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精选(九篇)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

第1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框架,对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进行了剖析。本文把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界定为企业在对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它包括五个方面:增加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优化设备安全性能的能力、提高物料安全水平的能力、改善安全制度的能力、监测环境安全状况的能力。最后对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安全管理能力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潜力,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能力 概念框架

全球化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向企业提出了改善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改善安全管理状况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从而完善企业安全战略决策机制、优化安全资源配置、整合安全管理体系与政策,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学术界对企业安全问题的研究重点,经历了关注技术因素与关注人的因素两个阶段,现在已经向深层次的关注管理因素或组织因素的阶段转变(Sasou,1999;Varren,1998;王二平,1998),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正日益兴起。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安全管理能力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研究时多使用安全系统效能(Pope,Cresswell,1965;Petersen,1996)、安全管理绩效(Steen,1996;OECD,2003)、安全能力(马继业等,2005)等相关概念,对安全管理能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概念的界定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就无法准确地划分研究边界,无法促进研究的深入。为此,本文拟在对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框架。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相关研究

安全与安全管理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韦氏大词典把“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存在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即所谓的“无危则安全,无损则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库尔曼(A. Kuhlmann)提出,安全科学最终目的是将应用现代技术引起的任何损害后果控制在绝对的最低限度内或者减少到可容许的限度内。总的说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由人、机物、环境构成的安全系统无伤害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安全。

而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起步较早。海因里希(H. W. Heinrich)在1929年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当时安全管理思想和经验,但早期的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着事故做文章,其效果有限。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开始从事故后管理开始向事故前的隐患管理转变。从表1所列出的一些专家的观点看,罗云把安全管理对象从事故系统拓展到安全系统,提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意义,但没有对安全管理实质进行解释;Papadakis和陈宝智则把企业管理中管理的功能向安全管理进行了移植,强调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功能的一种,具有企业其它管理功能同等的属性,但他们的定义没有反映出安全管理的要素与特征;丹麦标准协会的简化定义,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危险管理,适于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不适于大型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

对安全管理概念的界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简单的说明了安全管理的功能,它适用于一般的普通中小企业,海因里希、丹麦标准协会、崔政斌的定义倾向于这一类;另一类强调了对安全的系统管理,适用于大型高危险性企业,Papadakis、罗云、陈宝智的定义倾向于这一类。本文倾向于采用后一种安全管理定义,即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和高危险性企业的安全管理定义。

企业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能力是当前企业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专题。以沃纳菲尔特(Wenerfelt,1984)为代表的资源学派认为企业异质性资源构成了企业能力;哈默尔(1990)认为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巴顿(1992)提出企业能力的四种尺度,即知识与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与规范;王锡秋和席酋民(2002)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率和效果的主观条件,是知识、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耦合的结果。这些专家的观点都是从企业基本属性的角度来理解企业能力,但都不十分全面。相比而言,德(Day,1999)对能力(capability)定义更全面:“能力是复杂的技能和累积知识的集合,通过组织程序得到锻炼,能够使企业协调行动,并充分利用它们的资产”。这个定义关注知识与技能,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累积形成了复杂的能力,对企业能力的内涵给出了较全面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即强调能力的技术属性,又强调了能力的管理属性,较为全面。

从企业能力的分类看,能力理论研究先驱克里斯蒂森把企业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国内外许多研究企业能力的专家学者也有类似的分类(史东明,2002;,2002)。学术界对技术能力的研究多集中技术创新、知识管理领域;对管理能力的研究刚刚兴起,研究领域并不集中,如Mohsin(1999)的研究关注“动态技术管理能力”(dynamic tech- management capability)、Chuang(2004)和Liu(2004)的研究关注“知识管理能力”(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Shi(2004)的研究关注于“全球会计管理能力”(global account management capability)等。目前对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区分尚不明显。王锡秋和席酉民依据波特的价值链的思想,把企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与辅助能力,认为基本能力是企业完成基本活动的能力,辅助能力是企业进行辅助活动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理解,可以把技术能力理解为一种基础能力,把管理能力理解为一种辅助能力,它们都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缺一不可。但必须指出,管理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由可以言传的书本知识和不可以言传的经验知识有机结合而成,在不同的领域,可言传的书本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经验知识所占的比重并不一致(见表2所示)。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

