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精选(九篇)

初中音乐课堂

第1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对兴趣的热爱,我们还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为主要目标,这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多积累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方式,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喜欢音乐学习。

一、从音乐的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是决定了他们心理不稳定,对新的事物感觉好奇,可能很多事情都会产生无意注意,所以注意力容易分散,但这也是一个优点,对新鲜事物好奇是一种求知欲强烈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音乐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唱《啊,朋友》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下这首歌的背景,先给学生播放南斯拉夫电影《桥》的片断,这个电影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场景,看到了这和大战的深远意义,再让学生回想一下,大家以前还看过类似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能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通过电影的欣赏,对这首歌也产生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学习时也格外集中注意力,效果颇佳,这样的课堂会给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设置情境,通过讲解加深对歌曲理解

在音乐教学时,设置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境界,让他们在音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比如,在英文歌曲《欢乐颂》的教学时,先介绍这首歌的作者贝多芬,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与艰苦的创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更多知识,然后大家把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讨论分离,了解了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了遥远的画面,也会被这些古典的欧洲金曲所吸引,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发挥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2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审美 不断探索 兴趣 鲜活生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66-0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达成教学目标。无论是个别授课的小课,还是班级音乐鉴赏的授课,高效课堂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单纯地指在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而是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课程导入、新课、课堂评价和反思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课堂效果。一节课的效果是否高效,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营造快乐融洽的氛围,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如视听资料、文字、图片等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眼耳口脑各方面协调运作,以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达成教学目标。

1.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轻松愉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一堂优质有特色的音乐课往往给人“乱”的感觉,这种“乱”正是音乐课“活”的表现。如何让音乐课“乱”中有序、生机勃勃、人人投入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我想这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真谛。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紧跟时展要求的,符合学生学习意愿和心理需求,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

那么,学生的心里真正需求是什么呢?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喜欢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很强的,并能参与评判的音乐课内外教学活动。如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表演,喜欢与人争高低;喜欢比比划划、敲敲打打;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乐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渲染;喜欢童话和课本剧的演出,表达自己想法;喜欢当干部,当老师,并希望老师像他们一样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同唱同跳同奏;特别好奇,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喜欢听表扬,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奖品等。高年级学生喜欢听音乐,崇尚时尚,乐意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喜欢课外活动,乐意在赛歌、赛舞和演奏比赛中展示自己才华,得到同学认可;喜欢参观考察,乐意收集资料,在辩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如操作电脑,自主学习,乐意得到老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等等。因此,音乐教学就应根据学生心理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王国,领悟音乐艺术的美。

2.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学生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如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让学生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欣赏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3.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在教学中提倡在快乐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满足学生需要,因为音乐课的本性就要做到寓教于乐。老师应该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这样更能发挥学生主动性。

例:在讲《青春舞曲》这单元时,我让学生通过敲打文具盒、拍桌子等来表现锣鼓的声音,体验节奏带给他们的乐趣。这样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都始终在轻松快乐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挖教材,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将新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由音乐空间这片自主表现的广阔天地里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1

4.灵活地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渴望春天》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最后,以美国教育家雷塔科的话与老师们共勉:“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参考书》.

第3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一、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必然性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渴望音乐课中能学唱自己所喜欢的流行音乐。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让我们听点流行歌曲行吗?老师能不能教唱几首时下最流行的歌曲?”

每当上戏曲单元时,学生表现出的失望、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让笔者觉得实在无耐。临时增加一个环节,补充欣赏一段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同学们原本低落的情绪,一下子抖擞起来。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的冷,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后,笔者反思,这不是把流行音乐融入课堂很好的一个例子吗?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能不能尝试把好的流行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鉴赏?为什么非要把流行音乐划清界限?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雅俗共赏”是音乐欣赏课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首先,在学生缺乏相应的素养涵养前提下,一些高雅的艺术,对于学生而言,必定是“曲高和寡”;其次,当下流行音乐泥沙俱下,有一些作品以低俗的歌词、刺耳的音效,使得一些学生在另类心态驱使下,大行其道。诸多流行音乐作品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得以欣赏到真正的“雅俗共赏”的音乐。

