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民币升值范文

人民币升值精选(九篇)

人民币升值

第1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摘要:汇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的二元难题也随之而来,即人民币对外面临升值的压力,但对内又面临货币贬值和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对中国经济对内、对外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逐一分析了人民币的变革历程,二元难题,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今后的发展趋势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变革人民币二元难题

一、引言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早已不新鲜,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与日剧增,“人民币升值论”呼声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上个月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人民币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也做出了规划,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宽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

如今,中国已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并重新驶向高速发展的轨道。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测算2010年中国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国通货膨胀率的高涨,今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轮番出台各种紧缩性货币政策,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0%,这是央行今年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24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高位,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面对内外经济的失衡,以及不断膨胀的国际舆论压力,人民币汇率外来走势意义非同一般。

二、人民币汇率变革历程

纵观历史,中国在变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上一直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主要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革。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人民币汇率近五年的走势图可以看出,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处于不断的升值之中,到2008年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进入201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开始呈上升的态势,截止到今年4月15日, 1美元可兑换6.5301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新高。

三、人民币二元难题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美日等主要贸易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是硬通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普遍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这就产生了人民币的二元难题,即人民币对外面临升值的压力,但对内又面临货币贬值和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

人民币的二元难题的产生根源是我国的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即人民币的二元结构造成的。二元结构是指人民币一方面肩负着维持汇率稳定和平抑国际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肩负着调控国家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不能要考察对外部门,还应考虑对内部门。可以说,人民币的二元难题因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体化造成的典型的米德冲突。一方面,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央行很难通过政策工具进行冲销,回购本币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体化,因此以汇率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调整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丧失,内外均衡难以同时达到。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以下就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四利四弊”进行详细的分析。

四大益处

第一,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 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这样, 对于广大居民而言, 消费进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如果其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 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 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 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那么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进口。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的积极影响是有条件的。

第二,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四大弊处

第一,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在出口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本币相对于某一国际结算用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 企业利润下降, 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 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 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 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有的几乎为零, 面临着生存危机。

第二,失业压力会加大。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这些出口企业中, 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 这样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将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第三,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 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 流动性过剩; 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其产生的“ 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 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第四,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2010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8473.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五、结论

我们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人民币的升值问题进行利弊的权衡。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升值短期弊大于利,长期利大于弊。

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当前,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确保我国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来拉动,且扩大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贸然减少出口,大量的外向型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破产,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内部需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前,外部需求依然会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动力。如果大幅调升人民币汇率,大多数出口之中小企业恐濒临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使刚复苏的经济再次陷入危机。而此次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汇率更具有弹性,也将使人民币在短期内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从长期来看,如仍维持现状,保持汇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受到较大损害;导致国内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相对价格扭曲,加重经济失衡程度等。

总体说来,在长期中中国保持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至关重要,而人民币的汇率管理要提倡三性:渐变性、内生性和可控性。中国保持一个弹性的汇率制度这不仅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健康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在长期内,人民币在经济的可适度范围,小幅升值、弹性浮动将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有其必要性的。所以,在我国相关改革完成之前,名义汇率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不仅仅无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反倒可能带来许多无法应对的潜在风险。我国应顶住国外压力,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成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驾驭好人民币升值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晓杰,高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

[2]石磊. 美元贬值并不必然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 2009;11

[3]石磊. 升值预期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再现――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 2009;07

第2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感觉太可怕了。现在人气已积累到一定点,都要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说。

社会期许快速集中,自1994年起滋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到2010年已如噗噗作响的高压锅。人民币汇率,已然成为横亘在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无法绕过的一道“卡夫丁峡谷”。

烫手的汇率

人民币升值的腾腾热气,主要由美欧堆柴煽火所致。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多次参加国际性金融高峰会议后发现,欧美在反思金融风暴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线性共识:危机源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失衡――消除危机根源在于国际贸易再平衡――先采取贸易保护主义_让人民币升值一揽子解决。

更让美国“恼火”的是,原本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大船绳索相连的人民币这条小船,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重新锚住了美元这艘航空母舰。在随着美元同轨摆动中,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实现升值。这一方面使得中国继续对美国保持巨大的贸易顺差优势;另一方面,让美国汽车等产品相对于欧日这些竞争对手,在中国面前失去价格优势。

面对10%的失业率和日益临近的中期选举,美国国会议员们展开宣传机器,直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百分之二三十,正是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导致美国240万人失业。

议员舒默牵头组织130名两党议员,要求财政部4月15日点名汇率根本性失当的国家。

美国国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这个时机点,正是中国经济的敏感点,这令两国利益形成巨大冲突。

许维鸿认为,2010年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解决新增千万劳动力就业问题和4万亿元刺激政策是否形成坏账问题。

“这两个问题需要保持出口增长来最终解决,而上半年是出口关键时期。”西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表示。

“也就是说,最快也要6月份的外贸数据出来之后,再决定对人民币如何进行调整。”许维鸿判断。

美国的急躁和指责,引来中国的强硬反弹。中国商务部愤怒地表示“奉陪到底”。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直言,美国的压力进来后,使得我们原本要动的汇改没法动了。

美国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四国之父”吉姆・奥尼尔也于4月1日撰文提醒,假如华盛顿当局和其他一些国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保持沉默,中国的决策层会更渴望通过引入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来纾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

在经历强硬对峙的无谓消耗后,4月上旬,中美陡然变得和颜悦色。先是奥巴马政府宣布推迟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之后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闪电访问北京。

方式的回转,是向市场基本面的回归。北京大学教授薛兆丰表示,汇率实质是一个市场买卖行为。经济波动本身无法避免,可选择的只是通过哪一种指标来反映这些波动而已。要么是物价波动,要么是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做国际贸易的人不利,物价波动对靠存款过日子的人不利。“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基于操作便利的权衡,与什么啊、面子啊、阴谋论啊都没有关系。”

经济学家茅于轼进一步解释说,外汇是一种既要出售又要购进的商品,不存在损人利己的汇率,也不存在损己利人的汇率。

“这个时候双方只能是磋商。比如说可以给你一个说法,人民币不是控制不动,而是会保持一定灵活性。”王剑辉说。

随着5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和6月底20国峰会的来临,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连绵不绝。目前,中国“金砖伙伴”印度和巴西也首次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信号。《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分别称中国或将很快在汇率方面采取行动。

但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对操作手法提出了极其高难的要求:既要达到对美国国内政治有个心理安慰,又要防止经济上热钱进来埋伏。

灵活性的空间,依赖于对真实汇率的认知。迷乱的升值标准

人民币名义汇率是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目前,6.8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按照这个名义汇率来购买美元,进口企业觉得除了少数诸如大飞机之类的高精尖产品之外,其他几乎无论买什么回到国内都不合算。也就是说,在现行汇率制度下,中国人大部分是用不起美元的。中国2.4万亿美元的外储只能由央行及中司自己想办法在国际市场上保值增值。

