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第1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TU9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8604一、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是各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在桥梁工程中的综合应用,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技术课[1]。桥梁工程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课堂教学还应注意与工程背景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绪论”是课程的开始,良好的绪论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中,通过优化整合桥梁的定义与功能、分类、跨径发展、桥梁美学与造型、技术创新、灾害与应对措施以及全球交通网络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结合桥梁工程自身特点,在课堂讲授中整合与优化绪论的讲解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内容的整合优化

(一)桥梁的定义与功能

按百科全书的定义,桥梁是跨越障碍(河流、峡谷、道路等)的结构工程物。桥梁在学科分类上,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道路工程的关键部位与核心工程;在环境美学上,桥梁往往又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相对于隧道,桥梁固定于地表各处,形体庞大,构造各异,承受交通荷载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桥梁的本质特征为用自身的跨越能力实现连接,跨越行为是桥梁结构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校周围或本地的桥梁来讲述桥梁的作用与重要性。

(二)桥梁的分类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曾勇 ,等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桥梁的分类很多,按桥梁用途来划分,有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人行桥、农桥、运水桥(渡槽)以及其他专用桥梁(如用作通过管路、电缆等的桥),当然主要的是公路桥与铁路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公路铁路两用桥也日益增多。按跨径大小分类,依据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桥梁可以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与小桥。多孔跨径总长L>1000 m,单孔跨径Lk > 150 m,属于特大桥;多孔跨径总长100 m≤L≤1 000 m,单孔跨径L k > 150 m,属于大桥;多孔跨径总长30 m(40 m)

由于桥梁分类众多,课堂讲授时应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抓住主要的分类方式,如按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用途等进行分类的方式应作重点讲解;而把按行车道的位置划分桥梁的内容放到拱桥章节去讲授,因为拱桥的主要分类方式是按行车道的位置来分类的。在后续讲授斜拉桥或悬索桥内容时,也会涉及到按材料进行桥梁分类的知识点。同时,授课时还应注意各个分类之间的组合,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等。

(三)桥梁的跨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发展迅速,桥梁跨径不断增加,许多桥梁建设达到世界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建成的著名桥梁有:主跨1 088 m的苏通长江大桥(钢箱梁斜拉桥),2012年前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主跨1 650 m的舟山西堠门悬索桥(世界第二跨度悬索桥);主跨550 m的上海卢浦大桥(钢箱拱桥);主跨552 m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桁拱桥)。这些著名桥梁代表着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受到世界桥梁界的高度赞誉。课堂讲授时,应该对不同桥型展开讲授,并注意内容的侧重点,抓住几种有代表性的桥型进行讲述,力求简单明了,与生活贴近。如,钢悬臂桁架梁桥的主跨在19世纪初超过500 m,而后极少修建,该类桥梁中国也较少见,课堂讲授时一般仅简单提及。钢连续桁架梁桥19世纪50年代至今,单孔跨度控制在200 m~300 m之间,向更大跨度发展的可能性较小,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来讲授。中国混凝土拱桥,即万县长江大桥,则在1997年达到了420 m,超过了克罗地亚主跨390 m的KRK-1号桥。钢拱桥在20世纪30年代就超过500 m,发展相对平稳。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出现了2座主跨500米以上的钢拱桥,即主跨550 m的卢浦大桥与主跨552 m的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斜拉桥从1950年主跨约200 m到今天主跨超过1 000 m,钢悬索桥主跨从1930年主跨约1 000 m到今天约2 000 m,发展都很迅速。

课堂讲授时,应重点突出中国桥梁在跨径上的突破,并配以相应的桥梁图片,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桥梁的美学与造型

相对隧道而言,桥梁的直观性强,造型优美,视觉效果较好,往往给人以较强的震撼力;相对道路而言,桥梁是交通的关键部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桥梁的美学与造型应给予重点关注,讲授桥梁的跨径发展时,也需要借助图片或动画予以讲解。桥梁是土木工程皇冠上的明珠[2-3]。桥梁结构的形式与造型多种多样,为桥梁工程师们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最能体现桥梁工程师们对桥梁结构的理解和热爱[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美学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桥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桥梁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动力

桥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最早的桥梁可能源自雷击而倾于河上的树木。拱是曲线中最优美的线型,中国文字“桥”即是“木”与“拱”象形复合而成的。因此,绪论部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这一内容的讲解。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10年,是位于中国河北的一座著名石拱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得最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赵州桥圆弧拱的跨度大,通航净空大。这种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被誉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

桥梁结构设计分析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桥梁工程发展的内在动力[4]。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技术创新,为桥梁工程提供了所需要的设计计算理论、计算手段、建筑材料、机械装备、施工技术等,对桥梁工程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支撑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钢铁产量快速增长,以钢材为主要承重材料的工程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钢桥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美国为了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增长,修建了大量高速公路,钢拱桥和钢悬索桥由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二战后,由于钢材短缺,混凝土桥梁大量出现,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混凝土塔、挂篮悬浇、预应力技术、连续刚构、钢砼组合结构等新的结构和技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悬臂拼装、顶推、移动模架、大型浮吊整体吊装架设等[4]。日本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速铁路的发展,相继建成了多座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桥和悬索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促使公路铁路迅猛发展,桥梁建设成就辉煌,建成了大量连续刚构拱桥、大跨斜拉桥、大跨度悬索桥等世界级的大跨度桥梁。

(六)桥梁灾害事件的发生与应对措施

尽管桥梁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不时出现的桥梁事故与灾害仍无法回避[5]。古今中外发生的桥梁灾害事故很多, 2007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了百年世界十大最恶劣塌桥事故。每次事故都是一个血的教训,重要的是应思考导致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

1940年11月7日,在风中振颤的塔库马大桥在八级大风荷载的动力作用下,经过剧烈扭曲震荡后,吊索崩断,桥面结构解体损毁,半跨坠落水中,桥梁最终倒塌(见图1)。当年人们未能全面认识悬索桥受力体系,也没有足够重视空气动力对桥梁的影响。塔库马大桥的倒塌促使桥梁风工程学的诞生,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魁北克大桥在施工中先后出现2次工程垮塌事故(见图2)。这座桥主跨度为549米,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悬臂桥。1907年8月,大桥杆件失稳引起全桥倒塌,19 000吨钢材落入水中,造成75人死亡。1916年9月,中间跨度最长的一段桥身在被举起过程中掉落水中,11名工人被夺去了生命。垮塌的原因之一是南锚跨靠近主墩的下弦杆的压屈导致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倒塌。稳定问题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桥梁失稳事故促进了桥梁稳定理论的发展,桥梁技术的发展使桥梁稳定问题更显重要。

