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

第1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养老地产;养老产业;盈利模式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辽宁人口老龄化与产业接续研究(项目编号:L13BJY031)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养老地产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5日

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9月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面临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民政部早在2012年7月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和房地产等养老产业”。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养老地产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产业模式备受关注,它以养老住宅为基础,以为老服务为核心,涵盖居住、医疗、保健、养生、餐饮、娱乐等内容的多功能养老支持体系,主要以企业投资为主,是企业针对中高端客户群体投资开发建立的一种老年综合社区,具备为老服务的功能,养老地产的发展有助于拓宽养老渠道。在当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发展养老地产意义重大。

一、我国养老地产发展存在的困境

在发展养老产业诸多政策引导下,众多知名房企纷纷涉足养老地产。但是,我国养老地产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投资养老地产过程中存在着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困境。

(一)养老地产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养老地产的潜在需求巨大,但实际有效的需求却严重不足。截至2010年底,我国养老床位总数约320.8万张,每1,000名老人中拥有床位数仅18张。据预测,“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床位至少缺300万张,未来20年每年新增60岁以上老人600万人,其中有3%~5%需要进养老机构,据此测算,每年需要新增床位25万张,加上目前缺的300万张,未来五年需要建425万张床位,如果每套房按一个半老人算,需要建老年公寓283万套。”由此可见,我国养老地产的潜在需求巨大。然而,目前制约养老地产市场发展最大的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受传统家庭观念影响依旧存在,养儿防老以及家庭养老观念深重,儿孙绕膝和居家养老是很多老年人在晚年乐于选择的生活,同时,节俭的消费观念使老年人不愿意进老年公寓;另一个制约养老地产消费需求的因素是,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强,养老需求受到消费能力的制约。据审计署2012年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每人每月1,516.68元。2013年初,人社部预计2013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将达到1,900元。但是,与养老地产较高的入住费用相比,我国大部分老年人支付能力依然十分有限,与老年公寓收费相比,部分老年人的较低收入依旧无法支付养老地产提供的老年服务。因此,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提升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要同步进行。

(二)养老地产盈利模式模糊不清。目前,我国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完全出售”模式,即房地产开发商将老年住宅产品完全销售出去,房屋产权被消费者买断。出售房屋产权如果不能享受土地优惠政策,将会导致开发商建设成本高,不利于养老地产开发;二是“长期持有型”模式,即只租不售,房地产开发商通过租赁的方式持有经营,消费者只享有老年住宅的使用权。这种模式是房地产开发商自持经营,但是需要侧重于后期的运营服务。长期持有经营不但要求有专业管理团队的服务支持,而且需要确保资金的稳定注入。同时,也意味着地产开发企业要承担所有运营管理的风险,在持有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服务要求高,资金回笼慢,资金注入难以保证等问题;三是“出售+持有”模式,即住宅销售与老年公寓长期持有运营相结合。“出售+持有”的简单组合,仍然存在运营资金持续注入问题;四是“会员制管理”模式,即销售会籍,采取会员制管理方式,通过出售长、短期会员卡维持运营。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出售+持有”模式,如果会费高昂,会使大部分老年消费群体望尘莫及。以上四种模式均存在一定的盈利风险,盈利模式不清晰,使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地产的积极性不高。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养老地产带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因此政府的扶持政策对养老地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国家层面颁布了很多扶持养老地产的相关政策,但是一些具体的执行措施并未有细则,使养老地产的发展存在困难。具体来说,对养老地产的土地属性规定不够明确,相关法规政策不够完善。以往的政策偏重于扶持福利性养老机构,对于大部分养老地产的开发商来说,缺少足够的扶持与补助。对于养老地产的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具体规则没过多的涉及,只是简单地提出采取直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因此,在养老地产的政策方面,具体的政策扶持仍需要细化。

二、发展养老地产的应对策略

养老是社会问题,而地产是盈利性质的,两者结合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形成养老地产产业链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发展养老地产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传统养老观念,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有条件享有更好的、更舒适的养老环境。“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中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总额达8,383亿元,到2020年时,将达到28,145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73,219亿元。”应尝试转变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提倡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让更多的老年人拥有舒适的养老环境。与此同时,转变年轻人的观念,倡导“百善孝为先”,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孝顺,学会珍惜,向他们灌输“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养老环境,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让父母安度晚年”。通过转变年轻人的思想,进而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增加养老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通过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其他养老服务津贴,加强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从而切实地解决部分老年人养老费用的支付问题。

(二)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养老产业链。“养老地产业需要出现强有力的企业集团,把握养老地产市场先机,创新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与发展模式。”作为企业投资型养老地产的开发商,盈利是其投资养老地产的最终目的。为此,应该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综合性的盈利模式,形成完整的养老产业链条。在运营管理上可以采取“老年住宅出售+养老地产持有经营+综合性产业运营”的盈利模式。通过出售一定比例的老年住宅可以回收相应的投资成本,避免因资金回笼慢而带来的运营风险;另一方面,部分持有经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使养老地产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实现盈利。首先,可以与幼儿教育或大学教育相结合,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比如老年公寓附近可以建立幼儿园,小孩子朝气蓬勃,活泼可爱,会为正值暮年的老年人送去欢笑和快乐,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其次,也可以将老年公寓建立在靠近大学的地方,实行老年人再学习,开一些益于老年人保健养生的课程,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最后,养老地产也可以与老年医疗、保险等诸多行业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完整的养老产业链条,降低开发商的投资风险,推动养老地产的发展,实现最终盈利的目标。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细化实施细则。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国家对养老地产的土地、财税、信贷政策。重视养老地产发展的同时,要明确养老地产的土地属性,制定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财税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12月印发的《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信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其次,严格规范养老地产的行业标准,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建立养老地产市场准入、退出与监管机制,严格执法,规范养老地产市场行为。一定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要对养老服务的对象、养老地产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养老地产自身的养老服务水平,切实掌握养老地产市场的动态,更好地应对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最后,制定养老地产系统开发运营的扶持政策,推动养老地产健康发展。一方面找到养老与地产结合的盈利点,让地产运营更好地适应养老产业市场的实际情形;另一方面对于明确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要给予足够的人才支持与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基于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可以通过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地产管理经验,“洋为中用”,实现我国养老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宇明.企业职工养老金提10%[N].新京报,2013.1.26.

[2]任宏,高雅琦.养老地产的发展瓶颈与需求释放[J].城乡建设,2013.8.

第2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按理说,房地产或商业地产发展20多年了,大家应该对投资逻辑应该很清楚,但事实恰恰相反,还是有不少人对养老地产的投资预期存在误区。笔者试图分析养老地产的投资与盈利逻辑解开养老地产的这种困局。

一、常见的投资测算误区

比较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人们在进行养老项目投资测算时,土地成本、建安工程、精装软装、运营管理费用等一起计入投资测算,然后进行运营收入的测算,运营收入一般情况下包括月服务费(含房屋租赁费)、餐饮等其他收入、押金的利息或投资收益等,投入产出一合算,内部投资回报率往往很难看(这其实也会是显而易见的测算结果),远远无法与住宅开发投资或写字楼开发投资回报相比,要计算投资回报周期,更可能是遥遥无期。在可研分析测算时就可能已经把投资商、开发商的信心与热情打下去一大截,一愁莫展。

用这种投资与盈利思考逻辑,养老地产不必再去考虑投资了。假设换一种思路分析,按酒店测算的方式,在某一年限考虑退出变现,投资回报的测算会好一些,这种测算,回报率的指标好坏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运营收入的好坏,而取决于变现价值假设的高低。

二、轻重资产分离的投资模式

养老行业研究者们现在经常提及轻资产运营模式,强调轻资产与重资产分离。这种投资模式其实是很多商业地产在采用的模式,大到企业集团,小到个人投资者,商业地产投资的目的是获得长期稳定的租金回报与未来转让变现的资产保值增值。

