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

第1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后,财政收支规模、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会促进地方财政加快改革进程,进而会影响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如财政综合部门预算、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推广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实施政府采购改革,都对国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使国库服务水平跟上改革的步伐。

(一)收入方面所有预算内收入的收缴要求都能够通过TIPS实现电子缴库处理,实现由缴款人账户直接缴入国库,减少入库环节,加快入库速度。各项预算外收入实行全辖统筹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该入库的能够及时通过TIPS实现电子缴库处理,该缴入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及时缴入专户,最终实现收入无纸化。

(二)支出方面改革使得县级财力增强,资金充足,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也更加频繁,需要县支库在保证收入及时入库的同时,各项支出包括财政资金、社会保险资金、工会经费和其他资金的支出特别是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各项预算资金最好直接由国库集中支付,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人账户。

(三)信息资源方面“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省级财政管理幅度扩大,需要省级国库扩大管理幅度,才能满足省级财政加强管理的需求。全省县级财政具有相同的普遍性,但更具有纷繁复杂的特殊性,需要省级财政全面了解县级经济、财政状况的基本情况,还需要对每个县级财政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准确掌握并迅速做出反应。省级国库需要提供各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的具体信息,要能够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间联网,能够随时查询预算收支等各项数据信息,为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制定地方经济调控政策提供支持,并防止政策的盲目性和全省一刀切现象。需要尽快开发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电子对账系统,建立国库资金对账平台,实现国库资金实时对账,同时完善对账程序,确保对账信息及时、畅通。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体系,充分借助目前系统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加强库款预测和管理,不断提高国库统计分析质量和水平,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协助和服务政府理财,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四)制度管理方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仅笼统规定了各级国库对预算收入入库、库款支拨、退库等有监督权,但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延压库款、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没有明确相应的处罚规定及制裁措施。国库监督法律依据需要细化。国库与同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共同协商,需要研究制定因改革产生的新的业务种类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管理办法,以促进国库业务管理规范化。

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改革后国库作用发挥情况

(一)“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给国库全面履职带来的影响

实施“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预算收入、资金汇划、上下级国库之间对账等业务量增加,伴随产生的是风险的增加和监管难度的加大。

1.县支库业务量大幅增加(1)“省直管县”后,税务部门征收时要按最细化科目填列税收缴款书,国库部门在进行收入入库时要按明细预算科目核算,并分别与省分库和中心支库对账,县支库业务量大幅增加。同时,推行“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大量的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中拨付,既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还有异地拨款,涉及单位多、预算支出科目多、会计要素多,大大增加了国库部门的业务量。(2)“省直管县”后,省对直管县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补助等资金,实行了“项目直过,资金直达”,减少了资金调拨环节,同时直接导致上下级国库之间资金调拨量增加。

2.基层国库监管难度增加(1)“省直管县”后,各级税收分成比例与资金留用比例发生变化,县支库要调整各系统参数以及相关报表数据,并需要分别与省分库和中心支库对账,同时“省直管县”县支库使用预算科目、国库业务涉及单位等都较未实行“省直管县”县支库多,相应增加了县支库国库监管难度。(2)“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县级国库有效发挥服务与监督作用,堵住不合理开支。随着“省直管县”“乡财县管”改革不断深入,县级能够获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财力支持,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国库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责任加大,而国库部门又缺少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测跟踪制度,难以对财政资金走向进行有效的监测、监督。(3)“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后,各乡镇均需在县级财政开立财政专户分账核算,乡镇支出均需县财政直接拨付,势必造成县级国库柜面监督和现场监管的任务更重、情况更复杂。尤其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情况更复杂,国库资金风险有较大提升,而国库对资金的走向则更难于掌控。以县级国库现有的人力资源,很难主动积极的完成监管任务,可能造成监而难管、监而未管局面。

3.国库资金风险加大以往县级国库主要直接面对同级财政、税务、海关以及上级国库主管部门,业务面窄,国库资金运转范围小,级别低,资金载体原始化,基层国库人员对于资金风险点能够控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县级财政可用资金增加且流动性加快。县支库不但要与同级财政、税务、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账务核对外,还要同省级、地市级财政等部门进行对账,而目前国库资金外部电子对账问题尚不能通过TIPS等联网系统实时进行,致使国库资金风险点扩散,县级国库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防范形势和任务。

(二)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国库服务

1.全面推进电子化缴税进程河北省分库积极组织财政、税务和银行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广通过TIPS进行电子缴税、使用POS机刷卡缴税,加快县域税收缴库无纸化办公进程。一是采取“四融入”的方式即融入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其他部门、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纳税人对TIPS系统和联网缴税的认识程度。二是增设备优布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多布放POS机、转账电话等自动转账机具,丰富纳税人的电子缴税手段。三是重协调、优服务,解决纳税人的后顾之忧。以廊坊市中支为例,经研究,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电子信息退库处理规程》,为因系统故障引发多刷、错刷及POS机不稳定发生的缴税差错办理退库提供了处理依据,解决了纳税人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小额纳税人刷卡缴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年第一季度,廊坊全辖共办理业务收入829909笔,其中电子缴款书794658笔,占全部业务的95.75%。

2.建立健全对账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必要建立国库资金对账平台,实现国库资金实时对账。同时完善对账程序,保障对账效果。廊坊市中支开发运行了《国库业务账务核对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廊坊市金融网络平台)和设备条件,在人行国库部门建立余额查询、核对系统网站。人行负责将财政部门账户余额、发生额导入系统,各对账单位登陆该网站进行查询与核对,将人行国库资金与地方财政库款的账务核对频率,由每月核对提高为每日核对,有效提高了国库资金的安全性。

3.建立财税库行联席会制度早在2005年年初,为支持、配合省政府、省财政做好河北省“扩权县”(省直管县)工作,我省分库就积极与财政沟通、协商,在支持、满足“扩权县”财政体制改革要求的前提下,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对人民银行国库系统办理“扩权县”的业务做出了“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按新核定的留用比例修改参数。省财政直接对扩权县(市)调度资金。人民银行国库系统业务管理及资金汇划仍按原规定办理。自2009年以来,河北省分库建立并实施了《河北省财税库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管理层面协调机制,与财政部门按季共同组织召开财政、税务、海关、银行等单位主管领导参加的季度联席会会议。解决预算收支环节、财政体制改革等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共同打造良好的预算收支环境。两年多来组织召开12次联席会,解决各类问题26个,处理纳税纷争3次。

4.充分发挥连接纽带作用自改革以来,为便于省财政部门及时掌握了解省直管县预算收入、年终决算等情况,各直管县决算除报当地市中心支行国库外,还需单独上报省国库处。各市中心支库上报省分库本地区年终决算报表时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辖涵盖直管县的决算,一种是不涵盖直管县的决算报表,省国库处提交省财政。此种做法效果良好,财政部门很满意。后在2009年又新增42个,2010年又新增28个省直管县情况下,国库业务也比照办理。为充分发挥连接货币、财政政策的纽带作用,以廊坊市中支为例,建设开发了“廊坊市金融综合服务系统”,搭建国库服务平台,将全市所有纳税企业缴税信息、财务信息等内容录入系统,通过分析比较获取企业税收、贷款等信息,为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提供一条信用、可靠的通道,从而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实现“服务政府、辅助银行、助推企业”的作用。

