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细则精选(九篇)

护理质量管理细则

第1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GSP实施细则详解 20xx年最新版本 GSP实施细则详解(一)为贯彻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推进广大药品经营企业的GSP改造,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素质,规范市场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下是有关人士对《细则》主要内容的解答。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领导组织的具体职能是如何规定的?

答:《细则》第五条规定其具体职能是:1.组织并监督企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组织并监督实施企业质量方针;3.负责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设置,确定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4.审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5.研究和确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6.确定企业质量奖惩措施。

问:药品的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细则》第七条规定其职能是:1.贯彻执行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起草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3.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4.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药品并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档案;5.负责药品质量的查询和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6.负责药品的验收和检验,指导和监督药品保管、养护和运输中的质量工作;7.负责质量不合格药品的审核,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8.收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9.协助开展对企业职工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10.其他相关工作。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2.质量体系的审核;3.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的质量责任;4.质量否决的规定;5.质量信息管理;6.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7.质量验收和检验的管理;8.仓储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的管理;9.有关记录和凭证的管理;10.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11.有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的管理;12.质量事故、质量查询和质量投诉的管理;1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14.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15.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及考核的规定。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六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机构,机构下设质量管理组、质量验收组。批发企业和直接从工厂进货的零售连锁企业还应设置药品检验室。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立养护组织。大中型企业应设立药品养护组,小型企业设立药品养护组或药品养护员。养护组或养护员在业务上接受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九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大中型企业应具有主管药师(含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或药学相关专业(指医学、生物、化学等专业,下同)工程师(含)以上的技术职称;小型企业应具有药师(含药师、中药师)或药学相关专业助理工程师(含)以上的技术职称;跨地域连锁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

《细则》第十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或符合《细则》第九条的相应条件。

《细则》第十一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药品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应符合《细则》第九条的相应条件。

《细则》第十二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师(含药师、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中专(含)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以上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为兼职人员。

《细则》第十三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药品验收、养护、计量和销售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的文化程度。以上人员应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细则》第十四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验收、养护及计量等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不少于企业职工总数的4%(最低不应少于3人),零售连锁企业此类人员不少于职工总数的2%(最低不应少于3人),并保持相对稳定。

《细则》第十五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的人员,每年应接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从事验收、养护、计量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接受企业组织的继续教育。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建立档案。

《细则》第十六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质量管理、药品检验、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的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仓储设施、仓储条件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十七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置相应的仓库,其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大型企业不应低于150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应低于100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应低于500平方米。

《细则》第十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其中冷库温度为2℃~1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常温库温度为0℃~30℃;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检验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十九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设置的药品检验室应有用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滴定液标定的专门场所,并有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等环境下操作的安全设施和温、湿度调控的设备。药品检验室的面积,大型企业不小于15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小于10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小于50平方米。

《细则》第二十条规定:药品检验室应开展化学测定、仪器分析(大中型企业还应增加卫生学检查、效价测定)等检测项目,并配备与企业规模和经营品种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小型企业:配置万分之一分析天平、酸度仪、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片剂崩解仪、澄明度检测仪。经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水分测定仪、紫外荧光灯和显微镜。

中型企业:在小型企业配置基础上,增加自动旋光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高温炉、超净工作台、高倍显微镜。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生物显微镜。

大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配置基础上,增加片剂溶出度测定仪、真空干燥箱、恒温湿培养箱。

GSP实施细则详解(二)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验收养护室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在仓库设置验收养护室,其面积大型企业不小于5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小于4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小于20平方米。验收养护室应有必要的防潮、防尘设备。如所在仓库未设置药品检验室或不能与检验室共用仪器设备的,应配置千分之一天平、澄明度检测仪、标准比色液等;企业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水分测定仪、紫外荧光灯、解剖镜或显微镜。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中药饮片分装设施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分装中药饮片应有固定的分装室,其环境应整洁,墙壁、顶棚无脱落物。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配送设施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单独的、便于配货活动展开的配货场所。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进货质量管理程序是什么?

答:《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购进药品应按照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进货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此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 确定供货企业的法定资格及质量信誉。

(二) 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

(三) 对与本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

(四) 对首营品种,填写首次经营药品审批表,并经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企业主管领导的审核批准。

(五) 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

(六) 购货合同中质量条款的执行。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购销合同中应明确哪些质量条款?

答:《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购货合同中应明确质量条款。

(一) 工商间购销合同中应明确:

1. 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 药品附产品合格证;

3. 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二) 商商间购销合同中应明确:

1. 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 药品附产品合格证;

3. 购入进口药品,供应方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4. 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购进记录应如何管理?

