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合唱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合唱心得体会

第1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歌声 快乐 歌唱 合作

高中歌唱的模块教学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程,也是能够在班级授课制这一体制下利于开展的教学活动。歌唱模块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歌曲的欣赏体验和表现歌声的美为目标,我们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歌唱模块的音乐教学活动要想达到艺术的境地,就必须在其中融进美的创造和追求。如果歌唱模块的教学不与美为审美目的,那么它就不能陶冶人的情操。在世界音乐的海洋里,从早期的格利高里圣咏,到现代的流行歌曲,有着许多的优秀歌曲,无论是文学性还是音乐性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歌曲的艺术魅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把这些好听的、经典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如无伴奏合唱《牧歌》会让学生感受到和声的美以及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的自然美,男声合唱《猎人之歌》会让学生感受到猎人的阳刚气质,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会让学生感受悦耳的女高音以及了解人世间命运的坎坷……让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更加愿意快乐地歌唱。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中心感,他们当中大多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懂交往,有些甚至难以融入社会。合唱是一种相互配合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它有益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融洽人际关系,使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领悟共处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合作能改变教学经验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识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的功能。在高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唱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合唱经验外,还应该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和明白合作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合唱艺术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要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合作精神,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主角。“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一切”。合唱技能是创造合唱艺术的手段。而每个人的凝聚力和那种“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是创造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歌唱时要求学生对乐曲的情绪又准确的把握,要有统一的分句,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要协调一致。分声部合唱或合奏时,首先要对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个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力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的诠释。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整个群体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如果缺少了合作,根本无法表现作品的内涵。教师也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比正确配合产生的良好效果与配合失误产生的缺憾两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得到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合唱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唱响、唱齐、唱准的问题了,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那就是对合唱功能的最大浪费,也难以把合唱推向更加深远的境地。合唱演唱不但要“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不但要在理解上、想象上、技巧上、风格上合唱,顾名思义,是指“合”在一起演唱,但这种“合”不是简单的、毫无联系的凑合。合唱中的“合”是将旋律、和声、调式、织体、节奏、音色、强弱、快慢等丰富的音乐要素排列组合和交替向前进行的复合运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的合唱最显著的特点―音色整齐,声部协调,情绪一致,表演默契。这说明合唱是追求共性,是一种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艺术。基于合唱教学的这种“合”的独特性,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合唱的这种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共处。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份由衷的赞许,这些都会让他们信心倍增。独唱艺术实践为有歌唱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魅力的平台。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心里压力也大。能够快乐地“想唱就唱”几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歌唱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的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就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对歌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教学《梦中的卓玛》这首歌曲时,有的学生自告奋勇的上台来要求演唱,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大胆与自信,说道:“这些同学真勇敢,歌声肯定也不赖。”当有更多的学生上台演唱后,我根据学生的演唱作了一个评价:“他们的歌声很有感情,而且还很有感染力,如果能再注意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运用再好一点的话,那就更能表现这首歌的意境了。当学生听到我的这番话后,表演的欲望更强烈了,纷纷举起手儿要求上台表演。在我充满鼓励的话语和声乐指导后,学生们的歌唱状态以及情感表达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新《课标》提到:“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及完整性,不要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们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歌唱的魅力与美感表现取决于歌唱的情感表现,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与歌曲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我们在歌唱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

第2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改变过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学生成为知识“填鸭”对象的传统教学方式,日益成为人们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探索合唱教育的深层内涵是人们致力研究但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合唱教育实践对合唱教育的生命化属性进行探讨。

一、合唱教育的生命体验性

最能表达生命存在的直接方式是人的体验性,体验是艺术教育内在的生命基础,合唱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合唱作品与学生学会歌咏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体验。学生在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作品思想内涵和感情性质,不断体验作品的审美境界,这种体验的不断生成性也是学生生命充分展现和审美观不断建构的过程。

合唱包含了诸多方面要求,每一作品要求有统一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清晰的语言、协调而均衡的音响及丰富的音色变化等,每个自我的演唱正确均为他人演唱的正确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在这些合唱技术的传授中渗透生命感,使学生体验到:我被别人需要,这样会使“我”的个体价值体现出来,使“我”的生命增加了光彩与意义。合唱教育所给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合唱知识,而是人际关系的亲密和相互依存,是生命力的确认感和生命力量的绽放。

对于教师,传授讲解作品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种经历,无不显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以对作品的生命体验之感悟娓娓道来;课堂上的学生,接受合唱作品首先接受的是教师的生命体验和作品本身所带来的生命震撼,其次是学生自己对作品思想内涵和感情性质的体验,通过对丰富、多样的合唱作品的体验,使作品所表现的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心理状态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师生在对作品的诠释中,生命的体验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内化,一方面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得到焕发和释放,另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体验与人格品位提升,实现在生命成长中的对合唱作品持久不断的生命体验。以师生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为特征的合唱教育活动是完整的艺术教育。

二、合唱教育的生命互动性

交往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交往互动是人的交往互动,包含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人在交往互动中展示和证明着自身的本质力量,合唱教育交往互动中的中介如作品创作、作品选择、作品背景、技术训练、艺术阐释、演出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

学生的合唱艺术美感是在合唱教育的不断交流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每个人对艺术美感的建构是有差异的,但都有确认自己本质力量的要求,这就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确认的要求,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对艺术美感的多种理解与认识,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与互动,去挖掘、展示他们的本质力量,使他们的生命更富有意义。

合唱的教育行为过程大致分为选材、准备、讲解排练和演出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无不体现着教育的互动性特征。

在合唱作品选材和准备上,教师选择什么作品以及如何备课,一方面体现着教师的审美观、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智慧展示,另一方面体现着教师了解学生的程度,包括对学生的社会环境、文化教养、成长经历、思想水平、艺术能力等全方位的了解,教师必须在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后,才能使合唱教育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灵魂出发。可以说,教育互动性在合唱教育过程中的一开始就起着作用。

在讲解排练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充满感情、活力和个性的生命体,从各自的角度体验着充满思想、美感和智慧的合唱生活,感受着合唱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师与学生将赋予了生命意义的合唱教育在课堂上、排练场、课堂下相互交流碰撞,相互影响,并在学生的心灵上渗透,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从而使师生感受到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精神世界的丰富。

合唱的演出是智慧的行为,合唱表演者有共同的创作目标和共同产生谐和之音的心灵要求。合唱通过良好的音质、敏锐的和声听觉与各声部的协作,充分展现师生生命感知互动达成共识所形成的新知成果。唱合唱、听合唱,等于心灵沟通。演出一方面使学生把经过选择了的和体验过的合唱作品呈现给听众,使听众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使听众体验到了学生的审美理想与审美价值取向,这种传播十分深远,影响面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学生从听众的掌声中,从听众的感人肺腑的评论中,都可以体验到合唱传播过程当中的传播者与听众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价值取向的相互影响。演出使学生不仅仅作为合唱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担当起自教和教人的社会角色,建构着社会责任感;演出使教师在传授合唱艺术中分享学生的理解,自身知识也得到丰富。

