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记录范文

历史记录精选(九篇)

历史记录

第1篇:历史记录范文

在浏览器右上角找到“工具”并点击一下。点击后出现一个下拉框,找到“历史记录”并点击。进入后会发现很多历史记录,找到需要哪天的历史记录,点击进入。这时需要我们浏览三天前的记录,并找到需要的记录。点击需要的记录,就会跳到需要的记录的界面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2篇:历史记录范文

1、系统老化。系统文件版本过于低,对于新版软件的兼容及支持不足造成历史记录不能用。

2、后台运行项目过多,启动项目过多造成历史记录不能。

3、内存不足,内存条因老化或电压问题造成不稳定。

有以下对应解决办法:

1、重做系统。保证对所用软件兼容性强。

2、利用优化软件进行查杀无用后台运行程序,关闭开机启动项目。

3、更换内存。确保内存条正常工作。

第3篇:历史记录范文

台湾资深影评人焦雄屏曾这样评价侯孝贤:他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影评人多次选出来的最重要的世界导演之一;由于他的努力,台湾电影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晋升入“艺术”的范畴,并且在世界影坛夺得一席之地。

压抑的童年

侯孝贤是广东客家人,1947年4月出生于广东梅县,1948年随全家搬到了台湾,几经辗转定居高雄凤山眷村。

侯孝贤的童年是灰色的。疼他的祖母一心想着回大陆,“去祠堂拜祖先”,却不知道与家乡已远隔千山万水,尤其还有海峡两岸难以逾越的政治障碍。父亲一直患有肺病,很少跟孩子交流。母亲忙于给父亲看病,又要照顾一大堆孩子,生活辛苦而压抑。母亲脖子上有一条大大的疤痕,这个疤怎么来的,一直是家里的禁忌。侯孝贤长大后问了姐姐才知道,原来母亲得过抑郁症,那是她试图自杀留下的。侯孝贤说,“在那样的环境下,家里就会有一种气氛,怪怪的,让人想跑出去”。

童年经历对侯孝贤的电影基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侯孝贤说,很多观众看我的电影,会感觉很悲伤。开始我很奇怪,我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啊,为什么拍出来的电影是这样的?后来慢慢想明白了,这原来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其实人在小时候就已经养成了看待世界的眼光,只是你并不自知”。

少年侯孝贤并不是一个乖孩子,不但学会了打架,还迷恋,为了赌甚至连家中铜线都拿去卖。不过,侯孝贤也有自己寻找快乐的方式。首先是看书,他经常去租书店,把武侠书都看遍了,等新书不耐烦时又看言情小说,看书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其次是看布袋戏和电影,由于小时候没钱,他总是央求收票的人放他进去。为了不错过每部电影,侯孝贤做过假票、剪过戏院的铁丝网、翻过墙头。

初入影坛

1966年,侯孝贤自高雄凤山中学高中毕业,但在全台大学联考中失利,于是进入军队服役。1969年,退役后进入公立艺专影剧科就读。那时的侯孝贤对电影一窍不通,他曾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英文导演书,因为英文很烂,靠查字典好不容易看完了序言,结果就把书还了。“因为序言的最后是这样写的:‘如果你把这本书通读,仍旧不一定能够成为导演,因为导演要靠天分’”。

1972年,25岁的侯孝贤毕业但未能进入电影界,而是做了八个月的电子计算器推销工作。1973年,侯孝贤经学校老师推荐,当上了李行导演的场记,参与了《心有千千结》的拍摄。从此侯孝贤正式踏入电影圈,开始了从影初期的场记、助理导演以及编剧等工作。

侯孝贤当时写了很多电影剧本,如《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来》、《秋莲》、《天凉好个秋》等,其中1983年的《小毕的故事》还曾获得第2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侯孝贤后来表示,早年做编剧的经验对他当导演影响很大,当导演若不懂得编剧,永远要仰赖他人。你必须有想法、有结构,像李安、王家卫,他们都有编剧的经验。

1980年,侯孝贤拍出他的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接着又拍了《风儿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三部影片都属于主流的爱情商业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引起影坛广泛重视。

举起“新电影运动”的大旗

20世纪80年代初的台湾电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先前由李行、李翰祥、胡金铨等导演开创的60年代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充斥的是大量空洞、乏味、虚假的爱情、功夫、暴力商业片,多数民众已不愿进入电影院。在此情况下,以杨德昌、侯孝贤为代表的台湾年轻导演发起“新电影运动”,“彻底抛弃商业企图的逃避主义,不再强作浪漫地编制爱情幻境,也不依赖钢索弹簧床制作飞天遁地的英雄。而是努力从日常生活细节或是既有的文学传统中寻找素材,以过去难得一见的诚恳,为一代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和心境塑像”。其中,1982年由托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四位新手联合导演的《光阴的故事》,1983年由侯孝贤、万仁、曾壮祥联合导演的《儿子的大玩偶》,被视为是台湾新电影的发轫之作。

