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科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常规教研工作
(一)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中心组队伍
中心组队伍是区教研的骨干力量,打造中心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本学期共开展了中小学各四次的中心组活动,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题交流、听课研讨等。为中心组教师提供了理论书籍,供老师学习和参考。组织中心组教师积极参与到常规教研中,并主持区的教研活动,锻炼教师的组织能力。中心组教师也勇于承担区的公开课如李秀华、黎璟倩、陈秋香、黄兰辉、潘津珍等中心组教师,为全区教师树立了榜样。中心组队伍在对区教研活动、竞赛评比活动中团结、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为把区的工作做好。并充分发挥中心组每位老师的特长,在李秀华、郑文涛、吴碧云等中心组组长带领下,还完成了农村结对子活动、区际交流等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中心教师逐渐成长起来,由此也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中心组队伍。华景小学杜姿老师申报广东省特级教师通过市审核已送省审批。李怿珍老师的《测量摆的快慢》课例获得全国优秀课例及广东省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李秀华老师称为市教研的骨干教师。曹宁老师的课例《各种各样的花》获得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与实践活动(noc)的一等奖。吴碧云老师的《人的性别遗传》课例在广州市素质教育会议上进行了展示。
(二) 扎实开展实地和网络教研活动
在实地教研方面,以课例形式为主,结合小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教研活动。本学期共开展实地教研八次。展示课例9节课例,其中小学科学6节,初中生物3节。(如下表)
除了开展课例研讨以外,还结合市的小学科学教师物理知识竞赛,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志武进行物理知识讲座;中学邀请了越秀区教研室的伍文胜老师对全区的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及《如何开展开放式考查活动》的讲座,收到老师们的欢迎。另外还在天河公园开展了生物越野活动和小学科学的课外活动方案设计比赛,让教师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领略一份轻松和收获。
在实地教研中,充分发挥了中心组老师的作用,从主持到主讲以中心组教师唱主角,并要求主持人撰写教研综述,并放天河部落,以让教师能够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的同时,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是,教研综述写了以后,感觉有点而为写而写。下学期讲改变撰写内容,打算更多偏向于课例的评析方面的描述,这是直接对教师有用的,并能够从点到面,可以把课例的一些好的做法在综述里加以延伸到同一类型的课,如何去上好。总得来说,实地教研做得比较扎实,教师是有所收获的。
在网络教研方面,本学科通过在全区和中心组征集网络教研的主题,由中心组教师组织全区教师开展网上研讨。主题有针对性和教师需要的特点,因此教师还是乐于上去发表建议的。本学期有8次的网络教研活动,主题和回复情况如下表:
从评论数量来说,小学科学教师比初中生物参加网络教研要积极。网络教研积极参与的教师比以往好好一些。多了老师参与和能够积极发表意见,不是敷衍的话语,对其他老师是有所启发的。
(三) 做好下校调研工作
1、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省级“十五”美育课题的成果总结和结集工作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的成果,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组织、落实了“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为保证编撰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组成了由陆琪校长、宗甄副校长为主任的编撰委员会,领导此次编撰和出版工作。教科处负责了具体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计划中的“美育文丛”由七本书(题目暂定)构成:
《美育论丛》主编:陆琪 洪敏 约20万字
这是学校开展“美育”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包括对学校三个“五年计划”中美育课题研究的概述;“十五”课题美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学校在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的做法总结;教师撰写的在德育、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中实施“美育”的论文,教师撰写的以开展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苑漫步》编撰:王积庆 约15万字
这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校本教材,分美学概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四个专题,共10-12讲。
《三贤诗文选读》主编:徐俊良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美好心灵和人格的校本教材。
《昆山咏赞》主编:宗甄 鲁德俊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感受家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美好人文环境的校本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集》主编:姜红珍 徐永琴 朱小英 约20万字
这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法和成果的专题总结,主要包括案例、调查报告、活动方案及学术论文。
《昆中植物志》主编:徐俊良 约10万字
这是我校打造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成果的反映。此次编撰的主要工作是充实、修改。
《美苑撷英》主编:俞菊明 殷金方
这是展示我校师生审美、创美能力及成果的画册。要求编撰者在已有的师生文学作品、摄影、书法、绘画作品中筛选或进一步征集优秀作品。
为了保证“美育”课题顺利结题以及校本课程按时开设,本文丛将在XX年暑期出版。各分册编者将在六月底拿出初稿,七月份修改并定稿,八月份印刷并出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3月9日,学校召开了全体组委会成员会议,要求各分册主编认真制定、落实编写计划,明确分工,把好质量关和时间关,如期完成编撰工作。教科处也已经多次下发通知,在教师中征集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响应。
此外,我们还在师生中组织了第二次美育摄影比赛;在“涵青班”青年教师中组织了美育摄影创意比赛和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比赛。
2、教科处召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教科处向学校推荐了教育科研骨干人选,并于4月6 日召集了由他们参加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教科处主任洪敏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几年江苏省参赛获奖论文的写作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宗甄副校长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多读书、勤反思,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带头作用。陆琪校长到会并作讲话。他指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投入教育科研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他要求与会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确立目标、勇挑重担、多出成绩。他表示,学校将会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优先给予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后,教科处将继续组织他们学习、研究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3、认真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等教育科研刊物
