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唱教案范文

合唱教案精选(九篇)

合唱教案

第1篇:合唱教案范文

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二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三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第2篇:合唱教案范文

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行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急功近利导致对音乐基础教育的忽视、对音乐教育宗旨的背离也日益凸现。“重技轻艺”、“重考级轻素质”的现象,无论是在专业教育领域还是社会教育领域都非常普遍。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程,但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今年4月起,借中国与法国视唱练耳交流周举行之势,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音协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联合酝酿并主办了“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教案设计大赛”。大赛在8月进入高潮。赛事得到了上海、中国、西安、武汉、四川、沈阳、天津、星海音乐学院的大力支持,深圳迪索音乐科技有限公司欣然承办了这次大赛。大赛期间展开了“深圳市青少年音乐素质大调查”、“迪索音乐嘉年华・对话音乐”、“音乐教育巅峰论鉴”公开课、研讨会等多项活动,广泛调动了音乐从业者、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使视唱练耳在钢琴之都深圳更为普及。

“视唱练耳”走入寻常百姓家

8月12日晚8时,由深圳迪索音乐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音乐频率“飞扬97.1”联合承办的“迪索音乐嘉年华・对话音乐”在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厅火热举行。只能容纳970人的演播厅内座无虚席,而门外200多位闻讯而来的孩子和家长吵着要进入会场。

在孩子们期待的掌声中,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秘书长金兆钧,青歌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主任赵易山,中国音协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秘书长韩新安3位嘉宾入座访谈区。整个晚会融音乐对话和才艺表演于一体,可谓寓教于乐。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展示了少儿钢琴《g小调奏鸣曲》、古筝独奏《井冈山上太阳红》和少儿模特秀等才艺。金兆钧、赵易山、韩新安分别结合孩子率真的表演指出“节奏”作为“音乐第一感”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节奏既关乎技能也关乎素养并不约而同地反复强调一个理念:让孩子在自然、快乐中感受和学习艺术,家长不应过多以考级、当明星等目标扭曲引导孩子。在与家长互动问答中,金兆钧坦率而直接:“不要让孩子替你们去还债,让他们在兴趣中学琴;不要逼着孩子去们想干的事情”。这一点对指导孩子练琴总不得要领的家长们深有触动。

刚刚走下荧屏的赵易山,频频受到寻问,他说: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以为视唱练耳学习只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专利,其实无论学生有没有在学音乐,或是以后会不会从事专业音乐,接受视唱练耳训练都是非常必要的。它能煅炼我们一副善听的耳朵、协调的四肢与一颗音乐的心灵,这些能力对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大有裨益。

深圳家庭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在深圳学习艺术的孩子是100%,已在世界舞台小有名气的钢琴才俊李云迪、陈萨、左章都出自深圳。当在场家长了解到视唱练耳对学生音准、节奏及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习歌唱和乐器的必要的基础课程时,他们表示将对视唱练耳给予更为热忱的关注。

自此“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象牙塔艺术――视唱练耳在深圳日益红火。当然,视唱练耳日益为大众认知并成为大多数琴童学习音乐的首选课程,央视青歌赛增设视唱练耳综合素质测试功不可没;而担当此重任的赵易山评委儒雅谦和的风范、耐心细致的解说更使视唱练耳变得容易亲近,为视唱练耳由专业院校走向大众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接口。

“节奏通”为普及视唱练耳提速

8月13日上午9点,“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教案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艺术高校的师生及深圳特区音乐工作者参加。大赛共收到优秀论文近百篇,分别评出了“课外教学组”、“课堂教学组”、“论文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论文奖共19项。课外教学组一等奖被中央音乐学院郑梦子摘取,同样来自中央院的孔奕获得课堂教学组一等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晨炜等10人分获优秀论文奖。获奖代表为与会者做了课件演示和论文宣讲。

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积累有17年视唱练耳教学经验的孔云霞副教授以切身体会证明视唱练耳早期训练对音乐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她说:早在1978年吉林艺术学院就开办了业余艺术学校,视唱练耳的早期教育也就从此开始了至今28年的教育及普及生涯。从开始的几人,到十几人,到上百人逐年递增。如今在长春,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深入到幼儿园。在长春,孩子们报名学习乐器时,老师们都会叮嘱一句,先去学视唱练耳吧!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她评价说:“节奏通”为音乐教学、尤其是儿童节奏训练提供了轻松和便捷,极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长王次菹虼蠡岱⒗春匦牛捍舜位疃我欣喜地看到,对数字化音乐教学、特别是在视唱练耳、音乐基本乐科的教学手段和理念方面有所拓展,在策划和设计理念方面更加重视实用性、便捷性和娱教性。

此次教案设计大赛以“节奏通”为模本,如赵易山所陈述:节奏的训练在音乐基础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节奏通”的出现使节奏的教与学上升到又一新高度。如何使这一优秀的产品、出色的教具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更多层面的教师、不同学龄的学生体会到这一高科技微电子产品的优势,为他们在教与学当中提供更好的辅助,是设立此次教案设计大赛的初衷。“节奏通”是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道路上的一个亮点。大赛为视唱练耳新形势教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由此对全国范围内视唱练耳学科教案设计与编写的规范性与丰富性起到推动作用。