答:《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购进药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

记录应注明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项内容。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特殊管理的药品及首营品种,应如何进行质量验收?

答:《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验收人员按进货验收的规定验收,必要时应抽样送检验部门检验。

《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首营品种应进行内在质量检验。某些项目如无检验能力,应向生产企业索要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或送县以上药品检验所检验。

问:《细则》对药品检验的批数、原始记录、仪器设置的管理,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药品抽样检验(包括自检和送检)的批数,大中型企业不应少于进货总批次数的1.5%,小型企业不应少于进货总批次数的1%。

《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药品检验部门或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药品质量标准的收集。

《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药品检验应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做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字迹清楚、格式及用语规范,记录保存5年。

《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于药品验收、检验、养护的仪器、计量器具及滴定液等,应有使用和定期检定的记录。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时,应主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检查?

答:《细则》第二十九条指出,药品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的性状检查和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包装、标识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一) 每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二) 药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三) 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四) 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

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以上批准文件应加盖供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或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

(五)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中药饮片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验收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三十条规定:药品验收应做好记录。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GSP实施细则详解(三)问:《细则》对药品的储存与养护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储存时,应有效期标志。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

第三十九条规定: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第四十条规定: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库(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区)为红色。

第四十一条规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凭销售部门开具的退货凭证收货,存放于退货药品库(区),由专人保管并做好退货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方可存入合格药品库(区)、不合格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

退货记录应保存3年。

第四十二条规定: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库(区),并有明显标志。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第四十三条规定:对库存药品应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中,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进行抽样送检。

第四十四条规定: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第四十五条规定: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记录。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问:《细则》对药品的出库与运输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药品出库时,应按发货或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或配送,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一) 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参漏;

(二) 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三) 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四) 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在药品出库复核时,为便于质量跟踪所做的复核记录,应包括购货单位、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配送出库时,也应按规定做好质量检查和复核。其复核记录包括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出库日期,以及药品送至门店的名称和复核人员等项目。

以上复核记录按《规范》第四十五条的要求保存。

《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药品运输时,应针对运送药品的包装条件及道路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药品的破损和混淆。运送有温度要求的药品,途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或冷藏措施。

问: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对药品销售记录应如何进行管理?

答:《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应按规定建立药品销售记录,记载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项内容。销售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问: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对于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应做哪些工作?

答:《细则》第五十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规定和企业相关制度,注意收集由本企业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不良反应情况,应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企业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其职能与本细则第七条相同。小型零售售如果因经营规模较小而未能设置质量管理机构的,应设置质量管理人员,其工作可参照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及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大中型企业应具有药师(含药师和中药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小型企业应具有药士(含药士和中药士)以上的技术职称。

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应由具有药士(含药士和中药士)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药品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师(含药师和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中专(含)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

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药品验收工作的人员以及营业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如为初中文化程度,须具有5年以上从事药品经营工作的经历。

《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药品检验和验收工作的人员以及营业员应经专业或岗位培训,并经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发给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

《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质量管理、验收人员和营业员应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五条和五十六条中的相关规定。

GSP实施细则详解(四)问: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有关业务和管理岗位的质量责任;(二)药品购进、验收、储存、陈列、养护等环节的管理规定;(三)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的规定;(四)药品销售及处方管理的规定;(五)拆零药品的管理规定;(六)特殊管理药品的购进、储存、保管和销售的规定;(七)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的规定;(八)质量信息的管理;(九)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十)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十一)服务质量的管理规定;(十二)经营中药饮片的,有符合中药饮片购、销、存管理的规定。

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制度,除不包括购进、储存等方面的规定外,应与药品零售企业有关制度相同。

问:《细则》中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企业人员的管理方面,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照本细则第十五条的要求,对企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对照本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相关人员以及营业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场所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六十条规定,用于药品零售的营业场所和仓库,面积不应低于以下标准:(一)大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100平方米,仓库30平方米;(二)中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5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三)小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4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四)零售连锁门店营业场所面积40平方米。

《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场所应宽敞、整洁,营业用货架、柜台齐备,销售柜组标志醒目。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配备完好的衡器以及清洁卫生的药品调剂工具、包装用品,并根据需要配置低温保存药品的冷藏设备。

《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销售特殊管理药品的,应配置存放药品的专柜以及保管用的设备、工具等。

