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

第1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对于传统教学,我们大多有着这样的理解:老师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以注入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即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在课堂或课后深入理解,然后形成短暂记忆,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形成长久记忆。我们最容易想象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一尺讲台、一位老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份教案,老师辛勤地在讲台上详细地讲解、仔细地板书、缜密地推理,学生则在认真地倾听、飞快地思索、奋力地记录……我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而且认为教学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永远会、一定是这样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其实对传统教学方式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今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开发学生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能力,若不注重传授相应的系统知识,不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就不可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实际上告诉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过时,相反,还应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教师可以较为系统地、详细地向学生传授课程理论知识,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灵活地控制授课进程,可以激情满怀地生动讲解,也可以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较为持久地保持高度注意力。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被动地等待老师“喂”知识,而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同时,长时间的单一讲授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并且习惯于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懒于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等。还有,在课堂上老师是绝对主导,老师的权威性讲解好像所有的知识均是绝对正确、不容质疑。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来懒,越来越缺乏动脑、动手的机会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是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理论讲授、“填鸭式”的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希望与老师互动,希望能亲自动手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希望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去探索知识的正确性和事物的真实性。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心,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老师提供的解决途径。当然,在案例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优质、典型的案例,并预期该案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强度和难度。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学生参考。

(二)案例式教学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首先要求老师要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下明确课程主要目的,按培养目标要求合理地、多方向性地选择典型案例。例如针对《传统手工印染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手工印染种类(扎染、蜡染、型染、织物手绘等)、工艺流程、染色原理及各项染色工艺下的产品艺术特质。这样的实践性课程,只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针对经典案例做操作性示范,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制作扎染的方法、染色的控制、染色肌理效果和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购买材料(锻炼学生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熟练练习扎缬手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画面效果(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然后有目的性地创作扎染作品(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

三、实践基地教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艺术设计这类实战性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建立相关课程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器械设备、技术支持往往不及企业,企业为了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通常会大力度购买最新设备和更新最新技术,所以,高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减少办学成本,拓展教学资源。

(一)实践基地教学可有效检验学识的真伪性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中得到锻炼,是学生们极其向往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年,已经拥有了很多知识,应该是检验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了。同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专家”,但是一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与市场结合,他们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例如,染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绘画图案,尽管老师在理论讲授中竭力强调或讲解印花、绣花、提花的不同工艺要求,图案的配色、表现技法、构图均有明显的差异和特征。但是,学生还是难于理解这些眼睛没有见到过的抽象的工艺概念。所以,在实践基地———相关企业中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目睹工艺流程,充分地理解工艺和图案之间的关系,然后检测自己所绘图案的可生产性。同时,企业优于学校的地方在于,企业拥有最快速的市场信息。例如在床品图案设计当中,尽管在校期间,学生已经有相关课程知识的积累,但学校的教学结果大多有“学院派”特色。学校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和实际图案表现能力,而不太愿意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会导致所绘图案的“市场性”不强。所以,在校期间只要学生创意足够好、表现足够到位,即教学目的有效达到。但是企业才是检验真枪实弹的地方,市场是反馈知识和能力的最直接的地方。企业要生存,就得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市场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到企业的销售部门,然后到达生产部门或设计部门。就床品印花图案设计来说,详细地分类:活性、涂料、天丝、磨毛均有各自的图案风格特色和流行变化,而且市场变化不是一年一变的,而是一月一变甚至一周一变的。所以,在企业实地学习,可快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真伪性,会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在日后的学校学习中更有目的性。

(二)实践基地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如今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在校内的理论课中进行,这样的理论讲授容易显得空洞、苍白,不利于学生消化、接受。尤其是在当下“物质”意识越来越浓,传统道德严重滑坡,片面追求物质消费、高生活水准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定位等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实践基地教学通常在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企业通常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设定与执行、企业员工能力与培养等方面比学校有着更强的优势,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严格的企业制度执行下,积极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快速理解企业文化,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更直接而理性的认识,从而尽早培养与塑造自己的良好职业素养。

