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

第1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军队 信息化 建设

当今世界,在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许多发达国家确立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转型建设新理念,加速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全面转型。面对这场新变革,我军也迎难而上,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提出,“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何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在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过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军队整体作战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从军队建设全局高度考虑,把机械化军队的军事理论、组织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后勤保障等构成要素改造成信息化军队的相应构成要素,最终建成适合信息时代作战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

2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立足国情军情,2020年前,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以及信息化军事理论、法规标准、体制编制、人才队伍、基础技术等方面,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两类系统,五大支撑”。

(1)一个基础,指信息基础设施,即保障军事信息传输、处理、防护和管控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信息传输平台、信息处理平台、基础服务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这些设施为军队这个大机体通经脉、输血液、强功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各种军事活动中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2)两类系统,指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指挥信息系统、信息作战系统和日常业务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主要由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和新概念武器组成。这两类系统,直接服务于军队各种军事活动,既是完成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必要保障,也是衡量军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五大支撑,指信息化军事理论、法规标准、体制编制、人才队伍和基础技术。这是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组成部分。从军队信息化体系结构看,这五个方面支撑器物层,涵盖制度层和文化层,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和规范性作用,与信息基础设施、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共同构成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 外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美、俄、法、英、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先后走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其实质是实现军队形态的转型,也就是将工业时代的军队转变为信息化军队。从发达国家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其主要做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理论先行。新军事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如何制定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如何建设信息化军队、如何打赢高技术战争和准备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创新性军事理论的指导。海湾战争爆发后,军事理论研究被置于各国军队建设的“火车头”地位,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在各国政府及军事决策层达成共识。作战理论方面,非接触战争、非对称战争、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空间战、精确战、联合作战、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等理论层出不穷,部分理论得到战争实践检验。

(2)突出集中领导。世界主要国家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多方协作,对原有体制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优化,增加了更多信息化建设的要素。美军自1995年开始,国防部先后成立了C4I工作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首席信息官委员会、信息开发办公室、军队转型办公室、国防业务系统管理委员会等10个信息化建设机构。日本防卫省(厅)成立了官方信息通信科,德国国防部建立了信息技术局,印度国防部也组建了信息战局。上述机构的设立,满足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体制的新要求。

(3)突出体系建设。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注重法规体系的建设和标准规范的制定。美军已颁布诸多政策指南和规划,基本覆盖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国防部标准化》指令等,明确了相关的方针、政策、程序、组织机构和职责。俄军早在苏联时期就制定了完善的电子通信网络标准体系,无论模拟技术体制还是数字技术体制,无论是固定还是野战通信网,均使用全军统一的军用技术标准、协议标准和接口标准,为加速军队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4)突出军民融合。美、俄、日等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军民一体化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和军队信息化的双重需求进行通盘谋划,以节约经费、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在信息技术开发上,加强与工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吸收社会上的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美国陆军80%的解决方案来自于民用技术。在信息设施建设上,多数国家突出军民兼容的发展思路,多数大型军用信息设施同时为军队和民间用户服务,民用信息设施建设也考虑了军队需要,以便在必要时转为军用。

(5)突出人才为本。发达国家军队纷纷采取广泛吸纳、多渠道培养等措施,加快信息时代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美军强调尽可能吸收和利用民间信息技术人才,如美国微软公司许多职员就直接参加了美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本防卫省(厅)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在军队院校培训中的权重,另一方面通过选送优秀军官留学、实习、接受委托培养等形式,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4 科学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把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我们的国情、军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之路。

(1)加强顶层设计。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覆盖了各个军兵种,渗透到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投资大、要求高等特点。要确保快速、持续、稳步地发展,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职责、加强领导、搞好顶层设计。一是要强化集中统一领导。只有遵循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不断优化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才能按照统一的目标,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二是要建立统一标准。当前,我军信息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专用装备与通用装备不一致,操作系统不统一,信息化标准不规范,互连互通互操作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建设系统与防护系统脱节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严重阻碍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对此,应强化组织领导和宏观协调,下大气力按照统一的技术体制和标准进行全面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三军通用的信息基础平台、计算机公共操作环境和格式化信息标准。

(2)坚持独立自主。一是要必须坚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行动指南,始终保持信息化建设正确方向。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信息化建设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二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坚持走以信息化牵引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目前,我军处于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特殊阶段。如果按部就班地在完成机械化建设任务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坐失良机。因此,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大胆超越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跳越的某些阶段和环节,以局部跃升推动和促进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加速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三是要掌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我军信息化建设,是在国内缺乏经验、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起步的。我军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指挥关系、战役战术原则、作战任务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结合实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只有自力更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装备创新、战法创新、管理创新,自己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积极主动地搞信息化建设。

(3)坚持军民融合。大力加强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交流,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加速我军信息化装备的研发,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社会是信息化军队的资金库、人才库、资源库和技术库。军队信息化需要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军队信息化建设只有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自觉融入社会信息化建设全局,充分依托国家信息资源和建设成果,才能走出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的路子。

(4)抓好人才培养。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军队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核心是充分发挥广大官兵和科技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要以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这“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院校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努力造就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二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进取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进一步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三是积极发展适合我军广大官兵使用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不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还要做到易学、易懂、易用,使装备能迅速和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战斗力。

(5)坚持求真务实。党的十以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军队信息化建设同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搞花架子工程,重轰动效应,不仅造成浪费,延误建设进程,而且必然会遭受战争的惩罚。必须根据现代科学的能级原理,对本级的职能要科学定位,对下级的要求要合理可行,牢固树立务实为本、求实为责的思想,不提空洞口号,不做表面文章,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积小成为大成。

参考文献:

[1]池亚军,肖允华.信息化战争与信息作战理论精要[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2]李辉光.美军信息作战与信息化建设[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3]王保存.外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出版社,2008.

