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开放式创新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式创新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放式创新概念

第1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创新企业产品工艺和产品理念。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的企业要想完成现代化的转变就需要解决两个必要的问题,一个是企业需要不断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另一个就是企业需要从封闭式的发展模式向开放式的发展模式以及从国内经营形式向全球化共同经营的形式转变。要想将问题完全解决,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有企业发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创新,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创新发展这一要求。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

信息化为企业经济的市场化提供了生产力基础,过去“以产定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结束。目前市场竞争已经由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综合经营力”两个方面决定。为此,构建不断适应市场的应变系统,强化企业的策划力与创新力成为了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

信息被称为“世界经济的生命线”,目前正在逐渐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并已成企业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产品结构和创新走向,传统的发展模式正被不断注入的信息和知识要素所改变。因此,企业应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了的形势,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适时作出管理变革和创新。

3.企业现状和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其经济增长方式就应当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目前人员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成本耗费大等问题困扰了很多企业,很难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条件下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规模经济,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挖潜、革新、改造,走集约经营路子;通过节约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要素来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来能激活管理创新。

三、做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假设

目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相现代化的工艺社会转变,在这个开放型的社会,其管理也必须要开放,不同管理理论与思想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使得管理也开始深层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社会转型和管理转型之间关系的讨论。

Chandler在编写《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管理革命》时,其中表达的理论就表明了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也提高了企业的复杂性。这就形成了经理阶层的职业化和科层式管理方式。

1.假设一:企业管理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

社会文化社会是会影响到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也是会影响到社会文化。当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相一致时,能够促进企业高效正常运转,并可完成目标。在社会文化中是可以体现企业管理,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了企业管理文化、理念等。为了促进企业管理成功,可以很好的利用社会文化。

2.假设二:推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

在假设企业创新人时,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会进行自主创新,并会取得显著的创新效果。企业管理者的创新人假设可以有效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创新中,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更好的推动了企业管理,也可以更好反映出企业管理创新和创新人的关系。

3.假设三:企业管理转型假设

企业管理转型是有效变动企业管理中的组织管理模式、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及企业管理价值等方面的关键条件。在社会转型背景中,社会中任何形态的转变都会涉及到企业管理转型。在社会形态转型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企业的转型。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模型

Pierre-Jean Benghozi区别了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当代潮流下,比如多元化、不稳定、竞争激烈及技术变革的加速等,企业不仅要创新技术(绩效、可靠性)和经济(营销策略),也要进行管理创新,如内部协作流程、发展费用的控制、个人管理等,这时就在市场和技术范围中将管理创新剥离出来。

1.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要对社会经验进行有效归纳总结,以此建立概念性质模型

它将传统理性作为主要原则,人们借助传统知识和经验对世界背景的道理进行理解和总结。和企业管理相关的传统理性有着很多,比如一系列的人性论,像人性本善理论、理性人假设等方面,这些都是传统企业管理经验的升华以及企业逻辑的延续,也是归纳和总结的社会经济。

2.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由经验方法得到的,在传统理性发展而来,但要有效结合企业传统理性和实用理性,才能让人们认同企业管理创新模型所具备的使用性和可靠性

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要对管理时空的连续性进行肯定,并要按照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特色性对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进行确定。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理性本身具备的属性也有着不合理的理性。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在基于传统理性时,也要获得实用理性的支撑。因此,在判断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时,要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分析,使实践活动得到准确验证。在得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式时,要贴合经验模型偕实用,并有效共用传统理性与实用理性。

3.有效研究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全面分析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

当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和管理创新概念相符时,就可以判断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否符合企业管理模式。在判断企业管理创新基本属性时,可以以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为基础,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当企业管理创新与模型内容不相符合时,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就无法确定企业管理模式,并没有具备实用性,这时就需要选择另外一种概念模型。

第2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1“生成式教学”的概念

探讨“生成式教学”这一新兴概念,最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定义与范畴。从反面来考察,“生成”所针对的是“预设”。传统的预设式教学,其特征呈线性、封闭、确定性,强调教师对课堂秩序、节奏与语境的掌控,该教学模式固然顺利流畅,但却丧失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在根本的理念上并未深入触及问题的核心所在。于是,教育学研究者提出了“生成式教学”。在《教育大辞典》(第五卷)中,有关教学的“生成”定义如下:“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提倡者多尔曾明确表示,后现代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它并不意味着某种绝对真理,相反却赋予了每个人探究与理解的权利[1]。基于此定义,可得出一个基本的概念,即教学中的“生成”或“生成式教学”是一个主动的、变化的、各种因素建构的,强调互动、开放性的动态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内化”课程相关信息,而课程会在已有经验和新信息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中逐步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以学生为中心”而放任自流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仍是非常重要的。如此理解“生成式教学”应是较为妥帖的:“‘生成’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动态性、不确定性展开状态的刻划。即强调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有机关联性的行为,并不断产生新的、具有情境性和针对性的教学需要,从而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指向教学目标的动态推进过程。”[2]由是,生成式教学可在“生成”的概念基础上,建构起其机制,体现出独特内涵,并蕴涵着交往互动性、动态性、开放性、过程性、非线性与创造性等诸多特征[2],形成对传统预设式教学、或是稍后的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批判、借鉴与超越。