“节奏通”是由深圳迪索音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多年电子产品研发经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集成创新性产品。它为学音乐者在节奏练习、视唱练耳练习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之道,使学生能够自主练习节奏、提高视听和模唱能力。为何迪索要研发这样的产品,李励谦董事长坦言:这么多年我国的音乐教学方式、手段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而大众对音乐教育的渴求及需求量激增,两者相比很不成比例。迪索正是看清了这种市场需求和相关领域的薄弱,从而致力于研发大众音乐学习、音乐教育软件。

为进一步普及视唱练耳教学,大赛组委会还策划了大型视唱练耳公开课全国巡展活动,精选大赛获奖优秀教案,由赵易山亲率中央院师生付妮、郑梦子、孔奕等现场教学。深圳作为本次全国巡展的首发站,于8月14日、15日在深圳市少年宫举行了多场“音乐教育巅峰论鉴”为主题的公开课活动,受到400名琴童、200余名音乐教师的欢迎。

第3篇:合唱教案范文

关键词:音乐学;教师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法初探

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艺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更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满足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应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适应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需要,2007年国家教育部向全国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两个重要的政策性指导文件。

《方案》和《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其中明确规定将传统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整合来优化课程结构,建构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同时探索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新的教学方法。

2007年6月笔者工作的学校黑河学院音乐系在厦门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呈报了“黑河学院关于设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学试点单位的申请》”,得到了教育部体艺司的认可。会后,我们制订了《黑河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方案》《黑河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课程方案》,并在2007级新生中开始实施。

做为试点院校,我将本人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及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首先,我校根据“指导纲要”,制定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课程标准》,努力做到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化,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为了保证“课程标准”的实效性,使其知识的基础性和时代性相兼容,目前在校的07、08、09级学生全部使用了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这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条件。新教材的使用,应对了本世纪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同时,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就其课程性质来说,《乐理与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视唱、听音的基础知识,有效地发展了学生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和理论课中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对整个音乐教学关系重大。通过三年试用教材发现,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接受能力要远远低于音乐学院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和掌握教材的体系和重点,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灵活地安排学习的章节和进度,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变通。

要上好该课程,使其真正适应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和要求,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相互贯通,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真正使该课程发挥其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的作用。

传统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被赋予了太多的技术性色彩,教学内容技术性强,专业、单一,致使学生在相对枯燥的练习中失去了学习兴趣、信心及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际上,乐理和视唱练耳是息息相关的两门课程,只是一个侧重于音乐理性的知识,一个侧重于感性知识的掌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理性地去听,去唱,去分析,就要求真正做到两门课程之间的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两门课程优化整合,就是以学生的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基点,立足于对乐音音响的感受,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使其音响化。整合后的课程更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我们根据音乐综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相关性与互辅性,促使音乐认知过程产生创造性跳跃,优化音乐综合基础课的教学。

通过试点工作,促进了我院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达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综合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为科教兴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全面落实了“工作方案”“课程方案”,坚持尊重专业办学的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坚持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依托“试点工作”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首先,改革和完善“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建立试题库,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第二,改革、完善了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考试成绩。

其次,尝试让学生通过网络邮箱完成作业。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存在大量的手工批改作业困难,要知道五线谱记谱学生写的稍微有一点偏离,马上就会变协和为不协和,每个间线都要写的准确清晰。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在电脑上做作业,发到老师的邮箱里,老师批改后回复给学生。由于学生很喜欢网络。这样就把完成作业变的化被动为主动了,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同时也普及了encore软件的应用,为《MIDI音乐制作》等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要力求手段新颖、形式活泼、方法多样,使知识点、能力点与思想教育要点都跃然于课堂之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寓教于乐。

作为一名音乐基础理论课教师,深知责任重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对乐理与视唱练耳这门基础课程进行传承中的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 方案》

第4篇:合唱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头工作;内容;侧重点;歌唱艺术

引 言

歌唱艺术的案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就相当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案头工作做得好,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把握会更加到位。很多人由于不太注意这一问题而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歌唱中完全只是在唱声音和音符,没有任何要表现的内容,这是歌唱中非常忌讳的。因此,案头工作不论对于声乐初学者或是成熟的歌唱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艺术的案头工作在教师的教学和歌唱家的演唱前都会涉及到,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很少有专门的文章来系统的介绍歌唱艺术的案头工作,所以我选择这个题目对自己学习声乐以来所做的案头工作作一下总结。

一、案头工作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案头工作的含义

所谓案头工作,是指在正式进入某项工作的主题之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了解、对工作方法的选择、对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问题的预测和准备等方面的内容。歌唱艺术的案头工作和其它类型的案头工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声乐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做好歌唱的案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歌唱艺术中案头工作的重要性

歌唱的案头工作就好比在给一个人买衣服之前需要知道他的身高、胖瘦、年龄、身份、他(她)的个人喜好一样。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你买的衣服十有八九都会不合这人的意。又好比我们在写作文之前,要认真审题,抓住出题意图,才能写出紧扣主题、中心明确的文章来。同样的道理,案头工作若没做好,那么我们的演唱也不可能打动人。因为歌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需要我们站在舞台上没有任何掩饰地去表现,任何前期工作没做好,哪怕是一些小小的遗漏,都会导致我们不能将歌曲的本来面目展现出来,甚至从高层次的要求来看,我们对歌曲很多方面的表达是错误的。

