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小学生教师节诗歌精选(九篇)

小学生教师节诗歌

第1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诵读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学习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诵读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需认真实施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学生更容易入情朗诵。为了探究阅读教学中现代诗歌朗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笔者在所教班级讲授了一堂现代诗歌朗诵课,现将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总结如下: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现代诗歌。

2.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

3.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活动要求】

1.朗诵范围:《现代文诵读(下)》附录25首现代诗、学生原创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主持人。

3.自备音乐,鼓励多种形式朗诵。

【评价环节】

各小组点评,教师总结c评,评出优秀朗诵小组。

【课堂实录】

组别:一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我多想》

教师评价:你如高贵的花朵,一枝独放却芳香满园。

组别:二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徐志摩《再别康桥》和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穿插朗诵;个人朗诵:叶芝《当你老了》。

教师评价:两首诗,两个人,却有着难忘的情;一个男人发出的深沉的呼唤。

组别:三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教师评价:四个飘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组别:四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

教师评价:四个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声音在雨巷里回荡。

组别:五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未知》、原创《不知何时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师评价:青春如梦,你正青春,你正美丽绽放;青春就是经历,青春,我们有梦。

组别:六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郑愁予《错误》。

教师评价:你们都是哒哒的马蹄声,在我生命中走过。

组别:七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评价:祖国,我们的归宿,深情的朗诵献给我们深爱的祖国。

组别:八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教师评价:希望你们也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以上是这次课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本次朗诵会旨在鼓励学生欣赏现代诗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发出自己的感慨。当然,在教学设计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一节课时间过短,学生虽按组别逐个朗诵,但仍有大部分学生的原创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置小组评价。第三,没有小组间的相互借鉴环节,往往出现很多学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今后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代诗歌朗诵教学。

一、整体感悟内容,体味诗歌意蕴

朗读不能只作为初步感知课文的工具,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很有帮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渐入佳境

诗歌朗诵本就是一个感情充分投入的过程,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时代隔阂。

三、注重节奏,感受诗歌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韵律。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但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朗诵的节奏大致有语调轻重、语音高低、节奏快慢、气息强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高低和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反复地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情感的感悟。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即使当时没有足够的能力鉴赏,但只要坚持诵读,阅读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总有一天会心领神会。

第2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一、重视朗诵,读出节奏和韵律

诗歌精练简短、节奏分明、韵律优美、易懂易记,读起来郎朗上口,深为孩子们所喜爱。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经说过:“诗歌是知识的百宝袋,蕴藏着人类语言的珍珠……”因此,让学生多阅读、多朗诵,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能提高他们对小学语文的兴趣,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要让学生朗诵诗歌,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诵,自己多朗诵几遍念准字音,整首诗歌都要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诵。

课堂上,教师先要为学生示范朗诵一两遍,使他们对整首诗歌有初步的印象,以引起其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愿望。诗歌儿歌中的语音是体会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所以朗诵要咬字清楚、语音正确、富有节奏、感情充沛、有一定的感染力。朗诵后,可以问问学生:“刚才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听到老师念了些什么?”等,引起学生的专注。 如《小小的船》一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里面大量使用叠词,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叠词处加以强调和停顿,并注意朗读的音调和速度,就能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二、品读词句,悟其凝练和精美

小学语文选编的诗歌所抒发的儿童情感、盎然的儿童情趣洋溢其中,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有时候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帮助学生以点带面,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如赵宗宪的《蟋蟀》一诗:“蟋蟀和我捉迷藏/蟋蟀躲在墙角里/我找来找去找不到/一赌气/我就不再找 了/蟋蟀看见我变了脸/就连连叫着/我告诉你我在这里/还不行吗?”