从教材的角度而言,2002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仍然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思路,所编录的音乐作品大都以艺术歌曲、传统作品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为主,几乎很少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欣喜的看到,在2012新版的中学音乐教材,收录了一大批的流行音乐作品以供学生学唱,以七年级为例,如《天边》《红旗飘飘》《故乡的云》《国家》等。这些作品的收录,说明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可行的,是可以得到认同的。作为教师更要正确认识和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如何巧妙地与初中音乐课堂进行融合,笔者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谈以下几个观点: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1、每课一歌。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调味品”

笔者认为凡是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清新优雅、不拘一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补充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欣赏或教唱,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对学习流行音乐的渴望与需求,笔者每节课在上课前5分钟,安排一位学生演唱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分析作品旋律特点、表达的情感、歌词魅力等相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次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本以为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没想到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讨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中带乐,乐在其中,流行音乐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

2、玩中深入。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催化剂”

(1)催化相关音乐知识的生成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单纯的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演唱演奏。教师要紧紧围绕作品本身的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曲式、演唱形式、旋律线、伴奏音型、演唱方法等。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催化演唱能力的提升

如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的组合运用RAP,这种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节奏感鲜明、演唱风格独特富有韵味,在学生中深受欢迎。而近乎于“说歌词”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觉得很好玩,但对于流行音乐中RAP,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在课后让学生搜集有关RAP的资料、它的演变历史和产生背景,并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RAP”PK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学习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比赛之前,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修改,并配以电子琴内存固定节奏予以伴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RAP”的魅力。

另外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假声和气声的运用、歌唱时气息的支持、演唱姿势的把握、共鸣腔体的配合等。总之,要让流行音乐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在玩中催化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正是在倡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的理念。

3、资源整合,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万花筒”

至于欣赏教学,流行音乐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现成的教材来说,需要及时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调整,“开心学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以人音版教材为例,笔者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精简和整合,选录一些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作为补充欣赏作品提供给学生。如:第十三册《天山之春》单元,选录了刀郎的《新疆好》《在那遥远的地方》《敖包相会》《康定情歌》作为补充欣赏作品;十五册《雪域高原》单元,选录了韩红的《天路》《青藏高原》《家乡》;十六册《瑰丽的电声》单元选录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十七册《祖国情》单元选录了成龙的《国家》《生死不离》,和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作为补充欣赏。以上的作品不仅优美动听、积极向上,而且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用心感受。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作为流行歌曲情感载体之一的歌词,一直以来,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难,总有人认为它是庸俗的代名词:除了“情”就是“爱”。不可否认,流行歌曲歌词很多不太讲究规范性,但也不能排除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歌曲体现中国文学之美的作品。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整首歌词充满一种古典的韵味,意向的选用更多受到了古代诗词的影响。孤灯、浊酒、琵琶、篱笆、古道,营造的是一种孤寂、萧瑟、伤感的氛围。在欣赏过程中,穿插对文学的创作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用心感受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又如老狼《同桌的你》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以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在欣赏优美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体会主人公对同桌的浓浓关爱又蕴含着淡淡的惆怅,“索其语气、思其画面、寻其意味、察其情致”,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5、唱中激情。让流行音乐成为情感渗透的“磁力场”

(1)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渗透着感恩教育。如在“三八节”来临的这周音乐课中,给学生补充欣赏了几首课外音乐作品《烛光里的妈妈》《飞来的花瓣》《天亮了》,深深地勾起了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师爱。通过欣赏、演唱,唤起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回报妈妈那种真挚的情感。

(2)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中国心》《大中国》《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中国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通俗流行音乐作品,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

在当下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之际,做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国,在教育学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懂得和平时代应该如何爱国、怎样爱国,让学生懂得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课余时间,笔者搜集大量有关中国相关的作品,最终确定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你的名字只叫》作为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用那种饱含泪水,发自内心的呐喊“你的名字叫,我们回家吧,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3)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

第4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音乐教育已逐渐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本目标,并且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声乐教学 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主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教育;或者一些教师过于偏重于叫唱,即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在音乐创作欣赏等方面仍极度匮乏。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阶段下,学校教育应认真领会音乐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主要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声乐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有效课程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鉴赏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缺乏正确的讲解与教导。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在教学的设计上加以创作,认识到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临时开展小游戏“击鼓传球”,即鼓声停止的时候,球传到哪位同学就由该同学演唱一首歌曲。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另一程度上感受声乐的魅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二、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

