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人民币国际化精选(九篇)

人民币国际化

第1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英镑和美元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货币的兴衰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变迁。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货币在全世界享有不可撼动的话语权。

英镑

在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近百年之久。

在通往英镑国际化的路上,金本位制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坐标。虽然金本位制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更加便利,所以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金本位。

事实上,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就英镑历史而言,全球经济的平衡枢纽在英国,其平衡机制表现在贸易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的对应。英国通过贸易顺差造成世界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吸收黄金,再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资本输出)将黄金或黄金的代表物(英镑)贷放到附属国。经济依赖形成之后,货币依赖随之形成,通过对外输出资本,形成这些附属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其购买英国的商品。对现在的中国而言,产品走向世界,但依赖的是低成本,并未形成世界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英国当时用高技术生产方式代替低技术生产方式,形成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替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对现行的中国尤为重要。

美元

美元的国际化过程也是这样,刚刚登上全球经济领导宝座的美国,基本上秉承了其昔日宗主国的行为模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最初十余年),美国不仅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货币中心国地位,而且也保持了当年英国的“贸易―资本”的回流机制。一方面,通过贸易顺差,向全球输出商品,并且不断地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另一方面,通过“援助”、对外投资和贷款,逐渐将美元撒向全球。二战后,欧洲没有实物与美国交换,美元无法流出,因此出台了著名的租借法案――“马歇尔计划”,利用金融租赁的方式把实物租借给欧洲,使新增的美元投放到欧洲。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借助特殊的历史时期,凭借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的。

目前,美元走出本土的主要途径是美国和欧洲产生长期、持续的贸易赤字。美元通过赤字流出,造成美元贬值,使得汇率不能维持,对黄金的价格不能维持。但这一经验很难应用于人民币国际化,因为目前这些国家通过赤字把本国货币疏散到国际市场当中,是以其已经是国际货币为前提的。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首先解决新兴货币走出国门被接受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中国经济必须保持长期强劲增长,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的经济地位。然而,全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可能还不成熟,制订合理可行的人民币走出去的路线图,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任务。在人民币尚未被大多数国家接受作为交易中介、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之前,以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为载体走出去,只会进一步巩固现有国际储备货币之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第一,在全球经济联系上,中国必须形成对他国的长期持续贸易顺差,由此形成他国对中国在经济上的依赖。中国虽然总体上长期存在贸易顺差,其收支结构却存在严重偏颇。一方面,我们对少数发达国家(地区)保持了巨额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我们却对多数国家保持着不小的贸易逆差。这是“中国制造”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提升贸易竞争力,从而基本形成并保持对多数国家(地区)贸易顺差的格局。

第二,便利和低成本的交易机制,支付清算体系的国际化。

第三,通过以人民币为载体的对外借贷、资本输出和援助,将人民币推向世界。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达的人民币市场,吸引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可以先放开人民币存款,然后再逐步放开人民币贷款业务、货币市场、固定收益产品市场,逐步提高人民币流通性;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股票市场。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我们应在国内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

实际上,这些条件是要求在努力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前提下,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集中在结算货币功能的扩展,并已顺利实现了地域扩张“三步走”战略,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周边化,到亚洲国家的区域化,再到全球范围的国际化。同时,货币互换以及储备货币功能也有很大进展。

2000年5月6日,《清迈协议》的签署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的形成是人民币周边化的破冰之旅。

2001年12月,中国与泰国签订20亿美元的单边货币互换协议。随后,相继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至2003年底东亚“10+3”货币互换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共签署16个双边互换协议,累计440亿美元。2008年5月“10+3”多边储备货币基金已达800亿美元,2009年规模达1200亿美元。

2003年央行为香港、澳门地区银行开办的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09年4月8日,央行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其《实施细则》,并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来进展顺利,仅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的结算额就超过500亿人民币,这既促进了出口,也方便于扩大进口,对稳定国际贸易、应对危机作出了国际贡献。在这个基础上,2010年6月22日,跨境贸易人民币计算试点扩大到20个省,计算范围扩大到全球,参加试点的企业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也得到发展。2004年底央行出资2.22亿美元储备资产,认购亚洲债券基金二期,启动国外央行间接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2005年印度储备银行将人民币纳入汇率指数的一篮子货币当中。2009年8月,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署了第一份债券购买协议,使得央行能以人民币来购买总额约合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的IMF债券。2009年9月28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中国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同一天,中国银行设在瑞士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24只基金中将提供人民币计价,这是全球首例以人民币计价的瑞士基金。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冲击不大,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资本项目管制还没完全开放。因此,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弊端可能大于收益。但是,按照目前的增长格局,几年后利弊可能易位。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提高政治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会对中国经济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信赖,因此中国在该区域内的影响力会随之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促进中国的境外投资,推动国际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巩固其世界地位。美国之所以能够垄断或影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是分不开的,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制度的安排、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中提供更多的话语权。

