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精选(九篇)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

第1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歌咏活动 模式 构建 实践

歌咏活动是指具有一定主题和规模的群体性歌唱活动,是音乐艺术中一种以人声演唱为主体的声乐表演艺术形式。高校的学生歌咏活动是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项较为普及的经常性文化娱乐形式,是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与精神风貌的群体性歌唱艺术活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高校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部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团中央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高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和整体推进,尤其是大学生歌咏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这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地位、特点与功能

我国的高校校园歌咏活动是一种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歌咏活动,因而具有一般的城市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是主题鲜明。众所周知,我国群众歌咏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鲜明的主题、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二是参与广泛。歌咏活动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无论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环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形式多样。歌咏活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演时既可以大合唱、小合唱,也可以齐唱、重唱、独唱,方式灵活,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四是便于组织。歌咏活动有着群体性参与的强烈愿望和精神需求,与其他艺术活动比较,更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推广的特点和优势。

从高校教育的范畴而言,大学生歌咏活动属于高校的美育范畴,因此其具有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具有审美、教育、娱乐、健康等诸多功能。高校学生歌咏活动对培养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增进开拓、创新精神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今,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成果与价值不仅充分体现在不断提升的各级歌咏汇演、比赛的规模和质量上,而且已经融合在校园各类歌会、展演活动的日益吸引数百成千乃至上万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和现场互动中,并且还悄然渗透在日常的学生歌咏团队训练实践和各阶段审美体验的过程里。歌咏活动还有助于培育歌咏团体的团结、和谐、凝聚、统一的集体精神,有利于广大参与者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因而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

大学生歌咏活动不仅适合于高校的会堂、剧场、多功能厅的舞台表演,而且适合在校园广场、体育场馆的平台演唱,小型歌咏活动还可以在普通的阶梯教室乃至班级教室中举行,这些基本的设施、设备目前各地高校已经具备,这就为今后大学生歌咏活动更加蓬勃、健康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模式和构成体系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模式一般可分为系统普及型和集中强化型两类,以此构成高校校园学生歌咏活动的总体系。在具体实践中,这两类模式往往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共同推进着高校的学生歌咏活动。

1、系统普及型模式:

(1):

(2):

学校(总组织者)

学校(总组织者)

院系(分组织者)

院系(歌咏团队)

班级(歌咏团队)

系统普及型活动模式通常可称为举办校园“合唱节”、“合唱比赛”、“歌咏大赛”和“歌会”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普及型、系统性的文化活动,其特点是主题明确、普及面广、参与性强和便于组织操作。

在该模式中,学校作为总组织者,其工作重点是负责总体策划和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有:制定高校学生歌咏活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包括确定活动主题、规模范围、参与主体、时间地点、规则要求等,并根据方案组织实施和完成整个汇演工作。院系作为分组织者,其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和活动方案,动员、落实本院系各班级歌咏团队的组建和训练;组织好本系统的选拔性比赛(汇演),择优选送优秀的基层歌咏团队代表本院系参加校级比赛;有时为了提升歌咏团队的总体参赛质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定,由院系在本系统中择优选定歌咏队员直接组队训练和参赛。班级是基层组织者和参赛实体,因此其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院系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动员全班的力量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歌咏团队的组建训练活动,积极参加院系和学校的歌咏比赛(汇演)活动,从而形成“班班有歌声”的生动局面。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通常还可分为设立奖项的比赛汇演型和不设奖项的主题歌会型两种。前者更能体现各歌咏团队艺术水平的竞争性和集体荣誉感,后者更注重团队的参与性,追求歌会的整体艺术效果与和谐性。二者各具特色、互有所长,组织者在确定活动方案时应视具体情况而择定。

2、集中强化型模式:

校合唱团 ﹢合唱俱乐部(社团)﹢ 院系特色合唱队

集中强化型模式是指学校经一定的组织选拔工作,集中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声乐骨干和合唱爱好者,直接组建校级大学生合唱团,同时也可辅以设立学生社团性质的合唱俱乐部及院系级的特色合唱团队。该模式的特点是艺术性高、凝聚力强、影响力大、便于巩固和提高。优秀的校合唱团不仅在学校歌咏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显著的示范、主导作用,而且能极大地强化和提高合唱团成员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声乐表演能力,并可逐步形成出成果、出成绩、出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该模式中,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选配专业辅导师资组建大学生合唱团;解决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经费支持。校合唱团的主要任务是:对外代表学校积极参加城市和高教系统的歌咏比赛(合唱节、展演、汇演)等艺术活动,优秀的高校合唱团还可推荐选送参加全国、省市或区域性的各类合唱比赛;横向开展高校校际以及社区、企业、军营之间的合唱交流演唱活动;对内充分发挥骨干文艺团队的作用,在学校举办的重大文艺活动中承担主题性曲目的演唱任务,并适时开展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演唱活动。专业艺术指导教师一般要亲自担任合唱团指挥,并且全面负责日常的组织和训练,做好定时、定期、定人员、定曲目、定演出任务等工作。目前,各地高校尝试把合唱团的日常训练活动与开设大学生合唱选修课程结合起来,且已获得积极的成效。

