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业培训范文

银行业培训精选(九篇)

银行业培训

第1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一、全面的学习了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

1.信贷管理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风险所在。因此,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贷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信贷业务战略和政策、信贷产品[本文转载自、信贷业务流程、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分析,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例,不仅搭建了框架而且深入到了细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透彻。

2.票据业务

票据分为汇票、本票、支票。讲师从各种票据的定义着手,分别阐述了第一种票据的功能,并提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用生动的例子表述出每一种票据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票据业务的产品,例如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理业务。

3.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服务渠道直接向居民个人销售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业务,其客户具有分散化、需求差异化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繁的特点。培训老师从银行零售业务的概况、产品、渠道、管理机构、经营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4.国际业务

此次培训我最看重的就是国际业务这堂课,因为当前我已经被分配到福州商行的国际结算项目组中,但苦于不懂业务,所以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国际业务主要指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是研究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经由银行来办理清算的一门学科,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业务。培训老师用生动例子,详尽的图表为我们清楚讲述了每一项业务。国际业务非常复杂,每一项结算方式说清楚都要至少半天的时间,短短的一下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信用证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尽管如此,但这堂课已经为我搭好了一个进一步了解该业务的基础。

二、通过对比学习较为深刻的体会到了本次培训的意义

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学习为例。由于我们公司针对的客户群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我所了解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和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进行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呈现出形式化、粗放型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较高的一个原因。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组织架构方面普遍具备了形式上的完备性,有信贷经营部门(信贷部)、信贷管理部门(风控部)和信贷审批部门(审批部),并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责,似乎可以做到审贷分离、控制风险。但事实上的情况是,不良贷款发生的频率和数量仍然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规范没有做到细化,各方面的职责不能相互制衡,不同职能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不能激励其职责的实施。而在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中,信贷经营和审批合并成为一个部门即信贷业务部门,涵盖市场开拓、信贷分析与信贷审批的职能,通过事业部制和共同承担利润指标实现审贷不分离,从而进行垂直化的集中管理;并增加独立的操作营运中心,加强对操作风险的控制。特别是,信贷业务部门、信贷控制部门和信贷操作营运部门都有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汇报关系的规定,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又保证了权力的制衡。具体到每一笔贷款,首先由信贷员开发并完成信贷调查;其次由信贷分析人员负责检查评级、编写信贷业务分析报告供审批人员参考;再次按权限不同分级进行审批;最后对于经审批通过的授信项目,由负责放款职能的人员在放款时检查和控制所有的贷款文件、相关法律合同、条款的核实、以及贷款是否超越权限、提款时贷款客户是否满足贷款的先决条件、是否超过贷款额度等,并在放款后负责与信贷相关的操作性和行政性监控。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通常信贷员既是营销人员,又是分析人员,还可能是放款人员,一人身担数职,不能达到专业化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

同样可对比的方面有很多。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国外先进银行的优秀实践成果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过程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我想本次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

我们了解我国银行现有的业务,还在于使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主动的把握机会,胜任市场的要求。

三、更为深刻的理解了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在本次培训中,我多次听到讲授不同业务的培训老师谈到数据仓库技术的重要性。诚然,商业银行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时展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决策都需要依据客户的信息来进行。容纳庞大繁杂的客户信息资料,有序的排列和归置,并满足各种统计的需求进行决策支持,这显然是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查看更多>>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营绩效评估系统。

经营绩效管理包含投入产出管理、政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它从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目标出发,在资金成本、网络重组、集约化管理、绩效挂钩、工作流程、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来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结构布置,减缩中间管理环节,优化存贷结构,并且开展全面的成本监控体系。它能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科学合理,避免因市场调查不够而做出错误的投入。

2.营运分析管理系统。

营运分析管理系统将银行面对市场的系统营运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营运状况的分析结果,有存取款的结构分析、利率对存取款结构的影响、贷款营运量结构分析和趋向分析、产品投入产出分析、风险分析等,这些分析结果对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服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产品结构提出调整。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分类、业务量分析、客户贡献度分析、客户风险评估、客户关系优化管理。它的基础是对客户的分类评价。这种管理常见于各个行业,而不是银行业所独有的。

4.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授信征信管理、担保管理、信贷风险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开发者都应该明确信息系统的主题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不能局限于满足当前的传统管理,也不能受现存的信息范围所限制,应该结合业务发展的规划,提出前瞻性的需求,因此业务部门参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四、为我加入国际结算项目储备了必需的基础知识

经过我在公司两个月以来的切身体会和这次为期三天的全面业务培训,我切实的感受到熟悉银行业务对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性。不懂得银行业务,不了解银行业务的流程,就很难开发出合适的银行软件,更别说未来会成为此领域的专家了。

当然,我非常清楚,短短三天的集中培训,并不能使我真正全面、透彻、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整个银行业务,只是帮助我建立起了银行业务的整体框架,增强了我对银行业务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还远远达不到对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我而言,培训只是我学习过程的开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尽快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并将其和自己的技术专长结合起来,更快更好的完成项目要求。

(2)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的同主题文章:培训部员工工作总结

屈臣氏培训部工作总结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实习生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结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第2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新中国银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76-05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既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也不经营物质产品的销售,而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中介服务行业,属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前,业务经营比较单一,主要是存款、放款和汇兑。解放初期,相对而言职工文化水平较高,基本都属于脑力劳动者,都吃“大锅饭”,与其他行业职工并没有太大区别。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银行业务空前繁荣,所经营的金融产品大幅度增加,对职工业务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随着银行盈利增多,职工收入相应地增长,成为其他行业羡慕的“白领”。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①他还指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②“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不光是坐在那里算账、打算盘,也要广开门路,会做经济工作,会做生意”。③这表明国家对银行业的地位在认识上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与提高。因此,提高银行业职工的职业素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这又与对他们的职业教育、培训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时制宜,政治、业务、文化一起抓

新中国的银行业,自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之始就十分注重干部培训。由于新解放地区迅速扩大,银行不像某些工业项目,可只选定某个省市设立,而是要无遗漏地普遍分布于全国各地,需要员工的数量极大,而进城干部数量很少。当时,虽然新政权接管的官僚资本银行和私营银行业的人员数目庞大(以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为例,仅伪中央银行员工就超过3 000人,中国银行也超过4 000人,1952年经过整顿淘汰后的公私合营银行则超过9 000人),但仍不得不招收新的工作人员以适应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在1949年1月15日最早解放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天津,中国人民银行建行初期,在各分行2 200名职工中,留用和新招收的就有1 400余人,占总人数的67%,对他们而言,首先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从1949年5月起,连续举办了5期干部学习班,每期2~3个月,先后有740余人参加,主要学习《社会发展简史》、《新人生观》、《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使他们认清新旧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两种银行性质的不同,懂得参加革命工作的意义,树立主人翁思想和做好银行工作的自觉性。这项工作自1951年3月始,转为委托天津政治学校(其前身为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天津分校)代办,使这类以改造思想为主的学习基本做到全覆盖。1952年12 月,私营银行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天津分行也组织了近600名职工到政治学校学习,改造思想,树立革命人生观。

