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开放式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开放式教学设计

第1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城市设计概论;开放式;教学模式

1当今城市设计教育的背景

城市设计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国家建设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后对城市设计立项进行重点研究,各高等院校也逐渐把城市设计纳入到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设计教学体系。目前城市设计已成为横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新常态下,中国城市建设进入有机增长阶段,过去大拆大建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城市建设模式,全国上下都在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城市建设之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2]。2016年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法规、行政和技术3个层面推进城市设计[3]。在此大背景下,城市设计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再次进入了政府、专家和学者的视野。城市设计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理论课和设计课两大板块。由于设计课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比重较大,且设置灵活具有较多创新改革的可能性,往往更能吸引高校教师和学者的注意力,在此方面已形成不少教学改革的成果。而理论课由于教学模式相对固化难有突破性改进,在讨论城市设计教育时常常被忽视。本文根据作者对城市设计学科及教育理念的思考,结合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经验,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试图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

2现状教学的困境

城市设计集中授课的理论课程主要是《城市设计概论》,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是开展城市设计实践必要的先修课程。这门课是典型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以往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暴露出以下问题。2.1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一方面是指理论课与设计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实际教学安排中,城市设计的理论课和设计课往往分开进行。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未参与过城市设计的过程导致对城市物质形态和设计方法不熟悉,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学过之后印象不深,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到了设计课阶段,学生很难自主地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设计思路,经常表现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和融会贯通方面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的脱节。传统理论课教学是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通常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单方向的传递知识,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听课过程中往往缺乏思考的过程,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课堂信息量掌握的比例较低,更不用说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设计实践过程中,因此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相背离。加上传统理论课的评价体系通常是以试卷为中心的考察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视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和矛盾。2.2知识体系庞杂,教学内容没有定式中国城市设计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不甚完善。城市设计在学科上跨越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等几个不同层次学科专业[4],在实际工作中又涉及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多方面专业人士,大家都是从各自关心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城市设计,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教材就有十多本,除了较为经典的金广君的《图解城市设计》、王建国的《城市设计》(第3版)、段汉明的《城市设计概论》[5],近年来徐雷(2008)、丁旭(2010)、冯炜(2011)、王一(2011)、孙贺(2012)、胡纹(2013)、赵景伟(2013)等学者都编写了城市设计的相关教材。各教材在知识构架、专业侧重、内容体系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导致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无从下手,加之目前国内针对城市设计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使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实践变得更加混乱。

3教学改革的思路

对于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即课程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金广君先生认为,学生在城市设计课程中应被赋予7个方面的能力训练:组织和管理规划过程的能力,环境分析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计划与设计目标的能力,精心计划、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方案创造或指导方案创造的能力,方案的比较、评价和修改的能力,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交流、交往的能力[6]。基于以上目标,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应当遵循以下思路。3.1《城市设计概论》学习的重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传授的不应是教条主义,而应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教师应将社会价值观、城市设计与分析方法等融入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训练职业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基于以上目标,《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学习的重点是:(1)构建理论框架。正确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理论思潮,掌握城市设计的要素,即“设计什么”的问题。(2)熟悉设计方法。理解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并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设计方法,即熟练掌握“怎么设计”的问题。(3)掌握调研、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分析方法与调研技艺,对基地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定位,这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实践的基础。3.2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对学习重点的剖析,《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两个总体思路:(1)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指导设计实践,《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和技艺,通过解读城市设计案例,总结设计策略和方法,为设计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学生除了具备城市设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学会活学活用,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反馈的过程来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和感性空间形态设计水平。(2)强化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接受教育的学生将来除了设计工作,还有可能从事政策制定、商业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这就更加要求授课内容多元、覆盖面广,能够适应学生未来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7]。因此,《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从单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目的不在于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在于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要突破传统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过程。

