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应用化学专业精选(九篇)

应用化学专业

第1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微课;无机化学实验;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之间的一个专业,其教学目的是培养理工结合的“应用”化学人才。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应用化学专业具有较好的社会需求,其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师范院校设立应用化学专业,就是利用师范院校化学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1]。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2],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掌握并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倘若出现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学生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3]。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无机实验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传统无机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①课程时间短,讲授时间受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课时有限,因此老师尽量缩短教课时间以给足学生动手时间,因此不能深入讲解理论与操作的关联,从而造成学生操作不熟练,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4]。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每次来做实验都是实验前写预习报告,老师讲解一遍,再由老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从而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按实验课本要求的步骤操作,养成了“照方抓药”的陋习[6]。③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时空受限大,师生交流少。④无机化学实验可能会涉及一些仪器或者操作,然而实验课上教师往往面对很多学生讲解,由于受到视角限制,很难使每位学生都清晰完整地观看到所有操作细节,从而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7]。随着现代通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移动产品的普及,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慕课)慢慢走进现代教学课堂,改变着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和学。下面笔者将对微课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微课是慕课的基础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课程可以通过视频或课件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开放式在线访问,是整门课程的在线学习[8]。微课是指以解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9]。在慕课和微课的关系上,围绕各学科及其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微课简短精练的教学形式,形成系统且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微课是慕课开发的基础。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建设好无机化学实验的慕课体系,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加强无机化学实验微课的研究和建设[10]。

二、微课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作用

1.微课有利于突破讲授时间的限制传统网络教学或线上课堂以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间隔来设置教学视频,然而一般学生在线学习10分钟后,能力和效率都将会慢慢降低。而无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或实验步骤演示一般在10分钟以内,因此,在10分钟之内演示一个操作或者一个实验步骤的微课形式,十分适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将实验操作制作成微课视频,把微课视频和PPT用QQ或者微信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反复观看,这样可以打破实验的时间和进度的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2.微课有利于克服“照方抓药”的陋习由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填鸭式的讲课方式,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及仪器、实验步骤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照方抓药”进行实验。如果教师把微课和慕课联系起来,建立讨论群,让学生先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在实验前熟悉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并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药品的量、试剂的作用、处理的步骤、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了然于胸,这样在实验的时候,既可以使实验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又增加了师生交流,还可克服学生“照方抓药”的陋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微课有利于突破空间的限制关于无机化学实验中仪器(比如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往往面对很多学生讲解,受到视角限制,很难使每位学生都清晰完整地观看到所有操作细节,从而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把分析天平的内部元件构造和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把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和滴定过程录制成视频,然后以微课的方式讲授或者传给学生自己观看,这样就会避免由于视角的限制而看不清晰的情况,从而不留下教学死角,这样学生会做实验了,实验做成功了,也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第2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应用化学专业能进的事业单位有: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基础、精细有机品化学、高分子化学、波谱分析、应用电化学、稀土化学、功能材料、化工原理、现代分离技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23-01

药学专业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担负着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能够为医药产业现代化和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高级药学专门人才的重任[1]。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偏少,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身为传道授业的执教者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封闭式教学,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1、专业课程采用Seminar教学法 Seminar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某一课题结成研究小组,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和广泛的学术探讨,从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2]。如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在开展临床药理学课程时,根据本学科特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引入seminar教学法,比如根据临床用药的分类将学生分为肿瘤疾病药物讨论组、精神性疾病药物讨论组、高血压病药物讨论组、糖尿病药物讨论组等若干小组,讨论组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在定期开展的讨论会上各个小组轮流进行宣讲,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和临床实际用药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学术报告或病例讨论,随后大家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发言式评论,如提问、批评、建议等。Seminar教学模式是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平台上,围绕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师生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积极的学习空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做报告 针对药学专业缺少临床经验的问题,不定期邀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医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业讲解,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有效掌握相关内容。