[4]陈振宇,黄东亮,张珍明,孟艳.军队信息化基础[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第2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军事领域需要发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军事领域的管理和作战能力。而在此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无疑是这场变革。同时,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化人才,是更好地发挥我国军队职能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家军队不但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必要的安全支持,也要更为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新型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更加全面的军事人才,从而让军队变得更加综合化、科技化,提升其威慑力和实战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化人才,是提升我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军事人才的作战理论,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军事人才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既要拥有科技化的管理体系,也要有能够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科技技术,积极打造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化人才,是我军有效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

2 军事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综合素质和未来信息化军事需求存在冲突

在未来军事发展中,军事人才应该具备技术、指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军事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的人才并没有极强的综合素质,人为地割裂了这些技能的结合。一方面,人文底蕴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另一方面,大部分技术类学员的军事素质较低,对单兵技术以及轻武器射击等军事素质类技能没有有效培养。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军事院校并没有非常有效地对学员进行系统和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也缺乏对军事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了很多学员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出现了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的问题。

(二)人才任职能力与信息化军事发展需求存在冲突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军队建设在不断加强对高技术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建设。形成了全方位的陆、海、空、天、电、网的多维作战模式,而具有相关高尖技术的人才却非常少。我国军队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也往往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军事人才的认知能力和当前信息化军事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一方面,人才的军事职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职业特色。另一方面,岗位任职能力较差,通常毕业的学院缺乏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此外,当前军事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使其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武器装备和管理方法。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军事发展需求存在冲突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在未来发展中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而这一切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依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信息化军事发展需求存在冲突。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对学员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员无法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缺乏研究成果,无法真正为军事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军事院校的培养定位过低,使得学员的发展潜力不足。很多学员培训的目标是获得一个军队的职务,不会去追求精英化的标准,而院校教学也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培训,没有紧随科技前沿发展情况,造成了人才发展潜力不足,无法适应新时期军事化需要。

3 军事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环境建设

军事院校在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基础,积极探讨有效的人才建设方法,构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次环境,让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向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向迈进,重视提升学员的战斗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效构建基础平台,加大投入,为学员提供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同时,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充分构建与网络为依托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教、学、管三个层面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效率。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构建网上校园文化,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军事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积极积累军事变革的新理念和新经验,让其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构建有效的培养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要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总目标,按照军政融合、指技合一、博专相兼、兵种兼通的总体要求,以“五支队伍”为主体,具体确立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量化标准,增强培养的目的性。要重点充实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装备、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逐级制定具有导向性、规范性、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使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

(三)完善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在新的发展时期,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军事院校培养模式,设定更加合理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完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可以开展网络化教学、模拟化教学等。同时,要有效突破教学资源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有效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打破专业限制、院系限制和军地限制,加强院校和部队的合作,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且要完善教学目标,不但要培养学员的军事理论,也要构建起包括军事科技信息、学科理论信息、教学改革信息、装备技术发展信息、部队教育训练信息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并有效指导学员,同时也要提升学员的心理素质,提升其作战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积极打造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4 结语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军队院校必须要紧随时展的需要,积极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不断完善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加强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打造军队为高素质的信息化军队,从而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庄亚俊.军队综合大学学员管理信息化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张跃东.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应着眼于未来战场需要[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第3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134―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训练改革中的普及,教育技术已经从军事训练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促进部队核心战斗力生成的基本手段,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军事训练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技术应用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军事训练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1]。

一 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应用的历史缘起

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应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电影培训技术人员,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1200万连枪炮都没见过的普通人训练成能熟练制作军火的技术人员。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军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舰队横穿大西洋,既要完成长途奔袭,又要在开进途中完成紧急训练,电视手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0年代初,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磁光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为军事训练改革带来了重大突破。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给新军事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使教育技术这一原本用于教育领域的科学体系,被迅速应用于军事训练领域。美军率先将教育技术引入军事训练领域,使训练环境、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乃至训练思想突破了传统模式,教育训练效益实现了整体跃升[1]。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部队院校的发展热潮,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地位和它的作用不断提升,使军事教育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训练手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对部队教育训练模式乃至未来战争的样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实践

在军事训练实践中,教育技术无处不在,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军事训练的各个领域。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从教育技术的实践现状来看,可将其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大至分为电视教学应用、多媒体训练应用、网络训练应用、模拟训练应用四类[2]。

1 电视教学应用

电视教学是指部队在组织训练活动中,由组训单位或负责组织实施的人员,利用电视教学手段对受训官兵实施的训练活动。也可理解为是运用电视技术传输和播放反映军事训练内容的电视信息,对受训者进行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运用电视手段进行军事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训练程序一般为:讲解――示范――练习――讲评四个阶段。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粉笔、黑板、教鞭、器械、场地,采用教练员讲,受训人员听,而后进行操练的方式。这样,受训人员往往获取知识慢,动作不规范、不统一,直接影响受训人员的训练水平。利用电视教材,不仅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受训人员的感官,提高受训人员的训练兴趣,更重要的是使训练更加科学、规范、正规。当前部队规定按纲施训,第一步就是组织观看电视教材,受训者观看的是武警部队统一制作配发的制式电视教材,其训练课目、内容是武警总部统一审定的,演示人员是全部队优中选优的,可以说是最标准、最规范和最权威的。受训人员按电视教材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避免因施训教练员对教材理解的偏差、教练中的错误示范所造成的受训者的错误学习;运用电视教材进行反复观摩,更能使受训人员正确理解动作要领,从而缩短了训练时间,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 多媒体训练应用

