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幼儿教师论文精选(九篇)

幼儿教师论文

第1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1.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营造一个十分轻松、优美、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通常都是自己朗读课文,让幼儿跟读,这样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展示给幼儿,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就能掌握整个的故事内容,并且针对课件中各种语言对白的声调、语速、神态等各方面的不同,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训练,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技素质

在幼儿教育中,科技方面的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在传统幼儿教学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和乏味,理论和概念性的东西偏多,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一些幼儿教师对此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幼儿在这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幼儿教师改变了这种教学思想,他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科技教学的一些成果或实验等展示给幼儿观看,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1.3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歌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歌”,他认为,音乐艺术对幼儿性格的发育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的广播和班级中的各种录音设备、多媒体软件等,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分别在早操、午餐、午睡、下午的课外活动等时间段,有针对性的仔细挑选段不同的音乐来播放,通过大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游戏活动方面的影响

2.1营造氛围

在传统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只要组织幼儿做游戏就可以,忽略了氛围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幼儿教师往往只是给幼儿播放录音,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舞蹈、动作等立体、直观的展示给幼儿,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声音、画面、动作相结合的和谐效果。运用教学课件,将音乐与画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将以前难以描绘的情境直观的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模仿。

2.2积累经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当中,对于游戏经验的积累,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会带领学生到一些活动场所实地进行参观了解;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枯燥的、乏味的讲解和展示,让幼儿慢慢了解和掌握,效果十分的有限。而如今,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需要进行了解和体验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让幼儿在不能现场体验的情况,也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感受,大大缩短了幼儿教师的讲解时间和讲解难度,提高了游戏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对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3.1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在幼儿园课间休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可以自行浏览和观看,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应当注意选取一些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2方便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等渠道,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观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对幼儿的日常表现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交流掌握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采纳,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完善和高效。

4结语

第2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视唱练耳;幼儿师范;钢琴教学;应用探析

钢琴在参与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渲染和衬托的功能,能够有效的衬托出主旋律的声音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变化,钢琴教学理论是作曲知识和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的一种技能,也是现在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视唱练耳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所在,主要通过听、写、唱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和掌握,帮助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内容,激发其对音乐的共鸣。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通过视唱练耳,打好钢琴演奏的基础,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提供积极的因素。文章就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展开分析,对如何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视唱练耳教学手段进行探析。

一、视唱练耳的内涵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过程中必备的素养,对学生掌握音乐的题材内容、结构形式、风格特点有着极高的辅助作用。主要的实践过程是让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旋律进行了解,并且能够跟唱出来,并且对学生的听觉能力进行训练,锻炼在音高音准和节奏方面的听力要素。音乐学习最基本的层面是“视”,也就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乐谱阅读能力;“唱”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所在,在音乐学习中鼓励学生大声唱出来,对学生音准能力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练”是在学生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达音乐;“耳”即为“听”,在音乐教学中听觉分辨能力也是一项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技巧,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在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中,专业学生的音乐认知一般都处于一个初级的水平,难以理解音乐中的艺术性和价值性,难以准确的掌握音乐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视唱练耳,学生逐渐掌握音乐的基本素养,有效的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价值融合在一起。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应用,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想象力。其次,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很好的音乐思维,开拓幼儿师范学生的音乐视野,能够利用自己视唱练耳的基本功来表达钢琴音乐的艺术情感,提高钢琴音乐的记忆力和鉴赏力,为今后幼儿教育实践创造条件。

三、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认识到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重要性

师范专业学生对于钢琴乐曲教学的内容理解能力较差,单凭旋律、节奏,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乐曲的精髓,以及准确表达乐曲的意境。专业教师应该提高对视唱练耳的重视,指导学生展开视唱练耳,让学生准确的把握钢琴曲表达的重点。在练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在歌词和旋律中很难发现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对乐曲展开视唱练耳,利用欢快的节奏,自由的节拍,让学生在不断的演奏练习中领悟到歌曲表达的青春像鸟儿一样,自由洒脱。

