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第1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词语、句子的分析品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都是有爱心的人,从而理解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建立了生命桥,生命桥就是爱心桥。

教学重点:学习3、4、5、6自然段,通过分析词语、句子,从而体会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都是有爱心的人,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生命桥的意思,理解生命桥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1 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一边是美丽的杭州,一边是宝岛台湾,它们之间隔着茫茫海峡,却建立了一座生命桥,这是一座怎样的生命桥呢?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再一次走进22课,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 复习以前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读了课文,谁能够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小钱得了白血病,李博士在余震中抽台湾青年的骨髓救小钱。)

3 分析课文内容,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3.1 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李博士、台湾青年板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3―6自然段)

孩子们请你们自由的摸读3―6自然段,把描写李博士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想一想李博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3.2.1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说明李博士正在为小钱的生命着急,李博士对这件事情很重视。)你怎么知道李博士很着急呢?(步履匆匆)解释步履匆匆,谁愿意起来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李博士的着急。指导学生读出李博士着急的语气。

3.2.2 还有同学找到了不同的句子吗?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①这里的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候?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时,也就是有余震的时候,有生命危险的时候)。

②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是怎样地站着?生:沉着地站着。

③这个时候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而手术室是空旷的吗?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手术的器具在摇晃……还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摇晃……人也在摇晃……

④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生:沉着地!

⑤沉着是什么意思?谁愿意起来说一说,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⑥孩子们如果你是李博士,你会怎么做呢?你们同桌相互讨论一下。(谁愿意起来说一说),而在这种危险的时候,李博士沉着地站着,从这里看出李博士是怎样的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着挽救小钱的生命,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2.3 除了这里课文中还从哪里看出李博士的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突如其来说明余震来得突然和强烈,李博士的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你从哪里知道余震强烈,不得不停止工作,表现出李博士很沉着)。(你们真会动脑筋)

3.2.4 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呢?生:等余震暂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师:是不是这样啊?请读最后一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也体现了李博士的沉着。体现了李博士对工作认真负责、有爱心、无私奉献的精神。

3.2.5 谁愿意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李博士什么?(对工作认真负责、有爱心)你们从哪里知道的?(连夜)。齐读3至6自然段感受李博士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3.3 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请你们再找一找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想想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3.1 一位青年躺在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抽取骨髓?(余震中在危险中)这个青年不像一般的人,它是个有爱心的人。一般的人在地震的时候都会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他还来捐献骨髓……

3.3.2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生齐读)地震了,他还想着别人……说明他很有爱心,很无私。指导朗读台湾青年殷切希望的语气。

3.3.3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位青年心里害怕吗?他心里只想着用自己的骨髓救小钱。

3.3.4 请同学们摸到词语“希望、期待”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3.3.5 希望小钱的生命之花能够重新绽放,台湾青年期待自己的骨髓能够平安的输到小钱的身体里。

4 课文高潮引出爱心

4.1 那么台湾青年的希望和期待实现了吗?你从文章哪里能够看出来。(小钱得救了)

4.2 是什么使小钱重新获得生命之花绽放?是李博士(爱心和无私奉献),台湾青年的爱心和无私奉献,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学生齐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 感情升华

生命的火种就是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爱心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我们台湾、大陆是骨肉同胞有着血脉亲情,这种血脉亲情筑就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6 拓展

第2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课堂提问是教师惯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反馈方式之一。因此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好的问题应该是“桥”,是“路”。

一、问题要能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

《学记》中有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说明提问时要先易后难。因此我们设计问题时,就要在安排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做到由易到难,步步设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爬梯”。

更何况我们面临的对象是小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有效的提问可以将思维的空间抛给学生,让学生来交流,思考,解决。

案例: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片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能了解到少年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能感受到少年的博襟和远大志向。

教师顺势继续问到: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然后根据学生读的相关文段,引导联系全文深入思考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的问题不应是针对内容本身的,而应是让学生针对内容本身的。只有让学生去动脑,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桥梁作用。

二、疑难问题简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理解感悟中,对于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把难点分解成一个个解决起来比较方便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答。否则会让学生被动学生,问题过难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有的老师在执教时提出你从文章哪儿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多数学生文章才浏览两次,面对这个问题都面面相觑,一时难以从文中理解。可另一位老师的问题让学生有了读文的兴趣,一步一步,步步深入,最后学生真切体会到了这种雪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他是这样执教的:教师情境,填补文本空白,让学生谈谈:如果这时是你的一个朋友、亲人正在受到死神的威胁,你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本中小钱的那份期待,理解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于是又势引导,认真读一读,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台湾同胞的高尚举动?让学生从李博士:“步履匆匆”与“7.3级大地震”;台湾青年:在大地震中“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从实际情境中去体会这一生命取得的伟大,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美好的心愿,海峡两岸情用不断,永远搭建着这座生命桥。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下,有效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问题的分解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不但理解了问题,还启发了生对本文有一个更具有深入的感悟。

三、问多元化、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利用反问、追问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反问,是教师应对学生提问或者学生回答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催化剂” 反问,是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学生的问题加以转化,变成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是教师应对学生提问的一种处理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我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雪中送炭”,我和学生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是“雪中送炭”,你能说说吗?

生:今年内蒙古地区遭受百年未见的雪灾,在灾区人民生活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送去救灾物资,这就是雪中送灾。

生:我在书上看到,红军过雪山的时候,红军首长把自己仅有的棉衣让给快冻僵的“小鬼”穿,这也是雪中送炭。

师:你们讲得很好。但是,是不是一定要在下雪时才能“雪中送炭”呢?

生:不是的。比如说,一个公司老板做生意时,急需资金,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位朋友及时借给他,帮他度过难关,也是雪中送炭。

生:一天,我把钢笔忘在家里了,同学把自己的笔借给我,这也是雪中送炭。

师:这样的事能叫“雪中送炭”吗?

生:不是。我觉得这点帮助太小了,算不上,再说忘记钢笔也不算什么困难。

师:那谁能来总结一下“雪中送炭”的意思?

生:“雪中送炭”指的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在这里,我的反问帮助学生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雪中送炭不只是在天冷的时候发生的,而且帮一些小忙也称不上雪中送炭。简单的两个反问让学生轻易地就掌握了这个词的深层含义,不能不说是问到了点子上。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偏颇要能及时引导,并能一点而通。

反问和追问是一种促使人思考的方式,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避免,但我们要注意用在恰当的地方,这样,才会有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如果不是附近有“人间仙境”的国家三A级景区五指石的话,松溪河可能至今还只是少数渔夫行舟撒网的秘境。当地有识之士,遍访长者,披荆斩棘,方发现此境。于是,当地弄潮儿造舟揽游,秘境始成一方休闲圣地。“五指石恰似丹霞地貌、松溪河不逊桂林山水”。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舟行其间后,发出“何必舍近求远,休闲请到平远”的赞叹。

三省通衢

松溪河位于要冲之处。清嘉庆25年《平远县志》介绍了该县独特的地理环境:“环邑皆山也。而北接边江赣,东接闽汀,轮蹄舟车,缤纷络绎,实为三省之冲。”此处的“邑”为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镇,仁居北面有座属武夷山脉、海拔1529.8米的项山甑,仁居河发源于该山南麓,县城往东流于“差干堡”5里后,称为“差干河”,再20里至下坝圩武平县界。而松溪河系石窟河上游差干河的一个支流,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罗塘乡、项山乡以及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下坝乡细河,河水由福建流入差干加丰村,呈西北向东南流向,于加丰村和湍溪村交界合溪峰流入差干河。

千年盐道

松溪河发源于“罗塘”,流经福建下坝,地理位置突显了“要冲”作用,古称松溪河为“流江闽出入孔道”。据《区与界:清代湘粤赣蚧邻区食盐专卖研究》一书考证,这一古道对赣南具有重要意义:“从赣州溯贡水而上至湘水,到达筠门镇后,或换小船至罗塘再挑越筠门岭,或直接挑越筠门岭,抵达镇平县新铺,然后船运通过石窟河经梅溪至嘉应州”。