本学期,教科处编辑了《昆中教育》第44期,并对版式进行了改进;编辑了《江花》第六编第5、6期;编辑了以“美育”为主题以及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5、6、7期;编辑了《传是》“杏坛论语”版第25-26期。这些刊物已经成为昆中教师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开展学习的良好平台和园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4、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按照惯例组织了14节由“徒弟”开设的汇报课,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不少老师已经能够承担并胜任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学期“涵青班”青年教师培训继续进行。为了切实提高“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上学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3+1”比赛,即板书、演讲、美育摄影创意及学科教学比赛,进一步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为了使学校“美育”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特别要求他们在教学比赛中贯穿对学生开展美育这一主题,并专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评课表。目前,这些比赛已经全部完成,评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通过一学年的培训,“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评价上,都显示出了良好的表现和发展势头。在昆山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有3位“涵青班”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一位还荣获了特等奖。
5、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
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教科处先后下发了有关课程改革研究成果评比、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评选、教育技术研究论文评比的通知。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还将下发有关省“五四杯”、省“师陶杯”等论文比赛的通知,要求教师利
用假期认真学习、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和成果,积极参与这些赛事。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上学期,我校教师专题总结的撰写率急剧提高,而且大多数老师的专题总结符合要求、质量较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少数教师用工作总结代替专题总结,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字数不够,有的教师用以前的文章代替专题总结,甚至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是全文“借鉴”来的。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在通知中重申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并提醒老师们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7、认真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例》,从常规工作和成绩成果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全面、合理的考核,教师反响良好。
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担任我校七至九年级十八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而且很多是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家不仅善于钻研、教学严谨,而且为人师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任教的年级不同,但是遇到教学中的问题,我们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使我组逐渐成为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集体。特别是我组的张虹琳、张玲玲、温瑞花三位老教师,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他们的努力下,我组邱凯旗、裴晓静等几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现都已成为我校数学教学的骨干教师。两位老师担任我校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保证全体九年级学生顺利参加中考,并取得优异成绩,他们更是投入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对于如何进行中考复习,他们总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及时制定、调整复习方案,经常交流复习效果。在他们的努力下,我校九年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多次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稳中有升。
在我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数学组教师之间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确保了本学期我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研活动注重实效。
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本学期,我们数学组除了组织全体组员认真参加学校和本组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以外,在做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精心备课、上好每堂常规课,积极参加组内公开课评比。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组每位教师都已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组每位教师在每次教研活动时,都能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交流,在备课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在平时的校领导听推门课时,我组的邱凯旗、裴晓静等教师的数学课多次受到领导及其他教师的好评。本学期,我组每位教师都上了公开课,每次上完课后,我们全组教师都要进行深入的研讨,除了进行评课以外,还交流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在这种浓郁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数学精英挑战赛,展示数学精英的风采。
根据七、八、九年级数学学科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组在上半学期举办了一次由我校七至九年级50多名同学参加的“数学精英挑战赛”。学生积极参加,教师认真评阅。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我校七年级的许振宇、张晓敏、八年级邹睿、王苑、九年级刘娟、赵文芝、魏江鹏等十余名同学获奖,被评为我校的“数学精英”。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数学学科的学习方式,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数学精英”的表彰活动,更是在全校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数学氛围。
3、积极参加外派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重视基础 ,落实双基
虽然《标准》提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但中考仍然是很重要的评价形式。初三数学复习 ,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 》的评价理念 ,去分析中考试题 ,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创新题应恰当评价双基;应用题应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大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开放题 ,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有助于引导课堂教学向研究性学习转变 ,留给学生探索思维的空间。过去的“双基 ”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繁、难、偏、旧 ”等问题 ,局限于孤立的数学知识 ,忽视对“双基 ”的理解和运用 ,忽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 ,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社会的联系、作用的认识。
