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栽培技术范文

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栽培技术

第1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西红柿 栽培技术 天镇县西红柿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37-02

一、引言

西红柿是一种容易种植栽培,适用地域广泛,产量高,营养丰富的蔬菜,同时它口味酸甜,也可作为水果食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档次的提高,西红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西红柿的大范围种植,不仅为天镇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更促进了当地农业向着科技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天镇县总体情况概述

1.天镇县地理概况

山西省东北方得天镇县,处在山西,河北以及内蒙古三个省市的交界处。总面积是一千六百三十多平方米,海拔高度在976到2016米之间,县城属于断陷的盆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很少。

2.天镇县西红柿栽培技术的选择

天镇县耕地面积有五万多万公顷,其气候主要是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日照较强,空气干燥而且寒冷,冬季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非常稀少分布不均匀,而且蒸发量大。面对这样的环境条件,所以当地菜农们采用了拱棚,春用型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多种保护栽培方式,实现了大量新鲜西红柿的上市,增加了淡季供应量,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天镇县的栽培方式

1.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也就是说是在棚中育苗、棚中分畦的一种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的优点是:温度比较容易控制,而且利用阳光,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方便管理。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选种,生产技术都比较得当,每一亩地的西红柿产量可以达到1.5万斤。

1.1品种的选择

西红柿的种类繁多,光饱和点为 70000Lx。对光照要求较高,在天镇县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冬季过于严寒,所以多采用秋天播种、冬季和春季采摘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选择一些中晚熟的品种,这些品种的果实都比较肥大。比如毛粉802、斯洞双田、强力末寿、强丰、荷兰克瑞撒、中丰、早丰、美国大红等。

1.2消毒方法的选择

采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通过环中菌毒清喷雾法,甲醛、高锰酸钾反应法,粉尘法以及熏烟法对大棚里的空气进行消毒,实现高温熏棚。从而把大棚空气中的病菌消灭干净。

1.3壮苗的培育

壮苗能否培育好,有育苗床的培育和温度的选择两个关键因素。选择的时候要把大棚两头和两侧揭开进行通风换气,遇大雨将侧膜落下。白天温度要低于30℃,晚间要高于15℃。出苗时的温度应25~30℃,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温度过高则要通风降温排湿。70%幼苗出土后去掉地膜放风。有2~3片真叶后进行分苗。

1.4肥水管理

西红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以及适量的磷元素。氮肥在植株生长的前期可以使茎叶和果实生长更快,磷肥对果实和种子发育及培育壮苗起着重要作用,钾肥能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能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促进碳水化合物向果实输送,,延迟植株的衰老,延长结果期,对改进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要获得西红柿的高产优质,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足底肥。掌握好温度及时浇好第1次水。

1.5中后期及盛果期管理

根据密度定好果穗数量,根据果穗数量定好大小。注意定植后的蹲苗。凡起垄定植的,垄上不中耕,但要注意对大行适时松土,防止板结。对于普撒基肥深翻而未起垄的可多次中耕,深度10~15cm,可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性。但要注意深中耕不伤根。盛果期温度以气温25~28℃,地温24~25℃为宜,注意适宜的放风时间(待地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时再放);适宜的土壤含水量20%~25%,10~15d浇水1次;保持充足的光照,经常揩擦塑料薄膜,对草帘要早拉晚盖;经常增施二氧化碳,可至5月份结束;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7~10d喷1次,也可用K100有机液体肥300~500倍液,或施尔得液体肥4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7~8次。高产棚室或植株缺氮棚室也可喷施赤霉素(九二)促使植株健壮,叶片肥厚,用赤霉素15g/hm2对水1 500kg另加0.5%~2.0%的尿,7~10d喷1次,至少喷洒4~5次;清除病残叶,及时采收待熟果实;浇水前用药喷雾防病,浇水后用百菌清烟雾剂或粉尘法防病;多种药物交替应用,认真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粉虱和蚜虫等。

四、番茄栽培种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现有的条件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极易发生西红柿叶霉病和西红柿根结线虫病。如果发现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的情况,就要注意了,这样的果实是不能食用的。必须注意通风降湿并适当控制浇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摘去病叶、老叶,以利通风透光;西红柿需水量比较大,大棚西红柿可采用按不同生育期特点进行浇灌,边定植边浇水,根据茬次特点进行浇水或者根据长势浇水等浇水方法。大棚内会经常出现西红柿果实掉落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有温度的高低、光照充足度、水分多少等原因。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时刻观察,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番茄是温室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并且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山东省寿光市第五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一株神奇的番茄树吸引了许多参观者。该番茄树是用营养液无土栽培而成累计年产量可达4000公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无土栽培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谢河山、林沛林等,番茄无土栽培技术,2009,农业科技通讯,1,159160.

[2]王翠玲.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2010, 吉林蔬菜,03,20 .

[3]李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2010, 吉林蔬菜,01,30 .