第2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由上可见,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国际交易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信任,而人民币在泰国、越南、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的全境或局部通用,更是为其成为国际通币奠定了基础。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的道路依然漫长,许多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一)人民币贬值预期汇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如保持本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维护本国经济内外部平衡等)。当全球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之时,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从1月份的1∶6.0665下降到了10月份的1∶6.1168,这是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首次大幅贬值,也预示着人民币单边升值走势结束。纵观整体,人民币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催生经济状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从而导致国内真实储蓄率边际递减。第二,涌入中国热钱过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强度增大。国外热钱涌入中国主要是对人民币抱持升值预期。一旦贬值苗头出现,热钱会迅速撤离,从而影响整个国内经济走势。虽然本次人民币汇率短期回落,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利好走势中的发展隐患。例如,2013年外资银行在华债权共计1万亿美元,该数据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折射出两个信号:其一,目前涌入我国的热钱更多是国内经济实体的隐性外债;其二,我国信贷增长和经济稳定增长过分依赖热钱。由此可见,如果人民币贬值不可控,资金外流现象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国内的公司债和地方债也会迎来兑付高峰,信用违约问题将会把我国经济推向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货币政策调节无法得到预期效果人民币

在国际市场的大量流通会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收紧市场,减少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动。但是这样也会直接导致为了追求更高回报,全球人民币流入中国,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预期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央行在管理和监控海外人民币流通过程中问题很多,如贩毒、走私等利用人民币工具的非法活动等,不仅会阻挠我国相关部门对洗钱活动的追查,更会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对策及前景

(一)维护金融安全

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人民币想要变成国际货币,最根本的就是人民币自身的保值性,这就需要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稳定。第一,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全面考虑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银行、证券与保险监管之间的关系,对于实际中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打破的情况,在现行分业监管框架下强化央行的协调职责和主导作用,理顺央行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在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功能性监督的理念,尤其是针对创新性金融业务,必须要强化监督管理能力,甚至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建立金融风险监督委员会,并实现金融业统一化、规范化监管。第二,谨慎推动金融自由化。我国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神话已经打破,要充分重视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国际资金外逃引发严重流动性不足、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尤其在金融开放方面,资本项目开放不宜过快,延缓经济泡沫生成和破灭的速度,减轻经济发展的冲击,以防范人民币出现强烈贬值的预期。第三,控制通货膨胀的幅度。通货膨胀幅度过高会不断侵蚀人们的个人收入、恶化我国的投资环境,并将社会财富更多地转移到垄断集团的手中,破坏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从而使人民币贬值或者产生贬值预期,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引发金融动荡。

(二)实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可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吸引外部融资,这就要实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可控,以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边际利差过低,减少资金外流风险产生。第一,提高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度。推动利汇率市场化改革,让人民币利汇率真正发挥杠杆作用,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第二,均衡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并不高。由此可见,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辐射比较有限,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拓展空白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化、全球化。第三,改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央行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发改委、商务部、证交所、商业银行等)共同维护资金池运行,设定资金池蓄存量限额,建立并完善人民币回流统计监测体系,实现我国央行与国外央行的信息交换机制建设,将回流人民币资金作为变量予以高度关注。

三、结论

第3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关键词] 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自由兑换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述

(一)国际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欧洲货币、复合货币、区域货币。自以金币作为国际货币为始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时期以及区域货币时期,国际货币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着国际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市场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通过以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界定,我们不难把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为世界各国所认可,必须可以作为流通手段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流通。而这种流通必须是一种自由的,无条件的流通,这就要求在任何时候人民币持有者都可以将持有的人民币兑换为他国货币,相应的他国货币持有者又可以在所需之时自由购入人民币做国际支付之用。因而,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

2、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币值的稳定是他国将人民币作为储蓄手段的信心来源,更是各国金融机构购入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金融产品的直接保证。近些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冲击之下,人民币一直保持了其币值的稳定,正因为如此,东南亚各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企业都愿意持有人民币。这无疑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群众基础。

3、完成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当前情况下,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通过贸易使他国公司或政府拥有大量的人民币储备。而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就是完善的金融体系,通过央行之间互换货币,给他国公司提供贸易贷款,对本国出口企业进行贸易补偿等等金融措施都需要成熟的金融系统来支撑。

当然,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保证,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善经济、金融市场,把中国打造成亚洲甚至全球经济强国才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关键。

(三)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000 年 5 月,东盟 10 国和中、日、韩财长会议上通过《清迈倡议》,中国分别与菲、马、泰、日、韩等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成为主要结算币种。04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为个人合法财产对外转移提供了正常途径。这也是人民币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的开端。同年 12 月,央行表态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作出相关调整,以适应当前区域货币市场的变化。05年7月,我国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开始升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当时的8.11:1下降到2008年7月份的6.83:1附近。此被称为人民币第一次汇改。08年12月北京同意符合资格的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香港将有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跳板。随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于2009年7月在上海、广东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45.52亿元。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已经是人民币的第二次汇改。截至2010年6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首次跌破6.8。