这条客家人的“盐米之路”,肩挑、马驮,盐上米下,接驳筠门岭与下坝的水运码头。福建下坝河水域宽,明宣德年间(1426-1435),蕉岭与下坝之间就有船运。清乾隆时,赣南各县食盐都从下坝挑运到江西罗塘,下坝经商之客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江西宁都、于都、兴国商都来这里建筑盐馆、米馆,作储盐之用,广东的盐大量水运至下坝;赣南各地的山货也大量地肩挑至下坝,由下坝水运到广东。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海禁大开,各种洋货至蕉岭驳运到下坝。当年来往于下坝河的木船,最多时每天有600艘,每船载重量上水3000斤,直至1930年写《寻乌调查》时,还依旧繁荣如昔:“从石城、瑞金来的米和豆子为大宗,从兴国来的以茶油为大宗,在筠门岭上岸,每天从筠门岭至广东下坝的大米、豆子、茶油共有四、五百担。下坝运至筠门岭的以海盐、海味洋货为多。脚夫们一担货去,一担回。”

通达三省的古驿道,给赣南、粤东、闽古带来了明清五百多年的繁荣,培养了大批客家富商,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客家文化。

古桥沧桑

道光年间,邑人苦于“溪流有谷断岗千尺,石头不转,舟楫难通。先是乡人醵金作会,架木为桥。而山水冲注,注辄倾圮,临流者为叹。”于是广募资金,“匠断山骨,长虹飞跨”,松溪桥于道光十年(即1831年)建成。该桥东西走向,两孔跨于峡谷之间,如长虹卧波。全桥用花岗石筑而成,长100.3米,宽4.9米,高12米,东端引桥长33.1米,西端引桥长27米。桥两边竖有石栏,石栏间左右各20根石柱,柱顶呈葫芦状,石栏高0.9米,中间石栏上镶嵌“松溪桥”碑,颜体正楷,书法刚正而丰满。

在狭窄的河谷上,近5米桥面的宽度,显得非常奢华,可以推想当年往来客商摩肩接踵。在桥东侧的观音宫遗址,6块道光十年兴建松溪古拱桥的碑记倚放于杂草丛生的断墙边,仍完好无损,详细记载了当年修桥的艰辛与捐资者芳名。桥西侧有约60平方米三个房间的地基遗址,桥端数株古拙茂盛的梅花适时盛开。据当年文物工作者考证,古梅由邑绅募资种植于清乾隆41年(公元1766年),植梅10株。历史几经兴衰,现存3株是“宫粉”。如今,古梅虬枝开嫩花,灿若霞锦,动似美女,典雅极致,格外妖艳。

人文蔚起

鸡鸣三省的松溪河畔,上苍垂青于此。在松溪流域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许多杰出英才。

——进士谢升庸。谢升庸是平远史料记载的五位进士中的明朝第一位进士,字畴裕,平远县差干镇湖洋村人。生于康熙年间,幼年生母病逝,自幼懂事,勤于家务,智力不凡,深得父母宠爱。因家庭经济所限,10岁时方进私塾读书。他珍惜宝贵时光,搬到五指石书室从师苦读。其师经常带他到五指石周围游山玩水,捕景作诗。升庸经常饮用书室附近的清泉,文思大进,为文下笔立就,此乃五指石“聪明泉”称谓之由来。谢升庸读完私塾后,游学于平远县东石和嘉应州(今之梅州),学业有成,于清雍正十年壬子科(1732),考取举人。于清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考取三甲第103名进士。谢升庸历任江南金坛县令、河南正阳县令、惠州府教授等职。一生学问渊博,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曾获朝廷多项记功。日与诸生员讲学,教人先培养度量见识,后被士林仰之为“泰山北斗”。

——忠臣谢志良父子。谢志良为平远差干乡上坊村人,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志良自幼聪明,智力过人,受其两世将门之熏陶,未弱冠投笔从戎,官升太原总兵。明末清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史称隆武帝。谢志良与其子谢上逵奉命在五指石建立基地,进行反清复明活动16年,最后被清军会集惠、潮、汀、赣四府之兵合围击败。五指石石桌石凳,是隆武帝坐朝的象征性宝座。殿下侧的混元塔,是石林寺众僧为纪念当时死亡将士所筑,现墓顶犹存。

红军秘道

几百年间,松溪桥风雨如磐,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段连结三省的古老盐道,有幸为神秘红军路,为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1930年5月时,便在《寻乌调查》中关注到必经松溪河的通道,为红四军分兵平远作了充分的调研:“一条从澄江通安远挖补界之罗塘(三十里),再由罗塘南往下坝,北往门岭”,“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武平属,在三省交界)、新铺(蕉岭属,离梅县三十里)往梅县,每天有约三百担过。”

据《平远党史》记载,1930年5月14日,由红四军第一纵队一千多人在率领下进驻平远,帮助建立了红色政权和武装。5月31日,红四军一纵队奉前委命令离开仁居,经差干下坝,回师闽西。松溪古道是当时差干往下坝的唯一通道,誉为“红军路”当之无愧。

1931年1月到1932年5月后,平远、蕉岭与江西省寻乌合成蕉平寻苏区,“原日三县革命健儿与各地红军共同驰骋于全国各地战场上”平远第一任县委书记李巴林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第4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联结”策略 阅读素养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15

“联结”策略是指以阅读文本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证伪)、或演绎文本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生命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结”策略的实施途径有:阅读主题与文本信息的联结,阅读文本与另一相关文本的信息的联结,阅读文本与学生已知事物、网络资讯的联结,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在语文实践中,笔者一方面运用联结策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感悟情感、评价鉴赏、迁移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联结使阅读不再仅仅停留在认知、理解的范畴,而是有机融入孩子的情感与人格,浸润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联结文本相关信息,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推想、建构与概括表述的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文本信息联结”,就是能联系上下文,从相关句段中联结相关信息,综合理解,从而获取信息进行推论。

(一)联结文本相关信息,理解词语的意思

对词语的意思可以联结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加以理解。笔者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别有风趣”的意思,先让学生说说“别有风趣”的字面意思――形容事物有别样的、特别的趣味;然后,引导学生与文本联结,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别有风趣”。此时,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搭一瓜架”“爬上屋檐”“花儿落了”“结出了瓜”,体会到文章所写出的“别有风趣”。这样,将词语理解与文本内容联结,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联结文本相关信息,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

在体会文章主旨时,需要入情入境地深入文本,联结文本中具有含义深刻的词句。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快速阅读“移骨髓”“得救”两部分内容,思考谁为谁架起了一座生命桥。学生交流理解,找出关键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代传下去”,理解了李博士为小钱和台湾青年架起了一座生命桥、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这样,通过联结文本相关信息,学生体会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两岸同胞的爱心、血脉亲情。这使他们的情感逐步升温,走进文本的内涵,体会到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 联结文本相关信息,品赏词语的感彩

在品赏词语感彩时,一般要联结文本相关信息,再结合平时的知识经验,才能体会它的表达效果。《花的勇气》这篇课文,“泛滥”一词较难理解,它是作者表达对四月维也纳感到失望的重要词语。教学时,笔者先启发学生联结文本,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草地上绿色连着绿色,看不见其他色彩,非常单调、枯燥;然后,让学生思考:老舍先生用“一碧千里”来形容广阔的草原,同样写绿色多而广,这里却用“泛滥”,读一读,你觉得它们一样吗?学生对比后,感受到“泛滥”在这里是多得成灾、到令人讨厌的地步,体会了词语的感彩。同时,以此为例,笔者让学生找一找,在文中还有像“泛滥”这样的表达强烈感彩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找了“寂寞”与“乏味”这两个词语。在后来的习作中,学生懂得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样,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在词语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与相关文本信息联结,培养感悟情感的能力

与相关文本联结,能让学生“跳出”原有思维的框框,通过熟悉文本的某个信息,了解阅读文本中与之相似却比较难读懂的意思。如,在《去年的树》一课教学中,为了理解树对于鸟的意义,感悟树与鸟之间的深厚情感,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小王子》片段。

师:鸟儿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让她不顾一切也要去寻找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外阅读材料《小王子》读一读,思考:对狐狸来说,小王子有什么不同?

生1:我找到的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体会到对狐狸来说,小王子是世界上的唯一,是非常重要的人。

生2:我感受到了狐狸和小王子之间深厚的情感,他们会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历经磨难;哪怕分离了,也要努力在一起。

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这么长的文章中,他们很快捕捉了关键信息。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小王子在狐狸心中的不同?

生:我找到的是:“一旦你驯养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我认为一开始狐狸并不喜欢麦子,但是被小王子驯养后,它就喜欢麦田的声音,一看到麦子就想起小王子,因为他有金色的头发。我再次感受到对狐狸来说,小王子是唯一的。

师:从你们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对于狐狸来说,小王子是唯一的。回到《去年的树》,树和鸟儿是怎样的关系?

