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初高中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初高中教育培训

第1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十一五”期间,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及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人员(研训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应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县以上中小学(含幼儿园,下略)骨干教师和晋升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均应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高级培训。

截止2010年12月31日,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4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均须接受教师教育技术考试。

凡取得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二级证书并完成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的教师(含研训教师及其它人员,下略),可参加教育技术初级水平等级考试;凡取得教育技术初级等级证书并完成了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教师,可参加教育技术中级水平等级考试;凡取得教育技术中级等级证书并完成了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的教师,可参加教育技术高级水平等级考试。

二、培训内容

全市统一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组织培训。

县教师进修学校要依《标准》和在《大纲》的要求,组织教材,实施教学。

三、培训和组织与管理

1、县教育局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规划和计划。

2、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教育局的指导下,按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四、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等级水平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管理。考试合格者,发给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的教育技术水平等级证书。

2、县教育局协助市教育局完成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考试的组织、考场设置、考前考场检查及监考工作。

3、县教师进修学校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考试报名、考籍管理、考题的取送、考试设备安装、调试等考务工作。

五、培训和考试结果的使用

1、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初、中、高等级培训并完成规定学时,分别记3、4、5继续教育学分;初、中、高等级水平考试合格,再分别加记2、3、5继续教育学分。

2、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小学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40周岁的教师,晋升初、中、高级职称,必须相应取得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中级、高级证书。

第2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军事院校 任职教育 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E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19-02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建立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岗位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五次院校会议后,军队院校教育开始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促使培训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发生一系列有别于学历教育的深刻变化,需要解决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其中培训体系是任职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石,研究和探索任职教育中培训体系的构成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人对军事任职教育还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那么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军事任职教育不能等、靠、要,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美军在实施任职教育培训方面起步较早、培训体系划分较为明确,建章立制较为完善。研究和分析美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培训体系,借鉴其任职教育的主要做法,对我军任职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 中美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培训理念对比

美国军事院校根据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来确定任职教育的目标,并且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人才的培训目标,以适应其岗位任职的需要。美国的军事人才培训体制基本与军官生长、任职和晋升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美军规定,军官的学历教育在军队院校或地方高校完成后,都要进入任职教育院校进行岗位任职培训。而且每晋升一次职位都要经过院校的相应培训,做到“先训后晋,晋训结合,不训不晋”。美军军官职务的每一次变动,军衔的每一级晋升,不仅要求相应的资历、经验、功绩,而其必须接受规定的任职培训。

我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是按照岗位任职资格和条件的要求,为使培养对象获得从事某一特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区分不同的职级层次和岗位类别进行的专业教育培训。为适应武器装备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的新形势,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指出,对指挥军官实施以排、团、军三级为重点的逐级培训。“先训后用、不训不用、训用一致”成为我军干部培训使用的一项基本制度。另外,我军在组建5所综合大学的基础上,对步兵、部分炮兵、装甲兵以及海军、空军和二炮等军兵种本科层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的组训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初级指挥军官科学文化教学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存在的突出矛盾。

从任职教育培训理念方面看,中美有着共同之处,即都将军官的晋升与任职培训紧密结合。但从培训理念落实的实效上讲,两国还有着一定差距。比如“先训后用、训用一致”是我军始终坚持与倡导的干部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就被安排转业,有的干部未经本级培训就提拔使用,这也造成了干部参加院校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是部队派送的“公差”学员,有的求知欲望不强、学习标准不高,只图培训经历,不求能力有所提高。

二 中美任职教育院校体系结构对比

美国对生长军官的培养采用“两段制”,即先完成地方普通大学本科的学历教育,获得军官任命,再接受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及更高级别的军事教育。在美国承担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任务的军事院校不承担初级职业军事教育任务。各级职业军事教育院校不承担学历教育任务,只讲授军事知识、技能。美国各军种的生长军官的大学本科学历教育都是在军官学校、地方大学后备军官训练团完成的。在完成学历教育后,获得理工文科学位,并获得军官任命,然后再到各兵种专业技术院校接受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毕业后,担任某一具体职务。美国现有军事院校(训练中心)113所,其中担负学历教育的院校,只有4所军种军官学校和三军医科大学、海军研究生院、空军技术学院等7所,其余106所均为任职教育院校,占院校总数的93.8%。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建立起了新型的院校体系,按照培训的任务,把军队院校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任职教育院校主要是指以实施任职教育为主的院校。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以后,军队院校总数由82所调整为67所,其中学历教育院校22所,包括综合大学5所和单科院校17所;任职教育院校45所,其中高级1所、中级18所、初级22所和士官院校4所。任职教育院校占院校总数的67%。目前,我军的这些任职院校中有不少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为一体,融中级培训与初级培训于一身,有的仍包含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应该说我军目前的任职教育院校体系设置还不够合理。而且在现有的军官培训院校中,初中级院校偏多,高级院校少,三级教育机构的比例不够协调,不符合军官发展的需求规律。同时,院校属性的确定缺乏科学性,造成课程设置较随意和培训层次难以衔接的问题。我军要建立合理的任职教育体系,就要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搞好全军院校体系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任职岗位需求的三级教育层次,按照军官职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不同级别院校的数量结构,调整院校任务、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培训任务重新确定军队任职教育机构的属性。