《细则》第六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的仓库应与营业场所隔离,库房内地面和墙壁要平整、清洁,有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细则》第六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药品检验室的,其仪器设备可按本细则第二十条对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要求配置。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药品购进、验收、配送工作,作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细则》第六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本细则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的要求购进药品,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药品零售连锁门店不得独立购进药品。

《细则》第六十七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本细则第二十二九条、三十条、三十二条的相关要求进行药品验收。

《细则》第六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在接收企业配送中心药品配送时,可简化验收程序,但验收人员应按送货凭证对照实物,进行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商以及数量的核对,并在凭证上签字。送货凭证应按零售企业购进记录的要求保存。

验收时,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及时退回配送中心并向总部质量管理机构报告。

《细则》第六十九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购入首营品种时,如无进行内在质量检验能力,应向生产企业索要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或送县以上药品检验所检验。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储存,作出了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储存药品,应按本细则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二条、四十五条进行。

对储存中发现的有质量疑问的药品,不得摆上柜台销售,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陈列药品方面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营业店堂陈列药品时,除按《规范》第七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做到:

(一) 陈列药品的货柜及橱窗应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二) 陈列药品应按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分类整剂摆放,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三) 对陈列的药品应按月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药品销售方面,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七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国家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销售药品。

(一) 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并佩戴标明姓名、执业药师或其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二) 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三) 处方药不应采用开架自选的销售方式。

(四) 非处方药可不凭处方出售。但如顾客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应负责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

(五) 药品销售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方式。

《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服务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照本细则第五十条,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

《细则》第七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营业店堂内进行的广告宣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细则》第七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在营业店堂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和设置顾客意见簿。对顾客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问:《细则》中提到的批发企业指的是什么?

答:《细则》中提到的批发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或是非专营药品的企业法人下属的药品批发企业。

问:《细则》中提到的企业规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细则》第七十八条指出,细则中所指企业规模的含义是:

(一) 药品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

1. 大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20xx0万元以上;

2. 中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0万元~20xx0万元以下。

3. 小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

(二) 药品零售企业

1. 大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

2. 中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1000万元;

第2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开放床位数1200张,目前全院护士总数459人,病房护士数378人,较2010年增长25%。全院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46.3%,本科学历者占38.9% 。

2 工作内容

2.1细化标准,规范管理 院领导成立相关管理组织,遵循PDCA原则,参照评审标准,一一解读相关细则,完善、健全相关制度。编写了《精神科护士应知应会手册》、《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手册》、《相关核心制度与管理文件汇编》、《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法律法规》、《药品使用说明》,补充修订了各项护理制度、护理常规、危机状态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理文书、记录的书写等。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有章可循。

2.2积极筹备,深入整改 为了迎接"三甲"复审,护理部在2013年积极准备不断改进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了反复检查督导,在护理部主任的亲自带领下,护理质控检查小组成员根据《精神科医院三级评审细则》及《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不定期深入病房逐条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具体措施如下:对病区、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物品摆放进行了明确规定,定点放置;新增了护理巡更缺陷讨论表、转科登记本及抢救患者登记表;统一了新的病区责任区分配表及护士培训考核试卷分析表;重新规范了"诺和笔注射操作流程"及"发水果流程";修改了交班报告的书写模式;恢复了护理记录的书写。通过严格的督导检查,以及广大护理同仁的努力配合,使我院在"三甲"评审中得到了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2.3 深化理念,延伸服务 按照卫生部要求,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23个病区已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深化"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工作意识,保证基础护理质量及为危重护理质量。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为患者实施整体、连贯的护理服务。积极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深入社区、家庭,进行出访、随访,提供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

2.4 分层培训,加强考核 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分层管理制度,重新审核全院护理人员的岗位,进行修订,将责任护士分为N0-N4五个层级,对不同层级的护士提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和考核制度,做到全员参与培训、考核,无遗漏。鼓励广大护士参加继续教育。

2.4.1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积极鼓励在职护士参加学历教育。继续开展临床教学老师评选,壮大师资队伍,满足教学需求。做好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建设,加强护理人才储备,每年送出3~5名护士长及后备人员到外院进修,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2.4.2医院高度重视"三甲"评审工作,将其列为医院年度重点工作,倡导全员参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护理部结合精神科临床工作特点,组织护士长学习《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培训,更新相关知识,使其对新评审的各项要求、细则。

2.4.3各病区护士长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分层培训计划,组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反复学习相关条款、细则。把各项条款落实到工作中,边工作边深化记忆,认真履行责任护士的职责。护士长在晨交班时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促进大家掌握、熟悉等级医院检查的相关内容了然于心。