1952年12月,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专门举办了(公私合营)银行高级干部训练班,抽调京、津、沪、汉等地分行的原任经理、副经理、襄理等高级职员452人集中赴京学习,时间约半年,除最后用一个月时间总结外,政治、业务各用两个半月,政治课有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革命人生观等;业务课有共同纲领、金融政策、货币管理、农村金融、国外业务、银行会计、干部政策等。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听课为辅,互教互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思想改造自己,明确方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上这种以改造思想为中心的学习班,是解放初期所必需的,全国各地银行业基本上都采取这一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1949年8月的一份《综合报告》中指出:“组织以政治为主的训练班,轮流调训原有职员,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和业务作风。数月来的经验证明,这一方法很有成效,应该很好地继续办下去,争取将全部或绝大部分旧人员都能经过训练,成为健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④,由此肯定了此类调训的必要性。

如今,村镇银行招聘人员往往都要求大专以上文化水平,而在解放初期,银行职工的文化水平从整体讲虽处于较高程度,但部分进城干部文化程度较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举办了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培养工农干部189人。各省、市、自治区也先后举办了一般为期3个月的金融干部训练班,进行政治、文化、业务学习。据1949―1957年的统计,通过干部训练班、干部学校、职工中专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培训干部、职工14.7万余人。

银行系统与社会办学,合力培养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银行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曾成立高级干部训练委员会,举办过政治训练班、老干部学习班、合营银行干部训练班、分行行长研究班等。1954年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文化补习班与上述高干训练委员会合并,成立总行干部学校,实行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自力更生培训了大批干部。1957年12月,总行干部学校与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中国人民银行在大量举办短期训练班的同时,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又逐步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干部学校和学制正规的银行中等专业学校。195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指示,要求全国各地银行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中等专业银行学校,初始按初中、高中两类举办,初中类招收高小毕业生,以学习文化为主;高中类招收初中毕业生,以学习银行业务为主,学制一年半或两年,开设工商信贷、银行会计、农村金融等专业。截至1957年,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人民银行先后创办银行干部学校20多所,江苏、河北、吉林等省建立学制正规的银行学校10所,其中长春、苏州、上海、天津等地的8所银行学校划归总行直接领导,由总行统一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了基础课与专业课教材。各校毕业生共4 000余人,其中除少数进入高一级财经院校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都分配在银行从事本行业工作。

地方银行分支机构举办业余学校也是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从1949年举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始,至1964年坚持不懈,14年间完成扫盲381人,培养高小毕业生2 664人,初、高中毕业生1 426人。银行办事处主任级干部60%都曾在业余学校就读过,科长级干部在业余学校就读过的更高达90%。自1963年起,业余学校的学习内容从以文化为主转为以业务为主,举办了大专信贷、会计、中文、应用文写作等12个班,有682人参加,同时继续开办初、高中文化班21个,有481人参加。分行设业余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安排教学,实行分片管理,教师到6个办事处巡回讲课,早7点至8点半上课(占用半小时工作时间),每周两次。1964年又举办了银行概论班,报名踊跃,从50人增至160人。其办学特点是:教用结合,活学活用,随学随用;在本地区上课,场地因陋就简,方便学习;统一安排时间,学习有保证;教员、教材自力更生,适用有效。

借助国家已有教育机构协同为银行培养干部,是造就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办法。建国初期,国家在接管、改造旧大学和进行院系调整的过程中,恢复并新设了若干财会或金融专业,同时也新建了若干财经院校,扩大了金融专业的招生。但从总体看仍属薄弱环节,专业少、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据统计,至1966年“”前,为提高老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培养优秀青年干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曾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区行委托武汉大学,西北区行委托西北大学,湖南省分行委托湖南大学,举办了银行专修科,通过高等学校培养了一批银行专业干部,为银行增添了业务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全国财经院校和设有金融专业的综合大学,至“”前也为新中国金融事业输送毕业生3 000余人,培训各类干部6 000余人。但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自身而言,还没有受其直接领导的高等金融院校,只有东北人民银行于1950年创建过一所东北银行专科学校(含大专、中专),但在两年后并入了东北财经学院。

旧中国国家贫弱,高等院校被称为“象牙之塔”,属于精英教育,非一般大众可以涉足。而在不多的高等院校中,财经类教育尤为薄弱,银行系科少,规模小。据1948年的统计,全国高等院校设财经系科的有80所,但银行、保险系科的专业点仅有24个。较知名的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和上海商学院等,曾设有银行系、货币银行系或银行保险系科,但时办时停,招生和毕业生人数很不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过程中,一些院校开设了财经科系或金融专业,随后,天津、山西、安徽等地又相继创建了财经(财贸)学院,招收财政、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新创建的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财政金融信贷系,在系内开设了短期信贷专业和货币银行研究班。据《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至“”前的1965年,全国实有高等财经院校18所,设置财经、金融类专业21种,在校生1.8万余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7%。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还是应当肯定,高等院校为银行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人才。只是由于“”的爆发,使这本就薄弱的高等金融教育院校撤并,金融专业全部被撤销,导致难以弥补的人才断层。同样,中等专业银行学校也都全部下马,银行职工都投入到混乱的的“战斗”中去了。

新时期职工教育培训大发展、大提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加速银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下力量为被“”耽误的员工进行文化课程补习,还专门召开了中等教育工作会议,进行规划和推动。1980年,又召开了全国高等金融教育会议,制定了十年规划。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成立了分管财经院校与职工培训的教育司,其后陆续创建了“五道口”(北京地名)研究生部,接收四川、陕西、湖南三所财经学院为总行直属高校,并协同南开大学等高校办学,还要求各省、市分行建立银行学校,培养金融人才,又组建了中国金融学院和3所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了7所大专院校,加上一批中专学校,使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在不长的期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配套、学科齐全、分布合理的包括44所院校的金融教育体系。总行教育司下设教材处,并成立了以刘鸿儒副行长为主任的教材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写教材,几年工夫就完成了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的教材。从银行办学实际出发,在32所中专、7所大专创设模拟银行,学习窗口业务,另外3所直属财院也开办了实习银行。在教学中,既以课本为主,又注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组织学员进行比较分析、答辩、个人演示,将考试作为记住“必知”、“必会”知识技能的手段,同时注重启发智力,引导创新。经过一番努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使具备大学学历的员工达到10%,10年后,加上电大、夜校等多种途径,共培养了50万人,为金融业大发展储备了大量智力、人力资源。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员工的教育培训由于体制改革的原因几经变动,目前设有党校(隶属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金融培训中心(又名北京培训学院)和郑州培训学院(前身为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系由省分行于1950年建立的“干训班”演变而来)。党校是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金融培训中心的职能是按照总行规划,承担总行机关人员培训,分行处以上干部、中心支行行长培训,以及本系统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按照远程教育发展长期规划与实施计划,具体组织落实;还承担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为金融系统和社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郑州培训学院承担总行“干部培训基地、金融教育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考试服务中心”的职能,其职能定位是“成为一流央行培训基地,现代金融人才摇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就完成培训14 100人次,其中包括分行、中心支行处级干部530余人次,县支行行长2 250人次,外汇业务骨干1 000人次,青年业务骨干近1 000人次,新入职人员2 600余人次。1981年9月创建的“五道口”研究生部,造就了大批高端金融人才,已于2012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其使命为“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旨在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以培养硕士、博士,MBA、EMBA等高级人才为主。不难看出,它是国内一个顶尖级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的基地。总行领导已经提出,要将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人才队伍作为银行员工教育培训的目标,可谓任重道远。