一个均衡汇率的理想图景是,出口公司换回来的美元能够毫无障碍地卖给进口公司,进口公司愿意收购这些美元并全部用于进口,此时就意味着交换的彻底完成。

这个图景要求对汇率不进行强制干预,也不进行大量的外汇储存,而是让百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保存与兑换,这样的汇率才能使出口与进口达成平衡,此时的汇率才是真实的。

但人民币兑美元升到多少是合理的,这个问题却是歧见纷呈。或许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之前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

一个理论上的视角是,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测量购买力平价的一个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每半年将麦当劳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比较。在今年3月最新公布的“巨无霸指数”中,美国的巨无霸汉堡价格3.22美元,而在中国的巨无霸价格是1.41美元,约合人民币9.61元。《经济学人》据此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56%,换句话说,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应该是1个美元兑3元人民币。

不过这种方式在统计学上具有欺骗性,例如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所用的商品获得对某国有利或者不利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一度反问,中美汇率为什么不用汽车价格来进行比较,那可证明人民币真实汇率应该是1:20或1:30。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光表示,尽管很少有人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调整汇率,但还是普遍承认,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考察人民币真实均衡汇率,还有“利率平价说”。该观点认为:两国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利率差。其原因在于,当本国利率低于他国时,投资者为追求较高收益,会将资金调至他国。这使得他国货币因需求剧增而升值,投资者为避免可能遭受的汇率损失,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同时卖出他国货币,买进本国货币,从而使得低利率国家货币远期汇率上升,高利率国家货币远期汇率下跌。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两国收益相等时才会停止,此时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根据路透报价显示,经换算,目前美元在中国境内一年期利率高于美国境内2%左右,并有拉大趋势。若外汇管制放开,人民币汇率有2%的升值空间。

随着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贸易的迅速膨胀已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在制定汇率政策或预测汇率变化时主要采用资产市场价格。

这种观点认为,驱使名义汇率升值的主要途径是全融市场预期的力量,而不是传统商品贸易盈余所带来的汇率升值压力。国际资本充分预期到人民币有可能大幅升值,自然会卖出外汇资产,买入人民币资产以图增值,同样导致外汇供给大增,人民币需求大增,面临升值的压力。

不同汇率决定理论的合理性,让中国陷于政策困境。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得到的是西方对中国的施压,从利率平价角度,考虑到加息对热钱涌进套利有刺激作用,中国对资产泡沫难采取重拳,从资产市场角度,国际资本的强悍投机性,令中国对资本项目管制不敢过于放开,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为此受阻。

对于上述审视人民币真实汇率的角度,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2007年曾撰文表示,从理论和实践看,最有说服力的均衡汇率应该是对应着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或动态平衡。

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易纲认为,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调整的最优路径为,从2007年的2622亿美元顺差,分三年,每年减少500亿美元,到2010年时将降至1000亿美元左右。

但2008、2009年的中国贸易顺差未得到易纲所希望的调整。显见,既有汇率制度并未促进贸易良性发展。

升值减压

虽然汇率决定理论各不相同,但所映射出来的人民币名义汇率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似已难有反对意见。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守心态自然泛起。目前中国货币当局已积极采用零碎手段削减升值压力。

一是压制对人民币的需求。央行首先已于2007年取消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结售汇要求,将原有的结售汇制度改为自愿开设外汇账户、自愿拥有外汇、自愿买卖外汇。

但在人民币存在明显升值压力的前提下,公众手中的外汇已经成为烫手的山芋,只有及早结售汇脱手,才能有效避免汇兑损失。自愿结售制未能阻止外汇拥有者抛售外汇。

北京大学一位经济学者透露,央行正在酝酿出台控制结售汇制度,对结售汇行为采取强行限制。

其次,通过放松外汇管制,增加人民币海外供应和对美元的需求,舒缓人民币上升的压力。从去年开始,中央各层面鼓励海外投资把人民币推向国外,如增加个人出国购汇额度,允许私人财产汇出,允许社保资金境外投资等。

再次是,不让人民币汇率升值,但却提前让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海关总署4月10日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近八成,3月份当月逆差72.4亿美元。外贸逆差为6年来首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从宏观整体来看,这些减压手段对升值压力仍杯水车薪。光表示,热钱滚滚,外汇供给仍不断增加,外汇供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要消除升值压力是困难的。

然而,顺差及外汇储备增加的大格局难以短暂扭转。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王建说,当下与我们同时代的资本主义不再是课本中那个“倒牛奶”的资本主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生产不足型的虚拟经济过程中,已进入商品贸易持续逆差格局。美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进口。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产品因是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欧美对此需求弹性很低。即便人民币适度升值,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或者是也难以改变逆差。

此外,通过物价上涨转移汇率压力也已到临界点。

人民币的币值增长在真实产生,它不在名义汇率的升值上显示出来,便在物价上鼓出包来。为维持固定汇率,面对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拼命大量卖出美元,央行只能买进。买进一个美元,央行支出618个基础人民币,乘数效应下,投放1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到了社会上就变成了4万多亿元。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表示,目前,中国资产价格已呈现泡沫,管理已呈刻不容缓之势。这意味着,升值的内生性力量将更多从汇率之口冲出。

升值利弊混战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巨大鸿沟,使得很少有人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后果心里有底。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可以列出一大箩筐: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境外投资能力加强、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减缓通胀压力等。

据中金公司测算,对中国的25个行业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5%,只有5个行业的利润率会有所下降(最高下降1%),而有1g个行业的利润率将有所上升(最高上升2%)。其中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金属加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采矿行业的成本分别降低2%、1.3%和1%。对于外汇敞口较多的行业,如银行和保险业,也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增加估值并进行海外扩张。至于研发投入较高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增强其购买外国技术的能力。

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比国内响亮。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呼吁“人民币升值一次到位将通胀转嫁出去”。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说,人民币升值有望避免房地产泡沫。人民币走强会提高普通中国人的购买力,同时还会提醒企业更多地按照本土市场的要求关注未来的投资和产能,而不是为了出口进行生产。

然而。升值的坏处同样也可以搜罗一筐升值将造成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倒闭或利润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大就业压力、外汇储备缩水。

商务部与出口行业协会最近进行了密集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调研测算。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约占到中国出口总额六成的家电、汽车、手机等机电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出口利润普遍在5%左右,而规模以下企业毛利率就2%左右。日用陶瓷企业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测试结果显示,目前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在3%至5%,有的企业利润低于3%。汇率方面带来的损失是刚性亏损,无法通过与客户协商、改善供应链管理等方法消化。如果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也将减少1%。

机电商会的报告还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还将促使加工贸易占比逐步提高,并通过进口高端电子器件来替代自主品牌建设、技术创新。

