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现行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现行会计制度

第1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摘 要 本文将针对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与探究,并不断汲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度经验和知识,结合我国医院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力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之后,通过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制定背景和内容有效分析,确保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进而,为推进我国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 新制度 旧制度 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科目设置

一、新会计制度执行的意义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将于 2011 年 7 月 1 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执行。笔者所在单位是一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医院。为保证新制度在财务部门贯彻实施,笔者系统学习了新 《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对新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公立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医院的财务、会计和审计监督制度,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准确核算反映财务信息,满足各方面管理监督的需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把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作为了改革的重点之一

2、医院结算方式的改变。随着医改逐步深入,医疗保险也将惠及全民。医院的结算方式也由以前的现金结算,改为主流由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医保付费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定额结算、阶梯收费等等新结算方式相继出现,同时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等群众医药费用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使医院财务部门的账务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多元化办医格局初现,公立医院参股民营医院,以及合作合资的出现,托管其他医院等多方位经营,使公立医院向集团化发展。医院的集团化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涉及到合并报表的处理,特别是公立医院参股民营医院的账务处理。

4、是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公立医院现行实行 “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财政要求医院对定项补助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还有我国已经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初步成立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为首要内容的现代预算治理轨制。但旧的会计、财务制度中没有设置了一些和国库集中收付相对应的会计科目,与政府收支分类存在着差异,没有开展财政补助项目成本核算。新出台的 《医院会计制度》在一个会计系统中同时容纳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这也就确立了兼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双目标、双基础的会计模式。比如设立了一些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对应的科目,像 “待冲基金”这一会计科目,解决了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二、日前《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持续改革,导致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医院的需求,并且,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一)《医院会计制度》不健全

《医院会计制度》为医院顺利开展会计核算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依据。对于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而言,其制度的制定主要针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不适用于非公有制医院的会计核算。现阶段内,我国私立医院尚未制定出有效的《医院会计制度》,导致其医院会计核算过程中具有诸多的缺陷,久而久之,势必会给私立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私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全面

《医院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没有体现可比性原则和不符合谨慎性原则。一方面是没有体现可比性原则,会计成本信息没有体现可比性原则,政府部门势必难以顺利开展绩效考评管理,进而,造成医院成本核算计算方法落后、分配标准不明确,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是医院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不仅有助于提高核算的准确性,而且还有助于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三)医院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第一,缺乏对预付与预收款项处理的会计科目。预付款医院会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医院在进行购买医疗设备、药品以及相关卫生材料时均会出现预付款状况,现行,我国医院没有构建起有关预付款科目的设置,以此下去,极易导致医院诊疗活动和诊疗活动之外支付资金的混乱,不利于医院资金管理的顺利进行;第二,缺乏对银行票据处理的科目。我国现行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与银行直接挂钩,对于医院而言,其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均需较大的资金支持,医院一旦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现行,势必会制约到医院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予我国现行银行与医院之间尚未制定出独立的票据,不利于管理者准确的识别短期债务风险;第三,医院固定资产处理方式不合理。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顺利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根据《医院会计制度》之规定,医院大型支出应从基金和事业基金中支出,现行固定资产仅仅用于替补作业用,因此,医院固定资产闲置现象愈加严重。

三、加强新《医院会计制度》进一步构建的对策

现行,基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不能够满足现行医院会计核算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力求构建新《医院会计制度》,以确保不断规范我国医院会计核算行为、保证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医院的发展与强大,具体有效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2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医院会计制度;改革

一、引言

2009年4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8月,国家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会计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在改革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举措。本文阐述了新医改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将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

二、新医改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公立医院改革和多元化办医的要求,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的影响

新医改核心内容之一,是“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通过公立医院进行规范化改制,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社会办医格局,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公立医院转制后形成的国有股份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再适用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它们的会计模式将何去何从?这对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公益性的要求,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医改明确提出:“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缺乏公益性会计科目,缺少“累计折旧”科目,对资本化和费用化不进行区分,不能提供任何公益性质的会计信息,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设计,没有建立合理的公益性补偿机制等问题。

