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初中学习规划精选(九篇)

初中学习规划

第1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初一学年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定要在透彻地理解概念、名词的基础上,强化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要了解初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相关拓展内容。新初一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学习规划,向着中考的目标不断迈进呢?

首先,学生要练习书写规范。进入初中阶段,家长应该配合老师一起督促孩子练习书写,养成书写规范的好习惯。在考试时,学生规范的书写会让阅卷老师拥有愉快的心情,会增加卷面分数,同时,减少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懂而失分的情况。

第二,学生对每天的时间要有合理的规划。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要开始学习规划自己的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计划、规划的能力,无论对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把握。

第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应减少学习方面的依赖性,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题的能力和习惯,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当遇到真的非常难解的题目时,学生可以请教老师或和同学一起探索,在请教或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和启发。

第2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一、明确目标,使计划具有指向性

    不少学生进入初三以后依旧很迷茫,不知初中毕业后要做什么,不想学便不学,蹉跎岁月,荒废学业。没有目标,自然也就没有动力,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明确目标是制订与落实计划的首要前提。迈入初三这个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面对升学与就业的严峻挑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学年的总体目标,即:升入理想的高中;其次,我们还应该制定各学科、各阶段的一个个短时期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制订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跳一跳,摘葡萄”,略高于现在的水平,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可以达到最合适。合适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目标越清晰、明确,越能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二、立足实际,使计划具有可行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时,我们每位同学计划的重点和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学习计划,才是切实可行并有意义的。在制订学习计划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回顾、总结自己以前的学习情况与基础,对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认真反思,弄清自己的“学情”,弄清楚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学科?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学习上还有哪些遗漏和不足?真正做到“认清自我”;此外,学习计划制订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与对比,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学习计划。

    三、统筹学科,使计划具有平衡性

    走进初三,即将面临一年后的中考。中考是对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各门学科的一次综合性检测,各科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才能在最后的中考中打好“漂亮一仗”。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瘸腿”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能够统筹好优势科目和“瘸腿”科目的关系,优势学科应保持,同时树立“瘸腿就是短腿”的意识,制定“瘸腿”学科的“接长”措施,尽量保持学科平衡。特别是思想品德学科,在不少地区实行开卷考,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却因为最后中考低分而影响了升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平时存在“思想品德开卷考,不再需要记忆和理解,只要考试时翻翻书、抄抄书就行了”的思想误区,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虽然开卷考,但是试题注重能力的考查,凸显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且考试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平时。

    四、规划时间,使计划具有高效性

    前苏联着名诗人普西金曾说:“要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因为脑力劳动是离不开秩序的”。一个好的时间表可以对学习做整体统筹,从而节约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它可以将我们日常学习细节变成习惯,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有序。我们的学习时间主要有常规学习时间与自由学习时间两部分构成。常规学习时间主要是每日固定的学科课堂教学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必须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向45分钟要效益;自由学习时间是指课后归自己支配的时间,我们特别需要合理规划,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用来预习新课、完成课后作业、查漏补缺或者背诵学科主干知识等。一方面,我们要“见缝插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习惯。例如:中午下课吃午饭时食堂里人多队长,不妨错开时间,先坐在教室里看书或写作业;在上课或下课的往返道路上,利用走路时间在自己的脑中“放电影”,回忆当天或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等。另一方面,在计划中规划学习时间的同时,必须坚持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打“疲劳”战。

第3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减负增效;中学生教育

2014年6月,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的《F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普通教育学校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职业发展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学生职业发展辅导的主要载体,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通过中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让其了解自身兴趣、气质、性格,引导其树立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从而激发学习原动力,从心理上“减负”,在学习上“增效”。

一、中学生自我和职业认知教育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

1、显性价值――协同合作,减负增效

目前,“减负增效”是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等措施“增效”和教学督查等措施落实“减负”之外,还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主动性、高效性。如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是前提,而树立目标就需要“知己知彼”。中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开展探索、进行决策的过程,是中学生实现自主、快乐认知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也是家长协助支持、共同认知和探索的过程,这种共同体验和合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减少学习压力,从而促进了“心理减负”;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能够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和学生择业理念,让家长更加了解和理解孩子,减少家长对孩子的“增负”行为。

