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精选(九篇)

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

第1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英语;衔接教学;培养策略

一、引言

纵观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投入与产出难以成正比,教师们身心俱疲。不少新生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适应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深感学习英语困难、学习兴趣低落甚至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进而导致初、高中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不断提前并日渐严重,初中、高中英语学习的瓶颈期提前到了七年级和高一这两个衔接阶段。英语阶段性衔接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知识忽略能力、注重操练忽略思维、注重形式忽略实效、注重智力因素忽略非智力因素等现象。小学―初中、初中―高中英语衔接阶段教学严重脱节,这是一直困扰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也是新课改不容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小初衔接”及“初高衔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英语阶段性衔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考、高考等教育体制导致初、高中英语教学普遍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实践证明,决定学习结果的不只是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解决“小初、初高衔接脱节”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各方面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语言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培养及正确引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对小学―初中、初中―高中英语衔接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学生若是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可想而知学习状况将会有本质的改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将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本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除了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评价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衔接,以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英语阶段性衔接教学中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

为了加强小初、初高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让小学―初中、初中―高中的新生平稳过渡,我们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知识方面进行了衔接教学,还注重进行了以下衔接的实践与探究:学习心理上的衔接、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能力的衔接等,以减缓英语小初、初高衔接的“落差”,激发学生发展潜能,实现衔接“转型”。

1.

进行“抗挫教育”,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实现“心理转型”

许多研究表明,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过渡的核心是心理的过渡。学习空间的变化、教材难度的加大、教学方法的迥异、英语基础的差别等原因都会使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时期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挫折感。而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生理与心理得以迅速发展,人生观、世界观也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挫折。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和开展符合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过渡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意志力与性格耐受力培养,增强其对挫折的承受力,实现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的“心理转型”。

2.

采用“教育前移”,缩短英语学习磨合期,帮助实现“情感转型”

采用“教育前移”的办法来缩短小初衔接的磨合期,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小初衔接 “转型”。在中小学英语教师间搭建平台,彼此“打开大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加强沟通和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相互观摩、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相互了解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学生能力要求、学习行为习惯等的不同之处,寻找切入点和衔接点,与对口小学的英语教师共同研讨、互相渗透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和方法,缩小彼此间的“落差”,让小学生尽量多地了解中学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对即将面对的中学学习充满期待,实现小初衔接的“情感转型”。

3.

设立小初衔接的缓冲地带,帮助实现“综合能力的对接转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设立小初衔接的“缓冲地带”是实现小初衔接“转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初一新生入学后,不忙于进行初一英语教材的教学,而是充分了解新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学习兴趣、学英语的困难及需求,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英语小初衔接的“落差”,进行衔接“转型”教学。衔接转型教学的内容以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二级目标(小学六年级)为基础,三级目标(初中七年级)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心理、学习等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通过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对接“转型”,帮助未达到课标二级要求的初中七年级新生尽快解决小学英语中遗留的问题,夯实基础、提高技能,缩短学生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断层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生的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等“综合能力的对接转型”。

4.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帮助实现“初高衔接”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初高衔接质量提升阶段,即中考总复习阶段,注重从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评价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以及因材施教分阶段分类推进方面,进行衔接教学的实践、探讨与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动力的根源,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学习目标及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学生间个体学习、竞争关系改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将共性教学和层次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设计“导学学案”“复习导纲”“随堂导练”“反思导评”等搭建以探究为核心的自主学习途径,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有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升初高衔接教学的质量。

四、英语阶段性衔接教学实践的体验与思考

新课标强调:应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达到学生“爱学、能学、会学”的目标。因此,我们教师在英语衔接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教学进行有机衔接,在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转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及师生交往的衔接转型。教师应始终将发展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等能力贯穿其中,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减缓英语小初衔接的“落差”,有效地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遗留的问题,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新的学习。同时将自我探究、自我反馈和调控作为改革衔接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2)把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融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三个衔接“转型”――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衔接转型。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阶段,注重从学生的情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意志力、学习方法、评价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以及因材施教分阶段分类推进方面,激发学生发展潜能,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逐渐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有效衔接,达到平稳过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新课标强调要让教师和学生得到同步发展, 实现“导教”和“导学”的功能。林崇德教授在1996年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主体”的教育双主体论,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可见,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一种习惯,思维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激活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知识体验,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在“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中实现为思而教的目的, 达到思维养成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应追求为学而教、教为会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一个把握、两个重视、三个关注”,即把握课标要求,重视考情和学情,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我们教师应思考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45分钟的教学实效性。只有在九年一贯制衔接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小学―初中及初中―高中衔接,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效益、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曾陇生,倪丽华.教育双主体论[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5(03).

