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合唱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合唱教学设计方案

第1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我园以选拔参加安徽省音乐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对大班音乐――五河民歌《如今幼儿园新事多》(原创)为案例,进行了磨课历程。下面就此案例中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来透视磨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准备阶段

首先确定由幼儿园业务主任与教研组长一起作为专业引领者,其他教师参与研讨,通过集体商讨、共同反思。确定五河民歌的曲调及歌词,通过同课异构方式选定年轻的梁老师担任执教。然后,由梁老独立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打磨,形成文稿,最后把设计好的文稿发给所有参与者研究,让参与者指导执教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初步的定案。实施阶段

一磨

情景片段一:

梁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后,陈述制订的三个教学目标:(1)体验五河民歌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的轻松有趣。(2)学会演唱歌曲,激发其喜欢地方民歌的情感。(3)能简单进行创编。

观摩教师:目标的设定比较全面,有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也有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领教师:目标上要求体验五河民歌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的轻松有趣。教师应该明确通过演和唱来表现民歌。

梁老师:平时的教学觉得还可以呀,今天怎么就不是我想的那样呢?孩子不是太感兴趣。现在明白了,我一开始认为就是教唱歌曲,只不过是教唱带有五河方言的歌曲,没把地方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

引领教师:目标中让孩子能进行简单的创编,但在活动过程中没能看见落实。

梁老师:我是参考教参上民歌的目标制订的。

引领教师:一次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把握目标,明确了重难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见右表)

二磨

情景片段二:

梁老师对第一轮磨课后的设计进行试教,其余参与者观摩。试教后,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体验进行反思、陈述,其他参与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梁老师:方言导入,孩子掌握的较快,学唱歌曲,学了好多遍,一唱到“快乐城堡拔地起”和“教学用上多媒体”这两句,孩子就卡壳。表演唱还是没能表现出来。

参与教师:咔的原因是歌词记得不熟,这两句歌词有点太成人化,孩子是不是还没有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观摩教师:我也有同感,“多媒体”属于专业术语,对孩子们比较远,歌词是不是重新改,可以请小朋友一起填写歌词。

引领教师:这首歌曲是我们的原创,可以改适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本次活动表演唱是整个活动的亮点,出彩就在这里,但是没能表现出来。执教老师缺少临场教育机智,例如有的孩子已经做出选择两两一起表演,教师却按自己思路去按部就班地要求孩子随教师齐表演,选择合作表演的孩子只好作罢。

这样的磨课,让执教和听课的教师进行智慧的碰撞、经验的交流,更能让理论认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磨课使上课教师在群体智慧中个人经验得到升华,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升;磨课让所有参与者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外显为一节成功的课例,内隐则为教师的有效成长。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磨课中体验到成长,享受着快乐!

一磨后对教学设计的改进表

参考文献:

第2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情境;课堂演绎

让学生快乐歌唱,尽情释放内心情绪,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音乐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歌曲的个性解读,让学生自由歌唱,这不仅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丰富助力,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1]。教师为学生创设歌唱学习情境、启动歌曲想象思维、丰富歌唱律动形式,都可以深度挖掘歌曲情感内涵,形成情感释放良机。

