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

第1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有序开发”的原则,统筹考虑村(居)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因素,兼顾各方利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努力实现市区村庄改造与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紧密互动,推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人与城市、自然和谐统一,提升城市品位。

二、改造范围

(二)城市规划区内现河以西,以东,路以北,以南范围内村庄,以及、路、和现河主要景观段两侧有关村庄(详见附件1)。

三、基本原则

(三)政府主导,村庄主体。市政府主要抓好规划立项、招商引资、协调管理、建设监管和收益调控等宏观工作。合理安排村(居)民安置用地、商品房用地、商业设施用地,确定村庄改造功能分区。村庄改造项目由所在村(居)委会具体负责,最大限度地体现“群众得实惠、集体得利益、政府得环境”,逐步把改造村庄建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良好、服务规范的生活小区。改造范围内的村庄条件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稳步推进。

(四)集约用地,组团开发。市区村庄改造要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就地改造,就地安置。高起点编制市区村庄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倡导组团式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实施村庄整合、改造和建设。

(五)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以利用集体收入和部分银行信贷资金自主进行改造;对经济条件一般但发展前景良好的村庄,可以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启动改造;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可以引入房地产企业或其他企业垫资改造。

(六)公开公平,维护集体、群众利益。市区村庄改造的每个环节、每项政策都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村(居)民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因村庄改造影响社会稳定。村(居)民安置区域内建设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作为集体资产进行经营,不得出售,对外出租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村(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四、实施程序

(七)市区村庄改造实行计划管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改造范围内村庄的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批准。

2、各街道办事处认真编制辖区内村庄改造的年度计划,每年11月底前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统一汇总后上报审批。

3、改造村庄根据所在街道办事处村庄改造年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改造计划和拆迁补偿方案,经村(居)民会议研究同意后,向全体村(居)民公示。

4、改造计划和拆迁补偿方案公示结束后,改造村庄将有关材料提交所在街道办事处进行初审,街道办事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市政府审批。

5、市政府收到街道办事处初审意见后,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集中研究,15日内予以批复。

6、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条件,编制市区村庄改造项目土地“招拍挂”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出让。

(八)改造范围内村庄进行改造,报批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村庄现状、土地权属性质、改造范围、改造方式、项目建设性质、项目建设规模、有关规划指标、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式、拆迁改造成本测算等内容;

2、1/500的地形图(标注红线范围,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3、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对改造项目的意见书,95%以上村(居)民同意改造的记录资料;

4、联合改造协议书(合作改造须提供);

5、合作建设方的资质、资信证明;

6、项目投资及收益估算书面材料;

7、评审意见书;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五、规划管理

(九)市区村庄改造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编制市区村庄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公告并征求公众意见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十)拟改造的村庄,要详细规划出村(居)民居住区和对外出售区,严格控制混合居住区。要适应城市化的要求,搞好环境建设和配套公用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新建居住区要符合城市规划各项指标要求。

(十一)本意见施行后,不再为列入改造范围的村庄办理新宅基地审批和住宅改扩建手续。

六、土地管理

(十二)经市政府批准的市区村庄改造项目,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办理土地供应手续。

1、利用集体土地进行村庄改造的,对村(居)民居住区用地可以办理集体建设用地手续,也可以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按照划拨方式供应土地。

对外出售区用地,应当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2、利用国有土地进行市区村庄改造的(含已农转非的村庄),由市政府依法收回土地。对用于安置原村(居)民的用地,按照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其余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七、拆迁补偿

(十三)市区村庄改造补偿以房屋补偿为主,以货币补偿为补充。

1、拆迁房屋土地性质为集体的,按照以下办法补偿:

被拆迁人申请采取房屋补偿的,房屋拆迁人以合法的宅基地面积为依据,最高按照“拆一补一”的标准,对原村(居)民进行房屋安置补偿。

被拆迁人申请采取货币补偿的,按照拆迁房屋的合法建筑面积和该区域周围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结算拆迁补偿金。该区域周围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2、拆迁房屋土地性质为国有的,拆迁补偿标准按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3、国有划拨土地上建设的村(居)民安置房屋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管理。

八、优惠政策

(十四)土地公开出让后,土地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拆迁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之日,市政府给予改造村庄土地出让收入的5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安置房建设工程开工之日,给予4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安置房建设工程配套完善,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日,给予1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

(十五)改造范围内涉及村办企业以及其他公益性集体存量土地的,市政府给予村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的5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给予所在街道办事处10%等额财政扶持资金。