2.5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法律法规 自《护士条例》、《精神卫生法》相继颁布实施以来,护士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做到依法从业。但在精神科患者多、症状变化快、护理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保障患者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2.5.1制定完善住院患者跌倒、外走、噎食、自杀自伤、攻击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指导,实施安全标识,制定相应护理防范措施。认真落实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巡视制度,树立危机意识。严格执行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制作《临床药品册》,其中包含精神科药物、临床常用药物共96种,保障新护士尽快熟悉、识别常用药物,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发药时做到三查七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5.2实行弹性排班,在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的时段内增加人力外,还强调落实护理巡视制度,不定期对视频监控进行抽查,发现护士脱岗、使役患者等问题,纳入月质控考核中,并于科室奖金挂钩。

2.5.3保障重点环节,对约束患者加强观察,制定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观察单;对电休克治疗患者使用无痉挛电休克护理临床路径单,针对患者情况落实预案和护理措施。

2.5.4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同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讨论,积极查找对策,制定整改措施。同时根据护理质控中心"不良事件评估表知识点"规范病区不良事件的上报类别,进一步细化鱼骨图的组织结构以及不良事件分析、改进、评价表的内容,并通过护理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统一上报。

2.6 完善支持保障系统,保障护理安全 医院护理部下设有辅助组,负责护送住院患者进行各项功能科检查、MECT治疗、康复活动训练患者的接送及协助家属将急诊入院患者护送入病房等工作。供应室下收下送,保障病房物品使用。病房所需物资系统上传物资科,每月定时发送到病房。保卫科保安人员负责日常区域巡视,紧急情况下为病区提供帮助。营养食堂每周向病区发放一周菜单内容,每日三餐送达至各病区。

3 结果

医院等级评审以来护理水平有的明显提高,评审前后相对比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第3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03

在康复疗养科护理管理工作中, 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提供优质、合理的护理服务[1]。而在护理管理中渗透精细化管理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优化护理服务, 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为了进一步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本文主要对本院康复疗养科2014年

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荣复退伍军人予以研究, 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康复疗养科室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荣复退伍军人为观察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A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35例, 女5例;年龄45~87岁, 平均年龄(66.5±6.8)岁。干预组中男36例, 女4例;年龄47~86岁, 平均年龄(67.0±6.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 即按照相关规范制度落实护理管理工作。干预组施行精细化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细化管理:落实各项机制。贯彻落实护理小组责任包干制, 要求责任护士对所有人的治疗与护理负责。同时执行弹性排班制度, 完善“功效挂钩”绩效考核体系, 以此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②对质量标准持续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对精细化管理小组进行构建, 并保证小组具备一定的层次性, 能有井然有序的运转, 且组内人员明确自身职责, 有标准化监管体系, 从而对精细化管理工作质量予以监督和监控。同时, 需要对护理服务质量持续进行提升, 对各部分护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以及分解, 使得护理各个环节质量得到保证, 层层落实, 以此确保护理质量。此外, 健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在开展精细化管理时, 应注重持续改进, 以此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③对护理服务流程进行细化: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医疗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患者迅速恢复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 在康复疗养科中一定要对服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 强调服务细节, 贯彻感动服务, 落实“四有、五主动、六规范、七到位”的护理服务方案。所谓四有即在退伍军人入院后需举办对应欢迎晚会, 并积极通过返乡欢送会、节日庆祝会等方式使得患者充分认识到疗养院对其的重视程度。五主动主要指需要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介绍、主动宣传并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的各方面疑问。而六规范则主要指在护理中日常用语需要规范, 患者出现以及入院时接待需要规范, 且护理人员在日常着装方面同样需要规范。七到位即接待到位、卫生清洁到位、服务态度到位、保护隐私到位、全程服务到位、供需服务到位、舒适服务到位。④安全精细化管理:对服务对象入院时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并询问是否具有战伤史、慢性病史、跌倒史等, 之后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 防患于未然。同时, 规范房间物品放置, 设置合理的标识, 确保服务对象安全。此外,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做好心理辅导与支持, 从而使服务对象积极配合工作, 实现早日康复。