这首诗歌描写了小朋友捉蟋蟀的情景,在这一节小诗里,“躲在墙角”“连连叫着“等词用得十分精准,既准确描绘了蟋蟀的生活习性,又写出了小朋友的天真稚趣。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带着动作来朗读,并让他们谈谈对这些词的体会。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白鹅》《》等文章之后仿作小诗。

三、模仿佳作,抒发童真和童趣

打开课本,选文里的诗歌珍珠般迭现:《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太阳的话》《白桦》……小学诗歌具有纯真的童心,创造性地运用优美的现代汉语,韵律流畅、节奏生动,切合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文学、文字的认知水平。所以,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模仿性创作,也不失为一个学习诗歌的好方法。小诗《可不可以说》是香港诗人西西的作品,立意新巧,极富童趣,笔者出示了诗歌的第一小节,并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听:“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一只葱/一个胡椒粉?”学生们边听边认识到这首诗歌的特别。接着,课件出示以下诗歌片段:“可不可以说/一( )飞鸟/一( )椰子一( )/一( )树/一( )太阳一( )/一( )暴雨?/可不可以说/一( ) 雨/一( )雪花/一( )银河/可不可以说……”在填空中,启发学生以游戏接龙形式自由续诗,再和原诗比较,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品味中感受诗的灵气。

总之,小学的诗歌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科学的诗歌教学工作,给儿童和少年以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慰藉。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诗歌教学 教学赏析

“读诗使人灵秀”。读古诗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诗词的诗力、诗理、诗趣能改变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学习古诗词尚有如此的魅力和好处,欣赏英语诗歌同样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的意境和奇效。

我有幸听了一节英语研讨课,教学内容是8A Unit5的Reading,这部分是一首英语诗歌Seasons of the year,听这节课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自己的所得整理成文,和各位共享。

一、以画引入,情景交融

英语研讨课选择教英语诗歌的,我第一次见到。可是这一次却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执教者渊博的知识、赏诗技巧的点拨,俨然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上古诗词课,其情其景,令人历历在目,经久难忘。

执教者先用问题“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开门见山地进入正题:Seasons of the year,再用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这四幅图片把学生立刻带进了春暖花开的春天、如火如荼的夏季、金灿灿的收获的秋天、冰天雪地的冬天。以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为活动主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画,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看图说话能力。

在学生熟练地谈论图片、流利地表达自己所喜爱的季节后,执教者“笔锋一转”,用英语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进行了看图说话,如果将这四幅图片的内容连起来,则一定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那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小诗Seasons of the year,通过读和欣赏这首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下一环节,走进美妙的诗的世界里。

二、读诗赏诗,体会意境美

读诗、赏诗是这节课的中心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读、赏这首诗,执教者独具匠心、卓越的教学艺术令在座各位惊叹不已。

1.读诗的环节有序进行。先是执教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和谐押韵地诵读,把一首看似简单的英文诗歌,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听,像无数美丽的音符,跳跃在教室里、荡漾在听课者的心湖中。紧接着,让学生反复读;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读,直到学生读到押韵、读出诗的感觉、诗的韵律美。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赏诗,更见其教学功底之深厚。先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段诗的大意—懂诗。再问:What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a poem?(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押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韵脚有哪几个?谁和谁押韵,押什么韵,等等。通过讨论这些问题,Reading B的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2.最精彩的是教师把问题对诗的分析,令在座者暗暗叫绝。首先引导学生看诗歌的第一句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再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The snow seasons will begin,and it will be a new year once again,促使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由冬天开篇、由冬天结束,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然后,跳跃式分析诗句,因为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质疑。有学生问道:Autumn leaves turn brown,为什么用turn brown,而不是常说的turn yellow?对于学生的质疑,多由学生解决。学生分析讨论后发现,如果用了turn yellow就不押韵了。

一位学生问道:在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这句诗歌中,hide from怎么理解,又为什么说是四月的雨,四月的雨为什么用shower,shower是大暴雨,四月哪儿来的大暴雨?是不是用错了?我很欣赏学生的细心,但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尖刻。执教老师竖起了大拇指,显然是对学生的最佳褒奖。哪料,执教老师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小组合作讨论,执教老师在小组间转了一圈,适时指指点点,之后,学生讨论的结果着实令我们吃惊,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三、揭示诗理,诗更美