二、增加实践教学活动

药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如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在教授生药学这门课程时,除了课堂常规教学外,还充分利用本地区物种丰富的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广西药用植物园,更直观地了解药用植物,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能让学生接触理论以外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借助药用植物园这个平台,开展“药用植物摄影大赛”。摄影大赛不仅是一项展现才华、展现自我价值学院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紧扣专业,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本专业学生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个比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兴趣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寓教于乐。

针对药学专业自身特点,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积极拓展校内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新载体、新方式、新途径,来增加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目前正建设中药材标本陈列馆,可为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为学生创造真实、直观的学习环境。中药标本的直观教学具有启发性,比书本中的语言文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这些中药材陈列,不仅可以传播和普及中药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中药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节约不少授课时间,有利于更好地安排教学。

我院还计划在校内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和科学内涵的小型药用植物园,作为学院、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实习、对外交流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建成药用植物园后,常年对学生开放,学生在课间和业余时间都可入园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园内现场进行植物分类教学活动,学生也可定期在园内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药用植物园每年可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提供大量的鲜活材料,课程学习结束可以在园内组织现场识别植物考试,也可测试学生对药用植物形态分类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教学的创新

药学专业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建设的立足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种创新性尝试,旨在配合教学转型,以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

1、开设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 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实训的一种教学模式。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图像、 动画、 视频、 声音等多种形式,提供形象逼真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模拟实验操作过程,从而替代或补充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3]。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目前已建立仿真实验室,模拟药学实验环境,这样可在节约实验时间和经费的前提下达到同样或更高的实验教学目的,实现更加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培养目标。

2、开设探索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安排往往是老师指定实验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实验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性实验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的实验课除了开设大纲规定的实验外,还开设了2个探索性实验: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类和鉴定及穿心莲内 酯的提取、分类和鉴定实验。学生分成5-6人一组,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室现有条件和设备,通过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来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能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性实验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实验的实施、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的撰写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实施过程中可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和猜想,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3、积极参与课外科研活动 在大学阶段,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主要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研究为主线,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如广西医科大学每年都开展“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活动、“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展,区里也举办高校化学化工类竞赛等活动。我院也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及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大力开展不仅为广大同学深化专业理论、投身科技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霞,徐立生,张力明,张彩芳. 教育教学论坛[J],2012 (38B): 132-133

第4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应用化学是以化学理论为基础、跨学科交叉、跨领域应用的具有活力的学科,在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处于理工科大学中的工科专业,具有坚实的理科基础。我校的应用化学专业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方面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艺的设计与改进、教学及管理工作等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我校开设应用化学专业,该专业自2006年开始招生,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校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构成。理论教学部分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模块:(1)公共基础课设置的课程在考虑到数理化理论是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外,工程人员的道德品质、经济方面的集约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人文艺术的和谐性等因素也要有所体现。(2)专业基础课模块课程的设置以传统化学类专业课《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为学科理论基础、以《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机械基础》为工艺和工程课理论基础。(3)专业课模块设置的课程则考虑增强专业适应性、拓宽就业面。设置了《化工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等辅助建立化学反应模型的课程;《无机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及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等工艺类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分为集中实践、分散实践两个模块:(1)集中实践模块主要开设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平台。(2)分散实践模块则结合《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创新》、《专业社会实践》等内容,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自我校设置应用化学专业以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变化和发展,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有模式的束缚和影响。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强化对学生基础性和应用性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我校一直把课程体系建设放在系部专业发展规划的首要位置,结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1)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体现了“宽基础、共平台、多方向”的特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对应用化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加强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及工艺学等骨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逐步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基本覆盖了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等专业方向。

(2)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

将专业课实验课全部安排为为独立课程,如《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为了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自2012年开始增加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除此之外还加强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专门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我院与宁夏区内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效率高、表现方式直观生动而广泛用于基础课的教学。我院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自己制作CAI课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引入最新动态及相关图片,利用计算机动画进行效果渲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我院正在开发《化工原理》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以DCS控制系统为基础,进行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模拟操作。

结束语

我院将继续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追求,积极推动和深化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史济斌,胡军,虞大红,蔡良珍,张文清.中国大学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历程纪要[J].化工高等教育.2011.

