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栽培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紫苏;特性;栽培;管理

紫苏又名赤苏、白苏等,属于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泰国。其嫩叶营养丰富,具有特异的芳香,还有杀菌防腐的作用,生熟食均可。紫苏的根、茎、叶、花萼及果实均可入药,有散寒、健胃、发汗、镇咳祛痰、利尿、凉血的功效。此外紫苏还是天然的色素原料,供应糕点、梅酱等特色食品的着色,效果良好,是发展潜力极佳的生食、配料、装饰和外销的特种蔬菜。

一、紫苏的生物学特性

1、紫苏的植物学特性:紫苏株高1米左右,须根系,茎断面四棱形,密生细细的绒毛;叶互生,卵圆形或阔卵圆形,绿色或紫色,长7厘米,宽6厘米,叶缘粗锯齿状,密生细毛;叶柄长3~5厘米,顶生或腋生穗状花序;紫色或淡红色唇形花。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紫苏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发芽最低温度8℃,最适温度18℃~-23℃,开花期适宜温度26℃~-38℃,秋季开花,属于典型的短日照蔬菜。其产品器官形成时,不耐干旱,所以此时土壤应保持湿润,如果此时空气过干,茎叶粗硬、纤维含量高,食用品质差。紫苏对土壤适应性相对较广,养分以氮肥为主。

二、栽培类型与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紫苏类型包括皱叶紫苏和鸡冠紫苏两种,但以皱叶紫苏栽培较多。除规模生产外,还可用于庭院栽培或阳台盆栽作观赏植物。此外,按叶色分可分为赤叶紫苏、青叶紫苏等;按利用方式可分为芽用紫苏、叶用紫苏和穗用紫苏;按熟性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三、栽培方式与季节

1、露地栽培:3月下旬~4月下旬在棚室育苗,4~5月露地定植或直播,6~9月收获。

2、日光温室栽培:冬春茬一般在9月育苗,10月定植,来年2~4月上市;春提早栽培应在1~2月播种,2~3月定植,4~6月上市;秋延后大棚栽培,一般于8~9月播种,9~10月定植,10~11月上市。

3、庭院栽培:可采用盘、盆、钵等各种容器栽植,既可中年播种采食,又可以作家庭观叶植物。

四、栽培管理技术

1、种子贮存与处理

紫苏种子忌在干燥条件下贮藏,新鲜种子宜放在阴凉处风干2~3天,然后与等量河沙混合,保持适宜的湿度,分装于箱内埋于土中,以利于发芽。紫苏种子休眠较深,休眠期长达120天,采用刚成熟的种子播种的需要打破休眠。一般将种子放在3℃下处理5天,并用1000毫升/千克赤霉素喷洒,以促进发芽。

2、设施栽培

(1)芽用紫苏栽培技术:采用节能日光温室及塑料大中棚配套进行冬春芽用紫苏促成栽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要先整平畦面,保证床土松软细碎,浇透底水,待水渗后,将种子和等量的细土或细沙混匀后撒播于苗床,上盖1.5~2厘米厚细沙。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用剪刀齐地面剪断,整理包装即可上市。为保证幼苗鲜嫩,生长迅速,紫苏发芽后要给予充足光照,始终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干燥,以提高芽用紫苏的产品质量。

(2)叶用紫苏栽培技术:在芽用紫苏栽培的基础之上,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开始夜间补光处理,光照时数延长至每天14个小时,抑制紫苏花芽分化,增加叶片数量,使紫苏在长日照下生长,增加产量。

(3)穗用紫苏栽培技术:首先在日光温室进行保温育苗,苗龄为3~4片真叶。苗期用黑色薄膜早晨及午后遮荫覆盖,使日照时数缩短至6~7小时,以促进花芽分化。定植时宜丛栽,每3~4株为一丛,丛距10~12厘米。移栽后保持床温20℃以上。当紫苏长到6~7片叶时开始抽穗,穗长6~8厘米时及时采收。穗用紫苏以花色鲜明,花芽密生为最佳。品种最好选用矮生品种。

3、露地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因紫苏种子细小,整地时土壤要细碎疏松,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氯化钾5公斤,深翻细耕,使有机肥与土充分混匀。结合整地施肥进行做畦,畦宽1.3~1.6米,浇透底水,亩用种量0.7公斤。

(2)苗期管理。播种后用脚踩实,但不必覆土,喷水后覆盖地膜或稻草,保湿增温,促进幼苗出土,当幼苗出土以后及时揭去薄膜或去掉稻草。幼苗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间距7~8厘米,第二次间苗时苗间距10~12厘米,定苗时苗间距15~20厘米见方。

第2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杨树;栽培;管理

杨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同时杨树树干高大、整齐,常做“四旁”绿化及道路绿化树种。尤其近10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大量选育出来的优良杨树品种,对栽培条件的改善反映很灵敏,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对解决木材短缺起着很大作用。

1 立地条件

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土层厚度要求大于1.0m,土壤质地以中土壤和重土壤为宜,地下水位应在约1.5m,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大于0.4%,含氮大于0.03%,土壤含盐量宜在0.1%以下。

2 整地规格

整地规格为直径0.8~1.0m,深0.8~1.0m。

3 苗木选择

3.1 选用良种

胶合板材选用欧美杨107、108杨、北京杨、廊坊杨等;纸浆材选用中菏1号、中林46、三倍体毛白杨等,家具材选用毛白杨、深州杨、741杨等。

3.2 选用壮苗

选用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高4.5m以上,胸径3.5cm以上的苗木造林。

4 造林密度

根据林地立地条件、培育目标、轮伐周期等因素来确定造林密度。生长快、树冠较大的品种,培养大径材的,密度小些;立地条件较差,选用干形通直,冠形较窄的品种,培育短轮伐期的林分时,密度可以大些。一般短周期纸浆林的造林密度为2m×3m,3m×3m,3m×4m,胶合板材和家具材的造林密度为5m×6m,6m×6m,4m×8m,以利培育大径材。