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课堂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丰富课堂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规划好所教的内容,所学内容需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紧密相关,确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民族传统乐器教学改善教育质量。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现代化教育时代下,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较为重视,大部分家长也都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一两种乐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器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二胡、钢琴、笛子等乐器都可以与传统民族课程资源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我国音乐的历史和传统,了解民族的乐器,激发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因此,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逐渐发展到教育事业中。在现代教育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在声乐教学课程上,多媒体应用可以做一些教师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从而使音乐知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符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素质化教育下的音乐教师,应充分做到教育的时代性,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进行有效地教学。例如,在教学音乐《长江,长江》一课时,教师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辅助教学,可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段长江滚滚而来的景象,感受江水的浩瀚与汹涌,然后进行歌曲的学习。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热情,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一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多媒体视频调动起来,同时对音乐的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声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化的时代下,任何教学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创作本就源于实际生活,因此音乐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在学校中,音乐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联系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间桥梁,从而对于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也需加强。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并不断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将生活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关注和热爱音乐生活。同时,教师应将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加强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音乐课程时,可以进行野外创作学习,带领学生走进户外,通过开展聆听活动,如聆听生活中的鸟叫声、风声、说话声、走路声等多种声音,促使学生结合户外所听、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进行音乐旋律创作,将自己认为好听的旋律串联在一起以完成作品。该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现实生活中,贴近实际音乐活动,使学生学会探寻与领悟,也更加充分地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随着时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改善,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措施,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学习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作者:孙小芬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器乐教学;审美能力;演奏;竖笛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习一样乐器,并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课堂器乐教学在小学就占很大比重,在初中阶段继续发展。课堂器乐既是一样演奏形式,又是一种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演奏乐器,了解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掌握基本的音乐演奏技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一、器乐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在器乐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器乐表演还是器乐欣赏,其音乐美学的传达内容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学生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带给我们的内涵和意义,就可以逐渐体会音乐带来的美。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很多教学经验表明,当学生学习乐器和演奏乐器的时候,由于左右手指经常灵活运动,会使大脑中枢神经的反应更加灵敏,从而开发智力,通过手指练习对左脑和右脑配合的协调性、平衡性、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开发作用和影响。让器乐进入初中课堂,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学情上来说,考虑到普通家庭的具体情况,教师应尽量采用一种价格比较低而且又正规的乐器,竖笛和电子琴比较适合。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学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器乐学习是音乐的重要体现形式,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很多学生普遍有着不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节奏紊乱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水平,器乐教学走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中使用的乐器基本都是竖笛或者电子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掌握乐器的能力是有区别的。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结构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学生大脑的重要途径。学习乐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器乐演奏的过程是耳朵、眼睛、手指和大脑同时进行的合作过程。眼睛要看曲谱,这样提高了注意力和观察能力;耳朵要听声音,这样训练和提高了听辩能力;手指在弹奏过程中锻炼了灵活度,可以有效提高思维敏捷能力;学生在学乐器的过程中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通过这种学习培养了学生钻研知识的毅力。在音乐课堂上,如果可以坚持学习乐器,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应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教师要把学生带到一个美丽的音乐世界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特定的音乐环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吹奏竖笛的时候,双手必须做到精准地按住每一个气孔,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音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竖笛进行熟悉和了解,把竖笛的笛孔、笛身、笛音都认真了解熟悉。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手指按音孔的环节要着重练习,对手指有所分工并熟练掌握。在竖笛的学习中,还要教学生一些生活常识,特别是注意用竖笛的卫生知识。在讲授吹竖笛的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内容,把识谱与吹竖笛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小练习曲,让学生在抄谱子的过程中注意每一小节的音阶和节奏特点,最后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练习吹奏,注重换气的练习,由弱风吹奏竖笛逐步过度到用急风吹,真正掌握吹奏的技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设计教学步骤,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教师应设计一种让学生听觉、视觉等都可以去发挥的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陶冶情操。在这个时候,器乐教学就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创造能力都有了重要的作用,突显学校音乐教育特色,学校可以成立艺术团队来配合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使学生大脑相应区域的活动能力被有效激发出来,处于一种渴望学习音乐知识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教学中语言的技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越是讲得津津有味,学生越会听得兴致勃勃。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亲切的语气、适当的音量、抑扬顿挫的语调、美妙动听的音色等,合理运用教学语言的美给学生以强烈的语言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在教学竖笛练习曲《小森林》时,我设计了“乐谱排列”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拿着带有简谱和歌词的卡片按照顺序排队站好,我边弹边唱曲谱,学生根据我的演奏顺序,把带有简谱的卡片歌词按照顺序排队站好。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记住曲谱,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作品的旋律美、节奏美、速度美和力度美,在吹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做到有趣地学习竖笛演奏技巧,主动地掌握了竖笛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教学目标,让学习过程更有新意