(三)医药逐步分开,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医疗药品核算的影响

新医改明确:“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增设药事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等。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作废,医院运行机制将大有改善,提供的各类会计信息将更加真实充分。

(四)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的要求,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缺乏成本核算的影响

新医改明确提出:“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成本类科目,成本与费用的界限不清楚,口径归集、计算方法、分配标准等不明确,医院成本缺乏统一标准,没有形成体系,难以满足适应医院绩效考核的新需求。因此,新医改推进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控制将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对会计科目进行相应改革,设立成本类科目;严格各类成本与费用范围、界限,统一核算口径;建立统一标准的核算体系,加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五)医院运行机制的改变,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医改明确提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新医改实施后医院在筹资、运营、投资方面更加灵活。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虽然设置了“对外投资”会计科目,但核算方法简单,也未区分必要投资后续计量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计量和反映医院的投资变化及权益。因此,新医改实施后在医院的“对外投资”方面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配合新医改,深化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

为了配合新医改,深化现行医院的会计制度改革,一是要改革扩大适用范围,制定《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长远趋势看,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致力于制定一套符合当前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制度。二是要体现公益性,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创新设计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如增设“公益性支出”、“公益性收入”、“累计折旧”会计科目等。三是改革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增设药事费并一定程度弥补医院收入减少或亏损,规范核算内容。四是,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建立成本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郑大喜.从新医改方案看公立医院落实公益性的难点及其对策[J].北京: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8).

第3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会计制度;影响

自我国推行新医疗改革以来,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医疗保障等都更加明细化,而现行医院使用的会计核算制度明显无法充分与这些改革相匹配,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新医改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影响医疗机构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在最新推出的医疗改革具体内容中,一项主要要求是改制公立医院。主要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后,对其他现行的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和改制。另外,促进和推进具有一定公益价值的医疗机构的大量设立,同时,还应该保证好私营成分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正常经营。使公立医疗与私立医疗能够互相配合的推进改革的进行,更好的为社会人民服务。在这一背景下,现行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将受到挑战,不能只满足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要求,必须从范围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影响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药品核算

新医改使医院的医药制度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明确提出医药相互分开,同时提出改革现行使用的药品加成制度,具体指的是用药补医的行为,产生这一现象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医疗补偿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现行会计制度中,在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使用有关账户对收支展开核算,像药品收入等科目的设置就是与之相适应的核算科目,以销售药品收入来增添医疗机构总收入。根据新医改的要求,在进行医院会计核算时要对有关科目修改,并重新设立相关科目,遵照的会计标准也发生了改变。为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也应大力减少销售药品收入弥补总收入的现象。

(三)影响医疗机构会计核算

在新医改要求中,提出各医疗机构成本测算和控制活动应该按期展开,使用科学手段评价效率水平。然而现行许多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忽略了成本核算这一环节。有些医院根本没有设立相关成本科目,尤其与费用类的核算甚至无法分清。成本管理和控制没有完善的体系,更无法为考核制度的实施提供保证。所以,在现行的医疗改革进程中,对会计制度体系中成本核算改革加大了改革力度,各医疗机构必须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设立成本核算科目,满足新医改的要求。

(四)影响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新医改的实施对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提出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各方面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力资源的引入、财务投资等都与现行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现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医院使用的相关核算操作较容易,资金投资和运营的计量都较简单,例如像对外投资账户科目在设置过程中,未将后续计量单独分立出来。这些会计制度无法充分体现出企业的权益的变化情况。所以,新医改的提出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要求。

二、健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调解会计制度的范围

在新医改促进多元化医院建立体制过程中,公立医疗机构的不断改制和私立医疗机构的不断设立推动下,现行的会计制度改革得到不断的推进,最首先应该开展的一项改革事项就是调整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旨在满足不同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要求,提供各机构的协作服务水平。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性质和要求,合理化的设置和完善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这对于所有医院的长期发展和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满足医疗服务公益性需要