4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城市设计理论课教学明确的目标导向,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在《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索了优化改革的策略,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包括多元的教学内容、互动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4.1多元的教学内容城市设计知识体系庞杂,而且近年来相关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成果丰富,许多新方法、新理论不断充实现有的理论系统。即使现有教材不断修订,也远远不及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果仅以一本教材为参考资料,很难覆盖最广、最全、最前沿的城市设计相关知识,不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苏州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充分发挥了教材开发的自,形成教材+辅助材料的教学参考资料(图1)。课程设置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下半学年,课时为18周共36学时,以王建国的《城市设计》(第3版)为主导教材,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设计案例研究、城市分析方法与调研技艺3个模块(表1)。教师备课时,一方面,从最新出版的著作、杂志和媒体资料中选择具有研究性、讨论性、开放性和前沿性的资料作为教材的扩充;另一方面,积极从城市建设的成果经验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中直接挖掘有意义的素材,并根据特定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改组使之作为补充教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精神,还要对专业动向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此外,在城市设计理论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10本易读的城市设计书籍作为拓展阅读资料,都是翻译自经典的外国理论著作(表2),课堂上概括介绍了每本书的主要思想,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任选1本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通过补充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知识架构,对当下流行的城市设计理论追根溯源,通过阅读著作对作者的思路和理念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一手资料。4.2互动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往往灵活度比较差,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常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授课吃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结果。苏州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课堂上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解,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讨论和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互评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城市设计理论模块知识时,教材内容虽然整体比较系统化,但就具体知识点而言又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关注度和引用率比较高的理论观点,教材中仅有片段化的引用,离开了上下文语境,学生只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曲解。因此,在该阶段授课的同时,要求学生从教师推荐书目中挑选1本著作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通过这个方法培养学生主进行详细的研读,变被动接纳知识为主动钻研知识,可以调动大脑思考的积极性,强化记忆,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检验学习成效,在学期末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题目为“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哪个更适合中国”,选择当下国内最具有时效性的话题,有助于学生置身于社会背景下运用所学知识,缩短了课堂和现实的距离。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去自主思考,包括政府、开发商与公众利益等,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案例研究模块的教学尤其强调活学活用,目标是让学生能把从案例中学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上课时采用师生同讲的方式,该模块根据功能和特征,将城市设计实践分为CBD、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历史地段、滨水区5种类型,学生相应分为5个组,每组选择1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城市设计案例研究并轮流在课堂上汇报研究成果。该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案例并引导学生从合理性、客观性、可实施性等角度去衡量社区开放与否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辩论会被证实效果非常好,一方面,课堂氛围活跃深受学生喜爱;另一方面,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们能在短时间内提炼所学知识并用来解释和支撑观点。4.3综合的评价体系多元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评价体系不能仅仅通过期末试卷成绩来衡量,而是在平时的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果表现。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全面评价、综合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单一评价体系。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按照学校要求必须有期中和期末考试环节。上半学期完成理论模块的教学,学生同步进行课外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期中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重点加强学生对城市设计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下半学期讲解案例模块和城市分析方法模块,与此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案例研究工作,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每位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由上半学期的读书笔记(20%)+期中考试成绩(20%)和下半学期的案例研究(30%)+期末考试成绩(30%)构成。由此降低了期末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力度,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主导方向。在试卷考核的知识点构成上,降低了教材中死记硬背内容的占比,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期末试卷中客观题占比30%,主观题占比70%,主观题中30%的内容是开放性的题目,从课本中找不到参考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和发挥。这样达到了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全面理解和总结能力的目的,与本次教学改革的初衷相一致。

5结语

第2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网络编程;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81-02

1 开放式教学概述

所谓“开放”,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活动,在获取编程实践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网络编程知识的方法,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在开放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2 网络编程课程开放式教学的思路

“网络编程”主要是在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来进行开设的,教学内容涉及并主要包括网络编程所必须的基本网络通信原理、ASP、PHP、JSP等动态网页编程语言基础等,该课程几乎将计算机专业所学习的所有课程都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进行应用,这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更是需要教师的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掌握并准备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也是刚刚接触到网络编程知识,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校老师在这里充分的引入了开放式教学的思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并愿意学习的网络编程技术,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般存在如下的几个难点:(1)课程涉及面很宽。要涉及到网络通信、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2)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和淘汰都很快,而课程也要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教师很难进行分别的详细讲授;(3)而课程综合实验更是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上积极配合,协作,并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针对该课程的这些特点,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各位专业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了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去接触并自主学习新的网络设计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积极引导,不局限于课上的知识,为学生开放大量的资料和工具,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选择,然后再通过课内外的综合实验来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 网络编程开放式课堂教学内容选择

“网络编程”课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主要包括:

(1)网络编程基础,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C/s和B/s基本模型;网络应用基础和数据库系统原理;HTML/XML语言以及网页设计基础。对于HTML和XML两种语言,更是要了解其相互间的主要差异,对于目前的网络编程领域,更是需要了解各种主要的网络编程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主要应用范围。

由于目前网络编程环境比较多,并且并不统一,给学生的学习上带来了麻烦,但是也给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提供了重要机会,而教师更是要在这个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环境,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环境和发展方向,这都需要专业教师的细心引导和充分设计。

(2)ASP,掌握ASP的编程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基于ASP的数据库应用编程技术,熟悉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

(3)PHP,掌握PHP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函数、类和对象,基于PHP的数据库操作技术,基于PHP的网络应用实现技术。

(4)JsP,掌握JsP的主要技术及跨平台的特点,了解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得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在课程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对以上的各个技术都进行详细教授的,因此我们首先重点介绍了网络编程基础,然后针对ASP、PHP、JsP的特点进行了开放式的简单的讲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深入的自学和实践。

