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精选(九篇)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

第1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创新化建设,然而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是将重点放在了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忽视了业务流程的再造及重组方面的管理创新。因此,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及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传输,最大程度的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传递速度,确保企业的重要资源信息能够及时保存并得到充分利用,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系统、全面、有效的信息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及时为企业保存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建立区域网,可使各个部门之间快速建立衔接,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快企业资金的运转速度,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

2.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将企业的原始信息数据存入到计算机中,一系列相关操作流程都由计算机智能化完成,一方面减少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漏洞,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奠定了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企业供应链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加强社会化信息的流动。

4.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资源数据的结构及出处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与人工操作相比,信息化模式更能够降低错误,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信息管理手段中,会频繁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信息管理环节中,不易发现这些问题,即便察觉到也不能立即进行处理和解决。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操作流程,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之能够及时的解决和应对各种问题。企业可利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对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创新和改造,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革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还能巩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各部分、各环节的管理革新。最后,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研发电子商务技术,建立电子商务操作平台,建立和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和运输管理体系,带动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和改造,完成企业创新管理目标。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建设的有效方法

1.加强企业各层级部门人员的参与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管理水平的创新,首先必须保证各层级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管理环节中发挥着领先作用,领导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忽视,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宣传、计划及布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同时,企业管理层面的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分工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各职能部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因此,必须得到领导的决策和认可、管理层级的积极拉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建设。

2.切实处理企业相关的现实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及时处理企业现实问题,进而突出实际效果。首先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分阶段进行,针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其次,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营销战略、产品质量、采购环节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必须重点关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这些环节中,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拓展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着重强调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技术、产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几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

3.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当今,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管理基础不稳固,经营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上,经营方向不明确,管理方式单一化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必须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以企业的管理创新为发展根本

企业的企业的信息化也是另一种角度的高度专业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在选择咨询公司时必须充分考虑其资质水平和业务经验,确保能够处理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及流动不合理、人员能力得不到发挥等问题。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避免出现以厂商为主导的盲目跟风现象,也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供应厂商,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分工与合作项目方面的工作,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项相对复杂而繁琐的系统项目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各环节的积极配合,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采用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此,将二者有效的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管理发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断加深和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愈发先进合理,使传统经营模式的企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迫使其不得不走向信息化管理,否则将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管理的创新使信息技术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及理论的不断创新,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了更加雄厚的资本,两者相辅相成,进而给企业不断扩大收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其实质是指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让企业能更长久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如今,企业信息化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其大致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1)产品信息化——利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用网络技术,增加新的附加值。(2)设计信息化——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信息化。(3)生产过程信息化——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采用自动控制,用智能化手段解决在生产过程的复杂难题,提高生产的质量和精度。(4)企业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节约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影响

1.企业管理变革的实质

企业管理变革是企业的管理者不断的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从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使调整后的人、财、物、信息这四大资源之间的协作关系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整合作用,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

2.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而企业管理变革是企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不仅带来了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而且直接影响着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企业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化技术又推动着管理变革走向更深的层次;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以管理变革为基础,而管理变革推动着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结合才能打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3.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具体作用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的作用是长期的,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根本性的转变,大幅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结构的改变。传统的企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而信息化管理后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不仅投资少,效率高,还能让人解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得到全面发展。

(2)对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企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劳动力结构的状况,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信息化管理后企业的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劳动力结构也不再是过去的以体力结构为主了,而是新型的智力劳动型。

(3)对产业结构的改变。采用信息化管理后,产业结构将会变成低耗高效型。以高新科技知识为主的基础尖端信息产业群作为主导,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具有高效率,高增长,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的新特点。

(4)对体质结构的改变。信息化管理后的企业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小型分散化的水平网式的管理体制将代替集中、庞大而又互相牵制的传统金字塔型的体制结构,公司、小工厂等横向组织将代替大公司、大工厂等纵向组织。信息经济的体制结构小型化和分散化,绝不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降低,而恰恰相反,通过信息化,生产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社会化了。

(5)对产品结构的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是大规模的集中性生产,产品单一、规范化,虽然成套生产,但是品种少、规模单调,不能及时满足多种多样的社会需要。而企业实现信息化后产品结构将是多样化的。由于信息经济的生产机动灵活、分散化,它所提供的消耗品将是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6)对资源结构的改变。信息化管理后,资源结构将变成高利用型,再生型。干净环保,高效利用,再次利用。

五、企业管理变革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1.从长远角度看

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收益并且能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壮大,这同样也是企业信息化运行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仅仅是来自企业目前对信息化的需求,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它。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只从顾及了眼前的需求,而要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能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2.从运作角度看