四、南通大学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的有利条件

(一)南通当地优良的市场条件为案例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

南通同时还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名人———张謇先生在这里创办纱厂,大力发展纺织业,直至今日,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家纺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7150平方米,拥有8000多个商铺和摊位,主要生产经营床罩、枕套、被罩、被子等床上用品及各类家用装饰面料。南通拥有的成熟家纺品牌包括罗莱、凯盛、紫罗兰、宝缦、居梦莱等,还有最大的面料提供商———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综上所述,发达的纺织业、繁荣的家纺市场、便利的交通均为我们南通大学染织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教学的便利条件。

(二)丰厚的人文资源为实践基地教学提供优越环境和便利条件

南通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她拥有丰厚的人文资源,这里不仅人才辈出,还保留着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很好,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板鹞风筝、剪纸、木版年画、木雕、灯彩等均有很好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南通大学的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南通城市博物馆、市中心美术馆、南通博物院、南通壹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地均是他们学习研究的绝佳去处。

(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促使实践基地教学稳固长久

如前文所述,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拥有千家以上家纺企业,与家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种校企合作的关系更稳定、更长久。首先,校企双方均要有合作诚意,要有互利意识。企业不能单方面地为了吸引人才而忽略培养人才的周期,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他们终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学校也不能过多地对企业提条件,而应该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服务。例如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实践基地教学中,我们的染织专业学生认真地参观了馆藏的蓝印花布,切实地感受了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在接下来的创作实践中设计了符合蓝印生产工艺的优秀作品,同时这些作品的强烈设计意识、新鲜的构图和画面均为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创作人员带来了新鲜感觉,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五、结语

第2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设计原则,不少学者提出了地理教学案例的选取、选编、编写、编制、开发、设计等的原则。笔者认为,就设计的角度而言,案例包括原创案例和非原创案例,换言之,自主编写案例、选取案例、改编案例都属于案例设计范畴,所以本文将其统称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针对不同教材和案例用途,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从表2可以看出,学者们提出的设计原则各异,但也有相通之处。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典型性、教学性和时代性。客观性即案例的基本材料来源于客观事实,具有科学性,不含有设计者的个人观点。典型性即案例能体现同类地理事物的共性特征,隐含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此外,案例还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区域差异,能在共性中彰显个性。教学性即案例为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服务,要求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除文字描述外还应采用图像、视频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时代性即案例应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且案例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具有生活性。

二、教学案例设计策略成果较多

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阐述案例设计的策略:一是按照设计工作的流程,依次阐释各个环节的设计策略,如李晴认为地理案例的编写程序包括选择课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设计讨论等。二是按照不同类型案例分别阐释相应设计策略,如杨爱玲认为例证性案例、分析性案例、讨论性案例的编写方式各有区别。鉴于两种设计策略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笔者将从教学案例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综述。(1)案例设计準备阶段研究指导性较强案例设计准备阶段包括确定案例教学目标和收集案例素材两个阶段。据艳丽认为,设计地麟例,首先依据学生特点、地理课程标准、课时教学目标等确定设计目标;其次熟悉案例设计渠道。任晓蓉认为教师首先应通过对地理教材、课程标准的熟悉,将三维目标与章节知识框架相对应,确定教学案例的数量、内容、形式及授课时段,然后从网络信息及报纸杂志等渠道选编案例。笔者所查阅的大量文献都涉及对案例素材收集的探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中学地理教学案例设计赫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2)案例内容设计研究相对深入完整的案例设计包括案例内容的设计和案例问题的设计。案例内容设计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如何自主编写案例、改编案例、选取案例,学者们通过实例阐述论证,极具可操作性。例如,许杰胶以人教版选修教材的案例为例,指出其案籲改论坛⑩例内容设计、表述设计和问题设计等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设计策略。陈炳飞提出对教材案例进行补充、削减、改变的变式运用策略,以及变换运用教材的活动版块和借用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为我所用。王晓、孔云、余映红认为美国、英国等国外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值得借鉴。还有一些学者阐述案例选取的误区和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减少问题等。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内容设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既可为地理案例内容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地深入研究。(3)案例问题设计研究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案例问题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分析案例后进一步拓展思路,弓I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曲忠厚等人认为,提出问题应有梯度性,引导学生递进式探究。邵俊峰提出问题设计应寻找思维训练和知识复习的最佳结合点,并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设计。赵才欣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对问题作出调整,体现课堂中心由“教”向“学”转移。对案例问题设计的研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