多媒体具有集成性、多维性、交互性等突出特征,多媒体军事训练,可以将多种媒体信息进行同步组合,共同表现训练内容,做到文、图、声、像一体化,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使受训者能随时接受和处理最新的训练信息,实现人机交互,改变传统教学中单向讲授的方式,使受训者既能听教练员讲授,又可以自主学习[3]。

(1) 演示观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训练内容展现在屏幕上,以辅助施训者讲解。当前部队和院校教员在授课中,已经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组织演习和大型训练活动中,首长讲话和战法推演也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各单位组织的各类汇报也多采用多媒体形式。

(2) 进行自主训练。运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性,供受训者在个别化教学训练环境下进行自主训练。把教学内容制成知识结构完整,具有检测、评价、反馈功能的多媒体教材,使受训者能够自主学习。随着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网的开通,这种能供受训者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材将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可。

3 网络训练应用

军事网络训练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与环境进行军事理论教学、作战技能培训和开展网上演习的活动。

(1) 军事训练考核。目前利用网络技术研发的军事训练考核系统已经在部队广泛应用,这个系统可满足武警总部、总队(师)、支队(团)等单位进行训练考核的要求。该系统利用武警部队三级网,通过网上答题、网上交卷、网上评判、网上监控的方式,组织首长机关、分管干部、士兵进行基础理论、指挥应用、业务基础和专业技能考核,既方便了组训机关进行考核管理,又提高了考核准备的工作效率,对客观评估部队军事训练,有效促进军事训练的落实和科学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网上对抗演练。网上对抗演练通常采用军事运筹学、人工智能、数据库、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训练模拟的标准化体系,成功进行了异地网上对抗演习。目前武警部队每年举行的“卫士”系列首长机关网上演习,都以武警指挥信息网为依托,搭建网上模拟训练的应用环境组织实施的。

(3) 网上远程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和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当前武警部队的远程教育工作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发挥各院校校园网和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网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的远程教学平台,统一网上教育资源标准,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逐步开展和推广。

4 模拟仿真训练应用

军事模拟训练应用,是指为达到军事训练目的,以军事作战模拟训练技术为手段而实施的仿真训练活动[4]。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跃升和三维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模拟仿真训练主要体现在战场环境的真实搭建和指挥决策的辅助评估。

(1) 武器装备的模拟仿真训练。一般是对单件武器装备或者多件武器装备进行的虚拟仿真应用,这一类虚拟仿真系统的主要用来对单兵进行训练和对武器进行性能评估。比如汽车驾驶、步兵武器、飞机、舰艇、装甲车等虚拟仿真系统。它们都模拟了真实的设备、构建出虚拟现实的环境,使受训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类系统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地模拟出人在自然环境和实际条件下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动感等行为的高级人机界面,使系统具有“沉浸”和“交互”的特征。武器装备的模拟仿真训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单纯的武器装备仿真,如仿真枪、电子枪等;第二类是由多种武器装备组合起来的虚拟仿真平台,这种虚拟仿真可以有真实的装备,也可以是全部的虚拟环境,如模拟射击方仓、反恐对抗街区等;第三类是由多个武器平台构建的武器体系,如多个导弹发射车载雷达系统、卫星系统等支持下形成的“反导弹系统”,这一种系统的仿真可以在多个平台的基础上聚集而成。通过广泛的应用,武器装备的模拟仿真训练,可以大大减少对真实武器装备和设施的使用损耗,节约训练经费,减少训练过程中的危险性。

(2) 指挥训练模拟应用。是运用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对指挥员进行指挥决策和技能的训练,通过作业、决策、协同、对抗等不同方式,在不动或少动实兵的情况下,训练和检验指挥机关的指挥能力。作战指挥虚拟仿真建立在对作战部队及其武器装备的整体效能的虚拟仿真基础之上,其着眼点在于根据作战规模划分不同的作战单位。部队的编成方式和训练情况、作战样式和地理环境影响等,统一为作战效能指数,在作战过程中,交战双方的战损情况就根据这些基本数据和作战模型的运算结果判定。具体的单兵和单个武器都被融入到某一级别的作战单位之中。指挥训练模拟系统为指挥员创造出一个近似实战的指挥环境,使各级指挥员通过模拟系统指挥他们的虚拟部队,在虚拟战场中得到“实战”的锻炼。

(3) 辅助决策模拟训练应用。主要是运用辅助决策模拟系统进行作战结果预测和作战方案的选优,辅助指挥员的决策,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战略决策层次的虚拟仿真可以进行战略方案论证、战略力量的评估以及军事冲突的预测等,通过定量分析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关的形式化和参数化的模型,可以促使复杂的战略问题得到简化,从而使得战略方案可优化处理:战略论证成本降低;在经费、人力、时间、资源方面比实兵演节省;由于带有预测性,因而赢得了战略主动性;由于依据系统分析,大大减少战略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了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目前战略决策层次的仿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和理论还不够成熟。