企业管理者需要足够的数据进行决策支持,而这些就是企业信息化的任务了。但是经营数据是来自各个不同业务流程,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满足企业运作层面的需求。在企业战略层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以及运作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特别是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可以解决企业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使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更加准确、高效。

3.从技术角度看

企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管理的支持,所以管理理念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然而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是贯彻或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的工具。因此,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是管理者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的前提条件。

六、总结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以此图谋发展,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及决策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势在必行。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会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达到不断壮大企业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1.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 北京 100031;2.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31)

【摘要】本文针对燃煤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建设实施经验,提出了对燃煤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实施规划。

关键词 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

1 需求概述

2002年3月,国家实行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网厂分离、竞价上网,主辅分离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从而确立新的电价形成机制。

当前发电行业形成了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主体的格局,发电集团以总部、分支机构、电厂三层结构运作,各集团在业务、管理上都实行了集团化的整合与变革,信息化在近几年也呈现了集团化的建设特征,集团化运营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协作,由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即集团化运营要求整合化的IT应用的支持,因此,构建基于全集团的IT基础构架与应用平台,统一实施应用系统建设仍将是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中国华电集团在总结了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对以前颁发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重新明确了华电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应遵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安全生产实时监管系统为主线,围绕财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燃料、物料、设备管理等核心应用系统,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以提升安全、效益、发展三大业绩为目标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维水平,并实现了财务与燃料业务数据一体化的集成。

这种高度的集团化信息管理,势必要对来自电厂的燃煤采购、验收、检验、仓储等一系列的有关数据提出精确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要求。

由于受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很多电厂燃煤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为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经营手段的落后,管理形式上的不适应,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力发电厂中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的70%左右,因此控制燃料成本是电厂降低成本的关键,加强燃料管理无疑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燃料质量,降低燃料成本的重要环节。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从电厂自身燃料管理的实际需求、以集团财务与燃料业务数据一体化的需求、以集团数据大集中统一管理的需求为依据,进行总体规划,本着“可靠、实用、先进、规范、经济”的总体设计原则,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根据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整个集团燃料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可靠性原则:采用成熟的技术是保证系统稳定的关键,在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稳定性,系统可靠,功能完善,并使系统与电厂原有的MIS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局部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进行。

②实用性原则:以需求为开发依据,务求实用,注重实效,突出重点,以集团、电厂的需求为开放着力点,突出电厂燃料管理的特点,系统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友好的易用性方面,即遵循目前集团对电厂燃料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发,符合日常工作习惯,基于图形界面,可视性强,提示方便,操作简单,容错能力强,熟悉自己岗位业务的人员稍加培训即可上机操作。

③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体系,硬件配置要先进,技术上要兼顾先进性与成熟性,确保可靠性。系统要尽可能采用国际主流产品,尤其是成熟的国产化产品,以确保系统集成的可行性、良好的互操作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系统的设备选型和设计容量要完全满足今后燃料管理的发展对系统扩展的需要,并做好系统的安全性措施。

④规范性原则:系统采用集团统一的编码标准,严格遵从集团公司制定的IT规划,包括IT策略、应用构架、指导原则与标准/方法等。对来自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要统一规划,防止重复性采集数据,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2.2 网络体系结构

燃料管理的各生产岗位的分布特点是节点分布广、距离远、数据教练频繁的特点,而且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岗位设置都是设计网络体系结构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在网络规划时,要构筑一个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平台,选用国际上主流的应用情况可靠的、经济并可扩展的网络产品,建立起信息的“高速公路”,以确保网络传输的通畅。网络要覆盖燃料管理办公楼、轨道衡、汽车衡、采样班、化验班等地点,并与电厂主干交换机互联,外部全部采用光纤。

2.3 应用系统总体功能

轨道衡的数据采集一般由设备厂商提供传感器数据采集通道进行重车过衡检斤,动态轨道衡采集的入厂煤的数据有火车中路、运行车速、入厂车数三组数据。值班员要核对铁路到站运单中的车号与实际入厂煤重车的车号是否相符,然后把运单中的发站、矿别、车号、煤种、标重、空车自重等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自动生成按矿别和煤种为关键字的密码,并对采集的重车数据进行加密。

汽车衡采用打卡式检斤系统,运煤司机人手一卡,重车入厂和空车出厂必须打卡,系统自动形成该卡对应的矿别、发站、毛重、自重、净重等信息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密。