侯孝贤这一时期的电影多为青春成长片,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国际上也屡屡获奖。这些影片具有明显的“自传”风格――《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以侯孝贤少年时的经历为背景,《冬冬的假期》是台湾著名作家、侯孝贤“御用编剧”朱天文的童年经历,《恋恋风尘》是作家、导演吴念真的初恋故事。“这些片子采用往事追忆的叙事形式,透过主角生命成长的经验,反映出台湾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城乡之间生活、价值与人际关系互动的差异”。

其中,1983年《风柜来的人》被认为是侯孝贤电影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按侯本人说法,他通过《风柜来的人》获得了对电影的“重新认识”。该片讲的是在澎湖列岛一个名叫风柜的小岛上,少年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看白戏、、逞勇斗狠,结果有一次因为事闹大了,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家乡,来到了光怪陆离的大都市高雄。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陌生、茫然、焦虑和恐惧。

拍《风柜来的人》时,侯孝贤从《沈从文自传》中得到极大的启发,决定用沈从文那种“冷眼看生死”的客观角度来拍电影,从此他的电影境界豁然开朗,开创了独特的风格。侯孝贤就像是一个冷静、远距离的旁观者,平静地用长镜头展开故事,却又能体现出“最大的宽容与深沉的悲伤”。侯孝贤曾这样表述沈从文对他电影美学的影响:“读完《沈从文自传》,我很感动。书中客观而不夸大的叙述观点让人感觉,阳光底下再悲伤、再恐怖的事情,都能够以人的胸襟和对生命的热爱而把它包容。世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跟颓废,在整个变动的大时代里,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汤汤而流。我因此决定用这个观点来拍摄下一部片子。”

“悲情三部曲”奠定大师地位

自1989年起,侯孝贤把关注的焦点从个体生命体验转移到整个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上,先后拍出反映台湾光复时期历史的《悲情城市》、日据时期的《戏梦人生》以及白色恐怖时期的《好男好女》,被称为是体现台湾近代苦难历程的“悲情三部曲”,一举成就了他电影大师的地位。

其中,《悲情城市》尤被视为是侯孝贤的扛鼎之作。该片讲的是基隆一户林姓人家在台湾光复前后的命运。林阿禄家有四个儿子,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老大文雄主持家务;老二文森被日本人征调到南洋当军医,战死他乡,媳妇却不知情,一直守着活寡;老三文良被征到上海为日军作翻译;老四文清自幼聋哑,经营着一家照相馆。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林家欢欣鼓舞。但大陆来的接收大员、军队、地痞流氓让新一轮的劫难再度降临林家。老三从上海回到台湾后,当地流氓勾结官吏以汉奸罪将其逮捕,经老大奔走相救获释后,却彻底疯掉了;老大在被黑社会打死;老四在“二二八事件”中因反对而被捕。

《悲情城市》创作于台湾解除不久,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充满断裂和悲情的台湾光复历史,在岛内引起极大震撼,并获得第26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该片也是台湾第一部获得“金狮奖”的影片,显示台湾新电影从世界艺术电影的边缘进入中心位置。扮演老四文清的是香港演员梁朝伟,当时侯孝贤看了电影《地下情》,觉得他的眼神很有意思,就选了他。自《悲情城市》开始,两人就形成了父子般的关系,现在侯孝贤看到好看的书,还会专门寄给同样爱看书的梁朝伟,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

《戏梦人生》是侯孝贤1993年的作品,采用了半纪录片、半剧情片的形式,将采访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纪录片与演员的表演内容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纪录了李天禄坎坷的一生以及人们被历史无情压抑的悲哀。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写实的电影风格

自《风柜来的人》起至完成“悲情三部曲”,侯孝贤自然写实的电影风格逐渐得以形成并强化。

他大量使用长镜头、空镜头、固定机位,让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话,并冷静、平静地加以记录。他对说故事和戏剧冲突没有兴趣,“他基本上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影片充斥了大量的生活细节、日常生活情景,他想要的只是不同年代的氛围和强烈的视觉真实感。他说,“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这些东西在那里太久了,变成像是我欠的,必须偿还,于是我只有把它们拍出来”。

