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精选(九篇)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

第1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护理;开胸;应用效果

手术是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手术部位、方式和基础病变的特点,加上手术时麻醉插管、物的应用、术后疼痛刺激和无力咳嗽等,术后经常会发生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即将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制定了一系列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8例,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在50~65之间,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其中食管癌25例,胃癌15例,肺癌10例,纵隔肿瘤8例。

1.2 术前护理方法

1.2.1 做好评估及心理护理 对待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健康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吸烟史及是否患有心肺疾病,口腔有无疾患,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对吸烟者要求其戒烟;对原先有心肺疾病的要积极给予治疗,控制病情,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细菌滋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有关手术知识,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很好的病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改善循环和营养心肌药物应用。

1.2.2 呼吸道功能锻炼 ① 腹式呼吸:指导患者每天练习2~4次,以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功能,增加肺活量。②缩唇呼吸 :以鼻呼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狭窄的口型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的比为1∶2或1∶3,尽量做到深吸慢呼,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7~8次/min,每天锻炼2~4次。10~20 min/次[1]。③吹气球练习,对将手术的患者每人发几个气球,让其吹到尽可能地大,然后放松一会儿,再吹,每天练习4~5次,每次时间在10 min左右,通过这个动作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变肺功能。④爬楼梯练习: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在术前两周让患者进行爬楼梯锻炼,以增强其心肺功能。

1.2.3 咳嗽训练 指导正确的咳嗽与咳嗽方法。坐位咳嗽时,身体稍向前弯腰盘腿;侧卧位咳嗽时,取屈膝侧卧位;坐着顺利咳嗽:坐在椅子或床边,把两肩稍向内弯,头稍向下,把一小枕放在胃部,两手夹住它。咳嗽时,用手压腹咳嗽;通过腹式或胸式呼吸方法,放松喉部肌肉张口稍伸舌连续咳嗽2~3声。

1.3 术后护理方法

1.3.1 合理用氧观察吸氧疗效 术后由于患者伤口疼痛及胸带的束缚,使患者术后呼吸变浅变快,容易产生呼吸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症[2],术后未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中等量氧气吸入。清醒后,等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可让其半卧位吸氧,用氧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吸氧疗效: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异常者及时汇报并配合抢救处理。

1.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尽量采用主动排痰,若患者不能主动自行排出痰液,可协助其排痰,鼓励患者咳嗽是呼吸道护理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患者多因胸部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咳嗽,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极易引起肺部并发症。因此,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指导并协助其有效咳嗽:嘱其放松,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2~3 s,然后用力从胸部深处咳出。但同时应观察患者病情,咳嗽动作不可过剧过频,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无力咳痰者,给予经鼻导管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如痰液不能主动排出,可协助排痰,采用的方法是:①叩打震动法:护理人员手呈杯状,腕部弯曲,轻轻地拍打背部或胸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以“圈位”接触皮肤,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拍打时用腕力和肘关节力,每次拍打3~5 min,同时让患者咳嗽把痰排出。在拍打区域,由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面或两手平放,随呼气向内向下震动,也可在咳嗽时或吸球的同时振动,它有助于分泌物向上移动至大气道。②刺激咳嗽:用拇指或示指在吸气终末稍用力向内压在胸骨柄上窝的气管,并同时向横滑动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无效时可用鼻导管吸痰。③ 雾化吸入: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 d左右,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用氧气雾化,以15 min为宜,烟雾不能过大,以免发生烟雾窒息。④气管吸痰:体外循环手术后未拔除气管患者应及时从气管内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动作轻而快,并注意分泌物的量及性质。

1.3.3 适当镇痛和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合理应用上痛药或使用止痛泵;胸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畅通和密封,观察闭式引流瓶玻璃管波动,避免扭曲、受压、牵拉,密切观察胸引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者及时处理。

1.3.4 早期活动,促肺扩张 术后应早期床上活动。做法: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术后不能半卧位的患者应经常改变卧位;鼓励患者拔除引流管后2 h离床活动,先室内后室外,运动量逐渐增加。

1.3.5 控制院内感染 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探视、做好口腔护理,无菌操作严格及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2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过良好的术前术后呼吸道护理,均能如期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只有5例有轻度肺部感染,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术后的呼吸道护理后均恢复良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3 讨论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减轻患者的顾虑,增强手术信心,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术前让患者戒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报道指出严重吸烟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吸烟患者高达2~3倍,术前停止吸烟2周可以改善分泌物的清除率[3];做好口腔护理,能防止口腔定植菌下移,有研究表明,50%~70%的健康人在睡眠时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细菌易于在口腔繁殖[4];术后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咳嗽,使肺活量减少,血氧含量下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咯出引起肺部并发症,术前的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了患者的肺功能,呼吸道防御功能相应增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适当止痛,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以使患者休息,体力得到恢复,避免咳嗽无力。

采用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可以预防和减少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细菌感染和分泌物不易排出等原因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和肺部并发症。深呼吸运动,由于呼吸肌群在呼吸练习中受到刺激,使膈肌力逐渐增强,改善了死腔通气,防止肺泡萎陷,有效地清除了气道分泌物,保障有效通气及预防肺部感染,从而改善了患者由于术后麻醉、疼痛、无力咳嗽而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开胸手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肖艳灿.年开胸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89.