在教学英语诗歌时,一般教师只是读一读、理解理解押韵、读懂诗歌的大意、做做课后练习,一节课也就画上了句号。而这位老师教学这首诗歌时,真的是非同一般,对诗理的揭示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执教老师启发学生:The poem starts with winter and ends with winter.Do you know why?等学生给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后,教师总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这首一年四季的诗歌,从冬的洗礼开始,迎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将一个人的一生比作一年四季,冬天是一年四季的结尾,也象征着人生的结束,因此,这首诗以冬作结,寓意深刻。我们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我们正值spring,正如The days of spring are windy and bright所言,春天有温暖的阳光,也有“春面不含杨柳风”的微风的抚摸,其实,这儿的windy何尝不是人生中可能应经历的风雨,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今天的风雨相伴,怎么会有明天的bright future?这段话,既是对诗理的揭示,又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只要教师用心,改变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本教育”,课堂就都会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一、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意义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歌,其最大的魅力在于汉语语言中呈现的语言美、意境美、图画美,这些美是诗人复杂情感的传递。学生通过诗歌鉴赏教学,品味诗歌的意境,以自身情感与诗人情感相融合,能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然而,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注重灌输式和一言堂教学模式,不注重引领学生品味诗歌内涵,导致学生审美能力不高,只能理解诗歌表意,不能体会其意境美。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带来新的培养方向,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素养、思维、品质具有促进意义。

二、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1.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鉴赏教学应该注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言语,领悟诗歌中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语感,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教授诵读诗歌的基本方法,之后为学生示范诵读,最后引领学生自读,让学生细细品味诗歌。例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教授学生诗歌押韵、节奏、音调、叠字等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的自读能力。在学生自读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全班一起读、小组竞赛读的形式,并且对学生自主诵读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让学生阅读四遍诗歌,第一遍对诗歌初步了解,感受诗歌语言美;第二遍理解诗歌情感,以自身情感为导向,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第三遍激发学生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美;第四遍,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品鉴诗歌意境。意境是指诗人对客观景象与环境的描述,蕴含着诗人要传递的情感,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完美融合,也是诗人未言之意的体会,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品读诗歌意境,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感悟、诗歌言语、想象能力,在脑海中还原诗歌景象,同时借助诗歌创作背景,更好地体会诗歌要传递的情感,进而品鉴诗歌意境。学生品味诗歌意境,是对自身精神的一种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诗歌《短歌行》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掌握诗歌大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引领学生直观地开展诗歌鉴赏活动,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以白话形式描绘《短歌行》画面,在思考、探究中对知识有所感悟,并且将自身对诗歌的见解向小组成员阐述,拓展小组成员认知面,使小组成员在思维的碰撞下,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情感教学,带领学生一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想学习好诗歌,需要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与形象美,但诗歌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很难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诗歌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诗歌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咏怀古迹》一诗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还原诗歌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之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品味、思考、想象诗歌中的意境,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学生开展诗歌鉴赏教学,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促使学生学好高中语文课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诗歌鉴赏教学的开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性,进而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2019.14

第5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关键词]培养兴趣;学会创作;小学诗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33-03[作者简介]黄静怡(1979―),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诗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同时新课程改革又提出要改变课程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而诗歌创作恰恰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儿童诗短小精悍,富于想象力,又童趣盎然,必然会让学生喜欢。诗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现代诗歌的创作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创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在诗歌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指导小学现代诗歌创作的第一要务。可以采用提出疑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用古人遣词造句的严谨来寻找诗歌带给我们的独特意境,斟酌字词的深刻用意,感受诗歌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暮江吟》时,笔者让学生揣摩诗句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为什么会用“铺”这个字,而不用“照”或“映”字。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用“铺”字的范围广,能够突出落日的华丽;有的学生不赞同,认为“铺”字除了可以描写出“残阳”覆盖在江面上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残阳”斜照在江面上的颜色,是光线的反射作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江面,体会作者写下这么美的景色时的心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诗的意境,诗歌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学生的眼前浮现出空灵高远的境界,内心才能逐渐与诗人相融,诗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吟唱。借此契机,笔者让学生用现代诗歌的写法,以《黄昏》《落日的天空》《残阳下的江水》《黄昏的云彩你去了哪》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下一首首小诗。