三、改进国库服务相关建议

为实现“十二五”国库业务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的目标,促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国库的服务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拓展国库服务范围

1.基层国库部门要参与本级“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财政改革的制度设计,制定政府资金收纳、上划、下拨的流程,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监督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确保国家财政政策、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国库要发挥在国家预算执行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及时的监督优势。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中,要按照改革的政策、方案,维护省、市、县财政的合法权益,增加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财政政策的落实,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基层财政资金的规模将增加,分配方式、支付渠道也会增加或变化,会引起商业银行财政行为的变化,国库要从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清理税收过渡账户入手,加强引导,强化对业务的检查,维护辖内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尽快实现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的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资金、医保资金及其他预算外资金的收缴,通过TIPS由缴款人账户直接缴入国库。减少收入入库环节,提高入库速度,真正实现预算收入直达目的地国库。

3.结合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将县级财政支出包括财政资金、社会保险资金、工会经费和其他资金的支出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减少资金处理环节,加快资金到账速度,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库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在试点基础上,尝试建立国库部门直接办理资金支付的管理模式,减少银行和财政专户等中间环节。借助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扩大国库直接办理资金支付业务范围,如直接办理政府补资金发放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深入挖掘国库分析职能

充分利用TCBS、TIPS、TIMS相关国库收支、资金存量等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加强库款预测和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当好政府、财政部门的参谋,配合政府做好债权债务的清理,防范财政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发挥国库在财政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时、准确核算各级政府收支,满足编制综合部门预算、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等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体系,创新国库统计分析手段,将现有国库业务系统与政府财政信息系统、支付系统等联网,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构成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和水平,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不断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1.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库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工作出现真空管理和风险隐患。

第2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最具针对性、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理论。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是重在实践,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解决好财政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贵在持久,不仅要把学习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更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取得实效,持之以恒地落实。三是成在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得到真正落实。

一、财政国库管理的制度机制创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国从1998 年开始,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作为财政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探索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提出并陆续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重大改革,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财政制度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体制,更加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关注满足人民群众公共需要、关注民生,让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财政模式转变进程中,财政国库工作推进制度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向实践的转化,形成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国库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机制创新是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探索,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一是推进制度创新。为适应管理型公共财政发展要求而建立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科学化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从20__ 年开始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是要解决长期存在于财政管理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资金运行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支付以拨作支,大量资金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使用效率;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事中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不仅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方式,要求各部门统一认识,密切配合,积极支持改革,而且要采取配套改革措施,扎实细致地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工作。为此,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制度创新中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随着财政国库制度创新逐步实施,国际公认的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效益、透明、规范”的三大特性逐步显现。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着重强调预算执行要与预算编制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国库司要为部内有关司局和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坚持以纠偏、规范、警示和威慑为目标,加强对财政资金收付的动态监控,实现了财政国库管理的机制创新。改革以前,资金一经拨出就很难跟踪了解资金的支付使用情况;改革以后,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每一笔资金支付情况,包括支付时间、金额、收款人账户、资金用途等信息,可以说是为财政部门安上了“千里眼”、“透视镜”,取得了很好的监控效果。20__年以来,中央预算单位的违规数额和比例逐年下降。违规比例20__ 年是4.16%,20__ 年是2.98%,20__ 年已降低到0.12%,下降幅度很大,而且是持续性下降。20__ 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动态监控机制又延伸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领域。20__ 年,将中央拨付各省( 区、市) 使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业保险保费、能繁母猪保险和家电下乡四项补贴资金共计约355亿元纳入监控范围,监控支付记录近10 万笔,发现违规或不规范的支付行为,都及时予以了纠正。

三是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几年的努力,财政部建立了高度自动化的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国库司管理的收入收缴、资金支付、工资发放、会计核算、执行分析、财政决算等业务都在系统上运行;在与中央预算部门、银行联网基础上,已实行了全电子化、自动化业务处理,部分业务还实现无纸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预算指标、用款计划、支付信息的统一完整。从财政资金支付来看,中央单位每年300 多万笔支出由支付系统自动完成、账务自动生成、信息及时反馈、监控实时运行。从财政收入收缴来看,通过建立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纳税人可以享受全天候的、足不出户的纳税服务。财政收支网上运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财政资金收支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让每一笔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推进管理创新。国债余额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是近年来财政部大力推进的两项重大的管理创新。自1981 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一直采取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方式控制国债规模。随着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国债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控制年度国债发行额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国债管理的需要。实施国债余额管理,既能增强全国人大对政府债务的控制能力,又能增加国务院灵活调整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的回旋余地,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在不突破全国人大规定的国债余额限额的前提下,财政部可以根据国库库款预测情况,合理安排国债发行时间和节奏,通过少发债或使用国库资金提前兑付国债等方式,积极调节国库库存资金,使国债管理与国库库款更好地衔接。实施国库现金管理是财政国库管理的又一创新。随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逐步集中到财政国库,加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使得中央财政国库现金余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可在不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情况下,灵活发行短期国债或少发债。这就具备了实施国库现金管理的两个基本条件。20__ 年8 月至20__ 年3 月,财政部通过买回国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减少国债发行,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共为中央财政增加净收益(或减少支出)20 多亿元,效益十分显著。这种效益既不同于财政直接投资生产领域取得收益的做法,也有别于依托预算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方法,而是通过财政部门科学理财,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使我国财政管理水平

迈上了新台阶,是应用科学发展观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二、坚持高效服务,站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立场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立场是坚持以人为本,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关心人民生活、造福人民,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落实在财政国库工作上,就是要坚持“服务领导、服务司局、服务单位、服务群众”的财政国库服务理念。

在服务领导方面,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各项财税政策落实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预算执行的规律和特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测算财政收支走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升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在服务司局方面,主要是会同有关业务司局加强对部门的预算执行管理。通过完善支付业务流程,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与监督;将预算执行、年终预算结余、决算等方面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相关司局,促进完善预算管理;认真组织好部门决算审核批复工作,发挥决算与预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服务单位方面,主要是在推进各项改革、办理资金收付、管理银行账户等方面为预算单位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在服务群众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国债管理,办好国债发行与兑付,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各项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地支付到收款人手中;通过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杜绝不合法的乱收费,减轻群众负担;通过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取得财政直接理财收益,在不增加老百姓税费负担前提下,增加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国库服务理念,就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三、坚持科学管理,推进现代财政国库制度在创新中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财政国库制度逐步建立,革除了传统国库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基本实现了国库内涵从银行国库向财政国库的转变,国库职能从库藏国库(或经收国库)向管理国库的转变, 库存资金性质从资金到资本(以钱生钱)的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财政理财水平,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五项任务和党的十七大对财政工作的要求,下一步财政国库制度创新的总体设想是: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高效运行机制,有效监督控制预算资金运行,完整、准确和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科学管理国库现金和政府债务,使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成为管理型公共财政体系的基础性制度。

