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幼儿艺术教育范文

幼儿艺术教育全文(5篇)

幼儿艺术教育

第1篇:幼儿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艺术;想象力;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在想象中构思图画

众所周知,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学探索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骤,在绘画艺术领域亦是如此。丰富有趣的想象能让幼儿在绘画的时候想到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让他们欣赏到五颜六色的天空与缤纷多彩的世界。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他们翱翔在艺术的天空,能为他们的生活平添乐趣。教师在展开艺术教育期间,应该用合理的方法启发幼儿想象,让他们在联想和思考中构思图画的内容,为艺术教育的落实铺垫前提基础。例如,在指导幼儿认知色彩的时候,为了启发幼儿进行思考,教师设计了以下有趣的问题:“如果说红色+黄色可以转换为橙色,黄色+蓝色可以转换为绿色,而红色+蓝色可以转换为紫色,那么,绿色+橙色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橙色+紫色又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呢?三种颜色相加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这时,幼儿们立即展开了猜测,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趁此机会给幼儿展示色彩魔术,让幼儿亲眼看到不同颜色相加会转换成哪种新颜色,让幼儿从“疑惑”转变成“惊讶”,让智慧的火焰在他们的脑海中燃烧。当然,在幼儿掌握了上述一系列颜色的搭配规则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利用这些颜色,可以创造出哪些有趣的景观?你能用这些颜色描绘出你的梦境吗?”这两个问题的开发性和自由度极高,幼儿的热情立即被点燃。几乎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意图都很天马行空,都洋溢着想象力的色彩。但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会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法是多么单纯,多么天真!但正因为他们有如此单纯的心灵,所以他们勾勒出的画卷才是那样有趣、活泼。有些教师在点评幼儿的作品时总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这完全是不对的。若想成功欣赏一名孩子的作品,首先要懂得欣赏这部作品的作者,即每一位幼儿。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地理解幼儿的内心,完成幼儿艺术教育。

二、在实践中描绘图画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实践,可以让他们勾勒出许多有趣、精彩的图画。如在上述案例中,有的幼儿认为天空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所以用不同的色彩勾勒出了梦幻中的天空形象;有的幼儿认为大海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所以用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口味的果汁,勾勒出了果汁组成的大海。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幼儿系统布局,设计绘画大纲,让幼儿在创作和实践中胸有成竹。在实施阶段,教师可以从绘本入手。例如市面上流行许多幼儿绘本都是无色彩,只有单纯的轮廓图。教师不妨将这些绘本拿到课堂中,然后人手一张图画,鼓励孩子们进行现场勾勒(注:考虑到经费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单独的一页印刷成多份,然后分发给每一个幼儿)。在勾勒期间,幼儿不但可以合理运用色彩,还可以对画面进行二度创作。如同样是猫头鹰的线条画,但是在不同颜色的填充下形成了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的幼儿在构图中呈现清晨时分的景色,有的是深夜觅食的猫头鹰。另外,在二次创作中,有的幼儿对画中的叶子还进行了添加,同样的植物,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是提升幼儿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当然,为了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教师也可以脱离绘本,提出一个主题,然后鼓励幼儿按照主题进行创作。例如“快乐玩具总动员”——幼儿对玩具有着独特的兴趣,很渴望获得理想中的玩具。所以,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材料进行创作,然后结合绘画技巧,让玩具变得优美有趣。比如,有的幼儿会将玩具相机中的插图拆下来,将自己绘画的图画安装上去。由此一来,它成为独一无二的“玩具相机”。当然,教师也要细心观察幼儿,并正确指导他们使用小剪刀等材料。从整体来讲,实践是帮助幼儿体验艺术、创造艺术的最佳手段。在这期间,他们还可以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营造别开生面的情境。所以,教师要正确看待幼儿的艺术创作,不拘泥于传统练习方式,让幼儿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感受艺术创作的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在创新中丰富图画