只有做好了歌唱的案头工作,我们才能做到该运用什么样的音色、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力度去演唱歌曲,在歌曲进行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心中有数,尽可能全面地表达词曲作者的原本意图。因此,歌唱的案头工作无论是对于一名成熟的歌手,还是对于一名声乐初学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歌唱的案头工作所包含的内容

(一)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其实这个习惯对于歌唱的案头工作是很有用的。要唱好一个声乐作品,我们必须首先要找到它的“根”,要了解这个作品是谁创作的、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创作的……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抓住作品的感情基调。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对作者的生平及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有所知晓,对作者所生活及创作的地方的文化、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是歌唱案头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虽然说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会有自己对作品新的处理,但这也只是在对原有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的变化。因而,我们绝对不能对一个作品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去乱唱,那样肯定会把作品唱得面目全非的。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史学方面的书籍资料、某些附带作品介绍的声乐曲集或者通过网络进行搜集和整理,一定要多参考一些资料以保证所要搜集内容的精准性。

(二)熟悉歌词

歌词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对歌词熟悉的过程也是对前面第一步工作的巩固。我们先要把歌词浏览一下并从中了解到作者表达的具体的意思,并结合第一步的工作反复揣摩,由感性到理性,透彻地掌握歌词的内容,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歌词。如果不能熟记歌词,势必会影响到我们全身心地歌唱,也会增加我们上台演唱的紧张度。试想一下,作者想说的话你都没说清楚,又怎么可能谈得上去表达他的意思呢?虽然我们在演唱过程中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但肢体语言也应是和歌词相对应的,只有将它们融合起来,自然地流露,才能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三)熟悉旋律

我们对旋律的熟悉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按照谱面上所写的,把每个音符、节奏、装饰音唱准确,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将旋律连同歌词一道背熟。第二步是了解歌曲中所使用的一些“民族语言”,运用其特别的韵味和风格去唱。这两步都很重要,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升华。它们就好比“建造房子”和“装修房子”,房子建好了虽然能住,但总让人感觉太平淡、毫无色彩,只有装修好了才让人住得更体面。

对歌曲调式调性分析也是我们在对旋律的熟悉过程中要去完成的,这也是我们明确歌曲的感情基调和变化的重要依据。例如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运用的是小调,表现了一种深沉、含蓄的特点。而又如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运用的是大调,表现了一种豪放、激昂的特点。

同样,对歌曲曲式的分析也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引导我们去处理感情的变化。例如由焦萍作词、践耳作曲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是一个“ABA”式的单三部曲式。它的第一部分缓慢、抒情,表达了革命战士对党的无比的热爱和热情的歌颂,第二部分速度逐渐加快,运用富有战斗性的音调表现了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闹革命,从敌人手中夺取政权的豪迈场面,第三部分回到原速,再现第一部分,但这是激情的回忆过去后,战士重又唱起山歌,而这时对党的感情更加深厚,最终凝成重复句“党的光辉照我心”轻声结尾,像是把党的恩情、党的话、党的一切都永远记在心里①。所以我们在唱这首歌之前一定要在心里把三段情绪的变化盘算好,这样才能展示出词曲作家想要表达的意思。

(四)解读曲谱中的各种术语

为了更加细腻地表达感情,曲作家常常在歌曲作品中记入各种术语。如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了作品中的各种术语,那么我们一定会把作品唱得有血有肉、优美动听。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复赛阶段中,美声唱法选手王红星以其精彩的表现获得了最高分。当时魏松评委点评王红星时曾这样说道:“他能够将谱面上的术语很细致、很完整地表达出来。”这就表明对于术语的正确表达是歌手所应具备的一方面很重要的素质。面对这些术语时,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去做,而要理性地思考作曲家创作时的想法,把对每个术语的表达都变成是自己内心真情自然的流露。我们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

(五)读钢琴伴奏谱或听伴奏带

节奏感是衡量一个人乐感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声音再美、感情再真挚,如果他(她)的节奏感很差,那他(她)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手。因此上台演唱之前合好伴奏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高师声乐教材中的歌曲都是带有钢琴伴奏谱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熟读伴奏谱,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伴奏谱独立起来看,而要将其当作歌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歌声和钢琴伴奏能融为一体。如果需要用伴奏带伴奏,那么我们应该提早把伴奏的各部分都听熟了,并严格按照伴奏带的节奏处理感情,自己不能随意的“添油加醋”。伴奏带若没合好,上台就会有“节奏的负担”,这会导致我们的演唱就像忘词那样,必然会大打折扣。

(六)聆听大师的演唱

模仿是人类学习各种新事物的一条捷径,我们学习歌唱也是如此。当你听到一首动人的歌曲时,固然它优美的旋律是吸引你的一方面,而歌手的演唱也是打动你的原因所在。一个声乐初学者在学唱一首歌时,总会因为声音技巧、感情表达的不成熟而把歌曲唱得死气沉沉、不知所云,从而产生茫然的心绪。而如果在他(她)唱之前能听一下某位歌唱大师的演唱,可能他(她)的心境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我们每个喜爱歌唱的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欣赏的歌唱家,他们甚至会成为我们的“偶像”,因为一名成熟的歌唱家的演唱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能把我们心中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使我们自己在演唱时会有一个“参照物”,能够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准备唱某首歌曲之前最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歌唱家的范唱曲聆听一下,这往往会给我们自己的演唱带来很多无形的勇气和力量。