商业地产出租给运营商或个体经营户,赔与赚是看运营商或个体经营户的经营选择与能力,可能会赔,赔了租金也得照付,当然也有很多机会赚到钱。这种轻重资产分离的开发、投资、运营模式,让开发商、投资人、运营者各得其所,自己去算自己的帐,风险也各自承担,谁也不必有怨言。

养老地产项目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但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商业地产的投资模式。商业地产开发商一般不会自己建了一条商业街,然后自己去经营所有商铺,而是会采用销售或持有出租获得回报(当然也有自己投资、自己运营的情况)。

养老地产后期的运营还不太成熟,现有养老院的高空置率与低回报现状加大了人们进入养老运营的顾虑。因此,养老地产不像商业地产一样后面有大量跟进接棒的机构或个人。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养老地产投资商、开发商在投资与盈利模式上的思路,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自己组建运营管理团队,因此进行投资测算分析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将投资与运营放在一起测算了。

三、理想的投资与盈利模式

养老地产理想的投资与盈利逻辑是大家所谓的轻资产与重资产分离。

重资产即买地、建房、装修,其投资与盈利逻辑是通过将养老公寓出租给运营机构,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及未来所持有的地产、房产保值增值。这种回报率与住宅开发销售相比,在三五年的短期内是无法相比的,但假如计算到二三十年,其长期回报率可能远远高于住宅开发。

轻资产即租房、运营、照顾好养老客户,其投资与盈利逻辑是通过将房屋出租给养老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收取一定押金,在扣除运营成本、管理费用之后获得稳定的服务收益。养老机构运营服务是否盈利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对入住的养老客户提供了好的设施与服务,保证高入住率、低空置率;另一方面取决于运营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运营机构对服务费的收取肯定是基于基本的房屋租赁、使用费、运营成本与费用,所以决定运营机构盈利的关键因素是要提高入住率,入住率上不去,运营肯定不赚钱。入住率90%以上或还有排队等待入住的情况,一般都会有盈利。

服务的深度是指运营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仅仅限于入住客户的基本需求,还是有更多的项目可供老人选择。同样一个老人,在经济情况许可的情况下,运营机构满足老人更多的需求就可能有更多的收入。

服务的广度是指运营机构的养老服务是否有外延到周边社区,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服务人群,获得更多的收入。构建“养老+”的理念,将养老服务的范围放大,甚至包括部分养老产业的服务,这对养老运营机构或人们投资养老地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轻重资产分离模式的落地实施

在分析清楚轻资产与重资产之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这种模式落地。有些专业做养老运营的企业可以采取租赁现有物业的方式进行轻资产运营,可以较快地完成养老项目投资改建与开业运营。部分保险机构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较快地推进养老业务的拓展。但这种租赁现有物业也有一定不足之处,就是现有建筑在适老化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硬伤或需要调整的地方太多,造成改造成本增加。不管怎么样,轻资产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对于养老地产开发商来说,在进行养老公寓建设时,也可以考虑引入养老运营机构,开发商持有资产出租给运营机构,具体运营由运营机构负责,各自承担投资与风险。但因为国内养老产业发展还不太成熟,很多情况下,进入养老产业的投资商、开发商不得不自己承担两种角色。

第3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本土企业 盈利模式 转变

2013年外来房企大鳄大规模地进入杭州市场,给本土房企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从2013年上半年的杭州土地交易情况来看,只有一家本土房企拿地超过了10亿元,其余的都在10亿元以下,甚至有的本土房企根本没有成功进行土地交易,且土地交易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均为外来房企。外来房企的大规模进军杭州市场已经打破了原本的房地产市场格局,迫使本土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适当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一、杭州本土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威胁

(一)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部分房企在购买土地后,通常会闲置很长时间,短期内不会开工建造。据统计资料显示,杭州本土房企从拿到土地开始一般要闲置1.5年左右才会开始动工,部分房企甚至会超过两年,例如:滨江集团在2010年11月最终以总价18.06亿元夺得杭政储出51号杨家牌楼地块后,直到2012年12月才开工。相对而言,进驻杭州市场的外来房企从拿地到开发的时间要比本土企业短,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作为国内首个进驻杭州的外来地产大鳄万科集团,其进入杭州后的第一个项目魅力之城,从2006年5月拿地到2007年4月首次开盘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杭州本地房地产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自身资源有限,在前期争取土地所有权时已经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资金周转可能会出现问题,虽然项目的手续已经全部办妥,但房企已无力支付项目的部分费用,造成开发时间延误,不得不闲置已获得所有权的土地。此外,部分房企也会因土地具有良好的增值空间,与常规的房地产开发相比周期短、利润高,在房企拿到土地后,延迟办手续,因此囤地造成了土地闲置。

(二)企业利润来源单一

房产开发的盈利模式下,企业获得利润的关键措施是提高销售价格和降低开发成本,营销策略和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此盈利模式的重点。杭州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成本、销售及财务费用等。在经历2012年的“滑铁卢”之后,杭州土地市场随着楼市的回暖,再现疯狂拿地现象,土地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趋势。据CREIS中指数据土地版的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土地成交价格已从2013年4月的最低价7 347.62元/平方米上涨到11月份的14 018.6元/平方米,涨幅高达90.79%。房地产的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安装成本的简称。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建安成本也随之大幅上涨。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1月杭州小高层的建安成本为1 300元/平方米,高层为1 850元/平方米,2012年随着通货膨胀的扩大化,杭州小高层的建安成本上升到2 300-2 500元/平方米,高层为2 800元/平方米,增长幅度高达51.35%甚至更高。此外,继2013年6月银行大闹钱荒之后,杭州各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个人住房贷款放款周期,最长的放款周期延长至一个月,这无疑延长了企业的销售收款周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购政策使企业的房屋销售放缓,销售周期变长;6月份的银行钱荒推动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上涨,企业的财务费用也随之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建安成本上升、销售周期拉长、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上升使得房地产开发的利润逐渐降低。寻找更多的利润来源和优化各成本的结构成为了房企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三)缺乏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

房地产行业应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是,杭州本土房企的特点是“小且散”,大部分房企比较分散,各自拥有的资源较少,很难获得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较低。单个房企由于自身资金的有限,在购买土地时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求救,等房企拿地后开发时又可以通过预售户型筹集资金。这样一来房企只要拥有拿地渠道及能付土地首期款,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盲目扩张很容易导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资金链断裂,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规模不经济会使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从其最低点开始逐渐上升。此外,大部分杭州本土房企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内在修炼,大部分房企都有自己的设计、监理、建筑及物业等管理部门,各部门只是机械地接受企业高层安排的任务,不能深入了解市场及做到专业化,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应,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本土房企在做大的同时无法做强,这种盈利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部分房企的盈利能力,一些房企迫于压力已经开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四)缺乏创新性融资渠道且融资成本高

在融资渠道上,杭州本土房企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融资渠道,大部分房企局限于银行贷款、内部员工借贷、信托。作为杭州本土房企大鳄之一的滨江集团的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7.2%。但其他实力一般的房企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信托融资则在10%-18%,融资成本最高的是基金,要求的年收益率为20%左右。而作为外来房企大鳄之一的万科地产拥有较低融资成本的优势,2013年万科在香港发行的8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债券票面利率却仅为2.625%,并创下了房企海外融资成本新低。万科2013年的几次土地交易中的融资成本也仅为7.5%。这都源于万科多样化的融资模式,万科除了使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通过境外方式、与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专门用于土地拍卖的基金公司等方式获得低融资成本的资金。