在经济学家张五常看来,倘使人民币升值2%,企业就无利可图,那说明,这家企业其实早就应该倒闭,它此前所以还能盈利,并不是美国人给了它利润,而是全国人民通过通货膨胀养活了它。

背后的道理是,比如一件商品在国内的成本是0.8美元(把人民币折算成美元),卖得1美元。结汇以后,国内的人民币总量不是依据财富增长增加了0.2美元,而是1美元,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大大超出了实际财富的增长。这实质上就稀释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由全社会承担。这是一种隐秘的通货膨胀。

不过张五常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他在最新著作《货币战略论》提到,这会是一个灾难性的发展:先进之邦把较为富有或有学识的炎黄子孙拉上去,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会把中国的劳苦大众拉下来,结果贫富两极化无可救药。

利弊的比较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了升值可能增加失业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夸大了”,社科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直言。

2009年底,张明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中国出口的短期收入弹性约为2.34,而短期价格弹性约为-0.65。这意味着决定中国出口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外需变动,而非人民币汇率变动;其次,在中国的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人民币升值在提高了最终出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成本,这意味着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在显著压缩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降价来应对升值。

汇率弹性几何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大势所趋,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宜早不宜晚。”张明的观点直截了当。

但如何升值,如何弹性化,各方争论得口水四溅。

理论上,人民币汇率机制演变有四条路径:一是恢复人民币兑美元在事实上的爬行,盯住汇率机制下的逐渐升值,就像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那样;二是―次性大幅度升值(例如10%~15%以上),使人民币与美元在一个高位上重新挂钩;三是真正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四是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

若汇率实行自由浮动,自然是人民币大幅上涨。但中国缺乏消化人民币大幅升值压力的能力。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仍较高,内需尚未有效扩大,在此状况下一次性大幅升高人民币汇率,将使绝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濒临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更有甚者,在人民币升值言论甚嚣尘上之时,如果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趋势,会促使大量国际热钱借着资本项目监管漏洞,涌入中国资本市场,一旦热钱获利之后大幅流出,将使中国流动性失控。

此外,天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处理还没解决。

若采取第三条路径,人民币真正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这是“联系汇率”的一般模式,意味着人民币的货币发行量就跟外币发行量钩死了。但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不如欧元、美元,比拼只能给中国带来更多通胀。此外,目标货币容易被国际炒家串联操纵,压迫欧元升值以间接压迫人民币升值而图利。

第二种路径为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斌和光等人持有,主张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一次性升值10%,升值后的人民币汇率保持年波动率上下3%的自由浮动区间。此外,兴业银行研究部也大胆预期,2010年人民币会升值5%~10%。

一次性升值的依据是,能更好地减缓或消除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缓通胀预期和现实的通胀水平,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但这已被商务部等部门新近的外贸行业压力测试所不容。

西南证券研究员邵宇告诉记者,货币当局一直奉行“稳定为主、调节为辅”的管理浮动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民币汇率都将是实际目标导向的,在人民币真正走向自由兑换之前,其对美元汇率水平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就在人民币汇率依旧浓雾弥漫之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增添了三名新委员。一些专家和市场机构依据三位新委员的观点,分析中国将在不久后退出盯住汇率政策,转而采取“篮子、区间、爬行”的汇率形成机制。并进而预测,未来三个月内,中国政府很可能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上下波动区间从0.5%扩大至1%。假如一切运转良好,则这一波幅将进一步扩大到3%。

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答复记者时也提出了汇率目标区域制度,即确定汇率的中间点和一个波动范围。在初始阶段,波动范围可设窄一点,最后目标区域是正负3%。

但张五常认为,放开上下限的办法并不对,因为在人民币期货币值远高于现值的今天,人民币只会浮到上限,不会浮到下限。此外,以“一篮子外币”为锚,导致的浮动空间也相当小,没有想象的大。因为“篮子”里的一种外币兑人民币可以大跌,但如果其他外币跟着跌,首跌的外币就会升上来。整个“篮子”的外币一起跌,那么效果是兑人民币完全没有跌。

邵宇预计,在2010年与2011年间,人民币汇率出现的小幅政策性升值,水平不会低于6.45人民币/美元这个由换汇成本划定的基准。

人民币汇率调整取向狭小的幅度,深层原因是央行受制于多重任务。摆在中国央行面前的是,时而要稳住汇率,时而又要稳住物价,时而还要稳住就业。

而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历史表明,任务越多,表现越差劲;任务越单纯,表现越出色。解放货币政策难题

国际社会有一个共识: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顾,只能牺牲其中之一而保证实现另外二者。

在资本自由流动大势所趋下,坚持固定汇率,不仅使中国丧失了灵活运用“汇率”这个战略手段,也使得中国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

基础货币的增长不是依据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安排的,而是被动地由外汇流入量所决定的。

此外,加息本来是为了抑制货币需求的利器。但在固定汇率下,利率变动对宏观需求的影响力在中国发生了逆转。其理由是,人民币利率越高,热钱的投机风险就越小,流入量就越多,相应导致中国央行从外汇占款项下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因此加息的结果反而变成了造成货币供给增多的因素。

易纲近期撰文强调,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中国的问题是要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要在稳定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从长远来看,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的汇率制度将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要让货币政策摆脱被汇率政策“俘虏”的地位,需要央行精兵简政。

“央行就管一件事:本币币值的稳定。”张五常撰文说,所有货币主义者的共识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央银行,会把严格地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胀为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

在近20年间,张五常坚持不懈地提出,管住人民币价格的方法是,货币供应量应立刻以三十至一百种在市场上有清晰、即时成交价格的物品价格指数为锚,其他一切浮动。也只有这样,他国才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了。

薛兆丰的解释,央行的目的就是盯死物价,让国内保持稳定的、接近零的通胀率,好让国内的生产和生活有一个可信赖的价值尺度。这样做的同时,也就得让汇率自由浮动。

第3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这种现象是在近几年西方经济困难和复苏乏力的形势下出现的。几年来,美国的公司丑闻不断、股市暴跌、发动对伊战争等因素使得刚刚走出衰退的美国经济腿脚无力,步履蹒跚。布什政府迫切需要通过美元贬值来推动出口,带动经济迅速复苏。

但是,人民币并非解决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猛,但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总GDP的约3.5%;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虽在扩大,但依然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约5%。正如许多西方经济界人士所指出的,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和复苏乏力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而应归于它们的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西方国家将自身经济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过低,显然是不公平的。逼迫人民币升值表明他们不愿为自身经济存在的问题承担责任,而是将中国当做替罪羊。