1970年,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座钢箱梁桥(密尔福德天堂桥)倒塌。钢箱梁桥本来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由于二战后钢结构焊接与安装技术的发展,钢箱梁桥跨度做得越来越大,箱壁尺寸越来越薄。最终由于钢箱梁板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几何缺陷发生失稳,导致该桥倒塌。工程师从该桥的垮塌中认识到薄壁箱梁的剪力滞后效应,由此推动了薄壁构件设计理论的发展。

湖南凤凰桥在拆除桥上的脚手架时发生垮塌,事故造成64人遇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均造成道路、桥梁损毁严重。位于震中的汶川县附近道路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其中桥梁震害最为典型和严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引入桥梁灾害事故的介绍,并适当进行评述,既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讲授,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学生的工程视野,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些桥梁灾害事故案例,与后面章节教学的内容是相关的,在绪论部分引入这些章节,为后面章节的教学提前作好铺垫。

(七)全球交通网络

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等机构的人类出行数据与地球夜景照片进行叠加,形成了地球上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从中可以看出,空中交通与海路交通已相对完善,但是陆路交通还较匮乏,尤其是洲际公路中跨越海峡的桥梁建设较薄弱。

由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跨海工程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宏伟蓝图,21世纪或将迎来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桥梁建设高潮[6-8]。著名海峡通道方案有白令海峡工程、直布罗陀海峡工程、墨西拿海峡工程、厄勒海峡工程、马六甲海峡工程、大带海峡工程、博斯普鲁斯海峡工程等。中国交通运输部已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其中“二纵二横”已基本连通。全部工程要求2020年前完成五个跨海工程,自北向南依次跨越渤海海峡、长江口、杭州湾、伶仃洋、琼州海峡。其中,渤海海峡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尚在规划中,长江口与杭州湾跨海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伶仃洋(粤港澳)跨海工程正在建设中。

通过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土木工程的桥梁工程建设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们毕业后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由此使学生感到学习桥梁工程不再是一门枯燥的事情,而是跟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桥梁工程课程还能与世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结语

良好的绪论教学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良好的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桥梁工程课程的自身特点,优化整合绪论部分的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水兴.桥梁工程[M].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陈艾荣,盛勇,钱峰.桥梁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曾勇,谭红梅.桥梁工程教学中若干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66-69.

[4]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阮欣,陈艾荣,石雪飞.桥梁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6]万明坤,等.桥梁漫笔[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7]唐寰澄.世界著名海峡交通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8]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面向创新的中国现代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O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cont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ZENG Yong1, TAN Hongmei1,WU Guoxiong1,2,DONG Lili1,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

2.Chongqing Jianzhu College, Chongqing 400072, P.R. China;

3.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R. China)

第2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平潭综合实验区东南角的澳前镇,有一处叫梦山的地方。据观测站的边防官兵称,这里到台湾新竹的海滩只有123公里,而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在未来也许将成为台湾海峡隧道从祖国大陆通往台湾岛的起始点。

16年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教授吴之明,第一次提出“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建议”;13年前,厦门大学海洋学院的教授蔡爱智提出了建设“厦金大桥”的方案。异曲同工的是,两位教授的方案都引发了两岸各阶层人士的巨大关注。

如今,两位已经退休多时的教授,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等待。何时让穿越海峡的梦想插上翅膀,它将取决于两岸未来的经济融合和各种复杂因素。

缘起英吉利海峡

早在2005年,交通部就公布了今后20年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其中,北京到台北的“京台”高速公路方案一经,即引起两岸各界人士关注。

截至2012年,京台高速公路的河北段、山东段、江苏段、安徽段和浙江段已全部通车,即从天津市途经前述各省到达福建省福州市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

当年的美好愿景似乎正开始实现,但现实的情况却很迷离。

这条公路目前仅存在于中国大陆。虽然该工程所需要的台湾海峡隧道仍徘徊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但两岸学界对于修建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早已经过了多次的探讨、预测与论证。

1948年夏天,国共内战正酣,军队节节败退,其高层在内部做出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台湾再次面临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彼时,一群台湾大学的爱国青年在台北进行了一次倡导和平的演说,他们的口号之一是,建议在台湾海峡修建一条海底隧道,将两岸紧紧相连。

在此后的岁月里,多位学者都曾经提出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但最终因各种原因石沉大海。直到1997年2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教授吴之明,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与21世纪工程台湾海峡隧道构想》一文,再次将建设台湾海峡隧道一事提出。

“1996年,我去英国考察了英吉利海峡隧道,既然欧洲都可以通过一个跨海隧道将两地串联起来共同发展,我相信中国也是可以做到的。”吴之明教授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这次英国之旅点燃了他内心埋藏已久的“火种”。

吴之明的构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专门研究超前课题的清华大学21世纪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并由吴之明担任主任,邀请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彭阜南担任顾问,直接开始了从事台湾海峡隧道的研究以及相关工作。

1998年11月,第一次“台湾海峡隧道工程论证”研讨会在厦门举行,这是由清华大学21世纪研究院和台湾大学土木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一次大会,来自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地的54位学者出席。

吴之明教授在这次会议上首次做了“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建议”的报告,两岸学者也就建设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3个建设方案。北线是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中线分为两个方案,一条是从福建南日岛到台湾苗栗,另一条是从福建石狮到台湾彰化;南线是从厦门接金门到澎湖再到台湾嘉义。

虽然第一次研讨会的规模很小,但由于是两岸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所以这次会议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据当时研讨会的组委会主任、21世纪研究院的院长方慧坚回忆,“回到北京后的三个月内,我们都没有时间展开研究工作,仅仅是接待海内外的媒体记者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科技交流部的副部长钦东明,也参加了第一次研讨会,他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也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并做了一次讲话。“还交代当时的福建省台办副主任张广敏,以后再开这种研讨会一定要通知他,只要能安排出时间,他就会来参加。”钦东明说。

梦开始的地方

截至2012年11月,台湾海峡隧道研讨会走过了14个年头,整整举办了9届。

据钦东明介绍,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与铁道部原部长在一次谈话中甚至提出,要在通道的北线修一条隧道到台北,通过台湾的高速连接到高雄后,再从厦门的南线回来形成一个环形,当时双方还为此签署了一项协议。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的前任院长严正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他2012年曾被邀请赴台湾参加第九次“台湾海峡隧道工程论证”研讨会,但是他却婉言拒绝了。他认为这个研讨会只是专家之间的交流而已,受到工程技术难度大、两岸政治环境不明朗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构想的实现“很有难度”。

“台湾海峡隧道是一个梦,而厦金大桥不是梦,在厦门和金门之间修大桥是有可能实现的。”与提出“台湾海峡隧道”构想的吴之明不同,厦门大学海洋学院的教授蔡爱智将梦想演绎成为更为实际的架桥。