(二)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融入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内容包括音乐技术理论和音乐学理论,都是音乐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应该融入乐理知识,丰富师范学生的音乐认知。但是乐理知识的学习因为理论性太强,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规律,抓住音乐的层次,利用美妙的乐曲来体现乐理知识,提高学生乐理学习的质量。同时,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为视唱练耳打下音乐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是不够的,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乐理学习的时候应该与实际的演奏结合起来,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例如,《青蛙跳舞》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音符。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再练左手,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统一,音色统一。

(四)养成良好的视唱练耳学习习惯

视唱练耳是钢琴音乐学习的基础所在,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眼、耳、手、脑并用,首先观察基本的乐谱规律,发挥大脑的思考和判断作用,按照严格的乐理逻辑,演奏出富有张力的钢琴曲。所以要将“视唱练耳”作为一种音乐手段来实施,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培养出良好的划分乐句的习惯,在演绎音乐作品的时候,能够把握作品中的音乐语言,展现视唱练耳的效果。注重钢琴基本功的练习,表达出歌曲的主旨内容,例如,《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是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奏,并且节奏较为缓慢,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在钢琴演奏的时候要找准歌曲的定调和节奏,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歌曲意境的意境中,有效的培养幼儿师范钢琴学生的节奏感,调动这些学生的音乐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并且让钢琴音乐作品能够表现的更为优美而富有旋律。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钢琴编配、和声等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多种演奏类型的掌握,保证演奏与乐曲风格保持一致,表达出歌曲的真实意境。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引导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积极培养自身长期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并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要眼、耳、手、脑并用,积极发挥大脑的协调功能,通过观察和赏析,弹奏出具有张力的钢琴音乐。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所在,主要通过听、写、唱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和掌握,对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打好钢琴演奏的基础,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提供积极的因素。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应该积极探索视唱练耳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到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融入乐理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养成良好的视唱练耳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内容,激发其对音乐的共鸣。

作者:刘奕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纪丽民.视唱练耳及其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黑河学刊,2013(06).

[2]董楠.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视唱练耳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大观,2014(12).

第3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一是园际发展不均衡。公办园只有1所,民办园越办越多,迄今为止有18所。在19所幼儿园中,公办园是省示范性幼儿园,民办园中有7所省三级幼儿园,其他11所规模较小。二是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园所骨干教师缺失、师资整体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制约着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为找到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路径以及运作策略,笔者展开调查。笔者在与梅林片19位幼儿园园长的座谈中,了解到各园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均衡。在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公办园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7.8%,30~40岁之间的占67.8%;41岁以上的占14.2%。18所民办园的教师年龄在20岁以下占40%;20~30岁之间的占20%;30~40岁之间的占36.7%;40岁以上的占3.3%。从数据中看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40岁之间(简称为“30+”)的教师中,这一教龄较长的优势群体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保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梅林片19所幼儿园为例,了解“30+”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科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优势与不足,试图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二、调查的设计

1.调查的时间:2012年6月~7月。2.调查方式(1)开展座谈1次,座谈的对象是梅林片19所幼儿园的园长,内容是谈本园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议。(2)对19所幼儿园中41名“30+”教师发放学校自编的《教师课题研究状况调查问卷》。公办园(下文简称为M园)发放问卷19份,18所民办园(下文简称Y园)共发放问卷22份,总共4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为100%。此次调查方法采取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主体部分从“科研态度”“科研困难”与“科研能力”这些方面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M园和Y园“30+”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历结构中看出,M园和Y园的“30+”学历都达标,集中在专科。M园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0人,显现高学历发展态势。调查表明,M园和Y园教师的职称结构差异很大,原因在于教师的编制问题。M园的“30+”中有15位是在编教师,由此职称评定上占优势,现今高级职称有6人,11位一级教师。Y园的22位“30+”都是非在编教师,未定级教师比例占到90.9%,只有2位一级教师,还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二)M园和Y园“30+”教师的科研情况分析