种种迹象显示,人民币国际化已提上日程。无论是出于意愿还是被动接受,人民币已不可避免地卷入国际市场。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探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趋势已经很明朗了,并且不可否认的,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诸如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等一系列好处。然而,当我们憧憬美好未来之时,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近年来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然而作为价值尺度,人民币计价范围主要在边贸;作为支付手段,人民币仅仅是辐射到了周边经济体;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人民币刚开始出现制度性变迁;作为国际经济政策工具,人民币才逐渐受到各经济体重视。也就是说人民币还称不上一个国际货币。同时,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够,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增长量不足;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完善,又给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改革埋下了潜在风险;并且在当前情况下,中国政府不可能在近期会让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因为过快地放开对人民币的兑换限制可能会让进入中国的资金突然出现变动,引起混乱,并可能导致资金的快速流动,影响经济的稳定;从政治角度来看,日本、韩国和东盟一些成员因提防中国主导亚洲的地缘政治也会反对人民币成为亚洲主导货币,从政治层面上向本国乃至中国企业施压,这可能也会让人民币难以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太大影响。正是因为此类种种原因,我们可以把现阶段界定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将持续这一进程。后经济危机时代,因为担心美国单方面利用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通过增印钞票向他国转嫁危机,世界各国对相对平衡的全球经济结构愈加渴望,而这种需求将会加速这一进程。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全球经济趋于平衡的必然,然而这一过程牵涉了包括经济,金融甚至政治在内的诸多因素又决定了这一进程将是缓慢而且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将成为必然的选择。即从实际国情出发,尽量排除外界压力,稳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规范市场经济并利用高度开放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跳板,解决人民币回流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周晓娇.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发展分析.中国商贸,2009

[2]刘红艳.货币国际化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研究.经济学,2007

[3]竺.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外交学院,2008

[4]毕颖娟.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途径选择.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8

[5]禹刚,唐昆.人民币争夺区域货币领导权能力进一步提.上海证券报,2006;10

[6]李稻葵,刘霖林.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2008;5

[7]Lu Qianjin.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that Will B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China 2056, 2009;8

第4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 战略利益 跨境循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因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必然使该国经济遭受巨大的伤害,典型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的枯竭的情况下,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贬为52,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和企业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可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缓解汇率压力与加大中国与其主要区域及资源伙伴国之间经济与贸易平衡协同发展。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更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

三、人民币国际化遇到的问题

(一)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利率制是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的共同特征。市场化的利率能充分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的成本,和供求状况,尽管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但还是对存贷款利率的浮动有着严格的管制,而人民币的汇率形成也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

(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足。

一国货币的输出主要是通过贸易逆差和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强有力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对本币的国际化起来直接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无论总量还是国际分工地位都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我国的对外投资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还受到很多政策上的限制。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匹配,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不相适应。

(三)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

国际经验表明,极富深度、广度的在岸债券市场是一国经济潜力的重要体现,而我国的债券市场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储蓄货币经济体,债券存量与gdp之比仅为45.28%,远低于欧美和日本。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将制约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的进

(四)资金跨境循环机制未完全形成。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做大资金池,并形成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保值、使用渠道、建立人民币资金跨境循环路径。另一方面,丰富本币境外投资、融资、储备各项职能。

四、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一)拓展人民币走出去的渠道。

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需要人民币在国外的流通量达到一定规模,而人民币能够在国外实现一定存量的前提是人民币能够顺畅地走出国门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货币走出去的途径只有两条: 一是贸易逆差,二是对外投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进行境外投资。

(二)努力扩大人民币在海外的存量。

扩大人民币走出去的渠道,使人民币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只是实现了人民币作为计价工具、结算工具和流通手段的货币职能,要使人民币成为一定区域内的关键货币,这要求人民币在国外能够留存下来,而不是迅速地通过各种渠道回流到国内。培养人民币的境外需求,即人民币能成为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的国际储备货币,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国

际化。要使海外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接受并愿意持有人民币,就必须解决他们在持有人民币期间的需要,包括人民币价值的提升,流动性高低和它的投资收益问题。

(三)拓宽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

由于人民币现今仍没有畅通的渠道回流到中国,因此人民币的流通很多是通过诸如找换店、地摊银行等非正规的渠道回流,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加大了监管部门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测量难度,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另一方面,也扰乱了国家货币和金融秩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拓展境外人民币回流内陆的通道 。因此,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中国可以采取措施逐步对外开放内陆的金融市场,通过逐步放松资本管制,提高人民币可兑换性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度,使人民币回流的渠道更加宽广和畅通。

(四)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必须有一个具有足够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力量,开放的金融市场、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为流通中的人民币提供了投资手段,提高了持有这些货币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也为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提供了畅通的回流渠道。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也包括运行良好、能抵御金融风险的银行体系,包括卓有成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不断完备的金融法律法规等。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实质上是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一部分,而并非独立存在、能够单独实现的。没有一个高质量的金融体系,要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奢望。

五、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历史的机遇加以一系列的制度措施配合。必须有计划地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逐渐从周边化发展为国际化,从成为周边国家的贸易结算货币开始,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投资货币,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步调应该是沉稳而坚定的,将人民币不断渗透到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货币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角。

