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第1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隧道工程;课程意识;课程特色

“隧道工程”是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技术基础课,本、专科学生每年听课人数达1000多人。本课程自建校之初开课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伴随新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大量兴建、国内外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本课程也不断更新发展,为培养一批能适应现场需要、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隧道工程师、技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隧道工程”课程被评为教育部本科部级精品课程。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日益成熟,该课程在课程意识、课程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学校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又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2004年“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将课程建设分为“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五个主要部分。从这五个部分来看,教学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主体,而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灵魂”。课程意识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也决定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在本科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回答好如下四问:①为什么要“教”?――课程目标;②“教”什么?――课程内容;③怎么“教”?――方法手段;④“教”的结果怎样?――课程评价。

二、课程教学特色的形成

课程特色的形成是专业建设历史的沉淀,是一种长期积累,课程有明显的特色才具有示范、辐射作用。“隧道工程”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3+1+1”教学组织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石家庄铁道大学于1995年首先在隧道工程专业实行独特的“3+1+1”的教学模式,1999年后,在土木工程专业全面展开。学生首先在校学习3年,对隧道工程的概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第4年去各用人单位实习1年,第5年再回到学校根据实习期间在现场带回的技术难题继续学习隧道工程课程,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常变常新。本课程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任课教师、学生利用科研、实习的机会深入隧道工程现场,将各类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不断更新各类隧道设计及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基本理论与工程实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能够解决各类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相长。面向信息时代,采取传统教学、多媒体及录像等相结合的方法。文字教材、辅助教材及实验教材等配套齐全,已构成系列教材;文字教材、自行研制的电子教材、网络课程及电子教学资料等已构成立体式教材和实现网络式教学。这些教材及教案,内容先进化、科学化,体系完整及新颖,体现了系统的教学理念,并显现出数字式教学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模块化。依据知识单元,整合教学内容,将“隧道工程”教学内容分为13个模块,分别为绪论、隧道工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隧道结构构造、隧道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隧道掘进机施工、施工辅助作业及施工组织、隧道运营及养护、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和施工方法理解互动与案例。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地下工程的实践性。

(2)实践内容案例化。课程重难点内容中的专题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隧道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对地下工程“施工艺术”的把握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案例平台,适时介绍隧道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隧道建设技术同步,学生能够及时了解隧道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2.教学手段

(1)传统教学手段。要求学生重点、熟练掌握的且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老师采用黑板一边推演,一边提问的办法。例如在讲围岩应力状态时,采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效果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好,教师可根据学生已具有的力学基础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在黑板上逐步推导出围岩的各次应力状态,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而且对所学公式记忆深刻,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多媒体教学手段。“隧道工程”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非常重要。为此,从20世纪末,课题负责人就组织课题组成员研发“隧道工程”多媒体课件。课件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利用文本、图形及动画等媒体,使所授内容生动及形象。同时注意课件的科学性、交互性及通用性,教师在讲课中可根据学生需要随时选择、切换及重现教学内容。

(3)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学生能通过校园网自学。建立了网上教育平台,将“隧道工程”全部课程上网,特别是将反映施工过程的录像、动画、照片及相关文字编入电子课件,使学生能随时调用,自由掌握学习时间,以弥补课内学时不足。

四、学校保障体系的建立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课程的精品化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学校有必要确立“精品保护”和“精品优化”意识,建立科研与教学互通的管理渠道,把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使课程建设管理落实,并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上给予引导鼓励,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思想理念更新是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是重点,建立适合的运行机制是根本保证。精品课程精髓在创新、重点在特色。但如何发挥部级精品课程的示范及指导作用,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准,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第2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模式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借鉴其他学科和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提高“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角度,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1教学中的困惑

1.1教材结构体系混乱、主线不明。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庞杂,既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安全的内容,又有铁路隧道、公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等的区分,同时还涉及到地质、围岩、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组成不同的主线,但它们又相互交错,给学生的印象是结构体系松散、主线不明、重点不突出,甚至有一种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的感觉,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1]