[2] 韦乃兰.全麻开胸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中外医疗,2008,27(27):147-148.

第2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脱机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并拔出气管套管的疗效、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患者30例,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左心功不全:11例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下,间断试堵管成功,完全堵管观察72~96小时病情稳定后顺利拔出气管套管;2例失败,经行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检查均发现异常,1例气管造瘘腔环形狭窄,1例气管下端狭窄,放弃拔管。合并OSA:6例拔管成功,3例因咽部组织松弛,卧位睡眠时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放弃拔管。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拔管成功,4例因咳嗽频繁,造成人机对抗和不耐受而放弃。所有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中均未出现皮下或纵隔气肿。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拔出气管套管,节省医疗资源,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痛苦,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方法安全。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racheotomy patients with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Zhang Yuxi,Wang Zhixin,Xia Yuhong,Chen Hongmi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xiang City,Henan 45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ffline COPD and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treated with using invasive to non-invasive sequential ventilation and pulling out the tracheal tube.Methods:30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06 to January 2013.They were treated by invasive to non-invasive sequential ventilation.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intermittent test tube plugging of 11 cases was successful i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upport.After completely blocking pipe,we observed for 72 to 96 hours,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and then we successfully pulled out the tracheal cannula.2 cases were failure,anomaly was discovered by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and chest CT examination,1 case of tracheal fistula cavity was annular stenosis,and 1 case of lower trachea was narrow.They all gave up extubation.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OSA:6 cases with extubation were successful,and 3 cases gave up extubation because of pharyngeal tissue relaxation,occuringⅡrespiratory failure in supine sleep.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bronchiectasis:4 cases of extubation were successful,and 4 cases gave up extubation because of frequent cough,man-machine confrontation and intolerance.All cases had no subcutaneous or mediastinal emphysema i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upport.Conclusion:Invasive to non-invasive sequenti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can pull out tracheal cannula of most patients.It can save medical resources,shorten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reduce the medical cost and ease the pain.The operation is simple,curative effect is reliable,and the method is safe.

Key wordsPulmonary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Invasive to non-invasive sequential ventilation;Treatment

2006年1月-2013年1月对气管切开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30例行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后拔出气管套管、恢复上气道生理功能患者,在完全堵管状态下,以无创呼吸机行正压通气治疗,结果21例成功拔管后8~16天出院,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之气气管切开后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63~82岁,平均71.5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13例,合并OSA 9例,支气管扩张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8例。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楚,引起呼吸衰竭的感染基本得到控制,脱离有创通气后维持自主呼吸时间较短,有一定咳痰能力;②氧和指数(PaO2/FiO2)≥150mmHg(1mmHg= 0.133kPa),呼气末正压(PEEP)≤8cmH2O(1cmH2O=0.098kPa),吸氧浓度≤0.5;③无显著呼吸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心率≤130次/分,90mmHg

方法:①无创正压同期支持:将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通过呼吸管道经平台呼气阀和转接管直接与气管切开导管连接,进行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吸气压力水平(IPAP)0.8~16cmH2O,呼气压力水平(EPAP)4~8cmH2O,吸氧浓度(FiO2)0.5,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SaO2和自主感觉;应用微量泵(生理盐水50ml+盐酸氨溴索15mg)5~10ml/小时,从气管套管处泵入;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排痰困难时及时给予吸痰(气管套管或纤维支气管镜)。②拔管:对于无创正压通气支持、完全堵管状态下观察48小时耐受好,再连续观察72~96小时,卧位在睡眠和清醒时均无呼吸窘迫及心血管应激反应表现,连续3天血气分析基本正常,对睡眠时能耐受完全堵管持续2小时以上者行睡眠呼吸监测血氧饱和度>91%者,拔出气管套管,气管瘘口常规包扎。拔管7天后,瘘口仍未能够为完全闭合者,请耳鼻喉科医生处理。③拔管后改用鼻/口鼻面罩继续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0~15小时/日。④随访:出院患者电话随访4~6周,了解出院后情况。

结果

13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中:11例在完全堵管状态下,心功能、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正常,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和完全堵管状态下,观察48小时耐受良好,72~96小时内拔管。其余2例因不能耐受试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扫描检查均发现异常,1例气管造瘘口环形狭窄,1例气管套管下端狭窄,放弃拔出气管套管。

9例合并OSA中:6例拔管成功,其余3例因气管切开后,咽部组织松弛,卧位睡眠时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放弃拔管。

8例支气管扩张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4例拔管成功,4例因频繁咳嗽,造成人机不同步和患者不耐受而放弃拔管。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均未出现皮下或纵隔气肿。

出院后随访6周,其中5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好转,在睡眠或活动量明显增加情况下,需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治疗。