第2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玫瑰;品种选择;整地做畦;栽植;田间管理

玫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属于常绿灌木,多年生木本花卉植物,其枝条粗壮,直立性较强,茎节的表皮上有刺。株高达150~200cm,羽状复叶,表面有光泽,叶长8~20cm。花蕾为顶生单花,花色多。如白、黄、红、粉等,花型为杯状。玫瑰是四季开花性植物,是中性植物,不耐高温,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玫瑰性喜温暖、阳光充足,长日照能够促进玫瑰的生长与开花,光照因素决定玫瑰24%~50%产量。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0~27℃,夜间15~18℃,在5℃也能极缓慢地生长开花,但低于5℃即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些低温品种在10~15℃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不发生冻害。在30℃以上高温与潮湿的环境中病害严重。它具有花色多、花艳、抗寒、四季开花、花容秀美等特点,有“花中皇后”之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的建设,玫瑰鲜切花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1-4]。现将玫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类型与品种选择

玫瑰主要采用2种栽培类型:一是剪枝法。该方法修剪技术要求高,成花慢,产量高,商品花比例低。二是压枝法。对修剪技术要求不高,成花快,产量低,鲜花质量好。在品种选择上,青海省气候比较冷凉,要选择比较耐寒的品种,如乔安娜、艳粉等。

2整地做畦

定植前深翻土壤,并用化苦进行土壤消毒,使土肥完全混合。做畦宽12cm,沟宽40cm,畦长5.5~6.0m。土不要打得太细,太细气性差,导致缓苗慢、后期生长缓慢。温室南面留50cm左右。

3栽植

栽植时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最佳时间为春秋两季。定植时每畦栽2行,行距40cm,株距10~12 cm,栽培床的两边间隔40cm,平均7~8株/m2,保苗6.3万株/hm2左右。不同品种的栽植密度有所差别。

4田间管理

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并防治红蜘蛛、蚜虫、白粉病。当植株长到25cm左右时,开始压枝,压枝时间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易折断。玫瑰定植后一般需要5年时间,因此施肥要多、重,一般施有机肥60t/hm2左右,磷酸二铵750kg/hm2,过磷酸钙2 250kg/hm2,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栽苗前7d左右浇水,保护床土湿润。定植后及时浇水,定植水一定要浇足浇透,晴天12~16时,每天洒水1~2次,保持床面湿润。

浇水追肥要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枝叶的生长状态进行。在玫瑰的栽培过程中,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会引起植株正叶脱落。地表见干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5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多发生于嫩叶,其他老叶、花茎、花托等以至枝条也普遍受感染。受感染时,叶子呈现凸起,凸处颜色变淡有白粉状物,叶片形成凹凸不平逐渐蜷曲,病菌蔓延,整个叶背蒙上1层灰白色的霉,严重时,花蕾、花梗、整个枝杆、叶片全蒙上1层霉,新生芽、叶均蜷曲。该病多发生于晚秋至早春,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候容易发生。于夜间温度15℃,而且湿度高达9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产生、发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温而且40%~70%的低湿度下,则是适于孢子的成熟散发,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早喷药预防。白粉病是靠空气流动来传播孢子。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定期喷药,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药剂防治。每7~10d喷1次药,且时常喷水于叶片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的枝叶要尽快的剪去,以减少再传播的机会。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新梢、茎、花梗和花瓣。先侵染生长点,叶片变为紫色至棕黑色,染病叶片初现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枯萎或脱落,病梢干枯。花、花梗、花瓣染病出现近似的斑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易出现灰白色霉层。干燥时见不到病原,但湿时长出大量霉层,即病菌孢囊和孢子囊。温室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若昼夜温差大,温室不通风,湿度接近饱和,叶缘吐水或叶面结露,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应选用抗病品种,并精心养护,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风,不偏施过施氮肥。初次发病及时喷洒72%克露等。

蚜虫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干燥时为害。蚜虫能孤雌生殖,世代短、繁殖快。在发生的初期就要尽快灭除,尤其新芽发育旺盛的时期,喷施多种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治效果。重点喷药部位是生长点和叶片背面。常用的药剂为蚜虱净等,还可用敌敌畏熏蒸,效果更好,但成花后不能使用。红蜘蛛吸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玫瑰光合作用的效率,且蔓延迅速,很快可使叶片受害,植株发育停止。多发生夏季,高温干燥时最易发生。发生初期,可用螨即死600倍液喷雾,或用锐螨净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6参考文献

[1] 解洪涛,杨承芬.玫瑰栽培技术要点[j].湖北林业科技,2009(5):70.

[2] 常金齐,王廷江,李振涛,等.玫瑰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13):41.