三 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应用需把握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的普及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教育技术作为军事训练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来看,其在军事训练领域的普及应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在军事训练信息化的进程中,观念滞后的问题始终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惰力。其中对教育技术应用认识的偏差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认识差,没有认识到教育技术是军事训练领域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关键工程,教育技术的功能性作用是整合训练领域的信息技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在训练进程中发挥综合效益。如果不能发挥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信息技术应用就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只在训练的某个环节和某个点上产生影响,而缺乏综合效益。二是简单化,认为教育技术就是照相、录像、网络和多媒体,没有把教育技术当作军事训练的重要支撑手段来看。三是神秘化,认为在短时间内教育技术推动军事训练很难取得实效。四是片面化,就是把教育技术看“窄”了,缺乏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军事教育技术是军事训练信息化的重要支撑这一重要命题,深刻理解在军事训练过程中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的引领和整合作用,把教育技术应用当成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自觉主动地运用、普及教育技术,积极发展教育技术。二是加强学习。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整合、引领信息技术,并使其在军事训练领域不断发挥最大效益。三是严格机制。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把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育技术实践主体能力素质的重要考核指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实施奖惩,促使实践主体教育技术素质不断提高和教育技术应用观念发生实质性转变。

2 贴近需求,服务部队

部队对有些教育技术成果不常用、不想用、不会用,其直接原因是这些项目不好用、不管用甚至不能用,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需求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如果成果是能用的、好用的、管用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愿意用,比如互联网、手机,并未做过多的宣传,但是用户众多,主要原因就是它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方便人们的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技术需要做的工作是:找准定位,明确要求,认真研究军事训练对教育技术的需求是什么,做到“贴近部队、结合部队、服务部队”,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使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普及应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开发军事训练系统时准确把握需求的方法是紧密结合部队进行军事需求调查和分析,范围要覆盖有关的各级指挥人员和广大士兵。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在掌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服务部队的教育技术应用系统的研发,从而实现教育技术和军事训练的无缝衔接。

3 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人才培养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性工程,高素质、创新型信息化人才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目前,从武警部队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看来,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合理。目前武警部队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中,专业人才的比例太小,自主培养和引进的专门人才还占不到总数的一半;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尚存在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二是培训体制不健全。虽然每年定期会组织一些培训,但培训的时间有限、规模有限,与教育技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极不相称。

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从根本上寻求对策,就要从建设现代化武警的高度谋划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步形成院校主渠道与定期培训、专项轮训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加速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军事训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院校建立教育技术专业,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部队应加强电教人员的专项轮训和在职培训,提高官兵信息素质。各级主管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做好人才培训规划,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抓好人才队伍管理,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特别能战斗的教育技术应用建设骨干队伍,形成梯次配备清晰、结构整体优化的人才群体,为教育技术应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郝凯亭.军事训练中军事教育技术应用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6:1-2.

[2] 崔亚峰,李陆平,李元奎.军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31-32.

第4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首先,我国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人们更热切地希望和要求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围墙式的大学教育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远程网络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局限性,是对旧式教育的一场革命,人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INTEL网注册,就可接受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这大大拓展了时间和空间,增强了受教育的人数,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快速度、高质量建设远程网络课程教学课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属公共课范畴,因此,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师资力量,扩展教育途径,革新教学方法,加快建设军事理论课远程网络课件势在必行。

其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全国各高校招生数大幅增加,这不仅给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带来量的增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改进军事理论教学的方法手段就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网络教学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一方面使声音、图像、视频同时运用,充分激活人们的视觉、听觉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人们的感知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校园里有相对雄厚的硬件基础,如果再加上丰富的网络课件资源,这就为学生随时学习或查阅资料,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供极大的便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网络大学已相当普及,教学课件几乎覆盖了所有学科,我国也有数所大学开办了网上远程教学,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

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网络是硬件条件,课程内容资源是核心,这些年网络发展的速度以及质量,已经为网络远程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军事理论课的网络课件建设才刚刚起步。从目前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方来看,大多数同行还停留在正在准备将课本知识转换成多媒体课件阶段,也就是单纯地将课堂讲授转化为计算机上的人机对话,其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单调,没有注重网络远程教学的特点。一般说来,网络远程教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由于接受网络课程教育的学生只要有一台达到规定要求的连网计算机,通过一定程序就能够获得任何网络信息,所以在理论上说,可以接受网络课程教育的学生面非常大,普及面非常广;第二,教育对象具有离散性。学生不与教师见面,师生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情感交流,较难实现因材施教,也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第三,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素质较高,理解问题容易;有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对同样问题的理解比较困难。军事理论课具有的广泛性、实践性、变化发展性等特点,要求其远程网络课件一方面要容易理解,便于自学,另一方面,要求内容贴近时展,吻合时代脉搏,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性,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此外,网络课程的教学还应包括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测试等环节和试题库,以弥补远程网络教学离散性、差异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构建军事理论课远程网络课件的目标及教学内容设想

军事理论课远程网络课件的建设目标由远程网络教育的目的所决定,并由教学内容来体现,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目的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遵循的总的方向。处于理想阶段目标则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计划、设想,是对所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和阶段性要求,目的依靠一个个目标的完成来实现。军事理论课远程网络教育的目的是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的远程通信能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切军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这个目的,军事理论课远程网络课件的建设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文本、声音、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述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力求整个课件动静相宜,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促进学生手、耳、视、读并举,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爱军情感,帮助大学生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的国防观念,是一个较为完善的远程国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适用于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本专科生,并以军事理论课网络远程教学光盘为其载体。其教学内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具体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等。教学形式包括网上讲授、辅导、讨论、练习、答疑,测试等多个环节。