三 中美任职教育培训类别对比

美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在军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与军人的职务、级别相对应。初级军事任职教育以本兵种排、连级军官培训为主,兼顾营、旅级军官和准尉、士官、士兵。初级职业教育院校的任务是对新任命的军官进行担任排级职务的兵种专业技术训练,对在职的中、上尉军官和少数军官进行晋升连级职务前的进修和专业技术提高训练。学制一般一年以下,个别复杂专业可达两年。中级军事任职教育以本军种营(团)、旅级军官为主,兼顾其他军种军官和连、师级军官和中级文职官员。美国军队的中级任职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训本军种的中级指挥参谋军官,对本军种的少校、中校级军官进行晋升前的部队指挥与参谋业务训练。高级军事任职教育以各军种师、军级军官为主,兼顾军以上军官和高级文职官员和其他国家相同级别的军官、文官。美军高级职业军事教育的任务是培训国家与军队的高级指挥、参谋、决策与领导人才。对各军种的中校、上校级军官以及相应级别的政府官员进行晋升前的指挥、领导、管理、决策方面的训练。学制都较短,为几天至几个月。

我国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培训,分别在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完成。指挥院校实行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分别培训排、团、军职指挥军官。初级指挥院校,培训初级指挥军官,即各类排职军官。对入校的青年学生和优秀士兵,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三个教育层次,实施系统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完成从青年学生或优秀士兵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学制分别为二年、三年、四年。中级指挥院校,培训团职指挥军官及相应参谋人员。对入学的、经初级指挥院校培训的营职军官,实施进修性专业教育,学制1~2年。高级指挥院校,即国防大学、培训集团军(军)职以上指挥军官及高级参谋人员。招收经中级指挥院校培训的陆军、海军、空军师、旅职指挥军官,实施高层次的军事、政治、后勤综合教育,学制1年以内。

专业技术院校,分中等和高等两类。按照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培训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招收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和青年学生及部分军官,实施系统的基础教育,学制2~6年,分别完成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及相应职务的基础训练,毕业后担任各类技术使用、装备维修和医务军官及文职干部。专业技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招收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的部队和地方专业人员,学制2~3年,实施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训练,进行科学研究,培养装备论证、使用维修高级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和院校教员。

对比两国任职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发现,尽管我军实施了岗位任职培训,但实际上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干部培训目标的界定不明确、不精细、可操作性不强,各级干部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标准概念比较模糊,不能形成自觉行为。学非所用、训用脱节、训练内容重复、目标层次不明显、缺乏超前性,培训还在重体能、重经验的低层次阶段徘徊。院校与部队实际衔接不紧密,培训质量提升较慢。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区分不同的层次和职级,制定科学明确的培训标准,努力培养既懂指挥又懂技术,既懂军事又懂政治,既有知识又有谋略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新世纪美国军事转型计划——美型“路线图”文件汇编[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436

第3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笔者对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的调查研究为例,分析了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发展现状,针时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培训单位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希望教师培训单位对于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现状能有一个全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一、前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初中英语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革命。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素质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除了要靠教师们自身的努力学习外,教师培训单位的科学培训至关重要,而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应该是教师培训单位所要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拟通过对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当前我国初中骨干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旨在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二、发展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来自于参加2009年8月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

    1.学科素养。在教师职前所接受教育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92.86%)和教育心理学(85.71% ),而40%以上的教师都没有学习过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英语学科知识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54.76%的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语言学,对中外教育史和英汉语言比较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技能方面,有70%的教师认为应该丰富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认为自身最欠缺的能力中科研能力为最高,而且认为科研能力是难以自主发展的。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必备的教学反思能力,竟有高达81%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

    由此可见,在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上,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所缺少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中要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在课程安排上,除了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外,在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也要有所倾斜。

    2.教育科研能力。作为当今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自我反思能力、要有行动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在对“初中英语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上,30%的教师对此很感兴趣,并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65%的教师有研究的意识,但缺乏理论指导,不能付诸行动。在英语教学课题的制定和研究方面,有英语教研课题并能依计划进行研究的占40.47 %;制定了课题,但研究过程缺乏整体性,效果不明显的占54.76%;只有课题,但没有进行研究以及没有研究课题的教师不到10%。另外,教师们还反映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充足,有50%的教师每周只用1一2小时,23.81%的教师用3一4小时,另有26.19%的教师表示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在论文撰写方面,有54.7%的教师已1一2篇,发表3一4篇的为7.1%,发表5篇论文以上的教师只有12%左右,还有26.2%的初中英语教师甚至没有发表过论文。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今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需条件。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也愿意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但进行科研的阻碍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从事科研的时间不足,对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不是十分了解,而且还缺乏宏观理论作为基础。