第2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教学方式

地理课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有自然方面、资源方面、地球方面等,学生从初中时期开始接触地理学习,然而初中地理课本上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较为浅层和简单的,教学和考试对于地理这一门课的要求又不是特别高,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都停留在较为浅层的知识,不会去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不够深入。而一进入高中时期,高一的地理涉及到地球运动这一块,其难度可以说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都算偏难的,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一下子就提高了,这对于他们来说难以适应难以接受,所以地理教学就会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师适当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学生能够对初高中地理学习难度的提升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对于知识也比较容易接受,这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笔者作为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就对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的方法做了一些自己的探讨。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意义

学生有很多门课要学习,他们很难自己掌控每一门课的学习节奏,特别是在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阶段,学习的内容、节奏和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很多学生难以适应突然改变的学习状态,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地理是一门有一定的难度的课程,而且一升入高中之后地理的专业性和课程难度都有了一个不小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在一时间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在学习的内容上、学习方法上等做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的工作,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建立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渡阶段,这是地理有效教学的需要,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

高一时期的学习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高一时期学得好,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抱有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效果。可以说,高一时期的学习起着一个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一时期做好地理课程的初高中衔接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地理科目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地理学习的节奏,同时也也有利于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使地理教学得到有效开展,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大有帮助的。

二、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有效方法探讨

1.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高中地理虽说较之初中地理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增加,难度上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就教材的内容来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很多知识点上都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熟悉地掌握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内容体系,做好知识点上的衔接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就地球运动这一块的知识点来说,其实初中的地理教材上就有所涉及了,只不过到了高中以后,这一块的知识点在难度上有所加深的,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更加广泛了,但是对于赤道、地月运动、经纬度这些知识学生初中时就已经有所学习和了解了,高中时地理必修一《行星地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初中时学习的知识之间是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知识的迁移,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也能够使学生觉得高中地理没有太大的距离感,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总之,教师在进行高一地理的教学时要注重对知识点的迁移,来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率。

2.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时期的教学方式和高中时期是有一定的不同的,初中时期教师更多地采用比较直观和感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更强,而高中时期老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教学的方式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地理学科难度的骤然增加就让他们学起来很吃力了,教学方式的突然改变更加会让学生难以跟上地理教学的进度,在地理学习方面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在地理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安排高一地理的教学方法,既考虑到难度的加深,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上增加自主探究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学习的成效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初中时期学生被动地学习更多,高中时期更加要求学生要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可能无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地理学习上就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提供一些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节奏,学会更多地自主探究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例如,在上季风和洋流这一块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在上课前就可以搜集资料用图解的方式整理出季风和洋流的知识,并在老师上课讲过后进行巩固和完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的状态,同时又能掌握学习的节奏,不会跟不上学习的难度和进度。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找到适合的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做好初高中的地理教学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崔炳忠.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8)

第3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摘 要】高中物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许多高中生一谈到物理就“头大”,成为了他们学习路上的一头拦路虎。而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如何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性,让高一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了所有高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对此,本文以初中教学为视角,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快便感觉力不从心,丧失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严重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许多高中生因为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而被迫选择学习文科,造成了许多人终生遗憾。因此,探讨提高初高中物理衔接性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顺利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做实验,调动他们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下单独或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中的“小实验”任务,水平低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改装和实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惯性”讲解时,笔者用生鸡蛋进行惯性演示实验,当笔者将水杯上的硬纸片快速弹出时,学生们都揪着一颗心害怕鸡蛋随纸片一起飞出去,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那就是鸡蛋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水杯中。这样一来,新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便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物理学习效率。此时,笔者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产生持续性的认知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内化为志趣,为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 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

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

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讲得全面,归纳得系统,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但在高中学习中,知识点多,但学时短,典型题开放性强,教师因课时原因而无法进行全面讲解。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物理解题与学习方法,并强化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思维。据调查显示,感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不适用,想要改进但又无从下手的学生大约有六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

