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合唱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合唱教学论文

第1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合唱指挥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不过专业性较强的合唱指挥老师却较为匮乏。目前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一般都由以下几类老师担任:①声乐;②器乐;③理论课;④在专业院校短期培训过的老师。因此也导致了负责合唱指挥教学的老师变动大、教学内容肆意支配、教学方法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

二、浅析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一)对合唱指挥教学的认识要有所优化。过去的合唱指挥教学总是将合唱与指挥相互分开,这是不正确的,应该将指挥与合唱融合在一起,之后再开始综合教学。如此一来,就可以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老师在指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站在合唱者的立场,对指挥的知识、技能加以掌握、控制,这样才能理解、感悟合唱者的心理,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指挥方式以及技巧。

(二)呈现多元化教学。人们的艺术欣赏品味在逐渐提升,合唱指挥的形式也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在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时,应发扬、集成陈旧教学方式中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如今的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起着代表性的作用,它因自身独有的特点得到普遍的应用及关注;除此之外,也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让学生获得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师生间的交流得以强化。

(三)对教材内容加以完善。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所以合唱指挥教材的内容要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符,还要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符,如此就可以切实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材语言一定要简单、一目了然,而对于那些语言难以理解、理论大于实践的教材一定不能选用,否则学生的水平一定得不到提升。

(四)实施个性化教育。每个人在嗓子构造、音质、音色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来划分声部,指引学生按照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掌握自己声部的发音,让学生能够有序地相互配合,不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随意地、无章法地表演,一定要体现整齐统一。只有如此,才能将作品的情感、意境演绎出来。同时,合唱指挥较为抽象,我们为了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象,就需要用到技巧性的方法来达到某种平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学习合唱指挥的参与性有所优化。

三、结语

第2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种类丰富的国家,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造诣极高的声乐艺术。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将传统的说唱、民歌、戏曲等的艺术形式与欧美唱法相结合而逐步产生的别具一格的歌唱艺术。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当前很多高校或艺术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都特别注重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力求将民族声乐的有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民族声乐;美声唱法;借鉴与融合

引言

我国的民族声乐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产物,不仅表现了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对欧美唱法的借鉴和融合,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技术方面都传承和吸收了大量美声唱法,这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不仅在理念、技艺、科研、表演等方面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也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很多高校都注重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在咬字、气息、共鸣等技艺方面进行借鉴,声乐教学与欧美的美声学派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对两种艺术流派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声乐教学在演唱技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一)气息运用

无论是哪种唱法都特别注重对气息的运用,在教学中民族声乐的美声借鉴体现在教学生深呼吸法,即深呼吸以保持气息,利用肌肉群间的对抗给气息提供支撑。实际演唱过程中注意气息的流动性,使声音平缓、连贯。现在很多教学会运用到当前比较流行的花腔唱法,也就是基本唱法上加花腔,主要就是利用气息将各种情感、曲调表现出来,而花腔本省就是一种美声唱法[1]。花腔的音调婉转、纤巧,音域广阔,技巧较多,听来层次丰富、动听悦耳,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开始加入花腔唱法。

(二)共鸣技艺

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共鸣技艺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混合共鸣技艺上。所谓混合共鸣就是演唱人员将各种共鸣腔体充分调动起来,腔体大小不同产生的音色和声音的圆润度不同,同时控制真假声的比例,以此让头腔、口腔和胸腔达到混合共鸣的效果。例如,风格恢宏的歌曲《沁园春•雪》就需要运用到混合共鸣,这种演唱方式能够将歌曲本身的恢宏气势和所蕴含的意义表达出来。当前,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对风格为细腻婉转的歌曲类型的混合共鸣教学,根据歌曲的特点和混合共鸣的技艺进行调整,演唱效果同样非常好。

(三)咬字技艺

通常我们认为美声唱法中的咬字不够清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如果要借鉴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汉语的咬字习惯和意大利语的咬字习惯不同。但是,在很多演唱艺术家的实践当中证明,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实际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咬清基本的意大利语中的字母元素,通过提起软腭,后咽壁立起,形成稳定的腔咽。演唱时注意寻找高位置和共鸣,保持声音的连贯和平稳,再逐步学会咬准汉字[2]。例如,最为著名的廖昌永先生的作品《母爱》,用美声唱法唱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感情和语言。