采样班、煤质检查组按照轨道衡传递的密码、煤种和车号的对应表,进行采样、制样,并对样品标注密码。

化验班收到样品后,按密码进行化验,所有化验结果自动传输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中。

采样班、煤质检查组、化验班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只能知晓密码、车号、煤种信息,而无法得到系统里的矿别、发站等关键信息与密码的对应关系。

所有的基础数据都自动传输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中,统计人员很方便地就可以查询到轨道衡、汽车衡、采样、化验的信息,并按照密码对照表进行解密,形成当日的入厂煤分矿、分煤种的统计台帐,数据库对这些数据予以锁定。

入炉煤、煤场的管理也都是由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模块实现。

统计人员核对入厂煤的台帐信息、入炉煤的台帐信息、月末盘点信息等,确定无误,由系统生成上报数据,自动传输到集团总部,完成统一的结算和资金汇划工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上报、做好财务与燃料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数据报送工作。

所有相关的岗位,不同管理权限的人员都由系统管理员设置其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由燃料管理主管审核同意后执行。所有采集的一次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

2.4 关键技术

在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实施中,针对电厂的燃料管理过程,信息量大、分布广泛、与集团数据接口复杂等特点,完全靠手工的方式进行管理、控制和实施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研究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开发符合技术发展潮流、适用于华电集团燃料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 系统效果

在燃料管理系统中,全体员工的到岗时间、工作廉洁点记录以及责任状签订状况一一记录在信息库里,并利用图像信息每天全程监控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操作现场有监视器、采制样有签名责任人、化验结果形成曲线分布图,通过细化记录分析和布控点,出现波动时及时找出原因,追查责任人。

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煤质数据不受人为控制,实现了数据的工序化、环节化、共享化,使计算误差控制在小数点后6位以上。并且不同权限的管理人员均可随时查阅不同矿别的煤质信息,也可以运算一段时间内各矿的煤质情况,为煤炭的决策、采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第4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融入国际经济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如何改变管理信息化落后的局面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的难题。笔者通过论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管理变革策略。

1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中,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组建企业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信息、现金、物流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润。

1.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企业成本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内部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强强联合。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快地了解市场信息,并作出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改进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 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依然存在很多中小企业对先进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认知偏差。这些中小企业不会主动学习和接受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迫于信息化的趋势被动接受。此外,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清楚认知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仅仅看重的是技术的引进,而缺乏信息化实施的规划,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企业引进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搞“面子工程”,盲目跟风。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推广。

2.2 缺乏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和应用技术人才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价格高昂,很多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只能望其项背。此外,这些软件对于运行的环境要求又很苛刻,即使中小企业能够买得起软件,也缺乏支持软件运行的高质量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有限,引进软件之后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软件商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要求员工既要熟悉公司业务又要有技术知识。这种管理兼IT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极其缺乏的。

2.3 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实施过程复杂繁琐 现今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是基于全国市场行业的总环境以及大型企业的需求研发出来的。而中小企业分部在各行各业,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他们运作形式又多种多样,已开发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无法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相吻合。中小企业希望能以低成本引进管理信息软件,并期望引入软件后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马上看到实施的成效。此外,运行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联系网络运营商建立服务器等,这些流程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鉴于以上两种因素,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2.4 忽视企业自身特点,过分追求系统功能多元化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分销领域。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为追求向管理信息化快速过渡,不惜花费重金引进功能齐全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很多功能对于企业都派不上用场,造成了系统功能的闲置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推动的变革策略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资金短缺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但是鉴于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中小企业决不能因为碰到了困难就停滞不前。根据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改变企业落后的观念 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定期召开管理层、部门员工的关于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宣讲,促使全体员工对信息化有正确认识,引起员工们对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信息化是未来办公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推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也更加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的信心和激情。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融入市场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率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会赢得市场先机,占据有利地位。

3.2 加快企业内部信息部门的组建 信息化是未来市场经济的趋势,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管理信息化,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立信息部门。企业应当善于发掘员工的潜能,定期组织培训,逐渐培养一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企业的“黄埔军校”,组建自己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队伍。

3.3 建立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信息化的成本,共享信息化资源 资金、技术力量薄弱是中小企业的共性,为了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中小企业应该采取联合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建立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策略。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其次,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的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条供应链,通过整个供销系统供应商可以对产品的销售清空进行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原材料供应,而企业也可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库存压力和仓储费用。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供应产品使销售企业也免除了产品积压的局面。这种供应链的形成促进了资金的灵活应用,实现了“三赢”的目的。