(十六)凡市区村庄改造中建设的村(居)民拆迁安置楼,除供气、供热、给水外,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劳保费除外)按照最低标准减半收取(详见附件2)。

(十七)在市区村庄改造范围内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村(居)民拆迁安置楼,应当全部安置被拆迁户,不得对外销售。擅自对外销售的,不予办理房屋确权手续。

在市区村庄改造范围内国有土地上建设的村(居)民拆迁安置楼,可以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

(十八)市区内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社会公益性重点项目和城建重点项目,涉及村庄拆迁改造的,相关优惠政策另行研究。

(十九)市区村庄改造项目自批准之日三年内完成改造任务的,享受本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三年内未完成改造任务的,不享受本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

九、组织管理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国土、财政、监察、审计、环保、发改、法制及城关、李园、同和、香店、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市区村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3),负责协调、解决市区村庄改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协调、解决和处理市区村庄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十一)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根据各自职能,主动介入做好相关工作。街道(园区)是市区村庄改造的第一责任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靠上抓,同时要指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负责本辖区内市区村庄改造工作,参与改造拆迁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处理各类纠纷,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确保市区村庄改造顺利进行。改造村庄是市区村庄改造的直接责任人,村(居)委会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配合所在街道(园区)做好市区村庄改造工作,确保市区村庄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

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审查市区村庄改造规划设计方案、拆迁安置办法、拆迁安置成本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或规划选址意见书等;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出具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意见,编制市区村庄改造项目“招拍挂”方案,报批供地方案等;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市区村庄改造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提出市区村庄改造实施方案审签意见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核村(居)民社会保障方案等;市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市区村庄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等;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市区村庄改造相关文件的审核把关等。

十、其他规定

(二十二)本意见自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关于加快市区村庄改造的意见》同时废止。

第2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豫东平原,周口市

 

一、周口市的基本情况

周口市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适中,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因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据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资料,全市总人口1090.57万人,耕地面积1251.2万亩,城镇化率29.4%。当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83.44万亩,总产量716.71万吨,两项数据分别占河南省总量的11.59%和13.3%[1],均居河南17个地市榜首之位。

二、周口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周口市辖区内部分县(市、区)的农村调查,我们认为目前该地区在村庄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村庄居民房屋建设布局零散,农民在村头或路边的责任田及自留地里乱搭乱建小饭店、小超市、小加工厂、田间宅院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住户宅基地面积都超出了河南省政府规定的167平方米的最高标准[2],不少住户宅基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400平方米;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较差;第四,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第五,土地使用中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

三、农村新建居民点的情况调查

(一)新建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有关部门,我们了解到该市所辖区域近5年来搬迁新建的村庄数量不多,总体来看,因工程建设或城市开发搬迁的村庄数量多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数量。根据调研分析需要,我们选取了H县和S县有代表性的5个新村建设案例,这5个案例中,因高速公路建设、河道防汛整治及城区开发而搬迁新建的村庄各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两个。5个迁建点的建设资金来源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城区开发搬迁的三个村庄,村民的房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相关部门和开发商给予的拆迁补偿,差额部分由村民自己筹集,搬迁责任方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少;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房屋建设资金全由自己筹集,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一方帮助解决,新村规划基础设施齐全项目管理论文,需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多。

(二)群众反映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村庄、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群众对村庄迁建的反映态度有所不同。因工程建设和城区开发搬迁的村庄,由于搬迁户得到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且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总体来看,他们对村庄搬迁的反映意见不大,但对政府低价征收土地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无奈。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于采取的政策不同,群众的反映意见也有所不同。正在建设的L村由于不存在强制搬迁和限期搬迁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群众有不满情绪。已经建成的Z村,由于经历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过程,完成了地块的调整工作,村民的反映意见则有明显的不同,那些搬迁前在老村建了新房的农户因房屋拆迁损失较大,对村庄搬迁抵触情绪明显,尤其对村委会拆了楼房盖瓦房的决策更为不满;部分计划建房的农户,因新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小(有的还略有增加),旧房正常拆除不存在经济损失,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感觉相对比较满意。从Z村和L村村民的普遍反映看,他们对新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比较认可,但又认为新村各项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搬迁并没有节省出土地。

(三)新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力难以包揽更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