三、构建军事理论课远程网络课件的技术路线及内容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标,军事理论课网络课件制作应分为两大部分:前台使用者界面和后台服务系统。前台界面指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登录,浏览、操作的界面。界面要求操作灵活、方便,按不同的登录人员,兼顾不同的浏览器,动态生成不同的界面。实现这些界面的技术丰富多样,软件工具也很完备。拟采用ASP技术,以实现动态响应,满足网络课程声光等动化要求。

后台服务提供数据库管理、示范子系统运行服务。本课程中主要数据库中战例集库、习题集库,习题集库由于格式规范,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放与管理,这方面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很多,并趋成熟,能很好地与前台界面接口。战例集部分主要以影像资料为主,但长短不同,很难用一种格式管理,故我们拟使用多媒体文件存放。

具体技术路线采取以下五个步聚。一是整理内容,收集资料。军事理论是一门更新变化较快的课程,必须反映最新材料,应当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广泛地收集整理军事课教学内容、习题、战例等。

二是研究网上教学的规律。包括自主学习的特点、文档用词的特点、实践性特点及研究个性化辅助的针对性特点等问题。

三是研究实现技术。要使制作的课件既能在网上使用,又可以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工具,因此,不是一般的网页制作,也不是讲课用的幻灯片制作。研究的内容包括:网页制作动、静态技术。军事理论的多媒体资料存储管理技术,前台与后台数据库连续技术,前台调动后台多媒体文件技术,调用战例系统运行的技术等。

第5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军事运筹学;方法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Innovation Research on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ology

Chang Chaowei

(North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is a new cross-disciplinary,primarily use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ethods to study specific military issues.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present our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ology innov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hen,we proposed an innovative concept of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ology;Finally,a conclusion that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Keywords: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Methodology;Innovation

现代战争的序幕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逐步走上历史舞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军事学科出现了以信息为主导、综合运用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反映了我国军事系统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军事运筹学居于军事科学体系中技术理论层次,它是运用量化方法对战争系统进行分析,从而为军事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方法。随着战争形态不断发展转变,这种军事分析法必须要经历学科的创新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军事运筹学进行方法论的创新。从本质上说,军事运筹学方法论是进行军事运筹研究的内在方式以及具体方法的概括和总结,用宏观理论对军事运筹研究进行相应的指导。在这一创新过程中,不断提高其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能力,是军事运筹学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概述当前我国军事运筹学方法论创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前我国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带来了机遇;但由于多方面的制约,在其方法论的创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挑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挑战。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明显增强了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开放性,加大了分析难度。与以前的战争形态想必,信息化激活了系统内部,构成了内部个体与外界之间的复杂多维网状体系,从而加大了在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下,明显增强了军事运筹分析的复杂性,对军事运筹一般方法论提出挑战。基于多维网状结构下的信息化战争系统,改变了系统内个体间,与对抗的战争系统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途径数量。与此同时,信息化战争系统也呈现出了非线性特征以及系统层次分析复杂化。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对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机遇。信息化战争系统呈现的复杂内部结构特性,加大了系统分析的难度,因此,急需要求对军事运筹研究方式和方法进行变革,这为当前我国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带来了机遇。信息化战争系统是一种综合性密集型的信息系统,其多维网状结构的系统内部,高度融合了内部个体即人员、武器、环境及信息的联系,为拓展军事运筹学理论方法提供了机遇。非线性特征下的信息化战争系统,加大了军事运筹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难度,为研究途径创新提供了机遇,揭示了传统的方法解决复杂性问题所存在的局限性,为了解决对抗性复杂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寻求新的技术路线。

二、探究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方式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军事运筹学在发展中还面临着提站,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其不断增强了军事内部分析的复杂性,对传统的军事运筹学方法论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战争系统也是军事运筹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军事还原论方法,带动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理论的产生,从而也推动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军事运筹科学的大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军事运筹学在研究信息化战争问题中的作用,必须创新军事运筹学的方法论。笔者主要从下述两点来论述其创新的实现途径:

(一)创新思想方法。在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社会活动领域的不断延伸,由此产生了战争行动。开放性、对抗性及复杂性,时信息化战争系统的三大特征,它强烈冲击了传统的战争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要求在运用军事运筹学的方法时,对系统要素采取量化分析法,认知复杂的内部系统,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将战争观、综合观及集成观融入军事运筹学中。将传统的定性分析法扩展为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的系统思维法,以全局性的军事思维做指导。从本质上创新传统的军事运筹学思想,要明确认识到当前的军事系统是一种信息化的战争系统,它是集开放性、复杂性的巨系统及对抗性为一体的巨系统

(二)创新理论方法。信息化战争系统是军事运筹学的研究对象,这种特定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军事运筹学具有交叉性、融合性及横断性的学科特征,同时为创新发展军事运筹学的方法论提供了独特的方法。新增了战略运筹学、军制运筹学等新科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细化了学科层次,拓展军事运筹研究对象与领域,从而带来军事运筹学的朝向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因此,在军事运筹学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其具有交叉性、融合性的特点,不断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性运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探究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探究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对我国军事运筹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促进作用;(二)对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进行研究,对我国军事运筹学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我国军事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可以及时改革军事运筹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研究军事运筹学方法论的创新,对社会大系统来说,军事运筹学在不断对其方法论进行创新,有利于军事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邓必雄.关于新形势下军事运筹学创新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9

第6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1 信息化作战军事地理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必须深化军事地理新理论,普及地理保障新