国内外学者直接针对安全管理能力的研究还未出现,已有的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安全系统效能、安全管理绩效、安全能力等。国外学者的研究关注于安全系统效能的改善。Pope和Cresswell(1980)提出通过安全管理来发现系统安全效能的差距,Petersen(1996)、Steen(1996)和经合组织(2003)提出通过管理对系统安全效能进行改善。国内学者在安全管理的研究方面起步本来就比较晚,在安全管理能力方面的研究就更少,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系统的管理现状综合评价,如陈宝智(1999)关注整个人机环境的现状;徐德蜀等(2004)关注对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马继业等(2005)从企业能力中的资源学派观点出发对安全能力做出了理论探索。这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如表3所示。

总的来说,安全管理能力相关研究有两种取向:关注能力的静态特性――能力的构成要素;关注能力的动态特性――能力的动态提升。从“能力”的基本属性看,企业能力是累积的复杂技能和知识的集合,是一种把各种可得到资源“在行动上组合起来并引导它们为特定的生产目标服务”的整合能力,它理应同时包含静态和动态两种属性,应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加以考察。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概念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安全管理能力首先是一种企业能力,具有企业能力的属性,是企业在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安全管理能力是由企业掌控的资源决定,企业拥有的资源及其组合情况形成了不同的安全管理能力。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企业的成长而不断增长。此外,企业能力作为一种累积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难言属性(波兰尼,1998)使得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具有特异性和不可模仿性,构成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概念的内涵

本文界定的安全管理能力概念如下: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是企业对由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组成的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企业通过对安全系统的协调控制过程逐渐积累了能力,使企业安全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管理能力的主体是作为组织而存在的企业,即安全管理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基本属性;安全管理能力的载体是由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所构成的企业安全系统,即安全管理能力是企业对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中表现出来的,对其考察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安全管理能力是一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资源,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管理能力通过对安全系统的协调控制过程所构建,是在不断地动态形成的,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潜力。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安全管理能力概念的内涵。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概念的外延

安全管理能力作为一种企业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其内容各不相同。关注静态属性的研究,把注意力放在安全系统现状评价上,各个能力要素的设置上力求尽量要全面反映安全管理现状;关注动态属性的研究,把注意力放在安全系统效能的改善上。事实上,对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认识,不能仅仅关注于安全系统现状评价,也不能仅仅关注于安全系统的动态改善,而应当将两者相结合。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应同时采用行为指标(activities indicators)与结果指标(outcome indicators)来衡量安全系统管理效能,行为指标可以识别组织是否采取了降低风险的行动,而结果指标则识别组织采取的行动的后果。

本文认为,应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安全管理能力。一是安全系统构成因素的知识与技能的含量,即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这五个构成因素的知识与技能情况;二是安全系统效能改善情况,即安全系统构成因素应当具有动态改善能力。前者关注管理结果,后者关注管理行为。从这两个角度可以构造出安全管理能力的内容。本文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内容包括:增加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优化设备安全性能的能力、提高物料安全水平的能力、改善安全制度的能力、监测环境安全状况的能力。企业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应综合考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安全系统效能的综合性能的改善。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但一般采用安全检查表的形式进行安全管理现状评价,不能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潜力,而利用本文构造的安全管理能力的框架,可以弥补这样的差距。

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体现在:首先,作为对安全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可以使企业明确安全管理政策的关注要点,为企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战略提供决策借鉴;其次,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可以使企业提高对安全资源投入效率,实现企业以最小的安全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绩效,提高企业安全资源投入的优化配置水平;最后,目前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管理新体系与新制度,这些新的安全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与原有管理体系与制度存在着一些功能重合与冲突。通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可以新的安全管理新体系与新制度整合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框架内,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结论

安全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针对安全管理能力概念未清晰界定的理论研究缺憾,本文综合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管理、企业能力及安全管理效能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与内容,并对安全管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安全管理能力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潜力,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但本文对安全管理能力的增长路径并没有进行研究,这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隋鹏程,陈宝智,随旭.安全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陈宝智.安全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DSA (Danish Standards Associati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EB/OL]. DSA,Denmark,2003

4.崔政斌,邱成,徐德蜀.企业安全管理新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Harms-Ringdahl 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cident investigations,risk analysis,and safet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4

6.王锡秋,席酉民.企业能力缺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6)