合唱教育所达到的师生的文化知识更新,共同提高、分享理解,使得生命活力多彩饱满,而这正是通过教育的互动性实现的。

三、合唱教育的生成发展性

合唱是运用多声思维、合理安排人声的艺术。合唱教育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如声乐知识、乐理、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以及文学、情感等。从形式上,合唱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把合唱技能与作品及教师个人心得结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但是,不能为练唱而练唱,或机械地从词曲内容上体验其情感。事实上,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其艺术表现力将是僵硬的。教与学是将作品知识、教师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赋予了感悟认识和思想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热情投入和参与深深地将自己所学所思印于脑海中,与自己的隐性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生成新的、发展性的知识。这表现在第一,教师对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创作手法及情感意图给学生们做深层次的分析,充分展开作品思想内涵,这是生成发展性知识的生成点。其二,合唱艺术的真正魅力是情,合唱教育展开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更新和建构的过程,是作品情感、教师情感及师生互动产生新情感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挖掘教育资源、组合教育内容和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师生和学生之间调动各自才智和生活经验共同参与的生命互动过程,从而达到新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与价值观的生成,并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良性循环和持久发展。其三,从情感中来,到情感中去,通过师生交往互动,充实了学生的生命内涵,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生成发展性知识与情感融入到学生的经验结构之中,学生的情感与知识由此获得增长和发展,并持久根植于记忆中。

四、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体现实效

近年来,我一直潜心于普通高校的合唱教育。实践证明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的体现实效是明显的,这可从以下3个方面说明。

1.主客体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多向的和谐交往

充分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教学,课堂上、训练场上高水平的演唱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艺术追求,而是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共同获得新知的满足,师生情感升华融为一体。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合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再是属于认知范畴,已经拓展到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健全与坚强的意志提升领域。这带来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和谐交往水到渠成,各自体味着对方思想、感受和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学生始终在心悦和创造中获得所需情感与知识的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

2.使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审美观合唱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实践手段提高审美理想的构建水平、评价能力和鉴别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鉴别美与丑,追求美,用美的精神净化心灵、高尚志趣、完善品格、启迪智慧、振奋精神……从而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近几年,实施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教学,使我的学生重新认识了合唱,使他们发现了合唱的内涵,每年选课人数大增。学习以后,他们已经自觉拒绝流行音乐中的一些反审美的东西。他们在自觉地建构着自己的审美观。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挖掘他们的潜力,积极鼓励他们在追求美的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微小的进步。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去建构自己的审美观,去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去诠释最美的生活。

3.具体成果体现

2002年我在全校范围内开出了《声乐与合唱》课程,由于采用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理解与表现作品的能力,进步快效果明显。同学们在给我的来信中写到:“我们看上去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的学生,通过上你的课,我们开启了心灵的另一扇窗户,我们体验到了合唱从最初的粗线条经过不断润色最终完美的过程。这个完美的过程是由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达到的。”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应用于合唱团,使我校自2001年建立合唱团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北京市高校的一流队伍中,其团员已经成为我校各院系的艺术中坚力量。合唱团不定期演出、比赛,同时也参加社会公益演出,也经常与兄弟院校做艺术交流,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我校合唱团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首届艺术展演活动,并获得一等奖。这个奖项是和许多有特长生、有多年合唱团历史的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而获得的,但我校的合唱教学理念不是围绕比赛,而是立足于使青年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使他们的生命价值在大学的学习中充分展示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教育评论》2003.2。

2.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集美大学学报》2002.3。

3.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教育研究》2004.4。

第3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合唱艺术;公共文化服务;感受;组织者

1前言

合唱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历来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参加合唱活动能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励,激励进取、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同时,合唱艺术以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场的艺术效果,使其参与者和听众在排练、演出和聆听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和音乐艺术修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面积进行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合唱艺术的熏陶,共建和谐社会,应多创造并组织各种类型的合唱排练、比赛等艺术形式,让更多的市民能亲身感受、“零距离”接触、聆听和欣赏合唱艺术。倾听合唱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对此,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严良堃有过精辟的论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就音乐而言是以合唱来衡量的,合唱艺术的社会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合唱是文明与智慧的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合唱艺术能感染更多的观众,这是因为合唱艺术本身是团体协作所达到的效果。高水平的合唱,既需要有高水平的合唱队员和高水平的钢琴或乐队伴奏,更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组织者和德艺双馨的指挥者。而构建和谐社会与合唱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和谐的社会,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市民,又需要有高素质的政府首脑、机关,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各行各业,只有这方方面面十分协调地高速运作,构成一个和谐的、文明的、高层次的整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因此,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群众合唱艺术的组织者与辅导者,更知自身的责任,有义务为在本地区不断的提高群众性的合唱艺术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这也是群艺馆作为本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之一。近年来,在新疆昌吉地区,群众性的业余合唱活动呈现出逐年高涨的趋势。它越来越受到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的高度重视。这种日益高涨的群众性的合唱艺术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陶冶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文化艺术素质,这对昌吉地区“以德治国”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昌吉地区群众性的业余合唱活动,首先是建立在各部门各行业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协助指导、众多音乐爱好者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在多年的合唱辅导与排练中,在众多的合唱队中,其队员绝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音乐(主要是声乐)学习,识谱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合唱的演唱经验,普遍存在“直、白、浅、横、挤”的发声问题,尤其是在各声部的配合、音色融合统一以及节奏、强弱等表现能力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他们往往热情非常高涨,关心集体,排练出勤率高,虚心学习,互相交流,加之大多数合唱队都聘请了有经验的合唱指挥和声乐老师来辅导,从而使得群众业余合唱水平进步飞快,各单位在近几年的合唱比赛中,几乎都有以无伴奏的形式,进行四声部的曲目参赛,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并在区、州级的合唱比赛中程度不同地取得了好成绩。

2合唱是一门群体艺术形式

合唱是一门群体艺术形式,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具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合作精神,“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的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一切”。合唱是由两个以上声部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有着“纵”“横”的声音关系,和声与旋律有机地组合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合唱舞台的主角,而合唱队每一个人的那种凝聚力和“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是创造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合唱中最重要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觉也都是建立在群体共同感觉的心理基础上的。据说西方社会学家把合唱看作是社会的一种稳定结构,它可以连接不同阶层的民众、沟通文化情感、化解社会矛盾、昭示共同信仰等。因此,在组织合唱与辅导中,也应该必须注意到合唱艺术所带来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更加明确自己在辅导合唱的过程中对建设和谐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合唱训练中,首先要分清自己所要辅导的合唱团的群体类别,合唱群体的类型较多,如:大学生合唱团、少年合唱团、老年人合唱团等社会结构比较单一的合唱团,但更多的是一些机关单位和社会自然团体的合唱团,合唱团体,它不是一种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社会地位以及角色的区别,合唱队员相互平等,只要具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就能以相等的地位加入其中,每一个人的工作同样的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全体成员的共同成果。所以这个群体也就具备了共同的利益与观点,因此,作为组织者就必须要求自己所辅导的合唱群体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较高的行为一致性,从而达到成员与群体的目标相互一致,发挥出合唱群体的最佳功能。那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合唱群体,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音乐素质等进行不同的训练与选材,以达到其最佳的效果。