例如:要判断如图 ABC的面积是 PBC面积的几倍 ,只用一把仅有刻度的直尺 ,需要度量的次数最少是 (
)。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小题 ”,其创新之处在于突破原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套路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巧妙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深刻理解问题情景所提供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的实质基础之上 ,用操作的方法将这一关系表达出来。
又如:已知 AD是 ABC的角平分线 , E、F分别是边 AB、AC的中点 ,连接 DE、DF。在不再连接其他线段的前提下 ,要使四边形 AEDF成为菱形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 (
)。
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客观性试题 ,涉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基础知识 ,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考查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以及各个知识之间的转换能力。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有助于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使得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 ,教学中试图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 ,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 ”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 ,理解浮浅 ,记忆不牢 ,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有时甚至生搬硬套 ,照葫芦画瓢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从而在考试中造成失分。《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将过程作为一个课程目标 ,意在规定并强化教材及教学的过程性、探索性和方法性。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立足课本 ,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标准 》中要求“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应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挖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系统。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书后的“读一读 ”、“想一想 ”,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 ,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 ,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而教师选好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非常重要 ,教师在选题时应尽量以课本例题或习题为原型 ,这样学生会有亲切感 ,从中得到的感悟也更深刻 ,并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改编 ,以实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之效。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用一张矩形纸 ,你能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 ?如图 ,先把矩形 ABCD纸对折 ,设折痕为 MN;再把点 B叠在折痕线上 ,得到 RtABE,沿着 EB 线折叠 ,就能得到等边 EAF。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
这是教材上一个典型的折叠图形问题 (初二几何课本第 182页的“做一做 ”) ,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图形的直觉判断能力和书面表达的数学素养。利用这一题可以复习平行线、三角形中线、三角形中位线 ,还可以复习对称的有关性质 ,能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对这一题还可以进行适当改编:对于任一矩形 ,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等边三角形 ? 请说明理由(2003年山西中考题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把初中数学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 (组 )、不等式 (组 )、函数及其图象、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 ”复习 ,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三、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 ,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 ,提高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标准》的要求 ,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复习 ,一方面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能综合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要通过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但又不是越难越好 ,要让学生可接受 ,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 ,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 ,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 ,是重点 ,侧重双基训练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 ,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疑难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 ,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 ,查漏补缺 ,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 ,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 ,题型要新颖 ,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复习效益。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
例如: (2003年镇江市中考题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共同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 ,某医药器械厂接受了生产一批高质量医用口罩的任务 ,要求在 8天之内 (含 8天 )生产 A型和 B型两种型号的口罩共 5万只 ,其中 A型口罩不得少于 1. 8万只 ,该厂的生产能力是:若生产 A型口罩每天生产 0. 6万只 ,若生产 B型口罩每天能生产 0. 8万只 ,已知生产一只A型口罩可获利 0. 5元 ,生产一只 B 型口罩可获利0. 3元。设该厂在这次任务中生产了 A型口罩 x万只 ,问:
1. 该厂生产 A型口罩可获得利润 (
)万元 ,生产 B型口罩可获利润 (
)万元。
2. 设该厂这次生产口罩的总利润是 y万元 ,试写出 y关于 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
3. 如果你是该厂厂长 :
(1)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 ,你如何安排生产 A型和 B型口罩的只数 ,使获得的总利润最大 ? 量大利润是多少 ?
(2)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你又如何来安排生产 A型和 B型口罩的只数 ? 最短时间是几天 ?