强压之下游资涌动。香港H股8月20日飚升至3243点的高位,近4个月来涨幅高达61%。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摩根大通、瑞银华宝等国际投行纷纷指出,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目前国内已有200~500亿美元不等的热钱(Hot Money)涌入。所谓“热钱”,也即我们常说的“游资”,这是纯粹为了追逐短期利益的来无影去无踪的资金。数百亿美元的游资大量涌入,实际上是国际投行们希冀以此影响中国政府的决策,同时加强境内企业、居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果按照国际投行的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08年上升至5∶1,那么未来5年间,即使目前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指数依然停留在现在水平上,QFII资金一进一出的年均汇兑套利就达8%。就是说,假如某家境外机构现在按时下汇率持1亿美元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哪怕分文不赚,5年后,1亿美元就变成1.66亿美元。更不要说,国际资本的逐利性较国内资本更胜一筹,它在国内证券市场不可能错失良机,无功而返。国际游资或投资机构的通常做法是先在理论上印证你市场中存在的缺陷,然后部署投资方案,并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个缺陷的影响最大化,最后在事实兑现时套利。索罗斯这个人们不能忘记的金融人物在攻击英镑时采取的就是类似的做法。业内资深人士说,这场豪赌刚刚开始,在赌人民币是否升值。

第4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人民币6.992元。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人民币正式跨入“6时代”。人民币升值“破7”或跨入“6时代”是否如市场欢呼那样人民币汇率问题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吗?这个新时代对中国经济及社会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它对国际金融市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市场上的答案不少。

比如,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央行从紧货币政策一个方面。因为,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可以降低目前世界上快速上涨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从而弱化这些快速上涨的商品价格向国内市场的传导。同时这也能够减少出口从而降低中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使国内企业改变以往的经营方式与生产方式;也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国际热钱流入,以便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与繁荣等。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好处,还可以罗列许多,但是,这些理由可能更多的是经济理论上的推导,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会相差很远,而且就目前这种人民币升值方式而言,如果持续下去,那么它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严重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

首先,人民币升值“破7”,尽管市场大加评论,但市场心理上意义大于实质上的意义。因为,如果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来决定,那么其价格波动是自然的事情,汇率的波动可以“破7”,也可以重新回到“7”以上,因此,人民币“破7”并不必然进入“6时代”。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是完全市场来决定,那么人民币“破7”并不表示政府默认这种人民币升值方式会持续,因为,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破7”之后,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利,甚至于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那么人民币汇率又会回到原有的水平。

其次,关于人民币升值可以对国内快速上涨的物价水平起到一定的紧缩作用。这种理解仅是一个理论推导,与中国的实际差距比较大。因为,就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原因来说,最为根本的原因不是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传导,而是前几年房价快速上涨最后导致的结果。可以说,快速上涨的房价不回归理性,中国式的通货膨胀要全面回落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通过人民币升值方式来改变。

前几个月政府宏观调整的情况可以看到,政府认为中国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以为只要出现结构性政策就可以让过高的通货膨胀调整过来。比如用行政的方式来压低食品的价格、压低能源的价格等,但是实际上这样做不仅没有让过高的通货膨胀得以缓和,反之,目前市场价格上涨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希望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来降低物价水平是不可能的。

至于人民币升值可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国内热钱不外流,这些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它们是一面双刃剑,既可带来好处,也可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因为,我们知道,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汇率作为一种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从而使得汇率的问题更是复杂。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人民币币值,它对内是贬值的,对外是升值的。人民币的对内贬值,在于2月份的CPI为8.7%,而且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人民币存款负利率为4.767%。同时,今年人民币对外升值,但仅是对美元升值,而对其他货币则是贬值。而在人民币升值的这几年中,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幅度远远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本身,而是相对于美元贬值而言是升值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所面对的利益关系,可能比我们表面所看到的要复杂,同时,要想通过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来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并非易事。

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或应该解决的有两个大问题。一是这种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方式会不会导致更多的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因为,这种人民币小幅升值的方式,一直在强化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而这种人民币升值市场预期正是目前国际热钱涌入中国最根本的原因。从已有数据来看,尽管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顺差增长压力有所减缓,但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并没有减弱。2008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同比多增182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50亿美元,同比少增97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小幅度快速升值导致了大量国际热钱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国。

第5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那么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底对我国宏观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即人民币升值后,对出口、进口、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偿还对外债务、金融稳定等等具体的经济活动将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另外世界各国经济又将从中得到什么具体好处呢?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又将产生什么重要影响呢?或者说能够使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吗?笔者个人认为:

第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人们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话,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所具有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出口的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其在贸易上的影响只具有媒介炒作时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产品因货币升值在他国产生的价格波动,以及对贸易商的利益影响微乎其微,但别有用心者却借此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商人们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从而给中国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响。就其性质而言,类似于一次成功造谣对中国的中伤。或者说,让人民币只要稍稍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而言,就会起到"造谣"性质的伤害。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人们原来在中国1亿英镑能作的事,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需要增加上百万英镑的投资才能办成了。这等于外商进来前什么也没买,就要凭空多支付上百万英镑,投资者肯定要划算一翻得失了。

第三: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资本外流对我国是不利的。

第四: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并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比如人民币没升值前进口120架民航飞机需要60亿美元,那么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只要59亿美元了。

第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际金融资本对人民币的投资,即人民币将成为人们的财富借以保值升值的购买对象,也就是说人民币在国际上将产生"黄金效应"。

第六:人民币升值,利于偿还外债,我们原来需要2000亿美元偿还的对外债务,人民币升值后,可能要少还几亿美元了;

第七、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性货币的进程。人民币如果能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各种交易,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地产,收购公司、企业,支付技术、劳工、货物等款项;用人民币偿还对外债务……。而世界各国持有人民币的人必须最终在我国也能做同样的事,这等于能间接增加我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印制足够的人民币就可以发横财,一旦人们手里的人民币在我国无法获得足够的货真价实的商品、技术、股票、地产、资源等东西时,人民币瞬间就会成为废物。

二、具有便相的举债功能,即我们只要多支付人人都愿意持有的人民币,就能够获得自身所需的经济资源,这就是说,只要给别人人民币,就可以获得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支配使用权。其实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成为通用货币的币种,由于该币种相对于其他币种不存在支付性难题,一般都只能作为外汇市场上炒家们用于攻击非通用性货币的工具,而难以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而增强了金融上的抗风险能力。

但这三条好处是以贸易逆差、资本外流、吸引外资能力受损而维持本国强势货币地位为代价的。

人民币升值后对金融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按市场规则可自由兑换情况下的影响,二是在国家监控下,按官方汇价限币种、限量交易情况下的影响。在目前的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交易量和交易币种,都还是受控进行的,即人民币可以想买多少他国货币就买多少他国货币,或者他国货币想买多少人民币就买多少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人们想卖多少人民币就卖多少人民币,还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说同其他币种的交易数量是受控的。同时与其他币种的交易价格也是官方法定的,而不是随市场供需自由浮动的。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针对人民币的外汇市场炒作,但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目前,由于人民币的交易量和交易币种的受控性,使得人民币的市场价格浮动幅度相当小,也就是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币种的比价变化上下不会太大,这对于外汇市场上像量子基金那样有力量的国际炒家来说,简直无机可乘。

