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案例指导法范文

案例指导法全文(5篇)

案例指导法

第1篇:案例指导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法律教学;案例教学

在当前的职业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因此,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认知,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应有的支持。

一、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可以适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其中对于意识范畴的教学而言更加实用。在案例教学的带动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积极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开展实际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从意识上进行转变,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出带动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进行安排,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可以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重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学的真正作用,为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具体的职业教学中也更加侧重于技术教学,因而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的讲解有所欠缺,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实际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需要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便于更好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运用

1.讲解法

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需要尽可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引以为戒。在讲解案例之前需要通过简短的理论知识来做铺垫,然后再将案例抛出,引发学生的探讨与学习。讲授《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19岁的小佳偷走残疾人鑫鑫900元治病费用,耽误了鑫鑫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后双腿截肢。小佳这种行为已触犯刑法,故以盗窃罪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元。教师告诉学生,若按照小佳的盗金额,还构不成犯罪,但其所盗窃的对象是残疾人,并且造成残疾人双腿截肢的重大后果,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达到了犯罪标准。通过专业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地知道犯罪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并且一旦触及到法律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造成无法抹去的污点。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阅读相应的案例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例如,讲授《依照程序维权》时,引入案例如下:李某在舅舅的织布厂上班。9月末,李某向自己的舅舅讨要3000元工资多次,未果。为了能够要到工资,李某绑架舅舅的小儿子,并电话威胁舅舅发放自己应得的工资。当李某看到舅舅及其妻子赶到,立即把其儿子高高举起,并恐吓他们要把孩子狠狠摔在地上。之后李某被制服,法院最终以非法拘禁罪拘役李某五个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护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惩罚坏人,同样也是保护正义的有效武器。

3.重视课中的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认知

就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在案例教学的引导下可以通过真人真事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中。如孕妇A因身体不适到某医院就诊,因费用过高无法支付,医院选择先救人,但是家属拒绝术前签字,致使病情严重,孕妇死亡,医药部门鉴定该医院无需承担责任。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道德与法律面前,应该如何抉择,鼓励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认知,同时在语言组织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上也是非常有利的。严厉的批评与频繁中断学生的发言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教师重视倾听与分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较好的环境。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始终抓住教学的重心,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单一的采用案例教学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同时在活跃课堂氛围上也能发挥出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相应的技巧,对于案例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重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样才能确保其教学目的的实现,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晓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案例教学法运用[J].世纪桥,2012

第2篇:案例指导法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案例教学法的融入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创造生命的价值”的讲述中,教师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案例,如小兰资助汶川、最美乡村教师等生动真实的案例,使学生可以贴近生活,感受到创造生命的价值,以此更好地突出教师讲授内容的主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深化学生的政治了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主要以老师讲述为主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教学。学生尽管可以记住理论知识,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缺乏对思维的深入理解。并且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单一的、刻板的,因此讲述的知识很难使学生贴近生活,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展现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率。例如,在进行“财产的继承”讲述时,老师讲了如下案例:父母去世后留下10万块钱,哥哥说妹妹已经出嫁了,不能继承财产,将父母的遗产占为己有。随后以此为背景提出问题:第一,财产是什么?第二,法定继承的范围。第三,继承人的范围。第四,女儿有继承权吗?问题逐步深入,深化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了解,达到法治教育的效果[1]。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步骤,以此逐步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案例教学法具体划分步骤。

(一)准备案例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述时,寻找合适的案例是当前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对于案例来说,应该源于现有文献资料或者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挑选。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需要明确目标,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案例的编选,同时也需要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获得知识。案例需要具有启发性,包含问题,使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判断推理,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除此之外,案例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需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通过现实问题进行案例的逐步深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并可以应用到实践中。

(二)提示案例

案例教学必须根据现有初中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对于案例分析来说,必须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述,该种方式不可以脱离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区分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不同,不可以混为一谈[2]。

(三)自学案例

案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讲授时,为了更好地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师设计自学案例并放在讲授知识之后,这样既有利于完成任务,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进行案例自学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除此之外,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视角,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为之后的讨论案例打下基础。

(四)讨论与评价

课程讨论是必要的。因此在讨论案例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分析案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性地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反思。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以此归纳总结案例中的道理。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起步阶段,如果老师没有进行良好的教导,学生就很难有正确的思维,也很难拥有对道德与法治的敏感。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格外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贴近生活,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仕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呈现和问题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73,75.