音乐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支持、指导设立学生社团性质的大学生合唱俱乐部,也可支持、指导有条件的院系建立特色性的学生合唱团队,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有组织的校园合唱活动中来。合唱俱乐部原则上可以不限人数,尽量吸收广大的歌唱爱好者参加。俱乐部可以用定期举办合唱欣赏系列讲座、声乐知识辅导和基础性合唱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如有需要,部分成员还可以临时充实到校合唱团,以便积极参与当地城市的群众性大型合唱歌会等重要演唱活动。

院系合唱团队的人数不宜过多,以建立中、小型团队为宜,并应努力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既能经常性参加学校和院系的各种歌咏活动,以更大范围地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也可根据需要代表院系或学校参加城市、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歌咏活动。

设有音乐教育专业院系的综合性高校,应建立由该专业学生组成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合唱团,积极参与校内和城市大学生歌咏比赛中的表演性演唱活动,以充分发挥其在众多的普通高校学生歌咏团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提升城市大学生的总体合唱水平,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歌咏团体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

三、高校学生合唱团的组建原则与训练实践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准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是构建高校集中强化型歌咏活动模式主体的实际步骤,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措施,是全面提升高校歌咏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组建高校学生合唱团需要作好师资、生源、场地、设备、曲目资料等基本条件的准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组建方案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并在具体实践中严格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择优与自愿相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工作原则。

大学生合唱团的基本声部类型分为两种:一是混声合唱团,一般为40—80人;二是同声(男声或女声)合唱团,约40—60人。组建何种类型的合唱团,要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和择优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要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以选择。比如,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的院校,可建立混声合唱团;男女生比例较为悬殊的院校,就宜选择建立较多性别相应声部的同声合唱团。组建合唱团时一般应公开招聘、面试择优录取,以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合唱团员的质量和数量。面试中既要测试学生歌唱发声的音准、节奏、音色、音量、音域、乐感等声乐条件,又要适当兼顾学生的形体及外貌条件,在生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应掌握和参考学生的参加决心、品德素质(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等情况。如能适当扩招一部分候补队员,则有利于团队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管理机制。合唱团内部还应尽可能形成阶段性的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梯队结构,以保证合唱团的整体演唱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稳定性。

大学生合唱团常用的基本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和合唱(二声部、三声部)等。在具体实践时,采用何种演唱形式、选择何类排练曲目,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确定。一般在合唱团初建时可选择简单的齐唱、加轮唱或领唱、对唱、二声部合唱作为演唱训练的起步。随着合唱团演唱能力的提高,再选择三声部、四声部的合唱,乃至排练更多声部的声乐作品或大合唱声乐作品。能否成功演唱多声部的合唱作品是衡量一个合唱团体艺术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尽管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有一定的差异,而作为高校的校级大学生合唱团顾名思义也必须具备能够演唱两个及以上声部的合唱作品的能力。

合唱团一般是通过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基本发声训练方法来提高演唱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其追求的目标是团队整体具有较高质量的富有平衡统一、圆润流畅、高音位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舞台歌唱效果。优秀的高校学生合唱团不仅在歌唱的音准、节奏、音量、音域和视唱、记忆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在各声部的平衡和协,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灵巧变化和自如运用,歌唱语言的清晰、准确,不同作品的完美演绎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实力。

大学生合唱团的演唱曲目选择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宜、难易适中、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既可选择经典的中外艺术合唱作品;也可选择有特色的各国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还可改编成精巧、时尚的合唱曲目;同时应鼓励高校创作自编一些富有大学生青春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校园合唱歌曲。选择参赛曲目要注意多样性,兼顾不同地域风格、民族特色以及不同情绪、速度、力度的作品;平时还应注重本团队各种优秀曲目的演唱积累与传承。

合唱团的歌曲演唱通常采用钢琴伴奏;也可采用音碟磁带的录音伴奏;具有中上演唱水平的团队可选择一些优秀的无伴奏合唱歌曲;有条件的也可以用乐队伴奏,为了烘托演唱气氛,用钢琴伴奏时可以适当添加若干件色彩性的打击乐器。演唱队型既可按照声部的划分排列整齐有序;也可以排列灵活,别具一格;演唱时合唱队员还可适当辅以简洁的手势,小幅度的身体律动等,以增添舞台演出的整体效果。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总体水平提高很快,实在令人刮目相看,这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8年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首次合唱比赛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今,世界合唱艺术也发展得十分迅速,世界各国的一些优秀合唱团体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合唱节,积极参与国际性的交流演唱活动而得以显著进步,其中我国的部分优秀高校学生合唱团已经进入了国际合唱艺术舞台的先进行列。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大学生歌咏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必将还会涌现出更多高水平的高校学生合唱团体,以更加丰硕的合唱艺术累累成果,迎来和谐高校繁花似景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的讲座[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第2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一个学年即将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下面就从几方面简单谈谈一学年来本人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 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一年来,我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关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一年以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我认真的学习了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实际工作中也努力树立八荣八耻的人生观!在日常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主要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另外继续担任学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仍旧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学校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小学音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了解课改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所学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在教学中我本着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日常工作的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我所教授的课程。

在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教研工作中,我坚持以我校“两年准备、三年跨越、五年成一流”的目标为根本,以更新观念、提高音乐教研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为目的。以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组员的团队意识为方法,促使我组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稳步提高,更能够促使音乐教研组每一位成员从思想、理念、教学水平有一个新的跨越。