参考文献:

第5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满足一个基本前提,即国际经济社会认可这种货币,愿意使用这种货币充当贸易结算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也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换言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有需求。但由于美元、欧元等世界性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不强,使得进口国并不热衷于接受人民币结算,大多数国家也不倾向于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外汇储备中某种货币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该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因而,人民币一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缓慢前行。

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不如预期,而人民币在暨2005年汇率改革五年后,开始悄然加速走向世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8月17日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央行的这一举措解决了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渠道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虽然从目前来看,离岸人民币的规模仍然有限,但不可否认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将逐步扩大。

成功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行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基本上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来货币的跨境流通,银行体系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承担着载体和渠道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业务,减少业务成本,降低外汇风险,可以说,这是我国金融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对国际业务的拓展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行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效应。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尤其是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国际贸易,人民币就有可能成为计价货币,从而提高我国对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定价权。同时,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我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将享有“铸币税”(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铸币税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最直接最大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几乎是无成本的,使我国享受到独立的“经济”,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受美元政策的负面影响,并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一定程度上制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霸权。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利于我国完善经济增长模式。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会带来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和汇率的自由浮动,将减少净出口,降低外汇占款,从而有效控制我国的通胀水平,使我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得以提高,从而实现通过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增加本国居民收入的目标。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对外贸易就可以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而外汇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有效降低外汇风险和结算风险,风险降低后又可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乃至我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对于我国的边境贸易,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双边贸易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往来,加快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金融市场必然会不断推出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换,从而逐步确立我国作为金融大国的地位,进而通过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繁荣,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尤其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劳务人员的流动,技术创新与进步等方面。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造成短期内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增加货币当局宏观调控和检测的难度等。我们应该相信,尽管货币国际化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从长远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远远多于挑战。美元、欧元的国际化进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作为政府监管当局,应该认真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有利影响,同时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尽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为了成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我看来,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主要表现在更大程度的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和技术的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二要完善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加强保障力度。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建立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三要应该清醒认识到,尽管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但人民币还不足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被普遍使用。因此,谨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为重要。

第6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三元悖论;金融市场;宏观调控;渐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72-02

1 人民币改革措施频频推出――剑指国际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现已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并且已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与出口国,这些都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爆发于08年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反思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中国政府自那时起就频频出台货币改革的措施,积极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大的国际金融战略!

2008年7月,国务院设立了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率司,正式拉开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帷幕。

继2008年12月我国推出“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措施以来,最近我国政府更是将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和服务交易的试点推广到更多省份。我国政府也频频与境外国家或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中韩签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1月,我国内地与香港签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同年我国又分别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签订较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在推动贸易投资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出关”,迈出人民币走向世界储备货币的第一步!

近期我国政府又积极推出措施以扩宽国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范围,本年7月,政府宣布允许离岸银行之间从事人民币转账业务,显示出对人民币转移的约束已经放松,之后我国政府又宣布允许离岸银行和各国央行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系列的措施拉开了国际投资者投资于人民币的序幕,也推动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

我国政府今年6、7两个月份共计减持近540亿的美元国债,而于7月初,我国购买了西班牙欧元国债并增持日元国债。尽管这些决定可能出于对冲汇率风险的目的,但客观上却有利于中长期人民币有效汇率机制的形成,而这种促进有效汇率形成机制的外汇布局新举措结合前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将会逐步地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2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障碍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来看,美元未来较长时期内霸主地位仍难以动摇,随着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欧元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而日元国际化近年来有所倒退。所以此时我们更需要理性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以免做出错误的金融战略决策。现在看来,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尚处于萌芽阶段,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还面临很多的障碍!

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是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首要条件,那么中国必须完全开放其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这样人民币账户的开放势必会使我国更易受国际资本的冲击。首先这会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届时金融市场上将会充斥着大量来路不明的国际投机资金,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处理,那么就很有可能重蹈上世纪“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覆辙。一旦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那么一直对我国金融市场垂涎三尺的国际投机资本会大举向我国的金融市场入侵(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飙涨暴跌的局面让显示了国际投资资本的巨大能量),伴随着西方长达数百年的金融史,残酷性决不亚于硝烟战场的金融战场造就了大批高智商、高超资本运作手段的顶级国际投机资本巨头,而我国只有不足20年资本市场发展史,客观而言,我们缺乏与他们周旋的经验与智慧,所以现阶段看来,关好大门,限制国际投机资本的入侵以专心练好“内功”不失为明智之举!再者,人民币账户的开放会削弱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势必会约束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预期目标,也就影响到了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比如,人民币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对我国国内银行平稳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国际金融投机资本借势兑为人民币制造流动性泡沫,在经济形势出现局面恶化时又将人民币兑为其他货币抽身而出,同时也切断了信贷供应,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恢复,银行业再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正如它在危机期间遵照政府宏观调控指令,大举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那样),届时银行业恐怕会成为经济动荡加剧之源而非药方。因此,目前我国不可能同时开放人民币经常与资本账户,这也就成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首要障碍。