一、创设歌唱学习情境,挖掘歌曲情感内涵

学生对歌唱有特殊的情结,特别是对喜欢的旋律,更是情有独钟,倾情演唱是学生的自然选择。为给学生快乐歌唱带来更多支持,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歌唱情境。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解读歌词、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都可以为学生歌唱做好铺垫。教师讲述音乐故事时,对歌曲情感内涵的挖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歌唱情绪。让学生阅读欣赏歌词,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感知理解的机会,学生对歌曲会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播放歌曲示范演唱音频材料,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唱《我爱妈妈,我爱中华》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信息。学生看过图片后,教师将歌词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要求学生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学生逐渐形成共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并对歌曲情绪进行具体引导。学生对歌唱充满热情,课堂快乐的气氛也浓重了起来。教师为学生展示歌词,并引导学生解读歌词,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歌曲丰富的内涵,确定演唱基调[2]。在具体演唱操作时,学生情绪饱满,歌唱体验到位,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二、设计课堂演绎活动,强化歌曲情感品质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针对歌曲内容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课堂演绎活动。课堂演绎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首先是做好角色分配,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是对角色任务进行明确,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如何表现;再次是进行集体彩排训练,提升学生表演能力;最后是协调好多重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做好演绎展示。《乌鸦与狐狸》是一则故事改编的歌曲,学生熟悉旋律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演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具体角色,一部分人演唱歌曲,一部分模拟角色,根据音乐角色的具体表现设计不同的动作,给人以直观感受。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演唱+造型”表演,学生配合需要默契,特别是造型要具有个性特征。课堂展示开始时,很多学生的造型动作都有些夸张,引发课堂阵阵哄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学生的表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展开演唱,并配合造型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具体展示实践中,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参与热情极高,表明了教师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第3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最近,我一改以往的教学过程,把学习音乐知识放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发现课堂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课一开始,老师走进教室,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他们用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老师,我趁势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再用学习的结果指导歌曲的学唱,这样学生课前学习的音乐知识在本节课里得到运用,学习过程非常轻松,知识掌握得也较牢靠。以四年级上册歌曲《愉快的梦》一课为例,我采用了这种方式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听老师弹奏乐曲(《愉快的梦》),并用手轻轻打拍子,听完后告诉老师是几拍子。当我弹完,学生纷纷发言:“三拍子。”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我们刚刚听到的乐曲是‘两组’三拍子构成的,即六拍子。”我及时在黑板上板书了拍号“”,并告诉学生,它的强弱规律基本上是三拍子的重复,只是把第四拍变成了“次强”成为“强、弱、弱、次强、弱、弱”。接着让学生轻拍身体来感受这个强弱规律,并合着音乐拍一次。然后我问学生:“‘’这个拍号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举手回答:“‘8’是什么意思?”我板书之前学过的拍号“”、“”问:“这里的‘4’是什么?”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我接着提示学生:“以此类推‘8’是什么意思?”学生恍然大悟:“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我抓住时机板书出《愉快的梦》前两个小节的旋律“3 3 321│5・ 5・ │”请学生演唱,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快有几个学生就把这句唱准确了,我让这些孩子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唱。接着又板书曲谱“5 5 542 │1・1・ │”,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很快唱好了这两小节。我在最后一小节的两个“1・ ”处加上连线,告诉学生现在这两个“1・ ”只能唱第一个,但要唱够六拍。我顺势提问:“那么这条线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连接作用。”我又把连线画在“542”上,接着问道:“那这几个音又要怎么唱呢?”学生发现,加不加连线对这几个音来说没变化,那么为什么又要加上连线呢?我在这两小节下面加上歌词“轻轻荡漾”,学生很快就发现,“荡”字是用三个音来完成的,所以加上了连线。我将知识点一语道破:“这个连线在这里表示连接,一字多音时就要用它表示。”至此,本节课新学的音乐知识便已水到渠成。我把剩下的简谱让学生自己学唱,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得非常快。

下课后我开始反思,以前的教学问题出在哪呢?

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标在处理好各种关系中要求,既要启发学生又要有适当的讲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里是什么知识,所以要怎么样唱,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工具,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正如一句话总结的:说给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也会忘记,让我自己去做,我会永远记住。

2.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老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随意打断学生,让学生的演唱被迫中断,这与打断别人说话是一个道理,是一种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也难怪学生这时都不愿听老师讲解知识。

3.没有做到以音乐为本。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丰富学生情感为主。如果在学生学唱歌曲时,不时地停下来传授音乐知识,不仅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情绪低落下来,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唱出的歌就必然会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运用一切尽可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始终能积极地参与老师设计的一切活动――包括音乐知识的学习。

4.音乐知识的讲解没有做到连贯性和系统性。没有复习巩固、启发引导和层层剥笋的过程,学生见到的只是一片树叶,而非枝繁叶茂的大树,更别说一片森林了――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正是因为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难于理解消化,所以总是容易忘记。老师在讲解音乐知识时要有宏观的架构,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目的。

