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第1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采用丝瓜络—芥菜—榨菜三季套种栽培模式,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分别介绍该模式下丝瓜络、芥菜、榨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余姚市地处杭州湾南岸,由滨海平原、河网平原、山区组成,其中滨海平原面积1万公顷,是本市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高的产区,一般产值全年能达到4.5~6.0万元/hm2。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值,调整种植结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服务总站在滨海平原泗门镇夹塘村进行了16.67hm2丝瓜络、芥菜、榨菜三季套种高产高效模式探索示范方,丝瓜络产量1875~2250kg/hm2,保护价20元/kg,能收3.75万元/hm2,秋季芥菜7500元/hm2,冬季榨菜3.0万元/hm2,总产值达到7.5万元/hm2以上。在实施中,抓好各季技术环节,达到季季稳产高产,具体措施如下。

1春季丝瓜络高产栽培技术

1.1播(育)前准备

选择好品种,当前丝瓜络种植品种只有大种和小种2个品种,都可以种植,选择好品种后进行选种、晒种,播(育)前进行种子温烫浸种,50~55℃温水,浸种5~6h,捞上后可催芽或直接播种。

育苗移栽的,可在上年冬季做好营养土配制工作。营养土配制可选菜园土70%,充分腐熟的猪粪或堆肥30%,加上0.1%复合肥、3%~5%磷肥,充分拌匀堆制覆盖后待用,要用时再加0.1%多菌灵拌匀达到杀菌或抑制病害的发生。

1.2培育适龄壮秧

丝瓜络种子发芽温度15℃以上,因此育苗在3月底前进行,直接播种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育苗方法可采用营养钵或方格育苗,育苗的可采用双膜覆盖,利于增湿保温,便于管理,促进早收,缓和劳力矛盾。

1.3适时移栽

定植或播前应选择湿度适中的墒口地整地,一般畦宽2.5m(连沟),在整地前,在定株行外30cm,开沟施好基肥,然后粉碎硬块,耙成胶背型,畦面做到细、匀、胖,并喷好除草剂,覆盖好地膜待移栽,适龄壮秧移栽时掌握株距间25cm,密度1.5万株/hm2左右。

1.4搭架引蔓

丝瓜络种植后即可搭架,架高2m左右,棚架以2.5m×3.0m距离支杆,钢丝或铅丝50cm间隔与种植株平行拉扎攀紧,搭架要结实牢固,能经得起鲜瓜重量的负荷和台风袭击。插小竹竿引蔓上架或待瓜蔓长到2.3~2.5m时可引蔓上架,不管瓜蔓长短,上架后的瓜蔓顶脑应齐全并进,以利其在架上平衡伸长,便于管理。

1.5整枝

通过整枝控制营养物质流向,整枝有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单蔓整枝就是靠一条主蔓结瓜,其子蔓或孙蔓全部去除。单蔓整枝的优点是瓜农操作方便,坐瓜后供应养分集中,一般都采取单蔓整枝。整枝内容是去雄花、去须、去子蔓、摘老叶、打主蔓顶,一般已有2~3条幼瓜形成情况下采取打顶,当瓜结到30cm左右时,留一主瓜,去掉其余瓜。

1.6施肥

施肥总的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坐瓜肥,追施膨瓜肥,补施打顶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苗肥以氮肥为主,坐瓜膨瓜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追肥方法以浇肥为主,并在离根部50cm以外施入,以免产生肥害,同时做到根茎两侧轮换施肥。

1.7防治病虫害

病虫防治是获得丝瓜络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要抓好后期病虫防治,而且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特别要注意防治“两病两虫”,即霜霉病、绵腐病、瓜绢螟和斜纹夜蛾。

1.8适时采摘和选瓜留种

采摘时期对丝瓜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以八、九成熟时采摘为宜,成熟1批,采摘1批。其采摘标准是:瓜体由软变硬,瓜皮转为淡黄、瓜柄转黄,瓜蒂变软,并有一圈明显的黄色环带,花蕊发焦脱落,重量明显减轻,手捏可听到轻微暴裂声,瓜蒂凹度逐渐变大时即可采摘。

果实采摘后需经脱皮方可得丝瓜络,脱皮以水浸烂皮方法,浸入河中或水缸中3~4d即可捞起去皮、去籽,在清水中清洗,晒4~5d即可收藏。

选瓜留种,由于受昆虫、风等媒介影响,很易串花,使品种产生混杂退化,故每年需提纯复壮,并做到隔离制种。瓜种选留以瓜身挺直匀称、长度70cm以上、瓜络室数多的优质丝瓜络作为良种选育。

2秋季包心芥菜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中熟品种为好,既可以充分利用秋季光温资源,又不影响冬季榨菜种植。