从当今现实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天然的矛盾。尽管“贸易立国”的说法并未提上纸面,但对外贸易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人民币的国际化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相冲突,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就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我国需要对汇率做一定的干预,但是本币国际化则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机制。而根据国际贸易“三元悖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目标。货币政策独立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是本币国际化的前提,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求浮动汇率制,对外经济往来中,其他国家出于储备的需要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就导致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的升值将贯穿本币国际化的全程。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与保证出口比较优势存在一定的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消除需要等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还面临“价值依托”的难题及外部约束。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人类社会进入纸币制度时代,货币的发行不需要实物资产做依托,但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内在价值还是要充分考虑,比如:黄金与美元价格负相关,除了黄金之外,石油和美元也有类似关系。国际储备货币要与实物资产挂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持有这种货币的人提供贬值风险的对冲工具。像美元,全世界都愿意接受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元持有者可以用黄金或者石油来对冲手中美元的贬值风险,其实,欧元和日元之所以直到今天仍无法与美元平起平坐,这个原因占了很大比重。从这方面而言,现阶段人民币还无力扮演其作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同时,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参与激烈的货币竞争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崛起,必然伴随其他货币竞争力的相对衰落。所以,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道路之后,必将会面临他国货币的强烈反击,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已经解体,但由该体系确立的美元在全世界的霸权并没有就此终结。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的研究,在银行之外流通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持有的,只有10%-15%的美元在美国境内流通。这不仅使美国有能力承受巨额的经常收支赤字,也使美国得以影响甚至左右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正因为如此,美国是最不情愿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国家,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挑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努力,均会遭到美国的反对和打压。

3 人民币宜以渐进方式逐步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其路漫漫,面临很多问题和障碍,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体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应积极稳妥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初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必将成为一般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和交易媒介,贸易关系的加强,贸易量的扩大必然导致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和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加。随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阶段――人民币成为境外借贷资产。在境外累积的人民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对于人民币的借贷需求必然产生,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最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人民币成为各国的主要储备资产。当人民币成为国际经贸活动和金融活动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人民币不仅会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干预资产,人民币成了储备货币的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中国政府要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要在关键时能够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的金融市场要更加开放,人民币将自动成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名义锚。

参考文献

第7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第一个“3”即人民币国际化的地域“三步走”战略: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具体步骤是: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再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使之成为世界性货币之一。即以我国为圆心,不断扩大人民币信任和使用半径。

首先,人民币周边化应立足于内地与港澳台组成的大中华经济圈。随着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及与台湾的《两岸经贸协议》的相继签订,大陆同港澳台在经济上更加成为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立自由贸易区条件已初步具备。在市场统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金融与货币合作,使人民币能够在四地范围内自由流通、成为港澳台地区货币的锚货币。其次,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要借助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稳步推广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使人民币成为区域金融稳定的锚货币。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南亚经济区、中国与韩国和日本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国与中亚区域的上合组织国家等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当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中国参与上述每一个经济区合作都有其地缘政治、地缘文化、地缘经济的基础。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等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实现了深度的自由兑换,并且有一定的自由流通的规模和数量。因此,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已经有了良好的区域组织合作基础和地缘经济的便利化基础。最后,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国家集团以及国家间单边、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货币与金融合作,逐步将人民币从局部区域扩大到世界范围的贸易、投资、储备等领域,逐步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之一。

第二个“3”即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职能“三步走”战略:贸易结算货币金融交易和大宗商品计价货币世界储备货币。具体步骤:创造和完善贸易结算条件,先使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和亚洲地区的贸易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步伐,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投资币种和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争取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职能;争取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2030年前完成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计价货币职能;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再用10年的时间,依靠市场选择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首先,积极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把互换的额度作为种子基金用于贸易融资,更有效地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其次,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提高结算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再次,在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计价手段上,要鼓励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以人民币作为职能货币;循序渐进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逐步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的比例和规模;有序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国际开发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支持有人民币长期资金需求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试点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最后,在储备货币职能上,要加大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力度,广泛推广以人民币认缴费用、股金和债权资金的方式,争取让人民币成为SDR的篮子货币。上述货币职能“三步走”中的各步骤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交叉进行的,不可作绝对化理解。另外,“逐步”意味着每一步都是一个错综复杂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仅需要精心操作,而且更需要关注和防范这一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第一个“2”即人民币国际化的境内与境外“双轨制”战略。人民币要实行国际化,最难实现的是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兑换,但在短期内如果人民币匆忙实行可自由兑换,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体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如果要等到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和水平达到国际化的要求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很长时间。鉴于此,为抓住机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以采取一种双轨制、有差异的推进步骤。双轨制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提高中国金融体制监管水平和金融体系效率,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和上海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由于境外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是相互区隔的两个市场,可以采取较激进的战略,加大力度推进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二个“2”即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金融中心建设,一个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个是香港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是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在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为了让境外贸易对象国的政府和投资者愿意持有和使用人民币,需要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适合地点为香港和上海,两地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与合作,迅速建立和发展服务全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等,丰富人民币境外投资、融资、储备等各项职能,满足境外居民和机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形成境内、外双轨制的人民币监管服务体系及有序、可控的良性循环机制。未来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广泛使用。

