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

第1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1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工作现状

1)思想认识与科技进步的时代要求有较大差距国务院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然而,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科技创新速度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也较少。主要原因是对当前行业科技进步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企业很少甚至没有在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上积极思考和主动作为;有的企业即使有新发明和新创造也不愿意公开。这些都与当前国家实施的科技兴国战略方针相悖,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2)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企业施工产值的比例不足1%,90%以上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几乎没有科技资金投入,就算有也只是零星购置些常用设备,而世界500强企业科技经费投入达5%~10%。

3)工程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性人才缺乏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既懂技术又精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更是缺乏。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为20%左右,距离国家要求相差较远,与发达国家40%以上技术人员的比例差距更大。

4)科技资料收集不及时,科技档案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推行了项目法施工。由于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只重视工程进度、质量与效益,忽视对科技资料的管理,这就使得施工企业的科技档案不能系统完整地收集归档,影响企业效益和科技创新水平。

5)对群众性技术革新工作重视不够,企业员工技术创新意识淡薄企业员工和部分管理人员往往有一种观念:技术改革和创新是总工程师、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事,一线员工和技术工人只需服从班组长的安排,按绘制的图纸进行施工即可,无需也不愿主动进行技术革新。企业也未制定有效的鼓励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创造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员工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

2加强科技工作的必要性

2.1科技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和重要标志,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和业绩,影响着企业的未来,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对企业申请特级资质条件也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部级工法、专利及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或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科技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否则不仅不能持续为市场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而且企业资质等级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2.2科技工作是企业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自1993年,国家对科学技术工作者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职称一般采取评审的方式进行评定,评审的主要依据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若能注重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积累,将会在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等机遇中得到更多的垂青;企业员工若都愿意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这样在机遇降临时,才有能力把握机会。因此,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其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科技能力会影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

2.3科技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要依托工程项目才能完成,同样,工程项目建设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原先的简单实用提升到了环保、节能和智能等方面,这就更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制造新型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加强科技管理的措施

3.1解放思想,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建筑施工企业对科技工作要多宣传和引导;用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实际效益进行宣传教育、表彰奖励,使企业各级管理者从思想深处重视科技工作,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有计划、系统地对各类科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行业技术进步趋势,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切实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把科技进步同企业发展真正结合起来。

3.2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1)抓好科技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建议企业按年产值比例提留科技资金,单独开立科目专款专用,用于企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费用支出和科技成果奖励。企业科技领导机构或其负责人根据科技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拨付科研经费,对取得的科技成果根据科技成果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同时,合理调配科技资源,进行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将宝贵的科技投入用到最能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效益的科技活动中。2)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企业要制定科技成果评审和奖励制度,及时对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活动产生的成果进行评定,在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上对技术上领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奖;对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总结、科技论文进行评优和表彰奖励。在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奖励的同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科技管理人员也要进行鼓励与奖励,因为要使企业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离不开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推动与主动作为。这些措施都能大大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成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技术进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3)将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项目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中,一般未把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的业绩考核体系中,这样就容易出现施工项目部舍不得在科技上进行投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不多,科技成果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所以在业绩考核体系中对科技工作加以明确和量化,也有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持续发展。4)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设计、小革新,提高施工技术含量,在全企业制造技术氛围,搞活科技进步。

3.3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强化以企业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由集团总工程师领导的由各分公司总工程师为主要负责人的技术开发与管理体系,集团总工程师负责制定企业科技进步规划,审批科技经费;各分公司总工程师和各重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科技项目研究,技术科长、建造师、工程师及各类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试验、技术开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定期向企业总工程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企业总工程师作为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学习、研究“四新”技术,抓好企业科技进步。2)建立科技带头人制度企业选拔一批有能力善于创新的技术人员为科技带头人,每年或每几年评聘一次。被聘为技术带头人的技术人员,不仅要在某个方面要具有公认的技术权威性,而且在技术上要能起到带头作用。3)落实师徒结对制度企业为使新加入的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掌握工作技能,一般都会制定师徒结对制度,安排老职工带新职工。企业在落实师徒结对制度时要注重结对效果的考核与考察,对考核合格的师傅予以津贴补助。4)加强企业一线施工人员(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把一线员工的培训制度化,每年有计划地对新老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很快地掌握基本施工技术,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同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逐渐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将企业科技成果应用到建筑产品中。

3.4科学规划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建筑施工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几乎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新产品,科技研发对实际工程的依赖性强;创新模式一般以模仿创新为主,即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为主导的技术升级换代,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因此,企业在规划科技发展战略和科研项目选择与立项时,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情况和企业的科技实力、创新水平,精心策划、合理布局,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率,避免趋同现象发生。