二、民族声乐教学在理论和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我国的民族声乐起源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时展和历史更迭,很多声乐论著都是对当时生活的情景的阐述和记述,对歌唱技艺和发声原理进行记载。例如,张炎的《词源》就对当时的演唱内容、音律和咬字行腔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是,我国的声乐发展史并没有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多为经验总结。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注重借鉴美声唱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从而完善和丰富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美声唱法的理论研究从十七世纪的巴西雷的声乐理论和教学原则到十九世纪的德国医生曼德尔的声学理论,再到现代的先进科学仪器对人本身的腔体、声带等的精密研究和测试,都及时的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和美声唱法的历史演进[3]。从对美声唱法的经验总结,到对各个发声器官及其生理构造,演唱功能和特征,如何协调发声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理论研究。这些研究和理论都极大的促进了美声唱法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对这些方面是欠缺的,没有完整详尽的相关理论成果,民族声乐对美声理论和研究的借鉴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声乐教学的系统发展,以及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都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在理论和研究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在借鉴美声理论方面的科研范围和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例如,很多高校设立了声乐理论研究基地,加强对声乐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加大对美声理论的研究和总结运用,促进中西方文化和技艺的融合。在对美声理论进行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我国民族声乐的理论传承和特点,注重民族特色和固有的演唱技巧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美声理论进行广泛和细致的研究。如何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演唱方式有效的融合,即使民族声乐衍生自美声唱法,其也有自身固有的技艺和历史底蕴。这就需要理论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在深入了解欧美历史沿革和美声理论传承的前提下,有效的融合进我国民族声乐当中。

三、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种类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我国历史的悠久和多民族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完善,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由于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演唱技艺的基础上对西欧美声唱法的借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艺和科研成果上的借鉴与融合。只有深入了解和借鉴,才能既保持我国民族声乐本身的风格和特色,又能融合西方先进的演唱方法,从而促进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姜静雅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吴蕾.浅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J].音乐时空,2015,12(09):123-125.

第3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第一章从指挥的发展简史、指挥的学习条件与要求、指挥者应具备的职责与能力等角度出发,阐述合唱指挥学前的理论准备,此外,还涉及合唱指挥原则、指挥与团队的关系等内容。第二章介绍合唱指挥的技术语言,包括指挥姿势及基本动作、指挥拍子和表现方法、拍点移动方向、指挥棒使用方法等。第三章介绍指挥的肢体语言,涉及起拍与收拍、呼吸与换气、不同节奏与组合、不同节拍的手势与图示、特殊的指挥技巧等内容。第四章阐述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前的准备,包括合唱指挥的选材、案头工作、艺术处理及其动作的艺术设计等。第五章论述合唱指挥艺术表现的演练环节,涉及排练计划制定、排练步骤与方法等。第六章探讨合唱指挥艺术表现的舞台呈现,包括合唱指挥走台、指挥实践、演出实践与总结等环节。

结合本书可知,合唱是一门技术,而合唱指挥则是一种技能,通过融入不同技术以及各方的配合与协作,辅以指挥者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呈现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合唱指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式以系统化训练为主,教学内容凝聚合唱训练、指挥技法和声乐教学的基础核心素养,因此,合唱指挥课程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从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修养和基础音乐素养。但合唱指挥作为新兴学科,相较于其他音乐学科起步较晚,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不够成熟,且由于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先例指导,合唱指挥教学存在训练时间不固定、合唱排练效率低下、团队协作能力弱以及作品演绎能力差等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不高。受传统模式影响,教师普遍采取整合性教学方式,同时开展合唱教学和指挥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同时掌握多种知识。基于上述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模式亟须加以改进。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工作中,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积极创新现有教学方法,尤其在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同时,兼顾其科学性和综合性,具体实施路径表述如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采取科学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可通过制定合理教学方案实现。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需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制定教学方案,从合唱的基础训练方式入手,比如发声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明确其发声特点,而简单曲目的合唱训练则是在学生掌握并学会调节发声后,根据自身发声优势选择合适曲目进行合唱训练,当学生能轻松驾驭此类简单的合唱曲目时,教师可开展深层次合唱教学,并在学生掌握合唱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情感教学,即将不同歌曲中的灵魂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表演形神兼具。在指挥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流派及文化合唱指挥知识的分辨能力,如向上的指挥动作是西罗马派,向下的指挥动作是东罗马派,而西欧的合唱作品则需要靠前发声的指挥动作等。