这类题型旨在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 ,注重学生的心路历程 ,搭起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协助学生体验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 ,即学会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周围的事物 ,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 ,大致可分成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 ,又强化了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以及建立在过去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 ”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 ,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反复模拟、心理锤炼
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测试 ,可以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标准 》中指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因此 ,在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和迎考状态非常重要。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 ,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 ,让学生调整心态 ,振作精神 ,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 ,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 ,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 ,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 ,从条件入手 ,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 ,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 ,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 ,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认真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 ,有意识地“偏爱差生 ”,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 ,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并创造条件 ,让他们体验成功。学习困难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 ,因此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 ,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 ,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 ,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 ,促使教与学相适应 ,教与学相促进 ,教与学相统一。
总之 ,切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是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 ,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 ,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群策群力 ,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 ,同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 1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 [M ]1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 2 ] 初中数学综合开放题型突破例释 [M ] 1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 2002.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的。在我国,早在2003年左右结合国家课程改革实验期间,就有不少人研究过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本校也把“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课题向广西教育学会申报,并于2008年底获准立为广西教育学会第二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敌视”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个别教师态度极其顽固,坚决不愿参与实验。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敌视”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到今年,本校承担的这一课题研究已到了结题阶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探究式教学也将随之结束。目前仍存在的种种问题正说明了我们应该在理论上加大研究力度, 在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继续试验,以使研究不断深入,使探究式教学不断完善。
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探究式教学带进课堂,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学福.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效性复习;紧扣课本;学法指导;综合训练;模拟测试
初中科学考试复习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和能力化。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考考试对于学生日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策略,使学生在面对中考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进而取得理想的科学成绩。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对初中科学高效性复习策略谈几点个人观点和做法。
一、紧扣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对中考考试试题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一学科,试题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课本。而且,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使考试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颖、开放的题目,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和规律。所以,鉴于这一点,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不能将课本抛在一边,而是紧扣课本,即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规律等出发,对课本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这样,帮助学生巩固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脑海中就会逐步构建出一张知识网络,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课程复习的高效化。
比如,2015年浙江丽水市初中科学中考考试试题中,第32题第二问:放在窗台上的整盆水培植物及周围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主要考查的就是课本上与生态系统成分有关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作答就能得分,如结合该水培植物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分析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以课本为依据,在复习时紧扣课本,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在面对各种考试试题时,可以做到从课本内容出发,对其进行正确解答。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复习课亦如此,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一味、盲目地去做题,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对知识还会是一知半解,无法对学科知识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身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及时指导,并且帮助学生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复习效果得到
提高。
比如,在每年的中考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型占有一定比例,身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总结出开放性试题的类别,然后根据它所考查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如在科学中,非文字(图片、表格)出现较多,这时我们就应该重点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图片和表格时能够准确挖掘出其中所隐藏的信息。另外,我们在总结出不同的题型之后,还要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不管面对哪种题目,都有应付和解决的办法。
三、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使学生适应中考要求
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使学生对科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有了深入理解和把握后,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使学生提前经历中考的考试模式。如此,学生在真正面对中考时,才能做到能够适应中考要求,进而轻松应对。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时,我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对科学重点、难点的讲评上,即面对一张试卷,不要采取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而是针对学生出错较多和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否则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另外,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自行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应用等也要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科学考试试题时,可以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另外,模拟测试的重要性也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的。我们要以中考常考考点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创编试卷,然后让学生在与中考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这份试卷。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考模式有初步感知,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应考心态,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中考。
总之,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科学的复习指导策略,做到高效性的科学复习,使学生在中考考试中可以做到轻松应对,并且取得优异的科学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科学;高效教学
由于初中科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等不完善,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课堂实验中,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给初中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求知心理,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探究,稍稍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
1精心设计导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教学导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保障。虽然初中科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但也正是这一点,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利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科学知识的奥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导课,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小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各处,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入教学内容:“我们都玩过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的游戏,可是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为什么你一挪动镜子,光线也就随之变化了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能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讲,从而有助于创建高效课堂教学;再比如我们要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就可以把铅笔或者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让学生先观察这个现象,然后再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笔(筷子)一放入水中就折了呢?拿出来后明明还是直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虽然学生不知道具体的原理,但是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充足,他们都知道在水中捉鱼时,要往看到的深处抓才能抓到,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对课堂学习充满热情,进而促进高效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导课,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初中科学的知识点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不断进行分析、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保证初中科学教学模式的新颖,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不会显得枯燥单调。
2.1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由于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与理论性,学生自己探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经验使得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学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自己的猜想,并根据猜想的结果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能够逐渐形成善于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在与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实验验证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官认知,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并培养学生养成科学分析的能力。