在我校开展的青蓝工程中,我荣幸的担任李迪娜和胡炜两位老师的师傅。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找时间与他们沟通交流,并且针对她们个人的特点为其进行辅导,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中介绍一些优秀的录像课让其观摩,丰富她们的的教学视野。在业余时间,向她们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论文、案例,与其共同研究,使她们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课中,尽快成长为自主型教师。

本年度我还和李迪娜、董鹏辉负责学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我们的合唱团员都是才挑选的新队员,学生缺乏专业上的练习是我们训练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为了在5月份的区艺术节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大家认真挑选歌曲,加班加点的训练,顶着30几度的高温,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努力,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我们采取示范、模拟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城区第11届艺术节合唱比赛中我们学校合唱团演唱的两首歌曲获得评委的首肯,一举拿下全区一等奖、在新城区红五月音乐会中我们再接再厉获得优秀演出奖、在西一路地区的红五月音乐会中也获得了优秀演出奖的好成绩!

第3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从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免收学费,发放各种补贴等等。特别是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增加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师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使得录取线居高不下,“师范热”持续升温。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很多学校的师范专业开始由不收费转为收取标准不一的学费和其他费用,这就使国家对师范专业的优惠政策得不到体现,师范专业的优越性在逐渐地丧失。最近几年,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中城市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逐步减少,众多本科生、硕士生不能从事适合所学专业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众多的社会原因,大批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地区工作,基层教育机构人才缺乏,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急需大量的专业教师。据资料统计,仅广东一个省就缺3.8万名教师,而且教师的总数目前还在下降,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在下降,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农村教育的师资需求。为此国务院在2007年5月出台了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提出从2007年秋学期起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中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其主要的精神是: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交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之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在这个办法中国家明确地规定了免费师范生享受的优惠待遇和所应承担的义务。这是一个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可以激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热爱教育事业,做终身的教育工作者,而且可以长期地充分保证基础教育师资来源。

这一办法的实施对于师范院校来说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良好机遇,对于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机遇和挑战并存,免费师范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师范院校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而音乐教师教育又由于自身专业的特点,更要依据基层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条件和学生音乐基础素质,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几个层面对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如何应对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认识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定位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具有统一性和指令性,它不同于我们过去制定的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免费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必须到基层中小学任教,而且要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且从教应在十年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必须是能在最基层的中小学工作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

在2005年颁发的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指导方案》中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培养规格中要求:学生应系统地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具有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教育部的指导方案是我们制定免费师范教育培养方案的指导性原则,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明确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可否这样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能够从事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

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途径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手段和工具,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和限制。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随之同步的课程改革也获得极大的收效。特别是教育部《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出台后对于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规范和整合的作用。但是免费师范教育的新机制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应在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构建一个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师范音乐教育的免费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免费师范生的课程建设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依据培养目标和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以现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尽量减少开课数量,精炼教学内容,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融汇,着重培养学生从教能力。

由于免费师范教育就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所以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依照我国现阶段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课程设置要少而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训练教学技能,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到基础教育的一线学习体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课程开设过多,学生负担太重,没有独立的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我们来看一下国外大学的情况。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要求本科生在四年内修完128学分,32门课程。其中16门专业课,8门选修课,8门核心课程。①而我们现在音乐学师范专业要求本科生四年要修完150学分,比世界著名大学还多出四分之一。这对于我们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很不利。在免费师范生的课程总体设计中可否压缩总学分,减少课程门数,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目前我国大学的有些课程越教越专,越教越窄,越教越细,过分地强调专业性。这对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十分不利。我们应对现有课程进行认真的筛选,有些课程可能在音乐学学科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知识结构中并不占重要地位的专业课程,宁可舍弃。我们来看一下俄罗斯的《国家教育标准条例》,其中规定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如下课程: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教学方法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育教学法、音乐教育实践、外国音乐史、俄罗斯音乐史、民间音乐创作、视唱练耳、和声、复调、乐器主修、合唱理论与合唱改编。此外还开设音乐基本理论、艺术指导、合唱教学及乐团合唱实践、乐器选修等课程。②他们的课程设置充分地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点,结构科学合理,内容简洁明晰,值得我们在制定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时认真借鉴。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既不同于音乐学专业,也不同于普通的师范专业,课程内容应更加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否在声乐课中增加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演唱,训练范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还须要掌握多种声乐演唱形式的排练方法;钢琴课重点训练学生伴奏能力,增设手风琴和电子琴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中增加如何训练儿童的音准和提高看谱即唱的能力;合唱课中增设合唱队排练的内容;在众多的理论课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之外还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教学的总目标应定位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唱、能弹、能教、能组织各种活动的全能人才。

总理在今年教师节接见会上提出:“我们现在的教育大多注重认知,而认知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温总理的这番话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方向,也应是我们制定免费师范教育培养方案的指导方针。

管理机制――培养目标实施的保障

我们必须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来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实施。首先应增加学生接触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时间。教育部在《实施办法》中提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树立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国外有许多大学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如英国在一年的基础师范教育课程中,要求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留在学院本部,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在三所不同的学校参与实习教学。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让免费生在就读期间尽量多地接触中小学教学实践,可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采用3+1的模式,既,前三年把所有课程基本学完,第四年专门从事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每学年都应到中小学去见习,还可以聘请工作在基层的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讲课,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举办的和基础音乐教育有关的活动,如教师培训,教师技能比赛等等。