第4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师 合唱与指挥 改革 建议

合唱指挥法的教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关于合唱指挥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中小学校的合唱教学及社会性质合唱活动的水平。尤其近年来,随着社会性的合唱歌咏活动的蓬勃发展,对于培养较为专业的合格合唱指挥人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合唱指挥法教学的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必要了。但是,目前该课程教学踯躅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毕业后胜任合唱排练和指挥工作。

一、当前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师范院校“合唱与指挥”教育不断进行自身的教学改革,但目前其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常把“合唱”与“指挥”作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把合唱课变成了“视唱课”、“声乐课”,指挥课变成了“体育课”。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严重不适应需要

目前,师范院校的合唱课多是专业合唱团合唱排练的教学模式,学生以合唱队员的身份被定位于某一个声部,教师从音准、音色、音量、感情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专业性地合唱排练,其教学过程往往是偏重近期的演唱效果而忽视长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教学组织。因此,由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合唱教学法”的系统学习,他们往往只会“唱”合唱,而不会“教”合唱,不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组织教学,更不能适应将来中小学合唱教学工作的需要。

2.教材内容存在缺憾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时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主要媒介。目前我国“合唱与指挥”相关教材都是含有一定的合唱训练和指挥技法知识;大量篇幅是中外经典合唱作品的选编,且偏重于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曲。缺少欧洲早期优秀的宗教合唱作品、当代国内外流行的合唱作品的选编,以及适合现今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能够体现师范教育特征的、能指导中小学合唱活动、突出实践环节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教材。

3.专业教师的欠缺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师“合唱与指挥”教育发展很快,但仍缺乏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合唱课多是由声乐教师、器乐教师或理论课教师兼任授课,亦或由院系选送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短期进修培训,这就造成合唱课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系统的“合唱与指挥”教学方法。而根据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的授课内容及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该课程教师的要求并非单一的声乐、器乐或理论教师,而必须是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

4.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受音乐学院办学模式的影响,师范院校的学生多重技能、轻理论;重单科领域的精深技巧,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同时,由于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师缺乏科学的合唱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贯彻师范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学生中存在“声乐好,合唱就能唱好”的错误思想,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效率不高。

二、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建议

1.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要合理安排知识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安排应讲究科学与合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点,为他们以后进一步研修合唱与指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适合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的优秀教材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高在合唱与指挥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所选的合唱作品在风格、形式、类型以及题材上应该多样化。在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曲目的选编中,要充分地体现合唱艺术的民族性。此外,高师合唱与指挥的教材中,还应选编一些不同时期优秀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合唱精品。

3.加强高师合唱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合唱艺术的创新教学呼唤合唱教师的创新素质。合唱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科学研究的意识,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4.完善配套的辅助教学体系,突出趣味性

一方面,要建立兴趣小组、多参加艺术实践、广泛接触作品等措施,以此确保《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之余,还应定期安排和举办一系列的合唱作品欣赏讲座,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会,观摩优秀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对世界一些著名的合唱团队演唱的优秀合唱作品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鉴赏力。

总之,我们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汲取国际先进的合唱教学方法,立足于师范教育,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为目的,利用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创设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解决教学任务的实践性的方法和手段,努力使“合唱与指挥”课程能适应新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冶冰.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

第5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一、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委员会成立

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委员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搭建了我国基本乐科研究与交流的新平台,标志着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基本乐科学术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教育承担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教书育人,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和课程,是音乐教育理念实施的主渠道。我国高师基本乐科教育教学领域有了研究的新平台后,将就中国高师基本乐科建设走过的道路、取得的经验、发展的特点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从不同视角全面深入地剖析基本乐科研究,总结学科发展规律,推进音乐教育教学,实施音乐素质教育,培养音乐教育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在更深更广层次上的课程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文化及形态的社会属性探讨