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又有着与内地市场相区隔的、充分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有着与国际接轨的、完备的金融监管和服务法律体系,有着与内地紧密联系的经济与金融关系,对亚洲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相信香港一定会不负众望,迅速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同样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亟待选择突破口。由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受限以及各种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同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样,是一个漫长过程。但如果消极等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纵观世界各主要货币与金融中心关系:像纽约是美元中心、伦敦是英镑中心、东京是日元中心一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只能是以本国货币——人民币为中心,只能是围绕着构建全球性的人民币市场中心展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只能是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突破口。在目前条件下,上海应先建立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如果上海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再着手构建全球性的人民币市场中心,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将可能弱化,甚至可能被边缘化。因此,上海应同时加快在岸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硬、软环境建设,迅速形成与香港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互为补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隔的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这不仅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弥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远离内地腹地和经济中心城市不足之处的需要。从国家层面的总体战略来看,上海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同一个人的左手与右手,缺一不可,应该共同发展,携手并进。

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有两种方案供参考:其一是在现有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离岸金融交易所,使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相分离,具体负责离岸业务的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等管理市场的职能,在离岸金融交易所之上是离岸金融交易监管委员会,其全面负责离岸金融交易所的长期规划发展等关键的战略问题。在离岸金融交易所的发展初期,实行严格的内外市场分离,但随着国内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也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使内外两个市场有所联系。

其二是在资本项目尚未放开、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前,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隔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这一市场不是像伦敦、香港那样的“内外混合型”,也不是像开曼、巴哈马那样单纯的“避税型”,而是像纽约、东京、新加坡那样的“内外分离型”。这一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要严格划分两种账户,即离岸银行业账户和境内账户。离岸银行业账户上的交易限于这些银行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它只能吸收定期存款,所吸收的存款只能用于中国境外(但可考虑规定一个较低的“渗漏”比例)。离岸金融业务一般具有批发性的特点,因此它的存款和贷款交易额应在一定的起点之上。离岸金融交易的货币限于外币,可不受中国外汇管理的约束;离岸金融业务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外币相互之间的汇率和境外金融业务的利率可由离岸金融市场自行决定。可以在目前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基础上适当放松政策限制,包括:允许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之间有条件地相互担保;适当放宽离岸银行业务范围,增加离岸资金运作渠道,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允许试点银行利用全行资源办理离岸银行业务,即允许试点银行的分支机构参与离岸业务的营销、客户管理和贷款催收等辅助工作;进一步增加开展离岸业务的银行数量。

第8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机遇 进程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12-02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一方面,我国在国际贸易与外汇储备等方面过于依赖美元,美国政府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存在贬值的隐患,我国外汇储备因而严重缩水,使我国蒙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下降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会为我国带来哪些利益?我国人民币是否具备国际化条件?这些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货币国际化的现实意义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凭借其国内生产水平提高与国际贸易的繁荣,率领其他国家建立了以黄金作为统一的世界货币的金本位时代。通过巨额贸易顺差,英国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使伦敦成为当时的贸易与金融中心,并通过英格兰银行发行以英镑计价的票据贴现对国际汇兑进行控制。同时,随着英国市场在海外的扩张与“日不落帝国”的建立,英镑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在其国际化鼎盛阶段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与黄金进行完全自由的兑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纸质黄金。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兴的美国经济高速成长,成为当时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和项目投资源。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量的闲置资金持有者对本国经济并不抱有信心,将目光转向大西洋西岸的美国,使美国获得了急需资金和技术,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美国不仅经济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乘机占领了西欧各国及其附属国的广大市场。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在经济上将欧洲各国甩在背后,同时在政治、军事上也建立起自己的霸主地位。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美元依托布雷顿森林体系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至今,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与金融活动中广泛使用。这种美元霸主的地位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为美国带来大量的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收入是国家政府拥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特权而取得的收入,具有垄断性。凭借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美国可以发行大量美元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而不必担心其他国家对其行使要求权,这使国外美元储备激增,巨额外汇储备成为美国攫取铸币税的基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共约3750亿美元在境外流通,这些美元每年为美国创造GDP约0.2%的收益。

其次,美国通过美元的霸主地位攫取大量“国际通货膨胀税”。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美国通过贸易赤字用美元交换商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运用金融资产吸收国外美元为美国进行融资。融资的美元对美国而言是一种负债,国际本位币的地位却减轻了这一负债。通过美元贬值,一方面对外负债可以无条件减轻,还可以刺激出口减轻对外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也相应缩水,使得美国从中获得更多国外债权缩水与本国债务减轻的好处,即所谓的“国际通货膨胀税”。

