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幼儿审美教育全文(5篇)

幼儿审美教育

第1篇: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关键词:色彩;审美感知;幼儿美术教育;实施

一、色彩对于美术教育的意义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形式要素,作为视觉艺术语言,其效果应体现在视觉上,并在心理和象征上获得一定体会和理解。色彩表现力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色彩的主观性、色彩的象征性、色彩的情感表现以及色彩的统觉。审美感知在审美心理学中,意为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幼儿绘画中,幼儿一般都会画太阳,他们帮太阳涂色时会画的很红很鲜艳,这就是审美知觉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普通知觉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其鲜明的情感色彩,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的情感活动。所以审美知觉通常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在对审美对象的各方面属性的比较和抉择之间按照情感发展的逻辑进行的,故而审美知觉它呈现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不足

(一)忽略幼儿个性和性别对绘画的影响

在我国,美术教育一直深受前苏联教学体系思想的影响,大体上都是以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示范,讲演,模仿等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方式,造成了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不够重视。从性别来说,男孩喜欢画飞机,轮船,坦克,汽车等,而女孩喜欢画花,草,胡蝶,气球和一些小动物等。这些都体现了幼儿的个性特征,然而教师很少关注这个,一般都是统一的绘画一些内容,忽视了幼儿的个性,从而使幼儿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

(二)盲目和不科学的评价

幼儿对作品的绘画,表达了对作品的思想,幼儿可能在线条控制上有差异,但作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是对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想象的否定,以成人的思维看到幼儿时期的作品明显是不符合科学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建议教师:1.对待幼儿的美术绘画作品时要用正确的科学的美术教育观念。2.要认真仔细的倾听幼儿对绘画作品的诠释,并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3.要注重审美感知理论对幼儿的影响,并积极实行课程实践,让幼儿知行合一。

三、色彩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花草和树木活动时,幼儿明显地表现出对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花的兴趣,会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欣赏它,感知它的外形和色彩,而对色彩单调的树木则缺乏兴趣。同样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色彩鲜艳有强烈对比的教具会比色彩要暗淡的教具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更易激起幼儿感知兴趣,在美术作品中也同样突出色彩的丰富性。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对周边事物的感受这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有着自己不同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一些特性,如喜欢鲜艳色彩、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等,带有目的性地帮助他们进行对色彩感知的培养,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此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愉快和美的享受。培养幼儿情感及审美感知能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一生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底蕴起到了惊人的推动作用。

四、如何运用色彩的畅想

从教师自身出发,可以带幼儿参加户外观察活动,感知自然界,获得感性经验和材料,鼓励并指导幼儿能突破惯性思维,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固定的颜色框架来限制幼儿的思维与创新。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中,从幼儿最容易着手、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色彩审美感知。用丰富的色彩画面来吸引幼儿作画的兴趣,切记强求他们选用的颜色与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颜色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否则会妨碍他们的自由创作能力,长此以往会造成对色彩的高度不敏感,而失去对绘画的兴趣。房子里不一定要住人,可以住小兔子,小松鼠,小熊等一些动物。这些包涵了童话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及自己的幻想。这是美好而且宝贵的,我们要加以珍惜和保护。也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美术活动,如吹画,喷洒印画等活动来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过程,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加强幼儿美术发展。

五、色彩审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施

(一)措施

1.题材内容新颖。一定要选择贴近生活、对其感兴趣的、对幼儿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的题材。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只要是喜欢的就都可以。幼儿喜欢色彩斑斓、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事物,如:红花,绿树,彩虹等。幼儿吃的五颜六色的果蔬,如:香蕉、橘子,柠檬,胡萝卜等。这些都是容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和绘画兴趣。2.形式多样化。通过游戏方式提升幼儿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兴趣。借助讲故事,多种色彩游戏、色彩填涂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色彩以及绘画的兴趣。

(二)方法

1.相似联想激趣法。简单的讲,就是由一样熟知的物体引导幼儿联想出与其形状、或颜色、或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激起幼儿对事物的表现欲。根据所需绘制事物的特性,将其概括为幼儿所能够掌握并绘制出来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启发幼儿想象。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兴趣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幼儿能有选择性地绘画。2.过程激趣法。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有关色彩审美感知及运用的发展,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不过分讲求美丑与对错,将有利于幼儿的继续感知与创作。基于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双手协调性较差,虽然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可能较成人丰富,但他们创作的无意识性、不稳定性也会导致最终的作品效果不如过程中的好。3.角色激趣法。使他们扮演某个角色、分别配以不同的身份,使他们以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通过游戏的方式进入绘画活动中,带着某种任务有目的的去参与活动,使他们在美术绘画中更有兴趣,效果更佳。