讨论

在撤机过程中,无创正压通气可以作为一种“桥梁”或“降低强度”的辅助通气方法,有助于成功撤机[1]。将通气导管经上气道插入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称人工气道。人工气道不仅可以保持气管开放、改善通气功能、有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也是实现呼吸机与患者生理气道直接连接,保证有创机械通气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有创正压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和有生命危险患者时有效的方法,撤机时间延长会增加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机会、住院费用及生理和心理巨大痛苦。因此,在引起呼吸衰竭原发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尽早将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拔出气管套管,恢复患者上气道生理功能。但有一些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撤机诱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经强心、利尿、扩管等药物治疗后病情仍未改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拔出气管套管的因素未彻底解除,如咳痰无力导致排痰困难、COPD肺部炎性介质“溢出”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的骨骼肌消耗引起的呼吸肌力学改变等,均需保持气管套管,但原发病已基本稳定,患者意识清楚,可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我们借鉴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的经验,对气管切开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30例行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后拔出气管套管、恢复上气道生理功能患者,在完全堵管状态下,将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通过呼吸管道经平台阀和转连接管直接与气管切开后的有气管套管与之连接,行机械通气治疗,13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中:11例在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和完全堵管状态下,观察48小时耐受良好,72~96小时内拔管。其余2例中1例气管造瘘口环形狭窄,1例气管套管下端狭窄,放弃拔出气管套管。9例合并OSA中:6例拔管成功,其余3例因气管切开后,咽部组织松弛,卧位睡眠时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放弃拔管。8例支气管扩张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4例拔管成功,4例因频繁咳嗽,造成人机不同步和患者不耐受而放弃拔管。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均未出现皮下或纵隔气肿。出院后随访6周,其中5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需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治疗。拔管失败9例患者仍需将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通过呼吸管道经平台阀和转连接管直接与气管切开后的有气管套管与之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拔出气管套管,节省医疗资源,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痛苦,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方法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护理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急骤发生呼吸肌或(和)由延髓支配的肌肉严重无力导致呼吸、咳嗽困难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征象。重症肌无力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1]。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9年1月共救治重症肌无力8例患者,现将护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8例均行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70岁,平均48岁,全部符合急骤发生呼吸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的诊断标准。其中危象诱因:感染3例,未治疗或停药者2例,劳累或情绪激动者2例,手术1例。

1.2 抢救方法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立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抗胆碱酯酶药、激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疗法。

1.3 护理

1.3.1 做好机械通气前准备工作检查呼吸机的装置,评估患者基本状况;人工气道的建立情况。根据个体情况调节好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用模拟肺试运转正常后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连接,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取得理解和配合。

1.3.2 严密观察病情应用呼吸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注意呼吸机的运作情况及各参数,注意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是否同步,通气是否得当,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工作参数和判断治疗结果。

1.3.3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1.3.3.1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尤其使用抗胆碱醋酶药物后呼吸道分泌物更多,所以及时有效的吸痰至关重要。应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选择柔软,透明多孔的硅胶管,吸痰前先试吸无菌盐水,然后轻轻地在无负压情况下插人气管,达到一定的深度,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退出进行吸引。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口唇及四肢末梢皮肤颜色的变化。为了防止吸痰造成低氧血症,每次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1 min[2]。同时配合翻身、拍背,可大大提高吸痰效果。

1.3.3.2 保持呼吸道湿化 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加上呼吸运动,易使气道干燥形成痰痂。因此,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气道的湿化:①呼吸机湿化瓶持续蒸馏水加温湿化;②药物超声雾化吸人;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取代了传统的间歇气道直接滴药湿化的方法: 取0.45%氯化钠盐水50 ml加糜蛋白酶10U,配成稀释液,通过注射器将稀释液载于微量注射泵上,调节好速度持续推注。通常的速度为4~6 ml/h,可根据室内温湿度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随时调整速度。一般推注速度不超过10 ml/h。0.45%氯化钠盐水在气道内发生再浓缩后溶液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作用[3]。

1.3.3.3 控制肺部感染肺部 感染是诱发肌无力危象的常见原因;当危象发生后又加重了肺部感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本组病例中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肌无力危象死亡的主要原因,宜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可用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忌用氨基糖贰类、多勃菌类、四环素类抗菌生素。因这类药物能减少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酞胆碱的含量,加重患者的肌无力症状[4]。为预防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尽可能住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次更换吸痰管,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加强口腔护理;做好金属内套管的清洁并消毒及气管切口的消毒换药。呼吸机和雾化器的管道专人专用,每天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并从呼吸螺纹管内腔取标本作细菌学检。

1.3.3.4 气囊定时放气 气囊放气是防止呼吸道黏膜受损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正常通气,必须向气囊注入3~5 ml空气[5],以保证有适宜的压力封闭套管周围气道,一般情况下每隔6 h放气一次,每次10~15 min,放气前吸净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适当增加吸入氧浓度,同时护士须在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如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0%则应立即充气。待患者自主呼吸改善后逐渐脱机,经治疗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

1.3.4 心理护理 呼吸困难的患者往往有濒死感,而机械通气又作为一种强烈的刺激源,使患者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护士应关心,同情患者,向患者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施机械通气的必要性,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正确表述自己的意图,如手势,文字等。对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采取暗示疗法,每天告诉患者自主呼吸的次数和呼吸功能的情况,试脱机时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旁,让其增加安全感使脱机顺利进行。

1.3.5 加强皮肤、饮食护理,增强患者体质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肌体无力,不能自行翻身,加上机械通气后活动受限易发生褥疮。我们将患者床上垫上海绵垫,按摩骨突处,每2 h协助患者翻身,协助活动四肢,无1例发生褥疮。早期给予全面胃肠外营养,如输入白蛋白、脂肪乳、补充多种维生素等,随着胃肠功能恢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适当限制高碳水化合物,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每次不超过200 ml,鼻饲前确认鼻饲管在胃内,鼻饲前后应注人温开水20 ml冲管,保持鼻饲管通畅和清洁。

2 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最短87 h,最长195 h7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带气管切开套管出院。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呼吸衰竭是一种极重的状态,病势凶险,发展迅速,救治的时机非常关键,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呼吸。我院8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患者,经积极的呼吸道管理和控制原发感染,合理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无一例因护理不当造成继发感染者,也无因呼吸机使用不当造成病情恶化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海峰,孙运波,丛志强.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和处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5):359-360.

