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逻辑推理的培养精选(九篇)

逻辑推理的培养

第1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学;教育形式;教育理念

引言

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学习已经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必要的模式,但是,我们根据传统的教育形式的研究发现,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教师很难让学生们提升起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也很难将学习的形式和学习的理念进行相应的提升,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主体性的地位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也不能将学生们的学习和核心素养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本文中就要不断的研究培养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帮助初中的学生们能在充满兴趣的数学课堂内探索数学的知识,并且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

1.1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现阶段的教育环节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的中间产生相应的影响,就要不断的将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推理能力提升上来,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实力,展示学生们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提升和能力的开发。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具有逻辑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复杂的知识的背后,逻辑推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学生们核心素养展示的形式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传授数学的知识基础,促进数学能力的一个关键阶段,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将学生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起来,给学生们指引道路,在学生们的发展过程中,能更好的指引学生们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有一定的观察实践过程,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将核心素养展示出来。

1.2展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相应的数学体验,教师要不断的形成良好的教育形式,才能帮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来。如果能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进一步展示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更好的帮助教师们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能力,促进学生们的能力探究,帮助学生们形成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地环节内进行相应的研究,促进学生们能主动的融入到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来,帮助初中的学生能更好的获得数学课堂的主动探究能力,促进初中生在良好的学习过程中,能面对数学教育的知识,展示出自身的逻辑能力,帮助数学展示获得良好的推理体验。

1.3能帮助数学课堂形成良好的氛围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育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帮助学生们通过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展示学生们的主动性,教师自身就要不断地掌握更多的逻辑推理的方式,帮助学生们也能熟练地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式,通过挖掘教材内部的形成,更好的促进融合,发展教材的特点,掌握教材的元素,更好的将数学课堂的浓厚氛围展示出来。利用当前的教育形式,一定要不断的将学生们的学习活力展示出来,做到学习氛围的形成,将数学课堂变成学生们逻辑推理大展台的过程,更好的活跃教师的教学氛围,将数学课堂变成生机勃勃,并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帮助初中的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促进学生们能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1.4能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开发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会发展,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生们思维的展示和进步密切相关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们往往是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在思维活力的展示和动态的形成方面不能更好的进行相应的把握。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中逐渐的展示出来,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们创新创造能力的展示,将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更好的融合在当前的教育中,最终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落实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形成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开发和体验。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数学在教学的环节中,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在數学教学的环节中,也注重对数学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数学概念形式上的学习,只有让学生们学会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背后的知识,才能将数学的知识的逻辑性和数学中所需要掌握的规律,更好的牢记心中,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们在逻辑推理能力展示的过程中,更好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依据,在学习中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体验逻辑顺序感,促进学生们能在理解深入的基础上,更好的准确分析相应的内容,促进学生们获得相应的知识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中,涉及到的概念就比较多,在概念的驱使中,需要学生们理解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在学习中更好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之中能建立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将相关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解,教师首先就要将课本上所需要理解的概念进行汇总。比如,在“相交线”的概念中,其中有相交线、垂线、及其产生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这些概念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们能通过对概念的解读和推理,更好的判定什么是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在基础的概念上下功夫,让学生们进行钻研,更好的利用线和角的关系,把握数学的知识,掌握推理的形式,促进数学知识能循序渐进的消化和进步。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能更好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优势,并且在概念的分析上能有自己的逻辑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能讲解一部分的概念,剩下的让学生们融会贯通的学习,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们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技能,帮助学生们能更上一层楼。

2.2运用趣味性逻辑推理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能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认知态度,并且将丰富的课堂形式和课堂展示能力更好的利用教学的氛围展示出来,促进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步骤。学生们一旦发现在数学课堂中的乐趣,就能深入的体会和研究,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且能更加深入的发挥数学的知识内涵,将数学的逻辑推理性更好的展示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发挥数学课堂的事例,展示逻辑推理的魅力,更好的发展学生们的探求欲望。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册第十三章中“等腰三角形”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能以趣味动手性的题目向学生们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们能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若干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如何只剪一刀就能把一个三角形纸片变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呢?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们动手剪一剪,试一试,让学生们探求成功的方式和剪法,然后把成功的剪法画下来,呈现在作业本上。