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党政部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农民迁村并居,一般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支持Z村的建设,H县委、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动员”县里条件较好的职能部门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对口援建。据Z村村委干部介绍,H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电业局等单位为该村小学、村文化大园、村委会办公楼、敬老院、卫生所、自来水厂、村内外道路、供电及照明等项目建设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新农村试点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手脚投资建一两个形象工程,如果更多村庄趁机跟风,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应对核心期刊目录。

2.关联部门对试点区的农村现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对本文调查的两个试点村有关负责人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新村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前关联单位(主要是建设规划部门)没有对当地农村及农民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旧村该不该拆迁,新村如何建设,完全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领导说了算,规划部门只负责村庄布局和居民房屋建设方案设计,至于试点村建设涉及的农户有多个家庭有建造新房的经济能力,村庄整合后能腾出多少土地,没有单位和个人为此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由于对上述基本信息缺乏全面掌握,结果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诸多尴尬局面。如Z村在迁建规划中本打算全行政村6个自然村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但其中两个自然村因新建楼房住户较多村民拒绝搬迁,结果只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迁进了新村。表面上看,村庄整合腾出了一部分土地,但实际上由于新村建设宅基地数量增加,村内主干道、环村路及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加上临街门面房、自来水厂、文化大院、敬老院、卫生室等新增基础设施用地,腾出的土地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基本持平。而对于该村的搬迁农户来说,由于没有分到老村腾出的土地,又要公摊新村的基础设施用地,结果凡得到一处宅基地的住户责任田差不多减少了1亩左右。如此新农村建设,的确让人觉得尴尬。

3.村庄规划脱离地方实际

理论上讲,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但也应注意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可盲目照搬县城或乡镇经济点的规划模式。这里仍以Z为例,一个总人口不足1600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距乡政府所在地不到两公里、对外联系并不通畅的村庄,村中却规划了一纵一横宽30米的主干道,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了近450间门面房(占地面积至少相当于110处住宅),由于本地劳动力素质较低,加之发展项目缺乏,目前已建成的门面房用于加工或其它经营活动的不及总数的3%,这样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

4.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通过对5个新建村庄的调查了解,我们感觉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是,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把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任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市、县级规划建设局,同级农技推广部门、能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则很少参与。从目前的实际看,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房屋、道路及社区附属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者并没有把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富裕劳动转移就业放在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村建设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5个建设点在规划建设方案中根本没有体现出这一发展理念。

四、对策建议

1.做好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编制指导工作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试验探索阶段,个别地方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难以在全国普遍推广,如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改革试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试验项目管理论文,天津的“宅基地换房”改革以及重庆的“地票交易”改革试验等[3]都是靠城市周边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偿给农民实施搬迁的。周口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近期城市发展用地少,农村可以整合的土地多,如果政府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问题上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新的一轮建房高潮很快会掀起,以后再进行村庄布局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拆迁的难度会更大。眼下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关键是做好县(市)域、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无论建设新村还是整治旧村,都应尽快给群众有个明确的表态。

2.坚持依法管理土地,刹住农村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的歪风

前已述及,目前该市农村住房建设混乱状况的形成,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期对土地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监管和处理不力造成的,如果继续放任自流,后期治理整改的难度或将更大。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有关土地管理和村镇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用法律手段制约乱占、滥建现象的发生。

3.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综合对周口市5个农村建设点的情况调查,我们认为,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不够成功,群众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试点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不切实际的规划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强行迁建使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等。因此,我们建议,基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农村试点工程建设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建设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多做调查研究,根据各自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的村庄建设和治理途径。根据我们的调查体验,我们认为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那些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布局较为合理的村庄,或虽然规模不大但区位优越、生产生活便利的村庄,要注意基本保持村庄整体布局结构和农民住房现状,重点做好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第二、对那些因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可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另选新址迁建新村或直接迁建到小城镇、中心村;第三、对那些村庄规模偏小、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村庄,可就近集中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中心村迁建;第四、调整充实旧村中的“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或住宅建设。第五、拓展农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本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四十八条[Z].