1. 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荣复退伍军人的护理满意度, 总分100分, 不满意85分。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完全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为最近几年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的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存在有极高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具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保障该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对该护理模式有极为透彻的理解[2]。还可以用精细化思维方式分析、改进与优化每个环节、每个流程、每个制度, 以此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精细化管理护理中, 护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 并且十分复杂、细致, 要想取得预期的护理效果, 就要全面落实相应的制度, 同时对质量标准与体系予以完善,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 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从精细角度出发, 一切从严要求,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以此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第4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护理伦理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整个移植期间,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决定着移植成败的关键[1]。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伦理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伦理学是以一般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护理学在为患者服务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科学[2]。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来,应用护理伦理学原则贯彻在护士的整个护理实践当中,护士做每一项服务和操作都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病人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53岁,平均3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3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淋巴瘤5例;移植方法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60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加骨髓混合移植14例。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特点

2.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特点 患者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常规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放置导管,以保证大剂量化疗药物安全、准确、及时输入体内以及干细胞在短时间内输入体内和完成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进行。患者预处理期和移植期住无菌层流室4~6周,预处理治疗方案为环磷酰胺 (CTX)+TBI(全身一次性照射)或CTX+马利兰(Bu),方案中使用大剂量化疗或放疗而造成的毒性反应,出现较重的生理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反应,如口腔炎、食管炎、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和出现如骨髓抑制、脱水、败血症、出血、脏器功能损害等各种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还要接受许多药物治疗,如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剂、抗过敏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等治疗。

2.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大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移植治疗心理很复杂,希望治愈的心情以及恐惧操作时的痛苦等,心理处于兴奋、焦虑、紧张、担忧和恐惧状态。 初进层流室患者突然与外界隔离,易产生孤独感及焦虑情绪[3]。从预处理开始到造血干细胞植入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在骨髓空虚期出现了高热、口腔溃疡、出血、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患者进入恐惧与猜疑期,甚至因担心移植失败,预后差,移植后生活质量下降,表现为烦躁不安、茫然、悲伤,患者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伦理素质要求

3.1 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护理道德品质 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必将承受身体上的改变和精神上的压力[4]。预处理期和移植期给患者的身体造成重创所产生的不适以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都把自己的生命寄希望于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自己应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主动、热情、发自内心为患者服务,以真挚的情感激发患者战胜病魔,赢得移植成功的信心。

3.2 具备精通干细胞移植的专科护理理论和精湛的护理技术 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由于其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都不同于其他各科,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需要广泛而复杂的护理工作,既需要保护环境又要合理安排各种治疗,仔细地观察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此外,还要严格营养调控,加强社会心理和生活支持。因此,干细胞移植的护士要熟悉层流无菌病房的管理和维护,干细胞移植各种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和护理要点,熟练使用各种监测和抢救仪器外,还应熟悉各种药品作用和副作用,熟记各种化验数据和临床意义,能把娴熟的技术运用于实践。

3.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观察是护士履行高度护理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5]。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也最易观察到患者本身不一定能够感觉到的许多客观的病征。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一切机会,一丝不苟地做好观察工作,准确无误地把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医生,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3.4 具有慎独精神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对护士来说尤为重要,更具有特殊意义[6]。护士要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精心细致一丝不苟的护理患者,准确无误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夜班护士必须以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自觉性,定时地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救治。

3.5 制订科学的层流无菌病房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 层流无菌病房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治疗及居住生活和康复的场所,单元内管理的好坏和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与否,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密切相关,也是完成治疗及护理的重要保证。管理内容包括层流病房环境管理、物品消毒管理、人员出入层流病房管理、净化空调系统管理及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流程包括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流程、输液流程、配药流程、发药流程、人员和物品出入层流室流程、无菌餐配制流程等。

4 护理对策

4.1 营造舒适、温馨、方便的环境,享受亲情关怀 物品摆放按患者的习惯,常用物放在患者易取处。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和排泄物,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患者没有家属陪护,缺乏自由空间,有孤独感和无用感。层流无菌病房配置有液晶电视娱乐,安装电话(子母机配套)供家属与患者一对一的对讲,可视的电动遥控探视窗帘。鼓励患者看电视、听音乐,通过对讲系统多与家属沟通联系,感受亲人的关心和鼓励,增加患者与外界的交流,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信心。