2.2育苗壮秧

播期为7月下旬,以育苗移栽为好,采取穴盘育苗,有利早收,苗期应去劣苗、病苗,防好蚜虫、小菜蛾和夜蛾等害虫。

2.3移栽定植

丝瓜络一般是8月底前采收完,正适芥菜移栽,种植密度5.25~6.00万株/hm2。

2.4大田管理

移栽后结合抗旱应及时薄肥勤施,一般由淡到浓,可以每7d施1次,并根据情况及时中耕除草,开好沟以防暴雨冲刷和雨后积水。重施结球肥,在9月20~25日左右早熟包心芥菜开始结球包心。包心开始应施好重肥,可用尿素300kg/hm2加氯化钾150kg/hm2施好第1次肥料,隔10d后施好第2次。

2.5防治病虫害

病害主要防治好病毒病、软腐病和黑斑病;虫害除防治蚜虫外,还要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和夜蛾类害虫。

2.6适时收获

当外叶老健,叶球结实,应及时采收。收获时去老根、外边老叶,割除叶球外未包叶片,留茎部叶柄,即可销售。

3冬季榨菜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适应加工需要,要选择既可加工成品榨菜,又可以切丝加工的品种,如余缩1号。

3.2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9月底至10月初,播种量6kg/hm2左右,播前种子用10%磷酸三钠处理10min,然后清洗10遍,以钝化病毒,减轻病害为害。

3.3适时移栽

移栽适期应在11月上旬为好,行距24cm,株距12cm左右,栽30万株/hm2左右,移前施足基肥,一般应用有机肥30.0~37.5t/hm2,翻耕入土,整畦时施入榨菜专用复合肥750kg/hm2或其他肥料。

3.4大田管理

及时施好定根肥,移栽后,用60~75kg/hm2尿素加水15t施好定根肥。瘤茎膨大初期,在1月下旬施好第2次肥,可用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氯化钾75kg/hm2,加水22.5t浇施。瘤茎膨大盛期,在2月下旬施好重肥,可用尿素375kg/hm2、氯化钾187.5kg/hm2加水浇施。

第2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调研和实践,对陕西的乡土干果树种板栗的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做详细论述,很有推广和实用价值。

板栗是斗科乔木经济树种,是我国特产的干果树种之一,在陕西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关中的秦岭北麓、渭北的黄龙山区也有一定分布。在陕西栽培历史悠久,约有3000多年历史。果实富含营养,含淀粉67-70%,脂肪2-7%,糖分4%,蛋白质7%左右。既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能制成糖果、糕点等,同时又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一、生物学特性

板栗是落叶乔木,一般树高10-20米,树皮呈不规则深裂,褐色或黑褐色。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疏生锯齿为短状尖头,长7-15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直立、细长、雌花序着生于雄花序茎部。板栗不仅耐寒力强,而且相当耐热、耐旱。在年平均温度为10-15℃,四月间气温在16-20℃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5℃的地区,都适应于板栗生长。一般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最适宜。对土质要求一般是微酸性土壤,PH值为4.6至7.5。阳性树种,最忌阴蔽,幼苗在遮光条件下会因光合作用受限而枯死。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足,易造成枝叶细弱,甚至枯死,致使结果部位外移,降低产量。因此栽植建园时要注意光照条件,密度合理和及时修剪。

二、栽培技术

栽植穴一般深、宽各70厘米。春季栽植应在先一年秋季挖穴,使土壤充分熟化。栽植前拾尽大石块,将表土、腐殖质、枯枝落叶填入坑内,有条件时取好施入绿肥。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低于地表5-10厘米为佳,栽植密度随立地条件而定在荒坡上可适当密植,每亩40-60株,成林后间伐,最后每亩保留20株左右;退耕或林粮间作的山地,可按每亩16-20株的密度1次定植,未成活的及时补齐。栽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秋植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植在土壤解冻后到发芽前进行。气候寒冷的地区,以春植为宜;气候暖和的地区,以秋植最好。秋植后根系与土壤的接触时间长,根部伤口愈合早,能提前发生新根,因而成活率高,生长也好。

三、抚育管理

1、中耕除草和刨树盘:适时中耕除草,有利于土壤疏松通气,增强透水性,提高蓄水抗旱力。结合刨树盘,可将落叶杂草翻入土内,或压施草和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刨树盘春、夏、秋均可,春刨宜浅,秋刨宜深,一般深15-20厘米即可。

2、合理施肥:加强肥水管理,是板栗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每亩施氮磷钾混合肥30-35公斤,有机肥2000公斤。基肥能使栗树恢复树势,增加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为争取丰产打下基础。追肥一般每年施两次。第一次在4月下旬,此时为新稍速生期,可促进雌花分化,提高当年产量,追肥量每株氯化铵1公斤。第二次在7月上旬,此时为栗果增大,种胚形成期,追施肥料对植株生长和种胚发育有利,每亩施氮磷复合肥3-4公斤,可采用开放射沟施肥法,施后随即盖土填平。