对于音乐课堂来说,器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判断能力和看谱能力。适当学习器乐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进行器乐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器乐学习基础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学习过某种乐器,但是并不精通,而有些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有的学生对乐器的学习比较深入等。相对而言,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器乐教学具有极大的差别,教师在注重音乐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器乐课程更具有活泼性和可发展性。就器乐学习本质而言,该教学活动本就属于一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审美学习,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器乐知识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表演自己喜欢的乐器。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为主,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乐器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

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设立了不同的教学环节。依据器乐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序发展,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到常规教研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学习。如何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上真正掌握一门乐器呢?根据初中教材中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想到如何有效l挥乐器和教具的功能。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组织学生进行乐曲和节奏型的即兴演奏活动,在歌唱这个关键环节中发挥课堂乐器对歌曲的配合作用,在关注呼吸和音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唱者演唱技巧做到统一。在这个基础上,保证学生器乐表现能力的稳步提高。

为了更好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解,我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了解得知:初一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竖笛,对竖笛有兴趣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百,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全部学生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上的练习曲,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初二年级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由于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有限,导致对竖笛的学习没有初一时热情那么高,但还是可以完成课堂上教师所教的内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初二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女生的积极性普遍高于男生,学习效果也比男生好。根据年级特点,教师应该以熟练的演奏水平和优美的竖笛音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形象的音乐知识来提高学生对竖笛演奏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竖笛学习中。

学生在演奏乐器的同时,可以感受音乐的美、理解作品的内涵、欣赏乐曲的风格,并能表现音乐的创造力。竖笛让学生拥有了自信心和责任心,竖笛提高了学生学习乐曲的热情,更增强了师生间互相配合的默契。竖笛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成为他们的快乐伙伴。

参考文献:

[1]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第6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基本方法;器乐教学;可行性

近年来,从“简单歌唱课”至“枯燥技能课”再至课改“淡化知识技能”,音乐课中的技能和知识训练,又再次受到重视。短短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重点不断变化。课改开始以前,音乐教学大纲早就提出“器乐进课堂”的口号,但十几年过去了,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十多年一线音乐教学经验,结合当代初中教学现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

一、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基本方法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今,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了解到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已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在近年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采取了相应行动,为了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器乐演奏,歌唱和音乐赏析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逐渐弥补以往的种种不足。以下为笔者在进行器乐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器乐学习动机,以兴趣为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技巧表现、情景创设等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如在学习竖笛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先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吹,吹不会反复教,直到吹会为止。长此以往,学生日益觉得乏味,失去信心。教师也不能从教学中收获教学的乐趣。而我先调查一下当下学生比较喜欢的曲目,然后吹奏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曲目让他们欣赏,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这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功,通过这些简单的基本功练习来鼓励学生学习竖笛,给予他们信心。这种方式不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使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情感的教育目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这样他们才倍感亲切和真实。还有一些经典名曲如《欢乐颂》《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也是很受欢迎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

器乐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学习进度与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适时调节进度。同时,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逐步吸收各种演奏技巧。再者,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爱护乐器,轻拿轻放,学会看指挥排练等。

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可行性建议

既然器乐教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我们是否怀疑它的价值,或将其摈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已得到专家的充分论证,音乐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切实提高器乐课的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笔者认为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对器乐教学应充满热情及保持积极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现有困难应态度先行,进而采用正确方法,才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器乐教学,教师应时时拥有饱满热情,慢慢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