[2]杨基和,王车礼.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工程观”课程体系的构[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8(3).

[3]陈爽,苏育志,赵建华,张建华,周爱菊,王静,董文,王正平,梁红.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

第5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程基础;教学改革;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36-02

随着理科类化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相当数量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转入工科类的研究生学习或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同时我国快速发展化学工业对各种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化工人才,是理工类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化学工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是衔接基础化学知识和化工生产实践的知识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门课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现状

本课程是应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运用物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和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的原理,以及“三传”原理在各单元操作中的应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工程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问题,如操作中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过程速率、平衡关系以及典型设备的设计及选型。内容涉及了流体的输送、传热、蒸馏、吸收、以及反应工程等方面。课程强调工程概念、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综合培养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学工程基础还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化学工程基础所学知识可直接应用于生产中,而且普遍应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可为将来做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学工程基础》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计32学时。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仅有的工程概念也是去岳阳化工厂短期实习参观,可以说几乎没有工厂的实际概念,同时该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交叉性强,公式图表多,其内容多而杂,完全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课程。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这门课程概念多、物理量多、公式多、方法多,而且计算繁杂,尤其是对课程中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和准数、准数关联式感到头痛,特别是面对大量的工程概念和工程计算,往往会感到无从着手,不知用哪个公式去计算适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不易学透。另外本课程还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化学工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内容多、原理复杂,不容易理解,公式多而繁杂,要在32个学时里将其讲透并且学生能理解,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单位学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利用多媒体可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整合,同时也可以对教学中遇到的图表和图形、曲线等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出来,特别是课程中涉及的化工设备的内部结构,各单元操作和生产过程等用多媒体课件将图象和声音于一体来展示,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单元操作、工艺过程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述流体的流动时用Flash动态表示流体流动的两个流动形态:层流和湍流,引导学生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湍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再分析圆管流态转化的规律,然后引出表征流体流动参数——无量纲数雷诺数,加深了对雷诺数的理解。又例如传质与精馏的计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不知如何根据已知参数去选定适宜的公式计算,同时对该工艺过程一无所知,因此,在这部分,我们以氨气的制备为例,用Flash动态表示氨气从吸收到解吸的过程,中间经历的设备及工艺过程,使学生既熟悉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吸收—解吸的工艺流程,了解填料塔的结构,同时也掌握了吸收—解吸过程的操作和调节方法,对计算吸收和解吸时涉及的气相传质系数和液相传质系数(或单元操作高度)及其与液体喷淋密度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要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那些必须掌握的内容,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方式,重点向学生讲解,使得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各种教学方法并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由于课时少,学时集中,基本在10周内完成教学和考试任务,而教学内容多而杂,为使学生顺利地学好本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①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对比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备课,确定每次课的重点,在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教师讲授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下课前由老师或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对有新意,有独特视角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采用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适宜的习题练习。教材在每章的后面都有对应的习题进行练习,这些习题都是著者精心选择的习题,具针对性,要求学生必须做完课后的习题。大量的习题练习也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做练习题,不断的练习,加深记忆。教师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并因此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以习题课的形式进行讲解。③加强习题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教学中发现学生上课时听的明白,也能当场回答问题,但是,一旦课后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不知用什么理论或公式去解释和回答,所以,在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习题课是十分必要的,习题课也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我们都通过习题课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解题过程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习题课由三部分构成: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习题课的选题要有代表性、启发性,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方法、寻找所学知识应用的结合点。每章选有代表性的选择题5~10个、问答题2~4个,让学生现场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对和错的理由,再根据学生课外作业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1~2个计算题。通过习题课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更加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习题课,这样便于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学生的好评。