生1:树对于鸟儿来说也是唯一的,课文前面部分写到“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许下了承诺。

生2:老师,我要补充,正是因为树对于鸟儿来说也是唯一的,鸟儿才愿意守着诺言,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树,我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

《小王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本著名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笔者运用联结策略,将《去年的树》与《小王子》文本彼此比照和印证,将小王子与狐狸的情感,移情到树与鸟儿的情感体验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树之于鸟儿的意义。

三、与已知事物和网络资讯联结,培养评价鉴赏能力

评价鉴赏能力是阅读素养中层级最高的能力,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令教师踌躇不展的问题之一。根据学习情境,借助恰当的联结策略,为学生提供与文本有关的信息、资料,这样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表情达意,将语文学习扩展到浩瀚的课外领域,获得意外之喜。如,教学《渔歌子》一文,在“知作者,体悟情感”这一教学环节,笔者让学生先说说自己通过网络了解到的张志和,建立诗人张志和的人物概貌,而后出示资料:“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的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20岁时,看透名与利的他,决意不再回到争名夺利的官场。从此,他彻彻底底隐于山林江湖之间,号称‘烟波钓徒’。”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资料学习得到了适时的补充与融合,为后续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回答“学完课文,读完资料,你觉得张志和是怎样的人?”时,答案多元异彩――“他是才华横溢的人。”“他是悠然自得,乐而忘返的人。”“他笔下的《渔歌子》如同一幅山水画,我觉得他真的是才华横溢……”如此,借助网络资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背景支架,使学生既了解了诗人的生平遭遇,更理解了诗人的心境,感悟了诗歌的意境,从而学会对诗歌的鉴赏品评,可谓一举多得。

四、与生活经验联结,培养迁移运用的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将生活引进文本,联结生活,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在讨论“在祖父的园子里,作者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这件事让你感受到什么?”时,一个学生回答:“作者铲狗尾巴草这件事,让我感受到祖父非常宽容。小时候,我也曾在爷爷的田地里帮倒忙,把田里的韭菜当作野菜拔了,可是当时被他痛骂一顿。而作者萧红的祖父丝毫没有责备她,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她祖父的宽容。”另一个生回答:“作者浇菜乱浇一气。从这件事,我也感受到祖父的宽容,那是一种宽容的爱。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的一件事,我趁妈妈不在家时学着她的样子拖地,可我没有力气拧干拖把,把地板弄得到处湿漉漉的,妈妈回到家后并没有责怪我。我觉得这是爱,宽容的爱。”这堂课后,我布置学生写写自己心中的乐园。与生活经验联结,学生不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能用上童真的语言,写出自己心中的乐园。如此,将文本阅读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联结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教师教学策略的优化。“联结策略”无疑就是一种阅读方法的优化,它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加强了儿童与文本的多维联系,更多地以儿童的视角去体验、感知、赏析,帮助学生在联结中获取信息、感悟情感、评价鉴赏、迁移运用,从而获得阅读素养的提升。同时,“联结策略”的运用也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愈加趋向“教阅读”“教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达成师生阅读素养的和谐共进。

[ 参 考 文 献 ]

[1]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5.

第5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情感激发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的语文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因而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纵观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越来越多的老师反映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越来越难教,课上老师常常自己一人在唱独角戏,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在小学高段尤为明显。我们老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有利因素出发,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好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让情感有机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

一、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是一门激感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调动。

1.动情于师,以情传情

教师积极的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景界,身临其景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特别是在教师的语言上,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2.挖掘情感,恰当移情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既是教育之“材”,又为教学之“本”,虽然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大部分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是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经典范文。这些范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文,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上课时努力抓住课文中的动情点。如《白杨》这篇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使作者看到了“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的积极乐观精神。课上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着重体会感悟。

3.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的娱悦性,即这种刺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产生心理上的愉快,进而增加学生阅读活动的内动力。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例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欢乐、热闹的场面”的抽动片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傣族人民过年的喜庆,把学生的想像带入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4.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教师面对活泼好动的学生,使他们愿意听、能听懂是一个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充满感彩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讲解、课文的内容形成共鸣,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二、情感的体验

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体验的艺术,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1、抓住题眼,调动情感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有利于尽快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如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抓题眼“情深”,用这条情感主线串起四大板块:出示课题,提出“情深”;初读课文,聚焦“情深”;研读课文,感悟“情深”;简介作家,升华“情深”。引领学生从“母亲工作的环境”及“母亲自身的形象”这两方面感悟慈母“情深”。

像《将相和》、《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唯一的听众》等课文,我们都可以采用“抓住题眼”来展开教学,以起到举纲张目、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调动学生静心研读的情感。

2、扣词研读,体悟情感

古人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说法,可见不起眼的字词有时是极具表现力的。因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品读、体味关键字词,不光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能悟出其传达的神韵和情韵,更好地提升教学层次。

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珍珠鸟的动作“探”、“蹦”、“啄”进行探究,不断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作者把小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它,爱护着它,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就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爱亲近“我”了。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共鸣,体会出文中字词的深意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反复诵读,熏陶情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宗旨。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迁移运用、熏陶情感。执教《白杨》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读文本,在默读中思索“白杨”的品质,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在诵读中升华作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情感。

引读,作为有效朗读的教学形式之一,极具鼓动性和感染性,在“情感型课文”教学中倍受青睐。学生在教师引言的引导下,能更为深刻地走进文本的内核。

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三次朗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4、融情想象,凸显情感

所谓“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如痴如醉的人性化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语言,进行想象、揣摩、品味,使师生对话的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

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第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生本高效课堂,成为目前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头等重要的任务。文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阅读目标的最有效的凭借。因此,立足文本,正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是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反复研读,寻找叩击自己心灵的文字

初见文本,教师理应放松心态,忘记教学任务,从容地与文字交流。慢慢走,细细悟,在文字中徜徉、欣赏,用自己的生命、灵魂感受文字的力量。当自己的心被温柔了、幸福了、震撼了,那这样的文字就是我们在课堂中要引导孩子们细读品味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初读时,我便被“父亲”执著的爱所打动。带着父爱的执着再次品读文本时,文中这样一段时间的排列深深地叩击了我的心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在众人全部放弃,连阻挡都没有的时候,这位父亲仅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如何能承担这36小时的挖掘?一个简单的“挖”字蕴含的又是怎样的“情”?当这段文字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情景再现,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父亲时;当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用不同的方式读出4个时间段的排列时,那如山的父爱,就扎根学生的心中了。不必过多的讲解,通过一个字、一个词就可以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了,就可达到对人物形象、情感的通透理解,目标达成高效简洁。

二、关注学情,寻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规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因此,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例如,在研读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通过充分了解学情,在学生自主质疑的基础上,我决定以爬山虎的描写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并领悟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读描写爬山虎的段落,初谈感受;再理解叶先生的教诲,谈重见爬山虎的心情。这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便跃然而出,语言中蕴含的深情也能油然而生。这样,文章景随情变、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突显于学生的面前。有了这篇文章作为支架,学生在其后的阅读学习中,也可依此类推。写作方法的教学成为本课教学中成功的典范。

三、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达成目标

面对编者从浩瀚的语言文字中遴选出来的精品,每篇文章所涉及教学点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四者之间对话的目标,就需要找到最为准确的切入点,以达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切入点,就能体现教学的创造性,让智慧充实课堂。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在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文眼,也是最佳的切入点。从这里切入,就可以找到描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段落、句子;在品味句子时,台湾青年、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品质自然得到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四、深入挖掘,寻找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

于永正老师曾经这样说:“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例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时,可将搭石解读为环境美、心灵美、意境美、语言美四个层次,引导学生体验“景美人更美”的绝妙境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智慧的教师会运用已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与文本的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产生思想的共鸣。

第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全中国没几个人会把“08奥运”只当成一桩体育赛事。谁要真这么想了,肯定会遭到周围人们的嗤笑。有人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奥运会是它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重新被世界接纳的标志。于是,全中国人也都憋足了劲儿,要让世界人民认识认识中国人民是怎么回事儿,要让全世界人民把咱中国人民的世界、咱们的梦想当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为了奥运会,8岁的海南女孩张惠敏跑了55天,从家乡一直跑到北京。为了奥运会,46岁的河南公务员曹欢花200多万请人把《孙子兵法》刻在了2008枚印章上,不光倾家荡产,还成了“百万负翁”。有人口专家预计,明年将会有1800多万名“奥运宝宝”降生。这是一股其势汹汹的“奥运婴儿潮”,其中不少女性是专为迎奥运而排队“借精生子”的。