3体会和看法

第4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群众合唱;城市文化;和谐社会;文化品位

近些年来,我国的群众合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且演唱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非职业合唱团的演唱水平与专业合唱团之间的差距逐渐在缩小,达到了出乎人们想象的程度。200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次合唱比赛,更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展示。它不仅使普通观众对合唱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觉得合唱既好听又好看,更是带动全国群众合唱蓬勃发展起来,而蓬勃发展的群众合唱反过来又推动着城市文化的发展。

一、群众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

(一)合唱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音乐形式之一

由于合唱具有人声与语言因素相结合的特点,使其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具有易懂、直接、形象化的优势。合唱歌曲是由极为接近语言形态的歌词和音乐旋律所组成,因此,它在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上,与其他文化形式如小说、戏剧、电影等相比具有更为快捷的特点。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一批合唱作品,便快速和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声,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率先以明确、精炼的语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音型旋律,凝聚、激发和表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起着号召、团结、鼓舞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作用。在今天,合唱艺术依然是反应现实生活的最直接的音乐艺术形式,无论是重大事件的发生、重要节日的纪念还是对普通生活、实际工作的表现,合唱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形式。

(二)广大观众对高雅艺术的喜爱与渴求促进了群众合唱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追求日益迫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不成正比的是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缺乏。各种媒体无不在利用各种形式娱乐大众,城市文化市场也充斥着各种形态的娱乐文化,但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能够给人们留下思考和感悟的文化形式却十分匮乏。而群众合唱这种集娱乐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解决文化市场空虚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易于参与且高雅的艺术形式成为人们饭后茶余消遣和享受最广泛最重要的形式。

(三)合唱艺术直接反映着时代风貌和社会进步

由于合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历来都成为社会主流精神表达的最佳艺术形态。我国合唱的发展历史和今天的社会认同,充分记录和显示了合唱艺术对时代风貌、社会进步的正面描述和歌颂特点。从《祖国颂》、《牧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长征组歌》,到《在希望的田野上》、《爱我中华》、《大漠之夜》、《遥远的小渔村》,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贯穿着鲜明的主流社会精神,以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及时地、形象地反映了处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现实下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想和愿望,从各个角度和侧面赞美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生活,鼓舞着人民建设家园奋发向上的精神。尤其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社会形态的剧烈变动、人生价值取向的模糊,人们更需要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精神指引以保证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因此,合唱艺术作为积极参与社会现实、弘扬社会主流精神的极好音乐艺术形式,是现代城市文化

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四)合唱艺术是形成、推动社会良好意识形态建设的极好艺术形式

由于合唱艺术的集体性和群众性,其艺术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十分强大,在团结各族人民、激励革命斗志以及鼓舞人民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突发事件等方面上,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特点。如《长征组歌》、《草原晨曲》、《打手鼓唱起歌》、《爱我中华》以及抗洪抗非典中创作的歌曲演唱,在歌颂革命精神、赞美劳动光荣、促进民族大团结、歌颂美好生活上都具有明显的精神导向和艺术导向作用,并能在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群众性特点下将这种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使社会意识和人民的精神得到和谐的统一;因此,合唱艺术是精神文明传播、国家和民族团结观念的巩固上的极好艺术形式,是形成、推动社会良好意识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现代文化内容构建基本内容之一。

二、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是创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的有效载体和展示平台

(一)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净化人们的心灵

合唱活动的开展能为群众提供一个群体参与高尚艺术文化活动的机会,使人们在健康高尚的音乐形式下心灵得到洗礼、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以合唱的形式在音乐中凝聚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感受圣洁、高雅并营造出温馨、和谐、积极的意境,从而使人在精神与心灵上得以净化和升华。因此,大力开展各种层次的群众合唱活动,可以抵御各种精神毒害和落后文化的侵蚀,远离一些非法组织和不健康的活动,这对稳定社会、和谐社会有良好的作用。

(二)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对构建和谐生活氛围,规范人的品行有着重要意义

合唱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其音域、色调、力度处理的变化是一种集体、协调行为,在训练过程中,参与者的纪律性必定会被规范,逐渐地会按音色、声部结构不同进行的具体需要相互协作和整体协调,达到使不同的音色、旋律、节奏,不同的歌词、情绪交织成协调统一的合唱效果,最终在参与过程中加强集体、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力。而且,由于在合唱活动中的要求完全不用僵硬说教,而是通过歌唱就能达到圣洁和谐的群体效应,这也使人们易于在精神上接受和巩固。

另外,合唱要求科学发声训练,使演唱者的声音收放自如、浑厚纯美,并情绪饱满地全身心投入,这种状态加上合唱形式和内容的特点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心理暗示,要求自己必须具有高雅的气质,这种心理暗示会逐步在生活和工作中使人模仿学习高雅艺术,必须具有的温文尔雅的举止并形成习惯,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使自己在品行上得到提高,成为有气质和有道德的现代公民。

三、群众合唱能提高基层市民的人文素质

群众合唱是一种充满娱乐文化的高级音乐艺术,人们在合唱过程中不但能够享受艺术的熏陶而且还能对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因此,群众合唱是精神文明传播,是将个体人文素质扩大到集体、城市和整个国家民族的极好艺术形式。通过群众合唱这种艺术形式能促使人们从思想上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理念,促进文化传播,从而在当前的城市人文素质建设中引导思想统一和政治方向。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用群众合唱这一载体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促进了参加合唱的个体以及集体人文素质的提高。

群众合唱艺术能够促进城市人文素质培养主要是指对大众进行文化、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合唱艺术形式,与实际生活情感更接近,能够更直接、更丰富、更鲜明地体现艺术感受性和艺术体验性。另外,合唱艺术形式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利于群众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品味的培养,也有利于群众健康个性心理和团结集体行为的形成。群众合唱对演唱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以情感桥梁为纽带,使自然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使人的情感世界不断深化和丰富。

是否具有民族精神是城市人文素质的主要构成部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前提的。群众合唱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人民群众形成积极的民族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群众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力和召唤力是任何歌唱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在这种集体活动出现的时候,无论是参与的演唱者还是聆听者都会被气势恢宏、热血沸腾的集体场面所折服。具有时代性词藻和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被异口同声的人们所咏唱,现场气氛的叠加使群众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用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来烘托气氛,激发人民的民族精神。

四、群众合唱能有效提高社会凝聚力,展示城市良好文化形象

群众合唱这种形式所具有的抒感的直接性、参与面的广泛性以及具有培育团队精神的功能和追求和谐的特性说明群众合唱是一种以集体歌唱的方式抒怀、宣泄情感的社会活动。除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外,更大的特点就是“歌声嘹亮,斗志昂扬”,所以它往往能成为宣传思想,鼓舞群众的工具,成为一种宣传手段。例如全国开展的一系列“唱响红歌”活动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手段,把艺术作品和群众的思想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一个合唱团要在合唱作品的排练过程中,必须个人与个人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丝丝入扣的协同合作,才能完美地完成作品的演唱。每一个成员都是团队的重要分子,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个人必须放弃自我、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集体中,形成集体声音的和谐,集体又必须服从指挥,指挥又服从于作曲家和歌词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声部与声部之间必须按照和声学的原理,使歌曲在演唱过程的每一时间段、在声部纵向的和声构建、横向的旋律进行方面都发挥出最佳的和声效果。长此与往,形成了和谐与共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协作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