第3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香荷芋;栽培技术;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S632.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93-02

芋头按生态类型分有水芋和旱芋两类,泰兴市香荷芋为旱芋,属多子芋型,晚熟品种。为了促进泰兴市香荷芋高产、高效,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选好茬口

由于病原菌、害虫常潜伏于土壤、杂草、残株中越冬,连年种植易加重病虫害的发生,芋头忌连作。同时连作还影响土壤养分的分配和平衡,导致某种元素的缺乏,影响芋头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因此,芋头一般2~3年轮作1次。

2 育苗移栽

2.1 选种

要求种芋为具有本品种的特性(性状),顶芽充实、完整、大小一致并着生在母芋中部的子芋。白头子、露青子和长柄子芋,都不可作种。种芋的规格一般以每500 g约10个为好[1]。

2.2 晒种

在播种前进行晒种,是提高发芽率的重要手段。晒种时间一般为2~3 d。晒种后将干枯的叶鞘剥除,使种芋与土壤充分接触,吸收水分,发芽良好。再将顶芽以外的侧芽摘除,防止播种后侧芽萌发。最好按种芋的大小分级栽种,以后生长比较整齐,管理方便[2]。

2.3 苗床管理

育苗移栽的芋头2月下旬下种,采用温床育苗。床址选择地势高爽、背风向阳的地段,大田用种量为2 250 kg/hm2左右。当温床内的芋头达1叶1心时(需20~30 d)开始移栽。在苗床管理上,针对不同长势采取分类管理的措施。一是已达2片真叶的必须及时通风炼苗,具体方法:第1天上午通风炼苗,晚上再封好风口;第2天白天揭膜,晚上盖膜;第3天揭膜炼苗,并于傍晚适量浇水,达到床土湿润。二是已出苗未达到1叶1心的继续保温保湿促苗,如床土干燥,气温稍高时适量洒水,保持床土湿润。三是对还未出苗的仔细检查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管理以促其迅速出苗[3]。

2.4 整地施肥

2014年芋头大田移栽期一般都在4月上中旬,移栽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细灭茬,除去田间所有杂草杂物;二是施足基肥。因为芋头是地上长叶,地下结实,需要足够的基肥,尤其需要足够的钾肥,基肥总量要占芋头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70%以上。基肥总量为灰、粪各60~75 t/hm2、高浓度复合肥750 kg/hm2、尿素75 kg/hm2、生物钾15瓶/hm2 [4];三是精耕细整。在施足灰粪的基础上,耕耖晒垡,再施化学肥料,然后用旋耕机全层碎土,达到肥土均匀,土肥相融;四是放样做垄。大面积田块采用高垄双行栽培方式,垄距1 m,垄底宽80 cm,垄高10~12 cm,垄做好后进行化除。化除方法是用50%乙草胺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五是适时分级移栽。当芋头苗达到2片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时大小苗分开,做到轻起、轻放,带土移栽,避免损伤根叶。双行栽培株距35 cm,单垄栽培株距25 cm,栽后浇水沉实,培土壅苗。

3 直接播种

3.1 适期播种

如果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播种时间为2月底至3月10日。

3.2 整地做垄

耕翻深20 cm,施肥后做垄,垄距1 m,垄底宽80 cm,垄高10~12 cm。

3.3 合理密植

双行栽培,三角形栽植,播深10 cm,株距30~35 cm。小行25~30 cm,栽植密度为5.7万~6.6万株/hm2。芋宜深栽,便于球茎发育。农谚“芋向上长,苕(甘薯)向下钻,深栽芋子,浅栽苕”。栽植深度控制在16.5~19.8 cm。当栽植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该适当浅栽,栽植的深度为3.3~6.6 cm。种芋顶芽的朝向根据地下水位的不同也要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种芋的顶芽应该朝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种芋应该横放,使顶芽在侧面,新芋基部与种芋连结较少,种芋干缩后不易引起新株腐烂。栽后盖堆肥或细土,覆土的厚度要适宜,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种芋发芽。

4 追肥

芋头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耐肥能力较强,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以促进芋头生长。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定期施肥的方法进行追肥,以确保球茎生长整齐。苗期芋生长缓慢,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少,可以结合浅中耕施肥1次,将植穴填平。苗期施肥后每次施肥都和中耕培土同时进行,一般施肥的时间间隔为15~20 d,肥料的浓度应该逐渐增加。直至芋头达到地上部旺长时,可以施用浓粪肥,此时,还应该增施钾肥,以促进积累更多的淀粉。芋头在整个生育期一般追肥3~4次。当生长进入后期,要停止肥水。如果肥水过多会导致新叶生长较多,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延迟生长,降低产量。

5 灌溉

芋头在整个生育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在缺少水分的情况下,地上部凋萎、干枯甚至死亡。但土壤湿度过大也会导致芋头根系生长受阻。因此,要根据芋头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量确定适宜的土壤湿度,确保其正常生长。芋头生长前期气温不高,生长量不大,以保持土壤潮湿为宜。芋头对水分需求量较大的时期是生长盛期和球茎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应该保持足够的水分,才能促进芋头的生长和球茎的形成。灌水以距畦面6.6~9.9 cm为止,至沟中水快干时再灌。灌水时间以早晚为宜,尤其在温度较高时,要尽量避免中午灌溉,以免造成芋地温度变化大,影响生长以至引起叶片枯焦。

6 培土

培土是促进芋头产量、提高芋头品质的重要措施。培土能够阻止子芋和孙芋从母芋发生后向上生长,促进发生不定根,提高抗旱力,抑制顶芽生长。农谚“六月不壅,等于不种”。培土的时间为子芋和孙芋开始形成时,培土次数为2~3次。