改革现行的选修或主修制,过去各院校大都在大三学年实行选修或主修一门专业,在免费师范生中应取消这种做法。免费师范教育和普通师范教育不同,普通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有多种选择,而免费师范生将来一定要去基层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对他们来说不一定要有多高超的专业技巧,而需要具备全面的音乐教学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而把一门专业技能作为主修的方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难以树立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决心。

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也要求我们招生专业考试的方法与其相配套。应适当调整考试科目和内容,在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专业加试中不设主科与副科,在声乐考试内容中增加自弹自唱;在钢琴考试内容中增加即兴伴奏;在视唱练耳考试中增加看谱唱词的内容。还可增设特长加试,专业不限,内容包括各种乐器演奏、舞蹈、指挥、表演等等,综合考察学生音乐潜质,提倡一专多能。我们可以借助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音乐专业学习中就开始接触和教师教学基本功相关的训练。

研究生培养――新的挑战

《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这项政策给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过去研究生招生来源主渠道是本校的本科毕业生,从2008年并轨之后所有师范专业的学生都是免费生,按国家规定都不能报考音乐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生源成了问题。没有充足的优质的生源,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我们应开辟新的研究生招生渠道,开通非免费师范生报考渠道以及吸引外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

利国兴邦――对免费师范教育的认识

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其目的是进一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使教育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在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免费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和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并推动教育创新特别是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今后国家还准备将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对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这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历史的机遇,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做好试点工作,特别是在音乐教师培养方面探索新的模式,做出我们的贡献。

本世纪中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年内即将完成,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将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我们将又一次面临教育改革的大潮,让我们以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为契机,做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开拓者而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34号。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

[4]格雷厄姆•维尔奇《从研究视角看音乐师范教育的境遇与面临的挑战》,音乐教育北京国际论坛论文集,2006年。

[5]周海涛《大学课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6]孙晓婕《俄罗斯音乐教师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1期。

①周海涛《大学课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②孙晓婕《俄罗斯音乐教师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1期,第37页。

第4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在最初的音乐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发现,每当进行小组活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时候,参加实践活动的总是那么几位学生,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小组活动实际上是名存实亡。

为了使小组活动真正动起来,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笔者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来检验一下小组活动是否能真正动起来。

实施方案

1.八年级1~4班用以前的小组活动法进行活动,5~8班用新小组活动方法进行活动。

2.时间以一学期为限。

3.比较内容:

(1)小组的凝聚力,是否团结,集体荣誉感如何。

(2)小组的纪律、卫生、物品摆放的习惯是否良好。

(3)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是否高涨,是否全员参加。

(4)知识掌握、运用情况,是否准确。

(5)创新思维是否灵敏,能否集思广益。

(6)实践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能否真正融入其中。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最后发现,用新方法的班级比用老方法活动的班级,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好很多。学生参与主动积极,任务完成到位,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愿意为小组出计、出力,团结一心。

经过仔细研究,反思,笔者发现小组活动的真正奥秘,总结以下几点:

1.个性分组,准备前行。一个小组是否能真正动起来,组长和组员之间的配合很重要。要想让小组活动真正动起来,就需要选好组长。一个真正的分组,平等、自由是最重要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小组是否团结、共同奋进的保障。

还学生自由,给学生空间,学生自选方案。

第一步,全班同学推选组长候选人,投票决定组长。

第二步,组长轮流挑选组员,每次一名,男女组员轮换挑选,以便小组成员男女比例平衡搭配。(注:组员亦可反选,如有不同意组长的可放在后面反选。)

第三步,组员归组,以小组为单位落座,组长召开小组会议,鼓舞士气,展望未来。

如果在还不是很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备选方案进行分组,方法如下:

第一步,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及小组数制作小组号码(即第几组)以备用。分组方法是:小组号码的个数=班级人数/小组数,如有余数,每组各加一个号码,在抽取过程中留下多余的号码。(如男女比例相当,可分男女两部分抽取,方法类似。)

第二步,每位学生抽取一枚号码查看,归组。

第三步,两周人人是组长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由小组成员推选本组组长。

由抽签决定小组的成员,推选组长,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优秀,是否与其他成员团结一心,努力让本组成为优秀小组。

2.有规有矩,清晰易行。记得在没有实行新方法之前,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1)教室里不文明语言经常传入耳中。(2)教室的桌椅及教材摆放乱七八糟。(3)教室的桌洞及地面会遗留一些果皮、纸屑、口香糖等垃圾。(4)全班的歌声不如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响。经过小组评优活动后,上面的现象不复存在。

为什么会改变这么快呢?这要归功于评优细则的出现。评优细则让学生的活动有了标准,知道哪些活动能使自己的小组变优,哪些活动远离优秀。经过一段时间的评比展示,会发现学生的言行举止有了改观,课堂活动活了,物品摆放齐了,学生的脸上有笑容了,上课也从不迟到了。

具体做法如下:(1)出示评优的标准,学生了解细则。(2)标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号码,所用的物品如音乐凳、音乐课本、打击乐器等,号码对应,各人物品个人使用,各人保管,有序排列。