三、不同类型歌曲案头工作的侧重点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所演唱的歌曲可分为三类,即:民歌;艺术歌曲;歌剧选段。虽说我们对每类歌曲案头工作的每一步都应做到细致入微,但毕竟每种歌曲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区别,所以不同类型歌曲的案头工作应有各自的侧重点。

民歌是某一地域、某一民族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歌曲,民族特点鲜明,内容一般比较直白。它的案头工作相对较简单,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这一民族的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抓住其音乐的原汁原味。例如我国藏族民歌比较粗犷、豪迈、荡气回肠,而江南民歌则细腻、含蓄、隽永,这是区别非常明显的两种民歌。前面我们讲的意大利民歌和俄罗斯民歌也是差异很大的两类民歌。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选唱适合自己的民歌,不能拿到一首民歌就不加分析地乱唱,这样对我们的嗓子肯定是不利的。

艺术歌曲是不同时期的词曲作家为了抒发亲情、爱情、友情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怀念、赞颂而创作的歌曲。从纵向来看,它可分为古典艺术歌曲和近现代艺术歌曲。从横向来看,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艺术歌曲。由于艺术歌曲是创作作品,所以它的节奏相对比较规整,歌词的艺术性较强,高于一般的生活语言,抒发感情的方式也没有民歌那么直白。我们对艺术歌曲做案头工作时应将重点放在它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上。要注重对歌曲意境的想象,深刻理解歌词的内在含义,在自己演唱前一定要多搜集一些作品的注释并且要多听一些成熟的歌唱家们的范唱。

歌剧选段是从大型声乐作品――歌剧里选出的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唱段。歌剧选段虽然可以被独立演唱,但它们毕竟是歌剧中的部分,演唱它们是要带着剧情和角色进行的。因此我们准备演唱某个歌剧选段时,首先要从熟悉这部歌剧入手。我们的重点工作是了解歌剧的故事情节、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戏剧的矛盾冲突,要将自己融入到剧情和角色中去,这样才能够把歌剧选段演唱得活灵活现、生动感人。

四、案头工作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重要性

从以上我们的分析来看,案头工作在歌曲演唱中是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而且它包含的内容多而复杂,应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在歌唱的案头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步工作,循序渐进地将歌曲的各个方面都吃透,争取在实际演唱中集可能自然地用声、咬字和运用肢体语言,而不让自己身上出现多余的动作。但是如果这些工作完全由学生独立去做的话,就可能出现诸如对歌词理解有误,对曲式分析不正确,对一些民歌的语言特点了解得太肤浅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对歌曲表达的不完整甚至“走样”。

所以,歌唱的案头工作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做。毕竟老师是“过来人”,对很多歌曲的认识比学生要深得多,也准确得多。因为有很多歌曲是老师以前在学生时代都唱过的,他们对旋律的分析、术语的解读虽然谈不上百分之百准确,但至少谬误是很少的。而且老师的生活阅历也比学生丰富,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也更深一些。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要主动与老师多联系、多交流,及时纠正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的错误。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弥补自己的一些遗漏之处,使自己所掌握的内容更加完善。

总之,歌唱的案头工作至关重要,它是我们每一个声乐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认真对待的。我们在进行歌曲演唱之前一定要细致入微地做好案头工作的每一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原作品能再现几分。在案头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不同类型歌曲的侧重点。而且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以求全面而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注释

①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4:126-128.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4.

[3]雷礼.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沈湘.声乐艺术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6]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第5篇:合唱教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 高职高专 视唱练耳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91-02

在数字化音乐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探索和建设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数字化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两个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运用,揭示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不可替代及不能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数字化教学,是在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化音乐技术主要是指数字化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操作技术。数字化音乐制作技术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内容。硬件方面,包括计算机机体本身和专业声卡、音源、MIDI键盘、调音台等外接设备。软件方面,包括音乐制作软件和音频编辑软件,对数字化声音信息进行存储、编辑、合成、转化、输出、播放等处理。多媒体操作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设备对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交换、处理,进行系统性、交互性操作的技术。

虽然我国院校的视唱练耳数字化教育已经稳步成长,但当前的国内视唱练耳教学数字化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视唱练耳数字化教育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方案;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缺少高效、实用、针对性强的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软件。这些都是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

二、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是通过认知音准、节拍、节奏、力度、音程、音色、调性、音乐风格等内容,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为形成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可以在视唱、听写、听觉分析训练中获得传统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难以达到甚至是无法达到的效果。

(一)在视唱训练中的运用

1.让学生聆听视唱曲目的原声音乐,并通过多种方式介绍视唱曲目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我们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和文字等多种形式介绍视唱曲目的创作背景和风格,播放其原声音响――所播放的视唱曲目大多是经典的音乐片段,然后再结合范唱、视唱,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丰富、生动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和把握好每一首视唱曲目。

2.让学生听到逼真完美的范唱。歌手录制唱片,是多次演唱之后,从中选择、组合成最优最好的效果,最后使之呈现给听众、顾客。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录制范唱也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然后编辑、组合成最理想的效果,再在课堂上播放、演示。

3.高效率地完成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音高校正。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下音高的校正是令很多视唱练耳教师颇为头疼的工作,而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校正音高,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看得见、听得清、听得准(甚至包括半音以内的音高变化),还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辨得清、辨得准,能在错误和正确之间反复对比。