[2] 刘喜文,高建新,钟月使,等.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04.

[3] 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3):195.

第4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如何正确的呼吸从而正确的运用气息。

一、放松的把气吸的很深,而不是很多

1.将气吸到肺的底部

将气吸到肺的底部的这个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是能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慢慢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这样吸入腹部的气息,能使歌唱的状态稳定,歌唱的过程流畅。气息的支持也是指歌唱中呼吸的运用问题,歌唱时光靠吸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发出声音的。

正确的吸气所有腔体都应该是打开的,嘴巴张开时,先是往里吸气,喉头打开并随气下放,气会吸的很深,下巴放松,舌头紧贴下牙床放平,慢慢往里送气,因为腔体的打开就会的到我们需要的气息,当气息的很深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腰腹之间扩张充满了空气。

2.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我们又叫它“吐气开声贯气法”。歌唱者要知道,唱歌的时候吸气一定要把气吸足、吸到位。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歌曲表达自然就完整。字正腔圆离不开丹田之气的灵活运用,没有气息支持的歌唱就像干枯的树枝一样,唱出来的声音就会苦涩而苍白。在歌唱中气息是我们的基础,出自丹田的气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二、哈状吸气,维持气息饱满状态

我们用“打哈欠”的吸气方法,其实就是一个很宽敞的吸气过程。我们都能体会到人在犯困的时候会不由自己的打哈欠,这时呼吸器官是张开的,我们联系“打哈欠”的主要目的是体会这种呼吸及打开腔体维持气息饱满的状态。“打哈欠”时上面要微笑,下面要把气沉下去,不断用“叹气”同时进行,歌唱中要始终保持这种感觉。我们还可以体会“惊讶”“倒吸一口凉气”的这种状态,如自己在生日那天朋友给了你一个很大的惊喜,这个时候我们会非常惊讶,嘴巴是张开的,感觉要叫出来但是没有叫出来,停在这个状态,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咽喉腔都打开了,气息也便沉了下来,好像空气也停滞。这种方法可以使声音很通畅,容易保持气息的状态,发出动听的声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呼吸方法:

1. 闻花式吸气

一般闻花式呼吸都是在慢吸慢呼的状态下进行,闻花式吸气能使歌唱者把气吸的很深、很满,而且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能比较容易感受和掌握,这种呼吸能使歌唱者很自然的达到想要的状态。

例如《绒花》这首歌曲,像闻花一样吸进胸腔的气体,这首歌的第一句“是说那个有多美丽的花”,这样吸气既舒服又适度,吸入后会很兴奋,胸腔感觉宽敞,呼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均匀的呼气来完成这一乐句。唱完第一句以后紧接着用鼻子轻轻吸入气体,把气吸足了来进行第二句“那是青春吐芬芳”,这样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特别美、特别抒情的。接下来里的“铮铮硬骨绽花开”等等每一句都如此,用这种闻花式呼吸来唱这首歌,就能把这首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整首作品在这种状态下歌唱才会有流动感和完整性。

2. 叹气式吸气

叹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现象,大家都会做的一种使自己放松的一种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这个过程是先叹后吸,心里主要想着吧气息叹出来,而不是一味的想着把气吸进去。如果“叹”和“吸”这个动作相反,就的不到我们想要的放松状态,气息甚至无法进行这种吸气方式,歌唱者自然就不能成功的完成一首声乐作品。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歌唱时应该把气叹到哪里就吸到哪里,如同一直放松叹气一般。这样正确的呼吸放松的歌唱就能使歌唱者完整的歌唱并成功的表达演唱作品的情感、意境。

所以,歌唱者要想有好声音,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一定不

第5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5-01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小儿急症手术。因常合并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这类手术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而一定的麻醉深度必然影响患儿的呼吸。因气管支气管与支气管镜共用通道,所以既要手术又要保证血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从2009年至今共收治呼吸道异物患儿42例,均采用表麻加静脉复合全麻下应用R-111(C)型婴幼儿高频喷射呼吸机配合放置气管镜维持呼吸道通气,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气管异物患儿年龄1-5岁气管异物28例支气管异物14例。异物种类有花生米,瓜籽皮,黄豆,小弹珠。术前常规用术前针长托宁0.15mg,术前30min肌肉注射。

1.2麻醉方法入室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纯氧,心电监护并监护指趾间脉搏spo2,充分氧合5-10min待术者一切就绪后,麻醉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2-0.4mg/kg和枸橼酸芬太尼0.01mg/kg缓慢推注,直到患儿呼吸变慢变浅,保留自主呼吸,此时术者开始植入支气管镜,置镜后经侧管持续高频喷射通气(HFJV),通气机为国产KR-111(C)型婴幼儿喷射呼吸机,通气频率100-200次、吸呼之比为1:1.5,驱动氧压为0.6kg/cm2。