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各种物理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创造良好条件。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非常关键,由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仅仅靠课堂渗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设物理学习方法指导课,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极限法、对称法和图像法等,适合于不同类型题的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如此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教师要从直观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兴趣、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和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三方面入手,探寻出一条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

[2]高亚飞.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甄会友.谈谈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中旬).2014(03)

第4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衔接;教学

初中的物理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的延伸,很多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感觉物理比较难学。初中的物理老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注意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 其他相关学科以及初中物理知识本身上的种种知识的衔接。 那么, 如何做好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建高效物理课堂, 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物理课的衔接

1.初中物理课是小学科学课的延伸。

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是螺旋上升的。初中物理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的。教学是一门艺术,科学的教学就要坚持科学和艺术性的统一。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坚持将初中物理教学和科学课的基础有效衔接起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相当全面,如苏科版物理课程中的重力、浮力、摩擦力等在小学科学课上都有初步涉及;而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中也介绍了初步的杠杆、滑轮以及轮轴等的知识。物理课程作为小学科学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在掌握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明白了基础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逐步明白其科学原理。

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新和旧的衔接。

如在小学科学课教材中有声、光、电等部分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从实验探究、搜集数据、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等方面都有所积累,那么当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相关的知识延伸的时候,教师就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衔接教学。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复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从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程探究、实验、思考和归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教师要帮助初中学生以旧知同化新知,使学生在这种衔接中有效完成物理知识的迁移。教师要能够深入研究初中学生面对不同的新知时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考采用什么样的衔接方式才能更好地在旧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符合新知的更新认知的结构。

3.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的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育决定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科学素养培养的衔接,使初中生能够得到科学素养培养的深化与发展。同时,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要把科学素养的培养延伸到课外。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物理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

1.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物理课程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其他学科相互衔接的地方有很多,如物理与化学以及生物、语文、体育、艺术等课程的衔接。教师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能巧妙地进行知识迁移。物理许多新概念的提出可以巧妙利用数字公式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定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在物理枯燥的教学中,提出和物理原理相关的一些汉语成语、名言警句等,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增强;物理学史等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物理的人文意义,这又和历史课程息息相关;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相关的物理知识更是无处不在:摩擦、平衡、重心等。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各门学科和物理的联系,通^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其他各科知识的衔接。

有效的衔接可以使课堂更为高效,教师要想使衔接对教学事半功倍,那么不仅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前的设计,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倍加关注。如在讲授物理中的运动和静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一下相关的语文成语。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刻舟求剑”。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成语故事“凿壁偷光”、“坐井观天”。只要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和各科知识的联系,课堂教学就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衔接要注意智慧有效

1.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教师要使衔接智慧有效。

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要注意课堂的实效性,不要盲目满足于华而不实的表现形式,要能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如苏科版初中物理中《滑轮》一课,在教材中有关于定滑轮应用的图片,教师在引入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瘦子因体重小于货物而被货物拉上二楼的窗口,胖子因体重大于较轻的货物没有被货物拉上去。教师让学生观看此动漫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在这个情境下,学生讨论了很长时间,但是他们的解答却让老师有些不知所措,不是严重偏离主题,就是与老师的课堂预设相差甚远。这样的教学环节,就是没有有效地利用好知识的衔接。学生学习滑轮这一课之前,并不了解滑轮这种机械,仅仅依靠在小学科学中学到的滑轮的知识是无法解答的。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之间的衔接,在符合学生相应的认知水平的情况下进行恰当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新知。

2.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初中物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如苏科版初二物理中“光的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抽象的物理规律之间的衔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常会见到影子、彩虹以及在水中似乎弯折的筷子、水中的倒影、镜中的镜像等,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学习光的折射以及反射,就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也能够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

3.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使学生能够觉得复杂的物理现象变得简单化,教师就要考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进行物理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直观性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 或者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悟到物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直观性教学使学生的生活和探索新知之间得到有效衔接,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逐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要训练好学生思维的衔接

1.教师要在衔接中螺旋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初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在学生原有的思维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2.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时解题技巧的衔接。

第5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1.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面对中考和高考,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仍旧是成绩,的确,在大众的眼光或者是潜意识当中,评价一个科目的教学成果最好的根据就是考试成绩,而我们也能从考试成绩中直观地看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上的一个原因:很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中,初一、初二在地理教学中都是走形式、标出重点题目以应付考试,而在中考也没有地理这个科目,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对地理教学方式也没有加大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成果、质量也因此不高。也导致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也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教材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适应是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除了学生在初三阶段对地理进行学习之外,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也是教学衔接困难的重大因素。初中地理教学局限在气候、地图板块、世界地理等学习内容。而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涵盖了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以这样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强,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际计算研究,从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可以用跨越来形容,这也使得教学衔接难度加大。