4.让学生更精准地体验和把握音乐速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的速度值只能达到一个大概值,节拍器到课堂上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补充作用。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设置音乐速度,要比用节拍器还要准确、方便,甚至可以做出渐快渐慢、淡出淡入等细腻的音乐演绎,从而使学生正确、精确地体验、理解和把握音乐的速度值。

(二)在听写训练中的运用

1.让学生听写到多音色的素材。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听到多种格式的听写素材,这些听写素材可以用各种音色来进行播放。课堂上,还可以“拿来”乐队演奏的音响资料,直接用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听写,从而使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在多音色听写方面更接近于音乐的实际。

2.实现听写零误差。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或学生提前准备好听写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因此不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场弹奏上的速度、力度、音高等因素的误差,从而实现了听写零误差,使学生获得绝对准确的听写素材。

3.通过变速变调、逆向播放来丰富听写训练。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使听写内容偏离正常速度播放,可以瞬时变调,从而使学生立竿见影地认识到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难点――调式调性。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工作站等软件,对听写内容进行逆向播放,从而锻炼学生的节奏听写能力。

(三)在听觉分析训练中的运用

1.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音乐色彩、风格、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轨迹。在传统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能依靠文字、语言来说明音乐作品、色彩、风格,而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具体、形象地介绍和阐述音乐和声色彩、旋律特点和曲式结构,介绍其人文背景和历史轨迹等,还可以从技术角度对其展开分析和研究。

2.高效地使用真实的声音素材。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真实的声音素材、音乐作品,而且可以利用数字化软件的定位功能,使音乐素材、音乐作品的播放、退出、音高、变调等实行定位操作,从而高效、准确地促进学生的听觉分析训练。

3.多音色条件下强化学生的和声色彩听辨。音色、音量、音高、音值,是音乐的四大要素,是音乐表达、音乐演绎的四大基础。传统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环境下,音色听觉分析是其固有的不足,而这在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显得不足为道、游刃有余。尤其在多音色条件下强化学生的和声色彩听辨,单一的钢琴音色是无法和数字化的多音色相比的。

三、在课外自学中的具体运用

数字化软硬件及系统为学生的课外自学创造了一个优良环境,就好像是给学生配备了一位科学全面而又不疲倦的“老师”,通过多形式的交互自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我们以澳大利亚RISING公司开发的互动式视唱练耳教学软件Auralia为例,探讨如何使该软件在学生的课外自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Auralia软件内置了一位虚拟教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下面展示一个视唱练耳课程数字化课外自学方案。该数字化课外自学方案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表演系旅游艺术表演与策划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教学时间为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并附上相对应的教案(简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属七和弦及其以及连接;bE大调固定音高的练习;如何熟练掌握切分节奏及其变型,并将其实际运用到二声部的对位及视唱中。

教学内容:(1)节奏、节拍:其他节奏与二声部切分派生节奏型的对应。(2)视唱:8~10首歌曲或乐曲。(3)音高位置:在F谱表各线间,bE大调各音级的固定音高。(4)和弦、音程:属七和重属七和弦与大调正三和弦的连接。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属七和弦及对重属七和弦的连接

教学具体步骤:略。

课后作业:(1)复习视唱练耳课程上学习过的二声部节奏片断,复习其他节奏型与一拍后附点节奏型之间组合的各类节奏练习。(2)在基本音级上,进行构唱非调内各种和弦、音程;原转位小七、大小七、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3)在bE大调七个音级上进行构唱,内容为调内和弦、音程,以及bE大调副三和弦、正三和弦、下属七与属七或重属七和弦之间的连接及行进。(4)预习第五周将要学习的视唱练习,其中背唱共2首,精唱共4首,其余曲目进行泛唱。(5)用其他节奏型与含一拍后附点节奏型之间简单的节奏组合自我编写两条节奏练习。(6)用其他节奏型与含后附点节奏型之间的组合自我编写两条旋律练习,要求能够背熟并能够默写下来;也可以自选几首熟悉的其他节奏型与含后附点节奏型之间组合的歌曲、乐曲进行默写。

我们所布置这份作业,基本上都可以通过Auralia,并借助Overture,让学生通过课外自学来进行学习。Auralia、Overture两个软件可相互补充,弥补Auralia软件中二声部节奏与旋律的练习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在Auralia题库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和相应级别的训练。比如和弦模块的第四节,包括了和弦进行的各个级别,可由学生自主进行和弦练习,而且这种练习由浅入深、难度具有个性化设置。而在“和弦进行”这一部分内容中,可以由软件给学生提出一个主和弦供,让学生确定主音音高和调式类别,而且每次给设定的主音,其音高都不一样,从而涵盖了所有调性调式的练习。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一般都预先输入多组二声部节奏与旋律相关练习,供学生课外听写,并设置了相应的答案供学生自行校对。由此,学生课外自学的视唱练习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在练习的同时还能进行测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双方更好地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做好准备,双方也都能更好的清楚对本次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数字化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性,在新时期的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中所提到的课程教学和课外自学,虽然只是理论上的指导,数字化教学实践中也还存在着其他诸多问题,如资金、技术等,但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会实现高职高专院校(视唱练耳)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电脑音乐:震惊中国音乐教育的一场革命[J].教师博览:文摘版,1997(7)

[2]张君仁,等.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专家笔谈[J].音乐研究,2011(6)

[3]赵寒阳.音准感[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2:41

[4]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76-80

第6篇:合唱教案范文

关键词:课堂合唱;有效;兴趣

中图分类号:J64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83-01

一、案例描述

1.教学片段:两声部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师:学习歌曲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构建音乐房子》,全班分为两大组,先由一大组唱1两拍后,由另一大组在此基础上唱5。后唱1和5。