2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顺利,除4例患儿异物较深,并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而取出困难需行二次手术。本组患儿未发生意外和并发症。有三例患儿在插入支气管镜后取异物时出现血氧低至85%立即暂停手术退镜进行抢救,行高频喷射通气供氧后呼吸很快恢复循环趋于稳定血氧上升至95%以上维持稳定的后继续操作。余患儿术中呼吸循环平稳。

3讨论

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症多见于1岁以上5岁以下的儿童,小儿气道异物直接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使麻醉中控制难度大危险性增大可致患儿严重窒息死亡[1]。入院时患儿多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缺氧等手术耐受性低,给麻醉处理带来极大困难,尤其异物停留呼吸道时间越长,处理更加困难。在麻醉中患儿会出现躁动,取异物较为困难并且反复多次置入支气管镜有可能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进一步损伤,加重气管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引起猝死[2]。

早期我们在患儿清醒状态下手术,此时患儿存在各种保护性反射但此种方法小儿童比较痛苦往不能合作,挣扎躁动势必引起呛咳,憋气,将加重呼吸功能紊乱,现已不用。现在我们都采用小儿全身麻醉下且保留自主呼吸的状态完成手术,这种方法对患儿影响小便于小儿保持充分的镇静,镇痛,置镜后充分供氧提高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安全性。我们以前也采用全麻下人工手控呼吸供氧,现在我们都采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

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与人工手控呼吸有很大的优点。

3.1高频喷射通气的特点是频率高、潮气量小,开放气道压低[3]。肺管道阻力下降,从而增强了末通气肺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4]有利于改善低氧血症。

3.2高频喷射通气(HFJV)能够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且不会引起到内源性压力过高(DEEP)也不会抑制血流动力学的功能,由于高频喷射通气维持正常血流动力的功能,不至于发生窒息的不可逆转性,这样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延长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3.3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的应用,为术者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儿的用量,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由于小儿气管内径细,插入支气管镜后气管内经进一步减小,在使用支气管镜进行异物取出时镜短必须保持开放状态,高频通气则适合在气道开放下应用,同时不干扰手术操作,在同状态下仍可保留自足呼吸[5]高频喷射供养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分压,可使原有发绀者转为红润和提高SPO2,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我们认为,在小儿异物取出术中关键是选用合适麻醉方法和供氧方法,保证血氧及循环的稳定,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采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效果满意,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树人.诊断性检查的麻醉[M].临床麻醉学.北京:中国医药技出版社,1990:340.

[2]蒋静敏,江春秀,汤伟.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死亡的教训[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1,10(5):282.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08-1309.

第6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道烧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呼吸道烧伤患者气道创伤,给护理带来不利和困难。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病人渡过危险期,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人为造成继发感染,提高护理质量[1]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均有呼吸道损伤,颈部有烧伤创面患者占20例,4例颈部无烧伤创面,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为34岁;住院天数最长81天,最短者14天,平均32.5天,烧伤面积最大98%,最小8%;烧伤面积50%为15例,烧伤面积达20%~50%为6例,烧伤面积20%为3例。

2方法与结果

24例颈部烧伤患者早期均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半暴露治疗,其中20例气管拔管后行植皮手术,4例换药愈合,其它治疗按一般的常规补液抗休克,营养支持,创面换药和手术等对症治疗,加强基础护理。1例因烧伤面积达68%,因来我院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失去治疗救治机会而放弃治疗;1例因烧伤面积达80%,均为三度,因家庭原因,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3护理体会

3.1做好气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期以仰卧为主,头部稍后仰,保持呼吸道打开充分,利于呼吸通畅,便于痰液的咳出。

内套管清洗:病人佩带的气管内管应每4小时取下清洗,煮沸消毒或用0.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消毒,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及时放入;取出内套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管腔阻塞发生严重后果。

正确有效的吸痰:①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直径应小于内套管直径的一半,以免吸痰时堵塞病人气道,造成缺氧。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应轻柔。具体方法:插入吸痰管前用左手折叠导管末端,同时不要产生负压以免损伤气道黏膜;吸痰管应插入深部,边吸边提拉,左右旋转,以吸尽痰液;吸痰时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某一处,以免损伤黏膜。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及口唇颜色,如病人出现发绀、心悸、胸闷、烦躁不安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吸痰,拔出吸痰管、输氧,等病情缓解后再抽吸,一般吸痰时间为15~20秒,一次未吸尽,隔3~5分钟再吸。注意吸痰管从呼吸道退出后就必须更新新管。

呼吸道灌洗:当气管内分泌物黏稠或呼吸道内有大量坏死黏膜脱落时,单纯的吸痰往往出现阻塞吸痰管,不能充分吸出黏稠痰液及大量坏死黏膜,易造成吸道阻塞,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全身感染,危及生命[2]。进行呼吸道灌洗,有利将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痰液或呼吸道内脱落的大量坏死黏膜吸出。一般伤后48小时左右,呼吸道会有大量血性液体渗出,伤后72小时支气管和气管坏死内膜开始脱落。方法:首先鼓励病人尽可能将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痰液或呼吸道内脱落的大量坏死黏膜咳出,用吸痰管吸出部分痰液和脱落的坏死黏膜,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沐舒坦液20ml~50ml灌洗呼吸道,紧接用吸痰管吸出灌洗液和气管内分泌物,每次吸痰不超过30秒;吸痰的次数和灌洗量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决定,必要时可灌洗。最大灌洗液量可达30~50ml,灌洗后顺呼吸道壁滴入抗生素或止血药。注意:①无咳嗽反应的病人不能用气管内灌洗的方法,因为灌洗液进入呼吸道后病人无咳嗽反射,进入的液体无法排除,反而加重了病人的肺部损害。②严重呼吸道烧伤或痰液粘稠呼吸道灌洗时,为防止缺氧,灌洗前将氧流量调至3~6升/分,让患者深吸气数次,使用呼吸机(吸入氧浓度)调至100%,呼吸数分钟后,SpO2达100%时,再将吸痰管尽可能深地插入气管内,将痰液或坏死的呼吸道黏膜等轻快地吸出。