广西荔蒲县农民种荔蒲芋,在大暑期间只培土1次,厚度一般为17~20 cm。多头芋多为丛生,侧芽发达,芽成长后能增加同化面积,提高产量,不必除侧芽。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

芋头的病害主要是芋腐败病和芋疫病,多在高温多湿天气发生。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无病球茎作种芋,避免重茬,实行轮作制度,轮作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4年。二是芋田发病较严重时,要尽量减少叶片的机械损伤。三是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创造合理的光、热条件和土壤湿度。四是用波尔多液和代森锰锌进行喷雾。

7.2 虫害

虫害主要有斜纹夜盗蛾的幼虫危害叶片,幼虫发生时喷50%敌百虫800倍液进行防治。

8 采收与留种

芋叶变黄,根系枯萎是球茎成熟的象征,此时可将水排干。适时采收,淀粉含量高,食味好,产量高。但为了提早供应可提早收获。成熟后留在土中,随时收获,可延长供应期。在长江流域一般产量为22.5~37.5 t/hm2。留种的种芋待充分成熟后采收,采收前6~7 d在叶柄基部7~10 cm割去地上部。伤口干燥愈合后采收,可防止贮藏中腐烂。收获应在晴天,整株挖起,晾干表面水分,除去残叶和须根,然后贮藏。冬季较温暖地区种芋可在田间越冬。

9 参考文献

[1] 马海兵.宁夏隆德县菊芋种植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4(4):68-69.

[2] 林致钎,姜桂梅.长汀槟榔芋种植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1):60-61.

第4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玉米 栽培技术

前言: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因为玉米除了食用外,在饲料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饮料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玉米的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总结出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玉米栽培技术,明确各种因素对玉米栽培的影响,对玉米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1、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同时做好种子处理

在选择品种时,必须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品种,而且选择种子的纯度一定要高,质量也要很高,通常优质的种子可以使产量提高15%以上,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一半,因此选对种子对玉米的栽培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土壤温度条件好,还可以将种子浸种催芽至种子露白再播种,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对种子进行包衣,有利于种子出全苗。

2、精细整地

因为玉米是须根系植物,其根系非常发达,地上部分植株高大,需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ph值为微酸性的地块,如果耕作层过浅,不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发育,遇到风天很容易倒伏。因此玉米地最好秋翻、秋耙、秋施肥和秋起垄,翻地的深度应达到20至23cm为宜,起垄后还要镇压并对耕地做精细处理,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3.1、适时播种

因为玉米播种过早容易遭遇低温冷害而烂种,造成出苗不齐,而播种过晚容易引起玉米不能完成生命周期,因此要根据各地的气温条件调整播种期,以直播春玉米为例,要求在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如果是地膜覆盖栽培或育苗移栽的可提早十天左右播种。一般平原地区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播种,山区因气温偏低,要在四月上、中旬播种,而高原山区的气温更低,需要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

3.2、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披散型玉米的种植株数最好是在3500株到4000株/亩,半紧凑型玉米的最佳种植株数为4200株到5000株/亩,紧凑型玉米的最佳种植株数为4800至5500株/亩。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播种质量,首先要做到播种时应做到将种子播在合理的深度,同时保证所播的种子要深浅和盖土厚度一致;其次要保持株、行距一致;第三是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的不同调整播种深度,土壤墒情好的地块要浅播,一般以四至五厘米为宜,盖土厚度最好是二至三厘米,土壤墒情不好的地块要深播,一般以八至十厘米为宜,盖土厚度最好是六至八厘米,而且播种后要镇压,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为苗齐,苗匀、苗壮提供有力保障。

4、合理施肥与田间管理

4.1苗期

苗期主要是根系的生长,地上部分也只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此期的主要任务是查苗、补苗,如遇缺苗要及时补栽,人工补种,当幼苗长至三至四片叶时间苗,待长到四到五片叶时定苗,此期要结合定苗施一次攻苗肥,在间苗、定苗的过程中要剔除弱苗、病苗,保留生长均匀一致的苗,以保证幼苗长势均匀一致。

4.2分期追肥、及时中耕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早追肥,确保玉米植株健康生长,从种子发芽到三叶期,幼苗所需养分由种子供应即可,到了五叶期要结合定苗施攻苗肥,此时要及时进行中耕,因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温,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展,有力保证了幼苗茁壮成长,以后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松土、培土,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因根系已经逐渐加深,所以要尽量深施。

4.3抗旱浇水与辅助授粉

在苗期和抽穗开花后,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而且灌溉时主要以湿润沟灌为主,以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或植株倒伏,如遇特殊气候条件,比如说连续阴雨或高温的天气,容易造成植株长势弱,引起玉米授粉不良,此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以保证果穗发育良好。

4.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一是在播种前用溴敌隆、甲六粉防治田鼠;二是在大喇叭口期用杀虫双大粒剂点心防治玉米螟、粘虫;三是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多菌灵、托布津防治大小叶斑病;四是在盖膜前用“禾耐施”进行化学除草。五是大喇叭口期(抽雄前7天左右)亩用烯世宝1支调控株高。六是搞好去雄剪雄和人工辅助授粉。