教师要传达给学生一种意识:诗歌是用笔写出心中情境的歌曲,是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创作诗歌,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诗歌是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会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睛。为了激发学生的诗趣,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带着学生一起到校园里寻找诗意。如在小鱼池里,让学生去寻找最快乐的小鱼,让学生想象它们在假山中嬉闹、说着悄悄话的情景,再让这些可爱的小鱼儿游到学生的诗歌里;到了春天,笔者利用作文课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让学生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眼看看校园里春天的景色,感受诗意的春天。学生在观察中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小诗――《躲进校园里的春妹妹》《春姐姐藏在了哪里》《为什么春天是红配绿的》《春姑娘,我想告诉你》等。

二、给予学生经典,让学生了解创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吟诵经典,学生不仅能够扩展学习的范围,掌握诗歌的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写作形式的影响,逐渐地接受诗歌的韵律;在诗歌韵律的影响之下,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经典诗歌,如古诗推荐李白、白居易、杜甫、李清照的经典诗词,现代诗歌推荐金波、高洪波、冰心、方素珍等名家的经典儿童诗。在这里要强调,给予学生经典不是要给予学生古代遗留下来的所有经典,虽然这些经典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都适合小学生。我们可给予学生一些和他们同龄的学生创作的优秀诗歌,这些优秀诗歌充满了童真,富含诗歌的韵味。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同龄人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时,心中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在我校的童心诗社中,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许多现代儿童诗歌,如在上一届广东省诗歌节的获奖作品:朱尔的《挑妈妈》、莫嘉盈的《黑夜》、杨捷的《外公的裤带儿》、颜的《透明的河被子》,播放由获奖诗歌创编的MV――《我羡慕妈妈》《七月》……学生对这些同龄人创作的诗歌非常感兴趣,在读的时候总是流露出一种羡慕和向往。而在多读多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诗歌创作其实就是抒发自己内心所看、所想、所悟,只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文字形式表达而已。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灵感

诗歌创作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创作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课堂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创作当中去。课堂情境的创设最重要的就是追求真情实感。例如在春雨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可以选择春雨过后的一节课,让学生去创作诗歌。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取材于生活。如在母亲节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多想想生活中妈妈做过的事情,然后通过诗歌来赞美母亲,有学生写下了《妈妈的味道》:一天/妈妈和我晾被子/我闻了闻被子/妈妈问/你闻到了什么味道/是太阳的味道吗/我摇摇头/是秋风的味道吗/我又摇摇头/然后说/是妈妈辛苦的味道/妈妈听了/甜甜地笑了。这是学生观察母亲、体谅母亲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作品,但却是学生最纯真的想法。又如在《走进儿童诗歌》课例里,笔者在课前设置一个谈话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笔者带去了一些糖果与学生一起分享,同时想象糖果带给我们的心情,设计一些诗意的句子,让学生把糖的颜色、味道描绘下来,然后说出自己的心情。学生在活动中非常兴奋,即时创作出一些有趣的诗句:柠檬味的水果糖/像一块黄水晶/那是幸福的味道……”“青苹果味的水果糖/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那是快乐的味道……”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多媒体视频能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把课堂当成创作的场景,任由思想起航。如可这样设计幻灯片来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

学生看到这样充满视觉效果的诗歌感觉非常有趣,他们没有想到诗歌还能以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因此,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诗的殿堂,发挥他们的想象,更自由地在他们的世界里驰骋,这应该是教师诗歌课堂教学的追求。