3.爱心耐心,循序展开。当一些规则新出现的时候,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立马做好,这需要教师有爱心和有耐心,逐步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所有的小组活动,尽量做到人性化,关爱学生,让学生愿意去做,主动去做,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在卫生方面,首先教师要讲一下卫生的要求(干净、整洁)以及目的(大家有一个干净漂亮的学习环境),学生应做到哪些。其次,是小组评比。每周一评,奖优罚差,激励改进。

在歌曲演唱方面,主要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参与的积极性。评优评的是参与度、投入度、准确度。歌曲演唱不在于你唱得如何如何好,而在于演唱时候的感受是否快乐。

4.形式丰富,内容易行。要想小组活动持久,小组评优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化。如物品摆放、歌曲知识淘宝、知识擂台赛、歌曲节奏编配、随乐而动等等。有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挖掘能力,让其献计献策,丰富活动的形式。

第5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然而,以上教学模式的改变,虽然对突出师范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突出师范性的问题。因为从现实声乐课的结构来看,只是单一的技巧课,教师们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技巧训练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且现行的声乐教材,几乎均是不同版本的中外歌曲集,其中包含了少量的声乐基础知识和歌曲演唱提示,缺乏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教材和课本。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们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水平的高低不一和差别,学生们受到教育的程度是不均衡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会做得好一些,学生受益就深一些,而相反则差一些,学生受益也就浅一些,这都制约着突出师范性的发展。

由此看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突出师范性的问题,必须在声乐课的课程结构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声乐课成为技巧课、理论课、实践课相连的,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以下是笔者对声乐课课程结构的初步设想,愿与同行共同交流、共同研讨。

1 声乐课

形式:一对一为主,小组课为辅。

任务:以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为主。

教材:各正规出版社出版教材均可选用。如果再能选择一些本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集为补充教材为更佳。主修声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七至八学期,辅修的开设四学期。

考试:每学年期中考查一次,期末考试一次。内容为歌曲演唱。

实践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举办观摩演唱会和演出活动,全体学生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学分。

2 声乐理论课

形式:一个班或几个班共同上的大课。

任务:解决学生有关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问题。

教材:由国家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材和课本。如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由石惟正老师所著的《声乐学基础》等一些优秀著作可作为暂行教材。此课可开设两个学期。

考试:第二学期末考试,为理论试卷答题。

实践环节:课堂上每个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来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问题来源于学过的课本中。

3 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法课

形式:一个班或几个班共上的大课。

任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不同年龄特征的发声训练和唱歌教材教法等内容。

教材:国家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统一编写的教材课本。此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考试:理论答题试卷及唱歌课教案一份。

4 声乐欣赏课

任务:解决学生有关声乐审美和欣赏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主要为音像和音响资料。包括中外优秀歌剧、各种风格流派优秀演唱家的演唱光碟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教师上课实例等资料。此课可开设一至二学期,完成所有学时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第6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谢老师的困扰不是个例,是很多老师在学生评优过程中都会遇到的纠结情况,班主任骑虎难下j理性思考,这样的投票结果其实是因为评选方案本身不科学所造成的,看似民主的学生投票,也只是模糊规则下的形式化投票行为而已。看完谢老师的案例,我觉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第一,投票结果占学生评优结果的几成?

从案例来看,谢老师班里区级荣誉评优的最终结果以学生投票数作为唯一标准,这是不妥的:投票是主观性行为,投票结果会受到竞选词、拉票行为、现场氛围、人际关系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选者在拉票过程中或苦情或许诺的言语,往往只代表当时的情绪,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抛开情感因素,做出理性考量。而这是未成年学生很难做到的。

正如案例里那样,小京一段催人泪下的演说,俘获了多数感性学生的心,在这种情绪下的投票,对于另外两位参选者来说是不公平的:结果也正如谢老师预感的那样,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情结是人性的特点,小京票数最高。

但学生投票是否足以成为唯一标准呢?我们在设计评选“优秀学生”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选,才能让荣誉实至名归,让那些真正优秀或一贯努力的学生成为候选人:所以,为确保各种评选活动的严肃性和严格性,应该制定相应的评选方案,而投票环节只作为其中的一项参考值。

第二,评选结果除了投票数外,还应包括哪些考核维度?

既然评选需要具体而可操作的方案,那么在方案中应该包括哪些考核维度呢?根据平时的工作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参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个维度?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六个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 “运动与健康” “审美”“表现能力”。这六个维度又被分为若干个小项,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综合打分,对平时综合素质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优秀学生”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表彰,理应考虑综合表现。在我的班里,投票占评优的50%,平时表现及每月综合素质考评占另外的50%。案例中的唯票数论,是片面的做法,只考虑到了投票当时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表现及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是一个延续性的阶段。应该将平时表现、组织与参加活动、为班级服务、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情况等都纳入评优结果的考核范同:这样一来,现场投票结果与平时综合素质表现各占一定比例,就会避免过于主观或过于量化学生行为的情况出现。

第三,投票与评价主体除了同学,是否应该包含班级发展共同体的其他成员?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也是投票的主体。班级评优的过程中,学生的投票情况当然重要。“优秀学生”是班级学生中的榜样人物,可以说代表了班集体的形象。那么如此重要的学生评优就该由所有关心、在意班级发展的共同体成员集体参与。

所谓班级发展共同体是指以班级每位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由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班级学生集体组成的,相互协作支持、彼此关系融洽,并在班级发展、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上达成高度一致的共同体。