在此之后,教师能让学生们再剪出一些任意三角形,只剪一刀便将其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且总结怎样的三角形剪一刀一定可以把其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们自主的总结规律,这样不仅能将学生们推理的能力展示出来,还能通过动手能力的开发,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数学的恶性去,并且展示学生们的逻辑探究能力。学生们最后能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总结出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另一个的两倍或是三倍,就可以将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样的规律,但是在此期间,也会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疑问,我们要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的过程,因为学生们只有能有问题,才能更好的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们会说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50°、100°、30°,这个三角形也满足一个角100°是另一个角50°的两倍,但是,它不能一刀剪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学生们会根据这个特殊的例子进行思考并且讨论,最终明白,如果一个角是另一角的两倍时,这个角不能是钝角,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不断的提高。

2.3开展逻辑推理专项训练

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初中学生数学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提升很大,但其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及题感的累计,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应开展逻辑推理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渐熟悉逻辑推理的运用。初中的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学习状况,精心设计一些题目或是一些题组,将其组织整合并争取一个月抽出一、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训练结束后,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一起解决问题,进一步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最终发展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2.4开展各类数学活动渗透数学逻辑推理

数学的知识比较复杂,因此,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以及提升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能渗透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们积累学习的经验,掌握学习的方式。同时,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初中的学生们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获取他人对逻辑推理的心得与体会,有利于自身经验的积累。

2.5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合乎情理的逻辑推理教学

情境教学的魅力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展示教育的活力,促进教育形式的发展,就要将新型的情景教学的形式更好的融合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在合乎情理的情境推断中,促进学生们推理学习的形成,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展示良好的学习节奏,借助一些道具或者是情境的手段,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教学的情境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更快的进入到当前的状态中,能真是的理解情境教学的形态,促进学生们对数学展示进行生动的转化,帮助初中的学生能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中寻找乐趣,并且能引导初中的学生们结合具体的情境展开学习的体验,通过合乎情理的教学形式和手段,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发展。

例如,初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在比较抽象的题目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问题情境的融入,更好的获得知识的体验,在知识的感知力度和知识的感知能力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若,,且a+b-c=30,求a的值。这道题目学生们看到以后一定是非常迷茫的,没有思路,也没有想法,很多学生看到这类问题便犯愁,不知道问题的切入点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该从哪里开始入手。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等式,让学生们根据等式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a,b,c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们自主的思考并且自主的推理,有的学生会想到:令=k,则可得a=7k,b=5k,c=2k。所以会出现下面的等式,a+b-c=7k+5k-2k=10k=30,k=3。又因为a=7k,所以a=21。在初中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观察代数式的过程中,能逐渐的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利用一个字母表示,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是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形成和塑造的过程,也是在学生们的发展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形式和展现,能不断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在解题的整个过程之中,能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题目的解毒能力,将推理的合理性通过学生们的自助验证得出,帮助学生们有效的培养自身的逻辑能力。

2.6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知识的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数学实践的形式更好的展示出来,并且能在数学解题以及今后的数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将学生们的思维规律和思维的敏捷度更好的建立起来,更好的将数学的知识通过学生们的大脑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这部分的教学中,针对投影的形式和三视图的直观概念,学生们在没有学习以前对概念以及内容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时,教师能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不同物体不同方位的投影和三视图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从其中找到相应的规律,并且在规律的体验中,更好的形成相应的内容,促进学生们的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接下来,学生们就要针对这种空间的想象能力进行相应的逻辑推理,更好的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变成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加深初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出初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好的发展初中学生们的实力。

第2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法律逻辑学;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与推理和论证相关的法律类工具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厘清各种逻辑理论的具体内涵,以及灵活地运用各种逻辑方法于司法实践当中。而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各种法律案件的思维方式,其与法律逻辑学的主要任务具有相关性,所以法律逻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法律逻辑学可以培养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是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准则,其承担保障社会正常运作的职能,同时人们还要依靠法律来保证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惩治社会犯罪行为。所以法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否则法律的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这也就要求法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依据传统的逻辑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法律逻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状况而产生的,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分别是法律逻辑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逻辑推理、逻辑论证、案例论证和反驳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法律逻辑学能够掌握普通的逻辑分析方法,同时形成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思维能力是指以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分析法律事实的能力,搜集和判断法律证据的能力,归纳、概括案件争执焦点的能力,判定案件性质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正确阐释法理和适用法条的能力,严谨进行法律推理和论证的能力。一般来说,法律思维能力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才能形成,但是学生通过学习法律逻辑学,可以初步形成法律思维能力。