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财政资金收付运行机制。在中央和地方全面推行改革的基础上,完善财政资金支付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扩大集中收付资金范围、深化预算单位级次,力争在20__ 年之前,使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资金都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通过总结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四项中央专项资金改革试点经验,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九化债等资金的支付纳入专项资金支付试点范围,逐步建立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新型的支付监管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支付清算工具,建立公务卡制度,杜绝现金管理漏洞,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要按照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目标要求,将所有非税收入实施收缴改革,将改革实施到所有有非税收入的单位。规范和完善专员办征收非税收入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中央与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协调机制。要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并实现与海关的横向联网,建立健全财政对税收收入收缴的监督管理。要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财政动态监管机制,拓展监控范围,提升监控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先进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体系。

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促进政策功能的发挥。要在政府采购法律框架下,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管理交易系统为手段,优化和健全采购交易运行机制,实施监督与惩罚并重的监控方式,不断规范管理操作行为,拓展采购制度实施领域,推进采购政策功能发挥和采购管理专业化,促进采购制度综合效益的提高,提升政府采购制度形象,实现管理精细化、行为规范化、权责明晰化、监督科学化、手段电子化、人员专业化。与此同时,要积极应对加入wto 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工作。

三是推进国债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国债管理运行机制。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债品种结构的设计与管理,合理安排国债期限结构。引入国债预发行制度,全面推行记账式国债发行实行券款对付(即dvp)结算方式,提高国债发行效率,降低国债市场风险。推出国债做市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确立国债收益率的市场基准地位。提高国债管理的透明度,在每半年向全国人大报告国债管理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向社会财政部半年度国债管理工作报告,增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国债规模的统计评价工作,建立国债风险预警、监控机制,提高国债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四是规范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实现国库管理制度的新飞跃。促进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立国库现金管理的法律地位。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安全高效地开展。准确预测国库现金流量和国库现金余额,尝试按季分周、按周逐日滚动预测国库现金流量,提高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拓展操作方式,总结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操作经验,研究实施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其他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方式,提高国库现金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国库单一账户上的现金余额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减少国库库款变化可能给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总结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的经验做法,制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第3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框架下一项规范高效的国库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争取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精神,从2003年1月起,广东在省级单位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改革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2006年1月开始,广东各直属高校开始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收支行为,增强财政收支信息公开性、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制度源头上治理和防止腐败,但目前,这项制度在广东高等学校的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广东省高等院校情况,对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广东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的现状及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广东省高校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流程都是在财政信息网络平台上实施,包括财政指标下达,用款计划申报、审核、批复,政府采购合同上报、审批、支付,其他直接支付申请及支付,授权支付额度申请、批复及每一笔授权支付的明细,由基层单位即高校在网上录入每一笔支付明细,包括“经济科目”、“功能科目”、“摘要”、“收款单位信息”等,上一级预算单位即教育厅和财政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监管,可以保证所有财政资金在财政的直接监管下完成,实现了事中控制和财务运作信息的通畅、透明,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二)有利于强化预算执行刚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就是年度部门预算,广东省高校在每年8月和12月完成部门预算的“二上二下”后,第二年年初由省财政厅正式下文批复,同时在国库支付信息网上按预算批复生成包含“类、款、项”功能科目的指标,指标按会计科目具体又细分为“在职人员工资统发支出”、“在职人员非工资统发支出”、“离退休公用支出”等,各基层预算单位必须在预算指标范围内通过国库支付信息平成本年预算,如有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指标的必须正式发函至省财政厅,由省财政厅审核批复后才能调整预算指标,基层预算单位没有权限进行自行调整或挪用。通过年初的部门预算,省财政厅能够做到事前监督,严格规范了预算执行中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流向,控制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确保了财政资金的计划使用,对调整预算严谨规范,保证了年度预算的刚性执行,加强了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科学性,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财务风险。

二、目前广东省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广东高校会计核算方式的影响

目前广东高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入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支出按来源和内容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财务实行“大收大支”管理,收入和支出没有实现严格的资金对应关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日常业务要求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年终决算和年度预算也要求对财政拨款的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使用单独报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加大了高校会计业务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1.日常报账业务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前,会计人员根据对原始凭证的审查,核算编制记账凭证,经过复核人员复核后,交给银行出纳员,银行出纳员根据记账凭证开具支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审核原始单据后增加了在国库支付系统录入授权支付信息,打印授权支付凭证环节。因为国库支付系统是电话专线拨号登录,网速比较慢,并且每笔业务需要选择预算指标、经济科目等,并且录入的信息包括支付内容、金额、收款单位等,造成等待时间较长,此外由于国库支付系统与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不联网,系统也没有设计支票打印功能,录入的收款单位信息在出纳岗位打印支票时还要重复录入一次,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对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前,对账业务只需将高校的日记账与银行打印的对账单进行对账,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对账人员要对高校的日记账、银行打印的对账单、国库支付系统的支付明细进行三方对账,因为存在高校与银行的未达账,也存在银行与财政的未达账,所以经常有三方余额都不一致,大大增加了对账的难度。

3.政府采购支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前,政府采购业务只需按流程签订合同后,按条款依时支付合同金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按流程签订合同后高校需将纸质合同交换给财政厅业务处,同时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录入合同主要信息,上报教育厅审核后,再由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审核,合同审核完毕后,才进入支付流程;同样,每一笔支付要上报纸质支付申请至财政厅业务处,同时要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上提交电子支付申请,由教育厅审核后,提交财政厅业务处审核,最后由国库支付局支付,整个流程的环节比较复杂,耗时也较长。对于特殊采购合同,如图书采购的意向性采购合同没有固定采购金额也没有具体支付时间,难以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完成支付申请。

(三)国库集中支付指标和额度下达不科学,影响高校部门预算执行

国库集中支付执行后,在12月30日回收结余资金,但是下年结转额度返回时间较晚,一般在每年的5月左右,专项资金预算下达也一般在下半年。为了不影响高校正常工作的连续性、工期等,在额度未到的情况下,实际上许多专项在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款项到位之前已经开始实施,由此产生了财政资金的归垫问题。此外,正常经费拨款的国库集中支付也是实行按季度平均下达额度,不适应高校上、下学期制度的教学、学生事务开展,例如学校第二季度因为教学、研究工作需要相对较多经费,而9月份才收缴一学年的学费,造成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第三季度因为有7、8月份在暑假期间,相对工作较少,经费则较宽松。由于财政资金下达晚、回收早,中间平均分配指标不利于学校事务开展,增加了高校预算管理的难度,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及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网络建设是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技术支撑,广东高校目前只能通过专用电话线拨号登录财政信息网络,但由于MODEM拨号流量上限为56Kbps,网络速度非常慢。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中涵盖了政府采购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使财政资金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按实际支出的时间和金额从国库统一支付给供应商,但对于高校目前来说这三套系统互相独立,年度部门预算在单机版录入后上报财政,审核下发的部门预算批复内容中国库集中支付年初数导入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预算导入到政府采购合同录入系统,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不能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掌握。

三、深化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目前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必要保证,它对财政部门提高财政资金的调度和管理能力,提高对财政资金收支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高校上上下下,尤其是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大宣传力度,尽快适应和推进这项改革的深入。