再次,美国通过美元防止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由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美国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运用美元进行结算与支付,这就避免了美元与其他货币兑换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同时,由于用本币进行贸易支付,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可以减持外汇储备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另外,美国通过美元的霸主地位还可以为其提供其他福利,包括为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金融机构提供客观的佣金收入等。与此同时,欧洲、日本通过货币国际化也获得了众多好处,可以说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强大的必然选择。

二、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当今世界存在着美元、欧元、日元三大货币,他们的国际化道路各不相同。美元国际化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产物;欧元的国际化模式是实现区域政治、经济均衡,提升经济金融国际竞争力的产物;日元国际化模式则是在新的世界货币与经济体系中谋求国际地位和国际利益的产物。但其依托的基础却存在相同之处。总体来说,三大货币国际化都具备了以下条件:

1.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战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遭到破坏,使之在战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国内生产、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领头人。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之在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确立了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和贸易国为美国、德国和日本,而他们的货币美元、马克、日元也恰好是三个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欧元诞生后,11个欧洲国家组成的经济货币联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在经济实力、规模上成为目前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欧元也成为与美元抗衡的经济实力。

在考虑货币的国际地位与一国经济实力的关系时,还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衡量一国经济实力不仅要考虑该经济体目前的经济实力,还应考虑其未来的增长趋势。对处于“追赶”地位的货币来说,其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能力对建立其国际货币地位就更为重要。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越强,该国或地区货币的对外吸引力也就越大。第二,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该国经济实力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

2.稳定的货币价值及中央银行的高信誉度。一种货币要在国际货币职能的各领域发挥有力的作用,必须要求该货币币值稳定。只有一国货币稳定,盯住该国货币才有助于增强盯住国货币的信誉和稳定性,起到稳定盯住国贸易与投资,促进其经济发展的目的。

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在几个工业发达国家中,美国通胀状况表现适中,通胀率高于德国、日本,但低于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甚至近几年其通胀状况相对于日本、德国也有所改善。这种表现使得美元的地位得到了有效巩固。未来欧元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欧洲中央银行(ECB)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以及人们对欧元的信心。

3.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该货币发行国还必须拥有一个没有资本控制、广泛、深入的金融市场。这里“广泛”指拥有多种金融工具,“深入”指存在发达的二级市场。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也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发达的金融市场还可以为中央银行及各国投资者提供成本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也有助于进出口商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4.央行对货币国际化的态度。货币的国际化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本国央行对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态度,而这又取决于它对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利弊的权衡。德意志联邦银行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因担心马克的国际化会导致其执行货币政策能力的降低而不鼓励货币的国际化。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会为我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多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主要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并优化;有利于消除或减少汇率风险,消除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节省外汇储备并有助于我国成为金融、贸易、投资大国。微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我国带来铸币税收入;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促进我国企业制度创新并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资金和国际结算的优势、扩宽我国企业面向海外的投融资渠道。

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也会为我国带来一些弊端。现阶段所认为的不利方面包括:

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国际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投机活动可能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受金融动荡冲击的可能性增大;面临“特里芬难题”;因满足别国对我国人民币的储备需要,可能使我国的国际收支有所恶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的货币供求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能对我国产生众多利弊,并影响我国现有的货币体系。为了保证我国人民币健康发展,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具备以下经济条件:

1.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国家必须能够适应国际经济周期和国内经济周期的变动;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以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减少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2.较大的经济发展规模。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求较大的经济规模来支撑,较大规模的经济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能为货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后盾。除此之外,较大发展规模的经济能够支持该国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其货币容易为其它国家所接受。

3.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由于货币国际化从本质上是各国在国际货币领域进行的一种激烈竞争,因此,要求该国经济必须全方位高度开放。首先,该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要大。强有力的出口和国际投资地位,会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与其它国家的货币展开竞争。其次,该国的金融市场要高度自由。这能够为资本的低成本自由流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4.拥有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国际清偿力不同于国际储备,它除了包括官方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以外,还包括从国内外融资的能力。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来说,要稳定货币持有者的信心,一方面要保证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另一方面也需要以较高的国际清偿力尤其是充裕的国际储备作保证,这也同时使其具备了较强的干预外汇市场下汇率大幅波动的能力,以及能够随时满足货币兑换的要求。

5.合理的汇率水平和汇率体制。以其自身实际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与该国国际收支平衡一致的汇率,能够客观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正确引导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也是实现货币国际化后保持外汇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

6.健康运营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康运营需要金融机构的强大与金融中心的建立。金融机构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部门,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本币竞争力的强弱。而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金融中心则因为能够迅速转换金融资产为货币持有者提供一个规避货币持有风险的通道,二者综合起来可增强货币持有者对所持有货币的信心和乐观预期。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主持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旨在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从金融市场体系来讲,上海是我国目前最完善的金融市场,建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一方面避免了国内金融市场的过分竞争与矛盾,又可以使投资者选择人民币资产进行投资,拓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宽度,减少外汇风险并创造良好的投资平台;另一方面也便于建设多层次多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当以上海金融中心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金融监管、风险管理等达到相应水平时,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便指日可待。