1.2教学学时少,难于满足要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该门课程从原先的64学时锐减到现在的48个学时,要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把繁多内容讲精、讲透、讲通,难度较大。

2教学模式探讨

2.1选择适宜教材。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庞杂,既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安全的内容,又有铁路隧道、公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等的区分,同时还涉及到地质、围岩、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组成不同的主线,但它们又相互交错,给学生的印象是结构体系松散、主线不明、重点不突出,甚至有一种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的感觉,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而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重要的位置,教材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制应用型教材,体现施工主线,对于重点章节相应的编制案例,提高学生处理隧道安全事故的能力。

2.2多媒体教学。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隧道工程结构形式、模型及施工过程很难通过板书形式表达出来,而学生本身又缺乏实践能力,对工程本身没有太深的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学生对隧道工程的感性认识,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各个施工过程。多媒体教学,针对这种状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演示隧道各施工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到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与所学知识有了感性接触的机会,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知欲,与单纯的板书教学相比,采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3讨论式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听课时只忙于记笔记,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很少动脑筋主动问一问为什么,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热情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在课堂上宜采用讨论式教学。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提问,每次上课之前,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看看学生对上次课的掌握情况。其次,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布置小任务,使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以方便更好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创新思维。

2.4注重案例分析。根据理论学习的阶段性要求,师生围绕某个取自于真实工程背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及专业探讨价值的工程实况,利用当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并作出相应决策时,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案例选择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分析过程中注意引导培育学生专业兴趣;注意将案例分析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相结合。例如将岭南高速分水岭隧道塌方事故、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突涌水事故等工程实例介绍给学生,不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产生很大的震撼。[3]

2.5将课程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完成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内容的必要环节。工程实践是学生将实际工程与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经过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加深了对隧道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道桥系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培训,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产品,将讲学内容很好地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办法:在开设课程学习之前,首先教师带学生参观一下隧道试验室,让学生熟悉一下隧道方面相关的材料、仪器设备,使学生有一个感官认识。然后带学生到隧道施工单位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施工企业单位进行协商,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见习。

3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a.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b.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c.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4结束语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成华.《隧道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157-158.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

第3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各种大型工程项目不断建成,由于目前工程量较多,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就更严格,因此,市场对于隧道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隧道工程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完工需要大量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培养隧道工程专业的学生有了更高更具体化的要求。

关键词:

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营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隧道工程成为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意味着市场对于隧道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隧道工程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隧道工程是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必修课之一。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隧道工程课程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做出改革和调整,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隧道工程专业人才。

一、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教材陈旧

隧道工程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是一项基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既是基础,又十分广泛,现如今隧道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市面上的隧道工程教材也种类繁多。作为培养隧道工程专业人才的课程,应该谨慎选择所用教材。有些教材中仍然沿用以前的陈旧内容,没有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内容,甚至关于一些水利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途径大多是通过课本教材,因此,课堂上使用的教材陈旧阻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脚步,影响了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成果。

2、教学实践有限

隧道工程课程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高、实用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其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课程系统十分繁杂,单单是学习理论知识就已经非常困难,再加上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隧道工程教学应该着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学校仍然注重隧道工程理论的学习,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只是单一的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学习理论,并不能真正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1]。另外,部分学校虽然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也只能粗浅的对实际操作现场进行观摩,因此不能深入了解整个施工过程,对所学的隧道工程理论加以实际运用。

3、缺少师生互动

隧道工程课程所学的内容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比较枯燥乏味,再加上隧道课程的特性,整个理论系统相对复杂,学生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果,对所学知识的接纳程度。另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课堂上出现只有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普遍现象,这样一来,隧道工程课程对学生而言缺乏了一定的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师生之间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果,老师不能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不能积极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二、隧道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及时创新改革,隧道工程课程也不例外。隧道工程课程本身枯燥乏味,理论内容繁多,这些理论之间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出现消极学习的心理。因此,老师已经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丰富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软件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形象,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隧道工程的构建模式,利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吸收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隧道施工方面,老师应该针对水利隧道施工的特性,着重讲解水工隧道施工的过程,让学生及时掌握水工隧道施工的技术。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善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枯燥乏味的隧道工程课程更加灵活,具有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注重教学实践