7.克里斯蒂森.从企业技术基础分析―资源多样性与能力理论.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J]. Foss,N.J.,Knudsen,C. eds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第2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 建设必然性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ic situ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safety of electricity, decide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rom power of safety culture of the enterprise, the basic features, the basic function of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safety decision of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inevitabilit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指电力安全知识,或者是电力企业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文化和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坚持以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创造出了能够适应生产实践要求, 影响和推动生产活动前进的安全文化。

一、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1 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来说, 无疑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 就我们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看, 虽有进步,但总体上讲许多安全知识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职工队伍的安全知识水平并不高, 还难以完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另一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又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它规范着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知识经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调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1.1、 安全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 决定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 安全知识作为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成为生产力的一大要素, 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知识为劳动者所掌握, 才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工业经济时代, 电力企业把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作为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实现电力工业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正因为如此, 安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要从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高度, 来看待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性。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环境, 决定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过去,谈到安全问题, 有些企业仅仅考虑保护本单位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或者以为本单位不出事就足够了。实际上, 还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考虑整个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在工业时代, 由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掠夺式地开发, 使人类出现了生存危机。 现在,人们已取得共识――保护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因此, 电力企业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使职工从知识经济繁荣景象的背后,看到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自觉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为保护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1.3、 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素质, 需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电力职工应具有更高的安全知识素质,但从一些电力企业来看, 职工安全知识素质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有的职工安全知识老化, 所学的知识只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东西, 而又缺乏学习新的安全知识包括高新科技知识的紧迫感。有的职工掌握的只是一些应用性的安全技术知识, 缺乏对安全知识系统的学习与了解,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频率大大加快, 推出高新技术产品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安全知识也是如此, 它将随同其他方面知识的更新而更新,随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而出现。 电力企业必须采取措施,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帮助职工不断地更新安全知识。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职工不能满足于对安全知识的能懂会用,更应该具有创新能力, 即善于把安全知识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不单纯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综合运用安全知识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 增强保护环境、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1.4、 由硬性管理向知识型管理转变, 需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以往如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安全管理也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多采用硬性的管理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 安全管理以知识管理为主,安全知识成为联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中间链条, 安全管理决策和手段也将越来越知识化、 智能化和数字化。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使安全管理者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素质,不仅要走在学习的前列, 而且要学得更多更好, “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的偏向得以避免。 由此可知,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能促使管理方式由强制性向知识型转变, 而且在管理方法上将会更加富有知识色彩, 推动安全管理活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决定其必然性

谈到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人们自然会想到文化的功能。 其实,作为人类文化的分支――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 它所具有的功能与人类文化的功能是一致的,不过是带有强烈的电力企业的痕迹而已。所谓功能, 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功效和能力。 安全文化的功能, 则是指安全文化在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2.1、 教育的功能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教育等方式传授给职工,能够帮助他们纠正麻痹思想、 侥幸心理和冒险蛮干行为, 树立牢固的安全思想。它给人们以规律性的认识, 接受正确的理念。 教育的功能传授的安全文化, 使人们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安全唯物论和安全辩证法,在反事故斗争中,不断地由 “必然王国” 向 “自由王国” 转变。

2.2、 规范的功能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为职工所接受,能使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安全规程、 安全法令、 安全规章制度等, 都是一种带有严格规范性的文化,成为人们共同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 它不仅用严格、 准确、 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 告诉职工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 不应该做些什么, 怎样做是安全的, 怎样做是违反规章容易引发事故的, 而且对每个职工都适用, 不能因人因事而异。安全规程、 安全法令和安全规章一经颁布,就对任何组织和职工个人都具有同等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2.3、 协调的功能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所有的人、 组织以及各环节、 各要素之间充满着矛盾, 会出现摩擦和耗损。 因此, 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文化准则和精神价值来协调各种关系, 解决各类矛盾, 使安全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都能处于有序运行、 和谐配合、 协调发展的状态, 产生整体效应, 以实现安全目标。

2.4、 积累的功能

积累是指事物的逐渐聚集。文化积累是指文化在进行传递的连续性基础上,不断容纳和增添新因素的过程。从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来看, 首先, 它的积累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虽然新中国电力企业的历史只有 50 多年,但经过一代代电力职工的艰苦奋斗和创造,到目前为止,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积累功能,不仅仅是对前人已创造的文化成果的继承上, 更要注重发展创新。发展离不开积累, 积累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 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不可能满足今人实践活动的需求, 只有适应新时代条件的需要,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 才能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三、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其必然性