(二)完善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

高校在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会计科目及代码的设置应尽量同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相匹配,设立科学适用的支付核算体系,保证资金安全和账目清晰,按规定增设会计科目,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收支的核对授权支付账户现金的管理、现金科目的使用等新业务建章立制,并不断总结和完善,真正建立起科学适用的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体系。

(三)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国库资金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培训,以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推进。各高校财务部门应不定期进行会计人员培训,使其充分学习、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断提高财政经济理论素质,从更高的角度理解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此外,还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特别是上级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总结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达成共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四)强化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

制定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编制程序,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保证预算最大程度的契合高校的发展要求。在部门预算足够细化和得到充分认证后,可以将年度结余指标自动结转,加快专项资金预算下达。正常经费指标由高校按业务需求及时、准确报送用款计划,保证资金的按计划拨付,促进高校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金使用中的短缺和迟滞,保证部门预算的严格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建立和完善高校的信息化系统,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手段,是及时准确报送、反馈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信息的必要保证,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及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兼容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使用方面应更多考虑实用性,尽可能结合高校本身的管理要求进行设计,能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从预算、核算、到决算完全结合,预算、核算、结算存在同一系统内,最大限度达到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高效率管理的目的。同时,必须改进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电话网络,提高网络速度。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在高校推行是一个逐步探索、日趋完善的过程。从长远看,国库集中支付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重点,必将对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起到积极作用,高校财务人员应积极探讨和研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保证集中支付工作在地方高校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财政厅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广东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文件汇编[G].2005(11).

第4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一、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规范政府财务行为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务行为仍不规范

政府的“经济人”特性导致了政府财务行为的不规范。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作为财政资金支配者和使用者的各级政府部门,同时也应视为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的行为特性,使得各级政府部门总有谋求局部或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从而导致一些不规范的政府行为的出现。一方面,在组织收入时,一些政府部门热衷于搞不规范的创收来提高小集团的利益,他们利用手中的收费权,以政府名义或政府批准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来谋取本集团和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安排支出时,一些部门、单位为争取更多的财政预算,任意截留、挤占、挪用、甚至侵吞财政资金,特别是一些部门、单位挪用经常性资金、各种专项资金去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以经常性资金、专项资金不足为由要求增加财政预算,以预算套预算来满足本集团利益。

不健全的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助长了政府财务行为的不规范。在收入方面,由于这部分创收所得没有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而是进入单位私设的“小金库”,被看成部门、单位的自有资金,从而助长了他们违规的创收活动。在支出方面,由于原来重复、分散设置账户,资金的拨付环节多,且只要财政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的账户上后,其具体使用便是预算单位自己掌握,至于经常性资金是否用于保证机构正常运转,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在支出过程中已基本失去监管,从而为不规范的政府财务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规范政府财务行为

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要求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和核算,有效地抑制了不规范的政府财务行为。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要求取消其他所有部门、单位的自立账户,设立一套单独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的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该账户体系集中管理和核算,铲除了部门利益的藏身之地,排除了由部门分散管理、自收自支的可能性,这无疑会有效地抑制各级政府部门不规范的创收行为。

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规范了支出拨付程序,从而规范了政府财务行为。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要求所有的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类别直接拨付或授权拨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账户,从而避免了资金在预算单位的滞留、沉淀,不给各部门、单位截留、挤占和挪用的机会。由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基本直接支付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商手中,有效地保证了预算的硬约束,切断了超预算的资金来源渠道,实质上规范了政府财务行为。

(三)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

逐步取消改革初期的一些过渡性措施。应该看到,要淡化政府部门的利益观念,消除局部利益、个人利益驱动带来的政府行为不规范,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还应进一步深化。要逐步取消改革初期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划分、银行账户设置等方面采取的一些过渡性措施,扩大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将财政授权支付的预算级次进一步下延,以真正规范政府财务行为。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规范政府行为,仅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还不够,因为它不足以保证政府支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无法排除由于利益驱动而使支出部门与供应商相互勾结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所以还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国库要严格按部门预算制定的用款计划拨付资金,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则可以切断支出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渠道,减少他们共同谋利的机会。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运转协调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务运转仍不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分账户管理制度造成了政府财务行政运转不协调。我国现行政府各部门、单位实行的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的分账户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意味政府各部门、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如果他们不恰当地膨胀各自的利益追求,就存在为争取集团利益而各自为政的可能性,从而很容易导致诸如政出多门、执法程序不统一、部门利益相冲突等一系列政府财务运转不协调的问题的出现。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脱节造成了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不协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我国过去是将资金直接拨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至于预算单位是否按规定的预算执行,执行进度如何,只能在事后检查监督中才得以知晓,形成预算、执行两张皮,预算约束软化,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造成了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不协调。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运转协调

规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利于推动政府财务行政运转协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分账户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单独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求进入其中集中管理和核算,它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收入一个口径,支出一个漏斗”。这显然有利于统一财权,消除政府各部门的局部利益干扰,正确协调好部门间利益关系,推动政府财务行政运转协调。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规范了预算执行,有利于保证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相协调。一是在资金管理方式上,由原来将资金层层下拨给预算单位改为现在财政部门只给预算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二是在资金支付方式上,由原来预算单位分散支付改为由财政国库中心根据审核后的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直接拨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实现了以预算指标控制预算单位用款计划,以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拨付,真正做到了预算是什么,就执行什么,保证了预算与执行的一致,有利于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相协调。

(三)明确相关单位在国库资金运作中的职权,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运转协调

我们知道,推进政府行政运转协调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地进行调整。现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要明确相关单位在国库资金运作过程中的权责。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便是制度完善、权责清晰。如法国对其中支出决策人、公共会计、财政监察专员等在有关国库资金的使用、支付和监督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责任的执行和权力的实施。为了使我国政府行政运转协调,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明确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等相关单位在国库资金运作中职权。

三、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公正透明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务行政仍不公正透明

预算编制过粗,导致政府财务行政不透明,资金分配不公正。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便是预算编制的粗放,没有细化到具体部门和项目,不透明,造成了在编制预算时,政府各部门“乱请款、乱要价”,虚报预算的现象很严重。在编制预算时尽量报高点,然后让财政部门砍削。从而导致了政府财务行政不透明,资金分配不公。

预算执行不规范,导致政府财务收支活动不透明。由于原来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资金流转环节多,在途时间长,导致了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财政监督。一方面,收入不及时,退库不规范,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另一方面,支出不透明,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为“暗箱操作”、“权力行政”等提供了便利条件,造成了政府财务行政不透明、不公正。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公正透明

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要求细化预算编制,有利于政府财务行政的公正透明。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是以细化预算编制为基础的,它要求预算科目和预算编制都要规范化和细化,以利于每个预算单位编制详细的分月用款申请计划,国库部门再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使国库支付的基本程序透明,资金分配公正。

预算执行中采取预算单位只掌握预算指标而不直接办理资金支付的方式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由于资金已不再从预算单位实存账户支取,而是从财政给预算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体系中直接或授权拨付,因此,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很清楚。这对于推动我国政府财务行政的公正透明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公正透明