在实践创作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绘画内容进行创新,点燃幼儿的创作激情。譬如,将零食、包装袋、印花人等有趣的生活物件和绘画融入,勾勒出不一样的图画。这种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想象力启发方法有助于幼儿艺术思维的形成,让他们了解到“生活即是艺术,艺术点缀生活”,从而达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比如,在利用手掌作画的时候,有的孩子指出“可以使用我的手掌作画吗?”,教师说“你要怎么做呢?”。这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瞬间被点燃,有的用手掌勾勒出了大树的枝干、蜗牛身上的彩绘,这让画面既显得生动活泼,也充满创意性,可以说这是一次想象力上的闪光,充分证明了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有一些幼儿将零食和图画融合在一起。比如把“妙脆角”当作帽子,在下方勾勒出一个简单的人物轮廓。这让图画看上去无比有趣。更有幼儿将一些印花人、卡片上的图案剪下来,拼组为图画的一部分,赋予了图画不一样的艺术色彩。通常来讲,当幼儿完成艺术创作之后,他们非常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称赞。所以,教师应该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地采取冷话热说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并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的短板和不足之处。譬如,有的幼儿在拼贴不同的事物时因为缺乏秩序,导致整个画面凌乱不堪。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调整。此外,在围绕想象力培养引导幼儿践行艺术创作期间,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融入生活元素,唤醒幼儿的创造之魂,让他们在想象和实践中创造出更多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譬如,树叶、花瓣、小草等等,这些生活中极易获取的事物对幼儿来讲恰恰是最佳的创作素材。总而言之,绘画是一门宝贵的艺术,它的价值在于:启迪幼儿的艺术情思,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加强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久而久之,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与韵味,继而让他们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所以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递,也是一种德育。在这个氛围里,幼儿能够获得文化与思想的双重培养。

参考文献

[1]石萍萍.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艺术想象力的策略探析[J].读与写,2018,(3).

第2篇:幼儿艺术教育范文

一、从学习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不是日常层面的上课或教学,而是以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愿望、促进学习能力、唤醒学习潜能为目标的并对其艺术实践、反思、变革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强调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概括;视觉形象用线条、固定的形式的搭配进行表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时,完全忽略“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简单”的美,如此有程式规律的审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从一定的方法规则,美的真谛就可以被洞悉、被体悟。因而对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反映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让幼儿教师通过内省感悟美的意义及价值后的艺术体验,而是一味地灌输单一技能技巧、使其传承一脉香火。这就造成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来讲,不再是艺术观、语言形式和视觉思维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个机体反应的习性。例如,简笔画中的鱼就是那几种固定形态的鱼,而熊也就永远是憨态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

其实,每个幼儿教师都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实践学习方法,吸收价值观、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实践印记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有效的艺术教育学习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对艺术经验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儿教师的画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种模式,其动作技能的反应也会成为习惯,一提笔、一运气都与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就需花掉一定或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但若此单一方法再传授于幼儿时,艺术教育对幼儿来讲就不是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造能力主体的有效途径,而是使其进行归顺和驯服的过程。

二、从幼儿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必需。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学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术语谈论,而很多人完全无视它在幼儿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被呈现的。这与对幼儿的生活知识缺乏关注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的地方艺术意味着什么?怎样通过艺术表达可能对于他人的痛苦艰辛或是快乐愉悦?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了培养幼儿教师技能,却是特别需要幼儿教师去探索的过程。

实质上,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完善与自我成长,它是促进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与依据。然而,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域中,示范、讲解、反复纠正、先学谱后唱词,均是艺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幼儿教师今后教授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儿唱唱、画画、跳跳,至于艺术的历史、评论、哲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几乎都被剔除在幼儿教师的艺术学习之外,教育内容设置的表浅与窄化,必将剥夺幼儿教师多维度学习艺术的机会。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空缺,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跳了无数的民族舞蹈后却不知为什么蒙古族会有耸肩,壮族会有凤凰掌、蚂拐舞等基本的艺术问题。不接触人类历史上优秀艺术作品的幼儿教师,是难以教幼儿感受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也难以教幼儿学习和欣赏名师的优美形式及娴熟技巧。又如,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是先临摹后点评,然而一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有造型、图案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特殊结构,还有作者蕴涵其中的独特意境。肢解地学习各部分结构不但造成幼儿对艺术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难以体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这种照搬科学教育、忽略艺术独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技能从它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中剥离出来,把艺术从它产生的各种文化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脱离艺术整体情境所获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暂时的和肤浅的”。