3.2加强呼吸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

保持房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呼吸道湿润才能使呼吸道维持纤毛活动等功能正常,呼吸道如果湿化不足,易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阻塞,有助于细菌繁殖。因此,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湿化尤其重要,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以21-25度为宜,湿度应保持在75%以上。

使用湿化液:根据病情定时用0.9%生理盐水+沐舒坦+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溶液,沿套管壁持续滴入(以6滴/分的速度24小时内匀速滴入),或气管导管内口覆盖双层无菌纱布,用0.9%生理盐水湿化液持续滴在无菌纱布上,滴速0.2-0.4ml/分或3-5滴/分,其湿化效果比将湿化液直接滴入套管内好,或每隔2~4小时沿套管壁滴1次,每次2-3ml。

间断超声雾化吸入:采用短时间间断雾化吸入法,每4~6小时行雾化吸入1次,每次雾化吸入10分钟,管口气雾湿度保持在32-35度,不会引起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同时又湿化呼吸道,防止分泌物干燥结痂堵塞导管,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可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水肿、炎症、注意雾化液应每天更换,雾化器的喷口不应直接接近气管口,一般离开6~10cm为宜。

3.3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套管脱出

一般观察脱管的方法是看套管位置是否居中,吸痰管能否顺利插入或者病人的呼吸有无阻力。颈部软组织进行性水肿引起脱管,可以从颈围的变化来掌握套管脱出的可能性,正常人的颈围为30-36cm,颈围改变与烧伤深度有关,深度烧伤时,焦痂缺乏弹性,外观肿胀不明显,二度烧伤时颈部一般在烧伤后10~36小时为甚,颈围可大于50~55cm。此时易出现脱管的可能。如发现患者烦躁,呼吸浅促,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寻找原因,并立即做好重置套管的一切准备。

3.4注意套管护理,保证套管质量

气管切开病人依靠一次性气管进行呼吸。所以,一次性气管套管的质量和正确的维护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套管必须坚固、耐用、不生锈、不老化,使用前将各种规格的气管套管逐只检查,内外套管的管蕊要相配,底板上锁口要灵活,气囊套管的气囊与管壁要紧密相符。气囊端应与外套管口并齐,气囊下漏气和局限性鼓气,对内套管要严格的清洗消毒。使用中根据病情每2~4小时洗刷清洗消毒一次。因为内套管内的分泌物或痰液成分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不洗刷干净,一旦煮沸遇热蛋白质变性凝固,积在套管壁上造成管腔狭窄后通气受阻或凝固脱落引起严重后果。

3.5拔管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经安全堵管24~48小时以上,如患者呼吸及排痰功能良好,不发热即可拔管,拔管后的创口一般不缝合,用凡士林纱布换药,拔管后24小时后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

3.6预防并发症

病人卧床时间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整、清洁,防止褥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翠侠.在《护理学基础》操作中提高护士无菌观念的对策.中国实用杂志,2006,22(12):62。

第7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由于宝宝自身的咳痰能力不足,需要大人帮助才能把痰液排除。除了给宝宝就医,还可采用拍背法来帮助宝宝止咳化痰。拍背法是针对痰多孩子的非常有效的物理疗法,甚至有时比吃药还有效。小编在这里介绍几种帮助宝宝排痰的方法供父母参考。

拍背法

拍痰的时机

虽然拍痰是有效又安全的排痰方式,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在吃饭前后的1小时内部不要拍,因为在饭前拍,痰有可能被松动,卡在喉头,这时东西吃下去就会吐出来;在饭后拍,也会造成胃不舒服,甚至将刚吃下的东西吐出来。

拍痰的时间要足够长,次数也要足够多;一次大约拍10分钟,一天拍4~6次,一连持续三四天,就能见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拍痰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宝宝的脸色和呼吸,如果有脸色发紫或呼吸不顺畅的现象,就先休息一下,等宝宝呼吸平稳后再继续拍。

4步骤拍痰法

拍痰有助于松动痰液,虽然拍完后宝宝不一定会将痰咳出,有时也会直接咽到肚子里,但是只要痰液位置移动,就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STEP1 找到有痰部位

用耳朵靠近宝宝胸部,仔细听他的呼吸声,只要能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那就是痰的位置。当然,痰声有时不如想象中那样容易判断,建议父母先带宝宝看小儿科医师,在确定痰液的位置之后,再为宝宝拍痰。