即将到来的奥运会,还引起了全国各地新生儿的重名热,家长们给男孩子起名叫“奥运”、“姚明”或“刘翔”,女孩儿则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自打“解放”、“建国”、“抗美援朝”、“”和“”结束以来,咱国家多少年没见过这热闹的起名场景儿了!可以预计的是,2030年前后,中国将会出现一波新的结婚潮,新郎分别叫姚明或刘翔,张奥运、李奥运或王奥运,新娘则是刘贝贝、赵晶晶、许欢欢、范迎迎和董妮妮。

据报载,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和教练们担心首次在奥运主场作战的中国健儿们患上“奥运焦虑症”,于是,各个集训队有的练瑜伽,有的请于丹,有的聘心理专家,有的提前安排假观众在队员训练时吹口哨、喝倒彩……或许我们更应该担心这前戏过程中的“奥运焦虑症”会从运动场内蔓延到场外,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心理疾病。

最牛钉子户

记忆中“钉子户”一直是政府部门用来比喻和羞辱那些不听话的老百姓的词语,因为他们的抗拒让政府的为所欲为得不到顺利实施。

在2007年的重庆,“钉子户”终于被赋予了“英雄的意义”,并为《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涂上了浓重的色彩。当武林高手杨武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孤岛般的自家小楼顶,然后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家财产的决心时……许多人都被震撼了。在中国,很久没有见到如此有勇有谋的人了。

当然,这个事件也让全中国、乃至一些国外媒体极度亢奋,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而对于法院“强制拆迁”的判决和重庆市市长“绝不迁就漫天要价”的呼吁不以为然,足以显示出中国“官媒关系”的真实情况。

深圳版的“最牛钉子户”在深圳罗湖蔡屋围被媒体爆出:居民张莲好位于深圳黄金地段、与深圳目前的最高楼地王大厦相隔仅百步距离的一栋私有楼房,由于3年来拒绝拆迁,发展商欲在此打造深圳金融区,并建设新的最高楼的计划受阻至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而在北京海淀区甘家口也出现了“北京最牛钉子户”,在武汉、长沙、郑州和金华都不断出现“最牛钉子户”……至于那些没有被媒体关注到,没有被众人所知道的被拆迁户,那就遍及城乡了。在这些旷日持久的争执面前,庄严的法律经常不得不退后,等待民意与政商力量的对决结果。在“牛”字当头的时代里,连空气都是火热的,灼伤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

看来,只要敢于与政府对抗,就可能成为“英雄”,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时代悖论。那么,究竟是政府和开发商“牛”,还是钉子户“牛”呢?从各种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已经可见一斑。

中国制造新形象

大概除了当年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几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中国制造”受到世界上那么多国家政府的关注,与世界人民的健康那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反馈来的信息以负面居多。

让咱们吃惊的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有很多缺陷,这一点咱中国人早就习以为常了。人人都知道“便宜没好货”这条祖传的家训,可笑美国人和欧洲人到现在才明白。说实话中国人是热情、实在和厚道的,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像中国人这样把好的东西尽量出口给别国,不太好的留给自己用(在今年7月份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新闻会上,先后有中外记者就这一点提问,质检总局的领导回答:“我们对出口的产品和国内的产品都实行一个标准,即国家标准。但作为出口产品,还必须要根据进口国的要求,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或者根据协议的要求,根据协议的标准来执行。”言下之意颇耐玩味。

而且现在发达国家都把中国当成了“世界工厂”,把自己的制造业都迁来中国,把污染留给了中国,让产品流向了世界。中国是典型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即使奶的质量不太好,有点儿变味,有点儿农药残留……还是比草好吃。

让人吃惊的是,原来世界上80%以上的玩具都是中国制造的;原来没有中国出口的商品,美国人连正常的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原来没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全世界都没法儿过圣诞节了;又原来中国出口的商品中50%以上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标准生产的,咱们只是加加工;而58%以上的出口总额都是外商投资企业替咱们做的,咱中国只是应了个名儿……所以说,“中国制造”今年遇到了危机,是好事儿,它能让咱们更加看清自己,也更加看清世界。所以,感谢所有人吧,不管他们是想抹黑、炒作、推卸责任、转嫁危机,起码他们更能让我们知道,“中国制造”的路子今后应该怎么走。

粉丝社会

2007年3月,刘德华女粉丝杨丽娟的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以示支持自己的女儿苦追华仔13年。事件通过各类媒体向人们扑面而来。

在中国新闻媒体对“不自由”的持续抱怨中,杨丽娟事件终于让他们大大地挥洒了一把,因为有媒体可以出钱资助杨女去香港,去找德艺双馨的刘德华的麻烦。在父亲去世之后,杨丽娟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不是刘德华,而是她的父亲。当然,在奇闻轶事屡见报端时,也有人指出:杨丽娟只有初中文化而且有精神病嫌疑。如此,那么多的媒体,那么多的记者,参与的整个过程又算怎么回事呢?

在这样一个极需个性与魅力的时代,欢乐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超女之后,中国粉丝的地位也一跃千丈,随后又出现了快乐男声,中国全面进入粉丝制造明星的时代,原因可能是被压抑太久的欲望爆发了――人们开心大笑,人们自由仰望自己塑造的偶像。越是在压抑的年代,调情的驱动力越大;越是在封闭的社会,调情的传递物也越多。张爱玲说:“如果你不调戏一个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80后和90后们所追捧出的明星面目已经多元化,其选票来自粉丝,而不是体制与领导的圈点与内定,尽管非议不少,这仍不失为一种进步。两相对照,同样是80后,写字的年轻作家们却集体为时代谱写了一曲新的娱乐与政治双赢之歌。

2007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新会员名单揭晓,400余人成为中国作协新成员,其中“80后”作家10人,争议最大的郭敬明也位列其中。

他们自愿从体制外写作进入了体制内写作,但关于“80后”商业化写作的质疑,特别是郭敬明还曾有抄袭的“不良记录”,他们是否有资格加入中国作协一直争议颇多。幸亏有个韩寒,他诚实而尖刻地说:“被女人包养比被体制包养要好。”

盛世大工程

盛世才能建大工程。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都规划了几十年,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至今更有近百年了,但它们只有在国运昌隆的今天才能变为现实。然而,工程越大,争论也越大,今年尤其如是。而争论越大,说明它将遇到的问题也可能越大。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透露,总理也认为三峡工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中,首要的是生态环境问题。

水利专家张光斗撰文说:“美国政府关心我国库区生态环境和库区人民福利,反对三峡工程,一反新中国成立前主动帮助政府,要修建三峡工程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确实,现在的中国政府已不是那时的中国政府了,不过,现在的美国政府也不是那时的美国政府了,世界在变,寰球同此凉热。

2007年9月25日,中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在武汉召开研讨会,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汪啸风间接地承认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非常严重,远未得到根本扭转。用外电的说法是:“中国政府高级官员罕见地公开承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警告说,如果政府不迅速采取行动,三峡大坝可能会酿成环境灾难。”

南水北调,今年同样值得关注。被称为“万里长城之后最庞大的工程”的南水北调,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是将长江水输送到黄河流域。这项工程的核心是人为开通东、西、中三条巨大的水路。目前已经动工的中线、东线工程,中线工程的竣工日期已推延到2010年,东线沿途省份与在与严峻的污染抗争,以避免“一江污水向北流”的窘境;未开工的西线则因多个环节缺乏科学论证,方案搁浅。

跟三峡工程是就地圈起个大水库不同,南水北调是牵动全国两大水系,涉及沿途数省,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它的调研与上马过程竟然比三峡工程还要迅速,所以如今只好边干边学边调整了。

信仰热

上海的白领基督徒队伍日益壮大,广州的新富们把许多精力放到寻找心灵的归宿――“禅”上,北京公园流行老年人合唱前苏联及“”前的革命歌曲,不少人希望通过唱歌的方式疏解心中的怨气和郁闷。曾经的著名演员、后来的富婆陈晓旭患乳腺癌去世不是新闻,去世前皈依佛门,成为法号“妙真”的比丘尼才是新闻。同样,昔日红透中国的大寨村搞起市场经济、推销“大寨核桃露”不是新闻,虎头山上造了座价值3000万的大庙才是新闻,尽管大寨的掌门人郭凤莲更希望公众关注前者而不是后者。

陈晓旭称其出家是“不惑之年终于走出了人生最重要、最正确的道路”。她在出家前说,自己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但之后发现自己“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母不知何时开始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我开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我该怎么办?”