3.4 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关系 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要求中小企业具有集管理和信息技术特长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然后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单一专业化培养。现今很多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只是懂得计算机技术,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却一窍不通,或者很多熟悉管理流程的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知识又是“文盲”。企业可以采取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将自身系统的研发或维护作为课题交由高校进行。与高校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第5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意义 企业 关系

企业流程变革经历了传统流程阶段和现代流程阶段两个时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在它们的发展中受外界环境的冲击发生了根本变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企业管理变革和企业信息化战略

知识经济具有共享性和外部性,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具有三个特征: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其先进性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比重越来越大,知识和信息创新成为发展的关键,并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开放性则指的是市场全球化发展,使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即统一又对立;而可持续性的实质是指人与自然将实现协调、持续地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经济对企业战略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使如今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包括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和边际报酬递减,知识要素的变化对企业战略有很大的影响,它促使企业的业务结构走向以市场开拓和研究开发。技术发展使得企业提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信息化技术更是为企业的管理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而市场变化也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它要求企业必须通过产品、服务、信息为重点,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竞争使企业、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合作关系继续加深。

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采取一些合适的战略:以市场、顾客需求要素为导向,以知识、人才要素为基础,以创新要素为核心,以信息要素为保障,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它是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工具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条件。市场一直向国际化、无界化发展,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人才为基础,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企业知识管理及创新的知识经济核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顾客的需求瞬息万变,知识的信息化对现代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它要求企业不断在流程、组织、营销模式、经营制度上进行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文化和制度也进行了很大变革,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文化能够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履行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其具体内容包括人文性、创新性、学习性、合作性和快速反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文化以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为核心,提高企业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则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和动力源泉,企业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进行知识更新,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团队文化、合作文化的培育和职业对企业的奉献精神。企业树立时间观念,树立速度意识,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满足流程变革和组织变革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非常重要,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来适应新形势,通过信息化,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功能和企业管理变革。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阶段目标、步骤和指导原则,根据存在问题与对策列出业务需求。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具体业务,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并为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实施提供正确的方向。

实现企业管理变革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表现在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降低风险,避免对企业造成冲击,使企业大量购置的设备有用武之地。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办公自动化、企业业务的信息处理、企业关键任务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功能。

二、企业管理变革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价值化、并行化和敏捷化和自动化变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业务流程变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实现工具/手段上的需求。成功的企业都考虑到了信息化的特点,规范化变革是企业信息化得实施的重要前,它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依赖事先设定的程序,它使得企业的产供销各系统形成相互配合、互相支撑的价值创造体系,方便处于不同流程和岗位的企业员工进行交流合作,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良好效益的发挥,是流程一体化变革成功的决定因素,更加需要企业软环境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企业业务流程变革的成功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企业业务流程的并行化变革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须以流程变革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网络满足这个需求。没有信息化,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企业信息化能够满足企业的这个要求,自动化作业是建立在信息高效传输和高效处理的基础,流程的敏捷化变革以流程的快速反应为主要特征。企业组织向现代企业组织变革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由于组织扁平化的发展,企业组织的弹性化要求企业尽量分权,直接从基层获得的大量方方面面的原始信息,做到对企业监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使员工具有主动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企业能够高效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如企业可以采用ERP等信息化系统,建立在正确信息的基础上解决高度集权化的问题,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组织网络化变革需要信息网络技术为保障,由于企业组织微型化、合作化的发展,实现企业组织网络化变革是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通过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的建设实现世界范围内生产、设计、市场等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通过信息网络把有关的组织连接起来,信息网络是组织网络化的神经系统,必须很好地进行管理才能发挥其作用。另外,企业组织虚拟化变革对企业信息化有很大的需求。

人的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决定了对新事物的适应程度。企业管理文化和制度的创新对企业信息化有很大作用,它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完善制度体系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一把手工程,它需要企业领导率先有这种创意意识,现代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具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创新性、业务相关的学习性、企业历史的人文性、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合作性以及快速反应等,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在信息化建设中与企业员工达成一致性,适应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制度创新对于信息化建设也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企业管理变革必须要适应信息化建设,才能使信息量倍增、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和利用,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现代流程及组织运行。