STEP2 手呈杯状

手指并拢,手掌弯曲成杯状,手腕放松,敲打宝宝身体时会发出气声。

STEP3 宝宝的准备姿势

1、痰液在肺部两侧

宝宝趴在床上,用小枕头顶住腹部或躺在父母大腿上,呈头低脚高的姿势,拍击左右肺部。

2、痰液在上肺部

将宝宝抱直,趴在父母胸前,拍击肩胛骨上方。

STEP4 正确拍击

只要手部姿势正确,拍击时就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而且宝宝不会感觉身体不舒服。拍的时候要由下而上,持续拍击5~10分钟,或者是默数300下,要注意不能拍脊椎及腰部。

饮水法

让患儿多饮水,尤其是23度左右的凉开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除。咳嗽发势的患儿,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多饮凉开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同时,凉开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所你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其对呼吸道的刺激。

蒸气法

将沸水倒人一大口罐或茶杯中,自然冒出蒸汽。或将水倒入吸蒸气机的杯中,通过气流冲击产生水气。然后抱起孩子,让宝宝的口鼻吸入升起的水蒸气,可使痰液变稀利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但千万要小心烫伤,避免发生意外。食疗法

中药川贝炖雪梨,也有利于化痰止咳。可取梨1个,将头部切下作盖,挖出核心,放冰糖10克、川贝末6克,盖上梨头部,放碗内上火蒸熟,食梨饮汁。民间也有这样的配方:把百合、梨、荠三样东西洗干净去皮切成小丁,放到锅里再放一碗水烧开几分钟,不要放糖,把汤盛出来直接给宝宝服用。

第8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尘肺;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90-02

煤工尘肺是指煤炭工人长期从事煤炭采掘工作,吸入大量煤和岩石粉尘,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气管的慢性炎症改变为主要病变的一种职业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1]。此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程的延长、肺组织病变逐渐加重,呼吸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增多,导致患者长期、反复住院,身心倍感痛苦。如何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此类病人护理的关键。我科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0~87岁,平均73岁。粉尘接触史15~30年,职业史明确,诊断和分期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270~2002)[2]。

1.2 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接受常规吸氧,应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解痉等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管理。

1.3 结果:

1.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值=4.1,P<0.05)。

1.3.2 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2.管理方法

2.1 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2.1.1 有效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声门紧闭,使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内压,使肋间肌收缩,然后咳嗽,声门打开,使痰液咯出,反复数次。对久病体弱,排痰无力者,辅以拍背2-3次∕d。

2.1.2 引流。对痰多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应用引流的方法来排痰,2~3次∕d,5~10min∕次,引流期间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1.3 雾化吸入。对年老体弱、痰液粘稠而无力咳出者,进行湿化及氧气驱动雾化。方法:雾化罐内加生理盐水5ml,并按照医嘱加入适量的祛痰药物及抗生素。氧气流量以4~7l∕min为宜。10~15min∕次,1-2次∕d。

2.1.4 机械吸痰。以上方均效果不佳及病情危重时,可借助吸引器吸痰。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每次抽吸<15秒。适当增加氧浓度,提高氧储备,防止抽吸造成缺氧。

2.2 合理氧疗。老年尘肺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功能进行性下降,80%患者出现如肺心病、心衰等并发症,常年不能离开氧气。据报道,氧疗不仅能改善缺氧症状、缓解胸闷气短,而且可以护心脑,改善患者情绪。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而合理氧疗是保证氧疗效果的前提。我们的方法是:选择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患者易耐受,不易脱落,对于伴有慢性CO2潴留的尘肺患者应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1~3l∕min,以避免CO2潴留的加重和对呼吸的抑制,每日氧疗至少7~15h。如果氧疗每日15h以上预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特别是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缺氧症状的改变,观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仔细观察吸氧装置是否正常。加强巡视和宣教,避免和纠正病人擅自调高氧流量和自行停氧现象。天气寒冷时要注意氧气的湿化,定时给湿化瓶内加温蒸馏水或温开水,使瓶内温度保持在50~60℃,吸入温度32℃左右,避免空气刺激而加重呼吸道痉挛。

2.3 注重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尘肺患者呼吸防御机能和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吸尘的影响和破坏,以及肺部弥漫性纤维化,造成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于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对感染严重的患者予以住隔离间。病房空气保持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时避免对流,防止患者受凉。病房空气每周紫外线消毒2次。使用一次性鼻导管,鼻导管每日更换。氧流表专人专用,每周用75%酒精擦拭,湿化瓶、湿化液每日更换。

2.4 干预患者的不良嗜好。通过入院评估和观察了解到本组中约有52%的患者有吸烟嗜好。吸烟可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促进杯状细胞增生,明显减弱支气管肺泡的功能,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排痰能力降低。我们将禁烟及相关内容列入入院宣教内容,并在病房及走廊张贴醒目的禁烟标志,发放禁烟知识手册,组织患者相互交流戒烟经验,与家属沟通取得合作,共同督促患者戒烟。

2.5 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尘肺者的活动耐力、肺功能和生活质量[3]。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对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和其他影响呼吸训练实施的疾病患者,由护士集中宣教和个别指导的形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训练方法主要有:(1)放松练习,坐位或站立调整呼吸,进行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练习10-15分钟。(2)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①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②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下移动,上移吸气,下滑呼气。③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④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各做10~20次。⑤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连续训练6个月。

3.小结

老年尘肺患者由于长期、反复住院,脱离社会,普遍有孤立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调整心态;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清理呼吸道、合理氧疗,可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患者的焦虑情绪。随后不良行为干预、呼吸功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增强了呼吸功能,降低了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和病死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寿命也相对延长。

参考文献

[1] 马骏.实用尘肺病临床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50~54.