对于命运虚无、迷惘、挣扎甚至绝望的感觉,普遍存在于急剧变迁的社会洪流中的中国人之内心。据卫生部统计,中国13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更达1.9亿人。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只有不到2万名精神科医师,其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不到40007人。即使这样,他们的工作还是相对清闲的,因为中国人谁都不愿承认自己得了精神病,更甭说去看精神科医生了。不谈信仰,似乎不够时髦,而谈论信仰的文字里要加一段关于精神疾病的内容,无论如何,这仍是中国多数心灵的现实状况。

自从改革开放,心中的激情燃烧和激荡了20多年的中国人,现在想要追求内心的安宁了。但愿人们不再视信仰领域为一处阵地,我不占领你就要占领,搞得杯弓蛇影的;心灵那点事儿,钳制已被证明无效,无论想飞的还是想回家的,既然世界是物质的,就让心灵自由吧。

教育乱

1958年“”时中国人“赶英超美”的热血梦想,以一场全国范围的大溃败而告终。然而那些曾经投身于壮烈“跃进”的父辈们,你们不必感到遗憾,因为你们的梦想在今天终于由教育部率全国各大高校实现了!当然这一次玩的不是“大炼钢铁”,而是大学在校生规模,已经赶英、超美,荣登世界第一!我们的在校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数量也同时达到世界第一!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只用了8年时间。

8年!一场抗日战争的时间,中国的大学在校生人数由340万飞速增长到2400万。没有枪,没有炮,银行给我们造!这几年中国高校贷款规模已逾4000亿,赤字运转的高校凸显破产危机,没有哪个校长真想还钱,反正都是国家的钱。

大学扩招了,学费也翻倍了。全国有300多万来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他们每天吃馒头、咸菜,有的甚至要去卖血。今年,教育部要对师范生试行免费教育政策,有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说,我们农大的学生毕业后,工T作、生活比师范大学毕业生更苦(农业部曾有统计:从解放初到2003年,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150多万,至少一半已改行了),更应该免收学费!

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国家要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了,要让那几百万贫困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得起职业教育。这是抱纳税人之“薪”,救高校、职校高收费之“火”,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悲。

一头是高唱凯歌,债多不愁的“高校”,另一头是背负着乡村学子的重托苦苦前行,却要被教育部清退的40多万代课教师。清退了代课教师,谁来接替他们成了大问题。接班的人选是重新开始接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吗?免费师范生必须承诺在中小学至少执教10年的政策究竟是好是坏,这又是一桩目前还无法定性的政策。

猪的难题

白唐僧西天取经后,在2007这个猪年,猪肉第一次变得比唐僧肉还金贵。猪八戒不会驾筋斗云,但猪肉的价格却坐上了筋斗云;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大幅上涨。

以前老百姓只知道GDP,今年才知道还有个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CPI从今年3月份起,每月涨幅3%以上,相当于咱们的工资每月缩水3%,从8月起每月涨幅更连续超过6%,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面对这经久不息的“涨声响起来”,人民群众齐声呐喊:“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

当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涨价。一般来说,现在涨价的除了房子,就是生活必需品,降价的则是汽车、电器等高档消费品。也就是说涨

价的是不管买得起买不起都得买的“雪中之炭”,降价的是低收入群体原本就买不起,现在因囊中羞涩更买不起的“锦上之花”。一桶食用油涨价10多元,就可能成为压低普通百姓生活水准的“一根稻草”,难怪重庆的超市每桶优惠11.5元的菜籽油特价促销,也会引来数千名低收入者的“肉搏大战”,造成34人死伤之惨剧。

有报道说,物价上涨已成全球现象,不仅是中国一家,俄罗斯和越南比中国涨得还厉害呢。看来这难关一时半会儿还过不去,更可怕的是当鼠年到来时,物价上涨会不会像老鼠一样四处乱窜,把专家嘴中g咬死不松口的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上涨?对此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列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11月末,又有新闻传出:从2009年1月1日起,东莞市将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东莞市市长称,禁止养猪的原因,是东莞仅现有75万头生猪带来的污染排放量,就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1.8万吨/年,若要有效削减,相当于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这该是2007年年末最后一桩奇闻了吧?

塌桥年

2007年几乎成为了“中国大桥坍塌年”,每一座大桥的垮掉,都造成无数的死伤者,都留给世间不尽的悲痛。当然,大桥垮塌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了。

7月15日早上5点17分,位于广东省南海市九江镇与鹤山市杰洲之间,跨越珠江水系西江主干流的九江大桥南桥段近200米桥面遭运沙船撞击垮塌。据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网站资料显示:“九江大桥”1990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部);1991年曾获国家优秀设计铜奖(建设部)和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广东省建设委员会)。事后有专家表示:大桥质量没有问题,而是运沙船撞击的力量太大。

8月13日下午,由湖南省华罡交通设计院设计、湖南省路桥公司施工建设的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发生时,该桥已施工完毕,正在拆除施工脚手架。透过湘西州政府网关于该大桥即将竣工的报道可以看出,“劳动竞赛”、“为50周年州庆献上一份厚礼”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李毅中来了华建敏也来了,中央领导也批示了……但是垮的已经垮了,死的已经死了。

于是,许多人不由想起了赵州桥,那是每个中国小学生都学习过的伟大建筑,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到2007年,已迎来1402岁生日。其经历10次大洪水,8次战乱,4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时至今日,赵州桥被纳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可它依然是座交通桥,而不只是被尊为一座观赏桥。

如果这些大桥还算小工程,那么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出现了“80多条垂直裂缝”够不够吓人呢?其关系着下游亿万群众的生命安危。三峡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解释,人类用混凝土浇筑大坝的历史只有200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出现没有裂缝的大坝。经国务院专家组检查,“裂缝经处理以后,对三峡大坝安全绝对没有影响”。

牛市泡沫

针对“11・8”之后的股市大调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中国股市仍处牛市中,但已经从“快牛”转向“慢牛”。他打比方说:“大家知道,一只牛你要使劲赶它快跑,跑到一定程度累了它就要倒下。”那么如果是一只熊呢?人要是见了熊,不是人赶着它跑,而是人自己都被它吓得跑光了。现在的股市就像是牛魔王似的妖怪,股民们看不清它仍然是牛,还是马上就要变成熊了,因而在惊惧、矛盾的心态中欲拒还迎,“赶”逃两难。

成思危表示,股市的作用是要一个有效的投资和融资的场所,所以既要让需要资金的好企业得到融资,另外也需要让投资者在总体上得到合理的回报。中国要有一半股民有如此理性思维,今年的股市就不会这么火爆了,实际上起码90%以上的中国股民(包括拿生产资金去炒股的企业领导)都不作如是想,都只把股市当作。想想老百姓也怪可怜:物价涨得这么快,如果还把钱放银行,只能看着它一天天贬值;而在一批批股市暴赚神话的鼓舞下,相当多股民更坚信自己将会只赚不赔,他们不但是“赶着牛跑”,甚至恨不得像在华尔街照相那样骑到牛背上,揪着牛头跑。

有关权威媒体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约70%的股民没有赚到钱。这种情况之下,可以想见,如果熊市真的来了,将会有多少人“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房子的价格跑得一点不比股票慢。从2000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所有城市的所有房子都涨价。以前是花园洋楼“称王称霸”,现在是一和又个的“地王”令人瞠目结舌。这种情况之下,更奇的是某些开发商还能以“零地价”大量拿地,咱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等房价“雪崩”吧。几年来,每当有新的政策出台,老百姓都期望房价会下降。总理在新加坡参观人家的保障性住房时感慨:“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于是,国家今年又再次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陆续推出,希望这次能让普通百姓的“住房梦”真正看到实现的希望。

熊猫血

“食品基本有毒,医生基本无用”的情况在2007年并没有多少好转。当某位外国元首带着自己国家的饮用水来访问中国时,民族主义者们愤怒了,爱国主义者们沉默了。

中国人其实并不比任何国家的人差劲,只要有机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将稀缺Rh阴性血――“熊猫血”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马上掀起了献血的热潮,浙江一所大学的近3000名学生甚至为献血排起了长队,并筹划成立一个稀有血型者“爱心之家”,为奥运储备稀有血型,着实令世人侧目。