三、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对业务流程变革有很大影响,我们从事企业工作,必须要了解并熟知与业务流程管理有关的信息化工具,如Rapid Re工具,它在流程的分析和设计方面比较优秀。而用户可以灵活方便地使用Process Charter工具进行建模和仿真。Extend +BPR 工具主要注重于仿真功能。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宽泛地划分为企业战略流程,企业的经营业务流程以及支持保障流程。不同的信息化系统能保障不同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信息化,在经营业务层中,通过订单处理流程、产品设计流程、生产加工流程表示了企业业务活动,以实现企业业务的协同工作和相互对话。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支持保障层将经营业务层的各种信息流被有效地引入,从而保证企业业务能够按照企业战略进行有效实施。其中监控和模拟是支持保障层的重要功能,使管理层了解企业业务运行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设计行动方案,战略规划层是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实现情况以及市场的发展,通过战略信息流分析,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企业信息化对业务流程变革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流程价值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对流程自动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对业务并行化、一体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对业务流程网络化、虚拟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信息化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业务循环的周期以及业务流程的速度和应变能力,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从企业信息化对组织变革来看,推动了管理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从交易费用来看,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转变使企业组织向着网络化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使得合作变得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监督成本,影响到委托人和人之间行为关系,影响到了企业规模的调整,极大了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推动了企业组织向面向流程的业务形态转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增强了主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协调能力,它所形成的信息系统是组织网络化运行的神经系统,是组织虚拟化成功实施的保障,推动了企业组织中微观个体的思想观念、技能、行为。能够共同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另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文化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它使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四、企业管理变革与企业信息化关系及变革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评价企业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关系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企业明确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信息化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要努力帮助企业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规划有机融合,有效控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变革。通过有效手段指导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基础管理,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以完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指导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资源,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避免企业在发展中的浪费和投资失误,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要保证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互动良性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发挥对企业战略的保障作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变革是企业信息的基础和前提,要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流程变革,在战略的指导下,根据现代流程的现状和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变革和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合作化、网络化,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管理文化和制度的创新,制订适应企业信息化运行要求的各种机制,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途径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且做出决策,以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增强对市场环境的预测能力,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更透明,因为信息系统要求企业的每一项支出情况都要进入信息系统,这样才有利于财务部门跟踪管理,从而加大监督的力度,使企业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稳定进行。

(三)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企业在发展中能够进行合理调整。企业通过信息平台对数据加以分析,全面把握市场动态和需求走向,同时通过企业管理层对信息作出及时的反馈,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经营发展模式,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

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的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首先要了解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解决关键问题。这需要全面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发展需求、人员分配情况、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而有些企业的领导层思想观念还处于落后阶段,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提供出实质性建议,只是将问题交给信息部门来处理,但是由于信息部门在使用信息技术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常常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背离,不能取得很好的实施结果。

(二)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信息作为企业中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促使企业不断的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然而很多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缺少认识,致使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中,致使管理方法守旧,思想观念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

(三)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使数据管理、业务管理、信息处理更加规范化。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在管理进程上带有随意性,企业生产和管理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协调,使得信息闭塞,于是出现了信息不准确,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很低,那么就很难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即使利用了非常先进的信息技术,其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差的,只能是形式化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化。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平衡

企业的类型不同,其管理信息化水平也不同,由于我国大型企业或者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发展较快,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却很慢,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也很高,而对于技术含量较差的地区则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由此可见,有些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从单向应用向技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自动化的生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同时要结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这些影响因素能否运用企业管理信息化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统一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进行技术变革,同时也是对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更新。要想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企业所有员工的思想认识,特别需要企业领导层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只有企业管理层给予高度重视,然后作出科学的决策,这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初始阶段,要把一些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且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时处理,整个工作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很枯燥,此时企业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选择了管理信息化,也就是选择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领导层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首先应该摒弃以往比较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将面临的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变革,要努力做好与旧的管理模式作斗争的准备。2.要加深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知识的学习,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要求,是强化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改变管理方法,应该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应该看到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3.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讨论和实施的各项工作中,并且在人力和物力以及资金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还要亲自参与到决策中。4.在工作中给技术人员以及实施人员全力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成功与否与企业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企业领导不能在实施阶段给予员工大力支持,整个实施的过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创造条件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必须满足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管理工作完成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否开展,如果各项基础工作做不好,那么就会影响信息化的稳定运行,而且在此所有的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惨重的。因为从简单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管理中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等输入电脑,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控制整个管理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企业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形成一个联络网,使企业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都能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对各个环节能够做到科学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管理,做到数据和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否则,计算机网络将会拒绝执行操作指令。因此,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之前,应该做好的基础管理工作是:1.建立适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并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生产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的销售等规范统一。2.保证各项数据能够及时的录入信息系统,并且建立企业内部审核制度,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所输入的数据真实准确,避免误差的出现。3.建立科学完善的分工制度,使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分工明确,同时要使整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实施信息系统管理的透明化。