4 网络编程开放式课程综合实验设计

本课程在讲授有关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有效的综合实验,并通过综合试验的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通过学生开放式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以不同的方式来编写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网络程序。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程综合实验的设计中,我们综合考虑教学活动的要求,为考察学生对开放式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实验,要求同学们自由分组协同完成。要求学生在Windows平台上,选择JSP、ASP或者PHP等动态网页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网络聊天室系统。网络聊天程序实现的功能有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身份验证和注销;聊天室管理,包括建立、删除和加入用户等;文字通信,包括群聊和私聊;用户聊天记录的保存,以后能够按照日期或好友查看历史记录。设计的这个课程综合实验也考察到了学生对页面设计、数据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综合实验的过程中,开放不意味着完全的放开,我们还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保持介入学生的自学活动,并给予充分的辅导。目前现在常用的动态网页语言有ASP、JSP、PHP等几种,而与每种语言搭配的数据库系统也往往是不同点,这些动态网页语言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如何指导学生做出选择,也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5 网络编程开放式教学考核

合理评定开放式课程的成绩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分组完成综合实验就体现出了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在该课程中采取全面考核和综合评定的办法。通过上机考核和设计文档等多方面的进行考核,并并根据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总结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使课程设计的成绩能全面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考核中我们对每个组都进行检查,并要求同学们演示并介绍他们自己的作品,并回答老师提出的若干技术问题。

最后综合同学们提交的文档和最终的程序结果,教师来评定出分数,并作出总结,提出在实验的过程中,各个学生的优缺点,是否符合标准化编程思想,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并让学生把编程中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思路进行介绍,供其他同学分享,充分的体现出开放是教学的开放、参与、共享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在编程技术、界面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

6 结论

第3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开放式;AJAX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1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以及实验内容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在需求。本文就基于网络和AJAX技术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一、AJAX概述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基于XML的异步JavaScript的简称。实际上,Ajax不是一种技术,而是由多种现有技术组合而成,包含基于Web标准的XHTML、CSS DO、XML、XSLT、HttpRequest、JavaScript等技术。

AJAX模式是在传统的B/S三层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增加一个AJAX引擎,一般使用SOAP或基于XML的Web Service接口,在客户端采取JavaScript处理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其主要优势在于,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传递;另一方面借助异步交互机制,限定AJAX引擎在客户端运行,保障在不刷新Web页面的条件下维护数据,从而实现服务器的快速响应,降低了服务器端的负载。

二、基于AJAX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

(一)开发技术

采用基于AJAX的B/S三层软件结构模式进行设计:

1.界面层: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客户端的浏览器,通过AJAX引擎与服务器层完成数据交换。

2.服务器层:接收由界面层的客户端所发出的服务请求,与数据库层完成数据交换后,返回给客户端基于AJAX引擎的XML数据。

3.数据库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一般采用预编译的存储过程来实现,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和执行效率。

(二)确定系统参与者

通过分析用例,确定系统的参与者,用于代表能够使用系统且具有不同角色(权限)的使用者。结合需求,平台划分为四类角色:学生、实验教师、实验员和系统管理员。每个用户,通过身份确认(注册)后,可以访问相应的资源。系统管理员可管理和维护后台数据库及其初始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等;实验教师可以和管理实验项目及其相关资料,布置和批阅实验报告;实验员可编排实验课表和审核预约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线预约实验,实时教学讨论和提交实验报告,查询实验信息和实验成绩等。对于未注册用户,可以浏览平台中的公共资源,如实验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和新闻、公告类信息。

(三)功能模块设计

1.平台管理模块:为系统管理员角色提供一个全面管理和维护平台的入口,包括平台的初始化、用户权限分配、网络配置、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实验成果登记等方面的管理。

2.信息模块:为师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包括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安排、实验资源(实验用的软件包、学习资料等)的分配信息,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或手段的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信息。

3.在线教学模块:为师生提供一个基于Web的在线式教学平台,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类似于一个虚拟课堂。既可以针对每个实验项目,依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环节,设计实验案例,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也可以在线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反馈实验结果,从而实现实验教学过程的在线监控和实时处理。

4.电子版实验报告模块:实现实验报告的在线提交、批阅、统计功能。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在线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总的来说,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评阅是通过网上进行的,这样使学生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实验情况。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与批阅,即节约教师、学生的时间,也加快反馈过程,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5.自主预约模块:学生登录平台后,自行查询实验室资源、及其空闲开放时间,并提交预约申请。除实验室提供的固定开放实验项目外,学生还可以自主提出新的实验项目或竞赛课题。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即可在预约的时间里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6.实验成果展示模块:坚持实验教学案例“从学生中来,应用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即整合学生的优秀实验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在实验教学网站上进行展示,供参阅。

三、结束语

将AJAX应用到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中,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无纸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便于查询和统计;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基于B/S的结构,实现了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实验的功能。总的来说,该平台借助AJAX的技术优势,相对于传统的Web模式而言,有效地降低了服务器端的负载。与此同时,所具有的用户权限控制,也提升了该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交互性。这些均充分展示了AJAX作为Web 2.0核心之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忠.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时代教育,2007(6)

[2]王煌.高水平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第4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数与代数 课堂 开放式 教学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

初中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 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一、“数与代数”新授课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结构

在以往的数学课教学之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往往把学生视为计算的机器,过分的注重反复式机械训练,以计算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要求学生算得对,而且算得快,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开放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开放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创设问题情境 —— 点拨 —— 精心设计习题 —— 指导归纳。