3、整形修剪:板栗的树形很多,但生产上以主干疏层形表现较好,其次是自然开心形。修剪时,一般幼树经三年左右时间可完成“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树形、投产后管理分生长期、休眠期进行。生长期:4-11月,春梢萌发后抹去萌蘖,春梢30厘米长摘心,选留2-3个分布均匀、方位叉开、生长势强新梢,夏梢抽发后行摘心,培养充实的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休眠期:12月一次年3月前剪去病虫枝、密生枝、纤细枝、交叉枝等对弱枝采取多疏少留,对强树旺枝则多留少疏,徒长枝酌情剪留。对幼树、新梢中的直立枝强行拉枝,可缓和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及花芽分化,有利于早结丰产。成年树及高接树适当进行回缩,以促发新梢,成立体结果。疏花疏果:第二季果往往偏多偏小,可在8月中旬做疏花疏果,1个果枝保留2—5个雌花或幼果,将此后开花全部抹去,使两季结果获得平衡并增大果型。

四、病虫害管理及缺素症防治

1、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干枯病、白粉病、炭疽病,可于初发期及花、果期用0.2%托布津500倍或多菌灵药剂或代森锰锌等强力杀菌剂喷2-3次治疗。方法:第一次喷药后间隔3-5天再喷一次,再间隔7天喷一次即可,还可结合防虫一并喷药。

虫害主要有铜绿金龟子、栗红蜘蛛、栗大蚜、燕尾水青蛾等,枝干害虫以栗瘿蜂、云斑天牛较严重,果实害虫多为栗实象甲。生长季节发现叶片病虫为害时,选用托布津800倍液加水胺硫膦或敌杀死1000倍液防治。5月中旬树干环涂10倍氧化乐果,可有效地防治栗红蜘蛛及栗大蚜。栗瘿蜂主要为害新梢,春季被害芽逐渐膨大而形成虫瘿,严重影响开花发叶,削弱树势,生产上应及早剪除有瘿瘤枝条并集中烧毁,并在栗瘿蜂出瘤活动盛期6月中旬一7月上旬采用敌敌畏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树冠,消灭其成虫。栗实象甲主要为害栗果,对栗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防治上除加强秋冬清园并深翻园土、及时采收成熟果等措施外,结果期间病虫害防治建议用生物农药。发现枝干有天牛为害及时采用钢丝钩杀或以棉球蘸敌敌畏原液塞入虫孔毒杀。冬季进入休眠期,全园喷布一次波美3-4度石硫合剂五氯酚钠,可明显减少病虫的越冬基数。

2、缺素症。板栗种植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缺素症,这多是由于施肥不合理、土壤缺肥及板栗生长对某些元素的特别需求所造成。本处仅对几个重要元素进行说明:

(1)缺钾,缺钾时成叶边缘呈黄褐色、焦枯上卷、叶面呈现黄褐色坏死斑块、焦枯边缘和斑块易脱落,脱落后边缘清晰,叶面呈穿孔状。危害:花芽少、果实小、着色差。治疗:增施钾肥或叶面喷施硝酸钾,浓度0.3%-0.5%,2-3次。

(2)缺钙,症状为为害幼叶,幼叶出现黄褐色斑,主要在叶缘。危害:影响根系发育及果实。治疗:氯化钙或氧化钙(生石灰)叶面喷施,浓度0.4%-0.5%或根外追施氧化钙解决。

(3)缺镁,症状与缺钾相似。缺镁枝条细而弯曲,出现坏死斑点,主要为害老叶,失绿是其显著特征。危害:果实小,着色差。治疗:以氧化镁1%-2%或硫酸镁1%喷施。

(4)缺硼,特征是枯梢,形成扫帚枝。危害:影响花器发育,直接出现板栗空棚,影响根系发育。治疗:以硼砂0.1%-0.2%液面喷施。

第3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水旱两用稻新品种绿旱1号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推广。该品种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点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个时期灌透水;对氮肥较敏感,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除草以化学防除为主,辅以人工除草。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两用稻。1995年该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经7年11代的系统选择,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耐旱节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对该品系进行品比试验,2002年定名为绿旱1号。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特征特性

1.1植物学特征株高100cm左右,每穗总粒数118.9~159.2粒,每穗实粒数100.9~130.3粒,结实率82.0%以上,千粒重25.0g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

1.2生物学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08.2d,比对照中旱3号早熟2.3d;有效穗304.5万/hm2;分蘖成穗率63.9%;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55.7%,长宽比2.9,垩白率38%,垩白度5.4%,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含量25.9%。米质较好。

2产量表现

2.1区域试验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在旱播旱管的情况下,试验平均单产4737.45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22.9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533.75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45.29%。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区试,实际产量达9781.8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农场和龙亢农场进行小麦茬机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经实地测产,理论产量分别达到9391.5和8626.5kg/hm2,实际产量达7983和7332kg/hm2。

2.2田间试验2006年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大郢村农民韦秀干在自家远离水源的田块试种了绿旱1号0.087hm2,播后进行无水层栽培管理,实收稻谷762kg,折合产量达8758.6kg/hm2,基本达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产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龙亢农场示范栽培,连片种植面积4.67hm2,平均产量7500kg/hm2。安徽科技学院杨安中试验的小区产量高达12000kg/hm2。