第5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临床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6例儿科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73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管理与细节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乙组患儿与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护理管理的落实,可明显提升护士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护理流程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生活水平与医疗保健意识也日渐增强,对临床医疗诊治与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儿科患儿因本身免疫力较差、病情较复杂等特点,致使其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故积极采取逐步提升儿科护理管理质量,很有必要。对此,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细节护理管理,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选我院儿科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男76例,女70例,年龄均在2~8岁间,平均年龄为(4.3±0.6)岁。病症类型:支气管肺炎80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所有患儿病症均经临床与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休克,不存在恶性肿瘤、癫痫与畸形等情况。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73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动态观察患儿症状与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患儿药物指导等;而乙组则被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具体有:(1)注意管理环节。从患儿入院之初,护士就应该做好护理服务工作,即在患儿入院后,在家属的帮助下,全面了解患儿社会、心理与病情等各方面的情况,科学评估患儿情况,进而耐心给予患儿服务,帮助、引导患儿战胜病魔[1]。护理中,护士需切实把握患儿身心变化,以缓解其对医院的恐惧感与陌生感,让患儿主动接受治疗、护理。同时患儿入院后,护士需主动同患儿家属沟通交流,向将医院、病房与治疗等情况详细告知家属,鼓励家属一同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2)细化护理流程。因患儿年龄较小,对此护士需以患儿为中心,做好护理各环节工作,让护理工作显得更加人性化,尽量满足患儿与家属的各种合理需求。如为患儿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使用卡通床上用品与患者服;在儿科病区走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一些宣教图片,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患儿与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3)落实护理培训工作。重视对护士基础护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护理学习,并展开护士礼仪培训工作,以逐步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其职业道德,从而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2]。同时,也可不定期展开一些疑难病例讨论活动,定期展开护理技术操作比赛,并评选出优秀护士,以此来鼓励护士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中。

1.3评价标准根据《儿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细则》对护士护理质量加以评分,并分为>90分,70~90分与<70分3个等级,且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同时,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包括护理操作、服务态度与住院环境、健康教育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分值为25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ˉ±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同时,两组患儿与家属在护理操作、服务态度与住院环境、健康教育4方面的满意度情况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细节管理其实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日常管理效率。在企业细节管理中,重点强调的是事情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要求职员能够尽心尽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关注细节,减少工作失误。当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也是如此,也同样要求护士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尽心尽责为患者服务,从服务流程入手,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细节服务。以儿科护理为例,同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风险更大,加之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因患儿家属情况波动较大,也极易产生护患与医患纠纷。对此,护士更是应该逐步加大对护理细节的关注,从患儿家属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安排护理流程,做好细节工作,以此来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乙组患儿均被给予细节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该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甲组,且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甲组。可见,针对临床儿科患儿,给予其细节护理管理,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德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8):1270-1271.

[2]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09):117-118.

第6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 目的 对精细化管理在风湿性的免疫性病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的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后,病患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与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精细化的护理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风湿性免疫性病症的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取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关键词 ] 风湿性的免疫性病症;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46-02

由于风湿免疫性的病症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特征及表现[1],且累及人体的多种器官,因此对该病的护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外,还应熟练掌握高超的护理技能,并在具体实践中实施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病患更高的满意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服务水平。精细化的护理管理从属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近年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为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风湿性的免疫性病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400例,均与风湿性免疫性病症的诊断指标相符。通过随机抽取形式,将40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各20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90例,女性110例,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68岁,负责接受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男性85例,女性115例,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71岁,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精细化的管理

①提高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意识。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是在科学理论的前提下,以精细为特点,利用统筹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总体的服务质量[2]。对此,不论是护士长还是基层护理人员,均应树立全新的精细化护理管理观念,逐步增强自身的精细护理意识,及积极参与有关精细化护理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获取患者更高的护理满意度。简而言之,每位护士均应对精细化的护理管理观念深刻了解,并按照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标准要求认真执行,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②强化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精细化的护理管理要求护士应具备更为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为此,本院除了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态度外,还应加强培训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据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服务能力与其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院应依照风湿性免疫性病症的护理特征,将多发病与常见病的护理知识作为培训重点,指导护士如何展开危重患者的救治与护理工作。与此同时,鼓励护士积极学习有关人文政策的知识内容以及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深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并在实际中监督护士们的工作质量,以帮助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与新技能。比如:组织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护理查房等,通过上述的这些培训措施,逐渐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准与服务能力。