2、 激发探究欲望 —— 引导 —— 实施因材施教 —— 拓展思路。

3、 创设情境 —— 引导参与 —— 巩固算法 —— 总结体验 —— 归纳整理。

4、激发兴趣 —— 探究算法 —— 深化提高 —— 拓展延伸 ——迁移发展。

5、初步感知问题 —— 探究 —— 运用新知—— 整理反馈。

6、引起认知冲突 ——交流 —— 选用解题方法 —— 拓展运用。

二、“数与代数”新授课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所创设的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氛围,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它的创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这样的情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兴趣就会对这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乐于去探索,去接受,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意学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往往也更好。尤其是数学课教学,以往的数学课教学往往是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上起来非常的难,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也是一味的重复式的机械练习,从而形成技能,这样就失去了作为数学课的真正作用,并且也失去了趣味性。现代的数学课应改变原来只重计算的缺陷,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情境,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可陶冶情感,同时还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来参与学习。

情境的创设也并非胡乱编一个就行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巧妙设置。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来创设这样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我要学"的状态,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为后面更好的学习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初中阶段的学生,直接兴趣占优势,而且思维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正数与负数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

师:时间:冬天的一个早晨;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参与,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经历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多种器官参与作用,突出自主性。

所谓探究是指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自己的猜测所进行的一切探索与研究活动。它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较为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开始应是"尝试"着去探究,心理研究证明"尝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尝试能使学生形成敢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进行的,没有立足点的,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思想观点、善于创新,这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我们可以合理的组织教材,改变教法,这样就一定会找到它们的着力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前面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尽情的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出与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这节课学习研究的对象。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的算法猜测和答案猜测。在这些猜测中,也许有的是对的,也许有的不是很完整,也许有的根本不正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猜测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学生猜测完规律后,我们可以选择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自己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内含规律。

在前面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况。在讨论交流的同时,学生可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受到创新教育。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谈话、操作,合作等活动,使自己在特定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做到以情启思,以思促情。这样就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交流中求得发展。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与代数的内容中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

例如:“例3 完成下列计算”的教学:

1+3=?

1+3+5=?

1+3+5+7=?

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如列出如下点阵,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 。

此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推出 ,当然应该认识到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

3、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初中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例如:初一代数 同类项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4、巩固方法,深化提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具有生存的功能。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它的趣味性,使得数学变得枯燥无味。其罪魁祸首便是机械式的反复练习,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便使学生失去了部份生存能力。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对练习应采取大胆改革。练习不应有繁、怪、难、偏的题目,题量也不应过多;练习内容应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练习的形式要多样;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我们看课堂实录:初一代数 有理数的加法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方向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 -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 -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 -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这样的课堂设计,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来源于生活;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5、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它溶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科学性、严密性,便于形成数学的体系,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概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师总结,而是教师引导、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计算"。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简单的说就是有用的数学。归根结底,无论你学什么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自己生活中加以运用。虽然课堂上的45分钟结束了,但对于学生来讲,远没有结束,学生还得把这些知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看看这些知识、方法究竟能帮助自己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所在。

我们再看一个课堂实录:初一代数 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哪位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数与代数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应改变老的教学模式,方法,尽量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学会创新。最后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各种功能。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3.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2003年第4期。

4.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2004年第4期。

第5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开放型教学;项目设计;工作室;产业对接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无可否认设计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设计被视为解决问题、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行为的手段。产学研相结合一直是设计教育界大力提倡的,在新的全球产业革命的浪潮里,广西高校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合理,与市场脱节严重,目标性不明确,师资队伍缺乏等诸多问题,如何开放型教学,有效利用和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广西经济发展的设计教育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广西高校设计教学现状

广西高校中开设了设计教育的院校不完全统计有61所。包括艺术专业院校、全日制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全日制专科院校和全日制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设置大致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家具设计、园林设计等。专业设计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今广西高校设计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方式陈旧,仍然改革开放初期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单一、方法落后,教师授课被动,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达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加之各类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理论、市场的新形势同设计教学都已经出现了脱轨现象。教师课堂上疲于应付、照本宣科,一些认识偏激的教师更认为技能就是设计,过多强调技能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低下,在市场上难以立足。

其次,师资方面,大多数设计教师都是处在高校封闭环境中,读书、毕业到从事设计教育没有离开高校,也没有从事相关的设计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广西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地区相差太大,有设计能力的教师将大量时间放在外面的项目上而疏于教学,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广西高校设计教学水平滞后的重要因素。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设计专业大致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等。由于基础薄弱,一些高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设什么课程,随意性强,没有系统的专业体系,而实践基地也多为摆设。学生学习的评价多以任课老师个人偏好决定,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就业后抱怨学校里没有学到知识的情况比比皆是。