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对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服务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医院必须配合这一要求的实施,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增添公益性科目,尤其是相关收入和支出的核算科目的设置,不应将二者合并计量。另外,各医疗机构还应注意在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在公益性项目中的折旧,应将累计折旧账户引入到会计核算中,用来处理相应资产在公益性项目中的资本化要求。最后,对于公益性资本账户也应该单管单设,不应将其与其他资金项目混合核算和管理,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还应随时确保公益活动资金的充足。

(三)健全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体系

根据新医改提出的绩效考核要求,各医院在成本类科目核算体系中应该不断完善,重新设立相关核算科目,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首先应该明确成本核算口径,统一相关规定和标准,明确界定医院各方面成本应该如何使用和计量。其次,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成本与费用的分离管理,这也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最后,在减少以药品收入弥补经营收入的使用后,也应该取消相关药品核算科目,并重新设置药事费等类似科目来核算这方面收入和成本项目,规范化药品的管理。

三、结束语

在新医改的实施后,各多元化医疗机构从自身会计核算需要出发,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方法,不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和要求,调整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做好公益性服务需求和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医疗机构为人们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昆.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123.

[2]林兰芳.浅谈新医改对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5(35):143+147.

[3]王学武,宋月雁.浅谈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19):213.

第4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事业单位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不具有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事业单位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地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我国1997年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就是以此准则和制度为准绳的。

2004年8月18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实质上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其会计核算也应该逐渐趋同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或者将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逐渐统一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具体操作方法甚至会计报表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笔者的几点改进建议。

二、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管理理念国际化和会计制度统一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在新的环境下,联系到实务操作,再来看八年前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核算基础,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不配比的情况,带来了不少弊端。也因此不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会计报表构成不够完整。

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致使在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反映价值形态,与之对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也只核算原值。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没有反映其资产净值,也就虚增了资产总量;同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不包括折旧费,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虚减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其中的专用基金包括了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它们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因此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提取修购基金的规定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列入支出:如果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提取修购基金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来观察,其各自的处理无疑是正确的,但将二者前后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在购置固定资产环节,其价值一次性列入了支出;在计提修购基金环节,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又一次被列入支出,使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计入支出类科目,人为扩大了实际支出。

另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和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业务的处理不统一;在所得税的处理中,将其作为收益的分配而非确认为一项支出也是不妥当的。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议

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参考企业会计制度和分析新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笔者从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会计报表构成方面提出以下七点改进建议。

(一)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如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并非每年都会发生,而固定资产的使用损耗是逐年发生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的年度,根据收付实现制将修理费直接计入支出,造成当年支出增大,结余减少,使得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就不具备可比性。由于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就难以对这些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同时,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经常不易明确区分,这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因此,笔者建议对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也更接近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便于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和可比。

(二)增加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三章中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固定资产是否要计提折旧没有明确说明,只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毁损等作了一般性的阐述,而会计制度通用科目中没有折旧这一科目。在实务操作中,事业单位一般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而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

例如:某事业单位1999年12月31日用事业经费拨款购入一台精密仪器,价款20000元,使用年限5年,用银行存款支付。

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同时,增加净资产“固定基金”: 借:固定资产 20000

贷:固定基金 20000

在使用期间2000年-2005年每年末账面不做任何调整,2005年底,经申报核准报废,做会计分录 借:固定基金 2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

然后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余额为零,而事业支出科目不做任何调整,显然,这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的配比原则,应加以改善。同时,固定基金始终与固定资产原值相对应,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比实际净值偏高,所以记录的固定基金也随之偏高。

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还规定:“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应当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可见,同企业会计核算类似,对无形资产的损耗要在受益期内逐渐摊销,那么,对固定资产也就没有理由再“区别对待”了。

笔者认为,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另外,建议增加“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