5.适时收获

当全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植株茎叶与苞叶变黄,且果穗的苞叶干枯松驰,玉米籽粒变硬,指甲不能再能掐入玉米籽粒,将玉米籽粒从果穗上拨下时,成熟籽粒基部形成一黑层,且籽粒表面已经显示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为最佳采收期,可以将玉米扒皮后采收,或将玉米果穗连苞叶一起采收,如果种植面积大的也可以采用收割机械直接采收,过早、过迟采收均影响产量与籽粒品质。

第5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芦荟;生态特征;栽培技术

芦荟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别名龙角、油葱、乌七、象鼻花、罗帏花。原产非洲,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野生芦荟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原产南非的有250多种,马达加斯加约40个种,其余10多个种分布在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亚洲南部的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我国芦荟大多种植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南方地区。芦荟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神奇植物,素有“多备良药”“天然美容师”“植物医生”“万应良药”“家庭医生”等美称,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催泻、健胃、通便、消炎、抗菌、抗癌等药理作用。

1生态特征

芦荟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6片、雌蕊6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蒴果三角形,种子多数,花期7—8月。

芦荟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5 ℃,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忌潮湿积水,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阳光,不耐荫,在荫蔽环境下多不开花。

2栽培技术

2.1种苗繁殖方法

2.1.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通过人工技术,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2季作分生繁殖温度条件最为适宜[1]。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

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2种方法。一是芦荟茎基或根部吸芽长成后,将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二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15 d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将芦荟幼苗切离、带土移栽,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移殖,但比较费工。

2.2.2扦插繁殖。其是芦荟良种繁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植株,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后,侧芽发育迅速,易生长多分枝可作扦插繁殖材料[2]。

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环境因素对芦荟扦插的成活和生发有密切关系[3]。①温度。芦荟起源于热带,一般适宜的扦插温度为25~28 ℃,如果基质温度比气温略高2~4 ℃,则更适宜芦荟扦插苗生根成活。②湿度。芦荟生根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50%~60%较为适宜,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不足,扦插材料腐烂。③光照。芦荟插穗带有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理活动,并可以将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输送,促进下部愈合伤口处加速生根。④氧气。当芦荟插穗端伤口愈合发生新根时,呼吸作用增强,因此,要求扦插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芦荟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对氧气的要求。⑤pH值。一般在pH值6.5~7.2的基质中进行芦荟插穗扦插易生根立苗,当pH值偏酸和偏碱时都不利于插穗生根,对于偏酸土壤,在育苗前可施用石灰加以改良,再进行育苗。

2.2选地

芦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或河淤土,在此环境中生长快,叶片肥厚而浓绿[4]。芦荟切忌重粘土性土壤,在长期潮湿的土地生长,易烂根,感染黑斑病。在粘性板结的土地栽种,根系不发达。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增施炉灰、草木灰、风沙、水沙、腐树叶、麦稻壳、秸杆粉等改良土壤。

2.3整地作畦

耕地深度以30 cm为宜,可机耕或人力翻耕。如土壤过干、土块不易破碎,应先灌水,待土壤含水量达到60%左右时,耙地2~3遍,再整平作畦。种植畦分平畦、高畦2种方式,最好是高畦,能排水排涝,保证土壤见干见湿。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及撒灭草剂进行除草。

2.4移栽施肥

温室最好是东西走向,室外南北走向易通风。提高日光利用率,行距根据苗的大小而决定1次或2次定植,苗高10~15 cm,其株行距15 cm×15 cm;苗高20~30 cm,以定植30 cm×30 cm为宜。在移苗期间最好进行适当的遮阳处理,可进一步缩短缓苗时间。正确使用人粪尿、农畜、家禽粪尿等有机肥,在使用前要经过高温发酵处理,灭虫、灭菌[5]。另一类为饼类肥料,如花生饼、豆饼、棉麻菜籽饼等,但要经腐熟发酵方能施用,芦荟尽量不使用化肥,以促进其无公害栽培。

2.5其他管理措施

2.5.1温度控制。芦荟最适生长条件是保持温度15~28 ℃、湿度75%~85%,冬季温室不低于8 ℃。由于芦荟的生态习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下亦有所不同,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大地面积栽培,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在大棚内过冬,平均气温-10 ℃以下,就需温室栽培,有条件的地方要备有取暖设备。

2.5.2灌水。根据土壤的干湿确定灌水量,原则是见干、见温。即干透或湿透,最怕是干夹层。

2.5.3中耕除草。中耕能疏松表土,促进土壤内空气流通,加快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为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吸收营养创造条件,同时还要结合除草、追肥,促进芦荟的正常生长[6]。

2.5.4病虫害防治。一般芦荟很少发生病虫害,一旦叶部或茎部出现黑斑病,可通过加强通风透气、排除田间积水、控制土壤温度、消除低温潮湿的危害、及时除草来防治。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一般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棉铃虫、介壳虫,虫量不多时,用水冲洗即可,虫情面积较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 200倍液,具有良好的防效。

3参考文献

[1] 韩学俭.芦荟栽培及药用[J].花卉,2009(12):32-33.