2.2运用演示法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将声音、图片、影像集于一体的特点,使其在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给学生以视觉的直观感受,从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减少距离感与陌生感。比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地球、太阳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转动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将日食与月食的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使得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能够深刻地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原理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也便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再比如在学习“代代相传的生命”这一章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学生很难真正体会生命的珍贵,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新生命的形成过程逐步播放出来,学生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来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电和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拿两个磁体为学生演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还可以让铁粉展现磁场周围磁感线的美妙分布,让学生亲眼见证科学知识的神奇与奥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
3注重课堂总结
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导课、教学、总结,其中教学是最主要的部分,但是总结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课堂总结是对整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整理概括,也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看课堂总结时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很多农村初中科学教师都很少注意这一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些教师觉得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便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学生虽然在课上与教师积极互动,但是短暂性的记忆是很容易消失的,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并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下作业,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做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及时地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要构建农村初中科学的高效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并注重课堂总结,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初中科学是一门探究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积极启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丁军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科学 教育课堂 问题意识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62-01
1 引言
新教学理念提出,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重视自身的引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断形成发散思维。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 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内涵
所谓问题意识,即拥有提出质疑的意识,反映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发散思维即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从事物的某一个中心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并引导学生不断联想,提出多种可能的方案。
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课堂提出来的新要求,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与发散性思维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学好,进而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首先,在发现问题阶段,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分子之间有空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写出100+100≠200的式子,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用两个200毫升的量筒量取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之后混合,看结果如何,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很快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讲授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演示模板匀速直线运动与加速运动时的拉力,之后演示模板匀速直线运动后继续作减速运动,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这样学生根据拉力的不同自主的探究摩萨利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基本知识。
其次,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探索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发现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2]。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问题分成几个层次,之后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授压力一节时,教师可以以充满空气的气球为基本教学模具,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想把气球弄破怎么办,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使学生了解压力的基本原理,之后进行小组内合作,最后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引导,以规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性总结,以升华教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需要针对上一阶段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及时的点评,并整理思路,总结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在所有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充分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4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随着科学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学科边界的逐渐模糊,学科渗透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将多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迁移思维模式的形成,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水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动植物的生命与水的关系、地球水循环、水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角度分析,展示物理、化学、生物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其次,教师还需要在教师中渗透多变的思想。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根据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地震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问题,比如某次地震的发生地带、经度纬度、省份、方向、板块构造等,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点联想到其他更多的点,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出题,要求学生抢答,以月球为例,教师可以提出月球的特点、同一高度不同质量的物体是否同时落地、月球上能否使用指南针等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将一些比较枯燥的科学问题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分析更加真切的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另外,学生问题意识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多学科渗透学习模式,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分析
通^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保证科学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改革与分析工作,保证作业布置的准确,解决现阶段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作业的布置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体制进行创新,保证作业布置的准确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识,同时还要巩固好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普及,并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以其新颖与活泼的授课效果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喜爱。且在多媒体教学的影响下,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好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如,学生在学习物理电路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做动画的方法设计电路的连接模式,同时还要保证在设计中电路连接上的指示。通过将多媒体作业分享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作业中去,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行操作进行演示,实现正确的连接。通过给学生布置自行演示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做好演示的总结工作。在这种作业的影响下帮助学生巩固好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化学与生物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化学反应的公式以及现象等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在自身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好这一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以此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巩固。
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理解好知识
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来说,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优越性,所以一些作业就可以借助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实现,只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吸收知识,消化与理解好这一内容。如,在教学“水的浮力――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课以前布置一些课前作业,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鸡蛋为什么可以在水中浮起?等,并要求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这一实验。而学生在学习完“能量转化”的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通过对蹦床运动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结果。这项娱乐活动来说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来进行体验,从而结合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来巩固好这一知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以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与掌握好知识。并且通过自主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锻炼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只有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借助自主实验的方法来表达,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知识。学生在学习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主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并主动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作业的效果。
三、借助规律与特点来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
科学这门学科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同时也包含许多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找出作业中的规律,并借助自己的总结与归纳等来掌握好基础知识。如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元素周期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将作业布置为编写歌谣熟记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创新与编写,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掌握好这一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初中科学作业布置的效果就要摒弃传统作业布置存在的不足,提高布置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文立.提升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