隧道工程不仅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极高,而且对实践能力也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隧道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目前,加强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操作,提前安插实习课程。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周期很长、工程量巨大,一些短时间的实习很难达到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目的,甚至有些学校或者学生出现应付了事的心态。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学校应该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合作,长期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2]。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派遣老师跟队考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积极应对改革。例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钢筋板扎、模板构架、混凝土的注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场实习时对细节方面加强注意,与此同时,老师也能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去,既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掌控能力。

3、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了隧道工程课程的创新改革,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老师教学生涯上的分水岭。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建立和谐课堂关系的引导者,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新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老师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准,丰富知识储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隧道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开拓教学思路,务必要把最先进的隧道工程理论知识传播给每位学生。同时,要加深对隧道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把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掌握当下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促进教学改革的完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要紧跟隧道工程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下不断创新。隧道工程课程的改革尚在路上,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要时刻谨记教学理念和教学使命,势必要在隧道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当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专业型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9期.

第4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分享;互动;隧道工程;大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00-02

为了使交通畅通、快捷,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市政隧道工程,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公路隧道为14006处、12683.9km;全国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km。由此可见,新隧道修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末建成的5000余座铁路运营隧道中,有67%的隧道存在病害问题,因而隧道管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因此,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隧道工程课程,由于隧道专业师资紧缺,大班教学在“隧道工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在隧道工程教学方面,王迎超等[1]对“隧道工程”课程的案例教学改革,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李晓龙等[2]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实施互动教学,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分析案例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教学模式;施成华[3]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双向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保证大班教学质量甚为重要。

一、“隧道工程”的特点

1.“隧道工程”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广,不但要学习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理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学习通风、照明、病害检测等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

2.“隧道工程”课程的讲授与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密不可分。如果专业教师曾经参与过大量的隧道工程实践,那么他对隧道工程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熟悉程度相当高。因而在隧道工程教学过程中,实例教学成为很多教学人员的首选方式,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将基本原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讲透理论及如何运用。此外,还能真实还原施工现场场景将施工工艺形象生动地表达便于学生接受。

3.知识、规范更新快而课本更新滞后。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提倡合理、优先考虑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与隧道工程相关的技术、材料、设备及规范更新快,因而“隧道工程”课本的知识具有滞后性。专业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除了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要介绍最新进展。

二、教学大班的定义

教学大班的定义主要有:①如果高校也根据《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规定,超过50人的班级就应该视为大班;②将对学生控制的“强势三角区”的大小作为大班教学的界定,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会小于10人,纵深小于10排,大于这个范围即为大班教学;③根据“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就不能被看作是真正意义上教学”的理论,当参与课上回答问题和提问的学生比例达到25%―45%时,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如果参与教学互动活动的学生人数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即为大班。但是这些定义都存在一定缺陷,比如:50人和51人的教学班级则应该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但是教学人员都知道这样1人的差距肯定不会改变专业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强势三角区”并不是无限扩大,因人而异,如果教学人员为自我享受型则控制范围更小;假定教学班有100人左右,即每次教学应该有25―45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活动中,但是实际教学活动表明,每次教学活动很难有如此多的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隧道工程”专业教师资源紧张,三合班及四合班教学客观存在。假如自然班按照35人左右的编制,则教学班级通常达到100―140人左右,因而本文将大班的定义为三班及以上合上一门课程的教学班级或者70人以上的教学班级称为教学大班。

三、现有大班教学主要模式

大班教学一般都比较困难,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在大班教学中,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关键的、本质的东西;创建一个小班的环境,认识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反馈、在教室内走动等[4]。因而互动式教学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大量教学人员的首选模式,其主要特征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课本知识与师生的背景知识、知识与能力、课内课外的互动[5]。大班多向互动教学模式改进了互动式教学,该模式就是化整为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既可视为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沟通对象与教师交流,又可分散成组员个体与教师互动,同时小组之间及组员之间又是多向的互动竞合关系[5]。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互动合作教学是高校教学中近年来的重要教学模式。它主要包括:①互动合作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不同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②互动合作教学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为动力资源;③动合作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④互动合作教学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⑤互动合作教学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6]。互动式教学、多向互动教学、互动合作教学是目前大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四、分享互动式大班教学模式