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掌握多种工程研究方法

化工工程基础作为综合性的工程技术课,是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建立工程技术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学上还是存在着“重过程、轻设备”问题,为此,在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深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1.重视绪论教学。绪论教学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大型化工厂宏伟风姿的图片,图片中密如蜘蛛网的管道线路、高大的填料塔、反应炉和存储罐、换热器等设备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简单介绍这些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再通过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阐述化工过程包括的单元操作,而这些单元操作即是本课程将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再简单介绍课程的基本理论,说明课程的重要性。绪论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三传”的基本概念、量纲一致性原则,掌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过程速率及单位换算的计算要点,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2.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化工工程问题的特点是复杂多变,为了使学生有能力将本课程的理论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必须培养他们树立工程观念。本课程教学中工程观念的培养主要有“过程速率”概念的培养、优化观念的培养以及工程研究方法论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单元操作,系统地阐述解决化工工程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因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过程分解法等,熟悉这些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意识的主要途径。

《化学工程基础》作为应化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对化学专业和化工生产过程的了解,扩大学生的化学工程技术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与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罗运柏,于萍,黄驰,等.化学工程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2,125(3):25-27.

第6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一、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与普通教育计算机专业培养"创造性、学术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同,教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的计算机技术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专业要求针对性强,在保证理论基础够用的前提下,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上机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沿袭的先理论后实践,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上机操作课时,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忘记了多媒体理论课的学习内容,不能很好运用操作知识,容易导致盲目操作,或掌握一个操作花费时间较长。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反而因操作过于简单而在短时间完成,大部分时间又无事可做,有“吃不饱”的感觉。这就导致了基础差的同学效率低下,进步不大,基础好的同学没有明显的提高,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严重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构想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讲"和 "练"两方面的有机有效结合。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做、边教、边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网络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电脑等,做到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理念和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水平,达到教学目标。

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它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一体化"环境。在真实环境里,教师演练操作、讲解技巧,学生及时实践,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和考核,突出职教特色。

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机制

1.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安排是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由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等学生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特点。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客观上要求老师必须是既能讲授专业理理论,又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的一体化教师。

在应用“一体化教学”中,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学要求。

3.加强“一体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就是对"一体化教学"进行全面考核。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通常是在学期末出一份理论试卷

通过笔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模式导致了一批会考试但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使得他们毕业走入社会后无法很好的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

在“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下,教学评价方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不能再是一份考卷的事情了,应加大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注重理论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课的考试应采用笔答加上机的考试方式,按理论占30%,操作占70%进行综合评分。

第7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所强调的就是把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依据,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把依据教材理论所设计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把各专业层次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创新点,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紧紧围绕这一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性为着力点,在课程体系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理论完整”的教学模块,打破传统教材按内容编排章节,变为以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实际为主线,按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将教材内容整合,划分四个模块,每一模块下分设若干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材料购入—生产领用—产品生产—产品完工—结转入库—商品销售—收入成本结转—成本分析、考核等全套核算业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并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体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发展职业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成本会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意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课程设计上,通过对几所高职院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会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其后会开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中级会计实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等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因此,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教”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的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协同合作,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在“做”的环节通过分组协作反复演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充分显现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是高职院综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手段。

三、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场所单一,大多安排在校内多媒体教室

按传统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分理论与实训两部分,分段教学,并未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是在仿真模拟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做合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条件所限仍存在三项分离,只讲不做、讲做分离的情况。体现在:受课程内容的影响以及学生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大部分学校对成本会计课程编排仍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的形式,即安排一部分课程学时内容在机房或模拟实训室上,一部分学时内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由于部分学生对成本核算内容和程序理解不连贯,造成虽然是在机房或实训室上课,但仍然以教师为主的“教中学”,而不是“教学做”的授课的形式,课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体现为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讲授,学生一味地服从教师的安排,对所学内容缺少积极主动性、没有参与互动的意识;也有的学校在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条件等方面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同步实训的需求,便采取上机演练与手工操作分批交换进行“做学”的方式;还有少数学校缺乏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一线教师,对成本核算操作程序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以及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不够熟悉,于是采用照本宣科,用讲授代替实践演练和学生模拟操作,无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教学手段未体现新形式下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未能与时俱进“一体化”教学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改革,突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员协作共同探求一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习方法和授课手段,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产品生产过程分解到每个案例每项工作任务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演示核算过程的同时尽力做到讲练结合。对于一体化教学中所提倡的互动与问答、分组协作等授课形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采用分组授课的方式会占用较长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的同时课堂秩序也难以操控把握,评价体系不完善并且复杂多样,以上种种因素均造成授课教师缺乏对“一体化”教学方法使用的驱动力,使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存在难度。