5 栽植技术

5.1 苗木处理

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都要防止苗木失水。在苗田应遵循先灌水后起苗的原则,苗木起运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鲜、湿润,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用清水浸泡,然后随栽随取。栽前要剪去全部侧枝和梢部。

5.2 栽植时间

春季和秋末冬初,杨树落叶后及萌芽前均可栽植,以秋栽为宜。

5.3 栽植深度

根据土壤条件而定,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上栽植深度约60cm,而在比较粘重的土壤和低洼地,则不宜深栽,一般栽植深度据苗木根部土印以上10cm。

5.4 栽植方法

造林时要求大穴栽植,分层填土,分层踩实,使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浇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6 抚育管理

6.1 适时灌溉

一般降水年份浇水4次,一是返青水,在3月下旬发芽前;二是促进水,每年5~6月促进枝叶扩大;三是夏季干旱时浇水;四是封冻水,一般11月份灌水,促进根系发育。每667m2每次浇水30~50m3,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保墒。

6.2 合理施肥

基肥:在造林前每株施土杂肥5~10kg,过磷酸钙约500g;追肥:造林后第2年5月每株施尿素200~230g,第3年5月每株施尿素330~400g,随着树龄增大施肥量也要适当增加。

6.3 及时松土除草

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

第3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核桃 栽培管理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96-01

核桃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经济树种。属落叶乔木,树体高大,根系发达,寿命长。早实品种3~4年开始结果,6年进入盛果期,结果年限可达200年以上。所以人们常说“百株核桃15年胜过百亩好粮田”【1】。核桃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特别适合荒山、荒坡种植,所以是晋东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林木,也是山区农民致富的必然选择。现就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建园高起点,规划做在前

1.园地选择

1.1 气象条件:核桃树喜光喜温,一般在阳坡比阴坡长的好,并提早结果。所以,园地应选择北纬30~40度之间的背风向阳地;年平均温度8~16℃,休眠期能耐-25℃的低温;无霜期150天~240天。

1.2 立地条件:核桃树根系虽深,但抗性较弱,所以应选择深厚肥沃,保水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较为适宜。

2. 栽植密度:依建园位置和核桃树种的不同,栽植密度也不尽相同。在山地栽植核桃应以梯田面宽为准;在土壤瘠薄、肥水条件差的地块,栽植密度应大些。在平川土层较厚,肥水较好的地块栽植密度应稀些,以4m×6m为宜。

3.栽植时间:可分为春栽和秋栽两种。春栽多在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进行。秋栽多在落叶后至土壤上冻前是栽种的最佳时间。在晋东南地区,秋栽比春栽效果好,成活率高。但秋栽苗易受冻,应注意防寒。

二、大坑栽浅树,浇水是关键

1. 挖坑:一般不小于80cm见方,对土层较薄或土质粘重或肥力很差的地块要施足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每个坑施入10~15kg,回土距地面30cm,然后灌水踏实。

2.假植泡根:核桃苗拉回后要先用湿土假植。栽植前一天,用清水加生根粉浸泡8~12小时,使根系充分吸水,刺激根细胞生长。

3.修剪根系:将浸泡好的核桃苗运到栽植地后,要在栽植前逐个修根,修根后立即定植。主根用剪刀剪齐,直至全部露出白茬,毛细根要除去破根,冗长根【2】。

4.定植:在回填好的坑中央挖40cm见方的小坑,将修根后的核桃苗定植于小坑中央,舒展根系,分层填土,修好树盘。

5.浇水:核桃苗栽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待水渗后,在树盘内覆盖一层干土保墒。

三、定干或短截,培养中心领导干

定植后对幼苗进行短截以促进主干生长。短截部位以剪接口下面留4~5个芽为宜,一般在地面上60~80cm之间进行。短截后要用调和漆封住剪口,防止伤口失水。待核桃苗发芽后,新稍长到20cm,应选留一个生长势最强壮的萌芽,培养中心领导干。

第一年的整形目的是培育一个1~1.2m高的中心领导干。为促进主干生长,当侧枝长到25~30cm时进行摘心,主干枝长到1.2m以上时将顶打掉。如果主干高过1.2m以上时,在1~1.2m处留整形带,抹掉多余的萌生芽。

四、小树前三年、肥水暑期前,控旺抑秋稍,关键做防寒

1.核桃定植当年因根系受到伤害,所以应注意浇水。结合浇水,每株离树苗30~40cm处追施尿素50g,太近容易伤苗。

2.留足保护带,保护带外间作低杆农作物:保护带最低留1.5m宽,带内可间作花生等低杆作物,但核桃苗1m内不得种任何作物,防止农作物与核桃树争夺水肥。

3.肥水管理:2~3年生的核桃树在萌芽前每株核桃树追施尿素0.1~0.25kg,促进核桃树迅速生长。到7月上旬不再追施氮肥,可以追1~2次磷钾肥。在秋季落叶前后,每株核桃树施20~30kg的有机肥,施后及时浇水。

4.摘心:核桃幼树从第2年起应对当年生枝条进行摘心。摘心可以促进枝条老熟,在晋东南地区还有利于过冬防寒,促进侧芽形成花芽,促进幼树早结果早丰产。

五、越冬防寒

1. 树干涂白:对二年生以上的核桃树,在土壤冻结前涂白树干,可缓和枝干阴阳面的温差【3】,不仅能防寒、防日灼,还具有防治天牛、核桃瘤蛾、腐烂病、干腐病等病虫害的作用。

2.套白报纸:选白报纸卷成纸筒套于新发的枝条,上部封口,下部用皮筋或线绳扎口。以减轻枝条的风干,保持温度,减少冻害。

3.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消除病虫害藏身之地,截断土壤毛细水管,防止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增加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纹金龟子、吉丁虫、象鼻虫等。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剂200~300倍液均匀喷洒于核桃根部地面直径1m的范围内,然后浅锄或盖上一层薄土。