1.科研态度调查表明,大多数“30+”们有较强的科研成长意识和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愿望。此外,在“去做科研”这件事上,M园和Y园教师的看法有相当大的分歧:M园有73.6%的教师认为“做科研”不仅仅是专业人员的事,更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在业务上钻研、在工作中深入、在实践中落实,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而Y园中有72.7%的教师认为“做科研”是相对于专业人员而论的事,片面地认为“做科研”与一线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此逆差说明,M园教师的科研意识高于Y园教师,Y园教师的科研认识是盲目的。究其原因,Y园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停留在良好的愿景上,教育科研“悬崖一灵芝,可望而不可即”的认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亟须科研骨干的引领和帮扶,转变科研观念。2.科研困难关于教师科研困难的题目只有1题,此项题目为多项选择题,统计结果如下:从统计的数据中看出“,30+”们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一线农村教师长期缺乏站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践、思考、研究,以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困惑,亟须科研知识的充实。首先,有75.6%的教师难于提出课题题目,缺乏科研问题的意识,直接制约了教师的研究。其次,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判断与分析,有87.8%的教师难以调整和落实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写作,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先天不足的体现,与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体制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

第4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二、总结

第5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教学是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在内的过程性活动。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由于受到“双基”教学目标体系的影响,在教学准备中表现出过于依赖专家的倾向,即活动内容按照一种或多种专家编制的教材内容展开,而缺乏园本化或班本化的实践性活动,存在教学目标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重静态认知轻动态操作等问题。教学准备的充分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在静态准备影响下的教学实施阶段,其最显著特征为幼儿教师主导下的集体活动凸显、区角活动时间受限,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受到抑制,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缺乏统整课程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领域间的融会贯通。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的再认阶段。但由于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较低、幼儿园内师幼比较低等原因,使得教师的反思呈现出多表面化、少独特深入性的特征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及时性、情境性反思的现状。

(二)幼儿教师的科研现状及问题

做科研是培养专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科研兴园”也逐渐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各幼儿园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加大了科研力度,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多注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学习,对直接与科研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到位,因而存在着“科研无用”或“科研高深”等错误观念,从而出现了教师不搞科研或对搞科研有畏难情绪,以专家的科研“马首是瞻”的现象;同时,在实践中形成了盲目的“自信”,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现有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对三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能力等方面内驱力不足;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方面存在重培训、听讲座、外出参观,轻低下头来系统地研究自己、研究孩子,对自己科研能力判断不清的现状。

(三)幼儿教师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科学的管理是幼儿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障,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对教师的管理,在模式与组织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幼儿园内的管理模式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实行的是层级管理模式,幼儿园课程的制定都是层级化下移的,园长是决策者,大多数幼儿教师是执行者。这种层级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但是会给各班教师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进度压力,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其次,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培养模式看幼儿教师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养多是建立在社会本位论基础上。再次,从我国幼儿园仍以“专家为尊”的局面来看,幼儿园在管理上碰到难题时习惯于向专家讨教解决策略。但是假如专家不深入了解该园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其提出的意见不一定具有适切性,然而较迫切追求教育品质提升的幼儿园据此容易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改造问题。从上述对幼儿教师教学、科研、管理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本位的观念指导下,幼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听从管理者的安排、专家的意见,个人内在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管理者、专家的要求与幼儿教师内在需求间出现矛盾。同时,由来已久的管理模式,使教师的主动性降低,幼儿园教育教学遇到“瓶颈”。因而,培养具有问题意识、注重自我素质提升的幼儿教师是缓解管理者与幼儿教师间的矛盾、提升幼儿教师主动性的关键,也是衔接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的桥梁。

二、创新型幼儿教师的内涵及特征

(一)创新型幼儿教师的内涵

在我国多位学者将创新型教师定义为将新方法运用于传统教学并能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的教师的基础上,本文将创新型幼儿教师定义为:在幼儿园内有一定的自,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教育契机,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下制定本班独特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能进行同步的深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教师。