二、完善现存盈利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效率,缩短土地闲置时间

杭州本土房企可以在土地交易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以避免有钱买地、无钱开发的尴尬,从根源上减少土地的闲置。此外,本土房企还应该在拿地后迅速开发以促进资金的回笼,为企业带来收益。万科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以快取胜,拿地后迅速开发,开盘销售,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实现盈利。土地闲置问题仅靠房企也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共同治理土地闲置问题。针对由于开发商主观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由政府纳入土地储备范围,允许其转让,同时限定其转让后的开发用途,并退还因开发用途改变所造成的土地出让金差价,以此盘活闲置土地。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对各房企建立土地闲置情况档案,将所有房企的土地闲置情况划分等级,对于拿地后土地闲置现象较为频繁的房企设置预警信号,严格审查这些房企并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盈利方式的多元化

投资界有一条著名的理论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房地产行业。杭州本土房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盈利方式的多元化:(1)可以利用现有的行业信息、客户资源和规模优势寻找新的竞争优势,以利于房企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基金等相关业务,以此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盈利来源。例如:万科集团以基金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徽商银行H股的首次公开发行,并将成为徽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当万科集团遇到融资困难时,徽商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降低万科的资金成本,进而间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可以拓展其他的房地产业务,不只局限于传统的住宅、商业地产,可以同时发展物流地产、养老地产等,实现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万科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范围就十分广泛,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等。虽然养老地产是一个新兴业务,其盈利能力还有待研究,但是,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空间及利润来源。

(三)追求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

(1)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万科的王石曾提出过“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经营理念,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建造房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2)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万科集团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以SAP系统、内部网系统、网络审批系统等系统为平台,实现标准化管理。(3)形成战略联盟。本土房企之间可以形成战略联盟,以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开发中的盲目性以及因自身资源的有限而缺乏竞争优势;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房企间的竞争、哄抬地价、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本土房企还可利用战略联盟进行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联盟各方的做大、做强。(4)可以参照万科集团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适当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式。本土房企可以设立专门的价值链业务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可以充分地了解市场信息、独立作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最后,由管理层及各部门进行协调,进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的政策,以此实现本土房企在房地产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杭州本土房企应突破原有融资观念的限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成本。(1)本土房企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融资。杭州本土房企的领跑者滨江集团在2013年开始利用兴业银行为其设立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其在华家池项目的融资需求,该笔资金通过“银行――信托――基金”来规避监管,融资成本相对较低。(2)创建房地产产业基金。本土房企可以与具有一定实力的投资公司进行联合,创建专门的房地产产业基金,便于本土房企筹集资金,促进房企进行房地产开发时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2005年底万科就与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中信资本――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以投资于万科及万科关联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3)境外上市融资。境外的融资平台更灵活且成本相对较低。万科集团、恒大地产等知名企业都是在香港上市进行融资的。本地房企也可以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或是创业板上市,以便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曾公开称,其合作伙伴九龙仓融资成本基本在1%-2%,而绿城的融资成本则为10%,相当于在香港上市的九龙仓融资成本的至少五倍。因此,境外上市融资是本土房企减少融资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总结

杭州本土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拥有一席之地并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进行创新,探索出一条属于且符合企业发展的盈利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来完善自己的盈利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进而促进自身盈利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J

参考文献:

1.颜爱民,王雪,程圆圆.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6,(5):55-57.

2.吴东.房地产市场开发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35-36.

3.陆建洪.重塑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6).

4.张浩民.房地产业典型盈利模式及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东南大学.

5.曲朝.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盈利模式[J].大经贸,2012,(6):65-67.

6.冯朝军,王丽娟.建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3,(32):53-57.

第4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第一方面从资本构成和产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从政策的支持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议。从而从内因到外因两方面综合分析,给投资者指出资本的增值方向和盈利性,同时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系列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 民间资本 可行性分析

近来,“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储备不足”、“延迟退休”等一个个新闻热词,一次次触痛了人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大力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和财力投入。养老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于社会养老问题及对老年人的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还是资源的投入,而从政府方面来看,预算投入的增加根本比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程度。再加上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政府财政税收减少,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力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来讨论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应该是十分适宜的。

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

一、广州民间资本及养老行业现状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发祥地之一,正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的时代机遇,要想抓住机会,将广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金融中心,还要面临许多挑战,而其中,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的有序管理、健康发展是广州能否实现突破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据测算,2011年6月末广东省民间资本的总体规模为: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人民间融资总量为1.19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57万亿元的21.4%,其中,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为5407亿元,个人民间融资总额为6526亿元。2011年末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2660笔,共33.63亿元,平均每笔126.43万元,此数据仅仅是登记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情况,而“阳光背后”的民间融资规模必定十分庞大。

广州政府与2012年6月在长堤大马路大三元酒家旧址开办了首个民间金融街。建设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广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随着广州民间金融街的诞生,必将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开创出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新路径。

同时,广州也将面临着入住老人供不应求的紧张局势,正因为如此,广州养老院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大,养老产业得到政策的极大优惠和鼓励,政府大力支持建设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广州市政府表示,将加大力度推近广州养老院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养老院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预计在2015年实现“9064”养老计划。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广州民间资本活跃,而且金额充足,而同时,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也具备巨大的需求潜力。故而,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该行业,一定能够获得资金的盈利和社会和谐的双赢态势。

二、养老服务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资本能够进入那个领域,关键一点还是看这个行业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盈利性。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赢利点,并且对其经营模式给出一些引导和建议。

根据对多家养老院的经营模式研究,目前大致的收费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租赁式收费:按照出租的经营模式,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按每月或按每年交纳房租费用。此费用一般和其他服务费一起收取。

第二,产权式收费:开发商建设产权式小区,老人(或任何人)一次性购买,并拥有产权。如果是投资客,也可以不居住,然后直接委托养老机构来运营。此类经营模式的案例有:北京曜阳、武汉侨亚,这种经营模式是目前笔者认为具备很大发展潜力的社区养老院模式。社区养老类似于居家养老,但是又略有不同。社区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第三,集资式收费:交纳大量的押金,免费居住一定时间,到期后押金全部返还。典型机构: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第四,押金抵房费:多交纳押金,利用利息来冲抵一部分的房费。典型机构:北京寿山福海。

第五,会员式收费:一次交纳多年的费用,按照居住时间扣除相关费用。典型机构:上海亲和源。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的措施建议

为了使民间资本能够顺利的开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经营活动,还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在一些经营方式、准入门槛等方面,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本养老服务;对于政府举办的特别是新建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当然前提是要明确产权,参与形式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以联营、承包、合作等方式,交给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生活、医疗和护理等的运营管理。第二,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优惠政策。开展养老服务经营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有关土地、公用水电等资源。政府对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予以适当的考虑。另外也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或者建设补贴。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州金融白皮书2012》.

[2]李小安.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J].金融经济,2006(6):16-17.

[3]徐龙志,赵凯,吴春梅.充分发挥内生性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J].江淮论坛,2006(2):26-29.