针对已有大班教学存在的困境,尤其是高校教学班级达到70人及以上时,专业教师在很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怎样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怎样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目前高校教学基本采用2课时连续授课进行教学,结合“隧道工程”课程特点,笔者提出分享互动式大班教学。

分享互动式大班教学模式操作过程如下:①上课之前将全班同学分组,将全体同学分成10组左右,每组成员控制在10―15人左右,每组选组长一名,学生上课座位按组布置;②在2课时连续授课过程中,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的前10分钟左右以教师讲授重点、难点,学生听课为主;③在第二节课的第10―15分钟,以同学的复习、组内讨论和总结为主;④在接下来的2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按照分组排序,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分享本次课程的他们体会最深及掌握的知识要点,强调需要学生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不是照书本读,时间控制在2―2.5分钟以内,组内所有成员必须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言一次,每组的每次分享结果及个人都应将其表现计入各组及成员平时成绩;⑤最后5分钟由教学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分享互邮酱蟀嘟萄模式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在学生根据分组坐在比较集中的位置,非常方便了解每一组的出勤率,若有学生缺课,可以通过组长交上缺席学生名单即可;②针对“隧道工程”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知识面广等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强与学生交流,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讲透彻,突出重点和难点;③每次教学仅需要一组完成一定目标的教学模式,只有每次教学需要准备的那组才积极主动准备,其他学生反而更加漠不关心和消极听课,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组和学生参与到每次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听课和积极思考;④通过学生的分享即可作为课堂测验或课后作业的考评,避免了大量作业抄袭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分享能够及时反馈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老师能有针对性的在最后几分钟进行补充和释疑。

五、结语

由于专业教师资源紧张,“隧道工程”大班教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怎样提高大班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仍旧是急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驱动下,针对“隧道工程”这类实践性强、理论与经验联系紧密、知识面广的专业课程,本文提出了分享互动式大班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表明其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可以为此类课程授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迎超,靖洪文,耿凡.“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3,(06):116-118.

[2]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96-98.

[3]施成华.隧道课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87-88.

[4]于化新,刘慧慧,谢鑫.大班教学问题与策略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6):23-24.

[5]秦卫星,蓝茵茵,张贵金,孟艳秋.大班教学中多向互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07):229-230.

[6]陈晨.大班额下中学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3.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Sharing in the Teaching of "Tunnel Engineering"

ZHOU Yuan-fu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第5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1、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铁路结构物施工、养护、维修及大中修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核心能力:铁路结构物养护、维修和施工组织管理。

3、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铁路线路、铁路桥涵、铁路隧道、线桥隧养护维修、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高速铁路、新型轨道结构、施工管理、工程测量实习、铁路桥涵和隧道现场实习、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实习、毕业综合实训等。

第6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基底;湿陷性;黄土;隧道;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TD262.1+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具有湿陷性黄土这种特殊地质结构的隧道,在力学上的受重能力较差,因此基底在承载力上往往很难达到隧道所需要的结构承载力。在这样的基底上修建隧道往往会造成基底变形,这种变形不仅仅包括了压缩变形,同时还具有湿陷变形。加之周遭水环境发生改变,不牢固的基底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湿陷变形,使得隧道的衬砌结构遭到破坏,隧道发生环、纵向上的开裂现象,对隧道的运营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此类隧道的建设环境的处理就成为了隧道建设领域需要进行重视的课题。风积沙以及湿陷性黄土一类的隧道建设环境必须对基底进行加固,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并且隧道的基底在湿陷变形上不应以建筑物进行参照,而是应该根据黄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因此为了隧道在运营和使用上的绝对安全,必须对具有此类地质缺陷特点的隧道基底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