(三)教材体例单一,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改革的媒介,“一体化”教学中,对教材的选用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真实的核算程序为蓝本,以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即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终极目标,以企业岗位对人才要求为本位,从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本领、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对成本核算岗位和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实际和企业管理要求设计工作任务明确授课要点,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突出高职教材的实用性。同时,每项任务核算之前就明确规范的成本核算操作程序与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保教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兼顾“一体化”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但是,目前大部分2015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59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5(CumulativetyNO.595)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仍然停留在以学科体系为主的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知识点多、表格数据多、公式多,例题多,前后案例互不衔接的情况,学生们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学习只能达到对某专项业务的核算并未实现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整个流程的技能要求,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课程考核体系单一,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未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效衔接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组织学习、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并按照讲话精神积极组织教学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对于学期末的实训考核评价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闭卷笔答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甚至平时不参与教学互动,只靠期末集中突击复习照样取得较高成绩。为此,要真正实现“一体化”,应围绕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依课程内容设计的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动力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扩大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创新能力、思维灵活度、职业道德水平及团队协作意识都尽在其中。在考核过程中,结合校内实训专业委员会或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列出的考核标准,甚至可以聘请校外专家进入课堂现场点评,将校内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是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要求,充分利用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营造产品制造业岗位化的工作环境,增强校内实训室的职业氛围,保证实训课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将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串联在一起,体现为一家企业整体的产品核算程序,请同学们通过教学软件分组完成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全套业务。这种实训形式不但增进学生们对企业经营管理、资金运作、产品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了解,更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愉悦,必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习积极性。二是传承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技术技能进步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因此,“一体化”教学中应鼓励教师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情境创设、相关案例引用等方式,将教材内容合理整合,激发学生学习产品成本核算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演练活动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课堂较为枯燥的问答式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出全员互动的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强互动连锁反应,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元化课堂氛围。鼓励同学们分组讨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推进各小组之间,同一小组内部组员之间针对工作任务的有效互动,演示、点评各小组的实训成果并总结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核算问题与方法的能力,保证成本核算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授课质量。三是加强“一体化”课程授课教师对企业岗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训和现代职业化教学观念的转变。“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职责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校期间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营造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就目前来看,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业余时间选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与校外兄弟院校定期座谈,建立校内外专家委员会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需达到手具体目标进行研讨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引进企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助教等,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四是认真研究组织制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考核设计标准和评价指标。在具体实训演练前向学生们明确将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素质目标和具体考核标准,以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同时将平时的过程性考核与学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把学生的日常考核评价作为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合理确定两者的结构比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分值比一般设计为3:7或4:6左右,以实践动手操作或者实践作品展示考核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边学边做,知行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第8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传统教学 数控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随着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能够与企业的生产应用进行良好的对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要求。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被义务教育淘汰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低、厌学现象严重。为了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更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数控专业中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数控专业的学习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训分开进行,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

1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职业教育这块生源质量在一步步下降,基础知识根基普遍不牢。学生的对抽象知识很难理解。而数控专业存在编程知识、加工工艺、切削用量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学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中以任务来引领,兴趣为主导,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当学生对数控专业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并且身心愉悦的去学习,从此不会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班级的学习氛围得到空前高涨,带动了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最终学生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较大差别。实施中根据知识点的关联性分配到各任务里面,学习时分五步来进行:(1)任务,明确进行教学时候的任务是什么;(2)设计,明确任务之后进行任务的设计,然后顺利完成任务;(3)实施,在这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体进行任务的操作;(4)检查,任务完成后自行对认为进行检查,挖掘操作的时候出现的问题;(5)评价,教师对本次任务进行评价,总结加工经验。