第5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杭州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也是一个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城市,同时,杭州还是最早开始对养老地产摸索的城市之一。

杭州富阳是养老公寓发展较快的区域。最著名的当数“金色年华”,位于之江旅游度假区转塘金家岭。由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下属的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建设和经营,享受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引导基金扶持,被列为浙江省养老机构设施重点示范项目之一。

据了解,“金色年华”推出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服务式公寓、养生公寓和酒店式度假公寓。“金色年华”主推的居家服务式公寓,全部精装修,由多位生活管家和健康管家为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务,支付45万到50万元,即可居住50年,享受养老服务。

而杭州社会养老与商品地产首次结合的尝试,来自绿城集团在临平的商品房项目——绿城·蓝庭。这也是目前杭州硬件配套最为成熟的养老社区之一。

颐养公寓是绿城·蓝庭试水养老概念的一个组团。颐养公寓共计10层,一、二层为社区医院、活动中心、园区食堂及洗护中心。三、四层为护理院。五层以上则是老年公寓。

据绿城·蓝庭总经理董晖称,目前颐养公寓已经入住80多位老年人。护理院的床位费为1500元/月,护理费1200元/月,可以使用医保,老人只需要自己支付300元/月。“1800元/月的费用非常便宜,所以护理院60个床位经常排队等候。”董晖说。

万科位于余杭区的良渚文化村项目也有养老地产推出。除了绿城和万科外,杭州本土的开发商也和养老公寓“打球”。比如金成集团在余杭径山的项目,以及华元房产在临安打造的云溪竹境项目,也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配套一些医疗健康设施,有点养老公寓的概念,但并不仅仅面向老年人销售,仅停留在“泛老年公寓”的阶段。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地产”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继自住型住宅之外的“隐性刚性需求”,各大房企及险资纷纷试水,但具体的商业开发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杭州以养老为概念的项目很多,但大多数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多数靠政府拨款或开发商扶持而得以维持。由于缺乏产业自我循环的能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称之为“养老地产”尚缺乏基础。

养老地产面临营销、盈利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困扰

那么,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还处于什么阶段呢?上海亲和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致力于养老的机构,其副总经理王波分析:“对于养老地产,目前一方面国家政策不清晰,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也不清晰,所以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

上海学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喆认为,现在养老地产总体比较火,不少是采用和旅游地产相结合的做法,比如位于三亚的一些养老公寓。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地产在我国本身就是一个缺乏规范的市场,而旅游项目一旦打出养老的旗号,更是增添诸多难以规范的地方。

此外,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面临营销、盈利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困扰。绿城集团副总经理、绿城颐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雨峰称,对于养老公寓的盈利模式,大家都“交学费”摸索。先来算一笔账,以绿城·蓝庭为例,共有86套养老公寓和30套护理院,而总投入为1.08亿元,大约每套成本为93万元,护理院收费最高,一套房全年收费也仅数万元,如果仅靠收服务费维持,根本不可能实现盈利。

目前,中国养老地产领域的榜样还未出现。政策未明的前提下,民间资本为了尽量有盈利,不约而同地优先考虑高端市场。

冯雨峰称,养老公寓第一批客户往往是企业老板、退休干部或大学教授,“他们具备购买的资金,而且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对养老公寓的接受度较高”。而戴德梁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高收入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同住的只占很少的比例,他们是试水养老地产开发商的首个目标群体。

为了解决养老地产的发展瓶颈,绿城推出了全新的“学院式养老”模式,企图通过这种新模式,吸引老年人为了读书而入住。“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学院式养老,将设有老年大学,占地2万多平方米,能容纳8000位老人。”绿城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冯雨峰称。

2013年7月27日,绿城乌镇雅园示范区正式开园。白墙黛瓦,典雅回廊,这里的每个建筑细节,无不透出中国古典建筑的含蓄、飘逸。这个主打“学院式养老”、位于乌镇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内的养老项目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业内人士惊叹:“养老业迎来了‘休闲时代’。”

“这将是我们全新生活的开始。”在购房合同上签完字,退休前是一名医生的何女士和爱人相视一笑。决定入住前,她已对绿城乌镇雅园及产业园进行了细细的考察,这里的配套让她很满意:想去活动下筋骨,可以去功能齐全的体育馆、舞蹈教室、手工教室;想和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休闲娱乐一下,就去生理疗养室、茶吧。

“正式住进来后,我还想发挥余热,教老年人瑜伽和经络保健操!”生性活泼的何女士坦言,她要将年轻时没时间做的事情补回来。

还有一些开发商试图通过输出管理来盈利。比如,亲和源曾给万科幸福汇输出养老管理服务,而绿城也在和海宁的一个养老项目合作,试图通过管理服务的输出,不仅能盈利,而且能另辟“试验田”,得到经验后服务自己的项目。

警惕有的开发商以养老地产之名,行圈地炒楼之实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专家指出,此次意见的出台正式表明了养老模式由单一的政府主体走向“政府主导、社会布局”的多元主体,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是极大的助推力。但在民间资本热炒养老概念的同时,要警惕有的开发商以养老地产之名,行圈地炒楼之实。

放开民资进入、鼓励企业成为社会养老主体等,宏观政策的利好激发了房地产企业进军养老地产的决心。包括万科、保利、华润等房地产行业龙头,以及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资金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发“养老地产”。

今年3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就提出:“到2015年,养老床位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城市社区为老人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农村达到50%。”从实际市场需求来看,养老地产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此前国土资源部针对30多个养老项目用地的调查显示,个别养老用地存在偏离养老产业领域发展的倾向。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开发商打着“养老地产”的名义,低价拿地,实际上仍然在做普通住宅,只是搭配少量养老服务设施。有的甚至仅仅包装一个“养老房产”概念作为拿地的策略。

“养老地产到底怎么做,按什么标准做,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企业只是宣称要做养老项目,圈了地之后盖的仍是商品房。”一位国企开发商直言指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此表示,为了避免养老地产成为房地产泡沫的延续,下一步需要政府层面结合“养老地产”的特点出台相关土地供应政策及规范措施。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也指出,本次《意见》针对养老产业提出了一些新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完善土地供应的政策,要求各地落实好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

第6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回归原生态的资源利用个体:村庄经济,尽管这种经济体的市场嗅觉略显迟钝,但是对身边的资源却有着难以穷尽的利用欲望,单一的农耕模式早就难以满足村庄的生存需求。

曾经,在机会导向被无限放大的年代,华西村、大邱庄在计划经济的夜色下,折腾着一点又一点的火星。时至今日,机会导向的门槛却已“高过”门楼,资源导向的商业模式重构将是点燃村庄经济的最亮火把。我们选取了成都市的五个村庄作为研究样本,从关键资源能力重构切入,将五个村庄的商业模式原生态竟逐状况一一展现。这五个村庄商业模式层层推进,企业从中能够看到一部浓缩的模式进化论,得到为我所用的启示。

1红砂村:

花博会带来的初级产业链旅游食宿一条龙的产业链,只需掌控好旅游资源就能打造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红砂村,成都市东南的一个小村庄。遍布的酸性土壤让种粮经济基本无望,城市通风口和绿化用地的定位又把“工业化生存”的大门贴上了封条。生存的岔路口,是一缕花香带着红砂村走向了第三条征途。

也许是酸性土壤更易养花,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红砂村部分村民的花卉产品热销成都,而且变得小有名气。红砂村便以这种小小的名气为契机,借着乡里举办省内花卉博览会的契机,对农居就地改造:以原有农家为展台,以既有花卉市场为展馆,举办不落幕的花卉博览会。

同时,再引入外部企业参与建设增设的花博会场馆,哪家企业建设场馆就归哪家所有。花博会结束后,再把所有的场馆统一改造成西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投入不过才100万元,却带来了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众多企业长久入驻的花卉基地,这是红砂村的定位。定位之后,商业模式呢?