侯孝贤电影的另一大特色是启用大量的非职业演员,如《恋恋风尘》中阿远的扮演者王晶文是侯孝贤的一个小朋友,阿云的扮演者辛树芬是他在大街上依直觉找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台湾当时没有大量训练有素的职业演员,艺术片的资金来源也较为匮乏,另一方面是因为侯孝贤重视电影演员保持本色的重要意义和“作为原材料的职能”。侯孝贤对演员的要求第一是在镜头前要稳定,接下来就是敢于把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他不会让演员背台词,而是要他们了解意思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正因如此,侯孝贤的片子会显得格外自然真实。

坚持走自己的路

“悲情三部曲”后,侯孝贤继续着他对电影的探索,作品包括《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千禧曼波》、《咖啡时光》、《最好的时光》等。

这一时期侯孝贤把镜头从乡村转向了现代都市,刻画了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消费膨胀的环境下,人们所面临的人生压力和心理苦闷,显示都市人对权力、金钱、快乐的贪婪追求,导致的人际关系的疏离无助与社会的失序。

第4篇:历史记录范文

1、自定义删除,搜索网页里的搜索栏中,点击鼠标左键两次,会出现以前搜索过的历史记录。然后用鼠标指向使用者想要删除的历史记录,这时这条历史记录会深色显示,再点击DEL键,就可以删除这一条历史记录了。

2、完全删除法,在桌面用鼠标右键点击IE图标,再点属性。选上面的“内容”按钮。再点下面的“自动完成”按钮。然后点击“清除表单”,就可以把以前的所有历史记录删掉。如果想以后也把录用的内容不留历史记录,则把“表单”前面的勾去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历史记录范文

2、第二步:单击弹出来的历史记录。

3、第三步:在历史记录里面选择需要查看历史的日期。

4、第四步:选择自己需要查看的历史记录。

第6篇:历史记录范文

打开文本编辑窗口,点击键盘左上角的【4个小方格】按钮。

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编辑】,打开编辑面板。

在编辑面板中点击【剪贴板】,打开剪贴板。

第7篇:历史记录范文

打开手机上已经安装好的WPS,如果你用过,会发现最近里面会有一些历史记录,有点时候,不需要别人看到我们看过什么,所以我们就需要清理。点击“我的WPS”,然后选择设置。现在所要做的操作是为了清理历史数据,所以在设置里面直接选择“清空历史数据”。点击“清空历史数据”之后,会弹出一个确认的对话框,直接选择确定就好。然后我们回到“最近”查看,是否已经清理完毕。会发现,最近里面的文档已经不见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8篇:历史记录范文

采访于1956年,创作于1960年,仅用二个月时间便完成初稿。修改近三年,从决定出版到正式出版时却时隔42年。从激情澎湃的青春到历尽沧桑的垂暮,42年的期盼与等待,多少辛酸和泪水,作者高方贤终于了结了一桩心愿。高老激动地说:“这本书的出版,使我背负了42年的沉重的包袱终于可以卸下了。我总算给抗日联军一个交待,给当年参加抗日斗争的新宾地区作个交待,给后人一个交待。我已经决定自费购买1400本书,无偿捐献给省、市图书馆、档案馆以及东北抗联曾战斗过的新宾、桓仁、宽甸地区……”历史在老人心中压抑了太久,沉淀了太久,但讲起抗联的故事,年已74岁的老人语调缓慢却像背诵文章一样向笔者一连讲述了4个小时。顺着老人的思路,我们得以重温历史。

作品蹉跎了42年

1956年,年轻的高方贤从新宾县政府财政科调到《新宾县报》担任主持工作的副主编。一次,他到大四平公社采访。偶然机会,听说当年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在新宾进行抗日活动时,曾几次住在西河掌村的老蒋头家。出于职业敏感,高方贤立即从大四平公社跑到五里之外的西河掌村,找到了当年接待安排杨靖宇同志的当家人蒋国安。那年蒋国安已是时近60岁的老人了。提起杨靖宇,他满怀深情地回忆不少杨靖宇的音容笑貌以及所取得的英雄业绩。按照高方贤的要求,蒋国安又提供了几个知情的线索。高方贤如获至宝,逐一进行了采访。在县报上,他以“小卒”的笔名写了几篇独立成章的抗联文章,如《巧袭大四平警察署》等,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好评。1959年,高方贤被县委调去从事地方党史资料收集过程工作,并交给他两项调研课题,即《东北抗日联军在新宾的活动情况》和《中国共产党在新宾地区的组织沿革》。这样,高方贤又深入采访了当年随同杨靖宇进行抗日斗争的抗联战士。包括杨靖宇牺牲前,最后离开他的贴身警卫员(时任吉林市建设局长)的黄生发、抗联一军战士(时任哈尔滨市煤建公司经理)王传圣、连长(时任某空军中校团长)范德林、连长郭清祯以及当时在南满地区工作人员,如时任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农机厅厅长赵振华、鞍山市市长李维民等人。