3.5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录和反映企业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资料,它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完善的科技档案在企业开展市场竞争、提升经济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科技档案工作。1)建立制度保障要把科技档案的管理列入企业各级管理的目标中,与企业产值、效益、质量、安全等一同进行考核、实施奖惩,使企业各级管理者从内心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自觉采取措施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每个工程项目启动之前,要对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提出明确的规划和要求,使科技档案的形成与工程项目的建设确实做到同起步、同进行、同完成,各类归档的资料做到真实可靠、系统完整。2)要加大硬件投入按规范要求建立设施和功能齐全的科技档案室,存储纸质档案资料。同时配备足够的存藏设备,采用微缩、音像等手段,购买或开发实用的检索工具,把企业科技档案全部数字化,建成档案资料数据库,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3)做好日常管理每年根据企业承揽工程项目的工期情况,制定在建工程项目资料归档计划并督促落实;组织专门人员,对企业历年形成的科技档案,按照档案保管要求进行分类鉴定,将无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销毁,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时,可以根据完成时间、工程类别、投资金额、专业类型、获奖情况等对科技档案进行统一编码,依托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将资料上传,方便企业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进行检索和查阅。为企业领导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参与市场竞争,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科技档案在企业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6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结果,是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科技成果管理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要加强科技工作,就必须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1)对科技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企业在规划好科技项目之后,及时对每个项目指定专人进行科技成果管理,从立项之初至项目完成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科技项目获批准后,要及时落实实施方案,协调技术力量,使科技项目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情况外,每年年底由企业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科技管理人员对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对未按进度完成的项目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保证科技项目按计划完成任务。2)要做好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科技成果奖励申报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且申报奖励在时间上一般要求比较紧,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报奖材料组织好,这就要求科技管理人员既要熟悉业务又要熟悉项目,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比如,提前通知和布置奖励的申报工作;科技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企业内部专家进行成果鉴定;根据科技项目考核和成果鉴定的情况,把握最佳申报奖励时机;加强与行业专家及鉴定机构沟通协调,掌握行业科技动态。3)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企业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科技成果后,要以科技示范工程作为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有效载体,迅速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和推广,将其真正转换成企业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增强活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2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Abstract: Good management can make enterprises win the biggest profit with the minimum cost. A financial officer should grasp all the information, scientifically plan the cost, have scientific predic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risk, give advice for the enterprises' long-term development nee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关键词: 财务管理;国营企业;成本核算;会计核算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nationalized industry;cost accounting;financial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87-02

0 引言

笔者长期在国营园林施工企业从事财务管理,现结合多年来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高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谈些看法。纵观当前一些兄弟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总结为财务核算方面十分混乱、工程施工的财务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杂乱无序缺乏条理、缺乏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等。下面,笔者就对这几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逐一论述。

1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

1.1 财务管理理念缺乏、机构简单化、制度不健全

1.1.1 缺乏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建设型的施工企业,很典型的管理模式表现为企业老总同时充当投资者和经营者这两大角色,一言堂,如何进行财务管理都得老总说了算。有钱投资并不意味着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就强,作为投资者当然希望能将管理成本降到最低,因此,这样的企业老总一般不愿意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武装自己的思想,更不会将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结合,沿用传统管理思想衡量和任用人才,使财务管理形成虚设。

1.1.2 不设财务管理机构、无证上岗现象严重 有的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了会计部门,不愿意再设立财务管理机构,认为有了会计和出纳管理记账和现金收支就够了。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在人员选用上也就自然降低标准,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知识教育的野路财务人员也敢聘用,很多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财会专业技术职称,导致无证上岗的现象严重。

1.1.3 任人唯亲影响财务功能发挥 还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本金不足,老总们从节约成本出发,干脆任人唯亲,觉得管钱的只有亲戚来担当才会真正替自家开源节流,于是乎七大姑当会计,姨当出纳,有的甚至让会计岗位长期空缺,临时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做账应付税务检查;有的中小国营企业,虽然勉强建立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却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却受制于用人上血缘、亲缘、地缘等裙带关系影响,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使财务审计制度执行产生困难,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1.1.4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滋生漏洞 有的企业老总忽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或者怕麻烦不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让具体操作的财务人员缺乏制度依据和约束,自然容易滋生各种管理漏洞,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持续经营能力,无法获得长效利润,长远发展存在严重障碍。

1.2 企业财务部门对概预算审查把关不严 当前,在中小企业施工建设中普遍存在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三超”现象。细细分析原因,大家会发现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2.1 对概预算审核不严 因为企业内部某些管理因素制约,导致对建设工程的概预算工作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只审核而不管调整,对那些本应做出科学调整的工程项目概预算不进行及时、对应的调整,导致施工企业实际进行施工时,各项工程量与指标远远超出原定概预算。

1.2.2 概预算流于形式或超过计划 有的开建项目,未按照按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严格的设计工作和编制设计概算。当然,也不排除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受部门利益诱惑,抱着私下多收设计费的目的,人为抬高工程设计概算,导致工程编制的概算远超计划,增加了不必要的工程建设成本。

1.2.3 故意力压缩概算与财务计划脱离 有些中小施工单位为了能在竞标中以低价中得建设项目,或者为了让建设项目顺利向上级申报,或者为了减轻税费负担,故意压缩概算数据。而一旦工程项目批复下来,又会自作主张,将工程投资额度加大。另外,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赶时间,在项目立项上绕开财务部门,搞计划外工程,形成先斩后奏的结果,使得工程运营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年度财务计划不相符。

