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第1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13―0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选用,这就给“案例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案例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1.时代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思想品德课所选择的案例也应适时地变化更新,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其脱离了实际。

2.典型性。典型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同类型的案例中具有代表性。

3.真实性。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为学生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现实意义。

4.针对性。针对初中学生生活阅历的有限性,思想品德课所选案例就不能太专业、太复杂,而应与他们本身或周围的事物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的精选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对案例的探究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可分四步进行操作:

1.阅读分析。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采取什么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这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而设置。比如,我在讲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采用了两种案例呈现的方法:(1)角色模拟法。让学生来当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替代教师的角色,先对案例情境娓娓道来,然后再由小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模拟角色,形式新颖而生动,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阅读理解。角色的模拟还可以是情景小品表演、现身说法等方式。(2)图片、视频展示法。在讲解“正当防卫”时,我采用漫画的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由学生通过看图描述、分析图片所呈现的具体案情,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除了漫画外,还可以选择照片、书画作品、动画、影片剪辑、新闻视频等,也可用实物展示或者是学生当堂创作展示等。

2.分组讨论与适时引导。学生个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关于案例问题的独特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及对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每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并有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组名,各配一名组长,以此尝试对课堂讨论的调控。

如,在讨论中我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说出自己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画了句号,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讨论中,允许见解有冲突、有纷争。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抛出的主旨性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并达成初步共识。

第2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带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来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来实施案例教学呢?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准备更重要,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显得牵强附会。由于案例来源很多,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选择那些有助于说明所讲内容的带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教师切忌胡乱编造或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举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分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原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还能举出一些很能说明该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其他事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也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选择案例并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有时还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开阔他们的视野,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最终促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1.角色不明

在传统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一对矛盾。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不过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这对矛盾的位置却出现了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学生扮演着中心角色,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不过在现阶段,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摆不好自己的位置,代替学生分析案例,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浅尝辄止

在案例教学当中不仅具备实际案例的描述,同时还包含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停留在表面,一目了然,有的却隐藏极深,需要仔细地挖掘和剖析才可以弄懂。而初中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事物无法成功窥探,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有时还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如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如何在此基础上使用因果分析法、假设法等。然而在目前,个别初中思品课教师往往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浅尝辄止,并不深度挖掘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意义。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二、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明确案例分析主角,提高教师引导功能

在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充当引导者、领路者,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指引、纠正。不要出现教师直接分析说明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思考探索机会的丧失,更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的初衷。

2.深入挖掘案例,严格控制案例数量

第4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完全摒弃教材案例,苦苦搜寻其他案例

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时候执教者需要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准备,节节这样上课根本不可能。

2.自编案例的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专业性的审查和研究,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而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与教材联系的紧密性,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材中案例使用的策略

1.对教材中的案例资料要适当地选择使用

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完全放弃或忽略。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资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教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所选择使用的教材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有些教材安排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契合,就要弃用这则案例资料;有些案例资料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就要恰当地使用。在选择使用时,前提是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论是“弃”还是“留”,都是为了使教学更具有指向性。

(2)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案例一定要与时俱进。如九年级第七课《时代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得把第78页袁隆平杂交水稻20年增产3500多亿公斤的例子替换为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每公顷增产2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这种适当的选择、替代与补充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时代性、社会化的特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学会从现实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3)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材案例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2.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与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理论、教材、教师和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质疑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要勤于收集案例

第5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因而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创新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一、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特性

1.针对性。

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案例。首先,教师要注意案例内容的针对性。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确保案例内容与理论观点相契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要注意案例难易程度的针对性。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习思维方面,他们摆脱了小学生的稚嫩,但却没有形成高中生的成熟认知。过易或过难的案例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难度太小,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案例难度太大,学生会感觉晦涩难懂。因此,教师要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深入理解思想品德理论知识。

2.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用三方面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知识的教授,还要重视对知识的实践,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对比、讨论和交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够从实践的层面,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二、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意义

1.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它可以将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解放学生天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以将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案例要与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二是选择的案例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巧妙呈现案例。教师除了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呈现案例外,还可以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案例。

第6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86-0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老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灌输道德理论为主,很空洞抽象,学生也觉得很枯燥,无法达到很深的情感体验。如今,我们的政治课程设置已经非常的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许多,因为都是在与学生一起探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来对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我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概述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指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案例,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领悟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过对案例的选择性使用,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真正意图在于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既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反思、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想要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达到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案例使用的有效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充分开发和研究利用每一个案例,采用最佳的呈现形式和方法;学生是案例教学法的参与主体,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服务对象,学生对案例的探究和分析情况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想使用案例教学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准备案例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组织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案例的准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的选择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学所用的案例要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的案例,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二是案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需要具备针对性、实效性和强烈的时代性。三是按照教学的需要有效的整合利用所选择的案例,案例编选要短小精悍。总之,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2、呈现和展示案例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案例的呈现和展示形式灵活多样,不同的呈现形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比如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前印发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接触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从而在上课时节约阅读案例所用的时间。这种形式适用于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内容,如:法律常识;也可以使用媒体呈现和展示案例,这种呈现案例的方法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案例编成剧本,贯穿整个课堂,也可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