从南到北,高方贤不辞辛苦地共采访了健在的抗联战士13位、当年从事地方工作人员8人、知情群众12人,从中了解掌握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史实。高方贤深深感到,沦为亡国奴的东北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不是一般“水深火热”等抽象词汇所能形容得了的,他们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令人敬仰的。如果不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和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传下去,是他们这代人没有完全尽到自己责任的表现。基于这种认识,高方贤激情满怀,夜以继日,仅用二三个月完成初稿。初稿写成之后,高方贤并没有马上拿出来,而是进行了思索并修改。直到1963年,第三稿完成后,他才把书稿拿出来交给县文联的孙英,请他指点。孙英很长时间没有回信。大半年后,辽宁人民出版社发函调到新宾县委证实高方贤的政治面貌,说他写的《密林火花》准备采用。高方贤这才得知,孙英看过后,直接推荐给市文联杨尚青同志,尚青同志看过后又推荐给辽宁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

好事多磨。正当书决定出版之时,金日成同志到中国来访问,向和提出,要把东北抗联的性质变成中朝两国两党联合抗日。我党早就对东北抗联定了调子,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队伍。但中朝关系友好,主席和总理虽没有当场答应也没有明确拒绝。而高方贤写的这部作品涉及到朝鲜人,所以出版社就等待中央的最新精神下来。没料到,“”开始了,许多过去已经出版的优秀小说一夜之间就变“黑”变“毒”了,先不消说高方贤的作品无人顾及,就连高方贤本人在“”期间也深受其苦。造反派对他创作的《密林火花》进行声势浩大的“革命大批判”,出了大专栏,横幅是“彻底批判未出笼的反动小说《密林火花》”。他们还让高方贤三九天在大专栏下一站就是二三个小时,冻得他全身发抖。那时干校已有6名中层干部受不了折磨先后自杀,但高方贤心地十分坦然,“越批越能证明我是革命者”,他饭照吃,活照干,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他。“干校”结束后到农村插队前,高方贤很不客气地找到造反派,提出退还书稿。造反派竟慑于高方贤凛然的气节,理不粗气不壮把稿退还。

岁月蹉跎,一晃过了40余年。这些年,高方贤整理书本时,每当看到当初记载资料的4本日记和小说书稿,心中总是怅然,这成了他解不开的心结,当年那些活生生的抗联战士形象总在他心头跳跃。2005年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杨靖宇将军逝世65周年之际,他的心不平静了。尽管当时高方贤身体状况十分不好,一只眼睛失明,老伴又去世不长时间,但他还是将珍藏的书稿交到了出版社。出乎意料。出版社不计稿子的粗糙,除了个别地方作技术处理外,完全原汁原味出版。

历史不能忘记伤痕

“我写书的目的就是缅怀先烈,教育后代,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谱写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我总结两句话:一是亡国奴不是人当的,二是新宾人(扩而言之)中国人不是好惹的。”高方贤老人以详尽的数据向笔者讲述了当时新宾地区惨遭日本蹂躏践踏的屈辱历史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

新宾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即1930年人口统计为27万人。鬼子实行“三光政策”和“集家并屯”之后,到1938年的时候,新宾人口迅速锐减为10.3万人,8年减少近16.7万人,减少比例为62%。人哪去了?我概括为八个字烧、杀、奸、劳、淹、饿、病、逃。

烧。日本鬼子“集家并屯”烧掉的房子,据奉天省公署敌伪档案记载,当时新宾县烧掉了3万户、5万间的房子。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按平均一家4口人,就是十万余人流离失所。其中不可避免地死于非命者,粗略算上3万人。

杀。在新宾县镇北山有个万人坑。综合有关史料分析,被杀人数有2万人之多。当年用于悬挂人头示众的钉在老榆树上的铁环还存在着。这是实实在在的铁证。新宾像这样的万人坑还有十处。粗略统计,死亡总数也有六七万人。

奸。这个数字永远不会搞清楚。日本鬼子罪行令人发指。那时二十岁的年轻姑娘经常被鬼子、,就连五十多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年妇女也难逃被的厄运。一些怀孕妇女被抓去奸污后,鬼子用刺刀剖腹,将未长成的孩子从肚子里挑出扎死。还有一个村的20多名妇女被鬼子抓去后百般污辱。将她们放走的时候,鬼子强迫她们必须把裤子全脱下,不脱裤子不让走。受污辱的妇女回去后就上吊、投河自杀。

劳。据奉天省公署敌伪档案里记载, 鬼子实行“集家并屯”,光挖围壕征用民工就达29.6万个工日。这还是个保守的数字,不算修所谓国道,架设电话线,埋电线杆。

淹。1934年,新宾发了大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有一家26口人全部被淹死。这个数字也达万人以上。