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预算单位现行的预算编制水平不高,不够准确和明细,不能满足国库支付的基本要求。所以要在把预算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具体项目的基础上,准确地编制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使国库支付的基本程序公正透明。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提高财政资金运转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先进、可靠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水平还不高,财政、税务、银行之间计算机联网程度比较低,显然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也不利于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行政廉洁高效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务行政离廉洁高效的目标还有距离

资金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政府财务行政中现象比较严重。在原来那种重复、分散设置账户,资金层层划拨的资金管理方式下,由于大量资金分散、沉淀在各部门、单位,资金拨付使用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了财政资金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无故截留和隐瞒应缴财政预算和财政专户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外资金未按规定合理使用,预算内资金乱支乱列现象也屡见不鲜,助长了行为的滋生,不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各部门成本效益意识淡薄,导致政府财务行政低效。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各部门、单位成本效益意识不强,会计核算不仅没有真实反映单位有关财务活动,甚至成为部分单位谋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使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对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导致财政支出管理粗放,资金使用不计成本,不考虑效益,大量财政资金浪费,使用效益很低。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廉洁高效

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首先,改革后取消了部门、单位自有账户,要求所有财政资金都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特别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专户进行管理,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增强了财政监督的完整性。其次,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克服了过去财政不能事前监督的弊端,实现了资金运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以前,财政、审计部门只能依据各部门、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实行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后,财政部门能清楚地掌握每一笔收入的来源、时间、数目及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来源、流向、流量的全面控制,使财政监督贯穿于部门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

规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利于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促进政府财务行政运转高效。首先,改革后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其所反映的信息、更加真实;其次,国库集中支付的一大特点便是资金流转链条短,其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及时;最后,它要求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集中管理和核算,其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完整。由此可见,规范的财政国库核算体系所提供的信息能真实、及时、完整地反映出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范围、规模和方向,有利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准确公正的绩效评价,促进政府财务行政运转高效。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库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政府财务行政的廉洁高效

我国目前的国库监督机制主要由财政监督、政府监督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构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责利不明确,权力之间缺乏制衡,监督约束软化,这显然不利于推动我国政府行政的廉洁高效,因此,应建立、健全国库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制约。可以考虑修改《预算法》,在《预算法》中应对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出明细具体的规定,明确各种监督主体的权责利。二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日常监督,加强对预算单位使用资金的监督,对资金拨付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三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审计部门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外部监督,财政国库部门应定期向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国库资金运行情况,审计部门应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国库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参考文献】

财政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专题中国财政,××年增刊

中国财政学会构建预算管理新模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5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市非税收入收缴和财政国库资金拨付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一结合、三不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相结合,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权限不变,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限不变。

(二)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合理确定财政部门、征收单位、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的管理职责,所有财政性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设计改革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断扩大改革的范围和内容,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四)强化监督,提高效率。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将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全过程都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的用款更加及时便利。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由财政部门开设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付的各类账户总和。其构成和功能是:

1.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即国库存款账户。该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与财政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2.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资金活动,并与相关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3.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专户,该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的收缴和拨付活动,并与财政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进行资金清算或结算。

4.财政部门在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授权支付方式的资金活动,并与相关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5.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该账户为过渡性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专户拨入资金和预算单位支出活动,并与财政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6.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其他自筹资金账户。该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已实行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的一级预算单位来源于财政补助外的各项收支活动,并与财政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7.财政部门经上级财政部门和市政府批准或授权在商业银行开设特设专户。该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经批准的特殊专项资金的收支活动。

上述账户和专户要与财政部门及其收付执行机构、人民银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性,相互核对有关账户记录。

在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通过在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二)建立分月用款计划制度

分月用款计划是支出预算的执行计划,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预算执行控制数),按照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分资金性质编制。经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是办理各项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

预算单位应于每月中旬前将次月的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执行。基层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需逐级上报,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为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对税收收入收缴(含税务部门的各项非税收入)维持现行缴拨方式不变。对非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收缴,统一使用《浙江省非税收入统一票据》和《汇总缴款书》,并将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方式和集中汇缴方式。

1.直接缴款方式。为非税收入收缴的主要形式,对各项财政收入,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者外,均采用直接缴库方式。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区别收入性质,由缴纳义务人将应缴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专户。

2.集中汇缴方式。是非税收入收缴的辅助方式,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实行集中汇缴的应缴收入,采用集中汇缴方式。由征收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区别收入性质,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专户。

3.对纳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的应缴收入,由财政部门区别收入性质,分别划解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专户。

4.办理财政收入退库事项,依照法律、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

(四)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1.支出类型:财政支出总体上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根据支出管理需要具体分为: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转移支出等四类,并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1)工资支出:指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工资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

(2)购买支出:指预算单位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之外的支出。

(3)零星支出:指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未达到规定数额的日常小额部分支出。除《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所列品目以外的支出,或列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的品目,但未达到规定数额的支出。

(4)转移支出:指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包括拨付企业补贴和未指明具体用途的资金,市对镇(街道)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如: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结算补助等。

2.支付方式和程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对预算单位的工资支出、大宗物品与服务采购、大型修缮、大中型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等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通过转账方式进行。即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在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内向财政国库收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收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银行发出支付令,将财政资金直接划拨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并向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相关银行账户进行清算。

(2)对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和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即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授权,预算单位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拨付给收款人和用款单位账户。并向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相关银行账户进行清算。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在确定每年年度部门预算中列出。

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对财政资金的账户设置和收支缴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配套措施,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内容完整、项目明细、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原则,细化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地反映各类财政收支活动,为顺利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创造条件。

(二)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制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办法》、《*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财政收支对账制度和报表体系,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在财政部统一部署的基础上,以银行实时清算为依托,根据我市特点,抓紧建设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需求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收入收缴、资金支付、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和信息反馈等各项业务的科学管理和安全高效运行。

(四)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自优势,各级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职能,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利用现有操作平台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

(五)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建立健全财政国库收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定期对财政国库收付中心的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监控;审计部门要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步骤及时间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将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法进行。

根据*市财政局对较大的县(市)区实行“统一改革方案,统一操作流程,统一配套软件”的要求,20*年度我市将在*市财政局整体指导下选择某一领域或若干预算单位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及相应的配套制度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并按照省和*市的统一部署争取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为确保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搞好这项改革,对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要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加大力度,形成合力,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财政性资金账户管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围绕建立新的账户体系,要进一步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开户财政审批和备案制度,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三)择优确定银行。银行原则上应当选择服务优良、实力雄厚、设施健全、运行安全、支付网络系统发达的商业银行财政支付清算业务。各主管部门应在财政部门确定并经市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作为本部门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开户银行,并按照就近、方便管理的原则在其所属分支机构内开户。

第6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工会 “小金库”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39-02

一、工会“小金库”的危害性和治理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小金库”问题都是各单位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各单位采取各项措施,但是其仍然屡禁不止。所谓“小金库”:《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财监字199529号)中指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当前,“小金库”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的特征,其实质早已超出了“小”的含义了,更为严重的是其已成为了腐败的根源、违法乱纪的温床,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影响了单位管理使用资金的效率。由于其危害极大,因而迫切的需要各单位更加的重视。