2建筑设计课程与生成式教学的特殊联系

建筑学专业的范畴涉及甚广,兼有工程技术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的特点,强调技术与人文、艺术等的结合,强调应用创新和艺术创新的结合,突出应用创新[3]。因而,相较于其他专业,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方式。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设计课程,它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基础概念讲解-教师布置设计任务书-学生自行设计-教师讲解与批改-学生修改。后两个阶段不断反复,直至成图。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学成果本身就是多元而开放式的,其教学目标也应真正着眼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切实提高与创造性的发挥。设计没有固定答案,教师的偏好也不该作为准绳或铁则。长期的预设式教学带来的固有思想与其说束缚了教师,不如说更多地束缚了学生,因为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迎合教师的设计准则或倾向,尽管教师可能一再强调独立思考和自由创造。那么,这一设计课程,本身蕴涵着哪些与生成式教学的特殊联系呢?设计本身即是“生成”的。任何设计均是设计者固有的知识系统与认知结构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结合给定的新信息、新概念建构出新的设计成果的一个过程。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基于自身的认知去理解任务书与基地环境、了解类似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而提出设计方案。此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积极地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环境、任务或理念的新信息相互作用,才能主动建构新的设计方案。如勒•柯布西耶设计郎香教堂时,在动笔之前,便充分考察基地环境,深入了解宗教文脉,结合自己对教堂设计的认知,提出了设计的核心理念———“形式领域的听觉器件”(象征着人与上帝沟通的渠道和关键),同时从内在的知识系统中提取巨量元素———薄壳屋盖形式源自蟹壳与飞机、采光井形式源自古罗马石窟、墙面处理方法源自北非民居等[4]。他谈及自己的创作方法便是先将任务存于脑中并不动笔,但尽可能输入与任务有关的大量信息,让“内在的自然的创作过程完成”。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生成”的方式。如果以生成式教学的六个特征(交往互动性、动态性、开放性、过程性、非线性、创造性)来审视建筑设计课程,我们便能发现课程与生成式教学的固有联系:“学生设计-教师修改”这一反复的过程,较一般课程拥有更多的交往互动性;建筑设计本身即具有动态与发展的特性,因而不可用静态观念待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蕴涵着开放性的可能,而其成果本就将是开放而多元并存的;建筑设计课程真正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学也应当重在过程本身的设计,即强调“过程性”;建筑设计本身所蕴含的复杂多维、灵活多变也决定了课程教学不应当用线性、单向的思路去完成,而要体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非线性与复杂性;“创造性”是所有设计必备的特征,而设计的教学就更是如此,以学生为设计者、教师为指导者,一方面将真正的教学过程创造出来,另一方面也将设计成果创造出来。因而,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提倡生成式教学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3“生成式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运作方式

“‘生成性教学’理念……主要体现为:问题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过程。”[5]这虽是谈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教学中的“生成式教学”,但就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专业相似度而言,是可以借鉴的。如何真正地将生成式教学理念导入建筑设计课程中,笔者认为可从五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3.1考虑任务书的“生成”建筑设计的起点即是任务书。在大学建筑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如下方式:在讲解基础概念之后,布置任务书,学生基于对基础概念与任务书的理解开始进入设计阶段。一般而言,任务书是由教师讨论设计出来的,并无“生成”的必要。但笔者在湖南大学本科时期所经历的一个学期的带有试验性质的设计课却并非如此。当时教师出了“吃•喝•玩•乐”这样一道题,任由学生分为四组,各选一字,在给定的基地上自拟任务书自行设计,功能不限但须合情合理。这一新颖的题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很多有趣而精彩的设计就此诞生。笔者认为可使用类似竞赛的宽泛而概念化的题目,例如本院杨健老师在设计周中所提供的题目“平凡的建筑”,让学生们在一个抽象概念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理念和灵感自行“生成”自己的任务书。当然这种题目要和传统的类型化的题目相互结合、穿插交互,以免偏颇而使得学生过于讲究自由创作而难以适应传统设计方式。

3.2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教师要明确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能力与教学实施的能力是统一的,只有将课堂教学设计看成是一种实时的动态设计过程,才能避免静态教学设计与动态教学实施的矛盾。”[6]换言之,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生成”,不过分拘泥于原本的教学设计,随机应变,在互动中不断启发学生“生成”新概念、新思想。如先不揭示正确概念与答案,而是针对学生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诱导和启发,以使他们自己“生成”正确的概念;可从身边的建筑物实例出发,让学生自行总结出不同建筑的风格特征与设计要点。这些做法虽然简单,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设计思路的打开有很大好处。