在呈现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

3、探究分析案例

案例的探究和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将案例的运用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掌握探究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能。首先,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和案例的形式确定好探究和分析案例的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竞赛等形式;其次,教师要发挥好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合适的语言,在合适的时机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最后,注重对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思考、活动的空间,而且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单纯地告诉学生一些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运用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则可以生动形象地诠释教材内容, 教师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以其多样的呈现和展示形式,将教材中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讨论和评价,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展个人才华魅力,体现人生价值的直接舞台。教师积累每一个案例,研究每一个问题,就是在自己的成功路途上搭建一个个台阶,由此通向教育事业成功的彼岸和理想的境界。教师在撰写每一个案例的时候,都对课程目标的设立、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背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在对案例搜集、整理、加工、运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功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转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必须掌握实施要领,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1

第7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人教版”七年级

《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的主题是“珍爱生命”。编者从“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和“让生命之花绽放”三个维度阐释了生命的美丽、独特和珍贵,图文并茂、言简义丰,对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养成学生善待生命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细读文本之后,笔者又觉得,这篇课文触及的是一个重大的人文主题,仅从这三个维度还无法让学生建构起对于生命的尊重、信仰和自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大脑思考的东西,就会留下一定的痕迹。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他们是带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学校的,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讲读一下课文,并未联系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就不可能唤起学生认知上进行自我调节的需要,并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笔者补充了一则案例:一件事是发生在东北吉林省长春。2013年3月4日早7时许,经营“为家超市”的许先生开车来到超市准备一天的营业,但就在他和妻子进入超市生火炉的一小段时间,他们的车被偷了。车被偷事小,关键是他们刚出生的孩子还在车里。孩子只有2个月大。24小时之后,人们发现婴儿穿的衣服和包裹的毯子被扔在了附近的小沟里,犯罪嫌疑人将婴儿掐死埋于雪中了。另一件事发生在同年2月6日,美国同样有1个偷车贼盗车之后,发现车上有1个半岁的孩子。孩子的哭声让偷车贼良心发现,小偷把车停在了路边,打了电话给警察。这个贼还说“上帝呀,我到底做了什么?”警方立即到达该地点将被盗的吉普车和女婴救回。据警察推测,这名有西班牙口音的嫌犯应该是在偷车之后发现后座上有个婴儿,也许是不忍心,就主动报了警,弃车逃跑了。———摘自《教师博览》2013年第6期许锡良文案例呈现后,学生开始紧张地阅读。读完后,教室里出奇地安静下来,可以感受到学生被这两件事震撼了,他们陷入了沉思,不少学生脸上现出了迷惘、哀伤和无助交织的复杂表情。当学生从最初的惊愕中慢慢缓过神来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结局,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有一定思维负担的问题。经过一阵沉默后,同学们开始发表意见:有对长春偷车贼痛恨的,有对许先生同情的,有对幼儿罹难痛惜的;有对美国偷车贼称道及首肯嘉许的,有对美国幼儿获救欣慰的。从学生的反应,笔者认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它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们的痛点,他们有话要说却又无从驾驭。对于这样两件相似的事情却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这两个偷车贼在物与生命的博弈面前,前者“一不做二不休”,杀生取物;后者出于对生命的敬畏终止了犯罪并妥善地进行了善后处理。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围绕这个案例,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为看似偶然的两件事、偶然的两个人的行为,却有着各自文化、社会和教育的原因。根据同学们的分析,归纳起来如下:

其一,有学生从人的道德层面分析,认为这两件事说明人的道德底线就是生命。没有生命这条线,整个社会就会为丛林法则所主宰,人与人之间就彻底沦为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国的犯罪嫌疑人显然缺乏起码的人性,对于才出生两个月的婴儿也下得了手,竟然残忍地将婴儿掐死后埋于雪地里;美国的盗车贼在发现车里有婴儿之后选择了弃车逃跑,而且逃跑之前还不忘记打电话报警。这两个相似案例出现不同结局就在于其中一人嗜财如命,人性泯灭;另一人良知尚存,还保存着做人的底线。是什么原因致使前一个盗贼突破做人的底线,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来?古人云:“厚于财物,必薄于德,自然之道也。”说的就是一个人过分重视钱财,必定轻视德行,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可见,社会中出现无底线无节操之人,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难辞其咎,因为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过分强调竞争,过分强调成功,过分强调自我的价值实现,忽视了人性的培育,忽视了人格的养成,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爱的教育。