3栽培技术

3.1播种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种,应在6月20号前播完。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2~3h,然后淘洗干净,将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种晾干,播种深度3~5cm。绿旱1号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条播播种量45~52.5kg/hm2,点播40~45kg/hm2,撒播55~60kg/hm2。

3.2施肥绿旱1号对氮肥较为敏感,应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通常施纯氮150~210kg/hm2(折合尿素330~450kg/hm2)、纯磷75~105kg/hm2(折合过磷酸钙750kg/hm2左右)、纯钾120kg/hm2(折合氯化钾225kg/hm2左右);尽可能用有机肥、磷、钾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结合灌透水时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水浆管理

3.3.1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齐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数;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条件时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浅水,以后可以不进行水层管理,缓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病虫草害防治

3.4.1杂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恶乳油2250~3750ml/hm2对水750kg/hm2在播后出芽前喷雾,或拌细潮土1800~2250kg/hm2作毒土处理,两种方法均需在杂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②用20%丁·苄可湿性粉剂3kg/hm2对水750~900kg/hm2,于杂草1~2叶期进行喷雾。③用10%千金乳油1500ml/hm2对水750~900kg/hm2于杂草1~2叶期喷雾防治。④杂草5叶期以上时,应酌情增加用药量。

3.4.2病虫害防治。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水稻相同,因为田间无水,在防治时相同的用药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750kg/hm2以上。

参考文献

[1]苏贤岩,徐瑞琳,胡宏云,等.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49-2650.

[2]黄立春,赵晓明,蔺聪,等.沈阳市水稻地膜覆盖旱管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83-384,387.

[3]许传万.中粳杂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59.

第4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周宁县高海拔山区近年来利用该地温凉气候的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佛手瓜,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县已成为佛手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邻近沿海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佛手瓜属葫芦科梨瓜属,果实为瓠果。果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每100g含蛋白质0.9g,维生素C22mg,胡萝卜素10mg,此外还含有锌、钾等元素。此外,果中含有胨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消化为可溶性蛋白质,是老少皆宜的蔬菜。其以嫩果供食、炒食或煮汤,亦可加工成瓜脯上市供应。

佛手瓜为1年生蔓性宿根作物,植株繁茂,根系粗壮而发达,并有较大的根瘤。茎圆形分枝多,主茎蔓长达20m以上,叶腋着生卷须。叶色浓绿,掌状浅裂,5~7裂。佛手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淡黄色,雄花总状无限花序,以孙蔓结果。佛手瓜雌蕊不通过昆虫或蝴蝶传粉,均能发育成瓜果(单性结果)且孙蔓节节生瓜,个个成果。一般单果重200~350g,瓜皮绿色、光滑无毛有腊质,瓜有7~10个裂沟,瓜内有1粒瓜种,呈扁形,当瓜成熟后瓜种即可发芽,2片肥厚的子叶仍留在瓜内,幼芽和直叶伸出。出苗后3个月左右开始结瓜挂果,每个单果从开花至收果约需20d。春季种植,秋季收瓜。1~2年的蔓叶生长旺盛,正值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200~300kg,折合7.5万kg/hm2,产值52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全生育期8个月,瓜期长达4个月左右,应分期摘收。

1.2生态学特性佛手瓜具有喜光、喜凉、喜湿和喜肥的特性。春季霜后出苗(日年均气温8~12℃)结瓜挂果最适,日平均气温1℃以下蔓叶、瓜均受冻害。

喜光是佛手瓜的特性之一。光照充足产量高,但在酷暑的烈日强光照下,叶面积大蒸腾系数高,只长蔓叶而难以结果。多在秋后结果。若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开花结果。若空气干燥,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困难,叶片萎蔫则难以挂果,即使开花后已成的小瓜也会变黄脱落,或因气候干旱,使瓜长成畸形,干旱严重时瓜蔓枯死。由于佛手瓜的蔓叶生长旺盛,适合在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种植。

2栽培技术

2.1土地选择与整地土地要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边、溪边、沟旁,对种植佛手瓜生长有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管理。佛手瓜根系发达,土地要进行秋翻和春耕,耕深30cm,让其分化保墒。

2.2大田密度合理密植是佛手瓜增产的有效措施。佛手瓜行株距5m×6.6m,每株营养面积为33m2,进行开穴栽植,定植300株/hm2,为争取高产奠定基础。

2.3搭棚佛手瓜喜通风透光,一定要搭棚架栽培。瓜棚要求高1.5~2.0m,牢固,宽敞,通透性好。当苗长至30~40cm时,要扦竿引蔓上架,满足发蔓,争花争果。

2.4施肥佛手瓜根系发达、分布广,喜肥水,要施足厩肥、土杂肥和草木灰,在播种前施基肥于穴中的量应占总施肥量的40%。在生长期内,前期需肥少,盛花盛果期需肥需水多,要N、P、K配合拌细土离瓜头30cm处开穴施下,保花保果。第2次盛花期再补施P、K肥,距株60cm处开环沟施下,以促后期生长,据田间记载,产量7.5万kg/hm2,需施K2O257.25kg/hm2,肥料配合比例以N∶P∶K=1∶0.56∶2为宜。