病。大水过后,瘟疫肆虐,尤以天花、伤寒居多。染病的人十有六七死亡。那些先死的人还能用个板柜装奁。后死的人就只能用麻袋片、草帘子一裹了事。

饿。水灾过后,新宾县的庄稼收成不到平年的四成。人们无粮可吃。只好以草根、树叶度命。这样饿死也达数万人

逃。新宾的百姓实在无法生存,有很多人携妻将子逃到北大荒。这些人连饿带冻,加之水土不服,客死他乡。“光复”后,回到家乡的寥寥无几。

高方贤老人一边扳着手指统计着,一边凝重地诉说着。他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统计的的,而是当时敌伪档案资料记载,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可就这样分析,也凑不足失踪的16.7万人。16.7万是个死数。”

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

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英勇的新宾人民在东北抗联的领导下,展开了抗日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新宾县的老百姓也不是好惹的。广义上讲,不仅仅是新宾县。整个南满地区都积极地支持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联在这一带进行的抗日斗争。对于抗日联军一次又一次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高方贤老人翻阅着当年的笔记,向笔者讲述着。

当年在杨靖宇领导建立的桓兴联合县委领导下,新宾境内的红庙子、碗堡、岔路子都建立了党的支部和党的小组,秘密领导着公开抗日组织反日会。那时,沿着新宾、桓仁两个县交界的老秃顶狭长的带状地区,东起新宾县的红庙子、查家,西至大四平、四方台,都成立了公开的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反日会。像群众基础好的大四平还成立了对外称为“政治委员会”的民主联合政府。政府内设保卫、财粮等6个科。政府还曾派人专门到本溪、抚顺联络产业工人商讨共同起事。当时,在新宾、桓仁等地区,还建立了若干支的农民自卫队。在这个基础上,又组建了农民第一自卫大队和农民第二自卫大队。他们与日本鬼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鬼子也对抗日联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第一大队队长赵文喜被鬼子抓去后,先是利诱,许以高官不成,就严刑拷打。敌人给赵文喜灌凉水,压杠子,可赵文喜毫不动摇。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就用蘸满汽油的猪鬃他的里,然后一遍遍地点火焚烧,把整个都烧掉了,赵文喜还是咬着牙没交待出一个人。穷凶极恶的鬼子还继续折磨赵文喜,把他捆绑上,两只手钉在大车的两边,从平顶山一路颠簸50华里到达苇子峪。那时道路状况十分差,过河过岭,颠簸剧烈。等到达苇子峪时,赵文喜全身成了血葫芦,奄奄一息,这时敌人才把赵文喜残忍地杀害了。农民第二大队队长黄万选被抓去之后,也同样是先利诱后苦刑。可黄万选坚贞不屈。残忍的鬼子把黄万选的妻子和三岁女儿抓去了,当面问他招不招,降不降。可黄万选依然不动摇。他亲眼看见敌人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孩子,最后他也惨遭杀害。

从1935年杨靖宇到新宾地区领导斗争到1938年2月离开新宾,这期间,东北抗联在新宾活动最活跃。那时东北抗联一军在新宾成功打了几次大的战斗:1935年春,缴了大四平警察署;1935年,在罗圈沟劫了伪治安队;1935年在洛道沟岭,截获伪军给养军车;1936年1月,从大四平出发,攻下了本溪碱场;1936年3月,在大槐沟缴获鬼子枪支若干;1936年闰3月,又端了距县城仅25公里的东昌台警察署;1936春,一举歼灭伪军东边道讨伐司令邵本良部队;1937年春,消灭东小堡的保甲伪侍卫团;1938年7月,在西川岭全歼伪军40多名。1938年以后,日本加大对新宾抗联的围剿,抗联斗争进入艰苦时期,在杨靖宇同志走后不到1年时候,抗联队伍从新宾境内战略性撤出。

讲到这里,高方贤深有感慨。他说:“抗日联军在新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太多人了解,但这部分史实非常珍贵。有奋斗必有牺牲。缴了大四平警察署是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少年营营长李敏焕,他在抗联西征途中的摩天岭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曾经担任杨靖宇抗联一军参谋李红光,朝鲜族,1935年5月牺牲在新宾境内,年仅25岁。1937年7月,杨靖宇率领150人与抗联三军会合,在经过新宾永陵的瓦子沟时,与500名日伪军遭遇,激战几个小时直到天黑。随行南满省委组织部长李东光等2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战友们为了突围,保存实力,连战友尸首都来不及掩埋就冲出去,这些同志从此长眠在新宾的土地。历史不能忘记。我在给新宾青少年赠书中写:我希望你们从这本书当中或多或少得到益处。了解过去,珍惜今天,开创未来,谱写新篇。”