2 基本的处理原则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质特点以及黄土本身的性质,并将平时对类似基底处理的经验进行综合考虑,隧道基底在处理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保护为主,内外兼顾,加固在后。黄土之所以会出现湿陷变形主要是因为水的作用,这里就需要考虑到对隧道的整体的排水系统以及防水系统做出良好的处理,之后再通过其他措施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提高。而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土壤的工程性质进行改变,降低土壤的压缩性以及渗透性。通过对湿陷性进行控制达到加固基底的目的。加固方式可以是换土或者是增加紧密度从而对隧道的基底黄土进行加固,或者通过对基底具有的湿陷量进行全部的消除,或者只消除部分的湿陷量,通过对总的湿陷量进行降低,将其控制在规定的可承受范围内,以此防止因湿陷现象而出现的隧道病害。

对水进行严格的控制。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水对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必须做好隧道工程的系统排水与防水问题;其次就是做好湿陷性黄土地基土的处理工作,增加地基承载力。对黄土而言,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减少土壤的渗透性,压缩性,控制湿陷性的发生。通过换土或加密等各种基底处理方法加固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或者是消除隧道基底的全部湿陷量,使处理后的基底变为不具有湿陷性;或者是消除基底的部分湿陷量,减小原有基底的总湿陷量,控制下部未处理地层的湿陷量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

3 加固措施

多数湿陷性黄土隧道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纪松散风积粉细砂和冲积黄土质粘砂土(新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基底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很厚,地层承载力低,围岩条件非常差。隧道通过的这种风积粉细砂以及新黄土结构具有特定的结构特点,是一种垂直的节理发育,因此在隧道底部这种性质的黄土层厚度很厚。地基的承载能力基本上是无法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的,围岩条件在类似地区非常的差。而铁道部关于隧道的设计规范中明确的规定了荷载结构的模型计算。规定中指出,通过对基底应当具有的承载力的计算即对底板所受到的压力的计算,得出实际在隧道的基底上所应当承受的承载力,并将此承载力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做比较。大多具有这种湿陷性的黄土地质的隧道,墙拱角以及仰拱区的地基本身的承载力无法满足隧道所需要的承载力。得出结论,现有地基无法满足隧道修建需要满足的条件的结论,必须对此区域的地基实施加固的处理措施。

我国在对于这种湿陷性的黄土地区的隧道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是非常成熟的。由于我国西北部这种地区较多,因此在修建隧道时就会遇到类似难题,从而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对于这种地基进行处理时,主要的方法就是:碾压、换填、强夯、动力/振动挤密桩、静力挤密(预制)桩、CFG桩、注浆、高压灌浆、高压旋喷桩等。这些方法是在隧道以外的土木工程中形成,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尚缺乏在隧道开挖后洞内处理实施的实例。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施工场地受隧道掌子面开挖的影响和洞室的限制,断面开挖一断面稳定一基底加固一开挖面支护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干扰。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挤密桩和树根桩等。

水泥挤密桩是湿陷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湿陷性黄土由于其大孔隙性和欠压密性而具有湿陷性。水泥挤密桩就是夯击挤密消除其大孔隙进而消除湿陷性,并对地基起一定的加筋作用。桩锤夯扩成孔成桩的过程中,桩孔中原有土被强制性侧向挤出,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被压缩、扰动和重塑。断面开挖一断面稳定一基底加固一开挖面支护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干扰。针对湿陷性黄土地段隧道施工的特点:隧道内施工作业面小、振动对围岩的影响要求有限等,对基底加固技术中挤密桩的桩身材料、挤密桩施工机械的选择、桩间距的选择需做一定优化。通过优化,确定适合黄土隧道基底湿陷性黄土加固处理的方法、措施、施工机械、施工工艺、设计参数、检验方法和标准。