创造安全精神财富与创造安全物质财富协调发展。安全精神财富与安全物质财富, 共同构成安全文化的基本内容, 缺一不可。安全物质财富是创造安全精神财富的基础和条件,安全精神财富为安全物质财富的创造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两者共同服从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 电力企业坚持正确处理安全精神财富创造与安全物质财富创造的辩证关系, 使两者并重、 协调发展。

注重安全理论的研究,不断地为安全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安全理论是安全实践的先导。 近些年来, 电力企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如: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等。

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加大了安全文化的技术含量。 电力企业是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电力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力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

各类安全工作规程的配套使用, 使岗位安全文化各具特色。从电力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系统时起,借鉴国外同行业和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在反复实践、 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编写和颁发了各类工作岗位的安全规程。安全规程对劳动者作业全过程的行为给予提示、引导和约束, 成了他们生命与健康的 “保护神” 。

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其必然性

第3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因各类生产中的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在数万人左右。虽然这几年特大事故的数量逐渐减少,但是事故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甚至呈上升之势。

造成这些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惩罚力度不够和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掌握少,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措施,促使管理者紧抓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巨大的损失,因而,各个企业都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成立安全组织,对生产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目前,我们的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透视与思考

事故频繁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上认识不足,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趋利不知避害;三是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匮乏;四是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太多;五是安全检查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彻底;六是工作作风浮漂,抓落实不够;七是事故处理轻描淡写,失之于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要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抓组织保障,建立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保障系统

遵循安全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安全机构职能科学分工、安全管理体制协调高效等原则,尽快建立安全生产的各级监督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从上到下设置全面、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狠抓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除了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配好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管理人员外,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的人才库、组建好安全生产的专家组和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业检查队伍,并提高这些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

2.抓资金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投资保障机制

相应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安全生产的任务更加艰巨,安全生产、劳动条件的改善应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不奢望超前,但也不能滞后。否则,将会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与惩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已经被我国曾发生过的几次事故高峰所证明。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研究投资结构关系和安全措施投资政策时,本着准需要、准受益、准投资的原则,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协调的投资保障系统。利用商业保险、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推行国家对社会性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给予投资或采取技改贴息扶持、安全经济抵押等方法,加大安全生产的投资力度,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3.抓责任制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以往对安全生产责任制之所以落实起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企业及其有关部门权利大而责任轻,企业的相关机构权利小而责任重,难以调动各方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使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要抓好安全生产,应该在责、权、利相统一和权、责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和完善能够覆盖方方面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此同时,狠抓责任制的落实,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企业的各相应机构及车间、班组和人头,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负责。

4.抓专项治理,整顿和关闭不符合交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生产的5项治理活动,要下决心整顿和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这既是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整顿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部署和交排,各部门要密切合作、协调联动,除隐患一丝不苟,罚违章执法如山,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该停的果断地停,该关的坚决地关,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

1.1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环境不断改变,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过去管用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就可能变得不再管用,这就需要把学习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持续性工作来抓,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管理,就是着眼于“人”,通过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1.2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也是工伤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这是全体员工的基本愿望。以“人”为本管理能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员工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遭受人身伤害,保障自身安全。

2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2.1人是决定因素

人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任何岗位都负有相应的安全责任;但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情绪、爱好和家庭环境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而人的工作状态是受心理、思想和技能等众多因素影响的,不可能像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那样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使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并且做到“我会安全”,从而圆满地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把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领导干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企业领导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负责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因此领导干部观念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与否,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接受相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样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就能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安全设施的投入得到有效保证,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领导干部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之“本”,加强企业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企业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就会自觉参与安全工作,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这样就能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新的起色。

2.3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企业内部的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广泛的安全管理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强制执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平时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参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了解新的法规制度,学习安全生产技术和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技巧;学习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提高现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能深入现场正确指导基层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及时进行消除,督促教育职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障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4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因素

2.4.1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首先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等。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广大职工遵章守纪,认识到不安全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改变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思想上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杜绝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和冒险蛮干的错误行为。企业可通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基层单位在每天生产会安排生产的同时,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会做出具体的要求,通过不间断的、立体式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这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2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技能。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如果企业职工已具备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那怎么做才能够安全呢?那就还要做到“我会安全”,只有让职工掌握各项安全技能才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建立定期培训、学习制度,按计划对职工进行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及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工艺流程及与现场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有关电气设备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经验”主义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等情况的发生,使职工在工作中不仅“我要安全”,而且“我会安全”。