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各种原理、方法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而且指向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帮助,使幼儿自己建造或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与人、事、物及观念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如果不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不考虑幼儿的逻辑特性与学习需求,不管怎样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使幼儿真正地受益。

三、从综合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教师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而现行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都开设有专们肩负着“涵养美感、陶冶心身、养成人格”之重任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科目。然而,艺术自身的特点及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表明:“要想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实验的成功,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科观念和教学方式,拆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屏障,站在课程的高度,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较强的学科为龙头,将各学科中与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让幼儿教师在综合艺术中学习艺术。

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各个层面,绝不是艺术教育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量的简单叠加。它蕴涵的愉悦性、人文性、游戏性是分科艺术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如《寻找七星瓢虫》是从美工角度切入,用创意手工的方式将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展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可用低沉、悲哀的音乐表现树妈妈被虫咬的痛苦与无奈;用绘画将生动可爱的瓢虫宝宝“真实”展现,以便幼儿目测与点数瓢虫宝宝背上的斑点;用欢乐明快的舞蹈表现树妈妈身上的蚜虫被七星瓢虫全部吃掉后开心愉悦的情景。

第3篇:幼儿艺术教育范文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发掘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应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回归生活”的课程观和“人的教育”的价值观。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即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融合;音乐与学科整合;音乐教育手段游戏化;音乐表达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生活;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中指出,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1]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应“使儿童生活音乐化”。[2]而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往往已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此形势下,呼吁音乐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回归生活”,既顺应时代对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旨,也将为幼儿音乐教育开启一个新的思路,探求一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理念。

一、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及其内涵

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生活,是指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活动、生活教育以及生活兴趣和关注点,其中包含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两部分。艺术教育,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所采用的艺术内容、手段和形式,即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什么样的内容、手段和形式实现音乐与生活的完美融合,达到发展儿童美的体验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

(一)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

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不仅要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更要让每个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教师应运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把音乐转变为儿童喜欢的表演、游戏、生活、活动的形式,促进儿童对音乐的体验、欣赏和理解,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树立“回归生活”的课程观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对音乐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音乐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将幼儿音乐与社会生活、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活动、生活教育以及生活兴趣和关注点相结合,使音乐教育方式变成幼儿积极和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真正赋予幼儿音乐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幼儿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三)树立“人的教育”的价值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3]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幼儿音乐教育就是要贯通音乐世界与幼儿世界的必然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在音乐审美方式的引导下,在音乐人文精神熏陶下,领悟人生真谛,使焦虑得到宣泄,烦恼得到消解,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对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塑造。

二、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充满着整齐划一的知识学习,我们习惯于在“音乐知识”的范围中规划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快乐,幼儿是否真正需要,我们往往不予充分关注。在当前新旧理念的撞击下,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音乐被看做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音乐不被发现和挖掘。由于把音乐过高的定位,使得音乐有定性的教育内容、固定的教育模式和专业的教育道具,音乐教育内容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口袋中。音乐教育仍然以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为目的,教学痕迹过于明显。幼儿的情感体验、表演创造、个性成长在音乐课堂上仅有小部分渲染,难以凸显艺术教育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真正价值,音乐教育手段也扎进了狭小的口袋。音乐表达形式单一,音乐教学相对独立。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大多通过律动、舞蹈、乐器等方式表达,跳不出音乐的框架。而体育、绘画、语言、一日生活等活动中皆可巧妙地融合音乐,这一方面的实践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比较薄弱。