[3]汪晖,等.土地发展权转移与农民集中居住的地方试验[EB/OL]. http://www.ccrs.org.cn/show_7193.aspx

第3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我们是在学校和西安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第4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村庄规划;中心村; 村庄改造;对策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好村庄规划,使其适宜村庄建设,成为指导村庄建设的有利武器,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是制定村庄规划应体现的一大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规划人员进行反思。

本文结合河南省固始县农村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关于村庄规划工作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是做好中心村的规划

中心村又称小集镇,是一定区域内农村人口、产业、要素和设施的集聚中心,是连接中心集镇与广大农村的重要节点。中心村人口3000人以上,规模较大,区位较好,有一定的服务于周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是乡镇的副中心。

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出台,第三十二条明文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这为土地集中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集镇和中心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了可能。固始县是个拥有163万人的人口大县,其中外出人口达50万人之多,他们中有的在大城市买了房,有的搬进了县城。但是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集镇和附近的中心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农民进入中心村。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心村的发展,也对中心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尽快做好中心村的规划迫在眉捷。

中心村建设包括村庄规划、加快农村人口集聚、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保障建设用地,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和探索新型管理方式。着力做好中心村规划修编,规划编制要以城乡统筹、体现特色、相互衔接、公众参与为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城乡和谐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力争把中心村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设施完善、村庄整洁、管理民主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村庄规划应以村庄改造为重点

村庄按类型可分为:改造型、新建型、限制型。固始是外出务工人员达50万人之多,外出务工大约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靠外出务工挣钱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为自己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目前大约有90%的农民盖起了新房,所建新房大多为砖混二层结构,使用寿命50年没有任何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农民沿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两侧无序建房,既影响交通和群众生活,又不利于集约用地。盖起了新房的农民又走出了自己家门,房屋空置率至少在40%以上。由于规划和管理不到位,这些房屋非常分散,显然,近期要拆除这些房屋,集中规划一个新的更大的村庄是非常不现实的,农民们也是不答应的。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已建住房,因此要尽量避免规划新建型村庄,以免浪费更多的土地和资源。对于规模过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庄,要限制其发展,坚决制止新建房屋,逐步引导和鼓励农民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也可迁往附近保留的村庄,减小自然村数量,形成规模效应。一旦时机成熟,可将其拆迁或并入其他村庄。

改造型村庄主要包括中心村和规划保留的自然村庄,也是村庄规划要做的主要对象。保留的自然村庄不宜太多。对于中心村,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将其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的新农村。对其他保留的村庄改造的主要内容是要搞好“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所、改圈;“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经过整治后的村庄要达到以下目标: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

三、要做好村庄整治中的规划编制工作

只有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包括图纸、说明书等,村庄改造和农民建房才能有图可依,才能按规划的意图循序渐进的建好村庄,乱搭乱建和今天建明天拆的现象才不会发生。但是村庄整治规划同新建型的村庄规划不同,可以说难度更大,对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在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时要十分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一是要重视基础测绘工作,要有符合规划要求的地形图,最好能有1:500或1:1000地形图,这是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有了地形图,就可以把地规划意图清楚地表示出来。二是要全面翔实地掌握当地村庄自然地理、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资料,要对原有村民住宅按层数、结构、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除了危房外,大部分村民住宅予以保留,规划道路也不一定非要横平竖直,要结合地形和现象,随意就弯,避免大拆大建。这就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从基础资料收集到规划方案完成的各个阶段,要发动群众参与,广泛听取意见,走群众路线。通过与村委、村民代表开座谈会及规划方案公示等方式,促进村民参与规划,了解村民意愿,再根据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调整规划,充分体现共同编制,商讨编制的特点,取得群众对规划的支持,让规划更符合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村庄规划,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使规划在村容整治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固始县辖32个乡镇,全县共601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非常繁重,这就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渠道筹集新农村规划编制资金,加强新农村规划技术力量,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

第5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一、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原则。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广大群众意愿,编制规划。重点解决农村的“脏、乱、差”和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2.坚持“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引导拆旧建新,整治“空心村”,利用荒山、荒坡地建设为主。严格按照《省村庄规划导则》的有关规定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3.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控制好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要注重山区不同村庄的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和民俗风情等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村庄建设规划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突出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

5.坚持“基础先行、务求实效”原则。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引导村庄建设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村容村貌的整治、水利、文教、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6.坚持“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原则。对保存较完好的传统村落形态和风貌的村庄提出具体整治和保护措施,对已构成影响和破坏传统村落形态和风貌的局部地段和建筑物,提出整改措施,处理好建新村与保护古村落的关系。

二、编制任务

主要包括:①全县未编制规划的村庄;②年以前编制规划需要修编的村庄。详见附件《县未编制规划的村庄和年(含)前编制规划的村庄分布表》。

三、组织领导

此次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县委农办、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规划建设局、县委农办、国土资源局一名分管领导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规划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规划建设局分管副局长兼任,规划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加强对规划编制单位的引导和督查,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有效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村庄规划技术审查和依法报批等相关工作;各乡镇要成立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四、规划经费