③严格规范护士的工作流程。在风湿免疫性病症的临床护理中,应由护士长及骨干人员负责讨论及分析日常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交接工作的程序、病人入出院的规章程序、发放口服药物的程序以及风险防范机制等。根据该类疾病的护理特征及工作量,逐步规范护士的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促使护士的工作流程有章可循,方便相关人员的评估考核。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进,才能促使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及获取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④加强护理质量的考核管理。所谓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可设立专门的质量考核小组,护理操作的培训小组、护理风险的预警小组等[3]。其中质量考核小组主要由资深的主管护师、护士长等人员组成,并根据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将考核的结果和晋级或奖金等直接挂钩,以此引起护士对护理服务的高度重视。此外,为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公正性,应制定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奖赏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而处罚工作不认真、屡次出错的人员,以此督促护理人员做好本职的工作。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均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与计数资料则利用t检验与χ2检验表示,利用P<0.05表示组间的差异性。

1.4护理满意度的测定与质量评分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总共自制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90份,其中有385份的问卷有效。而对于本次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主要由本院负责监控护士护理质量的工作组进行评定。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后,病患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及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救死扶伤是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4],其要求医护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技术知识,积极重视细节的管理。风湿性免疫性病症的病情变化多样,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近年来,该种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需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及治疗。因此,为避免及减少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应在日常的临床护理中引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将粗放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逐渐转化成精细化的管理。此举不仅能有效提升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而且还能满足病患的需要。

在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期间,每位护士均应树立良好的管理观念,同时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责,本着精益救精的原则,端正态度,努力做好细节性的护理工作。另外,规范化的护理工作流程,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是提升护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5]。作为一名护士,应深刻意识到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将精细管理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更能体现以病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并且,实施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可帮助护士掌握更为丰富、更加精湛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护士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精细管理,既能减少失误情况的发生,又能取得病患的满意。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采用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方式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9%,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9.26±0.32)。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护理质量评分为(95.25±0.3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显而易见,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更具有显著优势。

总而言之,在风湿性免疫性病症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取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徐春燕.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14):327.

[2] 何罗.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A):161-162.

[3] 解维玉.精细管理引入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2013(6):55.

[4] 莫献洁,黄梅.精细化管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64-165.

第7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24~71岁,平均(45.7±5.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5~76岁,平均(46.4±6.1)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即予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构建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内可采取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作为委员会副主任,各科室的护士长作为会内成员,在各科室安排1位监控员。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分层管理,明确职责,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另外,委员会还应不定期检查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状况。(2)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物品存放管理上做到无菌化,了解保持手卫生的意义等。医院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完善管理细则:医院应完善与健全相关管理细则,包括如何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需加强观察;规范无菌技术的实施、操作细则;术后医疗垃圾应当如何分类等。另外,需监督细则的实际落实情况,通过制度规范护理工作,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促使广大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相关规程,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护理工作。(4)注重细节管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彻底地消毒室内物品、环境等;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洗手操作流程清洁手,保证手卫生;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对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患者住院时应坚持“按病种归类”的原则,病因不详、特殊感染患者应予以隔离处理;抵抗力较弱的患者(如幼儿、老年人等)由于其极易受到感染,需予以保护性隔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医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准备好基础设施,如空气净化设备、消毒设备等;构建感染监控网络,加强监测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科需不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情况,若存在不合格之处,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5)强化管理患者及其探访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有些为非典型致病菌,是人体中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故集中管理难度较大。护理人员应组织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向其介绍一些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避免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措施。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指导患者用药,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舞其多摄入一些营养物质,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针对身体较虚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嘱其注意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以免产生压疮。在宣传栏上张贴一些标语或图画,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触碰院内的医疗设施,以免病原菌的传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根据我国原卫生部颁布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判定医院感染。

1.4评定标准

(1)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满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6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一般率。(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简表(QOL-BREF)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愈高,表示生活质量愈好。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2例(3.3%);对照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例(8.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8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精细化管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205

神经内科有关病症通常存在发病急、病情易加重、医疗周期相对较长、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等特点, 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量大, 且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精细化护理以科技为背景,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注重细节操作, 密切协作, 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为主要目标[2]。本研究对48例神经内科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发现, 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的满意度高,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96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结果为:28例脑梗死, 23例脑出血, 眩晕综合征、头痛与晕厥各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8例。实验组男26例, 女22例, 年龄41~84岁, 平均年龄(63.2±6.9)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年龄40~84岁, 平均年龄(62.9±7.0)岁。所有参与本研究