三、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

改变音乐教学的传统,就要从一味把“拓展知识”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回归生活”,还幼儿以生活,还幼儿以快乐。

(一)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融合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活动、生活教育以及生活兴趣和关注点等方面,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许多日常生活物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别具匠心地加以利用,使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性,从而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1.音乐内容选择来自生活

案例1:音乐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声音的探索和发现对培养儿童的听觉意识和听辨能力极为有利。为此我们首先带孩子们来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教师播放音乐,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此时此刻他们听到的声音,时间大概为15~20秒。孩子们睁开眼睛,说出他们在刚才的时间里所能听到的一切声音,如汽车在街道上穿行的声音、树叶的声音、楼上孩子们跳舞的脚步声、电吹风的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闹钟的声音、马桶冲水的声音……教师启发孩子们为以上20种声音归类,哪些是稳定的连续的长音,并尝试用“声音符号卡”表示出来。在听辨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之后,为这些声音分类,从中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声音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带给音乐节奏、旋律、节奏、风格等的变化。

2.音乐表现表达体现幼儿生活

在活动中,如果音乐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我们就会启发幼儿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比如,在中班“车来了”活动中,孩子们就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些车子行走、转弯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还可以启发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如在童谣“小猴爬上苹果树”活动中,孩子们还可以从生活中创编出小猴爬上梨子树、爬上香蕉树、爬到西瓜地……

3.让音乐浸润于一日生活

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选择不同的音乐背景渲染各环节的快乐与趣味,促进一日生活的生动性和有序性,使幼儿能够持久地喜欢音乐,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欣赏能力。我们精心挑选了晨间入园的乐曲,主要选择的是轻快地儿童乐曲,如:“小星星”“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等,让美妙的乐曲伴随着孩子们开始新的一天,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精心选择动感又有趣的音乐伴随孩子们做早操,陪伴孩子们强身健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我们都适时地穿插了音乐的元素,如:喝牛奶时,我们选择了幽雅的轻音乐;就餐时听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营造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优美的旋律能使幼儿安静下来,增加食欲,有助于细化吸收;伴着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午睡,让幼儿回味母亲的爱和温暖,幸福自然入梦;有时,我们还会以播放固定音乐的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某些指令,如:结束游戏、收拾玩具等。我们在选择音乐时,不仅注重儿童化、趣味性和高雅品位,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气息。在离园这个阶段,我们选择了一些温柔的现代音乐,如“班德瑞”专辑等,使孩子们从各个方面了解音乐,同时也使家长感受到不同性质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与学科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与此同时还明确地指出“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4]在实践中,我们立足于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案例2:小班小肌肉活动“小跳蚤”孩子们坐在地垫上,老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小跳蚤”。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跳蚤”,他会在孩子身上爬,最后会轻轻地咬孩子们。孩子们伸出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代表“小跳蚤”的爬行,“小跳蚤”会爬到什么地方去呢?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歌词,从“脚丫—腿—腰—肩膀—头顶—肩膀—腰—膝盖—脚丫”的顺序用手指沿着身体上下爬。每到歌词的一个身体部位,手指就停一下,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了相应的部位,也可以问孩子们现在“小跳蚤”爬到什么地方了。在以上案例中,我们根据节奏边念边读歌词,同时配合手指动作,锻炼孩子神经末梢的运动技能,同时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了解四肢之后也了解了身体的不同部位,体现了音乐与健康领域的有机融合。