2. 树上害虫:主要有刺蛾幼虫、尺蠖虫、盗毒蛾幼虫、蚰虫幼虫。防治方法用1%甲维盐2500倍液+5%吡虫啉2500倍液+黄腐酸1800倍液混合配制,喷洒于核桃树叶面及背面。

3.病害:主要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防治方法是落叶后彻底清除杂草、病果、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春季萌芽前喷3~5度的石硫合剂,减少病源;生长期喷施1000倍的百菌清、1000倍的72%克菌丹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共喷2~3次。

总之,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早防、早治,使损失降到最低,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张亚军;《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山西果树》2008(06)。

第4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银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银杏的特性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植物,产生于古生代石炭纪末期,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分雌雄异株,为深根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向阳、肥沃的沙质壤土,比较耐寒和耐旱。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抗性,其适应范围广,在年平均气温10~18℃,冬季绝对气温最低在-25℃以上,年降水量400~1200mm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对土壤的适应性亦强,酸性土、中性土或钙质土均能生长。银杏树姿雄伟,极为壮观,是园林绿化的珍贵树种,宜列植于通道、广场和街道两侧作行道树、庇荫树配植与庭院、大型建筑四周,前庭入口处。

2银杏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银杏属深根性植物,生长年限很长,最好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稍高,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在1m以上,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

2.2 择期栽植

银杏树一年四季均可移植,以春季萌芽前和入秋落叶后最佳,夏季亦可移植,但需管理适当。

2.3 栽植方法和技术要点

2.3.1挖穴。银杏种植穴的大小,可依以下原则确定:一是根据所栽地的地下水位以及土坡性质决定。二是可以根据所栽银杏树根系的大小决定。一般可按根系放大1倍。种植穴要及时撤施杀菌杀虫剂,消灭虫卵及病菌。

2.3.2选苗。要精选根系发达、干粗枝壮、无病虫害的银杏苗。

2.3.3栽植。带有土坨的银杏树,先除去包扎物, 栽植时:一要浅栽。这与银杏根系特点与发根温度有关。栽植深,地温上升慢,土壤透气性下降,湿度也大,对根系伤口愈合和发新根不利。浅栽后地温上升快,土壤通气性好,根系愈合早,发根快。二要埋土,一定要实。填1层土,踏实1层,层层踏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切记只能用脚踏实,不能夯实,以防伤根。第1遍透水浇完时,结合封坑,再踏实几次,以防根部透风,苗木倒伏。三要水透。栽植后10~15天内,灌溉3遍透水,使穴内土壤和苗木根系密切结合。这样植株根系能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苗木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3.4修剪技术。剪去枯枝、弱枝、徒长枝、病枝、并生枝、下垂枝、邻接枝和重叠枝等。按修剪时期,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是在银杏苗木生长期内所进行的辅助修剪。冬季修剪在银杏树体休眠期,即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

3银杏栽植后的管理

3.1 适当施肥

银杏栽植成活后,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适当配合专类化学肥料。施肥方法可以沟施、穴施、撒施等。

3.2 人工授粉

银杏属于雌雄异株,受粉借助于风和昆虫来完成。为了提高银杏的挂果和坐果率,要进行人工授粉,其方法如下:采集雄花枝,挂在未开花前的雌株上,借风和昆虫传播授粉,大大提高了结实率。

3.3 排水

适量浇水是银杏栽后最关键的问题。银杏怕涝,若积水15cm深连续7天,就会引起落叶和烂根现象,甚至整株死亡,此时的浇水至关重要,水量大会导致烂根,缺水又会影响苗木生长。成片栽植一定要开好排水沟,四周开深沟与间沟相连,做到灌排畅通。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浇水,浇则浇透,防止拦腰水、表皮水,浇水后还要注意松土保墒。阴雨天少浇或不浇水,并及时排除积水。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在豫北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1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1次水,因为这是银杏1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1年中第2个生长高峰期,可浇1次水。在整个生长期种4月中旬、6月上旬和12月上旬应浇1次透地水。

3.4 修剪整枝

银杏前期一般不用修剪,但为保持一定的树形,使银杏高大、挺拔、匀称、美观。每年冬季,剪除枯枝、细枝、弱枝、重叠枝和伤残枝,还有直立性枝条和病虫枝条。夏季抹除赘芽和剪除根部萌蘖,减少养分的无谓浪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修剪可在冬、春、夏三季进行,冬、春季确定和培养骨架,夏季修剪调整营养物质分配,促进养分积累转化。

3.5病虫害防治

3.5.1银杏叶枯病。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如7月份前多施锌肥或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液(1:500)泼浇银杏根基附近地面,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此外,在发病初期,对苗木或幼树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视发病轻重隔15~20d喷1次,连喷2~3次。

第5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银杏;栽培;管理;神农架

中图分类号: S6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79-03

1 银杏的形态特征

银杏,别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裸子植物门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枝分长枝及短枝。叶扇形,有多数叉状并列的细脉,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短枝顶部叶腋。种子椭圆形、倒卵形或近球形,外种皮熟时淡黄色或桔黄色,有臭味,被白粉;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花期3月上旬至4月中旬,种子9~10月成熟。

2 适生环境及分布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种类,被称为“活化石”,原产我国,南北各省普遍栽培。对气候及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宽,在气候冬春温寒干燥或温凉湿润、夏秋温暖多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条件下生长旺盛;在高温多雨条件下虽能适应但生长缓慢,在瘠薄干燥、过度潮湿或盐分太重土壤上生长不良。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川鄂边境,是大巴山东段一组皱褶密集所形成的背斜山地,“南北分江汉,东西连巴楚”,总面积3250km2,最高峰神农顶3105.4m。3000m以上的山峰6座,大小山峰100多个,境内崇山峻岭,地形陡峭,气候变化异常,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8.7℃,最低温度零下19.3℃,最高温度36.4℃,无霜期158天。我们经过调查,神农架有野生状态银杏林木存在,只要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水分充足、均能正常生长。银杏生长较慢,素有“公公种树,孙子收果”的说法。