在投票的过程中,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家长(家长代表)都应该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在学生评优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主动邀请班级共同体成员一同参与评优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宣讲、拉票、投票、唱票和公布结果: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有投票人都可以结合竞选者一贯以来的表现,综合投票。

案例中小京的遭遇让同学们忽略了其平时表现,感动之下盲目投票。但如果谢老师邀请科任教师、年级组长、家长代表以及谢老师本人共同参与投票活动,各方成员根据自己平时与小京的接触和对小京的观察、了解,理性地投出手中的票,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成年人相对理性,而“区级优秀学生”本身也是较高的荣誉。因此,投票者的基数应该尽可能扩大,这样才能保证投票结果的合理性。

第四,评优结果出来以后,是否需要公示期和复核期?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学生评优的最重要环节理解为投票。投票结束后,当场唱票并公布结果,然后当选学生就开始填写各项表格,准备材料,班主任逐级上报、审批、盖章,然后等待领奖。在这看似一气呵成的合理流程中,我们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公示与复核。

评优后的公示与复核对评优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公示期内将保留第三方异议的权利,这里的第三方包括班级发展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公示期满后,如无异议,班主任可依据相关评优通知,安排当选的学生填写评优表。因此,在公示期内,评优的结果还未完全确定。

虽然谢老师的这次投票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本身此次评选没有在成型方案下实施,属于边走边打型,所以,若想调整评选结果,亦可通过公示、复核的途径,使结果更合理化。有两种可能:一是多位老师或家长提出小京并不符合“区优秀学生”的标准,班主任进行复核,考虑实际情况,重新组织选举,产生新的推优名单;二是小京以自己改头换面的新表现向大家证明自己,顺利通过公示与复核期。这样也算是小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一个途径。

思考清楚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学生评优就会变得制度化、规范化了,投票本身不是问题,但投票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以完善的评选方案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选出真正符合条件的学生,而不是仅凭人际关系或大打感情牌获取高票数,当选优秀生。

当然,既然已有结果,也不宜推翻。今后,谢老师可加强对小京个体的教育引导,加大情感关注,让评优成为转化小京的契机。同时,也应该吸取此次投票的经验,完善班级评优的方案,在今后的此类活动中,做得更加严谨。

第7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一次,她去外地借班上课。接触学生时,有个调皮的孩子对她说:“老师,我觉得您不像是音乐教师,您有点胖,音乐教师应该苗条些!”另一个孩子也搭腔:“看来您肯定不会教音乐!”她笑道:“

我还没开始上课,你们怎么就断定我不是个好老师呢?”这时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挺身而出:“电视上那些歌唱家们个个都很胖,他们不照样很出色吗?”她乘势引导:“就是嘛!他说得太对了!你们

见过世界三大男高音吗?他们长得一个比一个壮,据说帕瓦罗蒂有三百多斤呢?陈老师跟他们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哇!那是世界三大金刚!”孩子们哄堂大笑,她也跟着笑。笑使师生心灵之

间没了距离。很显然,她的爱与宽容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

那次借班上课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课后,孩子们将她围在中间,纷纷要求签名留念!这一切应该源于对孩子们那份真挚的爱吧!

迷恋课堂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她一直担任多个班级的音乐课,她把生命的华彩在课堂上绽放、回旋。多年的实践,她逐渐凸显出“婉约、灵动、和谐”的教学特色,形成了“以境悦声,以情感人”的教学风格。

不管上什么课,她都十分认真地对待。备课时,她总是反复地聆听音乐作品,抓住音乐作品的要素,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她把学生结为“合作伙伴”,和他们分享彼此

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她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语言,与学生共同走进音乐,共同去领悟音乐中那纵横交错的美,使学生由衷地感到上音乐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她逐步创立的“双线式音乐教学法” 使枯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训练,变成孩子们非常乐意参加的音乐审美活动。在她的课堂中,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

学”。这样的教学,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又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她在音乐教学中不停地追求,得到大家的赏识:多年来她应邀做省、市、县级公开课、讲座等60多场次。其中,三节音乐优质课、创新课连续获**市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三节观摩课分别获得**市

“最佳课”“示范课”奖。两节音乐录像课获省三等奖并在省内发行。近年来,她还参与了**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规范》的研制工作,现已在全省推广实施。2007年,她的音乐课例《踏雪寻

梅》作为**市中小学唯一被选送的一节音乐课例参加**省农村素质提升工程成果展示活动,深受好评,作为全省推广的优秀课例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挂出,供广大音乐教师交流和学习

。2008年,她的另一节课例《茨藜花》经省专家推荐参加**省 “走进新课程”优秀音乐课例拍摄,由**省电化教育馆录制并向全省推广发行。拍摄之后,她的课得到了省音乐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茨藜花》一课被选送到全国中小学唱歌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同时被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评为2009年度全国优秀课例。

教学需要反思,她把自己对音乐课堂的深刻感悟梳理、提炼成文章。近年来撰写的论文《小学音乐课导课设想》、《有爱就有希望》分获省一、二等奖;论文《农村班级合唱教学实践》获全国三等奖;

多篇论文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儿童音乐》、《教育科研论坛》等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还光荣地参与了**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规范》的研制工作,现已在全省推广实施。

辅导师生

她是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既重视课堂教学,同时也关注学生课外的发展。自1995年开始,她先后成立了校舞蹈队、校器乐队、校合唱队。通常她利用中午、傍晚和双休日义务辅导孩子们,十余年如一