六、总结与展望

第2篇: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一切事物的好坏都是由心开始的,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随处都是教育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孩子的行为是比较奇怪的,但是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一名优秀的老师会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想象与现实结合到一起,让孩子在童话般的教学中学到知识。我最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娃娃家和玩具角的东西,有的孩子会扮医生,有的扮演病人,有的学着妈妈做菜烧饭,个个模仿都很逼真。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呢?那是因为这些东西让他们有了学习模仿的对象,是自己经历的事,并且在玩的过程中还会自我想象创造,玩出不同的花样。在我的日常教学中,通常不会直接去批评孩子,而是以鼓励的方式进行,虽然有时真的画的很乱,但是总会让我找到一个值得表扬的地方,给他一点信心,才有进步的动力。我想,如果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就会和孩子的距离感拉近很多,那样就能和孩子一起遨游想象的世界。

二、鼓励想象探索,提供观察机会

观察是绘画的源泉,我们在日常美术教学中,要多注重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为其形象的表现事物奠定基础。观察并不是让孩子照实描绘他们所看到的对象,而是通过观察来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为其大胆、生动地表现事物奠定基础。在进行《春天来啦》这一课教学时,我先带孩子们进行室外活动,感受春天的温度,观察春天的变化。孩子们高兴极了,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用脸蛋儿和小手轻轻触碰刚刚发芽的柔嫩的小草、和煦的春风和暖洋洋的阳光,闻着潮湿的泥土的气息。一个小朋友用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着柳条,非常认真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柳树妈妈吗?她的头发可真长啊!”迎春花开了,细心的小女生一边欣赏一边数花瓣。此时此刻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的,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这时,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画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尽管每个孩子的技能表现各不同,但每幅画的画面都很丰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浓浓的童趣。

三、激发艺术兴趣,注重环境熏陶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宽松的环境是敢于求新求异的前提,能为孩子们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能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欲望。孩子具有一双明亮、好奇的眼睛,我们要通过环境的熏陶去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分析。例如:在图书角摆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讲述;利用园内的种植角、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利用社区建设、农贸市场、商店、邮局等,带领幼儿去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等。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只有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丰富了有关表象,才能引发孩子们去大胆的发挥创新。

四、注重想象保护,启发大胆实践

在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特别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善待孩子的质疑。老师和家长应当首先注意保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孩子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他们“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孩子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探索精神。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活动中应为孩子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新的快乐。

五、正确评价作品,及时表扬鼓励

第3篇: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美术;渗透;生活教育理论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和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通过美术教学特别教育规律的影响,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如教师发挥出该科目教学的最大作用,会对幼儿开阔眼界、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思维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挖掘潜能,增强体验感

幼儿阶段是思维启蒙和认识事物及世界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各方面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看护引导。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快速准确地认识和完善行为、思想,教师要加强在幼儿教学中对生活元素的渗透。幼儿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健全,思维、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较弱,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画出来的往往是形象奇特、不合常规的人或物体。对于幼儿自身来说,美术就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才能提起幼儿的兴趣,这样学习的时间才会更长,注意力更集中。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要注重选材,所选的教学内容必须是贴近生活的,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并让幼儿感兴趣。例如,我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了关于前一天学习的《快乐的鱼儿》的主题故事教学。教学开始前,我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见过鱼儿吗?鱼儿长什么样子啊?幼儿纷纷举手。我看到平时不怎么爱回答问题的小小也举手了,我就让小小来回答。小小说:“鱼儿的身上滑溜溜的,而且鱼儿都在池塘里,必须有水才可以。”回答结束后我给小小发了一朵小红花,对小小回答问题的举动进行鼓励。然后其他幼儿补充了一些细节,如鱼儿有小尾巴,有眼睛、有很多种类等。我再次进行引导:“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的小鱼儿帮助小动物们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吗?”很多幼儿都举手了,可以看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很用心的。根据幼儿的表现,我进入了今天的正题,我说:“小鱼儿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们为了鼓励它每人给它画一张像好不好?”接下来就是幼儿们展示的时间了。我注意到很多幼儿虽然不能将鱼儿的形象画出来,但是他们画了池塘、小虾米,还有太阳等。通过画鱼儿的活动,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而且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就地取材,发现自然美