规划编制经费主要由规划编制主体单位负责筹集,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确保规划严格按照《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的深度和要求进行编制。

五、编制主体

全县未编制规划的18个村庄中有1个村(石山村)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范围外,根据规定,由县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有2个村(龙翰村和大坂村)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范围内,根据规定,由县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其余15个村庄规划由相关乡镇组织编制。

年以前编制规划需要修编的123个村庄中有1个村庄(仙境村)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范围外,由我局组织编制,其余122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由各乡镇负责。

以上村庄规划应由县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成熟一批评审一批的原则,集中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审查工作,确保规划编制质量。

六、编制进度

各相关单位应制定村庄规划的编制计划,根据计划抓紧开展编制工作。2012年12月底前完成未编制规划的18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4月底前完成村庄规划技术审查、成果验收和报批等工作;2013年底完成年以前已编制规划的123个村庄和需要提升规划的村庄规划修编工作。

第6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实施; 规划管理; 问题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gradually progress and perfect, town changes a level to also rise somewhat, rural development to produce tremendous effe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o carry out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put forward to carry out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in two stages, points out the advancing new rural management measure, accelerate central villag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arry out town planner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village of Zhuang Sheng.

Key words: new rural; implementa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农村本应为居民提供较城镇更安静、舒适、优雅、方便生活环境,但目前其基础设施简陋陈旧、公共活动空间缺乏、收入低、社会保障条件差。事实证明,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管理非常必要,也十分紧迫。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村庄规划实施的首要和根本目的就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与经济发展形成互动良性循环,为农民安居乐业服务;适应和满足其需要和利益,使村庄空间发展与交通设施建设相结合、建筑变化与基础设施服务容量相匹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相呼应、物质财富积累与人文氛围优化相同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农村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新农村不是单纯意义上最低层居住聚落形态,新农村不是单纯意义上最低层居住聚落形态,它具有广泛社会、经济涵义,其规划会呈现出功能逐渐完善、空间布局多样性、实施复杂性逐渐加强的特点。 一、实施新农村规划的问题(一)规划实施缺乏资金支持 经笔者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调查,村庄完全按照规划实施的很少,大部分村庄只停留在道路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理、垃圾填埋等阶段,除一些乡镇的扶贫移民安置点建设外,大面积成片居住区规划建设很少实现。

(二)传统规划技术方法难以适应村庄规划实施 在不断深入调查研究过程中,各级政府与规划工作者总结形成了较先进规划理念,目前村庄规划方法没有太多对策,规划仍停留在“集中开发新村”、“整体空间布局”、“统一村庄设计”等传统技术模式上,“集中开发新村”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将城市“新区模式”在村庄规划中的简单套用,城市规划通过新区开发积累资金反哺老城改造是一项成功经验,但这一模式不适合于村庄建设,因城市新区建设相对旧城改造是一种低成本开发模式,而新村建设相对旧村改造却是高成本开发模式。进行整体空间布局、进行统一村庄设计等是传统村庄建设规划常用方法,却也是长期以来村庄规划难以实施的技术障碍,原因在于:一方面,统一布局规模过大,开发成本过高,造成土地与资金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统一设计住宅朝向、高度、形式,不同设计风格民房建设难以实施,而且会破坏村庄景观形态,导致形式单一、没有特色。故村庄规划明显存在理念与方法错位,昔日规划技术方法难以保证先进理念的实现。

(三)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或管理混乱 作为“龙头”的农村规划,对指导、规范农村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然而据调查,在以村民住宅为主的广大农村至今没有可供实施规划的乡镇规划管理机关,对村民建设实行的规划许可,其依据不是规划,而是宅基地权属。在村庄规划实施措施中,规划者都希望得到足够资金支持,要求成立专门规划实施管理队伍,提出进行相关农地制度创新。但现有城乡二元体制难以满足规划实施要求,不利于村庄规划实施。规划往往提出多元投资思路,建议政府、地方、农民共同出资,甚至提出村庄建设投资市场化运作等;新农村建设虽然受到中央重视,但当前财政对建设事业支持重点更多侧重于城市和乡镇,用于村庄建设的补贴有限,村庄建设资金缺口很大;而村民收入普遍较低,让他们为建设村庄承担过多的经费也有违农民意愿。若将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几乎没有投资者愿意把资本投向收益率极低的农村建设市场。因此,当前村庄建设还需更多依靠财政支持,依靠以城补乡、以城带乡。

