如果多数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遵守网站的各项规定,并自我约束,就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这一虚拟社区的创建在无形之中为高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并具实践性的思想政治课程。

三、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来引导教学成为了当前院校的重点研究任务,作为院校要积极地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作为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对学生做出引导;作为学生个人,需要重点培养自身对网络事件的高度敏感性与理性判断力,使网络成为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受网络所控。

【参考文献】

[1]廖和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教育学.2011,7.

[2]余双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定位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第7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阐述社会保障工作,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尤其是报告中提出“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这在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党中央把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指明了方向,这也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强不强,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社保大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能否得到高水平、高效率的服务,更关系到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实现。笔者就如何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作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推进经办资源整合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要求

社保经办资源整合,就是把现有的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城乡居民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不同险种分设的经办机构统一整合成为一个机构,实行“多险合一”业务统一经办、统一管理,这是健全社保经办管理体制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险种分设,机构繁多,职能重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统计公布情况看,至2011年底,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新疆兵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8109个(包括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城乡居民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构),广西共有社保经办机构436个。这种按险种分设、多头管理的经办管理模式,造成经办资源分散,信息不能共享,行政成本高,经办能力和经办效率低,群众办事多处跑抱怨多,已严重影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办管理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也不能满足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险需求。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推进经办资源整合,实现社保业务“多险合一”经办,势在必行。也只有实现经办资源整合,才能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才能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广西从2007年开始推行“五险合征”、推进经办资源整合,至2012年底,全区14个地级市已全部组建“五险合一”社保局,需要整合的86个县(市、区),已有23个完成了社保局组建工作。实践证明,广西经办资源整合,既消除了“多头管理”、优化了经办流程、提高了经办效率及管理服务能力,又提升了社保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思考之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关键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关键。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推开,业务量成倍增加,而社保工作人员增加比较少,经办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至2012年底,广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队伍5656人(不含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机构),广西“五险”加“居保”参保人数共3881.80万人次,经办人员与管理的参保人数之比为1 ∶ 6863。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现有管理人员151人,而直接管理的“五险”参保人数为213.82万人次,管理人员与管理的参保人数之比为1 ∶ 14160。由此可见,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经办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经常加班加点,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如果工作人员不能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必将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到对参保人的承诺,影响参保人的信心,影响社保经办机构甚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随着业务量增加必须适当增加工作人员,才能保证工作有人干,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在现有的行政体系下,靠走增人增编的老路已不太现实,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经办队伍的素质,提高经办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关键是加强培训和建立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围绕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开展经常性、广泛性、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同时,结合业务考核、素质考核等手段,如通过开展“三比”(即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和“四竞赛”(即政策法规、业务经办、计算机技能、文明礼仪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能打硬仗、群众满意的经办干部队伍。

思考之三:加强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基础

社会保险标准化就是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按准则、按规矩来实施操作,体现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是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和满足参保人员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险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基础。首先是业务经办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全国从上到下都制定了分险种单一的业务经办流程和操作指南,但随着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社会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参保人员的流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续,面临着各险种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流程不统一,各险种的信息数据不能对接与交换,业务经办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异地就医费用无法即时结算等问题,必须加快研究解决的办法和制定统一业务经办处理办法,才能确保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随着社会保险经办资源整合,必须制定统一的多险业务合一经办流程,构建“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经办、一次性办结、一票征收”的业务经办模式,实现经办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确保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目标的实现。

思考之四: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手段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数量不断增长,社保经办机构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要解决人手不足和提高经办效率问题,除了前面讲到采取增人增编和提高经办队伍素质手段外,另外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科技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目前,由于全国社保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也没有实现信息系统联网,给参保人员在全国流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领取待遇资格协查认证、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参保人意见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全力推进经办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化。首先,在各省(区、市)范围内实现业务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应用,实现社保数据信息大集中、联网数据全覆盖和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全国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领取待遇资格协查认证和比对查询、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信息系统跨地区应用,信息资源全国共享,方便参保人员的流动。再次,打造“网上社保”“社保一卡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上业务经办,提高经办效率。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 参保人员流动到哪里,社保网络服务到哪里,方便参保人员走天下。

第8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一、进一步突出重点工作

(一)不断完善规范低保工作机制。加大低保工作监管力度,以社会化发放,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加快低保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村一级电子档案,全面掌握社会困难群体底数,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统一规范现有帮扶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坚持社会救助与就业救助相结合,加大低保户等贫困村对象劳务培训,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就业与创办个体私营企业。

(二)积极探索敬老院发放管理机制。按计划做好“三无”人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确保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标准双达标。

(三)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申报制度,解决“三无”人员、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特困残疾人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加强危房改造,使困难群众在生活上得到缓解。

(四)不断提高灾害救助应急能力。积极探亲时期救灾工作新思路,建立健全以紧急救援为核心的救灾工作体制,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提高灾害救助的快速反映能力。

二、深化优抚安置,进一步巩固双拥创建成果。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双拥工作的影响,为争创双拥模范县营造更加浓厚的双拥氛围。认真执行市县有关政策文件,确保专款专用。切实解决好复员军人与退伍军人的实际困难,对有困难复员、退伍军人进行走访、了解,对生活上要关心帮助他们。