王耀华《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改革》基于音乐的文化多样社会属性,对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及教学中的文化多样性提出思考,提出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应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如调式、旋法、节奏、结构、织体等多方面的音乐语言特点为立足点,进而理解多民族音乐文化语言,而不应以西洋乐理为依据来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语言。蔡梦《简论高师基本乐理教学与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论述了“高师基本乐理教学与人类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认为音乐教科书中的一些既成规范和理论归纳,大多都鲜活地存在于音乐文化的传承中,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应让学生学习一门活在音乐中的技艺。施咏《乐理教学中的多元文化传承――以民族调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为例》通过民族调式教学中“调式分析中宫音缺失,即宫角大三度技术指标的失效后,调式如何判断?”、“转调中中国民族调式与欧洲大小调式跨文化的互转现象”、“什么叫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是中国独有的吗?”的三个具体问题的提出及解答,探讨乐理教学如何从技术层面走向多元文化观照。孟凡玉《除了技术还有什么?――视唱练耳文化属性谈》论证了哲学观念会通过具体的作品渗透到学习者的心灵深处,提出,不应该忽视视唱练耳教学的其他属性。张业茂《符号学视野下的视唱教学》从符号学的视角阐释了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即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乐谱符号,并正确理解这些符号在一首音乐作品中的“意指方式”,然后准确地再现“音乐”的“音响”与音乐的“情感或意义”。吴海《虚拟时空世界的严谨规范――视唱练耳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美学思考》、张柏铭《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传承――视唱练耳改革刍议》、赵艳玲《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高师视唱教学》、刘莉《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叶金玫《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接受”与“应用”过程――音乐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学环节》、杨睿《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教师行为论》分别从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解释学视域,审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性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高师基本乐科体系。

三、对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研究范式的整体思考与实践

陈雅先《乐理与视唱练耳“分”“合”科问题:实质、利弊、路向》认为,对于乐理与视唱练耳“分”或“合”教学的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化地视为是教学的策略选择,其实质是学科中心主义、应试主义、二元对立定势思维的现实表现。解决问题的路向,是明确理论立足点,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研讨兼顾音乐知识、能力、个性的协调发展,音乐教育人文素质、学科知识、艺术素养的有效整合。黄琼瑶《在变化中发展的高师基本乐科――以高师教改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为例》以音乐教育的行辨哲学(Praxis-based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为指导,对高师基本乐科教改的感悟与思考等三个方面对变化中的高师音乐基础课程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蔡觉民《螺旋上升的音乐基本概念――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和音乐概念的学习原理,通过螺旋上升的音乐基本概念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期待在同步进行的“节奏节拍”、“旋律调式”、“音程和弦”三个层面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感知、表现、分析音乐的整体经验和能力。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马小镭《试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整合教学》、杨丽霞《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张海敏《高师视唱练耳研究性学习探究》等论文,均多维立体地对基本乐科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四、现代技术与课程开发及教学策略的生理、心理、物理属性探究

赵易山《基本乐科――通过技术完成审美的关键》,阐述了基本乐科课程的基础属性,强调了赋予音乐技术以情感意义的重要性。其团队研发的最新成果――有声基本乐科听力教材,充分体现了当代音乐教育理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而将现念与技术运用于基本乐科教学实践,并形成体系化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这在中国基本乐科课程开发领域还是第一次。许新华《基于网络状态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刘国辉《多媒体系统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将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数字化”教学手段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探讨了音乐技能性课程如何开展网络化教学的方法。廖丹《现代视唱练耳课程设计方法》、刘德波《从视练的实践谈乐理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宋睿斐《论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与多声部音乐作品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渗透教学》、罗佳《视唱教学中“构唱”能力的培养》、苏文婷《关于四部和声听觉训练的一点思考》、孔静柳《音乐节奏型命名的具体策略》、肖楠楠《建构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的数理思维》则从学生与学科的角度提出了音乐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五、中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与美国柯达伊教学体系的比较研究

美国柯达伊教育工作者协会?穴OAKE?雪主席、国际柯达伊学会?穴IKS?雪理事会董事、斯坦福大学音乐艺术博士、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艾拉・乔伊・尼尔森(Ella Joy Nelson)教授应邀在本次研讨会上进行了“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视唱练耳教学课程和课堂计划的构建”以及“柯达伊教学工作坊”的两场学术交流。北京师范大学的杨立梅教授认为,尼尔森教授演绎的柯达伊教学法吸取美国黑人歌曲、摇滚乐等,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柯达伊教学体系,发展了匈牙利柯达伊教学体系。彭传山《〈乐理与视唱练耳〉对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三大教学体系的借鉴、融合与发展》通过对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视唱练耳教学存在形态的比较,从音乐教育理念、体制、内容、要求、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认为我国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对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三大音乐教学体系视唱练耳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借鉴、融合、发展、创新,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中国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理论。