群众合唱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例如,一些活跃在市区广场、公园、校园和社区的合唱团体,成为展示城市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景观。在各个社区里,大到上千人的歌会,小到几十人的街道社区歌咏活动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一些合唱团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性地参加排演,使这些合唱团员们能真正代表一个地区的群众唱出高水平。除了开展组织各类合唱比赛、表演外,更起到了对外交流的作用,使群众合唱成为一张名片,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五、群众合唱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

第5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专业化教学也在逐步趋向于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而在声乐教学与表演实践中,歌唱紧张心理状态始终阻碍着演唱者整体水平的发挥。因此,对歌唱心理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

一、对歌唱紧张心理状态的分析

(一)良好心理状态与不良心理状态的概念

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各种行为,从简单的个别动作到较复杂的行为活动,都是脑的反射活动,即都是人体对外界和身体内部各种刺激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分为:常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和变态反应三种。

(二)歌唱紧张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1、音乐素质方面的因素

音乐素质对歌唱者十分重要,一个歌者如果没有良好的节奏感和把握音准的能力,即使拥有世界一流的声音条件也是件令人缺憾的事情!歌唱者因为对作品音准、节奏、节拍的没把握,会对演唱产生紧张心理情绪,进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2、歌唱方法与技术水平方面的因素

歌唱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好的方法能使歌唱者音色优美,声音圆润、流畅、持久。滞后或不良的发声方法会逐渐损坏歌唱者的发声器官,由于无法找到驾驭声音的路径,演唱技术得不到巩固和进步,歌唱者会逐渐身陷于苦闷的情绪中。

3、歌唱选曲方面的因素

声乐教学应讲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老师在给学生选择作品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目前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4、歌唱准备方面的因素

无论是上课、考试、比赛还是演出前,歌唱者对自己演唱的曲目不够熟练。如:歌词不熟;伴奏合不上;或是走台不充分,对场地、音响不适应等,都会使演唱者因担心失误而产生紧张心理状态。

(三)歌唱紧张心理状态的基本表现

1、形成“舞台恐惧症”

在演唱过程中,由于紧张,顾虑多,思想负担重,会恐惧演唱,尤其是高音或华彩音阶。越想努力唱好,越是束缚了自己的发挥,出现不好的效果,使整首作品缺乏完整性。

2、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减弱

紧张的心理状态, 不但会使歌唱者理解、分析歌曲的能力降低,束缚了对歌曲作品内容的想象力,还会降低歌唱时吐字、呼吸与共鸣器官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减弱了歌唱发声中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使得歌唱发声状态整体不协调, 声音失去应有的平衡。

二、对歌唱紧张心理状态的调控

(一)唱前准备要充分

歌唱者在演唱前要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能够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确保嗓子本身没问题。然后对演唱作品充分熟练:第一,谱面准确,节奏、音准要把握好,乐句清晰、连贯;第二,熟记歌词,达到不暇思索也能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用担心错词、忘词了;第三,多合伴奏多走台,达到与伴奏者配合默契,即使出错也能及时调整并完整演唱;第四,找出演唱中的难点,一一解决。

(二)建立自信心

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者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轻松,演唱水平也能得以发挥;信心越小,心理就越容易紧张,演唱也会受到影响。

(三)增强注意力

第6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专业合唱;群众合唱;功能;侧重点

合唱是一种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的集体歌唱艺术,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传统的节日,大型的晚会,音乐专业比赛中看到合唱这种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合唱,不单只反映了一个合唱团队的歌唱水平,更反映了这个合唱团队的精神面貌。正因为合唱是集体歌唱,有着群体组织、协调、声部均衡、协和等综合性的艺术要求,个人必须融进集体并在这个集体中得到升华和陶冶,所以可以说,合唱凝聚了一个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一个合唱团队的精神面貌的体现。在我们日常接触的合唱表演中,又可以将合唱分为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

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学习音乐专业出身,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企业或事业单位没有接受过音乐基础训练的公司员工、单位职员、工人等则可以认为是“群众”的,他们所组成的合唱也可以理解为群众合唱;而具备音乐基础,接受过各项音乐技能训练的音乐专业学生则可以称之为“专业”的,他们组成的合唱可以理解为专业合唱。为了方便比较,笔者在这里先简单将“专业团队”归结为学习音乐专业出身,并从事音乐教育或音乐表演工作的人所组成的合唱团队,他们所从事的合唱活动称为专业合唱;而“群众团队”指的是在指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乐基础技能、并从事与音乐无关的职业的人员所组成的团队,他们所从事的合唱活动称为群众合唱。既然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两者在概念上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在功能,排练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从以下两方面来谈他们的不同之处

一、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的功能

由于“专业团体”和“群众团体”的组成人员不同,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团队不同,所以合唱对他们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大不相同的。

专业合唱对于专业团队的功能更侧重于音乐专业上的提升与交流学习方面。赵h教授①主张:“专业音乐院校任何专业学生都应该必修合唱,从入学到毕业,因此,在师范院校,任何学生都应必修合唱课从入学大毕业。”但是即便由音乐专业院校组成的合唱队,也不外乎是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这些学生虽然有专业素养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强的个性,合唱却是一门与个性相对,讲究共性的艺术,不是说每一个成员歌曲都唱得特别好或者钢琴伴奏弹得特别出色就能组成好的合唱,它讲究的是整体的协调与和谐。合唱,能使各个音乐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多声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结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上;另外,通过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合唱比赛,也能使各专业团体之间达到一个交流、学习进而提升自己音乐素质的效果,尤其对于今后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学生,合唱更是一门必不可缺的音乐技能。

与之相比,群众合唱对于群众团体的功能则更侧重于凝聚单位团体力量,丰富个人业余生活等社会功能上,用以表达个人和集体对党,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各单位或团体组成的合唱节目,人们喜欢用歌咏的方式唱出心中喜悦之情,这体现了合唱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普遍性,它最能反映群众的心声,是最大众的艺术。从人际关系角度来看,合唱还能够为个人提供与他人交流的平台,增进同事间的感情。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个部门甚至同部门之间的同事之间除了工作,业余的接触和联系越来越少,缺乏精神上的交流,人们经常抱怨人际交往的圈子越来越窄,而合唱则是一个很好的打开人际交往圈子的途径。通过合唱训练,使原本没有或者很少交集的一群人融合成一个力量,一种声音;通过合唱训练,集体一起克服排练中遇到的音乐专业上的困难,又进一步增进了团体之间的感情;通过合唱训练,能够唤起人们心底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使他们除了繁重的工作之余,在音乐中得到精神上和心灵上的休息。所以说,“群众团体”呼唤合唱,需要合唱。