(三)音乐教育手段游戏化

案例3:我们的律动活动“谁是国王”,就体现了游戏教学。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圈。一个孩子在教室外面,在剩下的孩子中间找出一个孩子做“国王”,其他孩子则当“士兵”。当音乐开始时“国王”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其他“士兵”必须模仿“国王”的动作,“国王”必须适时更换动作,“士兵”们继续模仿。音乐开始后,门外的孩子进入圆圈并在圆圈中尝试找出“谁是国王”。整个活动,孩子们仿佛都是在游戏,完全没有教学的痕迹。在音乐教育中,我们探索出的教育手段还有猜谜语、编故事、角色扮演、绘画等。在我们生活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是音乐的素材,看到了哪幅画,会使人联想到可能的声响,我们就用这些“画面”来引导幼儿联想音乐,创作音乐。如在《森林音乐会》欣赏中,先不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大胆想象,然后让幼儿把听到的音乐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以绘画方式引导幼儿把抽象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想象的音乐空间,使幼儿体验到发现多种结果的欣喜和愉悦。

(四)音乐表达方式多样化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仅可以通过律动、舞蹈、乐器、儿歌、游戏、故事、歌曲、打击乐等方式表达,体育、绘画、语言、一日生活等活动中皆可巧妙地融合音乐。案例4:小班大肌肉活动“几肢着地”。每个孩子伸伸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告诉孩子们我们把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统称为“四肢”,老师举例,如果说“两肢着地”可以做哪些动作,如:站立、一只脚和一个手着地……启发孩子们思考“一肢着地”“两肢着地”“三肢着地”“四肢着地”“无肢着地”的各种可能性。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想法也都非常别致。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探索各种身体运动的可能性,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元素和情感。

总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的生命价值。让音乐教育生活化,让生活化音乐进入幼儿世界,让幼儿享受音乐的无穷乐趣,最终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晔.“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略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成露霞.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简论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J].中国音乐报,2003,(3).

作者:刘红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县府机关幼儿园

第二篇:新形势下幼儿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研究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而且在对幼儿艺术兴趣的培养、提高幼儿的智力、自制力、意志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应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同时保持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素质;兴趣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艺术教育不仅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幼儿的广泛喜爱。通过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理解、鉴赏、表现、创造等方面能力,同时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现状分析

现代幼儿艺术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的艺术学习,从而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含义描述如下:“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是让幼儿通过技能的学习来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幼儿艺术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家长或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能依据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开展教学,只是一味地急于求成,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在艺术素质和修养方面的培养。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从多方面人手,改善幼儿艺术教育现状。

二、如何提升幼儿艺术教育效果

1.转变观念

作为一名幼儿艺术教师,不应仅仅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艺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而忽视对其审美体验的培养。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幼儿艺术教师都要通过积累学习经验和实践方法、吸收正确的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与风格。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转变角色,让幼儿成为艺术教育真正的主人,把学习活动的权利真正还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育效果。

2.灵活施教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比如,当春天到来时,幼儿对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带他们走出校门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作者简介:魏颖(1975一),女,河北秦皇岛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校外教育研究。美,让他们亲自感受泥土的气息和芬芳。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自身感受,或用绘画、诗歌、音乐、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这种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艺术教育形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提高了其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帮助幼儿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参加艺术活动打下了基础。

3.寓教于乐

艺术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艺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跳舞、唱歌、绘画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实质是幼儿表达与宣泄的过程。寓教于乐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融人到其中,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教育活动的效果也会非常明显。例如,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会对地上的影子感兴趣,有的会站在那里欣赏影子,而有的则会相互追逐影子玩耍。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针对影子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教育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处于兴致勃勃的状态,虽然教师并没有依据惯例详细地讲解和示范,只是用简单的三言两语作引导,但是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幼儿的参与热情高,教师也会感到十分轻松,这就是游戏在幼儿艺术创造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4.有效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仅仅单方面依靠教师和学校很难实现。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互补、互相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互协作的家校关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经常与家长交流与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教育模式,努力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幼儿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三、结束语

总之,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幼儿全面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艺术教育要注意结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口〕.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02).

[2」马桂霞,王传明.论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月.学前课程研究,2008(12).