很显然,一旦人民币被迫实现升值,那么我国官方有可能放弃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受控性,从而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制,也就是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任由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最多在危险(即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太离谱)的时候国家入市进行干预。这样一来我国将从此不得不对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动向更加提心吊胆。因为我们既害怕人民币跌得过火,从而导致国内民众为求财富保值而疯狂抢购外币,从而导致人民币出现恐慌性贬值,使得国内民众财富大幅缩水;同时也害怕出现人民币过度坚挺,导致贸易出现大幅度逆差、资本大幅度外流、吸引外资大幅减少等于宏观经济同样有害的情况出现。

如果未来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必须建立在信息化交易的基础上,即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了解到世界范围内关于人民币的任何时间地点对任何币种的交易情况,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关于人民币的交易额变化情况。并能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控。

浮动汇率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不会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那种性质的风险:

一、国家金融财政实力非常雄厚,也就是说国家财政除了军费、行政事业费、教育、科研、抢险救灾、外交、基础设施建设、偿还债务等正常预算开支能保障外,还有余力动用大量财政经费并结合金融资本,在外汇市场急剧动荡时,对心怀不测的炒家们予以沉重打击。

二、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必须很稳健,也就是说,各行各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财政提供与日俱增的税赋,源源不断地为金融业提供巨额资本,为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和日益强劲的消费能力……。

三、国家没有可预见得到的战争、经济危机、大灾大难等需要国家筹备巨额支出经费的事情发生。

四、企业竞争力在国际上呈现上升势头,国家宏观经济中的财政、金融、就业、企业利润、民众收入等均可以确保不受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的冲击。

五、国内所有的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不大,金融资产的呆坏帐总模不大,或者说与资产总额的比例是合理的,完全可以承受的,不会发生大量的银行因一些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破产倒闭的情况。也就是说,广大民众的财富不会因银行意外的破产倒闭而血本无归,不会因存放在银行而受到意外的损失。

六、国内产业结构很合理,没有过分依赖某一种支柱产业的现象,或者说家电,能源、通讯、汽车、农产品、日用品、纺织服装、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等等各个产业发展都比较均衡,如果国内某一行业万一陷入困境,其他行业还能够保障国内就业、投资、税源、经济实力稳定增长等等。这样的国家经济是能抗风险的。

七、国家财政赤字要在安全系数以内。

八、国外在本国的短线投机资本所占引进外资的比例较低,既使一举恐慌性出逃,本国经济也不至于地动山摇。

宏观经济具备这条件的国家,一般说来,外汇动荡的危险性不会表现为本国货币过分贬值,从而使得民众的财富实质性缩水。而只可能在国家减少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表现为本国货币过分升值,从而导致资本外流、吸引外资能力暂时受损,出口下降、进口增长等。

第6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最近,中美之间新闻不断,贸易摩擦也逐渐升级。美国总统奥巴马、金融大鳄索罗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纷纷发表言论,指责人民币汇率过低。

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又骤然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内专家对人民币升值众说不一,商务部、工信部也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了汇率升值压力测试,以舆论造势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中国应该取哪些措施来回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新财经》邀请了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民币升值

解决不了美国问题

《新财经》:最近,中美关系似乎有些紧张,其中,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成为中美关系紧张的导火索。请问,美国这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谭雅玲:人民币升值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中国经济规模增大有关系。美国主要是出于心理上的挑战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从道理上讲,美国非常清楚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是一种伤害。美国现在面临着经济复苏问题,同时也在经济结构调整当中,如果奥巴马从出口的角度考虑,肯定要维护自己的竞争力。近些年,中国和亚洲很多国家的出口都在明显往上走,奥巴马也想在今后几年扩大美国的出口,他很懂得这个市场的规则和市场核心因素,货币升值对出口的伤害很大。2009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减少了3000多亿美元,奥巴马知道美元贬值对美国竞争力的维护和扩大出口的意义。

张斌:奥巴马主要是希望美国多出口,保护美国的就业。美国多出口就意味着中国要多进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美国出口的需求。

左小蕾: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是没有道理的,无论是国内的专家还是国外的专家都可以驳斥美国。现在美国经济不好,失业率又很高,而中国的顺差比较大,美国就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实,中国的顺差与人民币升值根本没有关系,如果是欧元或日元升值的话,对美国的经济形势会有所改善,因为这些货币都是重叠的,它们之间的比较优势是一致的。

美元贬值了,人民币就会相对升值,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就会下降,就会减少出口,而美国就会增加出口。但是。中国和美国的比较优势是不一样的,两个国家的产品实际上是一个互补的形态,不会重叠。上一次人民币升值了20%,中国的顺差不减反增。而美国人却认为,中国的顺差抢了美国人的就业。其实,即使中国出口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也不可能增加,只会增加墨西哥、南美等国家的利差而已。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美国问题的办法。

美国为什么非要人民币升值呢?我觉得,人民币升值了以后就会转移中国的注意力,美国就会开始打贸易战,美国的贸易战打了,它就在政治上战胜了中国。现在看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了政治问题,我们最反对经济问题政治化,既然现在已经这样了,只能靠博弈解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新财经》:您认为美国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要求人民升值呢?

谭雅玲:我觉得美国还是会用舆论,利用国会的作用和影响力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现在舆论都在说,美国可能会以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名义来强迫人民币升值。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利用这种手段强迫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也不是特别有利。所以,美国的策略应该是先保自己,然后再去伤别人。而汇率操纵国的策略可能是双刃剑,可能会伤到自己也伤到别人。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应该会谨慎运用。他们现在势的声音很大,在造势的过程中把周边和欧洲的情绪全都带动起来了。

《新财经》:奥巴马要求人民币升值,真的能解决美国的出口与就业问题吗?

谭雅玲:中国和美国还没有站在一条平行线上,在国际权威机构的界定中,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国出口的角度看,中国属于低附加值加工性产业和产品的出口。而美国是高端垄断、技术性很强、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出口。所以,美国市场低级的消费品是中国制造充斥的,而中国市场上的高端、比较先进的技术产品是被美国产品垄断的。如果一概而论地谈出口,两个国家的结构起步和资质是有差别的,这与国际分工有关系。

左小蕾: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问题,中国也在调整,现在我们也在搞经济结构调整,拉动内需,目的就是要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出口变成国内的需求。中国的顺差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却没有太多好处,因为其他国家未必一时半会能代替中国低价格的一般消费品的供给,如果中国的出口被削弱的话,美国的商品价格还得涨上去,美国会有通胀压力和价格上浮的压力。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道理,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人民币升值

与日元升值不可比

《新财经》:土世纪80年代,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结果造成了日本资产价格泡沫,日本陷入令人痛心的“失去的十年”。这次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两者有没有可比性?