3.3强调设计过程中的“生成”局限于固有的观念,学生总是单向而线性地思考任务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期望得到“最优解”,但实际上建筑设计是不存在“最优解”的。每个设计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素养与认知结构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解”,也因此,设计者必须尝试大量的方向、绘制大量的草图、阅读大量的资料去整合自己的诸多思路,以此“生成”属于自己的方案。一方面应向学生强调多方案、多方向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摒除他们脑海中固有的指向单一结果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己的“预设”可能带来的困扰,不要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倾向束缚了学生的思路。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多个教师联合评图改图的方式,来规避一些个人倾向所带来的问题。

3.4强调设计中的交流与互动,“生成”设计氛围要强调交流与互动。首先,不仅师生间,生生间更要强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发现,师生交流的密度强度远超过生生交流。换言之,学生们本身相互交流探讨的氛围并不是很容易建立,这当然也是固有观念带来的影响。在带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定期讨论,很多问题在自行讨论中解决,很多灵感也就在其中诞生,同时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效果相当不错。其次,与外界的互动。如促成学生接触校外的实际项目,结合真实项目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或是促成学生学会与甲方、政府人员、使用者等之间的沟通,当然这一部分在实习中也将涉及,在设计课程中作为一些辅助要素加入即可。

3.5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式,结合“生成式教学”如近来引起了极大关注的“生成设计”与“仿生设计”。生成设计是使用特定的计算机生成系统来实现诸多设计元素的自组织方式排列组合,以此来激发设计者借助传统方法不能得到的灵感与思想[7]。仿生设计是一种新的建筑教学方法论,提供了关于自然功能的根本信息,以便将自然界的结构法则应用在建筑中。仿生方法在建筑中的应用是一种基于自然现象观察规律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生成设计”与“生成式教学”并无概念上的联系。“生成设计”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对设计加以“生成”的设计方式,“生成式教学”是一种注重“生成”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生成设计”与“仿生设计”等全新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式,其本身就极具开放、多元与创造性等特性,因此与“生成式教学”的相似性极高,完全可以成为“生成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对“生成式教学”做有力的补充。

4结语

第3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创新管理是发展的必然需求,企业只有坚持新社会背景下的管理办法才能实现整体的升级操作。

【关键词】

社会转型;企业管理;创新模式

0 引言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就是不断“变化”的过程。现如今,全球经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的竞争核心就是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就是企业,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正处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之下,促进了我国的企业观不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的企业要想完成现代化的转变就需要解决两个必要的问题,一个是企业需要不断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另一个就是企业需要从封闭式的发展模式向开放式的发展模式以及从国内经营形式向全球化共同经营的形式转变。要想将问题完全解决,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有企业发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创新,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创新发展这一要求。

1 社会转型大浪潮下企业管理形式创新的基本情况

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创新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需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不断的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在发展当中加入创新式的管理形式;另一个就是要从过去封闭式的发展经济向现如今开放式的发展形式转变。在过去的发展单单是依靠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企业发展这一简单单调的发展形式,这种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了,需要不断的跟世界发展轨迹相结合,根据现如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式以及发展速度,企业需要不断的依据这个发展形式才能够完成企业管理形式的创新性转变。企业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需要将原先的单一的发展经营形式打破,慢慢的向国际发展的形式改变。企业要想从国内发展走向世界发展,自主创新是必行之道,也是唯一一条发展道路,企业发展如果不创新,是没有办法向前进的,企业管理形式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所淘汰[1]。

一个企业发展创新就是源泉,就是生命力。所以,企业如何良好的实现创新是企业管理工作当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不管何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有创新的需求,可是真正开始实行创新有非常的不容易,很多的企业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感觉十分吃力,因此只有对原因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了解到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才是最重要的。从各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考虑,很多的企业制定的创新项目都没有办法良好的实现,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并不是企业技术操作要求不过关,甚至有些企业的技术还是绝对先进的技术,主要就是企业文化、战略技术、基本制度以及人力管理上的欠缺。大多数的企业在创新时都将重心放在了技术的创新上,而忽视内在管理创新,使得企业的创新要求没有良好的完成。企业最深层次的问题就是需要从本质上操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的要求,企业当中的中心理念就是企业文化,文化创新才可能带动技术的创新,整个企业的精神状况都是通过企业文化体现的,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表现,所以文化在企业创新道路上需要先开拓出一条道路。企业的技术升级创新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技术改进离开了战略是无法有实质性的改进的。企业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的各项资源当中,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的创新需要依靠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菜能够完成,在企业的发展当中,最根本的执行力量就是人力资源,企业创新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完成人力管理资源的创新,在企业创新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去。企业创新目标的早日实现也是依靠人力资源的加入,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形式的整体性转变。