7.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条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国际化除了应具备的上述与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相同的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条件,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好“一国四币”的关系。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国家同时有四种货币―一人民币、港元、澳元和台币流通。人民币要成功实现国际化,必须首先处理好四者之间关系。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意识到过于依赖美元给我国造成的被动局面,因此从2008年底开始,我国政府便采取战略重构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度。这一战略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人民币国际化、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我国政府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是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第二是在跨境贸易中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以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发展关系,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在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之际,我们也应该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客观分析。由于货币国际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反映,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还没有获得较绝对优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实力分配格局上不利于国际竞争;金融市场发育远不成熟、投资者的市场经验相对缺乏、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完全,因此我们必须以谨慎、可控、稳健的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国际化之前首先实现人民币区域化。随着我国经济在亚洲地位的增强,人民币可以在整合的亚洲市场发挥较普遍的货币流通、贮藏等功能。因此在亚洲市场的支持下,人民币可以首先在亚洲区域形成区域本位货币,并提升人民币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成为国际货币。

[本文为国家软科学项目“人民币国家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3DGS3D03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健.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2.程恩富,夏晖.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

3.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新金融.2005(8)

4.舒畅.从三大货币国际化经验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途径.经济论坛,2006(24)

5.张明.中国对外贸易依赖美元,人民币国际化难一蹴而就.望,2009(4)

第9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六大交易货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也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货币的国际化主要是市场需求推动的过程,我国在政策先行配合的同时,还应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美元陷阱;货币互换;离岸市场;回流机制

一、引言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进行了3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压低其实体经济的长期融资成本,带动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大量的扩张也造成了全球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催生了资产泡沫。去年10月底,美联储又宣布11月起退出QE。在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和美国最大债权国的我国在此过程中难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为了免受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的侵害,避免陷入“美元陷阱”,我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以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货币使用的国际化,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并且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1]。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给我国带来一定的铸币税收入,也有助于降低在跨境交易中的货币兑换成本,避免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降低巨额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会给我国居民带来诸多便利。比如,当出境旅游时,可以直接使用本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或者很容易就可以换取到当地的货币,而非货币国际化国家的国民则很难享受到这种便利。

三、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一)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是旨在客观地描述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际使用程度的一个综合性量化指标,它可以跟踪全球范围内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等三个方面人民币份额的发展动态。2013年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1.69,2014年第二季度匡算值为1.96。而截止2013年第4季度,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2.96;30.53;4.27;4.30。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

但人民币国际化也不断取得新进展。2014年10月9日英国政府正式启动其人民币政府债券发行,成为全球首个中国以外的国家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英国的外汇储备货币。

(二)货币当局人民币互换

货币互换协议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是金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衍生交易,是互换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互换两种货币的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的交易活动。由于在未来交易中约定了汇率,因此货币互换协议能够避免汇率风险,降低融资和贸易成本[2]。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大力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而货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人民币的融资渠道,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率。

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30个境外货币当局签订了总规模超过3.11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人民币离岸市场与人民币的跨境流通

目前,人民币虽已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可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如果人民币仅在中国范围内流通,就根本谈不上国际化[3]。因此,要建立健全人民币的流出及回流机制,拓宽其投资渠道,以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接受程度,这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离岸市场在满足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需求的同时也为境内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目前,正规的离岸市场(即离岸市场加双方认可的清算银行模式)有7个,包括港澳台、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韩国。如果算“单方认可的清算银行加离岸市场”的模式,全球有20多个(曹远征,2014)。

同时,近年来人民币走出去明显加快。2014年7月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户上海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我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一带一路”的规划在加大我国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也为人民币提供了一个新型跨境投融资机制。虽然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初期仍以美元计价,但随着人民币接受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将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带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此外,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也于2011年8月将其范围扩大至中国大陆全境,而且随着人民币ODI、FDI、QDII、QFII、RQFII等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及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沪港通、上海自贸区等的推出,都将推动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及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国内的金融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健全的国内金融市场为支持,这样才能在保障境外人民币顺畅回流的同时缓冲来自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巨额资本所带来的冲击,否则会加大此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实际上,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积极地进展。央行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4年11月以来又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简化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不断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存款保险制度也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对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与国内货币流通市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不同,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在没有强权情况下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流通条件,即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度开放的经济、金融体系;二是调控条件,即足够完善的银行体系和充分的货币清偿能力;三是稳定条件,即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政策;四是保障条件,即强大的政治力、军事力等为内容的综合国力[4]。因此,我国要在加快对外开放的同时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其次,从经典的“三元悖论”上讲,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资本项目不断开放,为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实现更为灵活、更具弹性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将是必然的选择[5]。现阶段在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导向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要遵循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而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手段[6],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表明过早地放开资本管制,很容易遭受国际游资的攻击,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敞口。(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甄峰.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前景与方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5):22-31.

[2]娄季芳.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

[3]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9,07:16-22.

[4]陈全功,程蹊.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前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