蹇菊华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小学

书 讯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由音乐教育家曹理主编的《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系列丛书现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依照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新版初中音乐教科书编写而成。教科书中的每个单元,编者都分别请两至三位名优教师设计出三至七篇教案,并附上点评文章。每篇教案及点评均以有效指导实际教学为目标,因此该丛书的实用性强、参考价值高,欢迎各位教师选购。具体书目如下:

名 称 定 价 开 本 备 注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七年级上 28.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七年级下 28.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八年级上 29.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八年级下 29.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九年级上 暂无 A4 2014年7月出版

第4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朝晖初中 金丽娜

案例背景:

2009年4月下旬,区优质课评比紧张地进行着。按照比赛的要求,我们提前一周拿到了借班上课的内容: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猎人合唱》。

教案设计和试教的过程被浓缩在短短一周之内。虽然之前自己的教学中也接触过这一单元,但当时设计的是欣赏课,而这次比赛要求设计以学唱作品为主的唱歌课。如何导入新课以及是否使用发声练习成了一开始构思的重点。

案例描述:

第一次设计:

自从新课改以来,练声曲就很少进入我们的歌唱课堂,所以我首先设计了一堂没有发声练习的唱歌课。试教下来发现几个问题:整堂课学生都在努力地学唱,可是结果却事倍功半。因为没有经过发声练习,学生的嗓子没有很好打开,歌唱的声音状态和音色都受到影响,无法自信、有感情演唱歌曲;歌曲后面有几处难点的解决较麻烦,和谐演唱二声部的目标也未能达成。

二声部谱例:

第二次设计: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又设计了一堂由节奏导入的唱歌课。就是将作品难点旋律的节奏型加以提炼,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用节奏打招呼:即边用手打拍子边喊出“嘿”)的形式开始新课。

虽然这一次使歌曲的难点节奏得到了很快解决,学生通过前面的边节奏边“嘿”嗓子也相对打开了,看似学生都在认真投入节奏练习中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自己熟悉的学生来说还是显生硬、枯燥了些,尽管他们也在积极努力地配合着我。于是我脑海中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是面对借班上课的学生呢?完全陌生的学生也能够这样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吗?

第三次设计:

如何能够自然地引入新课,又能让学生觉得快乐,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呢?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搬出了歌曲难点的节奏型,何不把旋律也加入其中呢。在临近比赛的前两天我突然想到这点。我还是选择了发声练习。我决定要进行一次基于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新的尝试。

于是在原节奏型的基础上我加上了歌曲第二部分的主题旋律:

以及双声部中上声部旋律:

然后根据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互为陌生的特点,我给这几条旋律编了歌词,而不采用传统练声曲中的母音,师生互动打招呼的形式类似于部队里战士的“拉歌”,按照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以下发声练习曲:

在熟练应答的基础上随调性的转变而不断变换自己的音调,从而达到练声的目的。

比赛那天,我将这一想法付之于行动,跟借班的学生一起开始了互动。由于歌词里面唱到了自己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这一次我感受到了之前试教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这种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他(她)们的积极回应同时又调动了我的兴趣,我更加积极地、满怀信心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在对歌剧的演唱形式和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作初步了解之后,整堂课在轻松、快乐地气氛下进入学唱的主题。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做,学得很快。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因为有了对练声曲中上声部旋律的感觉,学生很快掌握了低声部与二声部的学唱,并能较和谐地将其唱出。在欢快、爽朗的歌声中,师生的共同表演将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案例启示:

1.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扬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要舍得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无论多完满的教学设计,我认为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学成为极富情趣的快乐之旅。从开始的互动打招呼到最后的合作表演,唱响自己班级的练声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又反过来调动了我的兴趣。

2.提高学生自信是有效教学的“保鲜剂”

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挫折体验,教师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将自己的班级融入歌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接着,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听辨、模唱,学得很快。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

3.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再生剂”

第5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下面,笔者就近期担任小学音乐教学优质课评委时,听到或看到的在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

小学唱歌教学《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一:

1 采用听唱法,使学生用自然、明朗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得到磨炼和发展;

3 通过学习《小乌鸦爱妈妈》,使学生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教育孩子要从小尊敬老人。

小学唱歌教学《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二:

1 通过参与一系列音乐活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争做一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 能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与伙伴们的合作,共同完成对歌曲的创作表演活动;

3,能够有感情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案例一”中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较大差别的。第一,角度的不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看,设计一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如:“使学生”、“激发学生”、“教育孩子”等语言表述,很明显是表达教师要做什么,设计二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第二,三个维度的不同。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置于首要的位置,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显著标志之一。实施新课程过程,让我们逐步理解了“在音乐中学文化”的含义。这种以人文主题为明线与以知识技能为暗线两者紧密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音乐情感态度与音乐知识技能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这个意义来说,设计一的第一、第二条都是能力目标,第三条是情感目标,缺少知识目标,而且表述的层次也不清晰;设计二的层次很清楚,三个维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新课程的要求。

所以,教学目标应表述的是学生三个维度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要做什么。

案例二

小学唱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基本学会歌曲,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和小伙伴的协调交往能力;

2 感受蒙古族歌曲,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创作、表演蒙古族舞蹈动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做现代教育的主人;

3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草原歌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体验和享受。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教育学生爱护地球。

小学唱歌歌教学《剪羊毛》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在参与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做一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理解附点节奏和休止符所赋予歌曲的情绪及表现作用;

3 学唱歌曲《剪羊毛》,并在歌曲演唱中了解附点节奏和休止符两种音乐符号及其时值长短。

“案例二”中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对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但《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除了有根据教师的主观意愿设立、语言的陈述不够准确以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目标任务过于宽泛而无法实施。如“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做现代教育的主人”,现代教育的主人的素质包括了方方面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验学生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另外。“做现代教育的主人”也并非一节课或音乐学科能独立完成的远大目标,制定这样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剪羊毛》的教学目标层次清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那么,如何表述教学目标,让它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翻开我们音乐学科的教师用书,认真阅读并细心琢磨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你就会发现,它从学生音乐学习的角度,多采用这样一些行为动词表述,如,“能够……”“感受………比较……”“完成………‘体验……”“对……”“在……”“用……”“了解……”“知道……”“掌握……”“参与……”等明确、具体、操作性很强的词语表述学生将学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如此表述,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确定了出发点,而且也为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有效的活动方式。

所以,应当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加强文字功力,尽可能让教学目标的表述更科学、更规范、更切合实际。

案例三

小学综合性教学《五线王国》教学目标设计:

在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形式。

从“案例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原有知识、基本能力、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有较客观的了解,学生很可能会在一种枯燥、烦闷的学习气氛中熬过几十分钟。怎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任务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学生要完成“在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的学习任务,就必须有能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的技巧能力;而掌握五线谱与简谱互换的技巧,学生既要掌握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固定音高位置,还要掌握音符长短的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而这一切新能力的获得,是以学生熟知简谱音阶并能把握长短时值的起始条件为基础的。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实现终点目标要经过初始能力新能力1新能力2的过程。

第6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儿童歌曲弹唱;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70-02

《儿童歌曲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儿童歌曲弹唱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技能。从训练钢琴弹奏基本功入手,结合发声训练、儿童歌曲训练,将声乐和钢琴两项技能教学合二为一,其中对学生运用简易、精炼的编配手法自配、自弹、自唱幼儿园歌曲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是对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一系列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课程的综合,为学生更快进入幼儿教师这一角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儿童歌曲弹唱》对应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方面进行综合型的拓展训练,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文章就《儿童歌曲弹唱》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一、认识行动导向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目标

《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不断地提高幼师生的职业素养,突显该课程价值的师范性和专业性,为其今后在社会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行动任务为向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它是一个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为目标且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体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认知意识。中职院校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差一些,经常需要依靠一些较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地位的变化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能实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姜大源教授曾说过,“我们所面对的人是有生命的,基础不完全是事先打好的,在强调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基础上,人就像一棵树,随着不断生长,其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人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设计自己,在动态的过程中充实自己”。[1]