生:唱(不同唱名的1和5两音却唱出了一样的音高)

师:再来一次,注意音准,并在1上面构唱5,另一组5构唱到1。

生:唱(分组单独唱音准还可以、两声部合在一起时又出现音高模糊不清的问题),学生机械式地去唱自己的应该唱的唱名,没有体会到音高的概念。

反复几次……

师: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副歌部分两声部,以刚才的分组形式,分别进行练唱,先由高声部同学进行演唱旋律,低声部同学听高声部的同学,然后互换。

2.熟悉曲子后,填词唱全曲

师:(反复练唱,并指出一些不足)听录音范唱,两声部的和协,让学生对比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纠正。

二、案例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片段]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明确清晰,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要通过两声部的训练使学生不仅仅学会演唱两声部的歌曲、感受和声的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和纠正两声部音准的时候忽略了用有效的手段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音高位置把握,如:用形象的柯尔文手势及教师的表情引导学生对音高的把握。忽略了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和团结协作,忽略了学生的程度和对课堂的兴趣。忽略了基本练习中的细节,整个过程较为“粗糙”、流于形式。所以学生都处在被动的学习中,没有真正和主动去聆听和感受到和声的美。从课堂的结尾可以看出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三、问题思考

现阶段在许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合唱教学的理念和手段。2、学生缺乏扎实的乐理知识,班级中学生音乐能力参差不齐。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来达到合唱教学的效果呢?

四、基本策略

1.音乐教师有正确合唱教学理念,明确自己的地位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在中学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音乐教师 ,首先应该树立合唱教学的意识,敢于尝试、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情况,以最佳的上课情绪状态来感染学生。许多老师往往被分声部的教学所吓倒,对学生的传达合唱是很难的演唱形式的一种错误信息。中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的声音,许多节奏很难的流行歌曲他们都能模仿唱的惟妙惟肖、音准唱的扎扎实实,这些初级的合唱歌曲对于他们应该是“小菜一碟”,关键是教师的态度、引导方式和教学的有效手段。如:在上述案例中两声部教学时,先从单音分解开始练习,由易到难,最后连成句子。但在乐句巩固练习时,可以采用一声部跟琴唱,另一声部由教师领着唱,师生配合及学生声部间的互换、互评,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感受和声的效果。

2.课堂合唱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的初中学生,声音的训练重在实践而且应该是循序渐进。训练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在课堂的发声训练时,可以先用“U”进行高位置的头腔练习,因为“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一来可以规范学生的声音,也可以克服喉音,大声吼叫、位置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容易统一;二来和谐、统一 ,而美感的声音使学生对歌唱的信心也大增。

青少年学生在歌唱时容易感到气力不足,有时会用胸部呼吸去支持歌唱,这样容易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也使合唱出来的效果参差不齐,教师在训练应时常提醒学生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做好放松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3.合唱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认真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和谐,努力去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所以在环节的设计中要真正体现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趣味的性质。如:合唱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曲的难点在副歌部分四度和声,所以在声音的基本练习时,可以用母鸡下蛋后发出的声音来形容比喻,低声部唱1,高声部唱4,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形象地体会纯四度和弦和声效果,体会音高的概念。这首作品它是进行曲风格的作品,激昂、有力的情绪,需要的是气息下沉,在声音的练习上可采用断开的、短促的、有力的“BONG”音来体验。

课堂中教师不是忙于教学的内容的解决和处理,而更要时刻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讨论,相互能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提高学生听觉的能力,听觉能力提高了,音准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看似完美的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并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特别需要我们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在合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孜孜不倦地开展研究工作,因材施教并勇于探索、创新,才能从最根本上推动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杨瑞庆.合唱编配辅导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第7篇:合唱教案范文

【关键词】本科院校 应用型音乐人才 人才培养 音乐学

一、应用型音乐人才的界定

在界定应用型音乐人才时,首先从社会需求着眼。目前,社会提供给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的岗位有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表演者、社会音乐培训班教师或管理者、琴行员工、街头艺人、演艺公司组织或策划人、酒吧音乐人、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电(视)台音乐编辑、音乐制作、调音师、录音师以及文化旅游领域的文艺表演者等。这些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需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即唱歌(唱)、乐器演奏(奏)、舞蹈(舞)等,并且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创作等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方法传授(教)音乐知识,编排(排)中小型集体文艺节目(合唱、乐队、伴舞等),以及创作(创)简单的音乐作品等。总的来说,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能力。

二、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2004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之后,《方案》还没有根据《纲要》最新精神进行修改。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身经历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摆脱精英教育的影响,新的应用型教育模式正处在进一步探索阶段。基于此背景下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如下: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的大部分学生报考本专业的理由是,艺术类专业文化课要求低。这就造成学生入校前的音乐学习经历差别很大,以及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在高考前突击学习了几个月,只会唱一首歌或只会演奏一首曲子。仅有个别学生有过从小学习音乐并一直坚持下来的经历。

(二)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入职前无充分准备

学生入校后不考虑入校前学习音乐的时间、经历等情况,过早地确定专业方向。大学4年里单一主攻声乐演唱或钢琴演奏,所学知识或所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无法接轨,导致胜任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由于对就业形势不了解,毕业之际仓促面对就业市场,出现了对应聘岗位期望值过高的情况。