    3.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后培训在教师教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达到培训的目标,培训单位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因此,我们在这两方面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作了详细调查。在培训经历方面,调查结果如下:绝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职后培训(只有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且有45%以上的教师参加过5次以上,其余教师参加过的培训为1到4次不等;在培训内容方面,教法和英语专项技能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有30%左右的教师表示参加过的教法培训和英语专项技能培训效果不明显,还有52%的教师表示通识培训效果不好;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认为以前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知识的专业化和理论性,对实际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培训中主要是“填鸭式”培训,且缺少和专家直接沟通的机会。

    另外,在培训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培训方式上,60%的教师赞同短期离岗培训,40%赞同在职、脱产和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模式上(多选),90.48%的教师喜爱现场观摩,对专家报告、参与式讨论和经验交流的支持率为50%左右,学校调研和作业论文只有20%到30%的支持率;对于培训内容(多选)的支持率,英语测试基本理论73.8%,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和论文撰写50%,英语课程理论、英语教学评估和新课程标准不到30%,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课堂技术不到10%;对于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教师们在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技能中的支持率呈平均趋势都在50%左右;教师们对培训者的最大要求是了解中学英语教学情况,并能给予受训者以点拨和引导;在培训时间的长度上,教师们的看法各异,但赞成一周的相对多一些。

    在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都有过接受培训的经历,但他们的培训经历和对培训的需求并不十分相似。作为培训者,要想拿出既符合每个教师,又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继续教育模式,确实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需要不断的调查和研究。

    三、现状反思及建议

    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师队伍现状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上述对英语教师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距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职后如何科学的发展值得反思,培训单位应该从全局出发,搞好教师教育的培训工作。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教育,单靠职前的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是不够的。”它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一名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所以要使教师们更新已有的旧观念,树立“连续的、终身的和一体化的”的教师教育发展的观念。

    2.促进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想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就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所以,培训单位应该促进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们的反思性教学水平,使教师们能在行动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解决教学难题。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排除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扰。但通过以上分析,初中英语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职后培训中确实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教师们从教育科研的理论到教育科研的实践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第4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卫生士官是我军新时期卫生人才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生力量。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卫生士官教育培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分级定位不明确、培训方式不规范、培训制度不配套,最重要的是无法与学历教育挂钩,得不到地方和社会的承认。这种局面不仅对我军现行卫生士官教育培训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更对稳定卫生士官队伍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就卫生士官培训如何与学历教育接轨问题加以探讨。

1 分级定位与按岗施训结合,为取得学历提供体制保证

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卫生士官分级制度,才能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效果。因此,要想解决卫生士官教育培训的体制问题,应首先从其等级区分入手。

1.1 现状 卫生士官等级区分概念比较模糊、升级培训相互脱节、培训效果不甚理想,是当前卫生士官教育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几大难题。外军建立士官制度已有500多年历史,而我军相对较晚,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是经验不足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措施不配套。

1.2 建议 科学区分并坚持卫生士官等级区分制度,把分级定岗、按岗施训与获得学历挂起钩来。基本设想:先区分等级,再分级培训,尔后再定向使用。目前比较公认的方法是把卫生士官分为3个等级:初级预选(卫生员)、中级通科、高级专科卫生士官。这种分级方法的优点:一是较好地体现了卫生士官的岗位特点和任职需求;二是有效避免过分强调等级与部队服役年限的关系。

1.3 措施 ①按岗定位。初级预选卫生士官主要从事卫生员工作,中级卫生士官主要协助医生从事诊疗辅助工作,高级卫生士官可独立完成基层部队常规医疗卫生工作或从事专科性质的卫生工作。②分级培训。应根据不同等级卫生士官的岗位任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外军士官教育培训大多分为3~5个阶段,从我军实际情况看,三级士官在部队服役年限较长,为卫生士官实行分级教育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③基地化办学。只有实现基地化办学,才能落实分级培训,才能保证分级培训的连续性,才能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基地化办学是卫生士官教育培训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根据总部“高中级士官以院校教育为主、初级士官以部队培训为主”的要求,培训基地要把培训重点放在中级(通科)卫生士官和高级(专科)卫生士官方面。④依托现有卫生专业培训机构和院校,建立卫生士官教育培训基地,以保证卫生士官教育培训的质量。

2 分级培训与累计学制结合,为取得学历提供时间保证

培训时间与取得相应学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没有一定时间作保证,要取得学历是比较困难的。