2 研究假定

现如今,我国社会转型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朝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先前发展的农业模式正在转变成为工业发展形式。社会不断的开放,要求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开放,不一样的管理思想和操作理论之间的交流融合能够帮助企业管理更加的深入,这样一个关系的出现,也让社会转型和管理转型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与关注。

2.1 基本假定:管理转型同社会转型一同进行

社会转型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社会形态在发生改变,但是管理转型的基本内容则是管理组织、管理中的主体和客体、管理行为与人们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思想形式以及一般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所以,管理转型的过程当中肯定会牵涉到管理目的、任务、操作形式以使用措施等等各个方面综合性的改变。社会形态的定义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当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合并。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当中,肯定会有一种生产关系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并且因为这个对社会上的经济基础的样式进行了确定,也将社会当中的上层建筑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确定。

创新视角是管理转型当中的基本关注点,因此在讨论基本假定的真实性时,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考虑必然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形式以及组成方式,而从管理角度出发的话当中包含的必然是社会生活以及融合在社会文化当中的管理转型随着社会转型一同发展。管理创新当中需要包含基本的创新知识资源,但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都不积极,至今为止,我国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先进的管理生产团队,因此,不管是介绍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还是深入研究我国本身的管理理念,或者是对现代我国的管理观念的认知,因为没有方法论的支撑,致使在这方面的操作工作并不深入,甚至出现大量的问题。除此之外,管理创新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创新办法[2]。在上个世纪,美国出现了各种不一的管理理论同时存在的局面,并且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管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于是我们能够认为,我国的管理创新当中需要融合各种管理创新的观点,而不是单一的从一个方面入手考虑,百花齐放的局面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花独开的局面已经无法和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了。所以,管理创新必须不断的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2.2 基本假定:社会文化当中融入管理

社会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管理,社会文化当中融入管理也就是说管理受到社会文化的限制,但是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管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注研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在上个世纪初,有一种新的观点的提出,就是,上文当中描述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当中有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但是另外企业也能够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获得最佳的发展要素。

对于这样的一个概念,能够将其理解成文化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理论当中深刻表达了一个基本操作概念,就是达成目的必须使用相应的操作手段这个操作体系和企业的发展精神是同样的,是企业要想高效的完成操作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所以,只需要利用合理有效的组成形式,将劳动和生产、借换和寻找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管理工作当中的核心要素,并且认定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当中,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资本主义精神,那么管理和文化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发展的关系就很明显了。

在现代的学科当中,有一项最基本的思路就是认为管理不单单只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管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管理必须以文化为发展基础,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观、政府管理制度以及政治管理制度当中。在这门观点当中人为,管理越是能够在一个社会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管理理念当中使用,那么其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3]。并且,因为管理当中最能够体现的就是西方盛行的价值观,所以负责任的管理形式是唯一一个能够替代专项管理的形式和操作路径。

3 概念模型

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形式是一项科学合理的管理研究形式,选择建立一个管理创新形式是概念模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正在发展的企业管理形式而言,创新研究工作主要有两种,即提出概念模型以及发掘管理形式。概念模型是和国际发展当中与要求所相适应的情况决定的。一个能够被选择的概念模型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四个方面,分别是管理创新基础、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任务创新以及管目的创新。

在概念模型当中,其遵循的是传统的理智性的方式,并且使用经验操作办法从而活动获得的一种概念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所谓的理智就是人们的操作成为了当中可能包含的基本操作能力或者操作办法。但是概念模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当中,不管是一般性的管理需求还是普遍性的管理需求,都是在现在社会背景大浪潮下所获得的,由上文当中提到的四个组成部分,在概念模型当中,是有非常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性的。

4 结语

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完成几个本质性的转变操作,第一个就是从人本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改变,爱过去的发展当中,不管是制度办法、组成形式还是操作过程,都是将物质放在只要的工作中心,但是现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必须将人才的发扬作用发挥出来,在管理创新当中,人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人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企业的各项创新工作才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企业要实现创新管理,不管是知识还是信息,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一成不变已经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式,企业不能够良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几点是笔者对开放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开放的学习态度

1.课前做好预习。预习就是在课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很大。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讲水平,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课前的自学,已经知道哪些是自己已经搞懂的,自己能够理解掌握的;哪些是没有学过而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将疑难之处作个记号,它就是你上课时听讲的重点目标,目标明确,重点听老师是如何分析讲解,力争当堂突破。

2.课堂上听课要点。对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要特别准确、深刻和清晰,不能似是而非、一知半解。数学的推理完全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不清楚,很多内容就学不懂,无法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是数学推理论证的核心,是由一些概念、性质与定理组成的,有些定理并不要求每位初学者都会证明,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一定要清楚,要熟悉定理并学会使用定理,有些内容是必须牢记的。课堂听讲时最重要的是主动学习。课堂上,努力争取想在老师讲授的前面。定理、公式,争取自己推导出来;例题,争取自己先分析、解答;进而,当命题的条件刚刚写出,自己就去猜想它的结论;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时,自己就试着去定义它;甚至,随着课程的进行、知识的发展,自己设想,又该提什么问题了,又该提什么命题了。课堂听讲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例题既然是自己解出来的,定理,公式既然是自己证出来的,当然理解深刻,印象深刻,记忆久远,不易遗忘。这样,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能力也会逾来逾强。