(三)课程表被固定、学习被计划,因材施教难实施

由于公共课、专业必修课所占比例过大,限制了专业选修课的选择空间,导致每学期的课程表实际上是固定的。第一学年开设的“基础乐理”以及“视唱练耳”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无法照顾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这种统一时间、进度、地点的教学效果就是:到大二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和声课。为后续课程,如曲式分析、作曲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践课程本来就少的情况下,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没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如“合唱与指挥”课过分注重学生唱合唱(唱),忽略了培养学生编排(排)合唱的实践能力。“声乐”(唱)“钢琴”(奏)等技能课程却过分追求专业性,忽视了学生入校水平和将来就业所需的复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改革措施

正如杨国立所讲:“如何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是高师音乐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①围绕这一课题,笔者在探索阶段首次提出应用型音乐人才应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能力。下面就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观念,调整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各高校“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原来依据教育部《方案》制定的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依据以上文件精神进行修改,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唱、奏、舞;教、排、创”复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音乐人才。

(二)尽早提供就业指导课程

学生入校后尽早了解就业形势。通过讲座、参观宣传社会给本专业学生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态度。提供到实验基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不断拉近教学与岗位之间的距离。

(三)提供学生自己计划学习进度的空间

采取课程主题多样化、任课教师多元化、学生自主选课的办法,尽快形成《意见》提出的“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基础乐理”为例,教学进度可分为4个级别。学院只是总体规定进入大三之前必须拿到四级的合格成绩。这样程度好点的学生就可以直接选择高级课程。把进度控制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增加排练能力的训练和汇报演出的机会

《意见》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对于本专业来讲,应该增加学生自主进行集体节目的排练环节。定期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汇报演出,使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自编、自导、自创节目,以便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五)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应用型人才音乐复合能力的培养

声乐教学应该顺应社会需求,适当引入流行唱法。钢琴课程不能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方法教学,应注重对中国作品和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合唱教学中,把喜闻乐见的群众合唱曲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开设新的课程,如音乐制作等课程。有专家曾讲:“毕业生就业工作呼唤通用人才、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校课程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②

注释:

①杨国立.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发展之链接[J].艺术教育,2004(2):36.

②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办公室.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浅析[J].艺术教育,1996(4):19.

参考文献:

第8篇:合唱教案范文

磨课一:“咯咯”版

当教师问及蝈蝈会怎么歌唱呢?同学们比较激动,一个学生涨红脸说:“它在歌唱我们的生活。”这是对课文内容的重复。教师接着追问“怎么歌唱,不是歌唱什么?”另一个男生说:“它们大声歌唱我们的生活。”教师这时候有些着急了:“你们再想想,蛔蝈会怎么歌唱呢?”学生又一次被激活,“咯咯、咯咯”地叫起来。教师眉心舒展:“真好听,我仿佛走在田野里,我仿佛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简评] 学生思路没有打开时,教师就已经有些急躁,而且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在心中预设了“咯咯、咯咯”的叫唤声,因为在另一首小诗《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中就有:“你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

磨课二:“小鸟在前面带路”版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道品味“我想变成一只蝈蝈”,问如果你是一只蝈蝈,你会怎么歌唱呢?一个男生激动地站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教师打断:“你是一只蝈蝈呀!你会怎么歌唱呢?”一个女生举着手轻轻地唱:“走,走,走,一同去郊游!”教师显然很不满意,强调说:“一只蝈蝈它会怎么唱呢?怎么会像小孩呢?应该是‘咯咯、咯咯’呀!”学生仿佛顿悟。

[简评] 学生的思路已然超出教师的预设,而教师还停留在原地。既然小朋友能够成为一只蝈蝈,为什么蝈蝈不能拥有孩子般的心灵呢?快乐的蝈蝈在唱它们的快乐生活,已经超过了单音节的“咯咯”。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发散性思路,又将学生拉回起点。

磨课三:“啦啦啦”与“我是一只蝈蝈”版

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当第三次进入“歌唱”环节时,教师显然能够耐心处之。一个女生站起来唱:“啦啦啦……”另一个女生也是:“啦啦啦……”第三个学生依然唱:“啦啦啦……”教师连忙纠正:“怎么都是无字歌呀?”角落里有一个男生开心地唱:“我是一只蝈蝈,我是一只蝈蝈,一只快乐的蝈蝈……”(模仿了《奥芬巴赫序曲》中的曲调)非常有趣,学生也兴奋起来,跟着摇晃。

[简评] 当学生在唱“啦啦啦”时,教师的纠正是因为受到第二次课的影响,觉得一定要填上词,需要有儿歌出来,此时学生别出心裁地自编小曲,自由哼唱,着实出乎教师的预料,教师依然走在学生的后面。

磨课四:“唱歌”与“歌唱”版

教师让学生谈谈你“想变点儿什么”?有个学生站起来捧着书说:“我想变成一只蝈蝈,唱歌我们的生活。”而诗歌中明明写道“歌唱我们的生活。”教师提醒他再看看,而这粗心的孩子依然大声读着“唱歌我们的生活。”教师此时已经没了耐心,直接说:“是歌唱,不是唱歌,这个词颠倒后意思不一样。”学生有些难为情地坐下来了。然后,就在匆忙中简单想象蝈蝈的“歌唱”。