2.1 现状 国家和军队教育主管部门对取得学历有相当严格的时间(学制)要求。达不到一定的教育培训时间,是不能发给学历文凭的。例如要取得中专学历,初中毕业者需要培训3年、高中毕业者需要2年。目前卫生士官培训存在培训时间较短或不足、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或落实不好、各级培训尚未实现衔接等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对策,单从时间上讲,就很难实现卫生士官培训与学历教育的结合。

2.2 建议 把分级培训与累积计算学制结合起来,并增加实践环节,以保证学历教育所需的时间。基本设想:采用初级培训(6个月)+升级培训(10个月)+岗位实践(10个月)的三段式培训模式。从时段上看分3个不同阶段进行,但把培训时间累积起来计算就能基本满足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的学制规定。

2.3 措施 ①把好文化程度关。应从当年入伍的具有高中学历的优秀士兵中选拔生源。②赋予培训基地相应职能。在实现基地化办学的前提下,由训练基地统一建立受训卫生士官的学籍档案,为下一步取得学历提供详实的资料。③发挥体系医院的作用。体系医院应承担卫生士官的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如果体系医院实习得不到保证,可由培训基地编写实习大纲,学兵按大纲要求在原岗位实习,之后再到体系医院接受考核,考核合格者医院出具相应证明。

3 分级培训与专科培训结合,为取得学历提供质量保证

卫生士官培训若要与学历教育挂钩,除考虑时间因素外,还应做到知识构成、岗位技能、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同步提高。

3.1 现状 卫生士官教育培训尚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培训。为了改善卫生士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适应基层部队不断发展的医疗卫生建设需要和卫生士官岗位任职需求,需要努力寻求卫生士官新的教育培训方式。

3.2 建议 改变现行卫生士官教育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的做法,把分级培训与专科定向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走滚动式一体化教育培训的路子。基本设想:①培训内容:采用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初级)+系统医学理论和技能教育培训(中级)+专科理论和技能教育培训(高级);②培训方式:卫训队负责初级培训,培训基地承担中高级教育培训;条件成熟后,培训基地承担全部培训任务。这种做法可较好实现分级教育培训之间的衔接,从整体上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3.3 措施 ①抓好逐级选拔。应把真正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卫生士官逐级选拔出来,进行升级教育培训。②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初级、中级培训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做到过渡衔接又要体现逐级提升。③编写配套教材。截至目前,尚缺乏可供卫生士官升级教育培训所需要的比较理想的教材。可考虑由承担培训任务的训练机构和院校牵头编写。

4 教育培训与技能认证结合,为承认学历提供资质保证

卫生士官教育培训的前途和出路不仅要取得相应学历,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地方相关部门的认可。只有把学历文凭、能力素质、资质认可结合起来考虑,卫生士官教育培训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4.1 现状 军队培养的卫生士官到地方后得不到承认。地方从事卫生职业的人员一般具有“干部”身份特征,而卫生士官“兵”的身份使得他们难于跨越这一门槛。随着地方人事制度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不少卫生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现实,这一难题有望得到圆满解决。

第5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市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第6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现实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6-02

“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今后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怎么安排,如何把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的知识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背景和目的

为提高初中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2年10月20日起,历时一个月,由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就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对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调研涵盖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我省10多个地市的30多所初中。调研对象包括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分管教师培训的相关领导等。

3、方法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法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调研范围内的初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7%;就集体座谈而言,由于本次调研覆盖面比较广泛,根据教师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来抽取座谈的对象。进行座谈会5场,共计人83人参加。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在近五年参加过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的培训来看,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收获颇多,对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需要脱节,对培训模式不尽满意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3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水平不高,有64.7%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53.5%的教师认为缺少案例分析,有52.1%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7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还有38.7%的教师认为培训评价方式单一。

2、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由于培训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阅历,因此培训内容应结合培训者的特点进行。我们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工作阅历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占64.7%)、新课标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占53.5%)、数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占50.7%)。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反映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直接嫁接到教师实际教学。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脱节,培训前与培训后差别不大[1]。

(2)培训形式需求分析

有76%的教师选择参观观摩学习,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占63.3%,同行交流研讨和与专家研讨互动的各占45%,喜欢讲座的只占被调查教师的38.7%。这是因为农村初中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调研过程中,有42人提到,在外培训后,培训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希望校外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有机会和名师、专家有持续的研讨,解决培训后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训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集中培训时间角度看,有50.7%的教师喜欢短期培训,中期的占35.2%,长期的只占14.1%。因此,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1)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①聘请数学教学理论专家、及对初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授课;②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要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③加强初中数学专业理念学习,解决初中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健康心理分析和案例教学,以使得教师在管理上科学和方法上先进;⑤让教师把握新课标的脉络,增强实施新课标的自觉性,能够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对学员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学理论研究。⑦根据学员需求,组织学员观摩优质课、示范课,并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⑧让学员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使学员通过培训在教学方面做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使教学技能有明显提高。