首次披露东北抗联系列军歌

50年前的那次采访令高方贤老人记忆犹新。翻开日记,那些人的音容笑貌还清晰浮现,可是人却被岁月无情地带走,现存世上的人已寥寥无几。当年高方贤采访时,许多抗联战士哼唱了若干支当年流传在抗联部队和游击根据地的歌曲。高方贤不仅记下来,还凭着自己的音乐水平谱下来。不论内容还是词句,都没有作任何改动。40余年,高方贤非常留意这方面的收集,但除了杨靖宇所作的《中朝民族联合起来》《中朝民众联合抗日歌》《西征胜利歌》刊物有所介绍外,他所收录的其余13首歌曲都没有见诸媒体。高方贤介绍说,这13首歌曲主要流传在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活动的南满地区。笔者抄录几首歌词:

《东北抗日军第一路军军歌》

杨靖宇词,高方贤记谱,谱略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冲锋杀敌缴械声,这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兵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啊,打出去日本满洲国,这一次民族的革命战争,完成了弱小民族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高方贤曾在一些媒体上看过这首《军歌》歌词,当时刊载的是五段。其中第三段加了中朝友谊的内容。高方贤对照以后,颇有异议。他比较坚定地认为原来歌词是4段,不是5段。主要根据:一是当年抗联战士唱的没有这段;二是军歌内容是振奋部队士气,激励战士的。不应该在军歌当中提出对各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要求;三是军歌旋律是进行曲,五段歌词中的第三段不是这旋律;四是杨靖宇的文笔功底不浅,可五段中的第三段既不合仄,也不押韵;五是杨靖宇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又创作了《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强调了中韩两国民众联合抗日,他不会将同一个歌曲内容重复地运用到军歌当中去。高方贤希望得到准确考证。

高方贤还收录了唱给满洲兵的《新四季歌》

满洲士兵兄弟们,眼看立了春,大家提精神,何不反正杀敌人,你们别在梦中睡沉沉,日本是仇人,占满洲杀农民用苛捐剥削人,压取政权他为尊,巧使劳苦的兄弟们。日本人心太狠,抢夺烧杀带奸淫,处处欺侮中国人啊,亡国仇恨似海深。

满洲士兵兄弟们,眼看到夏天,自己打算盘,思想起来犯了难,有心救国无有好路线,恐怕还像先,哪知道新路线,军民合团体紧,不能发财去贪赃,一心救国把民安,兄弟们要听言,秘密组织全体哗变,不妄人生在人间,为国杀敌在人先。

满洲士兵兄弟们,眼看立了秋,自己犯忧愁,日本支使在外头,游击战争不知何时休,终日心担忧,枪无眼,弹无仇,一时间顾不周,日本狼坐当中,机关枪督阵在后头,有心不打不能走,死了以后骂名留。

满洲士兵兄弟们,眼看立了冬,自己把心横,日本巧使一年工,解除武装还要赶出营,他们算成功。成立了满洲国,到而今影无踪。康德走狗要歇工,中国的民族听命令,要反日不能行,手无寸铁怎么冲锋,那时后悔也不中,去当牛马奴隶行。

高方贤还先后记录下鼓励青年投身抗日的由抗联一军政治部编的《青年歌》《红军歌》《追悼歌》》《恨五恨》《幼儿自叹》《齐心参加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如锅滚》等歌曲。

从这些歌曲中,人们不禁感受到当时抗联战士以苦为乐,不屈不挠,号召全国人民抗日的那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高方贤还向我们介绍说,当年他采访的那些抗联战士们,对杨靖宇怀着深厚的情感。他又翻开日记逐一介绍说:

蒋国安(杨靖宇在新宾工作时,在蒋家停留时间最长)回忆说:杨靖宇是大眼睛,赤红面,近四方嘴,耳垂不小,个子较高,五官周正。说话非常迂气,声音发粗。平常不吃格外的。他常说,现在打游击,哪能摆谱呢!吃完饭以后,给他舀碗漱口水,他连说:不要不要。到哪不见行李。衣服不脱、鞋袜子也不脱。头朝里,把背包当枕头一倒就睡。

郭清祯(抗联一军某连长,1935年2月参加革命。曾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副官,四次负伤。1940年2月,部队就剩5个人。经部队批准,脱离部队到抚顺下得煤窑当了工人。后来没再找部队。当时抗联队伍撤回苏联。)据郭清祯回忆说:抗联离开新宾时,要求地方同志人员“转入地下,停止活动,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他说,那时杨靖宇对抗联战士的爱护是没比的。杨不留分头,像战士一样理着光头。他常说,老爱胡须少爱发。但我们现在革命尚未成功。等到成功那天,咱们随便留头。