[简评] 当学生说“唱歌”时,教师为何没有联系到下文中“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呢?结合“歌唱我们的生活”与“在荷叶上唱歌”,如果让学生再读一读,再来品一品,只要再耐心些,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精彩发现。而教师终结性的评价,学生多半没听懂,多可惜的语文学习机会!“歌唱”与“唱歌”这两个词有鲜活的语境,教师如果再大胆些、再灵活些调整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歌唱”有唱歌的意思,但在这里是用唱歌的形式来赞美,这样的资源是多么可贵。

从上述的四次磨课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缺失的是倾听的能力。

1. 倾听:让儿童学习的方式。在备课时,教师心中已预设好“咯咯、咯咯”的答案,因此倾听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瞄准目标,甚至直截了当地说出正确答案。笔者以为要用倾听探讨学生的思想和体验,“你觉得蝈蝈会歌唱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歌唱?”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运用一种“倾听性沉默”,这是对儿童的思想、情感、需求的全身心的关注和理解。

2. 倾听:生成无限可能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课堂上学生并不是没有思维的浪花,而是教师没有及时捕捉,亦或是根本没有视作是课堂的资源而白白浪费了。正如“歌唱”与“唱歌”的异同,教师如若尊重儿童的差异,发现儿童观点的可贵,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就是一种教育智慧。

第9篇:合唱教案范文

即兴创造性思维发展,关键在于即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和看重结果,主要目标应放在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方面。即兴创造教学涵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创编表演动作;创编音乐故事、游戏;创编歌词;创编节奏;创编旋律。

呵护好奇心、想象力,激发求知欲。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而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通常都是空白,唱歌教学环节中创造性思维初步调查为零。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如果得不到教师的保护和启发,就会丧失对知识探究的欲望,阻碍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此,教师要经常提供引起观察和探求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找到答案。在教学中充满愉悦性的“游戏识谱”“趣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

下面结合音乐课教学案例,在教学中初探学生的结果,与同行分享:

初次进入一年级课堂:学生来自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情分析很重要,针对教学的八个班,分别统计,经过舞蹈、器乐培训的学生数达30%-40%。天生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集体式的大课堂教学,进出由前楼到后五楼专用的音乐教室,必须建立有趣的良好课堂常规。

模唱环节:对于刚上音乐课的小朋友并不陌生。即:临摹着原事物,把你所听到的声音或唱或哼出来。也可以是老师在钢琴上任意弹奏一段旋律,学生把他们所听到的旋律哼唱出来,这就称作“模唱”。在教学唱《师生问好歌》,共四乐句,一个乐句分成两小乐句进行教学,前两小乐句采用模唱方式教唱很好,体现出学前教育单一的模唱教学较多。

创编歌词环节:三四小乐句接唱游戏,教师弹奏上句唱“小朋友们你好”,试着让学生尝试创编旋律,提醒小朋友注意老师唱的节奏,学生尝试回应上句,大部分学生会直接模仿老师的节奏唱“老师你好”,有一小部分会唱“小朋友们你好”,当时,我“乐”了!遇到这种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他们习惯模唱,没有创编歌词意识,但有了伴奏就不知怎么办了?我停止琴声伴奏,和其他老师一样问好,没有问题。于是我引导他们发现有旋律给我们带来了优美和新颖的问好感觉,一起合作用歌声来表达对老师对音乐课的喜爱之情。经过引导,练唱几次才解决这个小小的问题。有此反思,本环节设计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

创编律动和节奏:五六小乐句增加律动和节奏训练,在节奏处,跟着节奏自己做一个喜欢的动作表演,此时会出现创编拍手动作较多,还有的在观看,无所事事,节奏拍得太乱。针对即兴创编动作,对简单旋律进行节拍的变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环节,我采用先表扬大部分动起来的孩子,然后请刚才表演中没拍手的小朋友展示,多夸夸他们,探索让拍手的小朋友开动小脑筋表演出更多不一样的动作。在简单的模仿创造中掌握节奏,有助于学生尝试音乐旋律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创作歌词环节:最后一句,设计让学生倾听老师轻轻地用“啦”唱两遍旋律,请小朋友想歌词用声势表演唱出来?走过几个班没有人想出歌词,只有13班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没有备好课!”后来经了解,孩子的妈妈是同行,又“乐”了!这时老师带着学生唱出歌词“我们多快乐,多快乐!嘿!”然后激发学生用声势如何表现出来呢?这时,有一部分学生大胆地表现出来,动作有所不同的在增加。此环节处,老师及时告诉学生这是音乐课里常用的创作歌词环节,编词或填词,在以后的音乐课我们会经常做这个游戏。创编歌词是结合感受鉴赏和表现来进行的,在聆听和学唱中即兴编词或填词,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增加学生对歌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潜能。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感染力及创造力是一生中最旺盛和发达的时候。在这一关键阶段,老师要正确看待他们的瞎唱、瞎跳,保护“与众不同”。

在师生完整演唱本曲环节,老师钢琴伴奏先速度慢些唱,熟练时调整成快速表演唱,表演处可自我展示,从不同的速度,让学生说出哪种方式能唱出自己开心、快乐的一面。通过分解整合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要素,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课上的自由表现,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地位,减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限制。

由此案例,能感受学生学前教育差异大,模唱形式较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我们音乐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出音乐快乐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启心智,激发创新,组织学生在群体中相互适应,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让40分钟更加有声有色,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