二、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的侧重点和排练方法要有所不同

首先,在选择合唱曲目时,要按合唱队的音乐基础程度,演出的场合,以及合唱的作用来选择曲目,用一句话说就是“量体裁衣,扬长避短”。

以河职院女生小合唱《翠竹楼》为例,在2010年举办的首届广东省大学生声乐比赛中,笔者给河职院合唱队选择的是一首女生小合唱《翠竹楼》。这首曲运用了云南傣族民歌音调发展而成,是一首无伴奏合唱曲目,主要靠人声刻画竹楼静悄悄、夜色多美好的意境。正是因为这是一首无伴奏曲目,并且中间有很多具备云南少数民族特征的音程,具有一定的专业难度,如果将这首歌曲用于没有经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合唱队伍演唱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部分群众合唱团队员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很难让他们掌握这种多声部的分辨能力,再加上无伴奏,如果为一个基础薄弱的群众合唱团队选择这样的曲目无论对指挥或是合唱队都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河职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合唱队,完全具备音乐专业方面的素质,给她们选择这首曲目则是符合她们的专业程度的,而且在合唱比赛中,要想比其他参赛队伍更获得评委的青睐,参赛作品本身必需得具备一定的难度和亮点。事实证明,笔者为河职院合唱队选择的曲目是合适的,河职院代表队最终获得该比赛小组唱、表演唱类甲组一等奖。

以河源移动公司合唱队(以下简称移动合唱队)为例,笔者给河源移动合唱队选择的合唱曲目是《青春舞曲》,这首合唱曲目是作为河源移动总公司2009年年终总结晚会上演出的一个节目。因为这首歌曲气氛热烈,旋律优美,为人们所熟悉,在年终总结大会这样的场合上演唱,是再合适不过的。移动合唱队大多由年轻男女员工组成,这首歌也很适合表现他们青春、热情、积极向上等这些工作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被改编成很多个不同的合唱版本,其中有不少版本都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在选择版本的时候笔者认真对比了好几个版本。如果这首合唱是用以参加合唱比赛的话,笔者会考虑用稍微难一点的版本,但是这是用于晚会表演的一个合唱节目,目的是为了体现移动员工的精神面貌、活跃晚会气氛,并不需要非常高的难度,而且很多合唱队员由于工作的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排练,如果给他们选择难度太大的版本,对于音乐基础相对不是很好的队员们来说,在认谱方面就要花费相当的时间,那样会造成队员们排练过程中的负担,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笔者为他们选择了一个速度适中,节奏很清楚的版本,事实证明,合唱队员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并且在演出当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将当天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其次,面对不同的团体,排练的时候,侧重点要有所不同。

还是以河职院女生小合唱为例。在给女生小合唱排练的时候,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发声练习,歌曲细节处理,情感表现等几个步骤。在发声练习和细节处理这些方面,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并且做到了笔者的要求,但是,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很多学生由于年纪与阅历尚浅的关系,缺乏社会经验和情感体现,在歌曲的表现力上做的不是很到位,在表演方面放不开。因此,笔者在后期花了更多一点的时间在合唱队的情绪调动方面,并建议她们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看电影研究演员们心理活动,参加社团活动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队员们最终很好地做到了情感表现这方面的要求。

而在给河源移动公司合唱队的排练中,笔者采取的方法也是发声练习、歌曲细节处理、情感表现等几步骤,但是与给女生小合唱排练不同,笔者更多地将重点集中在发声练习和音准节奏练习,其中有一些排练的窍门。移动公司的员工们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面对不同的客户和事件,在社会阅历方面比较丰富,所以他们在情感表现方面很快能明白和做到笔者的要求。反而在给他们发声练习和歌曲细节处理方面的时间较多,因为大多数员工不是音乐专业出身的,在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方面会比音乐专业出身的河职院的学生们显得弱一点,笔者注意到:在指出他们的音准节奏问题的时候,比起单纯的纠正错误,“鼓励和营造一个轻松的合唱氛围”是更好排练方法。因为很多员工在经过一天的工作之后已经非常疲累,如果再把合唱当成一个任务让他们去完成的话,队员们很容易会产生一个抵触的情绪,如果能让队员们觉得合唱排练不是一件任务,而是一件放松和娱乐的事情的话,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结

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都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所在团队的精神面貌,只是由于组成的人员和代表的团队不同,才有了专业合唱与群众合唱这个区分。它们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学校里的音乐专业学生如果毕业以后进入事业单位、公司里所组成的合唱团,又可以称之为“群众合唱”队员,而群众合唱队员经过专一段时间的音乐基础锻炼以后,也可以朝“专业”发展。所以说,“专业”和“群众”不是相对立的,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转化。笔者认为“专业”和“群众”只能代表合唱队所代表的团队,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不应该简单地认定专业合唱水平就高,群众合唱水平就低,群众合唱也有唱得好的,专业合唱中也有唱得不好的。比如说在每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中有很多业余组的优秀选手,并不比专业组选手差道理一样。我们应该从他们的音乐表现,体现的精神,传达的信息来综合评价两者,而不能以片面或带有偏见的眼光来看待“专业”与“群众”。专业合唱和群众合唱是在一棵“合唱树”上开出的两朵“花”,两者应该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专业合唱团队可以多体验生活,扩大自身知识面和增加自身社会经验,从而将其更好的运用到音乐表演中去;而群众合唱团队可以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上加大投入,引入更多的音乐专业人才,在合唱技能上向专业合唱靠拢。最后,愿中国的合唱事业开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注释;

①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赵h教授。

参考文献:

【1】周正松 .《合唱与指挥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

【2】孟超美.《合唱表演艺术新概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年第四期.

【3】马东风.《群众性合唱进步的原因与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音乐与表演版.

第7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歌唱发声状态均衡适度心理身体

歌唱是一个既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的全身心运动。歌唱中既要注意声音的统一、咬字的准确连贯、气息的流畅,还要注意肢体动作的谐调优美、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表现……优秀的歌唱者就是将这一系列要领动作融会贯通,最终以均衡适度的状态、清晰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美妙的歌声打动听众。那么如何做到歌唱状态的均衡适度呢?

一、歌唱心理状态均衡适度

歌唱状态受心理因素影响。歌唱中心理作用支配着歌唱的整个过程,因而歌唱时要学会把握和掌控良好的歌唱心理,该兴奋积极时要好好调动,不该兴奋积极时要学会在兴奋中沉稳、含蓄。把握良好的心态和歌唱欲望,逐步调整呼吸,运用好发声腔体,让那些能使共鸣腔体有稳定状态的肌肉,那些能使声音通畅美妙而气息流畅的形体动作与声带均衡适度运动,以达到张弛有度、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

1.歌唱前要有心理和思想的准备。歌唱者在歌唱前要做好对作品、作品风格以及情感表现的认知和思想把握,发声前要做好演唱情绪、呼吸调控、音色共鸣的心理暗示和思想准备。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做好演唱前的心理调节,势必会造成心中无数、思维混乱或怯场恐慌。而心理的紧张会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糸统运用的失衡,造成演唱状态、气息、音量、音色、语言、情感的不协调或不到位。有的学生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试或到陌生的演出场所,或参加重要演出或初次登台等等,莫名的紧张、心态的失衡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因此做好歌唱前的心理和思想准备,是成功演唱的基础。