作为第一位提出在厦门与金门之间建立跨海大桥的学者,已经退休多时的蔡爱智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依然充满激情。蔡爱智将台湾海峡总结为“一片海滩连两岸,几道沟渠汇于中”,他特意强调了这个“中”字不只是“中间”的意思,更有“中国”、“中华民族”的含义。

1999年3月16日,蔡爱智写了一份关于召开“厦金大桥方案论证学术讨论会”的建议,并将其提交给了时任厦门市台办副主任的翁金珠。

在这份建议中,蔡爱智从自然条件、技术与工程以及修建时机等方面初步论述了修建厦金大桥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翁金珠让我先不要着急,要等待时机。”蔡爱智说,翁金珠把他的建议转给金门政府和金门水利协会的理事长,“有一次翁金珠请金门人吃饭,把我也喊过去介绍给金门人认识,他们都对建大桥表示欢迎。”

蔡爱智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此后又有多批金门学者与政界、商界人士通过厦门市台办联系并来厦门访问了自己。

1993年年底的第二次“台湾海峡隧道工程论证”研讨会上,蔡爱智针对厦金大桥的建设构想进行了一次发言,但由于这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在于北线方案,而作为南线方案组成部分的厦金大桥构想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蔡教授不会打字,也不会做PPT,还是用手写版的文稿来进行发言。”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科技交流部的副部长钦东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2002年3月,在厦门举行的第三次“台湾海峡桥梁隧道建设学术研讨会”,将南线方案首次摆上台面,并成为三个方案中的首选方案。蔡爱智提出“将厦金大桥作为台湾海峡隧道的前期工程”的建议获得了大家的认同,这一次蔡爱智有备而来,他请学生在自己发言时帮忙翻页。

这次研讨会后,对于蔡教授提出的厦金大桥构想,学界持质疑甚至反对意见的声音甚少,“在此之前,学界对于这一海域的了解太少了,而厦门与金门之间的海底环境十分复杂,他们很难提出有价值的反对意见。”蔡爱智说道。

由于厦金大桥仍为两岸学术界的学术探讨,没有任何资金投入,蔡爱智除了经常领着学生打义工外,还得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两万多元钱“赞助”学术研讨会。

为了得到精确的研究数据,蔡爱智领着学生多次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厦金水域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桥位的备选方案。“我觉得第二种方案是最可行,它是从厦门翔安区欧厝到大金门的五沙岬角,这一海域风浪小水流不大,中间有一片浅滩,施工难度与投资额都比较小。”他指着厦金大桥的线路简图对记者说。

两岸人士的推动

蔡爱智关于建桥构想的提出,激发了两岸各界人士讨论厦金大桥建设的热情。2003年12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四次研讨会上,两岸学者认为,这一构想是具有可行性的,并提出成立“厦金大桥前期工作小组”的建议。

2004年12月27日至30日,世界著名的桥梁建筑公司台湾林同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忠一行七人,受金门方面委托,就厦金大桥建设方案赴福建考察访问。他们在福州参加了学术讲座,拜访了厦门国家海洋三所,并在厦门市委交通委和海洋三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大磴岛和小磴岛。

2005年7月,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组织中国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福建省交通厅、厦门市交通委及福建省地质局、国家海洋三所、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福建省办公厅、福州大学土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海洋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行14人赴金门进行厦金大桥的考察活动。

福州大学土建工程学院的陈宝春院长,作为当时的副团长也随团前往金门,他向《新商务周刊》记者回忆道,当时的金门县长李炷烽等金门官员接待了考察团,“厦门交通委的林金平对厦金大桥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其中提到在双方的设计标准出现不一致时,应采用较高一方的标准,以保证大桥质量,对于大桥建设的资金问题,可以双方各出50%或以大桥中间线划分,分别承担。”陈宝春说。

资金问题也一直是两岸各方讨论的重点,在金门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将厦金大桥的桥墩命名权在台湾拍卖,这部分获得的款项可以作为大桥的一部分资金来源。

对于厦金桥的建设,金门曾提出要在修建过程中给摩托车留出半个车道,共设1个半车道,厦门的一位相关领导告诉金门方面,要修就修两个半车道,造价贵的话厦门方面可以多出点,这对厦门来说这并不是很大的负担,金门的“议会议员”还笑称,要将这位领导的话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向祖国大陆筹钱的凭据。

而原金门县的县长李炷烽则希望厦金大桥由两岸政府共同承担部分资金,并吸收一定数量的社会投资,这一点与原金门技术学院财金科、企业管理系的教授王春源的想法颇为相似。他认为,可以效仿台湾高铁的模式,由两岸共同招商,由民间企业合组团队对建设与管理进行竞标,创下两岸共同监督的BOT(建设Build、经营Operate、移交Transfer)合作营运模式。

正像在厦门从事贸易的台商王建明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的一样,厦金大桥的修建给金门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乎想象,“至少以后我坐船往来大陆与金门时不用担心排不上队了。”

技术层面的难题已经攻克,但受制于两岸间的现实问题,专家学者及一些民间人士只能先谋绘一张蓝图,待时机成熟时达致美好愿望。

第3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弊端是---重“数量”轻“乐趣”,重“知识”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单一”轻“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四种策略。

第一:重“质”减“量”――“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业是教师和学生的常规教学任务,正因为常规,许多教师默认其常有程序,沿袭传统做法,所有重复低效的抄-写-练-算的作业形式大量存在,故有了减负行动。要想减负,就作业及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作业其实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既是过程性评价,也是终结性评价。作业的功能应该有:诊断、发展、反馈、沟通。平常最多关注的诊断与巩固功能,故有大量的写、抄诊断学生学会没有,用重复机械的去巩固知识,而布鲁姆关于认知过程的维度分类有六种: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从中可知,诊断与巩固作业功能是记忆和理解的认知维度,而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维度很少被教师关注。所以我们只有全面的认识学生,科学而深入的认识作业,才能真正实现“减负”。要真正做到“减负”,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经常做到“四问”---不做行不行?适合每一个人吗?针对几个目标?需要几个感官参加?作业能让学生经历看、想、问、做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让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六个认知维度贯穿渗透于作业之中。比如: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让学生做一个题:小钱康复后会怎么样?然后畅所欲言。这样就整合了这六个目标,达到了重质减量。作业应提倡少而精,减少机械重复的劳动,抄写词语可代替生字的抄写,用词造句说话提升对生字词的理解和应用,对写作有好处。