众多游客来花卉基地参观,吃喝玩乐当然缺一不可。红砂村开始提供室外娱乐活动,以及农家乐食宿娱乐一条龙服务。再用产品模式将服务产品加以丰满:用星级标准建设农家乐,开发菜莉园、牛王庙、玫瑰风情同等众多景点,让更优质的服务吸引附加值更高的顾客。

“花香+农居”,以花卉观光旅游资源为核心,游玩食宿度假一条龙,一个坡简单的原生态商业模式的架构已经成型。

2幸福村:

模式复制后的文化延伸复制红砂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模式,再通过文化品牌强化旅游资源来反超红砂村。

以关键资源能力为导向的“花居”模式能够复制并超越吗?离红砂村不远有一个幸福村,村中的“幸福梅林”占地600多亩,号称是中国四大梅林之首。“花居”模式首要的问题是旅游资源集中整合。照此逻辑,幸福村以每亩2000元以上(高于市价)的价格对农户的土地进行流转:然后再把这些土地集中在一起,租给大型的花卉企业。随着人驻企业的增加,梅花等花卉树木的培育、养植、加工、销售形成了产业链一条龙。食宿娱乐方面的农家乐产品,幸福村也毫无悬念地照搬上马。但是单纯的复制“花居”模式,显然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于是在梅林景观之外,幸福村的梅林又加入了文化元素:建造梅花知识长廊、吟梅诗廊、梅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让游客们了解到梅花与文学、书法、绘画艺术的渊源。这让吃喝玩乐的模式架构又增添了品味文化的一环,“花居”模式升级成为“梅林”模式。幸福村逐渐拉近了与红砂村的“距离”。

3江家堰村:

重构关键资源能力将关键资源优势“无中生有”,再用诱导性的体验服务,让游客实现生活空间的穿越。

关键资源能力是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重要资源和能力。每家企业的成长都有一定路径,也因此积累了各利,各样关键资源能力。重构商业模式时,原有关键资源能力是否还能适应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的运营,需要企业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审视。对不适应的关键资源能力要及时舍弃,而对还不具备但却有需要的关键资源能力则要重新构建或者培养。

花卉和梅林,是“花居”模式和“梅林”模式的关键资源能力,如果没有这些特殊资源,乡村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能力如何重新构建?

在红砂村附近,又崛起了一个江家堰村。这个村庄,没有什么花卉、矿产、人文历史资源,村民以种植蔬菜为生。尽管不愁市场,但是回报效益逐渐降低的事实却不能同避――原始简陋的生存模式在老化僵硬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对这个村庄而言,欲改变生存模式最佳的方案便是重构关键资源能力。

怎样构架关键资源能力?从种菜当巾寻找答案。只要先进行一段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式生活方式将成为城里人的稀缺资源,它的价值也在逐渐提升。

农村生活的体验!这就是一种关键的价值资源。让城里人到菜地种菜,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生活。但是在此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如何展开呢?

农户把自己的地整理出来,以一分地为单位,交给城里人来认种,自己退居二线当顾问。当然,似如城里人认种之后无暇耕种,也可以雇请农户种植。首期的试验中,每分菜地的体验价格为1年800元。这800元包括:100元的种子、化肥、农药费有,150元的地租,350元的劳动力服务,200元给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养护整个基础设施和景点)。

认种后的土地由认种人选择种植的蔬菜品种,由农民代为购买化肥,他们只需要在休闲的时候来到“自家的土地”上挥汗如雨,体验农耕生活。在城市人无暇顾及自己种的作物的时候。可以由农民代为进行日常打理。收获后,顾客可以在农家乐享受自己的“绿色食品”,农家乐顺便再趁机赚取一笔。农产品吃不完,可以带回家,也可以委托销售机构代为销售,更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他人的劳动果实。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模式,农民有了地租和农产品的两份收入。这种“种菜”模式当中,农户用一种诱导性的产品,让顾客主动地提出需求,农户再对这些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种菜模式当中附加的赢利点:农居酒店。江家堰有配套完善的娱乐基础设施,让城里人种完了地也不想走,把餐饮、休闲和娱乐的消费也花在这里了。

区别于市区的酒店和郊区的农家乐,这些娱乐设施具备有比较高的档次和与众不同的特色。这里有集会议、餐饮、住宿和休闲于一体的星级酒店,特色是建有许多四合院式的独立休闲别晕。客人既可以进行室内休闲娱乐,又可以在附带的厨房内自助做菜,在城市与农村的生活空间中自由穿越。

4驸马村:

嫁接来的盈利链条借助外力,用嫁接文化产业的方式,直接赶超三个模式先行者。

“花居”、“梅林”、“种菜”三种模式在因地制宜基础;之上各自发挥,大放异彩。

但是在三个强势的富裕村面前,其他的周同村庄该如何寻找出路?对企业而言问题则是,在三个行业强者面前,后来者该如何生存甚至居上?实际上,除了关键资源能力重构,还可以把握一点,即盈利模式,同时丰富盈利点,并提升各盈利点的盈利能力。

还是在红砂村附近,有个驸马村,因世代栽种而被称为“菊园”。某种程度上,当有身边三个行业相近的对手生存的时候,企业也就处在了一个具备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的生存环境。这意味着你的对手也成为了你的一种资源,借助“花居”、“梅林”、“种菜”的地域口碑效应,办一个“菊园”景点也会适当的沾到光。但是,倘若该村僵硬地照搬“花居”、“梅林”模式,只会是分流市场人群,让大家生存的环境更难过,“菊园”自己的状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菊园”避开了前面三者落脚于农家乐或酒店的运营模式,致力于打造赢利点更多的休闲经济产、世链。主打招商引资,吸引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兴建娱乐会所、乡村酒店,发展休闲、餐饮产业,聚集人气,打造西部绿色商务休闲谷。这些措施,成功的延伸了“菊园”的产业链,将单纯的赏花,变成了一门休闲旅游经济。

在规模化的商务休闲产业基础上,“菊园”又嫁接了文化产业链。

通过文化创意的招牌,通过建设民俗艺术村,“菊同”开始打造属于个人的艺术DIY乐园,在这里,建有一座座乡村别墅般的艺术工坊,有剪纸工坊、陶艺工坊、蜀绣织锦工坊、竹编藤编工坊、手工壁毯地毯工坊、加工坊等。文化产业进驻后,众多的传统艺术汇集,有很大的规模效益。

“菊园”又适当放低了商业进入的门槛。这些艺术工坊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开放给创业者的,创业者的特点是起点低,但是发展空间充满想象力。假如创业者在这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为“菊园”的品牌打造也是非常有意义。而且创业的起点越低,规模就越大,人气就越旺,“菊同”作为一个整体的投资者能够获得的潜在利益就越大。

此外,“菊园”还利用文化的概念,建设私人工艺品收藏馆,怀旧老电影院等。通过各种艺术展览,播放老电影,展示老照片,传统时尚融为一炉,从而在总体上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将这一富有文化韵味的内在价值发掘到了极致。

传统盈利模式往往盈利来源单一:企业卖出产品或提供服务,依赖主营业务获得直接收入,主要由企业自己支付成本,承担费用。但是随着产能、销售收入的规模增加和竞争的加剧,主业利润会越来越薄,甚至亏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价值也会随企业资产和销售收入规模的递增而递减。

“菊园”利用了嫁接与引入的方式,丰富了商业模式的盈利点。随着销售规模扩大,“菊园”不断开辟新的收益来源。虽然某项主营业务利润率可能下降,净资产收箍率和投资价值却可以持续递增。

5万福村:

整合升级的后发模式凭空再造旅游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明星化生存、高端化生存。

四种模式在一片区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共存状态,这种情况下,还容得其他模式插足吗?作为后来者,有丧失先机、生存空间被打压的劣势,也有借鉴并整合行业资源的优势,同一片区域的第五种模式更需要升级与创新。

还是在这片乡村区域,一个“荷塘”模式又凸显出来了。一个名为万福村的村庄,有条河穿其心而过,河水水流充沛,正是种植荷花的好地方。但是万福村根据“花居”模式来打造一片“荷塘”,就会让游客抛弃“梅林”,抛弃“菊园”,抛弃百花争艳的“花居”,醉心于“荷塘”吗?