当事业单位购置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或者建造工程类固定资产时,先在“在建工程”中归集相应的成本和支出,待安装完毕或工程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从计量标准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普遍提高,这种对固定资产价值的规定标准己经明显偏低。同时,一些单位价值较低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电话机、办公桌椅等,具有明显的低值易耗品特征,要求必须在固定资产中核算,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建议提高对固定资产价值的规定,同时,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中价值较低、不适合作为固定资产的用品。

(三)对事业单位结余的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

如:某事业单位有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人员100人,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人均年度预算定额标准350元提取医疗基金35000元。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 35000; 贷:专用基金——医疗基金 35000

我们知道,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如上例,提取医疗基金35000元时, 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 35000 , 贷:其他应付款 35000

发生医疗费支出时(假设一次性用银行存款支付35000元),直接做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 35000 , 贷:银行存款 35000

(四)对修购基金的建议。现行《事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列入支出:如前所述,购置固定资产时,已经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而此处又一次借记“事业支出”。

因此,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目前事业单位的结余中,仅按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均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单位收支差额。所以,结余分配的明细账除所得税外只设“提取专用基金”,不再进行细分。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内容,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6]在提取修购基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使用修购基金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 贷:银行存款

(五)改进接受捐赠的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以及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确认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而接受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时,入账的计价依据虽然与固定资产相同,但账务处理却是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样是接受捐赠业务,处理方法却存在差异:前者是将接受的捐赠计入净资产,而后者则计入收入。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够严密,不应将接受捐赠的非限定用途财物作为其他收入进行核算。因为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接受捐赠业务不符合事业单位收入的定义。而且,企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事业单位接受的固定资产捐赠计入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为与之统一,建议将非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也归入净资产,计入“事业基金”账户,同样,将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专用基金”账户,以便更好地规范类似业务的核算。

(六)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对事业单位收益的一种分配,按照规定,事业单位通过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应该在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为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 ;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同样,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也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七)会计报表中增加现金流量表。目前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用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便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同时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

无论从制度规定还是实际职能来看,事业单位实质上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一过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其中的缺陷进行改进,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准则制度。

在笔者看来,首先应该从核算基础入手,在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先对上文中提到的会计科目的设置、资产的确认核算、报表的设置要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整个过程,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也与企业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形成可比性,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7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7

[3] 李海波,刘学华.新编预算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12

[4] 阎达五,耿建新,戴德明.高级会计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汪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5(9a)

[6] 郭利敏、续淑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功能缺陷及其化解对策[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第5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进意见

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已历经整整20年,鉴于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自身 发展 的需要,医院管理部分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的会计规范制度应进行改革,制定相关的能适用于各行业发展的具体会计准则。目前非营利性医院也应尽快运用 企业 会计的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

1存在问题

1.1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

第一,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购置固定资产,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不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化;固定基金的调整也只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的基金转化而来,而是净资产的一种虚增。

1.2 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虚增了净资产。按照规定,医院通过对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使固定资产的资本金额作为净资产的一种形式逐渐沉淀于医院之中,同时又将固定基金的金额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同一笔固定资产对应的资本额同时在净资产项目中作了两次重复反映,并且计提修购基金时,只要不处置资产,即使所提修购基金的金额超过了固定资产原值,也会继续计提。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1.3 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在于对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分配和对其已损耗价值的补偿,现在在没有明确划分比例的前提下,规定修购基金也可用于固定资产的大型修缮,无形之中会侵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基金。

1.4不利于管理者了解资产实际损失情况。在医院发生捐赠、报废、转让、损毁等固定资产减少的情况时,全部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进行核算。由于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根本不能反映哪项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保险赔偿等所产生的损益情况,当发生报废、毁损、盘亏等情况时,医院将无法知晓该资产的实际损失情况, 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价值不做调整,而当该资产由于各种原因而退出医院时却按固定资产原值作一次性减少处理,会使医院资产减少过快。第五,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因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不利于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业绩,也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同时,支出的虚增,使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改进思路