而屡屡在中国出现的人血白蛋白造假也让人心惊,仅吉林省就有18家医院使用假人血白蛋白被查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全国究竟有多少人受害?几乎是重症患者救命药的人血白蛋白也有人敢造假,不知道中国人还什么钱不赚。

1996年,单采血浆站的违法操作曾给河南省带来一场艾滋病危机,河南单采血浆站随后全部关停。10年后,贵州省拥有25家单采血浆站,列各省之冠,年供血浆量占全国市场的近四成,并多次发生血浆站重大违规案件。血制品明显供应不足,不到一年内,每支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就上涨了200多元,在无法找到替代品的情况下,该如何正视由此而生的“血浆经济”现象成为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在没有出现“某某明星代言的××血浆、××人血白蛋白”之前,吴仪副总理表示将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仅仅是明星的错吗?政府、企业、媒体、医院、消费者呢,其实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建造了一座围城。

地上与地下

天晴时,没有一座城市不堵;下雨时,没有一座城市不淹。这样的情况在2007年的夏天表现得更加“出色”:济南、重庆、青岛……每

一个城市都可以讲述一串悲壮的雨中故事,许多人甚至被夺去了生命及财产。

事实上,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属于“上面是城市,下面是农村”。其意思是中国现在城市建设发展迅猛,每一座城市的面子都非常漂亮、壮观,但是里子(地下的各种排水系统)却非常简陋和原始,一些老城市甚至一直沿用着新中国成立前的排水系统,事后都没有改造过。早有人形象地说美国的城市排水系统里可以跑汽车,而中国城市的排水系统里只能跑老鼠。

中国的官员们不断花费巨资公款出国学习、考察,发达国家的城市排水系统情况如何、效果怎样,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总之现实是各种“政府工程”、“首长工程”或“政绩工程”都只注重地面上的建设,而觉得下面“看不见,不重要”。别无选择的老百姓对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总是很多,但是遭遇这些实际情况,怎么让人不担心。

何止是地下,中国城市的地上同样让人发愁。以公共交通为例,一会是政府埋单,一会又成市场导向,再然后,又说影响民生,要收归政府,停止公共交通改革。无论怎样,在许多人拼命购买私家车制造交通堵塞的同时,高峰期公共汽车和地铁里的人仍然个个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人太多、公共交通工具太少,永远是一对同时出现的问题。

当然,这些困扰与掌握城市命运的官员关系不大,他们有自己的豪华专车,有VIP通道。对于“收费政府”,人们不期待它不收费,只期待它收了费能办事,这就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调整。

老虎与老鼠

在中国,野生华南虎的珍贵程度不亚于大熊猫。自1964年来就没有野生华南虎目击记录的陕西省,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发生了一起关于“真假野生华南虎照片”的事件,引起了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就连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著名侦探李昌钰、众多“专家”和国家林业局也争先恐后参与,他们与陕西省林业厅、镇坪县政府及农民周正龙博弈不断,成为2007年末的―大中国喜剧。最后,野生华南虎到底是否存在仍然没有人能够找到证据,国外媒体感慨:中国人太有才了。

野生华南虎虽然踪迹难觅,但是老鼠却在洞庭湖大唱y--台戏,吓坏了当地居民。由于连日暴雨导致洞庭湖四周洪水泛滥,让栖息的老鼠被迫搬家,近20亿只老鼠到处啃食农作物,严重威胁洞庭湖沿岸稻田,一场人鼠大战就此展开,群众沿着堤防猛打老鼠,这一棒打下去能打死好几只,还有人用鱼网捉老鼠,一网下去也能网住好几公斤,有个老兄更厉害,用手都能随便抓满一麻袋。从2007年6月底至7月中,人民群众一共捕杀多达90吨老鼠,大约有225万只之多。与报道说的老鼠总数20亿只相比较,“斗争尚未胜利,群众还需努力”。

2008年将迎来传统农历“鼠年”,225万条鼠命似乎是一种“献礼”,但是可以看出:中国人灭得了华南虎,却灭不了老鼠;由此可以得出感悟:在中国人面前,猛兽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和生存者。由此也可以表明:13亿中国人民是谁也无法战胜的。

尽管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口号和犯罪打击不断加码,但是仍然没有使这项传统的中国贸易得到完全遏止,尤其在西南边境地区,大量野生动物及制品仍然不断被输入中国境内,素有动物王国美誉的云南省已经快被好胃口的人们“吃掉”了。虽然藏羚羊的盗猎发生在中国,悲剧的根源却在欧洲;而野生动物的盗猎发生在境外,悲剧的根源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消费市场。

合同游戏

一直以高科技自居的华为公司,终于在2007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证明,中国公司的高科技实力不足以抵挡提高人力成本的压力: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华为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由此,果断出手的华为老板任正非也在2007年末把自己弄成了“劳动法新闻人物”。

与往常许多法律推出后被人漠视不同,新《劳动合同法》迅速调动了许多人、许多公司的关注热情,反应却是“不少公司已在酝酿和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意在规避新法对企业未来用人制度带来的挑战。2007年6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有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同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

第8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有效 提问

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自以为博学多才,和国培相识后,才知道沙尘与大漠、小草与绿州、星球与宇宙的真正区别。国培在网络的大舞台上,向我们展示了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力,新的课堂教学技能也成了我教学生涯的一盏明灯,时时引领着我在三尺讲台不断开拓、创新,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处绽放出意想不到的智慧之花。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谈几点体会:

1. 正确认识和利用老师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是根据学习任务、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课文专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进入一种疑问情境,激发他们的疑问和思考,按照这种思路,老师的问题应该是"桥",是"梯子",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线索。

1.1 依据学习进程,利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巨人的花园》中,"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腊月。原先景色美丽的花园,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须说明的是,这样的问题和提法比较适合中低年级的学生,到了高年级,教师可直接问:"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提问的出发点应是通过问题将思维的空间抛向学生,让学生来交流,思考,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动脑筋,这样的问题也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1.2 将疑难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把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学生解决起来比较方便的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答。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有学生提出"小钱得救了,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这样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我就将这一问题化解成几个问题:(1)小钱会感激那位青年吗?(2)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而感激吗?(3)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地方?通过问题的分解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不但理解了问题,还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鉴赏能力。

1.3 利用反问、追问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学习《搭石》一课时,让学生读课文后自由地发表自己读书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读了课文我感到老人们在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教师反问:"你们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还有的学生说:"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老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的表达和讨论,确实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展现了他们生疑、质疑,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维品质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2. 教师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问

从问题设计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汇是"是不是"、"对不对";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例如,《去年的树》一文,学生明白了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对朋友要信守承诺,但作者为什么写小鸟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四是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类问题最根本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比如,《幸福是什么》中,老师可以问:"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你们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3. 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具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老师的问题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一个个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问"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可见,教师提的问题越通俗孩子越容易懂。

第9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国台办主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以及全国会长梁国扬等出席论坛。台湾方面中国副主席曾永权、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新党全委会顾问陈癸淼、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知名人士、界别代表及基层民众参加了论坛活动。

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涵,反映了两岸各界民众的共同愿望。活动主体更加突出民间,体现民间交流代表性和民众参与广泛性,吸引逾万名台湾乡亲参加。6月11日至17日,论坛五大板块13场交流活动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举办。

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呈现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各界大合作的局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生动写照。

热烈的开幕式

6月11日晚,第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宣布论坛开幕。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海峡论坛是由两岸同胞共同打造的论坛,是两岸民众平等参与的论坛,大家都是主人翁,都是参与者。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一起来为论坛鼓劲,一起来为论坛出力,一起来分享论坛的成果。希望今年的论坛能够办得顺利圆满,希望两岸关系能够顺应两岸民众的需求,顺乎历史前进的潮流,顺风扬帆,勇往直前。

中国副主席曾永权在致辞时说,两岸关系已经迈向和平大道,开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时代。两岸关系曾经经历风风雨雨,我们要惜福感恩,珍惜得来不易的局面,千万不能再走回头路。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成长、茁壮,希望两岸关系能像今晚一样喜气洋洋、和乐融融。