六、结 语

第6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合唱,主角,互动“复式”教学,回归生活

 

合唱是建立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的音乐艺术,是歌曲歌词意境分析、曲调调整、音色统一的聚合过程。论文大全,回归生活。合唱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理性认识上的协作能力以及感性认识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发挥出合唱的重要作用,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工作,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大全,回归生活。

一、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合唱教学是小学时代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提升小学生品位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综合艺术成分。它不仅仅是一种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检测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这种放开与自主掌握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内在音乐潜能的开发以及独立思考心智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最便捷的渠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它反映的实质是让学生做主角,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驾驭与领导位置。论文大全,回归生活。论文大全,回归生活。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课堂的“聆听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至于学生理解与否,教师无从知晓,因此,“填鸭式”教学便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不容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知识只是小学生学习的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唱的主角其实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则是小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合唱技巧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试金石”。试验教学法的实质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合唱试验的机会,是帮助小学生验证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合唱知识与技能、合唱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教学前的试验教学法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落到了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能唱的,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学生能想到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实践一下,真正做到把合唱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合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一课中,教师事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通过练练唱唱,将歌曲中要出现的音程关系让学生事先接触;而在课堂上,教师也是通过练练唱唱,让学生自己学会各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试唱双声部的旋律,最后再是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这样的教学方法,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对合唱歌曲学习的恐惧感,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种教学前试验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对合唱知识与技巧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合唱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二、合唱氛围的营造——“生活”教学法

合唱是在多个人声相互配合下,完成的演唱艺术形式。小学生合唱的意义在于自由中的约束,个人演唱是在具备演唱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而合唱则更是注重小学生的协作、互助、配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鲜活的教学实例去引导小学生进行更宽角度的创造。论文大全,回归生活。鲜活的教学素来来自哪里呢,答案是实际的生活。小学音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不管是在音乐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上,都要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力求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使小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实践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生活场景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共鸣度,他们可以及时的应用生活的中例子去验证所学的知识,也可以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小学生从小便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导者。生活化生活场景,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参与与收获的快乐。

我们知道合唱艺术和生活场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为有了合唱艺术,生活场景才会更加生动与真实,因为有了生活场景,合唱艺术才能有更宽阔的表现空间。在合唱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设立可以把小学生思维不由自主的融入到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绿色的祖国》一课时,我们不妨把教学的视角转向生活,首先应用生活化的道具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如塑料的小绿树等,接下来教师开始提出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绿色的认识等,然后,教师再分别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树叶的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官与观察,并对此展开讨论,增加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小学生在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进行演唱。

音乐教学生活场景的构建,实质上是应用生活的模式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小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得到生活的肯定与认可,从而让小学生懂得知识的价值所在,对于小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三、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合唱教学法

在小学生合唱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是合唱前学生“教”学生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教师在进行歌曲合唱教学前,首先把小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与学习,例如《我们的田野》的这首歌,让学生讨论一下,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对力度、呼吸、咬字、速度、情绪控制等;在听录音中播放该歌曲时如何打拍子,如何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以及如何进行气息训练的等。其次,提出“小组复式”合唱的理念,通过互动讨论,不但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传递与补充,而且还增进了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讨论的结果也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内容的“小组复式”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小组复式”教学法是以互动教学为基础的,通过互动学习,教师获得到不同小组内的同学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的信息,针对此信息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使该目标都能贴近于各个小组小学生学习的“发展区”,然后进行分层次指导与教学,让小学生在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喜悦的同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中,教师先对全班进行了大致的摸底工作,然后从简单的旋律开始入手,让学生陶醉其中,接着教师又加重歌曲的旋律难度。特别是二声部的地方,从单音开始练习再到音程的练习,从单小节的练习到多小节练习,练习的难度都是从不同的层次出发,从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更好的解决二声部中出现的歌曲难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互动模式的“小组复式”教学法注重的是每个小组的差异化培养,也是消除各个小组差异的最便捷的途径,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学后的观点及时的在小组内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内交流完成之后,各个小组并对知识的获取量与理解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对小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小组都能在自己掌握的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小组分层教学,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解决了传统模式“满堂灌”的教学弊端,通过小组差异化的培养,来实现对小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提升,进而促进全班小学生的共同进步。论文大全,回归生活。总之,“小组复式”展示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分层次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旨在在班级的氛围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缩小小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应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在合唱中主角位置,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和素材,带动小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小学生在参与与互动中进步。与此同时,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知识的共享,而且分层次教学理念也促进了班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艳;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吴灵芬;对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李薇;关于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合唱指挥;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合唱起源于西方,我国的合唱指挥教学也是从效仿西方开始的,在这个基础上自主研发新型合唱指挥的教学方法及意图,从而使我国和唱指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性特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合唱指挥的教学任务。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发现自身教学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更直观有效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探讨目前合唱指挥所纯在的基本问题与改变