技术、新装备的教学训练

当前,军事地理教学训练与军事地理保障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不相适应。一是信息化条件下地理环境影响军事行动的前沿理论没有及时地融入教材、进入课堂。部队联合、机动、感知、控制等能力的提高,环境要素对智能武器装备障碍作用的削弱等,都使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在现行教材中没有得到很好反映。就此问题,军事地理保障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针对信息化作战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当务之急是梳理成果,编写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使之尽快进入课堂教学。二是教学保障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与信息作战相适应的军事地理教学训练器材和装备。军事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军科技工作者相继研制开发了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军事地理、地形保障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如战区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战术分析系统、“北斗”双星定位系统、军用数字地图、环境仿真模拟系统等,有的已装备部队投入实战和训练。作为培养作战指挥人才的院校,在装备和器材配备的力度上却略显不足,这与院校教学“三个优先”的要求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极不适应。必须首先满足教学需求,在加强管理和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倾斜。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军事地理的纯理论性教学,组织学员运用各种装备和器材与地理环境“零距离”接触,在计算机支持的虚拟现实中进行指挥推演、地理环境分析、作战态势分析、目标空间数据查询等方面的训练,最终达到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有机结合,实现军事地理教学质的飞跃。

2 信息化作战军事地理保障科技含量高,必须

全面提高军事地理教员队伍的专业水平

军事地理教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作战军事地理研究和保障人才的问题。目前,军事地理教员大多是毕业直接留校任教,精通军事地理专业和信息化战争常识的“专家型”人才较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测绘和军事地理保障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既为军事地理学学科内容体系、保障方法手段注入新的内容,也对广大教员队伍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及时吸纳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和新装备,从整体上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一是要深入研究信息化作战的理论、战法和特点,把握信息化作战军事地理保障的规律和要求,明确保障的内容和重点,从而增强教学和研究的针对性。二是不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军事地理教学不仅依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研究成果,更需要信息战战略、战役、战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否则就很难得出切合实际的估价和分析结论。三是加强与测绘学院、科研院所等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测绘学院、科研院所是专业教学、军事地理保障技术装备研发的领军单位,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雄厚,而学院在信息化战法研究上具有一定优势。加强两者交流一方面可以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使先进保障技术、装备的研发适合我军特色,同时又对军事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3 信息化作战军事地理保障要求全面,必须扩

第7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军事;军事理论;优化原则;教学方法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is present ordinary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s present situation, has analyzed the objective factor which emphatically the influence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method optimizes, creatively has discussed the subjective factor which the influence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method optimizes, and proposed this class teaching method optimizes principle.

key word: University military; Military theory; Optimized principle; Teaching method

前言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成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何在此基础上真正把军事理论课教学搞好、搞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确保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军事理论课“怎样教”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研究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影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的主客观因素

教学方法起着引导教学、调节教学过程以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教师所教授内容的作用,然而,选择、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制约的。主要客观因素制约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军事课主要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军事理论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理论体系。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每个单元、每一章节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同,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只要有助于教学目标实施和实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考虑应用。

2.教学对象。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开设,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状况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技能、接受能力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适应他们的思想和接受能力的现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思想水平和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国防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内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传授国防思想、国防历史、国防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决定了讲授法不能丢,其他的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而定。

在运用教学方法时,除了要考虑教学中的客观因素之外,还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以下这些主观因素:

1.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面对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图谋,面对国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严峻考验,面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冲击,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明的政治纪律、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需要特别说明,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在一定意义上说,国防教育还是政治课程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2.先进的科技素质。在信息化时代,面对世界军事的迅速发展,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科技素质,用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我们要应付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懂得一些高技术知识,怎么能够应付得了。显然,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科技素质,才能正确阐述国防斗争的发展趋势,才能科学揭示现代战争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地改变甚至变革”。历史实践证明,恩格斯的论断是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作战手段、作战方式和军队编制体制的巨大变化,军事技术对军事理论的影响日益直接和深刻。军事理论的变化发展,又对军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军事技术向适应新的战略需要的方向发展。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必须系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系统学习军事科技知识。同时,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还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运用网络等先进平台开展国防教育。

3.博厚的军事素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军事素质。军事素质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师最重要的业务素质。具体讲,就是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具有扎实的军事思想知识、现代战争知识和军事战略知识。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军事素质,有助于增强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创新能力。通过系统、全面、扎实、正规的军事知识学习,使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形成以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为特征的创新性思维。

4.教师的人格特征。人格也就是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品质等。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军事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有很大差异,而健全和谐的人格是军事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就拿性格而言,具有内向性格的军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更愿意运用讲授、讨论等偏重于阐释、思辨的教学方法;性格外向的军事教师可能更注重情景、参与、辩论等能够活跃气氛的教学方法。军事教师应该主动动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完善人格的同时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原则

正因为军事理论课教学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军事教师运用教学方法也就应当灵活多样,不应当整齐划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也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科学认识教师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势,发挥教师自身的长处,弥补不足,把教学方法的特点与教师自身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整体优势的过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应该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系统性原则。军事理论知识体系和大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系统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逐渐积累形成一个以某几个方法为核心的方法体系。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fw789.com。

2.坚持时效性原则。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只有36学时(而有的高校甚至36学时还不能保证),这对庞大的军事理论体系来说,时间是非常少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一定效果,难度很大,时效性往往成为制约军事理论课教学法优化的重要因素,好的方法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作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技术性难点,这要求我们军事教师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探讨如何把高效率和高效果结合起来。

3.坚持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教学内容仍是制约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法优化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要求,科学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这门公共课班容量大的特点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将自学、讨论、观看影音材料、探究式、实地参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比如,将一些理论性不太强、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避免教学浪费;对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介绍,我们把讲解与影音材料相结合,这样增强了直观性、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对当代热点问题,则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中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一些学生参观军营和一些实用的武器,借此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是否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统一,仍是衡量教学方法优化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赵启正.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media.people.com.cn/GB/40628/3278733.html.