第3篇:案例指导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专业技术人才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水平。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开展技术教学的同时需要加强法律与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的重要学科,应借助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并且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原则与优势

其一,原则。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层深入。这种专业教学的开展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并且在破解教学难点时能够进行案例导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抽丝剥茧,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原则有三点:一是意识的转变原则。教师需要发挥主要的引导者角色,但不是绝对的教学主体。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找到学习的重点。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教师需要利用案例呈现生活的实际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与生活接轨的案例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使其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推动力。三是知识迁移原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得复杂、丰富的知识简单化,更容易理解。教师要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综合,把握案例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二,优势。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优势不容忽视,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体现教学价值。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案例教学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互动。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大量理论知识汇聚的学科,学生在面对繁杂的教学体系时容易产生反感情绪。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效应。二是可以通过故事性的方式展现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三是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案例教学法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其通过对案例的了解与分析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中职生大多不具备社会经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增长生活经验有较大的作用。

二、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教学需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其实际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选择案例,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范冰冰偷逃税案”为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学中进行分析。其一,选择案例。在开展“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法治精神的内涵,并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范冰冰偷逃税案”这个案例。由于这个案件长时间占据微博热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个话题了解得比较多。甚至有部分追星的学生,对这个案件的了解程度更高。其二,讨论案例。娱乐圈的艺人赚钱的数目庞大是众所周知的,这从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因此,在对“范冰冰偷逃税案”这个案例进行讨论时,很多学生会从案件本身及范冰冰本人入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中的教学重点,包含有较多的专业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学生通过对“范冰冰偷逃税案”的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地渗透到单元知识点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案例,逐层深入,就能让学生看到该案件的本质,从中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其三,分析案例。在对“范冰冰偷逃税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案例的实际内容进行明确。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被江苏省税务局处罚后,虽然案件几乎尘埃落定,但是其中还是有较多的细节有待商榷。而娱乐圈的艺人刘晓庆也曾偷逃税款1458.3万元,其金额数目虽然没有范冰冰的大,但是在曝出这个事件后被判了刑。这种结果迥异的原因主要是适用法律的不同。在分析案例时,学生需要明确刘晓庆案件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1条规定,范冰冰案件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逃税罪,两者的构成要素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特别增加了首次税务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之后,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种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利用相关的法律,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了解,才能掌握不同的法律内容。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措施

其一,营造教学氛围。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由讨论。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不喜欢独立思考,特别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只有课堂氛围浓厚,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发表意见。例如,在开展“知荣辱,有道德”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当代社会的道德事件进行分析。虽然这些事件通常一抓一大把,大多不突出,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事才能见真章。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的荣辱事件,然后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其二,明确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在组织学生开展案例探讨的过程中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让他们在多维的角度下进行案例分析。因为一旦缺乏教学目标的指引,学生就难以把握单元知识的核心与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师在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道德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自己需要具体学习的内容进行体系构建,防止其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云。其三,结合基础教学法。基础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教师要按照案例的选择、讨论及分析,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尽管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自由,但是教师不能偏离教学的本质,要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础的学习内容,并具备接受不同教学方法的能力。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基础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内容。由于部分案例与教材内容不符合,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结语

总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只要这样,才能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优良品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张永.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09).

[2]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

[3]姚玮.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教学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

第4篇:案例指导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白板案例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白板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白板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形式,将教材中出现的文字案例,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案例,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对于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还是一种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运用该教学方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避免学生因课堂乏味或教学内容晦涩难懂,而对该学科产生排斥情绪。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积极主动吸收学习内容的同时,学生会不自觉的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时,通过白板向学生展示,两位同学不小心撞在了一起,因为不懂得控制情绪,从而大打出手,最终从好朋友变成死对头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不会走现走神等状况,还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如果自己遇上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从而有意识的控制情绪。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即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白板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因材施材,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认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一旦遇到挫折却很容易一蹶不振,因此提高其认知能力,避免其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是非常必要的。白板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快速且轻松的理解教材,并联系自身,从而提高学习认知,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例如,在教导学生认识法律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单纯的讲解法律的概念和意义,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白板呈现校园霸凌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被欺负的小孩忍气吞声,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以暴制暴以会产生什么后果,则可以让学生很快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坚定他们做知法、守法之人的决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可谓一举多得。