[2] 杨伟.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8):126-128.

[3] 孙利祥,邹清成,卢钢.影响芦荟离体繁殖系数的几个因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44-47.

[4] 戴秋菊.芦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9(12):14.

第6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桔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08-1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苦、辛,性微温,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等症。根还可食用,朝鲜族常用其腌咸菜、炒食、凉拌,别有风味,深得人们喜爱。目前,已大量出口至韩国、日本等国家,是一种集药用与食用于一体的经济型作物。

1 形态特征

株高40-80厘米,全株具有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茎直立,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近无柄;茎中、下部常对生或3-4片轮生,叶片卵状或披针形,边缘细锯齿。花单生,枝顶呈疏生的总状花序,钟状花,花冠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裂片5片。蒴果倒卵形,成熟时顶部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或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 生长习性

野生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喜阳光、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干旱、耐寒。宜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中生长,忌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根部易腐烂)。桔梗怕风寒,在多风地区种植要注意防止风寒,避免倒伏。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均有栽培。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每亩施堆肥或厩肥2500kg,过磷酸钙20kg,均匀撒散表土后,深耕30-40cm,耙细、整平,作成宽130-150cm,高15-20cm的畦。

3.2 直播栽培

3.2.1 种子处理 播前用温水浸种24小时,或用0.3%高锰酸钾液浸种12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2.2 播种方法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cm开横沟,深1-1.5cm,将已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到沟内,覆土厚1厘米,轻轻镇压。经10-20天出苗。每亩用种量约1kg。

3.2.3 间苗 当苗高2-3cm时结合除草进行间苗。株距保持在8-10cm。

3.3 育苗移植栽培

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通过选择壮苗,合理调整栽植密度,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桔梗根条比直播栽培的须根多、杈多,影响了桔梗品质。

3.3.1 育苗 要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不霉烂的种子育苗。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0开横沟,深1-1.5,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0.5-0.7cm,稍加压实,上面覆盖稻草或树叶,然后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一般经过15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使苗间距保持3-4cm。当年8-9月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掐除。第二年春季移栽到大田。

3.3.2 移栽 将苗分成大、中、小三个等级,分别移栽,等外的或带病的要淘汰。要做到随起随栽随浇水。

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开沟,行距20-25cm,深10-15cm,把苗栽子按7-10cm株距斜放在沟内,覆土。覆土深度超过芦头3-5cm为宜。

3.4 田间管理

3.4.1 中耕除草 主要在前期,幼苗细小要勤除杂草。苗高7-10cm时,进行第一次除草。以后每月一次,共进行3次。植株封行后不再进行除草。

3.4.2 除花打顶 桔梗生育期较长,不留种的生产田,应把花蕾全部摘除,以增加根的产量。留种的植株当苗高10cm时进行打顶,促进侧芽萌发,以增加果实和种子饱满度,提高种子产量。

3.4.3 追肥 苗高6-7cm时,每亩施尿素10kg于沟中,再施稀薄人畜粪水1200kg,然后覆土。第二次在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kg及过磷酸钙20kg。

3.4.4 排灌水 桔梗抗旱力强,但苗期遇干旱时应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不要使田间积水。

3.5 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桔梗主要病虫害有轮纹病、斑枯病、枯萎病、紫纹羽病及拟地甲虫害等。防治方法如下:

3.5.1 轮纹病和斑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5.2 枯萎病 危害根部,严重可使全株枯萎死亡,造成大批枯死。防治方法:(1)选旱地、高地栽植,实行轮作;(2)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3.5.3 紫纹羽病 危害根部。被害根部表皮变红,后逐渐变红褐色至紫褐色。根皮上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后期形成绿豆大小的紫褐色菌核,最后根部只剩下空壳,地上部茎叶枯死。7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日趋严重,10月底部全部腐烂致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3.5.4 拟地甲虫 危害根部。防治方法:在3-4月成虫交尾期与5-6月幼虫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

3.6 采收加工

第7篇:栽培技术范文

核桃树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栽培:核桃适宜在温暖、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和黑壤土上生长,宜在阳坡和背风处栽植。新栽幼树要水肥充足,要喷施新高脂膜,可保证地上水分蒸发,苗体水分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加快根系发育。

2、整形修剪:为使核桃提早结果、丰产、稳产、合理整形修剪是一项很重要的栽培技术。核桃的修剪时期与一般的果树不同,在果实采取后,叶未变黄前进行,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

3、稳花定果:要分别在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8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蚕豆;栽培;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蚕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1]。鲜嫩蚕豆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时令佳肴;鲜茎叶质地柔软,养分含量高,腐烂快,是农田优良的绿肥。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鲜食蚕豆品种要求荚形大,商品性和食味好,首选品种为大粒1号、慈溪大粒1号,粒型较阔薄,百粒重100~120 g。 