其二,有学生从社会层面分析,认为这两件事说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靠雷锋式的道德高标人物来说明,而恰恰是依靠社会中那些道德低下的人所保存的人性底线来彰显。美国是一个法治相对完善的国家,其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也相对较高。比如在人的权利关系上,他们有清晰的分野:人权大于、生命权利高于财产权利等。在现实生活中如遇到生命权与财产权的博弈时,即使是一个地位卑微、德行低下的盗贼,他们往往也会选择尊重生命权而放弃个人利益,而中国民众在这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比如,网民对于贪官的一片喊杀声,其实就是权利意识的稀薄以及当下社会中戾气的人性外显。我们学校从小教育孩子们要用鲜血和生命保护集体的财产,比如一群羊,一颗卷心菜。这种教育的后果很严重,很多人因为达不到主流社会所倡导的道德高标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伪善。小偷为了财物不惜代价的杀人,既有冷血的一面,也有伪善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有歪江湖正道理、盗亦有道的说法,说的是一个人哪怕是做乞丐和当小偷,也有其遵循的规矩,比如小偷恪守入室盗窃只取小钱、给人留有余地,江洋大盗秉持劫财不劫色、图财不害命、放人一条生路等等江湖规矩。反观今天的社会现实,实在令人沮丧。用易中天的话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有多么野鸡,多么山寨。”中国教育的失误之一就是过于推崇一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楷模,全社会弘扬这种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道德高标人物,其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伪善者和伪道德家。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人性的底线处开始培养人的“恻隐之心”“敬畏之心”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人偿命、借债还钱”等基本的人性和常识,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普通人的情感的人,温和、善良、感恩、尊老、爱幼、有同情心。

第8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07-01

所谓时事新闻案例,是指通讯社、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期刊社、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对国内和国外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具备准确性、真实性、公开性、时效性等特征。时事新闻案例是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时事新闻案例,能让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当前形势密切联系,实现学与用的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和社会的命运,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趋向完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此,笔者谈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时事新闻案例的具体应用。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学活动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才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才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思想品德教师在可选择的条件下,应选择一些学生身边所发生的时事新闻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这里所说的“身边所发生的”,是相对空间远近而言的,在空间上可以取近舍远。选择时事新闻案例时,能用国内的时事新闻案例,就不用国外的时事新闻案例;能用省内的时事新闻案例,就不用外省的时事新闻案例;能用本地的时事新闻案例,就不用外地的时事新闻案例;能用学生身边的时事新闻案例,就不用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事新闻案例。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承担责任》(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可以举“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时社会各界援助汶川灾区人民的例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又如,教学《走向小康》(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描述学生的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如手机更新换代、地方城镇化建设加快等),借此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教学,使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且具备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能培养学生观察新闻事件、分析新闻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思想品德教师在选取时事新闻案例的时候,可以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展开。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收集并整理时事新闻案例,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让思想品德教学成为一种教和学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主动、交互式的学习中提高了素质。

例如,教学《战争与和平》(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66小时的新闻来探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查阅资料,探究答案。学生A得出如下结论: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就来中国访问,打破了美国总统在第二届任期才来中国的习惯,开创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这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学生B则认为,奥巴马的演讲体现了对中国善意的用心,引用古语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应展开交流,也说明了青年人应承担的时代责任。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创新,来源于问题,来源于发现。思想品德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用新闻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新闻素材(2010年3月5日,政府的节能工作报告;2010年3月3日,九三学社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提案……),创设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我国提倡“低碳经济”,反映了我国正在建设什么类型的社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我国现在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节能。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9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67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情景的互动历程,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和案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精选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即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案例:吴强,16岁,父母离异,平时没人管,吃住往父母两头跑,上八年级时,上课纪律差,经常被教师批评,有几次作业未交,被教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要他上学了,让他管水果摊。于是他有时管摊子,大多数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游戏厅老板和他成了老相识,还允许他欠帐。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记者为抢新闻,当即作了采访报道,不仅将小刚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2. 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开启思路之门。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印发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形象生动地口述表达,它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地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

3. 案例的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如发现讨论偏离案例、教材或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导致讨论中断时,要加以引导、启发,以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甚至步入误区,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

(2)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

(3)要不断提升驾驭课堂能力。讨论案例时有可能出现“冷场”或“哄场”、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课堂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争吵等,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

(4)要及时做好纠错补偏工作。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有时案例展现出来的信息可能暗含消极的影响,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用正确的言论思想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4. 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运用中的作用

1.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3.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四、对案例教学法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笔者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2.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发展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3.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4.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5.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