兵马来动,粮草先行。万福村首先进行了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继而对当地的农房进行统一的风格改造,在墙壁上添加天马行空的涂鸦画,在路边岩石上雕刻精美的岩画;同时修葺荷塘,精心设计了湖心路和亭台楼阁,荷花湖中曲径通幽……最终一栋栋巴蜀风格的成都民居和略带欧式风格的建筑群矗立在荷花群中间,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

好了,再加上餐馆茶馆农家乐,再模仿“菊园”模式,引入绘画手工等艺术产业,打造更多的盈利点,这样的模式与“梅林”、“菊园”还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们来看下荷塘对盈利点和盈利方式的升级改造。“荷塘”倾力打造了一个“万福春光画意村”,在河的两边修建了24栋欧式风格的小别墅,将其出租给画家,书法家及艺术家进行创作,而且这些画家以艺术名家居多,他们长期在画意村内开展创作。这些名家的入驻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批的画家、画商、艺术爱好者在此聚集。这样,别墅建筑不仅直接丰富了景区的景致,而且也让“荷塘”的地产业务日进斗金,“荷塘”自身的艺术品味、旅游价值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进一步,“荷塘”引入了香港画界的知名企业――香港虎标行,在景区建成了中国虎标行文化艺术馆,作为艺术品展示、交易的场所。创作、欣赏、交流、交易的艺术产业链就此打造完成。

“荷塘”原来的利益相关者无非是农户、游客两类。在引进艺术明星和画行两种元素后,利益相关者又增加了艺术家,画商和艺术爱好者三类。于是构成了农户――“荷塘”――游客,艺术家――“荷塘”――画商――艺术爱好者两条价值链。艺术名家和艺术交易行的入驻提升了“荷塘”的艺术品味,使得其对游客吸引力更大,人流量更大,让原来的盈利点盈利能力更强。

在游客带来的盈利更多的情况下,景区能够有更多资金投入进行景区建设,使“荷塘”的景色更加优美,对艺术家、画商和艺术爱好者吸引力更大,更何况他们本身也是游客的一类。两种利益相关者体系之间相互增强,形成正向的循环。

“荷塘”实际上是对“花居”模式、“菊园”两种模式的整合升级。通过从农家乐旅游景点到文化产业基地的定位变化,升级文化产业的要素,将松散的艺术产业交易提升到高端市场。这是商业模式后发制人的典型案例。

没有老大的擂台

除了互联网,缺乏想象力的企业家们似乎已认定每个行业都只有一种特定的商业模式,似乎企业家经常只选择以下几个答案中的一个:专业化,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成千上万利,商业模式可供选择。敢于尝试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业绩,并获得高企业价值。

与村庄经济体一样,企业也面临着对手的近距离竞争。在构架商业模式时候,一定要发掘自己的资源优势,包括潜在的资源,也包括整个行业、整个区域的资源……不要因为太平常而熟视无睹,换一种利用方式就能实现转变,就像“种菜”模式那样。

以上五种模式实际上都是村庄商业模式构架的几种形态,比较孰优孰劣意义不大,只能看各自更适合什么模式。原始简单的模式只要掌控好资源与产品,一样能够持续坚挺,而后来者通过借鉴先行者的经验,更适合对新生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应用。

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如五个村的原有资源能力不一样,那么在具体打造的过程中就要最大化原有的优势,走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道路。在邻近区域、邻近市场之间,要做兼顾全局。实现区域间优劣势互补,达到最大化整体效益的结果。

链接

农村商业模式中农户角色的多元化

五个村中的农户至少有五种角色:土地出租人、工人、老板、股东、参保人。五种角色对应五种收入来源:

出租土地,获得租金;

到企业打工,获得工资;

开办服务业,获得投资收益。这包括农家乐,景区的车辆服务,零售服务,艺术品的相关服务等;

宅基地入股,获得企业和艺术馆等外来投资实体的股份分红;

参与社会保障获得福利收入。

第7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当今中国,“未富先老”的问题已尤为突出。

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20.5张。而按照国际标准,这个数字通常为40—50张。如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呢?“以房养老”似乎成为了一条解决整个养老问题的捷径。

无论是以租赁为主的养老地产、捆绑保险或医疗服务的养老地产还是荷兰式的地产养老,尽管样式五花八门,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盈利模式不明晰始终是他们担忧的一个重要风险。

但是在被称之为“养老产业元年”的2013年,还是有一些利好消息。

围绕着资金、项目、经验、模式等问题,保险商、基金以及开发商都依托于过去的优势想要分食老龄化时代的“蛋糕”。险资注重产业的培养,资本寻找合作的途径,地产商则更在乎具体的操作模式。在一片叫好声中养老地产受到了各方的青睐。

那么,养老地产是否真的已经到了一个爆发期?各利益方又如何衡量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地位与优势?谁将在行业中主导未来的发展? 险企的盈利模式

保险企业筑巢养老地产,分的是哪杯羹?

“我们并非像市场上所说的在圈地。”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忍不住为险资企业做养老地产叫屈,这个行业的浮躁带来了很多社会的误解,“保险公司的养老地产项目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歌猛进。泰康是把这个当战略做的,从创意产生到实施,差不多四五年了。”

中国人保集团公司董事长吴焰曾表示,金融机构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最忌挂羊头卖狗肉,要警惕在养老概念下恶炒房地产,否则会把这个行业扭曲。实际上,人保亦对养老产业发展非常关注,也在做相关准备。

养老地产,重点是养老,还是地产?刘挺军向《英才》记者强调:“养老地产首先是服务业,其次才是房地产业。”

在国外,养老社区往往由三种组织来置办:宗教组织、开发商和医疗机构。保险企业进入的虽不多,但也慢慢出现了些苗头。日本、欧美等国家的险资也都在进行直接承办养老地产方面的探索。

国外社保、保险和养老护理等模块都很专业化,不用跨越;而国内这几方面都不怎么成熟,无法找到好的运营商去整合。因此,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模式很难从国外直接复制。

“投资、开发和运营这三大块,泰康都在做。但在运营效率上,由于中国的公共医疗和卫生设施不像国外那么专业,社区自身配套的成本也会高一些,这些都是产业本身的困难。”刘挺军说。

不过,泰康在养老地产领域的实践也得到了同业的认可,一位保险企业老总就对《英才》记者评价说:“泰康自己做了一个和产品链接的养老社区,把前端——保险提供的资金链和后端的落地——真正提供养老服务的实体,这两个结合起来,也是为了盈利的需要。而在国外,两者是分开的。”

至于外界顾虑的回报周期太长,在业内人士看来似乎“不是事儿”,而恰恰是国内的保险业应发展的方向:“保费缴纳的期限本来就很长,投资更应匹配些非银行类的长期性资产,公路铁路、商业地产、养老社区,这样的东西才能满足盈利性的要求。”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也认为,“从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的角度看,养老社区的出租率稳定,回报就相对稳定,这与保险资金的安全性、长期性、稳定性、流动性需求相匹配。”

险资长期资金的支撑无疑为这个行业树立了一道天然的门槛,过滤掉求快钱、没耐心为长期服务投入和培育市场的机构。公众的误解和配套产业的青涩都还只是一些浮在表面的问题,整个市场最需要的是时间。

对于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刘挺军认为如果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养老地产绝对能够赚钱。但用房地产的操作手法来套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永远都不会想清楚。养老地产真正的盈利来自服务附加值。 投资机构觊觎养老地产

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的日趋严格,本来就受到诸多限制的境外资本开始转战原本并“不受待见”的养老地产。

本质上是服务性质的养老地产,其一次性资金投入大而且回报慢,如果想达到良性运营的发展起码需要10-15年的时间。缺少追求稳定长期回报的基金支持,地产商很难独立推动相应项目。

2011年美国的对冲基金与收购集团峰堡投资(FortressInvestment)就曾计划为一只基金募资约1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面向中国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住宅。

对于有外资背景的基金来说,投资养老地产更像是一件“照葫芦画瓢”的事情。在发达国家,养老地产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依靠国外养老地产经验运营国内的企业是这些境外资本最大的优势。