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幼儿对外界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看到的物体会有更细致的了解,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而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对幼儿后期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更加细致地了解身边的物体。在前一天下午的美术教学中,我带领幼儿进入花园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进入花园后我让幼儿分开,在安全范围内寻找春天的景色有哪些。过了一会,我发现一部分幼儿一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我走过去一看,发现他们都在看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走在路上面感觉像在做“按摩”,因为是大家一起发现的,小朋友们还给这条路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友谊路”。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的孩子那样可以尽情接触大自然中的雨、雪、风等自然现象,更体会不到以前的孩子上山采蘑菇,下河游泳、抓鱼的快乐,因此,在大人们眼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对幼儿来说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发现美、观察美、表达美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幼儿受到网络、电子设备的影响,思维更加开放,于是我带领幼儿在自己的生活区域内每人拿一块小石头带到教室,然后用橡皮泥和颜料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装饰。在装饰过程中,我观察到有些幼儿将圆圆的石头涂成大熊猫的样子,还给它捏了耳朵和鼻子,有的做成了大象,有的在图纸上画出了树和小草,然后将石头放在上面,看着特别漂亮。通过就地取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在自然界中发现美的能力,可以让幼儿形成正能量,在日后的发展中可以乐观面对生活。

三、互相协作,培养荣誉感

现阶段的幼儿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长教育存在溺爱现象,幼儿在家里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并且没有分享意识。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建设还没有完善,对分享、团队协作和荣誉感没有太深的概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入生活教育理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身,学会协作和分享。例如,在幼儿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在上课前我在教室的后面贴了一张非常大的背景画,背景上画了一只哭得很伤心的母鸡,然后在底下还贴了一张笑脸的母鸡。然后我给小朋友讲了相关内容的故事:鸡妈妈带着小鸡去集市,但是回来的路上下大雨,小鸡都不见了,鸡妈妈哭得特别伤心……然后让幼儿看教室后面的背景画,并说:“鸡妈妈哭得很伤心,现在我们画一些可爱的小鸡送给鸡妈妈好不好?”幼儿们一起说好。在我创设的故事情景中,幼儿们都在非常认真地作画,但是我发现叮当的画本和彩笔都没有拿,我刚准备给叮当给一份,就看到洋洋把她多余的画本送给了叮当,还跟叮当一起分享她的彩笔。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绘画,然后我将幼儿画的小鸡全部张贴在了鸡妈妈的下面,将哭泣的鸡妈妈的背景画取下来,一个洋溢着笑脸的鸡妈妈就出现了。我以鸡妈妈的身份对孩子们表示了感谢,并将提前准备的小红花和“鸡蛋”发放给了每一个幼儿,我说:“宝贝们,鸡妈妈为了感谢你们送给他小鸡,特别准备了小红花和‘鸡蛋’给你们,并且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而且老师要特别表扬洋洋同学,叮当同学没有带画本和彩笔,洋洋同学就主动和叮当同学分享她的画本和彩笔,这种行为和精神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洋洋。”然后教室里其他的小朋友也对洋洋发出了认可的掌声。“刚刚鸡妈妈说洋洋同学的表现特别棒,要给洋洋同学再奖励一朵小红花和一个‘鸡蛋’。”然后用鸡妈妈的语气告诉幼儿:“你们以后也要学会与小朋友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学会分享哦。”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幼儿们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现象越来越多,幼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争吵的现象也逐渐没有了。

四、开阔眼界,提高创造力

目前,很多家长和幼儿机构都比较重视识字、识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过早地教授给幼儿,其实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和思想的发展,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容易放弃。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处于形象思维时期,没有学会观察、没有积累更多形象信息,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缺乏学习的兴趣点。而美术教育是用趣味性强、新鲜的课程,启发和引导幼儿去认识各种事物,通过想象和教师引导开发,可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例如,我在教学中开展了关于“我爱大自然”的主题绘画时,我先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里面有什么吗?”有些幼儿回答说“有大象、有猫、有太阳”;有些幼儿说:“有水、有山、有大树,还有人”。通过幼儿的回答,我观察到每个幼儿对自然的理解都不一样。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地区大自然景象的视频,配合上悠扬的古风音乐,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大家说得都很正确,今天我们主要通过环境来描绘大自然里都有什么,现在是春天,我们就通过画春天来表现‘我爱大自然’好不好?”幼儿们齐声回答好。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我观察到有些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例如菲菲,她画的大自然天空是淡黄色,树是粉色,还有池塘、小鸟等,虽然比较抽象,但很有美感。绘画结束后,我将所有幼儿的作品全部都展示到了班级文化栏,提高了幼儿的创作兴趣。