3 经济价值

银杏是一种生长慢、结果迟、寿命长的重要树种。果实用途很广,可炒食或作甜食,但不宜多食,多食易中毒。核仁含淀粉62.4%、粗蛋白11.3%、粗脂肪2.6%、蔗糖5.2%。果实多为药用,有止咳、化痰、润肺益气、利尿等功效;叶及外种皮可作农药。银杏茶利用银杏的叶子采取先进技术生产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饮用,能增强人体体力,提高免疫功能。木材淡黄色,纹理致密,材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不易开裂反翘,供建筑、雕刻、绘图板及室内装饰等。树形高大秀丽,枝叶繁茂,春叶嫩绿,秋季鲜黄,为优良的庭园和四旁绿化树。

4 造林技术

4.1采种

银杏4、5月开花,9月果熟。采摘后堆沤,除去果肉,洗净,晾干沙藏,或装入瓦缸中密封窖藏。1kg种子约350~420粒,发芽率60~90%。

4.2育苗

有播种、扦插、嫁接和分蘖等几种繁殖方法,但一般以播种育苗为主。

4.2.1圃地选择及整地

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地块、以沙壤土、壤土或轻粘壤土为宜。整地包括翻耕土壤、耕地与镇压,要求平整土地,适当深耕,全面耕到,精细耙耢,均匀碎土,除净石块和草根。

4.2.2土壤消毒和灭虫

于播种前5~7天,在床面上浇洒1~3%的硫酸亚铁溶液,每亩1.5~2.5kg呋喃丹结合整地施入,防治病虫害。

4.2.3作床

神农架林区多为坡地,为排水方便,又防止水土流失,沿等高线作床,床面宽1.2m,步道25cm。

4.2.4浸种催芽、消毒

经过贮藏的种子,首先进行粒选,清除虫蛀、腐烂种子,然后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6h,再用温水浸种2昼夜,捞出种子与2~3倍湿沙拌匀,置于室内架好的木板上,摊平,用麻袋或草帘覆盖,每日翻倒3~4次,每次边翻边喷洒温水,以保持温度和湿度适中,上下均匀一致。经10天后当裂口率占种子1/3时即可播种。

4.2.5播种

一般采取春播,当土壤解冻后,在早春抢墒播种,采用纵条播或点播,株行距20×30cm,播后覆盖肥土4cm。每亩播种100kg。

4.2.6田间管理

播种后半个月内,要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15天以后即可发芽出土。苗木出土后,组织幼嫩,抵抗力弱,要因地制宜遮荫,灌溉、排水、松土、除草、间苗、补苗,合理定苗、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确保苗木茁壮成长。每亩产苗1~2万株,1年生苗高40cm左右。再移植1年,苗高达1.5m左右,即可出圃栽植。

4.3造林

采用穴状整地,穴径60cm,深50cm。株距6m,春季栽植。银杏容易移植成活,裸根移植即可。在移植或定植中,植株挖起后应将主根略加修剪,侧根要尽量少伤或不伤,以在早春萌芽前移植最好。栽植后要浇透水,1周后再浇。定植后在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施肥1次,对生长发育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不需特殊管理,通常无修剪,只将枝条过密处、生长衰弱枯死处及病老枯枝剪去即可。

5 银杏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5.1银杏的秋季嫁接

5.1.1秋接时间

秋季嫁接银杏以8月中旬到9月中下旬为宜。

5.1.2接穗选择

选择当地已开始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健壮、抗性强的优良银杏树种作采穗母树,选取树冠中部、、向阳、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枝条做接穗。在新梢停止生长、枝条木质化时采集。雌、雄母树分别采集,分区嫁接。剪取的接穗应是当年发育良好的一年新生新梢。为防止接穗失水,剪下后立即摘除叶片。如果用芽接法,在摘除叶片时要留叶柄;如果用枝接法,则不留叶柄。枝条要随采随运随嫁接。在田间嫁接时,要放在有少许水的脸盆或木桶内,并用湿布盖好,随接随取。

5.1.3嫁接方法

(1)劈接法。劈接法断砧高度根据接穗长短来决定,一般截留的砧木高度是接穗长度的2倍。接穗可留3~4个芽。用刀在砧木剪口正中纵劈一刀,深度视接穗粗细而定,粗深细浅。在接穗下端反正各削一刀,使成楔形,2个削面中间的木质层,要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削面要平整光滑。然后将接穗由砧木劈口插入,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吻合,最后用绑缚材料扎紧。

(2)舌接法。接穗长度和截留砧木的高度与劈接法相同。砧木与接穗的直径最好相等,如果不等,接穗直径应小于直径。把接穗和砧木各削3~4cm的斜面,再从斜面2/3处各直削l~2cm,使成舌状,互相嵌入,如接穗砧木相同,则两边形成层对齐,如砧木稍粗,可一边对齐,最后绑扎。

5.1.4接后管理

秋季嫁接温度较高,只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等管理措施,接口就能快速愈合,接穗还可萌芽。但在次年春萌芽后方能解绑。

5.2科学栽植

5.2.1栽植时间

银杏落叶前至翌春萌芽前都可以进行,最好落叶后至封冻前移栽。此时地温尚高,利于受伤根系的愈合,进入休眠期后新陈代谢基本停止,树木经历了冬眠,植物的生理代谢趋于复苏易成活。

5.2.2栽植模式

(1)矮杆密植早果丰产园。栽植密度大的每亩330~440株,株行距为1×2m、1×1.5m;密度小的每亩41~85株,株行距为2×4m、2×3m、4×4m。只要加强抚育管理,栽植后3~4年就开始结果,5~6年就有较高的产量。这种密植园银杏主干矮(20~40cm)、密度高,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提早结果,增加早期单位土地面积果品产量。