1.3 建设企业基建报表完成额度失实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有时基于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目的,会计人员也会采取一些小花招。比如为了便于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为了下年度上缴利税不会被增加,或者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受领导指示,财务机构在年终财务决算时,会根据实际需要,对已完成的真实工程额,在账务上进行细部调整。最常见的手法是:有的财务部门会将企业当年超额完成的工程量部分,暂挂在“其他应付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进行调回;有的财务部门会将企业当年未完成的工程量部分,提前结转,暂挂在“其他应收款”或“应收工程款”中,以完成年度考核指标,这样得出的报表就失去真实性。上述行为,都会影响到企业领导对公司经营状况的误判,严重影响到下一年的公司经营计划。

1.4 财务管理不科学,导致公司投资效益低下 ①因为财务管理的不科学,追求短期目标,只注重有形资产,不能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开发和盘活,致使中小企业缺少投资所需资金,无法给企业决策层提供更好的投资,导致企业无更多资金投入更大的项目。②企业一把手一言堂,财务机构没有获得参与项目投资决策的资格,导致投资盲目性大、结构失衡,使企业经营陷入内外举债失控、资金流动不畅等财务经营困境,难以自拔。③目前建设单位施工存在管理不严、施工质量差的普遍现象,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工时浪费更加严重,如果建设工程单位的财会人员业务技能不熟练,使项目的成本核算、会计核算弱化,再加上伸向建设工程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一个工程项目下来,各项税费开支占总投资的比例十分高。④有些工程项目的基建资金,很大比例是贷款获得的,过高的投资期利息负担拉高了建设成本,工程资产交付生产部门后,效益十分差,当前重点建设项目成了重点浪费项目十分普遍。⑤部分中小企业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结算上,高套定额、多计材料、多计工程量、多计设备价格和数量,有的擅自在施工现场对设计变更增加的部分通过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却不作调整,致使重复计费、多计费用现象时有发生。

2 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①作为企业领导,要积极加强企业老总和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观念,摒弃家庭式的传统管理方式,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用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并积极推行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从根本上实现用合理科学、完善的财经制度管理企业。②要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架好梧桐树,吸纳更多高级人才加入,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推进企业健康展。在具体运行上,要通过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是分工明确的会计和出纳岗位,不能放任一个人去任职;对于同一个岗位,比如出纳,同一人担任的时间应有时间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③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对于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会计报表等资料,使之符合《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各总账、明细账以及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④有条件的企业,要尽快实行财务总监审查制。设立财务总监,通过总监高度专业而独立的事前控制、经常审计、及时反馈,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确保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是基于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之上,切实使公司的各项利益和权益得到维护。

2.2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让他们有能力为领导做好参谋,帮助企业增强融资能力 ①作为企业财务人员,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制度,恪守财务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还要树立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现代风险观念、负债经营观念以及盈利效率观念。②作为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为财会人员提供多种进修充电机会,让他们接受不间断的财务知识培训,使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实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同时注意鼓励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使财务管理者能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会主动发挥诸葛亮的作用,在资金运用上,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根据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尽可能地把资金投放到回收期短、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③学会科学平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既能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能让相关主体的利益得到照顾。

2.3 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投资方面要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 ①贯彻国际通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控制,使其实现既定经营目标。通过预算编制,企业各部门可以明晰各自权限和责任范围,落实企业的财务计划细则,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有效控制。②作为财务管理部门,要给企业经营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让决策者通过真实的财务报表,科学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实现投资多元化的同时能达到科学的投资取向,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③随着经济全球化,货币风险日益加大,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随着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飞速上升,必须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予以足够的忠实,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变更,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总之,针对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笔者建议企业管理者,要学会用科学的会计政策来规范企业基础会计工作。作为公司决策层和财务管理层,要通过制度的科学建立,全面维护中小企业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健全会计基础工作,督促和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办理各项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对公司各部门的财务控制与考核,促使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温素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策略[J].财务会计.

第3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统计;意义;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运行中,提到企业管理,首先人们就会想到企业管理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华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 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2)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3)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4)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3 结 论

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4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首先,作为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十分的了解,他们最有发言的权力。所以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有效统计,涉及到员工的薪资高低,福利待遇,以及自身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作到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即是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能力,以及企业的生产效率等相关内容展开的,而企业中的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将这些与之相关的因素得以反应出来,进行更深一层地挖掘,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有效服务于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效益。

二、管理统计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运用

规划在人力资源中的主要作用是对以定的时间内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对未来所需进行预测,并且给予制定更为合理平衡的相关实施计划。

第一,拥有量统计在人力资源中: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的数是以及相关现状进行统计。一般涉及到开始人数、结束人数、以及企业职工的平均人数等。

某一时间点的人数统计:报告时期某一时间点上人数的统计工作,通常是对开始和结束中折半法获得。已定时间内企业的每天工作的职工人数。

第二,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架构进行分析: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在企业中一般是按照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时间进行研究分析。企业职工文化架构分析:以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汇总和分类,并且对总人数进行计算得出相对数,主要分析目的是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现状与企业的发展是否相答,也给企业在今后的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职工受教育时间:对企业职工在指定时间内受教育时间和企业职工的人数进行比较,可以获得企业职工整体的文化素养以及横向比较。企业职工的职称凭定指标及员工技术指标的分析:以分组形式进行计算并且得出相对数,来反应企业职工的生产技术及技能。统计分析企业职工的技术等级:采用量化统计计算方式对工人的平均技术级别进行计算,可以将企业职工整体技术得以真实有效反映出来。进行计算公式为:[X=XF/FC]