3.课后总结很重要。课下结合教材和笔记进行复习,要对笔记进行整理按自己的思路,整理出这一次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包括本节课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本节课讲了哪些重要理论和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什么?理出条理,归纳出要点与核心内容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要善于总结、归纳不同的题型和其中涉及的概念、原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逆向思维活动。其次是要学会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开放式教学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萌发出创新意识——想创新,乐创新。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教师不要以长者自居,而应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应尊重和鼓励,使老师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

2、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个性解放了,学生才敢质疑,思维开放了,学生才能质疑。可见,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乐于创新,主动的去探索新知。

三、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开放,是指教师要创新的处理教材,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题,使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究和发展中,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1、创新的处理教材。创新的处理教材要遵循的原则是:横向开放,将学生的学习材料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引出,这种“打通”学科的做法,对学生形成一种辨证观,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纵向开放,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引申和拓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个进一步探索的通道。

2、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教学内容要注意从生活中来,向生活开放,教学内容只有与生活向联系,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入认识到知识的“内部实质”,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

四、开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有教学时空的开放,有思维方式的开放,有评价形式的开放。这些方面的开放交织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多维开放的格局,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学由封闭、单一、机械走向了开放、多维、灵活。

1、教学时空的开放。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变成学生讨论、师生合作,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发散的情境,最终获得集体性的学习成果。

第5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分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民主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地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很重要。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智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与学习内容,以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不同的发展。这正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就要在教学中实施好层教学。

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师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设备的变化,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讲明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也是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

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逐层进行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第6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抽象性;创造性;元概念;

0 引言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常发现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图强烈,但实现的设计方案脱离设计原则程度严重,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某些设计不分情形和建筑功能类型的差异,忽视建筑空间使用的差异性,用一种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异性很大的建筑类型中,片面追求奇异空间的体验。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无效用空间大量存在并在结构上生硬套用少见的复杂形式。上述情形说明缺乏对创造思维内在机制与逻辑的了解。

1建筑的特性及建筑设计的特点

建筑设计从思维的层面看,实质是设计的规则和组合技能的运用。大脑只能做那些它内在已有的(包括即时输入的)和可以组合的东西。是建筑构成要素达到某种均衡的过程和产物构成建筑的诸要素涉及实现功能、经济、文化艺术、形式、技术、材料等方面。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的实用交通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相比,总体上制作所耗的代价之高之广显然不可比拟,而资源的有限显然决定着最大部分的建筑以实用经济为第一原则。

2 抽象性新思维

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抽象思维是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2.1 创造性新思维与格式塔结构维度

所谓创造思维,其实是基于内在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似性的新的联结、组合与赋予新的认知对象的思维。当二者相匹配时(即认识能完满地表述客观事物时),这种思维包括其概念、法则等就是正确的。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之相对概念、光速、不变等概念的重新组合并用来表述光的运动、时空限定等。任何创新的要领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们的格式塔结构维度之间的不同的组合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相匹配。隐喻方式及其内在机制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隐喻的源体与目标体关系中,相对应的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结构维度。找出隐喻的可自动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决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模式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是隐喻的结果。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是:从元概念出发,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学逻辑或隐喻逻辑来推测某种事物的演化过程与方式。这种推测要注意逻辑思考的彻底性。

环境中的形态与某些概念可构成相应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态具有了某种意义,二者建立起了隐喻关系。利用隐喻逻辑并结合人的特性,我们可以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创新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模式还可表现为“原型法”――即找出原型,然后发散,创造出众多的引伸的形态来。

由某些基本特征独有组合构成原型并引发出诸多不同组合形式,形成某种个性风格的建筑。如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建筑的“新建筑五手法”模式。再如将门定义为“两种境界的过渡态或中介”,可使建筑入口形态的创新思路大为开阔。

2.2 创造思维的算法模型

创造是某种新的组合过程的产物,由构成因子与(多维的)构成序列关系决定。算法是一组达到某个目标过程的步骤的表述。事物(如建筑)构成因子(要素)均是一类集合,而类别划分是相对的,在更为抽象的层次,异类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认为是同类。本文将创造思维的算法模型粗略表述为:

(1)建立事物(如建筑)构成因子(要素)的集合,在更为抽象的层次,异类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归于同一集合。建立此递归的构成结构;

(2)对于某构成因子(要素),在更为抽象的层次,通过某些相似特性而形成的两种门类事物的联结;