[2]马永富,廖达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傅乐平.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素质探析[D].长沙:中南大学,2006.

第8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Abstract: Equipment support mode transformation is development request and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equipment support,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cientific theory to guid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summariza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of equipment support transformation, the composition of equipment support mode was analyzed, and then from the support layer, the content layer and implementation layer three levels, the equipment support model transformation ways was promoted, as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mode transformation.

关键词: 装备保障模式;装备保障转型;构成;转型途径

Key words: equipment support mode;equipment support transformation;composition;transformation ways

中图分类号:E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99-02

0 引言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以一体化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信息化战争逐渐代替以数量规模型阵地战为主的机械化战争,战争节奏快、杀伤力大且武器装备技术复杂,传统的装备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亟需进行装备保障模式转型。进行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构成与途径研究可以帮助全面梳理转型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概述

当前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新的作战形态和作战样式,对新形势下的装备保障产生了重要影响。

军事转型从军事变革演变而来,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林建超[2]提出军事变革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起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成、作战方式和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变的特殊社会现象。”军队建设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是世界各国军队积极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不断调整军队建设方向的共同选择。

由此可见,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是随着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不断开发新的装备保障概念和能力,以信息系统为支撑,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对各种装备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高度整合,建立新的编制体制,以便有效地应对新的战略和战役挑战的进程。

2 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构成分析

装备保障转型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引入,也不单是通过新技术提高保障效率,而是对装备保障体系的全面提升,因此装备保障转型涉及文化、保障理论、编制体制、技术、设施设备、装备等装备保障系统全方位,并形成新型保障体系,全面提升装备保障能力。装备保障转型构成如图1所示。

2.1 文化思想 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首先需要解决文化思想问题,摒弃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充分认识装备保障转型对推进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作用,深入把握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科学内涵;建立创新型文化,不断深入转型工作;从上而下全员重视,保证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高质量。

2.2 保障理论 装备保障转型的过程也是装备保障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装备保障理论领域已经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作战装备保障理论是装备保障理论创新的重点,是推行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依据和指针。装备保障理论创新上最重要的突破,是对装备保障最终发展趋势的研究。

2.3 编制体制 体系对抗是信息化作战的突出特点,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必须打破条块分割、按级供给的保障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把保障单元、保障要素和指挥系统联为一体,树立“大需求、大供给”和“一盘棋”的保障思想,紧紧围绕作战行动,快速聚合各个方向、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系统的保障力量,使各军兵种及社会化保障力量成为相互联动、相互依托、相互增效的整体,形成综合保障优势。对各种装备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高度整合,建立新的编制体制,是装备保障建设转型的必然要求。在保障力量上,充分利用地方保障力量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也需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来实现,使军队装备保障社会化程度得到提高。

2.4 保障技术 即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众多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隐形化、精确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信息化战争和数字化部队必然要求信息化、数字化的装备保障与之相配套。应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装备保障建设的核心,研制和装备更先进的装备指挥与管理自动化系统,以提高整个保障系统中所有资源的透明度,从而实现对装备保障资源的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控,以便准确、快速、高效地配置、调动和利用装备保障资源,对作战部队的装备保障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利用扫描器、射频标签、条形码、数据库及其依托的战术互联网开发的“全资可视化”技术,通过“全维可视”,达到“全程可控”,从而实现精确保障。依托信息平台,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技术流,达到适时、适地、适量、高质的保障效能,实现保障的即时化、综合化、精确化和经济性。

2.5 设施设备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需要利用先进的保障技术,更加需要硬件作为支撑,需要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完善目前的装备保障的硬件基础。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手段、信息处理手段、装备管理手段、装备指挥手段、维修手段、供应手段等等,使装备保障转型落到实处,全面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率和效能。

2.6 保障装备 加快发展和改造保障装备。随着探测技术、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定向能技术、光电技术等一大批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很多信息化保障装备将陆续问世,保障装备的信息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综合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改进和完善野战抢救抢修装备,发展故障自动诊断和检测技术,将检测设备的检测电路和传感器部分安装到装备上,不用外部设备,即可自动显示主要部件状况,一旦出现故障,即可换件修理。

2.7 保障训练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激烈复杂,装备保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对装备保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保障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训练已经成为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装备保障模式转型途径研究

依据武器装备保障转型的涵义、时代特征,考虑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的直接影响,从当前保障系统实际出发,通过进行保障模式转型,形成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新型装备保障模式,为达成此目标,需要科学规划实施途径,为全面展开装备保障转型建立基础。依照上述思想,从支撑层、内容层和实施层三个层次建立装备保障模式转型途径如图2所示。

支撑层主要描述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客观环境,包括科学发展观、科技进步、武器发展、作战理论、战争形态、保障需求等,为装备保障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发展动力和物质基础;内容层主要描述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保障理论研究、编制体制调整、保障技术研究、方法手段开发、保障训练改进等,从而使装备保障模式转型顺利展开;实施层主要是从操作层面表明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实施步骤和逻辑程序,包括文化引领、路线规划、理论探索、试验验证、典型试点、分步实施等。