公式中的X是指平均技术等级;X表示的是各技术的等级,F个表示的是每种技术等级的工人数量。

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职工的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相关的统计研究:绩效的考核包括了职工的工作表现、以及结果等进行综合的凭定以及考评,取得对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企业职工人力资源进行时间利用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职工出勤率的统计:职工的出勤时间以及所规定的出勤时间之比,对企业职工在规定时间内的员工出勤率进行统计分析出结果。

职工出勤率%=出勤工作日/制度工作日(工作时间)×100%;

对员工工时统计的分析:在对员工的有效工时进行测算和统计时,根据其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综合考虑技术含量的高低以及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度等制定有效的工时绩效考核方案。

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效结合,构建人力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集合于管理学、科学、统计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已经发展成为现在具有预测性的、规划性的统计性的管理。

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加入统计知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量化”意识,还可以推进企业更深一层地了解到人力资源的客观性以及重要性,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人资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价值所在,进而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办法根据实际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5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事管理 现状分析 建议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为隶属于淳安县人民政府的国有企业。总公司成立于1989年,主要生产经营桑苗、蚕种、蚕茧、白厂丝、蚕丝被、蚕用物资等,年销售产值超3亿元。是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部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业科技企业,负责全县蚕种生产、经营,蚕茧收烘、经营与管理。总公司设8个科室、1个仓储中心、6个蚕茧管理总站和30个茧站,下属淳安县桑园丝绸有限公司等7个经济实体。

一、企业人事管理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首先,人事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缺乏市场的合理配置。当前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的管理者都是由淳安县人民政府任命的。其次,总公司干部员工有3种不同编制,即公务员、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不同编制人员往往习惯从自己身份考虑问题,这种人力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极不适应,影响企业的团结与协作,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结构老化,人才难进。首先是年龄结构老化,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现有在职员工142人,其中50岁以上员工26人,占18%;40至50岁员工多达72人,占51%;30至40岁员工35人,占25%;而30岁以下员工仅9人占6%。其次是技术结构老化,现有在职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仅1人,占1%;本科学历25人,占18%;大专学历31人,占22%;大专以下学历85人,占59%,且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总公司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技术结构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收能力也较弱。公司的人才引进需要政府增加编制,大多是从大专院校招聘毕业生从事技术指导工作,或者招聘退伍军人在基层茧站从事蚕茧收烘管理,没有一套科学的招聘体系,大多是由管理者决定录用谁。

3、薪酬缺乏激励机制。该企业工资体系较为复杂,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是由县财政全额下拨,企业编制人员工资由公司自己负责。事业编制人员按职称工资发放,企业编制人员按职务工资发放,奖金、福利等统一按职位发放。这种工资体系缺乏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也是一个样”,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的干事氛围是能不做尽量不去做,做与不做完全看员工个人的“奉献”精神。

4、人事部门职能不健全。该企业人事部门职责:(1)负责公司党委和纪委日常工作;(2)负责干部考察、考评,办理招工招干、人事调动任免手续;(3)负责劳动工资管理;(4)负责技术职称评聘和事业人员工资工作;(5)负责离退休工作;(6)负责机关党建工作;(7)负责老年党支部工作;(8)负责信访工作;(9)负责公司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的日常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文明创建、满意评选、社区共建和结对帮扶工作;(10)负责党委宣传报道策划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抓好员工的疗养培训、参观学习和派遣锻炼的安排管理工作;(11)负责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和普法工作;(12)做好公司机关值班安排工作;(13)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从该企业人事部门职责看,人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一方面,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劳动关系管理。主要负责劳动关系手续办理、劳动工资管理等,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方面少有或者没有涉及,难以发挥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

二、建议

针对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人事管理部门职能。人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有开发能力的资本。对人力资本投人后的产出会远远大于对物质资源投人后的产出。企业要获取并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要求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预算安排;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系。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应在当前人事部门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等职能,确定专人负责,并互相支持和配合。

2、建立规范的人员招聘制度。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应制定一套规范的招聘制度。在招聘之前先进行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分析,确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招聘过程中结合科学评价系统来对候选人进行评价;招聘后要对新员工进行系统地培训和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以不断完善现有的招聘系统。当前总公司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人力资源部门要及时做好岗位人员需求预测,组织实施人员招聘工作,按规范的招聘制度招聘到企业需要的员工。

3、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力度。不仅新招进的员工需要培训,老员工同样需要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提高企业组织绩效。人事部门一定要把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尤其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究竟需要对哪些员工进行培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在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对培训讲师、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和方式一定要严格把关,对培训经费和时间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培训结束后,一方面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查,确定培训内容、参与培训的人选、培训讲师、培训教材、培训安排等是否合适,另一方面还要给参与培训的人员创造环境,让他们能把通过培训所掌握的内容运用到工作中,并把所学到的内容及其运用与对他们的考评、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蚕茧收烘专业性强的特点,可以从内部培养专业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作培训教师,新进的员工先进行集中培训,再安排师傅在工作岗位上教,定期进行培训成效考核,以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