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在高层、高端人才的培训方面实施有序,在基层支行对培训工作也抓得井井有条。如江西省万年县支行,上世纪90年代职工不足30人,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一是开办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基础文化和金融理论知识,为备考成人高校的人员补习文化;同时组织职工业余英语提高班,聘请本县优秀教师,利用晚间、假日辅导授课,使职工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9人达到大专水平。他们还按总行规定,把“货币银行学”、“银行经营管理”作为金融专业理论的必修课程。二是举办文明公民学校,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共产主义理想、金融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学习。在职工培训中注重“岗位练兵”,苦练“四功”,即阿拉伯数字标准书写基本功,标准点钞、捆钞基本功,珠算翻打传票基本功和写作基本功。这虽然已是20年前的事迹,但仍是一份值得记述的“史料”。

在此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人民银行定位于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其所剥离的原有的存款、放款等具体的商业银行业务,由1984年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承接,从而使工商银行成为体量最大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工商、建设、中国、农业)已成为国有控股银行,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乃至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及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职工教育培训的机构和方式,内容十分丰富,这里难以逐一论及,只将颇有代表性的中国工商银行的职工教育培训予以重点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几经演变,现总行设有专门的教育部,按企业体制设总经理。遵从“人才兴行,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将员工培训视为银行经营转型和改革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特别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按照对人才的要求,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横向分为管理、专业、销售、客服、运行五大岗位类别,纵向覆盖从战略管理层到一线柜员,同时辐射境内外机构人员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全方位教育培训体系。对管理人员侧重提高思想观念、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管理能力、专业素质,通过党校、国际化人才培训、境内外短训开展教育。对高管人员,除党校进修外,还与清华、复旦等高校以及境外的高盛(美国跨国银行集团)、哈佛等机构和院校开展合作,使培训内容涵盖了党性修养、治行方略、领导艺术、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对基层管理人员举办“一线支行行长能力提升班”,仅在2010年就培训近16万人次,培训客户经理46.5万人次。对专业人员侧重锻炼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专业资格认证、创新产品业务培训实施教育。对业务人员侧重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客户经理、中年员工、一线柜员、新员工培训实施教育。如柜面服务,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在仿真的银行环境中学习、演练,掌握和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对于中年员工,专门制定了“中年员工职业振兴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的岗位、层级,细分培训内容,使中年员工转岗培训与适岗培训(指岗位能力存在差距,使其逐渐适应,提升信心)紧密结合,这是个很有特色、考虑相当周全的计划。同时进行基础性的“六库”建设,即基地库、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试题库、档案库的建设。培训工作依托中国工商银行直属的杭州、长春两所金融研修学院和35所培训学校,以及境外的工商银行香港培训中心承担,形成了较完整的全行培训基地的格局。这里还要特别指出,为适应银行业务国际化、综合化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工行积极推进拓展海外市场高级人才的培训,通过组织参加国际上相关领域权威机构的职业资质培训考试,培养储备了一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人才。据2008年的统计,工行香港培训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56期,培训4 100余人次。另据2010年末的统计,全行已拥有国际金融理财师(CFP)、金融分析师(CFA)、风险管理师(FRM)等各类国际资格认证的持证人员5 116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工商银行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比较出色的。

根据银行业的特殊性,各个银行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一般都强调“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人要诚实,手要干净”的精神,做到一丝不苟,一分不贪。

如今,银行业特别是原国有(控股)四大银行,在支持国家建设,聚集资金,创造利润(2011年利润达六千二百多亿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表面风光的背后,是银行人的辛勤劳动,而其对职工所进行的教育培训,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6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③尚明,陈立,王成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大事记》,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1949~1952》,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参考文献:

[1]王居庆,朱新天.天津金融40年[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01,347.

[2]何松亭.在银行高级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中国金融,1952(16):16-17.

[3]本刊记者.天津分行业余学校办得好[J].中国金融,1964(3):23-24.

[4]当代中国丛书编委.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84-586,589-590,

601-602.

[5]李皓原.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J].金融博览,2011(10).

[6]甘勇.坚持改革创新,建设一流金融干部培训基地[J].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1).

[7]蔡雪梅.因地制宜,搞好职工岗位培训[J].中国金融,1993(11).

[8]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培训中心.努力打造最具活力和特色的国际化培训基地――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培训中心发展与展望[J].中国城市金融,2008(4).

第3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从校园走入商行的企业氛围,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社会生活。在培训部这些日子,我们主要接受了五个方面的职前培训,受益颇深,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开端和基础。

培训的五个方面包括法纪培训、业务培训、理念培训、拓展训练以及前景培训。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多样,包括面对面讲座,观看视频录像,实践实战等等内容和形式。

一、法纪培训

法治和纪委的意思在金融企业的表现是很明了的,所以我们首先接受的就是有关商行法纪方面的培训。其中有人力资源部相关领导的讲座,纪委书记关于金融纪委的讲座以及一次法律知识的讲解。

人力资源部的领导主要介绍了我行的工资制度,福利待遇,奖惩措施等,明确大家在薪酬等方面的疑问;纪委书记主要向大家通报了有关金融业犯罪的相关信息,讲了刚入职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尤其强调了银行工作人员易犯罪的预防;法律知识讲座是关于银行业所用法律知识的浓缩和提炼,其中让大家对于民法及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极为重视一下,另外还针对信贷及风险控制等方面所有法律知识以案例方式向大家重点介绍。

法纪方面的培训是我步入商行接受的第一项内容,用预防针还形容非常的贴切和形象。法纪培训让我明白了在金融待业从事工作的基本注意事项,对于以后的工作及个人前途都十分有意义。

二、业务培训

作为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银行业务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盲点和欠缺,而业务培训对于提高我的业务素质是很有帮助的。业务培训主要包括储蓄员工业务,会计业务和基本技能训练几项内容。

储蓄对于银行的发展很重要,储蓄业务自然也是我们培训的第一项业务内容,主要讲了储蓄的规章制度,业务基本知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等,还包括一些操作技巧和流程,内容很细很杂;其次是会计业务的讲授,重点关于储蓄存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贷款贴现业务、现金出纳业务、联行清算业务及所有者权益各方面的会计核算,讲的比较概括,具体的操作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最后是关于三大技能的练习,点钞、汉字录入以及传票录入,单一的工作非常容易烦,但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刻苦练习才能提高。