(四)找出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重点,进行稳步推进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简单的电脑操作,其目的是要将企业的管理思想都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能够掌握管理的全过程,使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对企业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按步骤进行实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企业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整体分析,明确企业的今后管理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并且对计划的新的管理模式要有清晰的认识。

(五)运用适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软件

选择适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不仅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软件的选择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允许,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考虑,以保障企业软件选择更科学。

(六)注重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引进信息化方案,整个过程只是信息化项目的开始,接下来的实施过程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最难的时候。一旦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出现问题,企业不可能长期的咨询专业人员。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内部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才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进行随时处理。因为企业只有依靠企业内部人才,才能降低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协调沟通,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因此培养企业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

四、总结

第7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8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296-01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要想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就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进行的最普遍的改革措施,其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分配企业内部资源,为企业创造一个舒适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获得更高程度的发展空间,同时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我国的经济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多年,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活动逐渐拓展到了国际市场,这时就需要企业自身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行之有效,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最终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资源和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不断的应用各项信息技术来优化自身的管理结构,提高企业人力、生产和市场资源的合理发展,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依据。

企业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凸显了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工作的高度集中。在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极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浪费,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

企业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高层对于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首先,一些企业的高层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不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对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持有怀疑态度,不能正确的理解这项工作的真正含义;其次,一些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没有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设置专门的部门,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不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实质性的帮助,而且这些中介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工作制度,其工作行为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再次,政府部门缺乏相关政策,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变革,除了企业自身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扶持力度,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因为缺少政府的扶持,而导致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出现问题。

2.2缺少对改革工作的決心和态度

一些企业的高层对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这是一项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态度不够坚决,没有足够的决心,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困难。同时,尽管有些企业进行了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但只是进行了最基本的建设工作,当需要对该项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时,很多企业领导者会产生动摇,担心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开始打退堂鼓,最终半途而废。此外,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准备不充分,改革时没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只是盲目的进行,致使工作环节存在漏洞,最终不但没有给企业带来好的结果,反而还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2.3信息安全工作存在漏洞

信息安全工作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多是采用纸质资料来管理企业内各项工作,虽然管理方式较为分散,但是不必担心网络信息泄露等问题。随着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加强了沟通与交流,而且企业的各项信息都保存在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当中。这样一来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管理工作联网进行,如果企业内部的网络存在漏洞,遭受到其他人的恶意攻击,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机密或者员工信息泄露。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会给企业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

3解决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出现问题的有效策略

3.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领导转变自己的观念

政府的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企业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包括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帮助我国企业顺利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关政府部门应搭建起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准则,促使单位内部的管理者对其进行熟练地掌握,此外,要求单位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其培训认证,这样可提高单位整体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同时,企业高层领导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以身作则,坚决支持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带领企业全体员工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建设,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人力、财力的投入,从思想和行动上向全体员工表明坚决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态度。

3.2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确定管理模式、设计其项目管理、分解职能、建立信息管理平台等。想要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契机,不断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必须要包含企业全部的部门和组织,从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例如说: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初期,管理部门需要通过与各部门之间联系,将企业内部员工和各种资源的信息整理到管理平台上,再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对这些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购部门也可利用信息平台了解企业中各部门的需求,根据需求有侧重的进行采购工作,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财务部们运用信息平台能够掌握资金需求,使其调拨更加合理。合理地运用信息平台不但可以优化管理工作的流程,而能够有效的缩短传统管理工作时所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构建信息系统时,必须结合各项管理的流程与工作,协调好管理的程序与关系,从而搭建起科学化、系统化的企业管理环境。

3.3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应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基本上都是IT行业人员开发的,所以属于通用化的管理平台,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特殊情况。所以,要想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平台,就需要企业自身去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让他们和一些IT人员共同研发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平台。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这也是保证现代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结语

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辛的路程,对于企业来说任重道远,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完成。虽然目前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与完善,但随着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探索,总有一天会找到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 申玉红.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7,(10):147-148. 

[2] 刘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1+3. 

[3] 艾晨.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3):118-119. 