2开沟整地 

蚕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种前需要进行精细整地,可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扩展和根瘤的形成。一般选用耕层深厚、质地较轻、排灌条件好、肥力较高的田块,在晚稻腊熟期排干田水,晚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稻草,进行翻耕整畦[2]。畦宽70~80 cm,沟宽30 cm;每畦2行,行距40~50 cm,株(穴)距20~25 cm。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经选种,晒种2~3 d,用0.1%钼酸铵溶液浸种24~36 h,然后沥干待播。播种前用根瘤菌接种,可提高产量。接种方法有土壤接种和种子接种。土壤接种是从上年种过蚕豆的地上运约50 kg的表土,于播种时均匀撒在播种沟内。种子接种是在播种时将根瘤菌粉加水稀释,再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并随播随盖土,以免根瘤菌被阳光直射杀死。 

4播种 

播种需选择适宜时期,一般播种量为75~90 kg/hm2。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孔播籽1粒。 

5密植 

蚕豆不耐高温,对光照较为敏感,花朝强光方向开放,一般朝南方向的蚕豆结荚要比朝北方向的结荚多,栽培以南北行向较好。适宜的播种密度应根据栽培目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而定[3]。通常适宜密度掌握在9.9万株/hm2,实行单粒或双粒播种,用种量为75~90 kg/hm2(单粒)。 

蚕豆产量由蚕豆分枝数、每枝结荚数和百荚鲜重3个要素构成。因此,可通过以产定株的方式来确定密度,一般蚕豆每株有效分枝5个左右,每个分枝结荚2~3个,单株结荚10~15个(约500 g),产量水平在10.5~15.0 t/hm2。 

6田间管理 

6.1适时灌水 

蚕豆喜湿润但忌涝害,灌水应掌握速灌速排,切忌细水长流、慢灌久淹[4]。苗期需水量较少,播种后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促出苗,齐苗后灌1次跑马水。花荚期对水分需求量大,一般要在初花期、始荚期、鼓粒期各灌水1次。 

6.2科学用肥 

蚕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生产100 kg籽粒,约需吸收氮7.8 kg、磷3.4 kg、钾8.8 kg、钙3.9 kg和适量的微量元素。由于蚕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可自身解决需氮的2/3。因此,蚕豆的施肥原则是“适量施氮,增施磷、钾肥”。 

6.3防旱、防涝 

蚕豆对水分很敏感,既怕旱又怕涝。若田间排水不良,则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量影响更严重。因此,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确保丰收。 

6.4整枝打顶 

6.4.1去除主茎。虽然蚕豆分枝能力较强,但主茎一般不能结荚,即使结荚也较小。当豆苗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摘去主茎心叶,促基部分枝[5]。力争冬前单株达到5个左右的健壮分枝。 

6.4.2整枝疏苗。蚕豆虽然具有良好的分枝习性,但并非所有分枝都能结荚或结很多荚。因此,及时整枝疏苗,才能保证合理的密度,应去掉无头枝、弱技、病枝和迟发枝。 

6.4.3摘除顶心。蚕豆开花结荚由下而上,从下部到上部结荚数逐渐减少,易脱落。如不及时打顶,养分大量输送到上部,从而造成中、下部花荚脱落,不能结实。

6.5除草 

在杂草1叶1心时,用15%精稳杀得900 ml/hm2防除。鲜豆荚采收前15 d停止用药。 

7病虫害防治 

7.1病害防治 

蚕豆易感赤斑病、锈病和枯萎病。防治方法如下:一是采用轮作制栽培;二是药剂防治,在病害始发期进行防治;三是及时拔除病株;四是清除杂草,消灭虫口传播病毒[6]。苗期、成株期都可以被赤斑病危害,发现病株,数量少要

及时拔除;数量多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l 000倍液,全株喷雾,隔7~10 d防治1次,用药2~3次,药剂宜交替使用。锈病可用粉锈宁1 500~2 250 g/hm2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800~l 000倍液喷防。 

7.2虫害防治 

蚕豆虫害有蚜虫和蚕豆蟓。蚜虫在苗期危害较重,此期防治有利于防止病毒病发生,能取得一举双治的结果。防治蚕豆蟓:①杀灭成虫。在初花期或盛花期的晴天中午,待开花后,用40%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后喷第2次。②灭初孵幼虫。蚕豆蟓产卵后10 d左右进入盛孵期,在大田生产中喷药的最有利时机为接近终花期,用20%敌敌畏乳剂800~1 000倍液喷雾。 

8采摘 

采摘应适时。采摘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采摘越早、售价越高。在下部鲜荚基本成熟、籽粒饱满、呈白绿色时,即可分批采摘上市。蚕豆成熟后,自下部豆荚开始采摘。 

9参考文献 

[1] 陈海玲,郭媛贞,李碧琼.蚕豆外引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2-33,37. 

[2] 林永忠.鲜食蚕豆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2):27-28. 

[3] 葛琴,徐月华,陈蓉,等.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1):93. 

[4]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蚕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9. 