二、法律逻辑教学的开展策略

法律逻辑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法律逻辑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法律思维能力,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法律思维的技能和方法。但是从当前的法律逻辑学来看,其教学内容普遍以“形式逻辑原理”+“法律实例”的形式展开,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脱离形式逻辑的范畴,并没有有效地将法律逻辑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在一起。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现重点探究法律逻辑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希望能够切实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目的。

1.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法律逻辑学包含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法律推理的标准,法律推理的技术准则,演绎、归纳、类比推理的形式推理方法等。其中形式逻辑推理是法律中最基本的、普适性最高的推理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案件当中,单纯运用法律形式推理的案件几乎不存在。辩证逻辑推理是对法律形式推理的必要补充,学生通过学习辩证逻辑推理,能够有效地拓展法律职业思维的广度和加深法律职业思维的深度,进而保证法律思维的逻辑严密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当将形式逻辑方法与辩证逻辑方法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两类方法开展法律推理。

2.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带有怀疑性质的、创新的思维,其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和推理已有的认知和事实,而形成一种与别与常理的见解,从而达到探求真理的目的。批判性思维属于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其既具备强的逻辑分析性,又具有高度的辩证性,所以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就是强化学生对于多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的熟练程度。

在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渗透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养成自由思考的习惯,通过长期自觉理性的判断,使得学生不会盲目迷信“标准答案”,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的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出一些存在错误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地纠正其中存在的法律逻辑错误,从而让学生形成辩证的法律逻辑思维形式,增强学生法律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恰当的问题,学会对所列示的证据材料提出合理的质疑,能够及时地识别其中存在的错误,并且用可靠的证据进行论证,最终得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式逻辑训练和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这两方面内容的讲解。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方面,教师首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选择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与教材的文字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详细地分析一些现实中发生的事情、社会热点问题及有趣的逻辑典故。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书面知识直观化,使得法律逻辑学教学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选择一些案例来开展法律逻辑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法律专业性、真实性以及可讨论性,能够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具有可讨论性的案例,才能使得学生之间产生不同的思维碰撞,以此来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最后是运用论辩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个具体的理论、实际的事例进行辩驳与争论,以此充分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教师在采用论辩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地思考问题,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和分析,通过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的论辩过程,可以很好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逻辑分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的敏锐程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论证个人论点或反驳他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静焕.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法律逻辑学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12). 

[2]宋玉红.法律逻辑教学的三个注重[J].法律与社会,2011(10):236-237. 

[3]缪四平.批判性思维与法律人才培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4):146-147. 

第3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4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推理能力;研究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及束缚,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倾向于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具体知识点,也习惯了仅仅把注意力集中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考试成绩之上。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而又极端的错误做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合理推理能力”,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彻底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多渠道、多措施地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与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初中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证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日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必要途径。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试就初中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之道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乃是首要前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强烈而明确的学习欲望及动机,并积极、主动且自觉地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最终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与目标。

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其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乃是首要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以及学习思维,促使他们在自身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实现思维体系的主动构建与生成,并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以我自身为例,我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力求以此为契机,培养他们自觉提高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的能力。例如,有一次数学课上,我向学生讲到“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这时,底下有位学生小声嘀咕道“也就是说整数就是自然数和0呗”。很明显,这个学生的思路是错误的,但是我却抓住其逻辑中的小错误进行反击“按你刚才的逻辑推理,我们能从‘猫有四只脚’里推断出‘有四只脚的都是猫’吗?”学生哄堂大笑,显然他们也明白了这种逻辑的错误性。如此,虽然没有正面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合理推理等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但从侧面巧妙地向他们点明了这一点。如此,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益于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这一常犯的数学逻辑错误,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对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与发展,为他们日后数学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逻辑推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二、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类比教学至为关键

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将相似的概念、相近或者相对的内容以及容易混淆的定义、规律等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其进行重新梳理与归纳,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具系统化与规范化的特征,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进行类比与整理的过程中实现对具体知识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有益于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发展自身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而这一点对于他们自身良好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与逐渐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因式分解”这一数学知识点时,我就引导学生认真回忆“整式乘法”的数学定义与具体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向他们讲解“因式分解”这一数学概念。通过两者在数学定义以及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这两种数学运算本质上的不同:

(a+b)(a-b)=a2-b2这是整式乘法;a2-b2=(a+b)(a-b)则是因式分解,两者恒等变形却又互为相逆的整式运算。

再比如,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这几个都是对称图形,意义虽不尽相同,却也仅仅只是有着细微的差别。若是学生稍微马虎、粗心一点,很容易就将这几个概念搞混淆。鉴于这种情况,在讲解完这三种数学图形的具体知识点之后,我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类比与分析的方式明确这三种对称图形在本质上的区别。如此一来,既大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有利于他们自主发现这三者的具体不同之处;二来通过他们的科学推理活动又促使他们真正加深了对上述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普遍尚未真正发展成熟,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对其的训练与培养,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便为他们日后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具备良好的科学推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敬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

第5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逻辑思维能力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逻辑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 <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1)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2)指导学生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

(3)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4)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函数时,可将函数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能产生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我们能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例如:求函数y=sinx+x∈(0,π)的最小值。老师:令sinx=t,y=t+≥2=4,y=sinx+,的最小值为4。老师这样做对吗?

学生甲:老师,我认为不对。步骤上忽视了范围0

老师: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学生乙:只加上范围也不行,应注上等号成立的条件t=即t=2与0

(三)利用一题多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直线y=kx与圆C:x2+y2-6x-4y+10=0 相交于两个不同点A、B。当k取不同实数时,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设P(x,y),圆心 C(3,2)。由题意知为直角三角形 OAC。OC2=PC2+OP2,即(x-3)2-(y-2)2+x2+y2=32+22 整理得: x2+y2-3x-2y=0,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 x2+y2-3x-2y=0(在圆C内的部分)。

解法二:设P(x,y),圆心C(3,2),由题意知CPOP ,整理得: x2+y2-3x-2y=0 (在圆C内的部分)。KCP・K=-1即=1

点评:此两种解法充分利用了圆中的垂径定理这一性质的挖掘。

解法三:设A(x1,y1),B(x1,y1),P(x,y)则2x= x1+x2 ,2y= y1+y2

有:(x12+y12)-6x1-4y1+10=0(x22+y22)-6x2-4y2+10=0

①-②得:(x12-x22)+(y12-y22 )-6(x1-x2)-4(y1-y2 )=0

即:2x(x1-x2)+2y(y12-y22 )-6(x1-x2)-4(y1-y2 )=0

又 x1≠x2

=-K

又y=kx

x2+y2-3x-2y=0,即(在圆C内的部分)。

点评:此种解法充分展现出中点弦问题中的“点差法”的广泛应用。

一题多解,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智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

中学数学教材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四种。

1.比较与分类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

第7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思维;逻辑思维

思维的内容是很宽泛。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数学思维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我们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对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 。思维的内容是很宽泛。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就其数学思维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我们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对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杜绝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在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做出概括。

三、设计好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第8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 千克海水能够制盐 2.5 千克,那么 50000 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 2.5.6 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 ,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几种。

1、比较与分类。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的,在形成概念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改造,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对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总结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与传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逻辑推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逻辑思维

一、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较高。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所展开的阅读活动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条理不清、逻辑思维过于混乱等多种教学现象的出现。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教学指导的要求与引导下,逐渐意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活动所蕴含的知识与价值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中的使用方法不当,教学方法主要使用的依旧是传统思想观念,老师根据文章结构脉络作为学生阅读教育的实施根据与发展方向,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解顺序,对文章展开适当的阅读理解,在此种情况下,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所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有效性较低,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较大的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要素

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基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过程较为缓慢,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耐心与信心。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常规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极易受到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对学习成绩的提升造成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重视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中心价值,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同时为营造课堂氛围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之后通过阅读能力的增强,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经过适当的引导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只有通过思维的有效运用、加强对文章阅读中的规律掌握,通过解疑答惑等方式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逻辑思维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与成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具有连续性的作用,教师要保持信心与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类型与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个人体系的养成与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提高学生正确价值的认知,需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的习惯与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思维能力的养成。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展开,强化学生的更好应用,促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所养成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培养水平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老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并对文章的大概内容进行解。只有这样不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不同的阅读资料,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真实有效的东西,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看不懂或者没有阅读兴趣的问题。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先针对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而是认认真真,带着探索的心理去进行阅读。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阅读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的养成力度

在语文阅读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在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阅读技巧,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阅读所获取的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在学习中所掌握的人生哲理、所理解的情感价值、所培养的思维观念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有所运用,通过对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更好的个人情操。为此,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找出与所看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相联系,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提高知识的累积和总结,强化思维逻辑的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