2.5水分管理佛手瓜藤蔓长,叶面积大,在6~7月间,气温高,蒸发快,需水量多,土壤干燥时要及时浇水,防止枯蔓和死苗,结果后要随熟随摘,保产增收。

2.6繁殖佛手瓜的繁殖方法有种瓜繁殖和枝蔓无性繁殖2种。

2.6.1种瓜繁殖。种瓜育苗移栽或直摘繁殖,在冬末初春育苗时,一定要盖肥保温,防止烂种。整好苗床,将瓜种按6~8cm距离排种,瓜柄朝下,瓜芽向上,盖土4~6cm,盖膜保温保湿。苗床温度应控制在15~20℃,待瓜种发新根、新芽,约在次年春分无霜冻时移栽定植;直播在春分前后进行,按大田行株距挖50cm见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机肥,再垫1层细土,即可播种,将瓜芽向上,瓜柄朝下,盖土5cm,再盖些杂草保暖,浇水保湿。

2.6.2技蔓繁殖。待前年的头部旧茎萌发或新定植的技蔓长后,分取健壮地下部的侧蔓(带根)长为35~50cm的扦穗,插入深度25cm,约3~4条壮苗定植上架。

参考文献

[1]贺学林.毛乌素沙区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42-9343.

[2]祝月凯,丛杨.佛手瓜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7,10(9):44.

[3]刘文.北方地区如何栽培佛手瓜[J].北京农业,2007(7):6-8.

[4]龚兰芳.思茅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11-4012.

[5]赵德贵.佛手瓜——美味又健康[J].烹调知识,2007(11):12-13.

[6]张凤泉.佛手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9):12.

第5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冬枣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苗木繁育、定植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以期为推广冬枣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冬枣又名冻枣、苹果枣、雁过红,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15~19g。最大果重30g,果面有红晕,完全成熟后果面赭红色,果实皮薄肉脆,果肉较厚,细嫩无渣,味甜略酸,品质极上,果实含有人体需要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V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比金丝小枣晚熟40d,故名冬枣。其树势中庸,适于矮化密植,早产早丰,是一个优质晚熟枣品种,目前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广泛栽培,经济效益良好。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苗木繁育

冬枣的育苗可采用酸枣核育苗培育砧木,通过嫁接成为冬枣。具体方法是首先选用发育好的酸枣果去掉外皮。于12月初选背阴处挖坑,酸枣核用水浸泡两昼夜后与沙土混合放入坑中,其上覆盖草席保温催芽,春季发芽后分批播种。一般株行距为5cm×30cm,播后浇水覆土,待出苗后及时除草、施肥、灭虫,苗高20cm时打顶。冬枣一年四季均可嫁接,当年育苗可于翌年春季选直径0.5cm以上的苗木进行嫁接。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选择健壮、充实、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作接穗,在苗木离地10cm处进行嫁接,接穗成活后来年即可定植移栽。

2定植建园

冬枣适应性强,北到辽宁,南到广西,西到新疆均可栽植。冬枣对土壤要求不严,能栽植其他品种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但以肥沃砂壤土为最好,忌严重内涝地块。冬枣在栽前平整土地,栽植时挖长、宽各60cm,深80cm的定植穴。将表土与厩肥混匀回填,每穴施厩肥5~10kg、过磷酸钙250g、复合肥500g。栽植时间在春秋两季,秋季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春季在解冻后树木发芽前栽植。栽植的密度根据土壤立地条件确定,合理密植。定植苗选用二至三年生地径1.5cm以上,苗高1.2~1.5m,生长健壮、侧根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质嫁接苗。栽植时先将苗木放在清水中浸泡10h,然后定植,株行距一般为2m×3m或3m×4m,南北行向,栽植825~1650株/hm2。栽植深度以原根茎与地表平齐为宜,栽后踏实,并立即浇透水,枣苗栽好后,一定要铺薄膜保湿增温。

3肥水管理

枣树虽耐瘠薄,但合理施肥浇水是增强树势,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根据树势强弱,施入复合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栽后第1年为成活缓苗期,关键是供水,主要是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浇水,保证全年浇水3~5次。从第2年开始加强肥水管理。在萌芽、开花、幼果、果实增重4个时期应进行追肥,每次追尿素100~500g/株,磷酸二铵100~300g/株,逐年递增。追肥的深度为10~20cm。在开花期或果实增大期可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年喷肥3~4次。冬枣在生长前期需水量大,一年生苗土壤长期保持湿润,结果树在开花期、果实生长期不能缺水。缺水易导致落花落果,水分适宜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4整形修剪