第二:妙趣横生----“为有源头活水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效性、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难以让学生大显身手,只有亲和性、自由性、实用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长。所以我注重读写结合、剪贴结合、玩写结合、看画结合、演做结合、查找结合,使用作业超市的调味品,凸显作业的趣味性。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了,并不意味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有了分量。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布置一些他们感到新鲜有趣的作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寒假里布置一项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把村里各家的不同的春联抄下来,比较一下谁家的春联有特色。再如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收集佳句妙语竞赛。让学生把平时课外摘抄的佳句妙语,每周由一位同学精选部分抄在班级的黑板报的“妙语佳句角”,全班共同欣赏,教师及时督促检查,完成一轮进行一次评比。有时布置一些“歇后语”“成语”“谚语”之类的收集作业。又如上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可以让学生以‘爱’为主题自编小诗。教师出示自编小诗一首,让学生读体会,激发孩子们的写作业的兴趣。

爱是什么

爱是冬日的暖阳,给予人温暖;

爱是温暖的双手,给予人关爱;

爱是春日的细雨,给予人希望;

爱是鼓励的话语,给予人勇气;

爱是无声的眼神,给予人自信;

爱是无私的奉献,给予人生命;

爱是生命的桥梁,给予人幸福!

第三:魅力四射----“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点燃学生创新的希望,让孩子们把说、写、画、做,联系成一个整体,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有梯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教学中,我把作业分成两类:必做题和选做题。下面我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为例。

全班学生必做题: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写近反义词,多音字组词。

(3)用‘静静的’‘不但......而且’‘此时此刻’造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

选做题:写话‘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

表演‘相遇的情景’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遵循了教育规律,而且又有针对性。这种作业能让较好的学生‘吃得饱’,自主消化;一般的学生‘吃得下’逐渐消化;学习差的学生‘吃得消’,慢慢消化。正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展示魅力,疲劳尽消!

第四:融入生活----“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充分的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作业尽开颜!挑战性阅读,使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学生利用少年宫阅读活动,充分走进课外阅读之中,在阅读中认字学词,背精彩语句,感受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以‘读’促教、以‘读’促学、以‘读’促感、以‘读’促写!亲自动手,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学生听、说、读、写、玩、做、观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例如:续写、做资料卡、观察体验、画图想象、排演课本剧、办小报、课外阅读、游戏、猜谜、讲故事等。语文课标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假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我们要把课文内容向课外延伸,把作业设计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母亲的恩情》一课,让学生记录生活中母亲关心照顾自己的事,让学生知道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从而学会关心孝顺父母。有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渗透环保教育,调查周围卫生,写倡议书,提高学生兴趣。在作业改革的实践中让人深深感到: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她应该体现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生活性,让学生做中学、做中感、做中乐,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个性展现,让人惊叹----快乐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独具一格,香气四溢----体味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千里追寻,善思诱导----寻觅着......

第4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一、有感情地读课文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熟悉文本,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四年级学生易模仿,如果加上教师的指导,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其次,训练学生形成语感。如果听过于永正老师的课,便可以感受到他的朗读技巧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难过时低沉地读,兴奋时激昂地读,环境、事情、人物的不同体现在对应的语速缓慢、抑扬顿挫等方面。实践证明,教师高超的朗读能力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第三是平时课堂中要有尽量多的“朗读时间”,做到“人人有事做”,达到大多数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确定好阅读课老师的角色

首先是做好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其次是做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把学习自还给学生。老师挤出时间干什么?是观察与思考、准备与设计好教学。比如在执教《白鹅》时,若能把鹅的姿态用课件播放出来,结合课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飞回蓝天的恐龙》时,若能引导学生事先查找《恐龙图鉴》,再根据课文的内容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三、培养概括能力

第二学期的“段落训练”是连续了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所以在第二学段要提高“段落”的实效,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首先要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如《长城》一课自然段不多,可按自然段教学;《颐和园》一课则可抓重点词句,如美丽的大公园长廊排五殿万寿山昆明湖美丽的景色;《鸟的天堂》可抓两个重点段教学:一是描写大榕树,二是写鸟飞起时的状态;《爬山虎的脚》可引导学生注意段与段之间、句与句子之间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其次,从段落的概括入手,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阅读目标),因此,根据不同的课文,教会并引导学生如何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怎么教会学生比较准确归纳出段落大意呢?一是合并段意法。比如《观潮》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壮观景象。《颐和园》一文主要介绍了长廊、排云殿、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二是揭示学生抓中心句、中心词,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白鹅》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是中心句。而写鹅的吃相一段,“三眼一板”是中心词,可引导学生找出并归纳。

再就是扩充题目设问法。如总结写动物的《猫》一课主要写了猫的哪些特点?第一段又围绕着什么来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如写静物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谁跨越海峡,生命桥是怎么回事?再如写人的文章用三句话设问:谁为什么做事?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记事的文章可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归纳,对于较长的文章可启发学生用此方法。

四、抓住重点,注意细节

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已接触不少较长的课文,抓住重点来教便显得很重要了,如《鸟的天堂》一课,文中出现了五次“鸟的天堂”,则应重点抓住静态的榕树动态分析文章。

有些长文如《巨人的花园》注意细节描写,“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就可以围绕“会说话的眼睛”、“凝视”启发学生从前后文的内容思考这个小男孩要告诉巨人什么,从而点明文章的思想感情。

许多名师常会“同课异构”。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方法并优化教学流程上好每一堂阅读课,让每一堂阅读课有鲜味,“色彩纷呈”。怎样优化教学流程呢?课前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好板书、主次分明、不被学生牵着走,课堂上把握大局,随机应变。

五、做到读写结合

第5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农运会建功

11 月1 日,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泉州闭幕,主场馆海峡体育中心为其农运会服役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据农运会资料显示,海峡体育中心规划用地516 亩,包括“一场一馆”:全民健身广场和商务中心两个项目,可举办全国综合性比赛或国际单项比赛。如此大型的体育场馆总投资概算在10.3 亿元,占农运会所有场馆建设资金的86%。

10.3 亿元的投资背后是否增加了泉州的财政负担?“海峡体育中心并未给政府带来财政上的负担,其建设采用的是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建设的。”农运会组委会场馆建设部副部长王文演给出了答案。

“BOT 是指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项目发起人(主要是私营机构)进行项目( 主要是基础设施) 的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将免费移交给政府。” 我国著名BOT 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王守清教授指出。

据了解,海峡体育中心建设过程中,由安踏、寰球、九牧王、菲莉四家民营企业投资组建福建省海峡西岸投资有限公司,竞标海峡体育中心工程成功后,负责场馆的建设管理及农运会后30 年的运营开发,30 年后海峡体育中心将交还政府。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能否作为政府理财的新思路?这种合作模式能否达到共赢的效果?当记者试图从主管农运会场馆建设的副市长洪泽生处找寻答案时,他表示:BOT 模式在泉州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而王守清认为,BOT 模式中政府和私营机构是一个双赢的组合: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项目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效益考虑较多,但资金短缺,管理水平和效率较低;而私营机构则资金足、管理经验丰富、能动性和创新力强,但对盈利的期望较高、承担风险能力有限,BOT 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

BOT 初探

海峡体育中心是泉州采用BOT 模式兴建的首个体育场馆,然而并不是泉州应用BOT 模式进行公共服务建设的首例。1996 年,刺桐大桥民营资金参与投资的泉州刺桐大桥,成为国内首例民营BOT 融资项目,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守清教授介绍, 90 年代中期国内出现第一次BOT 应用高潮,当时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外商,自2003 年开始,国内才开始出现第二次应用高潮,但这次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内企业。泉州的民间资本参与BOT 模式的时间比全国平均速度快了7 年!