(二)灵活运用教材,给器乐教学留有充足时间

在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一种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变化,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起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适时研究,敢于调整教材,为教学增添更多色彩。当然,这种调整也应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相应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制定规范适用的器乐教学安排

目前,器乐教学随意性较严重,即使同一学校,各个音乐教师器乐教学的进度、要求、评价方式也不统一。某些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上没有计划,这使得器乐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这时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结合本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和需求等实际情况,统一器乐教学的目标,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真正使器乐教学走上统一,切实提高教学效能。

(四)加强学习,注重交流,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引进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演奏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演奏乐器时的快乐和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选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缩短枯燥的练习基本功的时间,留有更多时间相互交流。首先,在学生刚会演奏几个简单音符时,教师可以演奏只包含这几个音符的简单乐曲。这些乐曲可以是现成的,也可是教师自己编创的,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把乏味的音阶循环练习改编成有趣味的节奏来进行演奏。最后,在课堂上带动气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自演的器乐“吹奏”“问答”“接龙”“音乐火车”等游戏。总之,教师只有积极大胆地寻求并采用各种新颖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初中音乐教学器乐进课堂略谈》[J],2010.11

2.张志远,《浅谈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第7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一、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堂的使用形式

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教学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教师对语言艺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的音乐课堂也是如此。课堂上能够使用的语言形式有多种,就初中音乐教学过程而言,音乐语言是主要的方式,教师的口头表达也比较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也可以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一点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如用手势打节奏或者利用柯达伊手势讲解曲谱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课堂上普遍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这种技术语言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形式,对音乐课堂的增效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二、以音乐语言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唱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音乐语言应该是音乐课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合适的音乐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改之后不少教师追求教学形式的革新,为了活跃气氛将音乐课上成活动课的例子并不少见,却忽视了通过音乐语言表达音乐魅力。

音乐语言是音乐课的特色,是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旋律,一堂音乐课开始十分钟之内不出现音乐元素,这节音乐课无疑就是失败的音乐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使用音乐语言的形式有多种,如在课前播放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即感受到音乐的气氛;上课前以音乐的形式完成师生的互相问候,增强课堂上的音乐氛围;在欣赏和学唱的过程中,播放教材配套的音乐课件,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节奏感悟。

三、借助口头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唱歌技巧

音乐教学过程中用到口头语言的地方也不在少数,课堂是音乐教师展示自己语言魅力的舞台,音乐教师本身有音色训练的基础,在课堂上的口头语言上更应该注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音乐课中的口头语言一般用来引导学生掌握唱歌技巧,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具有音乐特色,在日常的发声训练中可以借助发声方法,对口头语言的音量和音高进行练习,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口头语言。

在学唱歌曲之前,教师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变现内容进行介绍,这时的语言应该自然流畅,音量适中;在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以及视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唱歌效果进行点评,这时应该语调柔和,注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在讲解发声以及唱歌技巧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时,则需要提高音量,放慢语速,使学生充分掌握唱歌过程的难点;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还应该准确,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弹琴加领唱时,口头语言的表达与自己心中所想会有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练习。

四、以肢体语言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肢体语言的地方也比较多,教师在讲解乐理知识时可以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唱歌过程中的手势和姿势也可以表达出歌唱者的情感,肢体语言对课堂的辅助效果比较明显。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表现音乐的美,因此教师的肢体语言应该注意美感,从表情到手势都应该与音乐课堂的艺术气氛相契合,教学过程中的体态和身段要表现出音乐的和谐和自然,既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也使学生对音乐美有了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有使用肢体语言的优势,音乐的表现形式如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都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有自身的律动特点的,凡是律动都有其节奏,用肢体语言能够比较有效地表达节奏的动态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柯达伊手势,与学唱的旋律相配合有利于学生训练音准,能改善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第8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信息技术;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合作精神;整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35-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提升审美能力,能够共同探究音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特点,可以使抽象的乐曲变得形象生动,使课堂动静结合,形神兼备,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创设了有利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身临其境的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不应是教师简单的传递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建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师的神圣使命。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师生间互动平台的构筑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投入到网络中,细心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发挥了微机课上学过的POWERPOINT、FLESH等软件应用技术的优势,制作了生动的音乐课件,并配以简洁的解说,介绍着自己所认识的印象派绘画。在学生的展示中,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被巧妙的展现于课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印象派音乐的微妙和难于捉摸、以及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相、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间的相通相融,互为补充。几位学生的精彩展示和解说激发了其他人的探究兴趣,他们在课余时间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举一反三地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联系进行了生动的说明。