合理的整形修剪有利于改善树体结构,提高坐果率。冬枣常用的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开心形、小冠疏形、自由纺锤形4种。一般采用主干疏层形或开心形,通风透光条件好,利于病虫害防治。密植园宜采用纺锤形树形或小冠疏形,利于提前结果。幼树定植后当年进行定干,定干高度50cm,于定干高度以上30~40cm处截干,留出整形带,整形带以内培养4~5个骨干主枝。第1、第2年的整形主要是通过拉枝、摘心、疏枝、环割等措施,培养10~15个均匀生长的骨干枝,且同一侧骨干枝间距不小于50cm。进入结果期后,主要通过清除徒长枝、密生枝、重叠枝、竞争枝、病虫枝和细弱枝,维持树势平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结构。冬枣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季修剪在落叶后,以发芽前2~3月为宜,修剪后要注意保护剪口;对生长直立枝要进行拉枝,角度控制在60°~80°;夏剪1年进行多次,从树木发芽开始,凡是不需要培养成结果枝的枣芽都要从基部抹去,对特别旺的结果树在坐果期应剪去一部分枣吊,对二次枝要适当剪短,以增强树体通风透光能力,促进坐果及幼果发育。

5花果管理

冬枣花量大,一般坐果率为1%左右,过多的花会消耗树体养分,应及时进行疏花。冬枣留果标准一般为强壮树1个果吊留1~2个果,中庸树1个果吊留1个果,弱树2个果吊留1个果。及时疏果防止养分过度消耗,保持树势强壮。五年生以上的结果树为促进幼果膨大,在初花期应进行开枷(环割),宽度一般为0.4~0.8cm,开枷后用消毒液涂抹伤口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枷口愈合期控制在35d左右,若枷口提前愈合,应进行第2次开枷。为促进坐果,防止落果,促使幼果膨大,在盛花期、幼果期、硬核期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枣丰灵系列产品进行喷施,为冬枣丰产丰收创造条件。

6病虫害防治

危害冬枣的主要病虫害有枣叶锈病、枣疯病、炭疽病、干腐病、枣尺蠖、枣粘虫、黄刺蛾、桃小食心虫等。一但发生病虫害要及时对症下药,防止蔓延。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深埋或焚烧枯枝落叶;刮除主干、主枝上的老皮,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刮皮后用生石灰水涂抹,起到杀灭病菌、越冬病虫及防寒的作用。②枣树萌芽前喷施3~5°B′e的石硫合剂防治各种病虫害。③防治枣叶锈病,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各喷1次波尔多液,发病期喷粉锈宁1000倍液,可控制病情。④在防治枣疯病上,对轻病树,落叶前剪去疯枝,萌发前进行环割。有条件的可用四环素液注射或灌根。⑤防治枣尺蠖、枣粘虫、黄刺蛾,可在幼虫发生期用杀灭菊酯50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混合喷洒,或喷洒25%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灭杀,杀虫率达90%以上。⑥防治食心虫用50%辛硫磷800倍液,对土壤均匀喷洒,以杀死出土幼虫。成虫羽化高峰后7d左右用菊酯类农药加40%氧化乐果配成混合液均匀喷洒,效果很好。果实成熟前1个月禁用农药。

第6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农业志[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

第7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借鉴。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它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比较好的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实现高产。产量一般可达7.5t/hm2以上,最高可达9t/hm2,符合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

1播前准备和播种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麦田施优质土杂肥45t/hm2,标准氮肥450~750kg/hm2,标准磷肥600~75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

1.2选择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山东省可以选用济麦19、济麦20,高肥力地块也可以选择济南17。播种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等,培育壮苗。

1.3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地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实。对墒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0d浇水造墒或在收后耕前造墒,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20日。播量要求为75.0~112.5kg/hm2。实行机播,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为3~5cm,行距为22~25cm。

1.5播后压实

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种子和土壤无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温。因此,播后必须压实。

2田间管理

2.1冬前管理要点

2.1.1及时查苗补种。若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较差,麦苗分布不均匀,在植株分蘖前后,可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

2.1.2浇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浇冬水。由于近几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地下害虫和以纹枯病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虫害以药剂处理种子为关键措施。

2.2春季管理要点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进行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视麦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浇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重视拔节肥水。一般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开沟追施。

2.2.3浇挑旗水或扬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又能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也可以推迟到扬花期浇水。

2.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喷雾。返青至起身期,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3%世玛乳油,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掌握除草剂适用范围、用药时间等,以免引起作物药害(除草剂喷施最晚不迟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点

2.3.1酌情浇好灌浆水。在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3.2增施叶面肥,预防干热风。后期酌情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质。

2.3.3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芽、粘虫、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用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麦芽用吡虫啉或定虫脒;防治粘虫用菊酯类药物喷雾。

3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

4参考文献

[1]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5):54-56.