四、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学会创作

仿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必经阶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模仿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此阶段学生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形成对诗歌的整体认识,但是小学生有敏感而又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应先教学生仿写,再从事创作。仿写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句式加以仿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学到的句式,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知识在于积累,同样诗歌创作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学生经历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如教授四年级S版下册语文百花园阅读平台里的儿童诗《葡萄叶的梦》,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组句子:从夜色里寻找光,在晚风中获取暖。让每一滴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沿着叶茎,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者还让学生仿写《我家门前的海》开头的一段:心,装着海;眼,荡漾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刻体会,仿写出以下诗句:心,装着海/眼,荡漾着海/嘴,品着海/手,触摸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爱,就是海的呼唤。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随时将文本里好的文章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可以教会学生先从模仿开始,慢慢地让学生把诗歌仿写当成一种习惯,从而达到自行创作的目的。

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拓展创作

贴近现实的生活,让诗歌创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创作不是课堂中的作业,而是对生活的感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例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带领学生从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去感受生活。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独特的感受就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也可以利用当今社会的一些时事热点,这些时事热点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的方式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让身处社会大环境的学生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想,发出声音,表达真情。如今年的父亲节,笔者让学生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动手做一件事,做完后把感受写成一首小诗。有学生写下《爸爸的肩膀》,“爸爸的肩膀/宽大而且厚实/那是我的依靠/爸爸的肩膀/温暖而且柔软/那是我受伤时的港湾/爸爸的肩膀/如钢铁一般/那是我们全家的支柱”。这些隐藏在学生内心的爱,通过与父亲的亲子互动而诠释出来,尤其对沉默的父爱,学生不容易体会,可是学生却能将诗歌写得如此的有韵律。可见,诗歌离不开生活,而学生天生是创作诗歌的精灵。

总之,小学生的诗歌创作首先是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喜欢创作,参与到创作中来。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创作诗歌的原动力。其次创设灵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客观情境的帮助下调动感官发挥想象,激发创作的热情。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自己的诗歌灵性,从生活中取材,进行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需要在这样一个严谨的诗歌指导策略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诗歌,并学会诗歌创作,最终创作出有灵性的诗歌,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灵性的诗歌乐园中自由生息。

参考文献:

[1] 雷玲,沈大安.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欧阳文风.论中国诗学的生命精神[N].文艺报,2004-11-25(3).

第6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诗歌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与文学的瑰宝。诗歌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节律优美,寓意深刻。培养小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有利于灌输中华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培养文学上的审美意识和修养,提高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诗歌教学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结合他人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提出一点教学反思。

一、关于教学方法的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古典诗歌不少于160首,毫无疑问,新课标彰显了对华夏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内涵美等特点呢?显然,常见的诗歌教学模式“解读字词含义——理解诗句大意——诗歌白话化——总结诗歌思想”是无法满足以上要求的。现代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背会诗歌,能够说出诗歌大意等。培养学生体验优秀的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因此,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比如鉴赏法,探究法,诵读法等。在鉴赏法上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能够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几幅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歌,教师可以展示动画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池塘的荷叶露出水面,蜻蜓轻盈地在荷叶上飞舞的美姿……。展示完毕,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留在脑海里的意象,让他们自己勾画一副图画,感悟到诗歌的意象美,画面美。随后教师可以播放该诗歌的配音朗诵,优美的音乐配以韵律整齐的诗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到古典诗歌的音乐美,从而陶冶了他们的文学情操,激发了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关于教学目的的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遵循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识字,能够背诵诗歌,说出诗歌大意。事实上,这些都是与当今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不但增长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古典诗歌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条件。中国古典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因此,教师把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贯通到教学中,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比如在教唐朝著名大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时,教师要在讲解中描绘出这一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茫茫黄沙的塞外,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意象深刻,教师要抓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进行审美意识教育培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辨别社会的好与坏、美与丑等,使他们看到社会丑恶的一面,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穷苦人的同情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与情感教育。通过对古典诗歌的讲解与鉴赏,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三、关于教材方面的反思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手中只凭借一本教科书一学期从始而终。一本教材对于想象力丰富的现代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够。教材应该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包括教师手中的资料多样化,包括各种各样的图片、动画、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等,这样,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典诗歌的题材多样化包括了哲理、言志、题画、田园、边塞、叙事诗等所有的诗歌题材形式,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题材多样,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的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对“国学”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教材内容突出层次性,根据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要求,教材内容从简到难。小学低年级阶段,诗歌简短易懂易背诵为佳。比如《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歌韵律优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所以,诗歌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哲理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比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各抒己见,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古典诗歌的内蕴。