二、如何更好地改善高中地理教学复习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

高一地理是衔接初中地理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高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衔接上。利用地理图像教学法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选择时,要充分尊重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图像学习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地理图像技能和地理素养,锻炼高中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时候,通过认识气候分布类型图,了解全球气候如何分布,主要的气候类型在赤道两侧如何分布等,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认识气候。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对于抽象的概念气候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一些生涩复杂的概念上尽可能简化让学生理解结论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地理内容,更好地将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结合在一起。

2.让上课过程更加切合实际

想让一堂课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最主要的还是上课氛围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常识引出课堂重点,可以消除学生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利用地理景观教学图,可以充分反映地理事物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景色的图像。很多学生因认为高中地理复杂难懂而学习兴趣较低,老师要在适当时机将生活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高中地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提出一定的论题:如商品房在开发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足球赛制在每个地区都不同?为什么台北的雨季是冬季而我们是春季?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入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学习。

3.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衔接效率

第6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数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1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常反映数学难学,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环节出了问题。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学生不同阶段的数学学习都存在紧密联系。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接受全新的数学知识,但是初、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材都与高中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转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有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展开论述。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会明显感觉数学不易理解,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数学难学。较之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不仅内容增加,而且知识点更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要有“对路”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学习的这些新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同时一部分学生因难以适应新的数学学习要求而陷入数学学习的困境,不仅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下滑现象。

为了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顺利地进行数学学习,成功实现初中数学学习向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老师必须耐心地为学生搭建一个从初中数学通向高中数学学习的小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即必须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有助于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一)刚进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放松心理

中考前学生进行了大量紧张的备考活动,中考之后很多学生感觉身心疲惫,因此,在进入高中之后“放松一下”的心理普遍存在。学生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奋斗,考上自己心仪的高中,学生不仅会产生很大的满足感,而且还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学生的这些心理都会使学生对刚刚进入高中时的学习产生影响。

在学生心理上还处于懈怠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数学学习,很多学生会发现高中数学学习比预想的要难得多,但是又不想继续努力学习,学生的内心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教学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新课改在我国得到大力推行,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09年开始实行。对于从教多年、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的老师来说,面对新课改的全新教学指导思想,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1.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这种教学理念已经在很多老师心中根深蒂固,而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与传统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因此,在落实新教学理念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而实际上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将其落到实处。

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要想有效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借助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般采用讲解法,想要通过大量讲解达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的目的。实际上,数学的严谨性加上枯燥的讲解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加之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更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难以有效把握。数学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存在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其“连续性”,例如: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历史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只要学生努力学习高中历史教材,学生依然能弥补以前落下的知识。但是数学学习则不然,如果学生的数学知识在某一学习阶段出现了断层,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这就要求不仅要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其数学知识也要具有连贯性。初中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点可能会发生局部微调,这就需要高中老师不仅要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还要密切关注初中数学知识点的相关变动情况,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中提到某个已被删除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学过的现象。

(三)教材问题

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材。教材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来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的教材与高中阶段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不同编写组织编写的。这两个组织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虽然都以我国相关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目标为依据,但是,在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连贯现象,例如:有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已经被删除,但是这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依然要用到,这就给高中老师的教学带来一些不便,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困扰。

三、如何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做好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想要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老师既要认真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及知识的编排特点进行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尤其是初中三年级的教材内容有所了解,对知识的连贯性进行梳理,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挖掘出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连接之处。对于初中数学教材中已经被删除,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却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点,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进行补充,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盲区,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二)使教学理念得到有效衔接

作为新时期教育者,要努力学习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实践。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更加具有指导意义。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施教,还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既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又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探析,更有助于学生初、高中知识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第7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关键词: 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流程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适应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对提高整体高中教育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一、做好准备工作,奠定衔接基础