2.1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体系,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自身 发展 的需要,医院管理部分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的会计规范制度应进行改革,制定相关的能适用于各行业发展的具体会计准则。目前非营利性医院也应尽快运用 企业 会计的分析方法,对医院的 经济 活动进行独立核算与监督。营利性医院应经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另外,为反映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益,医院应对不同投资主体,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要求,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

2.2 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对医院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其目的就是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加强,医院经营的集团化越来越明显,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经常发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分为长期投资、中期投资、短期投资,做到具体的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另外,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设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转入收支结余项目中的“其他科目”里。无论如何,对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都有利于完善医院财务会计体系[1]。

3.3 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主体出于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比如为增进收入账目制定出的会计制度往往会与正式的规定不相符,这种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是缺乏有效监督的。一般而言,会计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都会得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主体在利益上的分配。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应有一个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可见,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以及监督机制有利于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

3.4在会计核算上要建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如果事先不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带来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将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相背离。由于缺乏医疗风险意识,在抵御风险方面做得并不太好,在当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处理中经常会出现棘手的问题。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应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及时建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各医院可视其实际情况选择,但应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此外,应改变目前单纯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法,采用按人员比例和收入比例相结合费用分摊办法。在风险发生经济赔偿时做好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的赔偿准备金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第6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改进建议

(一)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财务报表就要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

(二)改进相关会计要素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笔者认为,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入中得以补偿。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成本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没有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由此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需按资金来源列支,可象企业会计一样,购置入时,直接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有关科目。

3.改进无形资产核算

(1)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根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分门别类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和摊销,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内得到补偿。建立和登记无形资产台帐,建立台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主权主体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实在物据,一旦有侵权行为发生时,作为索赔的标准。

二是在评估时,作为评估计价的基础。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应根据它带来的未来收益而确定,但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成本投入,也就是某项无形资产的投入费用仍不失为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依据。

三是根据某些规定对没有转让出去且已失去价值的无形资产,通知财务部门摊销其价值。四是便于对无形资产的盘点、清查及档案管理。

(2)为了避免在无形资产摊销中产生账外资产,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建议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购入时,直接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有关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不进行摊销。当按规定需转为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4.改进事业单位结余的核算。

(1)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如上例,提取医疗基金40000元时,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缴费40000,贷:其他应付款40000;发生医疗费支出时(假设一次性用银行存款支付30000元),直接做会计分录借:其他应付款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

(2)对修购基金的建议。如果不取消修购基金,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

(3)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结余中,仅按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均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单位收支差额。所以,结余分配的明细账除所得税外只设“提取专用基金”,不再进行细分。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在提取修购基金时,会计分录为: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使用修购基金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银行存款

(三)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内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可借鉴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至少应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强调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对关键项目作出说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其中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应包括上年数和本年数。这样,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建立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同时建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反映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7

第7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行;医院会计制度;问题及对策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结合医院特点制订的,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实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医院会计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医院会计实际操作,进一步分析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优点

(一)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

这五类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二)重新划分医院的收支,加强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收入分类相对应,将医院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过去的制剂收支,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

(三)医药分开并实行成本核算

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支出应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来弥补,而不能依赖出售药品来弥补。将医疗及药品收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分别实行成本核算,改变了过去医院会计只按一般的收付制事业单位进行核算的办法。

(四)药品收入实行超收上缴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负担,克服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按规定上缴卫生主管部门,使医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正常轨道上来。改变了过去医院所有药品收入全部留给医院的办法,约束了医院为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弥补医院经费不足而自行提高药品价格、加重就医人员负担的行为。

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兴办的医院。然而,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营利性医院应该执行什么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尚无明确的规定。