业务培训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钥匙,是干好其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这项培训还必须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充实,才能跟得上商行的业务需求。

三、理念培训

理念培训主要是针对我们自身以后生涯发展的培训,基本是要大家建立一种成功的理念。这其中包括职场生涯设计,成功一讲求方法以及服务礼仪理念三大部分讲座,主要通过视频录像来学习。

职场生涯设计内容很多,要点包括自身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规划,如何规划及企业对于职工发展的规划等;成功一定有方法的讲座对于我们遇到的困境,如何应对困境,摆脱困境作了分析,重点讲述了树立成功有方法的理念,杜绝蛮干的方式等等;服务礼仪为两次,一次是金融业服务礼仪,主要对于银行人员的服务礼仪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第二次是关于商务礼仪,老师风趣幽默,用很多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商务礼仪的规则。

成功的理念在培训中被分化为设计,方法和操作三个方面来进行,对于渐进的树立职场成功理念以及个人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设计是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方法和机会应当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领悟和把握,而操作是我们必须人微言轻要求自己行动的尺寸,这样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成功理念。

四、拓展训练

应该说,拓展训练是我们培训的附赠品,但对于我们却是重要的。拓展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拓展训练本身,另一个就是实践参观。

拓展训练是异地举行的,进行了一天半时间,通过各种培训项目,使我们总结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大家挑战自我,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践参观就是具体参观了凌云支行,上海路支行和城建支行的工作,看看别人是如何工作和发展的,以便应用到自己以后的实践工作当中去。

拓展训练实际是是对于我们自身的一项完善和发展,实践参观也对我们的感性认识有所提升,这是一个实践的培训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前景培训

前景培训不单单是对个人职业前景的规划,更主要的是银行业的发展前景,锦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的认知。讲座的主角是总行的行长,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发展的蓝图。

讲座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当前银行业的发展,主要通过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国银行的分析,使我们对于当前银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其次讲了商行当前遇到的困境,从资本金、发展窨和与国内外银行竞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最后针对以展的总是讲了如何发展商业银行的方法,提出上市、跨地区发展的一些战略目标。

行长的分析虽然很宏观,但去与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密不可分,商行的发展是我们发展的前提,商行有好的发展,大的发展,那我们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好,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培训工作这周就完了,培训的所有内容都已经归为我们以后工作的储备了。当然,培训完了,但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还要接受再培训,接受实践的培训。

第4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一、基本原则

以总分行关于建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和人才开发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全行中心工作,重点做好基层经营机构管理人员,业务板块客户经理、柜面操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的原则;紧密结合我行改革发展实际,完善岗位培训体系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素质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全员培训与全面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按需培训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二、培训目标

为全面推进我行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板块建设及业务经营转型工作,着力提升我行市场竞争力,20XX年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实施全员培训目标,具体要抓好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个金业务、公司业务、结算业务、内控与合规、文明优质服务、人力资源、计算机操作、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团工作等14个方面的培训;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一是适应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板块建设及业务经营转型和人力资源改革发展的需要,突出新知识新业务品种培训;二是提高综合柜员的业务操作能力,突出综合柜员业务技能培训;三是推动业务发展,突出展业培训;四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出对管理层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培训;五是大力培训团队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突出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三、基本做法

1、依靠本行教学力量切实搞好培训。组织兼职教师、行部负责人、骨干人才按培训内容和要求认真备课授课,完成预计的培训内容,逐步提高我行自身办学能力。

2、组织和鼓励员工在线自学。随着省分行内部网站在线培训课程的开通及增加,组织和鼓励员工利用在线学习的便利条件进行学习。

第5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优化建议

银行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使银行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途径。如果把银行比作一艘大船,那么银行的高级决策层和管理层就是“船长”,而银行的中、基层员工就是“舵手”。“舵手”将“船长”的指令付诸实施,整艘船才能在正确航线上行进。可见,处于中、基层次的银行执行层就是推动银行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不断提升这一部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而对他们培训的主要方式就是内部培训。内部培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进言之,内部培训是关系银行的整个经营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一、国内商业银行员工的内部培训概况

在外资银行入驻我国,中国银行业狼烟四起的形势下,同业竞争中“外国狼”的加入,让国内商业银行员工素质面临严峻的考验,较之以往,各家银行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但大多一边倒地采用外部培训方式,而在内部培训的运用和优化上下工夫的往往较少。

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约3.8万余期,培训212万人次。并重点组织了468名业务骨干进行了注册金融分析师等领域的国际权威认证课程培训。该行从三个方面全面培养专家型人才,一是引领业务发展,组织新业务的培训;二是着眼国际化发展,推广国际金融业领域权威认证培训;三是加强外部合作,发掘优质培训资源,为员工创造外训机会。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除第一个方面,会部分采用内部培训,其他两个方面则主要采用外部培训。

交通银行围绕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战略,制订了《交通银行2008-2010年人才建设规划》,加快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紧缺型人才。该行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率先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培训生项目,对招收的数百名管理培训生实施了2-3年专项培养计划,基本以外部培训为主,内部培训所占比例很少。

相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虽然也在培训上狠下功夫,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但其员工培训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把人才的选择、培训、考核、使用和流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内部培训体系不完整,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不够明确,企业管理高层对培训坚决支持和全体管理者积极投入的培训氛围尚有待培育。三是在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针对性运用上没有明确的概念,导致高成本的培训投入后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正确的内部培训理念、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内部培训机制,以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枯燥,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对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思考

(一)人的因素

1、最高领导层

如果作为决定银行正确航向的最高领导层对内部培训的方向没有一个清醒、正确的判断,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那么培训工作就难有实效。许多银行内部培训实效差的根源就在于其领导对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不能根据自己银行的实际情况指明正确的方向,而是盲目跟风,跟着感觉走。

2、各部门主管

内部培训的员工行为能否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求、指导、激励导向是否同培训内容一致。这就要求培训主管要同各部门主管进行良好沟通,对培训内容、时间、同实际工作的关联度等等,力求达成共识。培训后更要多向各部门主管了解情况,充分尊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深度配合,力求培训内容在工作要求中有所体现,促使员工行为的改善。

3、受训员工

内部培训要有实效,一定要充分考虑受训员工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要求、岗位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学习能力和状态等,在银行整体发展需求的范围内,尽可能贴近员工个人需求,以员工欢迎的方式、需要的内容、与工作的结合度来设计培训课程。缺乏实效的培训,往往是不顾员工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与工作的结合度、方式不受员工欢迎等原因造成的。

(二)管理体制的因素

内部培训不是管理工作的配角,而是各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在银行的管理理念和各项具体制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和明确规定。银行内部培训的前期调查、中间实施、后期跟踪服务以及评估,都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流程。没有流程的随意式培训很难达到长期的实效。此外,受训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要同奖罚、升迁等银行的激励导向、管理体制结合起来,这就体现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激励作用。