第9篇: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蚕豆;栽培;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蚕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1]。鲜嫩蚕豆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时令佳肴;鲜茎叶质地柔软,养分含量高,腐烂快,是农田优良的绿肥。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鲜食蚕豆品种要求荚形大,商品性和食味好,首选品种为大粒1号、慈溪大粒1号,粒型较阔薄,百粒重100~120 g。 

2开沟整地 

蚕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种前需要进行精细整地,可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扩展和根瘤的形成。一般选用耕层深厚、质地较轻、排灌条件好、肥力较高的田块,在晚稻腊熟期排干田水,晚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稻草,进行翻耕整畦[2]。畦宽70~80 cm,沟宽30 cm;每畦2行,行距40~50 cm,株(穴)距20~25 cm。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经选种,晒种2~3 d,用0.1%钼酸铵溶液浸种24~36 h,然后沥干待播。播种前用根瘤菌接种,可提高产量。接种方法有土壤接种和种子接种。土壤接种是从上年种过蚕豆的地上运约50 kg的表土,于播种时均匀撒在播种沟内。种子接种是在播种时将根瘤菌粉加水稀释,再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并随播随盖土,以免根瘤菌被阳光直射杀死。 

4播种 

播种需选择适宜时期,一般播种量为75~90 kg/hm2。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孔播籽1粒。 

5密植 

蚕豆不耐高温,对光照较为敏感,花朝强光方向开放,一般朝南方向的蚕豆结荚要比朝北方向的结荚多,栽培以南北行向较好。适宜的播种密度应根据栽培目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而定[3]。通常适宜密度掌握在9.9万株/hm2,实行单粒或双粒播种,用种量为75~90 kg/hm2(单粒)。 

蚕豆产量由蚕豆分枝数、每枝结荚数和百荚鲜重3个要素构成。因此,可通过以产定株的方式来确定密度,一般蚕豆每株有效分枝5个左右,每个分枝结荚2~3个,单株结荚10~15个(约500 g),产量水平在10.5~15.0 t/hm2。 

6田间管理 

6.1适时灌水 

蚕豆喜湿润但忌涝害,灌水应掌握速灌速排,切忌细水长流、慢灌久淹[4]。苗期需水量较少,播种后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促出苗,齐苗后灌1次跑马水。花荚期对水分需求量大,一般要在初花期、始荚期、鼓粒期各灌水1次。 

6.2科学用肥 

蚕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生产100 kg籽粒,约需吸收氮7.8 kg、磷3.4 kg、钾8.8 kg、钙3.9 kg和适量的微量元素。由于蚕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可自身解决需氮的2/3。因此,蚕豆的施肥原则是“适量施氮,增施磷、钾肥”。 

6.3防旱、防涝 

蚕豆对水分很敏感,既怕旱又怕涝。若田间排水不良,则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量影响更严重。因此,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确保丰收。 

6.4整枝打顶 

6.4.1去除主茎。虽然蚕豆分枝能力较强,但主茎一般不能结荚,即使结荚也较小。当豆苗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摘去主茎心叶,促基部分枝[5]。力争冬前单株达到5个左右的健壮分枝。 

6.4.2整枝疏苗。蚕豆虽然具有良好的分枝习性,但并非所有分枝都能结荚或结很多荚。因此,及时整枝疏苗,才能保证合理的密度,应去掉无头枝、弱技、病枝和迟发枝。 

6.4.3摘除顶心。蚕豆开花结荚由下而上,从下部到上部结荚数逐渐减少,易脱落。如不及时打顶,养分大量输送到上部,从而造成中、下部花荚脱落,不能结实。 

6.5除草 

在杂草1叶1心时,用15%精稳杀得900 ml/hm2防除。鲜豆荚采收前15 d停止用药。 

7病虫害防治 

7.1病害防治 

蚕豆易感赤斑病、锈病和枯萎病。防治方法如下:一是采用轮作制栽培;二是药剂防治,在病害始发期进行防治;三是及时拔除病株;四是清除杂草,消灭虫口传播病毒[6]。苗期、成株期都可以被赤斑病危害,发现病株,数量少要及时拔除;数量多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l 000倍液,全株喷雾,隔7~10 d防治1次,用药2~3次,药剂宜交替使用。锈病可用粉锈宁1 500~2 250 g/hm2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800~l 000倍液喷防。 

7.2虫害防治 

蚕豆虫害有蚜虫和蚕豆蟓。蚜虫在苗期危害较重,此期防治有利于防止病毒病发生,能取得一举双治的结果。防治蚕豆蟓:①杀灭成虫。在初花期或盛花期的晴天中午,待开花后,用40%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后喷第2次。②灭初孵幼虫。蚕豆蟓产卵后10 d左右进入盛孵期,在大田生产中喷药的最有利时机为接近终花期,用20%敌敌畏乳剂800~1 000倍液喷雾。 

8采摘 

采摘应适时。采摘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采摘越早、售价越高。在下部鲜荚基本成熟、籽粒饱满、呈白绿色时,即可分批采摘上市。蚕豆成熟后,自下部豆荚开始采摘。 

9参考文献 

[1] 陈海玲,郭媛贞,李碧琼.蚕豆外引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2-33,37. 

[2] 林永忠.鲜食蚕豆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2):27-28. 

[3] 葛琴,徐月华,陈蓉,等.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1):93. 

[4]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蚕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