作者:魏颖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第三篇:专业艺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相比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成果,如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等来说,以艺术教育为代表的美育教育在我国初级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被彻底忽略,这是由于我国文化中“以德为美”的传统观念所造成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德”即是美,因此出现了“最美中国人”,“最美XX”等称号,实际上这是不相称的,美育与德育是两个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的教育方法。笔者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写作,从音乐教育的角度阐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众对美育教育的重视,让其可以真正与德育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等教学方式相提并论,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现状;方法;重要性

前言

艺术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大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相传为孔子编写的《尚书》中就曾记载了关于艺术教育的内容,书中说道,“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中可见,当时已有专门进行美育教育的机构对“胄子”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已成功培养出他率直且温和、宽厚而坚实等健全的人格。然而,尽管我国艺术教育历史悠久且资源丰富,其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依然在整个教育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为此,笔者将从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方法及艺术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整体艺术教育进行分析,探究艺术教育的方法,并为我国美育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对几所幼儿园、小学的走访调查及查阅相关专业艺术教育的书籍论文,发现目前这些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缺失问题。首先,各学校的专业音乐老师相对较少。在笔者了解的几所幼、小学校中,仅有一所学校是有两名音乐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多数学校都是一位音乐老师面对全校学生,这就导致了音乐教师面对的学生过多,课时量过大,以至于没有精力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更有甚者,在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音乐老师还担任着某个行政职务,因此更是自顾不暇,课堂上也往往是仅为学生放几首歌曲让学生自己欣赏而已。此外,音乐教学工具的缺失也是导致音乐课程无法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艺术教育在幼、小学校中长期不受重视,导致学校的教学资金多用于购买实验仪器,教辅书籍等方向,对于音乐教育的投入非常少,有些学校甚至连一台钢琴也没有,教师上课时只能弹相对简易的电子琴,并引导大概50名左右的学生跟随他唱课本上简单的歌曲,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教具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艺术教育方法

目前幼、小学校中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大纲,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的模式;一种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奥尔夫、柯达伊等外来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的模式。笔者将分别对这两种模式进行讲解。

(一)传统教育方法

据笔者了解,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是目前各小学所采用的主流音乐教学方法。由于小学音乐课程有课程大纲的限制,因此音乐老师们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讲解与欣赏为主,并伴以运用钢琴或电子琴教同学们唱歌,形式较为单一。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便于学生管理,因为小学年龄段的同学们到了较为活跃的年龄,因此,维持课堂纪律也是老师上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确保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但也牺牲了同学与老师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二)外来教育方法

相比小学运用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课堂,近些年来,在幼儿园甚至是幼儿园前期亲自音乐教学活动中,西方传入的如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学方法却成欣欣向荣之势。由于幼儿园及婴幼儿亲自音乐教育无需向小学音乐教育一样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便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在这些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下,老师们强调的往往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课堂形式不拘一格。在律动环节中,注重的是孩子在音乐氛围中身体的活动,让他们自己体验音乐内在的节奏与韵律;而在器乐环节中,强调的则是孩子对于不同音色的分辨能力与区分不同音调下音乐的色彩。这是一个自由,共享,开放的教学环境。

三、结语

专业艺术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是教育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我国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方法等几个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在幼、小学阶段专业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在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起到的重要影响。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幼、小学阶段的专业音乐教育,既可以帮助孩子增加音乐知识,培养其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又能够帮助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深民族认同感与对祖国的热爱。由于时间紧迫,笔者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还留有遗憾。例如,笔者未能对我国历史上的美育教育思想做进一步的系统探究;另外,笔者未能对除音乐之外的其他兄弟艺术门类进行初步探讨,并将其与专业音乐教育做比较。但是,笔者愿以此文为引玉之砖,吸引更多关注中国音乐,关注中国音乐教育的师友们加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刘致畅.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D].兰州大学,2013.