(2)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

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2]。因此,培训内容应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欠缺,组织学员学习国内外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计算软件应用等。可采用将学员分为若干组,针对数学教材,每组制作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由相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再由该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3)既要关注培训的现实性,又要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调研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即在加强数学知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能放松数学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提高。

2、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

(1)改良讲座方式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3]。要从内容本质上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出现空泛化,要从小实例切入,用较为明显的实例说明理论,切莫从理论到理论空谈空论。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研讨、师生对话、问题解决等多种研讨活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引导学员如何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参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大案例剖析

在培训过程中,遴选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析,专家点评。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由专家和学员共同解读、讨论,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3)组织观摩交流

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学员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研讨交流[4],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力度

主要培训活动可采用:导师示范,学员观摩;导师指导,学员设计教案;学员上课(诊断课),说课,导师和同学诊断(评课);导师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与教案,学员再讲课(提高课),导师和同学再诊断;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而后撰写教学反思及数学叙事。

(5)建立跟踪指导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也包括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所以跟踪指导体系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共享模式。在培训期间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个性化档案,如qq群、邮箱等,学员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并鼓励教学团队中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和大学教授在网上成立“教育博客”。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可开辟在线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6)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能力

为每个学员分别安排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负责学员的专业规划与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设计与科研论文;实践导师由培训实践基地的资深教师来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培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指导学员申报“国培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团队的讲师可以把学员的问题当作课题,以课题牵动学习。解决问题后,可以制作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交流,也可以在线交流等,加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5]。

3、完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培训的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其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训目的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以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也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目标综合化、务实化[5]。再次,对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分析反馈结果,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培训的进行。

4、完善管理机制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学校的校长,书记,除了有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家庭中的事情,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因此,要使学员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这次培训,虚心求教,听从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第二,认真学习。让各位学员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高效地学习,认真思考,学有所成。第三,学以致用。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培训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培训内容带到教育工作中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四,交流合作。引导学员们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各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系着公平教育的实施,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务实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忠华.蔡平生.对高师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报,2000(4):50-53.

[2] 徐莉亚.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4):34-36.

[3] 于海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9(1):176-178.

[4] 史宁中.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一些想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3-4.

第7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积极性;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军队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训任务必将进一步向指挥和技术指挥人才聚焦。学历教育院校在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指技合一”型部队初级指挥员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目前其初级指挥任职教育水平总体偏低,教员积极性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深入分析影响学军队历教育院校教员初级指挥任职教员积极性的因素,研究实用管用的对策措施,为有效履行初级指挥任职培训任务、不断提高初级指挥员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一、初级指挥任职教员积极性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在任职教学与学历教学中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学历教育院校中,教员往往初级指挥任职教学和学历教学一肩挑,但学历教育仍是主业。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员潜意识更注重学历教育,对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现行考核评价体系政策导向不明显等,教员存在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现象,精力投入不足,使初级指挥任职培训毕业学员的机关和部队认可度不高,学员培训积极性受挫,反过来给初级指挥任职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教员任职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偏弱、力不从心

一是承担初级指挥教学任务的教员大多毕业于工科院校,甚至从学生到教员,经历单一、指挥经验缺乏,任职教学能力有缺项;二是部分教T囿于院校的“象牙塔”,对迅速发展的部队作战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各项保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多不及时,知识老化、脱离实际,授课内容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明显偏弱,教员因力不从心产生消极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发挥。

(三)教员对任职教育内在特点规律不熟悉、新瓶装旧酒

一方面,当前各院校在教育理念、能力体系、培养路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保障、考核评估等方面认识还不深入,对任职教育固有特点和本质规律把握不够,针对性和精准性欠缺;另一方面,教员受长期学历教育和工程技术思维影响大,用工程化思路设计和开展任职教学等现象较为普遍,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初级指挥员任职能力需求。

二、原因分析

(一)院校在任职教学体系建设上还不完善

初级指挥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开展时间相对短,没有现成经验,存在先天不足。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学历教育院校长期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为主,对开展初级指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形成共识,两者未能同步发展;二是缺乏理论支撑。初级指挥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岗位导向的教育模式,其内涵、外延、培养目标、培养制度、课程体系、培养途径、质量评价等多方面理论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三是政策体系不配套,考核标准体系不合理,对任职教学的政策鼓励导向不明显。

(二)初级指挥教员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一是学历教育院校任职教育在学历教育基础上转型而来,缺乏任职教育教学和实践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学历教育院校教员与机关部队任职交流少,缺乏“源头活水”,教员任职教育能力缺乏公认、有效的评价手段;三是任职教育教员引入较少。限于当前干部政策和体制编制,部队了解任职需求、具备任职教育能力的优秀干部难充实到院校。“自身培养不足、引进外援不易”,制约着初级指挥教员队伍在的改善优化。