“国内一些房地产商会主动找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专业的合作伙伴来运营养老地产项目。”一位国际投资机构中国区负责人对《英才》记者表示:“因为我们有海外募资的能力,一些保险公司也在和我们谈,打算共同成立一个专门用于投资养老地产的基金。” 90% 国内养老地产90%都在亏损,而一个养老地产项目从操作到成熟,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2012年7月,复星集团与峰堡投资共同打造的首个养老社区项目——星堡中环通过审批。此举意味着复星集团迈开了试水养老地产的第一步。而峰堡方面则表示将把美国最大的养老地产运营商BrookdaleLiving与Holiday Retirement的投资与运营经验带入中国。

但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拥有相对完善的社会医疗体系,而成熟的养老地产行业正是依托于这些完善的体系。不仅如此,人均资源禀赋差异、人力结构组成以及不同的养老观念,都意味着不可能轻易照搬国外经验。

因此,要想在中国养老地产行业中实现爆发式增长,对于外资机构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现在许多人看到了养老地产是机会,是看到了养老市场的需求比较大,而真正有效供应比较少。”华高莱斯策划总监郝荣福对《英才》记者表示,中国养老地产真正的喷发应该是未来5—10年之间。

不过,国内的资本力量,其中不乏一些大牌投资机构,早已在这个领域中跑马圈地了。

2012年6月,雅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乌镇国际健康生态休闲产业园项目正式奠基。成为首个国家社保基金参与投资的综合性健康养老产业园。雅达国际的大股东包含了IDG资本、红杉资本和云锋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除了资金运营风险,合格服务人员数量的缺乏之外,现在国家对养老地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是偏低的,这些都是目前这个行业面临着的一些风险。”郝荣福表示。 地产商还得靠政府

“他们并不是想踏踏实实地做养老,还是看准了这个挣钱的机会,最终通过资本运作在国外达到上市退出的目的。”一位养老地产开发商这样告诉《英才》记者,他已经接到数封来自海外的邮件,想要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

但在国内,能够通过养老地产赚钱的公司可谓少之又少。

“国内养老地产的利润率不高,90%都在亏损。”北京太阳城集团(以下简称太阳城)董事长朱凤泊告诉《英才》记者,现在国内养老地产投资的风险很大,因为商业模式不清晰,而且真正养老的刚需并没有起来。

业内普遍认为养老地产最大的风险是投资回收期过长。一个养老地产项目从操作到成熟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一旦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极有可能放弃服务的运营,使整个项目的养老功能弱化,进而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国内养老地产开发商只能安排合理的销售和持有比例,以平衡现金流。

“北京太阳城做养老项目的一个特点是以售养租,销售70%,持有30%,这种三七开的模式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范本,政府的养老用地都会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出让。”郝荣福说。

除了资金外,朱凤泊认为市场定位决定了一个养老地产项目是否能够成功规避这些风险,了解当前市场上总体养老需求以及老人的消费能力十分重要。

事实上,国内养老产业正处于一个萌发期。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并不小,但在消费能力和意愿上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我们从2004年开始研究老人,发现老人的消费能力大概就在一个月2000元上下,所以我就把户型做成2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朱凤泊认为高端养老地产项目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不研究需求和消费能力,只研究产品”。而太阳城所关注的市场,只占有效需求总量的5%左右。

郝荣福认为,养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养老产业十分成熟的日本是个很好的参照对象。

第8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财务生命线 企业盈利模式

面对现代企业的激烈竞争,建立以“保本收入、产品经营毛利率、四项费用率、产品结构率、销售折扣折让率”等五条财务生命线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迅速建立企业的营运模式、盈利模式和拓展模式将会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保本收入生命线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盈利,首先必须把握好盈亏平衡点,即控制好实现盈亏平衡的保本收入,它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基础。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要盈利,这就要求总经理应该在现实销售环境下严格设立可能实现的销售规模,控制好费用的投入,使企业尽快地实现盈亏平衡,走上盈利的良性发展轨道。如果没有最低的保本销售目标,而费用又在不断地投入,企业就会永远处在亏损的阶段。因此,一个企业投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盈亏平衡点,达到平衡点后又要严格控制费用的增长比例,使其低于收入的增长,并且不断扩大销售规模,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盈利。

产品经营毛利率生命线

企业要获得盈利,要打造一个盈利模式,就要提高或达到一个最低的产品经营毛利率,这是实现盈利的前提,为什么一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做得不错,而不见盈利甚至亏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守住产品经营毛利率生命线。在经营中,提高产品经营毛利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产品价格,但在现实的经营运作中,原材料(辅料)在不断地涨价,而产品售价却持续走低。措施有如下三个:设法采用同价值、价格低的新原料或比价采购降低原料成本;不断地研发具有高毛利的新产品来取代老产品;改进营销措施,提高相对较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比重,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个综合毛利率的目的。

四项费用率生命线

四项费用率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如何控制好四项费用率是企业盈利的有效手段。我们根据的四项费用率是四项费用总额与净销售收入的比值,降低四项费用率,就要设法降低四项费用总额,要设法提高销售收入。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控制法降费。将四项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建立严格控制标准,做到“费用细化、财务预算、考核挂钩、操作规范”,每一项费用都有年度预算和月度计划,每一笔支出都有标准和控制可依(事前控制),每月的执行情况一定考核挂钩(事后控制)。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费用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手中,超过和异常部分数据用红色特别标识,相关部门或公司要对超过部分做出解释和整改措施(事中控制)。投入法降费。按照“投入细化、增量预算、考核挂钩、投停并举”的原则,把计划投入到营销上的营销人员、营销推广费用、促销费用都分解到每个市场、每个区域、每个营销员,每旬、每月、每季度进行严格的跟踪考核,对有效投入的市场进行投入放大(产出大于投入),对无效投入的市场坚决停止再投入(产出小于投入),在投入费用上强调效率。流程法降费。对于控制法和投入法都不能有效降低的四项综合费用率,要大胆创新,实行流程再造,彻底改革现有组织模式,彻底改革现有的管理流程。

产品结构率生命线

产品结构率是企业经营的一个产品发展方向导向,它是企业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只有良好的产品结构,企业才能获得较好的盈利。那么,在产品导向方面,我们要设法使产品结构向毛利率高的方向导向,提高毛利高的产品的比重;向优势产品方向导向,培育竞争力强的产品;向培养主导产品方向导向。我们可以通过对经销商的返利、促销政策及营销员激励等政策措施,使产品结构向高毛利率的产品倾斜,调整产品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整个企业的产品经营毛利率的目标。

销售折扣折让生命线

第9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地产;老年公寓;盈利模式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China is aging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elderly pension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facing huge pension marke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have been aggressive in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is the background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because China's aging process with elderly population base is large, growing faster, makes the elderly housing market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alyzes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d the main case, hope we can throug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re and mor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society for old age pension problem and thinking.

Key words: ageing; Endowment real estate; Elderly apartment; Prof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中国的老龄化及养老方式现状

(一)我国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我国老龄人口于1999年即以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标准,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规定,一个国家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 或60 岁以上人口占10% 之上的国家称为“老龄型”国家。目前中国60 岁以上老人已达1.78 亿,占总人口的13.3%,而且正以每年3.2% 的速度递增,进入老龄化。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人口的27.8%,届时三个半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见表1-1,表1-2)如此高的老年人口率预示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格外严峻,如何安排好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切实解决好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与社会生活保障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1-1我国老年人口发展统计数据单位:万人,%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表1-2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趋势单位:%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二)我国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世界上公认的养老方式一般有三种形式:1、传统的居家养老;2、社会养老;3、个人、家庭和社会结合的养老方式。我国老年人当前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 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以及老年公寓等。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使家庭结构急剧改变,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已经渐渐远去, 目前老年人大多孤身或同子女分住。按照自然规律,人进入老年后无论精神感官或肢体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衰退或残疾,身心疾病成为影响他们自主行动的内在因素;年事越高受此影响越大,越需要更多的照顾。当代老人还是多子女的居多,儿女可以轮流照顾,而一旦进入“四二一”模式,那时子女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老人需要独自生活, 据全国老龄委抽样调查,有16.7%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且年纪较小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的比例大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显示出中国人养老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养老需求日益社会化,将形成一个体量惊人的现代养老产业。