(二)对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医院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设备,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均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对医院的当期效益产生影响。这些支出从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医院会计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从理论上说,购置固定资产,只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即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并不引起净资产的增加,固定基金的调整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变动。而在上述会计分录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的基金转化而来,是净资产的一种虚增,从而使净资产出现不实。而且,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不利于考核单位及负责人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因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三)修购基金的提取不够规范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及核算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虽未明确提出“折旧”的概念,但规定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并记入支出,即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并通过“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进行核算。这实际上是按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来计算、提取修购基金,虽然与旧制度相比,上述规定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准确核算财务成果等方面有显著改进。现行制度规定其会计处理为:在提取一般修购费时,借: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一般修购费,贷: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同时,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对月中购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明确规定提取修购基金的起止月份。以上处理明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损耗,出现减值,但会计处理结果并没有减少净资产,因而造成虚增净资产,不能反映某项固定资产一般修购费(折旧)的累计提取情况,不利于管理者和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一般修购费(折旧)的累计提取数进行监督。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对某项固定资产的一般修购费(折旧)累计的多提和少提,因而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无法为固定资产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定价参考,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

(四)“其它收入”核算范围过宽

医院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能合理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益。医院对外投资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投资收益做出评价,也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监督。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采用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国家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大部分医院是国有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不具有营利性,但非营利性并不等于就不能盈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仅靠少量的财政拨款是不行的,主要是要以自身的医疗服务来获取收入,因而必须要有盈余,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营利性医院可以完全和企业一样,经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非营利性医院会计也可以借鉴企业会计,运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建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修改时,其核算办法和适用范围应包括所有的医院。

(二)进一步完善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处理

通过上面分析,对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处理,笔者认为以下做法既不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又不影响医院的结余。即:资本性支出在净资产中,不能列支时,由原来的“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变成只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调整固定基金,也不列相应的支出,以后随着修购基金的提取或事业基金的增加,再逐步调整固定基金,直至与固定资产相等。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对医院的当期损益不发生影响。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反映出资产由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资产。不调整固定基金,说明在净资产中没有自有资金向固定基金转化,以后随着净资产的增加,逐步调整固定基金,反映了净资产内部的转换关系。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调整的不一致性,说明医院的自有资金由无到有,正逐步增加。惟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净资产的内部变化,才能使资本性支出不影响医院的当期损益,不影响医院收支结余的计算。另外,也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购入固定资产时,做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贷:固定基金。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记入“累计折旧”科目。

(三)建议设立“累计折旧”一级科目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办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以使固定资产项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净资产项目反映医院实际拥有的净资产。同时取消一般修购基金提取的会计核算内容,将“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的期初余额转入“事业基金”。折旧的计提方法:可采用简单易行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对专用、贵重设备可采用个别计提折旧的方法;其它的可采用分类计提折旧法。折旧的计提范围:对房屋和建筑物,无论使用与否均计提折旧,对房屋以外的各种设备器具仅限于在用的部分,未使用的不计提折旧。折旧的计提期限:按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对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对超期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续提,并在备查簿中登记,作为更新设备和考核的参考依据。折旧的账务处理:计提基数以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采用规定的年折旧率或月折旧率计算折旧额;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取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的下方,二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需要查明某项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和实际使用年数等资料进行计算。

(四)建议增设“财务费用”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适应医院新形势下成本核算和医院负债经营的现状,规范核算借款(负债)的费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负债)的利用效益,笔者建议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规划到设立的“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五)可增设“投资收益”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投资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能单独反映在业务收支总表上,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投资收益做出评价,也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监督。为了规范对外投资收入的核算,建议设立“投资收益”一级科目进行核算,对外投资时,借记长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贷记专用基金――投资基金。期末,将“投资收益”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六)根据谨慎性原则,建议计提各种减值准备(药品、库存材料、固定资产)

由于竞争加剧以及未来市场的价格波动,各种资产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加大。根据核算要求,建议计提各项减值准备。

(七)建议将无形资产具体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开展一些较大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不利于核算当期损益。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医院利用无形资产进行合作、合资。但目前医院会计制度未能对无形资产具体化,医院进行核算就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具体操作无法进行。因此建议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修订时将无形资产更加具体化。