(三)初级指挥任职培训学员相关制度不健全

生长干部参加初级指挥任职培训一年后,除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外,在职级衔级确定上与同批次干部无差别,对部队情况掌握上甚至存在劣势,难以“优中选优”选拔初级指挥任职培训学员。同时,一些部队领导对初级指挥教育认识不够,使学员心理上不重视不情愿。此外,初级指挥任职培训成绩也与其部队任职不挂钩,学好学坏一个样,没有涉及其岗位任职、衔级确定等的强制约束和惩戒机制。学员积极性不高成为影响初级指挥任职教员积极性的因素之一。

三、对策建议

(一)认清形势任务,革除阻碍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的思想痼疾

一是要认清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当前深化改革以及军民深度融合背景下,精简后的军队院校必须强化“技指合一”的独特优势,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二是认清学历教育院校的独特优势。“技术决定战术”是现代战术指挥的鲜明特点,学历教育院校掌握武器装备技术全面实时,在战术指挥研究上有“近水楼台”之利,理应高质量办好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三是正视挑战困难。初级指挥任职教育在全军都是较新的课题,可借用的经验做法少,需要对其本质和教学规律、制度体系等进行深入探索,这本身也是一种机遇。教员作为培养未来部队骨干军官的主体,要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初级任职教学能力。

(二)打破原有格局,打造与部队无缝接轨的教员队伍

按“提升现有、引进急需、常态流动”原则,打造懂部队、能指挥、会研究的初级任职教员队伍,打通院校与部队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提高实践锻炼力度。根据初级任职培训需要、教员能力、发展潜力和个人意愿,尝试教员以导调员、裁判员、指挥员等身份参与大型演练任务,逐步加大院校教员在部队大型演训实践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以实战化倒逼教员向部队接轨、向打仗看齐;二是适当引进优秀部队营团级指挥员。营团职领导干部往往是单位的中坚力量,组织参与过多项大型演训任务,但限于编制原因难以晋升。可考虑建立常态化优选机制,选拔部分优秀营团职领导充实到院校初级任职教员队伍;三是加大与机关部队双向交流任职比例。固化院校“教官制”,大幅提高院校与部队干部无障碍交流任职比例。院校引入“打仗型”教官、部队引入“学者型”领导,解决目前教员存在任职短板、搞不清任职能力需求等问题。

(三)创新制度体系,激发教员初级指挥任职教学能动性

一是建立适应教员初级指挥任职需求的能力培养制度。通过任职代职、跟训跟踪、培训比武等形式,尽快提高现有初级指挥任职教员教学能力;二是建立兼顾任职教育的科学考核机制。按学科、任务性质和教员职称,由学员、专家、教研室、院系党委四方评定,建立师德修养、授课能力、信息化运用能力、科研水平、人际关系、奉献精神等科学评价模型。建立数质量相统一的工作量评定办法,对于承担任职培训教学的教员,可考虑按实际课时量乘以一定系数计算任职教育课时量,同时单列一定数量的初级指挥相关课题项目;三是创新初级指挥任职教育模式。面向所有指挥岗位的本科学员进行初级指挥任职教育,培训合格方能确定职级,否则重修或降低职级档次。突出培训内容的实战化,根据部队实际,可以在上半年进行院校培训,下半年进行部队演训实践教学。

(四)构建能力模型,积极催生教员初级指挥任职教学能力生成

着眼任职教育特点规律,立足任职培训能力培养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教员能力模型。一是知识整合能力。任职教育的应用型培养目标、综合性课程设置、职业性教学内容,要求初级指挥任职教员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跨学科专业知识整合,以及任职基础知识、任职岗位知识和任职发展知识的综合;二是快速应变能力。必须能够快速准确熟悉学员实际需求、熟悉部队装备技术发展、熟悉新战法训法、熟悉专业领域知识进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方式、考评标准;三是实践创新能力。要熟悉部队情况、熟悉岗位特点,具备发现、分析、并利用理论知识M行使命课题训练创新、创造性解决部队演训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理论创新能力。立足实战化训练,突出新型作战指挥体制、一体化深度联合作战、作战运用新模式方法等重大理论创新,以大批高质量成果支撑和推动学历院校初级任职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谢建,解磊.初级指挥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昆明陆军学院学报,2010(4).