三、结束语

对于社会,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反映;对于企业,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只有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才能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才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国家正前进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历史快车道上。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背景,面对这样的命题和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推进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企业员工在思想上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安全意识有了新的飞跃,提高了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推进人类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人类安全文化的进步,才能最终实现社会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士昭 逢宗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5月

[2] 丁士昭 逢宗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5月

[3] 王静平.企业生产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探讨[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第4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专职人员的本身的努力。

1.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体系

(1)安全科学(即安全学)。这是安全学科的基础科学,包括安全设备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法学;

(2)安全工程学。这是技术科学,包括安全设备工程学、卫生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论、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

(3)安全工程。这是工程技术,包括安全设备工程、卫生设备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

(4)专业安全知识。各行业不同,具体的专业要求也不一样。总体来讲,大概包括:通风;矿山安全;噪声控制;机、电、仪安全;防火防爆安全、汽车驾驶安全、环境保护等;

(5)本行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

(6)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安全管理方面也逐步得到利用,所以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计算机使用常识,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应用软件开发基础。

2·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那种单一功能的安全员,即仅会照章检查。仅能指出不足之处的安全员,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强烈的呼唤“复合型”的安全员。通过对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除了具有安全知识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具备如下条件:①要有广博的知识;②要有敬业精神。

3.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方法

对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方面是通过学校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对在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讲授法、研讨法、读书指导法等进行安全教育,不断获取新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在专篇进行论述,在此仅谈谈日常对在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方法。

提高安全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是21世纪安全管理的需求。为此,就需要对安全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①充实安全队伍,将年富力强的人员安排到安全队伍中,他们还有一个绝对优势就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快;②抓培训学习、充实基本功。既然安全队伍来源比较复杂,就必然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同时适应安全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特点;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使新科技为安全工作服务。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使新科技成果不断为我所用,的确是未来也是当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第5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专业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规章制度;操作水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5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27

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加强企业专业技术入手,让技术能力提高指导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提高,让专业技术知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得到很好的施展应用。

1 专业技术能对生产进行有效安全设计评价

任何项目在建设初期,建设成功后甚至生产过程中都要做安全评价设计。安全设计评价内容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有时被称作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项目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工程项目安全为目的。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专业理论的支撑,又需要专业技术和实际经验的结合。

无论是设计评价、安全管理评价、生产设备安全行为安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重大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危险性评价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若对项目评价内容不熟悉,对评价项目必要的专业知识不清楚,可能就会造成评价过程出现遗失疏漏,评价内容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甚至可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反作用,酿成事故、损失。

对项目每个工区专业技术知识了解透彻,就能在安全设计评价中采用合适方法。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包涵很多,安全评价对象、目的有很大不同,安全评价指标和内容也不同,这都需要很好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对项目安全评价过程中,只要采用合理高水平专业技术知识,无论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法(FTA),还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故障类型、事件树分析法(ETA),甚至是影响分析法(FME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矩阵法等方法都能做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2 专业技术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中的规程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尤其针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应急预案等实战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制度更需要具备很高专业技术知识支撑。专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透彻,应急预案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处理问题方法就安全得当,排查隐患就能彻底及时,治理排除隐患方法措施就比较高明,就能做到省时、省力、安全。将专业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中有助于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的安全制度规程,进而推进到生产顺行、施工改造、隐患治理等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维护岗位人员的安全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防护。

3 专业技术能提高岗位作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专业技术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应用得当,以提高岗位操作人员实际技术水平能力作为最根本落脚点。无论企业安全评价,还是规章制度,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归根结底总结一句话,必须把实际操作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作为最根本目的。加强职工职业技术知识能力,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 做好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工作

在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教育工作,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员工安全行为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技术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从事生产人员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安全内容。开展安全技术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强化岗位作业的安全性,为生产稳定顺行创造前提条件。

一般来讲,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根据这些先进的经验、知识,制定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服务安全生产内容。进一步延伸机械、电气安全技术,防毒及救护常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知识,防雷防静电安全技术等。通过教育学习这些内容,以达到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预防和处理事故能力的目的。

3.2 利用专业技术,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生产企业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过程中,只有采用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对难以生产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项目设备,更需要结合专业技术,加强维护、监管和保养,以防事故发生。