树根桩是一种小型钻孔灌注桩。它是利用钻机钻孔到设计深度,然后放入钢筋笼、碎石和注浆管,再用压力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办法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桩。布桩方式可采用垂直、倾斜设置,也可采用网状如树根状布置,故称为树根桩。树根桩凭借其承载力高,沉降量与扰动范围小,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优点,在既有建筑物的修复和加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穿越、桥梁工程等各类地基的处理与基础加固,以及增强土坡或岩坡的稳定性等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树根桩在隧道基底的加固中开始尝试应用,树根桩施工技术可以在狭小的施工作业空间内最大限度减少开挖对隧道洞身地层的扰动。

结语

黄土的土质疏松孔隙大,在隧道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湿陷性的黄土,这种垂直的节理发育使得地基的承载力要小于普通的地基。在这样的基地上建隧道往往会造成基底变形,这种变形不仅仅包括了压缩变形同时还具有湿陷变形。加之周遭水环境发生改变不牢固的基底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湿陷变形,使得隧道的衬砌结构遭到破坏隧道发生环、纵向上的开裂现象,对隧道的运营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此类隧道的建设环境的处理就成为了隧道建设领域需要进行重视的课题。必须对湿陷性黄土区域的地基实施加固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敏.如何对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基底进行加固处理[J].工程建设,2010.

第7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特长隧道;复杂结构通风

1.工程概况

大秦岭隧道位于西安市户县涝峪乡和安康市宁陕县新场乡,XCZQ-3标段施工长度为该隧道总长的2/3,起讫里程为DgK90+457~DgK100+378.99,长度9921.99m,最大埋深约1185m。DgK97+468.487~DgK98+859.779段位于R-8000的曲线上,其他地段均位于直线上。DgK90+457~DgK99+450段采用25.00‰上坡,DgK99+450~DgK100+378.99段采用1.00‰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为550m。成都端洞门采用单压明洞门,接长明洞4.99m。

本隧道(2/3)采用出口及2座辅助坑道平行施工;2#斜井位于桃园沟线路右侧DgK91+360处,长1746.59m,为双车道,施工完成后作为避难所;出口平导位于线路右侧DgK100+364处,长5959.7m,为单车道,施工中作为临时施工面,施工完成后作为紧急出口。

2.施工概况

大秦岭隧道属于特长隧道,为单洞双线,风险评估为一级风险隧道。大秦岭隧道3个工点划分为2个施工区段进行施工管理,根据工程分布和施工组织,共安排3个隧道架子队进行施工。大秦岭隧道2#斜井由隧道架子一队负责,承担大秦岭隧道斜井(1746.5m)及3220m隧道正洞施工。大秦岭出口平导作业段由隧道架子二队负责,承担大秦岭隧道出口平导(5959.7m)及平导进入正洞(3561m)施工。大秦岭出口作业段由隧道架子三队负责,承担大秦岭隧道正洞(3140.99m)施工。

3.通风设计研究

3.1隧道通风方案研究

选择施工通风设备的程序是:确定通风方式;计算通风量;选择风管;计算通风阻力;选择通风机。

确定通风方式是与确定施工方案一起进行的。在确定了施工方案以后,才能确定独头掘进的长度和通风长度,然后才能计算工作面风量。

3.2隧道施工通风方式

机械通风的布置根据坑道的长度、断面大小、施工方法、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大秦岭隧道施工可分为两个工区,出口平导工区和二号斜井工区。

出口平导工区施工前期正洞与平导分别采用压入式通风,待平导掘进约2000m后,正洞与1#横通道也已贯通,可利用横通道形成巷道式通风系统,以新鲜风从正洞流入,两台风机分别将经过横通道分别向正洞和平导工作面送风,另一台风机直接向正洞工作面送风,以保持两个正洞工作面和一个平导工作面同时施工。直至平导工区与二号斜井工区贯通为止。由于风机随工作面推进也不断前移,巷道式通风期间,平导风机的送风长度均不超过2000m,正洞工作面风机送风长度不超过1500m,在平导洞口段安装射流风机4~6台,以形成从正洞流入,经横通道进入平导,由平导口流出的主风流。控制射流风机运行台数可调节总风流的大小。