谭雅玲: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因为日元在当时已经是自由货币,已经在“一篮子”货币当中7。所以,美国人在施加压力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篮子”货币的操控和货币组合来调整,日本的屈服可能与当时的货币状况有关系。

人民币目前不是“一篮子”货币,美国只能用舆论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调整,但这种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美国毕竟没有筹码,美国可以用手段、可以运用的空间应该不是很大,美国只能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从国际的角度看,日元升值也是一个教训,美国如果再次使用这种手法,中国和世界的警惕性就会提高。日元升值是一个参照物,是一个败笔。美国人要重用原来的伎俩,舆论压力会很大。

张斌:我觉得当初的曰元升值和今天的人民币升值不可比。很多人对于日本经济的解读是错误的,当年并不是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经济的泡沫危机,而是日元拒绝升值造成的日本泡沫危机,这也是日本学界的一个共识。

当年,日元不愿意升值,所以日本政府采取了比较低的利率政策,带来了资产价格的泡沫,导致了对日本的负面冲击。日本的政策初衷之一,就是要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汇率水平,但后来却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新财经》:中国政府会不会采取与日本类似的措施而重蹈日本的覆辙?

张斌:我觉得不会,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才会取宽松的货

币政策。中国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比较稳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保证。当初日本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太宽松了,为了保持低利率,减少升值压力。

不过,这次中国政府的压力也会很大,而且最终可能经不住美国的压力。美国有可能挑起大规模的贸易战,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的损失会更大。

《新财经》: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会不会招致国际热钱的流入?

左小蕾:如果投资机构是出于套利的考虑来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话,这样的利益取向确实很明显,但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在预期人民币升值,而是在推动人民币升值,投资机构也许会借中美双方的博弈来套利。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预期是没有需求,也没有供给的,既然这样,人民币凭什么会按照预期的方向走?

无论从出口的角度、稳定经济的角度还是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如果汇率起起落落,造成资本流人的话,中国的经济环境会越来越复杂,对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这个世界上,汇率是看得见的东西。欧美之间经济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相对很多,2008年9月,是美国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反而升值了,因为当时欧洲的危机比美国更严重,所以大家为了避险,都去买了美国国债,美元升值了。到2009年3月,美元又贬值了,欧元开始涨,2009年9月,欧洲危机又严重了,出现了债券危机,欧元贬值,美元又升值。欧元与美元之间的变动是非常频繁的,如果人民币再被搅和进去,人民币汇率会更不稳定。

中国的应对措施必须积极

《新财经》:近期,商务部和工信部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汇率升值的压力测试,这是不是也在回应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次测试的结果会怎样?

谭雅玲:商务部的态度应该很明朗,商务部主管贸易,贸易压力在2009年已经体现出来了,只不过在年底的时候开始有恢复增长。如果国际舆论把人民币升值压力提得很高的话,商务部是不会赞成的。而且,这次工信部也参与进来,实际上就是要找出市场的证据,证明人民币不能升值,

美国能用企业来说话,中国也需要用企业来说话,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来说负面压力应该更大。比如,商务部之前已经做了课题,对浙江的大型出口企业进行调查,2008年企业的出口损失是33%,其中18%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因素造成的。再加上中国产品都是低附加值的,平均利润只有3%~5%,如果人民币再升值的话,企业就没有利润空间了。所以,这种调查给了市场更强的论据和依据。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用这种调查在舆论上造势来回应美国,用调查得出的数据最终形成舆论,说明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有限,应该保持现在的政策相对稳定或微调。

张斌:这些措施都是必要的,压力测试后我判断,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也会有一些企业破产,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压力不会太大。只要进行结构调整就很难避免员工失业和企业破产,但在我看来,这是有好处的,企业破产也是好事,不是坏事,虽然减少了规模但提高了质量,给企业更多的压力。企业也许会觉得很难受,但在宏观层面上是有利的。

不过,政府要有一些补偿性的措施跟上,如果对就业有较大的影响,应该有一些补偿措施。但不能因为有了这些压力,就取消汇率的调整。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还是被低估了,中国这么多贸易顺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国内的经济结构是扭曲的,制造业规模太大,服务业规模太小,

左小蕾:汇率问题不只是商务部要说,其他渠道也要发出同样的声音。发出人民币不升值的信号本身就是在稳定汇率,所谓预期人民币升值都会被打回去。商务部希望汇率稳定,因为这是它分内的事情。去年美国财长来中国时说,强势美元对美国有利,但是,美国在真正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它是不是以强势美元为政策核心就不一定了,美国肯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印了那么多钞票,明明就是在落实美元政策。然后,到了一定时候美国又在调整利差,结果欧元、日元、人民币都升值了,这根本就不是美国财长所说的强势美元政策。所以,美国怎么做一定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新财经》:除了做压力测试的调查外,中国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谭雅玲:我们也应该造势,应该用舆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汇率操纵问题上,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汇率本身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贸易交往的结果。对外而言,在汇率问题上,每个国家都是首先保自己。美国人保自己是对的,中国人保自己也没错,这没什么疑问,只不过汇率操纵的手段和方法有高端的、有低级的。

美国是高端成熟、充分的市场,有技术,更有战略。相对于中国市场的不充分,理念和制度的不健全,技术又不是很高端,所以,中国的难度很大,有时候难免用行政手段来应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阐述清楚,让人们知道人民币升值的来龙去脉。美国之所以要强迫人民币升值,与我们自身的欠缺也有关系,我们的汇率改革改了四年多,改的只是一个价格,没有把改革的焦点放在制度上。另外,我们一直在更多地评论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没有进一步论证人民币升值给我们带来的不利,这些都给了其他国家很多由头来炒作人民币升值。

张斌: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压力很大,如果中国不能在汇率上采取积极行动的话,美国可能会动用贸易战;这样,我们的损失可能就更大。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屈从于美国的压力。

我们也提过一个方案,就是让人民币一次升值10%,放弃3%的波动。但实施起来会有阻力,会对出口带来一些影响,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左小蕾:我不赞成人民币在这个时候升值,要升值也是在将来,在与美元脱钩的时候。我觉得,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真正与美元脱钩。美国人很有意思,他希望人民币升值,又不希望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人民币升值等于在帮助美国巩固它的地位,因为所有的货币都要跟着美元波动,这种带有威胁性的手段我不太欣赏,没有智慧。

中国也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应该尽陕采取断然措施与美元脱钩,之前中国也提出过建立超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是以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为“一篮子”货币的,权重相对平衡,如果人民币与之挂钩的话,就不容易纵,想套利人民币,必须把四种货币的权重都把握得非常准确,否则很难套利。中国应该做一下利弊分析,做一些评估,早日与美元脱钩,否则就容易被威胁,被要挟,处于被动的局面,也伤害两国的感情。

《新财经》:看来,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这次中美交锋的焦点,能预测一下这次吏锋的结果会怎样?