日。而这一切,她都是出于自愿的,从未向学校开口要课外辅导的补贴。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付出如果仅仅为了索取或回报,我将变得十分渺小。”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县艺术节比赛任务和“春天送你一首诗”等重大演出活动,她每次总是积极地承担合唱排练的任务。只要带过合唱团的老师都知道,排练合唱是一项高难度的艰辛工作。一个六十

人的合唱团至少要有三个指导师,可她带的合唱团却是一人身兼多职,她既是指挥,又是声乐指导,还是钢琴伴奏,同时还要解决服装、化妆等众多问题,难度可想而知。曾有老师向她提议:“带合唱队

太辛苦了,见效又慢,不如精心辅导一两个孩子参加独唱比赛,省心省力又容易出成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认为: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唱磨合的过程。合唱能让

更多的孩子享受音乐,在音乐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岂能为了培育一两棵大数而放弃整座森林呢?她依然不辞辛劳、持之以恒地训练着她的合唱团。

辛勤的汗水浇开幸福之花,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五小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大赛都屡获佳绩。其中,“校器乐队”和“校合唱队”多次获得县一等奖。她自己改编的器乐合奏曲《我爱北京天安

门》曾代表**市参加**省艺术节器乐比赛并荣获三等奖,**五小曾被评为**市“器乐进课堂”示范学校,她本人也荣获“**省器乐进课堂优秀教师”和县童声合唱“优秀指导师”称号。《浙

江日报》、《**县时报》对她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义务辅导学生曾给予报道,**县电视台《**先锋》栏目也曾在09年教师节期间播出她的先进事迹。当记者问她:面对众多荣誉,你一定感到很幸福、很快

乐吧?她笑道:“为人师者,孩子的幸福、孩子的快乐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因为她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小有收获,**县教育局聘请她为县农村素质提升工程指导师,并连续多年担任县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指导师,多次为教师开示范课、做讲座。很多非研修班的老

师也请她做指导师,有**县内的,也有外县的。对于这些虚心好学的教师,她从不推辞,总是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她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每一份教案也有它的闪光之处,作为指导师

,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吸取他人的优点,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刚毕业的教师都顺利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很多教师在公开观摩教学中获得好

评;很多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很多教师评上了市骨干教师、县教坛新秀,成为教坛上闪耀的星星。

志愿支教

2006年初秋,当她获知饱受台风“桑美”蹂躏的**乡辅导中心学校缺乏音乐教师时,积极响应**市“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号召,义无返顾地赶赴离家九十多公里的**学校支教,成为一名光荣的支教教

师。从她家到**学校有九十多公里,其中大多是蜿蜒盘旋的山路,头几个月,她每次坐车几乎把胆汁都吐净了。为了全身心地投入支教工作,她把5岁大的女儿送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全托。每当周一送女

儿到幼儿园,幼小的女儿都会喃喃自语:“妈妈又不要我了,妈妈又要逃跑了!”此时她的眼眶湿润了,俯身安慰女儿:“妈妈等会儿就来接宝宝回家!”可是女儿这一等就是一个星期,只有周末到来

时母女才能重逢。

她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进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悉心指导该校的音乐教师, 两次将县级音乐教学研讨活动拉到**辅导中心学校。2006年底,**学校首次承办了县级教研活动——县农村音乐课堂教学

研讨会,半年后又成功承办了**县小学音乐新教师培训会,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在这两次会议上,她成功的开设了两节音乐示范课,让观摩的教师耳目一新。她指导的周娟清老师也首次公开执教了

《小袋鼠》一课,获得同行们的好评。

支教期间,她从未拿过**学校分毫报酬,还为该校捐赠口风琴等音乐教学器材,并组建了**学校第一支器乐队和童声合唱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辅导学生。在艺术节前夕,为了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她

安排合唱队和器乐队在课间操的时间里向全校师生进行表演;为了让孩子们适应钢琴伴奏的音色,她和几位老师将孩子们带到离校有两里路远的雾城村的教堂里进行训练;孩子们买不起演出的服装,她又

跑到原单位**五小借了几十套演出服装。一年的辅导初见成效,渔家孩子首次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上闪亮登场并取得好成绩:童声合唱队、学生器乐队分别获县中小学艺术节大合唱比赛二等奖、

器乐比赛三等奖。

在支教期间,她还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那个孩子先天弱智,因经常受到他人的歧视和愚弄而变得自卑、孤僻。针对这种情况,她先对心态不正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

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并引导孩子们绝不能因为别人有缺陷而歧视他,应给与他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她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赢得了那个孩子的信任。当上她的音乐课时,他脸上就会露出甜

甜的笑容。如今,他能用简单的语言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情感,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些不俗的表现与她的细心呵护是分不开的。这种教学经历

第8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流行歌曲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某些作品,如红极一时的校园民谣,确实也生动的反映了学生的生活与心态,再加上富于现代气息的节奏,易于传唱的旋律,带有强烈视听冲击的表演形式,使得学生们对于流行音乐仿佛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它的兴趣已远远超过了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所以,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再来看看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现在的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MP3、MTV、CD光碟、磁带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触最新的音乐,他们知道的音乐作品甚至比我们音乐教师都多,这就充分显示了流行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力,也反映出音乐教材的“落伍”。但在孩子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中,也不乏有一些不适合孩子们传唱的歌曲、乐曲。那么,流行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呢?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流行音乐中那些优秀的作品、反应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作品、具有教育价值作品引入音乐课堂。这也是避免让孩子们一味的传唱那些不健康的歌曲的有效的途径。