[2]周泉兴.军队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本学期,我县仍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开展新一轮的教师培训工作。突出对农村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加大了对校本培训管理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现将本学期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教师培训

本学期,我们围绕“新农村,新师资”这一主题,侧重对农村教师进行了培训。

1、送教上门

本学期,我们对农村初中、小学各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培训人数大约60人。送教学科中小学均为数学、语文、英语,采取的送教方式是先由名师上引领课,再进行教学反思,然后教者、教研员、听课教师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座,送教学校的教师们一直感到这样的培训更注重实效性,特受欢迎。

2、落实了对口帮教计划

这半年,宾县第四中学、宾县二小学、胜利中心小学三所中小学对永和中学、糖坊一中、松江铜业学校、平坊中心小学实行了对口帮教,四所援助学校已培训中小学教师51人,初中三个学科,小学四个学科,受援学校教师通过听课,听名师做教育教学经验介绍,参与研讨互动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帮教学校教师的实际本领。

3、农村教师免费培训跟踪问效

我县有118名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到阿城参加了十七个学科的新课程培训,今年,我们已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检查评估内容,不仅对各校参训教师跟踪问效的内容进行了逐项检查,而且和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面再大一些就好了,这是农村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最有效途径。

二、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十月份,我们对全县35所初中、二十四所小学的900名学生进行了师德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绝大多数教师均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能达到98%以上。同时,我们也检查了各基层学校的师德培训情况,各校都能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如:师德经验交流会、爱的奉献主题论坛、我的教育故事等。

三、骨干教师培训

十二月份,完成了2006年即将认定的县级80名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观看光碟、学科示范教学、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完成50学时的培训任务。

四、新教师培训

继上学期对新教师集中培训后,本学期,又完成了30学时的学科培训和60学时的分散培训。十月份,我们检查了各校对新教师跟踪培训情况,各校领导一致认为,新教师通过培训后,教育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教师岗位培训

开学初,初中数学、语文、外语、历史、物理、化学共6个学科300余人,小学数学、语文、外语、自然、思品、音乐、美术共7个学科500余人,进行了20学时的新教材教法培训。培训中对新教材的特点、使用原则、应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观摩了新教材的教学光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交流,使广大教师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感悟,从操作层面上整体把握了新教材的体系和教学要求。

六、新课程校本培训检查评估

十月份,我们对全县35所初中和24所小学进行了新课程校本培训情况检查。绝大多数学校培训管理机制健全,培训过程扎实、真实。多数学校能结合本校教师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如:青阳中学的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培训活动,宾安二中的情感激励教育活动,胜利二中的骨干教师多媒体展示活动,糖坊二中的教师学科外延,拓展学科培训等,都能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效果。

七、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十月下旬,根据市教研院的统一安排,我县举办了第二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全县有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在短短的六天培训中,许多教师都拿出了相当优秀的作品,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

八、完成了2006年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时学分注册工作

九、完成了2006年市级骨干教师通识培训的辅导工作

十、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换证工作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对培训工作还不够重视,重教研轻培训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使培训工作只停留在业务学习和基本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远程培训还有一定的难度,使网络资源的运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对农村教师培训还需要加大力度,尤其要在实效性培训上下功夫。

下步工作打算

1、召开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现场会

2、开展“爱的教育”师德报告演讲活动

3、县级骨干教师培训

4、送教下乡

第9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一、后勤士官培训的现状

我军士官培训是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士官制度改革而发展,随着士官制度改革深入而逐步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后勤士官培训与整个士官培训的发展同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培训体制初步形成

构建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培训体系是后勤士官培训的重大现实问题。总部建立的院校、.训练机构、教导机构三级培训体制,在培训实践中基本落实。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在培养后勤士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规模办学已见成效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后勤士官培训相关院校、训练机构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撤并整合,由分散设置逐步走向集中。专业设置与部队后勤岗位需要基本匹配。归口培训体制初步形成,按照训练任务规划,面向全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归口总后院校培训。为建立我军更加科学完备的后勤士官培训体制奠定了基础。每个承担后勤士官培训任务的院校也在积极申请培训任务,同时在己开设专业的基础上辐射新的专业。后勤士官培训走向规模适度、综合集成,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方便总部管理。

(三)配套制度日臻完善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逐步深化,后勤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军委、总部及相关院校深入研究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士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基本配套的制度、法规为后勤士官培训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军委深化士官改革方案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对后勤士官培训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四)特点规律日益凸现

后勤士官培训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是后勤士官培训规律的具体体现。后勤士官培训属于军队任职教育,也属于国家职业教育范畴,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定向性。后勤士官培训要与部队的后勤士官编制及配备结构要求相匹配。二是阶段性。后勤士官培训形成了由初级到中级、由中级到高级依次递进逐步深化的系统体系。三是针对性。后勤士官的任职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必须贴近后勤岗位要求。四是综合性。后勤士官培训必须使后勤士官在政治、军事、技术、管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实用性。后勤士官培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实用专向,必须学得会,用得上。后勤士官培训的基本规律体现为三个“必须适应",即必须与部队基层建设需求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职业特点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

(五)培训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职能定位和岗位需要,各后勤士官培训单位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总部、各大单位有重点地加大了相关院校、训练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力度,生活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训练场地环境、信息化教学条件等得到了改善,后勤士官教育训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后勤士官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跨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与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及部队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叠加,培训任务分散