二、建立设计教学开放型的教育模式

(一)建立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平台

广西的高校设计教育师资队伍相对全国来说比较薄弱,建立专业师资人才平台,高校在开展设计专业教学环节可根据需要邀请平台内的其他高校的师资力量进行联合教学。平台之间的高校也可以利用平台的信息开展高校之间的课程联合设计。也可邀请行业专业人才加入平台,这样更能推进教学设计的开展,这些企业的专业人才能够带来新的市场信息和专业技能。专业师资人才平台打破了校与校、校与企之间界限,对于人才缺乏的广西高校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尤其是基础薄弱的高职大专院校。

(二)建立项目设计环节

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在每个学期项目设计环节,在低年级项目实践课程主要是以项目入校为主,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项目设计,优秀的作品进入市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四年级整个学年,教师带队学生进入设计企业实习工作,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参与企业项目设计,高校和企业达到了双赢。在没有项目设计期间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或进行自由设计、模拟设计等。企业也通过合作方式,招募大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企业与高校建立长久合作模式,让实践课程真正产生重要的作用,避免形式化。

(三)工作室创作实践

学校开设设计研究所,下设各个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科目,主要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涉及到艺术、人文、历史、心理学、科技、实务、商业、法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或企业专职人员担任。工作室通过实践获得的资金由负责人支配管理。工作室常年向学生开放,没有时间限制,工作室导师负责制,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实践的需要联系工作室学习创作,工作室的经历可作为学生毕业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开放型产业人才的培养

创新性的产业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广西高校有灵活自主的教学导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积极联系相关企业,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实践型的产业人才,真正体现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辅助部门建立就业调查反馈,定期向用人单位了解产业需求,不断研究设计市场发展方向,合理调整教学结构和管理体系,使广西的设计教育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四、结论

目前广西正在大力发展北部湾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广西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快速的经济改革步伐,教学与市场之间缺乏联系,大量的学生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无疑将影响到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开放型设计教学能让教师将项目设计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利用丰富的创造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学生有高昂的积极性投入学习过程中,多方收益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馨月.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之互动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04.

[2]黄铮.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2015.09.

第6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教育 开放型教学

一、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实问题

当前中国设计教育的规模逐年扩大,其教学体系设置基本是两种模式:一是专业性的美术与设计院校中设置的设计教学体系,另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设计类专业的设计教学体系。通过调研广西地区内的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以及部分西部相关综合性大学开设本专业的情况发现,由于专业创办时间与经验和设计教育条件不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专业特色欠缺:在高校扩张,教育产业化的大环境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欠缺,大多是简单移植专业美术与设计院校的课程设置,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办学目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及实践平台不精、不强,竞争力弱。

2.理论教学与研究欠缺: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在大学中任教,逐渐引进了一些国外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地理上的劣势,与处于沿海及发达城市的大学有着一定的差距,先进设计理念、知识和信息接收滞后。在本专业的理论教学研究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

3.设计氛围欠缺:由于设计专业设置在专业众多的综合性大学中,大多并非主流特色专业,因此学习氛围不如专业美术与设计院校的浓烈。且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多位于二线城市,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设计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设计氛围不强。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造成了学生在接受设计理念并运用于实践方面落后,对社会发展反应不够灵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度和教学有效性还需要加强。

二、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开放型教学模式指的是转变以往教学中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界定,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开放、互动、多元的教学手段,突破上课地点(空间)与时间的限定,把创新意识全面注入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等认知环节更具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评价体系。重点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开设视觉传达专业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主动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构建合理知识链,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结合区域社会发展实际,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训练,形成一套有效的、有地方民族特色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之符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规律要求、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代设计行业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专业人才,切实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

三、如何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放型教学模式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产业需要,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应该从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出发,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具体包括:

1.建立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在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更合理贴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限于教材,而是向多元化发展。开放其他可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汲取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元素,扩大视野和接触面。

2.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情境讨论式教学和团队合作式等方法,改变传统的被动、接收、封闭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灵活、开放及互动的学习方式。

3.搭建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开放式课堂: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中封闭式的校内课堂,通过设计和搭建真实或者仿真的教学情景,不局限于大学内的教室,而是从室内到户外、从校内到校外,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地点,将课堂时间与空间延伸。教师既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空间,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自主地学习,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通过改革与探索,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增强学生临场发挥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视觉传达专业对人才的需求

4.研究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基地:把教学实践和市场、岗位结合,通过与设计机构、广告公司、文创产业等地方企业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和行业的距离,积累实战经验,做到“实题实做”,从校内走到校外。

5.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做到关注设计成果,更侧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以保障本专业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把课内实践、课程作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所获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考核学生实际能力。

结语

地方综合性大学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要结合自身在学科交叉及融合方面的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打破以往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利用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中,启发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汉民.2007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专业技能;开放式;教学过程体系

作者简介:史宪睿(1973-),女,满族,辽宁彰武人,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孔伟(1959-),女,辽宁铁岭人,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辽宁 锦州 1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视角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2年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专业技能导向的开放式、立体化课堂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65-02

一、专业技能导向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

专业技能导向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作业和成绩评价体系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导向,实行开放式设计与管理。[1]具体表现为:确定开放式教学目标;设计开放式教学内容;创建开放式教学情境;设置开放式主题作业和构建开放式成绩评价体系。通过上述五个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模型