一个教师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的经验,而且也要对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从教学反思中吸取有益的成果,对今后的教学改进大有裨益。正如申继亮所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积累经验。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教学水平。

第7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诗歌;教学

把诗引进课堂,诗歌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情节,琅琅上口的语言,深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成了教育滋润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乐章。读史使人聪明,读诗使人灵秀。大幅度的增加诗歌的容量,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迪诗思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同样十分重要。闻一多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课前教师应有意识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就要进行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你能把音乐拆成“碎片”来欣赏吗?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因此课一开始的引读最好由老师或录音示范朗读,这样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这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象、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下面感受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如片断一:《小河的歌》课一开始,我便播放课件:歌曲《猜猜我是谁》(背景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着,他穿越高山、平原、流向大海,他浇灌田野、麦苗、森林)

师:同学们喜欢刚才这首歌吗?(喜欢)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知道你们已经被美妙的歌声陶醉了。让我们来聆听小河的歌,老师范读这首诗歌。

就这样导课时课件的展示,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用心跟老师读起来。

二、真切体验,感受诗情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新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发现,需要陶醉。对诗歌图解式的分析、概念化的讲解,关注的只是知识的结果,忽略了建构的过程,无疑割断了诗歌内在的韵律,阻割了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无法实现诗歌教化作用。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走进生活,变静态的文本语言分析教学为动态的生活言语的感受学习。此时的读就已融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触发诗情。

片断二:《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诗歌教学,先引导学生读,通过读明白诗歌中“大自然的语言”都有哪些?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公鸡打鸣,黄叶纷飞,乌云满天,电光闪闪等自然现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细细体验。此时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可谓精彩纷呈,如“早雾晴,晚雾阴”“鱼儿吐泡,蜻蜓低飞,必下雨”。这其间,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探索科学的欲望。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细读这首诗,他们读得可投入呢,有的还摇头晃脑,分明让人感到他们已入情入境了。

三、品味生活,赋予意象

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所谓“意”指的是诗人由客观景物感发的主观情感、思想等。“象”指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对客观景物进行改造、创造出来的不同于原有的景物、情境的事物、物象、景象等,二者的和谐统一,相互交融就是意象。意象的获得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核心,生活的多义性使获得意象的途径异常宽阔。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多角度地诠释,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世界去获得诗歌的意象。再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彼此心灵相通了。这样一来,就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学《生活是多么广阔》。

四、入情入境,形成诗悟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很多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能分析。我很欣赏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的读诗之法,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诗歌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记性,因此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这也是学诗歌的最好方法。也只有通过读,把诗歌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体会到诗之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如教学《小河的歌》,整堂课我以“读”贯穿始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进行初读,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为什么这是一条明亮的小河、快乐的、绿色的小河?”然后让学生再读,小河正唱着一曲什么之歌?学生的发言真出乎我的意料:小河正唱着一曲明亮之歌、快乐之歌、绿色之歌、奔跑之歌、欢乐之歌、奉献之歌、关心之歌、友爱之歌、丰收之歌、生命之歌……可见,学生已经把诗读进心里,读出诗歌意境。此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水到渠成,形成诗悟。