目前,士官院校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分散。从总后院校看,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后勤士官院校。将部分后勤士官培训放置到以承担军官培训为主的院校中,士官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条件不适应士官以技能为主的培养要求,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士官学员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还有部分后勤士官的专业培训由各大单位后勤训练机构或教导机构承担,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机构重叠、专业单一、相对分散的培训格局,不符合归口培训、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联勤联训的要求,不利于军事教育资源的优化。

(二)生源起点不高,培训层次偏低

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即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一是入学文化程度起点要求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应提高到高中以上。二是专业基础没有具体要求,入学前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新型后勤士官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入学前的专业经历和专业基础尤为重要,没有相应的岗位经验与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后勤士官院校教育以中专培训为主,对士官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与实际培训的低层次的矛盾尤为突出,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士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专业设置不全,受训覆盖面窄

我军后勤士官岗位众多,职责细化,任职时间长,素质要求高。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后勤改革的深入和后勤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后勤岗位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需要规范培训的专业种类多、人员数量大。第一类情况是有岗位无编制。第二类情况是有岗位无培训。第三类情况是有培训不正规。目前,列入军队院校最新专业目录的后勤士官专业与我军后勤岗位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密极不适应,需在相关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

(四)培训形式单一,逐级培训机制不健全

按照军委总部要求,首次选取的士官应经过资格培训,直接招收的士官应进行任职培训;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技能等级。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未经专门培训,直接选改为士官。由于没有专门的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后勤士官培训的军官院校数量不多,任务不饱满,大部分后勤士官都分散在各训练机构培训后上岗,士官中先经过系统培训后任职的比例不高。一些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对人才的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导队短期培训或院校中专层次的学历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我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基本属于岗前一次性资格或任职培训,并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不再经过系统培训而自然晋升,这种“一训定终身”的现状距离“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晋职”的原则还相差很远。

三、加强后勤士官培训的对策

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后勤士官岗位的极端重要性。随着我军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后勤士官教育训练,完善士官任职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新装备专业培训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合理区分任务,避免机构重叠

按照总部调整培训任务的精神,技术复杂专业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一般专业和非专业技术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新装备专业士官培训,以院校和训练机构承训为主。

基本设想是:把培训初级后勤士官为主要任务的专设训练机构和教导机构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基础,把承担中、高级后勤士官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主体,把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重要依托,把紧贴岗位的部队自训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有效补充,把远程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具体任务分工是:教导机构承担非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培训和简单专业技术后勤士宫初级培训。专设训练机构承担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资格培训,以培养初级后勤士官为主。后勤士官院校承担初、中、高级后勤士官、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地方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可通过委培和直接选招方式,承担部分专业接近或相同工种后勤士官的培训任务,直接选拔人员进入军队服役前,在专设训练机构或士官院校,接受一定期限的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

由于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地位,要求凡是能纳入院校培训的尽量纳入院校培训。所有培训需求应由各级军务部门汇总上报,总参军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就像各类军官培训归口到总政干部部一样。

(二)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制

着力改变后勤士官院校和训练机构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层次偏低的现状,结合正在进行的院校和训练机构编制体制调整,对现有训练机构、士官院校进行重新整合,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教育资源雄厚、教育层次较高的后勤训练机构和士官学校。同时,建立和完善后勤学校、训练机构和部队交流合作制度,把士官院校教育、训练机构培训与部队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元一体、合力育人”的育人机制。

1.区域教育培训模式。将部分军区部队后勤训练机构归口大合并,或按相邻军区归口小合并,将各大单位多点分散培训的后勤士官相对集中培训,在全军组建2-3个大型训练基地。承担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2.混合教育培训模式。把现有军官院校承担的后勤士官培训任务剥离出来,根据部队岗位需求和后勤士官人才培训规格要求,优化整合学科专业,创建3-5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全军复杂专业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和领导管理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中级、高级培训。

3.专业对口培训模式。扩大总后现行后勤士官院校及教导机构士官培训规模,将现有的军兵种后勤士官培训机构按照专业性质归类集中;把军官院校中代训的后勤士官任务剥离出来;将分散在各训练机构的培训任务,集中到对口后勤士官院校或教导机构培训,承担指挥、管理岗位后勤士官和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三)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

遵循“按岗施训、学用一致”的原则,依据后勤士官任职岗位的能力素质需要,区分岗位、区分培训任务和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构建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

1.学历培训。包括司务长、出纳员、勤务分队长、靶场分队长、汽车分队长、军需仓库保管员、油料检验等专业士官,其任职岗位对人、财、物的指挥与管理职能明显,业务素质要求高,可实施中等专科或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学制两年(在校1年,部队学习1年)。条件成熟时,可以实施本科教育。

2.任职培训。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检验、药剂、防疫、放射和仓库水质等专业的士官,专业技术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可招收地方相关院校毕业生入伍,或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优秀士兵,进行短期岗前军政训练和专业强化训练,学制6-10个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