的患者均没有精神病史、未见神志不清、智力和沟通障碍等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利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护理工作、风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精细化等4个方面[2, 3]。①护理人员管理方面, 对不同护理岗位制定人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分层负责制进行职能设置。护士长主要通过立体化操作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责任组长主要对患者的身心护理进行合理评估并督促护士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的实际操作并注意观察期间患者的病情状况等。助理护士进行生活护理。合理设置班次, 保证护理的质量。②护理工作方面, 调整血压监测时间, 避免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制定恰当的流程对患者进行宣教, 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观, 避免和消除有关威胁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保证患者在护理期间有较好的心理状态, 进而缩短康复时间。主要由责任组长进行监督。③风险管理方面, 通过进行风险教育, 使护理人员对患者常见的风险因素, 如自杀、烫伤、压疮、坠床、跌倒等有较好程度的了解。并通过讨论的方式, 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及时识别和有效评估能力,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④绩效管理方面, 护士长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评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每周通过工作总结情况, 对文书书写质量、宣教覆盖率、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措施落实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每2周通过专业技能、护患沟通水平、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项评价采取百分制制度。得分>90分为优, 80~89 分为良、60~79 分及格、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士长以书面检查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 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的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并设计调查问卷, 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以及满意度4个方面, 通过百分制进行评分。得分高低直接反映临床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并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发生意外事件, 而对照组中出现4例患者并发症, 占8.3%;5例患者意外事件, 占10.4%。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4.3±5.4)分, 对照组为(81.6±9.3)分;服务态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1.0±5.9)分, 对照组为(75.2±8.7)分;操作技术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3.1±6.7)分, 对照组为(84.9±5.1)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6.1±5.0)分,

对照组为(85.9±8.5)分。两组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情志和意识有细致认真的观察, 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病机, 及时制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精细化管理护理措施。此外, 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医师医嘱, 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情志护理, 对患者身心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并与患者维持积极和谐的沟通, 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降低和避免患者内心出现疑虑, 使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

精细化管理对工作细节化的处理有较高重视度, 可简述为精、准、细、严[4]。“精”指示有关工作需精益求精, 对于服务工作以及护理管理追求完美。“准”指示对于信息、数据有精准的判断与计量, 时间的衔接以及工作方法保证科学性。“细”指示护理的执行与操作需细节化。“严”指示严格执行护理的制度与准则, 对治疗偏差进行控制。临床护理中, 对于患者的关注逐渐增加, 精细化管理护理不仅可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 对患者的病症也有有效的控制, 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综合素质, 进而达到降低出现无责任差错以及技术缺陷事件可能性的目的。

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 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4%, 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患者在健康和服务方面的相关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医药前沿, 2016, 6(2):314.

[2] 周惠芳, 黄彩芬, 赵华殿, 等.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右江医学, 2013, 41(5):739-742.

[3] 达瑛, 张滨.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 2015, 44(6):114-115.

第9篇:护理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在儿科住院的14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实验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1~10岁。症状主要为小儿肺炎及支气管炎35例,手足口病2例,消化道综合征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川崎病3例,其他14例,病程7天,住院时间7~12天。对照组男36人,女34人;年龄1.2~10岁。症状主要为小儿肺炎及支气管炎36例,手足口病1例,消化道综合征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川崎病2例,其他15例,病程为7天,住院时间7~11.7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一系列表格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对照组根据原来住院部护理规程,采用常态化护理模式,同样通过相关表格收集相关统计数据。

2结果

实验组儿科护理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未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危重紧急病患抢救及时,并成功率高;在健康宣教及辅导评价方面、基础护理工作评价方面、病房服务环境方面和医嘱落实程度方面的满意度都显著提高,关键是在病患及家属中对整体优质护理工作方面的满意度综合评价中满意的总评价为97%。

3讨论

“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是本科室建立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工作内涵,以此为出发点,按照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本科室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理论,创建管理模型,以此为主导,对儿科病房的医护工作进行了深化、优化护理服务,以提高病患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精细化管理在本科室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满意度94.57%),与相关文献报道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在94%以上的结论相一致。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精”和“细”,其改变了基础护理工作中的“粗放型”工作习惯和工作氛围,体现出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力。

(1)我们首先做到目标明确。

第一步是落实责任制,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病人,每名责任护士对口管理定点病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进行综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让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医嘱落实及检查告知等让病患和家属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95%、96%和93%,效果明显。

(2)加强护理制度和规范流程的建设。

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儿科病房中,实验组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流程,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规范(2011版)》等要求,通过结合精细化理论对其进行了重新规划、梳理及修正,制定了相关的执行标准和护理操作规程,让儿科病房护理工作做到“责任精细到人人,人人精细到岗位”。有了具体的管理目标、细化的管理流程、严格的评价反馈体系,从而为优质、全面、标准、安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保证。

(3)完善的人事激励评价机制。