1.“小金库”治理有利于发挥工会财务在帮扶困难职工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在现实中,由于困难帮扶波及的面更加宽,原则性比较强,因而工会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小金库”的治理有利于确保有限帮扶资金真正用在困难职工身上,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发挥工会财务在帮扶困难职工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2.“小金库”治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治理“小金库”不仅可以健全高校工会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而且还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高校工会“小金库”问题,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高校工会财务制度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工会经费预算不合理;二是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将经费开支范围、标准进行了较大的限制,同时审批手续较麻烦。加强“小金库“治理,不仅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对“小金库”自身的管理,更是带来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当下,“小金库”是各单位铺张浪费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个人开展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要经济来源,已经成为诱发和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温床”,很多领导干部由于“小金库”问题栽了跟头,不仅害了自已,也损害了党群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小金库”的存在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所树立的威信和威严形象。在当今社会,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

二、高校工会“小金库”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原因

目前,高校工会“小金库”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第一,截留、隐匿的各种收入。包括通过票据管理的漏洞、不按照相关规定处置资产等方式来隐匿高校工会所产生的收入,取得的收入不入账。第二,通过虚报、冒领所套取的现金。当前,大多高校工会采用的财务管理体制都是集中核算。为了为了减少经费限制,一些高校工会通常使用虚假的方式来套取现金,比如虚增费用、虚列支出等。有的单位购买假发票虚列支出或者重复列支。有的单位虚构业务套现。更有单位采取虚构职工、学生等人数来冒领现金等。第三,以各种名义套取资金,比如会议费、培训费等。高校工会为了套取资金通常用会议费,培训会的名义来列支现金。

高校工会形成“小金库”的原因:剖析工会系统存在“小金库”问题,主要原因是少数单位主要领导法律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不到位和对“小金库”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小金库”的产生实质上是领导的不作为,如果没有单位或者分管领导的默许、同意,根本不可能会出现“小金库”。

1.对“小金库”的表现形式与资金来源没有准确的认识。单位领导干部没有对下一级单位形成的“小金库”的资金来源进行剖析,没有对易发生形成“小金库”的重要资金来源进行分析抵制,以致于单位虚报、虚列支出,隐藏收入从而形成“小金库”。

2.思想认识模糊,法制观念不强。当前,存在一部分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对法制制度、规章比较淡薄,法制观念比较浅显,视“小金库”为一般违规行为,并不属于违法的范畴,认为其无关紧要,只要不直接贪污受贿。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对政策规定理解不到位,对遵守财经法规缺乏自律性。其次是有些领导、财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资金来源多、支出频繁,认为审计人员很难从账面上发现问题。

3.工会领导干部财务知识缺乏。工会领导干部可能并不是财务方面的专家,对财务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到位,对财务方面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坚决,造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设了“小金库”的现象。

4.财务制度不健全。随着高校工会组织的活动日益增多,工会的相关支出必然会明显的增加,也就意味着会计核算的业务将会增加,但是高校并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大多数高校采用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政策的调整和变动,不能充分满足基层部门高节奏的变动。现从“小金库”的来源上看,资金大部分来自截留隐匿的各种收入、接受的回扣款、通过虚报冒领套取的现金等。从这些来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工会在国有资产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财务收支审核、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制度。例如,工会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组织活动的支出、培训会、会议费的支出等,缺少相应的核查监督机制。

5.监督检查不到位,对“小金库”问题惩处不到位。“小金库”随着高校工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工会组织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经济往来业务越来越繁多复杂,意味着学校相关监督部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范围越来越大,致使很多情况下人员配备不足,使得监控很难到位。虽然不少高校设立的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很难实现,很难发挥它的真正的作用。对于查出的部门内部“小金库”,高校工会很难去处理,仅仅要求其主动上交资金即可,并没有对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人进行问责,最终也就很难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因此,对“小金库”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强也是导致其顽固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工会加强“小金库”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1.清楚了解“小金库”资金的来源、表现形式,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工作。“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只有了解了“小金库”的来源及表现形式,才能从来源上进行防堵,将“小金库”重要来源以及容易形成“小金库”的资金进行分析,并做好防治措施,从根源上做好防范工作。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首先,坚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前,从加强教育引导出发,加强各单位领导干部、财务人员对“小金库”危害性以及治理的重要性等方面的教育,自觉抵制“小金库”治理工作。再者,加强相关领导人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规章教育,同时也要对高校工会领导以及全体职工进行观念教育。最后,建立起教育长效机制,结合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激励教育和劝勉教育不断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起教育的长效机制。

3.加强高校工会领导干部财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领导干部财务方面的认识。很多“小金库”的设立往往是由于领导干部不是财务方面的专家,缺乏财务知识,因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设立了“小金库”,因而要加强领导干部财务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财务方面的知识,对财务方面的政策完全掌握理解并坚决执行,坚决抵制并防止“小金库”的滋生。

4.加强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监督、管理、核算制度。从而为防治“小金库”提供较强有力保证。高校工会要加强对内部的控制,完善管理环节上的漏洞,消灭滋生“小金库”的土壤。高校工会既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因此高校应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其次对于支出与收入的管理,应进行统一核算与管理。收入要全部纳入财务核算与管理,所有支出应纳入财务预算,进行统一管理,还应加强敏感性支出与虚假支出的管理。

5.公开高校工会财务,加强监督。对于存在“小金库”的部门,对其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公众及舆论的监督。在透明的情况下,杜绝包庇、纵容“小金库”存在的行为,要对其主要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工会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公开财务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出的“小金库”问题,应彻底追究相关责任人,切实落实治理“小金库”的效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将“小金库”治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四、结语

工会组织的资金呈现出来源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内部复杂化的特点,“小”已经很难体现其真正的实质了,其危害性极大,因而,治理“小金库”已经成为高校工会当前尤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了。高校工会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本单位的“小金库”治理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工会应该剖析“小金库”的成因,然后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高校工会“小金库”的治理对策主要是:第一,要加强单位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对“小金库”的认识;第二,高校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三,要公开高校工会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 陈巧妙.浅议高校“小金库”现状及整治措施;经济视角,2011

[2] 褚珊.高校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探讨;当代经济,2012(11)

[3] 王健泉.谈工会“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中国工会财会,2011(10)

[4] 周英锐,谷卫彬.认真做好“小金库”治理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中国工会财会,2009(12)

[5] 张赛彬.对高校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探讨――基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角度.中国集体经济,2012

第7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完善措施

财政国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国库资金收支操作,而是一系列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体现国库严格预算执行的管理职能。

一、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性

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起步较晚,涉及预算单位数量多,在整体国库制度改革中起着承上起下的关键作用,实施的好将为下一步推广乡级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总结好的经验。县级财政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将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增加各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意识,减少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1.有助于增强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意识

以前的支付模式下,所有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账户,“怎么花,花多少,花在哪”都是预算单位自己的事,关起门来谁都不知道,领导对于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做的年度预算不精不细,年初的部门预算往往流于形式。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花钱要有计划,计划要有指标”,无形中增强了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减少资金支付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有助于加强财政监督,增加资金支付安全性,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以前的支付模式下,资金支付只是预算单位领导说了算,本单位会计即使发现不合理的地方,也会碍于各种因素,网开一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现了“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相互制衡的核心理念,,预算单位的支出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统一审核标准审核,对不合理,不合规,超标准超预算的支出财政部门有权拒支,多一层透明多一层对权力的监督就会多一份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使资金支付在阳光下操作,摘除腐败滋长的温床,同时促使单位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县级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模式