二、白板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一)白板案例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白板案例进行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应用于课堂教学。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白板案例进行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穿插相关案例,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认知;课堂结束前,则可以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可通过白板案例组织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维碰撞,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知,并学会将从课本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教学目标。

(二)白板案例参与构建校园文化

教育的广义概念为,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同样学科的教学,也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因此,白板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发挥其作用。在创建校园文化时,通过白板案例加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就是其中最适用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校园人流量较大的路边,或最醒目的地方安装白板,并将与该学科有关的合适案例制作成漫画、动漫等形式,反复播放,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造成影响,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精髓;还可以组织全校学生一起观看相关题材的电影,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利用白板案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

三、白板案例应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作用,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白板案例教学的应用势在必行,但是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使用和推广该白板案例教学时,必须严格遵守注意事项,以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造成阻碍作用。

(一)教师对白板案例教学保持积极态度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部分教师习惯“填鸭式”教学,可能会对白板案例教学产生排斥情绪,甚至在应用该教学模式时,抱有敷衍的态度。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案例的选取和穿插,如果其态度不端正,很可能出现案例选取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或在教学过程中匆匆带过等状况,甚至可能出现教师因不排斥该教学模式,不会操作白板的现象。这些情况一旦发生,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认知,还会影响学习效率,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意义,对应用该教学方式保持积极态度。

(二)把握案例尺度,形成正确引导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较弱,思考方式比较偏激,很容易受到误导,因此教师在运用白板案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必须注重案例选取,尽量选择正面案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少用负面案例,以免学生进行错误尝试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而且很容易因挫折产生失望、消极等负面情绪,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负面案例对学生进行震慑,也要把握好案例的尺度,以免学生对自己、对社会,甚至对国家失望,从而严重影响其三观的塑造。

(三)合理应用白板案例教学

万事皆有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对白板案例的应用,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如果过于重视对白板案例的应用,则会导致学生的思考缺乏理论支持,从而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

四、白板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模式

应用白板案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教学,首先要通过集体培训、开展教研会议等方式,提高教师水平,帮助教师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确保教师理智对待白板案例教学,并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可见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模式,是白板案例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并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

(二)注重教学设计,重视案例选取

教师在运用白板案例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这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设计。只有注重教学设计,教师才能够考虑到各方面内容,选取最合适的案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预期目标,避免因案例选择不当导致教学过程无法顺利完成,甚至对学生造成错误引导等状况。另外,教学过程中每个案例该如何穿插,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长短,如何与其他案例进行联系等,都会影响教学的完成度,以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这同样体现了白板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三)白板案例应用与教学任务相结合

初中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有限,因此白板案例的应用需要合理化。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案例与教学任务相结合,确保案例的经典性,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方向,避免教学方向跑偏,从而浪费时间,真正做到教材内容为学生思考提供理论基础,案例导入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例如,教师可以在借助白板呈现案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再进行思考和讨论。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白板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避免其误入歧途,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智对台待这一教学方式,积极提高自身水平和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并且尝试将眼光放在课堂之外,潜移默化的运用该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使学生成长为对真正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明花.白板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学周刊,2018,367(19):58-59

[2]卢小艳.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99(15):68.

[3]董成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好家长,2017(54):154.