2.有了心理和思想的准备,还要学会在歌唱中保持适度的情绪。歌唱要求全身心的投入,但又不能情满过度,张扬无绪。因此还要学会“知道怎样唱,往哪里唱”。如演唱歌剧《白毛女》中第一段“恨是高山愁是海,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人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喜儿所有的悲愤、冤仇似乎要倾泻而出,但演唱者此时必须把握好适度情绪,太悲愤激昂没法进行演唱,没有情绪又不能刻画喜儿这个心怀深仇大恨的人物……如何在情绪激昂的歌唱中把握冷静,如何在宁静安详中爆发激情,如何刻画一个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情感抒发中,要把握好适度情绪的运用……该表现的情感淋漓尽致,该有的处理准确到位,该运用的声音技巧惟妙惟肖,即“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这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的经典话语。他告诫声乐学习者,歌唱时要积极而冷静地进行,要兴奋积极也要冷静理智,要细致体会音乐情感和语言风格,要寻找一种均衡和适度。掌握良好的歌唱发声技巧,熟悉演唱作品是建立良好歌唱情绪的关键。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一定要鞭策和鼓励相结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良好的歌唱发声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不要担心太多、顾虑太多,刻苦努力的同时要多听多看多动脑筋,热爱声乐、相信自己,才会拥有声情并茂的歌声。而对于那些已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来讲,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克服因考试、登台、音高等原因的恐慌刻不容缓。笔者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在教室里都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可是她在上小组课或考试演唱中,表现出的水准就严重失常、失真。如此情形让笔者开始留意她的一切:她的家庭条件很差,让她在同学面前很自卑,以前很少登台的她对舞台有些恐慌,她觉得一上舞台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手不知怎么放,气息堵在胸口,歌词好像也记不清楚……了解情况后,笔者便首先在各种场合鼓励她,赞扬她的每一点进步,时时告诉她: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说,只有坚定信心不断改进和努力,就会更上一层楼,明天才会更美好。没机会登台是许多同学都面临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上课的形式上作了一些改动,将上课的地方时常换到大的教室或音乐厅进行,有意让同学间相互听课,增强舞台体验、增强自信,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步就会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演唱心理。

二、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

歌唱是全身心的运动。运动就要讲究和谐、均衡,讲究美感和完整。声乐不同于器乐,声乐是把人体作为乐器来使用。因而对歌唱者要强调身体各器官在歌唱中的协调、适度,要强调自然、舒展、优美的姿态,要强调身体各器官在歌唱中的准确运用。歌唱身体的运动是兴奋紧张与松弛自然的辩证关系,既要积极兴奋又不可紧张僵持;既要放松又不可松垮,“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身体的放松是歌唱状态的自如和松弛,如打哈欠般叹气打开喉头、自然均匀呼吸、手脚自然松弛,面部表情从容而深情歌唱,并非身体的散漫和萎靡不振;身体的兴奋是歌唱状态的腔体打开,注意力集中,身心积极而有准备地进行。如我们说到吸气这个问题,要求兴奋、放松。即是要求保持打哈欠状,用口鼻轻轻吸,横膈膜打开下坠,腰四周绷紧,协调运动,紧张有度。这样所吸之气才会深而通畅,才会达到歌唱中气息的支持。如果一呼吸就抬高胸、提起双肩,手脚以致全身都僵硬着用力吸,胸不仅憋住,所吸之气也无法在歌唱中自如运用……或是相反的浅浅呼吸,没有腰的支持,没有横膈膜打开下坠,没有腔体的打开等等。如此的呼吸也不是歌唱状态所需要的。歌唱状态若没有身体状态的协调和合理的运动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声,更不会有美妙悦耳的声音。歌唱是一种运动,运动需要力量的支撑,这就要求歌唱者要知晓歌唱用力的方法,如何做到力为歌用、量用自如、均衡适度、放松歌唱呢?既不可为了放松而虚着唱,或没有气息支持地叫喊,或全身散漫没有一丝美感地傻唱,也不可为了兴奋而喉头着力太多,口腔着力太主动或全身僵硬着进行歌唱……歌唱的用力要恰当、适度,要寻找自己唱起来自在、舒服的感觉,要寻求美妙动听的声音;还要克服主观的意识,不可盲从,不可自以为是,要清醒知晓什么样的声音是该寻求的,什么样的状态是歌唱中需要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歌唱状态中必需的,只有既省劲又自如的歌唱才是科学的。

身体的放松是指腰以上的胸、肩、颈、面部、口腔等身体部位相对松弛,只有这些部位自然相对的松弛,歌唱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产生最大能量的共鸣。而身体着力适度绷紧是指腰以下的身体部位,只有腰四周适度绷紧,横膈膜打开下坠,双腿直立才会有坚实的支撑力量,才会产生气柱,形成声音上行气息下走的对抗线条,让声音产生最大的共鸣和最美的音色。歌唱中演唱者还需要外松内紧的积极状态,即是要求演唱者兴奋、精神集中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让发声器官进入积极兴奋的运动状态,而面部表情、胸、肩、颈、口腔等身体部位却要相对松弛。只有做到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才会唱出优美的歌声、展示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塑造栩栩如生的歌唱形象。在教学中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唱着唱着就身体僵硬了,五指抓紧,没有了面部表情,换气就抬起那紧憋的胸,更有学生一唱到高音就伸长脖子使劲吼叫,歌唱没有了松与紧的有机协调,没有了音乐线条的连贯流动,没有了歌唱应有的美感和纯净的音色。人的身体是歌唱的乐器,不注意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不注意身体器官的合理运用,不注意身体状态的兴奋紧张与自然松弛的均衡适度,就不能唱出美妙悦耳的歌声。

三、歌唱发声状态的均衡适度

歌唱发声的训练是一个抽象枯燥艰苦的过程,注意呼吸的匀稳流畅,注意各共鸣腔体的协调打开,还要注意声音的统一和音色的圆润等等。要想获得美妙动听的歌声,其实就是学习掌握科学发声技能,协调气息、声音、共鸣腔体和语言的过程。如何获得有支持的歌唱呼吸,如何始终保持在吸气状态歌唱,如何做到在咬字发声的过程松紧自如,如何打开共鸣腔体,如何使歌声韵律流畅……这些都要求歌唱发声的科学与适度均衡。

1.真假声的均衡适度。健康的嗓子都具发真声(重机能)和发假声(轻机能)的机能。在歌唱发声中必须注意真假声的恰当混合使用,不是到高音才用假声或用真、假混声唱,而是在中声区就要找到真、假混声的感觉。中低音区真声成分多些、假声成分少些,音越高假声成分越多、真声成分越少,只有运用真、假混声建立过渡声区,才能做到拓展音域和统一声区。而真假声的混合使用一定要注意比例,女声以假声为主真假结合进行,男声以真声为主真假结合进行。若真声用得太多,声带可能会长息肉;若假声用得太多,可能会长小结。因此,科学健康地运用声音就是要注意真假声比例协调与均衡适度。