第8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匹配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85-02

0 引言

在这个21世纪的年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也随着市场化的竞争迅速发展起来了。各国企业不断将信息化导入企业管理的竞争中,也使得国际程度不断提高。

(1)在2003年的下半年中,我国资委信息中心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让企业了解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也对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调查和了解,这次调查是对我国重要企业信息开展组织,并且这3000家企业也对信息化的处理给了重要的提供。在信息化的投入中有20.9%占到中国IT发展,这些投入使得信息化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增长,为企业信息化奠定了功不可没的基础阶段。

(2)现在的发展阶段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呈现出不一样的阶段,在与发达国家对比中,国内的大企业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仍然是小企业。我国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还是较小的。在发达国家中信息化的投入占到10%到30%,国内的比例只有1%到2%。因为当时我国的思想还是很落后缺少一些MPR II的经验和应用。正式因为我国由于没有对MPR II的了解和调整,使得当时的国内企业根本没有取得准时数据。也浪费了相当的一笔投资。

(3)我国的企业需要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问题,要将传统产业、行业结构、企业竞争力、经济质量的转化和改造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水平。企业信息化就像是一场革命,只要提高企业水平促进企业现代化就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的企业在和西方企业的管理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全球化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I冲)、业务流程都会使得中国企业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正确性。所以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原理与作用,使得企业可以有竞争的优势。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简单的企业并购和规模生产所能获得,而是靠企业必须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才能有发展的机会,在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才有可能获得企业的生存力。在下个阶段运营一体化需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生产控制的自动化才有机会结合。对于企业内部部门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很有可能把关系转变成上下游的关系,企业内部并不只是简单的管理和业务,还有管理思想和流程,只有控制产品质量的力度,才能按时提交产品交货率。在不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产品时间的问题上,能够准时提交出产品,并且企业之间需要完善交互信息和协同商务机制,在全球市场激励的竞争中企业粗放的经营模式将要过去,紧靠单枪匹马的企业也是无法胜任的。企业只能依靠各种分工和合作才能长久的生存的下去。这也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也进一步弱化了企业的边界。

MIS采用的是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管理和决策以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信息系统为基础。为了这个系统输出,可以为管理人员的信息给予使用。不单单可以进行事务处理还可以代替人员的繁杂劳动。原始数据,查询支持、汇总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而进行。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多个决策者共同参与决策所形成的系统,它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DSS也决定了系统的分析能力,用户只需要提供适当的界面操作就可以对于所以的模型进行控制,产生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

所以要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保证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种平衡发展趋势下,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1 企业管理理论演变文献综述

企业的发展都是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典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曾经就记录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代表人物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和理论之父法约尔,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曾记录了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和理论。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重要,还记录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充满危机和动荡不安的环境使得有些企业开始谋求生存和发展,战略也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 企业战略变革文献综述

环境和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企业战略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可以说企业战略的变革经历了三大阶段,思想战略阶段、传统战略阶段、竞争战略阶段。安德卢斯在19世纪将战略分成了四个要素: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

在之后的战略理论阶段又不断形成许多不同的学派,其中就有设计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安德卢斯和钱德勒。这个学派的战略理论就是由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企业的战略,并由此形成了著名的SWOT战略;而另一个计划学派则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企业产品和对市场的影响距离、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这几个方面决定的。企业战略在计划学派眼中这是一个可受主体意识控制,并不断在规划的过程中得到形成。但在战略中也要注重企业的目标方向、资金计划和步骤执行。此外还有更多学派在不断的形成例如:认知学派、环境学派、学习学派等等。

3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在企业发展中,在信息化的整合中使得企业生产、资金回流、物流发放更加流畅,能明显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更有影响力,以此获得更大的利润,并牢牢的站稳脚跟。

企业战略在信息化中实现一致性,从而发挥到企业信息的重要功能,由此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4 结论

企业信息化是由目标层、规划层ISSP组成,在目标层首先要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在目标中阶段实行中的步骤及原则等;然后在规划层中理解企业的现在及未来,在此中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规划是对信息系统各个方面进行的安排和计划,从而实行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的一致性。企业战略和信息化不断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对企业控制能有效的避免企业变革的困惑,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吴以欣,陈小宁.JavaScript脚本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75

1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1 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档案信息网络是一个资源性网络、广域性网络、开放性网络。它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业务的重新设计,是档案技术与档案业务模式的有机结合。它应具有网上信息服务、网上文档管理、档案行政管理、网上档案宣传、网上档案教育等功能。档案网建设的基本任务

包括:

1.1.1 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档案馆局域网建设、档案网站的建设等。局域网的建设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对等网络与基于服务器。档案网站是在档案馆(室)相互联系的公共服务的网络上建立的站点,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WEB服务)构成公共服务网络的一个结点。它应是集宣传、中介、服务、对话交流五个窗口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对外平台。档案网站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档案馆(室)职能信息,包括档案馆(室)及其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部门设置、主要领导、岗位职责、联系途径等;(2)档案馆(室)资源信息、库藏全宗名册、系列案卷目录、特种馆藏目录、专题目录索引等介绍性信息和检索性信息;(3)档案利用、服务信息;(4)档案工作信息;(5)相关资源信息。