县级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时依经济业务事项性质分为财政授权支付与财政直接支付模式。

1.财政授权支付模式

(1)指标管理阶段:收到指标后由首先财政部门业务股经办岗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指标录入工作,由业务股审核岗进行指标初审, 再由预算股进行指标终审。

(2)计划管理阶段:预算单位在系统中收到指标后先由经办岗录入授权支付审请计划,发送到审核岗审核后发送请求到财政部门业务股室,业务股经办岗进行初审,业务股审核岗复审后发送到国库股终审。由业务股经办岗打印计划批复以备对账。国库股终审后发送银行确认,银行确认后打印授权额度到账通知书,预算单位据此凭证记账。

(3)支付申请管理:预算单位用款时由经办岗录入用款申请,可依据经济业务事项性质申请转账或提现,审核岗进行用款申请审核后打印用款申请送达银行进行确认办理,由银行先垫付资金,支付凭证回单由预算单位记账,银行当日打印划款申请与清算银行进行清算。

(4)清算管理:银行清算后划款回单送国库股一份由国库记账,一份送支付中心综合岗记账。

2.财政直接支付模式

(1)指标管理阶段:该阶段与计划管理阶段步骤与财政授权支付模式类似,由财政下达指标后预算单位上报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只是预算单位在计划批复后无需记账。

(2)支付申请管理阶段:由预算单位经办岗进行用款申请录入,审核岗审核后发送指令到支付中心审核岗,同时预算单位经办人员将直接支付相关单据拿到支付中心审核岗审核,审核人员进行合规性审核,主要是审查支出是否在预算指标内,是否在计划内,是否符合项目进度,开支单据是否合规后发送指令由支付中心领导进行终审,由支付中心支付岗打印直接支付凭证,并发送指令到银行。支付中心支付岗打印汇总清算通知单与清算银行进行清算。

(3)支付管理阶段:银行收到直接支付凭证与支付指令后,确认支付,先行由银行先垫付资金,支付凭证由银行确认后由支付中心综合岗进行记账,银行打印划款申请与清算银行进行清算。

(4)清算管理阶段:清算银行收到汇总清算通知单与划款申请进行清算后生成划款回单返国库股、支付中心综合岗以及银行分别记账。并由银行打印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由预算单位记账。

以上两种支付模式下要定期由预算单位与支付中心对账,支付中心与国库对账,国库与清算银行及商业银行对账,做到账账相符。

三、县级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问题

1.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策认识理解不到位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以来,绝大多数预算单位都能够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但仍有个别预算单位的领导错误的认为“改革就是收权”, 认为国库集中支付使得本单位资金在使用上的随意性自主性受到限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都上缴财政,预算单位将不再拥有这些权力,对国库支付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所放松。而事实上国库集中支付并没改变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和会计核算权,只是改变了资金存放地点与支付方式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加强会计监督。

按规定单位会计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对不合理的支出拒绝支付,严格把关,对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审核和监督的责任,但部分财务人员自己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部分财务人员不熟悉电脑操作。在直接支付方式下,以为支出单据经由财政部门审核,并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就可以转移相关审核监督责任,错误的认识也会给国库支付中心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国库集中支付实际执行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直接支付方式下,每一笔支出单据需要在财政部门审核登记,增加了预算单位会计人员往返在途的时间,增加运行成本造成支出效率低下的情况。一般财政部门是在规定时间集中审批一次计划,那么错过了审批时间,客观上也会使预算单位使用资金受到限制。

每一笔资金支付在系统支付后,还需要打财政直接支付凭证,送达银行后才会支付,这种即靠纸质凭证保证安全又靠电子信息提高效率的“半手工、半自动” 支付模式,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也是我们会计人员一直以来信守的“白纸黑字有凭有据”的习惯,但业务人员需逐笔打印凭证、盖章,在财政和人行、银行之间,每日要有专人专车传递大量的纸质凭证和单据,并需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纸单和电子数据的重复核对,工作效率低,业务差错率高,增加纸张多重耗费,也增加了各部门人员车辆往来支出成本。

国库集中支付在县级预算单位已覆盖,但并不是预算单位的所有资金都纳入集中支付,一些项目资金仍直接拨入单位实拨帐户,没有纳入集中支付,缺乏财政监管,乡镇一级的资金还没有纳入集中支付,没有完全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局面,并且即使纳入集中支付,一些偏远乡镇的直接支付发票审核问题也需要解决。

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在集中支付过程中经办岗录入和领导岗审核大多由一人同时操作,没有起到审核监督的作用。由于财务人员疏忽大意录入错误数据,容易出现退库现象。

对于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的财政资金由于部分县区条件限制,没有全面推行公务卡,无法控制现金支付的盲点,容易发生私设“小金库”的情况,使授权支付的财政资金无法实现强有力的事前、事中监督,只能是通过事后审计检查实现监督。

3.相关的辅助设施未跟进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对会计人员电脑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政一体化系统的网络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力保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财政一体化系统会出现进不了网,录不了数的情况,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任意一方断电也影响资金的正常使用,会计人员电脑操作不熟练,系统不熟悉,都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阻碍了信息传递速率的提高。

四、完善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措施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1.破除单位负责人对国库支付改革的错误认识,强化其责任意识。深入广泛宣传培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让更多的相关人员去重视财会工作,正确认识国库集中制度的内涵,资金是财政部门代存,所有权还是预算单位的,那么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仍然是预算单位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财政部门只是监督单位将资金使用的更加合理合法合规, 预算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探索,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更好的执行并发挥效果。

2.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财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尽快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工作新任务,强化财务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国库集中支付涉及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会做会计,还要会做预算,要熟悉本单位的业务范围,支出类别,较好的预测本单位支出事项,做好领导参谋助手。首先要严格“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门槛准入制度, 其次要重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后续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考取中高级职称,使财务人员有一个不断钻研学习的积极性和氛围。

3.强化电力保障和网络保障,增加网络支付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预算单位使用资金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4.加大财、税、库、行之间横向对接力度,直接支付需审核票据可通过扫描上传网络,经过税网系统鉴别发票真伪,即增加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同时减少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往来成本。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各部门可在支付完成后在网络终端自行打印支付凭证,减少单据途中往来,加强系统错误自动识别功能,对输入的错误账号能进行基本的识别和报警,如账号与姓名不符,可经由银行提供的识别终端识别出错误并提示,减少退库发生,加快电子化进程,实现无纸化支付。

5.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将预算单位实拨账户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监督管理,增加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并控制对于财政授权支付的现金支付的额度,要求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不定期审计检查,让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万军.深化国库收付制度改革的思考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年12期第11页

第8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一、引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的是把财政性资金都聚集到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中,进而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也就是把国库的单一账户作为管理资金的基础,如果有收入就直接存入国库的统一账户中,如果需要支出就通过国库的单一账户拨款到相应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财政性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矛盾,进而提升财政管理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低下,资金运作方式受到限制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其运行的效果,势在必行。