3.1 支撑层 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需要一定的思想、理论和环境作为支撑。首先,装备保障模式转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将装备保障转型的全面、持久、可持续发展作为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目标;其次,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是建立在科技进步、武器更新换代、作战理论发展、战争形态变化、保障要求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装备保障转型建设,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

3.2 内容层 装备保障转型主要针对传统保障系统的保障资源、保障程序、力量编配等要素,通过进行有机整合,在装备保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保障理论研究、编制体制调整、保障技术研究、方法手段开发、保障训练改进,对保障模式转型进行深入分析、理论探索和组织实施,达成新型的具有信息化时代特点的装备保障体系,使新型保障体系主要具有组元改进、结构优化、功能提升、运行完善和适应环境等特点。

装备保障建设转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保障能力,在装备保障建设转型过程中,必须把装备保障训练放在战略地位,用训练检验装备保障转型实践是否符合实战需求,用训练检验新型装备战时的保障水平。保障训练转型目标主要是通过保障训练,强化装备保障的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保障要素集成训练、保障单元集成训练、保障体系融合训练等。在保障训练中,应加强快速反应训练,提高机动保障能力;加强战略战役投送训练,弥补投送能力的不足;加强联合保障训练,实现精确保障;加强技术保障训练,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加强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训练,提高训练效益。

3.3 实施层 装备保障转型工作首先应该从文化转型开始,通过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加强转型思想观念;按照路线图制定方法,制定装备保障转型路线图;在结合原有装备保障理论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新思想,对新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创新装备保障理论;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机构,对保障转型方案、转型技术以及新型保障设备进行试验验证,以期发挥其最大效能;典型试点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转型路线图制定步骤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军范围的装备保障模式转型。

4 结束语

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是我军面临的重要使命,从宏观层面分析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的构成及途径,为装备保障模式转型提供重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春良.陆军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研究[R].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12.

第9篇:军事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雷达主要是模仿蝙蝠超声波定位的方式,利用无线电磁波探测目标,实现对空间内物体的定位探测、测距、通信和导航的功能,多用于军事、气象、航空等领域。传统的雷达主要有相控阵雷达与激光雷达,尤其是相控阵雷达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保障国防安全至关重要。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雷达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雷达通信与导航的保密性与精确性提供了可靠保障。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是雷达的两种主要应用技术,本文将主要从雷达通信的原理与应用、雷达导航的原理与应用、两者技术综合应用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探究不同雷达的适应领域,为雷达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以开阔其研发视角。

2雷达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2.1雷达通信的原理

雷达通信技术是雷达系统与通信系统结合的一体化技术,主要由雷达、发射机、接收机、通信处理模块、信号通道等组成。根据通信媒介的不同,雷达通信主要分为相控阵雷达通信、激光雷达通信和量子雷达通信等方式。相控阵雷达是由大量独立控制的小型天线阵面组成。在通信过程中,地面上的相控阵雷达通过天线阵面向空间中发射带有大量数据信息的特定频率电磁波信号,并被空间内的战机、气象卫星、航空飞行器等设备接收。然后,空间内的设备将需要反馈回地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其自带的信号发射器发射空间中,并被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接收,然后经过通信处理模块处理后,以实现地面雷达与空间设备通信的功能。

2.2雷达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国防军事领域中,雷达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航母、战机、潜艇等重要军事设备上。航母雷达主要负责为舰载机提供气象保障监测信息、为航管中心提供数据信息、为异常敌机提供驱逐信息等。战机防空雷达主要负责为战机提供指挥引导的空间坐标与敌机坐标、为军事控制中心提供作战数据信息等。潜艇雷达主要负责为战斗群中其它潜艇提供坐标信息、为指挥中心提供数据信息等。目前,军事通信雷达多使用相控阵雷达,但随着量子雷达的快速发展,其高保密性将会使其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对提高国防力量至关重要。在气象探测领域中,气象雷达被广泛安装在各山峰、丘陵、盆地等地理位置处,主要由雷达天线、雷达接收机、控制面板、显示器和波导等组成,将探测到的空气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气流信息和地形信息等发送到气象局的终端控制室,以实现气象监测与远程通信的功能。

3雷达导航技术的应用分析

3.1雷达导航的原理

雷达导航技术又名多普勒雷达导航技术,是相对于传统GPS、北斗、伽利略等GNSS卫星导航技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技术。因为激光雷达具有导向性好、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所以导航雷达多使用激光雷达。雷达导航是运用多普勒效应对航空器进行精确导航的,首先通过航空器雷达向地面基站发射电磁波,并经过地面基站反射后被航空器雷达接收,因航空器与地面反射点间存在相对运动,航空器上的雷达接收到地面反射电磁波的频率与发射时的频率会相差一个多普勒频率,从而通过相关数学运算,可参考地面基站的坐标位置进行精确导航。

3.2雷达导航技术的应用

雷达导航技术主要应用于测距器与多普勒导航系统中,航空器可通过导航雷达进行远程测距与精确导航。导航雷达进行测距时,需要航空器机载测距机和地面基站的测距器配合工作,主要由天线、收发信机、控制器和显示器等组成,用于测量航空器与地面基站间的距离。

4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

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是雷达的两种主要应用技术,往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种技术相互融合。尤其在国防军事领域中,军用雷达需要同时具有通信与导航的功能,以对战机、航母、潜艇等重要军事设备进行精确控制。雷达通信技术主要应考虑其保密性,而雷达导航技术主要应考虑其导航精确性。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高保密性与导航精确性将使得雷达通信与导航技术也得到高速发展,对提高国防军事实力、航空管制能力、无人机探测能力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