当下国内合唱指挥的教学方法改革,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首要解决目前合唱指挥所存在的基本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方可“药到病除”。从大众角度思考,一般来说,大部分人认为合唱指挥是指挥家的首要工作,但是实际上,合唱与指挥是分别存在的两个行为个体,在执行方面又是必须做到互相配合、互相融合。如果合唱指挥的教学当中,教师没有明确的定义合唱,或意识不到合唱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意义,这对教师在进行指挥教学中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拥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当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做到“指”“合”完美结合的实际意义。部分学者在对合唱指挥的探究当中,完全忽略了合唱在指挥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忽略了从合唱角度对指挥工作的探究思路,这些都会给合唱指挥教学带来强大的阻力[1]。

无论是任何的教学科目以及课门,最终都要回归到教材本身,目前的教材种类及出现形式比较多样,但实际内容大部分都大同小异,缺乏代表性,内容相似,也同样缺乏创新及独立性,无法满足目前合唱指挥教学的基本需要。默守陈规的教材严重阻挡了合唱指挥教学的方法革新道路,知识体系及理论不全面的教材应趁早淘汰或取替。

二、合唱指挥创新思路及教学改革

(一)正确认识合唱指挥及运用综合教学方法

以上所述,强调了合唱与指挥为两个分别存在的独立系统,但又是互相影响及需要互相融合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正确的合唱指挥教学的同时,应做到一体化、目标明确化的综合教育方针,这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时刻站在合唱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良好的把握学生内心所想,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及改革创新

针对目前教材的单一及大同小异的形式,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全方面的完善与更改,此外,出版社方面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特点,更新并编辑出一些实用的合唱指挥教学教材[2]。教材的内容应做到语言通俗易懂,趣味性浓厚,使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基础知识从文字上更好的理解掌握。若教材内容一成不变,文字表达过于深奥,不仅影响了学生合唱指挥学习的实际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增加合唱指挥教师的教学难度,形成教学瓶颈。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践与运用

在合唱指挥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步伐中,信息化的教学整合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形成了显著的对比。整合前后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手段、教学媒体及学习效果都有着明显的变化。整合前,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教师作为教学本质的主体,属于主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而陈旧的教学材料及教学方式与内容都过于死板和繁琐,过于机械,所收到的学习效果也没有想象的乐观,也就没有办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整合后,学生形成了完善的认知主体,处于能够主动进行接收知识教育的良好状态,教师担负起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最大程度的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方式方法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学习方法具有灵活性,不会呆板机械化。其教学方式达到了主要目的,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帮助学生完成独立思考,且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精神。

(四)综合教育的实际运用

作为合唱指挥的教师,可根据新时代的教学需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及网络科技带给我们的优势与好处。我们可运用互联网或创建一些关于音乐的专栏以及互联网的音乐板块,建立综合合唱指挥教学的完整知识体系,从而方便学生对合唱指挥教育知识的学习与复习。并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图片、文字、以及音频作为示范讲解题材,生动形象的讲解并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进度的实际目的。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多媒体相关音乐方面的作业,起到巩固学生专业知识的作用。

三、创建新时代合唱指挥教学师资力量

在创新新时代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同时,拥有一支思想卓越先进的师资力量是基础前提。在目前我国合唱指挥教育工作当中,严重缺乏专业性强、思想卓越、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一般由以下几类教师担任①声乐;②乐器;③理论课程;④专业院校接受短期培训的教师。因此,这个情况也会导致负责合唱指挥的教师变动比较大,教学内容不断更改,肆意支配性强,教学方法不合理不科学等现象,严重影响合唱指挥教学的质量与进度。另一方面,合唱指挥教师应首先做到,明确教学目的且拥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在不断巩固自己专业知识及素养的同时,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特性,为学生制定独具创新的授课过程。