2号斜井工区前期采用压入式通风,待风机送风长度超过2000m后,利用斜井底部续风房实现风机接力,直至两向2317m和903m掘进任务完成。

3.3平导工区通风计算

通风系统的供风能力应能满足工作面对风量的最大需求。隧道施工中,掘进工作面所需的风量与施工方法、施工作业的机械配套条件关系很大,且在一个作业循环中,不同作业工序对风量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别。因此,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量的计算应结合施工特点,在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一些国内比较成熟且有效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3.3.1平导工作面所需风量

参考文献:

[1]铁路隧道工程技术施工手册(上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8

第8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会议由市交通局总工王候明主持。

各县(市、区)交通局汇报了危险桥梁隧道加固改造工程情况。

市公路管理处副处长徐晓和通报了年续建项目进展情况年危险桥隧加固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年续建项目进展情况

一是兰溪黄湓大桥修复加固工程。列为交通部年危险桥梁改造计划。工程于年11月份开工建设,计划于年6月完成全部工程,总投资1016.8万元。截止到年4月20日,完成投资约500万元。

二是永康花园立交桥维修加固工程。也是列为交通部年危险桥梁改造计划。工程于年11月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622.9万元。年1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并开放交通,3月底完成所有维修加固工程,4月进行了竣(交)工质量鉴定。

三是磐安县安大线梅枝岭隧道修复加固工程。列为年省交通厅危险桥隧改造计划。工程于年2月份开工以来,主要完(课件之家欢迎你)成了隧道洞门的拆除和隧道断面超欠挖的修整工作,目前正准备进行洞内衬砌施工。

四是农村公路中有3个续建项目。武义履坦大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左右,兰溪的施村桥、婺城的下徐桥也已开工,目前进展顺利。

二、年危险桥隧加固改造工程进展情况

1、年加固改造计划

根据省公路局年危桥改造项目追加计划和年危险桥梁、隧道修复改造计划,我市今年共安排危桥改造34座、计划总投资8310万元;隧道2座、计划总投资1020万元。近日,省局又下达年公跨铁、公临铁防撞设施改造计划,我市今年共安排桥梁栏杆改造235座、计15768.6延米。

2、目前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是国省道危桥加固共安排6座,现已经完成设计方案审查,目前正在进行方案修改完善工作。

二是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项目26座,其中:武义的履坦大桥、兰溪的施村桥、婺城的下徐桥属追加补助资金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兰溪的东风桥、金东的洪村桥基本完成;婺城的白竹畈桥等已开工建设。其余项目计划在4月底前完成设计审查工作,两座隧道均已完成设计工作。

三是桥梁栏杆改造,各县(市、区)已经委托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了初步方案的设计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配套资金落实比较困难。一是对于列入改造计划的收费公路危桥,省补资金有限,需要收费业主落实配套资金,但收费公路由于经营状况不理想,配套资金落实比较困难。二是农村公路危险桥隧加固改造项目,同样需要地方配套资金。今年,我市将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6座,总投资4347万元,列部补1175万元、省补749万元,需地方配套资金2423万元。特别是列入交通部追加计划项目,上级补助资金额度仅40%,地方配套资金数额较大因此,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也存在一定困难。

2、个别项目实施进度较缓慢。今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快过去了,但有个别项目还未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浦江的湖山桥、东阳的水豆桥设计图纸未出,进度比

四、下一步工作几点要求

1、抓住施工季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由于危桥改造项目工期长,季节性强,而省局要求当年计划当年完成,因此,各县(市、区)应抓紧完成施工图设计和优化工作,尽快组织实施。

2、积极做好准备,及时进行招投标工作。对于列入今年计划的加固改造项目,希望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项目的招投标准备工作。把所有工作往前移,一旦等省局、市处批复后,及时进行招投标工作,以争取施工时间。

3、严格计划管理,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今年危险桥梁加固改造计划已下达,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变更。特别是交通部追加计划项目必须按计划确定的项目、工程规模、修复方案全部保质保量完成。