王守清指出,90 年代中期,大批外商进入中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项目出现了问题。同样,在建设刺桐大桥的消息传出后,多家外商洽谈,因为条件要求苛刻导致合作无法实现,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桥的建设必须获得外援。此时,泉州15 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申请,获得市政府批准后成立了泉州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名流公司占60% 的股份,泉州市政府占40%的股份。

结合政府和企业的互补优势,刺桐大桥仅用一年多时间即建成通车,创造了国内同类桥梁建设罕见的高速度。据了解,刺桐大桥实行了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提高了项目的建设效益和建设质量,工程交由交通部二航局承建,还并特地聘请其竞争对手铁道部大桥局为工作监理。

作为“国内首例民营BOT 融资项目”,刺桐大桥引起了大量的媒体报道,甚至让普通公众第一次接触到“BOT”这个名词。

理性BOT

由于民营资本的发达活跃,“敢为天下先”的泉州人将BOT 模式更广泛地运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创造了环保事业的多个BOT 首例: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省第一家BOT 产业化污水处理厂,石狮市建成全省第一家BOT 产业化垃圾焚烧厂,晋江市建成全省第一个BOT 形式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民间资本的介入则充实了环保资金,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同步发展。2007 年,泉州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已正式命名泉州市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授牌仪式中,时任泉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的张力军着力点出BOT 的功劳。

第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一、问题是“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而解。”意思是善于发问的老师,就像砍坚硬的树木,先砍容易砍的地方,后砍结节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就都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设计问题时,就要在安排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做到由易到难,步步设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爬梯”。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将思维的空间抛给学生,让学生交流,思考,解决。

        案例: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片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能了解到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能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师顺势继续问到: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然后根据学生读的相关文段,引导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设计,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设计的问题题量适中,又具有较好的梯度性,由表及里涵盖了整篇文章的内容。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整个提问就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正如同攻木,先易后节目,最后迎刃而解。所以说,教师的问题不应只针对教学内容本身,而应站在学生角度来看文本,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学生通向文本内涵的一条路。

        二、问题是“桥”,引导学生从疑难走向简化

        在学生理解感悟中,对于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把难点分解成一个个解决起来比较方便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答,否则会让学生被动学生,问题过难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大多老师在执教时会提出“你从文章哪儿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多数学生文章才浏览两次,面对这个问题都面面相觑,一时难以从文中理解。有一位老师的教学问题能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一步一步,步步深入,最后学生真切体会到了这种雪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他是这样执教的:教师创设情境,填补文本空白。“如果这是你的一个朋友、你的亲人,正在受到死神的威胁,你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本中小钱的那份期待,理解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

于是又顺势引导,认真读一读,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台湾同胞的高尚举动?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李博士的步履匆匆”与“台湾遭遇了7.3级大地震”,“台湾青年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在这些实际情境中去体会这一生命取得的伟大,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美好的心愿,海峡两岸用亲情永远搭建着这座生命桥。在老师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主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问题的分解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不但理解了问题,还启发了学生对本文有一个更深入的感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问题是“催化剂”,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学会适时利用反问、追问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反问,是教师应对学生提问或者引导学生回答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催化剂”。反问,是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学生的问题加以转化,变成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是教师应对学生提问的一种处理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雪中送炭”,老师和学生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是“雪中送炭”,你能说说吗?

        生:我在书上看到,红军过雪山的时候,红军首长把自己仅有的棉衣让给快冻僵的“小鬼”穿,这也是雪中送炭。

        师:你们讲得很好。但是,是不是一定要在下雪时才能“雪中送炭”呢?

        生:一天,我把钢笔忘在家里了,同学把自己的笔借给我,这也是雪中送炭。

        师:这样的事能叫“雪中送炭”吗?

        生:不是。我觉得这点帮助太小了,算不上,再说忘记钢笔也不算什么困难。

        师:那谁能来总结一下“雪中送炭”的意思?

        生:“雪中送炭”指的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在这里,教师的反问帮助学生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雪中送炭不只是在天冷的时候发生的,而且帮一些小忙也称不上雪中送炭。简单的两个反问让学生轻易地就掌握了这个词的深层含义,不能不说是问到了点子上。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偏颇要能及时引导,并能一点而通。

        反问和追问是一种促使人思考的方式,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避免,但我们要注意用在恰当的地方,这样,才会有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好的课堂教学问题“必令学生运其才能,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然之功弥深。”可见,有效提问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提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潜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控究的习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沂蒙山区;临沂旅游;好地方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61--02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山区无限秀美的风光。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行政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昌达的文化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为临沂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畅通便捷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

临沂飞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成都、广州、大连、杭州、厦门、武汉、哈尔滨、深圳、温州、济南、青岛、烟台等全国十几个城市航班,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二、地貌特征多样,山水风光秀美

临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蒙山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之一。蒙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二千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楚国老莱子、战国纵横家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旬。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亦是养生长寿胜地,空气极佳,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具全国之最,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世界养生长寿圣地”。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云蒙、天蒙和彩蒙四个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官、慈宁宫、观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明广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雨王庙、水帘洞、望海楼、云霞洞、百花峪、观峰台、云蒙峰、云蒙湖等。

山东地下大峡谷为国家4A级旅游区,是临沂境内最壮观的“地质奇观”景点,位于临沂北部的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该景区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漂流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景观特点之一是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洞内常年温度在17/18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接待游客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旅游区先后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全省重点探险项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龙岗省级地质公园”。