四、个性化合唱指挥的实际意义与运用

实施个性化教育很容易理解,每个学生的音质条件、嗓子结构、音色等方面都不一样,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自身不同的本质及声音条件来划分音部,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的音色本质进行发声,并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有序的配合,不可根据自己的方法漫无目的的表演,一定需要体现出整齐统一[3]。灵活的将抽象化知识转型为形象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观等,对学生学习合唱指挥的参与性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合唱指挥教学还是存在着较多的实际问题,应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合唱指挥教学典范,引进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主要目的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从而提升国内综合合唱指挥教学的实际水平,对中国合唱指挥教学方式不断革新,使学生对合唱指挥知识理论及实践拥有足够的掌握。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及教师提供有效的合唱指挥学习及教学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合唱指挥的综合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爱华.授意、仿像与自悟:普通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方法浅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4(4):43-47.

[2] 陈春丽.浅谈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发展[J].音乐时空,2014,12(17):76-76.

第8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新世纪关于音乐的基础教育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针对高师的音乐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对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适应当前音乐教育的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学生应该增强演唱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高师的声乐人才首先应该掌握演唱的技巧,同时发声技巧也应该熟练掌握,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不同时代的以及不同风格的歌曲,对于美声以及民族等各种的音乐表达形式也应该具备基本的演唱能力。在提高音乐演唱水平的同时也应该熟练掌握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基本条件下去演唱歌曲,才能有正确的演唱技法。关于声乐基础的理论知识一直是高师在音乐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很多的教师认为基础理论知识并没有演唱的技法可靠,因此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对于理论知识并不看重,这导致在歌曲处理上缺少知识的积累,因此对于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高师应该重视对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之上进行唱歌,也才能在演唱技法上有新的突破。其次,关于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提高。高师是培养声乐人才的重要基地。这里面出来的学生将来会从事社会上声乐的教学,对理论上的演唱技法进行传授,因此应该对他们着重培养。高师的学生应该首先学会做人,之后学会学习,学会教学。目前,在高师的音乐课堂上可以看到声乐只是以发声的技巧训练为主,对于学生的上课能力培养不足,很多的教学技法高师的教师只是在讲课过程中一笔带过,没有具体分析,让学生只是了解了演唱的技法,并不了解教学的方法,这让他们以后在教学中很难继续进行具体知识的传授。本文认为,声乐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在高师的声乐理论课堂上应该增加关于声乐教学的比重,这种通过教学的方式让高师的学生能够边懂边练,在以后参加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如何传授声乐的知识。再次,可以增加高师学生的实习时间,让他们在实习当中锻炼技能,将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去,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为了适当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全面人才培养的需要,高师的教师还应该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课堂内外,应该注意学生的言行,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对于学生的伴奏、舞蹈、表演、创作等能力的培养,力求把声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声乐教育人才的综合人文素养,为将来培养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师声乐课程设计应该综合考虑

毋庸置疑,高师声乐与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当前的音乐改革需要,应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光有声乐教学这一方面的能力,他们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高师的学生还应该具备唱、讲、教、导等能力。关于声乐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格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于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进行综合型构建,其中主要包括声乐理论、声乐演唱、声乐实践三门主要课程,另外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还应该让声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开设声乐与文学、声乐与伴奏、声乐与表演、声乐与历史等课程。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声乐的技能过多的传授,但是在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上并不看重。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声乐基础知识的构建,加强对学生声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在基础的音乐教材上,内容主要包含歌曲的演唱、歌曲的欣赏、歌曲理论等综合性的音乐知识,另外课外的音乐辅导能力也是音乐教师应该有的能力。因此,高师的声乐人才应该不仅有演唱的能力,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声乐的歌曲理论以及声乐的发展史等理论知识。其中声乐的理论课程主要包含声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歌唱的技法。歌曲的赏析以及声乐的表演等几个部分。声乐的理论课程本应该是每个高师的学生都学习的课程,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在通过对于歌曲的赏析以及技法的掌握,提高声乐的欣赏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声乐的演唱课程也是在音乐的教育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一直在声乐的教学课程上备受重视,很多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了声乐的演唱技法,学习好声乐的演唱课程,就全面掌握了声乐的知识,也认为只是声乐学习的唯一途径,因此往往专注于此。但是对于如何分析以及处理个去研究的很少,甚至不去研究,这导致在歌唱的表演方面探索力度严重不够,未来的音乐教师不应该只重视音乐的演唱技巧而不重视歌曲的处理以及表演的基本能力,否则毫无表现能力,因此,高师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该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声技巧、歌曲处理以及歌曲表演三个方面,高师应该除了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之外,还应该对歌曲的处理方法以及歌曲的表演方面进行讲解,在歌曲的表演方面,比如:歌曲演唱的形式以及演唱的音色和形体表演等重点强调,通过这种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歌曲的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关于声乐的实践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高师的声乐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声乐的教学法,以及声乐的排列,其中声乐的排列主要包括自弹自唱自演等音乐作品。除了以上的三种声乐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满足整个音乐专业的需要,还应该提高声乐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及技巧的培养,发展声乐的表演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声乐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教学形式与方法应多样化