二、当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财务业务人员素质不过关

国库支付制度对财务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单位或部门每个月都要上报精确的使用资金的计划,并且正确填写相关经济科目。但是,当前一些单位中的部分财务业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上报账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这就使得其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二)资金运作方式受到限制

国库集中支付是把国库的单一账户作为管理资金的基础,如果有收入就直接放入国库的统一账户中,如果需要支出就通过国库的单一账户拨款到相应单位。单位或部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以后,有关财政部门就会以已经批复的用款计划为依据,直接向相应部门拨放用款额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财政部门拨给单位的是用款的额度,资金还需要从国库中发放,所以,单位中只有对用款计划中资金的使用权利,但是并没有对这些资金的调度权利。例如,出现某个项目的所需经费少算或没有算入用款计划中,就会使得此单位的此项支出无法满足。

(三)其他原因

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一些单位财务预算不够精准;一些银行的工作不够细致,缺乏规范性;财政部门与单位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缺乏健全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体制等。

三、新时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对策略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进行预算与编制用款计划的单位或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预算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单位的领导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了解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标与价值,进而转变观念。使体系上下人员统一思想,切实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

每一个制度的实行都需要一系列制度的支撑,以保证其顺利运转。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建立并健全与之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财务收入与支出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保证其资金的高效与安全。

(三)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运行的效果。例如,当单位或部门需要支出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时,该单位或部门可以将其凭证报送到会计中心进行核算、审核,审核合格后可以到相应银行,将款支付给相应的收款人。当出现支出被退回的现象时,会计中心可以对此进行核算、审核,审核通过后将退回的资金存入该单位的单一账户。同时管理资金的部门收到收款通知后,就相应减少该单位计划用款的资金。由此可见,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实现对单位或部门用款的适时控制,确保其顺利运行。

(四)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管理

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完善部门预算制度与加强预算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不断提升单位或部门的编制预算的能力,这就提高了对财务的业务人员要求,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收集完用款计划项目与预算资金账目单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类细化,不仅要编制出用款计划的总额度,还需要把各个预算部门的支出总用款数与分类用款总数等一一编制出来,以保证每一项预算都有效而且精确,科学合理。第二,编制完用款计划以后,相应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用款计划进行支出,以保障支出与预算相匹配,进而确保科学合理地利用财政资金。与此同时,财政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用款计划的执行监督,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推行。

(五)加大支付方式审核,提高直接支付比重

由于结算方式的不断增多,导致各单位或部门之间现金支付的情况越来越小,为此,我们需要加大支付方式的审核,提高直接支付的比重。首先,应该完善直接支付的目录,将需要通过直接支付的项目通过目录的形式表现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再根据目录选择相应的支付方式。其次,预算单位或部门应该不断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需要不断完善网络支付,在充分发挥网络支付的优势的同时减少中间的支付环节,提高直接支付的比重。

(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直接关系着其是否能够规范管理财务,能否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其更加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熟悉操作的流程,并按照相关规定正确核算。在培训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预算工作不断精准化,收支信息不断透明化,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单位或部门更好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运行质量。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资金运行的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质量,而且可以使预算中的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我们需要针对财政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妮.试析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29-30.

[2]翟建华.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4):53.

[3]陈荣芳.试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商业会计.2013(08):71-73.

第9篇:财务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本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性资金 (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银行开设专用账户,各预算单位的所有支付均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供应者,取消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这种支付方式改变了以往财政性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账户,是“直通车”式的拨付,它与过去支付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拨付方式和程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解决我国现行支出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性

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大举措,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客观需要。实行国库支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流转环节,从整体上对财政收支进行控制,达到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和节省财政资金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地促使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有所作为,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益。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必须从规范财政分配行为入手,大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一系列改革,让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化、规范化,将财政分配行为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中山市市级财政在预算编制方面已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迫切需要在预算执行改革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财政国库管理改革作为规范预算执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已经成为市级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在传统体制下,市级财政资金分散缴拨,中间环节很多。实行集中支付有利于扭转大量财政资金闲置甚至出现体外循环与财政收支矛盾逐年加大资金调度紧张的被动局面,为实现综合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部门资金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有利于财政部门清楚、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部门资金状况,准确地控制其流向和流量,从而为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杜绝浪费和集中财力办大事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杜绝不合理的支出,抑制挤占、挪用资金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三、地方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作用

1、有利于财政资金拨付管理规范化。过去财政性资金拨付制度是政府调控高等学校办学资金运作的重要手段,财政性资金支出层层转拨,多环节转账,给财政监督和控制增加了难度,而高校财务管理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情况,在实际拨付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体系内运作,拨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财政的管理监控之下,对政府而言,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传统体制下,财政资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实际支出数,学校执行的结果与部门预算往往脱节,有些专项经费未按原来规定的用途使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人头经费、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这促使高校及其下属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了高校编制预算的准确性。近几年高校快速发展,其多渠道筹资的能力加强,每年不可预测的收支逐年增加,因此高校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是否按预算要求使用财政拨款难以掌握,难免有些单位将资金挪作他用,然后再要求追加支出的现象。甚至有的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造成资金浪费,或者预算宽,使用少,造成年终结余多,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论证报告和预期效益,预算不能再任意估算,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促使单位按预算规定执行,防止挪用财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预算的执行

3、有利于高校克服经费使用的主观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财政部门要求重大项目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方可列入预算。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降低了财务风险。

四、地方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问题

1、不利于高校自我发展。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政府的支撑能力却在不断下降,学校自我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高校采取融资、接受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以弥补。随着高校的扩招,其筹资能力迅速增强,缓解了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压力,也基本确保教育质量所需的经费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财务资金的合理储备与及时供应,可以为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经费保障,充足的资金不仅是维持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将高校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高校财务将出现无货币资金形态的局面,这将改变高校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高校资产总额,进而影响高校财务信息等级的评定,严重降低高校的筹资能力。

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繁杂的程序使高校使用资金受到制约。财政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对条件许可的实行直接支出,不允许采取授权支付,而且按月编报计划的程序和审批手续繁琐,时限要求严格。这要求在编制下月支付计划时要有超前的预算和精确的计划,否则遇到特殊情况将无钱可用,这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高校大多数实行一级财务管理的模式,各部门、处室、院系无财会人员编制,每月要上报一次用款计划需要专人负责,安排专门岗位来应对这项工作,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适应这一改革的实施。

3、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不及时影响地方高校日常工作的开展。按照规定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应在每月末下达,以保证下月正常开支。但是,从财政支付令下达到银行有时会滞后,甚至等到发放工资日期过后,银行才收到支付额度,直接影响了学校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引发教职工的不满情绪。

五、地方高校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应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国库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改革工程,涉及面广,只有加强工作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才能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进行。这就要求高校上上下下,尤其是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刚性。要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等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并细化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在预算中都有明细的项目,为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创造条件。

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与预算管理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高校需同步协调进行,这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账户体系设置、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程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并涉及银行清算制度。高校应认真研究财政部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制度和银行清算制度,针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及时研究和处理试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