4、建立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外在的刺激达到调动人内在积极性的一种机制。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给予与其贡献相符的薪酬待遇,精神激励主要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对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不同形式的嘉奖(比如旅游、医疗、提供深造和培训资金等)。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可以增强公司的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稳定公司人员结构,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进而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和效益增长。制约机制也称约束机制。建设行业制约机制,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做好公司内部的监管工作。只有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相互配套与组合,才有可能获得预想的管理效果。该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配置,把每个员工放到最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价值的职位上,并为员工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通过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完善薪酬管理系统,建立与其他公司相比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一定要注意公司各个部门、各个职位之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员工的薪酬一定要体现员工的贡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做到物质与精神奖惩相结合。应该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运用“文化管理”,努力营造尊重、和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彻底改变当前这种“吃大锅饭”的局面。

5、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把对员工的绩效要求与公司的需求结合起来,即应将公司发展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头上,可以分科室、总站和下属企业将公司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总站可进一步落实到茧站员工;针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员工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地向员工提供反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进展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同时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激励;总公司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评方法,并一定要加强对科室、总站和下属企业负责人的培训,让他们掌握这套考评方法;考评结束之后,还应该根据员工的绩效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奖励优秀的员工,帮助暂时落后的员工,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帮助员工提高他们的业绩水平。 转贴于

三、结束语

人事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充分发挥人事管理的作用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应该注意的是:人事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是按一定程序展开的,各环节之间是关联的,呈系统性。没有工作分析,也就不可能有人力资源规划;没有人力资源规划,也就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招聘;在没有进行人员配置之前,不可能进行培训;不经过培训,难以保证上岗后胜任工作;不胜任工作,绩效评估或薪酬管理的改善就没有意义。因此,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的人事管理工作首先应完善人事管理部门职能,再去抓好每一个环节。但是,无论从哪个环节抓起,都必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就是说要保证各环节的连贯性和互相支持。否则,人事管理就不可能有效发挥作用。

(说明: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故本文标题对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称为人事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科研项目执行;应用分析

0前言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总量逐年增加,科技项目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项目经费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从实现科研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经费管控机制,对科研企业的资源整合以及管理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为科研企业提高业务价值创造力提供保障。

1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结构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科研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未完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企业决策没有对管理会计的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无法在管理实践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管理阶层一般都是以完成利润目标为导向,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致使研发项目的决策缺少合理性,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管理,不断地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导致潜亏挂账等经济问题。因此,科研企业没有建设、完善可以满足管理会计工作需求的机制,对其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1]。

1.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科研企业所有业务部门都将财务数据送到管理会计手中,对庞大的财务数据应当借助一定的渠道,将数据集中到数据加工机构。管理会计是把企业比较分散的财务数据,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整合,为企业领导提供逻辑层次分明、标准的财务数据,为管理领导提供合理的决策数据。科研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系统时,企业的管理领导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各部门不能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对财务数据的质量、时效、数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致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1.3管理会计方法缺乏系统性

企业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存在理论多实践方法少的问题,管理会计在工作时很容易被自身的主观意愿所影响,管理工作人员在主观意愿上,更加倾向于避开对本企业不利的信息。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在其技术方法上缺少规范,缺少统一的标准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水平进行判断。

2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策略

2.1完善管理结构机制

构建项目决策授权管理制度,其构建范围应该涵盖科研项目决策授权以及项目管理授权对科研项目的审批制度、论证验收以及申报立项的专业化。在项目管理工作队伍进行工作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授权范围内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运行过程中,应该将会计核算、商务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强化对经费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出现违法行为。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项目经费进行定期的专项审计,对项目经费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

2.2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会计的数据是通过财务核算来完成的,管理会计借助对会计核算数据以及经营业务的分析,为管理领导提供有利于决策的数据信息,因此,应用管理会计需要对会计核算维度进行拓展。财务核算要能够满足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的需求,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业绩考核进行工作。会计核算应该渗透到企业所有业务的末端,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渗透到企业业务的中心,对业务核心运作流程以及运营数据进行充分的了解。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科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行业的特点,自主研发信息化系统,也可以进行外包。借助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以及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提纯等工作,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数量庞大以及复杂的问题。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科研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发展[2]。

2.3加强项目预算编制

科研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管理会计就能够实现,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等信息手段,对科研企业所有业务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管理,把科研项目管理以及项目执行等归纳到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并通过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的功能,确保计划财务等管理部门以及项目执行企业全程参与,以实现数字化编制和人工分析审核。预算编制借助数据分析、预测等方法,根据科研任务具体需求及其财力状况对核定项目以及各项经费进行预算,并结合科研场所周边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人员曾参与项目的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编制,确保科研项目经费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科研企业在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质量,实现科学化管理以及项目事前管理。

2.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监管

科研企业所有管理机构、项目执行机构以及全体员工需要在完善的内控制度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科研企业需要强化对经费支付情况进行管理,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主管机构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依照项目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科研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对经费支付进行合规办理,科研项目可以顺利实施,对于目标明确的科研项目,应该根据项目完成进行拨发经费。规范经费使用管理,对差旅费、会议费(费用分类不对)等要进行严格控制。对间接使用经费的科研项目管理,需要对内部间接管理办法进行完善,督促科研项目承接企业能够合理运用科研经费。对科研项目的结转经费以及结余经费也需要进行完善,构建年度剩余经费结转使用机制。(政策应该已经变了)科研项目在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根据规定由科研企业安排用于在科研活动中直接支出。运用管理会计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实现项目经费使用的实效性、计划性管理。