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依托沂河打造的临沂滨河景区位于沂河、枋河城区段,北起汶泗路汤头桥和北外环,南至刘家道口水利枢纽,总面积57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是具有防洪、交通、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的生态景区、文化景区、旅游景区,是国家水利部命名的首批水利风景区,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滨河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临沂滨河景区的建立拉开了城市建设的框架,形成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五片、北上东进、南优西连”的布局,为把临沂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临沂滨河景区规划建设有小埠东、桃园、角沂、柳杭4座拦河橡胶坝和全国设计流量最大的平原水闸――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其中沂河小埠东橡胶坝全长1247.4米,是世界最长的橡胶坝,被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的建成,使沂河在临沂城区段形成回水长度46公里、平均水深3米、面积36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米的内陆湖。景区规划建设有沂蒙广场、凤凰广场、迎宾广场等9大主题广场,有沂蒙路枋河桥、解放路沂河桥等15座景观桥,有缤纷世界、奇石园、柿子园、石榴园等18个生态园区,拥有18平方公里的绿地。全省最大的音乐喷泉――沂河音乐喷泉、迎宾门和沂蒙精神雕塑等成为滨河景观中的精品。

临沂滨河景区交通便利,是连接省、市、县区著名景点的枢纽。沂河、枋河水、路、滩、堤、坝、桥相互连接,贯穿各个景点,沟通临沂城区。景区环境整洁卫生、管理规范有序、服务热情周到,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临沂南部是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辉煌灿烂

临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现完整的保存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大型3D电影《孙子兵法》即将在临沂开机。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部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四、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沂蒙精神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奉献的革命圣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动人故事、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宁可饿死自己的孩子也要养育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烙煎饼做军鞋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还有举世著名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无一不是最生动、最伟大的人性篇章和值得剖析、启迪思考的历史典故。临沂市围绕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开辟了红色旅游线,命名了一批沂蒙精神教育基地。近几年,山东省和临沂市联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轰动京城、感动中国”。同时,一批红色文化精品把弘扬沂蒙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沂蒙颂歌》系列丛书、《谁不说俺家乡好》文艺演出、《蒙山沂水》大型风情歌舞、《沂蒙山小调》交响乐和红《沂蒙六姐妹》、《红嫂》以及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沂蒙》等作品,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创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经成为临沂市的城市精神。

临沂人民勤劳朴实,临沂地区资源丰富,临沂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从主席批示过的历家寨,到全国第一个电气化村刘团村,再到艰苦奋斗的新典型罗庄、沈泉庄、九间棚,体现了临沂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沂蒙大地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工、农、商、旅、交通、城建、通讯、电力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临沂商城闻名全国,位居全国综合批发市场第三位,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现正致力于发展现代物流形式,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一座历史古城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和崭新的面貌迅速崛起,发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五、打造旅游品牌。创建旅游城市

临沂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山东省内旅游资源大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昌达的文化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为临沂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立足这些旅游资源优势,近几年临沂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2004年,临沂市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是临沂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在“十五”计划中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具有i临沂特色的“沂蒙好风光”战略,旅游开发突出了“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三大主题,沂蒙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正在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突出。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朴实的临沂人们热情欢迎您到临沂来旅游!

“绿色沂蒙”旅游景点主要有蒙山旅游区、竹泉村景区、天马岛旅游区、雪山彩虹谷旅游区、罗庄宝泉寺公园、临沂滨河景区、临沂动植物园、兰山茶山旅游区、郯城新村银杏园旅游区、临沂市知春湖旅游区、沂水灵泉寺旅游区、玫瑰湖汽车公园、苍马山旅游区、玉圣园旅游区、罗庄盛能游乐园、平邑九间棚旅游区、费县石林梨乡旅游区。

“红色风情”旅游景点主要有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旅游区、沂南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蒙阴孟良崮旅游区、沂蒙革命历史博物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

“文韬武略”旅游景点主要有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诸葛亮文化旅游区、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

参考文献:

第8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对台宣传中的重要资源

在台湾,孙中山被尊为中国的永久总理,台湾的政治架构也出自孙中山的五权构想,孙中山至今为台湾的执政者高度认可,荣誉主席吴伯雄表示,每逢周五下午,他都会与同事共读“总理遗嘱”。在孙中山诞辰的重大纪念日,两岸也会举办大型的学术研讨会,如台湾的孙中山纪念馆,从1998年起至今,每年都定期举办“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并积极邀请大陆学者参加。在两岸经济、政治交流日益频繁之机,文化交流显得尤为迫切,而以孙中山之名进行两岸文化交流无疑又是最好的渠道。其中,“孙中山文化”作为我们可资利用的一个重要、特殊而无可替代的文化品牌和资源,在对台宣传上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可能和途径。如目前中山市东部文化产业园策划开辟的“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模式,并以此推进两岸文化产业集群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正如长期从事孙中山研究的美国史学家史扶领所言:“孙中山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孙中山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

对侨宣传中的“文化桥牌”

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最积极的传播者。孙中山革命大业的华侨色彩非常浓重,华侨背景对革命的萌发起着决定性作用,他本身也成为华侨文化、海外华侨爱国精神的化身。中山先生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数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以侨居地为革命基地,曾6次往来檀香山,8次到新加坡,9次到马来西亚,5次到越南,2次到泰国,12次往来日本,在华侨中做了大量启蒙宣传工作,在华侨中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在海外策动革命。国内著名的黄花岗72烈士中华侨也占到31人。可以说,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著名华人华侨先驱人物的代表,是我们最响亮的“侨牌”。深化提炼孙中山文化中的“文化桥牌”元素,整理、挖掘和弘扬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孙中山组织的9次武装起义的革命故事,以及他们身在海外心系故土的赤子情怀,不仅可以教育新生代华裔、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也可以增加新生代华裔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实现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坚持文化“走出去”,在海外定期举办华侨华人文学奖和大型图片展、“华侨华人与辛亥革命”大型海外采访活动等,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孙中山文化形象。二是要建立海外孙中山展览馆。在美国檀香山、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日本东京、神户,东南亚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与孙中山有关的全球主要城市建立孙中山展览馆,同时依托我驻外使领馆和海外文化中心,展示孙中山文化图片,推介孙中山文化产品,发放孙中山文化宣传资料,提供孙中山文化信息查询。这些工作,对于增强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以及海外华人社团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

中美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

从经济崛起走向文化崛起的中国,需要用文化架起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据载,从1879年起,孙中山先后6次往来檀香山,并居住近7年,加上到美国本土4次的两年半时间,孙中山在美国度过了9年半时间。其间,孙中山先后接受中小学教育,加入基督教,创办兴中会,可以说,美国既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发祥地和根据地,也是他的“第二故乡”。孙中山病逝后,夏威夷、三藩市等政府纷纷支持华人华侨建立孙中山纪念设施,并参与有关孙中山纪念的各类活动。如孙中山曾经就读的夏威夷普纳和学院的毕业生、现任檀香山市市长汉乃盟以与孙中山是校友为荣,认为孙中山是该校毕业的第一位总统,而奥巴马仅是他们的第二位总统校友,并主动提出与中国中山市结为友好城市。上述种种,均说明美国各级政府对孙中山充满敬意并给予高度评价。鉴于美国长期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误读和歪曲,充分利用美国政府对于孙中山在美国学习生活革命经历的认同感,分析和寻找中美政治文化的契合点,将孙中山文化作为广东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可以加大广东乃至中国文化的对美交流力度。如尊重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美说明中共接受孙中山既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语)也是虔诚接受基督教文化洗礼并是基督徒这一事实,对外宣传中国政府推行的宗教自由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诚的继承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主席语)。