(三)课程设置及内训讲师的因素

1、课程设置

内部培训要有针对性,课程设置前要有调查,缺乏员工培训需求调查或一味满足员工意愿制定培训课程都是不合适的。员工有时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培训或观点太片面,不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方向,内部培训是为银行发展服务的,不能只按员工意见进行培训,综合考虑员工培训需求和各岗位工作职责、所需技能的因素来设置适合的课程。课程内容要详实、强调实用、案例与工作结合度高。

2、对内训讲师的要求

首先,内训讲师要真实了解银行的实际运营情况、工作流程、人员素质以及外部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其次,内部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案例分析、讨论、讲解,工作情景的模拟,轻松的游戏培训,课程讲授,员工工作经验分享,问题讨论,工作协调会议,单独辅导等等。单调的理论讲授或太游戏化没有实际内容的培训都缺乏实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实效为目的。

三、对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建议

(一)正确分析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的确定非常关键,它决定了培训的内容和实用性,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出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得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二)区别确定培训目标

一是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目标。由于基层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二是对中层员工的培训目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行行长以上职务的商业银行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

(三)合理选择培训方式

1、课堂培训

一是教材培训。课堂培训离不开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二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适合各个层次的银行员工。对于新行员来说,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环境和管理实践;而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对案例的研究,能够开发出受训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积累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决策与应变能力。

2、“走出去”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应注意动静结合,除了要进行静态的课堂培训外,还要适时进行“走出去”的动态培训,让培训对象直接感受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成果。例如组织培训对象到有成功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参观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国外知名银行“取经”借鉴 。这样既有利于员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培训的积极性。

(四)科学评估培训效果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银行高层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时,因为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各家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升迁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训师队伍

银行内部讲师的人选可以多种渠道并举,可以是某个部门经理或支行行长,也可以是有专长的员工,不同的讲师适合不同的课程。一方面,银行要运用好各级管理人员,把他们培养成为讲师型、教练型管理者,让传、帮、带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要有相应的机制促使他们注重自身授课水平的提升。优秀的教练型管理者有了成长的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培训师型的管理人才。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培训的发展,内训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专业培训师不仅是指导教师、辅助者或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同时必须兼具分析评估角色、开发角色、战略角色。这就要求内训师不仅要致力于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要专注于职业指导的研究。因此,加强银行内训师队伍建设也是培训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六)将培训与考核、晋升相结合

首先要从思想、手段、方法、人才、组织、策略上树立不断创新的观念,结合的自身实际,真正把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落到实处。其次,培训有全面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将教育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提升、晋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七)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有机结合

虽然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但我们不能把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完全割裂开来。例如为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员工的素质或者是基于某一工作的特殊要求等情况下,对中、基层员工也要进行外部培训;而对涉及内部的制度实施和系统运用等方面内容,对高级管理层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可能更为适合。因此内、外部培训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好培训工作,达到以培训提升个人能力,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本土银行同业和外资银行的内外夹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员工培训和人才素质的提升,因为人才的持续发展才是银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国内商业银行员工的内部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 从长远看,只有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培养和优化人才队伍,我国的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突出重围,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颂陶:现代培训实务[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3

[2]贾晓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252

[3]任新玲:商业银行培训体系之我见[J],金融论丛,2005(12)

[4]石滨:改进与完善商业银行培训体制的系统思考[J],海南金融,2004(10)

[5]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基层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单位和核心机构,现如今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基本维持以下几个形态:

一是适应性形态,即对新入行员工或针对新的产品、技术应用、服务项目开展的以“已岗代训”等为主要形式的培训。二是从属性形态。即根据上级行安排,参与培训。此种培训多为强制性,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三是社会性形态,即通过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社会考试、成人进修及学历教育进行培训。四是传统性形态,即依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传、帮、带”形式进行培训。

总体来说,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仍无法体现金融业的活力与竞争性。

培训是人力资源实现增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培训与开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

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其国有化的痕迹仍然很浓,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仍是落后的。相对比当今国际一流银行,他们通过培训已经突破发展瓶颈。如汇丰银行的“银行家培训项目”为其带来了供应不断的训练有素的银行精英;渣打银行的“优势培训理论”培养出了一批创造性的金融人才;花旗银行的“人才库库存项目”,使职工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反观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其缺少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人才使用模式十分僵化,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很有必要。

2.分析不足

2.1对培训开发的规划、组织实施及评估不足

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的培训与开发力量薄弱,主动性不够。培训主要依赖于上级行的统一规划和组织,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连续性,多为适应性培训和从属性培训,并且存在较大的被动因素和随意因素;员工参与社会性培训的热情程度不高,解决工作能力和员工素质较为欠缺,传统性培训因为老员工“传、帮、带”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以及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的存在而效果大打折扣。

2.2培训与开发与激励机制没有确立

我国的行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主要偏重于利润的最大化,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提升,这也与上级行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有关。培训与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行为,其价值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并且上级行难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划分到培训与开发方面,并且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培训与开发应有的资源难以获取。

2.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

银行主要依赖于适应性培训和从属性培训的培训与开发方式,对于员工的素质培训与潜能培训相对过少,高层级人员的培训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并不多。这种培训往往导致与实践相脱节,使得业务熟悉同时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并不多。

2.4长远的培训系统缺失,短期培训过多

在培训与开发上,培训活动临时发起的多,统筹计划、安排的少。承担培训开发任务的职能部门相对重视,但业务部门缺乏深层次参与和协助,结果低质量的重复培训普遍存在。

3.提出的建议与方法

3.1上级行应重视人力资源配训与开发,建立长期的培训开发系统

基于当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现状,上级行政策的制定尤为重要。上级行应该看到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重视起来对基层商业银行培训的监督力度。更应该将培训与发展规划列于银行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3.2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只有综合利用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建立完善的档案员工职业发展和绩效考核结果、补偿的实现和岗位培训等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获得良好的培训结果。

3.3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与实践相结合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我们必须发展“长期的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工作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设施。在筛选建立培养,培训考核和培训管理,评价体系,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建立全面的银行组织内的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2)可以实行分层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目标,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银行高管人员主要培训管理方面的内容,定期对高管人员组织风险管控、综合管理等进行培训。基层员工要重视其基本业务的培训,礼仪培训等。

(3)减少强制性的、与实践关联不大的培训数量。培训要着眼于真正的培训需求当中,行政性、政策性的培训则减。

(4)拓宽学习渠道。一是建立E-learning等学习平台,将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通过网络、电脑等终端传递到员工面前。并积极使用微博等通讯工具。二是建立员工选课平台。将内外部培训资源整合,为员工提供“培训菜单”,员工根据需要和时间安排自主选学。

第7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样,怀着空杯的心态和期待的心情,参加了市行组织的前台人员业务培训班的学习。虽然是短短的两天,但课程安排紧凑,一天半的授课,半天的讨论,原以为是枯燥乏味的业务学习,在几位领导和老师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中,特别是从我们身边熟悉的工作、日常的生活入手,生动的例子、幽默风趣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我,原来业务培训学习也可以这么生动活泼的,让我有种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讨论课课堂上同事们积极、热情、高亢的发言和大家精彩辩论的氛围,不仅给人几分激情,更让人感慨颇深。