(2)高干稀植丰产园,是我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果用银杏栽培模式。株行距一般采用4×5m、5×6m、6×6m、8×8m等,定干高度一般在1m以上,若管理措施得当,4~5年也能结果,后期产量较高,且管理方便;在结果之前,还可以间作,增加前期收入,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发展前景。

5.2.3栽植方法

(1)整地。造林地一般于立冬前后深翻或春季造林前深耕,清除杂物、杂草,整平土地,实行全面整地的方式。整地前每亩全面撒施腐熟的厩肥5000kg、磷肥或复合肥50kg作基肥,与土壤混匀,浅松耙平。

(2)开塘。塘中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比苗木根幅大20~30cm,深度60~80cm,开挖时心表土分开。

(3)栽植。栽植时,雌、雄嫁接苗合理配置(10∶1),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待回土至塘深2/3时将随之起苗木修剪去过长、受伤根系,放入栽植穴,回填心土,将苗轻轻提起,使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密接,然后再浇足水,待水渗下后再填土。栽植深度一般与苗木在苗圃中的原深度持平,不能过深,采用浅栽堆土法。总之是做到“大塘浅栽、适量基肥、足水踏实”。

5.3人工授粉

5.3.1开花习性

银杏为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短枝顶部叶腋,雄球花柔荑花序状,具多数雄蕊,每雄蕊具2花药,花粉萌发时产生2个有纤毛游动的;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分两叉(很少分多叉),叉顶具盘状珠座,其上各着生1枚直立胚珠,通常仅1枚发育成种子。花期3月上旬至4月中旬。

5.3.2花粉采集、贮藏

雄球花由绿色逐渐变为表黄、黄、黄白色,其内含物由透明液体经黄浆状变为湿粉时,再经2~3天即可撒粉。在撒粉前7~10天,直接从树上剪取长30~40cm,粗1~1.2cm的花枝,在室内水培催花。在水培期间要勤换水。雄花穗每天中午撒粉最多,每天采粉1~2次。采收时,在桌面上铺上白纸,轻轻敲击花枝,花粉即落在纸上,或者将盛开的雄花序倒下来,放在纸上抖落花粉。花粉采后过筛除去杂质,摊凉使之干燥,装瓶贮藏。将瓶放入盛有氯化钙的干燥器内,再将干燥器放在阴凉处或冰箱内,温度在0-2℃。

5.3.3授粉

当雌花柱头开裂发亮分泌出粘液时,即可授粉。授粉最好在无风的早晨8~11h。用喷粉器或毛笔、毛刷、棉花球等粘着花粉涂沫在雌球花柱上。人工授粉的好处是增加种子产量,改良遗传品质,扩大遗传基础和生产杂种种子。

6 结语

银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植物,是史前石炭纪时代的遗物,有“活化石”之称,它抵抗地壳的数次变迁,仍能不被泯灭,顽强地生存着,而且寿命极其长,上千年古树长势也那么旺盛,叶的外形,是那么的优美,到了秋季,叶片便由绿变黄,金灿灿的,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有如满树黄花怒放,漂亮极了。叶子落了,厚厚的铺了一层,金灿灿的,大地漂亮极了。银杏的叶子不仅美,美化了环境,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而且是一种良药。近年来,人们惊奇地发现,银杏叶有双重抗氧化的功效,它可以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侵害。另外,银杏叶所特有的元素容易进入血脑屏障,可直接作用于脑部细胞组织,对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的疗效。促进脑部血液流通,增加脑血流量,防止记忆力衰退,以及治疗健忘、中风、偏头疼。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对银杏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乡土树种,为建设“一园四区”,加快推动林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书目:

[1]金代钧,李锋.银杏的栽培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姜阳.银杏早果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04,(2).

第6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黄秋葵;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96-01

黄秋葵原产非洲和美洲,是目前市面少见的一种蔬菜,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没有形成消费习惯。黄秋葵属于锦葵科,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称秋葵夹,因其营养价值高,富含钙、铁、锌、硒等元素,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机能,民间又称其为“补肾草”。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系长日照性植物,其生长条件完全适应黄冈市的夏季种植栽培,根据黄冈市近年气候条件,黄秋葵的露地种植在4月中下旬可以开始播种。目前,黄冈市区城郊14个蔬菜基地中,仅有1个蔬菜基地在尝试种植黄秋葵,而且销往武汉、黄石等周边大中城市。通过蔬菜产销情况调查表明,黄秋葵在黄冈市的种植推广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前景看好。现将黄秋葵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整地做畦

黄秋葵不适宜进行连作,其前茬不选择果菜类的作物,以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黄秋葵适宜在头茬种植根菜类、叶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黄秋葵要求光照时间长,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种植的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为了确保土壤墒情,田地做畦时一定要深耕,并打碎土块,耙平土壤,整好田畦。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混匀耙平苗床,注意畦宽一般50~60 cm,田畦之间的沟宽为20~30 cm[1]。

2 播种育苗

播前必须先进行浸种催芽,将浸催好的芽种按株行距10 cm×10 cm点播,然后覆盖约4 cm厚的细土。温度为25~30 ℃的情况下,4~5 d即发芽出土(露地幼苗出土需7 d左右),苗龄30~40 d。播种时,施好种肥也是获取盛产丰收的关键,即将3份腐熟农家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的肥料施于即将点播种子的旁侧深约15 cm土层中。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

间苗是为了确保黄秋葵生长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通常在生产中要进行2次间苗。第1次间苗在黄秋葵破心时进行,此时间苗要将残弱苗拔除。第2次间苗在黄秋葵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依然将长势不好的弱苗间除。定苗的时间是黄秋葵3~4片真叶时,定苗后每穴留苗1株。