(四)乡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强 乡镇规划管理队伍薄弱,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施。规划建设监察制度不完善,缺乏管制力度。笔者在编制新农村规划时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只有极少数乡镇有较完善规划管理队伍,绝大多数乡镇虽然有管理机构,但配备的工作人员人数少,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少。二、新农村规划实施管理的思考

(一)实施新农村规划管理两阶段及内容 1、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这是新农村规划实施首要环节。村庄建设使用土地情况多样,如:房屋质量较好不宜搬迁的;需在其他地块建房的;除已有土地外尚需扩大使用土地的等,在规划管理中,首先要对上述多种用地情况按批准规划进行确认或选择,从而保证各项建设选址符合规划,不妨碍村庄发展、不危害村庄安全、不污染和破坏村庄环境、不影响村庄各项功能协调。具体内容包括:选择建设用地地址、核定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与其它规划协调。一般应按批准的建设规划控制土地使用性质来选择建设项目地址;若建设规划尚未批准或制定,则应由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据总体规划,研究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核定基础设施条件。 2、建设用地及工程规划管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及土地使用强度等。主要是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或规划设计工程监督检查等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公建用地指标、建筑物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基地出入口、停车和交通组织、建设基地标高和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二)加快中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合并部分规模偏小自然村,扩大中心村规模,尽快改变目前中心村规模偏小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分散建设。

新农村建设重点和关键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完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是增强乡村发展后劲,形成优良发展环境和优势的必备条件。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实行“大交通”战略,发挥乡村道路建设先导作用;同时依实际和可能,按规划、程序搞好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给排水、电力电讯和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等,不断提高村庄配套服务功能,为村庄人口生存、新农村生产发展提供服务。(三)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建设,规划专业人员进乡村 目前需加强规划建设系统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衔接,安排规划专业人员进乡村工作,加强兼职队伍专业技术培训,推行村镇规划师制度。在全面减少农民负担、大范围压缩乡镇行政编制情况下,增加乡镇建设管理人员编制,推进村庄规划管理队伍全覆盖几无可能。现实政策与规划管理工作需要明显错位。 因此,应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规划意识,把农村最基层的村委会组织利用起来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四)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在建设资金方面,当前需更多依靠国家、省、市、县财政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民意愿和经济基础,鼓励农民自我投资建设。要实现村庄规划从“纸上画画”走向实践,必须加强村庄规划体制与政策创新,为村庄规划提供制度保障。当前省辖市对村庄建设的财政支持所占比例太低,需进一步加大,做出榜样。

(五)要抓好耕地平衡落实 严格落实补充耕地制度,凡建设需占用耕地的,在报批时,须做好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方案,明确补充耕地地点、面积、资金安排及完成期限,对未落实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一经查处,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

(六)要加强村庄宅基地管理 1、加大宅基地置换、耕地流转等用地制度创新,探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运作相关思路,探讨、出台相关的各地用地政策。2、以经济手段管理农村宅基地。3、积极探索农民进城后原承包地与宅基地处理办法。

(七)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乡村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 生态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重要一环,乡村经济增长,绝不可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 1、生态意识提高不仅包括村庄普通居民,更重要的是村庄建设和管理者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解和掌握。 2、新农村规划应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3、积极采取措施,消解已存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建立乡村持续发展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村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乡村健康、持续成长。

第7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方案,设计

Abstract: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o new rural planning backer tuen design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ec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ies to explore a way to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road

Key words: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project,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靠山屯村隶属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管辖,位于沈阳近郊的大型村庄,距沈阳南站直线仅36公里。位于新民县与沈阳市于红区之间;西临102国道,南侧靠近京沈高速公路;并与高花新区相邻。地处于辽河流域下流,地址平坦,起伏甚微,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属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频雨。

二、现状分析

1、交通

靠山屯村与周围城市县城相距较近,并且西临102国道,南侧直达潘乌线,虽然周围交通发达但仅有一条通往村内的道路,对外交通很不便利,每天仅有两班客车至辽中县城;且村庄内部路况较差。现状交通影响村庄的对外联系,直接制约的村庄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土地利用现状

村域内地势平坦,居住用地集中分布在村入口一侧,村内路况较差,现有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村庄的西南侧。土地未经过整体规划,现状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3、资源现状

靠山屯村耕地面积5220亩,鱼池精养面积600亩,粮食生产以水田为主其中水田3950亩,旱田1270亩,并有养殖业,冷棚种植,水果种植。靠山屯村有优良的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水域面积44.1公顷,是良好的旅游景观资源。大面积农田种植区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