二、改革行动导向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把知识的应用作为侧重点,不仅仅是对音乐理论知识分析,而是通过训练弹唱两种技能结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儿童歌曲音乐形象。因此,以突出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儿童歌曲内容选择原则是:(1)重点选择适应中专生学习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浅易幼儿钢琴音乐作品,同时注重选用优秀的儿童钢琴音乐作品;(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儿童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3)紧密结合儿童音乐活动实际,适当选择大中小班歌唱教材中的经典曲目以及儿童熟悉和喜爱的作品。教学时幼师生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组装,紧密结合职业特点培养学生们拥有一颗童心,在美妙的儿童音乐中快乐、主动地学习,通过大量的弹奏歌唱技术训练,塑造儿童音乐作品形象。(4)突出教与学一体化的特点。行动导向体系的设计,将音乐活动实践作为该体系的出发点,让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完整的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使学生的角色从学习者转换到工作者。在音乐教学工作场景的刺激下,中职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教学责任感和价值观就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改革行动导向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要想改革,就必须将以教师和教材为主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行动导向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独立地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2]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经验体系,“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3]这里所指的能力已不仅仅是指专业能力,它涵盖了与人交流合作的社交能力以及挖掘职业机会和规划人生的发展潜能。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理念开发学生职业行动能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教师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项目教学法、角色表演法等。

(一)案例研究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运用,将学生带入到特定事件中,教师可通过图片、录像和文字等形式展现案例,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一,一个案例应该是一个对实际儿童音乐情景的客观描述,而在这个儿童音乐情景中应尽量包含一个或多个需要学生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好是还能提供一些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二,在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案例的每一个环节所作出的反应结合起来,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找答案,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三,要有启发性地提出各种培养策略及评价方案,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项目教学法

完成一个项目的基本步骤是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到实施、评估与反馈。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花较多的课余时间去完成一个项目,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并指导学生。

第一,项目组成员共同分析项目的任务,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网络、专业人士)收集信息,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选择合适的项目目标。

第二,拟定项目的实施草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等。如实施者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订富有个性化的方案。方案包括:制订幼儿音乐活动的总目标与次目标;实施音乐活动步骤,可采用单元主题系列开展的方式;选用音乐游戏作为实施的主要方法,因为音乐游戏的细节和玩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又是一种能被幼儿所接受的约束,再加上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基本上不难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改变问题行为。

第三,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计划并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工作;定期完成中间成果的检测,以确保能够及时纠错改错,灵活地调整计划。如在利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干预社会退缩幼儿行动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由于游戏的抽象性,“缺乏和真实世界进行的真实互动”。[4]孩子们在游戏时的表现和平时的表现是很不一样的,如何将幼儿从游戏的情境中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呢?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现实与抽象性的维度出发,对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和构造游戏的特点进行分析,用不同的层次将它们进行区分。学生也要尽量尝试通过不同的游戏情境来让幼儿之间多进行交往,减少或改变幼儿的退缩行为。

第四,评估与反馈。师生应一同对项目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共同探讨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间的关联度;进行对自我及他人的评价;对项目计划实行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对学生和教师的高要求,是项目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要有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能够坚持下来的耐力,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及行为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差,他们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学习模式,所以会觉得顺利完成任务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引导,指导学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曾说过,“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多流汗,教师就应在课下多流汗。[5]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对音乐角色进行观察并模仿的学习方法。由于模拟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且真实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不仅学到了音乐表演的知识,还培养了音乐能力。角色扮演法以其生动形象且身临其境的特点吸引着学生,而且在这过程中“观众们”可以畅所欲言,指出音乐表演者的不足之处,修正各角色,相互学习,彼此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行动的导向,学生在“任务中行动、实践中体验、问题中思考、交流中提升”,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学生们为今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0.

[2]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辩[J].职教通讯,2003,(1).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6-10.