三、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

关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颇多,而案例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却少有文献涉及。仅琚艳丽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一文中明确给出案例设计的理论依据,即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系统论等。目前,案例设计理论基础的核心理论尚无定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值得重视。

2.学生参与案例设计研究缺乏

从收集的相关文献反映出,涉及学生参与案例设计的研究偏少,仅有个别文献提到从学生这一开发主体的角度探讨案例设计策略,认为了解开发主体是开发的必备起点,并提出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和智能结构等。因此,探讨让学生真正、广泛参与案例设计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3.高中地理案例库建设滞后

不少文献都提到案例库建设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意义重大,但是少有学者将案例库建设作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探讨。原因可能在于案例库建设不仅需要地理教师的积极投入,更需要师生、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还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共享机制。

4.地理案例设计评价研究有待加强

第3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法学;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224-02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在美国有一百多年历史。一般认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前后首创的。朗代尔之后的美国法学院把案例教学法作为法学教育的基础,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我国普通高校的法律院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法学案例教学法。2000年电大法学开展教育试点以来,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以其特有的优势受到电大法学教师的青睐。但有些教师在网上法学案例教学实践环节中陷入认识误区,削弱了案例教学法应有的功效。鉴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

一、网上法学案例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的区别

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尚无权威的大家认可的定义。笔者以为,它是指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法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的,组织、引导学生对某些网上的真实案例或虚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网上案例教学法在电大普遍采用的形式看,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建立了网上案例教学的支持系统,包括法学课程的案例资源库,相关课程法律知识准备:(1)课程专题理论知识介绍;(2)相关法律法规选编;(3)类似案例的专家点评。二是组建网络学习小组,网上案例讨论方式多样化:利用网上电子公告牌系统、在线聊天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三是设计了网上案例讨论的评价功能:(1)讨论区的功能设置――身份识别功能,点评和回复功能,记录功能;(2)网上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①学生互评,②教师测评,③综合评价。

网上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案例教学法相比,存在以下较大不同。

1.教师与学生教学空间方位的不同。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呈现、学生自学活动与小组讨论、教学交互、案例分析报告及评价等活动,前者是在虚拟的网上远程进行;后者是在现实的教室面对面进行。

2.案例教学设计上不同。案例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同:网上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要考虑案例的交互功能和监督检测功能;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利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3.学生利用的案例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同。前者案例及辅助资源丰富,讨论的时间灵活,可以实时或异时;后者案例资源十分有限,讨论时间一般利用1课时。

4.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控制方式和程度不同,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多样化。网上案例教学中,教学全过程由教师潜在操控,操控的力度有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协作伙伴、又是学生的多重角色。课堂案例教学当中,提倡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角色主要还是一个指导者。由于师生面对面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很难在其中扮演学习伙伴或学习者的身份。

二、网上法学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这方面学者研究的较少。笔者认为,网上法学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至少有三方面。

1.法学知识基础。法学适应科学,法学的实践与发展为案例教学不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案例教学需要借助完整的事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些都与法学的特征相符合,所以说,法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素材,而案例教学又为法学教学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教学方式。