第8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误区一】“读诗如读文”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写得真美,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首诗是号召我们去植树,哪些词语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生: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

生:欢声笑语。

师:让我们读出欢快的语气。(生读)

(评析: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这位教师是重视朗读的,但她将现代诗教学与一般课文教学等同起来了,完全没有顾及现代诗凝练而又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指导学生朗读时忽略了诗歌的特点,这就是教学中常见的“读诗如读文”误区。)

【对策】要走出误区,我们还得从区别现代诗与一般课文开始,可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停顿和节奏,逐步学习表达诗歌的节奏美及自己内心的情感。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观察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后一段是分行写,一句一行)那读法还和刚才一样吗?你觉得该怎样读,请你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为什么吗?(让学生充分发挥,引导读出换行的停顿)

再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注意了诗句换行的停顿还不够,诗歌的朗读最讲究技巧了,老师这里画出了两处停顿,你觉得该怎么读出来呢?……其实每个人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那接下来的段落该怎么读呢?请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去试试,马上我们来交流。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感知了现代诗行文的特点,又尝试揣摩了诗歌的语言美,可谓真读诗。

【误区二】“重分析,轻赏析”

要讲清这个误区,首先得讲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一体,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美,现代诗也一样。如《走,我们去植树》第二自然段,意境就十分优美。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教学这一段的。

出示:荒滩,沟渠,

山坡,公路……

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

伴随金色童年的

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师: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师:红领巾指的是谁?(生答)

师:对,是少先队员。这种方法叫指代。(板书:指代)

师: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谁来说一说?

(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能抓住重点,看似无可厚非,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诗歌的特点再来思考教学的过程,你就会感觉到这样的分析性讲解,哪还有一丝意境的优美?简直与诗歌教学的氛围格格不入,这就是“重分析”带来的后果。)

【对策】 诗歌教学的侧重点在“赏”,要教出诗歌的画面、诗歌的情感(即意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体会诸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艺术境界。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教师是怎么教的,领略一下赏析带来的好处。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一小节,说说通过读你看到了什么。

生:(读后)我看到了荒滩、沟渠、山坡、公路。

师:就这么点?注意读读标点。

生:还有好多好多地方,因为这儿用的是省略号。

生:我还看到了红领巾。

师:啊?

生:这儿的红领巾是指少先队员,因为少先队员都挂着红领巾。

师:说得真好,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到处都是红领巾在飘扬,真美啊!少先队员在这里干什么呢?谁读出来了?

生:(思考)……植树。

师:很好,那“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仅仅是说同学们在植树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漫山遍野都是小树在成长。

生:阳光下,少先队员在小树边玩耍。

生:少先队员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

师:多美啊,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就是在赞美这些画卷,谁来读出这些感受?

【误区三】“传授知识重于情感体验”

在教学现代诗《长城和运河》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长城东起哪,西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再请同学们找一找运河北起哪,南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看,这就是长城和运河的样子。课文中还运用了两个比喻句,谁把它们找出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你看,长城和运河多么雄伟!它们有多长呢?(师出示长度资料)要知道,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老百姓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一筐土一筐土地挑才修筑成功的。

生:(吃惊状)啊……

(评析:知识的传授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这节课教师把课堂当作传授长城和运河知识的主阵地了。尽管学生学到了许多,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诗歌的特性从何体现?恐怕学生失去更多的是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和学习诗歌的兴趣。)

【对策】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特点决定了现代诗的教学也需要激情,也需要陶醉,不能过于理性化。享受美、愉悦要成为学习诗歌的重要目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诗歌的情感设计教学,把情感体验提到课堂教学应有的高度。以下是另一位教师的教学。

师:在祖国的蓝天上,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是什么呢?请大家画下来读一读。

师:黑板上有两个圈,一个是山海关,一个是嘉峪关,你能把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吗?(生画)

师:你为什么画得弯弯曲曲呢?