2、隐性价值――知己知彼,目标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能够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到知道“四个为什么”即:知道喜欢干什么,了解职业兴趣;适合做什么,了解职业气质和性格;能够干什么,了解自身职能和技能;最看重什么,正确认知职业价值观。同时,中学生通过初步了解职业的科学含义、职业的功能、职业的分类、行业的特征,初步了解职业的工作环境、标准和能力要求等方面内容,提高学生认知职业的能力,拓展对职业的认知水平通。过对初步开展行业探索、职业探索、企业探索,提高初中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在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特质和职业选择的结合点和兴趣点,初步树立职业理想,为升学、职业选择和确定职业、就业目标提供支持。

二、自我和职业认知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1、理论认识不够全面

有学者认为减负增效,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轻负高效[1]。当前,关于中小学减负增效的研究,也多重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如何发挥教师作用,而忽略了中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了家长、社会合作教育的作用,忽略了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性,因此 “减负增效”的效果不理想。同时,我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在教育目标上,重应试能力轻个性发展;在教育内容上,重理论普及轻教育整合;在教育机制上,重学校教育轻社会参与[2]。

2、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郑泽萍等曾对广州市6所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认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自我认知模糊,主动发展意愿不足;职业认知不够,信息来源渠道零散;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缺乏准确定位等方面问题[3]。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课程繁重,基本上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专业选择、自我认知、专业认知方面都十分迷茫,不利于专业学习、学业和专业规划和就业。这种现象不仅提高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迫性,也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从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抓起提到了紧迫日程。

3.合作教育存在难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为主体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共同参与、建设和合作的教育。中学生在自我认知阶段,需要家长和尤其是教师进行引导;在职业认知阶段,需要社会提供认知职业的途径;在认知过程中,离不开家、校、社会三方的密切合作。但是,目前缺少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教育的具体耦合联动机制研究成果,同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也缺少可以借鉴的具体案例,成功经验的欠缺阻碍着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的发展。

三、自我和职业认知教育体系

自我和职业认知教育内容体系应包含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科普宣传,通过科普宣传、基本知识介绍,让学生产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如加拿大在小学阶段,学校就会安排不同的“职业日”邀请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到学校做职业介绍。第二个层次启蒙教育,通过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什么是、怎样做”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如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的试验计划,帮助小学生展开职业规划。第三个层次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在初中生课程中设置选修课或必修课,按照一定学时,开展教育教学,初步的介绍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学业规划、职业选择等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测试,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特征。第五个层次是理论结合实践见习,在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以职业场所参观、职业人工作讲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见结在认识的方式,不断明晰自我、了解职业、修订目标。

四、加强自我和职业认知教育的相关建议

1、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职业规划教育

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是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好处不仅能够加强亲情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兴趣、特质和理想等不易观察到的信息,为未来的升学选择、专业选择甚至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2、加强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师资培训

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进修、师范生课程专题选修、“特岗教师”培训专题研修、远程教育等方式,促进中学教师、师范生、特岗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学习、辅导咨询学习、方法工具使用、实践活动指导等技能。

3、形成联合教育机制

首先,要确定共同教育、共同参与的具体内容,让家长、教师和社会能够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其次,要有家庭和社会参与的动力支持,要引导家长对职业规划教育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上倡导企事业单位对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责任:三是形成组织职业认知教育的平台,政府应牵头组织远程教育平台和基地见习平台,把职业体验分享、职业介绍和学校网络教育平台相连接,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向中学生特定时间开放,形成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见习基地。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制订复习计划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开始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纳,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这时的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第5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 语文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形成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应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并解决。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探索与学习。一般来讲,自主学习可以被划分成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计划、安排自身的学习活动;其二,检查、评估自身的学习行为;其三,调节自身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并且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前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教职人员自身观念较为落后

因为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作用,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依旧严重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内容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进行背诵、记忆,并且教师在评估学生期间也仅依据成绩来判断,忽视了教学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知识点期间,采用的流程为:先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字词,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内容。此种教学形式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当遇到问题时,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感觉无从下手。

(二)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较弱

主动希望获取知识的心态被成为求知动机,如果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则会更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较弱,仍停滞在“要我学”的阶段,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性,将学习行为单纯的是为听课--完成作业的过程,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能力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

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讲,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有着重要作用。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职人员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语文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同时将此观念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问题需要由学生找寻,规律需要由学生总结。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学情况,合理设定教学任务,同时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课程时,因为其篇幅较长,文言词较多,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画出不懂的词句,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老师将剩余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二)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对推动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与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观念,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独立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进而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规划

想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制定明确的规划,唯有有了方向与目标,学生采能够向着这一目标进行学习。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规划的重要性,然后帮助学生找寻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教师从旁给予建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的规划,并监督学生完成,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创建的学习规划应具备伸缩性与灵活性,进而为学生留存一定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找寻一些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入语文知识讲解,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丑小鸭”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同名的动画片--丑小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成同名话剧,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标准相应提高。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对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形成进行研究是值得相关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于翔.家庭情境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金静.深入分析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初中),2013(02).