(二)创新型幼儿教师的特征

1.反思习以为常的问题,构建新旧知识的联接无论当讨论处于十分有序的平衡状态还是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参与者都不会提出新的见解,而只有当他们对看法有冲突,但仍愿意继续讨论并互相倾听时,才会相互激发出新的想法。[1]所以只有当教师能接受和习惯自己周围的教学环境和文化状态但同时又想对此提出质疑时,他(她)才会有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才会去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习以为常”的问题,能让同一教学活动用不同的展开方式,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这是因为,当外界刺激产生时,人脑会对已有信息进行搜索,使得旧知识与新刺激之间产生联系,从而对已有内部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新的建构。一个人在认识每一事物时,如果事物就外表和内部来说与他过于密切,他便难于认识它的内在本质,并且,如果它在外表和内部两种关系上与他过于密切,那么认识它的难度也在同样程度上增加,因此,一般地说,人是难以认识自己的。[2]而对于习惯了多年日常教学的幼儿教师们而言,这些教学已经和自己融为了一体,认为如此“上课”是理所当然的,已经看不出或想不到其他认识或改进教学的方法了。所以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就必须在自己外部表现自己,把自己同自己对立起来,也就是说,跳出问题看问题也许会发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去建立新的联接。2.关注幼儿的内隐行为,做好科研准备工作正如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是父母亲行为和精神的映射一样,艺术家的每个作品中都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艺术家将自己活生生地表现于作品中。[3]作品和文本的意义是透过物质本身而存在于解释者的理解中,存在于作品与解释者的对话之中。[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画家画作的理解不仅在于画作本身的着色和风格,更在于由画作折射出来的精神世界。所以推及到儿童身上,解读幼儿的想法,揭示幼儿的思维,除了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之外,还应关注幼儿的隐性表现,以便找到真正关乎幼儿需求的科研主题。幼儿不仅会通过言语,还会用其他各种符号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如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绘画可以作为他们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绘画可以培养儿童思考、感觉和想象以及与他人分享想法的能力。”[5]通过雕塑即通过颜色和绘画把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的欲求在人发展的早期,即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有所表现。[6]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隐意识会对人的体验、思想和行动造成影响,但受影响的个人不会主动感受和表达。幼儿自由作画的来源正是幼儿自己内在的隐性意识和感受,教师主动对幼儿的及时关注和安慰对缓解幼儿的情绪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形成了有效的科研主题。3.关注自身生活,与教学管理融为一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充分利用作为教育资源之一的环境,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而幼儿园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外,还包括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指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7]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在幼儿园中,人文环境能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活动情趣和心理特征,并进一步作用到幼儿的人格发展;同时,幼儿通过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来初步感受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并通过吸收这种无形的氛围来改变自身的行为,以此来调整人与人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其人格特征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8]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塑造人文环境的主要因素,因而幼儿会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变化,并对教师的某些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也应该回应幼儿的这些兴趣,以自身被关注到的地方为基点,行使课程决策权,拓展教学内容,将自身生活和教学管理融为一体。德国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指出,当人面临外部世界的干扰和危险时,就会想进入一个安全舒适的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自己的房子。[9]并且为了获得一种居住的愉悦感,人类必须收拾房间,改善房间布局,以完成新的建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相对于幼儿而言处于空间中的灵活体,所以教师的变化对幼儿而言是一种认知建构上的改变,而教师关注自己的这种变化,回应幼儿对这种变化的兴趣,使之融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幼儿心理安全感和愉悦感的实现。4.敢于质疑专家意见,融合园所教研与管理针对幼儿园的发展来讲,专家是间断性参与的过程。所谓间断性参与是与幼儿园教师的持续性参与相对而言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每个工作日都在幼儿园中,与幼儿的互动、对幼儿园各项事务的关注是稳定的、连贯的,因而对幼儿园有整体性把握和感知,相对而言,专家则是进行部分性判断,所以二者对同一事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同的。例如,提出建议的专家由于不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史和活动开展状况,可能会对符合“园情”的教学活动提出错误性的指导意见。因此,执教教师的质疑也证明了教师立足本园实际进行创新,能有效实现幼儿园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融合。幼儿园质量的提升靠改革,而改革的基础是发现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事物的变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型教师抓住了变化,生成了问题,从而改变了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教育活动的目的是生产教学意义,而教学意义不是去追求抽象的、普适性的规律,而是在实际的教学问题、教学情境中“行得通”。[10]因此,当教师在教学中生成了教学意义,也就会生成园本教研的专题和内容,循此以往,教师自身教学和教研的提升会渗透到教师团队中,从而改变幼儿园的教学管理。