任何一项制度在它最初制定和实施的几年内,都有其优越性和先进性。随着实践工作的不断运用和检验,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就会逐步显现其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也是如此。上述观点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看法,是否可行,敬请有关专家和医院财会工作者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1] 新时期基层会计监督与管理实务全书[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第8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预算 管理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随之进一步的改革。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及推广,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主体、核算方式、管理方法、记账方法等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行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现行会计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一)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

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中对于会计主体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会计主体仅仅被当做预算资金活动,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自身经济管理的不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主体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指事业单位自身引起的各项经济活动,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而且使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也有所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变化导致了会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流向更多的进行关注与重视。在会计工作内容方面,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分类、核算方式、会计报表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中对于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要进行分别核算,这种预算的方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多,如果进行分别核算会造成会计信息和资金使用效果的统计不真实。在现行新的会计制度中充分利用了各项资金在取得和使用中的时间差,使原有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等方式变为了核定收支、超支不补、定额或定向补助、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了统一的管理。

(三)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发生了变化

在以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要素的问题,但是会计的科目一般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三类,被当做是会计的三个要素。资金来源科目主要反映了事业单位资金收入的来源状况,资金运用科目主要反映的是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状况,而资金结存是指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结余情况。这三种分类方式由于采用的是资金收付的记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的因素。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区分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会计要素。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现有的财产和可动用的经济资源,负债是指事业单位从银行、财政部门或其他单位所借的各种款项和应当向财政部门上缴的款项,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中国家或其他出资者的产权净值,收入表示事业单位在各方面取得的财产物资,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了业务的正常进行所消耗的费用。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改革后的会计要素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会计要素的变化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和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解决原会计制度不能解决的实际事务,促进事业单位核算水平的提高,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事业单位会计等式和记账方式发生了变化

会计要素对于会计等式具有决定性作用,会计要素是会计制度的基础,反映了会计内容的基本方向,为会计提供所必须的信息。会计等式是使用复式记账法根据会计要素的不同所作出的积极反映。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等式中,资金的占用和来源是对等的,资金的结存总额是资金来源总额减去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的收付记账法与原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相适应,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单一,分配方式简单的状况。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和分配越来越复杂,所以必须采用新的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中,资产综合了负债和净资产,资产与支出等于负债、净资产和收入的总和。新会计等式采用借贷记账法,适应了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清晰地反映了会计制度中各种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发生了变化

会计报表是整个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事业单位向外部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中,资金活动情况表、经费支出决算明细表、基本数字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主体,资金来源、资金收付、资金结余的执行情况和收支的管理情况能够比较明确地反映出来。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报表又增添了资产负债表和会计报表辅助等新内容,对会计报表体系作出了调整,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了有效的统一,使各事业单位报表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大大增加,这样以便于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其他情况能够有全面而具体的掌握。事业单位可以参照会计报表进行指标计算和各方面的考核,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和财政管理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二、现行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

认识到现行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改变。根据事业单位在工作主体、工作方法、工作形式等方面的改变状况,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还应向以下几个方向改进:

(一)不断改进财会管理方法

在财务工作中,要改变对单位内部各个机构、部门的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单纯使用资金拨付的直接管理,将各项资金的使用与业务效果、事业收入进行紧密结合,合理运用宏观经济调控,明确单位的国有产权,促进预算资金的有效利用,做到开源节流,减少浪费,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

(二)单位领导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

由于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传统观念,促进财会制度的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讲,单位要树立为社会效益服务的服务观念,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将各种单位业务活动、资金使用等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为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及时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只有领导者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三)不断提升会计职能

为了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事业单位要注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提升。只有将单位的财务管理向科学化、精确化转变,才能实现对单位内部经济的有效控制,防止各种经济风险产生。比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员工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等。

总之,现行的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工作人员既要看到这些变化对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这种现行财会制度的发展空间,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会计管理策略,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2]田野.浅谈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1(11).