第6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中学生职业规划就是让学生可以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能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很多学生、家长以为,职业规划就是很早给学生一个职业目标,让学生根据这个职业目标去学习,所以害怕限制学生的发展。其实职业规划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社会,了解职业,这是一个开阔学生眼界的过程:同时,还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将家长、老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职业规划非常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在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出击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正是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通过这样长期锻炼出来的学生,必然有很强的实战能力,成为社会热捧的人才。

多数初中生升学听父母安排

有关调查显示,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却并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也不了解。而由于缺乏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有的干脆选择逃避甚至辍学。据了解,近年来广东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初中生非正常流失现象就有所反弹。由于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了解,许多初中生面临升学选择时,更多是听从家长安排。

第7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第8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任务后全面、系统、补漏、深化所有教与学内容的总结阶段。如何做好初中学生最后阶段的总复习呢?以下是我在数学总复习时运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与同行们交流。

1.耐心引导,增强中考学生的信心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着沟通教材与学生的作用。一步一个脚印,耐心引导,增强学生中考信心;我在引导学生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配角变主角,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复习"无理方程"的教学中,我是先归纳出解法,然后让学生用去分母法或换元法解题。我认为这样才真正的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2.精心编制,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对此,教师必须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为教与学编制数学复习计划,我的做法是制定系统的导学案,即教师的教学的复习计划和学生的复习计划。教师的复习计划的编写,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搜集初中三年数学教材中基础知识习题,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对测试中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接着,教师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和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师生复习的计划基本上要求同步。

3.紧扣教材,扎实提高总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刚开始阶段,必须向学生强调,以教材为本,过好课本关,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正确描述、灵活应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教材中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章后带有综合性的复习题,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学困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4.有效梳理,系统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教师要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对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四大块: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一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三条线: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为圆,包含七条线:圆的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角与圆、三角形与圆、四边形与圆、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即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点的轨迹。这种系统归纳总结可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5.强化训练,努力取得最好成绩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讲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章节安排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5.1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一组例题,让学生对比中完成作业。

第9篇:初中学习规划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现实要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5-01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中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从而在短短的三年初中时光,为数不多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是我们一直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着手教学设计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作具体的设计: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是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欲望渐渐萌发、童心玩念依旧旺盛、自我管理逐渐变难。面对这样的特点,在初一年级主要教学设计围绕新集体的适应、人生理想规划来设计。学生在适应了新集体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的基础上,开始对未来有一个初步的人生规划“长大了我要干什么?”让学生点燃理想,初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至少是初中阶段的目标。

初二这个年龄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又一个高峰期,他们的心理特别敏感、容易冲动,“直面青春期”的教学设计,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比较顺利的面对青春期。对青春期逐渐了解适应后,面对即将来临的初三,很多孩子是既期待又有恐惧的,设计“直面初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他们为即将来临的初三做好准备,有助于缓解焦虑,快速的进入并适应初三的紧张学习状态。

初三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讲,又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点,在这里学生面临人生中很重要的选择,所以,在“直面初三”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在比较清晰的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完善职业规划,这个规划不同于初一时的规划,应该让学生通过量表测试,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一个选择: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确定了自己的中考目标后,学生自然会按着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完成初中学习的最后一段历程。学生的任务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了冲刺阶段,这时学生面临着一天天临近的中考,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此时,缓解考试焦虑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带着轻松,走进中考考场。

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初中生的四大心理需求:合理的物质需求、朋友的交往需求、对异性关注的需求、获得帮助的需求。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

比如青春期,他们的异性关注需求常常让他们很困惑,而且也因此会有一些事端出来,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异往的指导,这个指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能比较清晰的认识异性。

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视的需求---获得帮助的需求。有一些孩子在此时人际交往不成熟,尤其是发生冲突,遇到威胁的时候,他们因为得不到家长老师的理解,困惑无处诉说,矛盾无法解决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应该在恰当的时机,设计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学会在遇到困惑时求助于可以求助的人,避免不必要的悲剧的发生。

三、立足学生的现实要求完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