三、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策略

(一)内部策略

1.观察幼儿,拓展教师的智慧空间“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经验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及提问来获悉孩子们已知的事物,再据此安排各种经验,让孩子们发现他们尚未认知的事物。因而,首先是要听懂幼儿的声音。[11]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接触,给人以尊重,去接纳分析幼儿的声音,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复杂性,关注每一个个体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其次是解读幼儿的作品。幼儿的作品不仅是一幅画,一件手工,而且是幼儿的学习生活行为。教师通过点点滴滴看到幼儿行为背后的缘由,可以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最后是激活幼儿的环境。人类社会中最危险的现象是在环境中的孤独,教育中最危险的现象是思想和行为的整齐划一。因而,幼儿教师与幼儿必须去和环境对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忠实取向”转向“创生取向”,关键是要求教师对周围环境、空间及事物进行开发和利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环境中的资源,实现由布置性环境———展示性环境———探索性环境———激活幼儿学习环境的转变。2.聆听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生活习惯幼儿教师除了观察幼儿的生活外,还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即幼儿教师要把自己的生活“嵌”入幼儿的生活之中,把自己的生活作为职业生涯中的“音源”“教育源”去发现和实践。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教师应该学会从教育的视角抓住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并在生活中习得一些教学资料,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养成一种职业生活习惯。这有利于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升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激发蓬勃向上的精神。3.转知成智,想法文字化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聆听自己的过程中,要做到将情境化的想法文字化,在自身实践过程中形成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12]因为将情境性的想法转变为有效性的课程,才能摆脱教学准备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过程而缺乏个别针对性的现状。想法文字化的过程容易使教师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化研究,从而实现把自身的教学行为作为教研、专业成长的有效材料,把日常教学中的鲜活事例、感性的经验及零散的知识记录下来,抓住精华的教育细节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把个人的独特见解撰写下来,从而实现科研与教学融合,与教育对象有效连接的效果。

(二)外部策略

第6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一)激发研究热情蒙台梭利曾说:“教育研究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这句话深邃而富有诗意。对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幼儿教师来说,科研就如高山仰之的“科学”,令人敬畏的“圣经”,能力和条件都不成熟,实在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这样的理念与想法让他们对科研缺乏热情。高校教师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结对科研,即一位学前教育类高校教师与一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幼儿教师结成科研对子,可以加强高校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学习与交流,一对一的指导形式可以针对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使指导更加科学、有效。有了这样的专业结对,再加上一线教师有实践活动为依托,教学研究就拥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她们的研究之路就有了操练的舞台,研究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构建科研之路正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每位教师的上课风格都有差异。同样一堂课,不同的人来教,那么所用的教法、学法都会有差别。科研也一样,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因此一线幼儿教师也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科研之路。而高校教师却可以为一线幼儿教师构建科研之路指点迷津。高校教师根据结对教师的性格特点、兴趣点、擅长点,以及广西少数民族及农村的区域特点,指导幼儿教师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帮助一线教师找准科研定位,那么幼儿教师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地、从最初的浅层性研究到深入研究,最后构建起一条适合自己的科研之路。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与高校教师结对科研的形式

(一)现场指导现场指导即请所结对的高校教师来园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可以是一线教师的一个教学活动、一个游戏活动,甚至半日活动或一日活动。现场指导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教师有什么教学研究方面的困惑,都可以询问高校教师,而高校教师则可以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进行现场的点评,指出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甚至生活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幼儿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另外,一线教师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高校教师交流,高校教师再根据一线教师提供的研究命题分析其真伪,为一线教师的课题选题提供指导,使一线教师的研究命题由模糊变得清晰。

(二)网络交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要在最佳时期传递最有效的内容,而且要选择速度快、效能高的方法,网络交流便是最灵活和便捷的方法。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与高校教师结对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定期通过网络和信息资源开展专题性研讨活动,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进行交流和学习,如高校教师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读书活动,一线教师读完书后将自己的读书报告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高校教师,以提高一线教师的学习能力。此外,一线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的便利,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以视频方式发给结对高校教师指导。