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主题作业和成绩评价的关系,反馈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活动效果呈螺旋式上升,进而形成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模型(见图1)。

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模型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感知、理解、掌握与应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使学生的知、意、行、情相互作用、相辅相承。“知”是指认知过程,是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传授实现认知过程;“意”是指意志过程,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行”是指行为过程,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完成主题作业、解决企业或社会实际问题等;“情”是指情感过程,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成绩评价,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成果等。因此,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意志品质,实现了情感交流,达到了知、意、行、情的融会贯通,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克服了学生被动听课、教师不顾学习效果的障碍,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2]

三、专业技能导向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内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和预期达成一致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又有一定区别。通常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见表1)。

表1 教学目标层次内涵

目标层次 名称 内涵

第一层次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主要包括维持人类生存的核心知识与学科基本知识;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层次 过程与方法 过程是指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是指学习方式,包括个人自主学习、团队式合作学习、小组式探究学习等

第三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习兴趣、责任和态度;价值观包括个人、社会、科学等价值观,使学生内心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内容

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是指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改变由教师限定学习内容、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把决定学习内容的自交给学生和社会需求,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征进行选择学习。[3]

(1)了解教学内容需求。设计学习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对象有一个充分了解;其次调查社会对相关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情况,企业岗位任职能力需求。在此前提下,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将学生所需能力与个性特征进行分类,一类是共同需要的专业基础能力;二类是专业需求的专业能力;三类是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不同专业需求的关系。

(2)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专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不同,设计出包括教学时间及进度安排、教学核心内容、教学方法要求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多种方案供学生选择,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方法的自主、互动和多样性。[4]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设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三个大类(见表2)。

表2 工商管理专业不同专业方向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操作能力 办公模块

车间模块 情景模拟 过程评价

业绩评价

市场营销 实践操作能力 内勤模块

外勤模块 电子交易平台 过程评价

业绩评价

财务会计 实践操作能力 传统模块

电子模块 电子账户 过程评价

业绩评价

(3)提高教师能力。开放式学习不是放开式的自由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特别是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知识的变革,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需求进行分类,以此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放式师生关系

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课堂学习的自和自由度,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正确引导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感知、体验、内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学活动是互动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开放式主题作业

开放式的主题作业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与准备、课后复习与巩固和专业实践调研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与准备(查阅文献ppt、演讲讨论等)。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因此,必做作业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强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基本知识为课堂上讨论奠定基础。课前预习的必做作业可以分为教材和文献阅读、做演讲提纲和PPT、表达训练三个层次。通过必做作业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与沟通、自我管理能力等专业基本技能。

(2)课后复习与巩固(设计、编写案例分析)。课后复习与巩固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设置不同层次主题的作业以供学生选择,达到复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选做作业巩固和强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力。

(3)专业实践调研(深入企业、调研报告、方案策划)。专业实践调研是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基础上,设计拓宽教学外延和内涵的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事业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写调研报告或为企业提供策划方案、写学结。

5.开放式成绩评价

开放式成绩评价就是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如期末考试一张卷、平时考察为辅加期末考试为主等,建立在教学过程中以过程性成绩评价为主,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成绩评价和成果性成绩评价由全方位、广泛性、开放式和灵活性构成。在开放式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由教师转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全方位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企业评价。开放式评价公开全方位评价结果,激励学生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彼此间互助互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彭素强.构建开放式英语教学体系:五个开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崔秀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教育,2011,(4).

[3]王蕾.开放式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

第8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我国高等职业建筑艺术教育,一直是参考高等学校建筑教育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所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关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仅仅是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展开,其局部的优化并未带来高职建筑教育的整体优化;近年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建筑教育体系仍未改变。封闭的格局、呆板、僵化的体制,抑制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教师教学的惰性状态以及教育与社会脱节、教学内容陈旧、不重视实践、缺少交流机会、缺少协作精神的现象依然存在。

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教育在经历几个世纪以后,已从学院派形式化的封闭、僵化教学模式向追求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发展。经验表明,作为建筑教育稳定发展基础的主干专业设计课的师徒技艺传承关系虽没有根本改变,但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越发重要,如欧洲一些国家:英、法、德等国的某些建筑院校发展继承了传统的“师徒制工作室”,强调低年级至高年级共同组织成纵向学习小组,由教授、建筑师、工艺美术师领导的各专业组共同指导。日本建筑院校普遍实行的本科高年级与硕士研究生的纵向组合,进入教授负责制的研究室共同学习和研究,也很有特色,香港大学建筑系打破各年级之间的“围墙”,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建筑系内联网,使不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所有相应课程的全部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高等职业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育体系的研究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建筑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天性中创造力的师生合作开放式教学体系。它将主要体现在开放的教学组合、开放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技术知识体系等几个方面。这种体系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的教育进程,要求提供最优的教育体验,使学生掌握未来的工作方法。