4、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危险桥隧加固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社会反响也比较大,在加固改造过程中,工程质量要进一步加强(课件之家欢迎你)。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努力把好“五关”,即:设计关、审查关、招标关、监督关、验收关、。在实施过程中,由质量监督部门参与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5、争取政府支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按照危险桥隧加固改造五年规划,-2012年我市计划安排危险桥隧加固改造233座、计划总投资18549万元。加固改造数量较多,投资较大,地方配套资金数额较大,各县(市、区)要早做打算,早做方案,积极向政府汇报,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6、加强安全管理,做到廉政工程。危险桥隧加固改造工程本身就是关系到民生、关系到道路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能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确保廉政安全,不能出现危险桥隧改造好了,人反而倒下了。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做到位,让社会、让政府放心。

第9篇: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人们对出行的交通工具也要求越来越高,铁路和高铁频频建立,高风险隧道的施工会随之会出现在隧道工程中。众所周知隧道的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对其应高度重视,并应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来避免隧道工程事故的发生。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的控制行为。随着高水平隧道工程的建设施工,更多的因素增添了隧道的风险系数,隧道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极大有可能对隧道的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施工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发生施工风险的概率减小到最低限度。所以,进行隧道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也越来越多,而隧道施工一直是这些施工中的难点,怎样才能控制隧道施工的风险是参加施工的单位应该思考和担忧的问题。因此,做好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隧道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有涉及很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并且还具有现金投入量大、技术难、建设周期长、项目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隧道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复杂难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的片面性和相关设计理论的不完整性,使得很多意外事故在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同时,地层、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都会由于工程的施工造成了直接影响,并且由于工程施工要与环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使得隧道以及地下工程风险不仅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内部因素,也有综合性、层次性的外部因素。另外,由于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时间长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比较多,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的疏忽,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工程风险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现如今隧道工程中施工工程风险的研究大部分还很不完善。由于我国地域了阔,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很多的隧道工程都需要在交通建设工程过程中来进行。另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地下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也需要加大建设,这也使得对隧道工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一、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特性

在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施工、照明通风、岩爆塌方等问题都是地下施工中所具有的问题。另外,由于片面的地质勘探、复杂和变化的地质条件,它的好坏以及正确性直接影响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除具有一般的风险特征外,并且还具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度依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还有由此产生的隧道施工风险的随机性和隐蔽性的风险发生。众所周知,隧道施工风险的结果相当严重,除了有比较大的影响外,还会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增加一定性的风险性。另外,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与其风险在某些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隧道风险各不相同的特点,结合现成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得出包括技术风险、施工风险和设备风险在内的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由于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这些各不相同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与了解这些特性在隧道施工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影响大小,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风格不同的隧道施工风险,以达到隧道施工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内涵

隧道工程是一个投资资金多、建设时间长、涉及面大的复杂系统,在建设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的环境因素,另外还有更多、更大的风险因素存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危险因素对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减小到最低,我们应该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用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实施上。通过风险分析、风险规划和风险监控,来科学合理地使用具体的管理办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进行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以减小到项目最低风险。

三、进行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

在隧道施工前,应该组织隧道方面的专家对隧道不良地质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相关性的风险评估,通过实施隧道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安全有效的计划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演练,并主动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控及防护措施,继续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为了保证重大技术安全问题的隐患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发生,我们应该通过组织隧道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研讨和咨询,建立专家研讨和协商制度,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并且利用科技手段、先进的设备以及可靠的经验,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和施工风险系数。

四、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的措施

1、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科学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工作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应对风险管理应该进行理念的树立,要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要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施工建设单位要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度,监理单位也要进行审查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检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危险源的监视,加强风险排查,特别是增加风险排查和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阻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要做好地质预报工作,真实落实地质预报的责任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以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指导,首先明确隧道地质预报的方案、预报频次、预报的内容、实施计划,其次要提出设备配置及操作要求、数据采集、信息判断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制作等技术要求。要对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用来保证超前地质成果及数据的有效性。

3、加强施工安全的培训,落实施工安全的责任要加强安全的意识和培训,根据各企业的情况来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负责隧道施工安全的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行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增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合适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做好安全方面生产的措施,并且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还应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应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某些工作程序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