(三)课题引领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师引领课题研究是提升一线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一线教师可以参与高校教师的课题,跟着高校教师从课题的选定到调研收集数据,再到数据的整理和科研报告、论文的撰写,全程参与,也可以让一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的步骤和过程,对于课题从哪里来、课题申请注意什么、课题如何开题、课题中期报告应该报告什么、课题结果应该如何展示等问题,都能够有一个了解;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指导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行性研究课题,如本课题中一位一线教师最终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课题既结合了该教师自身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又结合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可以说,高校教师的引领,像一盏明灯,为广西少数民族一线教师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提升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丰富性。

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突出重围

(一)草根教研改变农村幼儿教师行走方式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凭自己的那点“底子”,搞好教育科研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改变他们这样的想法。首先,明确幼儿园和普通高校在科研工作的定位上的不同。虽然幼儿教师应从事一些理论研究,但和普通高校教师相比,理论研究并不是幼儿园教师科研的主攻方向。其次,一线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切不可沉迷于科研而放松了教学。只有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草根教研”是一种来自民间、自发而广泛的教研形式,反映的是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朴素而真切的向往、关怀和参与。它表现在参与人员的“草根性”,不是专家、学者、精英教师组成的“贵族式”研究,而是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研究;表现在研究课题的“草根性”,做到起点贴近教师实际,活动形式丰富,让不同梯队的教师经受锻炼,旨在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推动力。这样的科研方式,是适合我们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结对的高校教师应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特点,从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幼儿园改革与发展要求出发,指导一线教师选择的研究内容应该是具体、实在、明确的,研究的难度也应控制在切口小、一线教师容易驾驭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的,扎根于教育实践,扎根于幼儿园,扎根于幼儿教师的研究。因为它成活的土壤是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它与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与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这样的研究方式富有鲜明的“本土化”“园本化”特征,像草根一样,虽然平凡普通,但给点雨水就成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

(二)数字化平台铺就幼儿教师科研“快车道”教育科研的最终成果,远不是撰写一两篇文章、出版一两本著作就可以的,而是切实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得教育教学水平呈现出新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使研究成果成为教育教学走出困境的钥匙。当前,数字化将传统的纸质文档转变为数字文档,使信息化成为加快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借助这个高端网络平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教育博客、电子备课室、教育论坛、教育资源中心,将自己的研究设想、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与高校教师乃至更多的教师共享,使农村教师可以和城区教师一样,十分便捷地参与网上教学研讨,随时随地共享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所结对的高校教师也可以将一些优质教育资源与一线教师共享,使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研讨,从而使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科学、实效。

(三)民办幼儿教师科研骨干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科研水平整体提升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整体的边缘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改变整个教师队伍的现状,只有偏僻山区的教师队伍得到了改善,才可以说国家教育得到了根本改观。就教育体系本身而言,乡村基础教育处于底层,对整个教师队伍具有基础性地位。只有从基础抓起,才不至于使其他层次的教育发展受到掣肘,才能使整个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目前,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办幼儿园,所以要想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就不能将民办幼儿教师这一群体遗漏,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培育者。另外,在民办幼儿教师群体中培植科研骨干,让科研骨干园内示范、园外辐射,是一种提升整体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方法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中始终存在着无形的“霸权主义”,似乎只有那么几位学术专家支撑着教育科研的天空,一线教师中也只有公办幼儿教师能参与各种科研。曾有研究指出:“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幼儿教育科研课题,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分配给若干幼儿园共同完成。从课题的分担量来看,多集中于城市幼儿园,而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幼儿园因其山高路远,地理位置比较分散,信息渠道不畅通,办园条件远不如城市幼儿园,从而所占的分量少得多。”其实民办幼儿园也需要草根式的研究,因为它根植于课堂,根植于幼儿和教师中间,吸收着教育生活实践中的营养,这样的科研也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让民办幼儿教师参与进来,鼓励民办幼儿教师开展草根教研,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同时构建民办幼儿教师的网络教研资源,将民办幼儿教师自身科研的独特性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让民办幼儿教师也能体验到研究的快乐。