二、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研究的实践

根据高职建筑艺术专业特点和本世纪建筑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打破旧有的教学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探讨开放式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开放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其核心是:建筑艺术类专业主干设计课,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纵向组成的教学班,设计专业教师纵向组成的课程梯队指导组和相关专业人员(包括建筑师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横向参与,建立一种纵向为轴,横向展开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体系。

1.建立开放的教学组合

(1)组合优化的教师群队。由专业教师纵向课程梯队与打破教师专业界限、相关专业横向参与,包括聘请职业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工艺美术师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而组成的专业开放式教学指导组织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的“优化的教师群”,设计主干课的教学由各学科联合作业,在落实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面向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整体建筑教育效果。

纵向教学班与纵横结合优化的教师群构成的建筑教育过程组织方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师徒制工作室”,是继承而不是简单的回归,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革和发展。更通过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动态管理,改变设计课教学师生一对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中扩大学生选择教育信息的范围和增加思维交流的机会,寻求一条能使学生天才充分发挥、真正提高创造力的途径。

(2)纵向间的教学班组——“工作室制”。“工作室制”即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收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工作室制”实行将高低年级的学生按班级或专题小组组织成纵向临时“班组”在一起上同一专业技能课,在高、低年级学生实现各自技能训练的目的(理性和感性)的同时,加强不同年龄学生间的专业思维、实践交流与合作意识。研究师生合作的开放式教学与工作模式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潢设计教学组织方式(以工作室为核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的,它

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懂得设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同时使学生掌握未来的工作与学习方法。

“工作室制”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是产教结合、专业实体化、实现高职“双师”型教师授课的有利途径,同时,促进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

(3)横向教学交流。建筑艺术类专业本来就有很大的共融性,这为专业间进行横向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对于建筑、规划与艺术设计专业间的横向交流应该站在大艺术、大设计角度围绕教学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设置。各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实业)建设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专业教学特点、特色,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建立开放的课程重组

(1)开放的“过程设计”。建筑艺术专业训练一般都有一个从构思、定稿、到完成正图的过程,以往成绩评定主要看“图面”的结果而定,“轻过程而重结果”的倾向十分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过程认知、过程运作、过程表现,训练学生设计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在过程中促进入的各方面能力成长,如独立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过程设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实际学习、训练过程中自我思维和行动潜能的发挥或锻炼,对于培养建筑艺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来说十分必要。实施开放的“过程设计”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优越的社会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多层面为其创造良好的土壤。随着对“过程”的重视,“过程设计”势必成为建筑艺术等研究的方向。

(2)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重组。全面协调专业主干设计课与相关理论课的关系,改革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制定与全方位开放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适应新的师生共同工作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课程设计命题方法和教学要求,由传统的类别型命题转向问题化命题,让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是又要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钻研相应的技术知识。

{3)公开、公平、公正——开放式的设计成绩评定。通过建立开放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开放式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式设计成绩评定细则,避免设计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主观性、离散性。如:结合建筑艺术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采用以下方法就是体现成绩评定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积极尝试:评定设计的成绩分“设计——考试——答辩”三段落逐步分段分部评定,形成量终成绩:

a.整个设计阶段成绩以100分计算;

b,采用毕业设计考试形式的成绩以100分计算;

c.毕业答辩成绩以100分计算;

d.最终成绩由各阶段成绩按所定百分比折算(设计占30%,考试占20%,答辩占50%),然后转化为成绩等级。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成绩评定,引入了“过程设计”观念,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每一阶段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共同打分,取平均值,毕业设计成绩来源于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体现。

3.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与支撑体系

(1)开放的讲座、学术报告、展出。现代建筑教育中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建立与开放式教学体系相匹配的,面向国际国内开放、面向社会实践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让学生从旧有的局限于师生对话的单一传统教学方式里、从个人冥思苦想构思方案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扩散思维、启迪思路、激发灵感。

建筑艺术各专业涉猎较多学科的知识,立足各专业特点,积极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果,加强同兄弟部门和社会的交流,促进发展活跃开放的教育机制。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展出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对各专业知识的整合及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知识的全面化非常有利。

开放的活动要照顾到各专业特点,把长远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需求结合起来,把自身和他人结合起来,与有较好影响的人士定期合作交流,引进名师,建立专家人才库,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展出,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开放的学术研究、交流环境。

(2)社会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实行"2E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组建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研究室,形成由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副教授、青年教师、硕士生、本科生等合理配置的团体,综合负责本专业的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这样由设计院的工程师担任设计课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他们把工程设计的体会、经验融人到教学中去,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种由建筑设计院统一组织安排,提供场所和项目,由具有“双师型”特征的团体人员共同指导,面向社会实际工程的实践,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锻炼。

第9篇:开放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电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050—03

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建立在对开源“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和“E-Learning泛在学习”设计架构理念的二次开发上,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推进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通过教师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实践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践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协作学习同步性的互动、工作过程导向性的实践,真正意义架构教师导学、助学、促学、督学和学生自学、互学、评学、践学深度融合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