2.歌唱发声中咬字发音的均衡适度。歌曲情感的表达是通过歌词和歌声来实现的,吐字行腔的均衡适度使咬字发音在歌唱中有机结合。在咬字发声中,为了获得美好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必须要保持叹气打哈欠状。只有叹气打哈欠状的咬字发声才能确保咽腔积极紧张和口腔的自然松弛。当咽腔进入积极紧张状态,才能使嘴这一发声器官进入变硬、绷紧的共鸣状态,才能确保声音的高位置,才能确保声音的连贯流畅。而口腔的自然松弛才能使咬字发声流畅自如,字音清晰,声情并茂。同时歌唱前要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歌曲作品或喜悦或愤怒或忧伤……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哪些段落或语句是重心,音乐线条怎样塑造,包括形体和手势的运用……咬字发音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各共鸣腔体,协调好身体各部位恰当着力。

歌唱发声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当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吐字器官等都在紧张与松弛的矛盾中协调而自如地运动时,歌唱发声状态才真正做到适度与均衡。正如沈湘教授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多余的劲去掉”,才会唱出美妙悦耳的歌声。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第8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合唱队员 基本能力 素质

前言

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指挥的引导下通过合唱队员多个声部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演绎的歌唱艺术形式。它以声音的和谐统一、情感表达的同步一致,生动鲜明的刻画出作品的艺术形象,是用集体的声音效果赋予歌唱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一个合唱团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指挥者的技术和驾驭能力,更取决于该团体每位演唱者的音乐功底和艺术修养,这就对合唱队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一定专业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要有良好的演唱发声基本功、敏锐的和声听觉能力、较好的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较好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

一、合唱队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 合唱队员的专业技能

1.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合唱质量最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前提。基本乐理的掌握是从谱面上理解合唱作品的重要理论基础,创作者是根据旋律、曲式、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本体材料作为素材创作合唱作品的。因此,从整体结构分析作品的音乐、曲式、段落结构等才会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情绪形成比较全面的、准确的理解。视唱练耳的掌握有助于解决合唱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音准和节奏问题可以说是合唱排练中的难点之一,合唱作品音响的和谐统一、高质量的艺术美感是在每一个参与人员都能唱出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的前提下才能缔造出的。

2.掌握运用歌唱发声技能

人的喉咙作为一种纯天然的乐器,音色是可以用发声技巧通过喉咙的控制而变化的。由于合唱曲目的内容及所要表现的情感各不相同,对声音色彩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合唱队能发出天籁般的声音,必然需要队员有扎实的声乐演唱技能基本功,能做到对声音自如的控制。

合唱队员要掌握歌唱的姿态,姿势是呼吸的源泉,状态是歌唱的气场。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气息通畅和演唱时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歌唱的状态则要求没一位队员有较好的精神面貌、注意力集中,身体处于兴奋的状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声音效果和舞台的风貌。其次,要掌握歌唱的呼吸技巧,歌唱的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目的、可用意识控制的。合唱队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歌唱的发声技巧,合唱的发声同样要求用扎实的气息支持,声音的共鸣、饱满,音质的干净,力度的控制,吐字的清晰准确、字正腔圆等等发声技术要领。在合唱当中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对声音的控制,对声音的强弱处理要做到:音强但不能炸、音高而不能挤、音弱而不能虚、音低而不能压。

每一位参与合唱的人员都必须掌握声乐发声基本功,只有掌握了发声技巧,队员们才能用天籁般的声音和触动心灵的音响效果,充分展现合唱作品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魅力。

(二)有敏锐的和声听觉能力

合唱的核心就是一个“合”字,即合唱必须注意各声部之间声音的统一和协调。在训练中最常见的难题就是各个声部分开练习时音准、节奏都没有问题,可是一合起来就会全体跑调、乱拍。有的合唱队员为了不使自己的声部跑调,索性加大音量,最终就导致了整个合唱在音色和情感上的不和谐。

合唱曲目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唱主旋律也就是高声部,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主旋律跑调的可能性比较小,之后的三个声部难度递增,所以这就要求合唱队员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队员的听觉能力提高了,那么在合唱排练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合唱训练开始之前时时坚持和声听觉的训练,那么在合唱训练的时候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很多,效率也会提高,合唱效果也会更明显,这样的合唱队员们会觉得有所收获。

训练和声听觉能力的最简单方法是把整个团队分为A组和B组,两个组的人数一样,A组用手拍一个固定的节奏型“XXXXXX”,同时B组用手拍桌子拍出另一个不同的固定节奏型“XXXXXX”,要求两组要听出对方的节奏型是什么,这种双向能力的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多声部的听觉能力。等掌握和慢慢习惯简单的方法之后还可以变换更多的花样逐步提高练习难度,比如用嘴唱出一个节奏型,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等等,通过多样性的训练方法,增加合唱训练的乐趣,在轻松有趣、新鲜快乐的氛围中培养队员们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和声听觉能力。

(三)有较好的协作和反应能力

作为集体的、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合唱要求参与的队员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合唱作品的完成需要演唱的队员把握好自己声部的节奏、声音的协调控制、速度力度的统一,需要声部之间的穿插要有层次感,这些都需要队员们互相协作来完的,当曲目要重点突出主旋律时,其他的三个声部就要让位于主旋律,音量适当的减小,把握好自己的音色来衬托主旋律。在合唱中是不能突出个人声音的,那些表现欲望过强、声音突出的队员不适合在合唱队伍中,他们会使声音失去和谐性从而导致合唱失去和谐的艺术美感。所以在合唱中最重要的不止是会唱,还要会听,听自己的声音是否融入了集体,更要学会配合懂得与其他队员的相互协作。

同时合唱队员和指挥的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指挥是整个合唱团的灵魂,他(她)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作品的理解通过手势和眼神传递给每一位合唱队员,指挥身体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有极强的目的性,会再瞬息之间进行转换,而队员们需要快速领悟并且正确的反应出指挥的意图,按照指挥者的要求正确的演绎合唱曲目。合唱队员与指挥之间需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演出任务,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协调都会导致整场演出的失败。

(四)应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

合唱作品能否完美的演绎其“点睛之笔”便在于艺术表现力,这是一个合唱团队能否通过自身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诠释、演绎引起欣赏者情感共鸣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艺术表现力首先要以充分的了解合唱作品创作背景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并有强烈的把歌词、歌谱和意境正确清晰的表达出来的欲望和热情。因此,除了声音技术外还需要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良好的台风来展现。

1.要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合唱表演中除了以声传情之外,适当的加入肢体、表情动作能更加充分的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人的面部表情之丰富是其他部位无法代替的,或悲伤、或欢喜,从面部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再加上优美流畅的肢体动作、眼神的演绎,让心中的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促使自己快速的进入角色,唱出作品的灵魂和精髓,这样自己自然而然的就会陶醉在曲目中,也会更直观的感染听众,使听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作品,把听众带入音乐的佳境与之产生共鸣。既追求完美的声音,与能将身体各个部位的体态表演协调、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样能让欣赏者得到听觉和视觉双重的享受。

2.应具备良好的台风

合唱队员要给人以精神抖擞的感觉,上台找好自己的位置,站好后两手自然下垂,,两脚呈八宇型站立,抬头挺胸,表情不能夸张,要自然大方且面带微笑,目光直视前方不可左顾右盼,当指挥上台后,队员要把目光转向指挥,两边队员的身体要往中间微偏,以便于更清楚的看到指挥,使整个合唱队融入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