3.2 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不但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的作用,还能够促进黄秋葵的根系不断生长。第1次中耕在黄秋葵第1朵花开放前进行,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开花结果后,应该结合浇水施肥进行中耕,以促进黄秋葵根系的生长发育,避免植株倒伏,同时防除杂草[2]。

3.3 浇水施肥

3.3.1 浇水。黄秋葵生长期间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的需求较高。为了保持合理的空气和土壤湿度,要及时对黄秋葵进行灌溉。播种后20 d内如果出现了缺水的现象,要在早晚及时喷水。幼苗长大后可以采用喷灌或者是沟灌的方法浇水。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要及时补充水分。浇水应该在8:00左右和下午日落后进行,在温度较高时浇水,不利于植株生长。在雨季时注意要做好排水作业。

3.3.2 施肥。黄秋葵在不同的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生长的前期需要的氮肥较多,生长的中期及后期对磷肥和钾肥需求量较大。如果生长的中后期氮肥施用过多,会使植株徒长,也会推迟其开花结果的时间,坐果节位也会升高,导致结果减少,会影响产量;氮肥不足,导致生长不良而影响开花坐果。与其他农作物栽培一样,黄秋葵种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1次在出苗后进施齐苗肥,施尿素90~120 kg/hm2。第2次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提苗肥,施复合肥225~300 kg/hm2。开花结果期需重施1次人粪稀肥30~45 t/hm2,或需氮磷钾复合肥300~450 kg/hm2。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3.4 植株调整

黄秋葵在生长期间,其枝叶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如果不进行适当控制,会对黄秋葵开花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结果延迟。在生产中可以采取将叶柄扭成弯曲至下垂状态的措施,减少其营养生长对养分的消耗,以保证开花结果过程中的养分供给。在嫩果采收后,可以将其以下的叶子都摘除,既能构建合理的光热条件,也能减少养分的消耗,又可防止其病虫害的滋生蔓延。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疫病

黄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当幼苗后期,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防治:在发病初期用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雾1次,防治2~3次。

4.2 病毒病

病毒病是黄秋葵的主要病害,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植株矮力、结实少或不结实[3]。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 d喷施1次,防治3次。

4.3 毒毛虫

黄秋葵在幼苗时期容易被危害,毒毛虫啃食幼苗的叶肉,严重时仅留下叶脉。防治办法:用药剂10%除尽乳油1 500倍液或5%锐劲持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

4.4 蚜虫

蚜虫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尤其是植株长成后受害更加严重。可以用吡虫啉类农药10%一遍净、10%蚜虱净3 000倍液进行防治。

4.5 蚂蚁

开花后蚂蚁常聚集在花器上危害。防治方法:用48%乐期本乳油1 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1 500倍液喷雾诱杀[4-6]。

4.6 地老虎

地老虎昼伏夜出,常咬断苗。常用糖醋液引诱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也可用专用农药药杀。

5 采收

黄秋葵整个采收期长达70~100 d。通常花谢后4 d采收嫩果,品质最佳,其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 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第1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 d采收1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期也缩短。8月正逢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 d采收1次[7-8]。一般情况下,黄秋葵整个收获期,可收获果实22.5~37.5 t/hm2。

6 参考文献

[1]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18-3720,3725.

[2] 崔健,张淑霞,宋云云,等.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4):34.

[3] 娄风菊,连立峰,金海潮,等.黄秋葵的栽培与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38.

[4] 张雪玲,付宗刚,王志岳,等.食用黄秋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74,77.

[5] 韩菊兰,李臻,胡韬,等.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05-106.

[6] 范德友.建阳市黄秋葵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38-139.

第7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梨树;栽培管理;技术;前景

中图分类号:S661.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4203

1 引言

梨树(Pyrussorotina),梨属,蔷薇科,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距今有2 500~3 000年的栽培历史。近20多年来,世界梨树生产发展较快,总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3.2%,位居第5,亚州梨占25.8%,我国梨产量占世界梨总产量的13.6%,占亚州梨总产量的50%左右。梨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果品之一,脆嫩,酸甜适度,有果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微量钙、铁、磷,具有多种维生素的优良水果,有软化血管、防止高血压、清热、滋补健身益肝益气的作用。除鲜食外,可加工成梨酱、梨蜜、梨汁、梨糖、梨罐头、梨干等。煮梨、蒸梨是好的菜肴,梨果制成秋梨膏,用于止咳、清热、治疗支气管炎很有疗效。

2 材料与方法

2.1 梨园的建立

2.1.1 梨树的环境要求

梨树是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果树,树种、品种多,选择范围广。我国主要梨产区生长期为4~10月,休眠期为11月~次年3月,平均气温秋子梨为14.7~18℃和-4.9~13.3℃;白梨和西洋梨为18.1~22.2℃和-3~3.5℃;砂梨为15.8~26.9℃和5~17℃。梨树喜光,年需日照为1 700~2 300h之间,日光对梨树正常开花、授粉、受精、光合作用所必需。梨树需水较多,梨园土壤含水量在最大持水量的60%~80%时,最适宜梨树生长。风力大小与气亍⑹度等都有密切关系,在微风情r下,对增强果树蒸腾作用,减轻霜冻,调节空中相对湿度都有好处。

2.1.2 梨园地的选择

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好,坡度不大,山腰缓坡,宽广盆地,山麓冲积地,距水源近的地段,海拔应为50~300m。

2.2 梨园整地技术

2.2.1 梨园道路及灌排设置

根据不同的梨园设置道路,小型梨园,设上下山1~2条干道;大梨园,可在园中部设上下山及横贯干道,单行线6~8m,支路宽4~6m,道路设置要根据实际地形地势与田块边界,灌排水系相结合。