下面,我就参加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与时俱进强素质

学习可以提升素质、学习可以开启智慧,学习是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的需要。虽然学习已经结束了,但行长在课堂上讲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业务学习,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整个建行的发展,但关起门说话,我们都是一家人,学习是为你自己,面对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你不去充实自己,下一个淘汰的就是你。”多么质朴的语言,一语道破学习有多么重要。一方面,只有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有端正的态度,才能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着眼实际,要紧紧围绕当前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才能使自身素质尽快更新,才能在立足本岗位的同时,认真研究和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有长远的目光、规划和创新精神,才能为本部门的发展提供好的建议和措施。也只有不断的跟进业务的更新变化,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局面,沉着应对,用学过的业务知识去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发展。

二、创新思维抓服务

第8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任何企业经营

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试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现代商业银行与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

的关系,现代商业银行智能开发的过程、方法与技术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商业银行智能开发

一、现代商业银行与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

1.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含义

所谓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就是商业银行等组织通过培训或开发项目

增进或提高银行职员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习惯上,智能开发被称为培训。

2.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智能开发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兴衰密切相关。因为信息和知识是现代企业前进的推动力,而培训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最有效途径。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特殊的角色。它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命脉,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2.1智能开发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主要是指负债性经营、风险性经营和盈利性经营。因此,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及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就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金融产业是一种竞争激烈的高风险产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安全性的核心就在于正确处理风险。金融风险并非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发生,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常常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着。信用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因此产生的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贷款此还彼借,导致了损失或不利因素被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从而使得本来属于即期的金融风险的后果,可能由于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形式掩盖事实上的金融损失。另外,商业银行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组织,它一头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储蓄者,另一头聚集着众多的投资者。因此只有在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同时,通过贷款才能创造派生存款。因此金融风险不仅具有对原生存款者和初始投资者广泛的影响,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因此,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出现存款不能兑付时,极易产生社会波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努力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要能够依据一定的方法、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流动性问题是任何财务活动和金融活动中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但作为商业银行,研究和掌握流动性要比一般企业显得更为重要。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对银行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要比出现经营亏损更为可怕。流动性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如何安排三者之间的比例,灵活调度,是银行家最重要的经营诀窍和经营艺术。

所以,商业银行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面临着包括信用风险、支付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犯罪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而又要完成作为企业必须完成的盈利目标,所以就必须通过培训使管理者了解金融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识别金融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掌握概率统计知识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金融风险的技术性参数;学习现代金融制度。懂得如何衡量风险,如何分析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控制和减少风险,如何转移风险,如何预防风险都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所必备的素质。

要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的这种"三性"方针,要始终保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的作用的发挥,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显而易见的。难怪西方商业银行无不把人力资源视为资产负债表上看不到的最重要的资产和最珍贵的资源,把人力资源看作保障正常运营的最有效保证。商业银行要安全运行并获得盈利,需要一个敏锐的、平稳发挥功能的员工队伍,需要这一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智慧、知识与诚信,而这些恰恰都需要经过对员工进行智能开发,或者说培训。

2.2智能开发商业银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由于科技知识的突飞猛进,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停变化。在整个社会和经济演进的过程中,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不停的"推陈出新"以满足整个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否则终必遭市场所淘汰。银行因为外界的刺激则必须力争上游,在服务的性能、品质上不断创新。因此,如果组织外界的大环境在变化、在进步,而维系整个组织成败的“人”品质方面却没有进步,势必使组织在可见的未来,丧失了在市场上与同业竞争的能力,除非是垄断,而垄断毕竟是少有的、暂时的。

当代金融新浪潮虽然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努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也为其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使自身的传统业务和优势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就应审时度势,在指导方针、经营思想、管理模式、业务活动、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利用其传统优势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去适应新的环境与要求。而这一切的背后首先需要的就是银行员工及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就必然要求银行根据客观变化的要求,适时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保持一支生气勃勃、技能超群的员工队伍。离开了这一点,商业银行的竞争和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制将逐渐放宽,这一方面加剧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一些非金融机构也进入金融领域与金融机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过去的垄断地位和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并且,随着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国有银行也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竞争是将全方位的,包括管理竞争、业务竞争、资本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但人才竞争是最关键的内容,因为一切竞争都是以人为载体的。国际银行业服务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的速度因高科技、高技术的引入而逐步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的紧迫感也随之增加。

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还存在着一种旧观念"进了银行门,就是国家人",因此导致银行的有关部门忽视培训工作,一部分银行职员放松自身的学习。这势必影响银行银行职员的整体的素质,导致竞争的劣势。面对变化无常的经营前景,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培训的意识,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值得借鉴的是,由于意识到培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香港汇丰银行仅香港地区每年花在员工培训开支就达9000亿港币,其培训体系也是相当完善的,对培训的巨大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已使该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处于令人瞩目的地位,他们在市场份额占用率上均已超过对手而名列前茅。在强手如林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紧紧抓住培训这一环节。

2.3智能开发是促进商业银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作为商业银行的员工,每个人都希望在组织中有成长晋升的机会,这就需要他们

不断的学习。不但要熟练自己的工作,还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有关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使自己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自己的职业道路

有长远计划的人,一般都渴望能有学习的机会,以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员工的这些愿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降低工作热情,最终导致员工流失,尤其是优秀的员工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可能更加强烈。

因此,智能开发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之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组织的重用,从而对工作满腔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这个角度看,智能开发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现代商业银行安排职员参加培训,通过去国外分行任职,去先进银行学习,或者去先进国家进修等形式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经过培训的银行职员,不仅提高了素质和能力,也改善了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

二、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和智能开发的目标定位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企业。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它是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

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它拥有业务经营的自有资金,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按商品经济的经营原则从事经营活动,这些与其他工商企业并无二致。但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与一般工商企业截然不同。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从事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的金融服务。

与一般性企业相比,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其多元化的业务经营对象和多功能的服务品种也远远高于一般企业。

与一般金融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金融媒介,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同样发挥信用中介作用。从这方面讲,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它经营一切零售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放款业务中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当然,随着各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但从整体上看,商业银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现代商业银行呈现了业务经营综合化、银行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银行电子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它为传统商业银行打破地域限制,迈入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商业银行的全球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伴随着新的经营方式、业务品种、交易方法的出现,使商业银行步入了更多的新领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场真正的挑战。

现代商业银行的这种特征自然对其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决定了其智能开发的目标定位。现代商业银行不仅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员工熟悉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员工掌握与银行业相关的工业、贸易、商业、财税、甚至理工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仅要掌握信贷、储蓄、会计等基本业务知识,而且对国际、国内的最新管理技术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国际化,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业务,员工不仅要熟悉本币业务,而且要了解外币业务,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而且要掌握英语、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要想拥有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银行为员工提供的全方位的培训机会。