旅游推广中的文化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球已建有43座孙中山主题公园,全国已有187条“中山路”,另外,许多城市和地区都设有中山纪念堂,这充分显现孙中山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也显示了孙中山文化作为旅游文化品牌的潜力所在。进一步发扬孙中山文化的旅游文化品牌优势,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孙中山故居的文化载体、旅游载体作用,整合孙中山故居等文化、生态资源,形成红色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中外游人前来“朝圣”,深刻体味伟人的历史遗迹、成长土壤和生活现场等人文细节。二是要凸显文化主题,宣扬孙中山“天下为公”、“博爱”等爱国精神。

城市形象推广中的“伟人故里”牌

第9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主题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发展

众所周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同时,城市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建设城市文化,就是要建设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化的城市文化形象,呈现良好的、、具有活力的城市文化创新形态,也就是说把一个城市最美的、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方面展现给世人,是人们的最佳宜居处所,并为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任何一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说城市文化只是把空泛的文化具体到了城市活动的管理形态当中,它还不具备城市的特色占有、特色垄断和特色整合。—个城市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最科学的方法就是从城市文化学的角度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因为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形态。它首先要具备原创性、特质性和系统性。城市主题文化是根据城市特质资源形成的特质文化来构建城市主题空间形态,并围绕这一主题空间形态来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的一种文化策略。

1 城市构建主题文化的现实意义

何谓城市主题文化?凡有特色的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这种基因是由凝聚着历史精神的文脉和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所决定的。这个城市所形成的历史精神的文脉和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就是城市的主题文化。城市的主题文化依存于独特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的环境。没有城市主题文化的城市,犹如没有灵魂的城市。而有了城市主题文化,城市建设将更加有所遵循,城市形象会更具特色。对外可以彰显城市独特的品质;对内成为引领和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特色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城市形象建设的原动力。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具有的强势文化,它能够突出反映—个城市的文化特质,以串联和并联的形式贯穿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教育、新闻、城市公共艺术品牌企业、建筑等资源,形成城市发展的张力,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名片。

随着当今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使城市模糊的形象和品牌鲜明的突出出来,才能影响世界、形成热点、形成注意力、形成品牌和标志性符号。

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彰显城市的特质,才能形成城市的特质资源,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才能在差异化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主题文化优势;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体上看,产业升级、城市化和全球化是目前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和变革的三大潮流,他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并与其他因素一起决定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和社会发展趋势。以上三大趋势或潮流带来了三个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深远的后果。

这三个结果就催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城市特色和城市主题问题。因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逐渐从工厂到城市,从某一具体单位到某一较大的区域,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汽车城、、赌城、服装城、商业中心城市、煤都、葡萄酒之乡等一系列以某一产业、行业或某一产品、某一特色服务为主体的城市。每个城市找到自己在整个城市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主题,形成自己的主题文化。但是,这里所说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完全绝对、清一色的主题,其“主”的意思不是完全的单一、唯一、孤立,它是与其他产业、行业相互依存、联系和促进的,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

因为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它多有特色,都必须首先是一个城市,必须首先具备一个城市所必备的物资内容和精神内涵,在具备了一般城市应有的性质、功能和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主题,才能形成主题,才能养育、包含、烘托得住这个主题。因此,我们

说的城市主题,不是虚的,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空中楼阁,而是有扎实基础的特色性主题。

2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和孕育的方向

既然城市主题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就有内在规律可循。一方面,我们可以按照顺其自然的原则、完全通过市场力量去逐渐孕育、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尽可能好、尽可能早地明确或确立城市主题文化是必要的且有益的,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设计、构思、培育城市主题文化,引导和协同市场力量共同促成城市特色的形成。从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发展实践来看,这不仅是重要和必要的,且也是可能和可行的。我们挖掘和发展城市主题文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入手:

2.1 原创性城市主题文化

这一类城市有它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大运河是威尼斯的交通要道,这里几乎到处是水,河水轻拍建筑物的边沿,河水映照建筑的倒影。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上游泻湖群岛,历史上因海上贸易成为最伟大的商业帝国之一。水是它的生命,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联想到重庆作为著名的山水之城,有山且傍水,这就是重庆的天资,它的文化意义通过“山城”、“雾都”、“小香港”等称谓显现出来。重庆主城跨越两江,突破两山,在凸显其山城、江城的特色上改造修建,建筑群自然地随着山势形成高低起伏,重庆城市的天际线富有节奏感和个性,夜色中的重庆城更是妖娆多变,五光十色,许多人慕名而来,为了一睹重庆山城传说中美丽的夜景。

重庆在利用好自身地理优势的同时,有责任保护好重庆的传统建筑,比如在地势错落的山崖上“重屋垒居”的吊脚楼建筑,传统木结构的大型民宅,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重庆还有众多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应该努力挖掘和开发各区县有典型巴渝特色的建筑群或村落,突出公共性建筑和移民聚居建筑风格的多元文化特色。

未来的重庆建筑应该呈现出既有巴渝特色又能体现山水之城,既有修葺保留完整的古代建筑又有建筑风格逐渐多元化和商业化现代建筑群,依托重庆的地理风貌,打造出有重庆特色,富有灵气、活力和层次的动感之都。

2.2 专业性城市主题文化

这一类城市源于它本生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或者产业链的发展,凡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文化经济、文化外贸设定为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替代型产业,将地域、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当作整体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世界上有着明显专业性主题文化的城市有音乐之都维也纳、啤酒之都莫尼黑、之都拉斯维加斯、会展之都汉诺威、狂欢之理里约热内卢等。

在我国,也不乏这样的专业性主题文化城市,如有“钢铁之都”之称的辽宁省鞍山市、“瓷都”景德镇、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之称的义乌市、越剧之乡浙江嵊州等。这些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最初是从某一单一文化项目或者产业发展而来,有长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受当地政治、人文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以景德镇为例,这里有悠久的制瓷历史,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了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如今的景德镇,围绕陶瓷这一核心,开设专业陶瓷学院,培养陶瓷生产人才,研究新型陶瓷生产工艺。修建国际陶瓷博览中心、中国陶瓷城、锦绣昌南中国瓷园等专业园区,为展示、交易和推广陶瓷构建平台。