2.2.2 深耕整地

坡度5℃以下,应全垦深翻,坡度15℃以上,可修建梯田或大穴整地,梯田阶面不小于6m,行距5~7m,株距4~6m,栽种600株/hm2。穴的大小和深度不宜小于1m,穴内施用猪牛粪、绿肥、堆肥、土杂肥等作有机肥,分层填入穴内,填充后,必须经过20~30d的沉实,方可定植,群众称“大穴定植,深坑浅植”。

2.3 梨树栽植技术

2.3.1 梨树品种选择

我国梨的品种较多,栽培种有100多个。好的梨品种包括北京的京白梨、华北鸭梨、辽宁的香水梨和秋白梨、安徽的砀山梨、山东莱阳的茌梨和烟台巴梨、甘肃的冬果梨、吉林的苹果梨、新疆的库尔勒梨、贵州大黄梨、河北的雪花梨、四川的苍溪梨、陕西省彬州梨,江西翠冠梨。

2.3.2 授粉树的配植

梨树与其他果树-样,均要配植授粉树,授粉树配植方式包括等行配植,即3~4行为主栽品种,另3~4行为授粉品种,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不分彼此;不等行配植为主栽品种中栽1、2行授粉品种,也可1行中两品种交错栽植;梅花形成组配植为每9株树2、3排列,中央1株栽授粉品种。

2.3.3 栽植技术

栽植前要按照己定的株行距打点,使定植点横、直、斜各成直线。梨树栽植方式与株行距、环境条件、地形地势、树种品种、耕作要求、整形方式和管理水平来考虑。栽植时期以秋植为宜,也可11月中旬前后栽植。栽植时,要用表土和肥料混合填入定植穴内,使穴底填土呈馒头形,底顶高度要比树苗栽植的深度略高4~6cm,树苗立于馒头形土堆顶上,根系向四周舒展,然后填入肥土,填土至一定高度时,轻轻提苗木使小土粒漏入根隙,再继续填土至高出地面4~6cm,踩紧后做成树盘,随即浇透水,上面覆一层干土。

2.4 梨树土肥水管理

2.4.1 梨树根系生长特点

梨树是高大乔木,根系分布深广,根的水平分布大于树冠3~4倍,深约2m,生长活动与温度水分通气有密切关系,0.5℃开始活动,6~7℃活动明显,21.7~23.6℃最适于生长,27~29.6℃生长缓慢而停止,梨树生长1年2次高峰,笫1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笫2次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

2.4.2 梨树的年龄期

梨树一生中,其生命活动不同过程中所特有的生长结果衰老更新相互转化,一般梨树4~5年可始果;进入盛果期,年生长量大,树冠较快向四周扩大,这时要增进土壤肥力促进根、枝、叶的生长。

2.4.3 梨树物候期对土肥水的要求

梨树在一年中随着四季的季节气候变化,发生萌芽,开花,发叶,抽枝,新梢旺盛生长,采收落叶等相适应的有节奏的变化。在营养生长期,萌芽前施用速效氮肥,开花前20~30d内或果实膨大期应配施磷、钾肥,11月中下旬开始,日照转短,温度下降15℃以下,昼夜温差加大时就会发生落叶,进入休眠期。温度愈低,休眠愈熟,树体贮藏养分充足,枝芽充实,发育健壮,抗抵冬季不良气候的能力强。

2.4.4 梨园土壤管理

梨树随着树龄树体的增大,产量上升,树体渐老,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一年比一年高。深耕熟化土壤期,秋季深翻最好,将内土上翻,好土翻下,深耕后经过伏晒冬冻,熟化快,结合施肥、灌水。梨树采用深耕法或扩穴法,深耕深度,在红壤、黄壤土地上,要全面深耕逐年加深。

2.4.5 梨树施肥灌水管理

自然肥为好,诸如绿肥、泥肥、垃圾、堆肥、污泥浊水、厩肥、草木灰、墙土等都可大量施用。我国梨园老农对梨树施肥有“三看原则”,即看树的新梢生长多少、粗细、长短、芽、叶、色泽深浅、寿命长短,是树势强弱的重要标志;看天的气候变化,决定施肥灌水量,温度高天气干旱,施肥时结合灌水;看地的土质、地形、地势不同情况确定肥水管理,土质好,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均可较少,土质差,应重施土杂肥,腐殖质肥,质粗深施,追肥宜浅。

2.4.6 施肥时期与方法

施肥期,从果实采收后开始,一直到次年萌芽之前均可施用,平均年施肥量每株纯氮6.2kg,纯磷4.8kg,纯钾5.2kg。施用方法包括环状沟施,开一圈深沟,宽67cm,深30~60cm;放射状沟施,以主干中心,向四周挖均匀分布放射状沟4~8条,宽67cm,深67cm,内浅外深;对弧形沟施,在树冠相对两侧,开一条弧形沟,次年改另一相对两侧施用;穴施在树梢下一圈位置上开4~8穴,深宽为45~67cm;沟施,在主干1m以外行间,每隔40~60cm,用深耕犁开沟一条,次年则于今年两沟间犁沟施肥。

2.5 梨树整形修剪

2.5.1 梨树修剪时期和方法

冬季,梨树落叶后休眠期进行冬季修剪;夏季,生长期,树体活动旺盛进行夏季修剪;开张角度,拿枝整形,角度成50~60℃,改变角度,改变方位,改变强弱,改造利用。通过短截、疏技、缩剪、刻伤、除芽、除萌、摘心、扭梢拿枝、环状剥皮、拉与撑、转主换头等控制树冠高度,骨架坚固,提高产量。

2.5.2 梨树的丰产树形

树形要有一个中心主轴,第1年离地面高80cm短截定干;第2年向四周平分3~4个主枝;第3年中央干向上作延长枝;第4年修剪中央干,干上保留5~7个主枝,下层3~4个主枝,第2层2个主枝,第3层1个主枝,各层主枝间有一定距离20~30cm,形成上中心小开心的圆头形树冠。