2.教育学基础。范例教学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和辅助下,学生借助精选出来的典型例子主动地掌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要突出重点,忽略细节,重点的知识就是范例;案例教学引入了范例教学中利用典型例子组织教学的方法,同时又部分采纳了关于范例教学目标的观点。情景教学理论基础: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由一定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情景,客观的教学情景和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活动构成了学生发展的综合因素。依此原理,案例教学一般选择真实的情景,它所引发的问题、悬念等是激发内部动机,引起学生对理性思维尝试的一种良好方法。

3.心理学基础。这方面理论较多,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交互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信息加工理论、顿悟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等。这里只介绍两种理论。

(1)迁移理论。迁移假设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由此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迁移到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中。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案例、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法学理论知识形成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假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法理与实际问题结合而生成自己的亲身经验,同时逐步了解与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促进迁移的情景相似原理认为,学习的情景与日后运用所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相类似,有助于学习迁移,即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情景有利于学习迁移。法学案例一般源于判例或现实,与学生将来法律事务工作中要面临的情景具有相当强的相似性,能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有效地发生迁移。

(2)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该理论创立者斯皮诺等人认为,学习划分为三大类型:适用于初学者的导论式学习、高级知识的获得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两类知识与技能要求学习者通过知识表征的建构掌握概念的复杂性与跨越案例的变化性,使认知具有更大的弹性与灵活性;具有非线性的认知弹性超文本是适用于这两类学习的最佳媒体。网上案例的设计就是一种将案例相关内容镶嵌在相关的上下文或背景中的认知弹性超文本,以克服法理的抽象性并有助于对复杂法理的理解与掌握。

三、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民法学案例教学为例

网上法学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案例教学活动任务,提供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网上分组――教师有针对性选择类似案例网上点拨辅导――学生网上独立阅读案例,积极思考,初步分析并提交自己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成员利用网络活动区展开讨论活动,由组长和组员在网上共同修改整理,形成小组主报告――各小组之间对主报告进行互评,教师给予教学评定。简言之:提供网络案例――网上分组――教师辅导――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学习――师生评价等教学环节。这期间,网络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是关键。

从案例与法学理论关系看,网上法学案例可设计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案例,经过自学与合作,寻找某科法律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法理和概念去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法学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法学基本概念,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看,网上案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导学阶段、知识能力形成阶段和巩固阶段。对于某一学科如民法学的知识体系来讲,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时,也应当根据三个不同阶段,设计、选择和运用三种不同功能的案例。以《民法学》“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为例,谈谈三阶段的网络案例设计与运用。案例设计应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趣味性。

1.网络导学阶段的案例设计与运用。该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启发性,设计只有一个知识点(基本概念)的单一案例,问题不宜太多太深,不要求过多地分析,点到即可。从例到理型来设计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例,在案例背景资料库中可以链接类似案例分析实例。

例1,甲与乙婚后无生育,于1937年收养丙为女,1938年甲又与丁结婚,生有一子一女,他们共同生活。1956年丙结婚,养父母买了一幢四室一厅的房屋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她,房契上写明买主为丙。丙与养父母关系一直很好。1968年与1970年养父母相继去世。1979年落实政策,返还1966年甲被抄家的物品折合人民币15万元和一处房产。丙得知后,要求共同继承遗产,因丁及其子女拒绝而引讼。问题:1.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本案中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2.哪些是财产关系,哪些是人身关系?

2.知识能力形成阶段案例设计与运用。该阶段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学习第三章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案例设计采用多知识点的特殊综合案例,特殊在把第三章的五项内容综合在一个案例中。可以设计两类案例:一类是法院判例,用已审结的判例中判决结果和依据,作为学生印证所学理论的依据;一类是有争议的研究性案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3.知识能力巩固阶段案例设计与运用。该阶段的任务是巩固复习,查漏补缺。当第三章学习完后,为了巩固学习、检验学习水平,可以设计一般综合案例,把民事法律关系一章的内容与已经学过的其它章节或其他学科如民事诉讼法知识综合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理和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总之,在法学教学中广泛采用网上案例教学法,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是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20.