第8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西瓜品质,为全县肥料科学配方和使用提供依据,优化肥料施用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过量施用肥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食品安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栽培中应掌握控制污染、选用良种、合理轮作、大棚覆盖、滴管灌溉、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精种细管、及时采收等技术环节。

西瓜是临泉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推广产业,以其丰产性好、品质优良而远近闻名。近几年,西瓜生产面积在逐年扩大的同时,西瓜品质得到迅速提高,尤其是优质西瓜无公害综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后,生产的西瓜色泽鲜艳,皮薄籽少,味美质优,口感纯正,中心糖度大于13%,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控制污染

首先选择地势高、易排水、土壤肥沃、有效土层达60cm以上、土壤排水通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强、有机质含量大于15g/kg、空气清洁、灌溉水质好的地块,5km范围内无三废污染源存在,且环境质量包括大气、灌溉水、土壤指标等符合无公害产品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GB5084-1992、GB15618-1995)的要求。其次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限量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规定以内的农药和化肥,提倡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选用抗病虫品种,实施强化栽培管理、轮作倒茬等一系列措施。

2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质脆且甜、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如早佳84-24、京欣1号等。浸种催芽用55℃温水,将种子浸泡10min左右,然后使水温自然降低,浸种6~8h后洗净,擦去表面粘液,沥干,然后进行种子催芽。可用热水袋催芽,即在大盆内放入装30℃水的大塑料袋,再将浸过的西瓜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装水塑料袋上,上面盖棉被,放在炕上使水温保持在25~30℃,36h后即可播种。

3合理轮作

西瓜忌重茬,特别是西瓜枯萎病和青枯病等都可由土壤感病,西瓜连作病害严重,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因此,轮作应以4~7a为好,可与小麦、大豆等轮作换茬。

4大棚覆盖

早春温度低,实行双层棚膜,并覆盖地膜,提高温度,促进西瓜生长。西瓜整个生长期均在大棚内生长,可防止经受雨水、特别是夏季的大雨或暴雨喷淋,避免减产的同时还可减少病虫害的侵袭,但要做到排水通畅,防止雨季涝渍灾害发生。

5滴管灌溉

移栽西瓜苗时,在离西瓜根20cm外铺设滴管,再覆上地膜,便于根部追肥和节水灌溉,有效避免大水漫灌带来的病害传播。

6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11月中旬用拖拉机深耕,冬季冻伐,消灭病虫害,翌年1月初用旋耕机旋2遍,采用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及根际、根外施肥互补的办法,以满足西瓜需肥要求。施肥原则是底肥足、追肥巧、喷施结合。一般施农家肥37.5~52.5t/hm2,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750kg/hm2,饼肥750kg/hm2,底肥中的有机肥在普遍耕翻时施入一半,丰产沟内施另一半,幼瓜坐住后,长至鸡蛋大小时,结合灌水冲施复合肥300kg/hm2。果实定个后,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2次,在头茬瓜采收后再追施三元复合肥225kg/hm2。

7合理密植

西瓜的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品种特性而定。目前推广的品种一般栽植5250棵/hm2。

8精种细管

(1)育苗。元月初采用电热线育苗,注意保持育苗棚内温、湿度,防止苗期病害,移栽前5~7d通风炼苗。

(2)适时移栽定植。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位置,然后选晴天定植,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移栽。

(3)控制棚内温、湿度。定植后5~7d内,注意提高地温,保持在18℃以上。若白天温度高于35℃,应设法遮光降温。缓苗后开始通风,一般白天气温不高于30~32℃,夜间不低于15℃。西瓜盛花期,应保持光照充足和较高温度。西瓜进入膨瓜期和成熟期,外温超过18℃时,应加大通风,防止过高的日夜温差和过高的昼温。湿度在生长前期较低,中后期以保持相对湿度60%~70%为宜。

(4)人工授粉。根据棚内西瓜的开花习性,应在上午8~9时进行授粉。阴天雄花散粉晚,可适当延后。应从第二雌花开始授粉,以便留瓜。

(5)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如轮作、冬季深耕、清菌、选用抗病品种等),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用黄板诱杀蚜虫(黄板规格25cm×40cm,悬挂450~600块/hm2),并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杀菌剂用乙蒜素喷雾,稀释倍数1000倍,时间在3~5月,共施药2次。

第9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一品红常用于盆栽观赏或作切花材料,根据一品红生态习性,介绍了其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又名圣诞花、猩猩木、象牙红、老来娇,为大戟科大戟属直立灌木。原产墨西哥及非洲热带,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其株形优美,花色艳丽,花期很长,又正值圣诞节、元旦、春节开放,是冬春重要的盆花和切花材料。因此,一品红是极受欢迎的绿化观赏花木。

1形态特征

一品红为常绿灌木,高可达1~3m,植株体内具白色汁液;茎枝光滑,嫩枝绿色,老茎淡棕色;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杯状聚伞花序,每一花序只有1枚雄蕊和1枚雌蕊,其下形成鲜红色的总苞片,呈叶片状,色泽艳丽,是观赏的主要部位。一品红的“花”由形似叶状、色彩鲜艳的苞片(变态叶)组成,真正的花则是苞片中间一群黄绿色的细碎小花,不易引人注意。果为蒴果,果实9~10月成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2生态习性

一品红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不耐寒;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或高于32℃生长不良,易落叶,13℃以下停止生长,35℃以上茎变细,叶变小;对水分要求严格,土壤湿度过大,常会引起根部发病,进而导致落叶,而土壤水分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也会引起落叶。一品红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种基质内均可生长,但以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为佳。

3繁殖方法

一品红一般采用扦插法繁殖。扦插基质要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气性越好,越有利于促进生根,可用素沙或腐叶土3份、河沙5份、珍珠岩2份混合。扦插基质要严格消毒,清洁无菌。