[3]周晨晖.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第4篇:幼儿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融合

一、传统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过于重视幼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接受,而选择性地忽略对幼儿艺术思维的熏陶和教育。第二,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看做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教育活动中只专注于其中的某一领域,而没有意识到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二者一般都注重各自领域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而忽略了看待事物、看待问题时应该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注重精神层面的领悟[1]。教学重心偏重于科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虽然政府呼吁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但是各个学段的知识传授与教学仍然在学校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艺术教育只占整体教育很小的一部分,使得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距离越行越远。三四岁的幼儿正处于感情丰富期,是德、智发展的早期阶段,幼儿教育理应培养儿童的审美和欣赏能力[2]。此外,教育部门相关文件对两者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也是分开独立制定的,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对幼儿整体性和系统性教育有较大影响。

二、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第一,艺术教育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培养模块。一个人艺术思维的启蒙时期是幼儿时期,在这期间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会对其日后发现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产生重要的启发作用。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幼儿对世界万物的深层次感受、评价和重新认识的能力,使幼儿有一颗健康、富有审美的心,培养幼儿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3]。第二,满足幼儿的审美情感需求。幼儿心理的显著特征就是情感丰富,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他们经常将自己喜欢的玩具看做有生命的个体,跟它们说话玩耍。这种表现是艺术培养最好的基础,幼儿以唱歌、跳舞、演奏曲目、情境表演等艺术活动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内心的感情,可以感受艺术带来的深层次喜悦。幼儿拥有丰富的情感,便会对生活、艺术等一切美好的事物产生极大的热情。第三,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创作能够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有助于他们对其他抽象事物的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培养[4]。艺术学习是一个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世界万物色彩、形状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幼儿的好动个性导致其注意力集中程度相对较弱,艺术教育有锻炼和增强其专注力的效果,还可以有效激发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想象。

(二)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第一,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和概括,使幼儿可以在不断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时期是幼儿情感获得极大丰富的阶段,在这期间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通过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深入的探索中形成稳定持久的情感,帮助幼儿克服消极情感,使其向积极开朗的方面发展。第三,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个性往往是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注重对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常常表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设置实践场景,提供幼儿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这一教育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幼儿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的联系

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之所以分割成两种不同的学科,是基于对其中一部分内容更精深的探索,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但是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只是初级的认知和感情上的培养,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

(一)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

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致性,体现在二者都注重培养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自我感知能力。它们的教育内容选材都源于生活: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关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合性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有相似的教育目标

幼儿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意志、情感等综合发展能力,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单一地培养某种特殊能力。现代科学教育亦是如此,其在重视知识输入的同时也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相似性。

(三)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致

幼儿大都是活泼好动的,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基本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同时感受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具有一致性。

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鉴于幼儿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的诸多一致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将幼儿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一)增强多元化教学之间的紧密性

教师以艺术作品的多种展现形式对幼儿进行科学课堂导学,通过讲解相关的艺术作品使幼儿以语言、动作、表情等显性形式表达出对作品隐性内涵的感知和体验。例如,教师在语言课堂导学中以音乐赏析开篇,让幼儿先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再进行诗的赏析。这样以音乐为背景、以古诗为学习内容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5]。

(二)强化幼儿艺术感觉和感官的有效结合

通常情况下,幼儿情感的培养是提升自身对富含艺术气息事物的认识和体验,这一认识过程对幼儿以后的艺术能力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要有意识地从多方面渗透科学教育,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全面结合其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从科学教育中获得的理性认识,确保其对艺术和科学本质的认知。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启发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和感觉体会艺术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更多富含艺术气息的环境,让幼儿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幼儿艺术经验和对艺术能力的初步认识,最终使艺术教育成为表达自身情感和精神的活动。

(三)提升幼儿综合艺术修养

艺术创作和科学实践归根结底都是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同时也要从幼儿的生活成长环境中汲取艺术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找寻花草树木、玩具、桌椅板凳等,观察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美,提升幼儿的综合艺术素养[6]。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捕捉幼儿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我表现、表达欲望,引导幼儿在自然的情况下开展艺术活动,将其生活学习中的见闻、想法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创设具有艺术气息的科学教育环境