第4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计算机 结合专业 基础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讲解经典案例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其中,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结合专业,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其中,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将整节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融合到案例中。同时,需要保障基础知识占据主要部分,并合理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例如: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Office模块》的知识点时,笔者要求学生利用Word制作与专业相关的通知文件、商业计划书、论文排版等;利用Excel表格制作工资表和课程时间安排表及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表格;利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演示文稿和动感宣传片。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笔者在阐述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时,主要是以“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的相关知识为例来讲述论文的排版”,下面具体论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针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知识,而只是不熟练,笔者设计了“利用Word文档进行论文排版”的实际案例。这个案例基本上包括文字编辑、表格制作、页面设置、目录制作等所学的Word文档的所有知识点,具有较强综合性。其中,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发放一本用Word文档编辑制作的结合本专业的论文范本,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由于论文排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发放给学生的论文范本都是经过Word文档精心制作而打印而成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利用Word文档将论文编制得如此整齐美观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

2.课堂实施

首先老师展示论文范本。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本堂课所设计的案例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将所有学生按照每6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同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组长,并由组长组织成员探究如何利用Word文档进行论文排版,以确保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主动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全面查找有价值的信息,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在各个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再对各个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从而确定最有效的制作方案。最后,要求各个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总结的内容编排制作论文。这样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进一步认识。

3.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阶段。因此,当学生按照老师总结的内容编排制作论文之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中选出编排最合格的论文。同时,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不管学生的成果如何,都应该尽量从中挑选值得肯定之处,增强学生信心。最后,老师再组织学生就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并要求学生利用Word文档编写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以及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效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笔者通过结合教材知识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合理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相连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整个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时,各个小组成员的学生纷纷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解决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操作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激情,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的知识点,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专业特点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作用。

第5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优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77

在《服装设计》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在西方国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弥补和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呆板、枯燥等缺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1 案例教学法和服装设计教学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的:首先,课程设计。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的设计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资料和学术观点的介绍上,没有根据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得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和实际之间产生分离。其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进行的服装设计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讲述的内容也较为抽象,学生也更注重表面的设计形式,对服装设计的方法等没有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即使学生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对其进行发掘,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大,抑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最后,学生的服装设计技巧。在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虽然可以熟练地掌握服装设计技巧和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问题面前,学生仍然是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在实际的服装设计中很难真正地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正确面对服装设计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各种状况,为以后进入服装设计行业做准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体现了教学目的,也会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研究,对实际案例的精华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案例和理论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更加清晰地看出问题的所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对学生的问题处理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学到的服装设计知识[2]。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

2 案例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服装设计专业涉及的知识很多,不仅包含了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流程,还包括了色彩、构成等审美艺术,学生要在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并将美学思想和美学认识体现在服装设计中,让理论知识和美学思想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升华。将服装设计的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从服装设计概念和种类等方面进行入手,对服装设计的基础条件、设计者的基础知识结构、服装设计原理等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阐述。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服装设计的内容、条件等进行掌握和熟知,有独立解决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3]。

例如对学生进行衬衫成衣案例展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中,如:向学生展示衬衫成衣图片资料、将衬衫着装效果图画在黑板上、衬衫成衣T台展示、学生身着成衣进行体验等,通过以上的方法向学生直观地进行案例展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衬衫成衣的特征,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从整体效果上进行尺寸对比分析、对案例中展示的衬衫成衣造型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工艺特征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讨论研究,教师指导学生选出最优秀的衬衫制图,然后进行评价、交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各自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案例教学对《服装设计》课程有以下的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服装设计技能进行掌握,认识到服装设计的特性,以及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第二,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将服装设计中出现的组合和变形形式等进行掌握,将学生的服装设计以及设计形式进行扩展,正确地认识服装设计。第三,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认识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之间的关系,对服装设计的针对性、时尚性等进行确定,能够正确处理服装设计的流行性和时代性。第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创意、表现形式、思维方法等,让学生找到服装和艺术之间的切合点,发现服装的流行趋势,设计出相关的服装,将服装的设计、定位等进行确定。第五,在服装设计专业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可以辨别不同服装的流行趋势,找出不同服装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关系。