第7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是物质需要。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质需要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需要在很多幼儿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低层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常发生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难免在教师中产生脑体倒挂,酬不抵劳的不公感和社会地位的相对反差,导致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心态欠佳。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会对自己的业绩、形象给予认可方面。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但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是教师的成就需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学业成绩来体现,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对教师教育成果的评价有时有失公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另外有的幼儿教师所担负的工作同她的工作兴趣爱好、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之产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另外如果当成就需要强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幼儿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视为甘于奉献的人,教师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自尊需要、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只求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无求益之,唯忌损之”。而有这些需要的教师也正是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造需要的教师,当他们的创造成就被忽视、否定、抹杀时,往往使心灵深处造成创伤,引起消极的后果。

2、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因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人际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因此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3、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使教师丧失了进取精神。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一些来自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不断涌入,观念的更新,课程的改变,大有让人目不暇接之势。目前保教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多数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她们在校学习期间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标准,重“三学六法”及“音、体、美”技能技巧训练,能力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上有些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掌握,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种难当其任的感觉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再不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因此,教师心理的焦点、困惑日渐增多。

5、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主观因素。

1、自信度。部分教师对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难以把握,低估自身价值,丧失自信心,缺乏参与竞争的意识,事事以失败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有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被动的表现。

2、上进心。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不准确的社会横向攀比,个别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存有的偏见,使得整日“孺子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悲”、“夫子可怜”,自我心理与师生感情、敬业精神远远脱钩,出现教育上的“烧不熟心理”。

3、抱负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师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角色,事事好高骛远,该属于自己的或不该属于自己的,能达到的或不能达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头破血流。

4、耐挫折能力。社会上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样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而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不同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不同,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5、心理素质。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彼此就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实践证明,良好的感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纳,更得不到幼儿家长的认同,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超级秘书网

第8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一个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幼师能成功扮演教师的角色,将个人的热情和力量集中到教育事业中,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功感,幸福感,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的幼师才能切实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学前教育中比较薄弱的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与科研和专业发展的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1.1思想观念的边缘化的影响由于事物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里所提及的思想观念的边缘化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其一是外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认识,中国文化自古就重视整体性,其中京城是其“中心”,乡村被称为“野”或“僻壤”,那么,办在乡村的教育无疑就是边缘上的边缘,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城市居民的脑中,而且也存在于乡村管理者的脑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前苏联农村支援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了社会各个方面。除此之外,城乡二元分割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使农村知识分子与城市知识分子之间不存在联系,而在农村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农村教师也不居于中心位置,这种双重的边缘化也导致了社会一直对农村教师的忽视;其二是农村居民和农村幼儿教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轻视,社会对农村的偏见和农村当地思想文化的边缘化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政府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城市幼儿园,再加上农村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农村本就不重视幼儿的教育,不愿意对幼儿的教育投入更多。很多在农村的幼儿属于留守儿童,由家里的老人代为照看,老人们不懂得要与幼儿教师进行交流和配合,导致了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感不高,职业认同感相对不高。

1.2农村教育管理的边缘化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边缘化的表现其一体现在教学环境和设施的边缘化,在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中,对农村所投入的经费比例偏低,农村幼儿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村政府支持的公办园数量却比城市的少。经费的短缺使许多在当代信息社会广泛使用的优质资源在农村得不到实现,不仅在教学资源上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农村幼儿园还在使用危房,幼儿的基本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其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也得不到保障。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31条明确规定:“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不是很高,有限的财政拨款也大多用于城市和县镇的公办园,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主要来自县乡财政,来自省地级的很少,民办幼儿园更是无人过问,经济的支持不足使得农村幼儿园的设备、园舍简陋,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有才无处用,不能满足幼儿教师的教学需求,幼儿教师只能逐渐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把自身的要求降得一低再低。不仅如此,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与医疗得不到保障,工资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医疗的不完善也加剧了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压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更高层次的需要,在物质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也无从谈起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1.3农村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边缘化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因为教学资源的落后,也由于农村的现状呈现出来老龄化,所以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一套思维定势,教师用旧有的知识经验和小学化方式教学已经不能应对当今社会和孩子的需求,农村幼儿教师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成就感低。教师关注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没有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小学化倾向严重,闭塞的环境也使农村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主题活动。由于农村幼儿园的门槛低,很多幼儿教师的学历并没有达标,有的甚至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学前教育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薄弱加上职后培训的缺乏,许多教师表示教育科研工作很难开展。生活环境和父母素质的不同也使得幼儿的素质不同,城市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幼儿素质就有明显差别,公办园的幼儿更好管理,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农村的幼儿由于教育思想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呈放养式居多,幼儿更加难以教育和管理,除此以外,农村的幼儿园保教不分,幼儿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照顾幼儿的饮食、睡觉等生活琐事,但是得到的家长的认同却很低,这就使农村幼儿教师有很深的挫败感。农村幼儿园中存在许多转岗教师来填补幼儿教师的空缺,但是专业基础的薄弱使他们在工作中很茫然,认同感也不高。