以我公司目前的情况,档案室网站建设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1)档案室的职能信息。在这一板块可以介绍档案室的基本职能以及需要协助的相关部门的相应责任、主要负责人及其职责、联系方式、值班安排情况等,这样有利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2)档案室的资源信息。可以设置馆藏系列案卷目录。如产品类案卷目录、设备仪器类案卷目录、基建案卷目录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题目录索引,以方便专门项目方面资料的查询与利用,如岭澳二期项目;(3)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可以设置用户问答界面,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资料的借阅。利用者可以在网上提出借阅申请,在通过计算机权限审核或身份认证后,就可以在网上直接查阅资料了;(4)档案工作信息。在这一板块,一部分可以介绍目前档案工作的概况、重点,必要的话还可以开辟评论区,以便交流经验,改进工作。一部分还可以介绍一些在档案工作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国家的、行业的、公司的);(5)相关信息资源,可以公布最近公司以及集团公司的档案管理动态,还可以涉及最近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手段、软件等。

1.1.2 信息资源建设。能作为在档案信息网络上使用的资源是NIR,是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要及时、适时地对公司日常运行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管理、归档。工作人员要明确分工,确定责任。各部门形成的电子文件必须按时上报,由专人管理,按年度、部门、类别由专用微机存储。避免了电子文件的丢失,保证了年度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1.2 应用系统建设

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软件。所谓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指符合国家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用于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实体进行辅助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如OA、MIS、GIS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KS)信息系统(IS)文件管理系统(DMS)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ACAMS)等。它应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1.2.1 实现有快速检索和查找功能的数据库系统。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和查找就要建立合理灵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相当于将纸质的资料在电脑中进行备份,这样就可以有序地将企业档案分门别类地归纳好。在建立起企业档案目录数据库之后,要检索和查找所需资料就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以此来得到自己需要的档案资料。并且企业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直接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因此也能加快企业档案的更新。

1.2.2 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如果企业的档案管理与建设还是和之前传统的方式一样,那么相比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需要更多的人力。但是如果企业档案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一体化,那么工作流程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文书部门的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实现归档,工作人员可以在网上接收整理,企业档案从电子文件形式到电子归档都只需要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由此可见企业档案的管理就实现了前端控制,操作过程也更加简单。

1.2.3 档案的保存功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有助于保存企业信息,并且更易于工作人员将文字信息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资料,如Excel、不同形式的图片文件等。如果档案部门将档案信息储存到计算机中,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服务器上的身份认证,在企业内部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1.2.4 企业档案信息的记录功能。为了避免企业档案的泄露所造成的麻烦,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对查阅和检索档案的时间、内容进行严格的记录。档案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可以对企业档案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进基本的情况统计,并且这种统计方式更加简单精准,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3 标准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将公司内部的信息资源有序、协调组织,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共享,关键在于标准建设。要遵循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其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特点,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化相关规范、制度、标准,明确电子档案信息的归档标准,规范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送和程序,真正做到步步有章可循、件件标准规范,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标准规范建设应该是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初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标准规范体系还未建立,现有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并不能全面指导档案工作的进行,公司的相关文件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大降低了档案工作的效率以及服务的质量。

1.4 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中档案管理的工作好像在企业建设中并没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没有正式实行之前。但是如今的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要使信息化技术真正走进企业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就应该大力建设人才队伍。目前,一些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其具备运用计算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但是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市场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加迫切的需要。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比如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

平等。

2 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市场的需求,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是稍显落后,并且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2.1 政府企业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领导忽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信息化的管理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不会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给予太多的关注,由此就会导致人才的供求不平衡。

2.2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保密意识

如上文所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查找更加便捷,但是由于计算机并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全安全,因为计算机是联网设备,企业的档案信息很有可能会被窃取,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意识与计算机的安全保障系统。

2.3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只要会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将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纳就可以了,而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也正说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需要的是高素质、专业的复合型

人才。

2.4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备不够完善

因为在我国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其中计算机等设备作为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实中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利用还不够完善。这些基础条件差,就会导致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这样虽然对企业档案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它对企业真正的效益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计算机等设备作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期投资,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3 结语

随着公司的日益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在信息化系统建立之前就予以全面、客观的考虑,这样才能在系统运行中避免和减少失误,即使出现问题,也有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为公司日常工作的开展以及战略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裴玉花.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6,(2).

[2] 黄忠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档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