在《服装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服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解决在实际服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达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3 小结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总结阐述,对其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应用的优点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正确认识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正确地认识服装的流行、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对服装设计进行定位。

参考文献:

[1]李天应.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4):22-23.

[2]王玉萍.刍议服装设计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4-55.

第6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5W”理论;案例教学法;主题设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48-02

0引言

计算机图形技术作为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活等领域,也促进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而CorelDraw又因为它强大且人性化的绘制、印刷编排、图形设计等功能,在POP广告、画册、VI设计、插画、书籍封面设计、招贴广告、户外广告和折页等广告作品制作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图形方面运用最普通,也是最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之一。

CorelDraw以它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不能沿用其它学科传统、死板的教学风格。为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单一的授课方法进行改造,依据学科和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引进现代教学观念,在本学科中运用“5W”理论、案例教学法和主题设计教学法。

1“5W”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1 什么是“5W”理论从设计的角度分析5个“W”。

“What”——是什么设计,或设计什么?在设计活动中,要求我们应当首先明确是设计什么内容,运用到什么地方,多大尺寸;“Why”——为什么设计?客户设计某个广告的动机是什么?站在客户的角度,把握这个设计完成后,应该完成怎样的预期目标;“Who”——为谁设计?该设计的主要传播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群?甚至要考虑设计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设计的好坏不是个人认定,需要靠大众或行业人士;“Where”——在哪里使用?大多数时候设计,需要尽可能考虑广泛的使用空间,包括地域性空间、行业性空间及媒介的多样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行业习惯和媒介平台,往往对设计有着千差万别的特殊要求,换个角度看,其实这也往往是产生独特设计的特殊条件,应在设计时给予综合考虑;“When”——在什么时候使用推广?大众传播中有一个热眼词为“时尚”,通常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其时尚因素,以此获得更高的关注率。

1.2 “5W”理论运用的重要性这“5W”理论的运用,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从一开始就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变成有目的的活动。只有学生心中明白了设计的真正意义和设计行业的特点,才能在学习中认真学习掌握技能。这个理论一开始学就要说明其重要性,在实际学习中也应该经常提醒学生这个理论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该如何做。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1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案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途径,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是,理解案例、分析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选择可行的解决方法。在教学法的使用上,以学生的独立分析为主,教师的传授、指导为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和辅导地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而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具体提出解决的方案。例如,在《中文CorelDraw12平面设计精彩范例》教学中,为了引入VI(VI全称Visual Identity,即企业VI视觉设计,)设计这个概念,我给出一个学生特别熟悉的移动公司的全套VI案例和麦当劳的VI案例展示给学生,分析并让学生讨论每套VI案例中各图的异同点,从而引出VI设计的系统:基本识别系统、办公室系统、户外广告系统、运输系统、服饰系统等。又让学生拿我们学校VI的例子做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案例教学的模式灵活多变,想要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需要熟悉其整体流程并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流程是:设计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实现案例并评价。