开幕式之后,本届海峡论坛主题歌舞《海峡缘》款款而出,精彩纷呈的“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热闹登场。毛阿敏、陈思思、金美儿和刘谦、林志炫、简文秀等两岸演员接连登台献艺,给现场的两岸来宾和观看晚会电视直播的亿万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浓浓民族情谊的视听飨宴。大陆著名演员蒋雯丽和台湾著名歌唱家简文秀携手献唱的《相亲相爱》,更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隆重的论坛大会

6月12日上午,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致辞。

受总书记委托,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对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贾庆林说,3年来,论坛聚焦“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坚持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特色,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参加本届论坛的台湾民众超过一万人,近90%来自基层,还出现了台湾庙会等新形式。实践证明,论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只要有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民众的关心、爱护和广泛参与,只要保持特色、注重实效、完善机制,只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论坛就一定能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贾庆林表示,海峡论坛的动力在于基层民众,两岸关系发展的活力在于基层交流。基层交流源于不能割舍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有着天然、朴素的内在动力;根植于既有的千丝万缕联系,遍及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牵动社情民意,惠及千家万户。二十多年来,不管台湾海峡是晴是雨,两岸民众都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致力于实现直接“三通”,反对“”势力倒行逆施,终于迎来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春天。特别是最近3年,两岸民众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交流,基层交流更是深入社区、乡村,遍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两岸基层民众的直接来往与交流合作,拉近了彼此距离,增加了相互了解和理解,减少了隔阂和误解,增强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扩大了共同利益,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有利于为两岸进一步化解分歧营造良好的民意氛围。

贾庆林指出,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两岸基层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政治家的共识与推动,更要靠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要靠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的交往,更要靠普通百姓的互动:要靠人流、物流、资金、信息的畅通,更要靠基层民众心灵的沟通。我们始终坚持制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面向台湾基层民众,千方百计为两岸基层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便利、搭建更多的平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正当权益提供切实的保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基层民众。今后,我们将继续依靠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更多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

贾庆林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岸同胞的历史责任。和平发展的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同心同德、一道打拼;和平发展的成果,要让为之作出努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共同享有、共同维护。贾庆林为此提出五点希望:

第一,切实打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保持两岸关系的稳定,巩固反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排除对两岸关系的各种干扰因素,才能使两岸关系保持正确方向,才能让和平发展的成果不致得而复失。

第二,不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当前,要切实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后续协议的商谈,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文化教育交流,让基层民众更多受益。

第三,努力推进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两岸双方都需要采取更多亲民、便民、利民的措施。两会商谈也应该继续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更多地考虑保障就业和增加收入等民众的切身利益。

第四,着力促进两岸基层的对接与互助。两岸基层应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让更多的民众直接受益。两岸基层组织和社团应创新合作方式,多出主意,多结对子,多办实事。两岸各类民间团体和中小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特长,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以及旅游观光等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第五,积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包括海西海东的海峡两岸都是两岸同胞的创业

天地。以福建为中心的海西地区与台湾有着地缘、人缘、文缘等密切联系,拥有先行先试的政策,面临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希望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道,投身包括平潭岛在内的海西建设,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中国副主席曾永权在发言中代表对第三届海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本届论坛充分体现了多元、草根的特色,贴近民生议题,契合两岸需要。顺应民心是两岸关系稳定的根基,增进民利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两岸关系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大家要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成果,不应该也不可以再走回头路。当前,要尽速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搭建更多两岸民间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加强海西与台湾各地的经贸合作。两岸要继续走和平繁荣的大道,让双方经济互惠双赢、人民安居乐业,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在和平、繁荣、幸福中成长。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在发言中说,两岸交往已经深入到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两岸关系风调雨顺,民众就能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两岸关系风高浪急,民众的生活和福祉就会受到冲击。今年论坛的最强音是“聚焦基层,共享成果”。“聚焦基层”,就是要将更多的关心和资源投向基层,展现民众的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发挥民众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共享成果”,就是要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由为之作出努力的两岸同胞共同享有,让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基层民众更多、更广、更均衡地从两岸交流合作中受益。“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已经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取得可喜进展,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双方维护好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保持好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当前及今后出现的问题都能在前进中逐渐解决,民众利益也能在前进中逐步扩大。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发言中说,海峡论坛创办于厦门,影响及两岸。举办两年来,论坛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两岸民众获益良多。我们将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岸人民。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闽台产业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快推进平潭开放开发,积极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以最大的诚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不断谋求两岸民众的共同福祉。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发言中宣布,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并于6月28日正式启动。同时,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具体实施安排将尽快协商确定。两岸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依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台湾桃园县县长吴志扬、台南农会代表林其福、南投市长许淑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也分别在大会上发言。

论坛大会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主持。

呈现的新亮点

第三届海峡论坛举办了大会活动、台湾特色庙会、两岸民间信仰和佛教交流、两岸文化交流等13大项活动,较之往届呈现了许多新的亮点:

一、台湾各界乡亲踊跃参与。台湾22个县市、32个界别、上万乡亲参与了各项活动,其中来自基层的约占90%,来自中南部的约占70%,多数民众是第一次来参加海峡论坛,其中不少还是第一次来大陆。本届海峡论坛从筹备开始至开幕前夕,还有不少台湾基层民众要求报名参加,有的团组一再增加人员,参与妈祖文化活动周、关帝、郑成功、大圣、定光佛、陈靖姑文化节等活动的台湾信众多达上千人,有的达三千多人。海峡论坛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吸引两岸八千多人参加,其湾民众六千多人,两岸演艺人员同袂演出,花如海、歌如潮,旧朋新识相逢一笑,乡音媚好、青花素雅,两岸同歌,千言万语道不尽海峡情缘,现场热烈,盛况空前。

二、基层心声充分展现。“基层”是本届海峡论坛的头号关键词。论坛凸显基层的交流特点,注重“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围绕基层民众的需求展开系列活动,论坛大会政策措施着眼于广大基层民众的福祉。从福建湄洲妈祖祖庙前虔诚的两岸信众,到台湾特色庙会上其乐融融的市井人生;从大陆台湾农民创业园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到阿里山、日月潭等台湾景区络绎不绝的大陆游客……两岸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胞的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让两岸更多的基层民众走到前台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唱大戏,多唱好戏。更多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依靠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是本届海峡论坛的最强音。

三、特色庙会精彩纷呈。台湾特色庙会荟萃台湾10个县市的夜市美食,展示台湾13个县市的名品特产,近200种台湾特色小吃及近千种特色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展演闽台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彩,参加庙会的民众饱览台湾民俗风情。台中市九天民俗技艺团、桃园县和成八音艺术团、云林县电音三太子乐队、台湾少数民族表演队与福建厦门、漳州、龙岩、泉州等地民间演艺人员同台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庙会举行期间(7天),参观总人数超过160万人次。台中市、桃园县和屏东县利用庙会的平台,分别举办了专场推介会,福建省和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领导和农业、经贸、旅游行业代表人士共1000人分别参加了推介会。

四、惠台政策彰显海西先行元素。在本届海峡论坛上的一系列惠台新政策中,海西先行的元素尤为突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内出台,与国务院今年3月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相叠加,并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实施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福建又新增福州福清、泉州惠安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大陆拥有台农创业园最多的省份;福建马尾和青礁、白礁慈济宫获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新政中,厦门成为第一批试点三城市之一,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也获双方同意开放。新闻出版的五条惠台政策,全部在福建先行先试,促进两岸新闻出版业合作发展。福建省还就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平潭开放开发、落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依托媒体开通面向两岸同胞的服务热线等方面出台了先行先试的举措。

五、活动实效更加显著。本届论坛着力服务基层、关注民生,多办实事。主任在论坛大会上表示,从7月1日起大陆方面将全面下调台胞来大陆签注收费标准,总体降幅达50%;两岸双方还商定大幅增加客运航班,班次总量每周达558班,一举增加50%以上;新增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鼓励大陆各省市到台湾基层采购农渔产品和特色产品,台