五、培养兴趣,树立价值观

第4篇: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美术活动;渗透策略

引言

幼儿阶段是幼儿思想情感发展的萌芽阶段,美术课程立足于幼儿的感性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引导、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教育则针对培养幼儿的理性精神,在激发幼儿科学探索、提升幼儿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来,对幼儿的综合发展有着良好的实践价值。

一、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知识,引导幼儿的参与与探索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科学知识的渗透无处不在。为了实现对幼儿的综合引导,教师应找到科学与美术的结合点,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并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例如,在《有趣的手影》的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将幼儿带到室外,并组织幼儿参与“踩影子”的游戏。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幼儿嬉笑着来到户外,教师将幼儿划分为若干小组,两两对抗,让他们相互踩对方的影子。在游戏过程中,一些幼儿逐渐观察到影子与身体运动的关系,即当身体背对着太阳时,影子就会出现在前面,当身体面向太阳时,影子就会出现在身体后面,而侧身的时候,影子又会转移到身侧。在发现这一规律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更加谨慎,并能够根据对方的进攻调整影子的方向,这样的对抗将“踩影子”游戏推向了高潮。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将幼儿聚在一起,让他们说一说对影子的观察结果,同时回想一下生活中影子的变化。有些孩子的观察非常仔细,他们发现当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影子长短、形状也不一样,有些像动物、有些像怪兽、有些像交通工具……就这样,幼儿开始思考与探索,观察一天中不同时段影子的长短,在路灯下的影子以及在太阳下的影子的不同等;知道了影子形成的秘密后,幼儿自己动手来造影,利用阳光、灯光、手电筒等一切可利用的光源,探索生活中物品的影子,并进行想象,赋予了影子生命,“影子世界”油然而生。这样将美术活动与科学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以“影子”为切入点,不仅让幼儿体会到了美术的乐趣和科学探索的过程,也提高了幼儿观察科学现象、解释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美术教学的主导地位,实现科学与美术的融合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基本年龄特征,用有趣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基本方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美术作为幼儿接受其他学科的重要手段,让知识探索过程能在美术创作中得到体现。而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如此,教师在保证美术教学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应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与描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在听到阵阵雷声时,可以用明丽的色彩表达大自然的力量;在看到小河里的小蝌蚪时,可以联想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从而创作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美术作品;在看到美丽的气泡时,可以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绘画出梦幻的气泡世界……这样的创作过程充满童趣,不仅是幼儿发挥想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现科学教育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的方式。在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实现对科学教育的渗透:第一,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思考。例如,在《苹果丰收》的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为幼儿构建了故事情境,在故事中,小乌龟经历了艰难的旅途才将丰收的苹果送给了乌龟爷爷。根据故事情境,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成熟的苹果有哪些特点?苹果怎样才能长得又大又红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绘画的观察与思考,形成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并在想象中完成了对苹果生长过程的描述。第二,丰富创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均需要实践能力,在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善于从多个角度为幼儿收集、提供材料,如树枝、树叶、秸秆、泥土等自然材料;易拉罐、旧报纸、碎布等生活材料;画笔、颜料、彩纸等美术材料。让孩子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尝试与设计,实现对美术作品的构建,并在实践中逐渐增强理性思考,提高科学探索精神。第三,引导幼儿实现个性表达。美术创作是个性的展现,科学探索需要创新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美术创作的契机,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逐渐形成独立意识,并在展示个性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创新思考与认识。第四,给予幼儿全面的鼓励与指导。在科学教育渗透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兼顾美术与科学两个方面,在对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做出积极鼓励的同时,也应针对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提出要求,从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科学与艺术。

三、注重情感价值的渗透,实现共同教育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3]。基于此,教师在将科学教育渗透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科学与艺术在教育价值上的共通性,明确情感渗透对幼儿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幼儿在学科融合中得到正确的情感引导。从幼儿教育实践来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实现情感渗透:第一,挖掘美术活动中的隐含信息,调动综合情感充分感受与理解科学。例如,在《神奇的颜色》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主创作,但是在上色的过程中,教师偷偷将橙色藏了起来,并引导孩子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橙色出现。幼儿在思考与尝试中发现,两种颜色的调和会出现新的色彩。针对这一“神奇”现象,教师趁热打铁,为幼儿引入了三原色的概念,并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幼儿在探索中的自主思考,让幼儿在经历了好奇、尝试、失败、再次尝试等过程后,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知识探索中情感的塑造。第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与渗透,体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要求。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以美术创作为切入点,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客观世界,并在美术与科学的融合中,提高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在充满想象与创造的美术活动中变得更加具体、可知。

结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能够让教学设计更加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美术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强化理性情感。将科学教育渗透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观察、解释、探索的体验,理解了科学知识呈现出的特殊艺术美感,这对于激发幼儿的美术灵感,提升幼儿的科学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焕.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96.