第9篇:历史记录范文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8集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将于2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该片以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个维度,用考古成果和视听语言梳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央视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纪录片有感心得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范文1提起新疆,我就想会到那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能歌善舞的人民;我就会想到那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热土,那里盛产美味多汁的水果。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舞蹈,这些音乐舞蹈丰富多彩,灿若明珠。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轻柔、富于变化,每逢节日,男女老少个个登场起舞,气氛热烈,把你感染得也加入到了歌舞的行列。哈萨克民族是个酷爱歌唱的民族,“歌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这句谚语在草原上广为流传。哈萨克的舞蹈生动地表现了牧民的生活,如“马舞”、“鹰舞”等,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陶醉。而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以鹰作为民族的象征,当他们用鹰的翅骨做成的笛子,吹奏起悠扬、高昂的乐曲时,连天上的雄鹰也展翅翱翔,展现出了塔吉克人民的的刚强骁勇。每当我看到新疆歌舞时,都被他们热情奔放的气质所感染,这就是为什么新疆人民个个都喜气洋洋,精神气爽的原因了!

新疆还是“水果之乡”,这里盛产的水果甘甜多汁、种类繁多,举世闻名。五颜六色的葡萄、黄橙橙的库尔勒香梨、又大又甜的哈密瓜、鸡蛋大的和田玉枣……其中我最爱吃库尔勒香梨了。

库尔勒香梨个个鲜黄,好像穿了一件金灿灿的外衣,它们身材娇小,捏在手里,比一个鸡蛋大不了多少。香梨们个个都长成椭圆形,两头尖,中间鼓起个小肚子,煞是可爱!把它们放在手心,感觉到表皮是滑腻腻的,就像涂了一层油脂。当你举到面前准备吃时,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面而来,勾着你赶紧去咬上一口,当牙齿触到梨时,一不小心,皮就破了,一股清香的梨汁钻进你的嘴里,顿时满口甘甜、清香,怪不得叫“香梨”呢,确实很香呀!妈妈说,库尔勒香梨不但好吃,还富含很高的维生素C,对身体有益,它还是具有止咳的功效,香梨浑身是宝!

啊!美丽富饶的新疆,你是那么的可爱!当我唱起新疆民歌,品尝新疆美味水果时,我都盼望着有一天能亲自到你那美丽、辽阔的土地上去看一看,去走一走,去亲身感受你的魅力。我爱新疆,我爱新疆人民!愿我们的新疆发展得更加美好,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更加的健康、和睦!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范文2暑假,我和妈妈到新疆去看爸爸。一到库车,就感到一身轻松,那儿的人都很热情,也很好客。听妈妈说,当有客人时,维吾尔族的百姓会请客人到他们的家里坐一坐,喝点奶茶,吃点甜点,然后再杀一头绵羊,做成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比如:手抓羊肉、烤羊肉串、羊肉火锅、手抓饭等等。不管是老百姓家还是饭店,里面每碟菜的量都是我们宁波一碟菜的5倍。

到了大馕城,我们看到了制作大馕的整个过程,和面、造型、点花、烘烤,有点像我们这边烧饼的做法,但馕的面积是烧饼的好几倍。馕是维吾尔族人的主食,以前他们在放牧时如果饿了,就会在上游放一个馕,然后到下游洗手,洗完,馕就漂到了跟前,并且直接能吃了,因为泡过水的馕变软了,拿起来就可以当午饭吃。

那拉提的大草原很漂亮。远看,绿油油的草地上托着一朵朵鲜红的花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是用花和草铺成的小床。近看,一朵朵花儿就像一张张小朋友的笑脸,风一吹,沙沙地响着,就像一群小朋友在嬉笑玩耍,可爱极了!到了草原的中部,我看到了一匹匹骏马,有白的、黄的、棕色的,我和爸爸挑了一匹白马来骑,妈妈则挑了一匹黄色的马。我们骑着马来到草原的上部,上部有很多牛和羊,风景迷人、牛羊成群,美得我都不想下山了。当一头老牛盯着我看时,我才慌忙下山。

这次的旅行太棒了,不仅看到了爸爸,还看到了新疆的美景,真是收获满满啊!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范文3提起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每个人都会想起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大漠中驼对行走着,绿洲草原天马行空,翠湖雪峰云杉绿浓,曼舞轻歌回旋古乐,清甜瓜果美食佳肴,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名族风情,景色与民俗,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并存。这一切构成了一副自然的风景画。