当指挥的预备拍一起,合唱队员们就应该迅速的调整呼吸,全神贯注的看着指挥。合唱开始时队员都要全身心地投入乐曲表现的内容之中,用自己的声音、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将整个合唱曲目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即使中间有间奏,表情也不要懈怠,用自己饱满的情绪与下一段相连接,整个合唱曲目一气呵成让合唱的演绎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合唱队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合唱队员的文化素养

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也是合唱队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无论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许多合唱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歌词所具有的文学性就要求合唱队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作品歌词内涵和音乐意境的深层理解,有助于正确的理解作品,是再现词曲作家创作意图,正确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因素,这样会更好地诠释和演绎作品。当然,文学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如: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等方式,通过不断积累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排练之前合唱队员首先就应对作品词句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先通过自身理解练习作品,集体排练时通过与队员之间及指挥者进行的沟通交流,寻找契合点或互相弥补不足之处。这样在排练过程中不但能反应迅速,正确表达出指挥所提出的要求,更能节省排练时间、增强排练活力、准确的演绎作品、提高演唱水平,从而取得优良的排练效果。

(二)合唱队员的思想修养

排练合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排好一个合唱曲目是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打磨,因此作为队员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合唱排练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每一位参与者都要有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合唱队员在排练时,要服从指挥的安排,不能以个人为中心,更不能迟到、早退或不参加排练。作为一个团队,人员不齐就没法排练,否则合唱就不能称为合唱。如果所有的合唱队员都要等迟到的队员到齐了之后再排练,则是浪费其他人的时间,这是一件让人反感的事情。所以,作为一个合唱队员,要有顾全大局,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与指挥和其他合唱队员也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相互的理解支持,要学会谦让,学会倾听,学会服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有着自身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集体歌唱形式拥有更广泛、更丰富音色调节的可能性,有着更广阔的音域及力度的伸缩性。合唱要通过人的声音及表现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才能赋予合唱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和撼动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增刚.浅论合唱队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合唱中的统一[J].中国音乐,2003,(02)

[2]方天韵.合唱队员素质谈[J].音乐天地,1995,(06).

[3]秦露.试论合唱表演的体态表情[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第9篇:合唱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合唱教育 发展 功能 作用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多种,比如它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智力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普通高校都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及活动,其中合唱教育就是很好的体现。 

合唱教育就是把合唱艺术充分普及的一种形式,当今社会十分重视合唱教育,近些年合唱艺术在我国掀起了一片热潮。在我国举办的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赛中首次加入合唱比赛,可见从全国以及整个音乐界都十分重视合唱。我国的各大高校,也都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合唱教育,不仅开展合唱公共选修课,还在形式上增加了合唱团、合唱队。 

合唱教育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人们可以通过合唱教育的熏陶,来发掘美,感受美,从而充分体现美。可以使人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培养个人高尚情操等等。我们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学习一些爱国题材的合唱作品,比如印青老师作曲的《在灿烂阳光下》。这首合唱作品分三部分组成,开始以童真、回忆式的旋律和音乐感觉,以一个年轻人回忆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曾听爷爷讲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中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牺牲和不易,赞美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们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我们在合唱课或是合唱团体演出时会经常学习到其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合唱作品时,通过其中的四部轮唱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伟大力量,更热爱自己的祖国。从旋律中切身感受到了当时人民保家为国、万众一心保卫全中国的决心和斗志。合唱通过自身的特殊演唱方式,将道德素质教育中理性的内容通过音乐旋律使其抽象变得更加具体化。十分形象的传达给学生,使其通过音乐来充分感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具体的艺术形象打动他们,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得以深入内化,从而达到道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或是社会生活中的那种审美教育是不能与合唱教育所体现出的美来媲美的。学生审美观的提高不仅仅是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还要通过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美来从内心得到进一步地升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合唱,依靠音乐美来充分发挥审美素质教育的功能。学生通过参加高校开展的合唱团、合唱队,可以亲自体会合唱这种特殊的演唱形式,从另一个方面体会一首音乐作品的美,体会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增强自身感受音乐美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把握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精神层面,培养学生们的超越精神与情怀。通过体会合唱音乐的魅力,对学生塑造良好性格、陶冶情操有极大的好处,通过合唱教育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学习合唱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合唱作品都是运用一些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学生们通过学习合唱不但学习了很多音乐知识,还学习到一些文学作品。例如: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作词,彦克、吕远作曲的《七律·长征》。作曲家十分巧妙的选择了毛泽东主席的词进行谱曲,这不仅仅赞颂了伟大的红军不怕长征路途艰险,克服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还通过合唱这种众人演唱的形式传递给人们这种精神力量。让学生们不仅学习合唱,还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从中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所付出的牺牲。正是通过合唱这种媒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智力水平,间接地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经验、还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极大地提高和充实了学生们的智力素质教育中的知识结构层面。

合唱中经常会有一些赞美那种崇高、悲壮精神、百折不挠、具有强健体魄、富有朝气的生命力的作品。这毫无疑问的给学生带来培养良好身体素质教育的激励。通过加入学校的合唱团或合唱队,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身体发声器官的机能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人的心肺功能,达到强身健体

的功效。在演唱过程中,人的姿势是十分长重要的,这和歌唱中的呼吸有着十分必然的联系。所以要求歌唱者的坐姿或站姿要达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要从内心洋溢出一种美感,显示出年轻人丰满的精神状态。在演唱过程中还应歌曲的需要加上一些表演动作,这就要求每个人的身体协调能力。做到统一、协调、自然的美。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富有活力的健康发展。 

在普通高校大力开展合唱教育的相关课程及课外活动,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缺乏集体观念的特点,通过在高校开设合唱选修课,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艺术魅力。通过亲自参与合唱团体训练的学生,会深切体会到合唱是一门集体艺术,具有团结性、集体性,需要所有成员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件音乐作品。通过接受合唱教育的相关课程及合唱团体,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合唱艺术有助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促进右脑的发展。它以音乐化的语言塑造音乐形象,和声色彩的丰富、声音的立体化又能引发演唱者的无限想象。合唱训练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最终实现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从而使其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加强音乐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音乐审美理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和整体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合唱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领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使他们能够参与创造美的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自我修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塑造、美育、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思维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增强和谐集体观念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 

合唱艺术教育在各大高校通过不同形式来开展,能够培养学生敢于追求荣誉、争取荣誉的进取心,使他们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培养豁达的胸襟。合唱团已经成为大学生锻炼自身意志,形成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良好性格的途径。合唱训练能使人自觉遵守规范纪律的约束,培养人在整体中的独立意识和抗诱惑能力。通过唱爱国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合唱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总之,在普通高校开展合唱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尤为重要的功能及作用,让学生感受无限的音乐美,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真正得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希茅、傅利民等著.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段晋中著.大学音乐美育教程[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贺志朴、姜敏著.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4]黄常虹著.合唱训练与音乐能力的培养[j].苏州:苏州丝绸工学院报,2006. 

[5]徐仁华著.音乐普及型合唱训练的实践与体会[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