第7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一、教师示范唱——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范唱起着示范、点化作用,范唱与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在新歌教学以前教师进行范唱,目的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激发学习新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歌曲《八只小鹅》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在多媒体画面的衬托下,我就设计了一段导语:我们来到小河边,瞧!这里不仅是小鱼小虾的天堂,猜猜看,还有谁也喜欢到这里来玩耍?边讲解边播放小鹅“呷呷”的叫声,在学生听出了是小鹅叫声的兴奋劲中,我趁热打铁抛出了这样一句话:听,它们一边玩,一边还在唱歌呢!说完,跟着伴奏音乐声情并茂地对歌曲进行了范唱。学生一下子就被老师近距离的歌声吸引住了,在老师清晰的歌声和形象的表情动作示范下,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激发起了对学唱新歌的浓厚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带着要求唱——提升学生演唱能力

带着要求唱就是在歌唱中提出演唱要求,比如在情绪上、强弱变化上、演唱方法等。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来感悟和掌握,可以说“带着要求唱”是整首歌曲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歌曲的演唱有了要求,才能赋予歌曲以生命力,否则就会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别用这四种力度来演唱表现小鹅叫声的歌曲第一乐句,让学生在边唱边体会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力度的歌声所表达的歌曲的不同意境。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丰富了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也为学生表现歌曲奠定了基础。又如:当唱到“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这句歌词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歌声更好地表现小鹅的“快活”,教师分别用“连贯”和“跳跃”两种不同的歌声来演唱“快快活活”这个词,让学生体会、辨别哪种声音更恰当,学生一下子就从老师直观的歌声中找到了答案,并能用跳跃欢快的歌声把这句歌词唱好听了。从学生前后不同的歌声对比中,能够感觉到“带着要求唱”对表现歌曲的重要性。

三、动作辅助唱——化解学生演唱难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歌曲的难点之处,任凭教师怎样示范或者讲解,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张嘴,不是旋律混淆了,就是音高唱错了,致使本来一节完整的课就在这些地方“卡了壳”,带来教学的遗憾。针对歌唱中的一些难点,如果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动作加以辅助,就能巧妙地把难点化解掉。在《八只小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八”字的音高是全曲的最高音,又在歌曲的开头,学生一下子找不到“高音DO”,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就体现不出来。我急中生智,让学生在“八”字这个节奏上用手做小鹅张嘴的动作。随着小鹅张嘴歌唱的有力动作,学生一下子就把“高音DO”的音高和强拍上的力度感觉找到了,教学的一个难点迎刃而解。在歌曲的第四、五乐句“它们态度优雅,看来架子很大”歌词相同,旋律相似,学生一张嘴,就把相似的地方唱成了相同的旋律。任凭老师怎样分析歌谱,还是有不少学生改不过来。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在低音的旋律部分,仿佛是小鹅在躬身行礼;在高音的旋律部分,仿佛是小鹅在展翅高歌。在练唱这两个乐句时,指导学生配以“躬身行礼”“展翅高歌”这两个动作。有了形象的动作辅助,全体学生一下子就把正确的旋律找到了,并且把小鹅优雅的姿态用歌声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这个“用动作辅助唱”的教学环节还成了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四、歌曲创作唱——开启学生音乐想象

第8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选择歌曲要多元化,打破唱法的局限。尽管有部分学生{主修钢琴、器乐、作曲}的声乐学习仅有两年时间,教师也应尽可能的给学生多接触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声乐作品,不能让学生局限在某个唱法里,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演唱水品,才能达到培养新型中小学音乐师资人才的目标。笔者以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强调声乐的基础训练,主要是以打基础、改毛病为重点。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练声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应选择短小、简单易唱的练声曲进行教学。如:三度、五度音程的连音和跳音,采用“a、e、i、o、u”母音进行发声练习,逐步增至八度或以上音程的练习等。还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增加“哼鸣练习、吹唇练习、气泡音练习、无声练习”等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基本做到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喉咙自然打开,喉头逐渐稳定,初步完成中声区的基本功训练和初级程度声乐作品的演唱。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初步解决在发声上所存在各种问题,进而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歌唱状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更新教学内容

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具备声乐知识、演唱能力,在未来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的新型音乐师资人才。近年来,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逐渐发展为“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形式的声乐教学模式,弥补了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师资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笔者以为,高师声乐教学内容的陈旧,学生演唱个性的缺失,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探求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将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内容做了新的调整,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学的内容不仅要传承,更要开拓和创新。笔者以为,首先要增加声乐基础理论课,内容涵盖:歌唱的发声基本原理等,还应包括童声歌唱的训练与方法、变声期歌唱的训练与方法等。另外,歌唱曲目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除了原有的教学曲目外,还可增加音乐剧、创作歌曲、地方戏曲等内容。