3.3 增强职工实际运用专业技术能力

人是企业实际生产中最活跃的、最具生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他一切因素如设备、材料、原料都必须靠人的因素去推动。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材料燃料、机械设备都需要被人所掌握、应用。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的根本资源,所以真正意义上把专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就必须在人的方面多下功夫,从基础上严抓职工实际运用专业技术能力。

很多企业员工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与培养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多采取新颖措施,把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只有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技术能力培养,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第6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员工 安全意识 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2.92;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05-02

化工生产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还带有腐蚀性,而且化工产品生产均在高温下完成,生产步骤比较繁琐,增加了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1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因化工安全事故伤亡的人员已经多达10万人,给化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千亿元,不仅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应用不合理;二是工艺复杂,存在特殊作业,比如:检测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三是物品高处坠落;四是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五是危险品运输不当。设备应用不合理主要是指在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爆炸等问题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影响设备功能的发挥。高空坠物主要是指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坠落现象,人员的伤亡率非常高,而高空作业又是化工企业生产的关键方式,如果企业没有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就很有可能因为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人员从高处坠落。泄漏事故就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介质泄漏问题,介质泄漏不仅会危害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也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工危险品运输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环节,如果运输企业未按照危险品的标注和要求进行运输,就很容易导致危险品爆炸,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特殊作业,比如:检维修、置换、吹扫等很多平时再三强调的工作步骤,但是现场人员就不按照步骤操作,常常出现死亡事故,员工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绷紧这根弦。

2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化工安全事故75%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认真导致的。如今,我国关于企业员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少,研究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机构也比较少。安全意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安全认知;二是安全素养;三是身心状态。在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比较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位员工展开分析,降低内外部因素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进而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

3 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要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安全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来企业授课,并在讲座中为大家讲解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员工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企业员工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企业员工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必须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在企业的楼宇间、楼梯等处张贴安全宣传语条幅,让企业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不能让员工在生产中存在侥幸心理,企业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找不到相关负责人。

3.2 加强安全培训

化工企业要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换老旧知识,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员工培训之前,培训人员必须到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训方案,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手段,大胆尝试,实现员工培训目标。在新形势下,化工企业的员工培训必须具有超前性,员工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有用之才,培训人员需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员工培训中,充分发挥员工学习的主体性,让员工更愿意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很多化工企业的员工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培训人员需要结合员工的特点采用分层培训的模式,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听懂、学会,并让员工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也就是员工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企业培训的作用。培训人员一定要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发现培训中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3.3 分享安全生产经验

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向员工分享安全生产经验,这也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但是,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为员工分享的安全事例一定要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不能脱离实际,要能真正触动员工的情绪和内心。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企业员工每天分享一条安全经验,可以每天更换分享的人员,让企业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经验分享中。安全经验分享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讨论式;二是演讲式;三是观看式。员工可以在安全经验分享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增强员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人是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只有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特殊作业比如检维修、置换、吹扫等很多平时再三强调的工作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步骤开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分享安全经验必须成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3.4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化工企业要定期为员工安排安全演练,这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并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在安全演练过程中,员工需要对安全事故做出紧急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反应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化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演练的重要性,如果只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员工根本感受不到事故现场的氛围,也无法增强安全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化工企业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安全演练,提前做好安全演练的准备,场景要逼真,让员工真正融入到场景中。

4 结语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比较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位员工展开分析,降低内外部因素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要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安全讲座。在开展员工培训之前,培训人员必须到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向员工分享安全生产经验,这也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化工企业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安全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辰飞,陈雪波,孙秋柏.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探索和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34-39.

[2]张舒.矿山企业管理者安全行为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第7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 危险源 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成为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安全工作的落实是否到位、是否被企业所重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从宏观看可以确保国家和集体财产免受损失,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从微观说确保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反之都会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安全事故无处不在,从轮船触礁到火车脱轨再到空难,从瓦斯爆炸到矿井透水,从大桥倾斜到路面塌陷等,每一起事故都让人心惊肉跳,每一起事故都是血的教训。面对事故我们的责任何在?我们的权力何在?为了历史不再重演,为了撑起生命之重,安全工作不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组织的工作,他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全社会积极动员起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切实稳妥地做好本职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其设置要恪守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作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同时兼任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组织和决策。另外,安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并监督和落实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设置安全组织机构应充分体现高效和精干,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以及组织分析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机构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单位,更不是迫于形势的需要而成立的一个机构。作为企业的安全组织机构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行为中去;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负责组织企业全体员工不断学习、培训企业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提升实际的操作技能;对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协调解决日常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生产中的违章、违法行为;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进行处理相应的相关责任人。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组织机构的同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对企业进行制度化管理始终是一项重要课题,备受管理界和学术界的追捧。任何企业都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制定的安全制度涉及的内容要全面简明扼要,并且要有针对性,避免出现安全制度的漏洞。安全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实践、贴近一线员工生活,具备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为制定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和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2 安全教育与培训