三、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

1、规划立意:

构想霍华德的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洁净的水与空气、良好的排水、光亮的住房、幽静的庭园;无烟尘骚扰,无棚户之困境;有自由之气氛,具合作之氛围,兼具城乡之美,而无城市之通病、乡村之缺憾”。在设计中我们力求创造一个区别于城镇,能够保持乡村风貌特点并与其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摒弃大多数新农村规划中使用的集约土地,让农户搬迁上楼的规划手法,保持村庄院落式的住宅形式,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

2、设计理念

以“生态”为主要的设计理念,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示范村。首先,以靠山屯村的农业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工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其次,在其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生态景观;建设生态社区,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村庄。

2、基本构想:

靠山屯村有良好的水域资源,然而现状中村落的位置并没有与这大片水域面积相联系。在规划中,我们希望把人居环境与这大片水域的良好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但并不是单纯的让村民迁移到水域附近,而是通过整体的空间规划,创造一个适于靠山屯村居住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在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能有体现生态村落特点的空间形态。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村庄的特色与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基本构想是主要以水域南侧为规划重点部分,南侧除村庄的主体部分外,农田根据使用的性质结合村庄的发展,在整体形态上希望形成逐步向外发散状的形态。而村庄建设部分,依水势而走,空间形态顺应整体村域规划形态。

四、具体规划设计

1、 规划结构

由以上的分析,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两轴三区多组团”

(1) 两轴:生态景观轴、村庄发展轴

(2)三区:三个生态旅游区――体验农业区、人工湿地区、假日垂钓区

(3)三组团――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公共开放片区

2、规划设计手法

结合靠山屯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靠山屯村的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特色,突出当地的自然及资源优势,创造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和旅游休憩空间。在整体空间规划和构想中运用以下手法:

(1) 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且满足村庄发展趋势要求。采用象征的手法,村庄的建设部分由生态景观轴与经济发展轴围合而成一片绿叶的形状,并且顺应着水域的走向,象征着村庄的无限生机与蓬勃发展。

(2)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由点成线,线为合成面,最后形成村庄的完整规划形态。点即村庄中重要的道路交汇点也就是两处广场。线则是形成村庄主要形态的主要道路;面则是不同的功能片区。

3、村域规划设计

在整体村域范围内,水域以南的部分的农田以垂钓休闲广场为中心,发散状环环相扣布置。中心为体验式农业区(农家乐及采摘园为主);其次,为观光农业区;最外一圈为生态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在规划过程中,不但考虑村域的整体空间形态并且考虑村庄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村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规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保证村庄的未来发展要求,才达到了规划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

4、建设用地规划设计

(1)广场绿地规划:村庄现状缺少公共活动广场。规划中主要设计两处广场,一是面向村民使用的内部活动广场;另一个是面向观光旅游的垂钓广场。村内的体育休闲广场建在村内历史遗址附近以绿带相隔开,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垂钓广场设计,以螺旋型为主体,成为村域整体规划的构图中心,并在水面上发散状形成几个独立的小岛,作为休闲垂钓岛。

(2)建筑:在设计中,改变村庄现状的行列式布局,并且保持传统的院落式住宅,建筑风格总体统一,局部又加以少量的变化,与水域农田相结合,体现出别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特点。

(3)道路规划:道路的规划主要结合村子的空间形态,形成叶脉的形状,主要道路也是两个轴线所对应的部分,两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形成村子的两个重要节点。

五、结语:突出乡村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现下,许多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体现“新”字而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单纯理解为向城市生活靠拢,柏油马路,多层住宅,中心广场等,形成了许多前村一面的情况。自然生态和乡土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规划中应多加考虑地方的建设方向、方式和该地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加以规划建设。通过的现状及村庄特色的实地调研,结合村庄的实际特点而设计出的,有地域性特征的,符合村庄发展的规划。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避免新农村的规划照抄城市样本,应保持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洪荣光.基于特色理念的农村布局形态塑造研究―以湖北孝感新农村规划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

2.王建忠.唐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衡阳县英南―天星片区新农村规划建设为例.四川建材.2009(2)