1.4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边缘化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外因主要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职后培训、制度保障等,以城市为中心的各类活动无法辐射到农村,农村教师很少有参加讲座和培训的机会,幼儿教师的短缺也使幼儿教师自顾不暇,没有更多精力放在自身提高上,民办园的园长更多考虑利益的最大化,也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因主要指以专业理想、专业信念为主的专业情意,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规划职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就是有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价值认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视若无睹。因此,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教育问题,遇到的教学困难越多对本职工作就越提不起兴趣,甚至是排斥。简陋的教学环境和缺少资金的支持,使很多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自卑的心理,与城市幼儿园的差距也会让少数农村幼儿教师刻意逃避,更加降低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还有的幼儿教师想得到专业发展的愿望强烈,但是条件的限制也挫败了其职业认同感。

2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有效路径

2.1政府支持、社会关注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不仅对幼儿自身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早期教育的成功能够提高基础教育的成绩,但在农村地区早期教育的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政府必须承担起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重任,呼吁社会关注农村学前教育,在财政上支持农村幼儿园建设。政府的制度、财政支持,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农村地区宣传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是从事幼儿启蒙教育的专业人员

。2.2改变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县级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县、乡统一管理体制,保障县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可以在县级教育部门下设立专门管理部门,专门分配人员监督和管理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建设的资金,及时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上体现出对农村学前教育和农村幼儿教师的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园舍、教学设施要达到县区以上水平,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医保、养老失业保险和职称、培训制度都要逐步完善。

2.3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幼儿园要创造良好的支持氛围,促进同事之间的交流、研讨;教师个人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参与更多的教育实践和科研活动,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勤于记工作日记,可以定期请专家到园做一些讲座,组织精品课的观摩学习,开展一些课件制作比赛等,鼓励幼儿教师参加一些与城市幼儿园之间的精品课程的比赛,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还可以开设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幼儿园应控制班级规模,做到保教分离,减少每个班的幼儿人数,实行小班化的优化教学。

第9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发展性教师评价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它具有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出现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因此,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师评价重视的是选聘和奖惩教师,主要的方式有:“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些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被动地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管理的人本化,因为教师工作无疑是幼儿园诸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管理人本化的有效举措。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后,在管理中的收益得失如何?怎样调整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从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刘尧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实际管理过程中,并结合本园的特色,我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的,重视评价过程,重视相互交流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教师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应又将为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我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互动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内与幼儿园外相互之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互动的过程。在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与家长交谈、园长接待日、社区交流日、年级或班组观摩等形式,在互动中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程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在过程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评价,是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实践过程进行的事实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重视过程中自己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以便来不断矫正自己发展的步骤与速度。使幼儿园教师管理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进程。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幼儿园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在幼儿园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是在不断的实践、调整、再次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评价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多的将会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社会地位、办学水平以及生源状况等等。它具体操作方法为:

1、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个体标准评价是对教师个体进行纵向评价的方法,它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成长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幼儿园采取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重视把定量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起来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激励教师的发展。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全员分级聘任制、分级目标管理制、职级制、绩效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全体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改革过程中幼儿园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3、家长评价、教师互相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

作为教育的直接收益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幼儿园中孩子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但幼儿是未成年人,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就多由家长们参与完成。幼儿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馈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

教师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采取家长评价与教师的群体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的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做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的评定。

1、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又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2、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在园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教师的发展达到了专业水平,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身心将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铺平道路。

3、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幼儿园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幼儿园发展需要的融合,成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向人本化管理的不断迈进,它是促进幼儿园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材料

1.宋月丽主编,《学校管理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邬志辉主编,《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尧《中国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