2.5规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

完善风险防控管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会计核算获得的效益、成本等一些指标,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会计分析能够借助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对比,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借助科研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找出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进行完善。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绩效进行分析,为科研项目承接企业、科研工作人员、中介机构等的信用评级提供参考资料,进而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质量,完善科研工作人员信用管理,为科研项目顺利的完成提供保障[3]。

2.6调动各方积极性

财务工作人员在贯彻执行会计法以及其他财经法上承担着很大的责任。财务工作人员是科研企业财务收支的重要管理者,然而会计管理不只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科研企业所有科研管理机构、项目执行部门等都应该各尽其职。需要将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在科研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科研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工作,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科研单位的利益,科研企业项目管理机构、项目执行单位以及会计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到项目经费监管工作中,及时向主管机构报告项目执行情况,防止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通过在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对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的缺失、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科研企业应该以绩效管理为基础,对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制度以及政策进行完善,对科研工作人员的薪资结构进行完善,建立合理奖励机制,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工作。

2.7管理会计在科研决策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以及科研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是要保证科研资料、会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保证科研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为科研企业的业务活动、项目管理以及实现国家相关政策提供完整、准确、可靠的信息。在进行科研项目执行时,管理是工作的中心,决策是工作的保障,信息是工作的基础,决策是否正确,关键在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对信息分析的质量。为了能够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科研企业应该对自身实际需求以及管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完善自身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财务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工作尽职尽责,严格执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要客观、真实的反映,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科研项目执行工作的决策提供保障。

3结语

管理会计可以对科研项目执行进行有效的监控,促使科研项目可以按期进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数据。以传统财务会计为基础,借助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采用信息化手段促使科研工作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将科研管理工作渗透到技术领域以及生产领域,全程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提高科研项目执行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建强.管理会计在型号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201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17:10.

第7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性问题;组织非结构性问题;组织文化;管理分权

1a公司的组织结构材料背景:

a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8年,由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王教授及几位青年教师共同创办,产品主要是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集成系统,主要的客户为银行、税务、海关、民航等部门。公司创立初期仅有20名员工,王教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组织部门划分为技术开发部、客户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各部门设经理一名,员工若干。

公司员工都是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学习能力强,能独当一面。他们工作很努力,与客户加强沟通。王教授更是事必躬亲,不仅抓经营管理,有时还亲自动手编写应用程序。

凭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a公司实现了超速发展。到2002年,销售收入已近亿元,员工增值150人。由于业务扩大,人员增多,需要进一步分工,公司于是对组织结构做了变革。公司仍设董事会、总经理职位,但在总经理下分设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辅助职位,总经理负责部门由原先的三个变为市场营销部、软件部、网络部、采购部、工程部、客户服务部、研发部、行政部八个部门。a公司现在的业务流程是:市场营销部负责开发客户、签订合同、软件部和网络部负责按合同进行设计,采购部负责采购所需设备,研发部负责研制新产品和引进新技术,行政部则负责公司的内部管理。

组织结构的变革带来了许多问题: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沟通不畅;员工士气低降,抱怨较多;常常不能按时交货,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王教授在公司的各个场合总是反复强调公司的使命和员工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但收效不大。

2针对a公司组织问题,现探讨如下:

a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人员较少,采用了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在该形式下,企业责权分明,指挥统一,人员精干,信息沟通方便,反应快速灵活。

随着a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上发展为直线——参谋制形式,为高层管理者配备了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参谋机构,参谋机构人员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弥补管理者的不足,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参谋机构或人员对下级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无指挥权。,但这种形式的缺点是高层管理者高度集权,难免决策迟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只有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责,各参谋机构只有专业管理的目标要求;参谋机构和人员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差,各自观点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后备人才。

2.1非组织结构性问题解决

(1)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

解决方案:根据组织目标和计划任务的要求,规定各层次、机构、职务、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职权,通过设置组织结构图、职务说明书以及制定各规章制度来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方式。同时,考虑到该企业是科技技术型企业,在职能设置上必须给予研发部一定灵活性和收缩空间。

(2)经营业绩下滑

致使销售下滑的原因有:技术落后、营销锏咯不当、售后服务恶劣等。而在众多原因中,以技术落后带给企业的打击最为致命。尤其在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生产领域,其竞争之惨烈非可与其他领域同日而语。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必须要将产品研发及技术推进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企业要建立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提高研究小组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要做到:是构成研究小组的人员结构合理化,加强提高科技人员创造力的训练,给予研究小组成员充分的自由,只设定最终目标,具体符合实现则可放其决定,鼓励研究人员广泛同外界交流;高度重视企业外部科技力量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可以购买高校专利,与高校建立合作研究;投资风险企业。

a企业在市场方面,首先应看清楚市场需求趋势,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前景。对a企业发展初期而言,员工学习能力强,注重和客户的沟通,自然了解了市场需求,因此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畅销产品,而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直接生产工作的员工失去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机会,又由于生产部与市场营销部的交流障碍,极大影响了其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因此,建立各部门,组织机构的有效交流渠道是极为重要的。

2.2组织结构性问题解决

通常,组织结构设计具有五条基本原则:

(1)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2)管理幅度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责权对等原则。(5)因事设职原则。

在以上组织设计原则指导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综观a企业壮大后组织结构设计,过于细化下设职能部门,致使机构臃肿,从微观而言,则过分细化了人员分工,致使职工易产生厌烦情绪、对工作不满。针对上述症结,从精简高效原则看,a企业应合并软件部与网络部,合并采购部与工程部,并将行政部职能划归于总经理办公室内,以此使得管理层次较少,管理人员较少,费用较低,信息沟通有效,管理层次呈扁平结构,有利于发挥下层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可在相关联的工种内实现岗位轮换,丰富扩大工作的内容,即有利于消除工人厌烦情绪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延伸——组织健康发展建设

(1)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市场竞争的需求来看,a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a公司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企业理念;

第二、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塑造鲜明生动的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

第三:与执行力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所以,企业可以从规章制度、工作与决策、典礼、仪式、员工培训等企业日常行为中一点一滴渗透进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战略推广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

(2)企业分权管理艺术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权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权利下放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

分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改变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对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授权。

对于a企业来说,其组织规模正不断扩大,组织活动趋于分散化,同时存在培养后备管理队伍的需要,因此,a企业不仅应通过第一种分权方式减轻管理层压力,促进企业绩效,同时采用对主管人员授权的方式,培养企业管理后备军。

第8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性问题;组织非结构性问题;组织文化;管理分权

1A公司的组织结构材料背景

A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8年,由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王教授及几位青年教师共同创办,产品主要是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集成系统,主要的客户为银行、税务、海关、民航等部门。公司创立初期仅有20名员工,王教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组织部门划分为技术开发部、客户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各部门设经理一名,员工若干。

公司员工都是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学习能力强,能独当一面。他们工作很努力,与客户加强沟通。王教授更是事必躬亲,不仅抓经营管理,有时还亲自动手编写应用程序。

凭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A公司实现了超速发展。到2002年,销售收入已近亿元,员工增值150人。由于业务扩大,人员增多,需要进一步分工,公司于是对组织结构做了变革。公司仍设董事会、总经理职位,但在总经理下分设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辅助职位,总经理负责部门由原先的三个变为市场营销部、软件部、网络部、采购部、工程部、客户服务部、研发部、行政部八个部门。A公司现在的业务流程是:市场营销部负责开发客户、签订合同、软件部和网络部负责按合同进行设计,采购部负责采购所需设备,研发部负责研制新产品和引进新技术,行政部则负责公司的内部管理。

组织结构的变革带来了许多问题: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沟通不畅;员工士气低降,抱怨较多;常常不能按时交货,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王教授在公司的各个场合总是反复强调公司的使命和员工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但收效不大。

2针对A公司组织问题,现探讨如下

A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人员较少,采用了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在该形式下,企业责权分明,指挥统一,人员精干,信息沟通方便,反应快速灵活。

随着A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上发展为直线——参谋制形式,为高层管理者配备了人事员和总经理办公室两个参谋机构,参谋机构人员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弥补管理者的不足,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参谋机构或人员对下级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无指挥权。,但这种形式的缺点是高层管理者高度集权,难免决策迟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只有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责,各参谋机构只有专业管理的目标要求;参谋机构和人员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差,各自观点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后备人才。

(1)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

解决方案:根据组织目标和计划任务的要求,规定各层次、机构、职务、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职权,通过设置组织结构图、职务说明书以及制定各规章制度来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方式。同时,考虑到该企业是科技技术型企业,在职能设置上必须给予研发部一定灵活性和收缩空间。

(2)经营业绩下滑

致使销售下滑的原因有:技术落后、营销锏咯不当、售后服务恶劣等。而在众多原因中,以技术落后带给企业的打击最为致命。尤其在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生产领域,其竞争之惨烈非可与其他领域同日而语。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必须要将产品研发及技术推进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企业要建立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提高研究小组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要做到:是构成研究小组的人员结构合理化,加强提高科技人员创造力的训练,给予研究小组成员充分的自由,只设定最终目标,具体符合实现则可放其决定,鼓励研究人员广泛同外界交流;高度重视企业外部科技力量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可以购买高校专利,与高校建立合作研究;投资风险企业。

A企业在市场方面,首先应看清楚市场需求趋势,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前景。对A企业发展初期而言,员工学习能力强,注重和客户的沟通,自然了解了市场需求,因此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畅销产品,而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直接生产工作的员工失去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机会,又由于生产部与市场营销部的交流障碍,极大影响了其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因此,建立各部门,组织机构的有效交流渠道是极为重要的。

2.2组织结构性问题解决

通常,组织结构设计具有五条基本原则:

(1)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2)管理幅度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责权对等原则。(5)因事设职原则。

在以上组织设计原则指导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综观A企业壮大后组织结构设计,过于细化下设职能部门,致使机构臃肿,从微观而言,则过分细化了人员分工,致使职工易产生厌烦情绪、对工作不满。针对上述症结,从精简高效原则看,A企业应合并软件部与网络部,合并采购部与工程部,并将行政部职能划归于总经理办公室内,以此使得管理层次较少,管理人员较少,费用较低,信息沟通有效,管理层次呈扁平结构,有利于发挥下层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可在相关联的工种内实现岗位轮换,丰富扩大工作的内容,即有利于消除工人厌烦情绪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延伸——组织健康发展建设