北方多于3月上中旬花谢后,在室内利用修剪下来的老枝剪成插穗,每插穗带3个节,进行扦插。或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利用嫩枝扦插,每插穗带3个节,留上边2片叶,并将叶片剪去2/3。剪枝条时,剪口有白色汁液流出,可蘸草木灰封住,并放置1~2d,待剪口干燥后再插于素沙中。插时先用木棍将土壤插孔,然后再将插条插入,这样可避免擦伤剪口,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插后保持土壤湿度,在20℃左右条件下,30d左右可生根。

一般于3~6月用已生根的扦插苗作母本,盆栽或苗床栽培进行培育。定期摘心以促进分枝,一般长至20~30cm时摘心,以后每隔30d摘1次心,最后1次摘心应在预计采收插穗前35d结束。插穗后30~35d又可剪取第2次插穗。每一母株剪取的插穗量,依母株定植的早晚而不同,3月定植,每株2次可剪取50个以上。扦插一般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进行。生根最适土温为21~22℃,10d左右开始形成愈伤组织,15~20d开始生根,30~35d可上盆栽植。

4栽培管理

4.1上盆

一品红盆土可用园土3份、腐叶土3份、珍珠岩(或河沙)3份、饼肥1份混合。将生根的扦插苗及时上盆,每盆栽植苗数,根据栽培方式和盆的大小而定。①依栽培方式:标准型,用标准品种,每盆栽1苗,不摘心,每株形成1枝花;多花型,用自然分枝品种或标准品种,经摘心,每株形成3~5枝花。②依盆的大小:标准型,用10~12cm的小盆,每盆栽1苗,15cm盆栽3苗,20cm盆栽5苗;多花型,用15cm以下小盆栽1苗,20cm盆栽2~3苗。

4.2管理

4.2.1换盆修剪。每年早春换盆,并更换新的培养土,可用腐叶土4份、园土3份、河沙2份、饼肥1份混合配制。结合换盆进行修剪,对于多年生老株,每个侧枝基部留2~3个芽,将上部枝条全部剪去,促使其萌发新的枝条4.2.2浇水。生长期需水量大,应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过多易引起根腐。一品红既怕干旱,又怕水涝,浇水要注意均匀,防止过干或过湿;否则会造成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脱落,或枝条生长不匀称。浇水量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气候变化而定,新芽刚萌发时需水量少,不宜浇水过多,以防烂根;夏季气温高,枝叶生长旺盛,需水多,每天早晨浇1次透水,傍晚应根据盆土干燥情况,如盆土干燥再补浇1次水。

4.2.3施肥。一品红需肥量较大,尤以氮肥需求较多,但不耐浓肥。于5月上旬和6月上旬,各施1次腐熟稀薄饼肥水,浓度为15%~20%。9~12月,可每隔7~10d施1次氮磷配合的液肥,可追施0.2%~0.3%磷酸二铵肥水或用0.1%的尿素肥水加0.2%的磷酸二氢钾肥水,混合追施。

4.2.4摘心。扦插时期摘心是控制株高的重要措施。因地区不同,多花型品种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扦插,标准型品种相对推迟30d左右扦插。扦插苗上盆后,当长到一定叶片数时进行摘心。因每个叶腋均能产生分枝,摘心后留叶数应根据预计花枝数而定,一般应在苗株长至具4~6片展开叶时进行摘心,留3~5片叶,产生3~5个花枝。摘心后6~8d应不断喷水,适当遮荫,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利于侧芽的生长。

4.2.5用激素控制株高。一品红生长快,节间长,若不加控制,植株会过高,可用生长抑制剂控制株高。常用的抑制剂主要有CCC、B9、乙烯丰等。用CCC可进行灌根和叶面喷洒,灌根比喷叶效果更好。当根已充分发育后尽早使用,于摘心后15d灌根,过迟将影响总苞片大小,一般不迟于10月中旬,浓度为3000~6000mg/L;在10月前,用1500~3000mg/L叶面喷洒,喷叶常使叶片暂时变黄或受害,应谨慎使用。用B9叶面喷洒2次,每10d喷1次,有中等矮化效果;或用乙烯丰200mg/L灌根2次,每隔7~10d灌1次。在使用激素时,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时期和浓度,否则会造成危害。施用过迟、浓度过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可使苞片变小、变形,叶片变黄或边缘枯竭,开花期推迟等。

4.2.6控制花期。短日照处理是控制花期的必要措施。在预计供花前3个月控制日照,应及时进行人工遮光,使白天的日照时数达到9~10h/d,以满足花芽分化对短日照的要求。

4.3病虫害防治

一品红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叶斑病、茎腐病,可用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主要虫害有白粉虱、红蜘蛛等,可用25%飞虱宝1000倍液或10%蚜虱净3000倍液防治白粉虱,用三氯杀螨醇或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每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同时加强管理,如降低植株密度和环境温度,增加通风透光等,以减少害虫的蔓延。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