三、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原则

为了指导商业银行智能开发工作有效进行,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的原则

员工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所以,员工培训必须兼顾这两方面。银

行是接触大量钱财的场所,银行职员的道德水平是需要严格把关的。

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是每个新行员的重要课题,通过培训,熟悉有关银行职业道德和银行规范的内容,并逐步转化成自身的素质。而对于老行员,尤其是中、高层领导干部,更要不断强化道德原则和金融纪律规范的约束,一旦这些掌握了较高权力或专业技能的人员出现了道德问题,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1995年,拥有232年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仅以1.6英镑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反面教训。导致这家著名的银行破产的罪魁祸首就是其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兼交易负责人尼克.利森,他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进行期货交易导致了这场恶果。纵观我国的金融案件,从犯罪人的角度讲,都是其道德水平不过关。尤其在我国金融监管尚不完善的前提下,更要加强有关职业道德的培训。

2.全员培训和分类培训的原则

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银行职员都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全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全体职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全员培训往往是针对共性的、基础的内容,例如,银行内部规范、银行职业道德。根据银行职员的分工和级别的不同,应该把重点放在分类培训上。对于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教程、设计不同的培训评估方案。

3.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培训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严格考核

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考核合格,才能择优录用或提拔。鉴于很多培训只是为了提高素质,因此对受训人员择优奖励就成为调动其积极性的有利杠杆。要根据考核成绩,设不同的奖励等级,还可记入档案,与今后的奖励、晋级等挂起钩来。

4.激发兴趣原则

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就成为培训工作的一个关键。人们总是出于某种动机而学习,这种动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学习动机是积极的,学习效率才会高。并且,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技术、知识和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更多的人深切的感到学习的重要性,"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建立学习性的组织,这就是要求通过银行培训倡导终生学习之风,培养职员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的学习。

5.前瞻性与连续性原则

员工培训有的能立竿见影,很快反应到员工绩效上,有的则可能若干年后才可能

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很多主管人员来说,这似乎是"赔本买卖"。若缺乏高瞻远瞩

的魄力,对员工培训就不会有积极性。因此,抓好员工培训,各级主管人员要把目光

放远,胸怀放大,从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在考虑到培训的长

远性的同时,鉴于培训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还应注意到不同培训计划之间的连续和衔

接。通过一项项培训的有机结合,将整个组织对其员工的长远培训目标和总体计划体

现和反映出来,使员工通过一个一个层次,一个一个阶段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

面的素质。

四、现代商业银行智能开发的形式――培训

1.培训的过程

1.1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所以在培训之前,商业银行必须对人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或者是预测未来,培养适合商业银行超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培训的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认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到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的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1.2确定培训目标

商业银行的职员构成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等级序列。因此在整体的人员素质要求下,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员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果按照等级序列,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划分为前台业务人员、中级职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前台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于来自银行外部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银行所应采取的最基本对策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

对于中级职员,在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应该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高级管理人员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随机事件能够应变自如,熟悉政策法规,要有开阔的眼界,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较高的决策、协调、指挥能力。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把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领导和管理商业银行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为此我们要对在职的各级行员,特别是二级行行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行行长以上职务的商业银行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

至于不同部门的职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以客户服务部为例(客户服务部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营销员,负责拓展市场、受理和采集客户需求、营销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优质金融服务)。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它更需强调"客户是上帝"的原则。尤其在加入WTO之后,我们的国有银行不可避免的要流失一部分优质的客户,我们必须不断加快服务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我们的市场分额。因此,商业银行要客户服务培训放在重点位置上。客户服务部的职员较其他部门而言,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例如客户服务部的主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自身的现象与修养,维护该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整体利益;具有一定的银行从业经验,熟悉该行大多数业务的基本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能够熟练掌握该行的优势和特色业务;了解该行的历史、组织机构、运营机制、经营模式、在当地及全国的市场份额及地位,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业务优势、主要客户分布等;掌握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信贷政策以及该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交和公关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

培训目标是评估机制的基础,因此要力求定量化和可操作性强。

1.3选择培训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不论是离职培训或

是在职培训,在国内培训或是到国外培训,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其几百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这些经验编入我们的教材,有助于开阔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视野,并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当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不应照搬照抄,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别还很大。例如,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以其业务普遍综合化、多样化为基础的,而我国对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政策,这必然会影响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因此,要注意培训教材和金融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归纳,进行分析比较。这是我们在选择和编写培训教材时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

除了培训教材,还有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就是案例分析。这一方式适合各个层次上的银行职员。对于新行员来说,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环境和管理实践,而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对案例的研究,能够开发出受训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积累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决策与应变能力。例如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从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我国的金融领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通过对这一经典案例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4培训效果的评估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

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普遍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另外,从法律的角度,企业为了在员工培训和开发的组织活动中保持公正、合理、合法的形象,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即完善的评估制度系统。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培训中心,但培训体制还比较混乱。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商业银行之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培训机构,中央银行必然成为这个牵头部门,央行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适时调整各商业银行的培训目标和规划,对其下所有商业银行的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商业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的时候,因为对不同层次的职员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员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这里,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升迁奖励的重要依据。

2.培训的形式

2.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可以促进学习的竞争,创造学习的气氛。可以同时培训许多人,充分利

用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较差。

集中培训有几种方法: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行的员工;业务培训的目的是熟悉各种票据、工作程序,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等;中坚培训是指对工作骨干的培训专门培训则是针对某相专门业务的培训,如外汇业务;特殊培训即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培训,如计算机联网的运用。

2.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是一帮一的以老带新,所以针对性较强。

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轮换制度。具体讲,是把有培养前途管理层人员,横向的在组织机构的同一层次上,从一个部门调换到另一个部门。例如营业部的主管人员去负责信贷部的工作,以后又去担任外汇业务部门的领导。由此可见,它不同于职务提升,不是垂直的在组织机构的上下级别之间进行调动。一般来说,事先并不规定轮换时间的长短。但要让被轮换者感到,自己将"永久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使其在新岗位上认真钻研。

这种轮换形式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首先,被轮换者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负责,连续经历不同的情况,能够取得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受训者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再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于培养银行领导层的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

(2)技术比赛

技术比赛种类很多,但点钞是必须参加的,其他科目可以自愿参加。技术比赛也是一种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

(3)电话培训

一般是请某个顾客用电话向各支行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把各支行的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因为技术比赛和各种考试看不出职员的服务态度如何,而顾客用电话联系业务时,就可以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各支行及当事人,以便于总结经验。

2.3自我学习

就是引导职员自学,这是对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可以将以上两种形式中学不到的东西系统的补充一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比较灵活。但是完全靠自学,缺乏必要的指导,遇到难题弄不通,会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促进自学,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考试制度,职员们可以自愿参加,借此衡量自己所达到的成度。考试成绩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但并不与工资和升迁挂钩,只是作为促进学习的辅助手段。