2.5.3 梨树结果期的修剪

梨树进入盛果期,应剪除引响梨树生长开花结果的下垂枝、多余枝、过密枝,加强营养生长,同时控制花果量。

2.6 采收与贮运

2.6.1 采收时期

梨的采收时间,要根据梨品种不同和成熟期的差异,来决定梨的采收期,-般来说,果实的成熟度达到7~8成时就可采收。

2.6.2 采收方法

梨果容易视撞落,要用带钩的采果器,这样高处采果就比较容易,低处果实用手带果柄向上托下,千万不要将果柄拉脱,免造成果蒂创伤烂果,果实采摘要轻摘轻放,做到果实互不碰撞,可延长贮运时间。

2.6.3 果实贮运

果实入库后,根据内销和外销要求,按品种不同和个头大小差异,分级包装,内销可用竹筐作包装箱,外销要用硬度较大的纸板箱或松木箱包装,长途运销,要用蜡纸或徵膜单果包扎入箱,这样,保果效果更佳。

2.7 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梨树主要虫害主要有梨黑星病、梨褐斑病、梨炭疽病、梨白粉病、梨缩叶病、中国梨木虱、梨黄粉蚜、梨小食心虫等。

防治方法通过以生物防治、人工捕捉、诱捕为主、药物防治为辅、药物防治提倡使用无毒或低毒农药。

3 结语

梨果的发展很普遍,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产梨,分布极广。梨树是落叶乔木果树,生长期可达200~300年,栽植后3~5年开花结果,6~10年达商业产量,盛果期40~60年,梨树要求自然条件不严,适应性强,管理容易。平均产量可达150kg/hm2,市场价4~10元/kg,梨不仅具有广泛的国内市场,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果品,我国出口梨的品种有30个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梨果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梨树具有一树多用之功效,目前我国种植面少,积极推广梨树种植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1] .林业专业户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2] 王 谦.落叶果树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 何凤仁,於 镜.怎样栽培梨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李玉香.梨树的整形修剪[J].中国果菜,2010(6):71~72.

Study on Key Kechnologies of Pear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Wu Yan,Liao Jianjiang

(Forest Protection Station of Xiajia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Jiangxi Xiajiang,331409,China)

第8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43-01

作物的栽培管理,与病害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种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配套良好的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丰产和稳收。结合多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农作物栽培管理探讨如下,以为农作物栽培提供指导。

1 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材料

(1)播种后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材料,是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2)有时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并不能用处理的方法来有效地解决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建立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隔离区播种,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3)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期间还可以继续发展,不仅造成损失,对加重来年病害发生也有关系。因此,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做好安全贮藏非常重要。

2 轮作

由于长期连作容易增加土壤中病原物,加重病害的发生。因此,在生产中,应合理进行轮作。以棉花枯萎病为例,棉花连种1、2、3、4年的发病率分别为1.0%~1.5%、4.0%~31.5%、36.0%~42.0%、58.0%~71.0%。

为满足生产要求,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作物的轮作要进行科学考虑[1]。一方面,要求轮作年限合理,一般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进行确定。根据当前生产的要求,为保证病害的减少,同时使作物能够得到种植,所以一般都是进行较短年限的轮作,达到减轻发病程度。另一方面,对轮作作物进行合理选择,避开病原物的寄主作物,以免病害更加严重,如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地区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为佳,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

3 整地

为促进种子萌发,播前进行整地,使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同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在低湿地播种时要做畦或做垄,开沟排水,改善通气性;在风沙地区,表土层不宜过细过平,应保持较大土块或开沟做垄减少风蚀[2-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疏松的表土层不宜过厚,否则将松多深干多深,跑墒严重;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我国北部地区,垄作有利于提高地温;坡耕地为减轻水土、肥料的流失与截留雨水,应进行等高耕作、沟垄种植。

4 播种期

不同的播种期,其气象条件差异较大,一是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病原物数量和种类影响明显。如小麦早播的秋苗,由于前期生长温度高,小麦叶锈病菌容易滋生,造成冬麦叶锈病重[4];二是播种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喜温作物水稻、棉花,早播水稻易出现烂秧,棉花容易发生立枯病。三是播期对寄主作物、作物病原物同时产生影响。如低温有利于小麦腥黑穗菌冬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不利于小麦幼苗生长,所以春麦早播或冬麦晚播延长病菌侵染的时间而发病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科学选择播种期非常重要。

不同真菌的孢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如谷子粒黑稻病菌的冬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而低温更适宜白发谷子病菌卵孢子的萌发,所以春谷早稻的白发病重,晚播的黑稻病重。

5 水肥管理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水肥管理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因此,根据作物的田间长势、当地的农艺状况进行科学管理,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为协调作物的生长,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田间测土情况,采取氮、磷、钾配合使用的措施,从而降低作物的病害。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增加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加硝态氮肥的施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5-6]。对小麦锈病,在生产中,增加磷肥的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增加钾肥的用量,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为防止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发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发生。

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方法方面,如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足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

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影响明显,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断加重。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由于田间温度高,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等容易发生。

6 中耕松土

中耕的主要目的是疏松耕层。耕层(又称熟土壤)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壤,也是作物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为15~25 cm。耕层构造是指各层内各个层次中的矿物质、(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3页)

有机质与总孔隙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它是由各层次中的固相、液相的三相比所决定的,对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湿度等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7 田园卫生

田间病株残体上残留大量的病原物,将其作为肥料施用到田间,容易将病原菌带到田间。因此,收获后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通过充分腐熟后施用,或通过机耕将残株深翻入土,可有效减少病原的产生。

8 参考文献

[1] 马志强,宁明宇,何艳琴,等.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推广及发展前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5(4):15-16.

[2] 李锦江,熊海蓉,熊远福.种衣剂及其在我国水稻上的研究应用[J].耕作与栽培,2005(1):3-4,2.

[3] 河南省2010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7):10-11.

[4] 方格.南方早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J].农家之友,2011(7):12.

第9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739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