一、学生的兴趣爱好决定了流行音乐可以进课堂

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曾就青少年喜爱流行音乐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四个原因:(1)因为青少年期是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不能满足要求,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2)因为他们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使人产生;(3)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同情,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4)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而流行歌曲无论是演唱或者是演奏均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更爱流行歌曲。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们对流行音乐兴趣有多大呢?看了以下的案例,我们就会很清楚了。(1)、在我们大连电视台的少儿频道有一个“校园点歌台栏目”,我连续看了几期,几乎所有的孩子点的歌曲都是流行歌曲,什么《美丽的神话》《曹操》《一千年以后》等流行歌曲都是孩子们喜欢听的,也是点播率最高的歌曲。其次在我校每年举行的“校园歌手”大赛以及一些文艺活动中,学生自选的曲目有90%以上选择了流行歌曲,由此可见学生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了。(2)、高年级孩子普遍不愿意上音乐课,尤其是一些男生,对于教材中的歌曲许多不愿意唱,介于这种情况,在本学年的教学中,我对音乐课作了两点改革:首先,要求学生自学一首歌曲,每堂课前展示。结果90%以上的学生自学的都是流行歌曲,剩下的10%学唱的是一些动画片的插曲。那么坐在下面欣赏的学生呢,听流行歌曲时是兴致勃勃,眼神都放出光芒,而听儿童歌曲呢,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次,我对本学期的音乐期末测评也作了修订,对于歌曲的测评可以是流行歌曲,但前提是所演唱的歌曲必须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歌曲。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演唱流行歌曲。对“五音不全”的一位学生在这次的期末测评中,他选了一首五月天演唱的《倔强》,而且还准备了伴奏磁带,他唱的是那么的投入,我深深地被他的歌声打动了……我知道了,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歌,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尝试、挖掘、发现孩子们心中的歌。同时这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流行音乐的魅力,对于孩子来说,感兴趣的就是他们所喜爱的,而且是会努力去学习的。

二、把优秀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可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五十六朵花”,各个年级的教材在这个单元都涉及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于是在教学当中我尝试的加入了流行音乐。例如:在介绍藏族音乐的时候,只让学生听听藏族音乐,看看藏族舞蹈,我认为还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青藏铁路的修建,于是我在课前布置了有关这方面的作业,同时我自己还准备了由实力派歌手韩红演唱的《天路》的磁带,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收集的材料陈述完之后,《天路》音乐响起,那天籁般的声音把学生们带入了青藏高原那美丽神圣的土地上,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进入了高潮。之后的拓展环节当中,孩子们又唱了有关于其他民族的流行歌曲,介绍了一些优秀的少许民族通俗唱法的组合,学生们的精气神也一下子就来了,由此可见,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但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优秀的流行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9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一、民族的声乐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

音乐每册的教材中都有几首短小精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藏族《小格桑》、维族《娃哈哈》、朝鲜族《儿童集体舞》、彝族《彝家娃娃真幸福》、傣族《金孔雀》、壮族《柚子龙眼颗颗甜》、侗族《侗家儿童多快乐》等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曲。为辅助声乐歌曲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学习民族声乐歌曲的积极性,我校音乐教师创编了由五十六个民族名称编成的歌谣——《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拍手歌》,学生对创编的拍手歌谣感兴趣,积极地学习练唱。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方法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所演唱的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学习《侗家儿童多快乐》一课中,将侗族歌的旋律表现为“和声完美、歌音洪亮、气势磅礴、豁达开朗”,被法国《世界报》以“迷人的侗族复调音乐吸引西方观众”为标题进行报导。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髓的民族精神,鼓舞激励着学生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二、民族器乐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器乐的教学中,首先让他们多聆听几首具有代表性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讲上一段段传奇故事,使他们在赞叹音乐旋律给他们带来震撼的同时,充分体验这些民族音乐的精髓。其次,在感受民族器乐旋律的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民族器乐的种类,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器乐艺术,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领会民族精神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

例如,在《来自草原的故事》欣赏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给学生讲述动听的马头琴传说,让学生透过音乐感受人间的善与恶,懂得做人的真谛。通过学习乐曲、了解特有的乐器,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古族的豪迈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民族音乐欣赏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卓越

首先,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教学,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其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使更多的学生都来参加民族文化的创新,共同完成使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使传统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例如,在《五彩的云南》一课中,为学生播放《情深谊长》这首经典的歌曲,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引导学生们仿佛来到了祖国的大理边陲,广袤的云南大地上。让他们感觉到这只从天边飞来的金丝鸟,美丽、珍贵,充满着生命力,孕育着希望。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纯朴,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和艺术曾震惊了世界,感动着许多人。

民族音乐欣赏不仅给学生带来音乐旋律的享受,而且通过旋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力量的强大卓越。

四、民族舞蹈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唯美

音乐教材有民族舞蹈的学习,我们引导学生在认识该民族生活习俗并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从动作、神态入手,让学生在舞蹈中理解塑造的艺术形象,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民族活动欢乐、热烈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