2.2.1 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要求设计案例,课前充分备课,上课过程中首先讲授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例如在讲授对象的修整中的修剪这个知识点时,利用耐克VI中的设计。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涉及到椭圆工具、修剪操作这几个知识点,设计的方法容易让学生接受:利用椭圆相切而成(先选的可以看成是剪刀,后选的为要修剪的东西)。案例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案例必须典型。所选择的案例要涵盖本次课所讲授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二、案例实践性强。设计的案例要与现实情况相吻合,易于被学生理解。三、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四、案例系统性要强。整个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案例之间尽量能够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编排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2.2.2 组织案例讨论组织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案例,允许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结论和实施方案。这个耐克标志的设计中,有的学生提出用修剪,有的学生提出用贝赛尔工具来完成。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虽然复杂但易于理解,但有的学生则能运用较为简捷的途径却难以理解等。而最容易实现的还是用修剪来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同所学习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案例的关键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找到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从宏观上把握案例的讨论方向,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即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差,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更正,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第7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试论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一、《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应具备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应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精心编写。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时效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加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书本中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可能产生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既要求教师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了解社会改革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的方向,选择相关的热点话题,帮助学生更改地了解我们的社会,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鲜活性原则

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案例,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共同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案例相关的背景和情况解释清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激发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案例的兴趣。

(四)启发性原则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和学生直接相关的,这样让学生在看过案例之后能够有所感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五)难易适中原则

第8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就是指“亲验式”的教学方法。它把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创造出具有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们对这种情境进行讨论,借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时的过程

1.选择设计案例

中职计算机课程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案例选取的原则为实效性、针对性、典型性以及趣味性。在进行收集设计案例教学时,要注重真实性的案例,并且还要和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同。不能随意更改。选择的案例离着学生们的距离越近,就越能带动学生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也会有很大提高。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案例里的问题和训练要设计的有一定的梯度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案例问题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层次性,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一步步的进行学习,使案例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展示案例

案例的展示安排在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在展示时要考虑到教学任务明确出计算机教学目标。在案例剖析后分涵盖内容,要全面的囊括知识点,让学生有个全面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搞清物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案例做准备。比如进行Word文本的格式化教学,可以采用 “毕业论文排版”这个案例,它首先设置了毕业论文的字体、段落、页面,然后在展示页码操作时故意设置错误,要求学生查阅材料指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有时出现的页码不正确情况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疑问“怎样分栏文档后添加正确页码”。

3.布置任务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在设计方法上,可以采用树形的计算机结构框架,让各部分标题与题干相互联系,节节沟通。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小组进行讨论制定方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实施步骤。

4.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间的案例讨论来解决问题。对老师来说,案例讨论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种形式在学生提高学习知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我们还要留给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有了课前和课后的准备,再通过案例讨论叙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理解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吸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作为案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当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产生的想法和结论产生不同时,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讨论进行有效梳理。

三、实施中职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1.在案例讨论方面

在案例讨论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讨论中师生间的关系。在讨论中,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老师在讨论时要注意处处设疑点,在关键部分设疑点,在易错部分设疑点,在模糊部分设疑点。老师应该巧妙的运用设疑的技巧,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和习惯,然后深入的引向学生的问题,这种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让课堂随身可以摩擦出创新的火花。还要注意整个讨论不能偏离核心议题,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自顾自说的情况。二是处理好独立性和课本知识的关系。课堂讨论要求做到论理透彻,论据充分,言语还要符合逻辑。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案例讨论的问题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课堂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既要注意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

2.在教师总结评价方面

中职计算机老师在案例教学的总结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分析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总结评价教学方法的总目标就是检查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学习计算机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确定。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计算机的学习过程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时间的管理,学习计算机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三是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的现象,注意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总结

中职计算机课程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代表,它不是对计算机理论的简单阐述,而是对真实情景的模拟。案例教学是个人人采用的实践创造活动。它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计算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曼霞.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医药卫生,2009(8)

[2]乐敏.关于中职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第9篇: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在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划分知识点,设计很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录制案例教学视频,供学生线上观看,在视频后再次设计各种课后练习案例,供学生线下操作练习。后期为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设计若干个不同的综合案例,每一个综合案例贴近学生专业,作为一个完整连贯的项目,涵盖《大学计算机基础》绝大多数课程知识点,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这个连贯的项目中,切实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本文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实践,推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改善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SPOC;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89-03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使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胜任工作岗位的有利工具。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落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少,课程内容繁、多、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数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于SPOC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丰富有趣的案例提出具体任务,由教师录制的视频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将知识点、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具体的案例视频之中,最后得出案例中演绎的结论。