(1)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市场竞争的需求来看,A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A公司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企业理念;

第二、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塑造鲜明生动的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

第三:与执行力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所以,企业可以从规章制度、工作与决策、典礼、仪式、员工培训等企业日常行为中一点一滴渗透进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战略推广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

(2)企业分权管理艺术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权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权利下放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

分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改变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对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授权。

对于A企业来说,其组织规模正不断扩大,组织活动趋于分散化,同时存在培养后备管理队伍的需要,因此,A企业不仅应通过第一种分权方式减轻管理层压力,促进企业绩效,同时采用对主管人员授权的方式,培养企业管理后备军。

第9篇:企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大环境[1]。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聚集到了“资金成本”的控制上,科学运作资金将会给企业竞争创造优势,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占据市场主流。因而“,预算”则成为了物流管理的核心。

1物流管理中的预算问题

从整体形式上看,加强物流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刻体会到在物流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全面实施预算工作的市场价值。同时,也深感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预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则必须要对预算问题及时总结、反思。

1.1考核问题

物流企业对预算工作制定的考核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业绩考核措施不规范往往影响了预算效率[2]。从实际情况看,物流企业中的业绩考核仅仅是过于形式,并没有在本质上掌握好考核标准。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其内部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完善,预算考核面临诸多问题。 资金是物流企业持续经营的保证,没有足够的资金则意味着企业的失败。而物流企业中对于资金的规划分配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将给财务预算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如:个人主义、权利主义的泛滥,必将造成物流行业资金使用混乱,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责任问题

表面上物流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预算措施,但依旧存在着“重形式、轻执行、弱控制、软考核”等管理问题。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企业内部的预算方案未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审核,导致预算方案运行后失效,预算审批手续无法正常办理审核。

1.4信息问题

物流企业内部预算的新问题主要体现于信息公开等方面。通常物流企业经营中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先实施详细考核,然后将具体的财务信息公布出来,保证预算工作“透明、公开”,但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全面做到信息公开,有的财务状况未真实反馈出来。

2多方因素造成预算失效

预算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造成预算工作实效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这不仅导致物流企业资金白白浪费,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弄清预算失效的因素时,物流企业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分析造成物流预算失效的原因。

2.1人员因素

人员是企业政策的执行者,是决定预算成效的关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预算工作是导致预算管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如:在工作时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不能从成本、投资、预算等角度考虑,这必然会引发诸多财务问题。

2.2企业因素

在物流企业自身上找原因可知,管理意识薄弱是引发财务预算问题的主要因素。物流企业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及同行之间的发展现状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策略,生产计划及销售方式不能结合市场的需求,当产品推向市场后就会带来销售不出的现象,是预算工作存在的偏差。

2.3市场因素

“不稳定、不可测、不可防”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鲜明特点,这就给物流企业的预算管理带来了许多未知。有时当企业的预算方案制定后,市场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将会打乱预算工作。最为典型的则是经济危机爆发,所有的行业都将面临着沉重的打击[3]。

2.4政府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对政府的定义之一“:宏观调控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是协调企业发展的主宰者。”但现实情况是政府对自身职能采取保守政策,多数情况只是对经济发展给出抽象的引导,未能从实际行动上对企业进行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检查工作不到位,造成预算监控失效。

3科学理念指导预算工作

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加强预算管理,必须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保证实际预算工作按照正确的路线进行。换言之,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加强必须依赖于科学理念的指导。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总结,预算工作中需坚持的理念包括:

3.1整体理念

物流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策略时必须坚持“纵观全局”的理念,以物流企业的大局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战斗力,让企业在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预算管理必须遵循物流企业日常管理的准则,服从整体管需要。

3.2实际理念

对于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我们需倡导“实事求是”理念,预算管理工作不得脱开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就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实施预算编制过程中力争做到“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科学运行流程,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3时间理念

在不同的时间里制定不同的预算方案,这是时间理念的重点。时间是时刻变化着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预算工作与现行的经营状况保持一致。而预算人员应以先进的预算方法结合当代实际开展工作,以保证良好的预算效果。

3.4人文理念

除了要对预算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奖励方式,主张“以人为本”来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物流企业领导在编制管理手册时,也要把奖励内容包含在内,根据日常考核情况对职员给予薪酬奖励,提高预算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财务管理是预算总指导

预算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要想保住良好的预算效果,则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企业领导需不断完善财务策略,以财务工作为“总指导”来改善当前的预算方式,确保企业资金得到科学运用,由此促使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1完善监督

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监督方案,促使预算工作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实际化道路。企业可对财务部门实施财务监督制度,定期检查账务,查阅账本,这不仅能起到财务监督的效果,也能结合具体的预算情况把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实反映出来。

4.2效益优先

鉴于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物流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的管理策略才是实现自身的价值。预算工作的安排需结合当前的运营情况,参照企业的实际资金消耗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策略,对于内部资金的收支实行严格控制,这样就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4.3持续运营

通常情况下把企业预算目标划分成当前、以后两大时期阶段,而物流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眼下的需要。为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应该把发展眼光放得长远些[5]。在建立预算目标时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预算方案,以保证企业资金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