二、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探究型学习资源,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激发热情和拓展知识。在设计网络课程时,首先要定位好师生角色,设计和选择恰当的项目和主题,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组织和管理教学,并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原则

设计网络课程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原则;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的情境式教学方式的情境性、真实性原则;以保证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足够的交互性的多媒体、交互性原则;具有一定国际规范和标准(SCORM、AICC)的国际性、移植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循序渐进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性、反馈性原则等。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流程

根据传统静态课堂教学和平台动态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

1.分析教学对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分析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拓展很多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而这一点在平台课程建设时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

2.教学目标分析:在网络课程建设中,首先制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细化总体目标为章节的分目标,根据章节内容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每个主题学习活动中。

3.教学模式设计: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是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的,不仅保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题式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景式学习环境,强调以主题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

4.学习资源设计:课程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如文档、PPT、动画、课件、音视频和试题等都可以上传,并且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管理。

5.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实践平台的评价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形成性评价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主要评价方式,能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同时总结性评价则可以对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在线测验、心得报告、互动评价、调查问卷、学习作品等。

(四)网络课程设计的关键技术

1.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Lectora、Articulate Storyline、Wondershare QuizCreator三个目前适用较广,可以制作高度集成、深度交互、评价测试的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可以或生成符合SCORM 标准的学习包。

2.SCORM 标准:SCORM 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了一套共通的规范,定义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内容聚合模型和学习对象的实时运行环境,符合SCORM 标准的课件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直接。

3.Web2.0技术:Wiki协作,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Wiki主题进行浏览、创建和更改,Wiki的精髓是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非常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五)制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蓝本

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综合制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开发蓝本,如下图所示,最左侧的七个模块是学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项目导入“七阶段”教学法,中间的模块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最右侧部分是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呈现的网络课程多形式的教学资源。

三、《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电路分析》教学实施方案

《电路分析》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

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理论的基本框架,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实验技能,了解设计实验电路的方法,下面以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蓝本为模型建设《电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

1.教学设计思想:在分析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电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选频网络和变压器电路、非线性电路确定为七个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典型应用项目导入为主线,构建适应项目教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上将项目按照主题式教学方法引入多形式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时在平台拓展资源中重点强化各种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在教学实践环节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课程知识点与平台课程资源和情景实践项目三结合,理论、平台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安排:根据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组织安排如下:静态课堂教学70学时,动态平台教学30学时,情景实践教学20学时,总计120学时。

(二)《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建设

1.《电路分析》课程资源规划: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按照电子类专业“七阶段”教学方法,把教学总体要求按照模块化式项目导入,以主题式资源规划来开展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2.《电路分析》多形式媒体资源建设

(1)Lectora设计情景式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三中交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三相电源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能够能按照《最新灯具安装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两室一厅配电线路的设计和布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

首先进行该项目的教学设计,通过两室一厅的配电线路设计让学生明白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按照情景创设教学搭建Lectora的目录系统结构,该项目分项目导入、情景设计、搭建电路、实践模拟、最终评估等几个章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Flas、图片切换、白板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反馈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三相电路的基础知识,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创设情景教学,最后到实验室完成线路搭建和测试,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和教学反馈。

(2)Articulate Storyline设计交互性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二中直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叠加定理实验为例,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独立源作用时,分析电路就显简单,当电路中同时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分析电路就显麻烦,那么能不能简化成将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求解响应,然后再进行叠加呢?

用Storyline设计一个交互式学生活动课件就可以实现,首先以叠加定理命名场景,按照教学设计定义电路元件(自定义电阻、电压源、电流源和变量函数),根据电路元件建立叠加定理的电路图,建立独立源作用场景分支,利用拖拽功能实现分别独立源作用,根据不同的独立源采用不同的变量函数,分别得出求解支路不同的电流值,然后建立求解支路汇总场景分支,得出的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电流值和功率等。

Storyline课件的交互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叠加定理电路图分别设置电路元件的数值,变量函数则根据电路元件数值不同做相应修改,然后学生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互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超前实验,在完成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然后开展设计和计算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

(3)Wondershare QuizCreator设计形成性评价: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精品课程,但是在每一个单元或模块结束后的形成性测试基本以PPT的形式,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开发的QuizCreator Flash测试课件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登录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课后测试,教师则通过平台可以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且可以进行成绩管理。

单击Create a New Quiz可以创建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排序题、简答题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公式、Flas、旁白对话等都可以导入到课件中,抓图功能特别好,方便快捷抓取测试所需要的图片,这一点对于工科类的课程尤为重要。QuizCreator甚至可以做成单元测验小型题库,设置题目和答案随机抽取,让学生练习不同的题目和题型。

四、结论

在江苏省全面启动“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中,开展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应用必然会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如Wiki协作、Blog互学、思维导图、虚拟实验等还在开发建设中,学院目前也在积极出善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和建设多形式课程资源和开展基于平台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伟.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2] 曹伟.基于奥鹏网络互动平台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7).

[3] 井新宇.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七阶段”教学法的应用与推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