为了更好的实施,我们从教材开发、场地建设、师资配备三大块进行分析。

2.1 教材开发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传统的教材一般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很难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原有的理论知识分配到技能训练当中,以技能训练的课题为任务主导。同时教材也应根据一体化教学大纲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编写。如《数控铣工技能训练》教学,我们把《铣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铣床操作》、《AutoCAD》、《机械制图》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针对每个课题我们先通过工艺分析,讲解工艺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程序的编辑,讲解程序指令的含义;再进行绘图方面的知识培训;最后进行实际的操作加工。在这过程中需要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实习指导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配合完成,因此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

2.2 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由于其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一次任务当中,需要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知识的教学、实验操作、仿真技能训练等知识,因此教学场地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我们把多媒体课室、仿真电脑室、数控机床操作区三者一体化。在车间当中设置多媒体课室(根据情况学生分四人或者六人一组),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可以在此进行,也方便课堂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同时课室旁边有仿真电脑室,当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之后,接着学生在电脑室进行仿真操作,模拟实际操作进行加工,初步检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再到数控机床上操作,根据实际的生产操作规程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最终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

2.3 师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习,一体化教学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由于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理论教师需要掌握更多实际操作技能,或者实训教师需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开展对专业教师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能够进行一体化教学;实训教师由于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也应进行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相关教师进修。已经成为一体化的教师多选派到企业进行实践,使掌握的技能不至于跟工厂脱节,也再次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担任一体化教学

任务。

3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评价

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评价体系上有很大区别,由于它包含着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根据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把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总共把它分为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1 技能成绩

技能成绩包括平时课题操作成绩(占30%);出勤与表现成绩(占10%);实结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按照技能成绩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技能成绩,60分为及格。

3.2 理论成绩

理论成绩包括仿真训练成绩(占20%);课后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按照理论成绩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理论成绩,60分为及格。

4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第9篇: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烹饪专业 案例描述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为了改变烹饪专业英语课程陈旧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业环境设置仿真情境,将英语学习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之中,从而使学生在烹饪制作过程中能轻松掌握专业词汇。这样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英语,这样学生能学有所用,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一、案例描述

1. 教学目的。①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②Students will recall the steps of cooking sweet and sour pork with pineapple, then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tools, and ingredients, tell the cooking steps in English.③Students are able to practice oral English.

2. 教学重点。①New words and expression.②Technical terms of cuisine.

3. 教学难点。①Technical terms of cuisine.②To express the steps of cooking sweet and sour pork with pineapple in English.

4. 教学方法。①To teach with demonstration by students.②To teach with multimedia teaching system.③To teach by bilingual teaching.

5. 教学步骤。①Explain steps of cooki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②Let students try to cook the dish, and remember English notes for dish.③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eps of cooking by themselves.④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eps of cooking by themselves. Summary

6. 总结和作业。Level A;Level B.

二、教学反思

职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去。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率,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讲授语言规则,让学生脱离语言环境去做大量机械、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高,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率。

1. 创设情境,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所谓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这样有效的把英语学习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在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时能轻松的掌握专业词汇。这节课模拟了制作咕噜肉的过程,在学生准备原料,制作菜肴,成品介绍中自然的融入英语学习。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感觉到其实英语离他们的工作内容并不遥远,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因而整节课学生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很好的掌握了知识点。

2. 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的英文口语能力、胆量都能得到锻炼。加强学生自主意识,可以通过教师、学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得到新的体验,对老师上课更关注。这节课在讲授做菜原料时,先是老师示范带读讲解,然后请掌握的较好的学生上台让他通过问答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格外仔细认真,上台的同学认为这是份荣耀,学习自然也就积极主动多了,没上台的同学都争着下次有机会也当一把小老师,也不甘落后。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