三、开拓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做好各项民政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全镇老龄工作,继续做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优待证,认真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加快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文体场所,抓好基层老年协会达标活动,着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深化福利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加强慈善分会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多样化救助体系,主要是救助“大病户”“五保户”“孤儿”、困难户、自然受灾害户等。积极推行慈善捐助等活动,力争在20*年的基础上,募捐更多的资金,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资金。

(三)加强地名、路牌、门牌、桥名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门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地名、门牌、路牌信息数据库。

(四)建立健全民政财务统计制度,规范填报民政事业统计报表和台帐,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四、以自身建设为重点,夯实工作基础,为全面落实今年工作任务提供保障

(一)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努力造就奉献型、坚持创新、扎实推进,努力做到办事公平、公正、坚持为民施政;使党和政府的为民政策有效落实。

第9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

自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并发展至今,逐渐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通过十余年对不同专业、层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和对我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在医院信息工作岗位的实践经历,发现在医学临床领域中:大部分医学生对工作不能很好的胜任,原因是其信息素养能力不足,而不是其专业能力不够,但造成处理方法不当,工作效率降低,后继学习能力不足等影响其快速适应岗位和发挥岗位价值等问题。

1信息素养不足的表现和原因

1.1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出现的小问题不能自行解决

部分很简单的设备问题,类似网卡功能异常、打印机不能正常打印、系统异常、软件兼容性故障、特别是电脑带毒工作,染毒不知,杀毒后无法正常运行多为常见。还有一些情况,比如网卡ip设置,网线松脱,计算机名称不会查看,打印机卡纸,因电子表格设置问题无法正常打印,数据库导入异常,驱动程序异常不会重新安装等而导致电话远程指导维修时,因描述不当或无法操作使维修人员必须到场解决。而这些知识在国家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中都有涉及,如果这些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必将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1.2临床实习生不能很好地使用HIS系统

HIS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在与医疗卫生领域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进化的产物。随着大数据,多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实现,HIS系统必将向功能模块化,标准统一化,接口多元化,操作人性化,应用高阶化,管理常态化的方向发展。一个临床医学生不知不懂HIS系统的操作是不应该的。这亦是计算机思维和信息素养在医卫领域的标准体现,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

1.3多方问题导致教学改革开花不结果

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晚而发展快,计算机教育人才储备不足,教育资源明显呈现东、中、西发展不均衡,且高职生源门槛越来越低。城镇化进程快,流动人口多,居民素质未达要求,教育观念多元化,但普遍不科学,不客观,导致问题学生较多,自制能力,学习能力不足。当前的职教育定位不明晰,要求不具体,处于教改转型期。尚未与人才市场衔接好,不够接地气,高职学生上升通道未完全打开,过于狭窄。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尚略显粗糙,不够精准。这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后教育资源分化和教育差异后果将更为凸显,也是教改当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2提升信息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2.1保证计算机教学课时来满足培养信息素养的基本需求

要根据专业不同,对计算机课程内容进行论证,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行政手段1/2,1/3的砍掉。以我校临床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医生,按照现代化医疗信息化要求,以及我国深化医改的要求,医保全国一卡通、全国一片云的实现,电子类智能设备的应用,各级各类医院内信息化且信息化程度只会加强不会降低。所以医学生培养信息素养非常重要,特别对于我校生源大多来自于中部地区村镇,在初高中阶段缺乏正规、系统的计算机教育,不能通过计算机来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针对该现状,计算机教学主要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及操作;计算机的简单维护维修;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软件的下载及使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及杀毒软件安装及病毒查杀操作;办公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数据库技术概述及简单操作;图像处理技术概述及简单操作;多媒体相关技术及简单操作;软件工程简史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开HIS系统使用,使学生在校就对HIS系统比较了解,甚至可以上手操作。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解决学习、工作当中绝大多数因为计算机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小问题。并且可以养成计算思维,即程序思维,更有利于开展学习和工作。同时拓展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方式,以及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裨益,并达到加深信息素养的目的。

2.2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重构以满足高职信息素养培训最低需求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大多数是任务驱动项目式的,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学情。最好是根据学校各专业培养情况和实习工作实际,组织精干老师编制校本教材。比如二进制的讲解和转换,医学生了解一下数制的概念和转换的规则就可以了,不必要每位同学都掌握如何进行转换。码制只要能够把输入码转换到机内码,再到字形码显示出来就可以了,不必每位同学都知道ASCII码表如何看,码值如何运算。在讲解办公软件的时候,做一些医院当中要用到的表格,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导入导出,转换格式。把不多的课时用在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知识讲解上,通过设置好情景代入教学中,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老师们对学生今后用到的信息处理技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写出针对性强的教材,使学生在短期教学中达到学以致用。

2.3政策的配套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是高职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需要实践去检验的。市场的需求在变,学生在变,对学生的要求在变,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变,老师的教法更得变。想让老师教的好,有的教,就必须通过各种政策激励老师爱学爱教,学生主动寻求知识而非被动灌输知识。如果不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心态方面入手而一味的讲究教学的形式,本末倒置的改革一定是收效甚微的。要使辛勤付出的老师有收获,有成就感、荣誉感,使有能力的老师回归教学,教出合格的学生,增加学生就业,使毕业生不愁嫁,才是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3总结

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得我所需已成为难题,只有拥有信息处理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了处理信息的利器——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才能脱颖而出,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钮靖,郭琼.基于提升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1):141-143.

[2]聂哲.计算思维视野下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7):20-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