第9篇: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合唱指挥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指挥在合唱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合唱指挥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在合唱指挥教学中,多采用的是教师指挥、学生模仿的传统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忽视了他们对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因此,分析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创新合唱指挥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在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目前我国合唱指挥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虽然,我国目前的合唱指挥教育水平有所进展,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合唱教学研究不全面,对童声或是变声期的研究较少;只注重合唱教学,却忽略了对学生改编、编排合唱活动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研究和重视;教学手段单一、落后,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点,以上问题都容易对合唱指挥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1.没有正确认识到合唱指挥教学的重要性

合唱和指挥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合唱指挥课程开设的基础是合唱,连接其教学和实践的关键也是合唱,因此,合唱课和指挥课的教学内容是相互辅助、相互渗透的,是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然而,部分专家、教师和学生对合唱指挥教学还存有一定的偏差,对合唱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足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合唱和指挥融合在一起,只是片面、单一的教授“如何指挥”,没有达到精准、良好的教学和指挥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往往更容易重视对指挥相对独立的研究,而忽略了从合唱的角度来研究合唱指挥教学。[2]

2.在合唱指挥教学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最近几年我国的合唱指挥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缺乏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仍然是其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合唱指挥教学多数是由声乐、器乐或是理论课等教师兼任,或是由经过专业院校短期培训的教师担任,这在合唱指挥教学中,产生了教师变动大、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3.合唱指挥教学方式落后

在我国目前的合唱指挥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环境特点,为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对合唱指挥教育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教学工具,强化讲解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合唱指挥的认识程度和指挥水平。

4.合唱指挥教材的内容存有许多问题

在我国,合唱指挥的相关教材有很多种版本,但是,能够全国通用、长时间流传的教材却不多。目前我国使用的合唱指挥教学教材,多数都不能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不能明确体现合唱指挥的教学目标。合唱指挥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不合理、不全面等问题,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合唱指挥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3]

二、如何改革合唱指挥教学方式

在我国目前的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合唱与指挥的技巧外,还要让学生从合唱者与指挥者的双重角度,学习和分析合唱作品的音乐内涵、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把合唱教学和指挥教学相融合,从而实现提高合唱指挥教学水平的目的。

1.加强对合唱指挥教学的认识程度

传统的合唱指挥教学一般是分开进行合唱教学和指挥教学的,应该将指挥和合唱相融合,然后再进行综合教学,这样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指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站在合唱者的角度来掌控指挥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合唱者心理的理解和感悟,对指挥方式和技巧进行更好的学习。

2.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合唱指挥教学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势,把集准确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身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积极的运用到合唱指挥教学中,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深化教学内容。通过利用网络建立合唱指挥教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和温习合唱指挥知识更加方便;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对合唱和指挥作品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合唱指挥技能的掌握。[4]

3.改革和完善合唱指挥教材的内容

合唱指挥教材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对开展其教学活动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教材语言要深入浅出、简单明了,不能选用语言晦涩难懂、理论大于实践的教材,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帮助。另外,要避开主要针对成年人的内容,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将合唱指挥知识融入到丰富多样的形式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把音乐作品融入到合适的故事当中,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节奏和情感的掌握。丰富有趣、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合唱指挥的学习主动性,对他们可以更好的掌握指挥技能、提高指挥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目前的合唱指挥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应该积极引进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的改革合唱指挥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合唱指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效果和水平,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合唱指挥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英辉.合唱指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6).

[2]杨明刚.高师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23).

[3]应玫.浅谈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4]王琳.浅析合唱指挥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文学界(理论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