3.外出研修

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职业性强,时间充裕,可以深入学习。但由于成本较大,

这种方式不可能面向全体职员,在受训人数上受到限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采取了出国考察、到外地考察或到兄弟银行学习的方式,但往往存在着计划不周详,行程目的不明;以培训为名,休闲活动过多的问题。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实际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容易使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尤其是出国考察的项目应该由上级部门严格审查,而所有考察结束,都要对考察汇报进行评价。

五、结论

当今国内外知名企业无论是对于培训的认识,还是自身培训的方法、手段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任何有志之士都应该把员工培训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带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自觉的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但对培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培训水平和培训手段,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国际上企业员工培训的趋势不十分了解,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是不利的。商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从长远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才能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向一流的国际化商业银行迈进。

参考文献

1、蔡鄂生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

2、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3、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4、刘卫东等《中国银行基础培训教材》中国银行教育部1998年版

5、加里.德斯勒(美)《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人大出版社1999年版

6、韦任重《人才开发》1999年第6期P45

7、张成福等《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

第9篇:银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央银行;人力资源;培训

一、法国、德国、西班牙中央银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基本情况

法兰西银行是法国的中央银行,于1800年由拿破仑创建,系私人股份公司。初创的法兰西银行主要任务是负责发行银行票据。1946年1月1日法兰西银行完成国有化。1993年法国通过立法强化了法兰西银行的独立性,保证法兰西银行在发行货币、维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不受国家政治变化的影响,避免货币政策目标短期化。法兰西银行共有员工1.3万人,其中总部和分行人数各占一半,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4,全行平均年龄45岁。①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共有员工1.2万人。德意志联邦银行设有“教育、培训与央行合作中心”,专门从事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培训战略、决策,负责培训课程的招标采购和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2007年德意志联邦银行共组织培训1.5万人次,培训经费支出200万欧元。②

西班牙银行是西班牙的中央银行,现有员工2 700人,其中总行2 000人,分行700人。总行设有五个司,分别是法规司、监管司、经济统计司、总务司和支付司。人力资源部归总务司管理,下设人力资源发展处专门负责员工培训工作。③

二、法国、德国、西班牙中央银行人力资源的培训

(一)法兰西银行

1.通过立法保障员工的培训权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将职业教育培训作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并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在职业培训方面的各种义务。1919年通过的《阿斯蒂埃法案》成为法国历史上职业培训的,构建起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框架。法兰西银行每年都要与员工签订《个人培训权协议》,以保障员工合法的教育培训权利。该协议规定员工每年可以享受20小时的培训时间,并可主动使用个人培训权利。

2.通过加强就业和资质的预测分析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法兰西银行制定了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法兰西银行也适时做出了调整,开始加强就业和资质的预测分析,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是在招聘和晋升中更加强调员工的业务能力,以满足法兰西银行工作日益专业化的人才需要;二是制定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培训计划,使员工更好地融入法兰西银行的文化氛围,并不断提高各项业务技能;三是建立公平、公正和浮动的薪酬制度,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是主动对基层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管理,其手段主要是年度评审、工作调动和晋升制度。

3.人力资源培训的参与者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培训战略

法兰西银行的人力资源培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框架体系,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培训是法兰西银行对员工的投资,必须服从于法兰西银行的中心工作,要有助于履行好各项法定职责;第二,培训要有实效,要切实提高员工个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员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生涯。

4.培训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法兰西银行的培训内容广泛,培训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优先培训的内容,如英语、业务技能培训,这类培

训一般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且培训时间已由20小时增加到35小时,其目的是让员工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二是非优先培训的内容,如企业文化、交际能力、管理能力等,一般在非工作时间内进行,其目的是让员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德意志联邦银行

1.初始培训。 德意志联邦银行将员工分为两类:公务员和合同制人员,公务员主要从事管理工作,合同制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毕业生进入德意志联邦银行时可以自由选择员工类别,联邦银行针对不同工作种类和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初始培训时间一般为三个月。

2.深度培训。德意志联邦银行为提高在职员工的就职能力开展以实际业务为重点的、短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七个方面:欧洲央行体系培训、国际培训、IT培训、语言培训、管理培训、资格证书培训和专家培训。具体培训内容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主要采取研讨会、演讲、远程培训、混合培训、会议等形式。

3.按标准流程确定培训需求并按需求组织培训。首先,员工的培训需求由员工或其上级主管主动提出后,由员工与主管协商一致。之后,由主管与培训经理协商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形式等,由培训经理具体组织、实施培训。培训结束后,由上级主管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检查培训是否对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检查培训前后员工工作有无变化。

(三)西班牙银行

1.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技能,主要是针对负责团队管理的员工;二是其他技能,比如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等;三是与欧洲央行合作的技能。

2.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和形式主要有:语言培训、电脑培训、银行监督司员工持续培训、经济研究研讨会、针对具体领域的培训、外部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等。

3.横向知识培训

西班牙银行每月举行一次内部运营研讨会,每次一至两个晚上。研讨会分两种,一种是各处室向员工介绍本处室的主要职责和工作的研讨会,一种是其他一般事务研讨会。

4.职业发展

西班牙银行非常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初级高管人员的培训和内部晋升培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初级高管人员的培训的目的是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为他们提供专门培训计划;内部晋升培训又分为管理人员组培训和新晋升管理人员组培训。管理人员组,是针对已经是管理人员向高一级晋升的培训。

5.外部工作经历。是西班牙西央行特别重视的培训之一。西班牙银行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中注重增加员工的海外工作经验,让员工熟悉不同组织架构、工作方法和工作文化,同时提高技能和语言能力。

三、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人力资源培训应有章可循,应重视培训法律法规建设,切实保障员工培训权利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职业教育培训历史的国家,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并通过立法、增加投入等多种途径进行干预。在法国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我们都能看到法国政府的强力作为和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历史不长,职业教育培训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要借鉴法国的经验,加强职业培训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员工充分享有必要的职业培训教育。④

(二)夯实人力资源培训基础工作,创新培训机制

首先,要建立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法国、德国等国家非常重视培训需求确认、分析和调研工作,培训需求的认定、调研、分析已经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我国中央银行也应借鉴该种做法,每年由员工及其上级领导确定该员工下一年度所需进行的培训内容,逐级汇总,形成全行年度培训需求,根据需求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由各培训承办部门组织实施。⑤二是要全面促进培训教学和课程改革。职业培训课程和教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预期培养目标,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三是加快远程培训建设,提供标准化、普及型的培训。

(三)探索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实现培训效果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一是要营造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突出“唯才是用”的基本选人用人理念;二是在干部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第二,建立培训绩效评估机制。培训绩效评估,就是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过程,包括对培训项目和受训人员的评估。⑥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培训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注释:

①②③中国人民银行“培训者培训”考察团.关于考察法国、德国、西班牙中央银行人力资源培训有关情况的报告[J].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信息交流,2008,(1)15-17.

④员工普通培训制度探析[J].中国培训,2005,(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