第7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关键词:出口 失业 外汇储备 热钱 货币危机

毋庸置疑,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人民币升值似乎已成必然,势不可挡。政府和市场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在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中,市场的各方参与者一定要看清人民币升值的危害,及早做出适当安排,趋利避害,从而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一、 出口、就业与长期增长

人民币升值,必然会降低我国出口企业和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致使出口量锐减。又逢多事之秋,中国东部沿海众多的的出口导向型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在生死边缘徘徊。出口型中小企业吸收了大量就业,出口量的减少必将引发失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据业内人士分析,首当其冲的是服装纺织业。该行业主要依靠雇佣廉价劳动力压缩生产成本,在价格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抢占市场,赢得利润。即便如此,服装纺织业以近乎完全竞争状态,人民币汇率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给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带来巨大冲击。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接近百分之五,约半数的服装纺织企业将面临破产威胁。

1985年,美、法、德、英四国迫使日本签订的“广场协议”被公认为引发日本在此后十年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罪魁祸首。该协议使日元一次性升值30%,且此后,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一路飙升至87:1,大大限制了日本产品的出口,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见,本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极易引发本国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尤其是在如中国和日本这类储蓄率奇高、内需不振、外贸依存度畸高的国家。

二、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威胁。据一些专家学者的估计,由于人民币汇率走高造成的损失相当于中国每天报销一艘航空母舰。

人民币升值虽然不会“直接”让现有的外汇储备缩水,却会将之前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和强制实施结售汇制度积累的损失“间接”地暴露出来。表面上,人民银行自己承担了本币升值的汇兑损失,但最终将由全社会买单。

三、热钱与投机

人民币升值导致大量热钱经由不同渠道流入中国,大规模的不稳定投机使得中国先天不足的金融市场愈发风雨飘摇。另外,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的骤然增加,必将造成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扩大。

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已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热钱的巨额流入致使资金流向出现严重偏差,资金结构矛盾凸显;资金过分充裕引发经济泡沫,一旦外资撤出,必然导致本币大幅贬值,经济急转直下,最终引发金融危机。青涩稚嫩的中国金融市场,即便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做为依托,是否有能力和国际投机巨头一较高下?

四、国外直接投资

本币升值必然削减国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外商的投资成本,进而迫使其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国外直接投资为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招商引资仍是各省市的第一要务,由成本因素引致的中国投资吸引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

五、国际关系

人民币升值将加重中国的债务国(例如,蒙古)的负担,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同时,对实行联汇制度的香港来说也是不利因素;另外,升值将导致东南亚不稳定因素,也会把人民币的外部角色弱化,削减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最终减缓整个亚洲的经济增长。最后,升值对中国给世贸组织的承诺也会有不利影响。

六、成本因素

⑴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明显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

⑵恶化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问题

⑶导致政治上的不利因素。比如说国家的货币政策就会缺乏一个稳定性。

⑷造成税收方面很大的负担(出口退税比例的增加)。

⑸引发区域新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政府和私人企业发展不平衡。

⑹导致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成本上升,旅游创汇减少,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

七、货币危机

人民币升值过度而汇率制度没有改变,导致资金外逃,将很快发生一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同的事件。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预期深入人心,跨国资金避开资本项目管制缓慢流入;投机资金的过度流入扭曲了供求关系,必将导致升值过度;人民币过度升值致使资金外逃和外汇储备迅速减少;最终的结果是人民币过度贬值,升值预期复苏,投机资金再次流入。 人民币之所以会升值过度,其根本原因是均衡汇率难以确定,除非有一个自由浮动的外汇市场。

最终,人民银行外汇储备的账面损失将变成实实在在的损失:高价买外汇,低价抛外汇,主动出击的境外投机资金的收益就是被动应对的人民银行的损失。长此以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不再,严重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的弊端涉及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动的升值,被动的预防,终难长久。虽然面临来自国际各方的诸多压力,但是,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言:中国政府应当致力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只有稳定强势的人民币,才能给与国人充分的喘息空间,才能应对云诡波谲的国际风云,赢得世界人民的信任,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兴丽.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42) .

第8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进入2006年,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不断增强,对于以经营货币为对象的商业银行来说,人民币升值影响深远,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影响

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是美元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银行挣的美元头寸越大,其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紧张和需求旺盛的状况,中长期内存在一定的外汇流动性风险隐患。一方面,商业银行外汇存款近年来增幅趋缓,尤其是外汇储蓄存款逐步下降。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为1652.86亿美元,汇率调整之后我国外汇存款余额不断下降,到2006年3月末时降为1589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借入外汇贷款并结汇成人民币使用以降低融资成本,外汇贷款需求旺盛,贷款余额快速上升。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商业银行银行外汇存贷比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了央行制定的外汇存贷比不得超过85%的警戒线。而且,从贷款期限来看,中长期外汇贷款占全部外汇贷款的比重由2005年6月末的41.50%上升到2006年3月末的46.42%,短期贷款则由33.07%下降到29.96%。这样就形成了银行外汇资产向贷款集中,而贷款期限则又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导致金融机构外汇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在外汇领域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挑战。

人民币不断小幅的升值使公众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加强,外汇储蓄存款可能会进一步的下滑,商业银行为抑制外汇储蓄存款下滑的趋势,纷纷推出与利率或其他基础资产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但是从中、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来看,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购买者大多没有提前终止权;二是产品设计主要与外币的利率和汇率、金价、油价等挂钩,缺少与人民币汇率挂钩的产品。即使外汇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到5%,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那么其实际收益率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亏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外汇理财产品将成为商业银行稳定其外汇储蓄存款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

国际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分析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是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于涉及进出口的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高了出口价格,降低了出口的竞争力,减小了进口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等等。人民币升值会起到鼓励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还比较小,我国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仍然很高,人民币的小幅温和升值对于抑制出口作用甚微。具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逐渐开始发挥,主要表现为2005年8月之后,进口增长从之前的10%左右的速度一跃到20%以上,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迅速收窄,甚至在2005年最后两个月进口增速还超过了出口,今年2月份进口增速也是高于出口,之后3月和4月出口依然增幅超过进口,今年1~4月份出口达27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进口2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进出口顺差33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4%。另外,作为一系列改革措施中的一环,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同时,可能还会有其他政策相伴,这使得汇率变动本身的影响表现得更加不明显。虽然对于相关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于它们影响会很大,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的进出口国际结算业务来说至少在目前没有什么影响。长远来说,只要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不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有区别的只是出口结算业务和进口结算业务的业务量会有相应的变化,出口结算业务可能会减少而进口结算业务可能会增加。