在施工企业中,有针对性、系统性、长期性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该工作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定期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生产知识,有效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安全讲座、安全宣传日等,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不断地传承下去。

2.1 进厂教育 安全生产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对新入职的员工以及调换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其接受安全技能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后才能允许上岗。特别是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门必修课,而企业通常情况下,通过三级安全教育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也是员工入职后的首次安全教育培训。新入职的员工首次接受的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涉及:企业安全制度的教育、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的教育以及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其次二级单位对新入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施工生产技术的培训,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教育,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现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等;第三生产一线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现场所需的安全知识,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机械设备性能知识的教育,以及防护装备使用的知识等。

2.2 特种及特定的安全教育 对于工种比较特殊的施工作业人员,除了接受一般性安全教育培训外,还要根据《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相关规定,接受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所提出的特种专业教育和培训,通过特征职业资格考核,取得特种工种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上岗。针对季节性变化、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应进行随时随地的安全意识教育。

2.3 经常性安全教育 安全事故不只发生在新员工、特种作业人员身边,企业当中的任何一个员工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做好新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企业还要将安全意识教育贯穿到日常管理过程中,对各级干部和领导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教育的意识,将安全教育落实到行动中,把安全教育贯穿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及受教育的不同程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和培训经常化、习惯化,从而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企业领导的安全理念,加强企业领导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客观真实地反映安全生产不是临时性的工程,更不是一两个人就能预防或制止的,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社会性的公益工程。

2.4 安全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方式,安全教育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两类。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施工中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让员工熟悉、了解并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要点,特别是对那些岗位轮换较多、离岗时间较长的企业员工要加强实际操作培训,实现新旧工种之间的平稳安全的过渡。

3 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及时准确地识别控制危险源是企业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一种事前控制方案,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事前对安全生产进行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下三方面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确定:第一容易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损坏机械设备的,如:地震、爆破、洪水等;第二是施工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三是危险系数大、安全事故发生比较频繁的行业或工种。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危险源包括:生产用电、爆破器材、地下漏水、危险以及有害气体等。只有识别和确定危险源才能根据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防护方案,确定危险源后,在危险源控制管理范围内设置明显的标识牌,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危险区域内的警示标志,并向现场作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告知危险信息,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提高重视,随时关注警戒区域内的安全动态,如果发生变化,特别是危险级别上升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或控制,确保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在危险区域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才能撤离危险源的标识。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或其他措施巩固安全生产。根据实际情况,企业要对那些在生产中无视安全的组织或个人行为进行处理、防微杜渐。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安全生产条例予以严厉处罚,绝不姑息纵容。反之,对于那些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安全方针、政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步入正规化和制度化。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的科学,是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物、环境等。所以说,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否到位、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分析危险源,积极探索防治方案,加强创新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忠华,吕惠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01).

第8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危险点预控;安全文化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1安全监督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各发电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安全监督部门,全过程地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各企业必须由安全监督部门、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三级安全网,形成一级监督一级的安全网络,确保安全监督管理不留死角。

1.2安全管理领导机构

安全工作必须企业一把手亲自抓,同时安全监督管理必须得到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各发电企业应成立以企业法人为主任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开展活动,制定企业的安全目标,对为企业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违反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部门或个人进行惩处。

1.3安全生产系统各级部门(人员)职责明确

(1)企业(部门)行政第一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负责本企业(部门)安全工作和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

(2)分管领导是分管工作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所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

(3)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监督和落实。

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2.1规章制度的建立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安全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有关的法规及电力行业的规章制度规定,制度应以人为本且内容齐全、针对性强,并体现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本企业实际,面向生产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2.2规章制度的执行

企业对国家、国务院有关部委(局)、行业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规程、制度和反事故措施及本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形成闭环管理。