[2]汪静娴.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追求幼儿科学教育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213.

第5篇: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民间玩具;作用

一、民间玩具的概述

(一)民间玩具审美价值的突出表现

1.色彩上的美感。民间玩具在色彩上的设计多为鲜明之感,具有欢乐、喜庆的基本形态,色彩多采用红、黄、绿等靓丽的颜色构成,即便使用的材料较为简单,但是在色彩的调配上基本不会太暗,同时通过色彩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人们在感情上的真情流露。不同地区会有一定的差异性。2.造型上的美感。民间玩具在设计的审美理念上,比较倾向于欢乐、祥和与美好的想象,玩具在造型设计中大部分会呈现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如:泥老虎、风车等民间玩具,自身线条的设计较为简洁,在其装饰与神情上的效果必须要用色彩的勾勒来体现。

(二)民间玩具信仰与习俗的突出表现

1.信奉的习俗。民间玩具的发展依据民间艺人自身信奉的精神载体完成创作,如:挂虎、香包等,这一类的作品自身带有节日的氛围,体现辟邪护平安的主题。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使用这一类型的民间玩具,可以影响、塑造幼儿的思想与人格的形成。2.象征的寓意。民间玩具所象征与暗示的寓意和普通玩具有所不同,它不仅起到娱乐玩耍作用,同时也表达着中华人民对艺术情感的传承,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过应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怀与自豪感。

二、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一)应用民间玩具,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玩具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最早产生兴趣的物体,他们通过玩具的玩耍、观赏受到启发与联想,促进健康成长。兴趣是幼儿学习好坏的关键点,它是提高其智力活动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从民间玩具的深厚历史背景、审美特点、娱乐功能以及工艺制作流程等具体培养幼儿的兴趣。如:布老虎就是我国民间玩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玩具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民间玩具稚气、质朴、简单有夸张的基本特点,色彩的调配、造型的制作都充斥着强大的张力。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带领幼儿进行布老虎的讲授与绘画,让幼儿了解布老虎的基本形态,在绘画中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培养其审美能力与认知能力。使幼儿逐步由好奇、到爱好、到求知、再到创作力的发展,最终培养其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民间玩具,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

幼儿美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特别对于幼儿来讲,美术教育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就需要美术作品的美和情来感染幼儿,只有优秀的作品才可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熏陶作用。而我国民间玩具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到快乐,使得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心灵的受益艺术。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着重从情感教育出发,找到其民间玩具的精华之所在,并选择具有民族特色且真实反应人民积极生活的民间玩具进行美术系统的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可以受到正面、积极的熏陶与感化。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对幼儿引导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生活乐趣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利用民间玩具,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玩具隐藏着民间艺人对世界、大自然与人类的多种感情与全面认知,表达着创造者的美神理想与审美意识形态。幼儿在各种审美活动中通过对美术作品色彩与造型的认知,从而产生一定的联想,就会不由自主的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审美对象上,通过欣赏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利用民间玩具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开阔幼儿的审美视角,加强幼儿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认知与了解,耳濡目染的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情感,让幼儿在体验审美中感受快乐,促进健康成长。

(四)利用民间玩具,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的美术教育阶段,主要强调美术教育中创作美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注重幼儿在教育中情感、认知、能力与创作活动的整体效果,甚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协调性。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开始,发展其想象力与创作力,培养自信心、自主能力与审美能力,是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利用民间玩具来进行幼儿的美术教育,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民间玩具为幼儿提供一种独特的学习文化意境与氛围,让幼儿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感受到民间朴实的智慧,累积对审美和艺术的主观感受。

三、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是利用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的机会,在观察玩耍中培养其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认知。本文主要论述了民间玩具的美感、造型等特征以及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得出利用民间玩具,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结论,希望通过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民间玩具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艳.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8,(8):14-15.

[2]熊宇.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亚太教育,2015,(11):149-152.

[3]朱婵珍.让民间美术的瑰宝在幼儿教育中熠熠生辉———浅议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开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4):188-188.

[4]冯国平.中班欣赏活动:有趣的民间布老虎[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