沙漠胡杨品貌多,胡杨树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它在荒芜的沙漠中顽强不屈地生长,让人们看到它坚强的那一面;走进西北第一连,我感受到了屯垦戌边的光荣传统,在西北第一连感受兵团人为我们创造的“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的美好场景。体验与哈萨克斯坦一河之隔的边境风情,看到了中国“西北之北”纪念碑,这让我深深感到了祖国的地域之广;来到天池,冰雪融成湖,清澈碧透,晶莹如玉,湖州云杉如海、层峦叠翠、绿草如茵。远处博格达雪峰白雪皑皑,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此行当中,让我最为欢喜的就是美丽而又神秘的喀纳斯湖和神奇的五彩滩。在喀纳斯湖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坐上了游船,想要去解开湖怪之谜,看看湖怪真正的样子。游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着,我仔细地听着导游的讲解,才知道真正的湖怪原来就是一种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鱼。它长约12-15米,头重1.5米,重达2-3吨。下了游船登上了阿尔泰山,我没想到风景竟会如此的美丽,流水蜿蜒在翠绿的山涧,森林呵护着翠绿般湿润的湖泊,舒缓的山坡上挺拔着雄姿英发的落叶松,不时有几只野鸭子在湖中游动,悄然划开道道波纹,这些美丽的景色,汇成了一副和谐的风景画。

来到五彩滩,我走进了景区,暖柔的光线照射在小道上,眼前的甬道上,堆满了黄色、深红、青灰、墨绿等等颜色的岩石,多种色彩的岩石构成了一片天然而成的五彩滩,甬道两旁这些高低起伏的岩石形态各异,样子奇多,有的像一只顽皮的小猫,有的像一只飞翔的鸟儿,非常美丽。

在这短暂的几天中,让我体验到了新疆美丽的景色,不去新疆不知祖国的景色如此迷人,不去新疆不知祖国的面积如此宽广,我爱这美丽的新疆。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范文4我在新疆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上生活了14年,度过了我人生的十分之一,也许我见到的很少,但是我想把我见到的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一样的新疆,改变对新疆的看法,像我们新疆人一样爱上这个地方。-----题记

新疆,一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具有着“三山夹两盆”的神秘地形,也有着“大漠孤烟直”的世界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优良品质的农产品,有着闻名国内外的香甜瓜果,有着享誉全国的长绒棉,有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坎儿井”,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有着勤劳、热情又善良的新疆人!

假如你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假如你善良、勇敢又坚强,只要你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会让你怀希望迎接曙光。这里生命的坚强和迷人的风光,都成为了许多内地游客向往来到这里的理由: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红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间流淌、白嫩嫩的棉花在吐着棉绒、香甜可口的瓜果在诱惑着人们。

可能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新疆是一个只有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人们都骑着马去工作,但是我想说新疆也会发展,也会进步,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新疆人,有些时候不能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来看待事物,所以希望对新疆和新疆人有意见的一些人摘下你们的有色眼镜,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新疆。

我认为我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草场的下面是城市和村庄,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汉族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都很团结,我们都为着我们的家乡更美好更繁荣而勤劳、努力的工作着,身在外地工作的新疆人也剪短不了对家乡的渴望,每当他们疲倦的时候,我想他们就会看见挺拔的白杨树站在他们身旁,它们赐予的力量让他们怎能不坚强?

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勤劳的用双手去致富,祖祖辈辈参军支援边疆,架起了高楼守卫边防,这里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爷爷奉献一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

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算是在孤独的荒漠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如果说拉萨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么新疆便是天堂,我爱我的家乡!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范文5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山川秀美,风景迷人,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在吐鲁番,葡萄沟是最美丽的!刚走近入口,就有一阵一阵的凉风迎面吹来。进了葡萄沟以后,就像开了空调似的,凉爽极了!一串一串诱人的葡萄挂在枝干上。有无核白、玻璃翠、玫瑰香……一串红、一串紫、一串绿,真像是给葡萄架挂上了一串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项链。

在阜康,天山天池是最美丽的!它就像一面无边无际的镜子,照着蓝蓝的天空。当晴空万里时,阳光给天池围上了一条金边。当起雾时,天池又变成了仙境,白茫茫的大雾为天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伊犁,大草原和薰衣草花田是最美丽的!大草原上空气清新,连绵起伏的群山就像一个个手拉手的好朋友,天上的白云像小羊、像小马、像青蛙……一条条不起眼的小溪吟唱着轻快的乐曲,渐渐地,小溪汇聚成一条宽广的河流,河流唱着雄壮的大合唱。抬头一望,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着青草。站在薰衣草花田旁,就能闻见薰衣草发出的淡淡清香,许多游客都站在薰衣草花田旁,拍照留念。此刻,薰衣草花田就像是一片散发着香气的紫色海洋。真是人在景中走,景在心中留,让人流连忘返,让人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