(3)选择原有构成因子(要素)的替代物并加入到所要进行的组合过程;依据类别差异度、已组合统计量度、组合因子间亲合度、制作成本等尺度作为约束条件制定搜寻算法;通过更为抽象的层次进行搜寻,找出原有构成因子(要素)的替代者。

(4)不同构成因子(要素)的差异组合。从组合要素的数量可知不同组合的数量很大。

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3.1建筑构成因子(要素)创新取向和建筑设计创新中“度”把握

选择何种建筑构成要素创新和“度”的把握,是决定能否达到某种令人满意的均衡状态的关键。例如:使用者留驻时间短、无大量必备的器具放置的功能空间自然在构成上有较大的造型创新余地。这是一条建筑设计创新的操作规则。由直接的尺度夸张(超尺度)、变异(简化、扭曲等等)来获得以前由于经济或技术原因而没有或很少见的形式,实现与否取决于接受的可行性。

3.2利用任何其他门类中的事物形态作为模仿对象

关键是发现现象内在的构成结构的相似性,并在抽象层次归纳出操作规则。构成因子与不同层面的事物集合相联系,将一种构成因子的(甚至不同层面)事物集合中的个体相替代,并加入到组合过程中,从而生成创新的结果。需要依据人群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特性制定相关抽象层次的操作规则。如果有全新的构成因子加入,可能需要对创新思维规则加以修正。

3.3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1)将原词汇的语境改变为相关的但属性差异大的语境。如将自然博物馆入口做成期望龙大口状;原词汇加以变异,简化并改变其部分属性。如将原建筑词汇“窗”的形态简化、变异,并改变其材料,放弃其空虚属性应用于墙体作为装饰图样;不同“词汇”(在建筑中指有独立意义构件、单元体)有不同的组合,当它们具有共同的隐喻意义时,可以增强其原有的隐喻性。

(2)充分体现概念与相关形态的隐喻意义和准确性,尽可能地使观者在生理―心理上有认知效应。

(3)科技作为工具。工程技术、材料、太阳能,人工环境控制、信息技术等均有极大影响。如光纤相关技术可将太阳光随意地引入室内,待其成熟及产业化时,利用这种技术与装备,可使任何内部空间外部化。建筑的组合会十分自由,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构成模式空间维度的变异,可形成新的形态构成。如利用院落建筑的平面变异成立体的院落,空中别墅的叠加组合等;

(4)利用抽象的几何学关系(单元体或其组合)或数学的特性作为控制整体形式或单元体组合的潜规则。如此在繁杂中增强秩序,将视觉形态控制在人的美感系统所接受的范围;

(5)功能分离,各自有独立性。依不同功能的不同组合产生新的形式;例如将结构构架与建筑功能单元体分离(居住、商用等功能单元)。依需要可自由组合,也可随时更换建筑单元体。

(6)概念的颠倒与混淆。如内外之分的颠倒,空间维度的变异(通过连续、缩放、扭曲、偏转、断裂等方式的综合使用)等等。再如梁与柱或实墙按常规是相连的,利用玻璃(虚幻状)将这种联打断;建筑语汇图式的变异与重新组合。如将入口做成放大的变异的窗子样子,门为它的一部分,作为窗格的局部,用较高的台级表达“墙”的意义等;

(7)“解构”是在“拆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读解方法与策略。首先,要进行原等级关系的颠倒和打破界线(在原等级关系中,一方在价值与逻辑上等等方面支配着另一方,占主导地位)。突破原有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队其本源和中心与二元对立,然后对系统全面置换。将分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子显现出来,并使原有的因子与外在因子自由组合,使之相互叉和重叠,产生出新的意义载体组合;把新的小的因素放大,并加以充分的认识和利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途径。任何部位的建筑构件均可看作一种特定空间位置中的有意义形态。如柱头,我们把它看作传统的经典构件,也可以将其变异为现代的构成形态。利用几何形特别是某种曲线面几何形作为建筑形态主体是有效的方式;

(8)原型的提出取与创造性使用。原型法――先发现及设定原型及其格式塔结构维度,然后以各维度为纽带向外与那些有相似或依某个原理而相关的维度的本体,达成本体之间的联结。从而从原型生成种种不同的变异体。建筑师柯布西埃的“多米诺”建筑原型和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型――密斯设计的巴赛罗纳德国展览馆的空间构成模式。再如任何从原型机器到各种经过改进的新机型,以及由此为基础与体现其他概念的机器(或部件单元)的新组合等。非单纯循环的最初单元可以认为是一种原型,其后的循环在某种程度上对应重复着相似的特性。

3.4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算法模型

把建筑设计看作是由一系列程序控制的生成过程。一些建筑师采用的程序要比其他人的程序有效得多。以“计算视角(Computing Perspective)”来看待世界以及其中现象的方式,发现事物现象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这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控制程序,并建立起模型,对于理解复杂事物现象是非常有用的。算法是对行为――包括某些到达预定目标的步骤的精确且有限的说明,表现为一系列规则指令。那么,我们需要用算法表达方式构思设计行为;用生成与过程构思展示设计行为;用不同的抽象层面来构思算法;按照算法进行设计过程。