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性质,旨在研究基于SPOC模式下探讨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各种贴近现实的案例,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将案例的讲授融合到知识点的讲授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将实际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实践,有助于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教学法在基于SPOC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一)主要实施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基于SPOC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老师或多或少的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上还是以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因此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在上机操作上,老师通常讲完一个题型,就让学生模仿练习,约束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如题目稍加改动,就不会做。这也正反映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而是浮于表面,对于知识的应用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教师应安排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分解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过程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案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概论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系列软件、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点众多且具关联性不大,需要将众多知识点进行分解,以便设计各种不同情境的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和课后练习案例。同一模块的知识点设计多个案例,一部分案例用于录制教学视频,一部分案例用于编写实验指导书中的教学过程讲解,还有一部分案例作为课后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后期还有若干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案例,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综合案例中,切实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教W案例的应用。根据分解的知识点设计一定情景下的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涉及到的术语、概念、命令格式和实际操作录制成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学生在教学案例中的问题驱动下,主动性地观看教学视频,或者查看实验指导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相关知识点,还知道知识点应该如何应用。在此基础上,提供事先设计好的贴近生活的课后练习案例,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习题案例。后期设计的多个综合案例具有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综合案例,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

4.教学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和课后练习中案例的学习和制作,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可以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比如为学生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制作同学聚会请柬、统计分析班级成绩表,撰写分析课程论文、排版毕业论文、制作答辩PPT等。如此,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学以致用,受用终身。

(二)取得的进展及成效

本文采用新型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SPOC教学模式,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为着力点,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在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实用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的相关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划分为五篇,共计16讲内容,划分后的具体知识点如下表1所示:

十六讲内容中,每一讲都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不同的案例,共计设计了51个视频案例录制成了教学视频、72个教学案例编写成了实验指导书和198个课后案例和综合案例作为习题。以第二篇word2010中的第五讲word2010表格处理为例,将word2010表格制作划分为5.1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创建、5.2表格的编辑、5.3表格样式设计及5.4表格内数据操作4个小节,对其中的每一节相应的知识点设计视频案例、教学案例、课后习题案例,如后面图1和图2所示,设计视频案例4个,录制视频片段4段,设计教学案例7个,课后习题案例8个。

在第五讲的四个小节中,每一节都制作了课件,在各小节中,同一知识点分别设计了视频案例和教学案例,视频案例录制成为不同长度的视频片段,教学案例用作编写实验指导书的详细操作步骤,同时在每讲的最后,设计了综合案例,供学生操作练习,加强实践。其中,设计的课后习题案例如简历、课程表、成绩表等包含了表格绘制、编辑、样式设计和简单数据计算和排序等知识点。这些习题案例都是以学生生活、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的,贴近学生日常活动,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word2010表格处理的知识点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切实加强实践能力。

其他15讲案例的设计采用第5讲的方法,设计了多个视频案例、教学案例、课后体系案例和综合案例。

2016年本课程顺利开展两轮教学工作,对全大学各学院五千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满意,94%学生认为这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及学习形式比较新颖,可以接受。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通过率从2015年的25.65%提高到2016年的51.34%,表明改革效果显著。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为相同的知识模块设计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线上教学案例和线下教学案例以及具有各专业特色的综合案例,其中线上教学案例录制为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一部分线下案例用于编写实验指导书中的教学过程讲解,还有一部分线下案例作为课后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后期设计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多个综合案例,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综合案例,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教学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并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通过率也大大提高了,本文方法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肖婧,卫张亮.大学计算机基础SPOC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志明.基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3]崔阳华.基于THOEL网络教学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4]鲁红英,肖思河.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