第5篇:案例指导法范文

关键词:“概论”课;案例教学;学生参与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此后逐渐在我国高校以及中小学教学中使用,尤其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公布后,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1]由此,案例教学法因其生动具体性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等到广泛推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在原有案例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与现实困境

“概论”课内容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新民主义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因此,“概论”课教师如果将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助于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生动的“案例”,才能将深奥的、抽象的理论讲述清楚,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体会、理解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甚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概论”课教师的重视,从案例选择到案例问题设计、案例的讨论管控、案例总结等多方面有序展开。多年案例教学实践中,一些专家学者还将“概论”课案例教学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度理论分析,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概论”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参考的“案例资源”,大大推动了案例教学在全国“概论”课的推广。此外,也有一些学者从“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展开案例教学的理论探讨,厘清了“概论”课案例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为“概论”课教师探索案例教学提供宝贵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2]然而,“概论”课案例教学依然面临困境。其一,全国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几乎都采用大班教学,每班学生基本在130人以上,笔者所在的高校“概论”课每班大约140人,有些高校每班甚至达180人以上,在大班授课局面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形下,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案例讨论部分难以得到全面实施,绝大部分同学无法参与其中,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大大下降,案例教学的许多优点也就无法得以体现。其二,现有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几乎全部由教师选编,容易因为学生视角的缺失而收效甚微。固然,教师进行案例选编能够从“概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出发选取典型案例,但常常因为案例与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之间存在错位,导致学生对案例反应不大,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其三,案例教学与传统完全的“说教式”授课相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一定提高,然而实际上在整个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主体依然是教师,教师选择案例、教师设计问题、教师组织讨论、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新式教学理念依然无法在案例教学中得以体现。

二、“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创新思路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案例选编全过程。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新思路的开始。教师在第一节授课中就可以把本课程要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概论”课程有整体认识,并深刻领会“概论”课程凸显的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特征。在“概论”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概论”课的理论以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我国、特别是自己所处区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从中选择直指人心、引人思考的案例。从小处着手,详细阐述案例;并从大处着眼,展开案例分析、点评;再将案例与课本内容结合,探讨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最后结合案例本身的局限性,指出案例使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在整个案例选编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不能缺失,案例的选题、案例与教材哪一部分内容相结合、案例说明的问题等等都可以在课间或通过QQ、微信、邮箱随时跟老师讨论,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及其与“概论”课程的相关性。通过案例深刻理解“概论”课程的相关理论。在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挖掘案例,并展开案例分析,把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阐述清楚一个问题、一个观点或一个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达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

2.老师认真细致批改学生选编案例,并反馈于学生。学期结束之前,学生要将所编写案例交给老师,教师一定认真而细致批改学生提交的教学案例,这一步非常关键。老师通过对学生选编案例进行认真批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反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过分夸大我党的腐败现象,忽略共产党严惩腐败的坚定立场。那么教师需要通过批改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让学生认识我国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但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正以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惩治腐败,要对共产党从严治党充满信心。总之,教师对案例的批改要紧紧把握教学案例的科学严谨性和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性,使学生通过老师的点评学会用正确的观点、正确的立场、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无疑是案例教学的重大意义所在。

3.教师从学生选编的案例中进一步筛选并完善案例,运用于下一学期的“概论”课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选编的教学案例,与教师选编案例相比具有其突出特点。其一,学生用“概论”课程的理论观察社会,往往与最新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案例的现实社会针对性会更强;其二,学生选编教学案例为传统案例教学注入了全新因子:学生视角、学生关注点以及学生思维。教师对学生选编的优秀案例进一步完善而运用于课堂,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点、关注点的把握,较好解决了案例教学中教师个人收集案例的一些弊端。学生在“概论”课学习过程中,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全方位快速搜集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实效性强、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老师经过进一步加工设计、完善,将之运用于“概论”课教学中,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4.教师进行案例教学与学生编写案例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参与案例选编的新思考绝不是对原有案例教学进行简单的推翻、否定,而是对原有案例教学的有益补充,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发挥案例教学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参与案例选编与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参与案例选编是学生运用“概论”课所学理论来观察社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选编案例,教师及时批改、点评案例,并反馈于学生。当然,学生所选编的部分优秀案例经过老师的进一步完善有可能会出现在老师课堂教学中,这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所选编案例的质量。很显然,学生参与案例选编不能取代教师选编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案例,只是作为教师案例来源的渠道之一。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用案例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并尝试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选编好案例,学生必须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讲授以及案例运用更加重视,积极参与到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去。而且在整个案例选编过程中,学生跟老师应保持着密切互动,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主动地运用课本的相关理论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养成用“概论”课所学的理论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的放矢,不再是教师力图通过自己选编的案例把自己希望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