看着学生们的作品,我欣喜地感受到主动参与的意识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生生互动的触动给课堂带来的探究氛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驰骋在时间、空间的广阔领域,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协助,在全程中欣赏学生的表现。学生课堂上的创造和展示充分表明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经验和成果远比单纯的知识传递效果要好的多,而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课堂的探索成为了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平台。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在网络支持下,具备超强的信息量和宽广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

在课上,我充分发挥了网络高速公路信息容量大、信息切换迅速的特点,以音乐为载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此时此刻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间体验生命的审美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化作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去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例如 :音乐课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以往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便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捷地获取较多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9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摘 要:音乐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涌现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音乐节奏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的三大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35-01

初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音乐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课程作为一个体系严谨的学科,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的同时,很多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由于各种原因,节奏教学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对此做一个简要分析。

毫无疑问,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节奏作为音乐构成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要用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但是在音乐节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方面的问题,有教学方法的不当,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这些问题的本质,去一一分析,根据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音乐节奏教学。

在讨论初中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先对节奏的概念进行梳理。目前关于节奏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但是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脱离节奏的本质――“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只有认清节奏的规律性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又可以为初中音乐节奏教学提供新的契机。

在总结以往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以下几种音乐节奏教学的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节奏作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的反应,这种音乐节奏的触动,会触发人体机能的协调能力,必须让学生培养这种意识,让学生能够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生在头脑中存在这种节奏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时时刻刻去锻炼自身的节奏感,能够更好的去感知音乐的速度、节奏、节拍,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综合感知能力。

第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完备的教学设施。音乐节奏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配套的教学硬件设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完成音乐节奏的训练。一个相对舒适和自由的音乐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放松心境,去更好地感知和体验音乐节奏的魅力。除了教学环境之外,良好的硬件设施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多媒体设施、完备的音乐器材等等。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在活动或者游戏中完成音乐节奏的训练。比如可以设定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相关情景去主动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在欣赏完成之后学生自己能够对音乐做出评判。通过让学生主动完成学习某一音乐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帮助将是巨大的,让学生聆听更多的自己寻找的音乐,学生可以更加专注的实现对音乐的欣赏,并且能够从其他同学的身上学到更多的长处,从而做到取长补短。

同时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引导,让学生发现什么才是美的音乐,什么才是完美的节奏,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像在课堂上的标准一样,去有意的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节奏感,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第三,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进行交叉式学习。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可以展现世界的任何东西,同时也是表达人类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音乐这一特质,可以引用语言学的一些学科理论更好地促进音乐节奏教学的开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气的轻重、缓慢,语调的升降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可以看到,这一点和音乐具有十分相似的特点。因此在初中音乐节奏教学中完全可以运用语言学的方法。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因为中国的诗文是有很强的韵律性的,不同的情绪表达将会表达出不同的效果,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魅力,理解蕴涵在诗歌背后的情绪和韵律感,这对于学生提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音乐节奏除了听觉的感知之外,有时还会受到肢体的影响。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谈到,节奏本身就是有规律的运用,音乐节奏的节拍是也是一种运动感,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感受――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自己的身躯。这种现象受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支配,同时一些运动学原理也会更好的去解释这种现象,因此音乐节奏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的运动协调感。通过对人体机能的了解和熟知,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去感知节奏感对人体内部产生的愉悦,音乐的节奏感并不一定都是靠理性思维来掌控,人体自身的机能也能够对音乐节奏做出不同的反映,通过身体做出的不同动作把音乐背后所表达的情绪表达出来,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的身体就是一种乐器,通过身体有规律的律动,从而完成音乐节奏的表达,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帮助自身节奏感知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