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开放教育下微课程分析

开放教育下微课程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目前开放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行梳理,分析了微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的紧迫性。对微课程的概念、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然后针对微课程成人学习角度提出了四个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微课程资源设计模型。

【关键词】微课程;开放教育

一、背景研究

教育部在2012年成立国家开放大学时,明确表示国家开放大学是建立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成立全国开放大学,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新征程。那么如何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是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课程资源建设是目前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以何种方式为出发点,快速发展新的资源建设,显然是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时期面临的直接问题。目前开放教育各平台的课程资源表现形式为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一般是50分钟的学习过程。过去几年间,建设了几千门精品课程,在优质教学内容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带动了高校网络教学的普遍开展。然而,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步入了“微时代”的学门,并且促进了学生使用新的学习方法,如移动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人们也逐渐不再满足于在电脑前学习,希望能利用零散的空档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需要的内容短小,精悍,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适合快节奏的学习资源。传统网络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

二、微课程助力实现远程教育的“开放”

1.微课程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对微课进行了定义,有黎加厚、焦建利、胡铁生、郑小军、张一春等。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里给出了“微课程”的简明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本篇论文中,将微课程界定为: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围绕某一个主题或某一情境展开的,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短小的小课程。

2.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微型课程的形式也十分多样,主要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本文研究微课程应用于开放大学成人教育领域,根据与当前中小学的微课程相比较总结归纳了成人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内容短小精悍。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以及对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注意力集中方面的普遍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阐述一个主题,如果时间过长、主题太多,学习者就会觉得冗长。因此,微课程首先应该在时间上做到短,这也就意味着微课程展现的知识量要少,并且不能忽视微课程的深度。例如,可汗微课程的讲述往往超过了教科书的知识,注重微课程深度解析。(2)更加注重教学特色。针对中小学的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中小学的微课程要求具有兴趣性。而开放大学成人学员,本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较强,自学能力强,不用刻意增强趣味性,因此提出要体现教学特色。(3)呈系列性。有人曾就可汗的微课程进行过对比,拿出可汗相关的一个微课程来看,可能展现出来的内容和画面并不是那么出彩,并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但是,可汗的微课程是呈系列的,支持可持续性的学习,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对于开放成人学员来说,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作用要弱化很多,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资源,应注重微课程的系列性呈现,形成系列的学习资源。(4)应用灵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或PC,随时随地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普及,学习变得越来越自由。微课程以其短而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等以上特点,在应用上更加灵活,使学习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及时。此外,中小学生的应用方式可以概括为“集中看看”、“回家看看”、“经常看看”,而开放大学的学生则是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和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在线自主学习。

3.微课程的应用。国家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它以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为基本特征,其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服务,其核心办学理念是教育的“开放”。目前,诸多省级电大(如浙江、福建、湖南、江苏等)不仅进行了微课程的开发,而且在远程教育教学方面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电大系统内部的微课程应用也已起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连续几年开展了以微课为主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评比,优质学习资源建设项目评比,进一步深化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提升了课程品质,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国家开放大学也不例外,从2012年年底开始,启动“微课开发及学习评价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五分钟课程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微课程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支持微课资源的整合和分享,微课开发及学习评价系统建设项目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打通了手机、平板电脑、台式机等多终端设备,为个性化、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平台。各省级电大在微课程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推动微课程在本省电大系统内部的传播和推广,更为全国电大设计、开发、建设微课程,开展微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践参考和经验借鉴。

三、微课程的开放设计原则

1.设计要有目标性原则。对于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科的目标进行设计。在微课程设计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再进行微课程的科学性开发,反之开发出来的微课程对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在参考各类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将微课程目标性原则归纳为“以学科内涵为依托,以学科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学科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计并开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具有学科教育价值的优质微课程。”

2.知识点的选取具有合理性原则。微课程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解决的知识点,而开发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因此,微课程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科目标来对知识点进行分割和建构,从中选择分割、建构后的知识点制作有效的微课程。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微课程关于知识点的选择需要具有合理性。知识点的分割选取,决定了学习者在通过微课程学习后所建构出来的知识结构,因此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或知识点都可以毫无规划的随意选取和划分形成微课程。如果没有选择,就会导致课程内容以及知识点支离破碎,与学科课程索要体现的系统性、整体性特征相违背。同样,只有通过精心的分割、适当的选择,选取微课程的核心内容,发挥微课程的最大效能。不然,煞费苦心开发出微课程,却无实际应用价值。

3.设计要有创新性原则。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人们对创造性事物的兴趣总是比较浓厚的。因此,在微课程设计的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通过运用新颖、丰富的内容,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学习的创新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运用创新教材,提高学生对创新观念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微课程的制作不仅需要知识点的选择,更要注重创新内容的整合。

4.内容的设计要有系统性原则。微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以学习者为基础的。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由于微课程的特点,不管学生在课堂或者是在课下,在学校或者在家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移动终端来学习。同时,由于个人理解的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掌握知识的重点会出现偏差,因此在帮助学生使用微课程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相关知识点,建立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能有更多的目标和效率。

四、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微课程的设计是一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在设计微课程时,首先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而搭建微课程的内容设计框架;在完成内容设计框架后,再对设计框架的每一个任务分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完成后,接着对每一个教学设计进行详尽的脚本设计;最后再依据脚本设计进行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制作;完成后将微课程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根据实际教学反馈情况调整资源。微课程资源设计如图所示。规范、完整的微课程资源设计流程对于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性意见。中和微课程开发过程的各种问题,通过确定主题、教学任务分析、内容设计、教学设计、脚本设计和微视频开发共六个步骤完成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对微课程的设计开放具有指导性作用。微课程对教师教学实践或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很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程内容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对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具有极高兴趣和期望。但由于我国在微课程的应用领域中,许多理念和开发运用尚不成熟,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微课领域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微课程设计和建设方案可供参考。随着国家开放大学启动“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在开放教育环境下也开始了微课程的探索,但具体的应用形式和应用效果的研究也很少,希望更多的学者和教师参与进来,我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巧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

[3]黄建军.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4]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5]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9).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7]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作者:徐丹凤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玉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