在建筑设计思维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先在抽象层次确定某抽象概念,如建筑造型采用“雕塑感”形式,或者某种“实体”与“线形虚体”相组合的形式,等等,然后进行下面所表达的过程。如此以相同的方式在次层面进行相似的过程。便如:在建筑中某种功能空间与其周边某主要功能空间可能有视觉功能上的冲突,需要将其掩蔽。所以这时就用到了“遮挡――三维的空间限定”的概念。在构成建筑物功能系列关系网络中某些概念之间已被设定为不相容或相容度很小,故可以依标识有功能概念的空间排列关系(如相连接与否),可判断是否需要引入“遮挡”瓜。这种功能概念的空间序列关系在建筑设计资料手册中已有列出。算法模型为:如果已确定“遮挡――三维空间限定”概念,那么:由上述抽象概念列出其基本格式塔结构维度;由其格式塔结构维度引出相关子概念集合;子概念集合中如有遮挡作用的形态概念(一种命名,名称,如“假山”、“屏风”灾之类)集合(可以包括有物理遮挡作用的具有三维尺茺、层次的物态。对人来说,可先找出具体的物态如假山);那么激活假山的形态抽象特征――其构成的格式塔结构维度,如“层次”(构成特性)、视觉“不可进入性”、“多维性”等等,选择相似的或由之衍生的构成结构模式;搜寻具有上述格式塔结构维度的与所选择的构成结构模式相匹配的实体材料,有不同差异度材料选择(有不同质地等诸多格式塔结构维度集合及其与上一抽象层面相似的“抽象概念――具象形态”对应构成结构);

第7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同样,在消费者的头脑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树状文件结构,里面细分和存储了许许多多的概念。比如,在“清洁用品”目录里,有“家居清洁用品”、“织物清洁用品”、“个人清洁用品”等子目录。进一步细分,“个人清洁用品”目录里,又包含了“牙膏”、“香皂”、“洗发水”等子目录。如此类推,一级一级地细分下去,就会到达有关品牌及产品特征的概念目录。以“牙膏”为例,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头脑会自动或被动地不断收集、存储市场上有关品牌以及产品特征的概念(如防蛀、清新口气、洁白牙齿、防过敏等)。每收集到一个新的概念,就会在头脑中相应的位置(即在“牙膏”或“特定品牌的牙膏”目录下)形成新的子目录。

既然两者如此相类似,我们何不尝试一下从IT的角度来阐述品牌开发,看能否带给我们新的启迪。

观察已经存在的目录:竞争分析

在计算机中会存在许许多多的目录,每个目录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称及性质作用,比如“My documents”(存放个人文件)、“Program Files”(存放程序文件)。正如市场上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竞争者,他们亦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品牌和定位。在推广新产品前,我们要进行竞争分析,看看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定位是怎么样的,不同定位的优劣势在哪里(如同我们操作计算机时,要先了解目录在什么路径,每个目录有什么功能)。

如果竞争者已经给其品牌打上了某特定概念的标签,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你无须亦步亦趋,跟随只会使自己的品牌陷入复制件的命运,是永远成为不了市场上的老大的。这时,你唯一要做的是:寻找新的概念、新的定位。用一个好的概念、好的定位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持续不断地加强和巩固该定位在消费者头脑里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目录或创建一个空目录:定位

消费者的头脑就如同计算机的目录一样,已经存储了他们自己对市场的理解,里面存储和细分了许多概念目录。举个例子来说,消费者的头脑里已经存在着“药品”和“糖果”两种不同的概念目录,如果厂家想推出一种润喉糖的话,产品定位的不同就会导致产品进入不同的概念目录:一、可以定位为:带糖果味的润喉药品,进入“药品”目录;二、又可以定位为:有润喉功效的糖果,进入“糖果”目录。

很显然,进入不同的目录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一般只会在感到不适的时候才吃药,但糖果作为休闲食品,可以随时食用。两者的销售渠道也会有所区别,我们不会去药店买糖果,也不可能买得到。要确定放入哪个概念目录,取决于哪个目录发展前景好,哪个目录可获取的利润多,哪个目录竞争对手少,哪个目录市场进入容易等等因素。

决定之前做个市场调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可以帮你了解:消费者喉咙不适的时候,选择的是润喉糖,还是不带糖果味的纯粹的润喉药品?消费者选择休闲食品的时候,选择的是润喉糖,还是其他一些如巧克力、奶糖等的糖果?甚至是果冻?薯片?对于不同概念目录,市场前景情况如何?市场竞争情况如何?市场进入是否容易?等等这些问题。

如果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无论进入哪一个概念目录,都要面临同类竞争者过多,竞争激烈或竞争对手比自己强大,无取胜把握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或者可以尝试一下“创建一个空目录”。