第9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41-02

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等被普遍运用在临床治疗当中[1]。而这些药物的使用也使得真菌感染率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呼吸道真菌的感染。鉴于此,为了对呼吸科患者呼吸道带真菌情况进行研究,并掌握其容易感染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接收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展开呼吸道带真菌的流行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所接收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77例,女123例,年龄在12~87岁之间,平均年龄(60.5±11.5)岁,其中有211例年龄>60岁,占总数的70.3%。有92例患者存在慢性呼吸疾病,其中54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占58.7%,21例为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占22.8%,9例为支气管哮喘病,占9.9%,8例为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占8.7%。所有患者在住院之后安排专人进行调查,对患者既往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

1.2 方法

采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棉签对患者的咽腔粘膜进行擦拭,然后放入无菌试管内,并及时送咽拭子涂片找真菌,培养咽拭子真菌[2]。伴有咯痰的患者,采取无菌标本瓶来保存痰液,之后及时从痰涂片,开始培养痰真菌。检验科在接到标本之后,在30 min内将其接种在含有50 mg/mL氯霉素的葡萄糖蛋白陈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放在恒温中进行真菌培养,温度控制在28 ℃,持续观察14 d,无真菌生长就是阴性[3]。

1.3 诊断标准

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时,表示无真菌寄生;对于痰结果显示阴性而咽拭子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必须结合其他检查以确定,例如X线片、体征以及血像等[4]。倘若支持感染者,则表现为上呼吸道真菌感染,支持寄植者则表现为上呼吸道真菌寄生。痰培养结果持续三次显示阳性,并且属于同一种菌种,则表示出现肺部真菌感染[5]。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2 结果

①菌种分布情况分析:在该次研究中,一共检查出81株真菌,其中有63例为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为77.8%,6例为光滑念珠菌,所占比例为7.4%,5例为假热带念珠菌,所占比例为6.2%,3例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为3.7%,3例放线菌,所占比例为3.7%,1例烟曲菌,所占比例为1.2%。

②真菌感染与寄生情况分析:在该次研究中,有16例患者感染了肺部真菌,感染率为5.3%;47例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真菌寄生,其寄生率为15.7%。

③真菌感染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在该次研究中有男177例,女123例。其中男性出现真菌感染9例,感染率为5.1%,真菌寄生31例,寄生率为17.5%;而女性出现真菌感染7例,感染率为5.7%,真菌寄生16例,寄生率为13.0%。男性与女性的感染率、寄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00例呼吸道带真菌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如下表2所示。由表可知,年龄较大的患者极易感染和寄生真菌,其中,50~59岁之间的患者,其寄生率为4.0%,感染率为1.3%,而60岁以上的寄生率与感染率分别为9.3%、3.3%。

表1 300例呼吸道带真菌患者的性别分布状况[n(%)]

表2 300例呼吸道带真菌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n(%)]

④呼吸道带真菌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有慢性呼吸疾病的寄生率为35.8%,感染率为14.1%,而无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寄生率与感染率分别为6.7%、1.4%,有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与寄生率明显高于无慢性呼吸疾病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300例呼吸道带真菌与慢性呼吸疾病情况[n(%)]

3 讨论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出现呼吸道真菌感染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有研究表明,在1999年到2001年间,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其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0%[6]。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以下五点有关联:①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类时,对药物的指征掌握不够严格。②细菌培养意识不强,一些临床医生往往是在不断运用抗生素,且无效之后,才进行药敏试验或者是痰真菌培养。③激素使用不科学,特别是在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将激素作为常规性的药物使用。④预防性抗生素的运用,在治疗某种疾病的时候,临床医生为了防止发生细菌感染,进而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⑤对于一些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其在进行放疗或化疗时,患者本身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极易受到真菌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上呼吸道可能发生真菌寄植的情况,有研究者指出:住院患者粘膜部位带真菌率是49.9%,而在该次研究中5.3%,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本组研究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好、年龄较低有一定的关系[7]。另外,呼吸道真菌感染还与年龄、基础疾病有一定的感染。通常情况下,高龄患者极易寄生或感染真菌,由于高龄患者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容易感染真菌。而在该组研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其真菌寄生率与感染率为9.3%、3.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由此再一次证明老年患者极易感染或者是寄生真菌。另外,患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时间服用抗生素,使得自身体内的正常菌群异常,失去平衡,同样也极易感染真菌[8]。在该次研究中,原本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其感染率与寄生率就明显高于无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

对慢性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进行呼吸道真菌预防是极为有必要的。而合理运用抗生素,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对呼吸道感染的菌谱进行监测,是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或寄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或者是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而言,更应当加强对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一菊.不同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33-34.

[2] 范晓云,汪浩,武晓兰,等.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6):546-548.

[3] 邵敏,刘宝,孙耕耘,等.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5):452-454.

[4] 王丽君,刘蓬蓬,王芳芳,等.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1):10-11.

[5] 王存德,董蕙,陈曦,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824-3825.

[6] 李云,李忠涛,夏正武,等.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91-593.

[7] 张琳.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救治与分析[J].健康必读,2013,(9下旬刊):325,31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