(三)我国养老市场的供给概况

1、养老机构供给种类

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养老社区等。

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主要面向城镇“三无”老人,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养老的场所和各类生活、医疗服务。社会福利院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补助。

敬老院。敬老院主要针对城镇的各类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敬老院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公立敬老院通常建设费用由政府补助,运营费用向入住老人收取。私立敬老院无补助,自负盈亏。

养老社区。养老社区一般规模较大,除住宅用房外,还包括各类配套商业设施及医疗设施等,通常拥有社区医院。养老社区通常包括家庭养老、公寓养老和看护养老三种类型的养老用房。

家庭养老的养老社区通常子女与老人同住一养老社区,主要的养老服务由子女提供,但社区也提供一定的补充服务,如日间看护等。以养老公寓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此类社区一般老年人单独居住,主要服务均由社区提供,包括日常的家政服务、生活服务、出行服务等。以看护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半自理或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除提供养老公寓提供的各类服务以外还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如急救服务、搀扶服务、喂饭服务等。

2、养老机构供给总量

当前我国城乡公办的各类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共有39500多个,养老床位149.7万多张,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供需严重不平衡,差额巨大,绝大部分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二、老年公寓开发的盈利模式分析

“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更别说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模式下,愈发显得艰难。在9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政策前提下,绝大多数要靠市场化来解决养老居住问题。与国外众多资本竞相进入养老产业不同的是,在目前中国,地产商是承担市场化养老的主力军。老年公寓开发的全链条由地产商独立完成,地产商成为了中国式养老的绝对主角。

养老激起了房地产企业一波又一波的热情,以“招保万金”为首的大型房企纷纷试水老年公寓,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也高调插足,养老地产可谓风起云涌。大腕云集,但以盈利模式论老年公寓的开发无非三条路可走:租售结合、会员制、保险产品。

(一)风险最小的租售结合模式

就整个产业的实质来说,养老产业中的地产并不是盈利的载体,而后期的运营管理及服务才是企业持续追求的利润点。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加之资金回收期长,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养老是不挣钱的,或是回报很慢的,地产才是挣钱的大头。由于国内的养老地产起步晚,发展不成熟,要靠收取养老服务费来填补前期的巨大投入基本是天方夜谭,而将大部分房源卖掉,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成为了绝大部分地产商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风险最小,而持有剩下的一部分物业用于运营,又能实践开发商当初拿地时的承诺,可谓是既下了河,又不至于鞋全湿的折中之策。

万科在北京的项目幸福汇社区中,养老地产就有两种形态,一种为2.4万平方米的“活跃长者之家”,利用万科幸福汇的商业配套用地建设,做万科全持有的老年公寓,还未开始销售或运行;另一种为12万平米“活跃长者住宅”,是加入人性化设计的散售住宅,目前正在销售。对于初尝养老地产的万科,也是选择了这种租售结合的开发模式,使得自己的投资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绿城早在2006年就涉足老年公寓的开发,其在浙江临平开发的绿城蓝庭项目中配备了老年大学、健康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区门诊、护理院等公共配套,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项目中的老年公寓共十层,一二层为社区医院、活动中心、园区食堂及洗护中心。三四层为护理院,共计三四十个房源,可容纳60名老人入住,目前已入住的老人共计四五十人。五层以上规划了86套老年公寓,面积包括60-70及120平方米。这批86套公寓销售定价在1.4-1.5万元/平方米,较普通住宅售价略高。

由于房地产开发前期沉淀的资金成本过高,而销售物业是开发商最快也是最直接的回笼资金的方式,至于租售比的确定,每个开发商对于不同的项目又都有不同的考虑,卖多持少可能是迫于资金的压力,而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持有越多的老年公寓,却是看中项目后续稳定的提供服务所产生的现金流。

(二)会员制模式

对于许多志向远大的开发商来说,光靠销售赚钱,多少有些英雄气短,养老地产的本质应该是养老服务业,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人性化的提供各种服务,从后期多年的持续经营和运营来获得收益才是一条长期的赚钱之道。

持有型的养老地产,一般以押金制和会员制实现前期部分资金的回笼。而会员制相比传统的押金制,在财务、盈利性和经营灵活性方面都更加有优势。比如,押金不能算作利润,但是会员费可以比较灵活的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从经营的角度看,押金对应的房间或是床位是固定的,但会员制可以非常灵活的安排床位或房间,其在经营上的操作也更加的便捷。会员制的设计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捆绑价值属性的设计通常会将会员卡分为记名卡和不记名卡,通过会员卡价值属性以及会籍是否转让划分会员。再比如捆绑物业属性的设计会按照使用物业面积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会员等级。

国内养老公寓会员制的创始者就是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由于土地性质是协议出让,亲和源无法通过销售的渠道来回笼资金。而会员制是其解决经营压力、回笼资金的一条捷径。目前亲和源的老年公寓会员卡分为A卡和B卡。其中,A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一律售价89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需交付2.98万、3.98万和6.98万不等的年费;B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年费一律为2.38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售价分别为45万、55万和88万。这种收费上的不同取决于A、B卡的不同性质,A卡在亲和源老年公寓的使用期限与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相同;而B卡的有效期至老人生命终结,但有一个15年的界限,未住满15年的多余费用可以退还,超过15年部分免费。亲和源的会员卡A卡最初的售价是50万,而现在已经涨到89万。

一般来说,会员卡的销售收入可以收回房屋的建设成本,而会员每年交的服务费才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且随着规模效应的产生,服务成本的递减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目前亲和源的会员制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不仅与万科进行了合作,也开始了全国的扩张之路,以输出管理的模式向全国的老年公寓市场进军。

(三)与保险捆绑的模式

保险资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适合做养老地产的,相比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拮据,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充盈的资金,他们手握巨额的保费,据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有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这恰恰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匹配。由于保险产品的销售时间、给付周期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倾向于长期的、安全的投资方式,对于回报率的要求不高,而这与养老地产的投资模式是完全匹配的。

泰康人寿2010年在北京昌平斥资40亿元购买了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土地,筹建泰康之家旗舰社区。泰康人寿也专门成立了一家叫泰康之家的管理公司,为旗舰社区提供后续的管理服务。建成后的养老社区约有1.5万张养老床位。建成后不予出售,而是用于长期经营。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将按照社区居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和专业护理等不同功能的居住单元。为此,泰康将自行开发一系列的公建配套项目,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并以收取养老服务费用作为项目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想进保险公司打造的养老社区养老,手段只有一个——买保险。如泰康人寿推出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由泰康人寿的“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和泰康之家的“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可用来支付社区每月的房屋租金和居家费用。此外,客户也可以到了保单约定的时间,不选择入住,可以拿到分红。每份保单的保费200万至300万,可选择一次缴清或者分10年期缴。由此获得养老社区的居住资格,锁定了入住成本,售价不菲。

保险资金与老年公寓的结合其实在国外早已普遍,美国保险业在养老地产中买断居住权,采取酒店式的管理,收取会员管理费用,并开发养老保险客户。目前美国的养老社区的现金回报率是8%-11%,甚至高于商业地产。保险资金通过客户购买保险的保障,保证了老年公寓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财务安全,降低了投资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养老社区运营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2]王崴,养老地产“三板斧”.地产,2013年第一期:80~89.

[3]周燕珉,林婧怡,综合型养老社区应当如何规划.地产,2013年第一期.

[4]王崴,老龄化红利.地产,2013年第一期:92~93.

[5]周展宏,改变对生命的态度.财富(中文版),2012年9月:54~58.

[6]刘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D].【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4月.

[7]范晓东,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九期.

[8]王波,居家养老:问题与模式创新——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