3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电力企业中十分重要,如果因员工安全知识缺乏而出现的错误则将是企业的责任。员工因为安全知识的缺乏就会无知,无知将导致无畏,无畏就会蛮干,最后就会发生事故。所以,做好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掌握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安全知识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3.1安全三级教育

3.1.1一级教育

一级教育(厂部、公司一级)的主要内容有:对新进入的员工进行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及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

3.1.2二级教育

二级教育(车间、工段一级)的主分内容有: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生产要求,生产(作业)现场基本情况及设备系统的特点,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和不安全因素等。

3.1.3三级教育

三级教育(班组一级)的主要内容包括:所从事的工种(工作)必要的安全知识,作业环境及设备系统的特点。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本专业(工作)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班组从事的工作存在的主要危险点和容易发生事故环节、部位,劳动及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等。

3.2员工的技能培训

3.2.1上岗前的技能培训

在电力生产企业中新进厂(公司)及新转岗员工都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所要从事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可采用签订师徒合同一带一的形式进行培训,并经严格的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从事电力生产工作。

3.2.2特殊工种(作业)的培训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除按一般性安全教育培训外,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GB5306-85)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政府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3.2.3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及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及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员工遵章守纪;学习兄弟单位的事故通报,汲取教训防止出现同类型的错误;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学习演练相关的应急预案,如春夏季学习演练防台防讯应急预案,秋冬季学习演练防火、防冰冻灾害预案等;利用安全网活动和安全例会对本部门(班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组织学习有关的安全生产规定、文件等;利用班前会、工前会对当班(天)工作和作业的设备特点进行允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分析预控。

4危险源的识别与危险点的预控

4.1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和危险点的预控是一项事前控制措施,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发电企业一般考虑的因素有: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台风、高温、冰冻等天气;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特殊的运行方式,如电网或机组、厂用电系统处于特殊的运行方式;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如火电厂煤质突然恶化等;重大操作或作业环境不良等;重要设备的拆装、_起吊作业、高空作业等;设备大小修时多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重点防火部位动火作业等。

4.2危险点的分析预控

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防止危险源向临界值发展,从而发展成事故。危险点的分析预控应贯穿整个作业流程,对每道作业工序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点都要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传达到所有的工作(作业)人员。工作负责人(或值班负责人)是作业(工作)过程危险点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应对危险点的预控负全责。

5反违章管理

5.1建立反违章管理长效机制

发电企业应制定反违章管理办法,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形成一级监督一级的监督网。对违章的惩处进行明确的规定,对反违章工作监管不力的部门领导必须与违章者一起处罚,对发现违章不制止的员工也与违章者一并处罚。

第9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企业的员工组成中,现场作业人员通常又分为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这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是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或责任者。现场作业人员能否安全、熟练地操作各种生产经营工具或者作业,能否得到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切实保障,能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才能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降到最低限度,预防事故。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应放在生产现场,就是要通过抓好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行为及现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这就迫切要求主要负责人掌握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对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来讲,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从长远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前提条件是把培训的对象涵盖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使企业现场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达到更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更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全体员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诚如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一样,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也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优化一切可供利用的培训资源,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全面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结合这几年本人在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体会,本人认为,为了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教育培训质量,取得好的教育培训效果,真正有助于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抓好以下工作:

1、编制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企业中长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纲,执行企业各级人员的阶梯式教育培训计划,每个年度应当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确保每一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和教学质量,教育培训计划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并随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适时修改计划;

2、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全员安全教育制度及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安全教育制度,明确本单位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严格按照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进行各级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登记、培训、考核、发证、资料存档等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必须涵盖到企业每一级的员工,真正做到全员培训取证上岗,定期培训提高的教育培训管理目标;

3、编制企业各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及时变更或修正培训教材的内容,不断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国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严重不足。因此,企业每一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一般都应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但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侧重于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教育培训要求。

4、建立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且须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效果。对于现场生产作业等的基层人员,开展培训时应多采用互动式的“双向沟通”,就是在培训过程中,给职工一定的发言权,将他们的疑惑摆出来,大家共同分析,授课者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以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

5、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培训观念,企业要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而每一项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教材都必须含有相应的安全培训的内容,每一项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活动都必须同时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并进行相应的严格考核管理,在企业中形成“安全活动融合在每一位员工的每一项行为”的安全文化理念。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结合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更容易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教育培训的技能也与日俱增容易落实到生产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