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高师院校可以把本地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如广东地区的《落雨大》《月光光》等,以此引导学生通过演唱熟悉的广东音乐,激发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是对广东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嗓音特点及歌唱能力,有目的选择一些音乐风格不同、题材类型各异的作品让他们演唱。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演唱曲目,而且能使学生的演唱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沈湘教授常对学生说:“因为嗓音不一样,所以唱的声儿是一人一个样。不要拼命去模仿别人,要唱出自己的声音特点。艺术的规律就是这样,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化处理歌曲,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呢?笔者以为:首先,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审美个性和演唱个性,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素养、嗓音条件等,选择一些风格、体裁各异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演唱,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演唱曲目,而且能使学生的演唱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应让学生懂得,只有将所学的歌唱发声技巧与演唱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歌唱真正走向成熟。

3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撰写教案的能力。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与其他学科相比,由于声乐教学形式上的特殊性,所以教师也不太重视教案的撰写,导致声乐教学的随意性较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声乐教学也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撰写教案,选定相应的练声曲和演唱作品,以便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歌唱教学能力和伴奏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每一个学生在歌唱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纠正其歌唱问题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为将来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打好基础。钢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具有较强的即兴弹唱、视奏、移调能力是声乐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就目前来看,学生普遍还存在钢琴伴奏能力较差的问题,为此,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以适应今后教学、排练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歌唱能力和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歌唱能力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声乐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的范唱,不仅给中小学生带来艺术的熏陶和享受,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歌唱的兴趣。音乐活动是中小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排练节目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比如:组织校内、外的歌咏、器乐比赛,重大节日的排练和文艺表演等。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归根到底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更好地锻炼。广博的知识及综合素养的能力。声乐教学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一种特殊教学,声乐是集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一个优秀的声乐教育者,仅有好的歌喉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及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完善声乐知识的架构,才能去影响学生。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普及到各个教学机构,包括农村各中小学的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幻灯机、投影仪、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声乐教学,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针对声乐基础理论课,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使抽象的声乐基础理论课程更加直观。同样,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也为我们的声乐课堂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效果直观,还可以节省时间,更能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因此,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

4总结

第9篇:合唱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二、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三、 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一、 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二、 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三、 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一、 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二、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说明:

在复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重点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用断、连的方法演唱歌曲。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夜空,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教室好像还不太像夜晚的星空,怎么才能使我们的教室更像美丽的夜晚呢?

1. 学生回答。

2.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放《闪烁的小星》音乐)

(四)表演唱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说明: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营造出夜晚安静的气氛,通过师生平等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另一方面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歌曲的表演中,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创作的快乐。

二、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 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教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 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 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说明:

乐曲的原版有五次的变奏,但在五次的变奏中第三和第四的变奏不是很明显,如果让学生区分的话有一点困难,所以我截取了第一、第二、第五次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又在游戏″变变变″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区分音乐中的三次变化,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在学生熟悉理解音乐情绪后,要求即兴地进行表演。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音乐素质。

三、 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刻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 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 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教师:我们的舞姿那么的优美,我们的歌声那么的动听,让我们把这些精彩的节目送给为我们带来美妙音乐的小星星吧!

要求: 教师交代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说明:

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进行表演。同时运用回旋曲的结构方式进行综合表演,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 小结

教师: 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欣赏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感受到乐曲情绪的变化。如果在以前我们往往是先把乐曲反复地播放几遍,然后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背景及乐曲中的变化是怎样的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年龄和基础的原因而对音乐作品不能完全理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动、想像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喜欢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上,他们往往会因为不懂音乐而分散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枯燥的教学方法会使欣赏内容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完全脱节,破坏了教材内容的完整性。那么如何能让枯燥的欣赏课变得生动而有趣,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又结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尝试:

一、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创设情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音乐知识和学习音乐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事先为学生布置好适合教学内容的场景。但这节课,我却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布置。首先,在前面复习歌曲时,启发学生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使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夜晚的美丽。然后,我问学生:我们的教室像小星星的家吗?孩子们顿时坐不住了,有的说“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各种小星星”;有的说“可以把灯关掉一些”。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发挥想像力,布置“小星星的家”,营造出安静的气氛。这样,通过师生平等共同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一层次的体会歌曲的情绪,另一方面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歌曲的表演中去,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创作快乐的同时也为后面欣赏《小星星变奏曲》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欣赏”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的能力

《小星星变奏曲》共有五次变奏,但这五次的变奏第三、第四次的变奏不是很明显,如果让学生区分的话会有一点困难,所以我截取了第一、第二、第五次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告诉学生乐曲有几段?它每一段的情绪又如何?而是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在听完第一遍后,我只是介绍了乐曲名称和作者,而没有告诉他们乐曲共有几段。接着,我让学生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非常容易地就通过造型的变化区分出音乐中的三次变奏,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听清楚音乐的变化。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分清楚这三段音乐,我又在钢琴上弹奏了这三段旋律的开始一句,在帮助学生记住音乐变化的同时又强调了三段旋律的情绪变化,随后,我们一同观看了一段根据《小星星变奏曲》而制作的动画,这样就使原本抽象的音乐更形象化了,同时根据动画中小星星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不同情绪,让他们了解到:音乐中节奏在变化,所以会使音乐的情绪也产生变化。这样即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又让学生充分熟悉和理解这段音乐。然后,我要求他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的变化来做做各种的动作。结果,这次即兴表演非常成功,学生们都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化自己的动作。

三、综合展示,以即兴表演展现个性

在学生演唱了歌曲《闪烁的小星》和感受到了乐曲《小星星变奏曲》 的几次变化后,把歌曲《闪烁的小星》的主旋律进行再次地变奏,此次的变奏加上了时尚的元素,一段音乐加上DISCO的节奏,另一段音乐加上了拍抒情的节奏。这样的音乐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果然,学生很快喜欢上了这两段音乐。更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音乐为其起名字,然后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我最后还特地加上了一次综合表演――把我们前面复习的歌曲《闪烁的小星》和这两段音乐按回旋曲的形式来一次汇总表演,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歌曲,又在汇总表演的过

专家评析

这是一堂教学目标明确、音乐特色突出的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有明确和清晰的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听赏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感受不同体裁和演奏形式的《小星星变奏》,使学生学会了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学到了欣赏同一音乐主题器乐作品的方法,更在亲身的参与中融入到音乐之中,体验到了音乐变化的魅力,获得了审美愉悦。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程,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人为地加入了很多与教学目标不相干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没有达到一节音乐课应该实现的目的,干扰甚至误导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这堂课的突出优点就是抓住了本堂课明晰的教学主线,通过变换多种方法,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步步走向教学的设计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 教学逻辑性强。这堂课安排为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歌曲演唱、第二段主题钢琴变奏欣赏、第三段其他体裁器乐曲拓展欣赏。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每一个段落又由不同的小结构串联在一起。第一段从轻声演唱歌曲开始,进而用断和连的方法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然后在由学生创设的情景中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这种歌唱教学是非常有效的。第二段欣赏部分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讲似乎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有了演唱的铺垫,同一主题在乐器演奏中的变化发展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变奏曲的“变”,还是蛮有创意的。更重要的是,这一环节强调对学生“听音乐”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而恰当的多媒体运用在此处起到了“辅助”和“提升”的作用。当学生有了相当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思考以后,第三段“拓展欣赏”自然就成了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创造性思维,将教学带向高潮的必然结果。这一部分的设计有想法,思路很好,只要继续沿着教学目标的主线发展,因势利导,将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惜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做得有些“过”,特别是分组讨论略显牵强,反而使很好的课堂气氛有了松懈的感觉。这可能也是受了前面提到的为“丰富”和“丰富”思路的影响,成了一点瑕疵。

三、 教师有较强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表现出较强的钢琴演奏能力,有表情地范唱能力,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等。这些能力保证了教案设计的顺利实施,并为课堂增彩。同时,教师富于亲和力的语言表达,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都使这堂课增色不少。这些特点说明了一个问题,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课,必须要有坚实的实力作保证。尽管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演唱、演奏和课堂组织所体现出来的个人魅力,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