三、人民币升值对外汇资金业务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业务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由于人民币小幅升值引起更强的升值预期,可能会有更多的外汇资金选择结汇,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和其他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但是我们看到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会显著提高,它们将会主动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例如,外贸企业会更积极地采用远期结售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还会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创新。从“创新需求”角度分析,随着频繁的汇率波动会产生更多的投资和保值需求。从“创新供给”角度分析,作为人民币升值的配套措施,2005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8个外币货币对之间的交易业务。8月又进一步扩大了可以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范围和资金范围,并推出了银企之间的掉期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远期、掉期业务,使商业银行能够向各种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的增加将使外汇市场的交易更加活跃,给商业银行发展新型外汇资金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

四、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

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这使得国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景气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相应影响到商业银行在这些行业信贷资产的质量。人民币升值主要对三类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电子、家电、医药、造船等行业;二是进口替代型的行业,主要是石化下游产品;三是产品国际定价的原材料行业,包括氧化铝、矿石有色金属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销售行业。若人民币中长期进一步升值,则受不利影响的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响程度也将更加显著。对于受到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行业来说,可能会面临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这增大了银行在相关行业贷款的风险,势必会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其相关的授信业务。

因人民币升值而受益的行业主要是高外债以及原料进口型的行业,主要包括造纸、航空、炼油、汽车、钢铁等。人民币小幅升值后其收入基本不受负面影响,而其外汇支出折算为人民币的数额会有所减少。当然,若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行业的受益也会减少,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上看,因人民币升值而明显受益的行业相对较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上述行业信贷投放的占比较高,约为30%-45%,所以说,汇率制度的改革会对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造成影响。

五、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

人民币小幅调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币资产贬值导致资本减少;二是汇率风险加大,使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加,从而扩大风险资产总额。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所有者权益在总所有者权益中的权重高于外汇风险资产在总风险资产中的权重,人民币升值将使商业银行的资本折合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大于其风险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根据2005年6月末的数据,粗略计算人民币升值2.1%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约下降0.1个百分点。具体到各家商业银行,在人民币风险资产和外币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要看其外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和外汇权益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前一比重越高,后一比重越低,人民币升值导致该行以人民币计算的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幅度越小。

(二)人民币升值对于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也产生了影响,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对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类项目要按照期末汇率进行折算

人民币小幅升值使商业银行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绝对额下降,同时由于对权益类项目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这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由于会计处理不同,报表上反映出来的升值对净利润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发展将汇兑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通过“资本公积-外币折算差额”科目抵减股东权益,不影响当期损益,所以升值对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影响不会直接反映在报表上。

六、商业银行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产生广泛、长期和深远的影响。从短期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弊略大于利,总体影响程度有限。从长远来看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多变的环境,同时也将出现更多的新需求、新市场和新工具。基于对当前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判断,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为商业银行面对挑战提供一些参考。

逐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美元负债,减少美元资产,另外,由于港元采取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所以应该相应地减少港元资产增加港元负债。同时针对外汇存款下滑的不利局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双币卡和国际卡产品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外汇理财产品稳定外汇储蓄,同时针对高端企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外汇管理服务稳定企业外汇存款。积极主动地管理外汇贷款,并通过互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有效管理风险。

在确保流动性、有效控制汇兑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针对受汇率制度变更影响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大力推广远期结售汇业务,适当发展福费廷以及保理等等,针对国际结算的特点,大力发展贸易项下融资业务。同时,还要保持合理的外汇资产负债结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

大力提升外汇资金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交易盈利能力。商业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创新速度应该加快,重点发展期限短、收益高和灵活性强的产品。同时引进人才,提升交易能力和盈利水平,并将外币资金交易的风险管理纳入到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去。

尽快完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在认真评估本行外汇风险管理管理状况,积极完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并引进和培养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的内部审计。同时,利用远期、掉期等外汇市场新工具有效管理风险。

第9篇:人民币升值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金融

一、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尽管如此,在人民币问题上,美国一部分人总是给中国戴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人民币面临着短期内被升值的巨大压力,围绕人民币升值的博弈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美国坚持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美国公开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出发点是:在中美贸易中,中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从而获得贸易优势,中国必须对美国由此形成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增加的失业率负责任。这种无端的指责是毫无理论根基的,因为美国无论是在和日本、德国还是欧盟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几十年来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而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机制都是完全浮动的,但对改善美元本位制下双边贸易的失衡没有任何作用。同时,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出口产品的替代性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能改变美国失业率上升的现状。美国一再公开声称让人民币升值,无非是想对中国形成舆论压力,但从各国的反应来看,这一招似乎并没有凑效。美国实施这一举动实属别有用心。

(一)保持美国在金融汇率市场甚至其它各个方面的强势地位

一方面,迫使人民币升值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动不动就干涉别的国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参与全球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逐步实现了质的飞跃,GDP成倍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8.9%的增长速度,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保证和加强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金融危机过后,虽然美元仍是国际强势货币,但他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已经大打折扣。2009年年初,在中国内地部分地区与香港、澳门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已经开始试行人民币结算,这一现象标志着人民币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长期发展下去,终将威胁到美元在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二)寻求经济复苏的替罪羊

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上的GDP下滑,失业率增加,而且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民众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信心,很多民众对政府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并对经济的衰退感到不安,于是大部分人开始节俭开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对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会延缓经济复苏的速度,拉长经济复苏的时间。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即将退休的人员,一方面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养老基金投放于股票市场,但随着股市和房市的低迷,他们的资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这些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对政府能力的不信任。于是美国政府积极利用中国控制汇率的假说,诱使民众转移注意力,将责任推给了中国。

(三)破除中国的固定汇率,聚敛国际财富

美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升值,从而实现自由浮动,那么美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和世界货币,就可以通过贬值,减少自身债务,从而聚敛别的国家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即:让世界其他国家来吸收美国经济的泡沫。而在固定汇率下,由于人民币的牵制,美国就不能为所欲为的执行这一动机。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美来说是“双输”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与中国的较量并不是零和博弈。美国一味要求人民币升值最终只能使双方都遭受损失。对美国而言,一方面,对于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民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人民币升值,势必影响美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的减少。另一方面,低价位的中国商品降低了消费者在日常费用上的支出,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收入用于高档消费品的消费,这对拉动美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升值势必延缓美国经济的复苏,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从而对全球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人民币突然大幅升值,会引起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投资成本的急剧增加,从而侵蚀这些公司的利益。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以美元表示的中国商品的价格的上升,从而削弱中国商品的出口优势,对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非常不利于出口行业的稳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也将是致命的打击,还会进一步影响就业率,经济稳定等宏观层面的诸多问题。同时,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未来进一步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大量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引起资本金融账户顺差的扩大,伴随着这一趋势,甚至有可能形成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上升-再升值-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上升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升值压力得不到缓解,还会因为资本流入过多带来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的局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