第8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一、以规划为龙头,树立生态立镇理念

为了扩大城镇发展框架,提高城镇品位,加快推进生态型小城镇建设,今年,在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修编镇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给镇区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的强有力工具。搞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我办也注重规划实施中的严格管理,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挥与服务功能,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现代化生态旅游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对全镇的建房审批与管理,我办实行“三到场”管理制度,做到“建前放样,建中检查,建后验收”,严格按村庄规划要求从紧控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房拆建和新房建造数量的不断增加,但由于农民宅基地私有化意识根深蒂固,规划观念淡薄,户与户之间出现建房纠纷时有发生,对于每起纠纷我办都认真对待,做到深入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平公正,不拖延,不敷衍,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努力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上半年,共完成规划审批私人新建房屋1户,批准建筑占地面积200m2,原拆原建7户,批准建筑面积1509m2。调处各类建房纠纷6起,其中达成协议调处3起,现场及时处理成功2起,还有1起正在处理。

二、围绕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

我办在年初计划的安排下,全面推进“九化”建设。路西跳入口形象工程现已完成前期政策处理和场地平整,等到10月份左右进行绿化种植;大溪坑两边、小学边以及兴洲路绿化工程完成良好,促进了“美化家园”活动。继续做好全镇垃圾清运工作,全面推行垃圾集中处理,牢固建立“定时、定人、定责”的长效保洁机制,落实专人对镇区绿化进行全面养护,优化村镇环境。目前,镇区垃圾中转站已启用;为了使畜牧养殖规范化、集约化、生态化,我办积极配合农办申报生态畜牧小区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确立畜牧养殖的选址方案,并对选址方案进行了科学论证,以打造“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旅游小城镇”为目标。结合“美化家园”活动,还开展了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河道清理,村庄绿化,卫生死角整治等等。今年还完成了辖区内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共调查了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20家企业单位,较好地完成了全部任务。

三、加强规划监察,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

随着近几年违章建筑案件不断出现,处理难度日趋扩大,为了较好地应对这种现象,我办与土管所建立了联合监察队,定期巡查,建立违章建筑档案库,共同研究违章建筑产生的根源,制订了相应违章建筑处理方案,有效地执行了规划监管职能。同时,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协助配合实施村庄规划,根据各村实际,本着实用、美观、节约的原则,科学制订村内道路硬化与管道敷设建设方案,促进村庄规划顺利实施。

第9篇: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一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多年来,农村住房一直沿用一宅一院的习惯,多数平原地方宅基地面积远远超过了法定的住宅面积标准。并且很多农户建新不拆旧、新建没规划、无序发展,村容村貌杂乱无章,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残缺不全,所以,“空心村”整治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

二是有利于保障经济发展用地。整治“空心村”,可以有效地置换出用地指标,基本能做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平衡,保护耕地也能由此便于落实。笔者所调查的地级市共有“空心村”近1200个,村庄占地面积约44.1万亩;空置宅基地面积为2.86万亩,荒地面积5.7万亩,两项合计共8.56万亩,初步挖潜能力按30%测算就超过2.6万亩,深度挖潜能力按50%测算,高达近4.2万亩。

三是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腾出的土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合理处置。可以统一收归村集体所有,然后再承包出去;对于规模连片的宜耕地,可发展特色农业;对适宜市场开发的,可实现土地增值。这样一来,群众、集体都收益。

四是有利于引导农村居住环境大变革。“空心村”整治工作中,那些整体搬迁的村庄最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新式的农宅,院内设计有卫生间、厨房、农机具室、禽畜圈房;街道干净整洁,排水排污便利,垃圾集中堆放。这样的村庄,生活环境优美,居住自然舒心。

五是有利于促进乡村和谐。在农村,大量宅基地纠纷和其他一些产权纠纷长期积压,即使通过行政、司法渠道也不能妥善解决。一些村庄因存在违法占地或土地纠纷引起的上访、重访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民之间的和谐。通过“空心村”治理,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可借机对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公开处理,从根本上化解这些纠纷。

推进“空心村”整治,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按照偏远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农村向集镇归并、集镇向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这个中心,充分挖掘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和闲置建设用地潜力,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水平。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将综合整治列入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一项重点工作,制订十年发展规划目标,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和跟踪问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将这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奖惩措施。

三是编制整治规划。统筹考虑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企业等用地功能,坚持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村村通公路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相结合,力求实现村庄用地集约、功能完善、有利生产、便利生活。要坚持村庄规划在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政策引导、群众自愿、逐步推开”的原则,组建村镇专门规划机构,整合村镇建设规划力量,深入每个自然村落,认真调查测绘,掌握基础资料。

四是创新整治模式。以“总体安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为原则,按照村落区位优、村级班子强、整治潜力大、群众有要求、前期工作有基础等条件,先选择试点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与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