第9篇:现行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26-02

1 前 言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多年来,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事业单位不断市场化,当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使得改革会计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2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引导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不足之处暴露无遗,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及服务人民公益性质作用的发挥[1]。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认清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于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性意义。

2.1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严密,缺乏完善性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规则》的制定是基于当时我国事业单位中绝大多数是全民所有制单位,这一制度规范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不适用于当前公共财政模式的要求。在这种规则指导下,不利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事业单位之间公平竞争,同时不利于国有事业单位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2.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有待提高

由于会计制度设计不合理、相关工作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作虚假信息,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在此不利影响下,账实不符、单位财务状况无法体现等问题接踵而出,极大增加了事业单位管理成本和难度,最终将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2.3 当前会计制度核算基础欠合理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使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在实施过程中,这种核算办法弊端逐渐显露。首先,它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其次,它不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控制失效。长此以往,将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脱离实际、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有序发展[2]。

2.4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有待完善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并受我国体制影响信息披露不彻底;项目展示不科学,会计信息可靠性不强;受现行国家预算编制时间的制约,会计报告及时性不能得到保障。在此会计报告体系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使用状况等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准确地展现,影响了事业单位决策制定和财务有序管理。

2.5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计已不再适应现行事业单位发展

从实际运行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自成立起就没有预算资金的划拨,全部依靠本单位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在此体制制约下,事业单位变成了为享受行政级别或安排人员而特别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改变了其本身作为公益性质的初衷。适应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大环境,改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3 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方向选择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管理理念日趋国际化和会计制度统一化日益成为大势所趋。在此大环境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事业单位职能出发,改革和完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域的核心作用,使我国事业单位保持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3.1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为保证所有事业单位在对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上使用统一的标准,以保证最终的报表具有充分可比性,必须确保在全国所有的事业单位施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此制度,将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并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施行一套管理方法。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对“收入类”增设“基建拨款”科目,依次来核算尚未交付的固定资产[3]。

3.2 采用权责发生制

为了解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应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施行收付实现制,在这种制度下,会计核算内容以财政收支为主,其他因素未考虑在内。在事业单位引入包含信息量较大权责发生制,在这种制度下,会计收入信息较为全面,有助于相关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保证信息真实性。

3.3 推进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

施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举措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统一调度财政资金,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在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方面,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政府成立会计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施行会计监督。实行此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保证各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权、所有权、财务自。

3.4 建立完整的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

为推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为参考基准,建立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需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需包含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系统完整,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此外,还要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确保真实反映未来的现金流量,依次来满足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统一的需要。

3.5 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针对会计制度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各事业单位需改进会计报表。首先,重视现金流量信息,增加现金流量表。同时应掌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预防资金紧缺不能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的情况的发生。其次,将“会计报表”更名为“会计报告”,并增设会计报表附注和分部报告等内容。此项举措的实施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其他会计规范协调一致。再次,将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剔除,具体的收入和支出金额在收入支出总表中要有所反映,并规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为“净资产+负债=资产”。

3.6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收支管理

强化收入管理,积极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资金的不足。同时以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推动收入开展,并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责任制考核,各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要积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为单位创收。与此同时,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以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律法规为准绳,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强化财务支出管理。

4 结 论

综上所述,几十年来,尽管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但由于我国面对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型,现行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顺应当前形式的转变,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立足我国国情,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在市场的推动下,各事业单位要分步实施,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进,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服务人民,健康有序成长。

参考文献:

[1]巫继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J].工作研究,2010(1):23.

[2]蔡丽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1(9):34.

[3]赵西卜,蔡捷.建立中国会计准则理论框架的设想——兼论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的可能性[J].商业会计,2010(2): 14-15.

[4]陈丽琴.试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市场,2013(25).

[5]李红芳.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2(40).

[6]向灵彦,刘娜.从会计角度谈反倾销问题[J].中国市场,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