促进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应关注到幼儿大多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身情感的,所以教师要优化幼儿的科学教育环境,选择一些合适的艺术作品装饰环境,为其提供了解艺术本质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墙上贴一些著名的、有意义的美术作品,在教室一角摆放一些工具,如工艺品、笛子等小乐器,以便幼儿进行艺术表达。

(五)以实践活动促进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教师课堂上再多的话语讲解都不如动手实践的效果好。教师可以在手工制作课上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构思以手工艺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构思和制作就是将幼儿脑海中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幼儿需要对自己见过的手工品进行结构和特性的想象分析,在具体制作中对自己设计的手工品进行修改完善。这一过程正是科学知识和艺术能力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对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结语

幼儿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幼儿综合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幼儿的片面化成长。现如今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虽然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幼儿教育时期两者也有诸多联系,因此将它们割裂开是不合理的。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融入科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对艺术本质的认识;科学教育结合艺术教育进行,有利于培养幼儿知识的多元化感知。所以,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充分融合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儿童智力、逻辑思维、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宇,张新悦.浅析艺术教育与幼儿园各领域教育融合可能性[J].内蒙古教育,2019(02):35-36,116.

[2]刘志强,王喜海.论幼儿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09):9-12.

第5篇:幼儿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民间艺术活动;实践途径

艺术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丰富幼儿的情感思想,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活动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历史的发展中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活生命力和草根气息的文化成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素材。

一、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活动的意义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其对外界事物的刺激通常只能形成感知,而难以形成认知,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利用语言、文字等单调的刺激方式,很难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而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为孩子呈现教学内容,如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童谣、顺口溜为孩子树立基本的人物形象,让孩子对故事中的正反面人物形成基本的认知。(2)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孩子建立基本的审美认知,对美与丑形成基本的判断,而民间艺术活动在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极具艺术性,孩子在剪纸、编结、刺绣等艺术活动中,能够不断提高审美水平。(3)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幼儿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有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民间艺术活动的特点,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例如,在陶艺课上,教师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心仪的艺术形象,而这对于激发孩子的艺术想象力,挖掘孩子的创新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途径

1.利用游戏教学,展示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

游戏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参与兴趣,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教学内容,降低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引进民间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依托游戏,为孩子提供一个趣味十足的教育空间。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游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演游戏,即根据民间艺术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如教师可以通过排演民间歌舞,让孩子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以促进其语言、动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美术活动,即根据民间艺术教育中的美术素材为孩子安排游戏内容,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为孩子提供陶泥、颜料、布贴、纸条、草绳等材料,让孩子发挥创意思维,创造出心仪的艺术作品,而这对于激发孩子的想象,提高孩子的美术创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游戏,即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为孩子提供语言训练素材,如组织孩子进行成语接龙、绕口令、听民间故事等活动,并利用绘画、表演等方式让孩子体验传统文化。

2.组织实践活动,体验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

艺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参与、体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将孩子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利用主观教学的优势,为孩子灌输艺术观点,这样缺乏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引入民间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体验的价值,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的生命力。教师组织孩子体验民间艺术活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助教活动,即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来,集思广益,向家长收集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并与家长交流意见,探讨幼儿艺术教育的呈现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交流,不仅能够拓展民间艺术活动素材的来源,还能够激发家长参与幼儿艺术教育的责任感,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2)混龄活动,即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将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相互接触中,增进了解,打破年龄的隔阂,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活动任务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中强化参与体验。(3)开展民间艺术节,教师可以利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艺术活动,让孩子、家长一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设计创意节目,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3.重视教学渗透,创建良好的民间艺术环境

教育的渗透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为孩子渗透民间艺术活动,让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中逐渐形成对民间艺术的审美习惯,例如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结合语言、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以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民间游戏、民间艺术品中体会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总之,在幼儿教学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善于从民间艺术中挖掘艺术教育素材,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用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不断创新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为幼儿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蕾,方文艳.幼儿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2):103-105.

[2]邹荣华.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6(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