没有任何文件或子目录的目录,我们称之为“空目录”。我们可以通过创建目录的方式来生成这样的一个目录。同样,市场上也存在着这样的空目录(市场定位空隙)。即使同类产品中竞争者已占据了目前的有利位置,我们也不必担心,发掘市场定位空隙,创建新的概念目录,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重新划分市场竞争格局,这就是一个可行之法。不明白?看看七喜的例子就明白了。

1929年,七喜汽水就已经诞生了,但当时面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饮料市场上的"垄断",七喜面临尴尬的处境。据当时的调查,美国每消费三瓶清凉饮料,其中就有两瓶可乐的情况下,如果七喜与可乐双霸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正面冲突,一定会苦战一场,后果甚忧。1967年,七喜公司明智地创建新的概念目录,提出了“非可乐”定位,重新划分了竞争格局,使得它成为可乐以外的另一种选择。“非可乐”的定位使得七喜汽水的销售量直线上升,成为世界第三大清凉饮料公司。

类似的例子还有米勒公司推出的“LITE”(莱特,一种低度啤酒),“LITE”在激烈的啤酒市场竞争中,以创建新的概念目录的方式,抢先占据了消费者头脑里未被其他品牌占据的位置,为自己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标识目录,为目录起名:品牌名字

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每一个目录都必须有一个名称,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所以当我们占据了目录之后,紧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为目录命名,不过要记住:计算机可不允许有两个相同名字的目录在同一路径下的。同样,商标法也不允许你的品牌名字跟竞争者的品牌名字一样。品牌名字是消费者首先可感触的,千万不要忽视其作用。

一般来说,品牌名字既要体现产品性能,又要让消费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比如“飘柔”洗发水,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头发轻轻地柔柔地飘起来呢?又比如,“平安”保险,又有谁不希望平平安安呢?买保险不就是希望能有多一份的保障吗?

充实你的目录:品牌营造

有了目录,有了目录名,我们就可以在里面存放文件或子目录了,存放什么样的文件或子目录呢?取决于你之前建这目录的目的,是想用来存放什么的。同样,品牌营造也要围绕着品牌定位进行。通常大家会采用广告的方式来营造定位概念,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及产品特征。

广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品牌概念和广告创意。其中,广告创意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品牌概念才是真正的关键。广告的功能就是把"产品及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如果不能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再好的创意也没有意义,因为传递品牌概念才是广告的责任。只要确认了品牌的定位,就必须保证所有形式的广告都始终坚持特定的诉求。

比如箭牌香口胶公司针对不同的产品,确立不同的定位,通过广告营造出不同的品牌世界:“绿箭”广告,画面:一对亲吻的情侣,传达的信息:清新的口气;“白箭”广告:画面:两个嚼着香口胶做脸部运动的男女,传达的信息:KEEP FIT你的脸;“黄箭”广告,画面:飘动的水果,活泼开朗的女孩,传达的信息:水果口味,给你快乐好滋味。

第8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第9篇: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前苏联科学家皮卡查认为,数学课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室要求通过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创新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思维过程的科学方法。概念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也是舍弃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抽取本质属性的过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实际,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营造以个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异常活跃和丰富,从使学生通过概念发展的过程获取新知,并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学会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举出“硬币、钟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脑海里有个圆的抽象概念,进而理解圆的结构特征及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然后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在一组图形中标出各图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巩固了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可以克服单向思维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思维特性和思维定势。 

2.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创新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承认差别,不能搞“一刀切”,尤其在计算速度上更不能搞“一刀切”,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耗费在计算速度的教学上,不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做多少题,不要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口算速算竞赛。要要求学生理解算理,但不是要用单一的思维模式解算理。要提出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简便方法”“25×16” 中的一题,首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合理简算,结果学生在黑板上列出了很多的方法: 

① 25×16=25×4×4=100×4=400 

② 25×16=25×2×8=50×8=400 

③ 25×16=25×8×2=200×2=400 

④ 25×16=25×(10+6)=25×10+25×6=250×150=400 

⑤ 25×16=5×(5×16)=5×80=400 

⑥ 25×16=(20+5)×16=20×16+5×16=320﹢80=400 

⑦ 25×16=5×5×2×8=(5×2)×(5×8)=10×40=400 

学生汇报结果之后,要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并说明这些简算过程都是正确的,但教学中还不只限于这些,要再进一步让学生观察﹑比较来找出众多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是最合理简捷的,在学生达成一致共识“25×16=25×4×4”是最简捷的,计算教学中鼓励创新并选择最佳思维点就是目的落到了实处。 

3.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创新 

思维能力是数学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必须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在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的机会,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独立解决问题。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时,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例如:“在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至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看到此题学生们很快想到用归一法莱解答:64÷2×5或64×(5÷2) 

教师再问:“除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学生又想了想,举手回答:用比例法解答 

解:设甲乙两地公路长x千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