重庆作为一座拥有古老巴

国历史文化又年轻的直辖市,有很多值得开发和培养的专业性城市主题文化。新的城市发展潮流已经告诉我们文化不但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可以获得巨大收益的产业,但是我们要想用纯粹的文化特色来塑造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却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重庆让人们最熟悉的另一个名字叫山城,清末名臣张之洞曾这样吟咏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例,它是典型的低丘、台地地貌,整个半岛就是一个突起的山脊,朝天门沙嘴海拔168米,解放碑地区平均海拔249米,枇杷山海拔340米,鹅岭海拔约400米,而这些落差都是在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上,在这样的地貌上修建起来的现代化都市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重庆在古代又被称江州,两江相汇在朝天门,即嘉陵江和长江,重庆人与这两条江有着深厚的感情,生活也与之息息相关,重庆是一个具有浓厚码头文化的城市。与这一特征相对应的是重庆的桥。有江的地方必然有桥,而重庆山山各异,水水不同,每一次跨越山水都依靠建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重庆是中国惟一的“桥都”,主城跨江大桥22多座,都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江与城的特色。

重庆还是一座火锅之城,外地人提起重庆火锅的鲜香辣都赞不绝口。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由于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重庆火锅现在已经辐射到全国,从西北戈壁腹地格尔木到东海之滨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椰岛首府海口市,甚至国外都能品尝到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重庆慢慢演变为一座麻辣之都,火热的城市。

从2004年重庆举办“首届国际火锅文化节”以来,重庆每年都有各类火锅文化活动和比赛,让人们吃火锅的同时也品重庆,重庆火锅以其餐饮规模之大、就餐人数之众、层次之丰富、种类之齐全、民俗风情之浓烈、文化积淀之深厚,在全国首屈一指;重庆火锅是重庆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重庆被命名为“中国火锅之都”,当之无愧。

2.3 综合性城市主题文化

所谓综合性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基于这座城市最突出的2-3个主题,可以是文化方面的,也可以是特色产业,也可以是两者相结合,比如以文学和艺术作为城市主题文化的爱丁堡、以赛车、、邮票为主题的摩纳哥。这一类城市的综合功能比较完善,文化和产业相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发展起来了旅游业和酒店业,这些城市的外来人流量比较大,城市的个性鲜明,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也都是围绕它的城市主题文化进行规划。

重庆文化是由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陪都文化、三峡文化四大板块构成。人们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共识需要一段时间来形成,重庆文化涵盖面广、时间长、内容丰富,值得挖掘和开发的文化主题很多,比如重庆的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巫山地区文化积淀相当丰厚,有史可考的文化遗址遍布长江和大宁河两岸,多达一百七十余处。这些文物遗址中,最具特色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魏家梁子遗址和大宁河岸双堰塘遗址商周遗址。如今,三峡大坝的修建,高峡出平湖的景色给了三峡文化新的内涵,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与之相配套的三峡文物抢救保护也是广为世界关注的工程。

“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巫山红叶节”、“重庆三峡美食节”、等特色活动能很好的推广三峡文化,提高重庆的知名度,发展起来了旅游观光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重庆三峡博物馆的修建与开放也让更多的人对重庆和三峡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一个城市垄断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支撑一座城也不是一朝一夕,重庆的优势很多,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方向,比如:重庆的摩托车生产。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摩托车行业,其生产、出售就占了全国整个市场的58%以上,重庆也正在打造“世界摩托车之都”,让重庆制造走向更多的地区和国家。  2.4 创新性城市主题文化

这种创新性城市主题文化是较新近出现的城市主题文化形态,他发端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与it、生物、电子等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关,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全球化带来的投资热潮,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资金的大量需求,而资金和技术的结合必须鼓励不断的创新。在此前提下整个城市就会以几何倍速增长,同时城市的发展方向会沿着不同的技术路线快速成熟,创新性城市主题文化就在这一前提下得到构建。这一类型的城市主题文化的共同特点就是鼓励创新,虽然城市发展的产业方向各有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这一类型的城市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硅谷。

重庆在中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对于很多不了解重庆的外国人,重庆市一座年轻充满活力的,有无限潜力的动感之都。所以,在创新性城市主题文化方面,重庆也有值得开发的空间。“2010年世界城市建设国际论坛”刚刚闭幕,论坛提出城市建设必须注意将世界性和民族性、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有机结合,走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未来的城市应该是高端化的城市、知识化的城市、创新化的城市、人性化的城市、国际化的城市以及生态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3 构建重庆城市主题文化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社会化大分工城市角色重新定位的新的趋势出现,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对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一种理论的形成并不仅仅依靠对原有理论现象的照搬和灵机一动的创作灵感,我们在构建重庆城市主题文化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世界名牌城市其主题文化特点的零散性造成了构建城市主题文化过程中的困难。从重庆文化方面来看,我们拥有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各区县又拥有各自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我们又是一座年轻的直辖市,一座现代大都市,如何去糟粕用精华,抓住重庆特色文化,培育和推广重庆城市主题文化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主要的问题有:文化的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聚集区还不够完善、各区县文化优势没有安全发挥、文化产品的开拓精品少。

从重庆产业发展方面来看,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工业曾经是以机械、冶金、纺织、食品、化工五大产业为主。经过能级提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前瞻性产业等结构调整措施,近几年来,已逐渐形成以汽摩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代表的新兴化工产业,以生物医学、生物器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镁合金铝合金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业,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业。 沿海和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在某些高新产业领域占领了先机,在未来几年,重庆将着力把信息产业打造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

第二、作为重庆的兄弟省市,成都在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方面与重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成都从“天府之国”更名为“天府之域”体现了成都开拓创新,立足长远的思想,利用自身现有优势,大打文化牌,通过文化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流入。成都拥有大熊猫文化品牌、金沙文化品牌、三国文化资源和都江堰等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依托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体育休闲业、传媒业和演艺娱乐业,全方位包装和宣传成都。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让成都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让成都拥有更良好的投资环境,进入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重庆与成都相距300多公里,各自有优势,又有密切的对接与合作关系,重庆的城市发展应该有别于成都,我们应该利用自身条件,发展现有特色项目,突出自身城市主题文化。

总之,重庆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应该站在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得到全社会的认识和共鸣。特色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重庆特色城市建设系统工程如何构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

重庆城市主题文化着重解决特色城市建设中的全方位、多层次、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系统联系、开放创新、战略性、超前性等特色城市建设的问题。在目前重庆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下,重庆有条件也有能力构建起重庆的城市主题文化,为打造中国特色城市,世界名牌城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城市主题文化与特色城市构建》 作者:付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