湾居民可以在大陆申请登记为个体商户,等等,这些都是针对当前台湾基层最关心的问题充分释放大陆的善意。论坛还为两岸草根架起一座“心”桥,让更多的两岸民众围绕两岸生产、生活热点,相互交流,表达心声,达到共识,共享两岸和平发展成果。论坛上110对闽台特色乡镇“联姻”谋发展,共同就两岸乡镇特色产业开展深度的对接和交流。同时,还推动界别的常态合作。两岸中医药界在论坛上签订了5项协议,在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内举行海峡两岸中医药博物园奠基仪式,共建两岸中医药博物园;签订了两岸东、金、澎三岛旅游合作协议;在海洋论坛上两岸就海洋领域灾害观测预报体系提出5项合作建议: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同探讨构建灾害互援机制;签订两岸9个姓氏源流研究社团交流合作协议;签订海峡商会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两岸影视业合作项目4个;工会、妇女、青年、侨胞、金融、农业、佛教等界别都建立了互访联谊、常态交流的合作形式;东山还签约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超351亿元人民币;三明与台湾对接乡镇共达成52项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5亿多美元。

此外,本届海峡论坛不仅得到台湾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而且它所搭建的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大舞台更引起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论坛期间共有海内外近200家媒体近千名记者参与了新闻报道,其中仅台湾媒体就有近80家100多人。台湾各主流媒体在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大篇幅报道论坛活动,全面反映参与论坛活动台湾民众的真实感受,表达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良好期待和愿望。

第三届海峡论坛成果展示――

莆台7对乡镇实现成功对接

6月lO日至14日,福建莆田与台湾7对对接乡镇60名代表共同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两岸特色乡镇产业对接”及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式暨综艺晚会等活动,实现了成功对接,建立了乡镇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仙游游尾镇与台中市沙鹿区成功对接了甜柿等水果种植与栽培技术合作;仙游钟山镇与嘉义县番路乡成功对接了生态乡村旅游合作;城厢区华亭镇与台中市乌日区成功对接了休闲观光农业合作;城厢区常太镇与高雄市苓雅区成功对接了文化民俗交流合作;秀屿区笏石镇与宜兰头城镇成功对接了渔业等海产品合作;北岸忠门镇与苗栗县竹南镇成功对接了火龙果栽培、加工技术及妈祖文化交流合作;湄洲镇与台中市大甲区成功对接了扩大妈祖文化交流及妈祖文化产业建设等合作。

两岸家庭联谊为最有新意最具人情味活动

6月16日,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家庭联谊活动圆满落幕。作为本届海峡论坛最有新意、最具人情味的一个活动,两岸家庭联谊活动更多的追溯了闽台渊源,突出了家庭和亲情的交流。连日来,来自泉州市、台东县、台南市的11对结对子家庭,先后参观了中国茶都、崇武古城、闽南民间艺术表演,领略了安溪茶文化、惠安石雕工艺,以及提线木偶等极具泉州特色的闽南文化。

两岸商会签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

6月12日,第三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海峡两岸商会签署了交流合作框架协议,还围绕“ECFA的实施对两岸商会和经济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探讨。此次商会论坛突出“ECFA、商会、经济”的特色,彰显“商会助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优势,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两岸商会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对策和措施。该框架协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商会与台湾商会和企业人员往来,组织商会和企业经贸代表团进行互访,以增进双方成员的了解与互信;鼓励并协助组织企业参与对方举办的交易会、专业展览会、展销会和洽谈会,鼓励企业考察对方市场,开展经贸交流和合作;在各自区域内为对方企业的投资贸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加强信息沟通,在各自的网络上开展信息交流,促进信息共享,互为对方提供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信息,并交换各自的出版物。

两岸邮政业务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6月12日,两岸邮政实现全面、直接、双向通邮以来,相继开办了函件、包裹、特快专递及电子汇兑等业务。两年多来,两岸邮政业务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邮政服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说,目前两岸函件业务运行基本平稳,特快专递业务迅速增长,包裹业务稳中有升,邮政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赐得说,两岸通邮后,扩大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效能,也扩展了双方合作的范围。经双方的共同努力,2010年两岸往来的平常函件、挂号函件、包裹、快捷邮件等邮件量均呈现增长势头。随着民众用邮需求的不断提升,双方邮政仍有继续合作的需求与空间,希望双方邮政的合作更为密切,为民众带来更大的便利与福祉。

海峡两岸将建立合作机制关爱青少年成长

6月12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在厦门举行,海峡两岸两百多名专家学者就此展开研讨,计划建立教育合作机制,促进两岸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论坛上致辞说,关爱下一代,两岸携手完全有可能找到共同关切、彼此适应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策略,构建起与两岸人民交流相一致的关爱下一代工作的新框架、新格局。应尽快集中两岸关爱下一代人士的智慧和力量,确立和推进一批青少年成长迫切需求的合作交流项目。论坛期间,经过民主协商,由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各联办机构推选,产生了一个两岸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据介绍,这一机构将在一定时期内,承担起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按年度举办的任务,肩负起推动海峡两岸家庭、学校深入交流合作的责任。

两岸红十字组织同仁希望深化合作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6月12日,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在厦门举行。两岸红十字组织同仁及相关专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希望进一步提升两岸红十字组织在水上救生、生命搜救、灾害互援、志愿服务、公益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水平,为两岸民众谋福祉。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在致辞中说,上世纪80年代,两岸红十字组织通力合作,为两岸同胞开展寻人转信工作,在两岸间架起了一座彰显人道主义的红十字桥梁。截至目前,两岸红十字组织转寄了300多万封信件,办理了超过10万件的寻人个案,其中有4万多个案寻找到了离散的亲属。台湾红十字组织所有26个分支会的会长和总干事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台湾红十字会理事李钟桂在致辞中表示,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同舟共济、互援互助,谱写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大爱。透过不断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两岸红十字组织之间可以实现互惠互利,从而推进社会公益,为两岸民众谋得福祉。

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增至29个

6月1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

宣布,在福建福州福清、福建泉州惠安、河南焦作修武、广西钦州钦南增设4个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截至目前,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数增至29个,遍及大陆14个省区市。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4省拥有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达17个,约占全国总数六成。其中,福建现以拥有6个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位居大陆之首。此外,江苏现有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5个,浙江和广东各3个,四川和安徽各2个,广西、河南、重庆、云南、山东、黑龙江、湖南、湖北8省区市各1个。

福建将实施优惠政策与台合作开发平潭岛

6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说,福建将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平潭开放开发,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孙春兰说,由两岸共同参与编制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近期将由国务院批复实施。据孙春兰介绍,福建将在平潭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台胞在平潭投资国家鼓励类产业,兴办教育、文化、医疗等项目给予财税、融资、用地等多方面的优惠,同时尽快开通平潭至台湾本岛的海上快速客滚航线,就地办理台胞有关证件。

两岸青少年交流事业实现三大新发展

去年以来,两岸青少年交流事业紧紧抓住两岸关系稳定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了青年学生交流进一步扩大、青年专业人士合作进一步密切、青少年社团交往进一步深入等三大新发展。在本届圆桌会期间,全国青联,中华青年协会,福建、河南等地的青年社团负责人签订了2011―2012年度8项交流合作项目备忘录,同时深入探讨了健全完善交流机制。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两岸青少年社团交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交流的专业性、思想性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乡镇“结对子”走出两岸基层合作双赢新路

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在厦门举行,来自福建和台湾的110对乡镇代表欢聚一堂,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商讨如何加强彼此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结对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友方式,指一对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前常用在学校教育中,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来帮助后进的同学。台湾宜兰县的苏澳镇和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苏澳镇,这两个名字既相同、又同为渔港的乡镇跨海结成“对子”,为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参与者所津津乐道。统计显示,近年来开展的两岸乡村“结对子”活动,使接近半数的台湾基层乡镇在大陆找到发展伙伴。“结对子”的开展,改变了两岸乡村基层缺乏互相了解的状况,也使农民走到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前台。

两岸谋划中医药深度合作打破国际市场藩篱

6月15日,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两岸中医药界人士呼吁,整合两岸优势互补的中医药资源,合力突破欧盟“新指令”为中药设立的“高门槛”,解决中药在国际上遭遇的身份尴尬,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说,台湾与大陆的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中医药在海峡两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两岸同胞对中医药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需求。中医药是两岸交流与合作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所长邵耀华说,欧盟认为西方科学没有实质证据证明中草药的疗效。另外,欧盟也十分看好自身植物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德国投入中医药研究多年,因此为保障自身产业的发展,欧盟出台了相关“指令”。

漳州签67项目引资超400亿

在本届海峡论坛召开期间,共有一千六百多名台胞回漳州参加活动,漳州全市共落实签约67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400亿元。在漳台经贸恳谈会上,现场签约了35个合作项目,总投资7.52亿美元,注册外资3.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