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为实现教和学的科学平稳过渡,教师首先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为解决衔接问题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入学着手提升对衔接的重视程度,提升紧迫感,避免出现松懈情绪,告知学生高一数学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同时,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对比,给学生讲述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特点,使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例如,教学“集合”时,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在智力、能力等多个方面与初中相比有所发展,但是毕竟刚由初中阶段上升而来,对新知识朦胧性较大。虽然集合思想在小学和初中均有所渗透,但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异层次较大,而且新数学概念的引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告知学生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和初中阶段集合之间的异同点,对知识深入学习和研究,层次更深,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轻松掌握。如此教师先在心理方面为高一新生减轻压力,并利用集合知识中的衔接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进而尽快适应新知识学习。

二、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衔接

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据,从数学教材内容来看,初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存在明显落差。部分数学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学习要求较低,中考中不予重视,但是高中阶段则提高要求,学生需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着重分析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认真研究知识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要求相差明显的部分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补充,根据学生情况展开衔接教学。

举个例子,“解三角形”教学实践中,本章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主要工具,教学目的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教师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可先引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生学过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边、线、角,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等。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新知识不再恐惧或害怕。最终学生通过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关系进行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三、学习方法衔接,强化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初中学习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需从学习方法指导上着手,不适用的应引领学生适当改进或舍去,对于行之有效的可完善和保留。其实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高中面临的挑战较大,掌握学习方法的自主意识较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抓住时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着重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在学习方法上做好衔接。

比如,在“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他们的固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为切入点,使他们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法,先让他们亲自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分别为:线在面内、线与面相交和线与面平行,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接着,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直线、平面平行案例,诸如翻书、开门等,通过再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好衔接教学相当关键,教师需充分意识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从教学准备、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着手,寻求初高中数学的结合点,实现高质量衔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阎丽娟.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高一新生学情的调查与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第8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关键词】教学衔接 初中 高中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一、什么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的学习方法,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教学规律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保证学生语文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进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探讨的必要性

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有些学生可能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尚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注重考查能力,学生如果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就不能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与考察的方式。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以课本为依据,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上,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教学造成了许多困难。

三、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一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语文积累性特点认识不够,对语文的投入比较少,或不够认真。

(2)存在不良的语文教学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工整,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3)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4)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5)阅读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开阔,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6)对一些题型还不适应,如仿写,改病句等。

(7)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几节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个别教师在进行初高中衔接时存在对初中课改认识不正确,总是有抱怨的思想;还有的教师存在重知识衔接、轻学法衔接的现象。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四、对衔接措施的思考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以两条教育原则为依据:一是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对教师个体而言,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教材、课程标准,学生和教师自我,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变感性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芜杂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否为适应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需要重新确认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价值。不是说传统的教法都不要了,而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排查初中知识“盲区”,强化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针对性

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难度不能太大,以免给学生一个下马威,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排查知识“盲区”,“盲区”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让授课教师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3.研究初中教材,以旧带新

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在初三我们学了不少的诗词,如《忆江南》、《沁园春・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我们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虽然要求不一,但从学过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方法。

4.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也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更何况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1)搞好宣传工作,使家长、学生都能够明了、清晰初高中的差别,同时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2)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3)稳定学生心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9篇: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范文

摘 要: 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难的原因,从学生心理的调适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阐述了衔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衔接

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但是步入高一后,成绩就直线下滑,甚至及格都成问题。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下,数学成为了高考的“拦路虎”。实际上,这一现象在初升高的阶段十分普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和教师没有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难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数学难度梯度比较大。一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难度有比较大的增加。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初高中数学教材都降低了难度,特别是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下降比较明显。而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个别反而增加了难度,直接造成了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困难。

(2)初高中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模式化”比较明显,教师教给了学生很多“万能钥匙”,为学生针对各种题建立了固定的答题模式,如解三元一次方程可以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分别确定了模式化的解答思路。在此影响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式的解答,形成了思维定式。进入高中阶段后,引入了集合、数列、逻辑等新概念,数学语言的抽象化、概念化、理论化更为明显,习题的灵活性、发散性得到大大增强,这就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在高中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如此截然相反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得学生不知所措、无法适应,成绩下降明显。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1 注重疏导,做好学生心理的衔接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排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感和挫败感。教师要开导学生,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普遍适合高中生,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规划,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每个学生都可以将高中数学学好。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有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及时疏导,通过对话、辅导等方式给予学生关怀,使其摆脱心理障碍,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2 加强引导,做好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1)针对教材,加强学法指导。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比如函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等,只不过到高中数学中,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比较其异同。对于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应放慢速度,化整为零,强化练习,注重实效,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