生:因为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因为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师:是啊,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绵延几千里,让我们看一看穿行在大地上的长城。(出示系列图,加上优美的伴奏乐)

师:欣赏了如此壮观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生:我想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是多么辛劳。

……

师:说得真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全世界人民都想着能爬一爬中国的长城,见证一下奇迹。(出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生:对祖先的敬佩。

生:骄傲。

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第9篇:小学生教师节诗歌范文

一、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将作者的情感与表达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在诗歌的“意象”中,往往饱含诗人的喜怒哀乐,蕴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诗歌讲究跳跃,讲究行与行之间的留白。我们可以启发孩子通过联想、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漫步诗境当中,领略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变成故事,把诗歌变成美丽的画面,以弥补行与行的空白。请看北师大版二年级儿童诗《流动的画》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你们自己读第一节诗歌,一边读一边在脑中画画。等会儿,老师要请你们说说,你们读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

生:读了这几句诗,我仿佛看见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色的,有红色的茶花,有白色的杜鹃花……

生:我好像看到山坡上云雾在飘啊飘,还有葱绿的树木和几座房子。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汽车在马路上开来开去。

……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处处风景如画,让我们乘上火车一起去欣赏吧!“呜――”火车开了(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生: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

生:我看到了山上的云雾在自由自在地轻轻地飘着,多么美啊!

生:我看到水库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

师: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真让人陶醉!请用喜爱的感情读读诗句。

以上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初读诗歌,展开联想想象,感受诗歌描写的美景。接着,又借助自己的语言和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在火车上看到的美景,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充分理解和感受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感情的心弦已被拨动,水道渠成,读得入情入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朱作仁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阅读教学,就必须注重活的朗读。而诗歌又是最重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诗歌的灵魂和生命就是感情。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感情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诗歌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诵读无疑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诗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北师大版二年级冰心的儿童诗《雨后》的教学中,教师先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歌,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动人情景。再分小节指名朗读诗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孩子们在水中尽情玩耍嬉戏的画面,以及小哥哥不小心摔倒,妹妹担心摔倒又喜欢摔倒的情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小哥哥为什么摔倒了?他摔倒为什么还那样兴奋和骄傲?小妹妹怎么做?她为什么怕摔又希望摔一跤?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孩子们爱玩水的天性,感受雨水给孩子们带来的无比兴奋和快乐,感受孩子们的天真活泼。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获得独特的诗意享受。最后,让学生集体吟诵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借诗习诗,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仿写诗歌是孩子诗歌习作的起步,也是孩子们非常乐于表达的一种写作形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许多孩子可以模仿学过的诗歌,驰骋丰富的想象,写出富有儿童情趣的诗作。同时,通过写诗,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锤炼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精炼,更有诗意。《流动的画》这首诗中,省略号是表示作者在火车上还看到许许多多迷人的景色,无法一一写出,是诗歌给我们预留的生成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当一回小小的诗人,展开联想、想象,联系生活所见,模仿书中的诗句,把祖国的美景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来。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诗人只看到以上诗句所描写的景色吗?

生:还有许多美景没有写出来。

师:那你们能想象诗人还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吗?

生:可以!

师:好!下面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的诗人,用诗句来说一说。

生:(沉思片刻)“山上雄鹰展翅欲飞”

师:像诗人那样用整齐的句式说一说,可以说“雄鹰展翅欲飞”。

生:“山坡牛羊成群”“河水清澈见底”

生:“天空朵朵白云”“草地郁郁葱葱”

生:“山峰连绵起伏”“桃花朵朵盛开”

……

师:真了不起!这些优美的诗句如果组合起来,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歌了!你们就是一个个小诗人了!

这些富有韵味、充满稚气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诗心随着文字在自由地飞翔,孩子们表达的灵感也在不断地喷涌。通过练习写诗,孩子们不仅深入感悟诗歌的语言美,还丰富了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培养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